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0:54:37

后勤服务

后勤服务范文篇1

(一)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是破解高校后勤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有力抓手。党的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相一致,当前高校后勤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学校和师生日益增长的“无限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有限”的后勤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不仅后勤服务供给总量“有限”,而且后勤服务供给结构和供给效益也“有限”。因高校后勤的“有效供给不足”,这时后勤服务外包提供给我们一种“无限的”可能,促使高校后勤实现从有限服务到无限服务的提升,提高后勤供给的总量、质量和效益,扩大有效供给,从而破解高校后勤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二)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是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措施。1.“调结构”。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有助于优化后勤组织结构、产出结构和队伍结构。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不仅“自办后勤”,而且更加注重“选后勤”和“监管后勤”,关注三者的综合产出,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并且通过后勤服务外包,也促使加快建设专业化的后勤监管队伍,有助于改善学校后勤队伍状况和人力资源质量。2.“提品质”。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品质,提供多样化特色供给。引入专业化的社会企业,用后勤行业标准要求社会企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后勤服务,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关注服务细节,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提供给师生多样化特色供给,满足个性化、多层次需求,从而将高校后勤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层次。3.“降成本”。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办学成本,还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成本。高校后勤是“花钱”的部门,如何尽可能使用相对“有限的”资金满足相对“无限的”师生服务需求,通过后勤服务外包,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优势,有效降低成本。同时服务外包还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和责任,比如后勤用工风险。4.“补短板”。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有助于补后勤投入、制度标准和人力资源之短板。通过后勤服务外包,利用社会资源办高校后勤,用市场化机制手段经营、盘活校内闲置资源,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做到物尽其用,一定程度上补投入不足之短板;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引进的社会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较成熟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流程,学校可直接借鉴,一定程度补制度标准之短板;同时引入社会专业团队进行后勤管理,提高学校后勤服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后勤服务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补人力资源不足之短板。(三)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也是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最终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更好的服务师生,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服务满意度也是检验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后勤服务外包是满足高校“无限”需求的必然措施。通过市场竞争选择校外优质服务资源,减少校内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后勤供给结构对师生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运行效率,满足师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二、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存在的风险

经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多年,后勤服务外包模式已逐渐被高校接受。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学生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2016年重点课题《全国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13个省市自治区的113所高校发现,引入社会企业提供学生公寓服务的高校比率已达到44%。而据北京市教委2013年数据统计,北京94所高校中,食堂全部自办的高校仅有22所,有21所高校的食堂外包率达到100%,2013年北京市高校引入社会企业承办学生食堂面积占总面积的57.65%。通过后勤服务外包,高校可以“扩大有效供给”,有效降低风险,但因其具有两面性,它在给高校带来收益机会的同时也蕴含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一)安全稳定风险。高校后勤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服务外包推动“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补短板”的后勤供给侧改革,实现其经济属性,使学校获益;另一方面因其具有公益性、教育性和政治性的特殊属性,后勤服务外包不慎也会给学校带来种种安全稳定风险。因作为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师生所具有的特殊性,故有“全国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后勤”之说。引入社会企业提供高校后勤服务对广大师生而言比较敏感,师生不仅关注后勤服务的品质,还十分关注后勤产品供给中的公益性,关注自身福利是否受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几年,虽然逐渐诞生了一些具有一定教育属性的社会企业,如辽宁龙源集团、浙大新宇集团和苏大教服集团等,但数量毕竟有限,企业从根本上是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的,决定其在提供高校后勤服务时会关注自身的效益和利润,为此可能引发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稳定事件。学校在后勤服务外包中,一旦丧失对服务资源的控制能力,后果将十分严重。服务外包中还必须充分考虑人员稳定问题,还有信息安全问题。在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中,随着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广泛运用和智慧后勤建设的推进,学校必须向外包服务商披露一些学校和师生的信息,服务中外包商也可以获取大量师生的基础数据,一定程度需要关注学校和师生个人信息数据的安全,防范信息安全风险。(二)利益冲突风险。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中,学校和外包服务商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风险的共同体。但二者毕竟是不同的法人实体,通过服务外包都想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学校寻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希望外包服务商做得多一些,提品质,降成本,补短板,获利少一些,希望服务商的利润相对合理;而外包服务商则更关注自身的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希望获利多一些,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很可能通过减少人员数量、降低服务质量来实现。这就注定双方存在利益冲突。对学校而言,如果不直接掌控一定的后勤服务力量,没有懂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进行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分析,在服务外包的讨价还价中可能会受制于人,被人“牵着鼻子走”,过分依赖外包服务商会导致交易成本提高。(三)决策风险。1.外包环境的决策风险对外包环境的权衡考量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工作的必要前提。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环境包括学校领导、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学校文化、师生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外包服务项目的成功与否。在其他高校运行良好、满意度高的外包服务商和项目,不一定在本校有同样效果,不一定适应本校的校情。学校在考虑外包时,需要充分权衡外包环境的适应性风险,综合考量学校环境是否成熟,是否适合后勤服务外包,防止发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2.外包项目和外包程度的决策风险高校在进行后勤服务外包决策时,在对外包环境进行充分判断前提下,必须清楚界定哪些项目适合外包,还要明确该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外包。高校后勤服务业务涉及医、食、住、行等学校生活方方面面,学校如果不按照各项业务的核心程度和校情进行界定分析,外包项目如果选择不当,或外包程度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可能给学校带来一定风险。3.外包服务商的选择风险外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与外包服务商的优劣有直接关系,因此服务商的选择风险不容忽视。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实质是高校和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委托关系,高校希望选择具备绝对优势的外包服务商,但由于双方之间存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选择服务商时学校可能难以获取足够有关服务商的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发展状况、成本结构、质量控制及道德水准等方面真实信息,进而导致选错服务商概率增大,甚至出现逆向选择问题,服务商的真实水平往往在外包过程中才能被准确评估,给高校正常运营带来较大风险和隐患。高校在通过招标模式引进外包服务商时,作为显性指标的价格虽然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果才是最关键的,一定要避免低价中标,事实一再证明,“买的没有卖的精”,低价中标必然导致服务商在提供服务中不断压缩成本,造成服务供给质量低下,违背了后勤服务外包的初衷。(四)管理风险。1.管理机构问题。当前很多高校后勤管理体系呈现出多头管理、整合困难的碎片化状态,客观上造成对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项目的监管职责在校内大后勤部门之间边界不清,很难实现“无缝对接”的有效监管。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由政府或相当于高校联盟类的管理机构来负责此项业务。2.管理制度标准问题。目前在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领域还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标准,后勤社会化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细化的监管标准和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不能对外包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也难以提高服务外包的绩效。3.监管队伍问题。目前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缺乏专业的监管队伍和监管人员,现有管理人员在外包运作中缺乏监督意识,监督管理偏松偏软,缺乏监管能力或专业素质,在外包过程中涉及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五)廉洁风险、法律风险与声誉风险。引入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外包商,作为企业必须与校内外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对接和沟通协调,比如校外的工商、税务、食药、消防、卫生等行业管理部门,校内的学工、后勤、资产、财务、保卫等部门。出于工作需要,企业会有一些公关行为,这不可避免给高校带来一定的廉洁风险和内控风险。在外包商的选择问题上,这种风险也客观存在。在提供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外包服务商出于利润考虑,可能有一些“打擦边球”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比如在劳动用工上不给员工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因其在高校内提供服务,学校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同时类似事件经公共媒体和微信等自媒体迅速传播,虽然可能外包合同中有免责条款,但学校声誉不可避免会受到严重影响,带来声誉风险。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思考

