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0:30:26

进展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扶贫;精准;研究进展

1引言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既有定量研究,也有定性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无论对业界还是学界都有重要的贡献。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我国贫困群众与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2013年考察湘西地区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他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和好高骛远。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旅游精准扶贫”,强调旅游扶贫要精准。基于以上三个大的政治环境,全国各地,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希望通过发展旅游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旅游精准扶贫的提出除了得到政府、企业等业界的响应,也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2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述评

本文针对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的文献进行述评,所得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搜索“旅游精准扶贫”共有412篇文献。纵观这些文献,可以看出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旅游精准扶贫含义的界定;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路径;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案例研究;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其他研究等。2.1旅游精准扶贫的含义与内涵。旅游精准扶贫的提出,虽然引起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对此,不同的学者给出了各自的理解。熊林海、张乐认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有别于一般的输入式扶贫方式,是一种“授人以渔”的造血式扶贫方式,是指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发现和培育乡村价值,通过乡村价值与旅游相结合带动经济发展,并通过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有针对性的帮扶贫困户,惠及真贫困户,实现精准扶贫的一种“真扶贫、扶真贫”的旅游扶贫方式。杨静则认为精准化旅游扶贫是指在具有资源优势的欠发达地区,通过政府、社会、企业、民众的力量,科学合理的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此外,马勇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内涵的三维价值,认为旅游精准扶贫不仅仅只强调依托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从时间维、空间维和关系维三个维度解释旅游精准扶贫是有长远利益的扶贫,是产业聚集的扶贫,是有尊严的扶贫。2.2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关于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应依目的地、目的地情况而定,不同学者也提出了不同扶贫机制。张春美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帮扶下,识别出该地区适合开发的旅游项目、贫困人口,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健全的管理手段,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吴亚平提出少数民族村寨“农旅融合”机制,即通过发展山地绿色有机农业,就地把农产品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旅游消费品,极大的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使贫困人口在不需要做出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实现脱贫的目标。龙祖坤提出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政府识别出贫困户,针对不同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逐步使贫困户脱贫。杨海平提出了武陵山片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包括议事决策机制、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马芬认为南江县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应该是政府主导实现旅游扶贫跨越发展,市场主导精准定位,景区帮扶助力当地贫苦人口脱贫。2.3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是由当地的政策、地理、资源、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李静以米仓山大峡谷旅游景区为例,提出米仓山大峡谷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统筹精准利用专项基金,引入市场主体搭建旅游精准扶贫平台,通过公私合作保障旅游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邢惠斌提出河北省连片特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协调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关系,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将强政府精准扶贫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居民旅游素质和能力培养,构建旅游扶贫监管体系。罗兴构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①全域覆盖、拓展扶贫广度和深度(旅游扶贫路径),加强当地与周边市县的联系、建设公路,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②全要素参与,构建“旅游+”精准扶贫平台(精准扶贫方式),旅游+购物、旅游+互联网、旅游+生态;③全产业融合,延长精准扶贫产业链(精准扶贫产业),以旅游业为依托,打造旅游农业、旅游轻工业、旅游地产等特色旅游产品。杨袆分析了六安市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邻里互助型和景区帮扶型。桂拉旦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文旅融合模式:在市场需求、产品创意、科技进步等推动下,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及其价值,与旅游要素内外融合,实现向新业态,新产品升级的融合过程,带动经济发展,实现脱贫目标。2.4旅游精准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路径。在不同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存在不同的问题与难点,既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董艺婷总结了龙潭大峡谷西南岸青牛山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①思想意识落后、缺乏发展思路,村民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高、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薄弱,大部分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与自己关系不大,参与积极性不强,处于观望状态;②驻村帮扶存在问题;③扶贫资金出现问题,补助资金不匹配。曾茗芹介绍了广西乡村旅游生产要素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旅游资源开发欠缺科学性导致旅游精准扶贫效益低下,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导致旅游精准扶贫内容单一、没有特色,旅游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导致旅游精准扶贫外部主体作用力有限,旅游人力资源缺乏导致旅游精准扶贫缺乏保障,旅游投入相对不足导致旅游精准扶贫进程缓慢。洪业应分析了涪陵区旅游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①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②旅游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村在冲突;③产品结构单一、缺少创意;④人才匮乏,服务水平低;⑤政府引导不力,融资困难,缺乏资金。彭婷认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有规划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宣传效力不理想、旅游扶贫被动化。邓伟杰、杨佳润则认为旅游精准扶贫扶贫存在的难点主要是:①精准识别存在难点,扶贫对象识别和扶贫项目识别存在难点;②精准帮扶中存在需求排斥和市场排斥;③精准管理中存在难点。为了解决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针对旅游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存在的问题,薛定刚、吴靖南、刘民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①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与项目资源,要扶真贫、全方位扶贫;②精准制定旅游精准扶贫的帮扶措施,建设旅游精准扶贫的政策环境;③完善旅游精准扶贫的管理体制,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保质保量。林移刚则认为乡村旅游扶贫是典型的产业扶贫,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扶业”,而生产要素的不合理配置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因此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合理规划旅游生产要素;升级旅游生产要素的配置;创新旅游高级生产要素。李荣菊进一步补充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多举并施、创新发展:创新开发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旅游精准扶贫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提高产业竞争力。陈秋华、刘阳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①“三产”融合,延伸农村产业链;②因地制宜,实施精准帮扶;③树立“五化(乡村化、创意化、土木化、低碳化、景村一体化)”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2.5旅游精准扶贫案例研究。荷茜灵、彭华、毋佳佳分别以葫芦岛市建昌县玉带湾村、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庄浪县为例对其旅游精准扶贫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了各地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白丽分析了山西省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的条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机遇良好、需求旺盛;并提出了推进山西省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的建议。卞茜燕总结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双廊村的扶贫状况,认为双廊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主要有社区居民从旅游中的获益不均贫户差距拉大、资源破坏严重、社会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并提出了社区参与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曾茗芹介绍了广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势,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了广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思考。黄文娇以六纳村为例,分析六纳村致贫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六纳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对策:双向定位、精准识别,扶正思想、拔掉穷根,多模式结合、融资促发展。杨娜介绍了六盘水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并对旅游精准扶贫的开发条件进行精准识别分析,主要包括资源条件分析、配套条件分析。龙晓春分析了南丹旅游业的发展优势与现状,介绍了南丹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南丹区域旅游精准扶贫的对策。2.6旅游精准扶贫的其他研究。蔡克信认为旅游精准扶贫要厘清三方面的内容:①社区贫困居民是旅游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②社区居民参与才能确保贫困居民能从旅游开发中获益;③政府角色转变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随着旅游管理的规范化和运行的有序化,政府要逐渐从“主导者”向“引领者”角色转变。邓小海阐述了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的概念和意义,提出旅游扶贫目标人群识别的市场甑别机制和“意愿—能力”识别模型及旅游扶贫项目识别的“RHB”框架。邓小海构建了旅游扶贫精准帮扶的“三位一体”体系,即地区层次帮扶、社区层次帮扶和个体层次帮扶;精准帮扶的主体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非政府组织、贫困人口和旅游者。龙祖坤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分析了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结合MI指数评价其效率形态分为潜力型、朝阳型、黄进型和夕阳型;并提出了各类效率形态适宜的旅游扶贫模式分别为产业联动模式、战略联合模式、政企合作模式和项目支撑模式。

3结论与展望

总体而言,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并没有形成定论,但是其核心内容基本相同,都是基于精准扶贫的背景,通过旅游开发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旅游精准扶贫机制与模式受贫困区政策、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一套适合所有贫困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机制与模式。旅游精准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和更好的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的,各贫困区需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扶贫路径。另外,大量的研究从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总结旅游精准扶贫的经验与教训。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进展范文篇2

一、进展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依据铁市教党发[2010]12号《关于成立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的通知》精神,教育局党委成立了以局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县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对全县学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了解、沟通和指导。各学校以支部为单位均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详尽的活动实施方案。

二是结合实施,开展工作。各基层学校党组织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开展争创“十星”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开展“五比五争当、岗位建功”主题实践活动。比思想,争当时代先锋;比业务,争当行家里手;比作风,争当勤廉表率;比奉献,争当道德楷模;比业绩,争当岗位标兵。教育局机关支部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开展“全面提升素质,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开展“创优新环境、树立新形象”竞赛和最佳实事评选活动。

