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分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20:16:56

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总体上讲,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平稳运行的特点,实现了“开门红”。初步预计,一季度全市经济总量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高出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位。

⒈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春耕生产全面启动,全市完成春播面积近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以上。及时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一类苗占,同比提高个百分点;二类苗占,同比下降了个百分点;三类苗占,同比下降了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改造更新果树经济林万亩,种植优质牧草万亩,种植早春蔬菜万亩。牛存栏量增加万头,达到万头;出栏量增加万头,达到万头;牛奶、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分别增长和。一季度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万元。

⒉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总量位居全省第位,增速为第位。完成销售产值亿元,增长。煤电企业产销两旺,一季度生产原煤万吨,增长;发电量完成亿千瓦时,增长。煤电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的,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个百分点。企业改革改制进展顺利,已有户企业制定了股份制改造方案,有户正在调研论证,制定方案;有户需要出售、转让、兼并或联合的企业,方案已经批准,正在开展工作;有户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一季度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亿元,占年计划亿元的%,增长%。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新增个体户户,新注册私营企业户。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万元,占年度调控目标的。

⒊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落实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项,总投资万元,其中续建项目项,累计完成投资亿元;新开项目项,完成投资万元;储备各类前期项目项,概算总投资亿元。重大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平凉电厂二期项目已完成初可研审查;超高压输供电项目已完成选址;西平铁路建设已列入铁道部“十一五”建设规划;万吨甲醇项目已完成可研;兔里坪水库项目建议书已上报省上待批。重大新开项目全面启动。平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招标;平凉城区电网改造项目正在实施;崇信县铜城水库开工准备已基本就绪;竹林寺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灌区工程已通过可研审查;农村沼气项目已开工建设。华砚煤矿改扩建、华陇集团日产吨特种水泥技改等重大续建项目进度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进展。一季度全市共洽谈各类招商引资项目项,签约项目项,签约资金亿元,落实到位资金万元。

⒋财政金融工作运行平稳。一季度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占预算的,同比增收万元,增长;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亿元,增长。累计完成支出亿元,同比多支万元,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增长;贷款余额亿元,增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达到亿元,累计支出亿元,分别增长和。

⒌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两路一园八配套”工程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市列的个县城基础设施项目已有个开工建设,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已有个开工,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已有个开工建设。一季度全市完成城镇化建设投资亿元,增长。

⒍物价指数小幅攀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增长,增速高于全省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扬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农村居民由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净增元,达到元,增长。

但是客观地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不理想”:

一是部分指标完成年度计划进度不够理想。从完成情况看,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实际进度与时间不同步,即时间已过四分之一,但完成进度达不到年度计划的四分之一。比较突出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期完成亿元,一季度完成亿元,仅占全年任务的。全市生产总值全年预期完成亿元,一季度完成亿元,占全年任务的。限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占全年任务的。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占全年任务的。

二是主要指标在全省的排位不够理想。除工业增加值外,其余主要指标在全省排位均不够理想,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增速与去年同期的倍相比,下降较大。如果剔除农村投资这一块,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亿元,增长,增速仅为全省第八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为全省第八。

三是发展的均衡性不够理想。从工业上来看,轻、重工业运行不平衡,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个百分点;工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煤电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的,其余部分行业增加值和产量有所不降。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县(区)完成增幅大、增速高,情况比较好,但中省投资大幅下降;县区之间也不平衡,增幅最高的华亭县增长了倍,灵台县却下降了。从财政收入来看,全市八个预算单位中,除市级和华亭县收入分别超进度和个百分点外,其余各县差距都比较大。

造成三个不理想,有季节等客观原因,但我认为主观努力不够是主要原因。

二、关于二季度工作

二季度工作总体要求是:扎实开展“百日集中落实行动”把工作重点放在抓落实上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项目建设上把工作指标放在全省的大盘子中来衡量努力实现“双过半”。各市长要抓督查、抓进度、抓重点项目各职能部门要抓协调、抓服务、抓落实。

⒈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

一是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当前,当前粮食生产政策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要集中力量抓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加强对条锈病等已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力争粮食丰收。二是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特别是要确保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政策的落实兑现,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巨型畜牧基地和优质苹果基地建设,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在提高打响“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品牌的上狠下功夫。五是加大农村劳务输出,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输转。六是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抗大灾的思想,未雨绸缪,早作部署。

⒉精心组织工业生产

一是要紧紧抓住全国电力趋紧、火电工业形势看好、煤炭市场持续旺销的有利时机,突出抓好煤炭、电力、建材等优势行业,确保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二是要着力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确保达到进度要求。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调度,及时研究工业生产和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企业技术改造所需资金,保障工业企业水、电和原材料等生产供应,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四是要千方百计扩大产品市场销售,防止产品积压,保持产销衔接,努力实现增产增效。五是企业改革要在加快进度的同时,把好清产核资关、资产评估关、预案审核关、职工利益关、企业发展目标关等“五关”,按照进度要求高质量地完成。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工业增加值要确保的增速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力争。经委要认真研究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总体考虑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今年上半年要拿出方案,力争下半年启动运转。

⒊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二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这一阶段的工作对于能否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至关重要。今年一季度的工作不够理想,给二季度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发改委要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争取在第二季度有一个大的突破。对在建项目要抓好协调调度,跟踪服务,督促施工单位充实工作力量,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质量。对已竣工的项目要抓紧验收。对新开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资金,争取尽早开工,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要确保按期开工。协议项目要责任到人,尽快签订合同,投入建设。对争取国家立项的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早日批复。要抓好重点项目的督查严格落实按季通报制度。今年各县(区)要超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力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以上。

⒋着力抓好财税金融工作

一是要加强收入调度,依法打击各种偷、漏、骗、抗税行为,依法收取各项规费,防止财政资金流失,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确保完成“双过半”。二是要突出重点,加强协调,优先保证各项重点支出。三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部门要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服务为主线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大信贷投入。要重点加强银政、银企、银校合作,最近组织召开银行和建设口、商贸口、社会事业口和企业的座谈会,通过搭建平台,增进相互了解,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⒌抓好城市和交通建设

“两路一园八配套工程”和平凉城区东西出口改造工程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除滨河路以外,其余城市建设工程要在月日前全部完工,迎接月份在我市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分析目前我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振奋精神,迎难而上。

*年对中国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困难多,机会也多。对余杭来说,今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实现工业“三高三倍增”目标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全区多项“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年,而当前我区工业经济又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认真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就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

近段时间,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了企业界和金融界的座谈会,了解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也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在此,我首先要感谢包括今天参会百强企业在内的企业家们。在当前的困境下,我们的企业家们,没有一味地退缩,没有一味地埋怨,没有一味地依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这让我感到由衷的钦佩。同时我也要向全区各金融单位表示感谢,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尽力为余杭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另外,我还要感谢区内各垂直管理部门,你们为余杭经济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工业经济对余杭意味着什么?工业兴,则余杭兴;工业强,则余杭强。工业经济是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当前,余杭仍然处在一个工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时期。去年,我区提出了从“工业兴区”向“工业强区”转变的战略,而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再一次振奋大家的精神,再一次奏响“工业强区”的最强音。

下面,我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清醒地分析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形势

上半年我区经济形势可谓喜忧参半,既有亮点,有令人鼓舞的局面,又有短板,有让人担忧的部分。

(一)总体平稳。

1.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6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1.74亿元,增长29.5%,完成年度计划的6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40亿元,增长46.0%,完成年度计划的74.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位居“省内十四强”第一、第二位。在地方财政收入四大税中,除企业所得税增幅下降外,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都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84.9%、35.2%和22.8%,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7.2个、17.8个和3.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反映了全区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收入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房地产业税收上年缓缴和调控入库的因素,剔除这个因素,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同比增幅为13.79%。工业企业税收情况并不理想,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外向型经济增长较快。受外需放缓、制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我区外贸形势进一步趋紧,但结构性优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宏观性制约,整体上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区实现自营出口14.61亿美元,增长39.5%,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4.66亿美元和1.75亿美元,分别增长44.9%和42.2%,合计占总量的43.9%,而纺织、服装、箱包则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新兴市场增长迅速,独联体、东盟、中东出口分别增长87.4%、67.0%和48.6%,而美国、欧盟市场则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从招商引资看,全区共新批外资项目25个,引进合同外资2.86亿美元,实到外资1.25亿美元,分别增长21.2%和6.4%。引进内资项目157个,其中市外内资项目24个。到帐内资33.17亿元,其中市外内资14.28亿元。大项目比重不断提升,新批项目合同外资平均规模为1215万美元,增长106.7%,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项目有9个,利用外资占总量的82.0%。

3.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21.96亿元,增长21.4%,其中规模工业产值489.91亿元,增长21.7%,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规模工业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2.7个百分点,在“省十四强”中排名第一。二是重工业增幅高于轻工业。重工业实现产值301.17亿元,增长26.9%,快于轻工业12.5个百分点,“电气机械”、“通讯电子”等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93.94亿元,增长26.7%,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幅5.0个百分点,其占规模工业总量的比重为39.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三是骨干企业增幅高于规模工业。百强企业实现产值258.71亿元,增长28.7%,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幅7.0个百分点,其中“鼎胜实业”、“中强轧辊”、“南都电池”等27家企业增幅均在50%以上。四是“两新”占比有所提高。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29.20亿元,增长24.6%;新产品产值49.38亿元,增长47.7%,两者占规模经济的比重分别由上年同期的25.2%和8.3%上升到今年的26.4%和10.1%。五是节能降耗有新进展。全区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0.7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低于产值增幅18.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4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减少0.0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7.5%。

(二)危机显现。

1.完成全年目标压力加大。从全区上半年数据看,在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12个主要指标中,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到帐外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合同外资5项指标完成进度过半,而其余7项指标完成进度不到50%,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农业总产值完成进度分别为37.9%和37.7%。这些指标离实现“三高三倍增”目标的要求,都有很大距离。从分镇乡(街道)数据看,上半年没有1个镇乡(街道)完成规模企业产值进度过半,虽然瓶窑、仁和、塘栖增幅在30%以上,完成进度相对较好,分别为49.2%、47.0%和46.6%,但有7个镇乡完成进度不足40%,有11个镇乡增幅在20%以下,有3个镇乡出现负增长;工业投资进度不均,有7个镇乡完成进度过半,同样也有7个镇乡完成进度不足40%。随着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显现,价格上涨面进一步扩散,成本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大,从而导致工业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的趋势可能在所难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难度增大。

2.多数指标回落趋势明显。横向比,优势在缩小,差距在扩大。从工业经济总量上来看,去年余杭区是萧山区的三分之一强,而今年上半年减少到了三分之一弱。虽然在“省内十四强”中,规模企业增幅居第一位,但领先第二和第三的萧山、温岭的优势正不断缩小。与此同时,财政总收入、限额以上投资及工业投资增幅排名较上年同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与上年比,除农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外,均呈回落趋势,其中限额以上投资及工业投资分别回落了14.7个和21.8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及规模工业产值分别回落了5.3个和7.8个百分点,合同外资及到帐外资分别回落了4.2个和76.1个百分点;与上季比,除合同外资、城乡收入、限额以上投资外,各指标都呈现不同幅度的回落。工业总产值及规模工业产值由一季度的23.9%和24.1%,下降至1—6月的21.4%和21.7%,且呈逐月回落态势。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回落了4.8个和6.3个百分点,自营出口回落了2.2个百分点等。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外,许多指标真实增长水平回落更多,甚至负增长。

(三)需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1.工业效益继续下滑。1-6月规模工业产值增幅为21.7%,虽然横向比位列“十四强”第一,但离“三年倍增”年均26%的增长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从总体上看,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实施等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效益持续下滑。1-6月,全区规模企业预计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增长6.2%,增幅较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了40.1个和9.5个百分点;规模企业亏损面达到30%,亏损金额达到3.5亿元,同比提高了37.6%。皮革制品、文体用品、化学纤维等3个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纺织服装等12个行业出现利润负增长,其中服装业、纺织业两大行业利润下滑明显,1-5月同比下降了35.7%和38.4%,而且高达40.6%的服装企业、45.5%的纺织企业利润呈负增长;特别是崇贤、乔司等地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步履维艰,面临歇业和倒闭的压力。

