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防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2:35:46

近视眼防控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1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2

为了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的“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的工作目标,教育部制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精神和市教育局要求,现将该《通知》)转发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片区教育工作联络点和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学生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工作,要把“防近”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工作日程,结合本片区、本校实际,制定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切实将“防近”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各片区教育工作联络点要将中小学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一项具体工作。各中小学要认真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学校校长是“防近”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具体责任人,落实学校工作人员各自在“防近”工作中的职责,做到职责到岗位、责任到人头。

三、规范管理、科学“防近”

切实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组织开展视力保护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防近”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从源头上做好“防近”工作。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3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4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教室采光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1:4)。

5.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附1: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

附2: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

附1: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

一、学校领导

1.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主管学生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工作,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2.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防近"工作计划和措施。

3.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年终对学生"防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4.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的"防近"措施。

5.定期研究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防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班级"防近"经验。

二、体育卫生或思想教育管理部门

1.负责制订学校"防近"宣传教育计划,组织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近"宣传活动。

2.管理学生"防近"工作,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和班级评比监督内容。

3.组织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

4.组织开展师生眼保健操培训与评比工作。

三、教学管理部门

1.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

2.严格控制各学科的测验和考试次数,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布置课外作业适量。

3.督促教师做到板书、多媒体课件字迹清晰端正、大小适当,容易辨认。

4.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列入教学计划,将上下午眼保健操时间排入课表。

四、总务后勤部门

1.及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度分布均匀。

2.定期安排教室墙壁粉刷,维护教室墙壁清洁,并监督采用低彩度、高亮度的材料进行粉刷。

3.选用耐磨无光泽材料的黑板,并定期维护,确保黑板表面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4.根据学生身高,合理配置课桌椅。保证每间教室内至少有2种以上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配备可调试课桌椅的,要配合班主任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为卫生(保健)室或学生活动室配备视力表灯箱,并标出5米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每间教室配备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出5米线。

五、班主任

1.掌握班级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学生的分档管理工作。

2.教育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眼睛距书本三十厘米左右,写字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的车中看书,不在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写字。

3.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至少调整一次学生座位。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或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

6.定期与家长联系,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子女的视力保护工作。每学期至少利用一次家长会或其他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近视眼的防治知识,告诫家长注意控制学生在家用电脑、看电视时间,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学生视力有变化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7.督促并指导学生每天上下午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8.组织班级干部、红十字青少年、卫生员共同做好班级的视力保护工作。

六、任课教师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按时下课。

2.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教学过程中,做到板书字体清晰、字迹规范;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调整好字体大小、颜色和光线强度,做到字体、背景简明清晰,对比度明显。

4.严格控制测验和考试次数,按照规定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

5.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6.配合班主任督促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七、校医(保健教师)

1.负责拟订学校"防近"工作的计划,并报学校领导批准实施。

2.每学期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各种形式向师生进行经常性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

3.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次视力检查,详细记录,及时统计,分析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对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

4.学生视力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5.经常到教室检查学生用眼卫生、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置调整以及眼保健操实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5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教室采光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1:4)。

5.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

一、学校领导

1.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主管学生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工作,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2.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防近"工作计划和措施。

3.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年终对学生"防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4.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的"防近"措施。

5.定期研究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防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班级"防近"经验。

二、体育卫生或思想教育管理部门

1.负责制订学校"防近"宣传教育计划,组织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近"宣传活动。

2.管理学生"防近"工作,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和班级评比监督内容。

3.组织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

4.组织开展师生眼保健操培训与评比工作。

三、教学管理部门

1.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

2.严格控制各学科的测验和考试次数,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布置课外作业适量。

3.督促教师做到板书、多媒体课件字迹清晰端正、大小适当,容易辨认。

4.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列入教学计划,将上下午眼保健操时间排入课表。

四、总务后勤部门

1.及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度分布均匀。

2.定期安排教室墙壁粉刷,维护教室墙壁清洁,并监督采用低彩度、高亮度的材料进行粉刷。

3.选用耐磨无光泽材料的黑板,并定期维护,确保黑板表面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4.根据学生身高,合理配置课桌椅。保证每间教室内至少有2种以上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配备可调试课桌椅的,要配合班主任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为卫生(保健)室或学生活动室配备视力表灯箱,并标出5米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每间教室配备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出5米线。