二、典型培养,示范带动

郜家店小学在全校营造出“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首先召开全校党员扩大会议,进行大力宣传、动员,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并运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广播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让全体党员明确目标,统一了认识,掀起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新高潮。钓鱼小学把创争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相联,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二高开展了每人为高考进位“献一策、出一题”活动,共组题27套,提出自由复习阶段建议25条,为高效率自由复习奠定了基础。鸿志小学将学习资料及时进行下载,并装订成册,制定了学习进度说明,下发到每位党员手中。目前,全校党员的学习笔记都超过了5000字,赵书记记了近1万字的学习笔记。除深入学习外,该校还开展了“境界升一些、作风实一些、标准高一些、奉献多一些”的四个一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开展“理论多学一些、备课精心一些、课堂高效一些、批改细致一些、辅导耐心一些”的教学水平提升活动。县幼儿园带领党员们重温了党章,并且在全园开展了“一对一”教学帮扶活动和党员教师带头深入教科研一线活动。东方红小学围绕本校中心任务,开展“双争”工程。即,学校党组织在加快学校“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安全发展和创新发展”中争当表率、再立新功;在学校党员中开展“强素质、铸师魂,争当科学发展时代先锋活动。一中要求每个党员加强学习,对照优秀党员标准找出差距,作好述职,向社会公开承诺,坚决做好“五带五争”,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佳绩,在“比、学、赶、帮、超”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郜家店中学党支部通过评选先进和表彰优秀党员,并结成结对帮扶对子,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好整建工作,对照工作标准查找自身差距,以达到整体提高,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生日献礼。二中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分析,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党员并请群众进行评议,将此项活动向纵深推进,力争见实效,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作出贡献。高中能够做到“四到位”:宣传措施到位、组织措施到位、评选先进、典型,推广到位、阶段性总结和督查到位。

三、存在问题

一是此项活动全县开展得不够平衡;

二是部分单位领导对此项活动不够重视,表现在活动落实上轻描淡写、应付差事;

三是个别学校没能将此项活动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中;

四是活动缺乏依托载体。

四、下段工作打算

按照市、县的总体要求部署,创先争优活动将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县直各总支、支部要认真落实市、县党组织的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摆上重要日程,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统筹推进。

(一)明确领导和指导责任。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要经常深入基层支部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指导。各总支、支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总支、支部书记是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各支委要结合工作分工协助支部书记做好此项工作。

(二)搞好典型示范。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把典型培养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典型的带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上台阶,以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效果。继续开展向潘作良、吴大观、沈浩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选树党员身边可亲可近、可学可比的典型,引导党员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公务员之家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党建信息网的作用,采取举办事迹报告会、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成果展示等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宣传各单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报道广大党员群众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评价和感受。

进展范文篇3

一、重点工作任务及落实情况

(一)农村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情况

本年度初,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对县域内现有农村燃煤锅炉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经排查,目前我县现有农村燃煤锅炉共46家,按照市环督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燃煤锅炉污染问题整改方案》及县环督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燃煤锅炉污染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下发《督办通知书》及现场指导方式督促相关镇政府对各自管辖区域内燃煤锅炉尽快开展整治工作,至目前,46家农村燃煤锅炉中已通过提标改造和实现集中供暖方式整治完成22家,剩余24家均采用洁净煤燃烧方式完成整治任务。

(二)煤质管控情况

目前,我县已经建成1个煤炭集中交易市场和12个二级煤炭配送网点并投入运营,实现了煤炭市场对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民用煤配送全覆盖。县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煤炭经营行为,畅通举报渠道,对无证照经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对不入驻煤炭集中交易市场或不属于二级配送网点和无证无照从事煤炭经营活动的进行依法查处和取缔,引导煤炭集中交易市场和二级配送网点发挥好煤炭交易市场供应、配送的主渠道作用,并加大对一级市场、二级网点和使用单位入场煤质量检测频次并及时更新煤质监测报告,实行一级市场、二级网点煤质监测全覆盖、无遗漏;同时,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对储(售)煤场地、煤炭集中交易市场和二级配送网点内洒水降尘、喷淋、覆盖等有效防扬尘措施落实情况巡查检查力度,确保扬尘得到有效管控。

(三)农户改炕情况

2020年5月29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2020年推进农村炕烟炉烟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下达我县4000户农村炉烟炕烟整治任务。目前,我县正在结合实际制定治理工作方案,待方案制定批复后将严格按照要求有序推进年度治理工作。

(四)秸秆垃圾禁烧情况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制定并印发了《关于禁止焚烧秸秆和烧荒的紧急通知》,同时严格落实镇、村、社三级秸秆禁烧工作机制,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各镇政府负责人对本地农村秸秆禁烧工作负总责,明确责任分工,严防死守,确保辖区范围内不发生焚烧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行为。二是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充分利用广播、手机微信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成为秸秆禁烧工作的参与者、保护者和监督者。三是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各镇政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加强巡查,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垃圾、树叶、杂草,烧山、烧荒等露天焚烧行为。

(五)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

我县现有千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共48个,目前已完成瓦房城、海潮坝、丰乐何庄等8个农村用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已完成48个农村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调整划分工作,并争取项目资金对工业园区第一供水水源地实施规范化保护工程,目前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正在组织实施。下一步,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完成剩余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与水务、住建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力度,按照年度执法工作计划,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家督检查频次,坚决打击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与水源保护无关项目和倾倒垃圾、私设排污口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六)河湖“清四乱”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落实三级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库区垃圾围坝、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共打捞水面漂浮物50立方米,清理水库漂浮物7吨,清理河道、洪水沟道垃圾48吨,依法取缔关闭采砂场5家,拆除采砂设备22套、料台5处,督促采砂业主办齐采砂手续,落实抑尘工棚、湿法喷淋作业、三级防渗沉淀循环水池、细砂石粉覆盖、道路洒水降尘等环保措施,及时回填复平采砂坑,规整砂石料堆放,清理整治采砂区周边环境,河道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

我县已投资85万元,完成洪水镇吴庄、汤庄1.98公里污水管道敷设工作,污水经管网集中收集后进入城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借助六坝重点镇棚户区改造项目,积极争引项目资金,完成六坝镇集镇范围内13公里污水管网重新敷设工作,目前污水主管已并入生态工业园区大网,全县2个重点建制镇(六坝镇、洪水镇)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新天镇已建成日处理量100立方污水处理站一座并投入运行,南古镇已建成日处理量400立方污水处理站一座并投入运行;其他镇集镇生活污水均已按照要求建设污水管网及化粪池、沉淀池,并与城区污水处理厂签订污水处理协议,由镇政府定期组织吸粪车将污水运送到城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同时,我县已完成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查工作并委托编制了《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0)》,近期将予以印发实施,按照规划要求,我县将结合各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有序推进各镇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规划和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

(二)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宣传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随意焚烧垃圾及秸秆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责任,密切配合,落实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各镇和各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进展范文篇4

【关键词】: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癌症

前言:番茄红素(lycopene)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1]

1、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

1873年,Hartsen最早从TamuscommunisL.中分离得到深红色的番茄红素结晶。1875年,Millardat从番茄中获得一种含有番茄红素的粗提物,当时命名为Solanorubin。1913年,Dugger根据它对生长条件的影响,又把它命名为lycoperison。而Schunck(1930年)的“lycopene”名称(中文即番茄红素)一直沿用至今[2]。

1.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

1989年,Masic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猝灭速度最高;1991年,Campbell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Franceschi发现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随后,对番茄红素的功能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1995年~2003年[3]与番茄红素有关的报道达800多篇,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番茄红素与癌症、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测定及番茄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1.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

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鲜有报道,近三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等。

2、番茄红素的分布、化学结构

2.1番茄红素的分布

2.1.1番茄红素在果蔬中的分布

番茄红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窄,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红色葡萄柚、木瓜及苦瓜籽、番石榴等食物。如表:

表1:果蔬制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1]

食品名称含量食品名称含量食品名称含量

番茄(鲜)0.88~4.20番茄(汁)5.00~11.60红色葡萄柚3.36

番茄(煮制后)3.70调味番茄酱9.90~13.44番石榴(鲜)5.40

番茄(沙司)6.20李子(鲜)≤0.01番石榴汁3.34

番茄(浓汤)5.40~150.0李子(罐头)0.06西瓜(鲜)2.30~7.20

番茄(粉转鼓风干燥)7.99李子(干制品)0.86木瓜(鲜)2.00~5.30

由上表可以看出,番茄红素含量最高的是番茄的果实,可达3~14mg/100g,且成熟度越好,番茄红素的含量越高。在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主要分布在番茄果实的外表层中。

