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7:22:10

井下范文篇1

关键词:井下;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许多矿山地域地理气候特征不一,面对较高的金矿需求,如果仅以小矿井小规模方式开采,产量将难以保证,而且由于技术和管理原因,过度开采现象经常发生,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也不可小觑,将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面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采矿企业开始注重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对安全、技术、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井下采矿技术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在对不同的矿山进行开采时,结合地形、气候、环境,矿井的形状、深度等,在遵循安全、经济、环保等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或组合最佳的开采方式来更好地挖掘金矿价值,并使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朝可持续发展方向靠近。

1井下采矿概述

(1)井下采矿特点。①开采环境复杂。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矿山开采环境差异性较为明显,例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矿产量、矿源分布等,即便同一地区不同地块矿产赋存也很复杂,而且受限于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开发计划等政府监管原因,井下开采作业需要考虑众多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在遵循基本行业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安全、高效地进行[1]。②开采技术复杂。井下开采过程中除了要挖掘金矿,还要考虑其输出和采矿人员的安全、设备的工作状态,因此整个技术操作流程包括回采、掘进、排风、排水、供电、运输、提升等多道程序,由此建立的完整的开采技术体系才能发挥协同作用,而由于各工艺的复杂性,要充分考虑设备类型、开采技术以及安全管理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施工方案,采取更为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促使整个开采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效率。(2)采矿技术选择原则。①安全第一原则。井下采矿与露天采矿相比由于作业环境较为复杂不明,安全隐患较多,因而存在更大的风险性,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要求更高,在技术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尽量避免引起安全事故,例如采用崩落采矿法很有可能会引起地表塌陷,在废石区与采空区容易产生泥石流现象,这些都是井下采矿时需要重点、妥善处理的问题,确保采矿技术、采矿设备的安全性。②生态环保原则。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非常高,各行业的也建立了新的绿色施工标准,而在井下开采过程中设备运行会排放废气,还会产生粉尘、废气渣石、生活垃圾等,这些污染物会严重破坏矿上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此外虽然我国金矿储存量丰富,但不合理的开采会降低其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制定井下开采技术方案时要考虑降低废弃料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开采效率,使得采矿行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友好进行。③技术可靠原则。技术更新具有快速化、现代化的特征,而井下作业复杂多变,因此金矿井下采矿要以高效生产力为指导方向,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创新开采技术,尽量采用强度大、损害小的采矿技术来保障生产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此外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安全,需要提高井下开采的自动化操作水平,并辅助远程监控技术,从而为井下采矿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以此来全面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井下采矿技术介绍

(1)空场采矿法。空场法是指回采以后采场暴露不作处理,适用于矿体上盘围岩中等稳固以上矿山,其中又可细分为多种方式,一是全面采矿法,适宜开采倾斜薄矿体及极薄矿体,需要在采矿现场设定矿柱当作支撑来减少矿石贫化率,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但是以人工操作为主,采矿便利,分采分运,二是留矿采矿法,主要应用于二次回采过程中,在全面采矿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良,施工操作变得复杂,工作强度高,但是可有效减少金矿采矿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弥补其在安全性上的缺失,留矿全面组合采矿法结合了两种方式的优点,采用人工混凝土柱方式当作支撑,降低了损耗率,也保证了开采安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2)填充采矿法。填充采矿法在我国的金属矿山具体开采实践中利用也较为广泛,一般是在回采结束后,在采空区域内利用废石或者尾砂进行回填施工,其中削壁充填采矿法操作强度较大、操作繁琐,但是采矿效率高、废石利用率高,而向上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多应用在采矿厚度超过80cm的矿体中,这两种采矿方式都需要建设充填系统和管道系统,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比较适用于金矿质量好且产量丰富,能创造较大经济效益的矿体[2]。充填采矿是国家鼓励使用的环保型采矿技术,对土地和地表水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一直在进行研究创新,目前开发应用了高水全尾砂速凝固化胶结充填和高浓度全尾砂自流输送及泵压输送充填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矿山开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崩落采矿法。该方式广泛运用于金矿井下采矿中,特别对厚大矿体的开采效果更加显著,主要是在回采结束后,利用崩落的围岩填充采场,降低对采矿的影响,适宜开采急倾斜的任意工业厚度矿体。根据落矿的不同,可以利用侧向崩矿法或者无二次破碎法实施采矿工作,还可以由上至下分层崩落、由高至低有底柱分段崩落、无底柱分段崩落,其中无底柱分段崩落技术的机械化水平更高,无需进行底柱设计,资源浪费较少因而更受欢迎。但崩落法也有安全隐患,由于采空区大,暴露时间长,地表容易塌陷,对采场周围的安全防护要求较高,布置也要合理,还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3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