2.企业融资持续趋紧。今年以来,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不断紧缩,我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投放速度减缓,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大幅下降,致使部分企业资金链趋紧。5月末,全区工业企业贷款余额243亿元,比年初增加27.5亿元,同比少增2.9亿元,新增工企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的44.4%,同比下降近14个百分点。5月末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下降5.4亿元,同比减少3.2亿元;据人民银行对今年前5个月50户企业的银行申请贷款统计,申请贷款金额2.6亿元,实际获得贷款金额仅0.436亿元,贷款满足率仅为16.8%。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贷款控制,重点控制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有6家银行贷款投放同比少增10.7亿元;合作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减弱,今年贷款投放也受到规模限制,新增贷款只能“保农压工”,前5个月新增中小企业贷款4.2亿元,同比少增4.9亿元。

3.投资项目进展偏慢。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54亿元,增长10.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4.7个百分点,在“省内十四强”中增幅排位倒数第二。工业投资形势严峻,1-6月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完成35.24亿元,同比仅增长0.8%,增幅同比降低21.8个百分点,二季度呈逐月下滑趋势,4月、5月、6月分别比一季度回落7.4个、14.9个和22.2个百分点;商贸投资增幅回落较快,1-6月完成12.61亿元,增长21.7%,与上年同期173%增幅相比回落150多个百分点。受土地资源紧张、征地拆迁推进缓慢等因素影响,项目推进难度仍然较大,进展偏慢,今年75个“六大百亿”重大项目1-6月累计完成投资33.47亿元,仅完成全年计划的29.5%,比去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上半年竣工项目仅有1个,还有30个项目尚未开工。工业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中的设备投入不快,土建投入占比大,据初步统计设备投入仅占限上工业投资的31.3%,还不到三分之一。

4.房地产市场出现回调。今年以来我区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平稳发展态势,1-6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44亿元,增长17.3%,1-6月实现旅游总收入18.64亿元,增长27.15%,但是受宏观调控影响,我区房地产发展放缓,市场观望氛围浓厚。1-6月房地产投资完成28.8亿元,仅增长1.6%,增幅同比回落13.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5.3个百分点。商品房供应量与去年基本持平,1-6月共核准商品房可预售面积101.63万平方米,共9172套,同比增长2.25%;但商品房成交量大幅萎缩,1-6月全区共成交商品房5781套,同比减少2215套,下降27.7%,商品房交易面积62.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43%。

二、正确地把握下半年经济发展的趋势

1.宏观层面的趋势与判断。

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年是中国经济非常困难的一年。今年以来国家以“双防任务”(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目标,继续实施了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我们无法猜测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是“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条是不会变的。据此估计,我认为下半年国家“两个防”将会有所侧重。就防通货膨胀来说,现在CPI下降还是比较快的,控制在8%以内。但是按照全国今年控制在4.8%以内的目标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就防经济过热来说,我看是不用担心的,现在已经不是要防经济过热,而主要是防经济过冷,目前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企业大面积亏损,经济出现下滑的情况。中央用于宏观调控的三大货币手段,下半年哪些还会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猜测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如果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小企业的融资会难上加难;对银行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存款准备金率调得过高,银行资金的周转就会出现问题,银行就不能靠资金周转赚钱,如果银行赚不到钱,那么国家整个经济也会出现大的问题。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说,下半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极有可能会朝着较为宽松的方向发展,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的信号:一是总理等中央高层领导都在江苏、上海、山东、广东、浙江等地视察工作,对当前工业、外贸、金融等方面发展形势表达了关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高层密集的调研意味着宏调思路将相机微调。二是奥运以后经济的发展会有一个上升期。为什么呢?从国情形势来分析,现在中央打的牌主要是政治牌,政治是第一位的,也就是办好一届稳定安全的奥运会是第一位的。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我认为中央会把关注度进一步转移到经济发展上面来。

2.中观层面的趋势与判断。

从余杭全区形势分析,虽然今年以来由于外部经济发展环境趋紧,我区的经济发展遇到了种种困难,但由于有了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的积累,有了前几年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下的及时调整规范,下一步我区经济发展中还是面临着许多积极因素。在这次区委常委会上,我就说余杭“风景这边独好”,为什么说“风景这边独好”?一是良好的产业基础。余杭区工业经济的基础不是一天两天累计起来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一个良好的工业基础。二是特有的区位优势。余杭区的区位优势,萧山不能比,萧山与杭州主城区有一江之隔,我们是无缝链接。萧山虽然有围垦土地,土地指标要比我们宽松得多,但是余杭的区位优势是很明显的。如,前段时间在房地产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临平水景公园北面一块地拍出了1000多万元/亩的价格。又如余杭的土地去年每亩要比萧山贵100万元,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也就是大家纷纷看好余杭。此外,从作为一个地区的晴雨表、风向标的金融业也可以看出来,各大银行对我区的前景非常看好,都愿意将贷款发放给我区。三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余杭的文化底蕴里有宽容和包容的特质,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元素。现在的企业发展,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我们这样一种文化底蕴是非常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四是优美的生态环境。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是其他许多地方没有的。五是有力的政府拉动。今年我们政府的项目投资就达123亿,政府拉动对整个余杭环境的改进,区位的提升都会有很大的作用。

3.微观层面的趋势与判断。

从微观层面的趋势与判断来说,企业应该比我更加清楚。刚才两位企业家的发言,我也深受启发。我认为从余杭区整个工业企业的发展来看,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这次多重困难的挤压后,余杭的企业会更加坚强,企业要坚强地活下去。这次汶川地震中有个“朱坚强”,说的是一头经历36天被埋之后仍然艰难活着的猪。我们的企业也要做“朱坚强”。为什么我们能做“朱坚强”?因为我们的企业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结构,内生性非常强,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我参加了几次座谈会,企业家们应对困难的办法很多,所以我对余杭的企业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一是来自于经受不断历练的企业。余杭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工业经济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实践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老板集团的任总说自己的企业每十年都经历一次困难,然后会有一个新的跨越,今年又是第三个十年,在这次困难之后,又将是一个新的跨越和发展。企业的发展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碰到困难,碰到困难也是正常的,无非是今年各种困难叠加在一起,使我们这口气感到一下子喘不过来,只要我们咬牙挺过去之后,我们必将有一个新的跨越。二是来自于余杭成熟的企业家。余杭的企业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崇贤有句话,叫做“崇贤老板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优秀团队”。我认为余杭的企业家也正是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优秀团队,我们区涌现了很多在国内、在省内、在市内非常有知名度的,非常有美誉度的,企业做得非常好的这样一批企业家。我觉得现在余杭的企业家是一批非常成熟的、清醒的企业家,他们正积极带领企业应对困难,度过难关。三是来自于对产业发展的重新认识。我们说,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产业永远是做不完的,倒闭的只是没有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动的夕阳企业。余杭区传统的产业,包括家纺产业,都还是有生存空间的。企业不能认为产业不行,企业难办,就不办了。前一阵,区政府先后3次召开有关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各位副区长分头到2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许多企业不仅没有收缩防线,反而趁当前的机会做强做优。春风摩托、恒升化工都是个很好的例子。此外,西湖离合器、老板集团都正抓紧做企业上市的工作。这些现象无不显示出我区产业的生命力。创业是永无止境的,危机中蕴含转机,只要激情不垮,就会有新的开始,余杭区工业企业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三、积极地促进余杭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党委政府的层面来看,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呢?我认为,下一步我们要从五个方面来进一步做好工作。

1.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

一是认真开展进企业专题服务活动。政府服务永无止境。前两天,区政府办公室也梳理了一下区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工作。也有人说政府的服务工作不错了,但是我们认为自己跟自己比,离党委政府的要求,离老百姓对我们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区领导结对百强企业活动,朱书记已经定了区四套班子领导包括镇乡街道领导,要集中一段时间下企业,访问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近期将下发分工名单。去年,我们开展了区四套班子联系相关企业的活动。我们的活动是跟相关项目挂钩的,跟镇乡项目的推进、服务的优劣也是挂钩的。二是全面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制。项目审批代办制市里面已经实施了。我们也抽调了30多名中青年干部,帮助企业代办政府要办的事情,在这方面余杭镇、仁和镇做得不错的。这项政府最近推出的工作,办公放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这样的话企业要办的相关事项,可以委托这些代办员帮助跑,因为很多企业办手续要跑很多部门,一会儿要跑国土,一会儿要跑财政,一会儿要跑工商,往往云里雾里。项目审批代办制可以由代办员帮助企业办理政府要办的事情,今天很多百强企业的负责人也来了,希望你们对代办制这项工作提出意见,使我们能及时地改进服务,包括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效能提升、服务时间缩短等等。政府服务工作还有很多方面,根据朱书记和区委常委会的要求,上次区政府常务会议上,第一批排了20家企业由区长、副区长领衔帮助服务。如果这都做不好,那百家企业、千家企业服务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要求每个联系副区长把上次座谈会上的对20个企业的服务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属于政府范围内要做的事一定要做好。区考核办也要跟踪,对相关部门、镇乡定期进行监督,以后区四套班子下去后也要跟踪服务,让企业了解到党委政府的态度和决心,从而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三是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也准备为企业和银行搭建银企交流沟通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当然也不能搞“拉郎配”,要建立在银行方和企业方共赢的需求基础上。区财政局和人民银行余杭支行也在商量除政府项目融资考核外,要加大对银行给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考核奖励力度,这个主要是对银行方面的。

2.进一步调优经济结构。

一是调优三大产业结构。从区里来说,也是“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既要加快发展工业,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样万一东方不亮,西方可以亮。作为区长我也曾经说过,我希望很多方面超过萧山,现在来说生态肯定超过了,人文环境也超的,但是地方财政收入能不能超萧山呢?现在来看,就财政总收入而言,我们跟萧山差两年,萧山去年财政总收入超百亿,我们明年能够突破百亿,但是下一步财政的可持续增长在哪里?工业税收是重要来源,但现代服务业税收也是重要方面。希望本届或下届政府任期内地方财政收入能够超过萧山,这样就很好了。王华元书记经常跟我们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有话语权。如何才有话语权?我觉得在财政总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上要有一席之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发展工业并不矛盾,两者相互促进,比如说生产性服务业就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下一步我们要深入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从现代服务业发展来说,一要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不是一个地方经济泡沫的罪魁祸首,也不是传统观念上的“一锤子买卖”,它对地方贡献也是蛮大的,房地产业带动了地价上升,税收增加,吸引了大量人员居住,为第三产业发展也提供了空间。当然我们也不认为房价越高越好,房价要稳定增长,大涨会有大落。二要加快发展信息软件业。余杭创新基地规划了98.9平方公里,目前启动了3.4平方公里,阿里巴巴淘宝城项目来了,恒生电子也来了,这种“人脑”+“电脑”的产业需要快速发展。三要提升发展商贸物流业。现在有很多大的商贸物流企业,像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恒德国际汽配物流中心,都要做进一步提升的文章。这些市场不应是杭州原来市场的简单搬迁,应该是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的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不仅要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服务杭州,服务长三角,也应在全国大的物流配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四要跨越发展旅游文创业。二是调优工业经济结构。当然这也不是区政府想调就能轻易调优的,这要在多重困难挤压下,逼着企业往优化结构方向调的。区里面指挥棒是一个,就是节能减排,对高污染、低贡献的企业肯定要调整,像崇贤地区的整治,今年还要继续做。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的要继续大力支持。要鼓励企业上市,这也是化解经济运行风险的重要方面,因为上市以后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属于业主,变成了公众的企业,现在区里有14家企业做好准备上市,区委区政府对企业上市是全力以赴支持。

3.进一步狠抓项目推进。

今年上半年项目推进不是很理想,跟去年项目推进年比的话,无论是工作精力,还是工作力度,都还有差距。下一步,领导联系项目制度要进一步实施,对去年的140个存量项目要继续督查,对今年有任务书的84个已批未动、已供未动的工业项目要督促有关镇乡、部门做好工作,对97个政府项目要抓住当前时机,抓紧推进。政府项目对投资的拉动很大的,对相关产业也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所以国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般会上一些大项目拉动经济的发展。从政府项目来看,现在主要不是资金问题,银行对余杭政府项目纷纷看好,因为投资政府项目风险较小,回报可观,信誉可靠,有关镇乡、部门要像去年抓项目推进一样,加大力度,加快推进。