五、班主任

1.掌握班级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学生的分档管理工作。

2.教育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眼睛距书本三十厘米左右,写字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的车中看书,不在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写字。

3.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至少调整一次学生座位。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或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

6.定期与家长联系,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子女的视力保护工作。每学期至少利用一次家长会或其他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近视眼的防治知识,告诫家长注意控制学生在家用电脑、看电视时间,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学生视力有变化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7.督促并指导学生每天上下午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8.组织班级干部、红十字青少年、卫生员共同做好班级的视力保护工作。

六、任课教师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按时下课。

2.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教学过程中,做到板书字体清晰、字迹规范;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调整好字体大小、颜色和光线强度,做到字体、背景简明清晰,对比度明显。

4.严格控制测验和考试次数,按照规定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

5.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6.配合班主任督促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七、校医(保健教师)

1.负责拟订学校"防近"工作的计划,并报学校领导批准实施。

2.每学期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各种形式向师生进行经常性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

3.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次视力检查,详细记录,及时统计,分析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对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

4.学生视力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5.经常到教室检查学生用眼卫生、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置调整以及眼保健操实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6.定期对生活委员或卫生员、红十字青少年进行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在班级中开展"防近"工作。

7.培训、指导师生眼保健操工作,使之学会并掌握眼保健操的正确做法。

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为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由于进入眼球的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面导致的。不良的视觉环境,读书写字时光线不足,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等是造成近视发生或发展的重要原因。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必须了解预防近视眼的基本知识,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1.读书写字身体要坐正,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为33-35厘米左右(一尺)、胸前与桌子距离应约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3厘米左右(一寸)。

2.写字时执笔角度要合适,用铅笔、钢笔写字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在40-50度之间,用毛笔写字时力求笔杆直立。

3.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

二、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

(一)读书写字视觉环境要求。

1.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光线,窗户光线及台灯灯光要从左前方射来。不要在过亮、过暗的光线下读写(如太阳直射光线下、傍晚光线不足时)。

2.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笔写作业,铅芯要软硬适中,作业用纸要洁净,书写字体不要过小。

3.选择适宜的桌椅读书写字,书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为宜。

(二)看电视的视觉环境要求。

1.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应保持三米以上距离(或保持电视画面对角线5倍以上距离)。

2.电视屏幕的高度应与看电视人的视线平行或稍低一些。

3.电视机要放在背光的地方。

4.电视的光亮度要合适,不能过亮或过暗。

(三)操作电脑视觉环境要求。

1.电脑屏幕最好背向或侧向窗户,避免出现反光现象。

2.电脑操作台应低于一般课桌的高度,座椅最好高低可调。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3.电脑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不低于50厘米,视线应略低于平视线10-20度。

4.电脑操作间的光线不应太弱或太强(12平方米的房间安装一盏40瓦日光灯即可达到所需的照度)。

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放松眼睛,应到教室外活动或凭窗远眺或闭目养神。

2.看电视或操作电脑时间不能过长。连续看电视或操作电脑40-50分钟左右,应休息一下眼睛,或闭目养神或做眼保健操,也可到室外运动或向远处眺望。

3.不玩或少玩游戏机。偶尔玩一下时要注意眼睛与游戏机的距离不能太近,持续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四、坚持做眼保健操

1.每天上下午要做一次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

五、保证睡眠、均衡营养、加强锻炼

1.睡眠要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2.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

3.多吃蔬菜瓜果,常吃富含维生素A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等)。

4.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球类运动、多观察树木花草,多享受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

六、定期检查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

1.每学期要检查两次视力,出现视力下降时,要尽快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的检查。

2.如果确认已患近视,要及时到医院验光配镜。不要到不正规的眼镜店配镜。不追求过高的矫正视力,矫正视力达到5.0即可。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6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7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8

