机械化生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2:29:03

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1

1菜用大豆生产现状

我国菜用大豆的发展相对较日本和中国台湾晚,2O世纪8O年代才开始重视菜用大豆的研究[3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用大豆进口国,日本菜用大豆的年消费量约14万t,而年产只有7.8万t左右,速冻毛豆依赖进口,2000年的进口量约7.5万t,占世界速冻毛豆贸易量的87.7%,主要来自我国大陆地区、我国台湾省及泰国等[41。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健康食品热的兴起和对大豆保健功能的不断认识,美国人逐渐重视食用大豆制品,国际市场对菜用大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由于日本、台湾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菜用大豆的生产效益下降,许多日商和台商逐步把菜用大豆生产、加工基地转向福建、浙江等我国沿海地区,中国对菜用大豆的研究才得以逐步发展,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菜用大豆已成为东南沿海一带的重要出El产品,中国也逐渐成为菜用大豆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当前,我国菜用大豆收割后的脱荚机械化水平还相当落后,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专门的毛豆剥壳设备,但功能还不够完善,技术不是很成熟,缺乏成型的毛豆脱壳机具[51。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菜用大豆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利于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的日趋突出和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机化发展扶持力度,经济作物的生产机械化问题才逐渐被引起关注和重视。总之,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和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菜用大豆的社会需求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也逐年上升。所以,了解我国菜用大豆的发展现状、菜用大豆机械化水平,对发展我国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十分巨大。

2菜用大豆机械化脱荚技术

菜用大豆生产季节性较强,在菜用大豆大量上市时货源充足导致价格很低,而在淡季时市场供应又严重不足甚至脱销,导致毛豆仁价格大幅提高。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加快菜用大豆的上市时间来提高价格,获得成倍增长的经济效益。我国关于菜用大豆脱荚机的研究较少,仅有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5TD60型青大豆脱荚机(如图1所示),该机脱荚率可达500~1000k,脱净率达98%,并使豆叶、豆枝和豆荚的分离率达96%以上。大豆脱荚机是一种将果实和茎秆脱离的机械,南京农机所研制的5TD60型青大豆脱荚机实现了菜用大豆脱荚生产的机械化闸。青大豆脱荚机l71主要包括机架、机架上部的输送链、下部的清选风机;输送链中部的旋转脱荚装置;输送链之上的夹持压板;脱荚装置由至少一对位于夹持输送机构内侧的上、下脱荚辊构成,脱荚辊的辊轴上具有间隔分布且径向延伸的柔性脱荚齿。工作时,将未脱荚的豆秆随输送链的运动逐渐进入上、下两脱荚辊之间,在交错的柔性脱荚齿由根至梢顺序渐进的击打作用下,豆荚纷纷从豆秆上脱落。在掉落过程中,清选风机将掉落的豆叶吹离机架,落到振动清选筛上的豆荚在振动中筛除瘪荚,从而完成大豆脱荚的机械化作业。图2为青大豆脱荚机脱荚后效果。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2

1.1耕地

贵州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2.5%,种植红薯的大多是梯田、梯土和坡耕地,地块小,细碎分散,机械作业空行程多、效率低。贵州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土壤普遍粘重。如遇多雨潮湿的天气,马铃薯机械播种时,开沟、起垄不易成型,覆土困难;马铃薯机械收获时,壅土、缠草时有发生,升运、分离、铺放等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土壤、杂草、根茎等会拥堵在一起,不能作业。如遇少雨干旱天气,土壤容易板结,土块大,红薯机械收获时,入土阻力大,小机具常常不能入土,在升运、筛分过程中容易伤薯,机械作业效果差。

1.2农艺

贵州小气候特点明显,各地红薯种植习惯不一,栽培方式多样。如有净作、套作,有覆盖栽培、露地栽培,有平作、垄作,有穴播、条播,垄作有单垄单行、单垄双行等。即使是同一栽培方式,行距、行向、株距等也不尽相同。贵州红薯栽培方式的复杂多样性给机械化生产带来了很大难度,要求机械化作业技术及机具都要有较强的适应性。根据2006年以来贵州实施红薯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情况,贵州毕节西北部的威宁中西部、北部(草海、双龙、小海、麻乍、凉山、哈啦、秀水、观风海、迤那等20多个乡镇),赫章(兴发、珠市、可乐等)局部,是典型的高山平原,耕地连片成块,坡度小,土壤沙性,红薯种植分布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大,套种少或无套种,播种、收获季节少雨,红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效果好,效率高,是机械化作业适宜区,可配套中型、小型机具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遵义、安顺大部,毕节中部(七星关、大方、黔西)、毕节西北部(威宁、赫章、纳雍局部),六盘水水城、盘县局部缓坡地春薯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铜仁大部分地势较低的河套、山间坝地及水田冬薯区,红薯种植相对集中连片成规模,属机械化作业基本适宜区,可配套小型、微型机具实行半机械化生产。

2适宜贵州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目前贵州试验示范成功的红薯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有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和分段(半程)机械化技术两种模式。

2.1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以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为主体技术,以机械化深松整地、中耕施肥培土、植物保护等技术相配套。其生产技术流程为:施有机肥→机械耕整地→机械施肥播种→机械中耕培土→机械植保→机械割秧→机械收获。这种方式适宜于地势平缓、地块成型、壤土或细沙壤土的红薯栽培。机械化施肥播种作业涉及工序多,要选择好种子和肥料,结合后续作出规划好线路。整地后及时播种。播种机宜选用单垄双行或双垄双行联合播种机。第一次培土可用红薯上土机培土,第二次培土宜选用小型中耕培土机培土。植保首择背负式喷雾器,也可选用与拖拉机、微耕机配套的喷雾器或高地隙植保机作业。收获作业根据单行垄宽或播幅选择挖幅适宜的红薯挖掘机收获。

2.2分段(半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该模式的主体内容是以机械化整地和机械化收获为主体技术,以人工施肥播种和中耕相配套。其工艺流程为:机械耕整地→人工施肥播种→机械或人工中耕培土→机械植保→机械收获。这种方式适宜于地块小、坡度相对较大,土壤粘性、砾石多,又要施农家肥,联合播种机作业效果差,甚至不能作业的红薯栽培。机械耕整地可用培土机或开沟机先开沟,施肥播种后再覆土起垄,也可以先起垄,垄上开沟,施肥播种后再覆土成型。培土、植保、收获作业按。

