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影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3:24:27

韩国影视

韩国影视范文篇1

【关键词】影视文化;“韩流”;儒家文化;跨文化传播

在强调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如何通过广播电视等具有强大渗透力的电子载体来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电视传播无疑是文化传播历程中一次极为重要的方式变革,任何其他文化形态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都不及电视文化所带给全球的变化,电视愈来愈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力量。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地理位置接近,同属东亚文化圈,在几百年来不断进行着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很深,儒学世代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产生之日起就不断影响着本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自古以来,《四书》《五经》的传承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成为我们思想的中心与根基。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而韩国也受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伦理道德上以儒家为主。而在韩国,孔子的名号家喻户晓,据调查,韩国有将近80%的人接受过入学的教育甚至信奉儒教。直到现在,儒学也影响着韩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同源为中韩跨文化影视传播提供了丰厚的沃土。而在这种高度接近性和认同感的情况下,即使是在高语境环境下的中国,同为儒学文化影响下的韩国文化自然更容易为中国受众所接受。

一、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韩流”现象

在西方思想的不断冲击下,韩国的文化也不再是单一的儒学文化,而是多种文化的集合体,韩国的主流文化慢慢成为一种对世界各地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化普适性”的大众文化,韩国这种大众文化的形成,是漫长的学习、融合过程。韩国为了把儒家伦理的教育融入到人民的现实生活当中运用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方法,更为有效的便是对舆论导向的掌控。在新闻报道和影视剧作等文化传播内容方面都隐藏着儒学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对人民的认知方式和日常行为起到教化作用。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直接催生了“韩流”这一现象。而电视剧作为“韩流”的中流砥柱,同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自然肩负起了跨文化传播的主要职责。(一)韩剧热播现状。韩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形成气候的时间不长,但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每年韩国的文化和娱乐服务、电影、电视节目也在以可怕的速度增加出口额,已成为巨大的推动力量来帮助韩国文化产业。我国最早于1993年引进韩国电视剧《嫉妒》,自此迎来了韩国影视文化在中国的开端。在随后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引进了多部韩国电视剧,而随着《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对不起,我爱你》《大长今》等电视剧的热播正式掀起了中国的韩流,随后的《原来是美男》《花样男子》《秘密花园》《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更是将韩流推上了舆论的顶峰。(二)“韩流”中的儒家文化及其影响。经过观察,风靡中国的韩剧不仅仅拥有着新颖的题材选择、跌宕的情节设置和精巧的编剧技巧,更引人关注的是韩剧中带有鲜活生命力的儒家文化,使儒家文化完全融入到剧情当中去,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而在儒家文化体系中,“孝”与“仁”两方面在韩剧中体现得相当透彻。在tvN所制作的温情电视剧《请回答》系列中,儒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请回答》系列至今有三部,分别为《请回答1997》、《请回答1994》以及《请回答1988》,三部电视剧分别于2012年、2013年与2015年播出,在每次推出时不仅成为收视冠军并打破收视纪录,更是在韩国本地以及亚洲地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除了巧妙的情节设计,《请回答》系列的怀旧元素和温情氛围更能让人感动,这三部每一部都处在不同的年代背景当中,却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展现热血与青春。1.《请回答》系列中的“孝悌”:《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而“孝悌”为仁之本,由此可得知“孝悌”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之高。“孝”,是家庭中晚辈对长辈、子女对父母的尊重与顺从;“悌”则是家庭中长对幼特别是同辈之间长对幼的关爱和呵护。观众们被深深打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浓浓的家庭氛围,那种对长辈的尊重、对晚辈的教导,处处闪现在韩国人的家庭生活中,让人禁不住被韩国人的“孝”深深触动。曾经被国人理解为封建礼仪的日常生活礼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韩剧中。在《请回答》系列中,在双门洞生活的五个家庭,无不是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在“吃喝拉撒,家长里短”那些絮絮叨叨的话语中,点点滴滴穿插着做人的责任和义务。但除了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孝”,该系列中的“孝”在融合了现代观念之后便显得更为温情。女主角成德善在得知母亲进入更年期之后,陪伴着母亲找回少女时的感觉,陪着母亲画指甲,逛街,从生活小事方面温暖着母亲。正焕在母亲进入更年期之后,为母亲准备了一个惊喜,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来参加父亲和母亲的第二次婚礼。2.《请回答》系列中的“仁爱”: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众所周知,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仁”是其他优秀品质的根源。大韩民族信奉儒家文化,对“仁”的理解自然也是渗透到了韩剧的细节当中。“仁”在韩剧中具有很大的张力,尤其体现在主人公的人物设置上。在《请回答》系列中,所有人物都是善良的普通人,他们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身世却无不温暖善良。《请回答1997》是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好剧。我喜欢它对各种情感的深刻理解,不刻意丑化任何一个角色来衬托主角,每个人物都有缺陷与亮点,不时使用现实与倒叙穿插方式增加悬念,全剧没有想跳过观看的部分,最厉害的是能将公认的狗血桥段创意使用,甚至幽了以狗血见长的韩剧一默。看到最后,原本长相平凡的演员们在我眼中全成了俊男美女,善良和淳朴的内心正是他们仁的展现。而他们坚强、隐忍,又能在关键时刻爆发自己的潜力,这样不惧艰难乐观向上的心,让他们的“仁”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再次证明魅力十足的角色成功转化了所有的不完美。

二、韩剧中的“家文化”传播模式

我国最初引进的韩剧中,大多以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主,其中常常充斥着俗气的剧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中国市场十余载,韩剧以及从最初的依靠演员的颜值和童话般的幻想吸引眼球,转变成为了通过严谨的制作模式和成熟的制作机制所做出的高品质的电视剧集。然而在跨文化传播中,优质的文化需要适当的模式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韩国电视剧中的儒家文化往往以是以家庭为单位展现出来的,如在《请回答》系列中真正具有强烈戏剧张力的情节往往是在家庭中体现,或是以父母-子女的家庭模式为载体,或是以邻里之间的家庭模式为载体,极为逼真的家庭模式的还原使观众在电视剧中的人物或情绪上找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影,有时甚至会产生代入感,切身地感受着在各种家庭模式中的各种行为,从而使得电视剧的情节中渗透着的儒家文化更加深入畅通地直达观众内心。而韩剧中的“家文化”,是不同于教条中的儒家文化,它直面生活,融合了生活审美,是回归原儒的生活儒学(这种生活儒学有别于官方儒学和学院派儒学,是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崇尚和遵循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相比国产剧,韩剧更加擅长于在家庭生活中寻找冲突,即使是在有宏大背景和深刻主题的剧情中,也非常注重在微妙细致的人物关系中再现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等人伦关系规范,更表现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和敬畏,忠恕、仁爱、诚信、礼仪、天下一家、天人一体的价值观念在韩剧所展示的日常生活中一遍一遍地不断强调。人伦关系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儒学构成了“家文化”的核心内涵。而在韩剧中看似日常不过的人物冲突,根源便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最后总是在兼顾个人和家庭关系的前提下,以合理的符合人性的方式得到解决,而这种解决过程中所体现的生活儒学的智慧、传统文化的魅力,总是那么令人心悦诚服。

三、对中国电视剧在韩国传播的借鉴与反思

据韩媒报道,《琅琊榜》《宫》《怪侠一枝梅》等电视剧成为在韩国话题度非常高的国产电视剧。这样的优秀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无疑为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在初步探究韩国影视剧对中韩两国影视文化的影响、受众心理、制作模式之后,中国大众文化特别是中国电视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可以在相关方面得到启示。文化同源是中韩跨文化传播如此顺畅的基础,而韩国影视中的儒家文化已经自成体系并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而儒学作为本国的文化,我们拥有更深厚的文学沃土,如何将这样丰富的传统资源转化为能够使观众喜闻乐见的以影视剧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是当代影视工作者们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在韩国这样走在文化传播前列的国家身上,我们也能得到不少的启示。《水浒传》《三国演义》《甄嬛传》《雍正王朝》等电视剧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注入大众文化后在国际传播取得良好效果的优秀范例。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寻找与西方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契合点并加以渲染和扩大,就一定能让本国文化受到更多的关注与了解。我们在借鉴韩国电视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同时,也要找到适合自己国家文化语境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静.和而不同超越腾飞——中、韩青春偶像电视剧比较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2]温朝霞.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J].唯实,2008(7):34-37.

[3]张芳.小议中国儒学对韩国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2011(18).