番茄成熟过程中,其颜色会发生显著变化,在番茄成熟初期,外观颜色逐渐由绿色转变为橙红色至红色,果实内α—胡萝卜素及β—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在完全成熟后,番茄红素含量达到最高值,一般为类胡萝卜素总量的64~76%[4]。

2.2番茄红素在人体中的分布

其实,番茄红素不仅在植物中存在,而且在还存在于人体内。番茄红素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血液、肾上腺、肝脏、睾丸、前列腺、乳腺、卵巢、子宫、消化道器官中,其中肾上腺、睾丸、肝脏等含有较高的番茄红素,人的晶状体中不含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人体部分器官和组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见下表

表2:人体部分器官和组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1]

组织名称含量组织名称含量

肾上腺21.60脂肪1.30

乳房0.78结肠0.31

肾0.62肝脏5.72

肺0.57卵巢0.28

皮肤0.42睾丸21.36

2.2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

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已完全明确,至于它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番茄红素的研究中指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化学结构的异构体,分子式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为536.85。1930年Karrer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1941年Zechmeister等提出,作为主链含11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11或2048种立体(顺—反)异构体,但由于空间障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因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异构体约有72种。研究发现,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绝大部分为全反结构(71%—79%),而人体中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比例却高得多。在人的血液中全反式结构仅占27%~42%,而顺式结构占到58%~73%;在人的前列腺组织中,全反式仅占12%~21%,而顺式结构占到79%~88%。从人体血清中检出的顺式异构体,有:9—顺式—番茄红素、13—顺式—番茄红素、15—顺式—番茄红素三种。以下是几种番茄红素的主要异构体的结构:(见下页)

3、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

3.1物理性质

番茄红素为暗红色粉末或油状液体,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油脂等,番茄红素油溶液呈黄橙色,熔点174℃。

3.2化学性质

作为平面共轭多不饱和烯烃,番茄红素的性质十分活泼,易受氧化、紫外线及温度的影响而迅速氧化分解,并能从反式结构向顺式结构转变。当番茄红素分子从反式结构变为顺式结构时,其颜色变浅,熔点降低。在酸性环境和有CO2存在的条件下以及温度低于50℃的酸性条件下,番茄红素稳定性好;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其吸收度值显著下降。K+、Na+、Mg2+和Zn2+对番茄红素影响不大,Fe2+、Cu2+引起番茄红素的损失较大,Fe2+、Al3+引起的损失较少。一般说来,番茄红素在植物体中较稳定,脱水和粉末化后的番茄红素稳定性差,除非仔细加工且立刻密封或充入惰性气体储存。在番茄红素—β环化酶(beta—LCY)作用下,番茄红素可转变为β—胡萝卜素。

4、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

人们对类胡萝卜素生物化学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为进一步对它们进行广泛的研究打开全新的局面和方向。早期人们对类胡萝卜素的关注是一些可作为维生素A前体物质的类胡萝卜素。近期大量研究使我们对类胡萝卜素的诸多功能产生了新的认识,似乎诸多类胡萝卜素所表现出来的显著消除单旋氧以及活性氧的效果更令人关注。有些类胡萝卜素不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但是它们仍然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对于番茄红素尤其如此。正由于此,类胡萝卜素作为抗氧化剂的研究已成为类胡萝卜素研究的主流。此外,番茄红素还是人体血液或组织中最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可见,番茄红素近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4.1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包括猝灭单线态氧、消除自由基以及与其它氧化剂协同抗氧化作用等。番茄红素也具有此生理功能,并且其猝灭单线态氧的能力最强,是目前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的2~3倍,维生素E的100倍[5],番茄红素可以通过猝灭单线态氧预防脂类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主要与类胡萝卜素分子中共轭双键的数量有关,番茄红素与其它类胡萝卜素相比,它的共轭双键数是最多的,因而它的抗氧化功能最强。

最新研究表明,番茄红素也具有抗衰老作用。Brady等对400例受试者进行调查指出,尽管人体血液中番茄红素的含量与性别、体质、是否吸烟、饮酒等生理因素和生活方式没有必然联系,但血浆中番茄红素的减少与衰老有关。Snowden等也发现血液中番茄红素含量可以预防老年功能性障碍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

4.2番茄红素的调节免疫功能

疾病的发生与一个人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有关。1999年,Watzl等研究发现经常摄食番茄汁可以促进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的分泌能力,而胡萝卜和菠菜无此作用。Porrini等也在研究发现,每日摄入25g番茄汁的人与不摄入番茄汁的人相比,使得淋巴细胞DNA损伤降低约50%[10]。因为番茄红素能保护吞噬细胞免受自身的氧化损伤,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天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减少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以及促进某些白介素的产生,因而番茄红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

4.3番茄红素与慢性病的关系

4.3.1番茄红素的抗癌作用

在1985年,一项有关美国老年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剂量摄食番茄与癌症死亡率的显著下降有关[6]。1991Vaneeqyck等在研究中发现,番茄红素与子宫颈癌、膀胱癌的风险率呈负相关[7]。1995年,Giovannucci等在美国健康职业跟踪研究中确证番茄制品的高摄取量与风险率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叶黄素以及β—隐黄质的摄食量与风险因子没有关系[8]。2000年,Stefani等报道了在乌拉圭进行的研究显示,番茄制品或番茄红素与上消化道癌(包括口腔癌、咽喉癌以及食道癌)的风险率呈负相关[9]。

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是它的抗癌效果的一种主要作用机制。目前,大致明确番茄红素的抗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抗氧化作用,几乎所有癌症的发病都涉及大量活性氧,而番茄红素具有优越的消除单线态氧和过氧自由基活性,而且它还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水平,可见,该机制是它抗癌的一种最为主要的机制。(2)免疫调节机制,癌症的发病也涉及机体对癌症体系的失调,而番茄红素可促进T或B淋巴细胞的增加,从而相对地提高了机体对癌症的抵抗能力。(3)细胞凋亡机制,目前通过细胞凋亡的抗氧机制普遍为人们接受,而已有研究显示番茄红素即可通过细胞凋亡的机制,抑制了肿瘤或癌细胞的生长。因而番茄红素有很强的预防癌症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正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期待不久能有进一步的实践。

4.3.2番茄红素与心血管疾病

1997年,Kohlnuier等在一项同时在10个欧洲国家开展的多中心案例控制研究当中,结果表明番茄红素而不是β—胡萝卜素对摄食蔬菜的保护效果起主要作用;2000年,Rotterdam研究显示,血清番茄红素水平与动脉硬化呈负相关,而其他类胡萝卜素则无此相关性,可见,番茄红素在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3.3番茄红素与其他疾病

大量研究显示,一般类胡萝卜素还在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预防与年龄相关的视网膜黄斑变性、老年痴呆症以及类症等方面显示较为突出的效果。番茄红素作为一种较突出的类胡萝卜素化合物,有关番茄红素不同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方兴未艾,期待今后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4.4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Bertra等在C3H10T1/2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使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得到恢复。因此,转化细胞可以接收到正常细胞传输的生长调控信号(如生长抑制因子),从而减低转化细胞的恶性肿瘤,阻止各个转化表型的表达。不过,目前尚不清楚番茄红素提高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4.5其他生理功能

番茄红素可防止皮肤受紫外线伤害,由于皮肤中含有番茄红素,当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时,皮肤中的番茄红素首先被破坏,从而有保护皮肤免遭紫外线伤害的作用;还有番茄红素可以作为一种适度的胆固醇剂等等。

5、番茄红素的展望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番茄酱生产大国,年产番茄酱达到3060万吨,且逐年递增。但产品单一,几乎全部作为原料出口,而没有形成最终产品。只有形成了多样化的终极产品,并在国内外市场据了相当的份额,番茄酱企业才能获得持续而稳定的发展。中国番茄酱(新疆产)具有番茄红素高的特点,达到80mg/100g,有些甚至超过100mg/100g。而市售番茄红素胶囊的红素含量一般为10mg/粒。因此,食用10g左右的新疆番茄酱所摄人的番茄红素几乎与服用一粒番茄红素胶囊相当。所以,建议消费者经常食用国产番茄酱,同样可以起到各种番茄红素产品的保健作用。同时,建议番茄酱生产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多种风味的番茄酱产品,尤其是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风味番茄酱。

番茄酱生产中产生的废料(番茄皮籽)目前多被用作饲料或被废弃,如果用来提取番茄红素,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国内企业应加快开发或直接引进。