3贵州红薯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技术要点

3.1机械化耕整地

红薯机械化耕整地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进行耕地和整地,以改善土壤结构,为播种和薯苗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的作业过程。耕地作业包括翻土、松土、掩埋杂草等;整地作业是指耕后播前对表层土壤进行的松碎、平整、镇压、开沟、作畦、起垄等作业。耕整地应适时进行,要结合土壤干湿度和种植季节综合考虑,以保证土壤含水率(12%~15%)和农时。贵州大部分薯区可采用秋冬季铧式犁深翻越冬、播种前整地的方式耕整地,以利于土壤熟化保墒,并达到杀虫、灭草和抢农时之目的。耕整地可单项顺序作业,也可采用联合作业机具一次性完成多项作业。薯田机械化耕整地作业方式主要有铧式犁犁耕、旋耕机旋耕和起垄(培土)机起垄等。犁耕是用各种铧式犁对耕层土壤进行的耕翻作业。铧式犁深翻犁耕能增加耕作层、覆盖杂草、灭茬灭虫、渗水透气、保墒保肥,使下层土壤熟化、上层土壤恢复团粒结构,利于红薯根系发育。铧式犁翻耕后的地表常留有墒沟和垄背,土壤不够细碎,还需经过整地作业才能达到播种要求。机械化犁耕要求耕地相对平缓,机手要有一定的操作技术。双向犁(亦称翻转犁)可左右翻土,机动性好,窄地块也能有效作业,应优先选用。旋耕是用各种旋耕机对耕层土壤进行的松碎作业。旋耕机旋耕能细碎疏松土壤、混拌土肥、细碎杂草、增加有机质和肥力、平整土壤表层,为机播红薯创造条件。旋耕对耕地适应性相对较强,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但耕深相对较浅。培土成垄作业称为起垄。对于壤土和粘性土,垄作可提高红薯品质,增加产量。当采用半机械化播种或人畜力播种时,可先用起垄机、培土机起垄;用联合播种机播种时,不必先起垄。机耕时要选择好作业路线,要综合考虑作业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等。一般提倡选择掉头少、易掉头、顺坡的作业路线。对于疏松的熟土,播前直接整地,以减少耕作环节;对于生地,一般要求先犁耕,播种前整地。

3.2机械化播种

贵州红薯机械化播种作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下种、覆土、起垄、镇压(覆膜)的联合播种。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小、效率高,株距、行距稳定,能保持垄体均匀一致。缺点是不能施农家肥,易漏播。另一种是分段式半机械化播种。这种方式是开沟、覆土、起垄用机械(培土机)作业,施肥、播种由人工作业。特点是可施农家肥,株行距、播种量、施肥量能灵活掌握,漏播、漏施率低。分段式播种又分先播后垄和先垄后播。先播后垄是先用培土机、开沟机等机具开沟,然后由人工播种施肥,再用培土机或起垄机覆土起垄。这种方式行距、株距不稳定,垄型较差。先垄后播是先用起垄机把垄起好,垄上开沟,人工摆种、施肥后覆土合垄,这种方式垄形好、稳定,行距标准,株距不稳定。不管用哪种方式,红薯机播最好选择顺坡、长向作业,便于操作,保障质量,也利于后续作业。

3.3机械化田间管理

红薯机械化中耕的主要内容是机械锄草、追肥和培土。贵州气候多雨潮湿,抓好田间管理,及时培土、锄草、排涝,有利于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薯块发育生长,避免薯块青头。作业方式及技术要求。中耕松土深度、培土高度及厚度要视具体情况按农艺要求进行。对于垄作,要求垄帮、垄顶都要有一定的厚土层;对于平作,薯苗周围应适量覆土。机械化收获红薯机械化收获作业量占红薯生产作业量的30%~35%,是红薯机械化生产的重点环节。红薯机械化收获一般是利用薯类收获机具一次性完成挖掘、升运、分离、铺薯等作业工序,联合收获机还可以进一步完成薯块收集、装运等作业。贵州薯区适宜采用单一的挖掘机完成薯块的挖掘、分离、铺放即可。

4贵州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应用需解决的问题

4.1强化对红薯机械化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

受山地条件限制,贵州红薯种植地块小,投资机械利用率低,回收成本周期长,导致贵州红薯生产机械化起点低,发展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促进红薯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另一方面,出台促进红薯机械化生产的奖励(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要强化农机购置补贴向红薯适宜机械化生产区的倾斜力度,提高红薯生产机具的补贴比例。

4.2强化对红薯机械化生产机具的引进开发

贵州山多,地势不平,土壤多数为粘度较大的黄土,对农机具性能、质量要求较高。但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机型与作业条件不适应,性能不够稳定,价格昂贵。例如,四行红薯播种机作业效率高,但山地坡度大,播种不均匀,很多时候不得不弃而选择双行播种机;一些振动式红薯收获机焊接不过关,作业中常有开焊现象发生,影响作业效果;近几年,贵州虽尝试引进了一些成熟机型,但几乎全部要进行改良,符合生产需求的机具较少。红薯机械化要走“技术引进一二次研发———推广应用”的道路,先引进外地成熟先进的机具,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二次研发,重点在生产工艺、制造材料上下功夫,既降低研发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以尽快研发制造出符合贵州生产实际的红薯机具,满足红薯生产对适用机具的迫切需求。

4.3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3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3机械插秧技术不过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机械插秧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秧针抓秧时秧苗茎基部组织挤压破裂,造成秧苗弯折,使秧苗致死或大缓苗,调查发现每穴插秧7~8株基本苗,损伤达5~6株,仅剩1~2棵完整基本苗,造成田间基本苗数不足而减产。即便是勉强存活缓苗时间延长,生长发育缓慢。2008年调查阿什河街城建村漂秧率8%,倒折率6.7%保苗率只有87.6%,大大增加了补苗工时费。也对后期水稻生长发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缓苗慢、时间长,机插秧缓苗时间一般在7~10天,返青期过后正值除草施药期,田间保持相应高度水层极易遭到潜叶蝇的危害,不仅使营养生长期出现滞后,而且分蘖期、抽穗期乃至成熟期相应都拖后,晚熟4~5天,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4水稻机械插秧秧龄问题

虽然机插秧速度快,但整地沉淀时间长,秧苗迟迟不能下田,秧龄超过35~40天现象普遍存在,此时因后期天气温度高,秧苗在苗床生长速度快根系长,插秧时根系容易上浮而漂秧。秧龄过长也是影响插秧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5插秧密度不合理