1序言

儿童近视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病理性近视眼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全世界近视发病率为22%,亚洲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近视检出率最高[1-5],而我国近视发病率居于世界之首,发病率为31%,儿童近视眼的患病较以往增多,我国不同地区相关年龄儿童近视眼发病率为26%~33%[6-8]。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与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更密切相关。少年儿童期是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或写作业,用电脑,看电视,近距离作业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如用眼不当,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写字姿势或坐姿不正确等,眼睛长时间视近物,睫状肌长期收缩,产生调节疲劳,最终,眼球为了适应环境,通过眼轴变长,就会产生近视,并且近视度数会逐渐加深。儿童近视先兆:1、眼部疲劳。易出现看远近不同物体时产生短时模糊不清的现象。有时看东西时还眯眼、皱眉、距离过近等。2、知觉过敏。易出现头部、颈部、肩部、背部等处酸疼症状。3、神经失调。易出现疲乏、烦躁、懒散、厌食、多梦、多汗、学习成绩下降等症状。

素质教育已受到高度重视,而视力低下特别是近视对素质教育构成了严重障碍,不论是在流行病学研究、临床治疗研究还是在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方面,近视眼已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9-11]。发展中国家关于在校学生近视的调查较少,在国内,关于城市小学生近视的调查开展较多,而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农村小学生的近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这方面的调查数据严重缺乏,不能有效地掌握和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

近年来,少年儿童近视发病率不断提高,且发生年龄提前,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近视眼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关于近视眼形成机制,新的视觉剥夺学说的提出对于传统的调节学说以及近视眼防治工作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无法完全治愈近视眼,只能靠配戴眼镜以获得清晰的矫正视力。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正是学习知识的时候,近视眼的孩子视物不清,会影响其学习,而且,近视眼的孩子反应灵敏度也比正常视力的孩子差。目前矫正近视眼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配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激光手术治疗。配戴框架眼镜仍是最常被采用的,其缺点是影响外观,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眼镜架越来越轻,眼镜片从玻璃镜片发展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树脂镜片。配戴框架眼镜仍是目前最安全的矫正视力的方法[12]。近视眼配戴眼镜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视力,有利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正常活动,有利于身心发育;使调节恢复正常,促进调节--辐辏平衡,消除眼睛疲劳,减少外(隐)斜视的发生;对于某些近视患者,特别是有近视散光者有可能阻止其近视加深。Bundy等[13]曾报到,10%的在校学生有曲光不正,其中的90%是由近视引起的,所有曲光不正均可配戴眼镜进行视力矫正,但是在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则没有能力配戴眼镜。在中国,Zhao等人做了一项调查[14],在所有近视的学生中仅有21%的学生配戴了眼镜。

由于在发展中国家关于适龄儿童的近视干预研究较少,因此也就没有关于配戴眼镜干预近视后用学习成绩来评估干预效果的研究。到目前为至,仅有一篇文献报到在巴西的东南部做了小学生视力低下对学习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视力低下儿童的辍学率比正常儿童高出10%,留级的学生比正常儿童高出18%,同样学习也有所降低,但是这次的研究没有设立对照组,没有以具体的学习成绩作为视力改善的评价指标;本研究主要在对农村小学生近视进行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设立对照组,在给对照组中近视的学生配戴眼镜干预,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2研究对象

2.1研究对象

在甘肃省选取永登和天祝两个县作为项目的研究点,两县中农村所有完全小学都是项目研究对象。

2.2样本估计

根据预调查中,已经配戴眼镜的学生在整个人群中的比例约为1%,考虑到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此基础上需要适当扩大样本量。

根据估计样本公式:(1)

由于P约为0.01,Q=1-0.01=0.99

计算得到n=39600

样本适当扩大后,最后抽取的样本人数为45414。

2.3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随机选取天祝和永登两县,天祝有133所完全的农村小学,永登县完全小学有217所。

2.4调查人员组成

均由课题组人员组成,调查前对有关标准、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及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培训、对现场调查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杜绝另行标准,并贯穿整个调查过程。

