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6:15:38

近视眼

近视眼范文篇1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近视眼范文篇2

教育应该给人什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大学教育,而是教育可以贯之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说,教育的责任是培养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多少人,经过了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取得了更高的学位以后,在人生的旅途上仍茫然不知自己应走向何方。这些终极问题不是时隐时现地叩响着我们的心灵吗?

在我看来,教育就是启发每一个人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教育的目的就是启发人不断地去“认识你自己”。于是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叩间天宇,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茫茫天地间、浩淼人类长河里一个有限的、独立的、孤独的个体,了解到每一个生灵都经历着生命千回百转的幸福与悲哀。于是有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多么像莎士比亚笔下那个忧郁的因理性而徘徊的王子哈姆雷特,在生命的纷坛歧路上一次一次做着艰难的选择:t0beornottobe?生存还是死亡?在时间织就的经线上,我们用存在的勇气,以自己的所思所为为纬,勾画着人生的坐标。一个一个坐标连接起来,便成为自己生命历程的起点,在这种过程中,人永远不会成为一件已经完成的定型作品,只是在不断成为他(她)自己,而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以及基于选择的责任。

从这种意义而言,我想,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在启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反思不断认识自我,养成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由此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担负起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我以为,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和谐发展的人。如果将学生们比作卫星,那么,成功的教育就如同运载火箭,让学生们在星箭分离后自主地在求知的轨道上运行。

在我读小学与初中的时代,家庭和学校对我的要求往往是“做一个好孩子”。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乖学生。那时,在我眼里,老师说的话、书本上印刷的字句,都是亘古不移的真理,我将之铭记在心,仿佛真理在握,从来没有对它们产生过任何怀疑。直到我高中时遇到一位启迪我用自己头脑去思考的老师。高中,正是对人生、对社会充满了疑问、寻索答案的时候。我和我的同龄人正处于开始自觉关注社会问题并希望由自己决定生活方式、试图拒绝家长和“大人”干预的时期。老师启迪我独立思考,鼓励我坚持自己信仰的真理。我为自己所坚持的理想辩护,只服从于让我认同的思考,从不因为她的老师身份而自甘“屈服”,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心灵充实而快乐的日子。当我在纷繁的世事中,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用自己的理想支持人格与尊严时、我欣喜而又欣慰地发现,思考使我感到有力了。就在这种独立思考中,我一步一步寻找着自己人生的道路。

我曾问她:“你是在塑造我吗?”她回答:“即使是塑造,也只能体现自由的涵义。”三年过去了,这句话我一直忘不了。对教育中自由精神的思索也自此开始。

我以为,一种坦荡、开放的教育胸襟不仅给老师以讲授的学术自由,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更是对学生独立思索与判断能力的培养与信任,学校与教师相信学生可以通过独立的思考,在尽可能多的思想交锋中,了解认识世界有多种视野,从而法除偏狭的观念,并最终形成自己所认同的观点与信念。具有自由精神的教育必是尊重个体差异并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发展潜能的教育。所以,对于学生,

如果他(她)是一只鸟,就让他(她)尽情歌唱;如果她(他)是一朵花,就让她(他)尽力实现花的芬芳。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告戒我们:“今天我们关心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对此我们必须小心从事,因为我们为科技人才的匮乏而震惊,而其所造成的后果却变得模糊。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对整个教育问题的反思,必然追溯到教育的目标上去。……仅凭金钱我们还是无法达到教育革新的目的,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今天,迫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和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正在全球范围受到广泛重视,但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我们在着手改革教育时,也必须要追溯到教育的目的上去,特别是“人的回归”问题,即个体发展的终极目的问题,因为这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应该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义务。其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我们从其对教育概念的界定及教育目的的表达来看,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个性发展,其次才是能力发展。正如他所说的:“仅仅教学生知识,而对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挥人性,完善人,其目的是人,不是人力。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现代文明对教育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提高人性,开发人的能力。因为不提高人性,人的能力的开发就会丧失基础,就会造成把人单纯地当作生产手段之一的结局。所以,当前教育的定位必须坚持以人性和能力的提升为中心目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缺任何一方面,否则,都将是教育的残缺。这样定位既符合教育本质的规定,克服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目中无人”现象;又有利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应该说这是教育目的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完善自身功能的必然选择。