韩国影视范文篇2

【关键词】韩国影视/恨/悲情/疏离/反叛

前言

近几年来,亚洲影视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之一,是韩国电影的迅捷崛起。人们在那股声势浩大、逐渐向西方社会辐射的“韩潮”中,不仅看到了一大批风格鲜活、题材新颖、影像丰富的韩国影视新作,而且还强烈地感悟到高丽民族的原始独创性及其对传统的自觉维护。尽管如《冷酷无情》、《谎言》、《怪兽龙格里》等作品仍留有美国、欧洲大片的痕迹,但韩国的民族性却深深地根植在其影视美学之中。可以这样说,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韩国影视创作,如同30年代的日本一样,“提供了一个国家的电影可以如何既吸收经典好莱坞电影制作程式,又对它作出重大变更的特别有趣的实例。”

韩国地处亚洲的东北角落,幅员有限,人口不多,历史上不断受到邻国的欺压、侵略。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受制于历史、地理、人文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那么,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备受欺凌的历史因素、长期以来从儒家文化圈汲取的文化因素,包括与同一民族的朝鲜因制度不同而形成的微妙差异等等,便自然地孕育出了韩国民族的独特性情。这种性情必然地要渗透及韩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习惯,并深刻地呈现为韩国民族的影视美学特征。

假如我们尝试用一个字去描绘高丽民族的性情,那么最能凸显这个民族独特审美心理的字应该便是——“恨”。由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儒、释、道思想观念深入韩国社会,“仁爱观”、“心之德爱”、“引益人间”灌注民心。但潜伏在内心深处的是韩国美学范畴里的“恨”的情感。在韩国文学作品中,“恨”是悲的情感,是克服的意志,是历史所造成的带有根源性的悲哀。但并不止于悲哀,而是力图通过解恨的方法去消除悲哀。“恨”并非叹息、放弃、眼泪,也不是败者的牢骚,而是积压在整个民族内心的情绪。无“恨”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然而“恨”每每只被界定为一种克服的意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禁止把它发展为怨恨和复仇……这种“恨”,才是最韩国式的情感。

社会的急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传统的断绝,并引发了自我认同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导致了韩国人性情中审美意识的再度复苏,将黑暗抑郁时代里承受着的悲欢纠结而成的民族情感,提炼为韩国影视文化的主题。这其中,“恨”无疑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从美学意义上讲,因程度不同,这种“恨”可分解为悲情、疏离、反叛三个层次。悲情是最为浓烈的“恨”,常常可以发挥到悲哀的极致,感情也可以强烈到愤世嫉俗、人间不容。疏离则要疏淡得多,是“恨”的一种隔绝姿态,强调现代人的孤独感,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隔离,强调情感传递的消解,乃至宗教精神中的远离尘嚣。反叛是“恨”爆发的临界,是现代性的表征,是克服意志的顶峰。从世纪交替之际韩国影视创作的实践看,“悲情”蕴涵了伤感美学,“疏离”突出了冷峻风格,“反叛”则体现出力量、强悍、反传统的特点。

一、悲情:伤感美学

由离乱、病痛、天灾、人祸而引发的生死情感,在极端痛苦的状态下表露铺陈,或隐忍,或呻吟,或痛喊,赚得观众的眼泪无数。一方面悲凉之意滋生,似乎看透了人间百态;另一方面又感叹世间充满了悲凉之美。虽也悲,但有情,这就是韩国影视的伤感美学。

《蓝色生死恋》,称得上是悲情表现的电视剧代表作品。这部电视剧获得了众多韩迷的认可,被视为韩剧经典。从市场价值分析也很成功,该片以每一集1万美元的价格出口海外,片中主要演员声誉鹊起、风靡亚洲。为什么这部电视剧可以吸引这么多的观众?主要原因在于其伤感美学极易产生移情作用。首先,从情节来看,内容并不复杂,没有繁复的叙事层次: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兄妹感情非常好,却偶然发现小女儿在出生时的婴儿房里给换错了,一家人都承受了这个事实,就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举家去了美国,留下这个小妹。从此她经历了从一个温馨的富裕家庭到单亲的穷人家庭的巨大转折,却依然保持了非常良好的个性。多年以后,哥哥因牵挂当初的小妹回到韩国并找到了她,两人竟逐渐产生爱情。然而不容于周围的亲友,最后小妹身患绝症死亡。其次,从表达的情绪讲,由于不可控因素造成了十分痛苦的局面,这是伤感的主要原因。换错婴儿,是完全偶然的因素,表达出两人冥冥之间的关联,似乎全都是上天的安排,命运的捉弄;多年之后再见面,因为彼此太思念进而产生爱情,怎么避免都无法掩藏;最终,因为小妹在青春年华中身患绝症渐渐枯萎,死得非常凄美,尤其是在面临命运带来的悲哀之时,极力隐忍所展现的“悲哀的深度”,令人深觉痛楚无奈。再次,在价值取向方面,生死恋情被赋予了最高的意义。如果说,生存被限制在衣食之类的稻粱之谋,那么生活的苦闷足以让人窒息;而所需的刺激与调味,就是爱情——惊天动地、让人有所期待、依托的爱情。该剧推行的正是这样一种价值观:这个世界只有这唯一的人才能给我幸福,没有他(她),我便不能活下去。这种表面上十分动人的价值观,实质上却是人格曾获东京电影节等多项国际电影节大奖的《美好时光》,以一个少年的日记体形式,娓娓讲述了1952年韩国战争以后整个民族的一段苦难生活。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正直的还是堕落的,成人还是孩子,左翼还是右翼,在“六·二五”战争期间无不滑向失落和崩溃,哪一个人都不快活、不幸福。导演李光模没有详尽描写他们悲怆的命运与心境,只是运用溢满意境的镜头和剔除细节的间情法,留下大片供人回忆、品味、思索的空白;其奇巧剀切的构思,严谨而克制的态度,被评论界叹为“甚至不给观众哭泣的余地”。最近一部电视剧《钢琴》也突出伤感美学。该剧描写一对相恋中的男女,因为女方母亲和男方父亲再婚的关系,被迫由恋情痛苦地变成兄妹之情。这种因血缘与伦理的纠葛而铺展演绎的故事,与二十年前日本流行的电视剧《血疑》可归结为同一个母题,内容虽然落套,却仍然有巨大的市场。类似的作品还有洪尚秀的《猪掉进井里的那一天》,影片通过世俗化的婚外恋剧情,以独特的画面赤裸裸地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丑陋形象,在平静的叙述中凝缩着悲剧色彩。这类奇观化的恋情所反映出的浓厚的伦理道德的质疑,表现了东方文化在对西方现代意识的接触和摩擦中生成的压抑和困惑。

2002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林权泽擅长用民俗风貌去描摹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生存状态,他的《悲歌一曲》通过民族音乐“潘索里”艺人在二战前后的生活经历,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遭遇进行全方位的交错与照应,用回肠荡气的民族音乐和悲凉的唱腔来浓缩人生的滋味。裕凤收留了孤儿松华并将“潘索里”演唱技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她。在与松华一起学艺并和松华心心相印的东户和裕凤产生矛盾而出走后,松华拒绝表演,四处寻找东户。松华的眼睛被裕凤刺瞎后明白了师父的苦心,专心技艺,终于超越前人,达到“潘索里”演唱的最高境界。影片在结尾处是松华与东户相逢并配合演唱《狱中歌》,悲歌一曲,将悲情渲染到极致。用温煦的手法和悲凉的意象表达出令人感动的辛酸内容。

影片《礼物》的伤感美学几乎没有刻意渲染的悲伤和眼泪,虽然悲伤的表现不十分直接,却有让人强忍悲欢的情感体验——妻子得了绝症,脾气变坏,却隐瞒着丈夫;丈夫一直想买礼物送给她,她则告诉他“你是上天赐与我的最好的礼物”,丈夫准备了一台盛大的演出,她在丈夫深情的表演中悄然离开人世。生离死别,最能让人看清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所看重的,什么才是我们所珍爱的。伤感之余,余味悠长,在韩国式的恨和哀的情绪中,发出关于人生的喟叹、关于人性的思索、甚至关于个体生命价值的拷问。这种“催泪性电影”的确使观众获得了情感的极大释放,甚至还能体会到亚里士多德论悲剧时所称的“怜悯”和“恐惧”所引起的“净化”力量。

二、疏离:冷峻风格

疏离(ISOLATION),是疏远、隔离的意思,原意由小岛而来。西方文化素有将人和岛屿进行比拟的传统,因此,疏离往往又是孤独的代名词。作为“恨”的一种隔绝姿态,文艺作品中的疏离,就是远离所恨的人或物或事件。

金起德在2000年导演的一部影片《岛》(“THEISLE”,一译《漂流欲室》)突出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风格独特,影像大胆,在影展中曾因引起观者呕吐而轰动戛纳。一个个类似于岛屿的小屋漂浮在湖面上,色彩艳丽、氛围孤寂,和湖光山色相映得十分符合韩国民族的审美趣味。但是,这里所进行的故事却是发人深思的。男女主人公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边缘的人,内心都极其孤独。片中陆续出现的蛮横的嫖客、黑色的鱼竿、锐利的鱼钩和一条被人割光了肉的鱼,无不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人与人之间异常冷漠,除了赤裸的性,就是爆裂的残忍倾向。该片对于男女关系的探讨,采取将人物推向绝境的方式,在冷逸的湖面上,男女之间对彼此的需求只是为了摆脱空虚、寂寞的性。哑女渴求把他变成自己的男人,采取了非正常的自残方式,而想完全占有对方的欲望,最终并没有带来温暖而平静的爱情,相反,让这两人更加地疏离对方。摆脱孤独的可能性似乎从不存在,悲剧性的结局倒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这名导演的另一新作《坏男人》尽管在影像风格上稍微收敛了一些,表现的人文内涵颇为相近。他曾在法国留学两年,受到法国电影美学的影响甚深。《坏男人》与苏菲·玛索主演的法国故事片《芳芳》在“隔离”这个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男主人公用双重镜子来表达对女主人公的关注。在《坏男人》里,黑帮韩其遇见了清纯的善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竟强迫她去,还常通过双重镜子偷看善花卖身的情景,仿佛“这种方式是在安全的位置跟他爱的女人合而为一的唯一方法。”如同《芳芳》的戏剧高潮出现在镜子被打碎的时候一样,该片的重头戏也在“破镜重圆”上,但两部片子却有不同的结局:在《芳芳》中,镜子代表两个人之间的重重樊篱,一旦镜子破碎,两个人就明白了彼此的心迹并达到了内心的融合;在《坏男人》里,镜子尽管也是隔离的象征,但因为两人之间存在着强制与被强制的关系,等镜子破碎之后,两个疏离的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变化,“女人还是卖身,男人在外边讲价钱。没有救援也没有堕落,只剩下绝望的世界”。从这个个案管窥当下的韩国影视界,不难看出,尽管90年代中期影视创作界崛起的后起之秀大多有留学欧美的背景,熟悉西方影视,却依然带着韩国本土文化和民族性的深刻烙印,他们怀有更决绝的情绪来处理故事,“恨”的情结始终没有解开。

