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1:26:09

回顾过去

回顾过去范文篇1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省克难攻坚、取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推进“一化三基”,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外影响力明显增强。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930.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1504.6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4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8亿元,实际增长2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实际分别增长9.5%和9.3%;新增城镇就业6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5%;人口自然增长率6.05‰;森林覆盖率56.43%。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新型工业化迈出重大步伐。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250.1亿元,增长20.5%,效益稳步提高,产品销售率98.4%;实现利润571.9亿元,增长46.1%。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7099.2亿元,增长15.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4.9%。结构调整亮点纷呈,长远竞争力显著提升,“9+3”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启动实施,“四千工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6%;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加速发展;千亿产业新增轻工、旅游,达到7个;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长丰与广汽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广汽菲亚特轿车落户湖南,成为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后首个跨区域联合重组项目,比亚迪汽车落户长沙,陕汽重工长沙基地、北汽株洲基地建成投产,北汽福田、吉利汽车快速发展,长株潭有望成为全国又一个重要汽车产业基地;湖南有色控股与中国五矿集团战略重组,有望进入世界500强。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进,已探索形成多种循环发展模式。湘江重金属治理列入国家专项治理规划。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75座。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小火电机组以及淘汰炼钢、炼铁、水泥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化学需氧量减排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计划。

(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农业生产补贴78.6亿元;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262.6亿元,增长23.6%。水利建设加快步伐,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75座,洞庭湖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环湖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启动实施,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粮食总产600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全年销售收入增长23.3%,其中31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5.5%。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取得新的成效。休闲农业成为农民致富新渠道,完成经营收入47亿元,增长23.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总数达9275个,加入农户140万户。县域经济发展加快,长沙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

(三)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连续两年新开工高速公路33条、3072公里,通车里程已达222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4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率稳步提高;武广客运专线正式通车,新开工杭长客运专线等6个铁路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12万千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成效明显,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稳定发展,旅游、通信、文化等消费热点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5亿元,增长29.1%;商品房销售3513.7万平方米,增长32.3%;家电销售82.5亿元,增长30.3%;汽车保有量达178.2万辆,其中年新增36.8万辆。现代物流成为新的增长点,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10亿元,占GDP的7.04%。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增强,依法批准建设用地创历年新高。地质找矿取得重大成果。

(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的进展。顶层设计全面完成,总体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开始实施,12个专项改革方案和17个专项规划陆续出台。“3+5”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际轨道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城镇体系规划获原则性通过。长株潭三市通信实现并网升位、同城收费,首开国内先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十城千辆”公交混合动力节能环保车推广使用全国领先。十大改革全面启动。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四市加入联合国契约组织。实施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已整治到位819家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批项目建成或投产。“两型”产业取得重大进展,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全国七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沙高新区进入部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湘潭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广泛争取国家及各部门、中央企业对长株潭试验区建设的支持,与30个部委开展共建、30多个部委达成合作意向。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突出,预计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3+5”地区增长14.1%。湘西地区开发加快,增长12.7%;湘南地区增长14.6%,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及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新建3个部级、3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部级、17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个部级、1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启动运转。全年共取得国家科技成果奖30项,居全国第三位;完成省级及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2841项,增长116%;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6万件和8309件,增长13.8%和35.5%;成功研制“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目标取得重大进展。轨道交通高速机车变流技术形成优势。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大功率机车、高压电抗器、220吨电动轮自卸车等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成功投产。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一批酝酿多年的重要改革启动实施。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取消行政收费,为企业和城乡居民减轻负担160亿元;成品油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州政府机构改革正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完成过半;省属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对接央企成效明显,已与70户央企对接项目187个,投资总额累计3800余亿元,其中年新增10户、项目39个,涉及金额1808亿元。国内外客商看好湖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向湖南聚集,立体口岸体系初步形成。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28万人次。承接产业转移保持良好态势,全年新增承接项目2054个,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3.3亿美元,增长近1.8倍。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8亿美元,增长14.8%;引进内资1443亿元,增长17.3%。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实际对外投资10.1亿美元。华菱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FMG股权,为高品质钢材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并购意大利CIFA整合效应显现,混凝土机械产量居全球第一;三一重工在德国建设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成功举办“粤港澳招商活动月”、湘商大会、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湘台经贸洽谈、“两型社会”国际高层论坛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

(七)金融支撑发展的能力增强。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全年新增贷款2527.6亿元,银行业利润207.8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企业直接融资取得突破,总额达442.2亿元,新增9家企业上市,其中爱尔眼科、中科电气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发行企业债券136.8亿元,超过历年企业债券融资总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2亿元。融资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有3家产业创投基金获批启动运行。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348.5亿元,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等取得积极成效。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村镇银行达到5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正式启动。北京银行、广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落户湖南。

(八)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22.3%,达1212.9亿元,为民办实事34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大学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对就业困难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援助;5600户渔民上岸定居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60亿元。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加快推进,参保参合人数达6415万人,覆盖率94%。城乡低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优抚对象、灾民等人员的生活扶助及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户数累计达到28.55万户。恢复重建灾民住房3.98万户,帮助2.33万户农村贫困居民实施危房改造。扶贫帮困,重点帮助特困群体解困,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定点帮扶。民生水务建设加强,解决31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教育强省迈出坚实步伐,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成功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5%,建成730个乡镇文化站和4100个农家书屋;邮政普遍服务积极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民族、宗教、侨联、对台、引智、参事、文史、档案、保密、统计、移民、气象、测绘、地震、人防、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大力推进。成功举办一系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和平解放60周年等纪念活动以及群众性重大文艺活动。深入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果,出版物市场进一步净化。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18块金牌的优异成绩。

(十)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步。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和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98件、政协委员提案826件,办复率100%。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决策听证会制度积极推行,法律援助网络不断健全。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深入推进。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应急救援总队完成组建。坚持突出抓信息、抓预警、抓苗头、抓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的严打整治高压态势,社会治安秩序总体保持平稳。安全生产执法、隐患治理和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总体形势保持稳定。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厉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下放审批权限74项;精减和取消省本级年检年审项目32项,精简41%。规范性文件管理更加严格,清理规范性文件7.7万件,废止1.1万件,宣布失效2.5万件,行政效能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和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政府绩效评估逐步开展。

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驻湘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我们面对的局面极其严峻,面临的形势极其困难,取得的成绩极其不易。在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坚决而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着力为长远发展蓄能量、打基础,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坚持政府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有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坚持把握湖南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注重谋划关系全局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坚持凝聚强大合力,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全省各级各部门、中央驻湘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湘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政法干警,向中央驻湘单位,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向国家各部委、兄弟省市区,向广大企业家及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不活跃,居民消费后劲不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财税减收增支因素增多,收支矛盾和压力加大;进出口下滑、外需萎缩;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有的公务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较为突出;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加大解决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年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好于去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出现好转迹象,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但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步伐不一,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所发展,全面复苏将是缓慢复杂的过程,我们有可能遇到外部市场难以预料的冲击,而且,国内经济回暖向好的基础还不巩固。国际金融危机昭示,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势在必行,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结构调整时代,这场经济结构调整的考验,必将对我省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这是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支撑;全省人民心更齐、气更顺、劲更足,昂扬向上、充满信心,这是我们谋取新发展、创造新业绩的巨大动力;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正极大改善我省的发展条件,这是我们实现经济腾飞、加快富民强省的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面对新的形势、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建设,特别是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7%;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坚持把握全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真正把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必须坚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不断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坚持不断扩大内需

合理引导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完成投资9400亿元左右。坚持政府预算内基建投资重点向“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保、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扫尾,力争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坚持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规范发展各类资本市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一批优势工业园区、骨干企业技改和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生产线扩建、三一集团平地机及配套园、广汽菲亚特轿车、比亚迪汽车城、北汽现代、吉利汽车、华菱汽车板及电工钢、湖南中烟公司技改、岳阳炼化一体化等优势产业项目,中电软件、湘投金天钛业高性能钛板带、科霸动力电池组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突出抓好交通、能源、水利、城建和信息设施建设。交通:重点加快38条续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长株、衡邵、潭衡西等建成通车,新开工益娄衡等高速公路;加快衡茶吉、湘桂复线、杭长客运、石长复线等铁路项目建设,新开工长昆客运、黔张常、怀邵衡、荆岳等铁路;加快国省干线改造;抓紧包茂高速龙山至吉首段项目前期工作。能源:继续加强电网建设改造,争取试点建设智能电网,重点抓好华能岳阳三期、宝庆、株洲煤电一体化等电厂建设,加快建设益阳桃花江核电、南山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成铜湾等5个大中型水电站。城建:重点加强各市州城市主干道及快速环道建设,完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信息:重点实施超级计算中心、数字电视平移及通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农林水利:重点抓好油茶产业基地、洞庭湖综合治理、涔天河水库扩建、25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水”流域沿岸城市和35个山丘区市县城市防洪堤建设。加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民生工程,以教育、卫生、文化、安居、安全为重点,推进公共和基层医疗卫生预防体系、广电村村通、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超前谋划、储备、开发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大、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尤其是中央投资项目的稽查,防止出现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和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确保资金安全。

扩大市场需求,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突出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认真落实收入分配的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生产总值增幅基本同步;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适当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及抚恤标准,加大救济解困力度,让低收入家庭实实在在得到好处;倡导健康的消费文化,引导消费观念更新,扩大消费信贷。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试点品种和范围;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发展农村邮政物流,重点发展直营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稳定和扩大住房消费,加大对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煤矿棚户区以及国有林场和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供应。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消费维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市场欺诈、欺行霸市行为,抓好涉农、涉企、能源、交通、教育、医药等领域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全面清理涉及居民生活的各种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不断培育消费热点。合理引导和促进汽车消费,大力发展汽车销售、租赁、维修、装饰美容等连锁服务;打造湘菜千亿工程,扩大和提升餐饮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会展等新型文化消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广成熟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培育一批网上零售企业;广泛推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支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支持张家界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邵阳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发展提升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加强凤凰古城、南岳衡山等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和旅游产业一体化建设,大力开发城郊乡村休闲旅游。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重点抓好长株潭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完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骨干企业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物联网,全面推进现代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业,支持发展大型商贸流通集团,完善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提升服务功能。依托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园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3+5”城市群为辐射区,重点培育湖南创意产业园、长沙软件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强集聚效应,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市政公用、社会保障、娱乐休闲等面向群众生活的服务业,大力推进社区就业、社区卫生、计划生育、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

四、突出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转移、资源重新配置的机遇,加大“9+3”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实施力度,促进优势资本、战略资源、生产要素进一步向优势产业集中,推动结构调整,尽快建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工艺和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重点支持机械、有色、石化、食品等千亿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工程机械、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以及冶金、建材、纺织等产品产业上规模、强品牌、增效益。积极推动产业整合,支持华菱集团、五矿有色、、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湖南中烟、湖南烟草等优势企业以资本、技术、资源为纽带,加快兼并重组,迅速做大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增强资源支撑能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抓好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沿,选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关键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尽快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立足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核能、再生能源,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等能源设备制造水平,形成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装备与材料配套的产业集群。扶持碳碳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产业。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集中力量扶持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化项目及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支持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加快发展网络经济,培育发展软件、消费类整机、新型显示器件和数字动漫等信息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提高电动汽车等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大环保产业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洁净产品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批环保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核能、航空航天、爆破器材、精细化工、船舶等军民两用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长沙航空工业园、株洲航空产业园、益阳轻型特种装备产业园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以园区为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突出抓好长株潭“3+5”城市群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积极支持长沙高新区向全国高新区十强迈进,发展提升长沙经开区、浏阳生物园、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支持岳阳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衡阳(深圳)工业园、永州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和湘西(广州)工业园建设。依托园区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项目集群,培育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效应大、抗风险能力强的骨干项目,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产业集聚基地。重点支持长沙工程机械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支持岳阳石油化工,长沙电子信息及新材料,娄底薄板、硅钢、汽车板,株洲电力机车、轨道车辆,湘潭宽厚板,中电48所太阳能和湘潭电机风力发电,衡阳特变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支持湘潭九华台湾工业园建设成为部级台商投资区。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园区,在项目审批、用地安排、产业扶持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重点扶持园区内能带动形成产业集聚的龙头企业,扶持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配套项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抓住最有潜力的产业,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关键领域,突出核心技术原始创新,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坚持依托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支持组建国家轨道电力牵引等工程实验室,提升技术引领能力,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积极搭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或物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着力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地位,推动形成以优势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紧密协作的产学研体系,构建产业技术合作及创新联盟。支持长沙市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科研投入重点向企业倾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大力培育技术市场、风险投资等科技中介机构,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高技能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知识型企业家队伍,使湖南真正成为人才辈出、人才聚集、人才创业之地。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60座。加快推进节能项目建设,切实抓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224个工业污染减排项目的实施。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积极促进建筑、交通、商业、民用等领域的节能推广,引导使用太阳能等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抓好6家部级循环经济试点和省内17家企业、7个园区循环经济试点,推进矿产资源、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煤矿瓦斯的综合治理和利用,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完善推进节能减排的价格及补偿机制,对居民用电、用水实行阶梯价格,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使用环保产品。