在各家教育的本体论中,一个共同的认识是:“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但对于发展人的哪种才能,各家的说法不一。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狄德罗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人的理性;裴斯泰洛齐的见解是教育是发掘人生来就有的各种渴望得到发展的能力和力量,道德是关键,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赫尔巴特干脆认为“教育的整个任务可以概括于道德概念之中”;而在马克思主义中,把人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把教育的目的解释成“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的我国教育界很长一段时间内把人的“全面发展”解释成为“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今天更流行的说法结合了最新的教育理论,但似乎少见深入的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到,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细思其内在意义,更着重于关注人的本身和外界的关系,隐藏的话语是“人和外界的和谐生存”。爱因斯坦说过,青年在最终走出校园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把人类文明延续下去并加以发扬光大的能力,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育在人类个体上的贯彻程度,只是对教育效果的一种检测,并选拔出符合教育要求的优秀个体,使社会给予其发挥优势能力的条件。但现在却完全变成了教育在迁就考试,完全是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了。在教育中所采取的活动、手段,几乎无一不指向为考试作准备的方向。然而,现在的考试并不能从合适的角度去检验受教育个体的能力。考试成绩不佳但有过人本领的人比比皆是,而考试出色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力平庸的也有不少。但如果我们能在考试中就发现贤人,及早给予他应有的条件,那岂不是最合理地利用了我们的社会资源和他的才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打造有实力的全新人才,换句话说,它只为那些肯于努力提高自己才能的人服务,有能力的人不必担心因一次考试而使自己埋没,没能力的人也不必指望考试考好了就拥有人生全程的美丽。

教育就是要学会战胜人性中的某些弱点,战胜某些堕落的习惯,让理性来控制生命的行为。中国的教育是最伟大的教育,如果认为西方的教育是最先进的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的教育部长三个月前发表讲话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我们要向东方学习人文教育!”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则殆。”一个学生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想,不断地做,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精髓所在。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形式,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基本生存技能、求知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内化在个体之中,从而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循社会的游戏规则,调节自身的行为。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针对受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中,缺乏对教育目的的真正认知。人们不是对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对犬儒主义的生活态度趋之若鹜。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教育应该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全和多样,而非画地为牢地限定了几个模式,然后硬要往千差万别的人们身上套。柏拉图早就指出,社会需要分工,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够做最适合他们的工作。教育既不能名缰利锁,也不能放任自流,真正的教育是认识人们的兴趣和潜力所在,引导他们最大可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方法的选择却无具体的标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有可能影响到教育的方法。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要紧的是给予受教育者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在。

教育就好比是用能工巧匠接受新思想的头脑去取代一个空虚的灵魂。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挣的面包,而是使你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我们不是通过教育努力教会青年人谋生,而是教育他们创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要“尽量使个人成为幸福的工具,先是使他成为自己的幸福的工具,而后是成为别人的幸福的工具”,最终使其心灵成为幸福的操作性动因。教育必须是实现这种功利的中间手段,不是目的。一个幸福社会里的教育必须伴有智性的快乐,感情和想象的快乐以及道德情操的快乐。

中国,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50多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成为霍金、纳什的人物,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什么原因?教育的弊病在那里?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病就在于事先预设了一个“绝对正确的真理”,存在着无数“绝对正确的”知识,让所有的学生们死背硬记,毫无批判创造的必要。谁敢批判课本知识,谁就难以考试通过,难以获得毕业文凭。考试与文凭已经成为先天聪明的中国头脑中的精神枷锁,而事先绝对正确的知识则成为这种精神枷锁得以存在的合理根据。超现代的教育思想已经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尽可能有效地开发出人类潜在而独特的头脑智慧。像霍金、纳什等大师,他们自身头脑中的独特智慧就能够发挥到最佳程度,因此造就了今天的他们。而任何一个人的头脑智慧,正是要通过对现存知识的批判,才能得到最佳的发挥。可是中国的教育方式却正好是对现存知识的迷信,因此任何学生,无不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遭到器具性知识的窒息,而没有达到超越于知识的程度。聪明的中华民族,难道要在当今的体制下永远背负如此沉重的精神枷锁吗?