因技术培育高番茄红素的番茄,以及开发产番茄红素的微生物,是目前番茄红素研究的热点,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作为药品在国外正倍受关注,每年均有大量的研究报告,是番茄红素应用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而中国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为新型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药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市场上此类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稀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应大力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毛跟年,许牡丹主编.功能食品生理特性与检测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唐传核编著.植物功能性食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番茄红素研究现状与展望.检验检疫科学,2004,14(2)

4、张连富,丁霄霖.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食品与机械,1998(6):14~16

5、Bohm.F,etal.1995.Carotenoidspritecagainstcellmembranedamagebynitrogendioxideradical.Nat.Med.11:89~90

6、ColditzGA,etal.1985.Increasedgreenandyellowvegetablesintakeandloweredcancerdeathinanelderlypopulation.Am.J.Clin.Nutr.,41:32~36

7、GiovannucciE,etal.1995.Intakeofcarotenoidsandrationolinrelationtoriskofprostatecancer.J.Natl.CancerInst.,87:1767~1776

8、HelzlsouerKJ,etal.1989.Seleium,lycopene,--tocopherol,--carotene,retinal,andsubsequentbladdercancer.Cancerres.,49:6144~6148

进展范文篇5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抓好工作部署。自省人民政府作出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部署后,积极行动,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和“政府领导、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的工作机制,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效能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列为重点督办事项,力争切实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创新管理体制、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行政效能的重要载体;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按照合署办公的指导思想,市场化运作规划建设州和泸水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建办公场所。根据规划方案,州和泸水县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面积为3500㎡,目前正在完备手续,预计年内动工;三是抓好过渡期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年内必须建成州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要求,人民政府决定在新办公场所建成前,立足州住建局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筹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过渡性方案筹建工作正有序推进,可在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过度性办公场所面积约300㎡,分为开标区、评标区、办公区三个主体区域,主要办公设备已经配置完毕,基本达到了进场交易要求)。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解任务。一是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和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和州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进州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筹建工作;二是落实了工作责任。筹建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并制定下发了《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意见》(怒政发〔〕38号),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了进场交易范围、确定了组建方式、分解了工作任务,切实将工作任务横向分解到部门,纵向落实到个人,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做到“有人办事”。相关州级职能部门都成立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联络员,建立健全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与市场化配置工作组联络对接机制,确保了工作组织到位。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上传下达作用,安排专人统筹协调推进各项筹建工作,确保了各级各部门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各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因地制宜、做实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相关交易规章制度拟定工作。坚持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项交易规章制度制定作为基础性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草拟、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了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医疗器械采购等相关行业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和工作制度,确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项运行保障制度不留死角。目前,各类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和工作制度待州政府进一步审定后可实施;二是初步拟定了专家库组建方案。结合各行业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评审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专家评审资格底数较少、且分布不均的实际,初步拟定将州级和泸水县(州府所在地)符合要求的相关评审专家整合、共用的方式,组建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家库,力争从各个环节保障各项交易公平、公正运行;三是着手报批机构设置方案。原省编委批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州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但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各级成立政务服务管理局,下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编委正按文件要求理顺机构设置。

(四)群策群力、强势推进。一是落实了筹建保障经费。州人民政府专门安排了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筹建经费,保障了各项筹建工作有序推进;二是超前谋划了布局方案。结合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过渡组建方案选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布局要求,初步拟定了功能布局方案;三是初步拟定了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人员入驻方案;四是启动了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根据上级要求和州内实际,专门召开会议,签订责任状,明确了各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务服务管理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构设置和报批工作尚未完成,人员安置、就位有难度,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理顺;二是新办公场所建设推进进度比较缓慢,规划面积与功能布局要求有一定差距;三是各行业专家资源不足,建立统一完备的专家库有一定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抓好过渡期筹建方案,确保今年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运行。

(二)抓好各类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和工作制度的审定,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家库,确保交易规范运行。

(三)抓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构设置、“三定”等工作。

进展范文篇6

1、取得实效

月份共签订外商投资协议4份,协议资金1000万元,已落地的有2家,已开工的有1家,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600万元,占全年任务50%,主要是:公司三期技改280万,采石场40万,养猪场50万,木业三期投资180万元,烟花炮竹厂投资50万元。

2、主要做法

(1)健全组织。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组;我们以“为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盈利、促投资者成功”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信条,成立了招商引资小分队,已外出招商1次;

(2)加大宣传力度。对内,通过标语、宣传栏和村组干部会议,营造人人关心招商、参与招商的氛围;对外,乡政府安排干部摸清旅外人士情况,制作了柏溪乡投资环境简介,连同祁门县投资环境简介一起,发给全体干部职工,方便大家熟悉招商政策。依托县信息网,重视网络外宣作用,及时更新乡方面的文字和图片信息。

(3)认真编制项目。制作项目燕山旅游开发、养殖种植、建筑材料加工等项目5个;

进展范文篇7

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是区分传统国家和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参与政治的权利被部分人所垄断,而占我国人口80%的农民却处于弱势状态,他们中间只有极个别人才能有资格影响农村之外的政治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农民政治参与创造了政治前提。但是,由于民主制度遭到破坏,农民政治参与只能停留在政治动员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主化政治取向和农村经济体制的转轨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民政治参与随着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增长。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农民政治参与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第一,农民政治参与主体逐步扩大化。一个国家,参与政治的农民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农村政治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虽然农民可以通过社员代表大会参与到村务的管理中来,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只有少数干部有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绝大多数农民的政治权利流于形式,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受到了压抑。但是,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民政治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彻底瓦解,这也同时打破了农民政治参与的障碍。农民对于参与政治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开始运用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利益要求和愿望,积极地影响利益分配,政治参与的主体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国家也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农民的民主自治权利———“乡村村治”,广大农民政治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政治参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据民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江苏省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参选率达93.8%;无锡市参选率达98.2%。同时,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司法制度等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第二,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化。没有参与渠道,农民就不能合理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参与渠道过窄,农民就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要求,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甚至会抑制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不利于农村的民主建设。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多少以及畅通与否与政治体系的结构密切相关。亨廷顿认为:“一个传统的政治体制,其结构越是多元化,权力越是分散,则其政治现代化引起的动乱就越小,适应政治参与的扩大也就越容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较快,基层民主制度初步形成。例如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政治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农民对于政治生活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信访组织、社会团体等参与国家和地方基层政治生活。国家政治生活逐步走向民主化和法治化,农民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多样化的组织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农民政治参与的外在环境得以改善。第三,农民政治参与形式更加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方面,农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农民通过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形式参与村庄政治生活。其次,农民中的党员可以在村党支部会议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影响组织决策的过程,也可以直接通过选举村党支部成员来影响组织的选举和监督。近几年,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发展迅速,普通的农民党员对村党支部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再次,农民还通过选举、监督、对话等形式参与乡镇政治生活。有的乡镇在配备人员的时候,不仅要征求农民中非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更要吸取农民党员的宝贵意见。有的乡镇直接选举乡镇长。例如,2004年,云南省红河州七个乡镇长直选。乡镇实行政务公开,乡镇行政事务要接受其监督。最后,随着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一是接触活动。农民与党政干部接触,反映村庄中的不合理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虽然方式很不正规,但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对决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二是民情表达活动。这种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和信访部门表达民意的参与形式能够接触无限多的受众,透明程度高,震慑力强,传播速度快,是农民政治参与的常见形式。三是诉讼活动。农民通过法律手段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及党政干部的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代表参与活动。农民可以直接或间接推举出自己的农村代表参与政治活动。第四,农民政治参与过程逐渐自主化。在时期,开会、听报告接受教育是农民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党号召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当时,农民的政治意识较为朴素,通常以政府为主导,自身较为被动,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的高度热情。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民经济上的独立,使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自主性逐渐显现出来,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逐渐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首先,由于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这时,农民就会产生民主和平等的要求。而农村经济体制的转轨造就农民维护自身利益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和乡村的政治生活中。其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逐步走向开放与成熟,自身的责任感增加,他们对参与政治体现出高度的热情。最后,农民参与政治的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村民自治,对于村党支部的选举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它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参与政治的基本权利,有力地推进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主化道路。村民自治为亿万农民群众提供了学习社会主义民主的大课堂,农民正在学习用民主方法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农民参与积极性逐步提高。

二、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参与的演变从总体上说是令人鼓舞的。它表明了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参与政治生活,并逐步实现由政治边缘阶层向政治核心阶层转化。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向前推进的重要标志,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村级治理的变迁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两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状况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任何过高估计当前村民政治参与的想法都是不客观的,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村民政治参与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家族、宗族活动以及黑恶势力的干扰