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稳定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加大对基本农田尤其是中低产田的改造投入,集中抓好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和涔天河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和超级稻,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质稻占水稻面积60%以上、超级稻面积突破1300万亩。积极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丰产工程建设,实施新增4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抓好52个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县的粮食基地建设,使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补贴机制。培育发展大型粮食流通企业,鼓励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建立主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建设现代农业。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构筑现代、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优势短缺农产品,提升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大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实施优质种苗、农产品加工主导以及品牌提升、质量安全等计划,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苎麻、棉花等优势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推动草食动物、名优水产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环洞庭湖生态渔业经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培育壮大唐人神、熙可、省茶业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突出抓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重点扶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今年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继续抓好农村小水电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积极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任务。继续抓好新农村办点示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以确保农民增收为主线,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组织培训农民工5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进一步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积累一定资金、技能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实体,实现由劳务向创业转型。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并逐步扩大范围,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切实保障农民各项合法权益。

六、推进试验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步伐。围绕增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力,坚持先行先试培育改革创新优势,力争在构建“两型社会”体制机制框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突出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为重点,创新资源节约机制;以整治环境污染为重点,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重点,创新土地管理体制;以建立公共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为重点,探索完善区域财税体制;以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创新投融资机制;以探索城市群管理新模式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目标,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的国际国内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长株潭现代交通网络,加快“七纵七横”城际主干道、“3+5”城市群城际轨道以及长沙地铁、港口站场建设,加快黄花机场的提升改造,加快航道疏浚,推进长沙湘江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建设;率先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大力实施湘江综合治理,确保全面完成世行贷款项目湘江防洪景观道路建设任务,重点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流域截污治污、城市洁净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在工程机械、电动汽车、轨道工程、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节能环保等方面,集中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推进高新技术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梅溪湖高科技园区、岳麓山大学城等产业功能区,积极搭建“两型”专业化公共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设备、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使试验区成为高新技术的集聚地、孵化地。大力培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会展等服务业,重点规划建设长沙空港、株洲石峰、湘潭九华、岳阳城陵矶等一批省级物流园区。着力打造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区域消费中心。高起点推进示范区建设,大胆创新、大胆突破。

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城市群的培育和发展,着力拓展长株潭试验区的空间和外延,突出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的县级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完善以“3+5”城市群为核心、其他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县城扩容提质和边界中心城镇上,科学整体规划全省县城、小城镇,创新城市发展思路,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商住区、产业区建设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积极探索以BT、BOT方式推进城市建设。着眼增加城乡就业、带动区域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城市产业,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发展优势互补、带动效应明显的城市产业格局。完善落实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统筹引导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鼓励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协调区域发展。加强规划和引导,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确、联系紧密、互补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强力推进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与长三角联系、深化与东部沿海省市合作、加强与中原腹地经贸交流的重要基地。推进湘西地区大开发与开拓西部大市场紧密结合,继续把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创新扶贫形式,加大对口扶贫力度;抓好第二轮省级规划产业项目扫尾,启动规划第三轮湘西大开发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加大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力度,支持邵阳等地依托资源建设绿色经济产业带,加快建设怀化等面向西部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着力推进衡阳、郴州和永州等湘南三市的开放开发,支持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与粤港澳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贫困地区解决融资难等问题,鼓励优势企业与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加强合作,促进老、少、边、穷、库区加快发展。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继续简政放权,加快建立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坚持培育和突出特色,选择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培育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坚持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园区经济,打造县域产业板块,形成一批区域经济次中心。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推进新一轮省属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和领域集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改善以重大事项管理为主的宏观管理,扩大董事会建设试点范围。探索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开展全面预算和全面风险管理试点,强化业绩考核和债务风险监控,完善总会计师职责和外派监事职能,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逐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产处置监督体系。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财税方面,着力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扩大县市自主权,强化县市在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深化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改革。健全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推进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投资方面,规范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大力推行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完善项目审核备案制。推行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制、专家评议制和代建制。金融方面,加快“四行一社”改革重组区域性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搭建长株潭系统性融资平台,争取尽快设立长株潭场外交易市场(OTC);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支持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强稻谷、油菜籽和棉花期货交割库建设,积极争取设立钢铁、铅锌期货交割库;鼓励发展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构建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推进保险改革创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保险试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农业方面,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贷款担保机构;继续开展水稻、棉花、森林等政策性保险试点;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任务,扩大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都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从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保障非公企业的平等参与权,切实保护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坚决清理和禁止一切不合理收费和政策,促使非公企业平等获得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深入实施“一法一办法”,进一步完善财税、信贷、技改等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扩大中小企业基金规模,加大信贷倾斜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直接债券融资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扶持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一批有实力、有规模、有前景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鼓励全民创业,继续抓好30个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一切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人士自主创业、兴办企业。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对外贸易稳步回升。用好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等政策,重点优化进出口结构,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鼓励创新出口方式,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烟花爆竹、陶瓷等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发挥长沙金霞保税物流园、郴州出口加工贸易区的平台作用,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建立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海外营销服务体系和贸易保障预警机制。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把招商引资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加强外资投向引导,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抓好重点承接地和重点承接县、试点县、示范园区建设。以湘南三市为重点,完善规划配套,打造以制造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承接基地,促进加工贸易向高端环节集群、集约发展。充分发挥郴州供港澳农产品检验基地和国际物流园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服务业开放,积极承接和发展服务外包,引进国际服务业大公司和知名品牌,加快把长株潭打造成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群。坚持靠大联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港澳台大企业、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对接合作,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制造、战略研发环节的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湘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充分发挥湘商和湖南异地商会以及中介组织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优化贸易投资环境。着力解决土地、融资、能源等瓶颈制约,改善物流、交通和口岸大通关条件,健全海关、检验检疫、电子口岸、电子商务、投资促进等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培育区域合作新的增长点,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合作交流。办好沪洽周、欧洽周、台湾湖南周等重大活动,推动国际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投资境外能源、资源开发,设立营运基地,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拓展援外项目。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加强对外投资法律服务和风险防范。

八、加强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治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认真落实邀请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重要内外事活动和对口联系制度,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加强参事参政咨询工作,发挥院士专家等咨询研究机构和社会听证、网络民意在决策中的作用。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督察制和依法行政考核机制。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严格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问责力度,切实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依法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综合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进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加强社会闲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突出抓好矿山、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和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推进道路、消防安全管理社会化,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坚决开展反分裂、反恐怖、反渗透、反颠覆斗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诚信湖南”、“诚信社会”、“诚信政府”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突出思想教育内涵,着眼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五下乡”、“四进社区”、演艺惠民和高雅艺术鉴赏等活动,大力发展社区、广场、企业、机关、校园、节庆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保护古城古寨,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和美好家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学习型湖南建设,提高全民素质。

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积极支持驻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不断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国防动员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认真落实军人军属优待抚恤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安置等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九、注重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

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今年重点在社会保障、法律援助、扶贫、移民、医疗、饮水、环保等方面继续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严格目标考核,强化后续管理,真正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共享发展成果。

积极扩大就业。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重点,强化就业公共服务,继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实现城乡就业统筹。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巩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成果。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启动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力争今年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50万人。

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总体原则,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推进城乡统筹,逐步实现各类保险全覆盖。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确保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今年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切实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实施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抓好36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支持株洲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14个试点县(市、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促进新农保制度与现行各项保障政策相衔接。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成果,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涨幅联动机制。加大对特殊贫困群体的扶持力度,努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救灾应急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福利公益设施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

大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坚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等专项重点计划。重点建设1000所以上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加快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步伐,提高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教育普及程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重点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促进高校招生培养与产业发展联动。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加强教师培训,做好中小学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与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重视民族教育,努力保障与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保障师生安全。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共同繁荣。积极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精心规划和建设省文化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任务。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切实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手机动漫、手机购物、媒体零售、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壮大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着力扶持湖南广电、中南传媒、华强集团等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文化产业旗舰企业和知名品牌。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高水平举办省十一届运动会,积极备战广州亚运会,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等长效工作机制,有效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做好统计、老龄、地震、档案、文史、红十字会、残疾人等工作。认真组织和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十、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以依法行政为主线,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致力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着力解决机构重叠、权责脱节、政出多门等问题。逐一梳理政府行政职能,主要职能突出为市场主体服务和改善发展环境,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投入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增强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探索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入实施行政程序规定,依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加强对行政审批各环节的监管,真正做到审批少、效率高、服务好。深入实施政务公开,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拓展范围,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政府决策行政全过程,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行政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岗位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将行政服务中心真正建设成为集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效能监督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源头规范,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开展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建章立制,优化行政流程,强化职能监督,促进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有效克服和防止行政“不作为”、“缓作为”或“乱作为”。积极开展政府工作绩效评估,完善限时办结、首问责任、部门协作、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推动机关效能建设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加大行政效能监督检查力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及引咎辞职制度,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政府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决查处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坚决克服推诿拖拉、敷衍塞责的不良作风。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加强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少应酬、多学习,少开会、多干事,少办论坛、多办实事,真正形成支持干实事、重用干实事公务员的良好氛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和思路,严厉惩治各种腐败行为。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加快发展上,用到民生项目上。

各位代表,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今后五年湖南发展全局。要广泛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加强重大课题研究,深入分析“十二五”发展所处的新背景、面临的新情况,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全球及全国发展大局中科学谋划湖南的发展,提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使规划真正立足湖南实际,反映湖南特色和阶段性发展特征,符合全省人民的愿望。

回顾过去范文篇2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服务年”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和重点支柱产业倾斜,服务企业保增长,服务群众保民生,服务基层保稳定,放大“功能”价值,全面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虽有波动但逐渐向好,社会运行平稳有序,各项事业有新的进步,区被评为“年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城市经济逐步成熟

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保增长的压力空前巨大。中信证券等重点纳税大户先后外迁,税种结构失衡,致使全区经济在一季度跌入谷底,财税负增长为本世纪九年来之最,其中一月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度下降了42.88%。面对巨大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定信心、沉着应对,采取了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使我区经济从二季度开始企稳并逐月向好。

经济增长略超预期。预计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GDP)865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人均GDP9.8万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08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32亿元,增长6.1%。外贸进出口总额209.65亿美元,下降9.95%,降幅与全市基本一致,出口总额148.5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06亿美元,增长17.71%。内资引进项目注册资本总额达136.75亿元,同比增长8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0302元,增长9.8%。辖区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在消化外迁税源22.21亿元和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232.27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42亿元,增长1.31%;区级财政总收入(包括工业园补偿款6.37亿元)达到55.17亿元,增长19.89%。去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工业园补偿款问题,决定同意从市财政一次性拨付给我区6.37亿元。这笔补偿款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历届班子的心血。我们将把此款项作为产业发展资金统筹使用,为下一步发展集聚后劲。

经济质量继续提升。在保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实现高产低耗。预计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25.11亿元、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6.74亿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10.61亿元、税收2.24亿元)。预计万元GDP建设用地约为4.0平方米,同比下降5.9%;万元GDP水耗为15.2立方米,下降6.6%;万元GDP电耗为439.6千瓦时,下降3.7%,均可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下降3.9%、6.5%和3.7%)。

