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施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3:12:25

建筑业施工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1

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最终导致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事故频发。

2.企业方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部分施工现场无任何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也未能认真执行。

3.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现场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无排水系统,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且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或不够重视;部分工地现场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个别在建工程兼作住宿;甚至部分工地现场还未设厕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标牌仍未很好的落实设置,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流于形式。

二、建筑业的主要特点

1.建设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施工人员与各种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因此,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的状态。一般说来,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而各种施工机具、材料的状态以及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非常多,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排除,也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2.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特殊性

所谓特殊性,即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建设项目,不同的建设项目所面临的事故风险的多少和种类都是不同的,同一个建设项目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因此,不同工程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事故风险类型和预防重点也各不相同。项目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各种事故风险是导致建筑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3.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建筑业仍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也相对偏低,尤其在在中国这样人口密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建筑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管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已进一步健全,同时也完善了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但与其配套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国家监督及执法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确保安全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确保安全,消除隐患。

2.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始终,安全管理则是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尽管诸多成功的工程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引擎之一,但安全管理的投入、绩效和损失仍然不能像工期和质量等一样被企业看作是经营的驱动力。因为,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应该逐步树立起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安全管理才可能真正成为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其对施工项目保驾护航的作用。

3.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环节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成功的施工应该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为项目的实施制定一个具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应针对各种施工环节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讨论包括产品质量、施工方法以及现场安全与健康措施在内的一些具体事情,同时针对不同管理层次的人员,培训的要点和方法也应不同。比如,对于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接受的培训,应是通俗易懂,实用的,具体的;对于接触较大风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其工作性质进行特殊的、专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于较高管理层的人员接受的培训,则应针对政策法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而进行。

4.提高施工个人的安全意识

在工程施工当中,是要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所以,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当中,如何提高安全意识,使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都具有对施工安全的自觉能动性,就变的尤为重要。

5.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2

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业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变得愈来愈激烈化,因此,注重安全管理,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办,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然而,近年来国内城市建筑坍塌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委托,2005年成立了以周丰峻院士为组长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咨询项目组,重点针对我国“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技术”开展咨询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提出忠告:“要时刻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

虽然总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但在有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问题。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

2.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2.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2.4建筑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并且建筑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导致建筑施工环境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施工环境恶劣而造成的。

2.5建筑施工技术不够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不熟悉,从而导致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2.6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使部分施工现场无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7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

很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安全监理认识模糊、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督促建筑企业进行整改,不能及时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安全监理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办法

3.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施工的观念

在管理工作中,应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首要位置,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将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

3.2加强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健全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与此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3.4创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此外,施工环境要采用合理的色彩,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减轻眼睛及全身的疲劳。同时,还要减少噪声、粉尘等对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使施工人员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

3.5规范施工操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监理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规范脚手架搭设、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对施工中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坚决杜绝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3.6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

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投入,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3.7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理的程序、内容和标准,统一安全监理资料,不断规范安全监理行为,提高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使监理人员安全监理意识到位、能力到位、监督到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3

中国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始于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作为能源的主要消费国,中国近年来还通过了相关法律法规,以限制行业行为,促进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国内对绿色施工的研究仍相对落后。但是,自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对绿色施工的推广逐渐增加,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这项国内倡议使中国的绿色施工进程脱离了构想,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国内关于绿色施工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2001年以来,原建设部和有关部门相继了有关绿色施工的法规。

2章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尽管全球环境意识正在稳步增长,但中国目前的工程,还没有形成良好环保意识,特别是对于通常不受公众影响的施工管理方。中国的建设项目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都没有强烈的绿色管理理念。参与项目一线建设的技术人员,也没有绿色工程的意识,所以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建筑项目绿色施工的发展。我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2.2绿色施工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国的绿色施工管理开始时间晚,尚未建立起扎实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在当前相关的管理体系中存在某些缺陷,绿色施工管理缺乏必要的系统支持。许多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已经获得批准,严重限制了中国建设项目中绿色施工管理的发展。市场各方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误解,绿色施工通常等同于文明建筑。政策,法规的实施系统由于不够健全,无法对责任方进行明确的划分,因此难以实施绿色建筑。同时,中国缺乏建立环境意识的激励机制。不乏热衷于推广绿色施工的建筑公司,但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后,在巨大的压力下只能停止,这阻碍了绿色施工的发展。2.3企业对绿色施工管理缺乏重视。绿色施工对于公司来说,不仅增加了建造成本,而且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工期也随之加长。以上原因都会影响公司的选择。并且公司通常不认为绿色施工管理对环境有利。原因如下:(1)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尚存在很多不绿色的情况;对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的绿色性能的评估和使用是绿色施工是否能实行的基本要求。目前,在中国,机械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和机械种类很多,但尚未建立环境影响评估的技术和标准。企业使用的工程机械仅能满足建筑施工需要,由于噪音和其他能耗等原因,对于绿色环保这一标准是远远达不到的。(2)许多现行施工工艺难以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绿色施工是一种节约资源,减少消耗,减少污染的施工模式。但是,当前建造过程中使用的建造技术和程序仍然基于质量,安全性和耐用性。传统的标准都是为了土木工程制定的,不是针对绿色施工,所以在整体的绿色施工系统的不完善的情况下,现行工艺的确是难以满足要求的。(3)资源再生利用水平不高。工程施工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以及资源浪费。例如水资源,施工排放用水经过过滤沉淀后用来冲厕所和洗车。(4)工业化和信息化施工水平不高。工业化和计算机化是转变传统建筑业,提高绿色建筑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建筑业的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的质量受环境的影响很大,现场的工作量大,施工条件差,工作强度相对较高,信息收集进度缓慢。这些是中国传统建设项目向绿色施工管理转变的重要障碍。