2.5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通过健康体检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1-5年级学生一般健康状况表,体格检查表,具体为:学生的一般情况、民族、身高、体重、肺活量、血红蛋白测定等;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2.6数据收集

学生的一般情况、民族、身高、体重、肺活量、血红蛋白测定,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

2.6.1基本项目

姓名,家长姓名,家长职业,家长文化程度,学生出生日期,性别,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视力左右,民族,村名称,学生学习成绩(语文、数学、自然)。

2.6.2体检记录

检查日期、年级、年龄、性别、视力、身高、体重、血红蛋白、近视学习是否已配戴眼镜、家长职业、家长文化程度。

每项调查表格另外已设计好。前两组数据在县和/或乡镇教育部门人员监督下填写,每个乡镇要有一位教育人员监督他/她所在乡镇的学校。县CDC监督健康检查表格数据填写。所有数据必须尽可能快收集,不得迟于2004年9月。

2.7测定方法

2.7.1视力表的使用及检查方法

国际国内常用视力表为标准对数视力表。被检者坐于距视力表5M处,视力表悬挂高度应使5.0行视标与被检眼在同一水平上。被检者不戴任何镜片,检查时遮盖一眼,一般先查右眼,后查左眼,嘱检查者自上而下辩认“E“字缺口,直至不能辨认为止,然后按最后一行的标号作记录。正常视力应在5.0以上。这次我们筛选配镜要求在4.8以下。视力低于4.0时,嘱被检着逐渐走向视力表,至能辨认第一行视表为止。

2.7.2视力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视力应在自然光线充足或用日光灯灯箱。本次要求用标准灯箱视力表。

2.指示棒的指示端需漆成黑色,并不细于2—3cm。(也可用黑胶布粘于棒头)

3.检查视力必须两眼分别进行,先右后左,非检查眼应严密遮盖,但避免遮眼板压迫眼球,否则会影响该眼的视敏度,遮盖板用后要消毒。

4.注视视力表时,不准眯眼、歪头或侧视,否则检得之视力有误差。

5.每个视标辨认的时间不得超过2—3s,记录时都应写清楚为裸眼视力,配戴眼镜的同学,应写清楚眼镜的度数,然后再看矫正视力。

6.应将结膜囊的分泌物及泪液擦净,否则影响视力。

7.如地方较小,要求被检学生坐在视力表对面2.5m处置一面镜,学生可紧靠视力表而坐,辨认镜中的视标。

2.8配镜原则

配镜是使屈光不正患者提高视力,解除视疲劳的重要方法。

儿童出现近视,应首先在睫状肌麻痹(散瞳)下进行验光,证实为真性近视,应首选配镜,并一定要注意验光的准确性和眼镜质量。

眼镜是否合适首先取决于验光的准确性,现所有世面上可见的验光设备及各种电脑验光仪均有较大的误差,并且眼睛真实的屈光度必须在屈光系统没有调节、睫状肌完全松弛的状态下才能测得,所以初次配镜必须由项目所聘请的眼科医师散瞳后再进行检影验光。镜片本身质量及加工水平也是眼镜是否合适的重要因素,眼镜光学中心与瞳距误差要求很高,低度数镜片误差不得超过3mm,高度数镜片误差不得超过1mm,不然会造成棱镜效应性视疲劳;此外眼镜与额头的倾斜度、镜—眼距离(一般为12mm)也会影响配镜效果,甚至产生镜源性屈光参差,因此此次配镜已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选择了有条件、有信誉的眼镜店。此外有的近视患者可能还有隐斜、锥形角膜及其它眼病,这些都需在配镜时考虑。我们建议初次配镜程序应为:

1.一般眼科检查。通过外眼、屈光间质、眼底检查排除其它眼病。

2.散瞳验光。必要时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检查。

3.瞳孔恢复正常后插片试镜。一般认为以用最小的近视度数的镜片达到最好的矫正视力为原则,但也有人认为要根据不同需要给足或保留部分度数。试镜应不小于1小时。

4.测瞳距。应考虑近用或远用的不同需要。

5.选镜架、镜片。要考虑瞳距、脸型、性能、质量及特殊需要。

6.远视:一般选配视力最好,度数最高的眼镜,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调节,而解除视疲劳症状。