产业转型升级有新成效。预计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0.0:8.8:91.2。金融、商贸物流、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四大重点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实现增加值575.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6.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2.6%。其中,预计金融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8%,占本区GDP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1%;纳税总额83.32亿元,占辖区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比重为35.9%,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珠宝、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和业态创新。黄金珠宝产业加工值和交易总额分别达到623.4亿元、809.5亿元,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继续增强,吸引国际珠宝商不断入驻。黄金珠宝“名牌”产品已有23个,占全国同业“名牌”产品的44%,“驰名商标”产品8个。第三方物流发展强劲,货运业法人单位前十强中,占7家,全区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占全市的一半。网络信息、创意产业、专门专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ICP证的互联网经营服务类企业247家,占全市比重达28%。改造国威电子旧工业厂房,建设市第一家互联网产业园,有30家企业进驻。艺展中心通过升级换代,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工艺品销售基地。第五届“文博会”6个分会场总成交额达104.08亿元,零售额为20.1亿元,居全市各区第一。成功举办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评选活动。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来首次转负为正。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5个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7.4亿元,同比增长2.4倍。率先启动城市更新工作,完成第一批59个城市更新项目申报,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6%。物流园区初步策划了31个项目,计划投资达370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3个,正在建设项目3个,另有11个项目已立项。完成-片区专项规划研究和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初步完成国际物流总部基地更新规划研究;二路、三路、环仓北路改造项目施工取得较大进展。“金三角”片区空间资源整合工程12个重点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景观整治规划和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研究项目已完成方案深化设计。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一期改造进入工程收尾,珠宝学校建设项目完成规划,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二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围金融中心区改造工程主体楼建设项目完成过半,回迁及附属楼项目全部封顶并完成外墙装修;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发行库建设项目完成地基工程;市政环境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田贝村改造基本完成,旧村改造已完成评估工作,向西村局部改造正办理前期报建手续,改造已完成大部分拆迁谈判工作。艺术小镇建设不断推进,中心街、休闲广场和民间博物馆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完成大部分工程量。水贝国际珠宝广场和黄金首饰产业园2个旧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进入规划审批阶段。工业区和原富宝化纤厂改造项目列入市的第二批旧工业区升级改造试点。轨道交通3号、5号线完成全部地下车站和近90%的区间土建工程,2号线东延段车站86%和区间40%的土建工程完成,我区承担的征地拆迁任务完成97%。一期工程、拓宽改造工程拆迁任务基本完成。片区交通综合改善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市场发展环境得到提升。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完成130栋沿街建筑物外立面装修。启动10条特色商业街建设,基本完成两条商业街项目。东门二期灯光工程已完工,南路灯光工程正式动工。人民南—老东门—万象城“金三角”商圈日趋成熟,辐射全市及珠三角的能力增强。华润万象城二期和君悦酒店开张,有15家国际一线品牌进驻,已成为全市最大的都市综合体。东门商业荣获“著名商业街”称号。制定《关于对组织144小时便利签外国游客入住辖区酒店的旅行社实行奖励的办法》,吸引外国游客来消费。推动酒店升级改造,举办珠宝节、购物节等节庆活动,促进了旅游观光消费和节假日消费。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在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珠宝巡展、“兰洽会”和东盟博览会上,企业获得82.63亿元的订单与项目。

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制定《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若干意见》,修订《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370家企业和项目得到区政府扶持资金近10244万元。完善区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调研多家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设立行政服务大厅,集中12个部门的对外办事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抓住创业板开通机遇,积极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已有3家获证监会正式受理申报;新增2家中小板上市企业,9家企业进入市重点培育上市企业名单。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产品。银联宝珠宝企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累计为157家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年担保贷款总额达15.52亿元。组织42名纳税大户高管到上海交大学习,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其创新发展能力。

(二)尽心尽力保民生,民生净福利水平不断提升

就业工作上台阶。在全市就业工作年度考评中,名列总分第一。通过开发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形式,促进8046人就业,提前一个月实现100%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依托黄金珠宝产业开发了20个创业项目。依托人才市场和公益性人力资源网站,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免费举办100场外来劳务工专场招聘会。

社会保障力度加强。各险种参保人数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564户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1363户困难家庭得到临时救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累计达到1602人。福利中心二期完成前期工作,计划增加床位702个。区慈善会募得善款446万元,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大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帮扶404人。为276户无房户提供实物和货币化配租,帮助2158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政策性住房工程主体已封顶,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法定图则修编。

残疾人事业取得进步。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精神康复日间照料中心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首创阳光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了残疾人“申请服务无障碍”。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模式,开展残疾人劳动能力评估,推荐20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居家养残41人。建立了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完成“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安排投入6.5亿元,对215个老旧住宅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包括“三线下地”、雨污分流、消防管道修缮等项目,惠及30多万人,第一批70个小区整治基本完工,第二批145个小区整治启动。全面实施以消防安全隐患治理为重点的“城中村”综合整治,惠及50多万人,23个一般整治类项目已动工,17个综合整治类项目完成了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插花地”的消防设施整治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市政道路和片区微循环道路改造有序推进,以完善片区供电设施为重点的用电(同城不同价)问题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更新20条社区健康路径,总数达242条。新建、改造社区公园10个约2.8万平方米,目前完工3个,正在施工4个,正进行前期准备3个,全部完工后社区公园总数将达到76个。

社区建设深入展开。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社区室内服务设施面积达到11.88万平方米,100%的社区办公用房、95%的社区服务设施和98%的社区户外广场达到市政府规定的标准。建成社区图书室98个、街道图书分馆3个,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全覆盖。为社区居民、企业员工提供免费体质测定服务。连续三年共投入500多万元,支持412个社区居民文体社团。广泛开展“邻里相亲”等社区文化活动。在等社区启动社区自治试点工作。社工服务岗位达到79个,增加46%。67%的社区获评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71%的社区达到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标准。

对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和原居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发挥扶持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改善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其健康发展,全年共帮扶71个项目2159万元。加强对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60多名董事长及总经理分别到大学、大学进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连续第六年举办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文化体育节,已把该平台打造成促进集体股份合作公司交流融合、丰富原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年度传统盛事。

公共服务能力有新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6.71%,高于预算收入增长幅度。获授“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称号。顺利通过省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临聘教师的福利待遇,80名临聘教师经招考转为正式教师。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积极有力有效,接种甲流疫苗85010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被评为省优秀门诊。启动区疾控中心大楼功能升级改造和消防整治工程,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扩建楼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区妇保院新大楼扩建、区中医院康复分院、慢病院门诊综合楼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区中医院新院建设工程、区卫生监督所新业务楼装修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购置社康中心业务用房7处,完成装修3处。由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市万人市场调查公司开展的《年市社区健康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社康中心病人满意度达83.59分,为全市最高。区财政出资1.5亿元补贴公交,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圆满完成。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的复评检查。获市级以上文艺奖项453个、体育奖项446个。新建33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总数达到83个,实现社区全覆盖。连续12年获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称号。征兵工作顺利完成,并连续27年获得市“征兵工作全优单位”称号,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五五”普法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保密、区志、档案、人防、机关后勤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青年、儿童、老年人、义工等工作获得好成绩,驻税务、市场监管、消防、交警、社保、金融、海关、边检、新闻、供水、供电、客运、邮政、通信、盐务等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为的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千方百计保稳定,社会和谐有序

平安建设上新台阶。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接暴力性及“两抢两盗”重要警情4687宗,同比下降28.2%。命案、绑架案立案数同比下降27.8%、25%,是近年来同期立案最少的一年。命案、绑架案的破案率分别达到92.3%、100%。打掉各类违法犯罪团伙487个,同比上升47.6%。东门、人民南、万象城等重点区域刑事警情同比下降了2.5%、28.3%、21.6%。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严防和严打侵犯学生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全区28个“城中村”、近百个老旧住宅区实行了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城中村”全部安装了“门禁卡+视频监控”系统。“城中村”入室盗窃案同比下降42.6%,3个“城中村”实现了全年无发案。全区共建安全文明小区828个,覆盖率达99%。

信访维稳形势平稳。全区“大调解”格局日趋完善,90%以上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群体性事件总量连续三年下降,化解率为88.4%。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4.3%,疑难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劳动关系整体和谐,重大劳资纠纷、劳动信访、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3.44%、16.92%、19.77%和29.63%。建立区信访大厅、10个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区、街道和社区三级信访平台联调联动,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50宗,调解成功率为92.8%。全年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及恶性堵路事件,实现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零通报”,顺利完成了国庆9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大敏感期的维稳任务。

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发生交通、火灾等各类安全事故186宗,同比下降32.36%,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14%。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制定《社区安全管理工作指引和奖励办法》和《区社区安全管理公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完成520套教师住房的安全检测。开展多次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检查场所41644个,发现隐患4599个,整改4378个,拆除221个。开展“清无”整治疏导,清理无证无照门店、摊档7157户。大力维护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区45个危险性大的边坡治理全部完工,“插花地”112个边坡已治理16个,完成评估58个,其余的正在进行勘察设计。

(四)强化城市管理,城区环境竞争力有效提升

城区环境不断优化。安排投入8.57亿元,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城管执法,办理城管执法案件6991宗,结案率100%。保持查处违法建筑的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筑23538平方米。开展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信息普查,完成95%的工作量。全区市政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创建省、市级“卫生村”17个,新纳入市政清扫面积52.98万平方米,垃圾进站率达到70.85%。完成了火车站广场及周边环境美化和西岭下南村等绿化美化工程。协调解决了4条非市政路无路灯问题。整顿交通秩序,查扣各类非法营运车辆5730辆。

生态保护强力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风景区成为全市唯一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监测并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居全市第一。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功能区标准,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否决了227个污染项目。清理水源保护区违法企业55家。10所学校通过市级绿色学校考核验收,共有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48所,占全区总学校的64%。生态街道9个,绿色社区64个,占社区总数的78%。投入6亿多元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勘察设计,创建159个排水达标小区,桂木园治涝工程基本完工,河综合整治拆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村污水截排工程进展顺利,水库排洪河截污工程已完工。

循环经济深入开展。继续实施区属物业节能改造,引导带动100多家传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加大对珠宝废弃物、餐厨垃圾回收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协助推进罗芳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和下坪垃圾填埋气体综合回用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8%以上,固体废物收集处理率达到100%。近300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治理设施,节电率和节气率在20%以上。督促115家洗车场进行节水改造。酒店商场节能改造、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业小区推广清洁生产等工作扎实推进。

(五)加强政府建设,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和实施<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决定》,清理、规范行政执法机关执法项目,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员,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查活动。制定《区政府法治员管理暂行规定》和《区街道办事处法律事项审查暂行办法》,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开展公务员普法测试活动,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廉政建设扎实开展。认真落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若干规定》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意见》,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加强廉政监督。制定《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区政府投资小额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健全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155个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实现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其中,会议经费下降5%,办公经费下降23%,全区性会议比上年减少10%,区委区政府普发性文件减少27%。

行政执行力不断提高。华南理工大学等社会组织在《羊城晚报》公布的《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报告》中,区政府整体绩效位列区之后,排名全省第二。全区129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良好。行政监察系统“自上而下”的监督与社区家园网“自下而上”的监督,强化了行政监督效果。审计效率有效提高,在全市率先开通“审计工作监察子系统”,工程结算审计平均用时比以前缩短7天,全力推进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区政协、派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提案。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协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传承发扬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建设者表示崇高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派、无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各单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同胞、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已经完成,但如何按照城市经济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仍是我们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二是面对土地零增长的困境,如何抓住城市更新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一项非常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三是城市管理比较粗放,必须要竖高标杆,加大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的力度,促进城市管理向国际化、法制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四是利益群体多元化,民生问题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平衡好各种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稳定,如何有效满足民生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是对我们善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五是制定经济政策的创新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必须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民生需求,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能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年,是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也是建区30周年。区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五抓五促”工作部署,紧紧扭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核心,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民计民生、基层基础和重点支柱产业倾斜,全力以赴推进城市更新和市容环境提升,力促城市经济发展,放大“功能”价值,努力建设现代化核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和民生幸福城区。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本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4%;万元GDP水耗下降4.5%;万元GDP电耗下降1%。

今年的工作,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核心,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四城一镇”为抓手,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城市经济

以四大重点支柱产业为基础,全力打造“四城一镇”品牌。打造“四城一镇”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实施区域品牌战略。要以“四城一镇”为抓手,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放大“功能”价值,为今后三十年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强化“金融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全国的金融创新中心。年,金融城公布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城市名单中,排在之后,位列第五。而金融业资产六成以上集中在。我们要发挥毗邻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加强与金融业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强化“金融城”地位。加快围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区域内交通微循环、周边市政道路改造和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发行库和金融中心大厦计划两年内建成使用。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的集聚效应。抓住加快建设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机遇,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品种和经营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支持企业上市。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行业,促进专门专业做强做大。

2、繁荣“万象城”。加快建设人民南—老东门—万象城“金三角”商业区,打造人车分流、环境优美、万商云集、高中低档业态最全的商圈,努力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提升华润中心万象城周边商业业态,进一步整治、提升周边环境,放大都市综合体效应。支持商贸业创新业态,鼓励企业网上开拓业务。继续推进连锁商业进社区。积极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办好“珠宝节”、“国际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促进区域消费持续增长。

3、提升“珠宝城”。在全市9个传统产业集聚基地中,的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率先建成,发展态势良好,获得了企业和社会的好评。要加快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二期建设,推进建筑外立面、道路、地下管网、人行天桥等改造项目立项。努力推进水贝珠宝学校拆迁工作。继续大力推动黄金珠宝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其向设计研发和展示交易高端发展。全力推广黄金珠宝区域品牌,促进黄金珠宝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黄金珠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黄金珠宝产业与文化创意、高端旅游等融合发展,让黄金珠宝走进寻常百姓家。

4、巩固“工艺城”。全市工艺品十大专业市场有七家在,其中,古玩城被认定为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满京华艺展中心、古玩城和航诚艺都先后成为“文博会”分会场。要充分发挥这一集聚优势,继续改造治理“工艺城”周边环境,提高“工艺城”的品味内涵,美化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引导工艺行业创新和业态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借助“文博会”的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国内工艺品市场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条最完整、服务水平最高的“工艺城”。

5、打造“艺术小镇”。依托景观资源,改造大望、村环境,吸引文化创意机构和个人集聚创业、发展。整合民间博物馆、文化高地、兰花基地、盆景园、景观河等资源,打造一个最具特色、最具品位的“艺术小镇”。第六届“文博会”开幕前完成中心街、民间博物馆和休闲广场的改造工程。加快景观河改造。