3章推进我国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建议

中国一贯主张可持续发展,坚持认为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环境保护上也不能落后,而且要成为世界上前列。施工管理方法代表了我国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目前主张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速度,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建筑行业当前面临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因此坚持绿色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引领下,技术的改革创新可以有效减少污染。资源利用率高,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空间与环境和谐相处。3.1完善配套制度。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是促进绿色施工管理实现的关键。如果没有环保意识,就必须依靠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指导,依靠法规来实现。制定面向未来的市场规则和监管体系,以形成自上而下的体系强大的驱动力可以激发积极的自下而上的反应。生态建筑法规可以保护环境,规范行业和现场管理。中国的绿色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3.2政府扶持。有效的经济体制是促进环境友好型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税收监管和政治支持促进环保施工技术和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以降低施工成本。有完善的激励措施促进承包商实现绿色施工的主动性。为此,有关“绿色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鼓励各地区加快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促进绿色施工管理健康发展,增强激励效果并激发公司参与的热情。3.3加强宣传培训。用全面而彻底的培训以指导单位和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绿色施工的培训和宣传,以便每个员工都能更新概念,提高认识,创造环保的建筑环境并改善项目管理。使承包商充分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并因此受益。加强对绿色施工的宣传和教育,这项培训应贯穿整个过程。

4结论

在我国大力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的背景下,积极完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环保建设,是时代的需求,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改善目前的管理现状,解决绿色施工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以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绿色施工的规划。本文提出了绿色施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绿色施工管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扶持,但是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意识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中杰,朱羽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环境分析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9):58-63.

[2]王建廷,黄莉.关于绿色工程管理及其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03):63-70.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4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全面总结近几年我省外出施工成绩和经验,分析形势,研究今后工作思路和措施,促进我省外出施工再上新台阶。刚才,大会举行了颁奖仪式,对外出施工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代表省建管局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省建设厅、省外经贸厅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我们与省外经贸厅多次联系,交流意见,外经贸厅领导对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非常关心,抓得很紧,相关处室对我们非常支持。全省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与外经贸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我们也给省建设厅作了汇报,万厅长、曹厅长今天欣然前来参加会议,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并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基本情况

近几年,全省建筑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把“走出去”作为做大做强建筑业的一项战略举措,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出省出国施工和劳务合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外出施工规模与范围不断拓展。出省施工规模持续扩大。自2003年以来,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累计达150万人,完成施工产值852亿元。2006年我省成建制外出施工达20余万人,完成省外施工产值200亿元,外出施工范围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重点施工区域是北京、上海、天津、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海南等地。今年上半年出省施工119亿元,同比有新的增长。出国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了良好业绩。非洲和拉美国家已成为我省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据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全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定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4个,合同额2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9亿美元,其中对非洲新签合同额1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3倍,占总合同额的57.3%。

(二)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脱颖而出。目前,我省取得对外合作经营权的建筑业企业4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1家,市政施工企业5家,建筑设计单位12家,为全方位、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威海国际合作公司、烟建集团公司、泰安建筑工程集团、山东三箭置业集团、诸城建筑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崛起,经营业绩不断扩大,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骨干力量。青岛建设集团作为我省最早打入国际承包市场的外向型企业,先后在中东、非洲、大洋州和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在19个国家设有22个境外机构,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2.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8亿美元,连续四年进入“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苏丹阿富拉电站项目、尼日利亚奥贡联合循环电站项目,威海国际合作公司刚果(布)机场建设等过亿美元大项目,带动了我省对非洲承包工程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外出施工承包方式和经营形式多样化。过去,我省开拓省外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是分包工程、单纯劳务承包。目前,我省外出施工经营模式已趋多样化。一是工程总承包和联合承包已进入成熟阶段,像青岛建设集团、威海国际合作公司、滕州雄狮集团等,在国外市场独立承揽了很多大工程项目。二是一批企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与中央级大企业或国际大承包商开展多领域、多行业、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把单纯的“对抗性竞争”变为互动的“合作性竞争”,以互利共赢的竞争进行市场扩张和资源配置。三是经营模式由过去单纯施工转向开发、施工一体化,以投资带开发,以开发带施工,积极拓展新疆、内蒙、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等新兴省外市场。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在上海奉贤投资开发了碧海金沙嘉苑项目,开发面积为600多亩,总投资额高达16亿元。四是市场经营范围也逐步由单一的土建、安装向路桥、市政、水利、电力、钢结构、装饰装修等多专业、多类别工程项目拓展。