(1)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鉴于现今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当今时代对于采矿技术有着绿色化、低碳化、高科技化的要求,而且现代矿产事业强调高效化、可持续化的发展,因此井下采矿技术要向着更深层、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积极发展:①深部开采发展。随着我国的发展,矿山资源需求缺口不断扩大,矿体表层资源开发以及不能满足当下的社会供应需求,为了更好地对矿山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矿业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而深部开采面临着压力高、温度高、地质结构复杂等因素,开采难度更大,需要在提升、排水、支护等技术的实施上进行深入研究,使未来的采矿技术适应深部环境。②深海采矿技术发展。我国的海洋面积较大,但深海矿井开采处于初级阶段,受海洋环境影响,在有限的技术水平下海底资源还存在很大的开采空间,因此深海采矿技术是我国金属矿产开采需重点研究的技术,需要在采矿船的定位、深海矿物的采集、海底矿物运输和矿物提升等关键环节来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完善的深海矿产开采系统,使深海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成为可能。③绿色开采技术发展。绿色化的采矿工艺符合我国对于工业发展的要求,而无废开采技术是金矿井下采矿响应高效、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满足了采矿绿色生产的要求,成为了金矿开采的主要发展方向。地下采矿过程的绿色化有助于改进采矿技术和规范采矿作业,使未来的矿山开采实现废物利用、资源与环境治理多重功效。④智能信息化技术发展。信息智能化主要是指在采矿工艺、生产调度、无人采矿系统等各个方面将当前的先进新型技术与井下采矿技术体系相结合,进行技术和工艺上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使未来的采矿事业呈现信息化、自动化、产业化高能生产形式。(2)井下采矿设备的发展趋势。井下开采技术需要借助设备来实现,因此在改进技术的同时也要不断升级设备,完善其功能性,使之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及生态化方向不断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井下开采效率,为开采作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因此可从几下几方面来发展采矿设备:①积极融入自动化技术。当前的采矿作业机械设备越来越大型化、规模化,为了使设备能高效运转,通过微机自动控制技术可实现大型铲运机等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开采过程的科技水平,以此减少人力投入,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人为失误、不规范的行为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鉴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开采作业可以深入人力不可达到之处,并且提高了设备的反应速度和产能水平,更为矿山企业的优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实力[3]。②应用立体化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井下采矿需要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下监督执行才能最大化保持效率和安全,因此要基于矿山开采与经营活动现状开展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监控和预警工作的有效性,而强化矿山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形成完善的技术管理网络,促使管理人员可以对开采活动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对各项安全指标进行动态化管理,对各类矿山开采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还能及时获知危险预警,快速启动应急处理机制,降低安全事故损伤,从而提高采矿管理与经营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井下采矿在我国的重要地位,面对其开采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只有合理选择采矿技术,提高企业的采矿水平,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切实提升金矿采矿效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此外为了使金矿井下采矿更为深入、安全高效,在这个交替更新的时代,井下采矿技术要紧跟时展,致力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井下采矿技术的整体水平,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促使采矿业更好地满足现代市场发展需求,为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葛晓伟.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0(11):7-8.

[2]贾晓鑫.井下采矿技术标准和井下采矿的发展形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14):85.

井下范文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井下融合方法;多系统

在煤矿井下工作中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其目的是为了防范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重大煤矿安全事故,同时也能够给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安装和检测相关数据,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提前进行预警,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进行煤矿井下安全工作的过程中都出现了监控系统的通信和传感器接口相对单一的问题,为此做好煤矿安全监控多系统井下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程度。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1.1传感器的性能以及供电缺乏稳定性。和其他行业不同,煤矿行业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开采的环境和其他行业相比更为恶劣和困难。如果没有采取针对性处理方式就会导致出现安全事故,而当前很多煤矿所使用的安全监控系统其传感器电路以及感应元件在该环境下容易出现问题。1.2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水平不足。当前很多煤矿安全系统内部都存在着数据传输的问题,各个系统各自为政,难以做到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更难以实现通信的兼容性。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水平不足会导致在实际煤矿井下工作过程中,难以让监控系统发挥去自身应有的功能和优势,如果安全监控系统失去了效益,那么对于井下工作人员而言是十分不良的事件,要求煤矿井下的安全系统必须发挥其监控效益,保证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其人身安全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关键技术分析

2.1使用新型数字传感技术。根据当前很多地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发现,传感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其稳定性十分容易受到影响,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实际使用中所选用的传感技术相对于落后,为了改变当前出现的这一现象需要在利用激光甲烷传感器的时候,同时选择可调节的半导体激光光谱技术语气进行配合才能保证这一问题被改变。在完成扫描之后可以得到气体中存在的特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探究分析,可得激光甲烷传感器的使用与气体特性无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选择传感器时都选择了他的主要原因,在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时即使该地区存在相对于较多的粉尘,并且其环境相对于潮湿恶劣,激光甲烷传感器对于该地区的整体测量效果和其他地区相比其效果也十分良好,同时还可以保障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测量到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求在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时,需要将其整体防护等级进行有效的提升,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中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监督和使用。在煤矿井下工作过程中选用新型数字传感技术,可以确保无论当前煤矿井下处在何种状况,新型数字传感都可以实时的告知管理人员煤矿井下是否安全,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以往由于煤矿井下环境问题导致监控系统出现失误的情况,为此想要保证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选用新型数字传感技术是当前必经之路。2.2多系统数据融合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完成多系统数据井下融合时其分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ARM处理器的使用来实现多系统数据融合,确保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由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为此在完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工作时难以用相同的系统传感器以及执行器,在对系统处理时,其具体操作过程可以通过通信链路来完成,确保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各个系统所传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直接利用通信将不同的数据输送到各个不同的业务单元,作为不同单元的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按照主机所分配的实际任务对各项不同工作进行科学的配置和管理,保证所有工作都能在当前工作中有效的被落实。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主机与各项不同业务之间的数据可以相互的被有效配置以及使用。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瓦斯的数值已经超过了工作之前所设定的限定数值的时,系统可以自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警报。在完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融合之后还可以通过太网、RS485等不同的接口实现对工作任务的监督。多系统数据融合可以保证对煤矿井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地上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监控和分析当前煤矿井下情况,更好的指挥煤矿井下人员完成所制定好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也保证了在日常工作中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但是要求在完成多系统数据融合之后,让负责人员深入的学习如何应用和操作系统,防止出现由于操作人员对于系统的不了解而导致的煤矿安全事故,作为煤矿总管理人员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并且提出相关管理方式,确保不会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损伤。