钢琴家傅聪的父亲教育他要时时记住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里就涉及了教育的目的问题。傅聪的父亲认为他首先是做人,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教育是培养人,还是培养拥有某项技能、拥有某种知识的职业者?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教育者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灌输知识,尤其是书本知识,而是养成人格。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而不能把生命当作知识的容器。学校教育不仅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整个完满的人生做准备。学习不是知识的储存,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垃圾筒,把有用的没用的知识一股脑地倾倒进去,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好处。

利文斯通说过:“知识是重要的,使用它的力量更重要;但是,最为重要的则是一个人的信念,他的是非观,他是否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标准,并准备按这些价值观和标准去生活。”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在今天教育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接受教育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获得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或一个合格的地球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他要有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道德规范、与人相处的能力等。所以教育应该是差异性教育,而不是淘汰性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允许并鼓励每个人的独特性,让他按自己喜欢的或适合的道路发展,不要求统一的模式。让每个人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使他成为他“这一个”人,而不是改造他使他来适应现存的教育,或用一种模式来套所有的人,结果就像削足适履,颠倒了本末。

有一篇文章中这样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什么人才,就像科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创造出什么技术一样。技术只是科学的无意识的产物,人才也仅仅是教育的无意识的产物。科学需要技术作为他们验证科学研究结果的手段,技术也就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教育需要人才去培养人,人才也就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产生。”教育是人的一种文化活动,是人类代际之间的规范性文化的传播过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既不是要培养什么“人才”,更不是要培养什么“天才”,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培养“人”,培养“文化人”。有了科学,技术也就有了;有了“人”,有了“文化人”,“人才”也就同样有了。根本没有必要使人人都成为学者,但是使人人都明智善良则是最为必要的事。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鉴赏能力,以便促使人们自由无畏的求知勇气和求知过程中慎重的科学态度,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创造精神,从而逐渐消除贪婪、虚荣、好权、专断、盲从、狂热、恐惧、嫉妒、仇恨等导向专制政治的精神品性。只有这种人才会创造和保护美好的世界。

马克斯·韦伯曾将教育目的分为三种理想类型:第一种是唤醒学生身上的“神奇能力”,它主要体现在神职人员的培养中,因此只限于特别的一些人。第二种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施加的专业训练。第三种教育是施教化于学生,教育他在处理自己的内在生活和处理对他人的关系中按照“有教养的人”的规范办事。这种教育有教无类,原则上对一切人开放,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而且也应该通过教育成为有教养的人。因此,教育在一切文明人类中被视为人的基本权利。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奠定了北京大学精神的基础。他把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开发其自身潜在的创造能力,达到人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他重视对受教育者“独立不拘之精神”的培养,主张发展个性,崇尚自然,尤其强调重建终极价值体系的“世界观教育”。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依旧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对今天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由此可见,人们对教育的目的早已经达成共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全面培养,是形成人格的过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R.埃默森说:“被强迫在一起工作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会使你产生自我节制和自我控制、勤奋和毅力、欢乐和满足等一百个单个人和闲散人从来不知道的美德。”

希望教育能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聪明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

[2]《关于中国教育的哲学反思》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王顺兴,韩永昌.《教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5]扈中平,刘朝辉.《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

[6]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视眼范文篇3

为了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的“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的工作目标,教育部制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精神和市教育局要求,现将该《通知》)转发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片区教育工作联络点和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学生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工作,要把“防近”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工作日程,结合本片区、本校实际,制定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切实将“防近”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各片区教育工作联络点要将中小学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一项具体工作。各中小学要认真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学校校长是“防近”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具体责任人,落实学校工作人员各自在“防近”工作中的职责,做到职责到岗位、责任到人头。