机插秧要根据品种、地力和插秧时间等综合因素而定,插秧过稀或过密都会减产,稀植保苗数不足,密植易造成贪青倒伏、得病减产。

6机械化生产水稻施肥不科学

施肥机械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匀,田间表现生长整齐一致。但机械插秧施肥技术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保证,但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农户一般还遵从手工插秧的经验施肥方法,注重偏施氮肥,重施分蘖肥,由于缓苗慢易加大施肥量或多次施肥,分蘖高峰后移,生育进程拖后,无效分蘖多。以2009年为例一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2.8%,有效分蘖率85.3%,二次分蘖肥空瘪率在17.4有效分蘖率76.5%。氮肥量中分蘖肥比例超过50%倒伏比例加大。

7防病灭虫环节,重治疗轻预防

机械插秧要根据田间长相采取定量栽培精确管理模式,生产上农户往往忽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总是发现田间得病后再打药防治。这就是机械插秧最应该注意的主要的技术环节之一。2009年阿城区料甸乡新发村二组近200亩机插水田因穗茎瘟减产8.3%。而胜新村在抽穗前后二次防治稻瘟病,穗茎瘟发病率仅在3.5%左右,对产量影响甚微。

8机械化生产水稻灌溉问题

机械插秧对水田灌溉要求,农户习惯深水灌溉。还有的田块长期渴水。或有水区不进行晒田,一水到底造成水稻长期淹水,地下根系发育不好,黑根黄根增加,分蘖慢、分蘖数量不足,亩产量相差100kg左右。

9机械化生产水稻收获问题

因机插水稻生育期有拖后现象,一般收获时间都延后,容易造成惊纹粒,脱壳率达到3%。

对秸秆还田认识不足:收获时一般不直接将秸秆粉碎,秸秆还田率不足10%,不超过2万亩。多数将秸秆田间焚烧,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的最好资源白白毁掉,造成钾资源严重浪费。

10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必须坚持标准化栽培作业

水稻生产发展首先依赖稻作技术的进步,在目标栽培体系中提高标准化技术及措施,其是机水稻械化生产,各技术环节只有坚持质量标准,农技农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10.1把好品种应用关

水稻机械化生产适宜品种为株高中等,中矮杆,分蘖力中等以上,抗倒伏,抗病虫,后熟快,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品种在任何作物中主要决定作用生产潜力任何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各自的栽培条件才能满足其增产潜力。

10.2建立三.三耕作制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4

1山东大蒜主产区及其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大蒜的国家,而山东是中国大蒜的主要生产区。山东大蒜的产区主要分布在济宁市金乡县、临沂市苍山县、商河市商河县等地,其中以金乡大蒜最为著名。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达到了4万hm2左右,是国内生产大蒜的第一大县,也是国内甚至是国际上大蒜价格形成中心,大蒜产业则被评为是山东省十大影响力产业集群之一。金乡大蒜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例如蒜头大、辣味纯正、抗霉变、不散瓣等。而且金乡大蒜不仅仅是用来鲜食,已经被加工成蒜茸、蒜粉等产品,广泛的应用到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生产领域。在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金乡大蒜获得了银质奖,在1996年金乡被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在2003年还荣获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在同年3月,获得了国家质检局批准使用金乡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在2011年地理标志得到了欧盟的认可,为金乡大蒜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山东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2.1整地施肥

大蒜的根是弦须根,没有主根,其主要根群分布在10~25cm的土层中,属于浅根性,根毛少,吸水力较弱,喜肥,喜湿不耐旱,所以,种植大蒜以肥沃、松软、保水、保肥力强、排水、灌水方便的中性或者微酸性的砂质土壤为最佳。在种植大蒜前要施足基肥,基肥最好是经过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或者是生物有机肥菌,也可以是缓控释肥,通常情况下,地施有机肥4000~5000kg/667m2,如果是控释肥就是70~100kg,生物菌肥是100kg。在把肥进行撒施后,要深耕土壤20~30cm,耕平地面,按照1.2m的距离作平畦。种植大蒜的土地不能施生粪,因为生粪在发酵时会引来种蝇,种蝇会产卵生蛆,这对蒜根有很大的危害。在大蒜生育期间,会吸收大量的氮素,根据检查显示每生产50kg蒜头,就需要纯氮0.75kg。增施磷肥也非常的重要,其可以使蒜头增大,增加蒜苔的产量,降低蒜头的裂头率。

2.2选种和浸泡

可以购买或者预留优质的成品蒜,在破瓣和清洗选择后作为蒜种使用。一般来说,要选择纯白无筋,外观没有伤痕的较大蒜头的作为蒜种,并且要选择抗逆性比较强的品种,蒜种一粒大约重4~5g就可以,太小的蒜瓣,或者是独头蒜和夹瓣蒜不适合作为蒜种使用。为了促进蒜种发芽,可以在播种前把蒜种放在水中浸泡1~2d,有利于蒜头吸收水分,提早发芽。有条件的还可以将1500倍的福施壮(一种大蒜拌种剂)喷洒在蒜种的表面,要使蒜种的表面湿透,通过这样的方式,大蒜在播种后可以比干蒜提早出苗4~5d,而且根系发达,抗病性强,降低大蒜的烂瓣率。

2.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大蒜喜冷凉的气候条件,低声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16℃,幼苗越冬的最佳苗龄为4~6叶期,从播种到4~6叶大约需要40~45d,在日平均气温达到7℃以下就会停止生长[1]。幼苗的耐寒性强,可以耐-7~-10℃的低温,在0~4℃的条件下,经过30~40d就可以通过春化阶段。露地秋播大蒜的适宜播种时期为9—10月,播种太早,蒜种容易受冻,太晚会受到后期高温的影响,缩短生产期。降低产品的质量,减少产量。播种有2种方式,可以是沟播或者穴播,播种深度为5~6cm,是蒜种的顶端上盖土2~3cm,具体的播种密度,要根据品种决定,一般是30000~35000株/667m2,株行距为8cm×20cm左右,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产量,但是不能过分密植,这样不但用种量大,而且蒜头小,使得大蒜的级别低,降低了大蒜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一些蒜头小的品种可以密植,蒜头大的品种要稀植。在大蒜种植后,可以覆盖1层草木灰或者浇1层泥沙浆。结合使用大蒜种植机械化机具,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种植、覆土等各项工序。

