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5:55:16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范文篇1

[关键词]贵州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认知;景观评价

1概论

大学校园景观是高等院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1],作为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构成校园环境认知意向的主导标志,其景观元素丰富,常常被作为各类校园景观形式中的研究对象。近年来高校扩建、新建工程井喷,校园景观建设在规划设计上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对校园区域公共环境意向与景观评价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基质特点与影响因素,可以在校园景观与公共环境建设上提供指导与应用,以期创造出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在选择研究对象上,满足综合性大学、校园面积适中、校园活动人群集中3个条件,此文选择的对象是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新校区,以下简称贵大(GZU)。贵大地处贵州省省会,迄今百年,历史源远流长,新校区总面积204万㎡,总建筑面积124万㎡[2],毗邻花溪公园和十里河滩湿地公园,依山傍水,交通便捷,整体具有良好的景观物质条件。

2研究方法

2.1公共空间环境认知。一个空间景观质量环境的优劣,离不开处于该空间中的主体与其互动所产生的直观意向,故引入了环境心理学理论中的校园空间环境认知和空间环境意象理论。环境心理学,是涉及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它揭示了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空间环境认知是基于个人获取的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是主体辨认环境的重要元素。人之所以能识别和理解环境,关键在于能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意象,校园意象具体表现为“校园认知地图”[3]。通过让学生绘制个人认知地图,得到公共认知地图,同时配合调查问卷,分析校园空间环境意向。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到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认知程度,与人环境行为认知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一些对空间环境质量改善与提升的建议。2.2校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景观是众多景观要素组成的景观客体,感受景观主体的人会在特定的美学价值观的支配下,会对周围景观环境形成一定的判断,以获得自然或人文的美的感受[4]。本文采用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以期达到对校园景观的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景观生态、景观资源化、景观美学、人性化这四大景观评价原则,从总体布局、绿地景观、水体景观、硬质景观和建筑景观五个方面,构建校园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大校园景观分区域进行多个角度的分析、评价、总结,然后得出各区域景观环境的质量情况,提出针对性景观设计优化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校园空间环境意向分析。在深入研究了空间环境认知理论,面向贵大新区师生采集校园认知地图,为了使其更具有代表性,按住宿区划分为东区、西一区、西二区3个部分进行认知地图采集,共发放纸张150份,收回有效地图136份。同时为了研究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意向,以结构性意向和评价性意向2个方面共10个影响因子(表1)对学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73份。将收回的136份校园认知地图进行整理汇总,得到公共认知地图。从认知地图可以发现,意向元素中建筑出现率较高,大部分人还画出建筑平面的形状。说明在中等尺度环境中,建筑物是识别环境的重要参考物。其中以图书馆、教学楼和院系楼的相对出现率最高(表2),分别为85.7%、60%、57%,这些建筑是学生经常出入和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识别度。