(一)经济性与公益性、教育性和政治性统筹兼顾。高校后勤具有的特殊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必然是在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必须两者兼顾。学校兼顾外包服务商的经济性,保证其合理利润的获得,减少学校与服务商的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推进高校和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增加有效供给;同时学校也要保证对后勤服务必要的公益性投入,推进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实现,在外包服务中,关注并研讨后勤服务育人作用的发挥,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功能在后勤服务外包中的充分实现作为后勤供给侧改革的创新点。《全国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研究》(2016)课题组调研得出一结论:社会企业要想扩大高校学生公寓服务市场,仅靠体制、机制优势还不够,关键在于坚持服务育人宗旨。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和教育性在服务外包中能充分体现,高校后勤的政治性也就有了保障,可以有效降低学校的安全稳定风险。(二)外包环境充分权衡。学校和师生对高校后勤服务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外包环境。学校进行后勤服务外包决策前,必须充分权衡考量学校的领导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师生员工对目前后勤服务的满意度、对后勤服务外包的接受度和后勤的人、财、物等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判断,尽可能避免服务外包的“水土不服”。权衡外包环境既要立足现实情况,从目前实际校情出发,又要结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考虑到对教学、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基于校情制定适合于本校后勤自身发展的外包策略,才能确保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在运作中取得良好效果。(三)外包项目和外包程度审慎评估。后勤服务外包模式虽然目前已被绝大多数高校在某种程度普遍接受,但是对于具体的服务项目和外包程度各高校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有的高校后勤服务项目全部外包比较彻底,有的高校部分后勤项目外包,且各项目外包程度不一,还有的高校仍然几乎全部“自办后勤”。决定是否服务外包和外包的程度主要看交易成本,看进行选择的机会成本,在充分把握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谨慎实施,选择总成本较低的方式。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学校在评估后勤服务项目是否适宜外包和外包程度时,考虑的交易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包括各种安全稳定等方面影响因素成本,可以按照由简到难,由非核心到核心的优先顺序逐步开放校内市场。比如可以在对后勤服务项目进行保障型、经营型等分类基础上,构建基于分类管理、部分外包的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框架模式(冯宝军,2014);再如考虑到高校后勤的公益性、教育性和政治性,充分考量维稳成本,在相关制度标准不健全的情况下,对管理要求高、与安全稳定密切相关、市场不规范或当地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服务质量不易监督的项目,还是选择自己办。(四)外包服务商科学选择。对外包服务商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服务外包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确定选择的原则和标准。在全面评估需求的前提下,学校理清对后勤外包项目的服务等级、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详尽的需求等,明确自己满意的标准,如何使师生满意、学校领导满意和后勤职工满意。总体来说,学校要选择具备绝对优势的外包服务商,明确满意原则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导向原则,避免价格决定一切。在企业实力相当情况下,有一定教育属性、有高校合作经验的服务商优先。其次要确定选择的方式方法。服务外包合同双方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且要求双方团队有很紧密的协同关系。服务外包协商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博弈”,高校作为外包项目提供者要求的是一种长期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保证有效的投资并为实现双赢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招标方式来选择外包服务商,充分调研,根据外包项目的特点确定具体采取哪一种招标方式,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还是竞争性磋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同时也可以减少风险。但招标过程中要注意确保公平、公开、公正、透明。最后还要有制度保障。学校可以做一些制度设计来保障学校利益和降低选择风险。如资格审查制度和保证金制度等。制度保障越充分,服务外包商选择的成功率越高。(五)外包合同科学设计。在设计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流程中,制订完善的合同细则是一个关键点。在缔结合同时,首先要做到的是合同内容应该非常明确,要详细规定外包的范围、要求和价格、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处罚条款等。其次,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合同条款要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即要在现有大的框架下,全面考虑合同条款的刚性和弹性、决策权配置、监督和评价条款、激励条款、知识产权保护等条款。学校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合同规定的外包要求,使学校对该外包后勤项目的效益最大化。二是要提高合同操作的有效性,合同里可对双方联系人进行明确要求,尽量减少学校的监督与评估支出,降低学校与外包服务商的磨擦成本与协调成本。三是合同中要明确学校与外包商之间的产权关系,实现学校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规范分离,有效减少成本与资产隐性成本,也有利于优化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六)外包服务有效监管。这一阶段实际是履行合同阶段,通过合同约束和有效监管,来保证服务商持续、稳定地提供优质服务。这一阶段学校后勤监管部门既要保持对外包服务项目随时的监督和评估,又要注意收集师生员工的反馈信息,对服务商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考核,并及时与服务商沟通,激励其提高服务质量,达到满意的标准。同时,还要帮助外包服务商做好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工作,帮助其在学校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

总之,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种重要模式,已成为高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模式,科学合理引进优质社会资源,才能为高校后勤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后勤改革的服务外包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陈兴桂.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5(6):36-39.

[3]冯宝军,张思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服务外包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1):46-57.

[4]黄新鹏.浅议高校后勤服务业务外包[J].中外企业家,2011(5):165-166.

[5]鲁萍.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必然性探析及对策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6(6):5-7.

[6]马振华,黄玉杰,韩瑞香.服务外包风险:控制机制与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5(4):81-86.

[7]彭说龙.国外大学后勤服务的主要模式——服务外包[J].特区经济,2006(11):170-172.

[8]强飙,胡玥.浅谈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的四个趋势特征[J].高校后勤研究,2016(6):17-19.

[9]万莉.基于质量监管视角的后勤供给侧结构改革浅见[J].高校后勤研究,2017(2):5-6.

[10]赵恩平,张丽娟、李长尚.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之我见[J].高校后勤研究,2016(2):25-27.

后勤服务范文篇2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化服务行业水平的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院后勤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推行全方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可以有效地节约开支,降低后勤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后勤服务质量;医院可以集中资源用于核心业务,将管理者从繁杂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一、后勤管理工作繁杂,催生服务社会化

后勤管理工作繁杂、任务多、时效性强,包括财务管理、物资采购、设备维护、基建维修、住房管理、伙食供应、绿化养护、安全保卫、物业服务等,它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由于后勤保障项目的多样化,医院不可避免地须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进行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医院后勤保障机构众多、在编人员数量庞大的局面,造成了财力和编制资源的浪费。且后勤岗位缺乏流动性和竞争性,导致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个人综合水平不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服务效率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院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医院对后勤服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后勤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已跟不上医院现代化管理的节奏。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成本优势,大大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公立医院运营模式特殊,无法快速实现全面社会化