6、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市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推进虚拟经济发展,突破物理空间的制约,抢占虚拟空间的制高点和前端。研究制定有关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促进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位于的市互联网产业园二期建设,努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支持商业业态、现代科技与银行信用之间的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7、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努力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降到1800吨以下,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降到50吨以下。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节约能源产业等领域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鼓励企业加大低碳化技术改造,控制能耗、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引导居民低碳出行,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绿色建筑。

(二)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激活发展潜能

城市更新是在土地零增长条件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人口结构联动调整,不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

8、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坚持产业第一和功能提升原则,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通过更新改造,以容积率换空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资源配置,成立城市更新项目专项小组,对第一批59个申报试点项目,专人跟进,全力推进。加大项目规划深度和协调力度,力争使条件成熟的改造项目尽快动工建设。

9、全力推进—物流园区改造。抓紧实施新法定图则,加快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工作,推动总部基地规划尽快纳入片区法定图则,推动园区6个重大建设项目尽快动工。引导园区符合城市更新政策的旧工业区、旧仓储区等进行更新改造,抓紧推进项目的策划和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市政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重点抓好综合物流、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等项目。

10、加快实施“金三角”空间资源整合项目。完成12个专项规划的设计编制工作,启动人民南二层市政人行通道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口岸、渡口岸环境改造。建设路火车站至景观整治以及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景观整治工程动工建设。完成《“金三角”片区空间资源整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旧村改造各项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改造。西岭下南村、向西村局部改造要抓紧动工。协调开展田心村、英隆旧改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暂时未纳入推倒重建计划的其它“城中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中村”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着手筹备研究湖贝路周边旧城区改造的可行性。

(三)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和生态保护水平

要牢牢抓住举办“大运会”和全面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的机遇,以新加坡、等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功能化、精细化、净化、绿化、美化为目标,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12、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地铁建设,到2011年,辖区内地铁2、3、5号线新建18.1公里、车站11座;力争地铁一、二、三期工程建成后我区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45公里,成为全市轨道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率先进入“地铁时代”。大力推进一批市政道路建设。力争丹平快速路一期工程年底前通车,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年内动工;继续推进红桂—晒布路以及、片区近20条道路新建、改造;抓紧推进—梅林路等6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至3年内新建、改造、修缮城市主次干道近50公里;强力推进拥堵片区的交通综合治理,改善凤凰、等片区的微循环道路;全面启动“插花地”二线路、东晓路等18条市政道路及微循环道路改善工程。按照人车分流的目标优化路面交通,建设二层步行连廊。按照《“金三角”片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启动人民南二期连廊、口岸及文锦渡口岸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对口岸联检大楼等5栋建筑物、5座连廊、1座人行天桥及文锦渡口岸20多栋建筑物、17条出入境通道实施立面改造,完善灯光夜景设施,提高园林绿化水平,让两大口岸面貌焕然一新,为口岸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一批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未来几年,电网规划总投资约19亿元,扩容1066MVA(兆伏安),切实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13、全力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力争在两年内使城区环境有较大改观。围绕“五横六纵”11条主干道、地铁3号线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建筑物外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分期分批对户外广告实施综合整治。着力提升“金三角”商圈周边市容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标准,抓紧实施滨河路、文锦路、雅园立交、人民桥景观照明工程。积极参与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精心组织绿道建设,以银湖山—山—生态走廊为轴线,进一步完善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以及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逐步构建以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城市绿道。

14、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从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软实力出发,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执法监督考评制度,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查处各类违法抢、搭建和违法用地行为,保持违建“零增量”。扎实开展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工作。切实提高交通组织能力,加大对非法营运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制假售假、欺诈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15、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做好国家生态区创建考核迎检各项工作,力争通过国家考核组的验收。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精心保护好“山-水-城”相互交融的生态格局。加强保护“部级风景名胜区”,加大对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支持力度。立足源头管理,坚决否决非环保项目。坚持铁腕执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快实施水环境治理,力争辖区内所有河流早日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快推进河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开展“正本清源”行动,强力推进“城中村”地下管网改造和排水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在主要河道沿线修建绿色长廊,计划建设4.39公里生态景观河。积极筹建公园和公园,改造一批市政公园。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增强发展动力

贯彻落实《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以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6、实施区级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安排,启动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坚持“市场、服务、效率”三大改革取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政府管理机制。继续精简政府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凡是市场和社会能够解决的事情,移交市场和社会。

17、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打造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政府的协调、引领作用,产业发展资金、科学技术经费和区长质量奖重点激励、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紧紧围绕四大重点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品牌。贯彻落实市有关扶持本地产品的政策措施,政府采购优先向本地自主创新产品倾斜。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形成“以自主创新吸引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推动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18、全面开展社区自治。按照区委区政府1号文《中共市区委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区自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全力推进社区自治,促进社会转型,优化基层治理,努力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为主,整合社区各种力量,自主管理社区事务。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加强社区各类自治平台建设,培养选拔社区自治带头人。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机构,拓展和强化社区服务。进一步畅通社区民意表达、诉求反馈、居民服务、矛盾调解等渠道,优化社区自治效果。加强公民意识和市民素质培养。引导集体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经营管理和科学发展,加强经营班子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

19、探索政府服务外包模式。扩大政府服务外包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继续购买社工服务,社工岗位计划由79个增加到100个。探索城市管理购买服务模式,继续扩大市政清扫保洁外包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推广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采集外包采购,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备案”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切实改善民生,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区

要把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水平,特别是要把满足困难居民、弱势群体的需求摆在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的发展与城市居民的利益更加贴近,使居民分享到更多发展的实惠。

20、全力促进就业。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和劳动关系信息系统,设立求职一体机(求职通),力争打造一个覆盖全区的公共就业自助服务平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4名户籍失业人员就业,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和外来劳务工的就业。推街道社区促进就业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基地,努力实现“送岗位上门”、“在家门口就业”。加强公共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和外来劳务工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完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营造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动集体协商制度。

21、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各险种的参保人数和覆盖面。推动跨地区就业参保人养老保险关系顺利接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机制,实行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引导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加快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活动中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计划达到1800人。加快推进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和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安雅苑政策性住房建设。

22、重点关注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阳光服务系统,扩大购买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流程。创建残疾人托养中心,有计划接收无生活能力的残疾人,逐步解决重度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实现残疾人康复工作专业化。加强残疾人就业救助,推行残疾人分类就业。丰富残疾人的文体娱乐活动。

23、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全面启动第二批145个老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高标准,加快推进。启动老住宅区管道燃气建设,逐步提高燃气管道覆盖率。继续实施以消防安全隐患治理为重点的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完成23个一般整治类项目,实施17个综合整治类项目。深入实施固本强基项目,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建设,力争83个社区达到市政府规定的标准。支持社区居民性文体社团发展,丰富居民的文体生活。深化“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达到85%以上。

24、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创建“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在抓好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办精品教育,创建教育特色,巩固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推进“阳光少年”工程,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继续实施“警校共建”,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部分优秀临聘教师入编问题。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改善校风教风学风。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行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制度,开展教育教学大比武活动。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5、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两年内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常住居民。完成区疾控中心大楼功能升级改造工程和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扩建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区中医院新院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增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全力推进社康中心建设,计划投入2.3亿元,逐年规划改造43个区属社康中心。充实社康中心医技力量,建立公立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康中心坐诊制度。巩固“健康城区”建设成果。推广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壮大。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动态,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26、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开展纪念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总结、宣传30年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全区人民继续投身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水平,巩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办好粤剧节、“邻里相亲”社区广场文化节、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文体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软实力。建立义工服务基地,擦亮义工文化品牌。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努力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改善人口管理和服务,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促进体育、普法、科普等事业发展,发挥好侨办、台办、民族宗教、侨联、海联、文联等组织的作用,抓好机关后勤、档案、保密和区志等工作。

(六)强化守土有责意识,全力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强化守土有责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健全机制体制,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确保一方平安稳定和谐,提高居民的安全感。

27、切实强化平安建设。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的成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一线巡逻民警力量,启动3000个二类电子探头建设,进一步发挥和完善电子监控系统功能,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控制率和防案率。保持对“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两盗”和“黄赌毒”的严打高压态势,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推行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和“门禁卡+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与居住证推广三位一体,深入推进群防群治工作。加大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和巩固力度,重点抓好困难小区的创建工作。

28、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加强区信访大厅、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强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大社会稳定问题的源头防范力度,加强政策出台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置机制,充分利用社区家园网等平台,加强社情舆情收集分析,早发现、早解决。坚决打击恶意欠薪、欠薪逃匿行为,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监察管理机制,加大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力度,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切实做好重要敏感节点的矛盾稳控调处工作。

29、全面确保公共安全。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巡查和奖惩制度。继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不断巩固安全隐患整治成果。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利用“12350”安全生产隐患信息举报平台,构建全民参与的隐患排查网络。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坚持打疏结合、标本兼治,巩固扩大“清无”成果。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着力加强水务工程和“三防”应急能力建设,确保“三防”安全。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动工。对371个危险性中等以上的边坡分期分批进行整治。建设电子应急体系,提高处理突发公共性事件的能力。

(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力促政府工作提质提效

要做到勤政、善政、廉政和依法行政,围绕产业发展和民生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

30、继续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和实施<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决定》和《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促进合法合理行政。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继续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

31、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围绕打造“四城一镇”和解决民生需求,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创新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政策效果,努力让企业和居民得到最大实惠。大力创新政府服务,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审批转向指导,努力做到“研究分析到产业、政策制定到行业、工作落实到企业”。加强行政服务大厅管理,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和通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构建“阳光政府”,推进行政审批与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制定区政府公共服务白皮书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

3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开展作风大整顿大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深入调查研究,腾出更多的时间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对“直通车”、“民心桥”、“廉政直击”中市民反映问题整改落实的督查督办。完善明察暗访机制,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继续实行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责任制,确保工作落实。进一步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到抓执行、抓落实上去,以实干之风实现实干之效。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确保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

回顾过去范文篇3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按照“服务年”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和重点支柱产业倾斜,服务企业保增长,服务群众保民生,服务基层保稳定,放大“功能”价值,全面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虽有波动但逐渐向好,社会运行平稳有序,各项事业有新的进步,区被评为“5—年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城市经济逐步成熟

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保增长的压力空前巨大。中信证券等重点纳税大户先后外迁,税种结构失衡,致使全区经济在一季度跌入谷底,财税负增长为本世纪九年来之最,其中一月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度下降了42.88%。面对巨大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定信心、沉着应对,采取了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使我区经济从二季度开始企稳并逐月向好。

经济增长略超预期。预计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GDP)865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人均GDP9.8万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08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32亿元,增长6.1%。外贸进出口总额209.65亿美元,下降9.95%,降幅与全市基本一致,出口总额148.5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06亿美元,增长17.71%。内资引进项目注册资本总额达136.75亿元,同比增长8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0302元,增长9.8%。辖区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在消化外迁税源22.21亿元和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232.27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42亿元,增长1.31%;区级财政总收入(包括坪山工业园补偿款6.37亿元)达到55.17亿元,增长19.89%。去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坪山工业园补偿款问题,决定同意从市财政一次性拨付给我区6.37亿元。这笔补偿款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历届班子的心血。我们将把此款项作为产业发展资金统筹使用,为下一步发展集聚后劲。

经济质量继续提升。在保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实现高产低耗。预计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25.11亿元、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6.74亿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10.61亿元、税收2.24亿元)。预计万元GDP建设用地约为4.0平方米,同比下降5.9%;万元GDP水耗为15.2立方米,下降6.6%;万元GDP电耗为439.6千瓦时,下降3.7%,均可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下降3.9%、6.5%和3.7%)。