2.4种植后管理

秋播大蒜在第2年的春季,气温回暖、土地解冻后,要及时的除去冬季前的碎草。选择一个晴暖天,浇返青水,如果基肥不足可以结合返青水追施返青肥,一般来说,是追施尿素20kg/667m2。清明过后,气温逐渐的上升,这时蒜苗生长的很快,到烂母后,大蒜进入了发芽和鳞芽分化期,需要水肥增加。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建设新型农业提出新的要求,大蒜机械化生产越来越重要,具有节约成本、增加收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蒜人工种植方式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规范大蒜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何世强 高凤秋 单位:1.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马庙镇农技站 2.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农业局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5

所谓机械全程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机械完成水稻的生产,加工,包装。而详细地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主要包括一些农业技术和农艺要求,比如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以及耕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一些机械化操作。1.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置、播种、盘土规格。1.2水田机械化整田技术:基础整地、播秧前整地。1.3泡田技术。1.4水稻机械插秧技术。1.5水稻机械收获技术。1.6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在近几年宝应县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买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机具、并且引进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宝应县地区水稻是最主要的大众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植保、排灌、收获、加工等生产环节完成机械化作业有极大的困难,所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方面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2宝应县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各种应用成效

2.1我县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为一年两熟制。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对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择以及其生产效率问题是不明确的。以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的耦合,构建了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概念模型,归纳得出江苏省当前有24种典型的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并分析了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历程,并与日韩发达国家相关机械化生产模式相比,得出其还有进一步发展优化空间。

2.2我县在用机械化创造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对周边地区的村民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和先进装备的引进,还为宝应县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农业机械化事业在生产实践中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宝应县的农业生产力。

2.3我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正在对其它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经验进行探索,以期建立起适合现代农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平台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宝应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

2.4近年来,我县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并且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整个县农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我县农机部门还全面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新农机新技术,稳稳抓住农机安全生产,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村民知识化培训,全县农机化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县农机技术逐渐发展与完善,并重点从农机装备、农机化水平、农机服务体系、农机科技创新、农机化投入、农机监管等方面分析了宝应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和水平。最终,鼓励和引导农民使用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进一步提高山区半山区农机化水平;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深化“平安农机”建设,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

2.5我县水稻产业工程机械化的发展环境优易,而且水稻产业工程机械化现状良好,并善于与其他地区产业工程机械化状况进行比较。善于发现水稻产业工程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通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管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并重、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等措施促进宝应县水稻产业工程机械化发展。

3针对我县水稻机械全程化技术发展的进一步探讨

对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薄弱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了该地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工艺技术路线、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关键技术、机械装备选型、机械作业服务方式。对于水稻机械全程化这一技术的产生,它对于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水稻是我县第一大口粮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地位特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环节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现代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水稻烘干及精深加工等方面。标准化育秧水稻标准化育秧、机械插秧是农机农艺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增产技术,只有育出符合机插规格标准,才能更好的实现水稻机械化。运用这些技术推广,以及采用以上那些管理发展方式,对于发展我县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县农机部门通过多年对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水稻机械化生产经验,探索出一套适合江淮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该技术推广运用,大幅提高了水稻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县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祁旭 潘洋 仲伟东 单位:江苏扬州宝应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

参考文献

[1]罗锡文;;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思路[J];农机科技推广;2010年12期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6

关键词: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

南通市启东、海门等旱作地区农民喜种植蚕豆、豌豆、大豆、花生等四青作物,随着广大居民对鲜食四青作物需求的增加,种植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大,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据统计,2016年种植大豆2.88万hm2,其中收青毛豆1.97万hm2,而启海地区青毛豆的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南通市农机部门引进青毛豆起垄机、高效植保机、大豆播种机、4LDZ-48型青毛豆联合收获机等机具,建立示范基地开展青毛豆机械化生产试验,试验取得成功,探讨并提出了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本技术融合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收获等关键机械化生产技术,强调农机农艺有机配合,主要包括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

1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技术

1.1概述。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技术是指前茬早玉米或者小麦收获后,按照农艺、机械化收获等要求的最佳播种行距、穴距、肥量,直接进行机械播种作业的一种青毛豆生产技术,尤其适用于江苏、浙江、上海、海南等沿海地区青毛豆种植需求。本技术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时、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1.2增产增效情况。2015年8月,在海门江心沙农场试验机械起垄种植青毛豆3.47hm2。种植的青毛豆喜获丰收,通过作物栽培部门测产,与同期相邻地块平栽种植的相同品种青毛豆相比,机械起垄种植的青毛豆在单株结荚、百荚鲜重、每667m2鲜荚重与平栽种植数据相当,机械起垄种植的青毛豆百粒鲜重90.3g(相比平栽高8.5%),出籽率59.1%(相比平栽高5.8%),每667m2鲜籽重359.2kg(相比平栽高9.9%),机械起垄种植青毛豆每667m2产量增加近10%。1.3技术要点。1.3.1田块要求。前茬地整平,机械起垄标准按垄高20cm、垄面宽50cm、每垄2行、垄距110cm。1.3.2种子要求露地夏播、秋收毛豆选用“小寒黄”、“天鹅蛋1号”、“通豆6号”。1.3.3。肥料要求基肥:每667m2施普通复合肥20~25kg加过磷酸钙15~20kg或氮磷钾比5-15-5专用复合肥25~30kg。另外每667m2施有机肥500~750kg。1.3.4机播要求。机械播种时严格按照播种机说明书要求操作,播种规格为每穴2~3粒,穴距26cm,每667m2约4700穴。1.3.5农艺要求参照DB32/T1523-2009鲜食夏大豆通豆6号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

2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收获技术

2.1概述。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将青毛豆植株拔取、清土、夹持输送、青毛豆采摘、清选入仓、秸秆还田等作业环节一次性完成的收获方式,即在青毛豆成熟后,用青毛豆联合收获机一次性完成所有收获作业环节。青毛豆联合收获机采用先拔取青毛豆植株再摘豆荚的工作原理,具有功耗少、破碎率和损失率低、清洁度高等特点,收获豆荚后的青毛豆秸秆切碎还田。该技术可大大提高青毛豆收获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减轻劳动强度。2.2增效情况。青毛豆联合收获机生产效率高,可达0.07~0.1hm2/h,是人工收获的70倍以上,节约生产成本30%以上;尤其是在青毛豆采摘时间短、大量人工难以召集的情况下有利于抢收,能保障青毛豆种植的经济效益。2.3技术要点。2.3.1种植要求。适用于沙土和沙壤土条件下的青毛豆机械化收获,且采用起垄种植模式。2.3.2收获时机。收获时机的把握对于降低青毛豆收获损失、提高收获作业质量至关重要。2.3.3机具准备。收货前做好机具、运输车辆、人员等准备工作。根据使用说明书,作业前需先调整限深装置使得深松铲入土深度能将青毛豆植株根系铲松及青毛豆植株夹持位置,确保高摘净率和较低含杂率。2.3.4收获速度。使用青毛豆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应根据青毛豆长势、土壤条件等,以低挡大油门(0.3~0.5m/s)的前进速度作业为宜;遇到植株倒伏时,最好降级收获速度,以保证青毛豆收获的采净率。2.3.5注意事项。(1)青毛豆机械联合收获对青毛豆种植要求较高,起垄必须按照要求保证质量,推广应用对象应以规范化种植的青毛豆为主。(2)需对驾驶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要根据青毛豆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选定适宜的作业参数。