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为外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年来,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对外出施工非常重视,切实加强政策指导,充分发挥各地驻外办事处的职能和作用,积极鼓励大企业外出施工,为外出施工队伍提供咨询、管理和服务;地方各级政府也把发展外出施工和劳务输出作为振兴当地经济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青岛市建委和外经贸局出台了《关于推动建筑业企业开拓境外市场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外出施工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鼓励一批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市场。目前,青岛市外出施工企业已达70多家,省外市场遍布北京、上海、江西、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市场在非洲的博茨瓦纳、莱索托、塞舌尔、阿尔及利亚,中东的以色列、科威特,太平洋的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亚洲的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日本等16个国家开展了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业务。临沂市建设局设置专门的外出施工管理机构,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引导、帮助建筑企业和劳务人员外出施工,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加坡、阿尔及利亚、日本、阿联酋等国家打响了“沂蒙建筑”牌。2006年临沂建筑业共实现成建制劳务输出19万人次,承接外出建筑工程任务50亿元,完成外出施工产值32亿元。莱芜市政府和日照建委也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建筑业企业拓展外地市场的意见,引导、督促企业开拓外地市场。济宁、淄博、潍坊、枣庄、菏泽等市主管部门,对外出施工也非常重视,对外出施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及时跟踪服务,随时随地为企业解决难题,外出施工成绩显著。

二是企业自我加压,开拓外部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增强。多年来,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始终存在,建筑业生存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走出去”已成为我省不少企业的共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宝。山东迪尔安装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完善市场开拓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建立企业与个人风险共担制度,选派优秀经营人员开拓上海、新疆、内蒙、云南等地市场,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去年,公司完成建筑业产值近20亿元,其中省外施工产值占了六成。胶州建设集团适时制定了“以开发带施工”的拓展省外市场的战略方针,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优惠鼓励政策的契机,积极拓展内蒙古等西部市场,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现在出省施工产值达到3.2亿元。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提出了“以内养外,以外补内,实现整体和谐良性循环发展”的思路,先后在苏丹、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承揽工程;常年向以色列、日本、韩国、塞舌尔、博茨瓦纳等国家输出技术劳务,年平均派出人数达到500人。企业市场意识的觉醒,带来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制度创新,为我省开拓国内外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

三是市场信誉和品牌优势,已成为我省开拓外部市场的利器。工程质量是开拓市场的信誉保证,我省不少企业在外出施工中创出质量品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成为开拓外部市场的“敲门砖”和“名片”。肥城市素有“安装之乡”和“抹灰之乡”的美称,安装业成为肥城开拓外部市场的重要品牌。目前肥城在北京从事安装作业的达2万余人,活跃在2008年奥运会场馆多个建设项目的工地中,在山西也有2万多人。桓台县充分利用“建筑之乡”这一品牌,在陕西、广东、山西、河南等地和俄罗斯开拓市场,取得了良好业绩。去年完成的106亿建安产值中,外出施工产值就占了96.61亿元。滕州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推介力度,积极打造劳务队伍品牌,常年外出作业人员保持在8万人左右。山东德信建设集团、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在上海多次荣获“白玉兰杯”奖和上海市“金钢奖”、“钢结构金奖”等,为他们长期站稳上海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在开拓外部市场实践中,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优势,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已成为我省建筑业开拓外部市场的通行证。

二、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面临的形势

当前,建筑业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业绩,但与建筑业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要求不适应,与建筑业大省地位很不相称。

