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0:13:53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范文篇1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垃圾是指房屋装饰装修和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园林、广场、管网等在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第四条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本市城区和金阳新区等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县(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规划、建设、环保、土地、公安交通、综合执法、房管、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职责,协同做好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第五条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清理的原则。不具备清理条件的,可委托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清运。

鼓励和支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六条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将建筑垃圾消纳场、中转站等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

第七条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从事建筑垃圾运输以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处置建筑垃圾,应当向当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处置。

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决定。予以核准的,颁发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不予核准的,书

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处置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和建筑垃圾运输单位,核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

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开工之前,应制定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并与当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施工工地环境卫生责任书。

第八条申请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消纳场的场地平面图、进场路线图等工程图纸;

(三)相应的摊铺、碾压、除尘、照明等机械以及设备和排水、消防、指示等设施资料;

(四)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和废混凝土、金属、木材等回收利用方案;

(五)相应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

(六)管理人员相关资料。

第九条申请从事运输建筑垃圾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三)建筑垃圾运输的时间、路线和处置地点等相关材料;

(四)运输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运输车辆保洁方案。

第十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申请处置建筑垃圾,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建筑垃圾运输的时间、路线和处置地点等相关材料;

(三)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方案;

(四)与取得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运输单位签订的运输合同;

(五)与当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的施工工地环境卫生责任书。

第十一条建筑垃圾消纳场管理,应当达到下列要求:

(一)公示场地布局图、进场路线图;

(二)入场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推平、辗压,进出消纳场的道路整洁、畅通;

(三)有健全的现场管理制度和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填报建筑垃圾处置相关报表;

(四)建筑垃圾按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分类堆放;

(五)场内环境整洁,无尘土飞扬、污水流溢;

(六)不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废物。

第十二条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做到:

(一)按指定的地点装载和倾倒;

(二)装载适量,覆盖严密,不撒漏、飞扬;

(三)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

(四)驶离现场时应冲洗干净,不带泥上路;

(五)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

(六)按照公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于早上7时至晚上8时在城区中心区域运输建筑垃圾。

第十三条建筑垃圾消纳场停止使用前,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单位应覆盖还田,搞好绿化,或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处理,并报当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居民修建、装饰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本区域已实行物业管理的,应当按照物业管理企业指定地点临时堆放,并采取措施围挡、苫盖,在2日内及时清运;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应当按照社区指定地点临时堆放,并采取措施围挡、苫盖,在2日内及时清运。

居民修建、装饰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可以委托社区、物业管理企业联系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有偿清运。

社区、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街路畅通的情况下,在所管辖区域内指定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地点,并督促产生建筑垃圾的居民及时清运。

第十五条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交纳建筑垃圾处置费。

第十六条电力、电信、供水、煤气、排污、园林、管网、绿地及市政道路维护工程、开挖的建筑垃圾需继续用于就地回填的,应采取围挡措施,防止建筑垃圾扩散污染周边环境,竣工后应及时清除余留建筑垃圾。

第十七条需要受纳建筑垃圾回填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建立接收登记制度,设专人对接收建筑垃圾的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并将接收登记记录报当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需要变更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内容的,应向原核准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或者超出核准范围处置建筑垃圾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单位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或者建筑垃圾消纳场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废物的,由

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个人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或者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不按核准的时间、线路将建筑垃圾运输到指定地点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个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建筑垃圾消纳场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二)、(三)、(四)、(五)项规定之一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运输建筑垃圾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三)、(四)项规定之一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个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建筑垃圾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环境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水平处在高速提升的阶段[1]。根据前瞻产业研究所《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所整理数据,每1万m2建筑的施工中,会生成建筑垃圾约500~600t,而拆除1万m2的旧建筑时,将生成约7000~1.2万吨建筑垃圾[2]。中国科学院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平均每年的建筑废物量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3],然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远少于发达国家95%的资源化利用率[4]。根据数据统计,河南省每年会产生大约5000万m2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50%,居全国前列。根据周口市渣土办统计数据,2021年1~11月建筑垃圾总产量428.10万吨,处置方式包括直接利用和再生利用,综合利用率76%。

1建筑垃圾处理的途径与方法

将建筑垃圾制备功能砖进行再生利用,例如深圳市的渣土处置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市渣土处理公司成功制备实心砖、路砖、种植、护坡、海绵填充砖等多种渣土再利用产品,并配有专门的回收生产线,回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8]。利用率可达90%,经济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2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典型企业

周口兴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内新型建材研发生产行业和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应用领域里知名的一家民营企业,并且该公司是周口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绿色发展、环保先行”为发展理念。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方面,拥有绿色拆迁、环保清运、环保处理、绿色生产等绿色生产作业链;工艺与进口方面,在可再生产品开发应用基础上,运用国际先进工艺技术与进口设备,成功开发制造了再生骨料、商混搅拌剂、混凝土凝胶料、蒸压水泥砌块、透水砖、路面砌块,以及水工制品、路面施工制品、工程墙体制品、商铁轨枕基础制造、综合管廊等30多个类别的系列产品,可为城市市政工程、园林广场景观工程、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商用住宅工程等提供绿色环保建材。荷兰砖。荷兰砖又叫面包砖,砖面体积较小,砖体色彩简单,多采取凹凸面的形状,有防水、耐磨、维修简便的优点。抛丸砖(仿石材)。抛丸砖是在成品砖的基础上,再融入铸造业的抛丸技术、抛丸工艺而制成的一种新型高档砖。传统的成品砖经过抛丸机的深加工和二次处理,可以提高内部密度,使其接近天然石材的铺装和应用效果。透水砖。透水砖是构筑海绵都市的重要材料,拥有优异的通风性、通气性,能让降雨快速地渗透,有效保护土地湿润,并提高了城市中植物与土地细菌的存活要求。能吸纳水份和热能,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有很好的效果。水工护坡砖。水工护坡砖主要是由工程废渣、水尾矿渣、陶渣等材料经过科学合理配合后,由成型机进行机械振动加压加工而形成。水工护坡砖不但密实程度好、硬度高,而且在净化水质等方面也有着较突出的经济效益。植草砖。植草砖是将混凝土、河沙或再生细骨料和优良色素等进行高压砖机振压加工而制成的完全免烧砌块,有抗衰老、耐侵蚀、可重复等优点。植草砖有着很强的抗压性能,可以承受步行、汽车等的碾压而不被伤害。