3结语

综上,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煤矿安全监控多系统井下融合方法能够保护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在进行井下融合的过程中其融合分站在多数情况下都具有RS485、ZigBee等等不同的有线以及无线采集接口,确保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的在井下融合。在进行煤矿井下安全监控多系统融合方法时也可以利用融合分站实现链路级的融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扩展系统本身的融合度,同时减少在实际现场布置中布线太过繁琐。

参考文献:

[1]王启峰.煤矿安全监控多系统井下融合方法[J].工矿自动化,2017,43(02):7-10.

[2]尹方洲,顾野,李威.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煤矿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7,40(04):97-99.

井下范文篇3

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最近几年矿井因为站位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按照专业和层次等不同方向开展了讨论互动,并且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也有效地针对老矿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员工的实际工作状态,重点研究了在对实际生产现场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做到保障员工能够做到正确的站位。并且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效地提高危险源的辨识能力,这样才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正规操作的水平,并且能够做到保护自己的能力。并且在矿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矿井的现场进行有效的排查。对站位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举措以及相应的做法进行有效的改善,并且提出相应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性意见或者是建议。而且企业在进行实际落实过程中也应该相互交流经验,这样才可以使得根据具体的情况能够进行灵活的应变。

2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站位管理活动的落实

在对井下员工站位管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落实井下员工在进行站位管理中相关的要求,要成立相应的监督小组,并且还要安排相应的领导来进行管理。并且严格的依照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针对站位管理中带来的各种的不利因素,要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奖惩标准。这样才可以使得员工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认真和仔细的学习,并且能够严格的落实考核的内容。并且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传达,这样才可以使得站位管理能够深入职工的头脑。并且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我们可以加大考核力度,对奖惩的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这样就可以使得员工在实际站位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思考牢记安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安全知识。这样就可以使的井下员工在进行站位过程中其准确性和安全性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3加强宣传,为站位管理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进行实际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战略管理作为一种合理和科学的安全基础的管理方法,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然而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首先要使领导干部在站位管理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并且充分的认识到战略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在认真落实的过程中,要要求各个单位各个组织能够积极地开展相应站位管理活动。这样才可以使得相应的员工真切地理解到张伟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对自己安全保护的意识。

4强化教育,使得职工养成正确的站位习惯

在对井下员工的站位管理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组织员工进行深刻的学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站位管理能够不断地规范化和实效化。并且在实际落实和推进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科学和合理。首先,进行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与分散现在学习消结合,这样可以使得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充分的利用休息的时间,为员工充分的讲解站位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的操作理念。而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现场考核现场教育的学习方法,充分的调动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进行相互学习,这样可以使得相关的经验能够得到良好的借鉴。并且在进行实行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相结合,将理论管理与实际施工进行充分的结合,这样可以使得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相应的理论重点能够被员工进行良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使得员工的站位准确性能够进一步的提升。

5结束语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得我国矿井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能够呈现可持续的发展,并且被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帮助。就必须要对矿井的安全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革。其中对于井下员工站位管理的重视和落实程度都要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因为在进行矿井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于站位管理是一个最为基本和主要的管理内容。所以在对井下员工的站位管理进行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方面让员工不断的提升站位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做好基础的工作,这样可以使得战略管理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要不断的加强组织领导,这样可以使得价位管理的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在世界管理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加大宣传的力度,这样可以使得战略管理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还有就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对相关的员工进行强化的教育,使得员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养成正确的站位习惯。并且最近下员工战略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加大考核的力度,并且严格地落实奖惩的制度,使得站位管理活动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提高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绪军.井下员工站位管理的探索与实施[J].科技创业家,2013(6):98.

[2]王建军.石油企业员工培训之我谈——以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员工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8(21):74.

井下范文篇4

1煤矿井下采矿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和智能化步伐的加快,采矿方法逐渐向着生产集中、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先进的采矿生产技术与采矿方法逐渐涌现出来,大大提高了采矿的效率,采矿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产业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煤矿井下采矿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1地表塌陷

如果采用崩落采矿法对矿石进行回采,崩落上部矿岩会对回采的空间进行填补,这样就会导致地表塌陷。如果回采时采用空场采矿法,需要留下足够的采空区。采空区会对岩体中的应力进行重新分配,在采空区的周围会产生应力,进而产生地压,这就会导致空区顶板以及矿柱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破损,使顶板脱落,地表发生坍塌。无论是发生何种类型的坍塌,都会对地表和周围的植被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1.2废料排放

煤矿井下采矿系统说到底是资源开采与废料排放的过程。环境中的废弃物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采矿活动。煤矿井下开采活动中出现的尾砂、废弃石块、粉尘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大概占到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的85%。当下的煤矿井下采矿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符合。

