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7:22:02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篇1

一、巧添词语,缩小话题。

话题作文的话题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一般不能就话题作题目进行写作,应将话题尽量缩小,寻找一个理想的切入点。其做法是将话题前后添加上一定的词语。如以“生命”为话题,可拟题为“珍爱生命”、“生命的内涵”、“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点燃生命之火”等。这样能使话题的内容、话题中的提示语缩小,把一个大话题分成若干小话题,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文,从而使写出的文章更具有针对性。

二、借用词语,推陈出新。

话题作文拟题可借用古典诗词、歌曲名、流行时尚语等直接或对其加以变化后用作标题。

1、引用古诗词,显典雅。

如以“离别母校”为话题,可借用杜甫的名句“恨别鸟惊心”为题,形象地突出了依依惜别母校的感情。又如以“奉献”为话题,可借用“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老年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运用古典诗词作题目,反映了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诗的意境,诗的享受。

2、巧用歌曲名,出新意。

有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它们的名字或歌词在人们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能巧用歌名拟题翻新意,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以“真情”为话题,有考生拟题为“掐死你的温柔”,指责生活中有的人矫揉造作。再如以“亲情”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为了母亲的微笑”,“让我悄悄的告诉你”。借用这些深入人心的流行歌曲作题目,能让人一睹为快。

3、妙化时尚语,亮眼眸。

引用一些人们感兴趣的流行时尚语与话题结合,使题目像眼睛一样亮出它的黑眸,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如以“沟通”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化用曾流行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名,拟了一个时尚的题目“谁动了我的日记”。又如“点击乡村画页”、“刘姥姥上网记”、“走近那张‘牛皮癣’”、“清空回收站”,其中“点击”、“上网”、“牛皮癣”、“回收站”,这些时尚词语仿佛天空中的星光,点亮了读者的双眸。

三、巧用修辞,增加情趣。

妙用修辞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文体和内容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拟题。如以“假日”为题,有考生拟题为《给点阳光就灿烂》,把“假日”比作阳光,写出学生对假期的渴望之情。又如以“把握”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我叫把握”,把“把握”拟人化,作者采访了李世民、邓稼先、贪污犯展现了“把握”的意识。又以“感受生活”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苦咖啡”,运用双关,实指咖啡,又暗指生活,通过叙述自己在校锻炼之苦,折射出其中的甜。巧用修辞,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既升华了主题,又增了文章的情趣。

四、设置悬念,引人如胜。

话题作文范文篇2

1998年~200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连续3年,命题只为考生展开联想、想象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如,1998年关于考生“自己心理承受力”的话题,1999年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今年的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这一类“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供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写法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它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束缚学生手脚的写作教条的大解放,是对僵化的“叙—议—联—结”的写作模式的大反拨。从今年的阅卷实践来看,“话题作文”确实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引发出了多样化的表达。学生的作文也是“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从内容来看,有的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生命的意义,有的描述对美的不同的感悟,有的呼唤各逞风采的个性……从文体来看,有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杂文、故事、童话等等,甚至还有写得很好的戏剧小品和诗歌,还有书信、日记、招标书、诊断书等应用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有鞭辟入里的议论,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有惟妙惟肖的描写,有意味深长的叙述,有含蓄深沉的抒情。每天都有许多佳构妙作,引得阅卷教师拍案叫绝,击节赞赏。然而,也有许多学生对这种“话题作文”很不适应,用的仍然是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写法。有的硬从材料中抽象出一个哲理加以论证,这种写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显得有点隔靴搔痒,空洞浮泛。有的对学者叙述的关于4个图形的这道题目本身进行评论或解释,显得思路局促,没话找话。有的根据这4个图形乱加比附,显得不伦不类。甚至有人只是对“材料”作了简单的扩写。今年的高考作文,第一次采用基础等级加发展等级的评分方法,诸如此类的作文不但得不到发展分,在基础等级中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往者以逝,来者可追。素质教育必然会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而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这种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很有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此,未来的考生必须掌握这种“话题作文”的写法。“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并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

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今年的考题中就明明白白地写着:“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就符合题意。”“话题作文”为你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就尽情地在蓝天绿海中飞跃吧!

话题作文范文篇3

话题作文如何拓展思路呢?话题作文提供了空间是广阔的、自由的,这就反而使人不知从何处下笔,感到茫然无措,兴棋难定了,这就要从话题的特点出发去选择思路,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下面以“初三”话题为例,探求几种全新的思路。

1、一词经纬思路。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2、剪辑式思路。全文分四大块,第一块:摘自琴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泓的日记,四个板块经过剪辑,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3、剧本式思路。全文将镜头对准一天午休,用剧本式思路通过四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4、幅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子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

5、作息表思路。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置的“初三作息时间表”,以此来透视初三生活的一个窗口。

6、仿拟式思路。仿拟出若干首诗词,从各个方面来表现初三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

这样,只要思路一拓宽,我们就能文思泉涌,佳篇迭出。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许多教师认为“话题作文”就应该让学生挥洒个性,只要不跑题就行,教师不必作过多指导,指导过多反而会束缚学生作文能力的自由发展。但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面对话题,不知如何选材,拿起笔来只是胡乱应付,写完后读一读,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紧扣话题了。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深感引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没有真心打动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们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写?他们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题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寻“米”的过程。我认为启发学生面对“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话题”插上翅膀飞翔在每个学生心灵的广阔天地中,去触及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人、物、事、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抓住真正优质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在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展开“追忆联想’一回忆:你曾经感受到哪些人对你的爱?学生纷纷回答:有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的,有同学、朋友的,有老师的等等。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一哪些人需要爱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们关爱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同学说,街上的乞丐很可怜,他们最需要社会关爱:有的同学说大自然中的小鸟需要关爱……然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从众多与“爱”相关的材料中选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人或事来写作。