《薄荷糖》则是试图通过个人遭际来展现韩国现代史的一部优秀作品。影片的主人公金英镐无疑是个与社会有着深深隔阂的边缘人,过去曾经单纯、善良,在参军杀人、退伍当上警察后则逐渐堕落,变得跟一切人心存芥蒂,最终因投资证券失败而破产,遭到亲人和家人的抛弃……导演李沧东的目光始终聚集于现代社会缺乏沟通这个问题,把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和70~90年代的韩国现实巧妙地交融在一起,用推理式的七个片段集中表现疏离和怨恨的主题,含蓄地映射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正在日益减少这样一个社会通病,进而提出了对现实文明畸形发展的质疑。

三、反叛:现代性与反传统

凸现韩国民族性的反叛,是“恨”的爆发临界点,是克服意志的顶峰——超越了伤感、放弃了疏离,进入了直接的对抗。

反叛传统观念的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莫过于类似轻喜剧的影片《我的野蛮女友》。在韩国的传统观念之中,女人一般是温和、贤淑、柔弱的,而不是锋芒毕露、飞扬跋扈的。这部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因受不了痛失爱人的刺激,对后来邂逅的男主人公经常又打又骂,肆无忌惮地强迫他做一些难堪的事情,但感情也由此慢慢滋生;最终两个人在几年以后重逢,终于再度携手。这部影片和另一部用女性目光拍摄的《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都可作多视角的文化读解,也都可以理解为韩国电影对现代性的一种影像阐释,即韩国进入经济腾飞的现代社会以后,女权主义的某种张扬。

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论述中,曾有学者提到舍勒的论点:“怨恨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类型的人的处事态度的情感根源,缘于宗教—形而上学的绝望感”。这里的“怨恨”跟韩国民族性的“恨”当属不同的领域,但基于“恨”和“怨恨”作为情绪来分析有相近之处,尤其在“恨”的反叛层次上,的确造就了不断改变、不断冲破的局面,从而体现了现代性的精神气质。

韩国影视在对传统的反拨上,反叛体现得尤为充分。《岛》里哑女将鱼钩放进下身的自残行经是反叛,《沉重的夏天》少年主人公试图在想象中挣脱学校实施的高压教育是反叛,2001年盛行韩国影坛的黑道题材的核心观念,更是对社会对传统的反叛。特别是后一类影视片,给予观众以新奇的社会场景和奇特的感情体验。《朋友》、《我的黑道老婆》、《新罗月色》、《达摩》、《与我们一起玩吧》、《职业杀手们的闲谈》等作品,主要都涉及到黑社会的人物和生活方式。聚焦黑社会,并把黑社会人性化,在暴力中揉进亲情、爱情、友情诸多元素,掩饰了黑社会的本来面目和冲淡了黑社会的原色,这是韩国电影类型化的表征。按照黑格尔的伦理观,“善与恶都是导源于意志的,而意志在它的概念中既是善的又是恶的。”韩国黑道题材影视片里多种人物的性格也表现为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善恶不但不分家,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尽管这类题材更多地是在进行类似的描摹,但其“反叛”的旗号标志分明。

也有极端的例子,如《复仇归我》。一个聋哑人因为姐姐身患绝症需要钱,竟采取了诱拐小孩榨取钱财的办法,以为这是善意的拐骗。但没想到小女孩的父亲也是内外交困,所掌管的工厂快倒闭了,妻子也离开了,得知唯一的女儿遭绑架且溺水身亡之后,复仇的烈焰燃烧着他悲凉的心,随即作出了一系列怨天尤人、伤害无辜的事……韩国电影做得就这样“绝”,这里,“恨”的情绪已经超出了界线,不再是克服,而是复仇了。

韩国影视在借鉴国外影视、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在制作、发行、题材方面的优秀养料时,把民族性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作品展示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到民族精神、气质、性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学风格,实现了“韩国电影的文艺复兴”。在悲情——疏离——反叛三个不同的层次里,韩国影视竭力保留并分化内心积压的着“恨”的民族情绪。不仅精心挖掘叙事的机理和丰富的社会内涵,而且致力于维护和发展民族性中突出的部分,并将其艺术地表达出来。这方面韩国影视的确为新世纪亚洲影视文化的新整合,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公务员之家

然而,正如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告诫的那样,“悲剧的目的远比历史的目的更具有哲理性,如果把悲剧仅仅搞成知名人物的颂辞,或者滥用悲剧培养民族的骄傲,便是贬低它的真正尊严。”归根结蒂,美学意义上的民族性不等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如若一味强调民族性的张扬,自我陶醉于“韩潮”之挟裹一切、纵横影坛,那显然是不足取的。为了实现向国际电影市场进军的目标,韩国影视应当找出更为丰富的,能够引起世界共鸣的题材,从全人类的态度去思考民族的特性——这才是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大维·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572.

[2]李泫淑.《悲歌一曲》与韩国人传统审美意识[J].当代电影,1996,(4):78.

[3]金泳辰.充满活力的韩国电影面面观[J].高丽亚那,2000,(夏季号):20.

[4]李银姬.90年代韩国电影和导演[J].电影新作.2002,(3):44.

[5]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356.

韩国影视范文篇3

论文摘要:韩国影视在儒家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现代化以及商业化的过程中成为重要媒质。中国是泱泱文化大国在社会的转型期传统文化却被慢慢湮没。社会文化淡漠。价值取向模糊。分析比较韩国的文化视点和文化价值总结发展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韩流来袭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沧桑巨变中,“韩流”汹涌而来。“韩流”的产生绝不是平地风云,唯有在文化多元共处的框架中,谋求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才是比较理想的文化互动模式。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结构,是韩国近代历史中文化领域发展的极大成就,这种文化结构也成就了韩国的影视产业。

韩剧中有着浓厚的温情和鲜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补了国内目前的道德空白。韩国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经济发达,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先进,世界韩国研究者有一个共识:“儒教传统是韩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儒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和“学而优则仕”的为学之道,在韩国深入人心。并演化为注重教育的传统。剧中所体现的儒教传统,那种森严的长幼尊卑关系、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顺父母、重视家庭、谦恭有礼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传统。

二、韩国影视的文化视点

人性亲和力。韩剧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不仅因为东亚文化的同质同源,还在于韩剧的叙事技巧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体现了全人类的善世思想。每部韩剧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核心。无论是青春偶像剧如《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还是日常生活剧如《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抑或是历史剧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个情节曲折、细腻精致、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中通常蕴涵着这样一些主题:亲情、爱情、友情、信义、利益、误解、宽容,情和义、恩和怨被绵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编织到日常化的真实生活场景里,既令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又常常被其中蕴涵的戏剧元素所打动。无论故事如何发展,韩剧总有一个情节核心如影随形,紧紧扣合,这是吸引观众看下去,并被打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韩剧即使长达几十上百集,观众仍是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伴随剧情始终。比如多数韩国影视剧是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民众的精神风貌。无论轻松诙谐还是感伤忧郁,都真实而亲切。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

文化亲和力。韩剧在题材类型上显现出多样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很注重伦理道德的力量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形式看。有历史剧、现代剧;从主题看,有历史题材的励志剧《大长今》、《海神》、《茶母》,也有现实题材的励志剧《明朗少女成功记》、《汉城奇缘》。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不畏艰难、不计名利、不怕打击,历尽曲折终有所成。伦理剧《黄手帕》,反映传统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恕道、孝道和人格救赎,《商道》旧瓶装新酒反映现代商业精神和义利之争;肥皂喜剧《爱情是什么》、《我的嫂嫂十九岁》、《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校园卧底》、《黑道千金要结婚》、《爱在哈佛》、《家族荣誉》等幽默诙谐,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费尽周折而结局却皆大欢喜;爱情剧《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雏菊》,感情执著坚如磐石,悲情色彩凝重,让人为之扼腕悲泣,有“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凄楚之绝美。

韩剧的文化构图从基本的生活细节铺开。以家庭为点、社会为面,辐射到各个行业、各个社会阶层,人物的情感丰富和文化的立体呈现。伦理和道德的社会约束,舆论的强大作用,再加上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的叙事手法、悠扬哀婉的主题曲等,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客观性的描述中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状态,在银幕荧屏上实现新写实小说的个人化书写。韩剧中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物心理的准确客观的把握。细腻细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样面临事业和家庭等各种关系困扰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鸣。工作中的竞争、同事的远近亲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无论是和谐还是纷争。都有因东方文化的含蓄而有着为情义、得失难以启齿的心理较量。韩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专一,执著于理想与家庭,遇到困难隐忍坚强。一方面负有传统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现代社会的事业女性特有的进取精神与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员表演真实投入,感情真挚,画面干净,色彩浓淡相宜。虽然韩剧冗长繁琐,但还是在中国大陆有很高的收视率、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三、当代韩国影视的立足点

韩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也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韩国人认为人的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伦理道德水平。韩国人所信奉的共同道德就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近年来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人进行了反思,认为西方文化道德在其鼎盛期过后,已明显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如“拜金主义”使人钱迷心窍,不择手段;“个人主义”涣散集体,瓦解民心;人情淡薄漠视亲情,分裂家庭。有害社会。于是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主张不仅要挖掘发扬传统儒家文化道德的精髓,而且要大力发展以儒家文化道德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抵制欧美颓废文化道德对传统儒家文化道德的冲击,另一方面可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仅在2002年韩国就向文化产业提供资金5000亿韩元,约合4,5亿美元。同时,韩国又于1999年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随后又陆续对原有的《演出法》、《唱片录像及游戏制品法》进行了修改,为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发展空间。