后勤服务社会化最常见的形式是按专业单独外包,例如,环卫保洁、物业管理、水电维修、电梯维保等。公立医院是公共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在岗人员较多,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原有职工的分流和安置。因此,可以先从人数较多、工作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开始施行,减轻压力,循序渐进。同时,医院后勤服务也不能过分地依赖社会化服务公司。例如,后勤服务包含众多维修类工作,医院的特殊性要求后勤保障必须反应及时,因此医院应储备专业维修人才。完全依赖社会化服务公司,102ACADEMICFORUM/学术论坛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响应不及时,服务质量不高,投诉率上升等。这就偏离了社会化的初衷。医院在进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时,须要保留有工作经验的专业后勤人员,组成新的管理团队。医院后勤管理与部分服务社会化并存,共同做好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

三、管理经验不足,对社会化服务监管不强

医院后勤管理者既要做好对在编职工的管理,又要做好对与社会化服务企业的工作质量管理,这就导致院方应使用不同的规章制度去管理两套班子。然而相关制度并不健全,由于后勤工作涉及的专业众多,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也较为困难。同时,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人才,后勤员工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后勤社会化管理质量不高。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繁杂、系统的保障工程,后勤管理部门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实现管理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同时,这些管理制度须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修订完善。

四、结束语

坚强有力的后勤服务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是医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必将逐步发展和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后勤社会化服务市场也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各种专业服务公司将会积极参与到医院后勤服务与后勤管理体系中,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后勤保障服务,这也是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方向。只有正确把握医院后勤管理发展的方向,积极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1]李亚萍.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9):23-25.

[2]张健龙.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7):55-56.

后勤服务范文篇3

随着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后勤体制改革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后勤改革是企业整体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勤设施和队伍、后勤管理及其运行机制等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将制约企业发展的“后勤瓶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消除,企业必须走后勤服务社会化之路。所谓后勤社会化并不是企业抛弃后勤,也不是不管理后勤,而是通过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新体制和机制,使后勤服务“更上一层楼”。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对服务质量要求也日益增高。企业面临的无形压力不断增强,企业后勤涉及的事务日益增多和复杂,员工更加离不开企业后勤,如果企业后勤在某一环节上出现遗漏,或未能使员工个人需求获得满足的话,将会对企业正常运作及员工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企业后勤应尽快对传统后勤制度进行改革,力争早日实现后勤社会化目标。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和发展,各种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将会成为“过去式”,各种垄断也在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经济组织涌入后勤服务市场,后勤服务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后勤必须对过去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煤炭企业后勤社会化改革基本原则

在后勤服务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坚持以社会化、专业化经营为核心,后勤服务逐渐与企业主体相分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轻主业负担并减少自身经营风险,逐渐向社会化、专营化经营方向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为依据,以充分考虑社会、企业和职工的承受能力为前提,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三方面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统筹规划,分步落实,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坚持精干主业的原则。在正确处理主业与辅业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改革,对符合条件的辅业资产全面实施放开放活政策,对分流职工进行妥善安置,最终达到主业资产有序转化的目标。坚持“三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确保股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损害。

煤炭企业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径

后勤应将实现自身服务价值最大化目标定位于本企业。在向着社会化方向发展期间,后勤必须立足本企业,这不但是后勤改革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后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障;为改变传统“一家一户办后勤,家家后勤缺实力”的不足,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必须以服务社会为发展方向,后勤只有不再固步自封,走出企业并真正地融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立足企业,服务社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1)管理制度。通过对后勤工作者和管理者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后发现,在影响后勤工作绩效的所有因素中,管理因素排名榜首。以管理为切入点,由过去的经验管理转变为现在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以工作内容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是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助推力。(2)人事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精管理、懂经营、技术硬、觉悟高的后勤队伍。在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阶段,应重点加强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全面贯彻“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对后勤给予适当的自主招聘权和其他优惠政策,后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招聘具有专业素质及先进管理水平的优秀人才,不断提升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3)考核制度。考核是全面落实奖惩制度的基础,是顺利开展后勤工作的有力保障。后勤应在综合考虑传统各类考核的优缺点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以便对后勤干部职工的工作成果进行全面、公正、有效、准确的考评。“福利型”和“行政性”是后勤服务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主要特点,而这也是导致后勤服务不规范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后勤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满足用户或管理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为目标,通过科学化管理,对影响后勤服务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实现后勤服务规范化运行。后勤干部职工应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观念,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为打造后勤服务良好形象而努力。(1)职工理念的创新。长久以来,原来被忽略的市场观念、服务理念、效益观念等随着改革的发展日益深入员工的心中。后勤改革只有切实转变职工观念才会得到长足发展。(2)技术创新是后勤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程的深入,后勤应尽最大努力提升自身工作的技术含金量,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进一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3)企业市场是后勤服务的“主战场”。基于此,在坚守企业后勤阵地的基础上,后勤应加大开拓企业外部市场的力度,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这也是后勤生存发展和接受外部环境考验的必由之路。

后勤服务范文篇4

[关键词]院校;后勤服务;引进合作;管理体系

一、院校引进合作伙伴开展后勤服务现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国院校2000年逐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大部分院校实行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模式。由于院校低效复杂的事业单位运行体制,致使人员成本和营运成本过高,服务效率低下,在营运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和竞争意识,经营效益差,服务水平低。因此,我国院校近年来对后勤服务经营和管理方式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和改革,从传统的院校投资、自主经营管理模式为主,转变为以引进社会合作伙伴开展后勤服务的管理模式为主,并取得了较好实践的效果。

二、我校在引进合作伙伴开展后勤服务方面的探索

自2015年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先后向广东工业大学下发多个文件,鼓励学校探索新的后勤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学校后勤服务总体水平全面提升。2016年,我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后勤管理部门在总结多年后勤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了《广东工业大学引进合作伙伴开展后勤服务管理办法》及《广东工业大学后勤保障服务项目引入竞争性合作伙伴管理实施细则》,现将管理办法的思路和实操经验与大家进行研究探讨。(一)统一管理机构。统一后勤服务项目的管理机构,由院校的后勤管理机构为引进后勤服务保障项目竞争性合作伙伴开展后勤服务的责任部门,其他任何部门未经学校批准无权自行引进后勤服务保障项目合作伙伴。由后勤管理部门负责服务项目清单内服务项目的规划、配置并提交服务项目清单;负责办理引进后勤服务保障项目竞争性合作伙伴开展后勤服务的审批、合同签订等手续;负责起草招标文件用户需求书;负责服务项目的校内协调、运行监督、计生、消防、安全生产、费用收缴、水电费收缴等日常管理。(二)引入竞争性合作伙伴实行清单化服务与管理。由学校后勤管理机构提出学校引进后勤服务保障项目清单。若服务清单内项目需变更,由后勤管理机构按批次做清单项目变更申请(含新增、删减、变更),由财务、审计、国资等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提出审核意见,报学校审批。(三)建立健全资格预审查制度。后勤服务保障项目竞争性合作伙伴须有相关从业资质和从业经验,有良好的服务信誉,无法律纠纷。主要是对参与投标的企业资格进行审查,剔除不符合资格条件的企业,降低引进合作的风险。投标企业必须要有相关从业资格,必须是在高校或一定规模的机关或企业经营过相关项目的、社会信誉好的企业。(四)规范程序。后勤管理机构提出后勤服务项目清单由财务处、审计处等相关部门对项目提出审核意见,报学校审批;凡在服务清单范围内的服务项目获得批准后,后勤集团委托招标中心负责项目的招标;引进后勤服务保障项目竞争性合作伙伴开展的项目一般应进行集中采购,确定后勤服务保障项目竞争性合作伙伴。对于一些涉及金额较小的零星服务或临时合作项目,经监察处、财务处、审计处、招投标中心等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竞争性合作伙伴。(五)加强监督检查与违规追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据工作职责对引进后勤服务保障项目竞争性合作伙伴开展后勤服务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合作情况进行检查。

三、结语

在学校引进合作伙伴开展后勤服务的改革实践中,学校的后勤服务体系、模式出现了很大变化,让院校的后勤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因为新时期后勤改革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研究与探索,各院校必须按照实际需求与国家政策进行全面考虑,选择适宜本院校发展的后勤服务管理模式,才可以保障后勤服务的合理性,这样才可以让院校的更好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吴乐.高校食堂引入合作企业提供餐饮服务经营管理模式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6,(3):51-52.