4.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

主要围绕怎么样为企业减负展开。召开全区经济形势分析会也要有“实货”,会上发给大家的《余杭区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就是对扶持工业企业政策的进一步梳理和汇总,算是给企业的一个见面礼吧。前段时间,财政局开展了百名党员进企业的活动,听取工业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共同分析困难和问题,同时上门宣传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做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和表扬。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一是及时兑现。对扶持政策、扶持资金要及时兑现,原来可能是先付一部分,待一年半年以后付清,现在要在8月份及时兑现。二是涵养财源。要“放水养鱼”。现在区财政收入还不错,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缓征相关税收,一般允许先缓征3个月,特别是对一些目前资金比较紧张而又比较好的企业,区财政局要上门服务到位。三是调整政策。要调低企业社保费率,现在企业的交费比率是19%,这个保率比较高,区劳保局、财政局等在进一步商量,可以降到15%以下,这也是工业企业减轻负担的重要方面。四是“一企一策”。“一企一策”工作要继续做,每个企业的问题,相关部门对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后,要一事一议,特别是对百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要给予关注。今天也是对有关政策的进一步宣传,希望各位企业老总也翻一翻《政策汇编》,我们对技改的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有很多政策,要加快兑现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区经发局、财政局要进一步上门宣传,量身定做,使企业更加清楚有哪些可以享受的政策。

5.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3

一、关于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趋紧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率先崛起战略形成了广泛共识。市委、市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在杭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并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活动。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率先崛起战略已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肯定。全市各条战线围绕实施率先崛起战略,自我加压、奋力拼搏,组织实施了工业经济“冲千亿”、农业“六大提升”、招商引资“保七争八”、加快大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了序时进度。前三季度,在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回落的情况下,我市经济逆势上扬,多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上半年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并在省政府全体会议、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到9月底,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8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实现财政收入57.9亿元,增长1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6亿元,增长27.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5.8亿元,增长20.5%,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序时进度。可以预见,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望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各项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的“四城联创”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都面临着迎检验收的繁重任务。目前,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指标已达到考核要求,8月份已通过专家组技术评估,现正在抓紧整改,争取国家环保总局11月底或12月初来湖正式验收。最近,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也已经通过了专家验收,得到了高度评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也已通过了测评,并已上报。此外,我们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国际湖笔文化节暨第六届全国极限运动大赛,“一式四个板块二十五个专项活动”均实现了隆重、热烈、安全、有序的目标,是历届湖笔文化节中层次最高、品位最佳、氛围最浓、效果最好的一届。四是和谐社会建设经受了新的考验。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为民排忧解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了“456”民生工程,提炼出新时代的**精神,加快了文化大市建设步伐,推出了文化发展“八大工程”,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连续四次成功抵御了台风重大灾害,妥善处置了群体性事件和特大交通事故,有效控制了急性肠道传染病。五是先进性建设不断深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市顺利开展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进行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先进性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第二批先进性教育也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分析,可以形成以下四个基本判断:一是对照序时,基本达标。截至三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序时进度,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都已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7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幅分别超过预期目标。二是对照全省,有喜有忧。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呈现出“五高两低”的特点。“五高”,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省均;“两低”,即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省均。三是县区对比,参差不齐。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最高的(南浔区38.7%)比最低的(德清县1.7%)高出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吴兴区23.1%)比最低的(长兴县7.4%)高出15.7个百分点;实到外资增幅最高的(吴兴区31.4%)比最低的(安吉县-42%)高出73.4个百分点,总量最高的(吴兴区1亿美元)比最低的(安吉县3324万美元)高出近7000万美元。当然,这些情况也有不可比因素,有的增幅很大,但总量很小,有的增幅小,但总量大,这里只是告诉大家,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性依然较大。四是对照周边,压力不小。从长三角来看,我市经济总量小、实力弱的状况没有改变;从杭宁发展带看,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偏慢,一些主要指标增幅与实现中间崛起尚有不小距离。前三季度,宜兴、溧阳、句容三个县级市实现生产总值增幅分别达到16.9%、19.8%和15%,均高出我市;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幅也低于宜兴、溧阳两市。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是有成效的,全市上下、县区和部门是积极努力的,各方面的成绩是在严峻形势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极其艰辛。对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

二、关于后两个月的重点工作

现在已经是10月底,今年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有两个月。可以说是时间紧迫、形势逼人、任务艰巨。针对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符合省委、省政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总体要求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在今年最后短短两个月内,我们必须强调坚持坚持再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抓发展,抓重点,抓后劲,抓稳定,抓冲刺,奋战两个月,合力保全年,全面和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统一思想认识,聚精会神抓发展

一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我在前面已经讲到,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好,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对此,必须予以充分肯定。我们对**的发展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信念,始终相信只要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思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鼓作气地干下去,**的发展必定会迎来一片广阔的天地。一段时期以来,全市各级各界围绕率先崛起这一个相同的目标,满怀信心,满腔热情,营造了一个多年未有的良好氛围。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劲松不得,气懈不得,信心丧不得,精神垮不得,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继续保持今年以来奋发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以对257万**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把我们共同的事业推向前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二要凝心聚力,聚精会神。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来不得任何动摇。**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局面和势头,得来不易,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必须倍加珍惜、倍加爱护、倍加努力、倍加保持。**关键问题是加快发展,生态有特色,人文甲天下,平安有氛围,党建有经验,但压力最大的、最根本的,也是最紧迫的、必须始终抓住不放的,还是加快发展、加快崛起。当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务必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集体决策和部署上来,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中心和发展第一要务上来,排除一切干扰,克服一切困难,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保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要增进团结,形成合力。全市各级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全局意识、稳定意识、发展意识,一切为了**稳定与发展的大局,为大局、想大局、议大局、干大局,少说不利于**发展的话,多做有利于**发展的事。必须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举全市之力把**的各项工作做好,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四要决战冲刺,再创佳绩。现在已经到了全年最关键、最要紧的时刻,经济社会各领域各项工作进入了全面冲刺、决战决胜的阶段。最后两个月的工作做好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就能顺利实现,前三季度全市上下所付出的心血也就能结出硕果。因此,做好年底前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拿出百倍勇气,使出浑身解数,认真落实各项目标,扎实推进各项举措,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新的发展业绩。特别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的不少难点、盲点、薄弱点,对症下药,创新破难,打下坚实基础,开创崭新局面。

(二)对照全年目标,攻坚克难抓重点

一是工业经济要支撑大局。工业始终是**经济的火车头、顶梁柱。今年,我们确定了工业销售收入“冲千亿”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六大工程”的工作总抓手,应当说,目标非常明确,思路十分清晰。年底前的这段时间,工业经济的重点就是要围绕“冲千亿”,继续不遗余力地抓好“六大工程”的深入实施,为顺利实现年度各项经济指标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可靠的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抓投入、抓产出,开足马力,提速增效,确保200-235亿元地方工业性投入按时完成、发挥效益。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特别是水泥机立窑、粘土砖瓦窑等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工作在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继续抓紧实施,加快进度,努力成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坚定不移地扶持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导明星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确保培大育强取得实质性进展。坚定不移地抓好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延伸产业链,为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构筑优质平台。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镇建设,做大做强块状经济和民营经济,奠定工业经济发展坚实基础。坚定不移地强化要素保障,努力做好冬季用电高峰期的电力调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强度,继续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营造良好的政策空间和服务环境。

二是农业农村工作要紧抓不放。统筹城乡发展是贯穿党和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必须始终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今年,我市农业经济遭受了一些损失,特别是受天气、病虫害的影响较大,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成了不小压力。堤内损失堤外补,好在我市效益农业、转移农民等发展势头不错,为圆满做好全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一方面要切实组织好秋收冬种,把因病虫害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秋冬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好水利修建,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特别是抓紧推进老虎潭水库建设相关工作,积极稳妥地加快移民安置步伐,为年内开工扫除障碍。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组织举办好**农产品赴上海展示展销活动,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大超市、大市场等采购商的衔接洽谈。高度重视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特别是省督办的全市9个较大型畜牧养殖场的综合治理工作要确保达标完成。继续深入推进百千、康庄、公交、培训、社保、医疗等城乡统筹工程,按计划、高标准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尤其要加快农村新社区规划和建设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铺好路子、当好引子。

三是服务业发展要抢抓机遇。如果说**工业发展不够,那么**服务业发展更加不够,**工业是一条短腿,**服务业则更是一条短腿。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对服务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现在,**年人均GDP即将跨过3000美元门槛,对外快速、高效的交通网络又将建成并融合,服务业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如果不能清醒和充分地认识到这些,必将坐失服务业发展的良机。可以说,现在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转折点,必须理直气壮、毫不动摇地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要反弹琵琶,奋力一击,实现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突破、大提升。市委、市政府初步考虑,下个月要召开全市服务业大会,明确提出**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举措。在“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的发展也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应当说,服务业发展到现在,其涵盖的领域、涉及的范畴已经是十分宽泛了,**服务业发展的定位、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我觉得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每年都要有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抓在手上、抓出成效。旅游业绝对不能按部就班,“十一五”期间**旅游再上不去,那就真的被淘汰了。物流业最重要的是突出**港建设,把铁路**站、**港两个牌子高高地举起来、树起来,构建一个铁、公、水一体化,真正融入长三角的物流业发展大平台。传统商贸业必须做大做强,每年都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若干家龙头骨干企业,确立和形成**商业新高地、新亮点。整个商贸业发展布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力争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打造出若干个**标志性商业建筑和商业街区。年底前,除了召开全市服务业大会这个大动作外,还要乘服务业大发展这股东风,抢抓节前消费旺季的有利时机,加大营销力度,加强衔接调度,增购扩销,做旺市场,提高效益。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走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严格掌控好物价风险。

四是开放型经济要迎难而上。今年我市开放型经济有喜有忧,喜的是对外贸易在不利局面下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强劲发展势头,忧的是利用外资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但进展依然缓慢。开放型经济是衡量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一杆重要标尺,我市开放型经济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当前遇到的困难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总体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大发展、大调整、大开放的时期,我市的开放型经济必须有一个大突破、大飞跃。“大、好、高”项目落地要有大突破,抓住高速公路贯通、与上海等周边大城市同城发展的机遇,在加快利用外资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大、好、高”外资项目。平台建设要有大突破,注重规划和建设的前瞻性、可靠性,凸显开发区在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中的龙头作用,切实增强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要有大突破,深入推进“四个多元化”战略,调整和优化外贸结构,推行外贸品牌经营,构建外贸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努力实现对外贸易又快又好发展。服务保障要有大突破,强调全社会的联动和大环境的营造,讲规范、讲诚信、讲效率,创新开放发展理念,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年底前的这两个月,一方面要咬紧牙关,奋力拼搏,继续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实到外资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必须超过去年6.1亿美元这个总量,同时数字要实,不要有水份,引进的项目要符合产业政策,要“大、好、高”项目;另一方面要提前做好明年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谋划和衔接工作,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力争“开门红”,避免出现像今年年初这样的不利和被动局面;再一方面要继续重视和抓好外贸外经工作,在保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同时,抓紧做好明年的接单及生产衔接等,再接再厉,再创新高。

五是增长方式转变要有更大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重要、非常紧迫,直接关系着**发展的后劲,关系着**经济的未来。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大课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得了的事情,但也绝不是说归说、做归做的事情,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时现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厚积薄发,积小胜为大胜。当前,要着重做好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工作,切实按照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工业领域“3911”工程等,组织实施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重点抓好建材、印染、皮革、铅酸蓄电池、小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综合治理工作;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增量换存量,同时抓紧落实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中心等一批产学研结合项目,大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推进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增后劲

一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城市化对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影响。这几年**的城市建设力度大、进展快、成效好,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有明显差距,特别是在城市规模、影响力等方面差距更大。下一步推进城市化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在建设大城市、实现大统筹、强调大功能、改善大生态、中间大完善、健全大机制上,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当前,影响城市化推进的一大重要制约因素是建设环境问题。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心城区开展了建设环境大整治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拆除了一批违法违章建筑,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违法占地、违章建房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甚至愈演愈烈,极大地影响和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必须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段、铁的行动,坚决打好攻坚战,使中心城区建设环境得到根本改观,确保城市化推进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要狠抓重点工程建设。今年的重点建设是抓得紧、抓得好的,无论是项目前期工作,还是建设推进速度,或是服务保障力度,都是坚强有力、很有成效的,对我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全力保持这一有利势头,劲不松、力不减,抓紧在建项目的建设进程,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工程进度,中心城市“五路十桥”等工程项目要抓紧扫尾,更快、更好地出形象、出精品、出亮点。计划本年度开工建设的项目必须按时开工,不能强调客观原因,一定要在主观上努力努力再努力,抓紧拿出破解难点的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尽早尽快地使工程项目上马开工,不拖全市重点建设的后腿。此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再次强调,对于明年以及“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盘子,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必须抓紧最后的机会,锁定目标,敲定任务,与国家部委、省厅切实搞好汇报沟通,使项目储备库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县区主要领导都要成为抓项目的领导,排项目,跑项目,抓项目,协调项目。市重点办要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面上有关情况,并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和协调衔接工作。