三、规范管理、科学“防近”

切实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组织开展视力保护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防近”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从源头上做好“防近”工作。

近视眼范文篇4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近视眼范文篇5

1、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和《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近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方案及相关内容。利用学校的德育沙龙、家长讲坛、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家长会、家教通等各种形式向师生和家长进行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学校还将近视防控工作中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职责要求下发到每个相关责任人手中,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近视防控氛围。

2、班主任、任课教师时刻对学生开展“防近”教育。教育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和合适的执笔角度;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从读书写字视觉环境、看电视视觉环境、操作电脑视觉环境等几个方面,注重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本学期,学校购置新的眼保健操图解,悬挂于各教室,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严格督促学生每天上下午做一次眼保健操;切实执行《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相关要求,督促学生保证作息、睡眠时间、均衡营养,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锻炼。

二、措施

1、学校后勤部门及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明度分布均匀。同时配合班主任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2、定期检查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每学期定期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下降,动员学生尽快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检查和纠正。

3、课桌椅符合卫生标准,桌凳高度与学生身高的比例相称,每两周调换学生座位一次。

4、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力求按揉穴位要准确,手法要适当,用力不要过轻过重,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

5、要求教师做到“三不”:(1)上课板书工整、字迹不要过小;(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不拖堂;(3)严格执行课表,不变相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时间。

6、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读写时保持正确体位和姿势,做到三个“一”(眼书距离一尺,胸与桌后缘一拳,手距笔尖一寸),坚持“二要,二不要”,“二要”是:(1)读写姿势要端正,眼离书本距离一尺;(2)连续读书1小时应休息或远眺10分钟。“二不要”是:(1)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边吃饭边看书;(2)不要在走路、躺卧和晃动的车上看书,看电视要有节制。

7、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强健的体魄不仅可以避免全身性疾病,而且也有利于眼球的正常发育。另外,要加强营养,防止过劳,生活要有规律。

8、做好家长与社会宣传工作,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家长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9、为加强监督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特制定眼保健操检查评比标准:

(1)全体学生都做眼保健操,一人不做扣1分。

(2)安静、整齐,有讲话、做作业者扣1-2分。

(3)注意力集中,两眼轻闭,全身肌肉放松,有开小差者扣1-2分。

(4)穴位要正确,手法要轻缓,有5人以上不规范的扣1-2分。

(5)两手清洁,剪短指甲,有5人以上手不清洁或留长指甲扣1-2分。每周一汇总眼操的情况,所得分数跟班级的量化管理挂钩。

三、防近领导小组

近视眼范文篇6

1近视和其相关抗原

1.1ABO抗原近年来,ABO抗原已被用于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探究上,已知的可能和ABO抗原有关的眼病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老年性白内障及视网膜色素变性[3]。

有关近视的遗传方式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多因子遗传、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因子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胡诞宁等[1]对近视眼患者家族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代100%为高度近视。而有的资料却表明,双亲单纯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子代不一定都出现近视。孙成甲[4]在临床探究中发现,父母都有近视而其子女患近视的不足半数。还有人认为中低度近视的发病有肯定的家族倾向性,和遗传密切相关[5]。另外,通常人眼各部分遗传性不同,轴长、角膜曲率及晶状体后曲率遗传性大,而晶状体厚度及前曲率和遗传无关,Sorsby[4]认为决定近视眼遗传的主要成分是轴长。

1.2HLA抗原HLA是比ABO血型系统更为复杂和重要的强抗原系统。HLA抗原称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具有极高度遗传性的多型性膜抗原[6]。HLA抗原根据其构造、机能,分为Ⅰ类和Ⅱ类抗原。

目前已知有20多种眼病和HLA抗原有关[7]。1983年王蓉芳等人[8]发现HLA-B8阳性者易患高度近视,而HLA-B15阳性者不易患高度近视。Пучковская[9]发现,先天性近视和HLA-B7和HLA-B12是有联系的,当近视患者同时有HLA-B7和HLA-B8抗原时,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升高。