[2]王宇花.高校社会化食堂引入机制、过程监管和退出机制标准研究[J].特区经济,2016,(5):170-171.

[3]赵醒文,邝倍民.地方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研究与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5):33-34.

[4]罗竹琳.关于高校食堂经营模式和管理的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2):146-147.

后勤服务范文篇5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为落实科学院,机关后勤改革精神,推动院、所后勤改革,我所自93年12月成立服务中心以来,在所后勤改革方面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后勤服务部门实行了独立核算、对内有偿服务,对外经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研究所的经济负担,大力支持了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在人员分流等问题上减轻了研究所的压力,在后勤服务社会化上迈出了一步,这些成绩都是在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二部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在服务中心全体职工的艰苦不懈地努力奋斗下取得的。但这些改革只不过是初步地。

二、当前形势:

1.要有力的支持我所二期创新工程,促进我所后勤在2-3年内走向社会,还必须做很多的工作。

2.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困难很多,任务还很重,但途是光明的,应该认真地加以研究、研讨。

3.二期创新工程对研究所要求是很高的,要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后勤服务支持。

4.要对研究所有大力的支持,要切实走向社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度就必须树立大后勤的概念,必须创建较大的物业公司,与地方各种形式的物业管理公司以及专业化的保洁公司,保安公司展开竞争。

5.要有大的竞争力度,就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队伍,并有一定的竞争实力、财力、物力的队伍,就必须走集约化、强强联合的道路。

6.后勤队伍,如何与研究所真正的剥离,真正使研究所摆脱后勤管理方面的繁琐事物,以至减轻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压力,是一个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7.要与研究所真正剥离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与研究所成为独立核算关系的物业管理公司,这个公司必须有较大的经济实力,注册资金应在1000万元以上,应有真正具备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资格,应有向社会争取资源的信誉度。

希望我所领导给予足够力度的重视与支持,服务中心将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聪明才智以及管理方面的经验,认真组织队伍,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物业管理干部以及技术骨干的培训。

三、当前任务解析:(根据院文件)

1.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后勤体制改革是当前我院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2.后勤改革的目的:

(1)管理职称与服务职能分开;

(2)改变“小而全”封闭式后勤管理模式。

3.后勤改革的目标:走集约化、社会化、企业化的发展道路。

4.后勤改革的时间:2-3年内基本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

5.后勤改革中的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后勤服务人员社会保障问题。

6.研究所后勤服务改革的(二个)途径:

(1)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深化后勤体制的改革。

(2)引入社会竞争机制,采取托管的方式;

7.院所对后勤改革的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

8.后勤改革的切入点:结合园区改造和建设。

四、我所后勤系统现状与优、劣势分析:

优势:

1.有国家机关后勤改革的政策依据及科学院、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

2.有国家机关后勤改革的经验借鉴;

3.有一批年富力强,且有多年后勤管理、后勤服务以及后勤改革经验的干部;

4.有一部分后勤服务方面技术骨干力量;

5.有一定的后勤服务设施、物资;

6.有部分富于创新,勇于开拓精神的干部;

7.有知识创新工程园区改造和建设的工程需要;

8.有已经分开核算的财务。

劣势:

1.后勤服务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

2.后勤服务人员年龄偏大;

3.后勤服务工作,单从服务角度论,科技含量低;

4.后勤服务设施陈旧、老化、缺少新设备;

5.目前还未妥善解决后勤服务人员社会保障问题;

6.整个后勤人员对后勤改革走向社会化顾虑很多。

五、根据以上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三种方案:

1.分两步走方案:(先期进行各项准备工作,逐步过渡)

在整个北郊南区改造前,维持现有状况,继续由服务中心模拟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同时做好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前的各项调研工作与准备工作。时间应为1年,以此段时间为过渡,在过渡时间需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做好思想转化工作,改变后勤服务人员的旧观念、旧意识,建立起新观念、新意识,从无所为的态度转变到有所为而且大有作为,让每一名后勤职工都有一种紧迫感,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后勤改革中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能积极主动的出谋划策,积极投入。

(2)认真地做好调研工作,积极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调研工作包括进行多所强强联合的可行性论证,探讨与微电子中心、地质所等单位联合的可行性。

准备工作还包括,人员的调整、精减(按院文件)安置一批即将退休的职工,精干队伍,扩充实力。

(3)注册新的物业管理中心的手续准备工作,包括注册资金的筹备,可按照每个所物业面积、比例分摊注册资金,这样注册资金可相应扩大。

(4)人员的培训:其中包括物业管理专业管理人员资质的培训以及各种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做到每个岗位持证上岗。

(5)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在建立新的物业管理中心前安排好富余人员。

利弊分析:过渡期间与准备工作,如时间太长势必会失去一定市场份额。但所领导能自已说了算(在本所内),易于操作。

2.一步到位,直接施实方案:

立即进行多所后勤联合,尽快组建小区的物业管理体系,抓紧发展壮大队伍和经营管理范围,拟定长远的规划、目标。将整个过渡时间阶段抛开,直接实施。

具体方案:

(1)各所尽快拿出强强联合的组织机构、人员名单、进行多所联合,立即组建成新的物业管机构;

(2)根据国家政策、拟定出各项物业管理条例;

(3)根据北京市物价局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制定出园区物业收费标准;

(4)制定出新的物业服务项目和服务总体目标;

(5)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管理要求制定出新型的人事、用工制度和工资待遇标准,实行新型管理与分配机制;

(6)制定各项物业管理服务的标准要求,实行承诺制。

利弊分析:涉及挑头单位,各单位领导的认可,对口的上级领导批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3.托管方案:将所有的后勤服务工作,委托科学院行管局代管,人员、组织结构,由科学院行管局审定,经费由两家按照市物价局物业管理收费规定洽谈,本方案在此不做详细论证。

利弊分析:实质上是把人和物一并交出去,由所领导去谈钱。

4.我们的主张:

根据我所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在作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尽快成立所物业管理中心的方案。加紧发展,壮大物业管理中心。

五、总体要求与程序:

(1)新的物业管理体系要“精兵简政”办事效率高,讲究两个效益,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2)人员的培训,所有物业管理人员都要参加物业管理专业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3)制定出长远的规划、目标;

(4)立足点定在科学院大气所,但要做到面向社会,向社会要市场,向社会要资源,向社会要效益;

(5)改革的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向科研、向知识创新基地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