3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与建筑垃圾资源利用较好的城市相比,周口市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处置措施仍在寻找建设建筑垃圾堆放场,而不是寻找建设资源处理厂。宣传力度不够,全社会支持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氛围尚未形成。周口市兴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全市唯一一家现有建筑垃圾回收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大多从国外进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较少。市场上的再生产品大多是再生骨料和再生砌块,附加值较低,限制了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同时因为原料、生产工艺等原因,和用天然材料制造的商品比较,再生商品的价值并不能产生明显优势,从而造成销售速度缓慢。

3.2解决对策

从顶层设计推进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确定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保障举措,并明确建筑废弃物有关方的违约责任、收费制度、监督管理措施和处置标准、再生产品的制造与使用、税收政策以及法律责任等。由于公众普遍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意识比较淡薄和不够了解,政府应当加大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宣传教育,充分运用网络广播、电视节目、报刊、微信、微博、户外广告牌等媒体,普及建筑垃圾处理科学知识,以增强公众对建筑垃圾处理利用意义的了解,营造群众积极参与管理和保障建筑垃圾处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4结语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涉及到产生、分类、储运、处置、再利用、生产等各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与建筑废弃物再生公司的密切配合。未来,随着周口市城镇化持续发展、老旧小区搬迁、整治改造和部分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周口市建筑垃圾的产生总量仍将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为推动周口市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工作,今后应从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工作制度创新、科技集成创新研发和可再生产品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屠萌.济南市建筑垃圾管理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2021:1.

[2]王秋菲,王盛楠.建筑垃圾减量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3-4.

[3]韩蕊.济南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2020:10-25.

[4]冯为为.资源化利用破解建筑垃圾处理难题[J].节能与环保,2018,(10):34-36.

[5]屠萌.济南市建筑垃圾管理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2021:2.

[6]安成.抓好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N].《中国建设报》2020.05.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第三十九章《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转变》.

建筑垃圾范文篇3

一、乌鲁木齐建筑垃圾的现状

乌鲁木齐作为城市建设的中心城市,随着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建筑、拆迁工程、旧区改造工程不断开工,造成建筑垃圾的不断增多。如何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确保城市的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和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以及保护自然平衡确保后代人的利益。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目前,乌鲁木齐市注重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建立和完善管理法规,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加强技术指导,并且加快制定和完善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出土和消纳“平衡”状态,而是围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二、乌鲁木齐市建筑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

乌鲁木齐市建筑垃圾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建筑行业都是采用传统方式施工的,原料消耗大,加上管理落后,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乌鲁木齐市年产建筑垃圾几百万吨,如何处置、减量、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建筑垃圾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

(1)建筑工程层层承包,垃圾运到哪里不管不问。甲方盖楼,包给乙方,乙方再包给丙方,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由丙方从社会上召集,甲方只考虑工期、质量,对建筑垃圾运到哪里不管不问,造成运输车主随意倾倒垃圾。

(2)利益驱动,运输户“多拉快跑”。按规定,建筑垃圾必须倾倒在指定的建筑垃圾受纳场。但一些施工单位为尽快清理掉建筑垃圾,方便施工,早日完_T=,规定运输车辆拉一车垃圾结算一次运费。在这个“规定”诱惑下,许多车主为多挣钱、节省油,在运输途中将垃圾随意找个地方倾倒。

(3)“杂牌军”多,“正规军”少。目前,我市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近3000辆,其中约有80%的车辆为私人所有,这是造成运输市场混乱车辆不易管理的重要因素。

2.乌鲁木齐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资金不足。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金额有限,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

3.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依据国务院412号令《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的决定》、建设部139号令《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和政府令第107号《乌鲁木齐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以及乌鲁木齐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制定了城市垃圾清运许可实施方案,整个审批过程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的相关规定进行。按照逐级审批、逐级负责、各司其职的规定,使整个审批程序高效、透明。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开发了《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管理软件》,从申请登记到最后的办证都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控制,强化了管理,体现出程序化、规范化、快捷化的管理大大提高了T作效能。同时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努力,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环境不断改善,得到了市民的称赞。

4.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

三、乌鲁木齐市建筑垃圾的解决对策

1.切实加强规范市场机制,增加监管、组织力度。目前,乌鲁木齐市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城市市容环境,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并且为了满足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维护后代人的利益,仅仅围绕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提升城市形象,于2005年11月成立了乌鲁木齐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为了更好地履行协会工作职责,促进、规范乌鲁木齐市渣土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渣土运输市场环境,又于2005年l2月14日,成立了渣土运输专业委员会,建立了有序的渣土运输市场。主要包括:一是基本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将建筑垃圾处置单位纳入渣土运输专业委员会统一管理。会员单位严格遵守渣土专业委员会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乌鲁木齐市渣土运输行业自律公约、乌鲁木齐市渣土运输企业诚信考核管理办法、乌鲁木齐市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技术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整合运输市场,根据乌鲁木齐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渣土运输企业备案实施方案的实施,所有私人车辆必须挂靠到乌市环卫协会渣土运输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将车辆进行统一管理,私人车辆不允许进行渣土运输。三是规范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依据,如申报材料齐全,车辆必须保证密闭、车况良好,施工地做到进出口硬化、有防污染、降尘设施等。四是充分发挥乌市环卫协会的作用,给乌市环卫协会会员单位提供有利的信息,如:绿化回填、商住楼地基回填、道路回填等。由于合理的调配,使建筑垃圾充分地得到了利用,并且协助业务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管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确实做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严格执行协会章程,加强行业同仁之间、地域之间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深化乌鲁木齐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乌鲁木齐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及渣土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我市建筑垃圾运输市场走向正规、走向良性发展,形成规范、有序的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乌鲁木齐市将建筑垃圾的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活动形成的建筑垃圾市场全部掌握在协会手中,统一进行合理调配资源,一是利用工程弃造荒山、道路两旁、小区、园林的绿化,使乌鲁木齐变成绿草如茵,树如盖,繁华似锦的美丽景观的城市;二是将地基开挖的戈壁土用到道路维修、建设和楼房的基础回填;三是将既不能回填又不能搞绿化的建筑垃圾处置到临时建筑垃圾场进行砂坑填埋,恢复地貌后从新建设,恢复了城市土地的原貌。由于合理的调配,使城市建筑垃圾得到很好的利用,充分体现了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