故在校园建筑景观环境中,图书馆的设计及其周边环境营造显得尤为重要。道路意向中,出现率最高的是致诚南路、溪山路和致诚北路(表3),分别为88.6%、86.3%、82.1%,他们都处于学校大门景观主轴线上及其附近,周边景观元素丰富,可达性和利用率较高。在173份公共空间环境意向问卷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良好的校园空间意象,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环境认知,和归属感。76.3%的学生认为校园的地理中心为图书馆,说明其在整个校园空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识别度。绝大多数学生把图书馆作为校园空间标志物,因为其处于校园中心位置,并且有较大的体量和高度,同时建筑识别度高。最喜欢的户外空间主要集中在图书馆阅湖周围,这里环境比较优美,空间视野开阔,环境品质较高。(表4)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希望环境易于被识别,并且能够体验到校园丰富的内涵。所以要丰富校园景观环境的体验,因地制宜、因人因事巧妙地借用材料肌理、色彩与植物配植,多种元素综合运用,形成显著性的差异。同时要善于发掘利用现有性质相异的元素,加以组合和再创造,打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环境。3.2校园景观指标评价分析。(1)总体布局评价分析。贵大校园总体布局构思来源校歌“溪山如黛,常沐春风”,以水体为核心空间,依山就势,创造山水环抱的景观格局。校园空间由7个功能区构成,分别为图书馆、实验区、教学区、校大门、生活区、学生宿舍区和体育活动区,功能区分较为合理,具有较高校园使用效率。校园道路系统以四条主要轴线构筑校园骨架,根据地形的自然起伏,联系校园各功能区,实现交通的网格化。校园交通以外环路和内环道为主要通道,整个系统联通顺畅,道路尺度合理,基本实现了人车分流,大大方便校园各种活动行为的进行,不足之处为道路两旁的种植美化做的不够,施工也比较粗糙。(2)绿地景观评价分析。贵大以校园主入口景观主轴线,组织全校校园的绿化景观系统。沿着主轴线,一进入校门就有绿化广场,将教学、实验、科研景观环境组织在成林的绿树中,将自然风光与现代化建筑有机融合起来,共同营造自然和人文景观,充分展现了环境设计的观念。利用教学次轴,将自然水系引入校园,形成山水校园的景观格局。校园绿地率较高,绿地景观质量较好,环境优美,绿地可达性高,运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特征。校园的绿地空间营造手法多样,地形起伏变化多,植物结合地形变化或列植或丛植或孤植,种植方式灵活多变。在学生宿舍楼的楼间绿地设计了主体植物园,园内设置有座椅、植物标识牌,为学生提供可停留的绿色空间,可达性良好,满足人性化、生态性的标准。(3)水体景观评价分析。贵大水体景观位于核心景观共享区,是整体景观构成的一大要素,与校园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主水体景观名为阅湖,紧邻图书馆,和周围小山丘共同构成环山抱水之势,体现了“山水贵州”的地域特色。阅湖西侧拥有岸线优美的驳岸空间,能看到谈话、休憩、小型聚会等自发性活动,据杨•盖尔的理论,自发性活动发生的频率与环境有关,故说明此处景观环境条件较好[5]。校园水体面积充沛,水体周边多为草坡与植被,水质清澈透明无异味,整体质量较好。存在的问题是亲水空间的营造较少,水面和坡岸的衔接比较生硬,跌水因为施工问题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审美价值不高。(4)硬质景观评价分析。校园的硬质景观包括地面铺装、景观小品、设施等,是供在校师生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贵州大学校园硬质景观较为丰富,典型代表是各类广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育贤楼广场和建规楼广场,育贤楼广场上有一座侗族的鼓楼,体现了独有的少数民族特色。建规楼广场具有丰富的景观环境,是学生举行室外素拓活动的常用场地。但校园内雕塑较少,景观小品也不丰富,缺乏木质座椅或可供休息的景观廊架、景观亭等景观设施。(5)建筑景观评价分析。校园建筑能直观的体现校园的特色,其评价因素除了建筑本身属性,主要为建筑与周边环境、绿地景观的和谐度,以及其布局的合理性。不同于老区小巧精致的老建筑,新区的建筑物较为高大雄伟,风格以现代主义和欧式建筑为主,学院风气息浓郁。贵大校园中比较突出的建筑便是图书馆了,其现代的构图方式凸显了图书馆鲜明的时代特征,选用的“贵大红”主色彩彰显了校园建筑文化的地域特征。采用组团式建筑布局,建筑色彩统一,外形也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同组团的建筑风貌在统一中求变化。整体布局构成较好,单体建筑与整体建筑的环境协调性较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其他景观的配合,相映成趣。但是不足的是校园建筑艺术性和创意度略为缺乏,统一性的外形让功能区之间界限难以识别。