农村家族、宗族势力就是指在农村社会以姓氏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宗派利益群体。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基本上处于一家一户、自然经济的发展状态。这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广大的农民还未真正成为现代农民,我国农村社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身份社会和人情社会的特征,家族关系、亲属关系、宗法关系根深蒂固。改革开放近30年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虽然给传统的农村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因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此导致的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甚至某种程度的“黑恶势力”的消极影响也不容低估。与此同时,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在对经济发展和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上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有所放松,对政治文化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的施政上更是如此。加之基层组织的经济、社会职能相对弱化,把很大一部分权力归还社会,这就为农村宗族势力的复归和社会黑恶势力的抬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而农民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有一定的组织需求。从农民的心理上来说,没有可依赖的组织就无所适从,急需在社会中寻求可依从的组织。而在组织结构发生转变的农村社会,原有的组织体系不复存在,新的组织体系又尚在建立之中,这就在不少农村的管理体制上出现了真空。这样就为宗族势力和社会黑恶势力的出现提供了市场,于是一些宗族势力就利用其在人数上的优势,非法集会、闹事、把持村务、插手村委会选举;一些社会黑恶势力也乘机抬头,独霸一方,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农民正常参与政治。

(二)农民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

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必须通过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才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所增强,但我国农村的政治和政治参与的制度水平还是相对滞后。虽然经过30年的实践,我国的农村制度建设突飞猛进,各种基本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但是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制度的缺失和制度的缺陷,这就使农民政治参与难以真正形成制度化、程序化。首先,我国基层人大制度不健全。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了乡镇人大制度,其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和实践,乡镇人大制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对于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客观地分析,目前乡镇人大制度在具体的运行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面临不少的问题。例如,有些乡镇对召开人代会不予重视、缩短会期,选举中候选人提名确定制度还不完善,人大功能的发挥受乡镇权力配制的影响,不能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等等;其次,信访制度未从根本上满足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在基层,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大多是基层政府干部,当农民信访或上访至上一级部门时,繁琐的程序和官官相护的不良作风,使得农民根本无法表达利益的要求,很多案件不了了之。只有当农民采取一些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如集体上访、围攻基层政府组织等,才会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某些重要领导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才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息事宁人。此外,信访制度的垂直领导体制也使信访工作难度增大;再次,村民自治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就是推进村级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但是,目前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当前我国农民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它们严重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全面发展和深化。例如,村民自治制度缺乏配套的法规,现行的法律制度对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界定、如何参与村务管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村民自治中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只对上级党组织负责,而置农民的要求于不顾;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关系不协调导致村务管理难。

(三)农民政治参与非制度化倾向严重

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指依据国家的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参与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的行为。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和制度化政治参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划分的标准是政治参与的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制度规范和合法程序。所谓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指的是采取不符合国家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条例等所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而进行的影响政府及其决策的活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抗议和暴力对抗、越级上访、围攻基层政府等几种形式。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过程中,农民是希望通过某种极端方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可是,这不但会阻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对自身问题的有效解决也是有害而无利的。其实,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大量村子,采取集体行动对抗基层党政的事件与日俱增,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冲突和农村干部的行为失范。1997年,陕西省某县西上官村农民集体上访,主要原因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不正,导致农民自身的负担过重,上访者成立了“农民协会”、并组织“千人签名画押”,多次到省、市集体上访,并冲击、围攻乡政府,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据山东省民政厅统计,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修订颁布后举行新一届的村委会直接选举,之后农民表现出高度的热情,上访次数频繁,其中涉及村务决策和管理的问题约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四)农民政治参与的非均衡性和不成熟性

一方面,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该地区社会公众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程度。由于受到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条件的制约,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农民政治参与还处于一种不成熟和不完备的状态,其标志就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内地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东部地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沿海地区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他们对于政治有着极高的积极性,主动去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国家制定的基层制度,如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都能遵循合理严格的法律程序,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他们也高度关注国家政治,如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到国家民主建设的过程中。这不但可以推进自己所在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而且还能监督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相反,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非常低,法律意识极其淡薄,他们所关心的仅仅是如何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无暇也无力关注和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经济上的落后在政治上体现为极度的冷漠,当地农民对政治生活缺乏兴趣和热情,政治参与更无处谈起。另一方面,当前的农民政治参与不成熟性表面明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整体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仍然不发达。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严重影响和制约该地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民主意识不强,政治技能缺失,这主要体现为农民的政治冷漠,有时甚至会受到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如官本位思想。因此,在村里举行村委会成员选举的过程中,大多数农民对此表现出极度的冷漠,不愿意参与进来,行使自己的权力,有的农民甚至“出卖”自己的选票和权利,使一场本来公平、公正的民主选举活动演化成为肮脏的权钱交易。

(五)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和组织化水平低

大量调查表明,农民是否参与政治及何时以何种方式参与,可能受到包括文化程度、思想观念、基层组织作用、突发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农民政治参与的内在基础和动力是利益。农民政治参与的目的主要是工具性的,即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而参与政治。农民在政治参与上的功利性以及自身政治素质的特点,必然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的低指向性,只愿意参加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活动。我国大部分村庄仍处于相对封闭疏离,尚未被市场冲击整合成全国性市民社会。因此,农民关心政治一般都局限于相对狭隘的村内事务上。只有当某个事件如某个政策的落实已成为村内的一项事务,且牵连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农民才会对此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同时,我国缺乏必要的农民政治社团或组织。政治社团是指在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农民可以通过这样的组织来聚集自身的利益,表达政治要求,直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在现阶段,我国建立了一些包括工人、青年、妇女等特殊利益群体的组织,例如团委、工会、青年联合会、全国妇女联合会等,但是唯独没有以农民为主的反映农民利益的组织或社团。而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政治社团组织可能专门致力于特殊的利益,也可能致力于广泛的公共参与问题,参与政府政策制定或决定过程,对政府政策实行施加影响,同时对政府及官员进行民主监督。我国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政策性的或者人为的原因,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还没有能力为了自身的合法利益而主动地联合起来,和政府以及其他利益团体对话。他们只能依靠个体的力量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维护自己最基础的权利,面对政府,他们的力量是微弱的,声音也是苍白无力的。

进展范文篇8

相互作用的结果,最早是Liotta提出的粘附、降解、移动学说,每个步骤也是有多

个因素的共同参与,因而其具有复杂性。它是目前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

确定肿瘤转移主要是依据常规病理切片的结果,但有些患者虽进行了根治手术,且

常规病理切片淋巴结无转移,但随后仍出现肿瘤转移。所以单纯根据常规病理切片

来进行预后的判断往往欠科学,因此急需发展新的手段来检测肿瘤的转移。近年来

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更敏感地检测到淋巴道、血道中转移的肿瘤细

胞提供可能,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常规病理学方法

淋巴结转移的检测通常是HE染色,但敏感性较低,一般为104~105个正常细胞

中能检出一个肿瘤细胞,连续切片检测能增加结果的稳定性,最早对淋巴结的微小

转移灶的检测方法是连续切片法,有作者对400例乳腺癌常规切片阴性的淋巴结进

行连续切片检测,检出率为13%。Wilkinson和Fisher的研究表明连续切片检测可使

检出率提高14%~24%。但由于该法工作量大且有较高的假阴性,所以难以推广应用

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2.1粘附分子

肿瘤要产生转移必须先从原发灶脱落,然后游走至血管、淋巴管,与之产生粘

附并进入管腔才能产生转移,而粘附分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粘附分子有许多种

类,与肿瘤的转移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皮粘附素(Ecadherin)和CD44这两个

因子上。

2.1.1上皮粘附素

Ecadherin是一种钙依赖性的具有使细胞之间产生粘附功能的糖蛋白,是产

生细胞连接的分子基础。有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如乳腺癌、结肠癌、胃癌、膀胱癌均

可出现Ecadherin的减少,Ecadherin的减少使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降低,肿

瘤细胞容易脱落而出现转移。因此Ecadherin被看作抑制肿瘤转移的因素[1]。

Hunt[2]的研究表明,对于较小的乳腺肿瘤,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具有

相关性,认为Ecadherin的减低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2.1.2CD44

另一个粘附分子CD44主要参与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且参与细胞的伪足形成,

与细胞的迁移有关[3]。许多研究表明,CD44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具有显著

相关性,尤其CD44v与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展与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4]。且CD44v6阳性患者的预后显著较差,经多因素分析认为CD44v6是独立于肿瘤