2.加强乌鲁木齐市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过去城市垃圾的混合回收,加大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为了促进垃圾的分类回收,应在居民区,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

3.大力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提供资金保障。面对建筑垃圾的挑战,许多科学家提出应全面应用高科技,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建筑垃圾范文篇4

自去年4月11日全市市容环卫工作会议以来,市建筑垃圾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各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工作,建筑垃圾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撒漏乱倒建筑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从整治工作的角度看,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三个“不到位”: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六个一”和“四不开工、四不出门”的源头管理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超载、不蓬盖、带泥上路、撒漏、乱倒等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有效制止。二是攻坚破难的措施不到位。建筑渣土管理确实是一项城市管理难题,但是天桥区却从建筑渣土乱倒、撒漏重灾区,成为今天整治的样板区,主要做法还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各级各部门都要反思。三是管理合力不到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执法力度还不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建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这是全运会、园博会筹备的迫切需要。筹办好全运会和园博会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为此而营造良好环境是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垃圾沿途撒漏和随地乱倒问题已经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严重破坏城市形象。这个问题如果在全运会和园博会之前得不到有效治理,给城市形象和政府形象带来的损失将无法挽回,也无以弥补。

第二,这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积在道路两侧和居民区附近,甚至有的路段路面的三分之二被渣土覆盖,绵延四五公里长。大量无证车辆违规运营、违章驾驶,每年造成交通事故上百起。已经严重影响到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筑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人人喊打的社会公害,强力整治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这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城市形象和环境,既是城市生产力,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建筑垃圾管理问题是我市提升城市宜居、创业水平和生态环境的一个瓶颈制约,成为改善发展环境的短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第四,这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迫切需要。围绕建筑垃圾的治理,各级各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想了很多办法,但仍未取得根本性的效果,群众意见很大,各界十分关注。建筑垃圾处置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因素,能不能快速地、有效地处理好建筑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检验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方面。

二、标本兼治,重拳出击,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

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建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高度重视。荣竹书记近期指出,要切实加大对乱堆乱倒建筑渣土行为的整治力度,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出重拳打击,根治乱倒渣土问题。建国市长要求,要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把乱倒渣土的问题解决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瞄准全运会和园博会之前取得根本改观的目标,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措施,出手要快、出拳要狠,切实管住、管实、管好,实现渣土处置的长效管理。

(一)强化属地责任,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建筑垃圾点多面广,必须以行政区域为主,坚持属地管理。一要突出建筑工地源头管理,全面落实签订承诺书和缴纳保证金制度,把整治的重点放在建设、施工单位落实管理责任上,放在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和车辆的考核管理上。要安排专人对辖区内所有建设施工工地,盯靠管理,定职责、定岗位、定考核、定奖惩,全面落实“六个一”和“四不开工、四不出门”的管理措施。二要突出运输单位和车辆的管理。市建委、市容环卫、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环保等管理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对建设施工工地不符合规范,达不到施工标准要求的坚决停工,运输单位和车辆没有通过核准的坚决不允许运输。三要全面推开。全市重点建设工程要带好头,起到表率作用。要积极借鉴天桥区经验,在现场会后一周内,各区要抓出1—2处示范工地,以点带面,推动建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二)注重严管重罚,形成打击垃圾撒漏乱倒的高压态势。要认真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采取技术手段、经济杠杆等多种措施,形成打击非法营运建筑垃圾和撒漏乱倒现象的高压态势。一要督促建设施工单位使用核准的运输单位和车辆,对擅自使用非法营运车辆的坚决采取停工措施,该处罚的要严厉处罚,决不手软。二要严格做好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和车辆的管理考核工作,实行“黑名单”制度,对违规违章计分达到限定标准以上的运输单位要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其建筑垃圾运输资格。三要认真落实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实施24小时监管,发现撒漏乱倒现象立即查处,并实行联单处罚、倒查追究制度。四要坚决打击强包强运建筑垃圾行为,对不按照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强行包揽建筑垃圾运输的业户,实行联带追究和累计追究措施,借鉴天桥区6部门联合处罚签单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公安和执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触犯法律的依法严惩,确保建筑垃圾市场的有序运行。

(三)坚持标本兼治,着力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建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既要注重治标,用重典治顽疾,更要注重治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条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撒漏倾倒的乱象。一要高度重视执法力量建设。充分调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行政资源,着力打造一支指挥顺畅、业务精湛、反应快捷、作风顽强的联合执法队伍,形成打击垃圾撒漏乱倒、敢于碰硬的中坚力量,为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二要加强制度创新。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建筑垃圾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深层次原因,采取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形成一套完善配套的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对建筑垃圾市场存在的运输定额标准低,分包发包不合理,相关经费监管不力,体制上不完善等问题,要立足实际,分步破题,逐步解决,最终形成规范配套的建筑垃圾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建筑垃圾综合整治的合力

一要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把建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综合整治的任务逐级分解,定人、定位、定责、定奖惩,切实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都落实。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的态度,瞄准建筑垃圾整治中的重点、难点做工作,不解决问题绝不放手。

二要督查督办到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行日调度、周讲评、月考核制度,狠抓督查落实。切实细化督查工作制度和程序,督查项目要责任分解、定期汇报、督促检查、公开通报。对各级各部门既定的整治任务,市领导小组要加大督办力度,落实不力的要追究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责任。建立综合整治工作定期调度讲评制度,调度讲评情况要发各成员单位,同时报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为半年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严格行政问责,从工作机制上解决抓落实中的梗阻问题,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查、问责力度,强化目标管理,严格时限要求,明确责任约束。

三要舆论宣传到位。市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对建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及时向广大市民宣传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及具体措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建筑垃圾整治的主动性,通过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曝光一批严重违法的典型案件,打一场整治建筑垃圾的人民战争。各区政府要利用各种手段,宣传建筑垃圾随地乱倒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对城市形象的严重影响,形成整治建筑垃圾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要服务保障到位。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工作的大局和讲政治的高度,为建筑垃圾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市区两级要进一步统筹有限的行政资源,在人力、经费和物资上给予大力支持,该调人的调人,该拨款的拨款,该筹资的筹资。市领导小组、市建委要考虑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工作进度,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支持。