3结语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7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农艺;机械化生产;技术调研

马铃薯是我国继水稻和小麦后的第三大主食,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口食用马铃薯的比例较高,因此要想提高马铃薯的生产量和品质,我国必须要重视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才能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也就是将现今的农艺技术利用机械化投放到生产实践中,进而降低生产费用,减少劳动力,扩大单位产值面积,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水平。

1调研马铃薯区域种植情况

我国地形复杂,地势东高西低,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宜粮宜饲,还能制作多种原料,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中国属于马铃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首位。目前马铃薯的种植区域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北方作区和西南作区的种植面积最广,其次是中原和南方地区,北方一作区重点以东北三省和西北各地区为主,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总值的50%以上。而西南作区的高寒区,栽培技术是一年一作,一般选择春种秋收,而盆地河谷区是两季生产,其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5%,中原作区和南方作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比例分别是10%和5%。

2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和播种

2.1种植模式。马铃薯的种植模式有很多种,具体栽培技术还需根据地区的土壤、光照、通风等条件而定。其一是垄作栽培,此技术最好,栽培方式的种植区应选择土壤疏松、通风条件好、光照充足的地带,马铃薯的根系发达,块茎大,其栽培的工艺流程是耕地、开沟、施肥、播种和覆土。其二是平作栽培技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此类地区的土壤受风吹,土壤干,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选择平作栽培能积极发挥抗旱、保墒[1]。其三是起垄铺膜栽培,此方式是利用一条垄种植两行马铃薯,设置合理的垄宽度。经过调研发现,我国马铃薯栽培技术中垄作栽培的比例是90%,而平作栽培占比10%。2.2马铃薯的机械化播种。采取马铃薯垄作栽培技术既能够提升产量,还便于农地管理和机械化播种,此技术能提高地表问题,减少地表水量流失,并且马铃薯的植株叶面能充分吸收阳光。马铃薯种植品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其生长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综合选择,最好用消毒后的刀具将选好的马铃薯品种切成整块,大小需按照播种机的规格和比例。马铃薯种植时的行距应设置为90cm,这样既能够避免拖拉机碾压种植品,还能扩大驾驶员的驾驶视野,便于机械化操作。另外马铃薯播种还要注意播种深度,种子嵌入土壤8~15cm即可,并在上面均匀覆盖薄土[2]。

3调研马铃薯种植的各方面条件

1)天气状况。甘肃地区的属于高寒潮湿区,降雨量多,气温低,日照时间长,降雨集中于夏秋季,正好是符合马铃薯的正常发育阶段,能为马铃薯提供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生产的最佳地段。内蒙地区的高原面积广,年均温在8℃以内,日常充足,有丰富的光能资源,属于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东北三省地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占10%,年降雨量和气温在550mm、4℃以内,采取小垄马铃薯种植,垄体狭窄。山西地区属于一年一作种植,春季干旱、气温低,风大,无霜期短,其降雨集中在2月,该地区应重点培育幼苗。2)土壤和农田情况。机械化马铃薯种植必须要考量地区的土壤状况,如果是粘壤土,土壤的肥力强,水分足,合理规划种植能增加产量,而砂质土壤种植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水分和肥力的补充,尽可能增施有机肥,补充足够的水分。但是经数据调查发现马铃薯的生长和种植更适合沙壤土,只要加强田间管理即可获得高产[3]。另外按照马铃薯的特性,一般使用偏酸性土壤,种植时需要选择pH为5~5.5的土壤最适宜。3)肥料的使用状况。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除了光照、土壤以外,还需要加强施肥,才有利于马铃薯良好生长。通常农作物的肥料以农家肥为主,辅助以化肥进行补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多施农家肥[4]。肥料的需求比例中,马铃薯最需要的是钾,其次是氮和磷,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马铃薯对钾的需求量高达70%。4)水分需求情况。水分是马铃薯生长期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不同生长阶段对水量的需求不同,马铃薯在块茎增长期对分量的消耗高达50%,其次是块茎形成期,水分充足的马铃薯才能积累更多淀粉,便于其他原料的制作。

4结语

好品种的马铃薯需要精心栽培和管理,才能种植出价值高的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农艺栽培中,一定要掌握气候、土壤、水分、肥料及播种等条件,形成规范的种植,提高我国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李艳芳.马铃薯种植中的农机与农艺相关技术分析[J].农业机械,2017,(8):95-97.

[2]郑庆生.马铃薯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机具配套方案的探索与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2017,(2):229.

[3]谭瑞仕.马铃薯栽培农艺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调研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7,(6):69-70.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8