7.近视:一般选配视力最好,度数最低的眼镜,以防矫枉过正引起过度调节而造成视疲劳等。

8.散光:原则上应全部矫正。

两眼屈光参差超过3.00D时,多由于视网膜象差过大而不能耐受,可将低度眼全部矫正,高度眼适当减低度数,亦可配角膜接触镜矫正,儿童的屈光参差尽可能全部矫正。

3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计算机双录入、经审核、逻辑查错后,剔除不合理记录,并对其进行整理,使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列举近些年来天祝和永登两县不同民族学生近视发病情况。计量资料运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和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a=0.05。

4结果

4.1人群特征

两县共调查1-5年级学生45414名,其中男生24220名,占53.33%,女生21194名,占46.67%。

图1体检学生的年级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受检的学生在五个年级的分布,一、三年级相对较少,而三、四和五年级的学生相对多,这可能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图2体检学生的性别分布

从图2可见,男女比例为1.18:1,基本附合人口性别分布比例。

图3体检学生的年龄分布

由图3可见学生主要集中在8-12岁之间。

图4体检学生的民族分布

本次研究中学生绝大多数是汉族,但是天祝是一个藏族自治县,因此有相当多的藏族学生,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见图4。

图5近视学生配戴眼镜情况

在农村小学生中,尽管学生已经近视,但是配戴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的人数非常低,仅占到了近视人群的6%,如图5。在近视的学生中还没有一例用其他方式如:角膜接触镜,激光手术矫正。

表1干预组学生配戴眼镜前后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年级干预组平均分标准误P值

3戴眼镜前77.0910.585<0.01

戴眼镜后79.0520.448

4戴眼镜前76.7570.451<0.01

戴眼镜后78.1540.385

5戴眼镜前78.6180.398<0.05

戴眼镜后79.5880.328

通过对两县3-5年级小学的学生进行自身对照得出以下结果:3、4、5年级学生戴眼镜前成绩高于戴眼镜后成绩,并且戴眼镜前后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配戴眼镜提高视力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是有一定作用。

表23、4、5年级对照组视力正常学生和干预组近视学生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年级分组平均分标准误T值P值

3

4对照组成绩

戴眼镜成绩

对照组成绩

戴眼镜成绩78.265

79.052

77.773

78.1540.228

0.448

0.238

0.3852.636

1.178>0.05

>0.05

5对照组成绩

戴眼镜成绩79.268

79.9650.236

0.2762.587>0.05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3、4、5年级对照组视力正常学生的成绩略低于干预组近视学生学习成绩,但经过检验P>0.05,说明虽然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低于干预组学生的成绩,但他们之间还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3天祝、永登县不同年级间干预组与对照组近视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分析

年级近视学生平均成绩标准误P值

3戴眼镜81.3550.282>0.05

未戴眼镜80.4640.334

4戴眼镜80.5690.253>0.05

未戴眼镜80.1550.310

5戴眼镜83.6800.166<0.05

未戴眼镜82.4620.314

从总的趋势看,学生配戴眼镜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在五年级的学生中,这种改善得到很好的表现,学生戴眼镜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对照组近视学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其余两个年级没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目前矫正屈光不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配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激光手术治疗。角膜接触镜的优点是对影像的变化影响最小,不影响外观。但其也有一定缺点,如过敏、感染、角膜损和价格昂贵,特别是在农村学生中不宜推广,小学生不能自主配戴,因此大限制其大规模的应用。激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原理与配戴眼镜基本相同,只是通过切削角膜使其变薄,从而矫正屈光不正。专家建议不对18岁以下儿童采用手术治疗。配戴眼镜是经济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在农村小学生中,尽管学生已经近视,但是配戴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的人数非常少,仅占到了近视人群的6%,在近视的学生中还没有一例用其他方式如:角膜接触镜,激光手术矫正。关于配戴眼镜矫正学生视力的研究几乎没有,Bundy[13]等调查中发现视力不良的适宜配戴眼镜的学生几乎没有人配戴眼镜,在中国,Zhao等人[14]在北京顺义区的调查中发现,5-15岁学生中12.8%的有视力低下,但是其中仅有21%的视力低下学生配戴了眼镜。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无法完全治愈近视眼,只能靠配戴眼镜以获得清晰的矫正视力。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正是学习知识的时候,近视眼的孩子视近物不清,不仅会影响其学习,而且近视眼的孩子反应灵敏度也比正常视力的孩子差。