建筑垃圾范文篇5

1建筑垃圾处置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1.1源头管理难

按“谁产生、谁负责”的处理原则,拆除单位、施工单位等产生建筑垃圾的机构应支付相应费用处置建筑垃圾。但根据《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各级财政在项目开工前已向建设单位收取了建筑垃圾处置费用,按文件要求,相关处置义务已转交给地方政府,大多数建设、施工单位不愿再支付费用将建筑垃圾分类并运到正规的资源化利用场地进行处理。由于缺乏源头管理政策体系,其处置收费并未按分类与否进行分级,也就是无论建筑垃圾是否分类收取的处置费用均相同,不利于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开展。

1.2环保达标难

由于简易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噪声和扬尘的排放难以符合目前环保标准要求,存在关停取缔风险。由于缺乏细致、完备、可操作的建筑垃圾管理法律法规,运输、收纳过程存在管理无序现象。2018年,中央环保巡视组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固体废物大排查行动和“清废行动”中发现的垃圾堆放中,近一半是建筑垃圾,其中大部分是不规范倾倒形成的。

1.3企业发展难

虽然各地区都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明确将建筑垃圾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但在区县级层面,相关规划中一般不明确处置设施的具体位置,基层政府在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上存在顾虑,导致设施选址难落地。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刚起步,相关技术装备、行业人才等配套产业尚不成熟,其技术、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导致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成本高于一般建材产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涉及城市管理、环境、住建、交通等多个领域,目前尚无成熟流畅的运作流程,企业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遇到问题需要处理,运营效率低。

1.4产品应用难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为再生制品,公众普遍认为再生产品质量低于普通建材产品,工程采购单位也不愿购买使用带有“再生”“垃圾”之类标签的产品。现阶段也缺乏完备的再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及可落地的再生制品应用政策保障,使再生资源化产品市场推广困难。

2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我国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起步较晚,政策法规和技术体系还不健全。目前各地推进措施主要有特许经营制度、处置收费制度、资源化利用方案备案审核制度等。山东、湖北、陕西等地都相继出台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特许经营政策文件,明确特许经营准入条件,通过招投标方式授予相关企业特许经营权。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享有所在区域建筑垃圾的优先收集权和处置权,以鼓励采取此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深圳、青岛出台《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要求建设单位编制建筑废弃物减排及处理方案,在工程开工前报主管部门备案。北京、上海、福州等地建立了建筑垃圾智能化监管平台,对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全过程进行高效监管。

3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的主要方式

建筑垃圾处置利用主要包含源头减量、收集运输、处置与资源化利用3个关键环节,其源头减量化管理包括从源头上减少产生量和就地利用2部分。所谓从源头减少产生量,是指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就尽可能地减少后期拆除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就地利用是指将施工、拆除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直接用于在建项目,以减少排放。建筑设计阶段是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最佳时机。然而目前设计阶段的建筑垃圾减量化问题尚未得到从业者足够重视,设计人员无法清晰地理解在设计阶段由何种措施、因素导致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设计阶段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的主要方式如下。

3.1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是减缓建筑垃圾产生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设计阶段,可以采用高耐久的结构材料以及多功能的复合材料和一体化材料,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实现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建筑垃圾的产生。此外,增强设计的灵活性对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也很重要。最大的浪费就是由于建筑结构不能满足新的建筑功能需要而不得不在达到使用年限前拆毁建筑。设计的灵活性能保证建筑物在建筑用途改变的情况下仍能满足未来建筑物结构的调整需要,如将传统的大开间的房屋变成小开间的房间,或将小开间的房屋变成大开间的房屋,以减少因为需要拆迁重建而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大跨度、大开间结构体系,在耗材量较小的情况下满足空间使用的多样性要求;设计阶段考虑到安装和拆卸,易于部品部件维护更换等也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有效措施。

3.2采取合适的设计方法与建造技术

设计时应尽量运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采用基本模数、分模数来协调其他部品尺寸,增强材料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工厂标准化预制构件不仅有利于提高建设效率,易于质量控制,有利于环保,而且由于在工厂大批量生产,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废料。推广喷射砂浆、临时围墙、金属脚手架、铝合金模板免抹灰等绿色环保建造技术,有利于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原材料的损耗,避免建筑垃圾的产生。

3.3精细化设计,避免后期工程设计变更

设计时应积极与建设的各相关方沟通协调,减少工程中因意图不明确产生的设计变更,避免现场拆改而产生建筑垃圾。

4减少建筑垃圾排放的措施

施工阶段也是建筑垃圾产生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量约为0.05t/m2,根据全国新开工建筑总量估算,每年工程垃圾产生量达到千万吨级。因此,必须对施工垃圾给予足够重视。为减少工程垃圾,施工单位首先要对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细致的理解,选购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并进行适当的运输和管理,以避免材料浪费产生建筑垃圾;其次要严把施工质量和施工工序,避免返工现象;最后要注意施工过程中废弃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分类回收,大力推广绿色施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4.1编制施工垃圾减量化方案

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前,应编制工程垃圾处置利用方案,以便于施工各环节建筑垃圾产生和使用的统筹考虑。方案应包括工程垃圾减量化要求,主要内容有施工阶段减量化的对象、目标、途径、措施以及资源化利用方式。工程垃圾的组成中废弃混凝土、废弃砖瓦等约占总量的30%~50%,这一部分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因此,根据绿色施工技术要求,工程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每1万m2建筑面积的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应不高于400t。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工程垃圾再利用的台账和清单,对工程垃圾产生和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统计,以便于方案的落实。

4.2施工垃圾现场分类回收

工程垃圾应按照混凝土(砂浆)、钢筋、模板、砖瓦等工程进行分项回收,各分项回收工程应与相应施工环节配套进行,优先就地利用。施工过程中按分项施工顺序和流程及时对产生的施工垃圾进行回收,有利于提高工程垃圾就地利用效率。比如在混凝土工程进行过程中以及结束后,随时对废弃的混凝土进行回收就地利用并分类堆放,避免后续分项工程中其他废弃物的混入,影响就地利用效率。对于不便就地利用的工程垃圾,应根据其资源化利用途径的不同,进行分类堆放,便于后续运输和资源化处理。