1.3安全隐患

矿床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采空区、废石区,处理不当,就会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采空区很容易导致煤矿井出现塌陷,产生滑坡等灾害;废石区很易引发泥石流等事故,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同时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2煤矿井下的采矿生产技术

2.1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采用现代的技术对采场围岩控制理论进行改进,对于提升煤矿开采的效率和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煤矿开采的经验来看,地质情况的准确勘探与现代化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都有很大的关系。当煤矿开采区采场围岩不稳定时,可以采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当作业环境的地质条件不稳定时,就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将现代的开采理论和现代化计算机测量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够对地质构造进行精确测量,准确观测到岩层的实际情况,所以要对采场围岩控制技术进行完善,对煤矿场的岩层进行整体把握,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系数。破碎岩层顶板和坚硬岩层顶板是煤矿井顶板的两个主要分类。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井顶板的实际来选择合理的岩层控制技术,降低煤矿开采的成本。传统的处理岩层顶板的方法就是采用高压注水的方法,不仅耗资大,操作麻烦,而且对实际的开采工作不利。对传统的处理方法进行技术上的改进与创新非常有意义。所以需要进一步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发。目前,我国对煤矿井下的开采工作的研究还不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加强研究,选择合理高效的开采技术,提升煤矿井下的采矿效率,更高效、更安全地开展采矿工作。

2.2深矿井采矿技术

深矿井开采技术的工作主要是对深井进行布置、确保深井的安全、开采矿压的控制以及冲击地压防治。当下的深矿井采矿技术还不完善,在选择这项技术前,要先对深矿井进行实际情况的勘测,了解深矿井的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和地质条件。当下,深矿井开采技术需要研究的重点是深井围岩的状态,应力场的分布特点,深井作业环境的改变,深井高效开采的相关技术手段。

2.3巷道布置采矿技术

巷道布置采矿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开采技术中相当重要,因为巷道的布置情况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的进展情况,影响到煤矿的开采费用。加强巷道的优化布置,能够对煤矿生产技术、开采技术、煤矿条件进行有效整合,使一些物质不必运出矿井,能够有效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实际的考察过程中,要对巷道的布置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降低采矿的成本,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益。要对巷道布置采矿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将巷道的作业环境与采矿技术结合起来,缩短采矿时间,降低采矿的费用。

2.4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

在进行采矿的过程中,高效集约化的生产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在采矿工作的时候要牢牢把握生产集中这一中心,牢牢把握效率提高这一目标,以研究出更多、更好的设备和工艺。在实际的开采中,高效率的生产技术还会和高可靠性、高效率的生产系统紧密结合,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同时要对生产技术进行不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和工艺进行改进,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技术的使用范围,从而更好地保证采矿生产技术的高度机械化。

2.5“三下”采煤技术

“三下”采煤技术是提升相近材料模拟和模拟数值运算,研究地表下陷规律和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研究建筑物保护和地表水开采,并对控制沉降的重要技术进行不断改进研究,结合组合充填技术的使用,对煤矿开采区域周围的房屋进行稳固或者重新建造,选择合适的房屋保护的一种开采的技术。

3采矿方法的选择

为了不断提升煤矿井下采矿的效率和质量,就要对开采煤矿的技术、设备进行改进和创新,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提高煤矿井下采矿工作的安全性,保证采矿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就要对煤矿井下采矿生产技术进行选择,分析采矿的具体实际,对所选择的技术进行改进,提高采矿生产技术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的生产要求。当煤矿井下的开采区域具有明显的硬煤层或者硬顶板的相关特点,就要根据煤矿井的具体实际选择相应的硬煤层处理技术或者硬顶版控制技术,并将技术与采煤的工艺紧密结合加以利用,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现代化工艺。当开采的煤矿属于缓倾斜长壁薄煤层时,应当选择功率大、可靠性高的采煤机,要选择能够对煤层的稳定性加固的合适的采煤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采煤机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根据薄煤层的具体实际对煤矿的采矿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只有不断提高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井下开采的高效率,这就要求使用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设备,同时建立完整的保证体系,采用合适的支架设备对矿井围岩进行稳固,同时还应当选用合适的监控设备对围岩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对采煤机的工作状况进行监督,不断完善液压信息,并对液压系统的运行状态加强检测和诊断工作,全方位提升煤矿井下的采矿效率。

4小结

井下范文篇5

关键词:井下作业;管理;风险控制;分析

井下作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近些年来,井下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使井下作业的风险得以控制,使井下作业施工顺利进行,必须要对井下作业进行科学化管理,对形成风险的要素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科学技术来降低井下作业的风险,从而使井下作业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下文将对井下作业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风险管理的技术进行阐述。

1井下作业风险形成的原因

1.1设备结构和施工参数不对应。在进行井下作业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并不具有随意性,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各项参数进行选择。当井下作业施工进行时,由于管柱在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与施工的参数不对应,最终导致管柱出现断脱、弯曲等事故。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施工参数选择的失误或是管柱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1.2流体参数和施工参数不对应。当这两种参数存在不对应的状况时,可能会引起井漏、井喷以及封堵工具的坐封等事故产生。这一类事故导致的原因就在于参数的不合理选择。