首先,从市场形势变化看,国内北京、上海等热点市场将会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来临,以及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影响,出现一个较大的变化。一批新兴市场(如中西部和东北市场),随着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建筑市场会实现空间上的转移。山东市场临近饱和,我省建筑企业必须加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主动“走出去”,求生存、谋发展,抢占外部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其次,兄弟省市已形成强劲竞争态势。在目前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态势下,以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建筑强省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膨胀,给兄弟省市带来了巨大生存压力。去年,这两个省的建筑业产值均突破5000亿元,其中出省施工产值均达到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浙江建筑业在上海、江苏和安徽三个市场超过百亿元,在江西、湖北和山东三个市场超过50亿元。据了解,四川、湖南、河北、河南等建筑业后发省份,不断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近年来外出产值份额快速增长。这需要我们集聚力量、振奋信心、知难而上,努力开创外出施工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这几年我省建筑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一是一批大企业崛起,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特级资质企业已达13家,一级企业由185家增加到317家。一批劳务企业也形成了独特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二是通过多年的出省出国施工,我们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锻炼了队伍,结交了很多朋友,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局部地区呈辐射性、扩张性发展态势。三是我省建筑业有着较好的市场信誉。山东人朴实、讲诚信,值得信赖,这是我省建筑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多年来,我省创建出了许多精品工程,安全生产也稳居全国前列,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声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实现工作指导上的转变,把支持和推进外出施工、扩大市场份额和空间,作为指导全省建筑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力争外出施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规模与目前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建筑业主管部门管理服务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解决建筑企业外出施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赖于各级政府与建筑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为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省里与一些市县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过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外出施工的政策措施,但仍然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有些市建筑业主管部门在外出施工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统筹安排,没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激励机制与措施,企业外出施工缺乏动力和政策、信息支持。二是一些企业开拓市场的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缺乏敢试、敢闯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有些企业对外出施工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看不到当今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省外、国外市场研究不多,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和勇于开拓的魄力,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状态,缺乏开拓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企业对外出施工心存畏惧心理,缺乏大胆尝试的气魄和勇气,宁可在家门口与兄弟企业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开拓外部市场寻找出路。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已成为制约我省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三是多数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发展后劲。市场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企业能否在省外市场开辟一片天地,靠的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江苏、浙江相比,我省建筑企业的“弱点”突出表现在:很多企业不注重长远发展战略,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企业内部机制、体制不灵活,缺乏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企业资质偏低、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技术进步投入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执行力不强,施工方法、经营管理方式粗放,企业之间低层次、无深度、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突出,难以形成集群优势,向国内外建筑业市场纵深发展。由于长期受工程款拖欠和垫资施工等因素的困扰,企业资本积累不多,再加上金融部门信贷授额有限,企业资本运营能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外向型复合人才严重匮乏,导致我省企业在省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阻碍了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的步伐。有些企业进行的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改革,将劳务层剥离后,企业内部缺乏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自有劳务队伍,搞挂靠,甚至出借资质,贴牌生产,只能使用外地劳务队伍,丧失自营能力和主导权,形成企业边缘化、空壳化,也造成我省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我省建筑业外出施工战略重点和主要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总体思路是:围绕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和实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和“大市场”战略,大力拓展省外、国外市场。国外重点是开拓中东和非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在以工程换资源项目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向经济正在起飞或将要起飞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利用先发优势向后发地扩张。继续重点开拓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区域,着力开拓陕西、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建筑市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超过30万,完成外出施工产值超过500亿元;积极帮助外出企业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问题,争取更多的企业获得对外合作经营权,完成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0亿美元。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内,政府主导、组织资源的作用必不可少。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外出施工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政策、体制和环境条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和措施。各市(县)建筑业管理部门要把外出施工工作纳入行业管理,尽快建立相应的外出施工办事机构,确定目标责任制,健全专门的部门和负责人员,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一些市(县)以往出现的外出施工工作无人抓、不知道怎么抓的问题。要立足各地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做到外出施工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案、有结果。二是加强宣传和推介,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建筑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要身体力行,要经常“走出去”,加强与省外建筑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帮助我省外出企业解决矛盾与困难,积极推介、宣传我省企业。对外出施工成绩突出的企业,在招标投标和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要加强与外经贸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的作用,广泛搜集省外、国外政策与工程信息,搭建一个权威、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建筑企业准确、及时、有效地掌握市场信息,有的放矢地开拓外埠市场。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对外经援工程项目的信息,多与有关部门、有关机构、有关组织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积极参与投标竞争。各级主管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协商解决银行授信额度偏低、出具融资保函困难、保函风险抵押要求过高等困难,为企业解决市场开拓的后顾之忧。