4.3规范建筑材料的采购和管理

由于建材价格的波动,施工单位容易在低价时大量购进建材。建筑材料在工地现场长期堆积,极有可能造成导致建筑材料的浪费,产生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工程节点、库存情况等,对所采购材料的数量、批次、进场时间、储存、使用等进行合理统筹管理,使材料耗量降到最低,避免因过量囤货,或者调度不合理,造成材料过期或损坏,导致材料浪费。现场材料应堆放有序,并满足材料储存及质量保持的要求。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以降低运输损耗率。

4.4施工场地临时设施再利用

施工场地大门、围挡和围墙等采用模块化、标准化产品并使用活动连接,以方便拆卸,周转使用。现场主要道路硬化处理宜采用可周转使用的材料或再生材料。短期的施工路面可采用钢板路面。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并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建筑物拆除阶段是产生建筑垃圾的最主要环节,目前拆除的建筑多为老旧的砖混结构,拆除垃圾可资源化利用率较高,但由于拆除方式简单、盲目追求速度等原因,拆除方式简单粗暴,使拆除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建筑拆解”是一种更为节能高效的建筑拆除办法。通过建筑拆解设计,可以使大量的资源得到节约和再利用,从而实现建筑物的闭链循环。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1996年第一届建筑全会上,美国学者盖伊教授认为,传统的建筑拆除方式后,建筑材料只能当垃圾填埋,建筑拆解是以手工或机械的方式回收旧材料的过程。德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拆解是将建筑分解为不同部分,促使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或回收利用。我国学者贡小雷认为建筑拆解是“以回收建筑材料为目的,将建筑中不同类型的构件逐一拆除使之分离的过程”。普遍认为,建筑拆解是以回收建筑材料为目的,将建筑中不同类型的构件逐一拆除使之分离的过程。对于整个建筑的拆解,可以分为以下5个步骤:(1)移除装饰构件,包括门框和装饰线;(2)去掉厨房用具,管道,橱柜,窗和门;(3)移除楼面层,墙面层,保温层,配线和管道;(4)拆卸屋顶;(5)拆除墙体,框架和地板,1次1层。在拆解过程中,遵循上述步骤对建筑材料逐步进行拆解,然后在每个过程结束后,对材料做简单的处理,如清除钉子、材料分类、堆叠、清洁等。

5建筑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建筑垃圾产生后,经分类收集再由运输单位进入现场,将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输至资源化利用场所。收集运输环节连接建筑垃圾的产生环节与资源化利用环节,规范化的收集运输对于资源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1是目前较为完善的1个处置体系,涵盖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潢垃圾的主要处置流程、监管部门、产生费用等情况。由图1可知,建筑垃圾的收运涉及建设部门、城管部门、交通部门、交警部门、街道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运输单位、物业公司等市场主体,其流程十分复杂,涉及利益主体众多。运输单位需办理安全证(交警部门)、准运许可证(城管部门)、运输通行证(交管局),“三证”齐全之后才能合法收集运输建筑垃圾。3个部门对于收集运输全过程的监管分工不清晰,存在大量的“中间地带”。运输单位往往为了利益最大化,未按照规范化的方式对建筑垃圾开展收运。工程垃圾及拆除垃圾倾倒回填和资源化利用2种处置方式的费用基本持平。装潢垃圾采用资源化利用方式的处置费用较高,一般运输单位会选择倾倒。这也是制约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素。

6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

6.1矿坑回填

矿产资源开采遗留的大量矿区废弃地为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的矿区废弃地数量多、面积大、分布广泛且不均,复垦和修复严重不足。建筑垃圾中建筑泥浆、废弃砖瓦、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渣土(表层土)等大部分材料,经破碎、筛分和按照所需土石方级配要求混合均匀后,都可用作矿坑回填。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时需要大量覆土,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附近建立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理站,利用建设废土或含泥量大的建筑废渣用作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材料,可以节约大量的耕地。各种再利用途径中,填方料消耗量最大,且仅需粗碎即可再利用,但是附加价值较低。矿坑回填在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中的比例也相当高,如上海达到65%、湛江达到85%。它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消纳建筑泥浆、装潢垃圾等不易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其局限在于城镇周边需有采石矿、露天煤矿等天然矿山资源。6.2堆山造景建筑垃圾堆山造景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新课题,建筑垃圾含有混凝土、石灰、砂石、渣土、灰土等成分可用于堆山造景,是处理城市建筑垃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举措。

6.3再生路基

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目前常用的道路路基填料是天然土源,即经检测合格的路线纵向土石方调配土、半填半挖横断面上的挖方土或由取土坑内获取的土。从取土坑获取土填筑路基,不仅可能破坏地表自然排水系统,且会破坏植被,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废砖、废混凝土等含量较多,达80%以上,其自身强度较好,对其进行一定加工处理后,完全可用于道路路基填筑,该方式可成为处理建筑垃圾的有效途径之一。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B-C02合同段、西宝改扩建项目阿房宫立交工程等,均为采用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的成功案例。

6.4再生骨料

建筑垃圾破碎形成再生骨料,应用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建材产品,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重要途径。相比于上述其他利用方式,再生骨料产品应用技术要求较高,是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我国预拌混凝土年需求量约为80亿m3,消耗粗骨料约10亿t、细骨料约7亿t,资源消耗巨大。由于环保要求,全国范围内已控制开采天然砂石,江砂资源也逐渐紧张,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对于缓解砂石资源紧张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再生砂石用于预拌混凝土中应满足国家标准GB/T25177《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和GB/T25176《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的要求。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按性能要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废弃混凝土破碎骨料的压碎值较低,可满足Ⅰ类骨料技术指标的要求;废弃砖瓦破碎骨料的压碎值和吸水率较高,一般满足Ⅲ类骨料技术要求。采用再生骨料的预拌混凝土(砂浆),其性能指标应符合JGJ/T240《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设备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城市的经验看,固定式资源化处理工厂是主要发展方向。各地区应参照拆建垃圾年平均产生量作为设计处理量来规划固定式处理工厂,针对固定式资源化处理工厂无法解决拆建垃圾的问题,可采用少量移动式设备分散处理。国内常用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和设备,尽管技术水平在逐步提升,但多未摆脱粗放式工艺和直接使用矿山机械,集成集约度不高,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扬尘噪声污染严重、再生骨料品质不均、生产线能耗偏高,处理企业综合制造成本过高等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必须树立“产生者承担处置责任”和“谁处置,谁受益”的理念,坚持加大投入和发展工业化、自动化成套技术和装备,确保设施良性运转。拆除和施工垃圾经分类收集后成分相对单一,装潢垃圾则成分复杂,若均采取堆填方式处置,装潢垃圾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明显大得多。相对而言,拆除的施工垃圾的资源属性更多,装潢垃圾的环保属性更多。因此,建设装潢垃圾终端处置设施进行无害处理,对推进建筑垃圾规范在处置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

7总结与展望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对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须应用系统思维,从多方共同发力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难的问题。(1)要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立法,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和监督管理机制;(2)要制定政策鼓励建筑垃圾分类,推动政府项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减免产品增值税,提升再生产品竞争力;(3)要建立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全过程标准体系,打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瓶颈,通过以上措施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参考文献

[1]李国遵,郭昊茹,闫丞佑,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J].砖瓦,2020(10):45–46.