四、当代韩国影视的文化价值

韩剧在我们国内的流行主要是东亚文化圈共存的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不仅韩剧,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视剧也都同样在国内深受欢迎。这种文化的同质性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当代文化形态及价值观念的转型期,国人的思想迷失和对传统宁静和谐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是韩剧,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更为纯净、雅致、唯美。优美的画面,无论朴实还是华丽都很生动,传神的对白,悠扬动人的音乐,准确细腻的表演,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东方文化特有的仁义、礼孝、含蓄、内敛,切近而遥远的熟悉,感动着世纪之交的中国在沧桑巨变中渴望亲情和谐生活的芸芸众生。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在细节中。”用曲折的剧情吸引人。用唯美的画面迷倒入,用婉约的音乐打动人,在文化共通中营造亲和氛围,在文化差异中展示独特风情,韩剧就是通过对其中一个个细节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对中国观众的一次又一次征服。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生活剧,当代韩国影视在电影电视剧题材选题和内容情节中面向生活与现实的个人化形态上,都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文化策略与文化战略方式是文化市场化运作的独特显现。韩剧注重在触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细节中,充分挖掘通俗琐事的表意潜力,在细致入微的家庭生活流程中客观呈现、主观营造厚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并借以倡导真善美,使人物的精神得到逐步的阐发和张扬。可以将韩剧的文化价值概括为: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倡导现代观念而又尊重传统、看重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呼唤现代人的沟通理解。公务员之家

韩国影视范文篇4

论文摘要:韩国影视在儒家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现代化以及商业化的过程中成为重要媒质。中国是泱泱文化大国在社会的转型期传统文化却被慢慢湮没。社会文化淡漠。价值取向模糊。分析比较韩国的文化视点和文化价值总结发展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韩流来袭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沧桑巨变中,“韩流”汹涌而来。“韩流”的产生绝不是平地风云,唯有在文化多元共处的框架中,谋求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才是比较理想的文化互动模式。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结构,是韩国近代历史中文化领域发展的极大成就,这种文化结构也成就了韩国的影视产业。

韩剧中有着浓厚的温情和鲜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补了国内目前的道德空白。韩国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经济发达,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先进,世界韩国研究者有一个共识:“儒教传统是韩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儒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和“学而优则仕”的为学之道,在韩国深入人心。并演化为注重教育的传统。剧中所体现的儒教传统,那种森严的长幼尊卑关系、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顺父母、重视家庭、谦恭有礼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传统。

二、韩国影视的文化视点

人性亲和力。韩剧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不仅因为东亚文化的同质同源,还在于韩剧的叙事技巧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体现了全人类的善世思想。每部韩剧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核心。无论是青春偶像剧如《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还是日常生活剧如《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抑或是历史剧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个情节曲折、细腻精致、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中通常蕴涵着这样一些主题:亲情、爱情、友情、信义、利益、误解、宽容,情和义、恩和怨被绵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编织到日常化的真实生活场景里,既令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又常常被其中蕴涵的戏剧元素所打动。无论故事如何发展,韩剧总有一个情节核心如影随形,紧紧扣合,这是吸引观众看下去,并被打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韩剧即使长达几十上百集,观众仍是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伴随剧情始终。比如多数韩国影视剧是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民众的精神风貌。无论轻松诙谐还是感伤忧郁,都真实而亲切。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

文化亲和力。韩剧在题材类型上显现出多样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很注重伦理道德的力量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形式看。有历史剧、现代剧;从主题看,有历史题材的励志剧《大长今》、《海神》、《茶母》,也有现实题材的励志剧《明朗少女成功记》、《汉城奇缘》。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不畏艰难、不计名利、不怕打击,历尽曲折终有所成。伦理剧《黄手帕》,反映传统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恕道、孝道和人格救赎,《商道》旧瓶装新酒反映现代商业精神和义利之争;肥皂喜剧《爱情是什么》、《我的嫂嫂十九岁》、《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校园卧底》、《黑道千金要结婚》、《爱在哈佛》、《家族荣誉》等幽默诙谐,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费尽周折而结局却皆大欢喜;爱情剧《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雏菊》,感情执著坚如磐石,悲情色彩凝重,让人为之扼腕悲泣,有“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凄楚之绝美。

韩剧的文化构图从基本的生活细节铺开。以家庭为点、社会为面,辐射到各个行业、各个社会阶层,人物的情感丰富和文化的立体呈现。伦理和道德的社会约束,舆论的强大作用,再加上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的叙事手法、悠扬哀婉的主题曲等,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客观性的描述中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状态,在银幕荧屏上实现新写实小说的个人化书写。韩剧中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物心理的准确客观的把握。细腻细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样面临事业和家庭等各种关系困扰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鸣。工作中的竞争、同事的远近亲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无论是和谐还是纷争。都有因东方文化的含蓄而有着为情义、得失难以启齿的心理较量。韩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专一,执著于理想与家庭,遇到困难隐忍坚强。一方面负有传统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现代社会的事业女性特有的进取精神与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员表演真实投入,感情真挚,画面干净,色彩浓淡相宜。虽然韩剧冗长繁琐,但还是在中国大陆有很高的收视率、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三、当代韩国影视的立足点

韩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也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韩国人认为人的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伦理道德水平。韩国人所信奉的共同道德就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近年来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人进行了反思,认为西方文化道德在其鼎盛期过后,已明显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如“拜金主义”使人钱迷心窍,不择手段;“个人主义”涣散集体,瓦解民心;人情淡薄漠视亲情,分裂家庭。有害社会。于是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主张不仅要挖掘发扬传统儒家文化道德的精髓,而且要大力发展以儒家文化道德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抵制欧美颓废文化道德对传统儒家文化道德的冲击,另一方面可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仅在2002年韩国就向文化产业提供资金5000亿韩元,约合4,5亿美元。同时,韩国又于1999年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随后又陆续对原有的《演出法》、《唱片录像及游戏制品法》进行了修改,为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发展空间。公务员之家

四、当代韩国影视的文化价值

韩剧在我们国内的流行主要是东亚文化圈共存的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不仅韩剧,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视剧也都同样在国内深受欢迎。这种文化的同质性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当代文化形态及价值观念的转型期,国人的思想迷失和对传统宁静和谐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是韩剧,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更为纯净、雅致、唯美。优美的画面,无论朴实还是华丽都很生动,传神的对白,悠扬动人的音乐,准确细腻的表演,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东方文化特有的仁义、礼孝、含蓄、内敛,切近而遥远的熟悉,感动着世纪之交的中国在沧桑巨变中渴望亲情和谐生活的芸芸众生。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在细节中。”用曲折的剧情吸引人。用唯美的画面迷倒入,用婉约的音乐打动人,在文化共通中营造亲和氛围,在文化差异中展示独特风情,韩剧就是通过对其中一个个细节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对中国观众的一次又一次征服。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生活剧,当代韩国影视在电影电视剧题材选题和内容情节中面向生活与现实的个人化形态上,都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文化策略与文化战略方式是文化市场化运作的独特显现。韩剧注重在触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细节中,充分挖掘通俗琐事的表意潜力,在细致入微的家庭生活流程中客观呈现、主观营造厚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并借以倡导真善美,使人物的精神得到逐步的阐发和张扬。可以将韩剧的文化价值概括为: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倡导现代观念而又尊重传统、看重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呼唤现代人的沟通理解。

韩国影视范文篇5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沧桑巨变中,“韩流”汹涌而来。“韩流”的产生绝不是平地风云,唯有在文化多元共处的框架中,谋求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才是比较理想的文化互动模式。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结构,是韩国近代历史中文化领域发展的极大成就,这种文化结构也成就了韩国的影视产业。

韩剧中有着浓厚的温情和鲜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补了国内目前的道德空白。韩国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经济发达,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先进,世界韩国研究者有一个共识:“儒教传统是韩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儒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和“学而优则仕”的为学之道,在韩国深入人心。并演化为注重教育的传统。剧中所体现的儒教传统,那种森严的长幼尊卑关系、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顺父母、重视家庭、谦恭有礼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传统。

二、韩国影视的文化视点

人性亲和力。韩剧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不仅因为东亚文化的同质同源,还在于韩剧的叙事技巧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体现了全人类的善世思想。每部韩剧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核心。无论是青春偶像剧如《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还是日常生活剧如《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抑或是历史剧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个情节曲折、细腻精致、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中通常蕴涵着这样一些主题:亲情、爱情、友情、信义、利益、误解、宽容,情和义、恩和怨被绵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编织到日常化的真实生活场景里,既令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又常常被其中蕴涵的戏剧元素所打动。无论故事如何发展,韩剧总有一个情节核心如影随形,紧紧扣合,这是吸引观众看下去,并被打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韩剧即使长达几十上百集,观众仍是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伴随剧情始终。比如多数韩国影视剧是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民众的精神风貌。无论轻松诙谐还是感伤忧郁,都真实而亲切。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来源于公务员之家/