(二)积极培育外出骨干企业,增强产业经济外向度。大企业对于提高产业外向度、带动中小企业拓展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省缺少一批竞争力强、资本雄厚、人才聚集、科技领先、管理过硬的大型总承包企业。在外出施工时,难以强强联合,形成集群优势,“版块式”推进开拓市场;难以独立承揽科技含量高、利润丰厚的大型工程项目。要按照“市场需求、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自愿、各方协作、齐抓共促”的原则,鼓励我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兼并科研、设计、施工等企业,实行跨专业、跨地区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和融资等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经济外向度。建设部最近出台的《特级企业资质标准》,在营业税、银行授信额度、科技进步、设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门槛大为提高。我省已取得特级资质的企业要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在三年过渡期中,进一步增强科技含量,提高专业设计能力、专有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航空母舰”和产业巨子,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引领、带动我省建筑业开拓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三)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是转变产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我省建筑业要逐步从注重产业规模、从业人数和企业个数等数量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效益、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努力提高外出施工的档次和质量。一是企业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省市外出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企业的实力和水平。三是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利润、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四是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投资顾问类业务,拓展建筑业产业链上游的设计、咨询和项目开发和投融资业务,向勘察、咨询、设计、采购、试运行等非施工业务价值链延伸。五是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专有工艺、专有工法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

(四)加强外向型人才培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建筑市场,面对工程管理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人才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关键。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我省外出施工的主要障碍,也是我省与建筑强省外出施工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整合教育资源,依托行业协会、各类培训机构和省内高等院校,建立各类人才培养数据库和绩效考评体系,重点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吃苦、善外战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要培养或引进一些富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和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的核心管理人员,以及通晓国际工程法律、项目风险评估和国际工程造价估算和报价人员。大型企业可以选派一些素质过硬、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到国外学习、锻炼,建立高端人才储备库,形成企业的人才高地。

(五)明确市场定位,有效选择对外承包方式。外出施工是企业间人才、科技、管理与资金的较量,企业必须充分熟悉了解国内外市场、自身实力和其他企业竞争情况,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和业务领域定位,积极稳妥地推进外出施工工作。一是对外出施工经营主体进行优化,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择对外承包方式。通过优化和规范我省外出队伍,鼓励合作共赢,避免恶性竞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应朝着项目总承包方向发展,进军建筑高端市场和能源、交通、通讯等高附加值领域,以管理、技术、资金、知识、品牌等优势为基础,为项目业主提供整体综合的工程服务,在工程项目总承包层次上进行规模竞争。中小企业应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其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围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专业工程分包层次或劳务分包市场上展开竞争。二是抓住“走出去”战略机遇,积极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根据国家对外经济合作方式变化,研究利用“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在更大范围以工程换资源循环、更多参与国际合作,跟踪联合国援助项目、非洲国家战后重建,着力开拓国外市场。在这方面,我省的大企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力争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三是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外出施工工作。在开拓外部市场过程中,我省建筑企业要善于干分包,在分包中长见识,在分包中逐渐积累干总包的经验;要善于承包单项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借自身具备的专业技术实力,争取一批施工难度较大、专业化较强的单项工程承包项目,在单项工程承包中发挥特长,确立竞争优势,并逐渐积累综合工程承包的经验;要善于承揽一些中小项目,通过与当地承包商联合投标,合作承包中小项目,逐步尝试独立参与投标承包项目。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在建筑工程中,推动业主也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有许多益处。比如,可以显著地减少安全隐患,防止人员事故,提升施工条件和生产率等。业主作为建筑业链条的终端,对于承包商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更应当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

1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1.1以严格法律规管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这种管理体系之下,建筑业主的施工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建筑之下,占据主导地位的不是业主,而是政府的有关部门。通过立法来规定业主的行为范围和权利,对建筑工程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如果出现违规行为即时进行处罚。这种国家层面法律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代表国家是美国。

1.2政府引导、业主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

这种管理体系中,政府有关部门只起到引导的作用,由社会各界和业主自发的形成一个安全管理结构,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之下,定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这种合作需要业主、安全管理结构和政府之间互相配合。实行这种制度的典型国家是英国。

1.3参与和法律规管并举的安全管理体系

将以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也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法案中建立引导与激励机制,然后民众参与到安全监督中来,淘汰掉不能遵守安全法规的业主,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中国香港地区使用的就是这种管理模式[1]。

2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原则分析

2.1以人为本

业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充分地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工作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2.2核心领导者的作用

业主是建筑工程的核心领导者,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业主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者的作用,重视安全管理,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的监督和检查之中,把安全管理作为全民参与的项目,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2]。

2.3安全管理标准化

安全管理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对所有的操作进行标准化的规范。在此之前,先监理安全标准体系。施工人员按照安全标准来进行规范操作,就能根本上消除不当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的标准体系是业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3]。

3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安全管理重视度低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始终没有足够地重视,他们在工程中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有的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规范没有做到严格遵守,监督检查不够严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

3.2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安全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和执行机构的健全上,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和执行监督机构是安全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机构互相之间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才能做到安全工作的完善。但是目前相关的机构并不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建立。

3.3施工人员素质差

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安全管理水平息息相关。高素质的施工人员更加了解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更愿意遵守安全守则和标准,对于工程更加尽职尽责,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更小。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达标,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就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3.4缺少业务安全管理系统