[2]陈雅芝,黎江平,王婉怡.德国建筑废弃物层级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建筑经济,2020,41(3):24–29.

[3]张守城,王巧稚.英国建筑垃圾管理模式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10(12):38–41.

[4]陈雅芝.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的比较研究[J].建筑技术,2019,50(3):342–345.

[5]桂志伟,俞进进,蔡立弘,等.中日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技术、政策对比研究[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20,41(1):34–39.

建筑垃圾范文篇6

*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市城市管理局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市建设委员会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二、镇江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早在2006年的时候,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2005年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整理工作;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2003年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2007年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四、意见和建议:

综合这次考察的情况,3个城市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体制合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职能明确;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都有一个互通的建筑垃圾核准信息监控平台和有效的联动机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为逐步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互通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促使我市城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处置核准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建筑垃圾范文篇7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

本规定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五条建筑垃圾消纳、综合利用等设施的设置,应当纳入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

第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内的工程施工情况,制定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合理安排各类建设工程需要回填的建筑垃圾。

第七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的20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颁发核准文件;不予核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的具体条件按照《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禁止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

第十条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第十一条居民应当将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并堆放到指定地点。建筑垃圾中转站的设置应当方便居民。

装饰装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置建筑垃圾。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

第十四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

第十六条建筑垃圾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因建设等特殊需要,确需临时占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的,应当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纠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或者超越法定职权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

(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

第十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以罚款:

(一)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

(二)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的;

(三)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的;

单位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之一的,处300O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个人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之一的,处20O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处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处置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施工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建设单位、运输建筑垃圾的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

建筑垃圾范文篇8

[关键词]措施优先级;建筑垃圾;全阶段

建筑垃圾是在建造、施工、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其特点是产生量大、占地面积广、污染环境。根据产生的来源主要分为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在我国建筑垃圾总量中,大部分是建筑拆除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可以说只要有建筑物的拆除或施工就会有建筑垃圾的产生。

1建筑垃圾问题现状及应对措施

1.1我国建筑垃圾问题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垃圾年产量不断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7年建筑垃圾年产量由11.7亿吨增长到23.79亿吨,而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仅占总量的5%[1],与之相比,欧美等国家建筑垃圾利用率高达90%以上[2]。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简单填埋或露天堆放,各种建筑垃圾都未经合理分类甚至与各种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建筑垃圾年产量不断增多,有效的资源化处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建筑垃圾逐年累积,所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当下处于简单、无序的状态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不仅造成土地、建筑材料等资源的浪费,还对地下水源、空气产生污染。大量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被运往郊外,必将使“垃圾围城”的现象逐渐变为现实。因此,必须改变我国现有的不经处理就简单填埋和就地堆放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使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转变已刻不容缓。

1.2应对措施

王春燕[4]对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零排放的固体循环处理技术,其中建筑垃圾处理的流程为:建筑垃圾—分选—固废制砖资源化—建筑用砖—建筑市场或园区自用。张静园、张春鹏等[5]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出发,对经济效益、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等指标分析,构建出五级评价等级,助力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科学评价与成果转化。以上研究从不同方面为解决建筑垃圾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方法,有的研究出具体的就地资源化技术,有的为相关技术的落地转化构建出科学的评价体系。然而现有的研究多是建筑垃圾产生后的处理措施,而忽视了建筑垃圾产生前的应对措施。因此本文把建筑垃圾产生前的阶段视为应对建筑垃圾问题的一个重要时期,综合考虑产生时间、处理成本和经济效益,按照优先程度划分出前期规划阶段、施工阶段、现场处理阶段、集中处理阶段的四级处理顺序,为政府、施工单位等更好地应对建筑垃圾问题提供帮助。

2建筑垃圾的全阶段概念

一个地区只要有建筑或构筑物的拆除或施工就会有建筑垃圾的产生,已有的建筑在未来都将因为设计年限或长期城市规划等原因成为建筑垃圾。因此,一定地区的建筑垃圾的产生是必然的、可预知的。将建筑垃圾产生行为发生前视为建筑垃圾产生的前期,从而将建筑垃圾的产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称为建筑垃圾产生的全阶段(以下简称“全阶段”)。有别于以往集中于建筑垃圾产生过程中期、后期的处理,在全阶段概念中,前期的应对措施也至关重要,如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与工业协同组合,如工业综合体与建筑业相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外运量。将建筑垃圾产生前期的应对措施与中期、后期的处理措施相结合,使建筑垃圾在全阶段过程中的处理流程化、体系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在全阶段概念中,越早采取应对措施,所付出的成本越小、获得的利益越大。

3建筑垃圾处理措施的优先级

3.1建筑垃圾处理措施优先级的划分

基于全阶段概念,依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发展方向,笔者将应对建筑垃圾问题措施划分出不同优先级,以最大程度减小因建筑垃圾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3.2建筑垃圾处理措施优先级的应用

3.2.1前期规划建筑垃圾的前期规划发生于建筑垃圾产生前期,建筑垃圾产生前期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产业组合和工程优化设计,可使建筑垃圾被产业组合体消化,不仅可降低处理和运输成本,还可以创造一定收益从而达到资源化的目的。如通过规划建设项目的土方质量平衡,可实现44%的弃土再利用,从而减少运输到填埋场的土方量[6]。3.2.2绿色施工绿色施工主要发生于建筑建造施工和装饰装修时期。主要分为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或使用新型建筑材料,通过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如建筑装配式技术、BIM技术,或使用绿色建材,从根源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从而实现减量化。3.2.3就地处理就地处理发生于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产生后、外运前。通过就地资源化技术和建筑垃圾分类技术,在施工现场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处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和减少后续的处理成本。发达国家资源化利用程度高的原因之一就是非常注重“源头减排”。3.2.4集中处理集中处理是建筑垃圾处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建筑垃圾的集中处理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主要方式。通过建设功能完善的回收站将建筑垃圾再次资源化利用,生产再生制品如再生砖、砌块、地板等,能够实现一定经济效益。对于无法资源化利用的部分进行无害化处理,运往填埋场填埋。最终通过四级措施的处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4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建议