(6)通过2-3年的过渡,完全走向社会,在体制上完全剥离研究所;

(7)物业管理公司实行快速化、军事化服务、一条龙服务,任何时效性的工作都决不拖延,当天的工作决不拖到第二天,所有的事情半小时之内必须赶到;

(8)所有服务工作全部由专业化、专业队服务,服务质量全部达到一流;

(9)物业管理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取消原有的职务、职级,实行新型的企业工资与分配制度;

(10)物业管理中心必须早日建立,迅速扩展自己的业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否则很好的机遇即将错过;

(11)物业管理中心目前实行股份制的可能性太小或者不太可能;

后勤服务范文篇6

关键词:后勤服务;系统;计算机;技术;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完善使计算机技术应用不仅停留于技术管理层面,在后勤服务方面也充分的展现出多样化管理优势,让信息化发展环境下的后勤服务工作得以科学开展,为后勤服务的信息化体制建设夯实技术基础。

一、后勤服务系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特征

(一)信息管理服务性

后勤服务系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服务性特征主要指系统使用的功能性指标,通过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数据的完善,将后勤服务系统的信息获取及信息分析等模块资源做深度整合,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及业务内容进行优化,实现软件信息与后勤服务数据的实时互通,使后勤服务各项内容均可符合系统使用操作需求,为计算机技术的后勤服务系统更好的兼容多种使用环境提供服务帮助。

(二)数据管理协调性

现代后勤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资源管理控制,而是将后勤物资数量信息、物流动态信息等项目做一体化集成,所以保障各项内容资源调配的协调性至关重要。例如后勤物流管理是后勤服务的第二环节,需要根据前期后勤资源调配需求量对相关后勤物资进行配送,若物资配送速度与后勤补给速率不一致,则难以发挥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后勤服务优势,因此数据管理的协调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技术在后勤服务方面的应用有效性。

(三)技术管理先进性

技术管理先进性多体现于信息技术数据信息管理层面,信息数据管理需要通过对往期阶段后勤服务配给内容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分析模拟库,并对不同种类的后勤服务资源内容进行匹配,在后勤物资配给前便可以为后勤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支持,使计算机后勤服务系统的应用可以为专业后勤服务人员创建多个信息服务有利条件,进而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后勤服务的综合水平,

二、后勤服务系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途径

(一)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后勤服务系统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主要方向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对软件系统做进一步优化,采取多端口设备进行计算机设备连接,确保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后勤服务软件系统可以在多种环境下发挥实际的信息化服务作用。其次要重视对应硬件设施的完善,根据后勤服务工作量不断提高硬件系统参数,同时在关键的数据服务节点设置多个固定端或移动段网络接口,使后勤服务系统的技术应用通过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强化可以具备良好的多系统协同操作能力。

(二)重视专业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后勤服务人才培养

专业化技术人员培养始终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计算机技术运用条件的后勤服务工作同样需要重视对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做好专业技术考核,保障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操作可靠性,提高后勤服务的技术操控能力,为其更好的使用多种计算机后勤服务系统及提高自身专业化技术能力奠定良好技术根基。专业化技术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岗位技能培训与专业化教育两个方面问题,严格制定计算机技术操作服务标准,充分实现系统化服务衔接,使后勤服务专业计算机人才培养可以符合信息化后勤服务的岗位需求。

(三)建立多元化计算机后勤服务体制

多元化计算机后勤服务体制的建立目的在于提高后勤服务工作的科学效益,利用技术手段解决部分后勤服务核心问题,使后勤服务系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与干扰,尽可能的提高信息化建设条件下的后勤服务工作效率,保障后勤服务工作可以与业务内容及服务服务等工作目标保持一致,从服务与技术角度上确立信息化服务建设方向,让计算机技术成为后勤服务迈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四)强化信息服务控制,提升信息化服务规范性

后勤服务的信息化应用虽然经历历史演变周期较长,但仍有诸多的服务规范性问题有待解决,第一要破除传统意义上计算机技术应用壁垒,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普及度,确保技术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全面性。第二要创设和谐的计算机技术后勤服务操作环境,采用奖罚服务双向标准提升后勤服务执行力,使计算机技术在后勤服务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结语

后勤服务系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可有效提升后勤服务效率,解决传统后勤服务信息延迟较高及服务规范性不足问题,使后勤服务工作质量得以切实保障,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信息化水平,在后勤服务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计算机技术途径为后勤服务的信息化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阿丽娅•努尔德汉,姚刚.访问控制技术及其在高校后勤管理系统中的研究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

后勤服务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风险控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后勤改革成为必然。1999年11月,我国启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的后勤服务经营活动与教学科研分开,后勤服务部门从学校事业体系中分离,按市场运行方式参与社会竞争,同时将优秀社会企业引入校内后勤服务市场,高校逐步从自己办后勤转为管后勤[1]。各高校根据自身校情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推进后勤业务外包或部分外包,通过外包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新型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现服务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双赢。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后勤服务采用了外包的方式,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在运行中也面临了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外包的风险控制,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需要重点予以思考和研究。

一、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风险分析

供应商的选择风险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所以高校对供应商的选择非常重视。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如何,有无同类管理经验,供应商的专业服务水平和平台支撑能力如何,供应商的管理理念或目标是否适应学校的办学等,都将直接影响供应商所提供的高校后勤服务质量。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开放后,许多社会企业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进入了高校后勤服务市场。但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尤其高校对供应商信息了解的缺失),其中一些供应商以盈利为第一目标,对高等教育及师生的特殊性不是非常了解,甚至没有同类管理经验,导致过分追逐商业利益,与学校校园文化相冲突。低水平的服务质量,影响学校办学的竞争力,给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选择适合自己的优质优价的供应商是各高校能否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源头问题。(一)低价竞争的市场风险。后勤服务企业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竞争进入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受限于资信及类似业绩等评分标准的不利条件,个别供应商只能另辟蹊径,通过低价、甚至隐性低于成本价的手段进行投标,而现实中往往也是竞标价格最低者胜出。在服务成本近乎透明的后勤和物业服务行业,低价意味着低服务质量的输出。低价中标的供应商难以兑现服务质量的承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也没有合适的途径进行制约,低价服务的弊端纷纷出现,严重违背了高校引进优质的社会资源的初衷。(二)合同约定风险。高校后勤服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业态,不仅每个高校的外包模式和范围不同,在每具体服务模块的标准和要求也千差万别。这些细致的个性化因素,并不能为目前政府采购的格式化招标文件或格式合同所区分和覆盖。高度统一和类似的条款约定,导致诸多责权利不明确或不对等之处;双方理解的出入和争议,触发了履约矛盾,影响服务质量,严重者或直接导致服务中止或终止。(三)监管风险。后勤管理也是一门学问,高校后勤必须拥有一定监管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对供应商提供的后勤服务进行有效监管。目前由于后勤业务复杂多样,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缺少外包监管的统一标准、高校监管人员专业性不足等原因,监管质量难以保障,甚至有的高校监管流于形式。采用减少人员配置,降低服务质量等手段没有进行过程监控和考核,运作中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监管,出现违约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罚,安全隐患等问题没有得到预防和及时整改,监管缺失将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服务质量下降及违约等风险。有效监管的缺失,使外包服务质量失去了又一道重要保障。(四)外包业务的规划风险。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受诸多软硬件约束,需统筹考虑学校内外部环境、方案步骤、发展规划等因素,合理制定外包的策略。在外包实践中,有的高校未全面。审视自身所处的后勤环境和发展形势,或市场开放太快太急,或外包业务规划不完整,或外包边界和需求模糊等,最终导致后勤管理混乱,后勤服务质量开倒车。(五)意外事件带来的风险随着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业务扩大,外包管理模式趋于成熟,高校后勤服务将越来越依赖服务供应商。自身保存的力量及资源过弱,加之平时对风险识别和管控不到位,一旦出现如供应商经营及财务危机、现场意外事件、群体性应急事件等问题时,后勤服务抵御风险能力差,难以为继,势必将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行。意外事件成为引发高校正常教学和后勤保障事故的导火索。