业主在安全管理方面仍然需要加大投入,这些投入将用于经济支持、技术引进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如果业主投入不足,就无法建立业务安全管理系统。许多业主更加注重建筑的美观,对建筑结构稳定度漠不关心,不断提高建筑的设计难度,最终导致工程进度缓慢[4]。

4我国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4.1向技术和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业主都开始求助于计算机技术,以解决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随着更多技术的启用,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向着技术化和专业的方向转变,更好的技术意味着更高的安全管理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建立能够胜任新安全管理模式的人才队伍。

4.2采取企业所有制的安全施工管理

有些施工项目存在着规模和专业水平的差异,雇佣小型建筑企业来参与项目的承包。这样的小型企业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安全管理体制,许多安全事故无法应对,相对来说安全风险也比较高。所以,业主应当采取企业所有制的安全施工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管理的集中性和密集型。

4.3建立业主施工安全管理的中介机构

目前,建筑企业还没有办法完全独立承担所有的安全管理职责,需要有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来辅助工作,最合理的手段是建立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的中介机构,让中介机构来共同进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独立的中介机构能够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咨询和检验等工作。

4.4创新安全管理的手段

安全管理的手段要继续创新,比如在施工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等。5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安全管理重视度低、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施工人员素质差、缺少业务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

作者:沈可可 单位:舟山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曹燕锋.建筑施工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管理模式探究[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2014’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2014:6.

[2]刘萍.基于QHSE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建筑基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6

关键词: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

1引言

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业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变得愈来愈激烈化,因此,注重安全管理,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办,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然而,近年来国内城市建筑坍塌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受国务院委托,2005年成立了以周丰峻院士为组长的20多位专家组成的咨询项目组,重点针对我国“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技术”开展咨询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提出忠告:“要时刻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

虽然总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但在有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问题。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

2.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2.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2.4建筑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并且建筑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导致建筑施工环境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施工环境恶劣而造成的。

2.5建筑施工技术不够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不熟悉,从而导致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2.6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使部分施工现场无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7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

很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监理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安全监理认识模糊、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单位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督促建筑企业进行整改,不能及时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安全监理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办法

3.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施工的观念

在管理工作中,应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首要位置,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将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

3.2加强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健全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与此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使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3.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3.4创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此外,施工环境要采用合理的色彩,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减轻眼睛及全身的疲劳。同时,还要减少噪声、粉尘等对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使施工人员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

3.5规范施工操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监理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施工现场作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使施工现场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规范脚手架搭设、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模板工程等,加强现场防护和文明施工。对施工中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坚决杜绝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3.6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

加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投入,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3.7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

要制定统一的安全监理的程序、内容和标准,统一安全监理资料,不断规范安全监理行为,提高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水平,使监理人员安全监理意识到位、能力到位、监督到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7

摘要:文章分析了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理和审计步骤,对几类工程风险管理审计进行了探讨。

风险是指组织内部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入资金多、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易受自然条件及地质水文情况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大型化,国内一些管理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末不断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以使工程项目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种风险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

本文论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业主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工程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技术等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等管理行为的一系列审核活动,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地处置,以最低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内部风险管理程序、对策及体制、机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关于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二者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提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管理审计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及相关制度和程序,与风险管理本身有所区别。但从工作步骤、工作方法上看,二者有很多相似,其功能和最终目的都是减少组织风险损失,提高组织管理效益,因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二、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第一,审计范围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审计工作涉及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第二,审计专业性要求更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由原来的内部控制审计扩展到所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审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还要求广泛运用统计分析、计算机等技术方法,因此,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第三,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有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如风险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为风险管理审计提供支持。

2.我国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现状。近些年,一些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在现代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管理实践。但就总体而言,项目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的或者间断性的,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另外,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还不完善,缺乏现代意义上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里我们引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开发项目合作组提出的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四个等级标准,即临时级、初始级、可重复级、管理级。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实践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还处在初始级或可重复级。

而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受到管理者风险意识程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技术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还未全面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尚处在理论研究与初步实践阶段。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则和审计步骤

1.一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独立客观、职业审慎、保守秘密等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实务标准,充分考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复杂性、艰巨性,遵循适当程序,采用先进方法和手段,科学有序地按步骤开展审计工作。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应有利于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增加企业效益。

2.审计步骤。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责任重、审计风险大。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工作,防范审计风险,一般要按以下步骤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第一,识别风险。制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包括制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施工生产风险管理、建筑市场风险管理、项目组织人事风险管理和其他风险管理审计计划,确定风险管理审计的位置和背景。第二,分析风险。对工程风险迹象进行深入了解、做好记录,并对风险进行分类。第三,评估风险。分析工程风险的成因及其影响,确定风险程度及等级。第四,监控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进行跟踪检查或后评估。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产生