4.1加强源头控制

落实“谁生产,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要求施工企业对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负主要责任。加强企业的生产责任,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在作业过程中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从源头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对已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从而为之后的加工降低成本。政府应当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在此过程中可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进行废旧沥青的再利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早已形成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建筑垃圾利用率达90%以上。

4.2强化资源利用

加强政府引导。建筑垃圾单位质量大、处理成本高、增值空间小,企业无法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上取得可观的经济利益,造成资本动力不足,无法自发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产业链。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如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措施,减轻企业的生产压力;利用政府采购、张贴绿色标识等手段,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提倡使用再生制品增加市场认可度。

4.3加强宣传教育

当前社会对再生制品的认可度不高,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再生制品作为一种新型产品,其质量、性能尚未得到时间的充分检验,另一方面是相关宣传教育没有做到位。因此政府在严格再生制品生产规范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相关宣传工作,在使用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等媒介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从而提高大众认可度。

5结语

日益突出的建筑垃圾问题已然成为了城市发展进程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为了使城市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建筑垃圾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筑垃圾产生的全阶段概念,措施优先级则为最大程度上处理建筑垃圾问题提供一种工具。我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缺乏主导性研究、未落实“谁生产谁负责”[7]的主体责任、相关法律体系与监管制度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因此实现高水平的资源化利用,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的研发,还需加强政府监管、落实企业生产责任制度、增进社会对再生制品的认可度。相信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建筑垃圾将成为一种新的资源,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取得良好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张烨.建筑垃圾资源化标准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9):141-144.

[2]方帅,邹桂莲,王华新,鄢然.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调查与启示[J].公路工程,2017,42(05):154-158+167.

[3]刘建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科学内涵与相互关系解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05):23-26.

[4]王春燕.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山西化工,2020,40(06):214-215+227.

[5]张静园,张春鹏,张丁,鲁露.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89-94.

[6]曾光,李方芳,唐堂,鲁官友,雷国元.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建筑垃圾减量技术[J].环境工程,2020,38(05):138-143.

建筑垃圾范文篇9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余泥(含泥浆)、建筑材料(含沙、卵石、灰浆等)及散体物料。

本办法所称处置,是指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活动。

第三条县城区内从事建筑垃圾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城市管理局负责全县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和本县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本县城区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

(二)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证》、《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消纳证》;负责《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城市建筑垃圾消纳服务资格证》的受理和初审;负责建筑垃圾处置登记核量工作和合理安排各类建设工程回填建筑垃圾;

(三)负责对本县城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的业务管理和检查督促;

(四)负责对本县域区内建筑垃圾产生点、消纳(中转站)点和运输线路实施管理。

(五)负责与本县域区内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实施施工现场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六)负责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设置和管理;

(七)负责上级交办的其它有关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安、建设、环保、交通、工商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县城管局实施本办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县城管局应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联合执法。

第六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县城管局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处置。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等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证》。经营性运输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并为实际承运建筑垃圾的车辆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建筑垃圾消纳场等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消纳服务资格证》。建筑工地、砖瓦厂等需要回填、利用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消纳证》。涉及同一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运输单位、受纳单位应当分别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但可委托其中一家单位统一办理。

县城管局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及时到现场踏勘,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颁发核准文件;不予核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未取得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的单位,不得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活动。

取得核准文件的单位确需调整建筑垃圾处置数量、地点、时间、路线等内容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经核准后方可调整处置内容。

第七条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到县城管局申报建筑垃圾处置计划,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还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证》。

第八条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与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签订的建筑垃圾清运合同;

(二)与建筑垃圾消纳单位(消纳场)签订的消纳合同;

(三)建筑垃圾处置清运计划(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地点、清运建筑垃圾的工期、数量、时间、路线和消纳场名称等);

(四)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的《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和建筑垃圾消纳单位(消纳场)的《城市建筑垃圾消纳服务资格证》。

第九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理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工地进出口道路必须先行硬化或采取其它防止车轮带泥的有效措施,并进行清扫保洁;有专人负责现场管理,对不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要求的车辆,一律不准驶出现场。

第十条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申请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的,清运车辆必须按统一标准,符合密闭化要求,并配置相应数量的运输车辆,配备办公用房、停车场地等。

第十一条经营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应当提供下列文件:

(一)运输单位营业执照;

(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三)车辆户籍台帐、车辆行驶证;

(四)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行政管理制度1份。

第十二条《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有效期1年。建筑垃圾运输单位需要继续经营建筑垃圾运输业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延续申请。

运输车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年内不得从事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工作:

(一)在本年度内有2次以上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二)违法行为情节特别恶劣的。

在本年度内有3台以上车辆违反本办法规定,注销该运输单位的《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

第十三条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应当在运输前持运输合同、《城市建筑垃圾运输服务资格证》和车辆基本资料到县城管局申领《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发《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

《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实行一次使用制度,一个工地办理1次,工地转移的,应当交还旧证重新办理新证。《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实行一车一证,运输过程中放置于运输车辆驾驶室的前挡风玻璃上,随时接受检查。

第十四条县城市管理局在确定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时间,应征求当地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

城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需要驶经禁行路段的,运输单位应当事先到县交警大队办理《通行证》。

第十五条运输单位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做到:

(一)按指定的地点装载和消纳;

(二)装载适量,覆盖严密,不撒漏、飞扬;

(三)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四)驶离现场时车身清扫干净,车轮冲洗干净,不准带泥上路;

(五)随车携带《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

(六)不得转借、伪造、复制、涂改、买卖《城市建筑垃圾准运证》。

第十六条严禁无牌照、无合法来历的车辆从事城市建筑垃圾运输工作,严禁无证驾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

第十七条建筑垃圾消纳场的设置应当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区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可分别设置1至2个建筑垃圾消纳场。经营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单位,应当办理《城市建筑垃圾消纳服务资格证》。