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看,他们的选材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妈妈的爱“老师的爱”这一框框,能抓住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主题,题材明显广泛多了。

话题作文范文篇4

1998年~200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连续3年,命题只为考生展开联想、想象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如,1998年关于考生“自己心理承受力”的话题,1999年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今年的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这一类“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供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写法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它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束缚学生手脚的写作教条的大解放,是对僵化的“叙—议—联—结”的写作模式的大反拨。从今年的阅卷实践来看,“话题作文”确实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引发出了多样化的表达。学生的作文也是“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从内容来看,有的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生命的意义,有的描述对美的不同的感悟,有的呼唤各逞风采的个性……从文体来看,有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杂文、故事、童话等等,甚至还有写得很好的戏剧小品和诗歌,还有书信、日记、招标书、诊断书等应用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有鞭辟入里的议论,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有惟妙惟肖的描写,有意味深长的叙述,有含蓄深沉的抒情。每天都有许多佳构妙作,引得阅卷教师拍案叫绝,击节赞赏。然而,也有许多学生对这种“话题作文”很不适应,用的仍然是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写法。有的硬从材料中抽象出一个哲理加以论证,这种写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显得有点隔靴搔痒,空洞浮泛。有的对学者叙述的关于4个图形的这道题目本身进行评论或解释,显得思路局促,没话找话。有的根据这4个图形乱加比附,显得不伦不类。甚至有人只是对“材料”作了简单的扩写。今年的高考作文,第一次采用基础等级加发展等级的评分方法,诸如此类的作文不但得不到发展分,在基础等级中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往者以逝,来者可追。素质教育必然会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而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这种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很有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此,未来的考生必须掌握这种“话题作文”的写法。“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并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

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今年的考题中就明明白白地写着:“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就符合题意。”“话题作文”为你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就尽情地在蓝天绿海中飞跃吧!

话题作文范文篇5

一、蕴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能包蕴话题的主旨,二是能概括作文本身的主旨,这里只说前者。所拟标题也许是几个字,也许是一个句子,但不管怎样,都必须涵盖命题所给话题的内含意蕴。如2001年的话题是“诚信”,这是一个概念性话题,这种话题就要求考生在拟题时体现出考生的思想态度和感情倾向,优秀作文题“最宝贵的财富”中说明作者将“诚信”当作人生的财富,而且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守卫精神的火种”作者将“诚信”当作生命的精神火种,他要一生守护;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拟题为“让爱做主”,标明了作者选择爱心,选择留下来为冻僵者按摩,选择互助;拟题为“张开双臂,选择博爱”,点明作者要选择爱,拥抱爱。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是一种关系型的话题,拟题时就要体现出考生已牢牢抓住了话题的根本,那就是感情的亲与疏对认知事物会产生影响,至于影响如何则要由用词来体现,拟题为“走出感情的沼泽”,明示了作者不要让感情左右认知事物的思维的主张,拟题为“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则说明作者在承认感情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对理性的呼唤,拟题为“岂以亲疏辨好恶”,明白地告诉大家作者不主张不顾事实而只凭感情亲疏来判断事物。2004年全国卷Ⅰ话题为“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考生取题为“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就明示了考生主张要重视别人的意见的想法,但这种重视是以相信自己为前提的,它很含蓄地扣住了话题的主旨。

二、亮体。亮体就是作文标题要亮出你所作文章的体裁(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小说、应用文及其他创新文体如广告体、书信体、剧本、改编名著、网页形式、日记体、文言语体、寓言、散文、戏剧、演讲稿、诊断书、广告辞等)。话题作文命题走过了一个渐趋成熟规范的过程,在文体上也由原来的“文体不限”变为“文体自选”,“不限”与“自选”本来没有多少区别,都是体现“以考生为本”的原则,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你擅长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但原来的“不限”,曾引起了一些误会与混乱,有的考生以为既然“不限”,那就可以天马行空,不受约束,一篇文章可以开头是记叙文,中间是议论文,结尾又成了记叙文或其他什么文体了,这样就写成了四不像的文章,竟至于高三作文复习也轻视此点,文体训练也荒废了,走进大学的学生写出的文章竟没有一点规矩意识,让大学教师头疼不已。现在文体规定“自选”,那就要考生一要有规矩意识,选取了什么文体之后,就要按那种文体行文,不能东一下西一下;二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中途易辙。为做到这一点,在拟题时就要斟酌好,在标题中明确告诉阅卷老师你的文体选择。因此,你在拟制标题时就要宣示文体。记叙文以故事性为本,以下标题故事性很强,摆明了只能写成记叙文:2001年的《善意的谎言》、《美丽的一击》《没有芳香的花朵》,2002年的《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昭君的选择》、《两位母亲》,2003年的《哥,你是捡来的吗?》,2004年的《有关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的故事三则》,等等。议论文以辨析事理、表明作者观点为本,下列标题就适合写在成议论文,2001年的《假如世上没有诚信》、《诚信,让世界充满阳光》、《诚信——为人之本》、《用诚心打造天堂》,2002年的《选择永恒》、《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张开双臂,选择博爱》,2003年的《莫把情云遮慧眼》、《勿为情所障目》、《抛开情感看问题》,2004年全国卷Ⅰ的《遭遇挫折,超越痛苦》,全国卷Ⅲ的《幸福快乐在转念之间》、《将思维与幸福链接》,等。其他文体也是可以找到相应的标志性词语,或可以通过用语表现出来,此处不再赘述。