分期、淋巴结状态的预后指标[5]。

2.1.3其他粘附分子

其他的粘附分子有整合素族与选择素族。整合素族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

是由α、β亚单位通过非共价键连接的异二聚体,可以与纤粘蛋白、层粘蛋白、胶

粘蛋白等结合,参与细胞与基质的粘附。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间粘附力降低

、侵袭力增加与整合素受体表达下降有关,Gui的研究对正常、良性、恶性乳腺组

织的整合素受体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恶性肿瘤的整合素受体表达明显下降,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1、α1、αv亚属可作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

指标。选择素族有P、E、L三种亚型,有研究表明E选择素在乳腺癌的转移中起着

重要作用[6]。

2.2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

自分泌运动因子(AMF)是一种分子量为55KD66KD的热溶蛋白质,它是一个家

族,通过与受体(AMFR)作用而刺激细胞运动,AMFR是一个分子量为78KD的糖蛋白,

研究证实AMF受体gp78的表达直接与肿瘤的转移能力有关,人癌标本中的gp78表达

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病人预后有关。Maruyama[7]的研究表明101例食道癌中有55例

gp78表达阳性,它的表达与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大小有关,且淋巴结有转移者gp7

8表达率较高,说明与AMFR相关的肿瘤细胞运动促进了肿瘤的生长与转移。有淋巴

转移的大肠癌其gp78表达率明显增高,gp78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8]。

3多聚酶联反应(PCR)方法

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多采用RTPCR法扩增外周血、

骨髓或淋巴结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的组织或肿瘤特异性mRNA,其敏感性为1×106。

因为mRNA在细胞外很不稳定,所以一旦在组织或体液中检测到特异性mRNA就意味着

有肿瘤细胞转移,且有些肿瘤尽管有RNA表达但无蛋白表达,因此RTPCR法比蛋白

测定具有更高敏感性。

3.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NA

有研究者对前列腺癌的微转移进行了研究,检测了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

或淋巴结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表达,结果表明:在确定有转移的患者外周血

中PSA的检出率为40%,显著高于无转移的10%。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9,10]。

3.2细胞角蛋白mRNA

细胞角蛋白(CK)是一个多基因家族,主要在上皮细胞表达,CKs有20多个不同

亚类构成,主要有CK8、CK19、CK20等,由于CK8、CK19能在正常人外周血中表达,

而CK20不在外周血中表达,所以CK20可作为有些肿瘤如乳腺癌、膀胱癌和大肠癌的

血道转移指标[11]。Soeth用巢式RTPCR监测了57例大肠癌患者的骨髓CK20mRN

A表达,阳性率为65%[12]。CK19作为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指标也取得了较好的结

果,10个常规切片阳性的淋巴结CK19mRNA也为阳性,而53个阴性淋巴结中有5个CK

19mRNA为阳性,表示有微小转移[13]。CK是目前检测肿瘤微转移使用较多的一个

指标。特别是检测食道癌与头颈鳞癌的淋巴转移方面,得到大家的认可。

3.3酪氨酸酶mRNA

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在正常情况下黑色素细胞不会出

现在外周血,所以一旦在外周血检出酪氨酸酶可提示有血道转移。Wang[14]对2

9例黑色素瘤患者的区域淋巴结,其中一半作HE染色,不确定时作HMB45或S10

0免疫组化染色,另一半作酪氨酸酶mRNA的RTPCR检测。29例临床Ⅰ、Ⅱ期黑色素

瘤常规病理检查有11例淋巴结阳性,而检出酪氨酸酶的有19例,18例阴性的淋巴结

RTPCR阳性有8例,平均随访1年后,这8例患者全部复发。因此酪氨酸酶mRNA的R

TPCR对于判断术后是否需要全身化疗以及化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有研究者报道

,应用RTPCR法能敏感地检出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后患者血与骨髓中的残留细胞,

对预示复发及探讨复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4肿瘤排斥抗原mRNA

肿瘤排斥抗原MAGE也被列为肿瘤转移指标,有研究表明,94%的食道癌,81%的

大肠癌,80%的乳腺癌,83%的胃癌在12种MAGE基因亚型中至少有一种阳性。在14例

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淋巴结中,有7例MAGE阳性,其中有5例出现血管侵袭。该方

法的特异性高,假阳性率很低,但由于有12种基因亚型给实验操作带来困难。

3.5癌胚抗原mRNA

癌胚抗原CEA曾被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近来有研究表明检测外周血中CE

AmRNA的表达可以作为是否存在血道转移的指标,3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有26

例外周血CEAmRNA的表达阳性[15]。从102例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的606个淋巴结

中进行CEA检测发现,常规组织切片淋巴结阳性率为16%,而CEA诊断阳性率为56%。

从预后结果来看,CEA与组织学诊断的阳性率在根治切除患者中分别为64%与4%,在

相对治愈切除患者中分别为85%与37%,在姑息切除患者中分别为100%与86%,在复

发患者中分别为100%与85%。由此可见CEAmRNA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Mori[

16]对13例大肠癌患者的117个淋巴结进行了CEAmRNA检测,发现88个常规检测阴性

的患者淋巴结有47个淋巴结CEAmRNA阳性。该作者还对65例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患

者的406个淋巴结进行CEAmRNA的RTPCR检测并进行了随访,微转移率为40.1%,有

淋巴转移的15例患者6例复发,29例有微转移的患者4例复发。21例无微转移患者无

复发,这进一步说明了CEAmRNA的重要性[17]。

3.6蛋白溶解酶类mRNA

癌细胞合成和释放溶解酶是促进癌细胞从瘤体分离继而引起转移的一个重要因

素。肿瘤部位细胞外液中许多酶活性增高,如肽酶和组织蛋白酶,这些酶多来自于

癌细胞的溶酶体,也可来自肿瘤坏死区的巨噬细胞,这些酶在癌细胞分解细胞外基

质与松解细胞粘附中起重要作用。

3.6.1内糖苷酶mRNA

内糖苷酶能特异地降解基底膜成分硫酸乙酰肝素,该酶的活性与一些肿瘤细胞

的转移能力有关[18]。

3.6.2Ⅳ型胶原酶mRNA

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它能被Ⅳ型胶原酶特异性水解,它至少有三种

不同形式,它不仅能降解Ⅳ型胶原,还能降解Ⅴ、Ⅶ、Ⅸ、Ⅹ型胶原,纤粘蛋白,

弹性蛋白及白明胶。有研究发现,该酶的水平在许多高转移性肿瘤细胞中增加,因

此该酶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小鼠杂交瘤细胞和癌基因转染的细

胞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与转移能力相关。Pyke等利用原位杂交发现在大部分浸润

型基底细胞癌和鳞癌中可见Ⅳ型胶原酶的mRNA表达[19]。有研究者对高转移与非

转移口腔癌细胞株的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进行研究,发现高转移口腔癌细胞株

主要表达MMP2,且MMP2的活性与淋巴转移和对局部下颌骨侵袭显著相关[20]。

3.6.3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mRNA

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PA)是一种特异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它催化非活性血

纤维蛋白酶转化为活性血纤维蛋白酶。血纤维蛋白酶是一种广谱蛋白酶。它催化血

纤维蛋白、粘连蛋白及层粘连蛋白。还能活化潜在的蛋白酶。它以组织型(tPA)

与尿激酶(uPA)型两种形式存在,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参与癌侵袭与转移的是

uPA。

3.6.4组织蛋白酶B、DmRNA

组织蛋白酶B、D是溶酶体蛋白酶,参与对细胞外基质的溶解,有一些实验结果

表明,它们也与肿瘤转移有关[21]。

3.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受体mRN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近年来才

被发现的一种生长因子。Jeltsch[22]发现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鼠皮下出现

大量扩张淋巴管,这才确立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淋巴管生成中的重要地位。它

可由肿瘤细胞或基质细胞产生,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flt

4)而后出现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这样,对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有了新的、更进

一步的认识。有研究者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及受体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受体mRNA表达在淋巴结转

移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23]。Kurebayashi[24]对乳腺癌的VEGFA、B、C、

D的mRNA进行PCR检测,发现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只表达VEGFC,这进一步说明了VE

GFC在淋巴转移中的重要作用。但也有作者发现在恶性间皮瘤中VEGFC的表达与

淋巴转移无关[25]。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论。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说既然肿

瘤淋巴转移是肿瘤细胞脱离原发部位,通过肿瘤周围淋巴管游走至淋巴结,且有充

分证据证明VEGFC是与淋巴管增生有关,那么VEGFC很可能参与肿瘤转移的过程

,这当然需要研究的更进一步证实。

4基因水平分析方法

肿瘤基础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转移须通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且每个步骤多由