眼镜是目前小学生近视眼最主要和最有效的矫正工具。然而对于其在学生学习方面有没有更多好的帮助,我国到目前为至还没有利用配戴眼镜进行过矫正视力和视力矫正后对学生学习成绩甚至个人今后长期的发展做过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两县3-5年级小学的近视学生进行自身对照得出以下结果:3、4、5年级学生戴眼镜前学习成绩高于戴眼镜后学习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戴眼镜前后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配戴眼镜提高视力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是有一定作用。为了解释的方便,统计学生学习成绩按年级和各门学科分别进行,学生配戴眼镜一年后用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配戴眼镜的效果。在学生中,近视出现后,学生视近,特别是看黑板出现一定困难,刚开始学生可能在努力适应视力改变后的情况,但是长时间上课和学习,学生近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降,长时持续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成材和发展。通过视力矫正后,不但可以控制近视的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视近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变,增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配戴眼镜矫正一年后,我们设想得到了初步的验正,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3、4、5年级对照组视力正常学生的成绩略低于干预组近视学生学习成绩,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学生配戴了眼镜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上面分析自身比较有明显的进步外,为了证实配戴眼镜后的效果,对三个年级的对照组与控制组中近视并已经配戴眼镜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比较,从表面看三个年级控制组均比对照组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由于这只是一年的学习成绩,改善视力后更长时间内可能看到更显著的变化,还有对照组中大量的正常学生,学生没有受到影响,学习积极性等很高,这些都能对结果产生了一些影响。关于后续的工作在申请到经费后将会继续开展研究。

不同年级间干预组与对照组近视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分析,学生配戴眼镜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在五年级的学生中,这种改善得到很好的表现,学生戴眼镜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对照组近视学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五年级在小学已经是高年级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基本建立起来,一部分近视学生在得到一副眼镜后,非常珍惜这种条件,特别是农村,对于近视同学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所以他们努力学习,在与对照组没有配戴眼镜的学生对比中,他们显然是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学习成绩出现提高;在三、四年级学生对比中,虽有所提高,但是不是很明显。

6结论

近视学生给予配戴眼镜矫正视力后,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说明配戴眼镜是目前经济有效的矫正近视方法。

致谢:本项目是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的,要特别感谢世界银行、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明尼苏达州大学在经济与技术方面的支持,特别感谢天祝县与永登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合作。

参考文献

1.ChanOYC,EdwardsM.RefractionreferralcriteriaforHongkongChinesepreschoolchildren.OphthalmicPhysiolOpt[J].1994,14(3):249–256.

2.SawSW,KatzJ,ScheinOD.Epidemiologyofmyopia.EpidemiolRev.1996,18:175-187.

3.LinLL,ShihYF,TsaiCB.EpidemiologicstudyofocularrefractionamongschoolchildreninTaiwanin1995.OptometryVisSci[J].1999,76:275-291.

4.AngleJ,WissmannD.Theepidemiologyofmyopioa.AmJEpidemiol[J].1998,111:220-228.

5.HosakdA.Populationstudies:myopiaexperienceinJapan.ActaOphthalmol[J].1998,66(185):37-40.

6.褚仁远,李俊,周行涛.青少年视力保健手册.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4.

7.施永林.通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调查与分析.职业与健康[J].2002,18(11):108.

8.梁兰英.1982~2000年百色市面上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动态分析.中国校医[J].2003,17(1):37.