二、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风险控制对策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外包策略。后勤服务外包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但外包的实施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校发展规划有序推进,统筹考虑外包服务的项目范围,确定自身需求,有序开放后勤市场,慎重对待核心业务的外包如后勤信息系统管理,必要时先易后难,分步实施[2]。(二)选择优质的服务供应商。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是为了引入优质的社会资源,摆脱“人”的负担,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高校提升办学水平添砖加瓦[2]。高校选择好“管家”,是做好外包服务工作的基础,外包供应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服务环境、高校形象、稳定乃至办学竞争力。供应商选择首先要界定供应商的从业资质、商誉、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与投标金额比例、企业性质等。其次,要考核同类项目的现场管理状况和同类业绩服务经验,判断其服务质量的真实性和可复制性。第三,根据需求,借助招投标平台及专家意见,综合、科学评价供应商的技术服务方案及报价因素,选择最匹配的供应商。第四,充分评估报价因素,分析报价的合理性,避免无序、唯低价干扰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行。目前,政府部门、后勤行业提出了新的评标规则意见,最低价中标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善。最后,由于高校后勤服务的特殊性,还需要评估供应商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导向,供应商的管理服务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及校园文化相适应,兼顾社会效益,配合学校做好后勤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相应工作,真正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撑,实现合作共赢。(三)构建有效的后勤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后勤服务供应商作为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其本性,供应商会千方百计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因此,高校必须要组织力量对供应商进行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考核,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服务质量的全程监管;注重收集后勤服务质量信息,定期对后勤服务质量和后勤服务满意度进行考评;将考评结果纳入奖惩措施中,与物业服务运行费用相挂钩,并作为合同是否继续续签的依据[3]。从行业及市场角度,需完善市场监管,推行高校后勤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后勤服务各业务模块的服务标准,加强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从后勤服务标准建立及监控角度,后勤管理部门要参照行业服务标准、自身招标需求和合同要求,听取相关意见,定期修订后勤服务质量考核体系,运用PDCA等方法真正持续改进后勤服务质量。从后勤管理专业力量和资源整合角度,高校必须加强自身的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引进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客观体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与合同、招标文件要求之间的适配度;建立政府行业、高校、供应商自身多维度的监管体系,确保高校后勤的正确方向和服务保障水平。(四)完善合同管理。后勤服务招标结束,高校和中标供应商的权责利关系以合同形式进一步确定。合同与招投标文件作为后期履约及解决争议的依据和来源,是双方关系的重要纽带。对自主开展招投标的高校,有条件的应提交法律顾问审核,将可能的情况尽量考虑周全,对未尽事项约定处理原则,避免引发争端,导致信任危机或合作失败。对政府统一采购的项目,虽有标准合同版本,但因各高校的需求内容及具体要求不同,需要以补充协议的方式予以约定,细化条款内容,明确服务要求,以保护双方的正当权益。(五)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后勤服务关系到师生正常的生活和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如外包供应商不能履约或瑕疵履约,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网络和运行机制,制定应急处理流程,对风险因素予以识别和预警[4]。当关键因素达到相应风险等级时,需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快速处理应急事件,将损失或风险降低到最低状态。对一些风险高、影响面大的应急事件(如消防事件),日常管理中需定期进行演练,防范于未然。后勤部门也需要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引进优秀人才,加强现有人员的技能培训,确保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六)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建设。高校与供应商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始终与供应商保持有效沟通,缩短磨合期,增强双方间的了解和信任,维持长久的紧密的伙伴关系,使外包服务顺利、高质完成。建立良好的双方关系,首先需要界定责任,奠定双方合作的基础;其次相互尊重,体现平等的法律主体地位,实现合作共赢;再次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如允许供应商参加学校的相关例会,开放校内OA办公网,查询相关信息,定期召开甲乙方会议,以充分沟通维系后勤服务在正常的轨道中良性运行;最后实现文化协同,使供应商主动融入学校,将自身文化与学校文化相融合,为学校提供与学校文化、学校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化后勤服务。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日趋成熟的阶段,高校后勤改革的步子也会越迈越大,越迈越坚定。只有充分重视服务外包的问题,细致分析问题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附表1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风险来源及控制措施),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成果才会稳固,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方开学.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2]朱永松等.医院物业外包管理的服务、成本与风险控制[J].医院后勤,2015,19(1):64-65.

[3]张丽等.高校后勤业务外包探析[J].重庆与世界,2014,31(7):90-91.

后勤服务范文篇8

后勤服务部门在电力企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功能,二是后勤部门的安全性功能,三是电力企业的形象性功能。后勤服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电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开展被盗和破坏电力设施的理赔,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房屋以及相关配套设计的修缮工作,因此其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后勤服务部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一切工作,企业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大方面,后勤部门的安全功能也不容忽视。对电力企业而言,其形象不仅仅是靠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来决定的,后勤服务部门的在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重要性的不断突出,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文化水平有限,年龄偏大

在我国,后勤服务部门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员工素质偏低、文化水平有限、年龄偏大等,这也是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存在的问题,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

2拥有的技能过时,服务技能和水平有待提升

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的技能老化严重制约了后勤服务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就影响到了整个企业的安全运营的实施。这一问题的存在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急需电力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3电力企业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没有进行实质化的改革

目前,电力企业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虽然已经有相关部门对电力企业的后勤服务部门做了一些社会化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是只注重形式,并没有真正采取措施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后勤服务的能力的提升和加强。正是因为电力企业尚未形成市场化机制,所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还是比较有难度的,这就导致后勤服务部门的成本很难得到一定的控制。

三、提高电力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为了充分发挥后勤服务部门的作用,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能力的提升。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后勤服务意识,提升后勤服务质量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后勤服务部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后勤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培养员工细心、耐心的良好工作作风,要善于从细微之处入手了解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动向,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转变员工的观念,解放思想,不断完善自我,树立优质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强化优质服务的意识,完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才能够做得好、做到位。

2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管理技术,是通过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手段,使后勤服务部门能力得到提升。后勤服务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抓好后勤员工的教育培训,努力增强员工开展精细化管理的紧迫感。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完善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分工,各司其职;确定固定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并将量化结果逐条公式化、规范化,让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还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那些有责任心、工作贡献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同时,也要对责任心差、不按规定操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处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后勤服务保障的能力,更好的为整个企业服务。