至于HLA和疾病相关的机理目前学说较多,有拟态学说、受体学说、免疫应答基因、抑制基因学说、连锁不平衡学说等[10]。目前较为关注的假说是疾病易感基因学说。有人发现,自身免疫病的易感基因不仅和HLA关联,而且和一个特定的HLA单位体关联[11]。

1.3S抗原S抗原即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具有强烈的抗原性和致色素膜炎活性[12],它能诱发产生实验性葡萄膜炎和实验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而有关近视和S抗原的关系,目前报道很少。Стукалов[13]在对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免疫探究时发现,视网膜抗原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的移动指数降低到0.52±0.1。根据免疫学理论,假如移动指数等于1或接近1,说明机体对此抗原无特异性免疫功能;假如移动指数明显<1,表示机体对此抗原有特异性免疫功能。这就初步证实了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机体对视网膜抗原有过敏功能。近年来的探究发现[13],眼底严重的变性改变不仅见于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而且也见于中度甚至轻度近视,眼底的中心及周边都有变性改变,这些都不排除在屈光指数稳定的前提下,近视患者眼底并发症的出现和自身免疫性损伤有关。

1.4胶原(collagen)胶原是组织中主要结构蛋白。现已证实,胶原和组织的增生、分化、粘附和运动以及关节润滑、电解质平衡等都有密切关系[14]。

胶原是一个非常非凡的纤维蛋白群体,它们在结构、功能和组织分布上相互间有差异。在眼组织中,只有Ⅰ~IX型胶原被定位。在所有含有胶原纤维的结缔组织中都含有Ⅰ型胶原[15],Ⅰ型胶原的功能是给组织以抗张强度。

人眼的巩膜组织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而每个纤维束又由胶原纤维组成。在生化探究中发现,Ⅰ型胶原位于眼球的赤道部和后极部之间[16]。Marshall等[17]对老年人巩膜的超微结构进行免疫金染色,结果表明,Ⅰ、Ⅲ和Ⅴ型胶原在巩膜中是存在的,并且在单个的胶原纤维内联结得很紧密。

巩膜胶原纤维的直径范围很宽,大的和小的纤维可能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决定了巩膜的生化特性[15]。大纤维在胶原分子间交叉连接的密度大,所能承受的张力大,而小纤维和四周基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大,纤维间相互功能强[18]。

然而,当患近视时,巩膜胶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凡是眼球后极部发生了明显改变,引起近视程度的加深[19]。Curtin等[20]用电镜观察了高度近视患者的巩膜结构,发现高度近视患者巩膜纤维多为板层结构且变薄,交织状态变少,纤维直径明显变细,纤维横断面中异常的锯齿样、星状纤维明显增多。以上情况造成了胶原纤维更大的可伸展性,并减弱了胶原纤维之间的稳定性,使得巩膜后极部纤维的周期性波动范围扩展到62~70nm[19]。Лазук等[19]认为巩膜胶原抗原结构破坏及改变的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为此探究了各种类型进展性近视患者的血清和泪液中的胶原抗体。结果50%~70%的患者在血清中发现了胶原抗体,对照组未发现。在评价免疫应答程度时发现,良性近视患者血清中胶原抗体浓度较高,非凡是学龄期后天性且无并发症的近视患者指标最高,而在并发有混合型周边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变性的快速(年改变率>1.0D)进展性近视患者,包括视网膜漆裂、格子样变性和视网膜裂孔,在血清中“缺乏”胶原抗体。因此确定,患中、高度近视的儿童和青少年,形成了对胶原系统的免疫应答。可以初步推测,对于中、高度进展性近视患者来说,对胶原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和血液中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堆积,造成了巩膜的损伤,切断了巩膜内分子间和分子内的联系,引起胶原免疫遗传基因的改变,使得近视得以进行性发展,而当对胶原的自身免疫反应“起动”时,血清中胶原抗体的存在是确定的保护因素,因此可以说,血液中胶原抗体的含量相对少时,非凡是在眼底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时,这种相对低浓度的抗体可以成为巩膜免疫病理学改变的标志,这种改变也是对恶性近视的预告。