2井下作业风险管理的技术分析

2.1井下作业风险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多元信息融合也被称作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它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多源或是多传感器传递的数据信息根据相应的准则,对其进行自动化分析、综合以及支配,最终得到被测试对象的一致性的描述和解释,是所需要的任务得以完成。井下作业风险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也就是数据级、决策级以及特征级三级的各自融合。在进行井下作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可提升所得信息的准确度,使空间的分辨率得以提高,并且还能够使作业决策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井下作业风险的识别、预测、控制以及评价提供技术上的支持。2.2井下作业风险的预测技术。井下作业风险的预测技术所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根据相应的预测模型,对井下作业风险变化的各种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井下作业风险发展的可能结果做出预测,以对饮下作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所预测出的风险得以规避或是最大程度上使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目前在各种预测的方法中,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回归预测法、直观预测法、专家系统预测法以及灰色预测模型等。2.3井下作业风险的识别技术。根据对井下作业风险的分析来讲,在井下作业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这些导致这些风险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并且这些风险的原因对风险的作用存在差异,但这些风险原因彼此之间还存在着联系。对各种井下作业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是井下作业风险识别技术的主要目的,目前,井下作业风险常用的识别技术主要有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故障树诊断法、贝叶斯分类法以及专家系统等识别技术,其中故障树诊断法是最为常用的,它能够对井下作业风险进行实时识别。2.4井下作业风险的评价技术。井下作业风险的评价技术的目的在于使井下作业的安全得以实现,它是对安全系统管理工程的方法以及原理进行应用,并对井下作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井下作业的风险依照相应标准进行划分级别,对井下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进行预测,为井下作业风险的管理决策以及防范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目前,这种评价技术在国内外使用较为普遍,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较普及的评价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专家评议法、安全检查表法、事件数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虽然评价的方法较多,但还缺乏深入性研究和一定的紧密性,因此对与井下作业风险的评价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5井下作业参数的智能优化技术。在进行井下作业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钻井的一些可变性参数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水力参数、钻头选型、钻速、钻压等可变性参数,对这些参数进行传统式设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线性规划、多目标优化以及非线性规划等。这些传统的方法却存在着非常显性的缺陷,并且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容易受限。所以,在对井下作业的数据以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将研究的目标投向一些客观性的制约因素方面,从而使井下作业的操作更具科学性、智能性和全面性,以使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因此,针对井下作业的参数采取智能优化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井下作业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找出导致风险形成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若要对这些分先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则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深入研究,通过这些技术对井下作业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于有科学依据的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标,使石油产业的生产安全化、标准化,从而促进石油行业的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作者:曾小彬 单位: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作业一大队

参考文献:

[1]廖明燕.基于神经网络多参数融合的钻井过程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4):149-152.

井下范文篇6

1.1体系执行力较差

一直以来,我国石油井下作业安全管摘要理模式都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各项管理体系为主要依据开展井下作业活动。从这些方面来看,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化、系统化。虽然各项管理体系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于实际脱节的情况,以致于各项体系和管理模式流于形式。经调查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力薄弱,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够,整个管理体系与实际执行情况脱节,致使体系执行力普遍较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1.2岗位责任制的科学化水平有待加强

当前,很多石油企业缺乏专业化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不仅要估计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要注重生产安全,这样就无法使得井下作业各环节都难以顾及,使得石油企业岗位责任制无法有效落实。各岗位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明细、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石油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得不到保障。

1.3人员安全素质问题

一般情况下,石油井下作业所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大多在野外进行,这样就使得石油井下作业的流动性大,在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了石油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对此,在人员流动性强的情况,解决人员问题是迫切需要的,所以大量的外雇工就参与到石油井下作业中,由于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经验,致使安全事故频发。尤其在赶产量或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吃不消,疲劳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从根本上落实石油井下作业的本质安全。要明确岗位责任制的具体细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按照制度上的规范化要求进行施工安全操作,以此发挥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实施:第一,实行工程项目承包责任制;第二,推行责任追究和风险管控制度;第三,推行考核激励机制。其次,要从根源上消除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对于井下作业存在的不可预测性的安全隐患,要从源头杜绝和控制。第一,要加强井控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强制性的要求全员参与,从根本上提高全员安全责任意识、技术操作水平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第二,要严格审核井下作业设计环节的工作,确保各项安全防护设计符合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际情况,同时要加强井下作业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最后,要完善石油井下作业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危害识别的风险控制是HSE管理核心所在。该种管理体系是近几年出现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体系,是石油工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市场的准行证。因此,针对我国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必须健全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促进我国石油企业健康稳定发展。HSE管理体系集合了世界各国同行业的管理经验,体现当今石油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的规范运作,重点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思想。

3结语

井下范文篇7

关键词:煤矿;掘进;机电设备;节能研究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煤炭资源。随着浅层地表煤炭资源不断被开采,深层的煤炭资源开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也对煤矿相关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提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远离地表的煤矿井下进行作业,对相关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设备运转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也不断增加。如何解决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能量损耗问题,是煤矿井下作业的重点。

1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

在实际煤矿井下工作中,相关机电设备故障是造成资源损耗重要原因之一。不但对机电设备会造成损伤,还会对煤矿井下生产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