3加强领导重视,提高电力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在电力企业中,上层领导对后勤服务的重视是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基础。一是领导的重视能够较好的获取资源,特别是人力、资金等都是后勤服务工作能够很好进行的的重要前提。二是有了领导的重视,有利于后勤服务部门更好的明确工作方向,很多时候下级工作人员想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工作成果展现给领导,都受到领导的一口否决,这就会使得下级工作人员找不准工作的方向,失去工作的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上级领导没有给予较好的重视,如果领导能够给予一定的关心和重视或者是肯定,这样会更加有利于下级展开工作,后勤服务保障的工作也能够很好的进行和展开,后勤服务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会高涨,这样能够很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4整合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力资源,提高后勤服务部门员工素质和能力

对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是提高电力企业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任何一个企业中,人力资源都是最宝贵、最珍惜的资源,目前各大企业的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人才的竞争。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后勤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的整合,关键就是要做到思维的创新和一定程度的排列组合。具体就是要充分发挥老员工的优势,其实企业的老员工不仅经验丰富而且爱岗敬业,是后勤服务部门不可多得的中坚力量,要非常重视和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调动老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当然,在充分用好老员工的同时,也要选好新的职工,为后勤服务部门注入新的力量。对于新老职工中比较有能力或者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要有完善的教育机构进行培养,让他们取得自身进步的同时,也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提升电力企业后勤服务保障的能力。

5加强电力企业后勤保障部门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与发展的源动力,是任何一个追求发展的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重中之重。就电力企业而言,其创新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制度的创新,二是管理的创新。与其它一些企业相比,电力企业的后勤服务部门有特定的服务对象,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主要服务于本企业的干部、职工等,因为其服务只面向电力企业系统的内部市场,因此其服务市场是封闭的,其服务产品是公益性的,投资主体是单一性的,正是基于服务对象的以上特征,我们认为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在管理创新上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人本化的服务,确保服务对象满意。二是引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提升后勤服务保障的能力。三是电力企业自身要实行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的经营模式,确保后勤服务保障更加到位。当然,对于制作的创新,这是一个涵盖很多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个企业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这里主要是不断加强和完善电力企业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例如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等哥哥方面。

后勤服务范文篇9

【关键词】中学后勤社会化安全解决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三、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后保障后勤安全的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具有一定办学策略规模的普通中学将学校的食堂、小卖部等经营场所外包,将维1.从政府层面修、绿化、保安、清洁、宿舍管理等服务交由物业公司承担以实现根据现行的政府采购招标制度,主要是根据技术、商务及价后勤服务社会化,从而将学校管理者由繁重后勤管理中解脱出格评分三个方面来确定中标商。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物业管来,专注于教育教学这个主业。这种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已理项目,实力相近的物业公司是难以通过技术评分及商务评分经成为中学后勤管理的新趋势。国家人事部最近推行的事业单进行区分的,取决定作用的还是价格评分部分。因此,很难阻止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就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将能够由社会承担其他物业公司以低价竞争的方式进人中学物业管理市场。而这的一般工勤岗位通过社会化的方式由社会承担。在东莞,已有将会导致中学后勤服务公司的频繁变更,对维持中学后勤服务多间普通中学实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稳定性,提高后勤服务的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从我校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为普通中学的后勤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后勤服务社会化五年来的历程来看,对学校后勤服务安全性影管理模式,使学校的后勤服务更加专业化,管理更加细致,服务响最大的是政府的招标采购制度。学校后勤服务与物品采购不更加及时周到。也为学校管理者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时间,对提同,学校后勤服务是一种服务性的商品,需要保持一定的延续高学校的整体形象,推动教育教学这个主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性。频繁更换物业公司不仅不利于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的促进作用。然而,学校将所有的后勤服务都交由社会提供,也在不同的公司交接过程中还会造成许多管理上的漏洞,甚至导削弱了学校对后勤工作的控制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勤服务的致学校后勤管理秩序的混乱,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冲击。安全性问题就曝露出来,不得不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从政府的层面,应改革现有的招标机制,制定合理的采购

二、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后的服务安全性分析办法,或建立符合服务产品特点的评标标准,从而从根本上保障

首先,由于后勤服务公司是独立的经营个体,存在各种各样学校后勤服务的安全。的经营风险,一旦公司出现运营困难,必然导致学校后勤工作受2.从学校层面到严重影响。2006年1月,北京通州芳洲家园物业公司卷款而(1)建立和完善后勤监控机构。逃导致小区停电,成了垃圾场,管理一度陷人混乱;2007年,苏为保证社会化的后勤不偏离为学校服务轨道,必须建立和洲一物业公司负责人卷款300万元逃走,留给小区业主一个无完善后勤监控机构,以期对后勤服务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效果、服人管理的烂滩子;在小区物业管理市场,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务收费、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指导等。因此,必须建立由学校有关学校物业与小区物业的服务对象虽然不同,但其经营方式是相部门及广大被服务对象组成综合的全方位的监控机构。后勤的近的,不排除学校物业公司也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导致解体的监控机构应该有三类:第一类是学校后勤的管理部门。第二类情况。

其次,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是政府集中采购政策,物业管理这(职)代会以及教职工代表组成。第三类机构是由学校的学生种大金额的服务项目,必须经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物业公司的工作部门、共青团、学生代表参加组成的机构。其中第二、三类服务年限一般为三年,三年后必须重新招标,这就造成了物业服机构为议事、建议、反馈和监督部门,是非常设机构,其日常工作务在经营持继性上的不稳定性,导致物业公司在资源的投人上由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协调和处理。同时各种监控机构共同组不愿加大力度,影响了物业公司服务品质持续稳定的提升,对学成学校的后勤民主管理委员会,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对后校后勤服务工作也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第三,由于学校的后勤大部分都交给社会经营,一旦出现公组,如学生膳食供应、宿舍管理等,由这些小组对监控对象实施司变更,交接期内,学校将出现很大的管理真空,存在较大的管专业化监控。理风险。

第四,后勤服务公司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且人员流动频与校内外各类后勤服务机构签订各类合同、协议、管理招投标;繁,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管理上可能出现的劳资矛盾等所二是代表教职工、学生,维护其切身利益;三是受理和及时处理产生的风险有可能转移到学校方面,社会人员的增加也对学校教职工、学生对后勤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协调学校、服务机构、教的校园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职工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因素分析,防范经营风险,增加后勤服务的安全性,勤服务涉及同学校、教职工、学生的利益有关的,它都应当实施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重要的挑战。监控。以教职工为主体的监控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广大教职工,管理教职工生活后勤,就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和建议。

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监控机构,加强对后勤服务公司运营过程的监控,可以及时有效获取后勤服务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学校对后勤服务公司的运营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少后勤服务的风险。

(2)健立和健全后勤服务安全防范机制。

在后勤社会化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风险,加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探索和发现防范风险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加强学校制度的建设,健立和健全后勤服务安全防范机制,具体措施有:①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防范意识。学校应针对重要的后勤服务,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针对食堂管理,当食堂经营困难,或出现经营者携款潜逃等情况时,学校应第一时间介人,接手食堂管理,保障食堂的正常运作,同时积极寻找下一个经营者。因此,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总务处分管副主任必须深人食堂,了解食堂的运作情况,与食堂员工沟通联络感情,以便处理应急事件的发生。