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在转移相关基因与转移抑制基因平衡失调才最终决定是否

导致转移。近年来有关该领域的研究一直是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由于肿瘤的发生

发展与癌基因的激活有关,所以部分癌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转移有关。1984年

Vousden等发现小鼠淋巴瘤有了活化的cKras基因表达时,同时也就获得了转移

性。1987年Collard以人的cHras癌基因转染非侵袭性、无转移能力的小鼠BW5

147T淋巴瘤细胞,发现转染后的细胞侵袭力增高,将这种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可发

生肝、肾等器官的转移,且这种转移与细胞的ras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有研究者

用fos基因转染大鼠3Y1细胞,可使其获得较高的肺转移能力。

随着近年来对癌基因的临床意义的阐明,一些癌基因不仅可作为肿瘤的常规诊

断指标,而且可被列为转移的指标。原癌基因RET可作为转移性髓样甲状腺癌的诊

断指标[26];Zhang[27]的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可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

前兆,而在头颈部鳞癌中P53基因的过表达也有明确的诊断意义:P16往往表达在转

移的淋巴结中[28];cerbB2已被列为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的恶性指标;

最近有研究发现口腔与肺鳞癌中有cerbB2的过表达[29]。有研究者[30]从

鼠高转移乳腺癌细胞中筛选出转移相关基因mtal,它在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

达比低转移株高4位,且与转移潜能有关。还有研究者[31]发现cMyc与Bcl2

基因在乳腺癌中的共同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

5展望

肿瘤转移一直是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该领

域研究取得了突破,但怎么找到更敏感,更具特异性的指标始终是肿瘤研究工作者

的奋斗目标。敏感性提高的同时怎样降低假阳性率,确定肿瘤微转移与个体的预后

之间的关系,以及阐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需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总之,随着肿瘤转移相关机理因素的进一步阐明,必将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

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GraffJR,HermarJG,LapidusRG,etal.CancerRes,1995;599220:5195-5199

2.HuntNC,DouglasAG,JassniB,etal.VirchowsArch,1997;430(4):285-299

3.ThomasL,EtohT,StamendovicL,etal.JInvestDermatol,1993;100(2):115

-120

4.BourrguignonLY,LidaN,WelshCF,etal.JNeurooncol,1995;26(3):201-208

5.KaufmanM,HeiderKH,SinnHP,etal.Lancet,1995;345:615-619

6.MatsuuraN,NaritaT,MitsuokaC,etal.AnticancerRes,1997;17(2B):1367-

1372

7.MaruyamaK,etal.IntJCancer,1995;64:316-321

8.NakamoriS,etal.Cancer,1994;74(7):1855-1862

9.ChosseinRA,etal.Cancer,1996;78:10

10.PelkeyTJ,etal.ClinChem,1996;42:9

11.BurelillSA,etal.BrJCancer,1995;71:278

12.SoethE,RoderC,JuhlH,etal.IntJCancer,1996;69(4):278-282

13.野口ほか.癌の化学疗法,1996;23(15):50

14.WangXN,etal.AnnSurg,1994;220:768

15.JonasS,WindeattS,OBoatengA,etal.Gut,1996;39(5):717-721

16.MoriM,MimoriK,InoueH,etal.CancerRes,1995;55(15):3417-3420

17.MoriM,etal.JClinOncol,1998;16(1):128-132

18.SobelMW.JNatlCancerInst,1990;82:267

19.PykeC,etal.CancerRes,1992;52:1336

20.KawamataH,NakashiroK,UchidaD,etal.IntJCancer,1997;70:120-127

21.SteegPS.CancerBull,1991;43:58

22.JeltschM,KaipainenA,JoukovV,etal.Science,1997May30;276(5317):1

423-1425

23.TsurusakiT,KandaS,SakalH,etal.BriJCancer,1999;80:309-313

24.KurebayashiJ,OtsukiT,KunisueH,etal.JpnJCancerRes,1999Sep;90(

9):977-981

25.OhtaY,ShridharV,BrightRK,etal.BrJCancer,1999Sep;81(1):54-61

26.MusholtTJ,GoodfellowPJ,ScheumannGF,etal.JSurgRes,1997;69(1):94

-100

27.ZhangJS,CaplinS,BosmanFT,etal.IntJCancer,1997;70(6):674-678

28.MarchettiA,ButtittaF,PellegriniS,etal.JPathol,1997;181(2):178-1

82

29.WerkmeisterR,BrandtB,JoosU.AmJSurg,1996;172(6):681-683

30.TohY,OkiE,OdaS,etal.IntJCancer,1997,74(4):459-463

进展范文篇9

关键词:痛风;尿酸;治疗

近几年来,国内外痛风患病率逐年增加为0.84%,人口普查发病率约占9.6%[2,3]。目前发病较前年龄更小,病情严重性越重[4]。其增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某些疾病如: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器官移植等。(2)某些药物的使用会提升血尿酸水平。如:利尿剂,脱水剂、低剂量水杨酸的使用。(3)普查面比以前更深入,或高发地区人口向低发地区移民增多等因素。(4)部分病人就诊太晚,已存在肾功能不全,尤其终末期肾病使血尿酸排除减少,生成增加,使痛风变得更加难治[5]。有人证明血尿酸水平与以后痛风发生率和首次发作的年龄之间均有直接关系[6]。目前痛风尚无根治办法,现行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并降低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导致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本文综述了近年痛风防治的主要概况。

1预防为主

1.1控制痛风,首先是每日的身体锻炼和控制体重在60多个临床试验基础上[6],1项前瞻性研究观察了50000名男性12年,观察中有730例新发病例。后者仅有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从饮食角度研究提示:红肉类饮食会增加痛风的风险,不能作为健康饮食。但日常1-2样菜品并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可能是因为低脂摄入的结果。鱼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可以增加痛风的风险。但很多前瞻性研究认为它有较强的心脏保护作用。如果确实需要,可以将鱼油作为代替品,因为它不含嘌呤。坚果、豆类、和富含嘌呤的蔬菜,尽管它们能增加痛风的风险,但发现它们对痛风的发作并无影响。同时还因为它们对防病有益,如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综合考虑可以放开食用。最近有人认为维生素C能增加尿酸盐性痛风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尿酸盐的水平,总的认为每天在0.5克的用量是安全的。

酒精摄入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并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证明[7],乙醇代谢能使乳酸浓度增加,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泄。同时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加速分解,使尿酸合成增加。啤酒是增加痛风风险的重要物质,但通过对酒量的随访,发现每天1小杯白酒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6]。如果患者需要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以适量饮白酒。

1.2痛风并发疾病的控制

在CARDIA研究[8]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代谢综合征病人都并发高尿酸血症。并发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体重指素(BMI),空腹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1项由13位病员为对象的开放的非双盲对照组的试验表明[9]:降低热量和胆固醇,提高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饮食后将平均体重降低7.7Kg,血尿酸由平均9.6mg/dl(566μmol/L)降至7.9mg/dl(465μmol/L),发病率由2.1%降至0.6%。可能长期以来提倡痛风患者低嘌呤、低蛋白饮食,但低嘌呤饮食往往为高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不利于尿酸的排泄。长时间痛风与胰岛素抵抗呈恶性循环。因此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必须首先控制基础疾病。MRFIT研究[10]结果提示痛风病员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26%,高尿酸血症增加11%的风险。因此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要严格控制原发病。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等与高尿酸血症可互为因果。必须尽早对因治疗这些疾病。

1.3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某些利尿药、脱水剂,特别是噻嗪类,虽然其利尿作用可促进尿酸的排泄,但同时也减少了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最终导致血尿酸的升高。早有研究[11]显示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氯沙坦可抑制尿酸盐/阴离子交换,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当与双氢克尿噻合用时,可缓解双氢尿噻的尿酸潴留作用。阿司匹林对肾脏排尿酸的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效应,即在小剂量抑制尿酸盐从肾小管分泌,使血尿酸水平增加,在大剂量时(大于3g/d)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酸的排泄。研究表明[12],无肾脏疾患的老年人服药用阿司匹林75mg/d一周后肾功能和尿酸代谢即有明显改变,尿酸排泄减少。但当剂量增加至150mg/d和325mg/d后,尿酸排泄逐渐恢复到接近原始水平。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非常普遍,应引起痛风患者的注意。接受器官移植患者应用环孢素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使肾脏对其清除减少而引起高尿酸血症,而利尿药物的应用及伴随的肾功能受损或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也能促进患者的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其他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还有青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烟酸,左旋多巴等均应尽量避免使用。