产业转型升级有新成效。预计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0.0:8.8:91.2。金融、商贸物流、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四大重点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实现增加值575.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6.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2.6%。其中,预计金融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8%,占本区GDP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1%;纳税总额83.32亿元,占辖区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比重为35.9%,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珠宝、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和业态创新。黄金珠宝产业加工值和交易总额分别达到623.4亿元、809.5亿元,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继续增强,吸引国际珠宝商不断入驻。黄金珠宝“中国名牌”产品已有23个,占全国同业“中国名牌”产品的44%,“中国驰名商标”产品8个。第三方物流发展强劲,深圳货运业法人单位前十强中,占7家,全区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占全市的一半。网络信息、创意产业、专门专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ICP证的互联网经营服务类企业247家,占全市比重达28%。改造莲塘国威电子旧工业厂房,建设深圳市第一家互联网产业园,有30家企业进驻。笋岗艺展中心通过升级换代,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工艺品销售基地。第五届“文博会”6个分会场总成交额达104.08亿元,零售额为20.1亿元,居全市各区第一。成功举办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评选活动。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来首次转负为正。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5个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7.4亿元,同比增长2.4倍。率先启动城市更新工作,完成第一批59个城市更新项目申报,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6%。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初步策划了31个项目,计划投资达370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3个,正在建设项目3个,另有11个项目已立项。完成笋岗-清水河片区专项规划研究和清水河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初步完成笋岗国际物流总部基地更新规划研究;清水河二路、清水河三路、环仓北路改造项目施工取得较大进展。“金三角”片区空间资源整合工程12个重点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景观整治规划和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研究项目已完成方案深化设计。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一期改造进入工程收尾,珠宝学校建设项目完成规划,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二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改造工程主体楼建设项目完成过半,回迁及附属楼项目全部封顶并完成外墙装修;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行库建设项目完成地基工程;市政环境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田贝村改造基本完成,黄贝岭旧村改造已完成评估工作,向西村局部改造正办理前期报建手续,西岭下南村改造已完成大部分拆迁谈判工作。梧桐山艺术小镇建设不断推进,梧桐山中心街、休闲广场和民间博物馆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万象城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完成大部分工程量。水贝国际珠宝广场和特力—吉盟黄金首饰产业园2个旧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进入规划审批阶段。布心工业区和原莲塘富宝化纤厂改造项目列入市的第二批旧工业区升级改造试点。轨道交通3号、5号线完成全部地下车站和近90%的区间土建工程,2号线东延段车站86%和区间40%的土建工程完成,我区承担的征地拆迁任务完成97%。丹平路一期工程、红桂路—晒布路拓宽改造工程拆迁任务基本完成。莲塘片区交通综合改善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市场发展环境得到提升。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完成130栋沿街建筑物外立面装修。启动10条特色商业街建设,基本完成两条商业街项目。东门步行街二期灯光工程已完工,宝安南路灯光工程正式动工。人民南—老东门—万象城“金三角”商圈日趋成熟,辐射全市及珠三角的能力增强。华润万象城二期和君悦酒店开张,有15家国际一线品牌进驻,已成为全市最大的都市综合体。东门商业步行街荣获“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制定《关于对组织144小时便利签外国游客入住辖区酒店的旅行社实行奖励的办法》,吸引外国游客来消费。推动酒店升级改造,举办珠宝节、购物节等节庆活动,促进了旅游观光消费和节假日消费。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在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深圳珠宝沈阳巡展、“兰洽会”和东盟博览会上,企业获得82.63亿元的订单与项目。

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制定《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若干意见》,修订《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370家企业和项目得到区政府扶持资金近10244万元。完善区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调研多家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设立行政服务大厅,集中12个部门的对外办事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抓住创业板开通机遇,积极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已有3家获证监会正式受理申报;新增2家中小板上市企业,9家企业进入市重点培育上市企业名单。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产品。银联宝珠宝企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累计为157家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年担保贷款总额达15.52亿元。组织42名纳税大户高管到上海交大学习,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其创新发展能力。

(二)尽心尽力保民生,民生净福利水平不断提升

就业工作上台阶。在全市就业工作年度考评中,名列总分第一。通过开发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形式,促进8046人就业,提前一个月实现100%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依托黄金珠宝产业开发了20个创业项目。依托人才市场和公益性人力资源网站,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免费举办100场外来劳务工专场招聘会。

社会保障力度加强。各险种参保人数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564户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1363户困难家庭得到临时救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累计达到1602人。福利中心二期完成前期工作,计划增加床位702个。区慈善会募得善款446万元,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大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帮扶404人。为276户无房户提供实物和货币化配租,帮助2158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安雅苑政策性住房工程主体已封顶,莲塘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法定图则修编。

残疾人事业取得进步。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精神康复日间照料中心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首创阳光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了残疾人“申请服务无障碍”。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模式,开展残疾人劳动能力评估,推荐20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居家养残41人。建立了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完成“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安排投入6.5亿元,对215个老旧住宅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包括“三线下地”、雨污分流、消防管道修缮等项目,惠及30多万人,第一批70个小区整治基本完工,第二批145个小区整治启动。全面实施以消防安全隐患治理为重点的“城中村”综合整治,惠及50多万人,23个一般整治类项目已动工,17个综合整治类项目完成了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插花地”的消防设施整治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市政道路和片区微循环道路改造有序推进,以完善片区供电设施为重点的用电(同城不同价)问题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更新20条社区健康路径,总数达242条。新建、改造社区公园10个约2.8万平方米,目前完工3个,正在施工4个,正进行前期准备3个,全部完工后社区公园总数将达到76个。

社区建设深入展开。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社区室内服务设施面积达到11.88万平方米,100%的社区办公用房、95%的社区服务设施和98%的社区户外广场达到市政府规定的标准。建成社区图书室98个、街道图书分馆3个,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全覆盖。为社区居民、企业员工提供免费体质测定服务。连续三年共投入500多万元,支持412个社区居民文体社团。广泛开展“邻里相亲”等社区文化活动。在东乐、马山、木棉岭等社区启动社区自治试点工作。社工服务岗位达到79个,增加46%。67%的社区获评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71%的社区达到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标准。

对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和原居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发挥扶持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改善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其健康发展,全年共帮扶71个项目2159万元。加强对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60多名董事长及总经理分别到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进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连续第六年举办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文化体育节,已把该平台打造成促进集体股份合作公司交流融合、丰富原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年度传统盛事。

公共服务能力有新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6.71%,高于预算收入增长幅度。获授“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称号。顺利通过广东省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临聘教师的福利待遇,80名临聘教师经招考转为正式教师。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积极有力有效,接种甲流疫苗85010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门诊。启动区疾控中心大楼功能升级改造和消防整治工程,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扩建楼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区妇保院新大楼扩建、区中医院康复分院、慢病院门诊综合楼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区中医院莲塘新院建设工程、区卫生监督所新业务楼装修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购置社康中心业务用房7处,完成装修3处。由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公司开展的《年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社康中心病人满意度达83.59分,为全市最高。区财政出资1.5亿元补贴公交,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圆满完成。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的复评检查。获市级以上文艺奖项453个、体育奖项446个。新建33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总数达到83个,实现社区全覆盖。连续12年获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称号。征兵工作顺利完成,并连续27年获得深圳市“征兵工作全优单位”称号,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五五”普法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保密、区志、档案、人防、机关后勤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青年、儿童、老年人、义工等工作获得好成绩,驻税务、市场监管、消防、交警、社保、金融、海关、边检、新闻、供水、供电、客运、邮政、通信、盐务等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为的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千方百计保稳定,社会和谐有序

平安建设上新台阶。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接暴力性及“两抢两盗”重要警情4687宗,同比下降28.2%。命案、绑架案立案数同比下降27.8%、25%,是近年来同期立案最少的一年。命案、绑架案的破案率分别达到92.3%、100%。打掉各类违法犯罪团伙487个,同比上升47.6%。东门步行街、人民南、万象城等重点区域刑事警情同比下降了2.5%、28.3%、21.6%。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严防和严打侵犯学生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全区28个“城中村”、近百个老旧住宅区实行了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城中村”全部安装了“门禁卡+视频监控”系统。“城中村”入室盗窃案同比下降42.6%,3个“城中村”实现了全年无发案。全区共建安全文明小区828个,覆盖率达99%。

信访维稳形势平稳。全区“大调解”格局日趋完善,90%以上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群体性事件总量连续三年下降,化解率为88.4%。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4.3%,疑难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劳动关系整体和谐,重大劳资纠纷、劳动信访、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3.44%、16.92%、19.77%和29.63%。建立区信访大厅、10个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区、街道和社区三级信访平台联调联动,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50宗,调解成功率为92.8%。全年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及恶性堵路事件,实现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零通报”,顺利完成了国庆6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大敏感期的维稳任务。

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发生交通、火灾等各类安全事故186宗,同比下降32.36%,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14%。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制定《社区安全管理工作指引和奖励办法》和《区社区安全管理公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完成520套教师住房的安全检测。开展多次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检查场所41644个,发现隐患4599个,整改4378个,拆除221个。开展“清无”整治疏导,清理无证无照门店、摊档7157户。大力维护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区45个危险性大的边坡治理全部完工,“插花地”112个边坡已治理16个,完成评估58个,其余的正在进行勘察设计。

(四)强化城市管理,城区环境竞争力有效提升

城区环境不断优化。安排投入8.57亿元,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城管执法,办理城管执法案件6991宗,结案率100%。保持查处违法建筑的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筑23538平方米。开展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信息普查,完成95%的工作量。全区市政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创建省、市级“卫生村”17个,新纳入市政清扫面积52.98万平方米,垃圾进站率达到70.85%。完成了深圳火车站广场及周边环境美化和西岭下南村等绿化美化工程。协调解决了4条非市政路无路灯问题。整顿交通秩序,查扣各类非法营运车辆5730辆。

生态保护强力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考核。梧桐山风景区成为全市唯一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监测并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居全市第一。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功能区标准,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否决了227个污染项目。清理水源保护区违法企业55家。10所学校通过市级绿色学校考核验收,共有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48所,占全区总学校的64%。生态街道9个,绿色社区64个,占社区总数的78%。投入6亿多元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勘察设计,创建159个排水达标小区,桂木园治涝工程基本完工,梧桐山河综合整治拆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梧桐山村污水截排工程进展顺利,深圳水库排洪河截污工程已完工。

循环经济深入开展。继续实施区属物业节能改造,引导带动100多家传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加大对珠宝废弃物、餐厨垃圾回收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协助推进罗芳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和下坪垃圾填埋气体综合回用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8%以上,固体废物收集处理率达到100%。近300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治理设施,节电率和节气率在20%以上。督促115家洗车场进行节水改造。酒店商场节能改造、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业小区推广清洁生产等工作扎实推进。

(五)加强政府建设,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决定》,清理、规范行政执法机关执法项目,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员,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查活动。制定《区政府法治员管理暂行规定》和《区街道办事处法律事项审查暂行办法》,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开展公务员普法测试活动,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廉政建设扎实开展。认真落实《深圳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若干规定》和《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意见》,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加强廉政监督。制定《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区政府投资小额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健全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155个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实现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其中,会议经费下降5%,办公经费下降23%,全区性会议比上年减少10%,区委区政府普发性文件减少27%。

行政执行力不断提高。华南理工大学等社会组织在《羊城晚报》公布的《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报告》中,区政府整体绩效位列广州萝岗区之后,排名全省第二。全区129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良好。行政监察系统“自上而下”的监督与社区家园网“自下而上”的监督,强化了行政监督效果。审计效率有效提高,在全市率先开通“审计工作监察子系统”,工程结算审计平均用时比以前缩短7天,全力推进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区政协、派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提案。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协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传承发扬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建设者表示崇高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派、无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各单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已经完成,但如何按照城市经济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仍是我们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二是面对土地零增长的困境,如何抓住城市更新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一项非常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三是城市管理比较粗放,必须要竖高标杆,加大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的力度,促进城市管理向国际化、法制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四是利益群体多元化,民生问题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平衡好各种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稳定,如何有效满足民生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是对我们善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五是制定经济政策的创新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必须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民生需求,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能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也是建区30周年。区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五抓五促”工作部署,紧紧扭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核心,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民计民生、基层基础和重点支柱产业倾斜,全力以赴推进城市更新和市容环境提升,力促城市经济发展,放大“功能”价值,努力建设深圳现代化核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和民生幸福城区。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本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4%;万元GDP水耗下降4.5%;万元GDP电耗下降1%。

今年的工作,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核心,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四城一镇”为抓手,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城市经济

以四大重点支柱产业为基础,全力打造“四城一镇”(金融城、万象城、珠宝城、工艺城和艺术小镇)品牌。打造“四城一镇”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实施区域品牌战略。要以“四城一镇”为抓手,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放大“功能”价值,为今后三十年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强化“金融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圳是全国的金融创新中心。年,伦敦金融城公布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城市名单中,深圳排在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之后,位列第五。而深圳金融业资产六成以上集中在。我们要发挥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加强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强化“金融城”地位。加快蔡屋围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区域内交通微循环、周边市政道路改造和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行库和金融中心大厦计划两年内建成使用。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的集聚效应。抓住深圳加快建设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机遇,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品种和经营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支持企业上市。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行业,促进专门专业做强做大。

2、繁荣“万象城”。加快建设人民南—老东门—万象城“金三角”商业区,打造人车分流、环境优美、万商云集、高中低档业态最全的商圈,努力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提升华润中心万象城周边商业业态,进一步整治、提升周边环境,放大都市综合体效应。支持商贸业创新业态,鼓励企业网上开拓业务。继续推进连锁商业进社区。积极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办好“深圳珠宝节”、“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促进区域消费持续增长。

3、提升“珠宝城”。在全市9个传统产业集聚基地中,的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率先建成,发展态势良好,获得了企业和社会的好评。要加快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二期建设,推进建筑外立面、道路、地下管网、人行天桥等改造项目立项。努力推进水贝珠宝学校拆迁工作。继续大力推动黄金珠宝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其向设计研发和展示交易高端发展。全力推广黄金珠宝区域品牌,促进黄金珠宝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黄金珠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黄金珠宝产业与文化创意、高端旅游等融合发展,让黄金珠宝走进寻常百姓家。