(四)更加关注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

一是为民办实事项目要狠抓落实。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到位,是党执政为民和政府取信于民的一条重要路径,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和市民群众对为民办实事项目都予以高度关注,在他们看来,一大堆的说理、一连串的漂亮数字,归根结底,还是究竟有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而这些实事项目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承诺,扎扎实实地把这些实事办好、办到位,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总的进展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平衡、不一致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对照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对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对照目前的进展情况,再推进、再组织、再实施、再落实,绝不允许发生推诿扯皮、强调客观原因等现象。如何在缺钱少物的情况下把实事办好,才是显示真本事、真本领的关键。“两办”督查室要重点对办实事工作进行专项督办、定期督办,督出成果。总之,一句话,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为民办实事项目一定要在年内保证完成。

二是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要严防死守。年底即将到来,各方面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集聚在一起,压力剧增,难度加大。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疏于防范。要认真总结抗台经验,总结“天能事件”和“10•08”特大交通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拓展延伸,构建一个完整的、毫无疏漏的稳定与安全工作体系。前一段时间,在全面排摸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市里建立了市领导挂牌联系制度,这些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必须千方百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化解。要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特殊群体等群体性事件多发环节和环保、消防、工程建设、矿山生产、道路交通、卫生防疫、食品药品等安全事故易发领域,继续全面、深入、细致、彻底地进行排查,防患于未然。要突出强调严防死守,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制,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组织实施,亲自排查隐患,亲自面对面采取有力措施,亲自做好防范化解工作。要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更加关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更加注重做好多数人的工作,更加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三是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及其思想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关系社会大局的稳定。我们要以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干部教育、作风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先进性教育的扎实成果取信于民。

三、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会议。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当前,摆在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各级干部、全体共产党员面前的一个重大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今后五年,我们既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起点上,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五年更为严峻的挑战。可以说,“十一五”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集中暴露的凸显期,既蕴藏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艰难复杂的局势。要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关键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次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这“六个必须”的要求,从实现在杭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高度,在思想上、体制上、举措上加大力度,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环节。在“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明年工作思路的调研过程中,一定要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定要更加注重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这次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十六字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同时,还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纳入“十一五”时期的重要目标。这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指导性很强的方针。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整个产业发展的科学判断,表明下一步政策、资金和人力投入将会向这个方面加强。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两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能力,大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努力建设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和构筑人才高地。

三是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次规划建议中有一个很醒目的词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新思路,实际上也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它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政权建设、治理的内容,又有乡村文明建设的内容。把提升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和对农民培训的投入,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说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要跳出农村、农业和农民来谋划“三农”发展。从**的实际来看,我市较早地实施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三农”工作基础好、特色明,许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次,我们又在“十一五”专项规划中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主要目的就是加快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之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四是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次全会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要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快、好、稳发展,就必须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次规划建议中提出了要重点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文化事业、医疗卫生、安全保障等六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围绕这六大问题,真正为民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4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分析把握当前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省、衢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二季度重点工作,努力推动我市经济全面提升发展。刚才,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工作,从不同角度对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作了细致深入地分析,几位领导也做了很好的发言,反映的问题也都很有深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陈市长的点评也很全面细致,我完全赞同。下面,结合省、衢州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和大家的发言,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上下合力,克难攻坚,一季度经济运行取得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提升发展主线,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取得了经济运行的良好开局。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6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与地方收入分别达到2.76亿元与1.64亿元,分别增长23.1%和22.9%。一季度我市GDP增速12.8%,增速同比放缓,总体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与衢州市六县(市,区)比较,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有1项第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项第二(外贸出口、利用外资),3项第三(生产总值、招商引资、全社会投资),4项第四(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园区投资),1项第五(地方财政收入)。总体上看,我市经济承接了去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一季度经济运行的“开门红”。具体表现为六大特点:

1、工业经济高开高走,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3亿元,增长34.3%,增幅是近三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外贸出口再创新高,共实现外贸出口额2782万美元,增长87.4%。这两项指标在衢州位居前列。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全省春耕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全市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1.66万公顷,增长5.9%,为全年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畜禽存栏量继续增长,生猪存栏量增长29.1%,鸡饲养量突破100万羽。服务业稳步发展。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亿元,增长17.6%,为近年来单季最高增幅。旅游业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8.6万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7亿元,增长22.5%。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6.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9%,销售金额2.14亿元,下降47.1%,主要是因为新开盘楼盘减少。

2、效益能耗一升一降,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特色产业培育不断深化。新兴特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规模以上产值16.5亿元,增长47.6%,显著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其中竹木加工、注塑、电光源、消防器材等产业增速均在50%以上。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由于机电、竹木等行业的拉动,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增长67%,实现利税总额2.3亿元,增长51.1%,经济效益得分248.9分,比去年同期增加35.65分。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全市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为0.9648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7%;全市工业用电增幅为6.2%,显著低于同期工业产值增速。

3、项目工作扎实推进,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投资保持较高增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29.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7.4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67个(包括续建、续建),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5.7亿元,增长38.8%,工业投资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一季度房地产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12.6%,在衢州地区一枝独秀。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一季度引进市外投资项目58个,总投资7.89亿元,协议引资5.15亿元,实际到位1.64亿元。除已开工的丽人木业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外,引进了迪奥汽车、力胜电子、中鑫毛纺等一批大项目,另有美国尖峰集团新型建材、东莞利鑫集团工艺品生产、大唐发电、华侨工业园、航天通信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在谈。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截至3月末,全市74项各级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55项,开工率74.3%,比上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实现投资7.8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3%。鹿溪北路延伸工程、须江游览桥改造等一批项目稳步推进。

4、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集聚效应更加显著。一方面,平台投入持续增加。一季度“二区四基地”新征收土地805亩,新开发熟地1300亩,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00万元,同比增62.9%;园区基地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43亿元,同比增37%;园区基地内实施工业项目112项,完成工业投资6.84亿元,工业项目实施数量和投资额都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另一方面,平台产出效应显著。一季度,“二区四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41.8%,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53.3%;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31.4%;完成入库税金4014万元,增长55.46%,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大幅提高,也明显超出全市平均增速。

5、积极主动强化服务,生产要素保障有力。一是积极破解融资难。金融服务中心运作逐步规范,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作用明显,在严格的金融调控政策下,对比衢州地区各县(市、区),我市各家商业银行服务积极主动,与企业共患难,信贷规模依旧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势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7.4亿元,增长10.9%;贷款余额84.9亿元,增长14.7%。4月8日,召开了*市第四届投融资项目推介会,到会金融机构达30多家,其中市外股份制商业银行26家,现场签约信贷合作项目67个,协议信贷资金35.6亿元。二是积极破解用地难。除了全面推进“二区四基地”开发建设外,努力拓宽新的发展空间,深入推进*经济开发区四期、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区莲华山区块、山海协作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开发,目前已经完成了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初步规划,制定了莲华山工业区块开发初步方案。三是积极破解招工难。深入做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和技术蓝领培训,一季度共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305人次。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时机,在城区、上余、峡口等地区多地多次召开重点企业现场招聘会,达成用工意向2000多人。

在外部宏观环境趋紧,又经历严重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下,一季度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心明显增强,表现出焕然一新的精神状态,提升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推进率先崛起已成广泛共识;得益于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克服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努力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主抓手工作;得益于各产业领导小组如食用菌、电光源、消防器材等领导小组积极有为,富有成效的服务工作,推动了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之,在宏观形势趋紧、区域竞争激烈、又遭受五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的情况下,这些成绩的取得,十分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力干事的结果。

二、坚定清醒,统筹兼顾,认真把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季度我市经济取得良好开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全年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大,我们内外有别,内紧外松,把问题讲得客观一点,目的是引起各级的高度关注,主要存在三大方面的问题。

1、宏观形势对地方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从一季度运行情况看,所面临的宏观形势压力前所未有,受经济周期、雨雪灾害、国际次贷危机等的影响,全国GDP增长10.6%,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物价水平上涨过快,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一季度全国CPI涨幅达8%,创下10年来单季涨幅新高,温总理公开表示“2008年恐怕是经济最难的一年”。对地方发展来说,主要表现在“五方面压力”:一是土地调控进一步加强。为规范用地行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今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耕地占用税从7.5元/平方米提高到30元/平方米。我市已列为省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城市,用地行为将严格监控。今年省国土部门下达给我市的各类建设用地指标为863亩,加上以往我市结余的建设用地复耕指标1023亩,全年可用报批土地规模仅在2300亩左右。而根据国土部门的年初调查情况,今年我市4000亩工业用地需求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资金调控更加从紧。央行十多年来首次提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已连续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准备金率达到16%的高位,具体措施可能是遏制信贷规模,严格控制新增贷款量和贷币供给量,贷款门槛显著提高,核查审批时间延长,资金到位率低。银行存款和贷款增速存在明显差距,企业难贷款与银行难放款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小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成本继续提高,许多企业资金紧张,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从产品到工业原材料几乎全面涨价,煤、钢材、化工原料等基础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工业制成品出厂价格涨幅不及原料价格涨幅,企业转移成本的能力有限,消化成本的压力增大,对我市建材、化工企业影响大。四是用工矛盾比较突出。为克服劳动力短缺,企业普遍通过提高工资的方式招揽员工,新劳动法规定的“五费合征”也增加了企业用工与工人就业之间的矛盾,我市电光源、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大。五是出口退税政策变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出口退税率大幅度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显著上升,华顿等外贸出口型企业出口业绩下滑。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运营成本显著上升,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一些老国企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部分中小企业业主发展信心不足。从全省情况看,发达地区面临困难要比欠发达地区大,外向型经济地区要比内向型经济地区大,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面临的困难比技术密集型产业大。

2、影响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虽然一季度我市规模工业增幅达到了34.3%,但是我们认为这一速度中惯性的因素较大。从目前的相关数据看,保持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略有不足,影响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企业的发展信心受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新开工项目大幅下降。一季度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新开工项目18个,同比下降47.1%,计划总投资2.89亿元,同比下降52.1%,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额下降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降,一季度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全投项目7个,同比下降30%。招商引进项目对经济支撑作用还难以显现,大项目好项目引进难落地难。二是工业用电量增幅形成下降趋势。2006年,我市工业用电量月度增幅保持20%以上,2007年上半年基本是围绕20%左右上下波动,从2007年七月份开始形成了每月增幅比上月减少1-2个百分点左右的下降趋势,但增幅还保持在10%以上。今年一季度月度增幅都在10%以下。这其中,有部分高耗电产业的限产影响,但是主要原因是新项目动工、运行少。三是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规模工业总额月度增长幅度震荡加剧,高点与低点降低。2007年与2006年对比,2006年利润总额月度增幅最高点为99.3%,最低点为26.8%,中轴为62.8%,有5个月运行在中轴以下;2007年的最高点为71%,最低点为24.8%,中轴为47%,有6个月运行在中轴以下。2008年2月份规模工业利润增幅仅为2.3%,大幅低于前两年的月度最低点,虽然三月份又大幅回升,投资回报率不稳定。

3、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今年是奥运年,又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做好发展和稳定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季度市信访局共受理群众来信411件,增长61.2%,接待群众来访245批545人次,其中集体访19批181人次,接待人次分别增长了162%和66%。全市一季度共发生各类事故42起,死亡15人。当前,影响发展和稳定的主要“五大因素”: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进一步升级。从全国情况看,随着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等重大活动的临近,维稳形势将更加严峻“藏独”、“疆独”、“台独”、“”以及恐怖组织对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蓄意破坏,对我国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恐怖势力就藏匿于身边,稳定形势受到严峻考验。二是特殊群体的“维权”活动进一步加剧。从我市来说,因历史遗留、政策调整、生活保障等问题长期积累形成的民师、复退军人等一批特殊群体企望以奥运会为契机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暗中串联聚会,一批又一批制造集体越级上访。新闻媒体的介入给地方稳定早成了较大影响。三是社会热点问题引发事端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土地征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村级换届等不稳定问题仍然呈多发态势头。其中贫困户、残疾人、职工遗属要求解决生活保障、住房的心理诉求与期望进一步提高,反映村干部和村级换届候选人问题的,劳务合同纠纷以及征地拆迁等方面的信访较多。另外,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四是社会治安防控面进一步扩大。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森林防火等方面也还存在较多隐患,恐怖组织、宗教组织的威胁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维护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五是维稳基层有待进一步夯实。基层综治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村、规模企业还未建立综治室。部分村居基层组织矛盾纠纷排查、信息预警职能基本落空,在处理矛盾时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村一年都没有矛盾纠纷调解的记录,个别村到市里上访的数量超过本村调解的矛盾数量,农村信访占全市信访总数比重呈上升趋势。