1.1通风机排查

在煤矿井下生产的过程中,持续运作与安全生产始终是生产的最高准则,通风机作为煤矿井下的重要设备,担负着维持生产、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对井下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对于通风机故障排查的分析与诊断应从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设计通风机的诊断步骤。二是运用科学诊断设备对所设计的规划点展开针对性诊断。三是把不同监测点所检测到的数据一起汇总入计算机中,并展开数据的分析处理。四是分别设计各个监测点的时间。五是对各监测点的检测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1.2电动机检测

煤矿井下掘进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动机决定的,电动机为相关设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电动机故障的分析与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就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相关人员必须牢固掌握电动机整体结构和布局。其次,是对电动机电量参数与运行参数进行测量。最后,是对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参数进行分析与测量。

2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措施

2.1应用变频技术

就变频技术的原理来说,主要是利用变频器来管控电频频率。一般来说,变频设备的主要构成包括电源板、电容、电极、相关控制面板等,其结构比较复杂。对还没有应用变频技术的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而言,电流的频率很难改变的,所以,相关装备在长时间内只能以恒定的状态来运行,从而致使设备产生较多能耗。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运用了变频技术的设备,既可以根据煤矿井下作业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的节能效果。整体而言,在相关装备中应用变频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优化功率器件。通过应用智能化功率模块(IPM),实现对功率变频调节的目的。第二,改进传统压频比管控模式,拓展压频比管控模式的应用范围。第三,优化管控系统。从而建构专用化集成电路。第四设备具有调节通信、速度、编程参数辨识度等多方面作用,设备功能得到增强。在以上四项技术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真实需要来选择应用,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机电设备节能措施。

2.2减少低压供电的距离

众所周知,电能在传导的过程中,会产生难以避免的电能微量损失。所以,煤矿企业如果设置了较长的供电的距离,会加大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电能消耗量,对机电设备的有效运转有较大影响。所以,必须提升对低压供电距离的关注。一般来说,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功率都是恒定的。所以,机电装备运行中的电流会对供电设备的电压产生直接影响。若供电设备的电压量过高,相关装备电流量反而会减少。从这个意义来看,低压供电如果供电距离过远,那么,就会使供电线路遇到的阻碍增多,其抗阻性也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出现更大量的电能损耗。所以,如果要降低电能传输中的电能损失,就需要加强管控低压供电的距离,尽可能地减少低压供电的距离,以减少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能源消耗。

2.3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就其本身来讲,节能一直是其发展的核心,其研发与生产一直是围绕节能展开的。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中,是提升机电设备节能成效的关键。企业所使用的传统掘进机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大的缺点,因此,使用电气化自动装备是许多煤矿企业必然的选择。比如,挖煤使用EBZ120掘进机,其后,搭配QZP160桥式转载机或DSJ8040带式运输机、SGB620刮板输送机等组成的综合性机械掘进系统,所有机械设备均使用真空磁力来控制设备的启动与暂停,其供电电压是1140V。

2.4提升机电设备功率因数

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供电效率对机电设备功率因数有重要影响。当下,我国多数煤矿所使用的供电设备都存在着功率因数低的问题,从而造成供电过程中存在大量无意义的功率消耗,直接影响了供电设备的电压质量。煤矿井下掘进机设备的功率越低,其工作中造成的电能消耗也就增加。因此,提升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功率因数就很有必要,随着掘进机电设备功率因数的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2.5科学选择供电设备

在煤矿井下生产的过程中,动力变压器在供电设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合理选择动力变压器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选择动力变压器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掘进设备所需要的动力,还要考虑设备的能耗要求。一般选择煤矿掘进机电设备的动力变压器,主要包括干式化、节能化两种类型。在调查研究煤矿井下生产后发现,节能性能好、应用范围大动力变压器是许多煤矿生产的首选,是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当下,煤矿井下掘进作业中,所挖掘的煤炭是通过输送机运送到特定区域,其中带式运输机与刮板式运输机是应用最多的两种运输机。带式运输机可以输送的最大距离是800米以上,每小时的输送量可以达到400吨。二刮板式运输机可以输送的最大距离160米,而且每小时的输送量只有150吨,由此可见,带式运输机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要远高于刮板式运输机,因此,在相关企业要提升生产效率就必须尽快将刮板式运输机更换为带式运输机。以此提升煤矿生产的运输效率,确保煤矿企业经济利益增长,同时,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6强化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若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就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能源消耗。所以,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和相关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进而确保相关设备和设设施的功能与性能可以正常运转。首先,从煤矿企业的角度而言,建立完善的日常维护、检修相关程序、机制、规范、标准等。例如,相关作业人员在每次用完设备后,都要对设备与设施进行相应的清理、检查、维护。特别是一些装备,其关键部位特别容易出现问题和故障,因此,要着重对设备关键部位进行严格、详细的检查。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故障和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更换或维护。就设备日常保养工作来说,主要是对相关设备进行精准的清洁,例如,缝隙内的杂质、灰尘等。再就是检查润滑油充足与否。另外,还要做好日常检查、检修、维修保养的记录工作,通过构建各种装备和设施的检修日志与维护日志,以此为以后其他工作的展开提供重要的参考。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装备与设施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精细化的设备设施检查方案,以此为定期检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如果想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设备设施管理程序,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建立专项化、专门化的设备管理机构,从而展开专项化设备管理工作。除此以外,还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进而避免出现问题后,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混乱、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出现。最后,是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升相关工作人员检修设备的水平。例如,适时组织人员展培训活动,利用技术交流的形式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设备进修技术,从根本上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综合素养等,通过建立固定的培训制度,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煤炭生产的顺利进行,减少煤矿生产中的资源损耗。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掘进作业对煤炭开采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煤炭开采的关键,降低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能量消耗,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煤炭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相关号召,始终跟随时展脉络,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升级,把节能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闫振.煤矿井下掘进机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及维护管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2020(10):81-82.