文化亲和力。韩剧在题材类型上显现出多样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很注重伦理道德的力量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形式看。有历史剧、现代剧;从主题看,有历史题材的励志剧《大长今》、《海神》、《茶母》,也有现实题材的励志剧《明朗少女成功记》、《汉城奇缘》。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不畏艰难、不计名利、不怕打击,历尽曲折终有所成。伦理剧《黄手帕》,反映传统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恕道、孝道和人格救赎,《商道》旧瓶装新酒反映现代商业精神和义利之争;肥皂喜剧《爱情是什么》、《我的嫂嫂十九岁》、《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校园卧底》、《黑道千金要结婚》、《爱在哈佛》、《家族荣誉》等幽默诙谐,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费尽周折而结局却皆大欢喜;爱情剧《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雏菊》,感情执著坚如磐石,悲情色彩凝重,让人为之扼腕悲泣,有“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凄楚之绝美。

韩剧的文化构图从基本的生活细节铺开。以家庭为点、社会为面,辐射到各个行业、各个社会阶层,人物的情感丰富和文化的立体呈现。伦理和道德的社会约束,舆论的强大作用,再加上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的叙事手法、悠扬哀婉的主题曲等,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客观性的描述中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状态,在银幕荧屏上实现新写实小说的个人化书写。韩剧中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物心理的准确客观的把握。细腻细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样面临事业和家庭等各种关系困扰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鸣。工作中的竞争、同事的远近亲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无论是和谐还是纷争。都有因东方文化的含蓄而有着为情义、得失难以启齿的心理较量。韩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专一,执著于理想与家庭,遇到困难隐忍坚强。一方面负有传统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现代社会的事业女性特有的进取精神与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员表演真实投入,感情真挚,画面干净,色彩浓淡相宜。虽然韩剧冗长繁琐,但还是在中国大陆有很高的收视率、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很富有感染力。三、当代韩国影视的立足点

韩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也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韩国人认为人的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伦理道德水平。韩国人所信奉的共同道德就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近年来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人进行了反思,认为西方文化道德在其鼎盛期过后,已明显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如“拜金主义”使人钱迷心窍,不择手段;“个人主义”涣散集体,瓦解民心;人情淡薄漠视亲情,分裂家庭。有害社会。于是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主张不仅要挖掘发扬传统儒家文化道德的精髓,而且要大力发展以儒家文化道德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抵制欧美颓废文化道德对传统儒家文化道德的冲击,另一方面可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仅在2002年韩国就向文化产业提供资金5000亿韩元,约合4,5亿美元。同时,韩国又于1999年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随后又陆续对原有的《演出法》、《唱片录像及游戏制品法》进行了修改,为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发展空间。

四、当代韩国影视的文化价值

韩剧在我们国内的流行主要是东亚文化圈共存的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不仅韩剧,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视剧也都同样在国内深受欢迎。这种文化的同质性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当代文化形态及价值观念的转型期,国人的思想迷失和对传统宁静和谐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是韩剧,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更为纯净、雅致、唯美。优美的画面,无论朴实还是华丽都很生动,传神的对白,悠扬动人的音乐,准确细腻的表演,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东方文化特有的仁义、礼孝、含蓄、内敛,切近而遥远的熟悉,感动着世纪之交的中国在沧桑巨变中渴望亲情和谐生活的芸芸众生。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在细节中。”用曲折的剧情吸引人。用唯美的画面迷倒入,用婉约的音乐打动人,在文化共通中营造亲和氛围,在文化差异中展示独特风情,韩剧就是通过对其中一个个细节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对中国观众的一次又一次征服。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生活剧,当代韩国影视在电影电视剧题材选题和内容情节中面向生活与现实的个人化形态上,都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文化策略与文化战略方式是文化市场化运作的独特显现。韩剧注重在触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细节中,充分挖掘通俗琐事的表意潜力,在细致入微的家庭生活流程中客观呈现、主观营造厚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并借以倡导真善美,使人物的精神得到逐步的阐发和张扬。可以将韩剧的文化价值概括为: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倡导现代观念而又尊重传统、看重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呼唤现代人的沟通理解。

五、结语

影视作为重要的传媒平台,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精神文明。韩剧的成功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影视发展良莠并存,应该从韩剧的成就中汲取精华,再现中华文明,构建和谐精神文化。中国古代是一个礼仪之邦。道德伦理观作为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一脉贯穿于《四书》始终,成为一体,进一步完善为儒家的道德观。历代王朝很重视礼制,周礼作为社会政治制度,春秋战国之后,日趋式微,但其作为道德伦理规范并未在中国社会消失,汉代儒学家重建礼制,汉代礼制民俗也使许多传统节日成为定制,元宵、清明、重阳等节日流传到今日。周礼经汉儒调整改造,更加规范化、民俗化。尊卑观念、等级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温、良、恭、俭、让渗入民族心理底蕴。现实中我们更应该发扬传统,在社会的转型期做好文化的传承。让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现代,泽被后世。

韩国影视范文篇6

首先,韩国影视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因子,对于学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有着明显的作用和意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有41.1%的人认为韩国影视文化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理念,22.4%的人则认为韩国影视文化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只有近35%左右的学生群体认为韩国影视文化无助于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8](P24)。尤其是《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大长今》等家庭伦理剧,其所提倡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以及行为准则,使很多学子们能看到了相互关爱、孝敬父母等儒家礼仪规范和道德理念。可以说,这种文化的亲和感,是我们许多学子醉心于韩剧文化的最大原因所在。不仅如此,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也可看到,有许多学子甚至为了看韩国影视,不惜重金去学习韩语。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由于东亚文化圈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韩国影视以《大长今》《明成皇后》《商道》等影视作品为代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回归到中国,它所经历的文化循环“漂移”和百年文化“寻亲”经过现代传媒技术的整合,得到中国学子群体的普遍认同。而令人汗颜的却是,我们的影视作品在迈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娱乐至死”的文化效应被无限放大的时刻,各种庸俗和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则充斥于媒体受众群体中。难怪出于青春期可塑的学子们在一遍遍咒骂“烂片”的失望中,转而沉迷于韩国影视作品不能自拔。此外,以《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孤胆特工》《老男孩》等为代表的影视作品,所传递出家庭情感的民族视野,正是处在憧憬爱情和事业的青春期学子心中最为渴望和亟待的“家园”情结所在。正是基于此,笔者以为,韩国影视作品中所特有的人性和文化的亲和力,使其在具体的文化传播中得到了中国广大受众的青睐。

其次,韩国影视作品中的社会问题自觉意识,更能诱发青年学子和受众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韩国导演黄赫曾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我们被世界改变。”正是这种文化追求,使得韩国影视作品不但对现实问题深切关注,还表达出草根社会的原生状态。比如《不可饶恕》则是通过一桩惨烈的谋杀案,揭露出人性的恶与善,法律正义与现实困惑;《熔炉》以光州聋哑障碍人学校的性暴力事件为蓝本,引发出了人们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和反思;《杀人回忆》以1986-1991年期间发生在韩国华城市的连环杀人案件,能促发人们对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命关怀,以及对产生社会阴暗角落原因的深刻反省;《生死谍变》所突出意识形态下的情仇爱恨,使得人们在惋惜中,更能深入反思特殊历史社会环境的人性悲剧。加之,韩国影视作品一向又以制作精巧,形象俊美,服饰靓丽,情节曲折而著称,而这种“集束”文化经济的影视文化效应,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青年学子的人生奋斗激情和意愿。

尽管韩国影视作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韩国影视作品中的负面因子也不少。其中一些所谓励志的青春剧和偶像剧,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社会现实环境,容易造成青少年学子不切实际的行为和想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于影视文化效应的需要,韩国影视作品中存在着许多虚幻和浮夸的不良因素,将会对我们的青年学子产生许多不良的文化效应。以韩国的偶像剧为例,这些影视作品大多数离不开高富帅的俊男靓女和一掷千金的豪门作背景。比如《哈佛爱情故事》《浪漫满屋》《皇太子的初恋》《守护老板》《秘密花园》等影视作品,其所渲染的赤裸裸的“感性消费”,已经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不少人间悲剧。特别是对于处于风华正茂、可塑性强的高校学生,在相对宽松的校园环境中,他们极易接受这些“集束”经济文化效应包装起来的行为和理念。韩国世宗大学的金京昱教授在评价韩国影视作品时曾说:韩国影视作品“那些在历史创作中饱受痛苦的主人公,面对死亡,经历前所未有的悲剧。即便如此,这类作品并没有直面历史的伤痛和旧时代的黑暗。取而代之的是幻想和怀旧、新派通俗派剧和感伤主义和退行的情绪”。比如最近热映的《鸣梁海战》就有过分夸大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在其中,而忽视了真实的历史原貌;以《咖啡》《明成皇后》等为代表的韩国影视剧,则具有扭曲史实,美化傀儡帝后的正义号召力量,充满了一股虚无缥缈的自我满足感倾向。这一切当然与韩国影视产业文化上的独立和文化输出的独特发展思路,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这一切假如为我们的广大受众所接受,那么其后果将不言而喻。我们的青年学子不仅会因此迷失人生发展的合理目标设计和判断,还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严重的隔膜感。

韩国影视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韩国影视文化视点文化价值

一、韩流来袭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沧桑巨变中,“韩流”汹涌而来。“韩流”的产生绝不是平地风云,唯有在文化多元共处的框架中,谋求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交流,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才是比较理想的文化互动模式。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结构,是韩国近代历史中文化领域发展的极大成就,这种文化结构也成就了韩国的影视产业。

韩剧中有着浓厚的温情和鲜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补了国内目前的道德空白。韩国既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又经济发达,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先进,世界韩国研究者有一个共识:“儒教传统是韩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儒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和“学而优则仕”的为学之道,在韩国深入人心。并演化为注重教育的传统。剧中所体现的儒教传统,那种森严的长幼尊卑关系、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顺父母、重视家庭、谦恭有礼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传统。