2近视患者的体液免疫状况

Пучковская等[9]对56名年轻的近视患者进行了免疫学探究,结果发现IgG含量升高,IgM含量下降。而Казанец等[2]的探究结果是近视患者眼局部和全身IgM水平升高,以局部IgM的升高更为显著,而IgG变化很小。Стукалов等[13]发现,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血清中IgG降低,IgM升高,免疫复合物增加到98%±5%.对于不同类型近视患者的体液免疫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3近视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

Пучковская等[9]的探究结果显示,进展性近视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含量较正常人低,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明显降低。Стукалов等[13]对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免疫学探究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的含量明显降低。可以推测,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和近视发病可能有关。Пучковская等[9]的实验性探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以65只新生家鼠为实验对象,用X射线照射家鼠的胸腺部位,结果损害了巩膜组织的正常发育,导致巩膜组织中发生变性改变以及胶原纤维的断裂,影响了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成为了轴性近视发展的基础,而细胞免疫即是在胸腺的控制下形成的。

4结论

综上所述,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在近视的发病机理中起着一定的功能。近视患者,尤其是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状况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反应指标相似。对于不同类型近视患者的细胞、体液免疫状况,ABO抗原、S抗原,以及不同类型的HLA抗原、不同亚型的胶原抗原和近视发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探究,这无论对近视病因的理解,还是在临床中用免疫方法预防、猜测和治疗近视都将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63.

2Казанецли,ДюгвскаяЛА.Состояниеместногоисистемного

гуморалъногоиммунитетаулиц

сблизорукостъю.ВестнОфталъмол1988;(5)∶35-36.

3杨朝忠.眼科免疫学.天津摘要: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

4孙成甲.近视眼和ABO抗原关系的初步探究.眼科新进展1990;10(1)∶9-11.

5GoldschmidtE,FaurschouS,WorkK.Theimportanceofheredityandenvironmentintheetiologyoflowmyopia.ActaOphthalmol1981;59(5)∶759-762.

6水木信久,大野重昭.HLA抗原遗传子の构成と眼疾患との关连.日眼会志1992;96(4)∶417-431.

7杨朝忠,李昭珍,林振德.老年性白内障和ABO抗原关系的初步探究.眼科新进展1987;7(4)∶7-9.

8王蓉芳,赵桐茂,步坤矩,等.高度近视患者HLA类型的分布.中华眼科杂志1983;19(4)∶228-230.

9ПучковскаяНА,ШулвгинаНС,ВушуеваНН,идр.Нарушениеиммунологческогососояния

организмауболвнЪыхблизорукостЪю.

ОфталЪмолЖурн1988;(3)∶146-149.

10付体辉(译).HLA和疾病相关机理探究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0;12(1)∶33-34.

11董桂玲,杨朝忠,张荣端.葡萄膜炎的免疫学探究.眼科新进展1991;11(4)∶52-54.

12杨培增,李绍珍,潘苏华,等.视网膜S抗原的提纯及其致色素膜炎活性.中华眼科杂志1990;26(5)∶293-297.

13СтукаловСЕ,ШелетневаМА,КуролапСА.

Клиникоиммунологическиеи

зпидемиологическиеисслованияпривысокои

осложненноимиопии.ВестнОфталвмол1995;(2)∶16-18.

14鲁建华,郑效蕙.胶原和角膜伤口愈合.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1;(3)∶216-217.

15MarshallGE,KonstasAGP,LeeWR.Collagensinoculartissues.BrJophthalmol1993;77(8)∶515-524.

16KeeleyFW,MorinJD,VeselyS.Characterizationofcollagenfromnormalhumansclera.ExpEyeRes1984;39∶533-542.

17MarshallGE,KonstasAGP,LeeWR.Collagensintheagedhumanmacularsclera.CurrEyeRes1993;12∶143-153.