三、显采。就是显示出文学色彩。而要有文学色彩,用语就要简洁形象具体生动,有韵味,含蓄而不晦涩,要做到这样,就要运用一定的文学手段,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引用、夸张、对偶、借代、反问、仿词、双关等。上述所列标题不仅蕴旨亮体,也是文采很浓的标题,下面再列举一些,以加深印象。

比喻:《永远的人生彩虹》、《诚信是金》、《生命的至宝》、《成功的资本》、《请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理解是路

爱是桥》、《浮生若茶》。

仿词:《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诚信漂流记》、《月若有情月长吟》、《心星点灯》、《归来吧,理性的光辉》、《怎一个情字了得》、《莫让感情蒙住了眼睛》、《梦访伯乐吟留别》。

借用:《我心中,你最重》、《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让爱做主》、《阳光总在风雨后》、《农夫与狼》《敢问路在何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反问:《岂以亲疏辨好恶》、《怎一个情字了得》、《敢问路在何方》、《生命岂能被痛苦占据》、《这世界怎么了》。

对偶:《张开双臂,选择博爱》、《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血浓于水,理大于情》《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借代:《倾听心灵的钟声》、《倾听心灵的心跳》。

错综:《善意的谎言》、《没有芳香的花朵》《美丽的一击》。

总之,话题作文拟题是你展示才华的第一个平台,所拟标题是让阅卷老师产生好感的第一个符号,务必让他一见倾心。你要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让他一目了然,一见标题就认为你已经吃透话题主旨,所写文章应该是紧扣话题的;让他大致明白你所选文体;让他感动于你漂亮生动的文采,告诉他你的语言功底是绝对不赖的,当你给阅卷宗老师这么好的印象后,他除了击掌赞叹之外,就只有给你高分的份了。

附历年来高考作文话题

1999年全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全国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1年全国题,诚信2002年全国题,心灵的选择

2003年全国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2004年全国题,

1、全国卷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2、全国卷2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3、全国卷3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4、北京卷包容

5、天津卷材与非材

6、上海卷忙

7、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8、广东卷语言与沟通

9、福建卷从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中任选一个

10、湖南卷家庭教育

11、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

12、江苏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话题作文范文篇6

怎样做到更好的符合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对材料不流连、不依赖。

不流连、不依赖,就是审题时不要在材料上过多的动脑筋。

第一,如果你读一遍材料和话题,知道了话题是什么意思,这时你就没有必要去读第二遍。当然前提是你理解了话题。如果话题还不理解,你还是有必要读二遍。

第二,一般情况下更宜把材料拿到文章里来分析。要分析的应该是话题而不是材料。材料不等于话题。材料的内涵大于话题,分析材料就有非常容易离题。材料是堆土,土里有无数颗可生长文章之树的种子。你流连他、依赖他,你就会在里面自寻种子,但是话题作文的命题者没有给你自寻种子的自由(话题作文有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自选的三自原则,但也只有三自原则而没有四自原则)。你在材料之土里自寻种子就是自寻烦恼、自寻没趣、自寻痛苦。你寻找的可能是梨,而命题人要你栽培的桃。本次作文,你从材料中寻找出“选择”,而命题者要你写的却是“拒绝与获得”。

又如,一个话题作文命题;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无辜烧死。试以“善待生命”为话题作文,有人可能就老想,这个碗怎么放,装上水蚂蚁就爬不上去了吗?弘一法师是不是不懂科学?——这种想法就是对材料的流连、依赖导致了钻牛角尖。——不管你分析的多么有道理,但如果与命题者给定的话题无关,就是做无用功。

第三、即使要把材料作为文章生成的例证,也应点到为止。如吕洞宾拒绝了点石成金,却获得了成仙。切忌大篇幅的引用出题人给的材料。这样做有写不出文字用材料凑字数之嫌。因为这个材料展现在考卷上,是人人皆知东西,你照搬它就显得你贫乏。这种照搬要么导致文章的疤痕感。

第四、如果材料中确实有很有意思的内容,如格言警句般的话,可以写入题记。

二、题目最好包含话题。

流连、依赖材料往往导致偷换话题。对于议论性文章,题目包含话题可以有效避免离题。话题字数较少的,在话题前加关于,在话题后加断想、联想、沉思等。如《关于诚信》、《选择断想》、《水的联想》。话题字数较长的可以直接用话题作题目,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情感与认知》。

题目是一双眼,是一个航标。我们写作时有本能的关注题目的习惯。所以题目包含话题有望提醒我们在自由驰骋时不能信马由缰,在沉醉时不忘题目这理性之光照耀。请听以下题目:奋斗,收获,近利与远算——他们与拒绝和获得有没距离?如果你还拿不准,听听一个开头: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古以来,许多君王都败于享繁荣。他们不去奋斗探索创造,所以被下一个王朝代替。——这是文章的开头,它的话题什么?显然不的拒绝与收获,而是安乐与忧患的话题。

三、开头的第一段要展现话题。即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应试作文最稳妥最经典的开头