关键词: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技术

1概述

定西市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中“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已成为我国中药材知名品牌。为了充分发挥全市中药材的道地特征和种植规模优势、品种品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近年来,我市提出了将定西打造成“中国药都”的战略举措,并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力促发展,使中药材基本完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的历史性跨越,开始步入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的新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缺少适用适宜机械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市的中药材特别是根茎类中药材的收获仍然以人工挖掘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药材品质损失严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绝大多数地区基本保持了绿色无公害的环境,是优质中药材生产发展基地的优质区之一,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全市的道地药材大多数以原药材或初加工走向市场,技术含量低,种植、收获费工、费时成本高,价格便宜,产权得不到保护,无竞争力,与国家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市中药材产业土壤耕作方式沿用传统铧式犁耕作,耕深浅,一般为15~20cm左右,且由于坚固犁底层的存在,制约药材生长的纵向发育,使药材主根(茎)短、分叉多、品质低。由于沿用该种耕作方式,中药材移栽育苗,种植大多使用平栽方式,使根(茎)生长水肥需求不够,影响了中药材产量与质量。2)土地产出率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我市陇西、渭源、漳县、岷县四县,气候阴凉,海拔高,适宜中药材生长发育,但由于种植、收获,特别是收获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收获中药材需要大量劳动力,每亩收获成本800元左右,从而使中药材种植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效益差、纯收入低。3)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近几年我市农机部门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中药材收获方面研制出了新型收获机械,大多采用大型拖拉机作业,由于作业地块小、分散,机具不能连片作业,转移地块需要资金大,从而使该机械使用推广难度增加。4)中药材清洗环节费工、费时、用水量大,浪费水资源严重。我市中药材清洗大多利用人工作业,清洗率低,且需水量每吨中药材大多约4~5t水,对我市这样一个干旱地区而言,长期人工清洗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做大做强我市中药材产业,必须实现中药材生产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跨越发展,没有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是无法实现的。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中药材生产人畜劳作、耗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成本高、抗灾能力差等状况,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多年来我市农机部门为了提高中药材生产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在中药材种植、土壤改良、节本增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先后在陇西、渭源、漳县等地进行了对比试验,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比人畜力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采用机械化深松改良土壤,使中药材主根茎长、分叉少、药材品质大大提高。二是采用中耕机除草、施肥、培土作业,使中药材田间管理成本和人工费大大减少。三是使用中药材挖掘机收获,可降低中药材收获成本每亩400元左右,提高工效30倍。四是对引进的生姜机械化清洗技术做了改进,用与中药材清洗,使药材清洗提高40%,成本大大降低。五是机械深松、机械施肥提高中药材单位面积产量。此外,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如果育苗、移栽、灌溉、喷药、刹秧、装卸运输等作业全部采用机械化,可降低生产成本30%~40%,同时可增加产量15%以上。

3推进定西中药材机械化,提高中药材产业竞争力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9

关键词:油菜;机械化种植;东至县

油菜是东至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18年播种面积在14666hm2左右,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0%。由于长期以来油菜生产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生产率低,加之近年来油菜籽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出效益的提高,东至县油菜种植面积呈逐年下滑趋势。近几年来,随着农机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带动,进一步扩大了油菜种植、收获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油菜的综合生产能力,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油菜种植面积,拉动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技术内容

1.1关键技术。1.1.1机械种植技。术(1)机直播技术:实行机械施肥旋耕条播联合作业,一次完成旋耕灭茬、施肥、碎土、播种、盖籽、镇压等多道工序;(2)免耕撒播机开沟覆盖技术:在前茬收获后,按农艺要求将一定量的油菜种子、肥料直接撒播(施)于土壤墒情适宜的板茬地上,然后按一定沟距用开沟机开沟,将沟土均匀抛洒覆盖在畦面上。1.1.2机械收获技术。(1)机械联合收获技术:采用改进的适宜油菜机收特点的稻、麦、油兼用型联合收割机,在油菜适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等工序作业。(2)分段收获技术:采用人工将油菜割倒、铺放,利用作物后熟原理、晾晒3~5d后,再由机械或人工拣拾将油菜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脱粒、清选。1.2技术路线。1.2.1免耕人工撒播。稻板田→秸秆处理→免耕人工撒播→施肥→机开沟覆土封闭除草→间苗(1~2叶期后)→补苗(3~4叶期)→田间管理(除草、追肥提苗、病虫防治、清沟沥水、防冻防旺)防治菌核病→补追角粒肥(叶面喷施)→机械收获(秸秆还田)。1.2.2机械直播。技术路线如下:稻板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施肥→机械反转旋耕灭茬(多道工序一次完成)→机直播→镇压→机开沟→封闭除草→放平沟水畦土沉实(施除草剂24h后)→田间管理(间补苗、化除、施肥、中耕松土、植保、防冻防旺等)→防治菌核病→补追角粒肥(叶面喷施)→机械联合收割(秸秆还田)。1.3技术模式。通过项目对比试验,结合东至县油菜生产实际和机具性能,东至县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有以下2种,即:“人工免耕直播、机开沟+机械联合收获”和“机直播、机开沟+机械联合收获”。目前,农户多采用第1种模式;部分棉油套种田块,则采用“人工移栽+机械分段收获”模式。

2技术要点

2.1选用良种。选用高产、抗病、抗裂角、抗倒伏、株型紧凑、偏早熟、花期集中、便于机械收获的品种。对于直播油菜,尽可能选择耐迟播,春天早发能力强的品种,如沣油737。2.2适期播种。播期一般为9月20日至10月15日,用种量0.01~0.016kg/hm2,播期宜早不宜迟。采用机械播种方式:(1)免耕人工撒播机开沟:前茬水稻收获后,将秸秆处理,油菜种子与肥料(45%复合肥2.66kg/hm2+硼肥0.066kg/hm2)拌匀,直接均匀撒播在板茬田块上,撒播要求到边到角,无漏播。播后用15~18马力手扶拖拉机配套1KL-18开沟机开沟,沟土均匀抛洒覆盖在畦面上。(2)机直播:水稻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并均匀抛洒于田面上,用80~90马力大拖配套2BFG-12/10/230型旋耕施肥播种机,反转旋耕、灭茬、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将油菜种子播于大田土层中,施45%复合肥600kg/hm2、硼肥15kg/hm2,其中硼肥作种肥,与种子充分搅拌均匀混合后放入种箱,复合肥放入肥料箱施入作底肥,播后用15~18马力手扶拖拉机配套1KL-18开沟机开沟,沟土均匀抛洒覆盖在畦面上。2.3田间管理。(1)间、定苗。人工撒播于10月中下旬进行间、定苗,留苗22.5万~45万株/hm2,对部分缺苗地方进行移密补稀。机直播一般不需间补苗。(2)化学除草。播后用60%乙草胺乳油1500mL/hm2加水750kg/hm2喷撒畦面,封闭除草。10月下旬用烯草酮进行1次苗期除草,2月中旬对部分除草效果差的田块用高效盖草能补除草1次。(3)增施肥料。10月下旬利用降雨追1次苗肥,尿素0.66kg/hm2;1月中旬进行1次冬浇施腊肥尿素0.33kg/hm2;2月中旬进行1次春浇,施薹肥尿素0.5kg/hm2。(4)科学管水。机直播田在施封闭除草剂1~2d后,及时灌平沟水,使畦中土壤沉实,避免因秸秆腐烂后使根系土壤落空而造成油菜死苗。10月下旬,冬春两季共进行3次清理沟系,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5)病虫害防治。芽虫、菜青虫、菌核病是危害东至县油菜的主要病虫害,根据县植保站的测报及时用药防治。10月中旬用蚜虱净+阿维菌素防治1次芽虫、菜青虫;次年3月中、下旬结合喷硼和生长调节剂用80%多菌灵防治茵核病2次。2.4机械收获。收获时间:5月16—26日。(1)联合机械联合机收获作业流程:机组准备→田块准备→试割→正常作业→机组保养→机车入库。技术要求:油菜籽的成熟度达到85-90%避开中午高温进行机械收获;收获时应收割干净、不漏割,割茬高度符合当地农艺要求,收割茎秆应打碎后均匀撒在田中。(2)油菜机械分段收获作业流程:割倒(人工收割)→铺放→自然晾晒→捡拾→脱粒→清选→菜籽收集。技术要求是:油菜籽的成熟度达到80%左右进行人工收割,放置田间露晒5d左右,油菜籽的成熟度达到90%以上时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捡拾脱粒(或人工拾喂+收割机脱粒),茎秆打碎后均匀撒在田中。