[2]李政委.对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节能措施探讨与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8(12):193-196.

井下范文篇8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维护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井下机电设备的不断发展,煤矿行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由于井下机电设备的应用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力,所以有必要保证相关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井下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这也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要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不仅要扩大企业规模,而且要注重对井下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

1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修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定期维修工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养设备。在实际的工作中,煤矿企业往往只对某一阶段设备的问题和运行状态进行检修,并不能对其长时间的运行状态做出完整评估,导致这种维修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1]。1.2日常工作中不重视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根据相关实际调查发现,很多煤矿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往往不重视对井下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通常是在其产生问题之后才开始检查和维修。机电设备的日常运行状态没有得到实时监控,无法及时发现其运行中发生问题的前兆,机电设备在这种状态下运行,不仅极易给设备造成严重损伤,缩短其使用寿命,还会对煤矿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造成严重影响。1.3机电设备的投入资金不足。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煤矿企业往往为了获得更高的短期效益,在投入和产出方面更加注重后者。这也导致井下机电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和升级,缺乏充足的维修和维护资金。在煤矿企业的运营和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投入资金在煤矿生产的总成本中往往会占据一半比例,数额较大,加上国外相关技术较国内更加成熟,其维修资金和价格更高,使得国内煤矿企业的资金更加短缺[2]。

2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前期管理工作。机电设备的安全维护前期管理工作包括对设备的资料管理、采购选型等。对机电设备进行选型之前,应该开展严格的市场调研,将相关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个人,并确保设备选用之后符合煤矿生产的具体需要。在设备安装完成之后,应由专业的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和试运行,验收合格并完成相关手续之后才能投入使用[3]。2.2加强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人员是保证设备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让机电设备正常运行。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养,还要加强对其职业素质的培养。对于职业素质较高、技术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应该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适当的奖励,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其综合能力及工作效率。此外,还应该注重对技术人员的管理,明确个人职责,落实奖罚措施,确保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2.3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管理工作。健全、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对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其安装、维护、维修方面,应采用现代化管理制度,对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及时解决。在机电设备投入使用后,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开展维护和维修工作。通常情况下,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内容包括对防雷防电设备、排水设备以及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维修[4]。2.4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投入。由于煤矿井下工作危险性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煤矿的生产效益,而且关系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对井下安全设备的投入,及时更换陈旧设备,引进先进设备,在保证公众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矿生产效率。2.5共享机电设备的维护、运行信息。为了给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必须做好其维护和运行信息的共享工作,让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取信息,掌握设备某一工作阶段的运行参数,有针对性地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维护和维修工作的水平。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井下机电设备信息库,使其维护、维修、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科学。

3结束语

煤矿企业的井下机电设备支出在整个煤矿企业的固定资产中占据的比例超过了40%,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生产力的高低。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工作水平,就是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应从自身生产特点出发,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机电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提高生产系效率,促进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胜.浅谈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机电信息,2011(21):90-91.

[2]徐喜成.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6(5):10.

[3]贺中胜.对当前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的分析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6(8):22.

井下范文篇9

1井下作业现场主要的安全事故类型

1.1机械设备事故

由于机械性外力的作用而造成的事故,一般为人身伤亡和机器设备损坏。常见事故:(1)机器外露运行的部分在运行过程中引起的绞、辗伤害,或设备因运行断脱、飞出而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2)工作时手持工具、设备造成的磕碰,砸伤等人身伤害;(3)机械搬运设备和工作人员搬运施工工具、机器配件、油管等过程中危害到人身的伤害;(4)在实施起吊和放置设备等作业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及伤亡;(5)高空作业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1.2用电事故

人体接触或接近有电物体时造成的电击或电伤,或引发的爆炸事故,以及因电气设备在工作中发生的异常情况造成设备的发热烧毁,或可能引发的工作现场的火灾事故等而造成的伤害。

1.3火灾或者爆炸事故

由于井场污油、井口溢流、井喷、照明电线接头漏电、井场有明火、人员在井场吸烟、作业机排气管火星溢出、铁器撞击产生火花、井场内进行焊接和切割作业等都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井下安全作业措施管理