18ParryDAD,CraigSA.Growthanddevelopmentofcollagenfibrilsinconnectivetissue.In摘要:RuggerA,MottaPM,eds.Ultrastructureoftheconnectivetissuematrix.Boston摘要:MartinusNijhoff1984∶34-64.

19ПазукАВ,СлеповаОС.Исследованиеиммунноиреакдиина

近视眼范文篇7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教室采光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1:4)。

5.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附1: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

附2: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

附1: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

一、学校领导

1.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主管学生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工作,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2.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防近"工作计划和措施。

3.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年终对学生"防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4.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的"防近"措施。

5.定期研究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防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班级"防近"经验。

二、体育卫生或思想教育管理部门

1.负责制订学校"防近"宣传教育计划,组织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近"宣传活动。

2.管理学生"防近"工作,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和班级评比监督内容。

3.组织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

4.组织开展师生眼保健操培训与评比工作。

三、教学管理部门

1.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

2.严格控制各学科的测验和考试次数,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布置课外作业适量。

3.督促教师做到板书、多媒体课件字迹清晰端正、大小适当,容易辨认。

4.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列入教学计划,将上下午眼保健操时间排入课表。

四、总务后勤部门

1.及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度分布均匀。

2.定期安排教室墙壁粉刷,维护教室墙壁清洁,并监督采用低彩度、高亮度的材料进行粉刷。

3.选用耐磨无光泽材料的黑板,并定期维护,确保黑板表面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4.根据学生身高,合理配置课桌椅。保证每间教室内至少有2种以上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配备可调试课桌椅的,要配合班主任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为卫生(保健)室或学生活动室配备视力表灯箱,并标出5米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每间教室配备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出5米线。

五、班主任

1.掌握班级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学生的分档管理工作。

2.教育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眼睛距书本三十厘米左右,写字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的车中看书,不在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写字。

3.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至少调整一次学生座位。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或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

6.定期与家长联系,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子女的视力保护工作。每学期至少利用一次家长会或其他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近视眼的防治知识,告诫家长注意控制学生在家用电脑、看电视时间,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学生视力有变化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7.督促并指导学生每天上下午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8.组织班级干部、红十字青少年、卫生员共同做好班级的视力保护工作。

六、任课教师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按时下课。

2.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教学过程中,做到板书字体清晰、字迹规范;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调整好字体大小、颜色和光线强度,做到字体、背景简明清晰,对比度明显。

4.严格控制测验和考试次数,按照规定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

5.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6.配合班主任督促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七、校医(保健教师)

1.负责拟订学校"防近"工作的计划,并报学校领导批准实施。

2.每学期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各种形式向师生进行经常性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

3.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次视力检查,详细记录,及时统计,分析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对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

4.学生视力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5.经常到教室检查学生用眼卫生、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置调整以及眼保健操实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近视眼范文篇8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教室采光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1:4)。

5.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

一、学校领导

1.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主管学生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工作,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2.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防近"工作计划和措施。

3.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年终对学生"防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4.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的"防近"措施。

5.定期研究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防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班级"防近"经验。

二、体育卫生或思想教育管理部门

1.负责制订学校"防近"宣传教育计划,组织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近"宣传活动。

2.管理学生"防近"工作,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和班级评比监督内容。

3.组织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

4.组织开展师生眼保健操培训与评比工作。

三、教学管理部门

1.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

2.严格控制各学科的测验和考试次数,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布置课外作业适量。

3.督促教师做到板书、多媒体课件字迹清晰端正、大小适当,容易辨认。

4.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列入教学计划,将上下午眼保健操时间排入课表。

四、总务后勤部门

1.及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确保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标准,照度分布均匀。

2.定期安排教室墙壁粉刷,维护教室墙壁清洁,并监督采用低彩度、高亮度的材料进行粉刷。

3.选用耐磨无光泽材料的黑板,并定期维护,确保黑板表面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4.根据学生身高,合理配置课桌椅。保证每间教室内至少有2种以上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配备可调试课桌椅的,要配合班主任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为卫生(保健)室或学生活动室配备视力表灯箱,并标出5米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每间教室配备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出5米线。