四、文章生成过程中要分析话题。

五、回答话题:对主要问题进行强调。这是文章结构上“合”的需要,也是明确中心的必要。

三、文体最好是议论文。

话题作文范文篇7

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这种题型能张扬学生个性,能写出真情实感,充分展现考生的真才实学,它能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留有很大空间。

话题作文虽然给考生留有很大创作空间,但考试时很多考生都得分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偏离话题、不会拟定标题、不会把握文体、卷面不整洁、字数不符合要求等方面的硬伤。那么,初三学生如何在中考中使话题作文得高分呢?以下几点写作技巧是不容忽视的:

一、必须深入生活

其实,深入生活是写好任何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哪来的写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好作文,才有可能。命题作文是如此,话题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考生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当然,这里也需要多读多思,不断积累,博览课外读物,咀嚼时文英华,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话题作文才能真正有新颖别致的可能。

二、把握话题中心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易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出离题之作。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宽广,不等于不要明确的中心。话题范围再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以“个性”为话题,如果学生写成“爱好”或“习惯”,这就超出了话题的范围。再比如,“请你以自己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如果学生不认真审题,去写别人受到批评或表扬,这同样偏离了话题的中心。准确把握话题中心,是写好任何文章的前提。话题作文所确立的中心,必须是话题范围之内的内容。如果所确立的中心不能被话题所包含,那么这篇文章就跑题了。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比如,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谓“有关”,含有“重合”,“交叉”乃至“搭界”之意,即有关系的,可以涉及到的等等。所以面对话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读懂材料,看清要求,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三、紧扣话题拟题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题装。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文章标题是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部分,标题拟的好,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可以给整篇文章增光添彩,同时,也定下了写作方向。

作文题目要准确,更要生动、凝练、含蓄、新奇,有美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内容和读者情感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是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所以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出彩的题目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拟题的方法有:

1、以话题为中心词,在话题前后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这是拟题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它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形象。以“感动”话题为例,我们可以围绕“感动”,拟出这样一些标题:“就这样被你感动”、“妈妈,我为你感动”、“感动我的一个瞬间”、“心灵的感动”、“感动之后的思考”、“今天,你感动了吗”等题目。

2、用标题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如“诚信不可少”、“莫以成败论英雄”、“感动不需要理由”、“多情未必不丈夫”等等。这些标题就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概括,考生对自己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所拟标题的优劣。

3、用修辞方法拟题。如以“假日”为话题,可用比喻拟题,拟为《假日——爱的桥梁》,将桥梁比喻成爱的桥梁,在父母离婚后,“我”被判给爸爸,于是利用假日与妈妈构筑了一条情感的纽带。又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可拟为《苦咖啡》,这便运用了双关,既实指咖啡,又暗指生活,通过叙述自己在校独自锻炼的苦,折射出其中的甜。

4、用联想的方法来拟题。该法适用于一些有象征意义的话题,如“水”、“山”、“树”等。以“树”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拟出很多见解独到的标题,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材与非材”、“木秀于林”、“谈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等等。

四、立意创新求异

古人云:“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率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为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

1、要做到切口小,即选取一个小的角度、巧的角度,小中见大。如以《草赞》为题作文,无疑要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照一般的写法,一些考生往往扣住小草“平凡”的特点来赞美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教师、环卫工人等。而有个考生写此文巧取角度,抓住小草具有适应艰苦环境且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赞美一批下岗工人开办人们急需的“托老所”等服务性机构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赞小草”虽是老调,该考生却弹出了新意。

2、学会逆向思维,就是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以“感动”这个话题为例,它的反面是不懂感动或者是不会感动。那我们就可以写一个说自己不懂“感动”的人,写他在母爱面前的心理和行动,写他的冷漠在母爱面前怎样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从而学会感动的过程。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文章不落入俗套,不大众化,而给阅卷老师以“新颖”之感。

3、发挥联想和想象。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说别人所未说,讲别人所未讲,抒别人所未抒。比如以“歌声”为话题时,一位学生独辟蹊径,把自然界声音融成一曲美妙的乐曲,还有一位学生把寝室的打鼾写成了《夜半歌声》,这些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文体明确规范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便于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但这样并不等于文体的泛化。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必要的。有的考生把“文体不限”误以为可以写成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结果出现一些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之类的文章,搞成一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信笔胡言,非驴非马,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这是不可取的;为了标新立异,有的考生甚至还写出一些令人震惊的“另类”作文,这更应该及时纠正,以免延误大事。诚然,现在有些报刊上确实有些文章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令人难以卒读。我们考生毕竟还处在学习写作阶段,文体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既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擅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比如: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善于记叙描写的学生,可以选择记叙文;逻辑思维比较发达,善于议论说理的学生,可以选择议论文;感情丰富,视野开阔的学生,可以选择散文等等。

六、点题恰到好处

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示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应试文章,应该让阅卷者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材料和题旨,恰如其分的点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文章恰当的地方(一般在结尾处,也可用“题记”的形式出现在文首),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采用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提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阅卷者的认可并赞同,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但这类点题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易掌握,考生应该慎用。公务员之家

七、语言规范通顺,书写正确美观

话题作文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元话题作文;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困扰教师学生的重要问题,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写作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情景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语言知识学习的实践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生对英语写作存有很大的恐惧心理。一方面,词汇量匮乏,语法理解不精确,语言表达太过空洞;另一方面,逻辑思维不严谨,写作思路紊乱,致使文章架构岌岌可危,经常出现错句现象,在写作上感到吃力。鉴于此种情况,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以单元为整体,确定写作话题,拓展选材面,优化写作过程。