二、韩国影视的文化视点

人性亲和力。韩剧为什么如此有生命力,不仅因为东亚文化的同质同源,还在于韩剧的叙事技巧揭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体现了全人类的善世思想。每部韩剧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核心。无论是青春偶像剧如《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还是日常生活剧如《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抑或是历史剧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个情节曲折、细腻精致、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中通常蕴涵着这样一些主题:亲情、爱情、友情、信义、利益、误解、宽容,情和义、恩和怨被绵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编织到日常化的真实生活场景里,既令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又常常被其中蕴涵的戏剧元素所打动。无论故事如何发展,韩剧总有一个情节核心如影随形,紧紧扣合,这是吸引观众看下去,并被打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韩剧即使长达几十上百集,观众仍是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伴随剧情始终。比如多数韩国影视剧是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民众的精神风貌。无论轻松诙谐还是感伤忧郁,都真实而亲切。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

文化亲和力。韩剧在题材类型上显现出多样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很注重伦理道德的力量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形式看。有历史剧、现代剧;从主题看,有历史题材的励志剧《大长今》、《海神》、《茶母》,也有现实题材的励志剧《明朗少女成功记》、《汉城奇缘》。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不畏艰难、不计名利、不怕打击,历尽曲折终有所成。伦理剧《黄手帕》,反映传统文化中人性的真善美、恕道、孝道和人格救赎,《商道》旧瓶装新酒反映现代商业精神和义利之争;肥皂喜剧《爱情是什么》、《我的嫂嫂十九岁》、《我的名字叫金三顺》、《校园卧底》、《黑道千金要结婚》、《爱在哈佛》、《家族荣誉》等幽默诙谐,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费尽周折而结局却皆大欢喜;爱情剧《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雏菊》,感情执著坚如磐石,悲情色彩凝重,让人为之扼腕悲泣,有“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凄楚之绝美。

韩剧的文化构图从基本的生活细节铺开。以家庭为点、社会为面,辐射到各个行业、各个社会阶层,人物的情感丰富和文化的立体呈现。伦理和道德的社会约束,舆论的强大作用,再加上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的叙事手法、悠扬哀婉的主题曲等,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客观性的描述中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状态,在银幕荧屏上实现新写实小说的个人化书写。韩剧中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物心理的准确客观的把握。细腻细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样面临事业和家庭等各种关系困扰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鸣。工作中的竞争、同事的远近亲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无论是和谐还是纷争。都有因东方文化的含蓄而有着为情义、得失难以启齿的心理较量。韩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专一,执著于理想与家庭,遇到困难隐忍坚强。一方面负有传统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现代社会的事业女性特有的进取精神与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员表演真实投入,感情真挚,画面干净,色彩浓淡相宜。虽然韩剧冗长繁琐,但还是在中国大陆有很高的收视率、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三、当代韩国影视的立足点

韩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也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韩国人认为人的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伦理道德水平。韩国人所信奉的共同道德就是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近年来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人进行了反思,认为西方文化道德在其鼎盛期过后,已明显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如“拜金主义”使人钱迷心窍,不择手段;“个人主义”涣散集体,瓦解民心;人情淡薄漠视亲情,分裂家庭。有害社会。于是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主张不仅要挖掘发扬传统儒家文化道德的精髓,而且要大力发展以儒家文化道德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抵制欧美颓废文化道德对传统儒家文化道德的冲击,另一方面可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仅在2002年韩国就向文化产业提供资金5000亿韩元,约合4,5亿美元。同时,韩国又于1999年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随后又陆续对原有的《演出法》、《唱片录像及游戏制品法》进行了修改,为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发展空间。

四、当代韩国影视的文化价值

韩剧在我们国内的流行主要是东亚文化圈共存的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不仅韩剧,新加坡和日本的影视剧也都同样在国内深受欢迎。这种文化的同质性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当代文化形态及价值观念的转型期,国人的思想迷失和对传统宁静和谐文化精神的渴望。尤其是韩剧,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更为纯净、雅致、唯美。优美的画面,无论朴实还是华丽都很生动,传神的对白,悠扬动人的音乐,准确细腻的表演,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东方文化特有的仁义、礼孝、含蓄、内敛,切近而遥远的熟悉,感动着世纪之交的中国在沧桑巨变中渴望亲情和谐生活的芸芸众生。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在细节中。”用曲折的剧情吸引人。用唯美的画面迷倒入,用婉约的音乐打动人,在文化共通中营造亲和氛围,在文化差异中展示独特风情,韩剧就是通过对其中一个个细节的精妙把握,完成了对中国观众的一次又一次征服。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生活剧,当代韩国影视在电影电视剧题材选题和内容情节中面向生活与现实的个人化形态上,都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文化策略与文化战略方式是文化市场化运作的独特显现。韩剧注重在触手可及的家庭生活细节中,充分挖掘通俗琐事的表意潜力,在细致入微的家庭生活流程中客观呈现、主观营造厚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并借以倡导真善美,使人物的精神得到逐步的阐发和张扬。可以将韩剧的文化价值概括为: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倡导现代观念而又尊重传统、看重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呼唤现代人的沟通理解。

韩国影视范文篇8

关键词:电视剧;产业;市场;发展

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力鼓励韩剧的出口,并在亚洲形成了“韩流”现象。2005年,韩国影视出口额高达7963万美元。2006~2009年韩国影视出口额平均增长率为89.7%。2009年,其广播电视内容产业总体出口额达1.83亿美元。而新世纪十几年间,韩国广播电视内容产品出口额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韩国影视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继法国之后又一个能与美国好莱坞分庭抗礼的影视大国。除此之外,韩式料理和韩语学习也得益于韩国电视剧的推广而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韩剧还包揽了各大国际奖项,不断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一、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对比

韩剧在其各阶段都有全球领先的模式,在筹备阶段首先是对目标市场的分析,其次是对观众偏好的分析,最后还要进行受众对明星的喜好度分析。在制作阶段采用边拍边播的形式,这种模式有许多的好处:一是使得这部剧可以以受众喜好度为跟踪目标,在播出过程中进行调研,收集意见,适当地修改剧情,使之更受欢迎。二是这样的模式也有效地防止了盗版。边拍边播,你只能跟着电视台收看,找不到其他途径。三是可以在剧中及时加入时下最流行的事件或元素进去,这使观众与人物的距离更加亲近。四是如果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很好,则可以适当地延长几集,在丰富剧情内容的情况下,电视台还可以赚取更高的利益。在发行阶段,韩国的电视剧非常注重编排技巧,根据电视剧的不同类型、制作规模、明星阵容等,这是韩国电视剧推广上的特色体现。这样的体验策略,使得韩国电视剧更加具有影响力,作品输出更加便利。在延伸产品阶段,韩国电视剧衍生产品非常多元,包括玩具、游戏、音像制品、图书、服装、餐饮、旅游等,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一般情况下,伴随电视剧而产生的消费品,按照投资阶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先期植入性产品,另一类是衍生产品。通过对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现状进行对比,分别从营销观念、营销策略、工作流程、盈利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梳理两国电视剧产业之间的不同点,整理出以下差距。

二、中国电视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韩剧的成功营销对中国电视剧产业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得到了以下启示。(1)缺乏将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观念。营销观念是两国电视剧产业中最大的差距。市场营销,其本质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展开工作,从而做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获取利润。中国电视剧产业在这一点的认识程度上与韩国电视剧产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差异。韩国电视剧的营销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真正将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来营销。从概念、设计、制作、产出到延伸,专业的营销人员贯穿于文化产品流程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研究。而中国电视剧的营销则大多数是以利润为导向,将电视剧视为赚钱的工具。什么题材热就做什么,少有创新和个性。目前对电视剧营销的观念相对淡薄,现有的扶持政策多数也是针对整个文化产业,而专门针对电视剧发展的相关机构和扶持政策少之又少,若能如韩国般建立电视剧营销的专门部门和扶持制度,从观念上改变,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相信会成为电视剧产业成功的重要前提。韩国在电视剧产业方面早已意识到本国市场的局限性,国际化观念较强,同时也努力为韩剧的国际化进军进行努力和改变。而中国过度相信依赖本国市场,只想着迎合国内观众口味,却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快速变化的观众需求所淘汰。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电视剧营销应及时调整战略方案,改变原有的骄傲、保守的态度,及时分国际文化市场及新的需求动向,培养国家化观念。(2)缺乏细致专业的营销步骤。韩国电视剧营销策略非常细致和多元,文化产品也非常丰富,这一点在论文第二部分的营销策略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相比较而言,中国电视剧的营销却相对粗略单一,且模仿大于创新,跟风现象严重,没有个性特色,并且无法在实际情况中灵活转变,这都是问题的所在。(3)缺少目标明确步调统一的流程控制。中国电视剧产业体制上还存在着陈旧弊病。多数电视剧的运作还被分割为制片、发行、投放,各个阶段互不统属和断链掉线,导致各个环节相互扯皮。制片方生产发行后由电视台播出的流程与韩国电视台或大型传媒集团直接制作、发行,并在自己拥有的电视平台上播出的流程本身具有差异。而如韩国这般,从筹划到延伸品,始终由同一机构负责,主要参与人员也贯穿于整个流程体系上,则可以更及时地发现问题,为成功营销形成保障。(4)缺乏多层次的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上中国还相对单一的处在广告主买单的阶段。而如本文中所分析的,韩国运用低价策略等灵活多元的策略,多层获利,使韩剧营销得到本质上的成功。(5)缺乏营销人才。最后,中国的营销人才仍然很缺乏。韩国有一批专业化水平极高的海外营销专业人才和专业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韩国影视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人才都曾赴海外学习深造,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营销理念,更多了对海外市场的渗透了解。除此之外,韩国目前在各个大型企业和电视台建立海外企划部门,设置海外企划一职,使更多的人关注海外营销,成为韩国电视剧拥有国际化竞争力的核心力量。目前中国相关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匮乏,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大作文章。

三、中国电视剧市场未来的发展

通过以上对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对比,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外,为了引导未来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首先要加强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观念,改变以收视率为导向的固有做法,真正将营销重点转移到受众身上,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产业流程,完善营销步骤,并不断创新突破,才能使中国电视剧的营销真正走向成功。

四、结论

从营销观念、营销策略、工作流程、盈利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梳理两国电视剧产业之间的不同点,发现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将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观念、缺乏细致专业的营销步骤、缺少目标明确步调统一的流程控制、缺乏多层次的盈利模式、缺乏营销人才,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电视剧市场未来的发展必须加强市场营销观念,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产业流程,完善营销步骤,同时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也应当给予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晖.韩国电视剧营销策略[J].当代电视,2011(8).