3综合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3.1.1节本增效。对比试验表明,人工生产油菜成本为10845元/hm2,收入为2941.5kg/hm2×4.6元/kg=13530.9元/hm2,纯收益为2685.9元/hm2。免耕人工撒播+机械联合收获成本为6855元/hm2,加上田管间补苗多出的人工费,共计需成本7650元/hm2,比人工生产节省成本3195元/hm2左右;收入为3144kg/hm2×4.6元/kg=14462.4元/hm2,纯收益为6812.4元/hm2,比人工生产增加纯收益4126.5元/hm2。机直播+机械联合收获成本为6855元/hm2,收入为181.5kg/hm2×4.6元/kg=14634.9元/hm2,纯收益为7779.9元/hm2。由此可见,机播+联合收获成本最低,纯收益最高,是人工的2~3倍。3.1.2节约工时。与人工种植相比,机开沟免耕直播均节约工时22.5个/hm2,机直播平均节约工时15个/hm2,机械化联合收获平均节约工时30个/hm2,即:免耕人工撒播+机械联合收获,节省工时52.5个/hm2,省工省时效益明显。3.1.3提高产量。由于机开沟免耕直播可以大幅提高有效株数,因此能提高油菜产量,加上机收比人工降低损失率,据测算可提高油菜籽产量150kg/hm2以上。由于种植油菜能培肥地力,还可提高下茬作物水稻产量。3.2社会效益。油菜机械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使广大农民跳出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的种植模式,使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解脱出来转入二、三产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3.3生态效益。油菜机械化生产能秸秆还田,减少了农民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油菜生产能培肥地力,通过秸秆还田,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地肥力,提高下茬作物水稻的产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机械化生产范文篇10

这个中年男子,就是××村烟叶农场经理××。

从烟技员到农场经理

1984年,××参加工作,成为基层烟站的一名烟技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他掌握了丰富的烟叶生产技术。20*年,××市局(分公司)为改变当时烟叶种植面积下滑的状况,开始探索发展规模化种植这一新途径。到20*年,全市已发展烟叶农场17处,面积达4200多亩。这一年,不但一些烟农尝试办起了烟叶农场,烟站也有工作人员承包土地办起了烟叶农场。看到不少人通过经营烟叶农场走上了致富路,××有些按捺不住了,他决心兴办属于自己的烟叶农场。

然而,在那个时候经营烟叶农场谈何容易。几百亩土地到哪里去找?即便找到了土地,能管得好吗?考虑到这些问题,××又有些犹豫了……

20*年年底,××镇(编者注:后来××镇撤并为××镇的一部分)为提高烟叶规模化种植水平,开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着手发展烟叶农场。经过大力宣传和积极协调,该镇从××村流转出329亩土地,并“招兵买马”,决心选出一个能人来经营这个烟叶农场。

这个消息传到了××的耳朵里,他兴奋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他便来到了××烟站,申请经营这个烟叶农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了解到××是烟技员,当场同意他承包这个烟叶农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农场梦,成为一名烟叶农场经理。

“我能办起这个烟叶农场,多亏了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烟草公司的支持。要是没有土地流转政策,仅靠我个人的力量是租不到这么一大片土地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规模化生产,才会产生规模效益。”××兴奋地对笔者说。

经过这几年的打拼,××的烟叶农场越办越好,效益也逐年提高。如今他的烟叶农场已拥有3台拖拉机和一辆汽车,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现在的好日子是俺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哈哈……”说到如今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从只有土地到配套齐全

谈起刚承包烟叶农场时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年的冬天,当××前去察看自己承包的329亩土地的时候,有点傻眼了:偌大一片土地上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机井、水渠都没有。有位村民担心地对他说:“除了这块地,要什么没什么,遇到旱天可能旱死,遇到涝天可能涝死,你怎么还敢租下这块地?”听到这样的话,××长叹一声,蹲在了地头。

然而,就在这一年,国家局开始大力实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给××的烟叶农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烟草公司在他承包的烟叶农场里修了500多米的砂石路,解决了农场交通不便的问题;打了一眼机井,全部铺设了地下管网,解决了农场灌溉难的问题;挖了排水沟,有利于农场汛期排涝;建起了17座密集型烤房,并全部配备了自动化烘烤设备;在农场附近还设立了防雹炮点,一旦遇到冰雹天气便会及时发射防雹炮弹。

“以前农场没有机井,遇到旱天,俺得从很远的地方买水浇烟,不但每亩需要七八十元的费用,而且没法及时浇水。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他话锋一转,语气中透露出了喜悦,“有了机井和地下管网后,电闸一合,阀门一拧,水就‘自动’流到了烟田里。去年俺这个农场每亩单产达到160公斤,效益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微风吹来,××望着烟田里的道路,笑着眯起了双眼。他指着平整的道路说:“我刚兴办农场的时候,这里的道路状况非常差。如果遇到下雨天,路上淤泥很多,拖拉机也开不进来,运送生产物资很不方便。采收烟叶时,全靠人工从地里往外抱,既费工又费力。烟草部门给农场修了砂石路后,拖拉机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运输肥料、采收烟叶、耕地都方便多了。”

此外,××市局(分公司)投资30多万元给××的烟叶农场修建了17座密集型烤房,并全部配套了自动化烘烤设备。以前,××烘烤烟叶主要使用传统的小烤房,需要60多座烤房、10多名司炉员才能满足农场的需要。“现在使用这种密集型烤房,只需要4名司炉员,烧的全是煤球。另外,烘烤还用上了电脑,只要根据所烘烤的烟叶特点调好程序,基本都能烤出好烟叶。我算过一笔账,这种密集型烤房与传统小烤房相比,烘烤成本低,还能提高烘烤质量,每亩可增收200多元。像我这300多亩地,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加收入6万多元。”××兴奋地告诉笔者。

烟叶种植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风险较高,一度有“种在地里、收在天上”的说法,风、雹、旱、涝等自然灾害都是烟叶生产的大敌。近几年,××市局(分公司)建立了包括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防雹增雨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种植保险等在内的风险保障体系,为像××这样的农场经理和种烟大户消除了后顾之忧。

谈起风险保障体系,××感触颇深:“以前村民不愿意承包烟叶农场,主要是害怕自然灾害给种烟带来损失。风雹灾害或者病虫害都可能导致农场血本无归。现在俺就不用担心了。去年烟草部门给俺这个农场每亩缴纳了20元的保险金,一旦遇到风雹等自然灾害给农场造成损失,每亩烟田可获赔600~1200元,基本能收回种植成本。××市局(公司)还组织成立了烟叶协会,俺还是协会会员呢。烟叶协会除了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外,如果烟叶农场遭受了自然灾害,协会还会及时进行救助!”