三、围绕目标,破解难题,努力推动我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全市一季度经济开局总体良好,但需关注解决的问题不少。从当前发展环境看,总体上仍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国家宏观稳健政策基本趋向不会改变,防止经济下滑也成为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为此,可能会出台一些防止经济下滑的政策性意见。从我市经济发展情况看,一季度的快速增长,有的是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的增长,有的影响发展后劲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体现。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既要有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信心,又要有克难攻坚促发展的决心,围绕全面提升发展的目标,确保招商项目落地,确保投资项目如期推进,确保全年经济平稳增长。这“三确保”既是目标要求,也是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坚定信心,咬定目标,抓好重点,抓好落实。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1、强化目标责任,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尽管一季度我市经济开局良好,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拉高发展基调,集中精力抓经济、抓落实、抓发展。一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发改、经贸、人行、财政、国土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矛盾、新趋势,采取措施,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二要集中精力抓落实。抓工作要坚持既有部署,也要抓落实,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二季度是全年工作的黄金期、关键期,我们必须立足抓早、抓实、抓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静下心,沉下身,多务实,多落实,特别要控制无实质意义的外出活动,把时间和精心更多用在工作上,用在抓落实、抓发展上。各乡镇部门要严格控制与经济发展无关的成批外出活动,包括工会活动;政法、公安、安全、信访、610办等维稳职能部门原则上在奥运会前不要组织外出活动;要减少务虚性的应酬活动和与发展关系不密切的节会活动。三要强化责任抓督查。要强化项目、招商工作的领导挂联责任,安全与维稳的分工责任,强化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政令畅通。鉴于我市村级换届已基本结束,各级要发挥联系领导责任,认真落实“五项制度”,扎实推进“五新争先”,高度关注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确保干部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作风不散,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换届工作两不误。四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紧紧抓住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一号工程”不放松。同时,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城市“三化”、“四城联创”与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

2、提高招商实效,以投入促发展增后劲。今年的投资目标能否实现,发展后劲能否增强,关键看招商引资。当前,企业的投资信心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一季度来江考察的客商、在谈项目明显减少,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要抢抓招商信息。招商信息是项目引进的前提,没有信息,无从下手。在专业招商队伍、同乡联谊会等形式提供招商信息基础上,重点要抓好企业招商信息上的突破,许多重要的招商信息都在企业。要进一步探索研究部门、乡镇与企业互动机制,利用好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得招商信息,部门、乡镇抽调精干人员进驻企业,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一方面及时了解招商信息,招商局要研究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二要突出招商重点。坚持“四个有利于”并把好“三个关”,多招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好项目,多招特色产业配套项目,多招用地少产出多的项目,多招科技型、环保型项目。今年引进的迪奥汽配、力胜电子,在谈的美国尖锋新墙体、东莞利鑫工艺品等项目都很好,要抓紧落地。要精心组织招商活动,精心策划,抓紧组织温州等地招商推介会,争取在宣传推介、结交朋友、项目招商等方面取得实效。三要统筹抓好招商项目落地。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统一谋划,服从协调,狠抓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落地率,对部门和其它乡镇引进的项目,确实符合项目落地条件的,园区基地乡镇要积极配合,加强服务,绝不能因为土地、设施等问题,影响项目落地。

3、狠抓项目落地,确保固定资产投入。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率为79%,原因主要土地征迁、电力配套、市场前景、前期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步,要按照抓早、抓紧、抓实、抓快的要求,切实加快项目推进,增强投资拉动效应,确保全年73亿固定资产投入任务完成。一是要狠抓项目开工。对已供地的工业项目和在建项目要牢抓在手,要召开专题协调推进会,未动工项目要促动工,已动工项目抓进度;未供地的要抓紧供地,对已评估建设项目、技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要抓紧落地,强化现场督查协调,解决项目用地涉及的拆迁难、电力配套、土地审批等问题,加快推进74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丽人集团年产25万立方米纤维板项目、英博国光15万吨啤酒生产线、源光照明1亿支节能灯管生产线、虎山集团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双氧水公司年产20万吨双氧水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促进中鑫毛纺、迪奥汽配、力胜电子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同时,要狠抓46省道外移、城北大型超市、浙闽赣边际物流中心、黄衢南高速衢州互通至*北连接线公路等基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廿八都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和睦、清漾特色文化村建设项目的开工和运行。二是继续抓好项目储备。这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步。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完成10个以上重大规划的编制,完成42个项目前期阶段性工作,谋划50个以上项目进入重大项目储备库,推进10个以上重大前期项目实施转化,争取2个以上省重点建设项目,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2.5亿元。各级各部门要腾出精力,转变作风,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多作调研,多出点子、多谋项目。要加大项目谋划,最近,市委市政府到周边县市进行了考察,筹划发起边界六县(市)经济协作区协作倡议,力求通过合作,谋划交通、物流、旅游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是积极向上争取。紧密对接省里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资金趋向,及时掌握政策的动态,打通信息渠道,做实项目载体,加强和省以上各部门的联系,加大向上对接争支持力度,增强发展活力。

4、做好要素保障,确保经济主体的投资信心。一季度招商、项目情况客观地反映出了企业投资信心下滑的问题,问题主要是融资成本、用工成本、用地成本等一系列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从做好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入手,进一步增强经济主体的投资信心。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要加快信贷资金投放进度。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我市金融运行总体态势是好的,存款、贷款增长较快。各家银行、信用社创新了一些信贷品种,举办了一些活动,做了很多工作,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与衢州其他县、区横向比较,我市金融投放还是有潜力的。各金融机构要强化理念,树立与地方共同进退、同生共死的理念,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保证企业资金链不出现问题;要加快放贷,千方百计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对已批信贷要加快投放进度,促使资金尽快到位;要创新服务,向上积极争取信贷指标,努力扩大贷款规模,向下加强银企对接,帮助企业提高融资能力,要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银行,扩大公务员信贷授信额度;要力保目标,确保全年新增贷款规模不低于12亿。要加强对农民创业的信用扶持,通过实行菇农联保等方式推进农业保险向食用菌等农业产业的扩面工作。二是着力解决项目落地问题。①要抓好规划调整和衔接,为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作好准备,抓好莲华山、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区块的规划调整。根据我市目前情况,莲华山区块将作为今后几年重点工业平台区块,要超前规划,精心运作,整合资源,加大融资,确保平台可持续开发。同时根据国家新规定抢险救灾、社会公益、重大城镇基础设施、污染企业搬迁四类项目可以进行规划基本农田调整的机遇,尽快包装项目向上对接;②要突破难点加快征地,当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征地难,乡镇部门应该说做了许多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但目前的进度不理想,在已批未供的3000多亩工业用地中,多数仍然卡在征地和拆迁。下一步有两件事要求相关分管领导要去研究落实,一件是征地调节金是否需要放大,一件是区片综合价是否合理调节。③加快土地报批工作。今年符合规划可报批的土地有6800多亩,主要分布在莲华山、山海协作区等几个大区块,今年,我市可争取的用地指标只有2225亩,一定要统筹安排,确保重点区块用地指标保障。三是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今年“五费合征”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劳动部门要做细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合理处理好用工纠纷,帮助企业逐步克服困难。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另外,要以严格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保证实现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要做好煤炭、电力、成品油调运工作,满足确保企业生产、项目建设需要。

5、立足破解难题,全力抓好民生保障。一是扎实抓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首先要摸清底子,要深入村、队、户,全面了解掌握低收入农户情况;其次要研究计划,针对当前低收入农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负担重、起步难的实际,采取“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措施;三是要牵手帮扶,各级领导、部门和发展能人要与低收入农户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帮扶,建立有特色、有实效的牵手帮扶机制,助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要按照“五百”行动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各级各部门到基层、带企业、到项目蹲点调研,到现场解决问题。对基层反映强烈、问题又明确的,要组织人员现场会商,集中解决。园区基地所在乡镇要梳理出当前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三是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全委会精神,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措施,确保社会和谐。当前重点要加强市场价格监控,支持灾后重建,认真研究农资、消费品价格等影响民生的热点问题,及时落实好支农惠农及低收入群众的有关补贴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大影响。要围绕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就医、就学等民生八大工程,推进项目建设、抓好政策落实,要探索创建“*民生”简报,宣传督查好民生工作的落实。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5

一、20*年全市农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支农政策效应凸现,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增。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惠农助民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项惠农资金达到4200万元。

(二)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产值总量增长突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801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农业产值186442万元,同比增长6.2%;林业产值3790万元,同比增长65.6%;畜牧业产值85870万元,同比增长30.6%;渔业产值2399万元,同比增长21.8%;农业服务业产值1667万元,同比增长58.0%。

(三)农作物播种面积持续平衡,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239.3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63.2万亩。

(四)耕地潜力得到极大释放,全年农作物总产量增长明显。夏粮总产量达49.35万吨,同比增长21.6%。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81.55万吨,同比增长28.1%;油料产量1.9万吨;全年蔬菜预计产量88万吨,同比减少7.0%。

(五)畜牧业生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态势平稳。全市农村按照“稳定发展生猪,大力发展家禽,突破性发展草食家畜”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畜牧业。截至20*年8月,全市生猪出栏50.52万头,同比增长18.9%;大牲畜出栏2.97万头,同比增长10.2%;山羊出栏24.46万只,同比增长11.1%;家禽出栏268.44万只,同比增长13.3%;预计肉类总产量55093.1吨,同比增长13.8%;生猪存栏81.54万头,同比增长24.5%;大牲畜存栏7.18万头,同比增长9.8%;山羊存栏41.17万只,同比增长13.0%;家禽存栏419.28万只,同比增长7.3%。

(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稳中有增。据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1—7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752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打工收入又成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重要砝码。今年1—7月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881元,同比增长8.9%。二是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平为496元,同比增长9.3%。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仍然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大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抵消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据1—8月农资市场价格和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8月农资价格中化学肥料与去年同期比增幅为8.9%;农用机油比上年同期增幅23.57%。农资价格的上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种粮直接补贴等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是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仍然较低,培训力度亟需加大。据调查,全市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还没有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外出务工的难度加大且单位时间劳动报酬较低。

三是留守农民面临新的问题有待解决。由于外出农民工增多,当前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土地的转让承包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推广难、农田水利设施维修难、抗灾救灾难等难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

四是资金问题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对于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高,配合程度高,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管近几年农村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气候异常,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对抗击灾害的能力仍然很弱。建议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河堤、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灾害抵御能力,确保有灾不减产,旱涝保丰收。

(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途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利用国家“阳光工程”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大力培养现代专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合格劳动者。要把农民培训与提高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与扩大劳动输出结合起来,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创造农民充分就业的好环境

(三)加强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建设。从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农民大力支持,早日在全市建立起一套直达乡村的科技服务网络,让广大农民从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服务。有关部门要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到农业第一线去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并注意利用政策、经济杠杆引导农民扩大种植优质、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引进优质畜牧养殖品种,促进农民转变观念,逐步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养殖业、加工业转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20*年农村经济形势预计及20*年主要经济指标

20*年,全市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41.6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6.6亿元;农业增加值22.67亿元;粮食总产量81.55万吨;油料总产量1.9万吨;农民人均存收入3350元。20*年,全市计划农业总产值44.5亿元;粮食总产量92.5万吨;油料总产量2万吨;农民人均存收入3650元。

五.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20*年将是全市贯彻落实党的*宏伟目标的第一年,意义非常重大。全市上下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继续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和我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建立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以及防疫物质保障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广大农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20*年计划解决两个乡镇50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所有的行政村通油路,乡乡建有等级客运站,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出行难问题。三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布局,改造旧村镇,引导农村住宅建设适当集中,优化美化村容镇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搞好扶贫开发。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增加扶贫投入,因地制宜推进扶贫开发。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6

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作些分析,等一下傅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概括起来即三句话“肯定成绩、增强信心,保持清醒、迎接挑战,突出重点、奋力推进”。

一、肯定成绩,增强信心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全省欠发达地区率先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牢牢抓住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平台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重点,创新破难,扎实推进,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态势良好,实现了“开门红”。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亿元,同比增长了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增长29.7%(高于上年17.4个百分点),呈现工业企业产销两旺、消费市场需求旺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良好局面。主要特点为“两高三稳”:

“两高”:一是工业经济高开高走。据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我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9.3亿元、销售产值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36.6%,产销衔接状况良好,资金回笼加快,产销率达98.05%。优势行业支撑明显,化工、机电、竹木加工、电力和建材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3.7亿元,同比增长35.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9.8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全市22家亿元以上企业产值达15.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51.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二是外贸出口持续走高。一季度,我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804万美元,同比增长85%。但下阶段外贸出口的形势比较严峻,首先是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其次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其三是出口退税的调整,特别是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的调整,从原来的13%调整为11%,迫使部分企业(如华顿服饰公司等)由出口转为内销。