2急性痛风的治疗

2.1秋水仙碱为急性痛风的一线用药

痛风急性发作的24小时内服用秋水仙碱疗效最好,24小时后疗效降低。秋水仙碱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肾功能衰竭,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坏死,癫痫发作,甚至死亡,应用时必须慎重。大多数患者在临床完全缓解之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由于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则限制了该药的广泛应用。

2.2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

NSAID成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药物。可选用其中任何一种,禁止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NSAID。否则疗效不增加,而不良反应增加。一旦症状减轻即逐渐减量,57天停用。

2.3当上述药物无效或产生不良反应时,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地松,起始剂量为0.5~1mg/Kg,3~7天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对单个或两个关节受累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可以缓解其症状。对NSAID禁忌或无效的多关节炎患者,亦可辅助性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类固醇。

2.4大多数患者在器官移植后需要用小剂量泼尼松维持治疗,这些患者一旦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将泼尼松增加至0.5~1mg/(Kg·d)维持3~7天后逐渐减量,至2周停止。

值得注意的是: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治疗急性关节炎的作用,而且还会因不正确使用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或关节炎迁移,故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不宜使用。

3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经过饮食和体重控制,血尿酸水平仍在410~470μmol/L以上;痛风性关节炎每年发作2次以上;有肾结石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考虑降尿酸治疗。用药后能使血尿酸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可以防止痛风的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减轻肾功能损害。但在急性期应用可能会动员尿酸入血,诱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须慎重。

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有两类: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龙,丙磺舒,苯磺唑酮)和抑制尿酸生成(别嘌呤醇)的药物。选用原则:根据肾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决定。肾功能损害者,24小时尿酸排出量<600mg,用排尿酸药会造成尿酸盐结石,加重肾损害,故应选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血尿酸增高明显、或痛风石大量沉积者,可以两者合用。可以尽快降低尿酸,使痛风石消退。无论是选用排尿酸药还是抑制血尿酸生成药,用药剂量都可采用小剂量逐渐增量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大量尿酸盐在肾小管及间质沉积,引起急性尿酸性肾病;又可以避免血尿酸水平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小剂量递增法还有利于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排尿酸的药物使用要同时加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使每天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以利尿酸排泄。

别嘌呤醇被公认耐受性好,其生物利用度>60%,但有大约5%引起尿酸盐增加。其副作用严重的可以导致重症皮炎、间质性肾炎、脉管炎等致死性疾病。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减量使用。据报道其临床依从性差,只有18%的人能坚持服用至24月[13]。所以,目前急需新的抑制尿酸药诞生。对于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可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每日应用0.5~1.0mg可阻止痛风发作,减轻其严重程度。

4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性随血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高血尿酸症的患者只有5%~12%发展为痛风。除非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致细胞破坏增多血尿酸生成增加,通常认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者血尿酸水平在470~530μmol/L无需降尿酸治疗。大多数学者认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并无本质上区别,可视为痛风的早期阶段。主要应寻找高尿酸的病因和相关因素,进行对因处理。血尿酸过高者应予别嘌醇治疗[14]。器官移植患者中痛风的患病率高,有明确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史的患者,在移植后可同时根据肾功能情况给予降尿酸药苯溴马隆或别嘌醇等治疗,才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

总之,痛风虽然是一种看似不致命的普通疾病,但是高尿酸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危害是很大的,其已发现的危害和防治的研究还只是冰山一角。为了开发更好的防治方案,需要我们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东宝,韩海星.痛风[J].内科学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793.

进展范文篇10

1社会支持的分类

社会支持主要分为工具支持与情感支持。工具支持指的是实际的,有形的帮助,如人力、物力。情感支持指的是抽象的无形的帮助,通常指的是亲密的人给予的支持。

2双向社会支持的内涵

双向社会支持指的是提供社会支持和获得社会支持。尽管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倾向于接受支持带来的好处,但很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个结构的双向性质,认识到给予和接受支持的优势。有研究表明,给予社会支持与降低死亡率有关。尽管对给予社会支持的益处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些益处已经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得到了证实,例如可降低死亡率[6]。社会支持的互补性反映在双向支持假说中[7],该假说表明,与单纯给予或接受支持的人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提供和接受支持的人会获得更大的心理益处。

3双向社会支持的测评工具

Shakespear-Finch等[8]于2011年发表了《给予和接受情感测量》的文章,介绍了社会支持的双向性质,重要的是作者开发了2-WaySocialSupportScale(2-WaySSS)量表,2-WaySSS量表同时评价给予情感支持、给予工具支持、接受情感支持、接受工具支持4个主要维度。该量表提供了一种测量工具,可以在不同研究不同人群之间比较社会支持研究成果。徐美君[9]将其译为中文版的双向社会支持量表。并检验了信效度,结果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中文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包括4个维度、21个条目,其中提供情感支持(5个条目)、提供工具支持(5个条目)、获得情感支持(7个条目)和获得工具支持(4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1分(完全不符合)~5分(完全符合),所有条目均为正向计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为双向社会支持水平得分。

4双向社会支持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4.1国外双向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国外关于双向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结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4.1.1性别国外关于支持互惠性的研究显示男女之间存在性别差异。Saito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更多的作为支持提供者,因为支持和援助可以提高她们的自尊以及她们人际关系网中的价值,而男性较女性而言,更多的依赖从婚姻关系中获得支持。AriVäänänen等[3]对芬兰西南部Raisio镇的1110名全职市政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探究病假缺勤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女性更多地从给予支持中获益,而男性似乎从接受支持中获益。4.1.2均衡社会支持不足会引发病人的负性情绪,如悲观、孤独、失眠、焦虑、抑郁。过度受益也可能会对一个人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如负罪感。许多研究也已经报道了接受大量非互惠支持与身体健康之间呈负相关。公平理论家强调,当个人感到公平对待时,有助于幸福。也就是说当个人在交往中感受到得到的与付出成比例时,会感受到幸福。Carr等[11]的研究发现,男性过度获得支持,会丧失自主健康以及降低尊严。4.1.3角色有研究显示,作为一个支持的提供者能减轻心理痛苦,更有助于老年人的幸福。对于老年人来说,回报支持和帮助的能力被发现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相关。这意味着,提供支持能使老年人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这让我们想到一项著名的实验。艾伦·兰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20世纪时,她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有意义的实验。即在当地的一所养老机构选取了一批老人,年龄为65~90岁,她们之中有47名老人被随机分到试验组,并在初期就主动告诉他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养老院准备了一些植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种植物,并负责照顾好植物。另外有44名被分配到对照组,他们被告知,会有专人照料他们的方方面面;同样他们每人也有一棵植物,但不用他们照顾会有专人来给植物浇水。这项有趣的实验共持续了3周。结果发现,试验组的老人能感受更多的快乐,对快乐的感知也更明显。护士的评估结果也显示(护士对研究毫不知情),试验组老人中93%的身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参与试验的老人中仅有21%的身体状况向好的方面变化。因此,使病人拥有一种掌控感,并助其达到既定目标,对于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12]。且已有研究表明,生活掌控感与社会支持息息相关[13]。4.1.4时间效应有国外学者提出以“supportbank”一词来说明在亲密关系中提供和接受支持的长期投资。许多处于工作年龄的人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提供支持,直到很久以后才开始需要和接受支持作为回报。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提供者,给予他人帮助,接受方会储存这些支持。随着时间推移或条件变化,我们需要帮助时之前的接受方会给予帮助。Podlogar等[14]提出,平衡时间观念一词,时间分配要视情况而定,有的时间观必须优先。

4.2我国双向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王大华等[15]在亲子支持对老年人的影响一文中发现,接受支持对老年人的自尊感、恩情感有显著提升作用,对孤独感有减轻作用,因此,可以增强主观幸福感。我国学者赵彤等[16]探究了双向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老化期望的多维度影响,使用了整群抽样法在当地的2个社区选择了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为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化期望量表、简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研究显示在双向社会支持的4个维度中,提供工具支持和情感支持、获得工具支持和情感支持均对老年人老化期望有影响。以往研究中,多显示老年人群以获得支持为主,但有证据表明老年人不仅需要获得支持,也愿意向他人提供支持[9],发挥自我价值,这种社会关系的互惠性对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老年人幸福感,从而积极地体验老化,维持较高的老化期望水平。徐美君[9]用其翻译并检验过适用性的双向社会支持量表,在南京市的公园、社区等地采用随机问卷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水平高于获得情感支持,但差异不明显,提供工具支持的水平显著高于获得工具支持[9]。究其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有关,在研究对象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尚可的情况下不愿麻烦他人。

5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