4、巩固“工艺城”。全市工艺品十大专业市场有七家在,其中,深圳古玩城被认定为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满京华艺展中心、深圳古玩城和航诚艺都先后成为“文博会”分会场。要充分发挥这一集聚优势,继续改造治理“工艺城”周边环境,提高“工艺城”的品味内涵,美化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引导工艺行业创新和业态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借助“文博会”的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国内工艺品市场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条最完整、服务水平最高的“工艺城”。

5、打造“艺术小镇”。依托梧桐山景观资源,改造大望、梧桐山村环境,吸引文化创意机构和个人集聚创业、发展。整合民间博物馆、文化高地、兰花基地、盆景园、景观河等资源,打造一个最具特色、最具品位的“艺术小镇”。第六届“文博会”开幕前完成梧桐山中心街、民间博物馆和休闲广场的改造工程。加快梧桐山景观河改造。

6、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市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推进虚拟经济发展,突破物理空间的制约,抢占虚拟空间的制高点和前端。研究制定有关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促进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位于莲塘的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二期建设,努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支持商业业态、现代科技与银行信用之间的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7、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努力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降到1800吨以下,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降到50吨以下。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节约能源产业等领域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鼓励企业加大低碳化技术改造,控制能耗、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引导居民低碳出行,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绿色建筑。

(二)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激活发展潜能

城市更新是在土地零增长条件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人口结构联动调整,不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

8、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坚持产业第一和功能提升原则,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通过更新改造,以容积率换空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资源配置,成立城市更新项目专项小组,对第一批59个申报试点项目,专人跟进,全力推进。加大项目规划深度和协调力度,力争使条件成熟的改造项目尽快动工建设。

9、全力推进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改造。抓紧实施清水河新法定图则,加快笋岗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工作,推动总部基地规划尽快纳入笋岗片区法定图则,推动园区6个重大建设项目尽快动工。引导园区符合城市更新政策的旧工业区、旧仓储区等进行更新改造,抓紧推进项目的策划和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市政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重点抓好综合物流、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等项目。

10、加快实施“金三角”空间资源整合项目。完成12个专项规划的设计编制工作,启动人民南二层市政人行通道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口岸、文锦渡口岸环境改造。建设路火车站至嘉宾路段西侧景观整治以及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景观整治工程动工建设。完成《“金三角”片区空间资源整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黄贝岭旧村改造各项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改造。西岭下南村、向西村局部改造要抓紧动工。协调开展田心村、英隆旧改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暂时未纳入推倒重建计划的其它“城中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中村”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着手筹备研究湖贝路周边旧城区改造的可行性。

(三)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和生态保护水平

要牢牢抓住深圳举办“大运会”和全面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的机遇,以新加坡、香港等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功能化、精细化、净化、绿化、美化为目标,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12、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地铁建设,到2011年,辖区内地铁2、3、5号线新建18.1公里、车站11座;力争地铁一、二、三期工程建成后我区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45公里,成为全市轨道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率先进入“地铁时代”。大力推进一批市政道路建设。力争丹平快速路一期工程年底前通车,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年内动工;继续推进红桂—晒布路以及清水河、莲塘片区近20条道路新建、改造;抓紧推进布心—梅林路等6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至3年内新建、改造、修缮城市主次干道近50公里;强力推进拥堵片区的交通综合治理,改善凤凰、笋岗等片区的微循环道路;全面启动“插花地”二线路、东晓路等18条市政道路及微循环道路改善工程。按照人车分流的目标优化路面交通,建设二层步行连廊。按照《“金三角”片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启动人民南二期连廊、口岸及文锦渡口岸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对口岸联检大楼等5栋建筑物、5座连廊、1座人行天桥及文锦渡口岸20多栋建筑物、17条出入境通道实施立面改造,完善灯光夜景设施,提高园林绿化水平,让两大口岸面貌焕然一新,为口岸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一批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未来几年,电网规划总投资约19亿元,扩容1066MVA(兆伏安),切实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13、全力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力争在两年内使城区环境有较大改观。围绕“五横六纵”11条主干道、布吉路地铁3号线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建筑物外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分期分批对户外广告实施综合整治。着力提升“金三角”商圈周边市容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标准,抓紧实施滨河路、文锦路、雅园立交、人民桥景观照明工程。积极参与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精心组织绿道建设,以银湖山—布心山—梧桐山生态走廊为轴线,进一步完善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以及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逐步构建以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城市绿道。

14、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从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软实力出发,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执法监督考评制度,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查处各类违法抢、搭建和违法用地行为,保持违建“零增量”。扎实开展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工作。切实提高交通组织能力,加大对非法营运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制假售假、欺诈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15、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做好国家生态区创建考核迎检各项工作,力争通过国家考核组的验收。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精心保护好“山-水-城”相互交融的生态格局。加强保护梧桐山“部级风景名胜区”,加大对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支持力度。立足源头管理,坚决否决非环保项目。坚持铁腕执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快实施水环境治理,力争辖区内所有河流早日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快推进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开展“正本清源”行动,强力推进“城中村”地下管网改造和排水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在布吉河、深圳河等主要河道沿线修建绿色长廊,计划建设4.39公里生态景观河。积极筹建布心山郊野公园和罗芳公园,改造一批市政公园。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增强发展动力

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以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6、实施区级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安排,启动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坚持“市场、服务、效率”三大改革取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政府管理机制。继续精简政府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凡是市场和社会能够解决的事情,移交市场和社会。

17、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打造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政府的协调、引领作用,产业发展资金、科学技术经费和区长质量奖重点激励、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紧紧围绕四大重点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品牌。贯彻落实市有关扶持本地产品的政策措施,政府采购优先向本地自主创新产品倾斜。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形成“以自主创新吸引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推动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18、全面开展社区自治。按照区委区政府1号文《中共深圳市区委深圳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区自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全力推进社区自治,促进社会转型,优化基层治理,努力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为主,整合社区各种力量,自主管理社区事务。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加强社区各类自治平台建设,培养选拔社区自治带头人。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机构,拓展和强化社区服务。进一步畅通社区民意表达、诉求反馈、居民服务、矛盾调解等渠道,优化社区自治效果。加强公民意识和市民素质培养。引导集体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经营管理和科学发展,加强经营班子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

19、探索政府服务外包模式。扩大政府服务外包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继续购买社工服务,社工岗位计划由79个增加到100个。探索城市管理购买服务模式,继续扩大市政清扫保洁外包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推广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采集外包采购,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备案”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切实改善民生,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区

要把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水平,特别是要把满足困难居民、弱势群体的需求摆在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的发展与城市居民的利益更加贴近,使居民分享到更多发展的实惠。

20、全力促进就业。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和劳动关系信息系统,设立求职一体机(求职通),力争打造一个覆盖全区的公共就业自助服务平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4名户籍失业人员就业,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和外来劳务工的就业。推广桂园街道、东晓街道马山社区促进就业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基地,努力实现“送岗位上门”、“在家门口就业”。加强公共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和外来劳务工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完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营造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动集体协商制度。

21、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各险种的参保人数和覆盖面。推动跨地区就业参保人养老保险关系顺利接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机制,实行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引导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加快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活动中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计划达到1800人。加快推进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和莲塘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安雅苑政策性住房建设。

22、重点关注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阳光服务系统,扩大购买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流程。创建残疾人托养中心,有计划接收无生活能力的残疾人,逐步解决重度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实现残疾人康复工作专业化。加强残疾人就业救助,推行残疾人分类就业。丰富残疾人的文体娱乐活动。

23、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全面启动第二批145个老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高标准,加快推进。启动老住宅区管道燃气建设,逐步提高燃气管道覆盖率。继续实施以消防安全隐患治理为重点的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完成23个一般整治类项目,实施17个综合整治类项目。深入实施固本强基项目,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建设,力争83个社区达到市政府规定的标准。支持社区居民性文体社团发展,丰富居民的文体生活。深化“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达到85%以上。

24、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创建“广东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在抓好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办精品教育,创建教育特色,巩固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推进“阳光少年”工程,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继续实施“警校共建”,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部分优秀临聘教师入编问题。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改善校风教风学风。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行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制度,开展教育教学大比武活动。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5、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两年内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常住居民。完成区疾控中心大楼功能升级改造工程和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扩建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区中医院莲塘新院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增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全力推进社康中心建设,计划投入2.3亿元,逐年规划改造43个区属社康中心。充实社康中心医技力量,建立公立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康中心坐诊制度。巩固“健康城区”建设成果。推广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壮大。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动态,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26、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开展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总结、宣传30年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全区人民继续投身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水平,巩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办好深圳()粤剧节、“邻里相亲”社区广场文化节、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文体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软实力。建立义工服务基地,擦亮义工文化品牌。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努力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改善人口管理和服务,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促进体育、普法、科普等事业发展,发挥好侨办、台办、民族宗教、侨联、海联、文联等组织的作用,抓好机关后勤、档案、保密和区志等工作。

(六)强化守土有责意识,全力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强化守土有责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健全机制体制,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确保一方平安稳定和谐,提高居民的安全感。

27、切实强化平安建设。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的成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一线巡逻民警力量,启动3000个二类电子探头建设,进一步发挥和完善电子监控系统功能,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控制率和防案率。保持对“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两盗”和“黄赌毒”的严打高压态势,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推行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和“门禁卡+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与居住证推广三位一体,深入推进群防群治工作。加大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和巩固力度,重点抓好困难小区的创建工作。

28、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加强区信访大厅、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强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大社会稳定问题的源头防范力度,加强政策出台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置机制,充分利用社区家园网等平台,加强社情舆情收集分析,早发现、早解决。坚决打击恶意欠薪、欠薪逃匿行为,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监察管理机制,加大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力度,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切实做好重要敏感节点的矛盾稳控调处工作。

29、全面确保公共安全。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巡查和奖惩制度。继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不断巩固安全隐患整治成果。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利用“12350”安全生产隐患信息举报平台,构建全民参与的隐患排查网络。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坚持打疏结合、标本兼治,巩固扩大“清无”成果。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着力加强水务工程和“三防”应急能力建设,确保“三防”安全。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动工。对371个危险性中等以上的边坡分期分批进行整治。建设电子应急体系,提高处理突发公共性事件的能力。

(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力促政府工作提质提效

要做到勤政、善政、廉政和依法行政,围绕产业发展和民生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

30、继续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决定》和《深圳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促进合法合理行政。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继续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

31、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围绕打造“四城一镇”和解决民生需求,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创新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政策效果,努力让企业和居民得到最大实惠。大力创新政府服务,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审批转向指导,努力做到“研究分析到产业、政策制定到行业、工作落实到企业”。加强行政服务大厅管理,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和通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构建“阳光政府”,推进行政审批与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制定区政府公共服务白皮书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

3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开展作风大整顿大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深入调查研究,腾出更多的时间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对“直通车”、“民心桥”、“廉政直击”中市民反映问题整改落实的督查督办。完善明察暗访机制,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继续实行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责任制,确保工作落实。进一步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到抓执行、抓落实上去,以实干之风实现实干之效。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确保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

33、深入实施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和《深圳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健全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廉政建设。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扩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深入开展廉政教育,积极探索反腐倡廉的新形式,促进公务员队伍廉洁自律、干净做事。

各位代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为科学发展和繁荣稳定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附件

有关词语解释

1、坪山工业园补偿款(P2):坪山工业园是1998年我区为延续发展后劲,在龙岗区坪山镇坪葵公路南侧征用184.49万平方米土地规划而成。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坪山工业园的发展,专门成立区工业园管理局进行统一管理,累计投入各项前期费用和利息达2.37亿元。6年,市政府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出发,决定收回坪山工业园用地,并调整为比亚迪汽车项目和其他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我区服从全市发展大局,配合有关部门按时完成了全部用地的整体移交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同意由市财政补偿我区对坪山工业园投入的前期费用2.37亿元,同时考虑我区为全市产业发展用地储备作出的贡献,由市财政转移支付4亿元,上述2笔款项共计6.37亿元通过市财政一次性拨付给我区,有关征地遗留问题处理费用则在市征地拆迁费用中列支。

2、ICP证(P3):全称是“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指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取得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3、“金三角”片区空间资源整合工程12个重点项目专项规划(P4):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景观整治规划,“金三角”片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深圳酒店及深房百货片区改造专项规划,湖贝旧村及老区委片区改造专项规划,东门三期商业街区改造专项规划,嘉宾桥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东门老街地铁枢纽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蔡屋围金融中心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建设路、人民南商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全天候人行系统规划,“金三角”标识及雕塑系统设计和“金三角”品牌营销策划。

4、残疾人“申请服务无障碍”(P6):通过设立残疾人“网上办事大厅”,建立网络申报、服务查询系统,使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申请教育、就业、康复、助残等服务项目,并随时查询申报结果。