第十八条需要回填建筑垃圾或者经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的单位,应当向县城管局申报办理《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消纳证》,由县城管局负责统一安排。个人或未取得《城市建筑垃圾临时消纳证》的单位,不得擅自受纳建筑垃圾。

第十九条各类运输车辆进入建筑垃圾消纳场,应当服从场地管理人员的指挥,按要求倾卸建筑垃圾。

第二十条居民住宅因维修、装饰、拆除等产生零星建筑垃圾的,应按城管部门指定的地点清倒,或委托建筑垃圾运输单位清运。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

第二十二条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或经批准后不按有关规定堆放场料、渣土,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临街工地不设护栏或护栏设置不符要求,停工场地不及时整理或竣工后不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施工场地的泥浆、污水外流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四)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五)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六)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的,责令其撤除,并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3000元以下罚款;

(七)未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手续,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责令其立即清除,并对施工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运输的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八)任何单位和个人未按指定时间、地点、方式倾倒抛撒、堆放建筑垃圾的,责令清除,给予警告,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九)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影响环境卫生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车辆带泥运行污染路面的,或不作密封覆盖措施,造成泄漏、遗撒的,每辆(次)处以200元以上2000以下罚款。

(十)出借、转让、涂改、伪造建筑垃圾处置和其他有关证书、单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建筑垃圾范文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拆迁单位和施工单位(以下统称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造物、管网以及单位和个人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四条建筑垃圾管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鼓励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提倡单位和个人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五条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市容环卫部门),负责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并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市容环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

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实施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房产住宅、财政、物价、交通、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和消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排放、运输和消纳建筑垃圾。

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5日持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和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市容环卫部门提出建筑垃圾排放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后,方可排放。

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应当持《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运输车辆密闭合格证明等有关资料,向市市容环卫部门提出建筑垃圾运输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一车一证)后,方可运输。

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单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市容环卫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后,方可从事建筑垃圾的消纳活动。

市市容环卫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核发许可证;不予核发的,应当告知原因。

第七条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在办理工程开工手续时,应当将《建筑垃圾密闭运输方案》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备案;属于拆迁工程的,应当向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设、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筑垃圾密闭运输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条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将建筑垃圾运输发包或者分包给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签订发包或者分包合同。建筑垃圾运输发包或者分包合同应当约定运输单位对建筑垃圾必须做到密闭运输、不沿途洒落、在指定的地点倾卸等文明运输的事项。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对运输单位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监督,违反合同约定经提示仍不改正的,可以解除合同。

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发包或者分包合同向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属于拆迁工程的,应当向工程所在地的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保持工地和周边环境整洁;

(二)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围挡,做到施工出入口硬化铺装;

(三)将车厢外侧的残留垃圾打扫干净,避免沿途洒落;

(四)配备相应的冲洗设施,将运输车辆轮胎冲洗干净后,方可驶离工地。

第十条单位和个人因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本区域已实行物业管理的,应当按照物业管理企业指定地点临时堆放,并采取措施围挡、苫盖,在2日内及时清运;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应当按照街道办事处指定地点临时堆放,并采取措施围挡、苫盖,在2日内及时清运。

物业管理企业、街道办事处应当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街路畅通的情况下,在所管辖区域内指定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地点,并督促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清运。

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可以委托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企业联系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个人有偿清运,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清运。

自行清运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应当采用袋装运输或者密闭运输的方式,并在指定的地点倾倒。拉运袋装建筑垃圾的车辆,可以不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证》。运输中要扎捆结实,苫盖严密,防止途中洒落。

第十一条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应当按照《哈尔滨市自卸汽车密闭厢盖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密闭,经具有资质的产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市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将经核准的车辆在市政府公共信息网站和报纸等媒体上公布,方便社会使用,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承运经市市容环卫部门核准排放的建筑垃圾;

(二)按照承载限额装载,封闭严密,不沿途撒落;

(三)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建筑垃圾处置证》,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四)按照公安交通部门指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行驶;

(五)在指定的消纳场倾卸,服从场地管理人员指挥,并取得回执以备查验。

第十三条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有关管理规定,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建筑垃圾消纳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消纳场区四周应当设置不低于2米的实体围墙,并配备防污染的设施;

(二)配备专人管理,保持场地设施完好、卫生整洁;

(三)建立完善的消纳登记回执制度,及时登记并发放回执;

(四)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的垃圾。

第十五条需要利用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持产生建筑垃圾单位的同意证明、需求数量、雇佣车辆等有关资料,向市市容环卫部门申报,经市市容环卫部门核准后方可利用。

建筑垃圾的利用单位应当建立接收登记制度,并设专人对接收建筑垃圾的情况进行登记管理。接收结束后,应当将接收登记的记录报市市容环卫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市市容环卫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受理电话,接受社会对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的监督和投诉。

第十七条建筑垃圾的处置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按照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一)未经许可,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的;

(二)随意堆放、倾卸建筑垃圾的;

(三)未经许可,擅自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的;

(四)建筑垃圾消纳场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的。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据《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挡的;

(二)未对施工出入口进行硬化铺装的;

(三)未将施工工地驶出车辆轮胎清洗干净的。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自行运输装修垃圾未采用袋装运输的,责令改正,属于经营行为的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不属于经营行为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将运输车辆车厢外侧的残留垃圾打扫干净的,责令改正,处以每车100元罚款。

(三)未按照指定地点堆放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或者未采取措施进行围挡、苫盖的,责令改正,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未及时清运装修产生建筑垃圾的,责令限期清运,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清运的,由街道办事处或者物业管理单位代为清运,所需费用由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五)未使用密闭车辆运输建筑垃圾的,责令改正,处以每车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六)运输车辆未封闭严密、沿途撒落或者超过承载限额装载建筑垃圾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七)运输车辆未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证》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200元罚款。

(八)建筑垃圾消纳场未建立接受登记回执制度或者未及时发放回执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有超承载限额装载、沿途洒落、随意乱卸建筑垃圾等行为,一年内经过两次处罚仍不改正的,除按照以上规定处罚外,一年内不予重新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证》。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三条建设、房产住宅、交通、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建立建筑垃圾管理工作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行政执法人员监管不利,工作失职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四条侮辱、殴打市容环卫管理人员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或者阻挠其执行公务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