9.WensorMD,McCartyCA,TaylorHR.TheprevalenceandriskfactorsofmyopiainVictoria,Australia.ArchOphthalmol[J].1999,117:658-663.

mentary:Ophthalmologistsshouldconsiderthecausesofmyopiaandnotsimplytreatitsconsequences.BrJOphthalmol[J].1998,82:210-211.

11.ZadnikK,MuttiDO,FriedmanNE.Ocularpredictorsoftheonsetofjuvenilemyopia.InvestOphthalmolVisSci.1999,40:1936-1943.

12.王颖刚.正确配戴眼镜矫正青少年屈光不正最有效.中国医学论坛报.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9

1、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和《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近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方案及相关内容。利用学校的德育沙龙、家长讲坛、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家长会、家教通等各种形式向师生和家长进行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学校还将近视防控工作中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职责要求下发到每个相关责任人手中,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近视防控氛围。

2、班主任、任课教师时刻对学生开展“防近”教育。教育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和合适的执笔角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从读书写字视觉环境、看电视视觉环境、操作电脑视觉环境等几个方面,注重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本学期,学校购置新的眼保健操图解,悬挂于各教室,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严格督促学生每天上下午做一次眼保健操;切实执行《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相关要求,督促学生保证作息、睡眠时间、均衡营养,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锻炼。

二、措施

1、学校后勤部门及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明度分布均匀。同时配合班主任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2、定期检查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每学期定期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下降,动员学生尽快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检查和纠正。

3、课桌椅符合卫生标准,桌凳高度与学生身高的比例相称,每两周调换学生座位一次。

4、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力求按揉穴位要准确,手法要适当,用力不要过轻过重,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

5、要求教师做到“三不”:(1)上课板书工整、字迹不要过小;(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不拖堂;(3)严格执行课表,不变相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时间。

6、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读写时保持正确体位和姿势,做到三个“一”(眼书距离一尺,胸与桌后缘一拳,手距笔尖一寸),坚持“二要,二不要”,“二要”是:(1)读写姿势要端正,眼离书本距离一尺;(2)连续读书1小时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二不要”是:(1)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边吃饭边看书;(2)不要在走路、躺卧和晃动的车上看书,看电视要有节制。

7、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避免全身性疾病,而且也有利于眼球的正常发育。另外,要加强营养,防止过劳,生活要有规律。

8、做好家长与社会宣传工作,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家长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9、为加强监督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特制定眼保健操检查评比标准:

(1)全体学生都做眼保健操,一人不做扣1分。

(2)安静、整齐,有讲话、做作业者扣1-2分。

(3)注意力集中,两眼轻闭,全身肌肉放松,有开小差者扣1-2分。

(4)穴位要正确,手法要轻缓,有5人以上不规范的扣1-2分。

(5)两手清洁,剪短指甲,有5人以上手不清洁或留长指甲扣1-2分。每周一汇总眼操的情况,所得分数跟班级的量化管理挂钩。

三、防近领导小组

近视眼防控范文篇10

一、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通知精神,学校将每周二定为无作业日,使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缓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做到不拖堂,不占用学生自习课,不随意补课。课外作业量适当,保证学生每日睡眠时间。

二、加强宣传教育

保健教师利用广播、板报和健康教育课对全校学生开展宣传教育;结合区保健所要求每年的11月份对全体学生开展眼操和读写姿势比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眼和护眼意识;保健教师还结合每年3月份的防近宣传月和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增强了学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意识。保健教师利用学校仅有的两台近视矫治仪器在午休时间对各年级边缘近视的学生进行了矫治,使一部分学生的视力恢复到正常。

三、各班教室内布置做到了整洁、明亮,黑板平整、不反光。每周调换学生座位一次。

四、全校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保证每天两次。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有值周生到各班循环检查,看是否认真做操。

五、要求教师做到:上课板书工整、字迹不要过小;不要拖堂;严格执行课表,不变相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时间。

六、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

我校保证了学生每天上、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任何教师不占用体育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