5、“六好”平安和谐社区(P7):指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和风尚好。

6、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P9):指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以迎接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和2011年举办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契机,与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城市更新相结合,利用两年时间,组织开展以“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为主题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使我市在市容环境管理方面在全国发挥排头兵作用。

7、功能区标准(P10):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功能区标准分为五类,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如下: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按环保模范城考核等相关考核要求,我区执行二类标准,白天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白天不超过70分贝、晚上不超过55分贝。

8、五抓五促(P12):指“抓增长、促发展,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稳定,抓改革、促创新,抓党建、促服务”。

9、绿道(P17):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省规划建设的2号绿道支线、5号绿道分别在仙湖植物园、银湖森林公园设点;深圳正在建设中的绿道有深圳湾滨海15公里休闲带和盐田19.5公里长的海滨栈道。

10、求职通(P20):指在各社区工作站安装触控查询一体机,与区人力资源网实现链接,通过大屏幕循环播放系统中的所有岗位信息,求职者可自主查询和打印相关信息,实现自助服务,并可在区、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窗口享受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

11、“40、50”(P20):指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相对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

12、再就业基地(P20):是指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多种投资形式创办的,以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其他下岗失业人员为辅的经济实体。

回顾过去范文篇4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的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九五”期间,市政府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及全市人民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积极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向前发展。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但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95年的5.7:53.1:41.2调整为年的4.2:55.5:40.3;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珠海港、京珠高速公路珠海段、横琴大桥、莲花大桥、拱北口岸联检楼和珠海电厂等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6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1.8%;外经贸在困难中发展,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4.7亿美元,外贸出口达146.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8.2%和10.6%;旅游、商贸活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圆满完成中央赋予我市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的任务。

年是“九五”期间成绩最好的一年。通过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集中资源推进经济功能区发展,大力推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国民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珠海现场办公会的充分肯定。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GDP达到2.62万元,增长9%;预算内财政收入24.2亿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增长4.6%;农渔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增长9.8%。预计主要经济指标都超过年初的预期目标,全面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任务。

(一)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22.1亿元,增长4.2%。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甘蔗种植面积调减了6.85万亩,扩大了水产养殖和优质水果种植面积。举办了首届珠海农产品推介会,“订单农业”发展较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成效,水稻抛秧、罗氏沼虾越冬养殖等技术得到推广。农业招商取得突破,引进资金折合2754万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86万美元。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斗门县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94%。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增长20.4%。

工业经济增幅较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4亿元,增长20.1%;实现工业增加值160.5亿元,增长17.1%;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47.4%。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40%,比上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5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1%;其中电子信息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8.7%。

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20个,增长了1.2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亿美元,增长6.4%。经济功能区形成了项目集聚效应,成为招商引资的龙头。高新区新引进项目185个,新引进资金72.6亿元,增长了2.7倍;总投资1.8亿美元的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落户保税区,投资3.6亿美元的PTA项目在临港工业区正式动工。加大了对台招商力度,新引进台资企业66家,长兴化工项目落户我市。横向经济联合有新成效,全年新办内联企业539家,投资总额57.4亿元。

外贸出现恢复性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5亿美元,增长35.2%;其中外贸出口35亿美元,增长29.7%,表明外贸出口已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走出去”战略迈出了第一步,格力电器在巴西的生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旅游、商贸、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全年接待过夜游客380万人次,增长13.4%,其中海外游客95万人次,增长19.6%;旅游业总收入67.3亿元,增长7.7%。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成效,商品房销售收入39.9亿元,增长28.4%。建成“景山路购物放心一条街”。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亿元,增长9%。物价总水平摆脱长达两年的下跌局面,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2个百分点。

财税、金融健康发展。坚持依法治税,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压缩行政开支。清理信托投资公司和企业集资,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55亿元和29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2.6%和18.7%。

县区经济发展加快。斗门县、香洲区、三灶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和城郊经济逐渐形成特色。

(二)体制创新取得新成效。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近千家国有企业通过整体出售、产权转让、股份合作或关停、注销、破产等实现转制,70%的国有独立法人企业和全部国有商业企业退出了一般性竞争领域。列入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脱困范围的94家企业,利润增长23.6%,亏损额下降46.9%,亏损面下降到19.2%,基本完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继续改革分配制度,试行年薪制、股票期权和技术成果参与分配。

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认真实施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对经济事务的审批,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到规划、监督和服务上来。完成行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所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任务。成立市内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市政府决策询问小组,提高了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资源配置市场化取得新进展。政府采购中心、建筑工程商用土地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中心逐步规范运作。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逐步拓宽,尝试了药品采购和九洲大道、迎宾南路综合养护公开招标。迎春花市和烟花爆竹经营权招标管理继续得到完善。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落实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408户,私营企业3149户,分别增长4.8%和26%。

超额完成社会保险全覆盖任务。社会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年初核定人数的103.3%和101.3%,保险费征缴率平均达95%以上。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社会保障得到加强,确保了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和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

(三)科教兴市取得新突破。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显示出较强吸引力。与科技部合作创办科技创新海岸,吸引了哈工大新经济资源开发港、南方软件园、北大方正国际研究院、清华科技园、金山研究院、南方教育软件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一批从事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网络通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项目,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项目集聚、科技成果孵化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引起国内外关注。

科技兴海取得进展。与科技部、中山大学共建的中国科技兴海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开始运作。网箱养鱼优良品种率达100%,人工孵化紫海胆等4个国家或省级高科技项目落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

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落实《珠海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和一系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推动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筹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投入运作。帮助科技企业做好申请到创业板上市的前期工作。

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经科技部同意,我市加入世界科技城市协会。全市有部级火炬计划项目8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个,国家、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8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到52家。全年专利申请达550件,增长10%。

大学园区全面启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成开学,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已经招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正式开工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也已签约进入园区。大学园区的建设,将为新世纪珠海的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的强有力的支撑。

基础教育成绩突出。按照全国示范性标准建设的珠海一中和斗门一中两所中学的高中部建成开学。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普通高考取得建市以来最好的成绩。改革成人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资金配置方式,调整了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新成绩。

“强化规划管理年”活动取得成效。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圆满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省批准。金鼎、唐家、淇澳规划完成修编。万山海岛、横琴、淇澳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珠海港总体布局规划》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批准,珠海港被确定为全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制定了旅游、科技、商业等一批行业发展规划。“生产在园区,生活在城镇”规划得到初步落实。

基础设施建设有新亮点。经济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明显加大。珠海电厂并网发电。高栏港区岩谷5万吨级液化气码头建成投产。改造了九洲大道和明珠北路,形成了城市新景观。淇澳大桥即将通车。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运行,拱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长沙村、水湾头村和新涌村等城中旧村改造、文明社区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南水镇部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湾仔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顺利开展。

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城市绿化、道路维护管理开始走向市场化,市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起城市管理监督机制。

生态环境建设有新进展。全面实现工业治污“双达标”,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荣获首批“部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机关作风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两思”教育和“三讲”教育活动。以提供有效服务为重点,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设立行政效率投诉中心,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务员培训,首批出国培训人员学成回国,选拔了第二批公务员出国培训。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稳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件,颁布政府规章5件,制定规范性文件69件,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各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妥善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强化新闻舆论监督。开展镇务、村务、厂务公开,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三五”普法验收。加强社团管理,重视做好公安、安全、仲裁、审计和安全生产工作。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和走私、制假售假、骗税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严厉惩治腐败,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

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整治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见成效。积极发挥工会、青年、妇联、科协等团体的职能,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代表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改革新闻单位管理体制,广播中心投入使用,电视中心动工兴建。顺利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第三届国际航展成功迈向国际化、专业化和科学化。举办国际汽车赛,承办了多项全国性体育比赛。住房货币分配全面启动。口岸、外事、对台、侨务、民政、档案、气象、宗教、民族、老年和残疾人事业都有新发展。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成绩,为珠海进入新世纪献上了一份厚礼。这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的成果,也是中央、省驻珠各单位和军警部队以及海内外朋友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珠海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实业经济比较薄弱,经济总量不够大,部分区域发展迟缓,提高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仍然必须下大功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还很繁重;二是体制创新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城市管理综合水平还不高,存在明显的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有些方面群众的意见比较大;四是有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未能妥善处理。这些困难和问题,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的工作安排

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新世纪我市首个五年计划作出了战略部署。按照“十五”计划纲要,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比年翻一番,人均GDP争取达到4500美元以上,农村发展加快,城市化率达85%以上,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市民的整体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五”计划的实施,对珠海新一轮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年是“十五”计划开好局、起好步,为我市力争在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一年。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珠海现场办公会的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突出抓好体制创新、扩大开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势头;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城市,严格执行规划,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市民居住环境;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推动珠海向“三基地一中心”的目标迈进。

今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0亿元,比去年增长12%;人均GDP达到2.91万元,增长9.5%;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增长17.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7%;农业总产值23.1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亿元,增长5.3%;外贸出口总额40.3亿美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5亿美元,增长6.3%;预算内财政收入27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1亿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渔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00元和4750元,分别增长4.6%和8%。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是:

(一)紧紧围绕发展的主题开展各项工作。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珠海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地区间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要抓住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机,突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握重点、狠抓落实,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发展要有新思路。中央和省都强调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密切结合珠海当前实际,紧紧围绕“三基地一中心”的发展目标,积极实施“两大办一加快”,抓住壮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埋头苦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推进珠海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实业经济。

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继续加大对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整治出海口门。抓紧整治村镇危桥,提高村村通公路水平。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城郊型绿色生态农业,扩大水产养殖、水果、蔬菜和花卉种植规模。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科技推广,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做好中心渔港建设和大型水产品市场的前期工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搞好乡镇机构改革,精简财政供养人员。推动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继续实施经济功能区带动战略。发挥各功能区的特色,加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更大的集聚效应。积极跟踪落实在谈和在建项目,加快高新区、保税区和临港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完善小区配套。加快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海岛旅游、仓储与海上补给、海洋渔业的发展,建设部级海洋综合示范基地,使海洋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横琴经济开发区要在珠澳经济合作和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要迈出大的步伐。我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脑软件、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石化原料及制品五个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产业流动,使其发展壮大,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企业群。特别要抓住PTA、长兴化工项目建设的契机,高水平做好规划,搞好专题招商,吸引更多的中下游项目落户,使石化产业在西部临港地区尽快得到更大的发展。

积极扶持优势企业发展。打破所有制界限,筛选和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潜力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和催生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大型企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力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重视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以旅游、房地产业和信息服务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发展。加快近海岛旅游开发,整合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有吸引力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和港澳的旅游合作,优化旅游大环境。继续适度控制经营性土地供应,消化存量土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有序发展。鼓励重组、消化和盘活空置楼盘,提高房地产开发档次和水平。规划和建设好各类专业市场,培育全市的商业中心区。争取举办秋季中国糖酒交易会,凝聚商气和人气。积极发展会议展览业,加快金融、会计、物流、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体制创新要有新突破。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抓好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本进一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实行管理创新,全面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混合型经济。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建立和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加强对资产经营公司和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监督和考核,落实保值增值责任。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盘活资源,提高效益。

继续抓好财政管理改革。理顺市、县、区财政体制,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度,强化审计和财政监督。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强化税收管理,壮大财政实力。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四个中心”的运作,降低管理成本,探索扩大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范围,开放交通、能源、体育等公用事业,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经营。

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清理不利于社会投资的政策规定,对国有、个体、私营、外资和内联企业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今年是全省确定的整治年,要集中力量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骗税、逃汇骗汇、制假售假、逃废债务等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清理和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省的部署,早作准备,精心组织,确保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制定行业规划、维护市场秩序和协调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探索新形势下政府管理和服务市场经济的新方式、新规则,培育和管理好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推进政事分开。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保要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和每个职工。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强化审计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保证足额发放保险金。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理顺市和县、区卫生医疗管理职能,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四)科技创新要取得新进展。

积极办好大学园区。完善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吸引国内外名牌大学和著名研发机构进入园区。全力支持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入园项目提供有效服务,促其顺利建设,尽快运作。积极推进大学园区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我市企业与大学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加快科技创新海岸发展。高起点规划和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支持清华科技园、哈工大新经济资源开发港、南方软件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宣传和招商力度,吸引更多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和产业化项目。

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和《关于发展软件产业的若干规定》,大力扶持计算机软件、信息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全力支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办好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加科技项目的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市场和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支持大型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继续扶持生产科技型私营企业发展,带动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和氛围。进一步落实《珠海市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和《珠海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积极推进筹建和引进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完善中介服务,为科技创业和成果产业化创造更好的条件。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筹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积极改善科研条件,提高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生活待遇,重视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以事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大中专教育的资源,为“三基地一中心”的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

(五)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积极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准备工作。抓紧清理和修订不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政策法规,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对外经济交往的能力。

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行政办事效率,为项目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使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办得好。积极推动口岸体制改革,营造更加适合项目进入和发展的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