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第五,处置风险。

以上审计步骤,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风险管理审计具体工作的一般步骤,同时也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工作,它与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既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应协调各业务部门严格按照以上审计步骤,扎实地做好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四、建筑工程项目的几类风险管理审计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工程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应有重点地、有计划地、分步骤地开展以上几类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之间并不是彼此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都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1.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主要在工程项目组织成立初期开展,审查、评价风险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重点审查、评价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是否经过充分论证,财务管理体制、考核评价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是否健全。

2.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一般同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在项目组织成立初期同期开展,主要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机制的结构性和尽责性。重点审查、评价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是否具备胜任风险管理的能力,有无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审查评价全员风险管理的情况,包括工程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岗位的设定和责任的明确性。

以上两项审计是从组织建设方面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审查和评价,目的是为组织决策层提供组织建设决策依据。虽然这两项审计相对于后面叙述的工程风险管理程序与对策审计,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要相对简单,更加侧重于对组织的定性评价,但完善、合理的组织建设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也为风险管理程序与对策审计提供组织方面的支持,因此风险管理体制与机制审计工作要认真做到科学、客观、公正、有效。

3.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始终,审查、评价内容包括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直到项目施工、验收、后期服务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框架结构内的所有内容,主要审查、评价风险管理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部审计机构应有重点地、有较强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比如,工程招投标阶段,重点审查、评价招投标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是否采取了规范化程序规避风险,规避风险程序是否有效运行;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程序是否有效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使得规避风险措施在工程管理中得到落实;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财务往来核算办法是否能够通过风险管理程序有效规避风险等。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和后面叙述的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涉及到内部审计机构与组织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也需要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配合,还需要合同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等其他管理子系统的协作,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审计的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

4.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重点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的周密性,即风险应对计划是否对已经发现的风险的每个层面均作了应对的安排,制定风险防范对策有否考虑风险的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的可行性,即风险应对策略是否对已经发现的风险的每个层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是否采取了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对策。利用合同条款规避工程风险是工程中最经常、最广泛采用的风险管理办法,因此结合工程实际,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可以通过对工程各级阶段签订合同以及合同实施情况的审查,并结合其他审计程序来完成,已达到对风险管理对策周密性和可行性的审查、评价。

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更加侧重技术审计,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各种技术应用复杂、繁多,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每一项风险规避技术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各具体业务部门聘请兼职审计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增强技术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审计报告

工程风险管理审计报告是风险管理审计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审计情况介绍。包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等。第二,工程项目目前进展的实际状态以及未来状态。第三,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评价。第四,工程项目关键的管理问题。第五,最终结论及建议。

审计报告由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撰写,要求做到客观公正、重点突出、专业性强,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提交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层审核和应用。

六、工程风险管理审计的注意事项

1.注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其他部门的信任。可以通过聘请兼职审计员,增强技术力量的同时,加强组织内部横向、纵向的联系,增强组织间信任。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与工程项目实施相关的工程信息,要求组织有较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支持。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边缘管理实践,它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求相关人员具有对复杂环境的洞察力和减少环境复杂性的能力。

工程项目组织应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8

摘要:建筑产品的质量事关社会的公众益和公共安全。因此,作为建设工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阐述了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的特点、原则和过程,对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建筑企业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设计计算错误等,则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3)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4)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5)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

2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1)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4)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尊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3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控制的过程

(1)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施工验收质量控制。(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的全面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施工准备(或称施工作业准备)。此外,还包括季节性的特殊施工准备。施工准备质量是属于工作质量范畴,然而它对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施工作业技术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过程的质量控制,其内涵包括全过程施工生产及其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3)施工验收质量控制是指对已完工程验收时的质量控制,即工程产品质量控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过程既有施工承包方的质量控制职能,也有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供应方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控制职能,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责任和作用。(1)自控主体。施工承包方和供应方在施工阶段是质量自控主体,他们不能因为监控主体的存在和监控责任的实施而减轻或免除其质量责任。(2)监控主体。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施工阶段是依据法律和合同对自控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效果实施监督控制。(3)自控主体和监控主体在施工全过程相互依存、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发展和最终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施工方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自控主体,既要遵循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要根据其在所承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责任,通过具体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有效地实现自主控制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对施工承包企业而言,无论工程项目的功能类型、结构型式及复杂程度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施工质量控制过程都可归纳为以下相互作用的八个环节;①工程调研和项目承接: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和特点,掌握承包合同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合同条件;②施工准备: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力量设备的配置等;③材料采购;④施工生产;⑤试验与检验;⑥工程功能检测;⑦竣工验收;⑧质量回访及保修。

4建议

(1)提高建筑企业人员素质。建筑施工企业人员有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等三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思想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建设队伍。