“三稳”:一是财政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3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7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6.7%,同比增长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6.6%,同比增长22.9%。工业是主要的税源,一季度“二区四基地”完成工业入库税金4014万元,同比增长55.5%。金融运行平稳,一季度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7.4亿元、84.9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0.9%、14.7%。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3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98元,同比增长13.6%。二是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尽管年初我们遇到了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影响,但一季度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6亿元,同比增长34.4%。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6628公顷,同比增长5.9%。其中粮食作物、油菜、蔬菜、花卉苗木等增长速度比较快。特别是禽畜养殖大幅度增长,由于价格上涨以及温氏公司经营模式的推广,生猪总存栏达53.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8.16万头,分别同比增长29.06%和53.96%;鸡存栏达103.12万羽,同比增长19.49%。三是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亿元,增长17.6%,为近年来单季最高增幅。旅游业因受雨雪天气影响,主要景区一度处于关闭和半关闭状态,共接待国内游客48.6万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7亿元,增长22.5%。1-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9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14亿元。

二、保持清醒,迎接挑战

一季度纵向比较,我们几个主要指标增幅还是比较快的,但是横向比较,跟衢州市其他县(区)、跟周边几个县市比较,仍有一定差距。衢州市6个县市区12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江山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幅度居第一位,外贸出口、万元产值能耗、实际利用外资处于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居第三位,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园区投资处于第四位,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居第五位,总体排位不是很理想。另外,跟浦城、广丰、玉山等周边几个县市比较,差距更大,它们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们江山,从财政总收入跟地方财政收入来看,广丰一季度分别增长58.6%、89.4%,玉山增长47%、62.6%;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蒲城增长89%,玉山增长34.6%;从规上企业总产值来看,广丰增长53.8%,玉山增长36.5%。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在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甚至会影响今后的发展:

一是宏观调控趋紧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我市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4月25日开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又上调了0.5个百分点,达到了16%,是有史以来最高点,0.5个百分点的概念,就是1940亿资金被冻结。当前,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继土地之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市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主要是“三率两价”:一是出口退税率,2001年中国入世之前出口退税率平均为17%,2007年7月调整到10%,特别是对我市影响比较大的化工从15%调整到9%,纺织行业从13%调整到11%,出口退税的调整对企业出口贸易影响比较大;二是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汇率前年还是8.27,现在已破七进六,到了6.98,人民币汇率走高之后,对出口的影响非常大,压缩了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不少企业出口转为内销;三是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不断上调,使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不断加大;四是原材料价格,一季度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涨幅均在20%以上,加上环保成本的提高,企业的成本迅速上升,同时农资的价格也上涨40%以上,国家贴农补农的政策基本上被抵消;五是劳动力价格,特别是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了5%-10%,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突出。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一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对照年初确定15%的增幅目标(即73亿元),只完成16%,四分之一时间只完成六分之一的任务,特别是我市310等重点工程的开工率、进度都比较慢,投资明显下滑。中央年初提出要防止物价的普遍上涨,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最近又提出要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也就是要千方百计防止经济的硬着陆。特别是象我市必须要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三是招商引资总体下滑。今年5月中旬,市政府决定召开招商引资推进会,必须花大力气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季度只完成实际到位资金1.64亿元,仅完成全年计划数的10.6%。若今年招商引资16亿元的目标完不成,那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的目标就无从谈起。

四是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节能方面,1-3月万元产值能耗虽下降28.87%,但这主要是因为受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影响,水泥等高能耗行业企业开工不足,随着市场形势转好,企业将开足马力生产,节能压力将会大幅增大。减排方面,根据衢州市生态建设和污染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到今年,污染减排要完成“十一五”削减目标的60%,预计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9%,任务比往年更重。另外,一季度,我市出境水水质达标率仅81.58%,境内江山港各功能区达标率仅25%,主要原因是游览桥施工控制上游下泄流量。节能减排是硬任务、约束性指标,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是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一季度财政支出远远高于收入。一方面增收难度加大,化工、建筑和房地产、建材等三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收入增速已开始放缓,3月份增幅比1月份增幅下降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15个百分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四大主体税种,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优势行业和主体税种的税收增幅下滑直接影响全年财政增收。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压力增大,今年公共财政支出,特别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加大。我们必须树立经济发展优先理念,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统筹城乡发展,现在社会公益事业支出太大,影响了发展速度。今后来讲,社会事业的投资,除了保障民生的必要支出外,其它要严格控制。这次去广东考察回来,召开了交流会,很多乡镇长也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放在第一位。

六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次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43亿元,间接损失超过26亿元。特别是25万箱蜜蜂冻死9.3万箱,对蜂农的打击很大;20万亩毛竹全部受灾,其受灾影响时间不仅仅是今年,将持续多年,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仍然任重道远。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引导农民尽可能减少季节性抛荒现象。

三、突出重点,奋力推进

1、要合力破解要素难题。土地方面,一是指标问题,市国土局要抓住国务院在我省开展土地利用总规修编试点的有利时机,加快修编土地利用总规,保证城市建设用地、工业发展平台的用地需求。今后城市要向西拓展,西部的用地要调整到位;工业平台重点是莲华山区块和清湖镇的山海协作示范区一定要确保调整到位。省里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编,有7.5万亩指标,主要考虑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等四类建设项目,我们要积极包装项目争取指标最大化。二是熟地开发。现在“两区四基地”仅有熟地1000亩左右,清湖镇在8月底前必须新推出400亩左右熟地,12月底前再推出600左右熟地;十里牌工业园区已整体回购,要抓紧开发。三是盘活闲置用地。贺村竹木加工园区1170家企业占用了1万多亩的土地,接下去必须要整治提升,盘活资产;要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资金方面,金融部门要千方百计争取融资指标,特别是对企业贷款的指标。投融资项目推介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实际到位资金上,要巩固成果,提高资金到位率;市政府要采取奖优罚劣措施,鼓励每家金融系统,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以发放贷款量来决定政府在各银行的存款量;要加大企业上市的工作力度,积极支持和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要积极争取市外金融机构尤其是温州银行来江设点,积极引进市外资金。电力方面,今年电力设施投资要完成4亿元,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电需要。

2、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一要加快310工程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加快50个千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进度。二要重视政府性投资项目的一些相关手续工作。市发改局要认真梳理政府性投资项目,提出指导意见,哪些项目手续没到位的,由发改局牵头进行协调。三要做实项目前期,做好项目储备。总体上,由市发改局牵头,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摸底,理出项目推进中的难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采取现场办公的方法,抓紧推进。四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继续做好下山脱贫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确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以“两线”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确保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80%以上,争取有7个村通过衢州市级示范村创建验收。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提高。要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要营造全社会抓招商、全社会抓引资的良好氛围,使各级干部、各行各业更加重视招商、支持招商、自觉服务招商。二是招商理念要再深化。即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要提高入园门槛,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项目。在方式上实现从单打式招商向捆绑组团式招商转变。即要严格按照招商引资考核办法,鼓励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协作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层次。在项目落地上实现从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要进一步强化“二区四基地”产业布局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将引进的项目向“二区四基地”集聚,坚决防止点多面广的现象,不允许每个乡镇都办工业项目。三是工作重点要再突出。要突出产业招商、定向招商、企业招商,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下一步要考虑到深圳、温州、昆山或无锡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投资环境推介会。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7

近年来,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颇具力度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几个可喜的变化特点:

第一个特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遇到的宏观环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黄金时期”。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遇到两次“黄金时期”,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业、农村通过内部制度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另一次就是最近几年,这次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制度创新,去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同以往比较,最近这几年各级政府格外关注和重视“三农”,是向“三农”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时期。比如,一是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高达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5%。二是由于降低和取消农业税,去年农民受益305亿元,今年又将获益210多亿元。三是2004年6月中央决定彻底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农民可以将手中的粮食按市场价格,卖给收购企业或加工企业;同时,中央还将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四是中央还对农民实行间接补贴,对稻谷、小麦、大豆等良种进行补贴,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贴息补助,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五是全国绝大部分的省市区都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改革,为了支持信用社改革,央行拿出近1700亿元的票据和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置换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增加资本金,以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第二个特点:粮食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逐渐缓解。从目前来看,全年粮食产量有可能突破9380亿斤,加上大豆、稻谷、小麦进口500亿斤,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在粮食出现恢复性增长以后,仍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到底我国自己要生产多少粮食才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二是我国一方面要保证食品安全,一方面要进行城市化,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对此我国能有多少土地资源用于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三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粮食产量还是耕地和资源?笔者认为,从近期看我国粮食安全无忧,但从长期看应注意耕地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三个特点:乡镇企业快速增长,农民就业开始逐渐恢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与劳动就业实现了同步增长,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

第四个特点:农民收入打破了1996年以来增幅连续下降的格局,出现了8年以来少有的增幅。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农民消费开始活跃,农村市场也由冷趋暖。

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四个因素

在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四个制约因素,对今年“三农”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将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比去年有所下降。

第一,今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在高位上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上升的可能性。首先,2004年末世界粮食库存增加,2005年全球粮食有望增产,这将使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粮食展望报告》,2004年末世界粮食库存比上年增加了5562万吨,增长了14.3%,库存粮占世界年度消费量的20.2%,高于公认的18%粮食安全线。又据有关资料分析,今年世界几个粮食主要生产国谷物和大豆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合上述两大因素,今年全球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将会走低。受世界粮食供给增加和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也会同期发生顺向变动。其次,从国内看,在中央“三农”政策支持下,目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比较高,他们不但增加种粮的投入,而且还扩大种植面积,如果天气没有大的灾害,今年粮食还会增产。粮食继续增产,必然会带来市场价格的波动,引起粮食价格下降。因此,今年粮食价格下降会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看,从来没有一年的粮食价格达到顶峰以后还会继续上涨,持续保持两年的粮食高价位水平,一般都是在第二年粮食价格就会由高走低,这是粮食市场供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第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同时上涨,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并影响农民的收入。尽管政府利用各种手段限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比如给化肥企业补贴,严格监督和控制化肥价格上涨。但从目前的农村市场看,化肥、农膜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是上涨了。调查发现,由于石油、煤炭价格上涨,引起下游化肥、农膜价格持续上扬。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播种面积扩大,玉米、小麦等良种价格也向上涨。石油市场价格上涨后,柴油也明显涨价了。因此,机耕、机播甚至机收的价格也已经上涨或将要上涨。另外,从消费品价格来看,去年以来农村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要高于城镇1—1.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据计算,农民消费资料价格每上涨一个点,每位农民要多支出16元,如果农民比市民的消费价格指数高出1.5个百分点,农民为此一年要比市民多花费25元。和市民相比农民收入低,但在消费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农民却要支付较大的涨价成本。

第三,政府支持农业的政策空间在变小。去年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农民由此受益305亿元,今年27个省取消农业税也就是210多亿元;去年国家对农民直补116亿元,今年预计130亿元,增量补贴不足20亿元。再加上种子和农机具补贴,总额不会超过去年。另外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由于特别国债发行减少,今年对农业的投入占国家总投资的比重不会降低,但绝对量难以增加。因此,今年在政策上支持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这样,由政策刺激农民大幅度增加收入的空间将明显小于去年。

第四,今年国家实行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具体内容是减少国债发行,压缩财政赤字,稳定货币供应,继续控制“银根”和“地根”。如果这些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或者继续加强,今年GDP要比上年有所降低。降低以后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发展对全社会的劳动力需求量将比上年降低。而压缩投资和降低GDP增长,首先会降低社会对农民工的需求,这样今年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进城打工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从上述四大因素看,今年农民增收的困难比去年大,增幅很可能要小于去年。如果是这样,今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再次扩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链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在粮食政策上,要采取“多收少进”的调控策略。比如今年一旦小麦上市以后,国家粮库一定要增加收购量,将增产的小麦从市场上转到库存中,以保持市场上粮食供求平衡,从而保障粮食价格在较高的水平上不下跌。“少进”就是今年尽量少进口小麦,避免因进口小麦冲击国内市场。同时,今年玉米可以适当向外多出口一些,以调整国内玉米供求平衡。不要在我国粮食出现供给持续上升的空间里大量进口粮食,这会造成国内供需求失衡,引起粮食价格大跌的局面。