②做好人才储备,防患于未然。后勤工作全部由他人负责,学校省了心,但也增加了风险,特别是有一定办学规模的中学,水电的布置走向,电器的配备,设备的操作,图纸的保管全部交由他人控制,未免风险太大。学校总务处应设置一位水电专业的专职工作人员,一方面代表学校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进行跟踪及监管,另一方面全面掌握全校的水电布局及设备设施的使用,一旦出现物业公司更换,在交接期内,学校自已就有能力确保运作的正常。

后勤服务范文篇10

一、改革现状

我省省级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于90年代政府机构改革之际。1996年,随着省编办《××省省级机关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省直机关先后成立了14家相对独立的后勤保障机构;2001年,省编办与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又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化省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使省级机关服务中心增加到了30家。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促进了机关政务与事务分开,行政机关更加精干,政务工作更加突出。而后勤从机关剥离则促进了后勤保障工作的规范化,机关对后勤服务的满意率不断上升。事实证明,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的。主要表现在:

1.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服务体系。主要体现为机关服务中心的职责更明确、内部分工更细致。总体来看,中心的服务职能一般包括后勤服务工作的组织、规划与协调,机关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及其他办公设施的建设、分配和维修管理,机关车辆、配电、冷暖、电梯、电话等设施的购置、保管、使用和维护,机关财务、财产、物资管理,机关会议室、食堂等服务机构的管理,日常办公设备用品的采购、供应和管理,安全、保卫、消防、接待等工作,以出资者身份经营管理机关所属企事业单位,兴办经济实体等。

2.建立健全了后勤服务保障的制度体系。省财政厅机关服务中心先后制定了30多项规章制度,省地税局后勤服务中心和省教育厅机关服务中心也分别重点完善了六个方面的制度。省广电局则由局党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该局机关服务中心则制定了《后勤规章制度汇编》。总的来看,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涉及车辆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用人制度、定点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

3.部分单位尝试兴办经济实体,开始向市场化迈进。省交通厅机关服务中心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该中心先后接手和创办了南戴河日月湖宾馆、固安副食品基地、××优特建材有限公司、内蒙通泰化工有限公司、荣昌工程公司、××交通旅行社等多种经营实体,70%以上的实体实现盈利,有两个项目的年盈利水平则已超过了60万元。

可以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省级机关后勤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在管理上逐步实现了由计划型向市场型、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由实物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

由经费划拨向结算制度转变,由物资的分散采购、供应向政府集中采购转变。在服务上,由供给型无偿服务向核算型有偿服务转变,由封闭型单一服务向开放型两面服务转变,由缺乏内在活力和动力向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负盈亏转变,从而初步建立了新型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省省级部分机关服务中心事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机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1.部门领导对后勤体制改革的认识不足。往往把后勤改革看作机构改革的附属品,缺乏对后勤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使后勤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由此引发的部分后勤工作人员思想的不稳定性,成为机关服务中心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思考。在改革操作上简单化,造成后勤管理和服务分家后关系不顺,影响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积极性。

3.后勤服务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甚至市场化操作意识淡漠,致使未来发展思路不明确,缺乏改革的信心。

4.后勤服务人员观念上的行政惯性还较强。往往从行政管理的方式角度看问题,学习市场竞争本领主动性不够,致使后勤服务部门的市场化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市场型运作上还缺乏比较成功的战略模式。

5.配套政策的滞后性影响了改革进程。后勤部门在改革中面临着诸如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与机关建立结算制度、国有资产的划拨与占用等一系列的政策问题,但现有政策对此并不明确,特别是对国有资产的产权、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或可参照的理想方案,从而延缓了服务机构法人主体的落实。

由上可见,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

三、改革步骤

深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按兵不动,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改革的进程,突出重点,分步推进。从战略角度分析,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战略阶段:

第一阶段,实现体制分开。即将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进行合理分离,根据各自特点和职能要求构筑新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使其真正按照自身规律运行。特别是在服务上要转变观念,根据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和福利性、保障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的原则,确保机关后勤单位法人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组织后勤服务单位的服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发挥市场对机关后勤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第二阶段,促进机制转变。主要内容,1、是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费的拨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2、是改革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深化服务部门内部的财务、资产、人员和分配制度改革;3、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服务经营结构,积极拓展服务经营领域,推进服务联合,扩大服务的规模效益;4、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推进后勤服务机构的转制步伐,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单位。

第三阶段,完善市场条件。培育机关服务消费市场是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在形成机关行政主体和后勤服务门市场法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并最终形成机关后勤服务的需求和供应市场。同时,进一步规范和监管机关后勤服务市场,调整、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利用政府采购方式制定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大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为机关后勤服务部么走向社会、社会企业进入机关奠定基础,形成两个服务主体的公平竞争格局,从而强力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省省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还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所以,近期改革的重点是在稳定现有的机关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扶持性的政策措施,“扶上马送一程”。

四、发展战略

从未来着眼,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就是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供应。但毕竟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探索阶段,因此省级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现在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应是稳中求进,逐步完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形成服务特色,先占领机关内部市场,再图向外扩张。为顺利实现固本强源的战略目标,机关后勤服务中心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牢固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用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去占领后勤服务保障市场。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干部聘用制和工人合同制,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以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和方法,使贡献、绩效与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根据机关后勤保障行业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对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队伍在年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等方面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强化对内服务完成一定的实力积累后,为合理配置机关后勤资源、实现整体规模效益,应在从主体分离出来的基础上,以优良资产为龙头,

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规律为杠杆,对现有后勤服务保障机构逐步实行联合,走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可从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

1.从服务保障内容上,可实行整体联合,也可实行宾馆招待所、物业管理、餐饮和用车等服务保障项目的单一联合。

2.从服务保障对象上,可按部门和系统组织联合。

3.从服务保障的空间上,可打破部门和系统的界线,组成跨部门的综合或专业服务保障中心。

4.从联合的方式上,可根据市场发育程度,组建集团公司、租赁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公司或实行兼并等。

为推动这一工作,建议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成立省级机关后勤服务保障集团,负责有关后勤服务保障的指导与协调。

五、政策选择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政策是主要推动力。

考虑到机关后勤改革涉及的问题既多又新,政策必须能够充分体现“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的原则,既要统一筹划、整体设计,与国家经济改革相衔接,与国家政策制度调整相结合,又要考虑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差异、市场发育程度、干部职工的承受能力等,在改革范围、实现形式、运作机制上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正确处理当前改革与长远发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专业分工与行业协作、行政主体与后勤服务主体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目前急需出台的扶持政策:

一是目前机关后勤不良资产较多,仅靠现有资产存量启动比较困难。为此,政府应增加对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财政投入,用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机关后勤改革,保障机关正常运转。

二是从机关分离出来的服务保障单位,服务对象具有特定性,服务项目和范围又受到局限,收费标准还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承受能力,对此应在一定时间对这些服务保障单位适当减免其营业税、所得税和其它社会摊派,扶持起发展。

三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妥善解决好下岗分流职工和分离出来的后勤职工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对下岗分流的职工应提供培训、建立安置基金、在一定时间减免其兴办经营实体或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

四是允许机关后勤单位与其他企业共享企业改制、兼并破产、再就业工程、住房建设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