一、话题作文概念

话题作文主要是围绕某个话题具体展开,通过话题材料引发学生探索思考;学生可在作文创作过程中划定具体写作范围,然后围绕作文话题查找并选择恰当的写作素材和切入点进行写作,写作的内容和体材可根据学生特长自由选择。由此可见,话题作文不限制写作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学生有更广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实现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二、单元话题作文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每一单元都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的。在单元学习中会涉及到主题背景、相关词汇、短语、句式的介绍和运用,学生首先通过课文阅读积累英语知识,深入了解单元话题。该过程属于知识输入,只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资源,才能够在写作时做到有效输出,避免大脑空白。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对该单元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便于教师整体把握。所以,在英语中实施单元话题教学是对单元学习的巩固,学生只有逐单元地锻炼写作能力,才能够提升整体写作水平,为中高助力。

三、当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英语词汇背诵效果差,词汇和语法运用方式不到位,未能实现有效语言输入。单元学习的知识记忆周期短,知形而不知质,致使在写作过程中毫无头绪,遣词造句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语言基础不稳定。再加上没有得到教师针对性指导,只能够解决共性问题,个性化写作不明显,文章结构千篇一律,立题缺乏新意,作文特色不明显。从教师角度来看,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单向传输教学模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对于知识在写作中的运用未能进行细化、透彻讲解,学生无法正确组织语言结构。另外,受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会忽视对学生写作的针对性指导;在写作上也只是安排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批改过程中未能够及时反馈与评价,缺乏日常总结,导致同一错误重复出现。以上种种现状都影响着单元话题作文的教学质量,一直使写作处于尴尬地位。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单元话题作文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引导活动,激发表达欲望。写作的根本目的是将思维语言组织进行书面表达,讲究写实写真,真正实现话题有话可说。所以,实施单元话题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是优化引导活动,使写作不显得突兀,让学生有感而发。利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话题讨论,活跃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心理。例如,在九年级单元一“When was it invented”话题写作中,要求让学生想象成自己是一位business per-son,对自己的新发明进行描述。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知名企业的发明,边播放图片边对发明时间、发明人和发明过程进行介绍,引出写作话题“My new invention”。在介绍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句式表达,像The…was invented by/in…In this way等。通过引导活动确定写作话题,呈现单元句型和词汇。(二)增强知识积累,拓展知识输入。写作本身就是将内化的知识储备资源进行外化书面表达,是一种知识输出活动。所以,前提需要充足的知识输入,才会有东西可出。对英语知识积累主要从三方面入手——词汇、词组、句式,这也是知道自己所写内容后的第二步。由于英语表达习惯不同于汉语,需要让学生懂得英语的习惯表达,然后在此基础上丰富词汇和词组。为此,在单元教学中重点教授学生关键句式,摘取单元中经典句子进行模仿和记忆,培养语感。像第四单元“I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中主要是对定语从句的学习,定语从句修饰前面的先行词。典型句式有“I/He/She like/love…that/which/who is/are…”先让学生进行造句,培养语感。其次通过学习经典范文,让学生掌握行文架构,从中学习和记忆好词好句。可以就重点知识进行听写练习和速读练习,增强语感。在此之后对词汇和惯用词组进行积累,学习一些高级词汇,提高作文质感。记忆过程中首先重视音标的准确发音,借助词根理解词性和意义。像spare、despare,happy、happily、happiness等,通过词根可以将复杂dancing拆分为简单单词,简化理解。增加记忆。最后,将所积累的词汇放到合适的句式中,实现整体性积累。(三)把握时态、人称,养成良好写作习惯。对时态和人称的把握需要结合语境,一般一个单元重点突出一种时态。在单元写作之前,想好该以第几人称进行描述,发生在何种时间段,是属于回忆型文章还是未来畅享型文章,以及客观事实描述型文章。除此之外,还有要结合具体语法就够,正确运用时态。建议教师在单元讲解时就为学生灌输此种概念,这样在单元写作时不容易发生时态和人称错误。除此之外,文章结构中会经常涉及到关联词运用,像but、and、not only…but also、although等,但是有些关联词不可同时出现,像because与so。这些都是写作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也是提升写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例如,“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单元中,从标题即可看出首先包括一般现在时,在结合文章内容来看会涉及到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单元作文要求是给自己的city mayor写一封信,谈一谈当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首先“当下”一定会涉及到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而“建议”又涉及到一般将来时,人称上主要选择第一人称“I”。(四)重视检查修改,完善作文内容。初中阶段,一篇优秀的英语作文永远不可能一气呵成,需要经过反复修改,针对教师讲解的注意事项进行查漏补缺。检查人称、时态、句式结构、单词拼写等因素,避免因为细节错误拉低作文质量。之后在此基础上还有检查是否紧扣主题,上下文是否连贯等,从整体上把握。为了增强修改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互换,对于多次犯同一种问题的学生进行点名提醒,加强学生重视度。将最终定稿的作文重新誊写,一方面是显得更加规整,另一方面是在书写过程中实现二次记忆,对改后的作文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五、结语综上所述,话题作文作为初中英语中最普遍的写作形式,关乎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需要重视教材中的单元作文,以单元为整体,从引导活动、知识积累、写作习惯和检查修改教学环节中逐步增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消除畏惧心理,增加写作自信心。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英语,全方位、立体化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莹霞.初中英语单元话题作文的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英语广场,2018,(06):160.