(2)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企业者通过ISO9000:1994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了内部与外部质量保证活动。从项目经理部到各施工队,都应有设置专业质量管理人员,做到“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干”的要求。明确各级专职与兼职质检员的任务,重点是协调与检查、督促各职能部门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加强在施工过程中每个工序的检查,以确保建立一个稳定质量的工作系统。

(3)严格工程材料的采购使用。各类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采购和使用的工程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定。要严格检验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并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需复试检测的建材必须经复试合格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同时,还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构配件、半成晶的合理选用,不能混用。

(4)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①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②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③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④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9

当前,国内建筑业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建筑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建筑市场的目渐规范,在全国形成了大市场、大建筑的局面。从市场形势变化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批新兴市场(如中西部和东北市场)正在崛起,建筑市场实现了空间上的转移,为企业走出去,求生存、谋发展,抢占外部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创造了条件。国际市场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态势下,以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建筑强省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膨胀。据了解,山东、湖北、四川、湖南、河北、河南等建筑业后发省份,不断加快实施“走出去”步伐,近年来这些省份的外出施工产值快速增长,为我国更多的建筑业企业走出家门、跨省跨地区、乃至跨入国际建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宝贵的外出施工经验和增强了外出施工的信心。

建筑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

各建筑业主管部门,通过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和资质调控手段,培育和组建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综合性的建筑企业集团,增强了现有骨干企业实力,搞活了中小企业,形成了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企业群体,构筑分工明确、配套协作、整体优势明显的队伍结构,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另外,我国建筑企业也高度重视企业信誉建设,拥有了一定的建筑市场信誉,国人朴实、讲诚信,值得信赖,这是我国建筑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创建出许多精品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完善与键全,使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态势,这也是我国建筑业综合实力发展壮大的体现和未来更多建筑业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可靠保障。

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些建筑业主管部门管理服务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二是一些国内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场的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缺乏敢试、敢闯和自强息、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三是多数国内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发展后劲,国内多数建筑业企业不注重长远发展战略,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国内建筑业企业内部机制、体制不灵活,缺乏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建筑业施工范文篇10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筑业统计工作,创新建筑业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加强全州建筑业统计调查能力建设,提高建筑业统计服务水平,使全州建筑业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省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州建筑业统计有关工作交流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建筑业统计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作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全国建设领域统计数据联审暨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建筑业的发展直接体现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进程中,建筑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建筑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州建筑业统计工作在不断推进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的改革,提高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筑业的发展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现行统计制度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健全建筑业统计制度,既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也是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全州各级建设部门、交通部门、水电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统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建筑业统计工作,充分认识建筑业统计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业统计工作的领导,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帮助协调解决好建筑业统计改革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根据有关要求安排落实必要的调查工作经费,确保建筑业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执行现行省建筑业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自年10月起,全州建设、交通、水电、国土资源和统计部门将担负实施由省统计局印发的《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的原则,又要正确理解和领会统计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和指标含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扎实做好建筑业行业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各县必须严格执行新的建筑业统计方法制度,不得随意改变统计范围,不论州外的建筑业企业(省外及其他州市的企业)还是州内建筑业企业,凡是在本县辖区内施工的一律纳入县统计部门统计。

各建筑企业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按照省建设厅、省统计局文件要求,凡在境内施工的省内外建筑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新的统计方法制度执行,必须在规定时限内主动到施工项目所在地的统计部门领取统计报表,并按项目归属及报表要求向当地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各建筑业企业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和拒绝上报统计调查报表。

三、建筑业统计调查范围及内容

1、建筑业统计范围:全州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州外入建筑业企业(项目)。

2、建筑业统计原则:建筑业统计按建筑业企业法人注册地与建筑施工项目在地相结合原则进行统计。即本州企业按法人注册地原则统计;州外入企业应按施工项目在地原则统计。

3、建筑业统计内容:建筑业企业基本情况、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情况、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情况、建筑业企业施工项目情况。

上述建筑业统计报表中,各县建设局、交通局、水电局和国土资源局为组织实施的基层部门,负责督促和协调企业将收集填报的月报、季报和年度统计报表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同时报送上级归口部门。

四、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建全统计合作机制

建立全州建设、交通、水电、国土资源和统计系统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各级建设部门、交通部门、水电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和统计部门的业务联系与合作,构建五大部门项目信息交流机制。为提高建筑业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自年10月起,凡建设部门、交通部门、水电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审批许可施工的建筑企业项目,统计部门将布置建筑业报表,并签定统计部门制定的《建筑业报表责任书》(属于州中标的建筑企业与州统计局签定报表责任书,属于县中标的建筑企业与县统计局签定报表责任书),凡未签订《建筑业报表责任书》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