韩国影视范文篇9

关键词:韩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

电视剧作为电视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也成为大部分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中国,韩国电视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占领了中国电视剧播放放市场。韩剧流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人性化情怀、唯美主义品质、东方文明理想,不仅构成其产品内在审美价值和民族风格特征,而且其背后有着深远的社会文化根源。

一、韩国电视剧的特点及类型

韩国电视剧的人性化情怀,平民化叙述视角,是半个多世纪韩国社会言论自由斗争的结果。唯美主义品质追求,是殖民地历史环境下民族主义理想信念的艺术体现和延伸。东方文明理想更包含着韩国社会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希望通过文化产业振兴民族精神,获得通往未来全球化时代的身份证明和话语权力的努力。韩剧出现不是偶然的,韩剧流行是值得我们深刻关注的。[1]

(一)韩流

韩流是一个新名词,主要是指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盛行,并把韩国文化渗透传播到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王秀伟认为:所谓“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产品在我国风靡流行的一种通称,指渗透着韩国文化气息的产品和生活方式在我国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韩国广播媒体在中国有极高人气,对“韩流”的诞生做出了极大贡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

林艺丹分析,所谓“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产品在我国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指浸透着韩国文化气息的产品和生活方式,在我国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韩流”的追随者,统称哈韩族。[3]

(二)韩剧的特点

四川外语学院的张建敏认为,作为文化品牌的韩剧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品牌特征:

1、韩剧的以情动人特点

言情是韩剧最显著的特征,韩剧善于表现细腻的情感,无论是纯净凄美的爱情,温暖质朴的亲情,还是真挚坚定的友情,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个眼神,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伴着优美的背景音乐一次次的闪回,不断重复强化着观众的情感体验,使观众在收视过程中沉浸在一种温暖的感情氛围中,一次次地被感动。

2、韩剧剧情生活化的特点

家庭伦理剧在韩剧中占了大多数,故事常常是围绕几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展开,平几、琐碎、家长里短,观众看来,就感觉是在看隔壁邻居家的生活一样,而且动辄上百集的长剧情,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固定的收视群体及其固定的收视习惯。

3、韩剧情节曲折的特点

批判韩剧的人会随口说出韩剧的几大硬伤,其中之一就是情节模式化,如灰姑娘的爱情俗套、非死即伤的悲剧结局等。[4]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艳红对韩剧的特点则强调:

1、韩剧是对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承载

上个世纪的文化动荡使我们在继承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上出现了一些缺失,相反在韩剧里我们重新看到了长幼之序、孝悌之义、儿女之道??这对现代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遥远。大多数韩剧所着力挖掘的传统的儒家文化家庭伦理观念和道德美感对中国观众具有填补文化心理匮乏的作用,也对我们的集体文化记忆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感召力。

2、韩剧形式的唯美

韩剧拍得很唯美,如《蓝色生死恋》的大海,《大长今》的红枫林等,场景已经不单是场景,更是传达制片人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的载体。不仅场景,还有动人的音乐,每到情节感人处就会缠绵地响起,音画相配,把剧中人物的情感体验细腻地传递给观众,此时,观众和剧中人物的情感与音乐形成了完美的共振。[5]

(三)韩国电视剧的类型

罗洁认为,综观10年来韩国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状况,可以看出韩国影视剧的类型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温馨的家庭生活剧,这种类型的影视剧一般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题,展现韩国人民生活形态及其伦理道德状况,如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看了又看》等。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亲情型影视剧中并不避讳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比如自私、误会等,这不仅没有损害亲情的表达,反倒衬托出亲情的真实、感人。

第二种是浪漫的青春偶像剧,这类剧种反映了韩国青年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如电视剧《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情定大饭店》、《爱上女主播》等。这类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大都市中孤独的青年男女,但影片掩去了浓烈的现实压力,而在看似平淡的细节与简单的叙事中展开一段或温馨或感伤的情感故事。

第三种是“野蛮”型喜剧片,自从《我的野蛮女友》之后,动辄拳打脚踢的野蛮美女与逆来顺受的懦时都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韩国电视剧大都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如现在仍在中央电视台重播的电视剧《看了又看》,就是通过描绘几个家庭的生活琐事来反映现代韩国普通百姓的欢乐与苦恼以及追求与无奈,真实而亲切,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6]

二、韩国电视剧在中国成功传播的原因

(一)韩国电视剧人性化、平民化的艺术特点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符合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的周洋是这么分析的:韩剧能够迅速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立足并且闯下一片天地的其原因是亚洲文化圈情感上的认同感。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同一生活环境下所产生的语言、风俗、道德、宗教等共同的文化特质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圈。韩国与中国就同属于东亚文化圈。几千年来的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两国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信仰,特别是韩国也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两国由此拥有许多相似的文化母题,如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家庭和睦、爱情忠贞、崇尚礼教等等。当韩剧将这些内容表现在其中时,带给中国观众的可以说是一种接近于“零距离”的亲切感。同时韩剧中的主人公也多具有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这也是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品格相吻合的。例如,《大长今》是一部青春励志传奇片,讲述的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御医的传奇故事。长今一生历尽艰辛,遭受无数次磨难,但是她一次次战胜命运,从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最终苦尽甘来,成为了医术精湛、器医德高尚的御医,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再者其收视率在各地几乎都创新高。以香港为例,2005年5月1日晚,香港327万市民在家中等待收看《大长今》大结局,平均收视47点。正是由于韩剧积极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价值观念,所以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韩剧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7]

不仅周洋学者这么认为,浙江电视台的马鸿雁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二)韩国民族文化的彰显和唯美(演员,衣服等方面)的追求对中国观众的触动

韩剧的演员美丽大方,穿着打扮时尚,又配以传统文化为底蕴,更让韩剧里的俊男靓女多了几分内涵,深深的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广西社会科学的龚知敏是这么分析的:韩剧之所以能这么火热源于:“精美绝伦的美食和绚丽华彩的服饰”起了主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饮食、服饰,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名片,成为这个国家的特质和标志。我国是一个在饮食和服饰方面都有着鲜明特色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提到中国,首先是从中国服装和中国的精美饮食谈起。遗憾的是,我们的国人并不是很在意或者是很尊重这一鲜明特色,以电视剧尤其是历史古装剧的服饰为例,观众看到的多是华丽的装扮而不是文化的延伸,服装师在服装设计上都很随意,而不是以严谨的史学观为基础来设计服装,如一个相同历史题材的武打剧,剧中人物一样,但不同的版本就有不同的服饰,而且这些服饰的设计理念又往往大相径庭,即使不影响收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些多样的服饰给观众带来对中国服饰的混乱。

龚知敏学者也分析到:

美的东西,不论演员还是道具,都是韩剧成功的关键。韩剧服装上的唯美追求又不同于日剧,在日剧中只能看见国际大品牌,这与日本社会过于崇尚奢侈名牌消费有关。而韩剧擅长用非名牌的服饰搭配出自己的流行款式。韩国政府早在1999年就出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系统政策,这些政策指导着韩国文化的各个行业,近年来更是获得迅猛发展,我们不应该只看到韩剧登陆我国带来的强有力的冲击,而应该从中发现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差距,迅速调整政策,使我国的文化产业更加昌盛和繁荣。[8]

(三)央视的引进及网络的传播功不可抹

目前,韩国电视剧在各地电视台热播,深受我国观众的喜爱。一系列电视剧尤其是一些长篇的电视连续剧陆续播出,而且已经成了现在的一种流行潮流,但是不知我们中的很多人有没有意识到其传播的源泉来自哪里,许多学者都曾强调过,如浙江电视台的马鸿雁分析:“韩剧的商业市场扩大以及受众群体的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视(网络电视)制作人的精心安排与把握观众心理。他们在拍摄过程中与观众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进行不同受众的市场调查,以达到电视剧更高的收视率。同时将社会发展中最新的流行元素与社会观念融人电视剧中,从而使观众能感到电视剧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9]

可以说没有传播的媒介,韩剧是不可能有今天的,如果我们真的推敲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传播的媒介不外乎两点:一是我们的电视台(主要是央视),再就是我们现在飞速发展的网络。相对来说电视是一般群众所采取的方式,更为普及的当数网络了,只要我们把网址输进去,无数的剧本将摆在我们的眼前。[10]

三、韩剧热播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一个时期以来,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乃至全球甚为风行。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实,单纯的文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彩,也不具有强劲的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在,可以有限传播,但往往是行之不远。政治经济的优势,使其文化拥有了话语权和说服力,同时给我国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学者就此想象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肖文娟学者认为:

我国的政府想要逐步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具体的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市场机制,政府应采取法律及行政的手段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二,我国应重视教育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思想的创新、宣传和传播,可以普遍开设传统文化课,将思想品德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心、修身等充分结合,同时开设西方文化的诠释课程,培养学生鉴别、吸取西方文化精华的能力。

第三,我国应借鉴韩国设立文化产业,设立中国文化战略研究所,该机构应

尽可能淡化官方色彩,突显民间研究特色,但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事实上,透过韩剧的一系列成功的经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国家的电视剧为什么就不能像韩国的电视剧那样十分走红,这其中一定是有一些因素的,既然事实已经产生,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分析一番。[11]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玮分析:

现在引起的韩剧热,对我国影视的创作敲响了警钟。“韩流”能够盛行起来,就是对我们目前创作和制作状况的一次反证。我们丢掉了自己应有的传统,完全附庸港台式的制作,使忠实的电视剧观众极大不满,观众需要一些能够打动人心的、真实、深沉、细腻的故事来满足自己情感的宣泄和坚持正确的道德判断。“娱乐至上”的代价是失去了文化品格,失去了文以载道的基本责任,这种状态会引导年轻人盲目消费和猎奇心态,社会道德的基本标准也会因此变得模糊甚至异化,所以技巧和商业化决不能够代替电视剧必须坚持的人文精神。[12]

张琳琳则强调:

我们必须重新重视我们的传统,重新重视已有的经验和成功,扫除浮躁,踏踏实实的去表现人们正常的情感、善良的追求、真实的命运,这样才能赢得正在失去的观众。情感伦理剧在现代生活中是永远会受到观众青睐的品种,对涉案剧的限制更引发了观众对爱情伦理剧的需求,如果我们不去占领这个市场,不去进行正确的反思,不去发扬我们传统中的优点,就会白白让出这块巨大的市场。[13]

以上是一部分学者的观点,具体的学者有马鸿雁、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艳红、黎明职业大学人文系的黄纯纯,以及北京电影学院的李玮。

总结

韩剧已经成功的打入了我国,而且以其独特的魅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着、追求着,从某种角度上讲,其发展趋势已经超过了我国的电视剧发展速度,文章从韩剧的各个方面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着重的分析了韩剧在我国成功传播的原因。但是在我国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就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在韩国则不一样,他们的文化产业支持他们、政府支持他们,同时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帮助,这对韩剧的迅猛发展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动力,我个人觉得我们国家应该从法律、从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来保护文化产业(电视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潮流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经济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鸿召.南方论坛[J].韩剧流行的社会文化根源,2004(6).

[2]王秀伟.浅谈韩剧在中国占有市场的原因及其影响[J].教学参考,2007(4).

[3]林艺丹.试从韩剧看“韩流”影响及其启示[J].甘肃农业,2006(3).

[4]张建敏.韩剧的品牌传播及其启示[J].热门话题,2004(4).

[5]刘艳红.韩国影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J].声屏世界,2006(4).

[6]罗洁.韩剧何以打动中国[J].世界知识,2005(4).

[7]周洋.浅析韩剧流行的原因[J].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报,2005(2).

[8]龚知敏.韩剧登陆我国引发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6(10).

[9]马鸿雁.韩国影视剧在中国的成功传播[J].艺苑,2006(5).

[10]BergerMS.NonlinearityandFunctionalAnalysis[M].Newyork:AcademicPress,1997.

[11]肖文娟.我国国际文化传播如何借鉴韩国经验[J].理论视野,2006(8).

[12]李玮.浅议韩剧的生成特点及韩剧背后的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8).

韩国影视范文篇10

本文所说的“爱情片”包括以爱情为主题,或者以爱情为主要叙事来表现其他主题的电影。文章将立足电影本位进行研究,关注电影的主题思想与情感内涵、影像表达和叙事特色、角色定位和偶像效应三个方面;分别从内容、形式入手,研究东方文化特色在韩国爱情片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一、思想与情感——寻找“东方魂”

韩国电影“蕴涵着一种从传统的儒道文化衍生发展而来的东方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特色”[3],“他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有‘魂’贯穿其中”[4]。这个“东方魂”,在韩国爱情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上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

1.关注内心重视感觉

相较于西方的开放式思维,东方思维呈现出“倒三角”[5]的模式,关注点从宇宙、世界出发,最后往往归结于人的内心。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种诉诸内心的思维模式,恰恰有利于加强受众的观影感受。在韩国爱情片中,这种关注内心的东方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韩国爱情片是“爱的描写”,而非“爱的叙述”。比如影片《我的野蛮师姐》中,男女主人公全片没有一次接吻或亲密的接触,甚至都没有直接表达过爱意。两个人在一起只是做着生活中琐碎、细小的事情,影片也倾力于细节的描述:风车、钢琴、男主人公的傻笑和女主人公被风吹起的发丝……如果说“叙述”是直接告诉观影者“他们爱了”,那么“描写”就需要观众用心去感受“他们爱着”。

这种诉诸内心的东方思想,让韩国爱情片呈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叙事风格——因为叙事动力主要来自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所以影片既没有大喜大悲的起伏,也没有充斥着的欲望。这种叙事风格也促成了韩国爱情片唯美、明净的影音效果——舒缓的节奏、和谐的画面、纯净的音乐。

2.超脱现实升华心灵

韩国爱情片中不仅有东方式的思想内容,在对于爱情主题的表达形式上也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特色。

死亡是韩国爱情片惯用的主题,但其表达方式却是一种东方式的悲情,具有“哀而不伤”的洒脱和超然。就像《八月照相馆》一片中,男主人公身患绝症,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选择了一种平静地面对死亡的方式:继续平常一样的生活。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刊》评价说,这部影片是“用东方世界温和角度重新审视了‘死亡’这一残酷的主题”。当最鲜活的生命、最美好的爱情一点点破碎,影片中那种对死亡甚至有些过度的淡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感伤和凄美,让人心疼的同时,也学会了珍惜。

除了东方传统文化“温和”的特质,向来避讳“死亡”的东方文化,在韩国爱情片中这种超脱的表现形式其实也是东方思想中关注内心的具体体现:因为更多地关注内心,所以才想要、也才能够从现实的死亡恐惧中超脱出来,升华成一种内心的平静。而影片中的这种超脱也实现了其对观众心灵的净化,让观众随着电影将对于死亡的东方式恐惧,升华成一种对于平静和永恒的内心追求。

二、叙事与影音——展示“东方美”

1.状态化叙事

韩国爱情片的叙事,就像前文中所论述的,其叙事动力主要来自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描写式的“状态化叙事”:少有情节的起伏、矛盾的冲突,也不追求视觉的冲击、欲望的渲染,人物情感和故事发展在长镜头和纯音乐等视听元素所营造出的舒缓节奏中慢慢伸展,最终在细节的描写中构建出爱情的状态。

还以《八月照相馆》为例,从剧情本身来看:没有悲欢离合,没有跌宕起伏——“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却含蓄委婉,自始至终没有吐露一个爱字;是一部关于死亡的影片,主人公却波澜不惊,始终微笑面对已知的结局。”[6]这是一种东方美学中特有的沉稳与平静,用看似平淡的叙事,含蓄而深沉的表达着对于人生与死亡的思考。这是中国画的“留白”,是中国诗的“冲淡”,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沉默力量。韩国爱情片“电影语言是简单的,思维是简单的,情节是简单的,行为也是简单的”,但正是这种简单和自然“使影片呈现出纯粹的色彩,具有了灼人的力量”[7]。

如果抛开剧情,韩国爱情片的状态化叙事也集中体现在导演对于长镜头的偏爱上。长镜头最擅长的就是不经渲染地描述真实生活,从最为简单的细节中挖掘美,让观众在缓慢流淌的电影节奏中有更多独立、深入思考的机会。而无论是剧情的设置还是镜头的使用,韩国爱情片的“状态化叙事”一以贯之地显示了东方文化中对于内心淡、静、雅的不变追求。

2.唯美的影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总结:“(词)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这样的论述对影视艺术创作同样适用:韩国爱情片的“状态化叙事”是描写式的“造境”,所以在其影音的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唯美追求。

韩国爱情片一般“画面构图精美,镜头取光自然,色彩淡雅有致,有不少地方很有东方山水画的意境”[7],而这种唯美和自然则是因为“韩国电影的画面构成,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那就是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9]。韩国爱情片中有很多自然的景象:大海、森林、天空,变换中的春夏秋冬……。但这些镜头中唯美的自然绝不仅仅是环境的交代:四季的变化通常伴随着人的生老病死,人与自然的和谐往往是想从自然的静谧和稳定中获得人精神的提升和永恒。

音乐的应用更增添了韩国爱情片的唯美与和谐:面对着诗意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和着片中人物的心绪响起、回旋。像《我的野蛮女友》中,主题曲《IBelieve》在镜头中一棵松树的画面处响起,随着音乐的推进,拉开的画面中斜坡上的树与淡蓝的天空营造出主人公的心境,让观众一起进入那一个瞬间,见证爱的真切和永恒。音乐的抽象给观影者留下了更多遐想的空间,也更多维度的营造出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东方影音特色。

三、角色与偶像——塑造“东方人”

角色和演员是电影中最为鲜活、直观的部分,更是相对稳定、持久的资源,在韩国影视不景气的年份,“所幸明星们‘星光依旧灿烂’,韩流尚可靠‘以人为本’支撑江山”[10]。可以说,具有东方特色的类型角色和类型明星已经成为韩国影视的坚强根基。

1.东方女人:传统与非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