此外,烟草公司实施的信息化管理也使××受益匪浅。××市局(分公司)与当地通信部门合作,通过飞信技术及时向××的手机上发送各种技术信息,比如什么时候可能有灾害性天气以及如何预防、什么时候烟叶可能得什么病以及该施用什么药、怎样科学配方施肥、怎样搞好管理等。“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实用。我是打心眼里感谢烟草部门的好政策,感谢富民工程啊!”谈到烟草公司给予自己的帮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从人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

以前的时候,苦和累似乎成了种烟的代名词。那时候,烟农大多使用原始的农机具和老黄牛进行耕作,手上磨出的老茧,烤烟时熬红的双眼,是当时烟农的真实写照。然而,仅仅过了几年的时间,××烟区通过发展烟叶农场,就催生了一大批“××农”。在××烟区广袤的烟田里,那些老式农机具和老黄牛已基本“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式实用的烟用机械。

××刚开始经营烟叶农场时,基本没有烟用机械。机耕、移栽、喷药等环节全靠租赁机械或人工操作,既保证不了进度和质量,又增加了生产成本。有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变。

合作社里的烟用机械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由烟草公司扶持购买。省局(公司)为此专门制定了扶持政策和标准。××市局(分公司)还与有关农机科研部门和厂家密切合作,自主研发了起垄施肥机、覆膜机、除草松土机、喷药机、移栽器、追肥器等一系列烟用机械,切实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另一个来源是由合作社成员共同投资购买。到20*年年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拥有各类烟用机械2000多台(套),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烟叶农场和种烟专业户的发展。

“你现在看到的这台机械是施肥、喷药、盖膜一体机,双条施肥、喷施除草剂、盖膜3个环节可一次完成。这台机械只需要两个人操作,一天可施肥、喷药、盖膜六七十亩。像我这300多亩烟叶,五六天时间就能完成施肥、喷药和盖膜。如果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恐怕一个月也干不完啊。”

“在移栽环节中,我全部使用移栽机移栽烟苗,不但栽得深、栽得齐、栽得快,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喷药时,我们使用的是喷药机,一天可喷100多亩,而且喷得匀、喷得透,有效提高了安全性和病虫害防治效果。”

“在追肥环节中,我们使用的是追肥器,这样就能做到科学定点定量追肥。”

……

说到机械化生产,××打开了话匣子。

目前,××的烟叶农场在主要烟叶生产环节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工量、用工费也逐年减少。他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年,农场每亩用工20个左右,2007年每亩用工降到18个左右;到20*年,每亩用工降到了15个左右。如果按40元钱一个工日计算,20*年比20*年每亩降低了用工成本200元左右。××这329亩烟田由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与以前相比,每年可节省用工费6万多元。

负担少了,心里就更加舒坦了,××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比较满足。

“这些机械都是你自己买的吗?”笔者问他。

“机械是惠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这个合作社就设在我的农场大院里,我是近水楼台啊,哈哈……”说这话时,××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目前,××镇已成立了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非常周到,工作人员都经过了专门的培训。烟叶生产需要哪种机械,合作社都会及时安排。

机械化是烟叶农场降本减工的重要途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又推动了烟叶农场的发展,促进了更多像××这样的“××农”的产生。

从“六怕”到“三不愁”

现代烟草农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专业化生产,即将烟叶生产复杂的过程进行分解,针对每一个环节的特点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从而实现专业化分工。××告诉笔者,以前烟农经营烟叶农场有“六怕”:一怕资金不足,二怕育苗费劲,三怕病虫危害,四怕采收困难,五怕烘烤不当,六怕分级混乱。“现在通过推行专业化分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他高兴地说。

近年来,××市局(分公司)结合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在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全市已成立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1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70家,并成立了各种专业队,较好地适应了烟叶农场的发展。××的烟叶农场也尝到了专业化分工的甜头。

20*年,××镇政府和烟草公司共同组织协调,在当地引导成立了3个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就是惠月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职能有三个:一是负责对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协调、指导和管理。二是搞好入社烟农的物资供应和技术指导工作,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三是帮助入社烟农向银行争取低息贷款。

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的烟叶农场实现了“三不愁”:一不愁物资供应,合作社会提供各种实用烟用物资,包括地膜、化肥、农药等。二不愁生产技术,合作社会负责烟叶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技术指导。三不愁资金投入。“像我这么大一个烟叶农场,每年的启动资金需要30万元左右。多亏合作社为我争取低息贷款,否则我的农场就没法正常运转了。”××深有感触地说。

前些年,××一到采收烟叶的时节就犯愁。因为采收烟叶不但成本高,采收质量也保证不了。“由于采收人员都是临时从村里雇来的,技术水平不是很高,不管烟叶熟不熟都采摘下来,烤出来的烟叶黄的、绿的、黑的什么颜色都有,给农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去年,××烟站从村里选拔出一些烟叶采收能手,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培训,然后成立了采收专业队。你还别说,专业队的管理很正规,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这让我用起人来很放心。”××向笔者介绍道。

没有烘烤专业队的时候,××最愁的就是烟叶烘烤。每到烤烟的时候,他只能临时到村里找几个农民来烘烤烟叶。由于没有过硬的烘烤技术,烤青烤糊烟叶的事情时有发生。后来,××市局(分公司)从全市烟农中选拔出一些烟叶烘烤能手,并进行了重点培训,成立了200多个烟叶烘烤专业队,有效解决了烟叶农场烘烤难的问题。“烘烤专业队的技术很过硬,烤出来的烟叶基本上炉炉黄。仅此一项,我估计每亩能增加收入两三百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