五、班主任

1.掌握班级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学生的分档管理工作。

2.教育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眼睛距书本三十厘米左右,写字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的车中看书,不在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写字。

3.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至少调整一次学生座位。及时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

5.督促任课教师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或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

6.定期与家长联系,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子女的视力保护工作。每学期至少利用一次家长会或其他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近视眼的防治知识,告诫家长注意控制学生在家用电脑、看电视时间,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学生视力有变化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7.督促并指导学生每天上下午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8.组织班级干部、红十字青少年、卫生员共同做好班级的视力保护工作。

六、任课教师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按时下课。

2.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教学过程中,做到板书字体清晰、字迹规范;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调整好字体大小、颜色和光线强度,做到字体、背景简明清晰,对比度明显。

4.严格控制测验和考试次数,按照规定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控制学生作业量。

5.配合班主任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6.配合班主任督促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七、校医(保健教师)

1.负责拟订学校"防近"工作的计划,并报学校领导批准实施。

2.每学期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各种形式向师生进行经常性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

3.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次视力检查,详细记录,及时统计,分析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对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

4.学生视力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5.经常到教室检查学生用眼卫生、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置调整以及眼保健操实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6.定期对生活委员或卫生员、红十字青少年进行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在班级中开展"防近"工作。

7.培训、指导师生眼保健操工作,使之学会并掌握眼保健操的正确做法。

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为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由于进入眼球的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面导致的。不良的视觉环境,读书写字时光线不足,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等是造成近视发生或发展的重要原因。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必须了解预防近视眼的基本知识,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1.读书写字身体要坐正,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为33-35厘米左右(一尺)、胸前与桌子距离应约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3厘米左右(一寸)。

2.写字时执笔角度要合适,用铅笔、钢笔写字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在40-50度之间,用毛笔写字时力求笔杆直立。

3.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

二、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

(一)读书写字视觉环境要求。

1.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光线,窗户光线及台灯灯光要从左前方射来。不要在过亮、过暗的光线下读写(如太阳直射光线下、傍晚光线不足时)。

2.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笔写作业,铅芯要软硬适中,作业用纸要洁净,书写字体不要过小。

3.选择适宜的桌椅读书写字,书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为宜。

(二)看电视的视觉环境要求。

1.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应保持三米以上距离(或保持电视画面对角线5倍以上距离)。

2.电视屏幕的高度应与看电视人的视线平行或稍低一些。

3.电视机要放在背光的地方。

4.电视的光亮度要合适,不能过亮或过暗。

(三)操作电脑视觉环境要求。

1.电脑屏幕最好背向或侧向窗户,避免出现反光现象。

2.电脑操作台应低于一般课桌的高度,座椅最好高低可调。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3.电脑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不低于50厘米,视线应略低于平视线10-20度。

4.电脑操作间的光线不应太弱或太强(12平方米的房间安装一盏40瓦日光灯即可达到所需的照度)。

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放松眼睛,应到教室外活动或凭窗远眺或闭目养神。

2.看电视或操作电脑时间不能过长。连续看电视或操作电脑40-50分钟左右,应休息一下眼睛,或闭目养神或做眼保健操,也可到室外运动或向远处眺望。

3.不玩或少玩游戏机。偶尔玩一下时要注意眼睛与游戏机的距离不能太近,持续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四、坚持做眼保健操

1.每天上下午要做一次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

五、保证睡眠、均衡营养、加强锻炼

1.睡眠要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2.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

3.多吃蔬菜瓜果,常吃富含维生素A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等)。

4.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球类运动、多观察树木花草,多享受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

六、定期检查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

1.每学期要检查两次视力,出现视力下降时,要尽快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的检查。

2.如果确认已患近视,要及时到医院验光配镜。不要到不正规的眼镜店配镜。不追求过高的矫正视力,矫正视力达到5.0即可。

近视眼范文篇9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近视眼范文篇10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见附1),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限制课外作业量。不随意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5.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5.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三)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