[2]徐霞燕.初中英语单元话题作文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06.

[3]金飞.初中英语单元话题作文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56):72.

话题作文范文篇9

一、话题的结构对高考作文的文体的影响。

一般地,词语的结构种类有如下几个:①同位结构,②主谓结构,③动宾结构,④并列结构,⑤偏正结构,⑥连谓结构,⑦兼语结构,⑧动补结构。其中结构④有主谓+主谓,动宾+动宾,偏正+偏正等类型;结构⑤有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等类型。这些结构形式的词语都可以作话题,另外还有的话题以复句形式的一部分来形成,也有的以词的形式形成。

那么,这些结构对作文文体有什么影响呢?(由于话题作文的形式在最近几年才时兴,出现的话题也不多,所以,举例时,也把非话题的作文或者文章拿来谈。打了《》的题目是今昔的有名的文章,或者是新版高一语文课本中口语、交际与写作里的题目或话题,以下不注)大致来说,同位结构多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一般是人名+称谓,或者是地名+称谓,宜写记人记事的文章,例如《西安这座城》,作者贾平凹围绕着西安的地理、人文、习俗等内容展开叙述,写了一篇有名的散文;《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作者根据李月华的事迹写了一篇记叙文。动词性结构(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动补结构,状语+动词形成的偏正结构,动词+动词形成的并列结构)因谓语动词多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表明主语有什么情况发生或者处于什么状态之下,因而多适应写记叙文或散文,例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高考话题,)、《我想飞》(以上主谓结构),《俯视大地》、《望星空》(以上动宾结构),《写于深夜里》(动补结构),《河边漫步》、《一次尝试》(偏正结构),《邹忌讽齐王纳谏》(兼语结构)等都宜写记叙文或者说散文。定语+中心语式的偏正结构,由于中心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我表示某个人,某个物,某个事,某种情,因而也适宜写散文或记叙文例如“心灵的选择”(高考话题)、《难忘的一段假期生活》,这里的“选择”、“生活”标志着“事件”很适合写散文或记叙文。并列结构(除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之外)多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而成,要说清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则首选议论文,例如“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简笔与繁笔》,要谈论清楚“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及“简笔”和“繁笔”各自的关系,则议论文是最佳文体。还有的以词的形式出现的话题,从词的构成上看,还可以划分其结构,但是在职作文来看,这种划分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以词形成的话题,如“诚信”,它的前后没有附带的成分,因而属于一种开放性的话题,可以写各种文体,散文,记叙文,议论文等等。含有“假如”的话题(或题目)里,“假如”含有假设,展望的意味,即过去,现在都不存在或没有这种情况,它属于复句关系的偏句这一部分,正句没有出现,正适合写梦幻,幻觉一类的文章,如《假如我是黑人》;如果“假如”后面所接的是有关科技方面的内容,则适合写科幻文章,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有时间机器》、《假如出现了克隆人》等等。

当然,话题的结构对于文体并非起着决定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该结构中的成分。如:“心灵的选择”可写抒情性的散文或记叙文;如果把它换成“生活的选择”或者“道路的选择”,则还可以写成议论文。说话题适合写某种文体,并不是说它不能写别的文体。如果别的文体运用得好,也同样是好文章。

二、话题的结构对文章内容立意的影响。

话题的结构对文体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作文的立意和内容有没有影响呢?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话题作文和一些名篇的分析,发现话题(题目)的结构对文章的立意有着很大的影响。

主谓结构的主语可以看作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制,谓语则是文章重点要显示的部分,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答案”限定了所要显示的范围,而“丰富多彩则是这个内容要扩展的要表现的的东西。

动宾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可以说都是对省略了的主语的陈述的内容,因而这三种结构式的话题内容都是重点要展开的内容。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如果是人,例如《感谢父母》,则应着力表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情感(感谢)。宾语如果是情,如《感受幸福》,应把“幸福”的几件事作为重点。宾语如果是物,如《望星空》、《俯视大地》,可以表现“星空”“大地”的情形,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想像。连谓结构中几个动词都是着力要表现的对象,所带的宾语,有的是文章重点要展开的对象,有的是文章的线索,如郭保林的《我寄愁心与明月》,作者围绕着“寄”与“与”,写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其中什么时候“寄”,为什么“寄”,“寄”什么,怎样“寄”,写得非常细腻,重点展开的是“寄”什么,而“寄”的对象(明月)又成全篇的线索。兼语结构要注意着重在第一个谓语动词上作文章,表现他(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效果,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个兼语结构的题目,作者围绕着“讽”作了一篇好文章。

同位结构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多以人名(或地名)+属性构成。如果是人名+称谓式的结构,则人属于文中的主要(中心)人物,多记叙该人物的事迹;称谓如有限制语或修饰语,则该限制语修饰语是文章所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文中着重写了她(扣“李月华”)是怎样为人民(扣“人民”)服务的优秀(扣“好”)事迹。如果是地名+属性式的结构,则地点属于文中所要围绕表现的中心,着力反映它的历史风貌,社会背景,现实特点,人物风情等等,如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就是如此表现的。

在状语+动词式的偏正结构当中,状语交待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范围等等,它们与动作有着极大的关系,它标示着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怎么样,多大范围,而这又恰好是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因而状语是文章所要展示的重要内容。例如《河边漫步》中的“河边”是状语,由此可以生发如下内容:什么时间到“河边”去,到“河边”去的缘由是什么,“河边”有什么景色,联想到的“河边”的情形等等。