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资政策要统一和配套,整合招商力量,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积极发展与著名跨国公司的合作。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农业、环保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创造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基础条件,吸引外资参与国企产权改革,加快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步伐。

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以建设高附加值出口创汇基地为目标,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技工贸结合,加快实行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扶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及大宗货物的出口。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抢占国际市场。

加强珠港澳台经济合作。珠港澳合作要迈出更大的步伐,搞好万山环香港经济带开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批准珠澳合作创办出口加工区和旅游协作区。对台经济合作要有新突破,利用珠海作为台胞往来祖国大陆重要通道的便利条件,加强对台招商,扩大对台贸易。

发展横向经济合作。重视发挥现有几百家驻珠办事处的桥梁作用,大力扩大对内开放,引进内地优势项目、技术和人才,吸引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珠海设立分支机构。继续做好挂钩扶贫工作。利用国家开发西部的机遇,鼓励珠海企业与内地企业合作发展,开拓西部地区广阔市场。

(六)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把信息化规划放在我市“十五”计划和现代化规划的龙头和关键地位,使信息化成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鲜明特色。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联合共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管理体制创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性能信息网络基础传输平台。加快城市宽带IP网建设。从今年开始,所有新建小区和楼宇都必须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已建成的小区要按照信息化规划逐步进行改造,使宽带网进入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小区和家庭,为构造数字化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和服务业,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以企业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创造条件,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支持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社会信息化。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都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面向居民提供更多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各类学校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七)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认真组织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尽快完成总体规划报批工作,抓紧编制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贯彻落实“两在”思路,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促进郊区城镇化。严格把关,切实做好建设用地规划,积极处理预征地遗留问题,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稳步推进城中旧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按照“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争取在年内启动南坑、柠溪、新村、南村、洲仔、梅花、围基等村的改造工作。尽快让已拆迁村的群众住进文明社区的新房子。进一步抓好中心镇建设,搞好南水镇综合改革试点和湾仔镇小城镇建设试点。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高栏港区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前山港搬迁、洪湾和桂山港区建设。实施《珠海市公路网规划》,逐步建设好珠港大道、洪屏路、金唐路、金凤路和金峰路,积极推进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和江珠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抓好新香洲、夏湾等区域的市政道路配套建设,方便群众生活。重视并逐步解决部分镇村遇雨水浸问题。加快管道煤气工程建设。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提高城市执法管理水平。整合城区规模偏小的住宅小区,抓紧修订我市物业管理条例,切实抓好物业管理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规范物业管理收费行为。积极推动市政设施管养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高标准建设生态示范区。积极吸引外资,探索污水处理与自来水供应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子。做好北区和南区污水处理厂的前期筹建工作。积极防治空气、噪声、汽车尾气和水域污染,治理沿河路排洪渠,巩固环保“双达标”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

(八)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基础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逐步解决城区教育基建遗留问题。认真做好斗门、三灶中心小学的规划建设,在全市建设若干所符合国家规范的中心小学和初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事业。继续加强以专业文化场馆和文化广场为主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等文化产业的发展。规范和搞活文化市场,鼓励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以创建计划生育模范县(区)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合格居委会活动,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办好首届中国航空运动大赛,配合办好第九届全运会,做好第十一届省运会的各项准备和服务工作,推动我市竞技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努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逐步构建新型社区组织体系,拓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管理。民政部门和香洲区政府要积极推动社区建设,各街道办事处要尽快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公约》和《市民守则》的宣传教育,掀起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活动的热潮,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机关作风建设成果,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教育,形成文明、廉洁、高效、务实的良好风气。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规定,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各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市内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市政府决策询问小组的作用,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继续严厉惩治腐败,清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造文明、安定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依法管理社会为重点,健全和细化经济和社会管理法规和规章,推进依法治市。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易燃易爆物品、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工厂企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部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继续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积极探索退伍军人市场化安置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双拥共建水平。认真做好口岸、外事、对台、侨务、民政、档案、气象、宗教、民族、老年人工作,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团体的作用,推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九)努力办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十件实事。

一是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同网同价”。

二是在三灶区普及电话。

三是完成洪湾水闸、中珠联围水利工程。

四是建立和完善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五是完成市实验中学续建工程,建设第十二小学。

六是完成拱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

七是在繁忙的交通干道建设一至两条地下行人通道。

八是继续按照“一年改造一条路,提高城市品位”的计划,改造一条城市主干道。

九是购置海上消防船。

十是确保市电视中心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十)积极、稳妥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各方面有利因素很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既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又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但要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还要耐心诚恳地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以省委、省政府珠海现场办公会的精神振奋人心,以扎实的工作凝聚人心,坚持说实话、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积极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社会局面,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妥善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靠发展来解决。同时要认真研究,做好计划,积极协商,寻求出路。要继续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资产风险,采取妥善办法,加大企业集资的处理力度。

回顾过去范文篇5

你们好!

值此二00五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市石桥中学全体师生向你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原创:

部队的全体官兵同志们,你们辛苦了!回顾过去的一年,你们战备执勤,站岗放哨,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训练,并在繁重的训练之余积极主动挑起了我校新生的军训工作。在你们热情的帮助下,我校军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近年来,你们坚持对我校新生进行军训,你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的生活作风潜移默化了每一个军训的学员。你们从早到晚在操场上指挥着小兵们,即使嗓子嘶哑了,也还是手把手地指导训练,并让每一位新生出色的完成了军训要求。你们的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校师生。原创:

全体官兵同志们,你们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校年高考再铸辉煌,夺得同类学校“五连冠”,并被评为简阳市高考先进集体;学校团委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命名为“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工会被命名为资阳市“先进职工之家”,这些成绩都得益于你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的帮助。

回顾过去,我们军校共建创佳绩;

展望未来,我们携手并进扬国威。

回顾过去范文篇6

这里所说的总结,主要是就工作总结而言的,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总结与计划都是工作中常用的事务文书,两者对实际工作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

如果说计划主要是为了指导未来,那么总结则主要是回顾过去,而回顾过去,特别是从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还是为了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总结过去的工作情况本身,也是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认识水平的一种过程。

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总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总结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两类。所谓的综合性总结,是对总结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和评析的总结;所谓的专题性总结,则是对某项工作的情况或总结对象在某个时期的某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门反映和评析的总结。

写法

同计划一样,总结一般也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标题、正文和落款。

1标题。标题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包括单位名称、时间、总结对象和文种类别的标题,这种标题的写法同计划标题的写法相近;一种是新闻式标题,即概括总结的核心内容的标

2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几个部分,分别写人基本情况、成绩与经验及问题与教训、今后的意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情况”也即“前言”部分,通常用以概述情况,或对工作背景和开展工作的条件,做一个简要交代。

主体的第一个部分是“成绩与经验”部分,在此要用翔实的材料,将成绩及取得成绩的做法写明,最好要有实例,有数字,还要有体会,要能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主体的第二个部分是“问题与教训”部分,在此要实事求是地把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写明,并深刻分析产生失误和问题的原因,指出应当吸取的教训。写主体部分,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情况与分析相结合,而且材料要具体,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分析要深入,只有这样,写出的总结才会具有较高的价值。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都是总结的主体部分常用的写法。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放在一起,在“问题与教训”部分之后写出,也是比较常见的写法。

回顾过去范文篇7

这里所说的总结,主要是就工作总结而言的,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总结与计划都是工作中常用的事务文书,两者对实际工作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

如果说计划主要是为了指导未来,那么总结则主要是回顾过去,而回顾过去,特别是从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还是为了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总结过去的工作情况本身,也是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认识水平的一种过程。

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总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总结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两类。所谓的综合性总结,是对总结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和评析的总结;所谓的专题性总结,则是对某项工作的情况或总结对象在某个时期的某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门反映和评析的总结。

写法

同计划一样,总结一般也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标题、正文和落款。

1标题。标题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包括单位名称、时间、总结对象和文种类别的标题,这种标题的写法同计划标题的写法相近;一种是新闻式标题,即概括总结的核心内容的标

2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几个部分,分别写人基本情况、成绩与经验及问题与教训、今后的意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情况”也即“前言”部分,通常用以概述情况,或对工作背景和开展工作的条件,做一个简要交代。

主体的第一个部分是“成绩与经验”部分,在此要用翔实的材料,将成绩及取得成绩的做法写明,最好要有实例,有数字,还要有体会,要能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主体的第二个部分是“问题与教训”部分,在此要实事求是地把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写明,并深刻分析产生失误和问题的原因,指出应当吸取的教训。写主体部分,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情况与分析相结合,而且材料要具体,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分析要深入,只有这样,写出的总结才会具有较高的价值。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都是总结的主体部分常用的写法。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放在一起,在“问题与教训”部分之后写出,也是比较常见的写法。

回顾过去范文篇8

总结与计划都是工作中常用的事务文书,两者对实际工作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

如果说计划主要是为了指导未来,那么总结则主要是回顾过去,而回顾过去,特别是从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还是为了给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总结过去的工作情况本身,也是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认识水平的一种过程。

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总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总结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两类。所谓的综合性总结,是对总结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和评析的总结;所谓的专题性总结,则是对某项工作的情况或总结对象在某个时期的某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门反映和评析的总结。

写法

同计划一样,总结一般也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标题、正文和落款。

1。标题。标题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包括单位名称、时间、总结对象和文种类别的标题,这种标题的写法同计划标题的写法相近;一种是新闻式标题,即概括总结的核心内容的标

2。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几个部分,分别写人基本情况、成绩与经验及问题与教训、今后的意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情况”也即“前言”部分,通常用以概述情况,或对工作背景和开展工作的条件,做一个简要交代。

主体的第一个部分是“成绩与经验”部分,在此要用翔实的材料,将成绩及取得成绩的做法写明,最好要有实例,有数字,还要有体会,要能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主体的第二个部分是“问题与教训”部分,在此要实事求是地把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写明,并深刻分析产生失误和问题的原因,指出应当吸取的教训。写主体部分,必须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情况与分析相结合,而且材料要具体,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分析要深入,只有这样,写出的总结才会具有较高的价值。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都是总结的主体部分常用的写法。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放在一起,在“问题与教训”部分之后写出,也是比较常见的写法。

回顾过去范文篇9

近了,近了,新年临近,令人难忘的2009年即将过去,我们将迈进历史新的一页,迎来让人期待的2010年。

过去的一年,我们战友联谊经历了太多的精彩,为追寻在八校的激情岁月,为重觅战友间的手足之情,我们相聚在战友联谊网,通过阅读一篇篇精彩回忆文章,我们似乎重拾了过去的青春;通过观看一幅幅军营老照片,我们似乎回到了当年。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各地战友联谊的视频直播,我们又看到了远离我们千里之外的熟悉身影。杭州会议战友的见面和对网站建设的推进,更是在我们的记忆中久久留恋......所有这些,都得感谢我们战友联谊网,是高新科技加上战友的热忱,让我们这些曾经在八航校留下过青春痕迹的战友有了回顾过去、共叙友谊、了解近况的平台和通道。有了一个属于我们老八校人的精神家园。

回顾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的网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开辟了一些新的版块,到网站看贴的战友纷至沓来,一批好的作品象《抗震英雄飞行员邱光华及他的战友们》、《公务班的故事》、《我是一个兵》、《迫降》、《天涯芳草入梦来》、《我人生的第一个瀑布现象》、《一江临水两依依半断残桥心相续》、《还记的新疆的风吗》、《天清脱然至飞鸟相与还》、《八月随想》、《战友在非洲行动》、《我爱祖国》、《嫁给“老飞”》、《今秋新疆之行》、《欢乐的金秋十月》、《我的军旅生涯》、《重返新疆》、《光荣永远属于八校人》、《57万小时的历史航迹》、《向您介绍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养生方法》、《军营趣事》、《这是一种力量的支撑》、《战友趣事拾遗》、《杭州归来话绍观》、《初冬下江南》等等,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让人目不瑕接。这些优秀作品如盛开的奇葩在战友联谊网盛情开放,为战友增进友谊,交流感情,寄托情怀,畅想未来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得到了战友们的广泛赞誉和贺彩。公务员之家:

亲爱的战友,2010年就要到来,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在战友联谊里继续结伴而行,对明天美好的日子我们充满期待。

祝战友们元旦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回顾过去范文篇10

尊敬的老领导、老同志:

在2004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有幸和在座的老领导、老同志欢聚一堂,目的是回顾过去,展望明天。在此我代表团党委向你们及全团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领导、老同志已经由当年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变成了今天两鬓斑白的老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你们响应党的号召,怀着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一腔热血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来到××××,为团场的建设和发展献了青春、献子孙,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已经变成了林渠成网、瓜果飘香、高楼林立、市场繁荣的绿洲明珠,你们为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你们作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团的离退休老同志急团场之所急,想团场之所想,为了团场的发展和稳定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带动和感召了身边一大批人,为团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希望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挥你们的威信和作用,用正确的观点和思想教育人,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带动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为我团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继续发挥你们的光和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