第二,要从源头上扩大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给总量,由此抑制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目前这个阶段,核心问题不是对化肥企业补贴,笔者建议要取消这种补贴,把补贴直接给农民,适当扩大化肥、农膜、农药的进口,增加国内供给总量。只有增加主要生产资料的供给总量,才能从源头上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

第三,国家应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国人多地少,农民仅靠种植几亩地的粮食和其他作物,很难富裕起来,国家应该拿出一些财政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近几年,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但力度不大,惠及面小,农民直接收益不多,今后应加大对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更加突出支持重点。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8

一、上半年我市外向型经济运行特点

据海关统计,1—6月,全市进出口总额6.39亿美元,同比增长31.5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88%,其中出口4.3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39%;进口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8.61%。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为31.52%、28.49%、38.61%,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43.11、40.42和51.05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名列全省第六、第七和第四位。

1—6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增资企业2家,项目总投资13799万美元,合同外资5336万美元,同比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3138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年初确定目标任务的78.4%。

(一)从亮点方面看

亮点之一: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1—6月份,全市进出口贸易克服诸多因素影响,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31.52%、28.49%、38.61%,分别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5、2.4和9.3个百分点。

亮点之二:外贸有效出口主体增多。1—6月份,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312家,同比增加45家,其中生产企业175家,上半年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97家,同比增加23家;其中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这6家企业合计出口1.2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8.56%。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亮点之三:外资对外贸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1—6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长43.94%,占全市出口比重达24.69%。生产企业仍是我市出口主力军。1—6月份生产企业出口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44%,占全市出口的47.01%。

亮点之四:外贸结构更趋合理。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142.23万美元,同比增长134.36%,在全市出口中的比重大幅提高,由上年的7.99%上升到16.35%;机电产品出口8041.86万美元,同比增长25.95%;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合计占全市出口额的34.76%,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亮点之五:进口增速强劲。上半年全市累计进口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一般贸易进口13124.41万美元,占同期进口总值的65.*%,同比增长173.68%,其中1—6月全市进口矿产资源3392.34万美元,同比增长527.76%,仅浙江华东巨化物流有限公司一家公司就进口镍矿砂2810.13万美元。

亮点之六: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大幅增长。1—6月份,全市实现合同外资5336万美元,同比增长15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4.5%,完成率同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3138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4%,超时间进度28个百分点。

亮点之七:新批项目单体规模大且质量高。上半年新批的6个项目中,有4个总投资规模在2500万美元以上,6个项目平均规模达20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平均规模的16.4倍(去年同期平均规模仅为122万美元)。合同外资单体项目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占4个,6个项目的合同外资平均达到718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4.7倍。

上半年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有关部门积极创新和扎实的服务工作,市外经贸、台办、各开发区在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收紧的情况下,注意调研,防微杜渐,对企业作了很好的指导服务工作;外经贸部门策划组织了欧洲招商推介会、浙洽会、广交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海关和商检对企业服务分别作出了十项承诺和十二项承诺,经常对出口企业加班加点、特事特办;市委组织部、党校与市外经贸局筹办了外经贸工作培训班,推进了外经贸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国税部门给企业指导退税并及时退税,人民银行外管局创新金融服务并及时办汇,都有效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益;经委等工业部门把国际化提高到重要议题,有效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外侨办积极做好企业出入境服务工作,促进了企业高效运转;工商行政服务工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注册登记服务等。从上半年调研情况看,各县(市、区)也都有很好的经验和措施。

(二)从不足的方面看

一是外贸各项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名全面下滑。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压力下,外贸经济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市去年1—6月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增幅均列全省第一,而今年增幅分别名列全省第六、第七和第四位。周边的丽水市上半年却增势强劲,1—6月进出口、进口增幅列全省第一,出口增幅列全省第三。

二是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外贸方面,从进出口增幅看:龙游县、江山市进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90.60%和91.57%,其余各县(市、区)增势平稳,常山县增幅最低,仅增长10.25%,无论是进出口还是出口,增幅差距十分悬殊。从完成年度进度看,外贸进出口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有:龙游县、江山市、柯城区、市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外贸出口达到时间进度同步的则只有龙游县、江山市和高新园区,其中高新园区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的外贸进出口目标任务。利用外资方面,县(市、区)利用外资情况发展不平衡,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合同外资看,龙游、常山已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7.39%、112.86%,市经济开发区和衢江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38.39%和15.62%,其余县(市、区)均无新批项目或增资项目。其中市开发区的合同外资为增资项目,也无新批项目。从实际利用外资来看,龙游县、市经济开发区和衢江区完成的较好,特别是龙游县和市开发区,分别到资1383万美元和1427万美元,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龙游半年内完成的实际外资是全年任务的2.5倍;衢江区实际外资251万美元,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江山市和开化县分别到资67万美元和10万美元,分别完成计划进度的12%和2.5%。柯城区、常山县、市高新园区和西区实际外资目前还为零。

三是利用外资后劲严重不足,新批项目明显减少。上半年我市合同外资虽然增幅很大,但新批项目比往年明显减少,上半年新批项目仅6家,同比下降57.14%。全省的情况也一样,全省实际外资5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4%,但新批项目869个,同比下降40.2%,并且全省11个市新批项目全线下降,没有一个地市是增长的,虽然这一现象全省普遍存在,具有共性,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发区园区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上半年,市开发区虽然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任务,但只有增资项目,无新批项目;市高新园区和西区均无新批项目,实际外资目前还为零。

二、着眼全球,审时度势,积极顺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

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成本推动等带来的影响都将逐步显现,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巨大压力,加之5.12地震可能带来的宏观经济压力,我市对外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未来走势将接受严峻考验。

(一)当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压力。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走势。在20*年人民币强势升值的基础上,今年在美联储降息救市、国内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总体呈现加快升值的趋势,7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到6.823:1,2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幅已达6.6%。从现在的情况看,人民币升值远还没有探底的迹象,这对出口的影响不言而喻。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对出口企业提出了较往年更为严峻的挑战:要么承担升值成本维持原出口价;要么提高出口价格,导致部分订单的流失。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造成了出口企业的汇兑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又缺乏避险工具与能力,不敢签订超过3个月的出口合同,因此升值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冲击出口贸易,挤压企业出口利润,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全市的外贸出口。并且,相对其他地市,由于我市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很多都是以低价竞争方式赢得市场,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市带来的冲击更大。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反映出口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汇率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汇率风险,造成企业接单困难、生产设备闲置。在当前尚缺乏有效规避手段的情况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还直接抬高了出口规模增长。1—6月全市出口增长28.49%,剔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后,用人民币计价的外贸出口额仅增长17.48%。

二是外贸政策调整滞后效应开始显现。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缓解贸易顺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去年国家相继多次对外贸政策进行调整。如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出口退税政策再度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等,由于政策调整对外贸出口有个滞后影响,因此从20*年度出口情况看,政策调整尚未对我市出口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已开始显现。首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使我市不少企业的预期收益随着退税率的降低而相应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难以消化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困境,尤其对于一些生产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主要通过低价竞争方式争取出口的企业,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抑制顺差增长、限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同时,对我市大宗商品,特别是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方面造成全市出口规模增长势头减缓,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出口效益下降,企业出口积极性降低。20*年7月1日开始下调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政策调整对我市影响极大,我市有80.8%的企业、61.74%的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涉及出口额万美元。其滞后效应在今年已经显现,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商品今年出口都不理想,1—6月,全市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出口下降61.71%。其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20*年国家相继3次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大幅调整,20*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已达1816个海关商品编码,我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牛皮革被列为禁止类目录,受此政策影响,该公司自营出口全面停止,进口也因此受到影响。

1—6月,全市加工贸易全面回落,进出口额1.24亿美元,下降22.53%,绝对额减少3600万美元。再次,出口关税政策调整影响。去年出台的新进出口关税政策,对142项“两高一资”产品加征出口关税,有80多项钢铁产品将被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受此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市的钢坯及钢铁制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浙江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出口的钢坯,不仅退税取消,还加征出口关税,出口价格低于内销价格,以至从去年6月份起钢坯出口一直处于停顿状态。1—6月,全市钢铁及钢铁制品出口额838.86万美元,下降42.*%,绝对额减少609万美元。虽然,上述政策调整从长期看有利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但在短时期内密集出台而且政策过渡期很短,将大大打击出口企业的信心。可以预见,下半年,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那些自身利润较薄、商品技术含量不高、经营产品单一的企业及“两高一资”企业,在政策调控下,前景不容乐观。

三是贸易壁垒有进一步加剧的倾向。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额的迅猛扩张,来自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也在增大。近年来,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磨擦持续不断,并有进一步升级、加强的趋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设置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也愈演愈烈。随着我市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遭受“两反两保”案件也随之增加,如欧盟的reach法案、“两项电子电器”、“rose”指令、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其他国家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的设置,对我市农产品、化工产品及纺织品等出口带来不少困难。尤其是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新政策》(即reach法案),被称为中国入世以来遭遇的最大贸易壁垒,很多化工产品涉及reach法规,而我市又是个化工产品出口大市,20*年化工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1%,因此其影响程度现在虽然难以预测,但肯定是重量级的。近年来我市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已有14家企业遭受国外13起反倾销指控,继去年浙江巨大实业有限公司遭到欧盟反倾销指控后,今年一季度捷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又遭遇来自美国、欧盟的反倾销指控2起,金额为1464万美元,尽管目前我市遭遇贸易壁垒的企业不是很多,涉及的金额也不是很大,但深远影响仍值得关注。当前,公平贸易形势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出现了将“贸易救济措施”演变为“贸易限制措施”的新动向,出口反补贴调查的压力也在日趋增大。

四是原材料价格“普涨”。近年来,国内外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外贸出口提价压力加大。今年国内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多在20%以上。受国际铁矿石基准价上涨65%及国内钢材库存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主要钢材价格比去年底涨价幅度达12.55—19.8%。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化纤、塑料原料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煤炭上涨30%。据市统计局统计,我市原材料价格1—6月份平均上涨17%。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在出口提价相对较困难的情况下,轻纺、机电等产品出口利润下滑,出口竞争力下降。

五是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日常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等因素,推高了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据企业反映,今年我市企业用工成本较上年提高幅度普遍在20%左右,我市的最低工资已从620元提高到700元,一般工人工资均在1000元以上。除劳动力工资上涨外,新劳动法实施后,员工的“五项费用”等社保金得到了硬性规定,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增加了企业压力。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直接抬高了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利润,出现了招工难和用工不足等新问题。

六是世界经济减速,国际需求下降。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美国国内消费水平下降,不少美国进口商倒闭,对中国等主要出口国商品的需求萎缩。在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的的情况下,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将受牵连,全球经济也将面临一定困难。作为我市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和欧盟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必将影响到我市的外贸出口,并且这些因素的影响预计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其影响将向纵深发展,如出现国际需求下降、贸易壁垒、海外商帐等,对我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亦将持续存在。20*年我市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为2.95亿美元,同比增长52.85%,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0.86%,这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减速,必然带来国际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1—6月,我市对上述三大经济体出口1.61亿美元,增幅回落32.7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36.84%,占比同比回落了4.63个百分点。

七是多种政策相互叠加,增加了利用外资的难度。一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正式实施,对外商投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去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国内已经掌握成熟技术、具备较强生产能力的传统制造业不再鼓励外商投资,明确限制类条目适用于外商投资项目,也将对我市利用外资带来影响。三是针对外商投资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进行规范,利用外资项目审批门槛抬高,加大了项目的审批难度。

(二)值得关注的新情况

一是在出口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背后是出口提价困难、出口利润萎缩、出口信心丧失和出口环境恶化。虽然目前我市外贸出口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出口额高增长的背后是出口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困难,出口成本上涨太快,出口提价不到位,出口效益大幅下滑,出口增长潜力严重不足,出口环境和形势严峻。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综合影响下企业被动适当提价,提价幅度远无法消化上述因素对出口效益的影响。

二是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订单有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流失的倾向。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与越南、孟加拉等周边国家相比,我市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出口订单有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倾向。面临多重压力,不少服装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已经或面临倒闭。1—5月,全市6家主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1家陷入困境已停产,4家出口同比大幅下降,分别下降78%、55%、21%和19%,只有1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是货币紧缩,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国家正式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人民银行去年以来已13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存贷款利率,且在20*年要求各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按月贷款发放计划,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获取银行资金的难度。信贷从紧后,我市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度增加,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凸现,不少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已经或面临倒闭。(“钱庄”合法化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未来两三个月内,合法、规范的民间小额贷款业务将在温州这个资本大市正式登台。)

综上所述,由于我市的绝大多数外贸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还很弱,外贸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高,上述制约因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下半年外贸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工作的难度也会有所加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寻求应对的措施,切不可沾沾自喜,掉以轻心。