井下作业工作人员的不安全操作,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人身伤害。要实现井下作业的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1)强化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和教育。应将安全生产意识扎根在每个员工的脑海,让员工明白,违章不一定出事,但出事一定是违章,安全生产,重在预防的观念;(2)加强企业劳动保护,提高安全技术、劳动生产技术,改善工作时间及休假制度,禁止工作人员连班上岗的现象,注意保护员工的体能;(3)加强落实安全教育,特别是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安全防护、安全卫生等预防内容;(4)作业人员要佩戴完整防护用品,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5)井控装备在工作或非工作时,要设立专门的看管及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试压管理等作业,以保证压力装备的安全运行;(6)建立井控设备档案、明细台账等,确保每台设备都能达到作业标准,随时能满足作业现场的需要;(7)要有工作过程的监控,确保作业现场及作业井控的根本安全,重点是做好每个工作过程及现场的安全管理的监控,做到监督到位,不存留盲区,不留死角;(8)严格控制作业现场的验收,各工作要实行“三级”验收制度,即现场作业小组自己验收,油田安全验收小组验收,分配作业科与油田质量监督中心验收。要做到每级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工,验收不合格不开工,宁可进度慢点,也要确保井下作业现场安全的要求;(9)对于补孔、压裂、解堵等重点施工工序,由现场作业人员、油田验收小组、工艺制定科等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和把关,保证作业现场的工作进度和安全生产的要求;(10)管理者要提高自身业务技能,避免出现错误的命令和指令;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作业监督指导;进行定期与特殊检查;健全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1];(1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清除设备故障带来的不良影响。配备、使用正确的设备工具,将设备工具放置到正确的位置;(12)对不适合井队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对外籍雇员,了解其经济、社会制度、文化、教育培训背景,并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

3安全警示

作业人员要设置安全警示内容。要有禁止烟火、当心机械伤人、当心坠落、井下作业现场、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等警示标志[2]。以此用来约束工作人员及非工作人员。这样,在井下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就可以对作业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如果是非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警示标志的作用,就可以杜绝因非工作人员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或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不安全因素。(1)在井下作业时,要在作业范围区域内,设置安全警示的标志,以此来提示工作人员及非工作人员此区域为工作区域,并且能让非工作人员知晓井下作业的具体工作区域,起到劝阻和拦截的作用。(2)当非作业人员强行入内时,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要负责劝阻、强行或者采用某些手段阻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现场,并且告知相关警示牌的内容。说明其强行入内可能受到的人身伤害和其行为的不合法性,阐明其危险性,劝其立即离开现场,以此来排除作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保证作业现场的安全。

4结束语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有安全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和实施安全生产作业,不能麻痹大意,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遵章、守制,不能违章作业。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一定是违章,在井下实施作业时,要提高警惕,时刻观察工作现场的安全,不能疏忽大意,加强防范,对于隐患及事故,要以预防为主,严格落实才能把事故控制在零状态,从而有效的去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及设备财产的不损失。

作者:王世达 单位:辽河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处

参考文献:

井下范文篇10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技术措施分析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所涉及到的保护接地动作主要是针对电压等级在36kV以上的电气设备而言,通过应用导体的方式,将电气设备不具备带电特性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有效连接,在此过程当中构建一个完整的接地网系统。为确保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有效性,要求接地网的形成能够以每根电缆接地芯部件与“地”的可靠性连接为基础。在这一过程当中,任何一个步骤所出现的操作失误问题,均有可能导致接地网的形成受到严重影响。为此,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电缆接地线的制作与连接工作。高压电缆头与高压电缆线进行保护接地连接,电缆接地线的制作与连接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对接地线与铠装带的可靠性连接,能够确保高压电缆头部件与设备装置正常运行。在进行高压电缆接地线的制作过程当中,需要优选铜线、镀锌铁线以及扁钢线这三种类型的电缆线路。结合电缆线路材质属性的不同,高压电缆接地线制作对于其截面面积指标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选取铜线进行高压电缆接地线制作的过程当中,截面面积应当控制在25mm2以上;选取镀锌铁线进行高压电缆接地线制作的过程当中,截面面积应当控制在50mm2以上;选取扁钢线进行高压电缆接地线制作的过程当中,截面面积应当控制在50mm2以上(同时需要将厚度指标控制在4mm以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电缆线的接地与安装过程当中,首先需要确保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部件与接地芯线连接的可靠性,通过适当延长接地芯线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电缆接头脱落而出现的接地芯线脱落问题。

(2)主接地极以及主接地母线线路的制作与安装作业。①优选耐腐蚀性能较好的钢板原材作为主接地极的主要制造材料,同时需要针对钢板的基本参数进行合理控制(钢板板材厚度应当控制在5mm以上,截面面积应当控制在0.75m2以上)。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的确保由钢板板材所制成的主接地极能够达到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采取镀锌或是镀锡的方式予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在主接地极的安装中,应当重视煤矿井下主水仓位置以及副水仓位置主接地极的安装作业,其目的在于确保主接地极能够在即便是清仓作业的环境下发挥性能;②选取的母线线路制作材料为铜线、镀锌铁线以及扁钢线这三种类型。一般来说,选取铜线作为制作材料的母线线路应当将截面面积控制在50mm2以上,选取镀锌铁线作为制作材料的母线线路应当将截面面积控制在100mm2以上,选取扁钢线作为制作材料的母线线路应当将截面面积控制在100mm2以上,并将厚度控制在4mm以上。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主接地母线线路在与煤矿井下设备的连接过程当中,应当采取焊接方式。受客观条件影响而无法进行焊接处理的,则应用弹簧垫或是双螺帽予以紧固处理。

(3)煤矿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中的局部性接地制作与安装要点分析:将局部接地极设置于煤矿井巷巷道水沟位置的情况下,接地极的制作应当选取有效应用面积在0.6m2以上,并且厚度在3mm以上的钢板原材。而在将局部接地极设置于煤矿井巷巷道水沟周边位置的情况下,接地极的制作应当选取长度在1.35m以上,有效应用直径在35mm以上的钢管原材。与此同时,局部接地极安装过程中的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位置应当选取在直观可见位置,以利后期检查维修作业。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