在定语+中心语式的偏正结构当中,中心语是文章应该体现的材料的属性,而定语是这种属性的种差,只有围绕这种属性的种差去写,才符合话题的要求。因而,定语既是对中心语的限制,又是对文章内容的限制。例如“心灵的选择”,中心语“选择”的范围比较大,有“生活的选择”,“道路的选择”等等,加上“心灵”之后,文章的内容就已经确定了,它不再是别的什么“选择”了,如果不在“心灵”上做文章,则属于离题。由此看来,这种偏正结构无疑地增加了审题的任务,相应地也就限制了作文内容的范围。

并列结构的话题,立意和内容以并列词语之间的关系为主体内容,可以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有什么影响。例如“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文中既可谈“感情的亲疏远近”对“事物的认知”有好的影响,也可以谈它对“事物的认知”有坏的影响,还可以辩证地谈这两种影响。

从以上情况来看,结构中含有定语、状语、补语的成份的,应该是文章着力“开发”的内容,但类似于“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种话题,“开发区”应在“亲疏远近”和“认知”上,这是一种例外。

以词的形式出现的话题,既可从正面立意,又可从反面立意,但需观点或中心的基点正确。,内容上可以在词的前面或后面增加成份来缩小范围,这样易于文,也不会离题(话题)了,同时使文章所谈的内容更加集中于中心上,不至于出现“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情形。

在含有“假如”的复句关系的偏句形式中,“假如”后面的词语则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根基,也是作文的前提,因而,“假如”后面的词语也就是作文的基础,围绕这个词语生发联想与想象,就可以形成一篇科幻文章或者梦幻、幻觉、幻想之类的文章了。例如美国的约翰·格里芬在《假如我是黑人》中,以伪饰的身份,写出了白人与黑人地位位的天壤之别,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的黑暗。

就以上所论,话题的结构对作文的的文体和立意内容有着很大的影响。正确地把握话题的结构有利于我们选好文体,选取准文体,从而定好立意,选中内容,进而写出好作文来。

三、话题的结构对作文的写作方式的影响。

一般地,有什么文体,就会有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叙述、描写。由于话题的结构对文体和立意内容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它对作文的写作方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偏正结构,同位结构,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因而适合用叙述、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列结构好写议论文,与之相应的,很适合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词的形式形成的话题,可以写成各种文体,则各种表达方式均可使用。

话题作文范文篇10

一重视点拨,指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心境,引导学生多写情境作文。

要让学生下笔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素材的准备,健康的写作心态,良好的思维品质,,顺畅的写作思路。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对于话题作文,笔者要求学生把握其六大特性,即审题的必要性,拟题的艺术性,选材的精要性,立意的深刻性,构思的新颖性,语言的生动性。话题材料的解读是写作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解读,写作者要进入出题者所提供的情境空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析。

有一则话题材料,要求学生以“服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思路打不开,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点拨。首先让学生明确“服务”的内涵,为此,笔者自撰了几句命名为《服务之歌》的诗。

我愿是铁铧,

为种子掀开萌芽的温床;

我愿是绿叶,

为红花衬托迷人的风采;

我愿是春风,

为田园送去灿烂的春光;

我愿是甘露,

为庄稼滋润枯黄的根芽;

我愿是火柴,

为你点燃希望的火花;

我愿是阳光,

为你驱除罪恶的阴霾;

试图将“服务”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审美观。其次指导学生设置大场景,并紧扣现实或历史来抒发情感。如紧扣当年的新疆某地的一场地震和“非典”肆虐的现实,描写赈灾救灾的感人场面。或者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情景:一个盲人背着一个双腿残疾的人在路上走,他们合二为一,互相的服务使彼此都做到了健康人才能做到的事。或者提供这样的情境,福建某报发起了阳光行动,许多因家贫而失学的女童得到爱心士的帮助而重返校园。去挖掘服务意识使社会充满温馨的主题。笔者还提示学生,不要忘了亲情的传递也是服务角色的转换,父母亲对子女的抚育是一种服务,儿女们对长辈的孝敬和赡养也是一种回报和服务。写作者可以围绕这些内容,真实细腻地展现你对父母亲含辛茹苦的培养自己的感受。

又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一篇以“网”为话题的文章时,是这样点拨的。

(一),从人与人的关系看,可以写关系网,揭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二),从性别看,可以写成情网,揭示异性间的友谊。

(三),职业的角度看,可以写生意网或法网。

(四),从性格的束缚写,可写孤独寂寞,作茧自缚等困扰自己的尘世罗网。

总之,通过点拨可以激活一些学生枯竭的思维之源,情景的设置也让学生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性,选材的针对性,就不会造成漫天撒网,信口开河的毛病。其实,笔者在大量展示现实材料的同时,也不忘展示一些有价值的老照片,如李向群与九八抗洪,雷锋精神的哲学思辩,大量信息的摄取有助于思维的纵横开阖,使作文有了更敦实的份量。

二重视对话,创建与学生对话的平台。

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还和学生开展对话,创建一个适宜发挥学生创新特点的写作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关系的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可以是传道者、真理的代言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的倾听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