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当前严峻的外向型经济形势启示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加强学习、研究思考和分析形势,要更加开阔视野、掌握信息,以世界眼光、全局胸怀推进xx的国际化进程和高质量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把xx作为经济全球化棋盘中的一颗棋子,从事外向型经济工作的同志应该具备更为开阔的眼界、思路和胸怀,把各项工作放到世界范围内去思考和谋划,既要立足xx、立足浙江、立足长三角,又要跳出xx、跳出浙江、跳出长三角看xx,放眼全国和世界寻找发展参照系。下更大决心实施开放合作与国际化战略,坚定地走国际化道路。这是xx新一轮发展实现“两大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务必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创新驱动,在总结xx30年来改革开放经验,发扬成绩、巩固战果、摸索规律的基础上,认清当前形势,提高xx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把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和xx的国际化进程作为重大战略,勇打“全球牌”。

尽管接下去,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我们还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下半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坚定信心,树立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决心。

有没有信心是我市当前外向型经济第一位的问题。外经贸战线第一次遭遇如此困难的形势,必须要正确认识,科学把握,积极引导。

一是要看到世界经济有下滑的一面,也有可喜的一面。如美国一季度尽管受次货危机影响,但仍增长0.9%;美联储减息告一段落,人民币被动升值压力减轻;日本经济继续复苏;欧盟经济一季度势头良好,环比增长1.7%,同比增长2.2%。

二是国内下半年经济环境总体趋好。最近,中央领导密集调研。7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江苏、上海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7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在广东考察。7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浙江考察经济运行情况。7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山东调研外贸、金融形势。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领导层选择在这时密集调研,调研的又都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显示出了中央对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高度重视。从调研地区来看,中央很关注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出口型企业的利润受到很大压制。近日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增长17%,再度跌至20%这一敏感临界点以下。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大批企业因宏观紧缩政策造成关停。因此,下半年从紧的调控政策可能会出现松动,部分扶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或将出台,人民币升值步伐可能放慢,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率可能提高。

三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最近都提出要以抓工业稳出口,着力改善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并要求省、市、县三级都要增加外贸发展扶持资金。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扶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并在两年内拿出7亿元扶持资金。

四是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机。7月14日召开的中共xx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深化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工业发展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石。市委、市政府把工业作为第一战略、第一目标、第一任务,必将强力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强外向型经济的领导和服务。

我市外向型经济起步迟、外向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低,支持能力不强,尤其需要加强服务和领导。一是要科学认识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外贸是三驾马车之一,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二是要抓住当前深化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大飞跃。主动融入,积极对接。三是要研究、制订、争取、兑现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在困难的情况下,政策是有放大效果的。要研究上级、本级、周边的政策,积极争取省里的支持。四是加强领导。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困难面前越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深入企业指导,加强协调,同时加大培训提高力度。

(三)量质并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1、强化调研,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要继续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政策、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动态,积极探讨应对之策,分类指导。规范对外贸易经营秩序,指导企业依法开展进出口业务。建立健全外贸预警机制,引导企业积极运用wto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增强规避两反两保、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能力。指导和协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企业自身利益。

2、优化结构,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在保持我市化工制药、皮革加工、普通机械、纺织服装、电视天线等传统出口优势的同时,着力扩大汽摩配、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出口比重。另一方面,外经贸部门要联合海关、国税等加工贸易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努力为企业营造发展加工贸易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此外,要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中央、省、市有关鼓励进口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进口急需的稀缺资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着力扩大我市进口规模。

3、扩大主体,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继续积极引导和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申报进出口经营资格,壮大外贸经营者队伍;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外贸人才,要办好第二届外贸人才选拔赛,帮助企业多途径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启动进出口业务,培育有效经营主体;要积极培植一批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对一些有出口实绩、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努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超5000万美元甚至过亿美元的企业群体,拉动全市外贸增长。

4、深入贯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交易会,尤其要精心组织好广交会、义博会等国内主要大型展销会,并适时组织企业参加境外专业博览会和境外促销活动,开拓国际市场。

(四)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坚决完成利用外资任务。

要扎实做好签约项目的转化服务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逐一进行“盘点”,对每个项目的投资计划和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实落实好专门单位、专门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力促协议项目尽快转为合同外资、合同外资尽快转化为实到外资。特别是对今年在“欧洲推介会”、“浙洽会”等招商推介活动期间签订的一批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本着“谁签约、谁跟踪、谁落实”的原则,抓好项目推进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力促这些项目尽快落实到位。具体工作要注重四点:

1、继续突出产业招商重点,走“特色招商”之路。要紧紧围绕我市“410”特色产业,并根据国际国内资本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加快产业整合,挖掘和推出一系列产业链招商项目,吸引外商并购、合资、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资本。

2、拓宽领域,把三产服务业作为利用外资新的突破口。要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三产服务业特别是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对外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与我市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相配套、与区域产业特色相吻合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3、集中精力抓好重点招商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大经贸活动客商云集、商机较多,仍然是目前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在组织好国家和省政府组织的大型招商活动的同时,下半年要邀请落户在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衢开展对接活动,争取在引进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来衢投资方面有新的突破。

4、进一步转变项目落地机制,切实把外资优先理念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联动的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凡符合产业政策的外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要实行优先,凡外资、内资两可的项目要尽可能往利用外资引导,对技术含量高、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外资项目,要突破区域、部门限制,形成合力加以推进,予以重点扶持。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9

近年来,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颇具力度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几个可喜的变化特点:

第一个特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遇到的宏观环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黄金时期”。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遇到两次“黄金时期”,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业、农村通过内部制度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另一次就是最近几年,这次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制度创新,去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同以往比较,最近这几年各级政府格外关注和重视“三农”,是向“三农”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时期。比如,一是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高达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5%。二是由于降低和取消农业税,去年农民受益305亿元,今年又将获益210多亿元。三是2004年6月中央决定彻底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农民可以将手中的粮食按市场价格,卖给收购企业或加工企业;同时,中央还将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四是中央还对农民实行间接补贴,对稻谷、小麦、大豆等良种进行补贴,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贴息补助,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五是全国绝大部分的省市区都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改革,为了支持信用社改革,央行拿出近1700亿元的票据和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置换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增加资本金,以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第二个特点:粮食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逐渐缓解。从目前来看,全年粮食产量有可能突破9380亿斤,加上大豆、稻谷、小麦进口500亿斤,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在粮食出现恢复性增长以后,仍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到底我国自己要生产多少粮食才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二是我国一方面要保证食品安全,一方面要进行城市化,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对此我国能有多少土地资源用于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三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粮食产量还是耕地和资源?笔者认为,从近期看我国粮食安全无忧,但从长期看应注意耕地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第三个特点:乡镇企业快速增长,农民就业开始逐渐恢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与劳动就业实现了同步增长,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

第四个特点:农民收入打破了1996年以来增幅连续下降的格局,出现了8年以来少有的增幅。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农民消费开始活跃,农村市场也由冷趋暖。

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四个因素

在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四个制约因素,对今年“三农”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将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比去年有所下降。

第一,今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在高位上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上升的可能性。首先,2004年末世界粮食库存增加,2005年全球粮食有望增产,这将使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粮食展望报告》,2004年末世界粮食库存比上年增加了5562万吨,增长了14.3%,库存粮占世界年度消费量的20.2%,高于公认的18%粮食安全线。又据有关资料分析,今年世界几个粮食主要生产国谷物和大豆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合上述两大因素,今年全球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将会走低。受世界粮食供给增加和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也会同期发生顺向变动。其次,从国内看,在中央“三农”政策支持下,目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比较高,他们不但增加种粮的投入,而且还扩大种植面积,如果天气没有大的灾害,今年粮食还会增产。粮食继续增产,必然会带来市场价格的波动,引起粮食价格下降。因此,今年粮食价格下降会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看,从来没有一年的粮食价格达到顶峰以后还会继续上涨,持续保持两年的粮食高价位水平,一般都是在第二年粮食价格就会由高走低,这是粮食市场供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第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同时上涨,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并影响农民的收入。尽管政府利用各种手段限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比如给化肥企业补贴,严格监督和控制化肥价格上涨。但从目前的农村市场看,化肥、农膜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是上涨了。调查发现,由于石油、煤炭价格上涨,引起下游化肥、农膜价格持续上扬。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播种面积扩大,玉米、小麦等良种价格也向上涨。石油市场价格上涨后,柴油也明显涨价了。因此,机耕、机播甚至机收的价格也已经上涨或将要上涨。另外,从消费品价格来看,去年以来农村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要高于城镇1—1.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据计算,农民消费资料价格每上涨一个点,每位农民要多支出16元,如果农民比市民的消费价格指数高出1.5个百分点,农民为此一年要比市民多花费25元。和市民相比农民收入低,但在消费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农民却要支付较大的涨价成本。

第三,政府支持农业的政策空间在变小。去年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农民由此受益305亿元,今年27个省取消农业税也就是210多亿元;去年国家对农民直补116亿元,今年预计130亿元,增量补贴不足20亿元。再加上种子和农机具补贴,总额不会超过去年。另外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由于特别国债发行减少,今年对农业的投入占国家总投资的比重不会降低,但绝对量难以增加。因此,今年在政策上支持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这样,由政策刺激农民大幅度增加收入的空间将明显小于去年。

第四,今年国家实行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具体内容是减少国债发行,压缩财政赤字,稳定货币供应,继续控制“银根”和“地根”。如果这些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或者继续加强,今年GDP要比上年有所降低。降低以后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发展对全社会的劳动力需求量将比上年降低。而压缩投资和降低GDP增长,首先会降低社会对农民工的需求,这样今年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进城打工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从上述四大因素看,今年农民增收的困难比去年大,增幅很可能要小于去年。如果是这样,今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再次扩大。

链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第一,在粮食政策上,要采取“多收少进”的调控策略。比如今年一旦小麦上市以后,国家粮库一定要增加收购量,将增产的小麦从市场上转到库存中,以保持市场上粮食供求平衡,从而保障粮食价格在较高的水平上不下跌。“少进”就是今年尽量少进口小麦,避免因进口小麦冲击国内市场。同时,今年玉米可以适当向外多出口一些,以调整国内玉米供求平衡。不要在我国粮食出现供给持续上升的空间里大量进口粮食,这会造成国内供需求失衡,引起粮食价格大跌的局面。

第二,要从源头上扩大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给总量,由此抑制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目前这个阶段,核心问题不是对化肥企业补贴,笔者建议要取消这种补贴,把补贴直接给农民,适当扩大化肥、农膜、农药的进口,增加国内供给总量。只有增加主要生产资料的供给总量,才能从源头上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三,国家应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国人多地少,农民仅靠种植几亩地的粮食和其他作物,很难富裕起来,国家应该拿出一些财政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近几年,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但力度不大,惠及面小,农民直接收益不多,今后应加大对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更加突出支持重点。

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篇10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自从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来,成都市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在2008年第二季度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低值(11.2%),然后连续3个季度保持约12%的增速。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我市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2009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4.7%,增速同比增加了2.6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更为强劲

200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0%,同比增加了8.2个百分点。在房产市场销售旺盛带动下,全市房地产投资945.14亿元,同比增长2.4%。在多方位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3%,是近几年的最高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旅游市场活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4%、29.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2%。在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势增长15.5%。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09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2008年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2006年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为我市消费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物价指数明显降低,变动趋势趋向平缓

2009年我市物价走势基本稳定,各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增幅与2008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基本上徘徊在100-101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续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据统计,2009年成都ppi在1月达到全年最高(104.5),之后几个月内持续下降,从8月后开始反转,12月回升至99.6,全年累计ppi指数为98.1,下降1.9%。

二、近期成都经济运行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何平稳退出超常规的金融刺激政策,将成为贯穿2010年经济发展的主线。2009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强调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这个政策基调是非常清晰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成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启动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与动力的主要源泉。我国今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造成各地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通过政府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我国将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安排,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政府投资推动型向民间投资拉动型转变。

(三)房地产需要保持平稳发展

去年的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复苏的微妙形势下,房地产发展既直接涉及当前的经济复苏,又涉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家近期密集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对自住型购房和改善型购房持鼓励态度,政府将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速度。未来房地产的调控将兼顾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结合,处理好投资复苏政策、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本身政策这三者调整关系的搭配衔接。再则,支撑房地产市场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政策”,大规模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即,房地产很难出现大幅度下跌。对成都来说,蓄积的刚性买房需求在2009年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2010年下半年以后住房供给面积将较快增加,因此预计房价不会快速上涨,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力度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