有了这种良好的氛围,对于开展作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性格内向,平时口讷心虚的学生,也渐渐的形成了自觉的习惯,大胆发言,踊跃交流。老师在学生面前本来就不该有什么神秘感。即使有一些真知灼见也无非是经验的积累而已。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即是财富。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确定自己写作目标。而以往的作文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意识淡漠、能力薄弱。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有人认为:传统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工具理性思潮的影响追求知识本位,存在许多痼疾,教师的传输代替了学生的学。因此,笔者改变了教师忙于收集知识,整理材料,硬塞给学生的做法。教师只是一堂课的组织者或参与者,在这个平台上,与学生共同交流,教学相长。

三教师下水,在游泳池里教会学生游泳。

作为一个老师,要指导学生写作,必须自己也参与这项活动,而不是做空头理论家。教师写下水作文,对学生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只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才可以成为锐利无比的武器。有人说要在游泳池里教会学生游泳,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教练只是一味地介绍什么动作要领,介绍什么游泳的好处,介绍游泳的历史,而忽略了在学生面前做个示范动作,能教会学生游泳吗?

一个缺乏创造性的老师是无法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的。对于话题作文的指导本人一贯奉行“导析范”的原则。所谓的导,即引导,点拨,看到一则话题材料,不要急着下笔作文,先得很好的解读材料,领会命题者的旨意于准和细上下功夫。所谓的“析”也就是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学会审题,领会命题者的意图。“范”也就是写下水作文,敢于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思想。(附下水作文两篇)

也谈“尝试失败”

“成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历史的时钟回拨到两千一百年前。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天下无敌的英雄失败了。面对着四面楚歌;面对着漫山遍野的追兵;面对着横七竖八地倒在他身边的刘邦的大将的尸体。英雄凄然地拔剑自刎了。这位一向自负的英雄,亲手将自己送上了失败的-祭坛。两多年来多少文人为之叹惋,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什么如此脆弱?为什么他无法正视失败呢?因为他和普通人一样把成功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军事上的挫折彻底崩溃了他的心理防线:他羞——他无脸见江东父老;他悔——他不该驱逐了忠直的范增;他恨——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都背叛了他。等待他的,除了自己那把锋利无比,杀人无数的宝剑外还能是什么呢?他倒下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人们反思如何面对失败。

有人说:“我们要学会尝试失败,这话一点不错。每一个成功的伟人,谁没经历过失败。可是人们总瞩目那成功的光环——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者的泪泉,洒遍了牺牲者的血雨。冰心老人说得多好啊,她让我们不要仅仅看到成功的明艳,更要看到成功的历程的艰辛。

作为一个想有所作为的青年,更应该有“尝试失败”的心理准备。那位发现钨可以做灯泡丝的大发明家,失败了一千次之后还自豪地说,我至少发现了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泡丝。而在常人,失败了数次或数十次之后就想打退堂鼓了,更有甚者,栽了一次跟斗就一蹶不振,再也不想起来。那么成功只会和你擦肩而过。和大发明家比一比,有这种心理的人不会汗颜吗?“成功者,跨过了失败的门槛,失败者跌倒在失败的门槛前。”如果你想拥有成功,你必须超越失败。据说有一只想爬上高墙的小虫子,它一直在努力着,它已经从半墙上跌落了几十次,然而它毫不懈气,强打精神,又一次向目标攀登。我深深地钦佩这只小虫子的执着,但又为它不知变通,换种方法去实现目标感到惋惜。作为一个人,更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才是“尝试失败的价值。在某个地方跌倒了,他能爬起来,的确值得称道。但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三次以上而没有反思,却有点悲哀了。愿你学会“尝试失败”,更希望你能获得成功。信念是帆,意志是桨,愿你驾着生命之舟。驶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注,本文已在《且听风吟》网站发表)

幸福断想

你问我幸福是什么?

假如您的寓所推开窗可以凭海临风,疲倦的心灵常拥有依托;或者看满天繁星点点,月亮在云空里默默穿梭;或者是心宇里未染半点尘滓污垢,无须借助假面具来展示洒脱。那绝对是一种幸福—一种摆脱尘世羁绊的幸福。

你听我描述:新生的婴儿含着母乳甜甜入梦,把母亲的臂弯当成成长的摇篮;瘪嘴的老婆婆倚着柴扉,等候着夕阳下老伴荷锄踏歌归来。慈爱的老母用颤微微的双手展开百读不厌的信笺,从中解读来自异域他乡的儿女们的牵挂。这不也是幸福吗?这是酽酽的亲情构筑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母手中的线,是游子身上的衣;是脚穿的千层底,是胸挂的护身符。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坎坷岁月的相濡以沫,是狂风恶浪里的同舟共济。

幸福是什么?是赤足走在田塍上,看着饱满的稻穗在山风抚慰下的婆挲,是披着蓑笠垂钓风雪时的守候,是金秋时满眼的成熟的浆果。

幸福是什么?是海燕在惊涛骇浪里的搏击,是浪涛迎“礁”痛击的气魄。当经纶世务者平息了不切实际的欲望,鸢飞戾天者消除了困扰心智的痛苦,他们所拥有的不也是幸福吗?幸福是一种矛盾。成大事者,把孤独寂寞看成是幸福,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太多的过客打破他的宁静,孤寂的背后,是等身的著作,是通向诺贝尔领奖台前的脚印。而重感情的人把人生的聚合当成幸福,别后的重逢了却了多年的牵挂,笑声盈盈里,香槟和葡萄酒让友情更醇更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沉重的依恋不也是一种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