4结语

结合实地调查和评价结果,总的来说贵州大学新校区的景观质量一般,该园区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有:(1)校园景观空间的类型较为单一,利用率较低;(2)校区预留用地荒芜;(3)忽视校园景观的教育作用;(4)景观设计手法缺乏新颖性;(5)植物造景缺乏艺术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贵州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提出优化建议:(1)营造多样性的交往空间;(2)合理利用预留用地;(3)构筑文化内涵丰富的校园景观;(4)继承创新,灵活运用设计手法;(5)优化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理查德•P.多贝尔(美).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周峻.贵州大学花溪校区公共教学实验楼[J].城市建筑,2014(10):36-43.

[3]王雅洁.校园环境建设与人的感官互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分析[J].城市地理,2014(22):236-237.

[4]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179.

贵州大学范文篇2

关键词:通识教育;班级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阳明学院是贵州大学高水平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适应我国本科教育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转型、创新本科通识教育组织和管理模式、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包括阳明学)三大需要,获贵州省编办批准设立的组织实施本科通识教育的教学机构。学院专门面向除特殊专业外的所有贵州大学一年级一本学生开展本科通识教育。学院现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学务办、团委、通识教育教学部,内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农学、工学(一、二、三)七个学部。班级是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基础单元,而学生干部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执行者,是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党的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贵州大学阳明学院学生人数逐年增多,2014级学生近6200人,2015级学生近6500人,2016级学生近6700人,2017级学生近7100人。虽然阳明学院的专职辅导员从2014年的11人增加到现在的20人,但是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还是远远不能达到1:200的标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已达到新的高点,大批新生代“90后”大学生的入学,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以及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注重素质教育、间接管理、管理模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干部成为辅导员老师的“帮手”,发挥好班级学生干部的作用,是阳明学院学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阳明学院班级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选拔制度不够合理。以阳明学院2018级的情况为例,因贵州大学的本科生新生军训是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2018级新生进校后欠缺互相了解的机会,各班级的学生干部,在新生入校第一周内,就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召开班会进行选举。首先,各班学生干部是在班级成员相互之间比较陌生、老师与学生之间也不熟悉的情况下产生的,选拔的时间不合理;其次,选拔班干部仍为传统的“自我介绍”后的班级内部投票或者由辅导员老师推荐产生,选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严谨客观的评价及选拔制度。据调查,阳明学院每届大一年级的班级中,约有20%的班级会在第一或第二学期换掉部分班干部,说明学生干部的选拔是有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班级学生干部团队的氛围,在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中“埋下隐患”,还会打击被换掉的学生干部的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或人际交往问题。2.新生干部自身适应性问题突出。大一新生入校,从生理与心理上都会遇到许多适应性的问题。新生进校期间是学生管理工作压力集聚的时期,新生学生干部在自身需要适应新环境的同时还面临巨大的班级管理工作压力,此阶段。就常常出现学生干部的学习与工作不能兼顾、生活作息及饮食不规律、时间管理混乱等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会导致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身心疲惫等适应性问题。3.缺乏经验、工作效率较低。因阳明学院的特殊性,学生干部全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大学学生工作经验零基础。阳明学院与专业教育学院之间的管理目前还是相对分离、各自独立的,导致新生学生干部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去从老学生干部那里学习经验,此外因阳明学院辅导员老师本身超工作量管理学生,难免有无法顾及和疏忽之时,学生干部们大多时候都是靠“摸着石头过河”,在失败中去学会怎么样去做工作,在不断试错中去找出答案,这样就出现了工作效率较低的局面。4.“主人翁”意识薄弱、管理能力较低。阳明学院新生干部普遍都有初高中遗留的“依赖症”,凡遇到问题都依赖家长或者老师去解决,没有把自己的角色真正定位为班级的管理者,而只是一个老师的命令执行者,消息的传达者,被动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主人翁”意识薄弱,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5.班级管理团队协作失衡一般情况下,阳明学院班级设置的班干有团支书、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文体委员、心理委员(一男一女),班干人数在十人左右,班级编制较少的有30人左右,较多的有100多人,班干人数的比例在班级占比10%-40%不等。每个班级的班干设置似乎面面俱到,包含了学习、生活、文化、组织、宣传等各个方面,但实际上不少职位完全可以合并。从表面上看,班干力量足够管理一个班级的大小事务,但实际上,基本上每个班级的80%以上的工作都是由班长以及团支书完成,其他班干经常出现“找不到事情做”、“不会做”等现象,大部分的班干形同虚设,这些现象既不利于班级管理团队协作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干部们自身的发展。班长和团支书工作压力较大、花费较多时间去学习如何工作以及做工作,从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打折扣;而没有事情做的班干则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的角色、没有成就感、责任感缺失,整个班级的管理团队协作失衡,无法发挥团队的最大效能。

三、阳明学院班级学生干部培养对策及优化建议

1.搭建“老带新”交流互通平台。针对阳明学院学生干部都是新生的局限性,应该努力搭建“老带新”交流互通平台,除了继续学院尝试在探索的“学长帮扶”志愿者模式;应该搭建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与新生学生干部交流的新媒体平台,例如学习论坛、经验贴吧、主题公众号等;还应该搭建各办公室勤工俭学的优秀学生助理“老带新”平台;形成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老带新”的平台,促进有经验的学生干部与新生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新生干部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提高工作效率。2.统一进行新生学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实施者,他们的班级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院整体学生管理水平。建议统一进行新生学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全学院统一培训的内容及考核制度。在班干试用期一个月内必须要通过培训考核,否则取消班干任职资格。培训的内容应由学院党委领导成立培训工作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撰写专门的培训手册;考核制度应由成立的培训工作组制定,并且切实执行落实。通过培训提升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能力,增强班级管理“主人翁”意识。3.健全班级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学院应统一制定和明确学生干部工作制度,明确各班干的工作分工及工作职责,并由辅导员老师组织班委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优秀的进行嘉奖,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再次培训教育和帮扶,以免出现班级学生干部工作团队协作失衡的现象。负责班级管理的老师要引导学生班干部树立班级管理的主体意识,应主动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制度的框架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热情与奉献精神投身于班级管理的工作。4.优化班干部评优的制度。根据学校的评优制度和办法,应根据阳明学院自身的特点进行优化和补充。例如:跟其他专业学部不同,我们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除了满足学校要求的学习成绩等硬性条件,应根据阳明学院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院级层面评选条件。例如:应要求班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阳明学院举办的“早安阳明”晨读活动,评优时优先考虑晨读为全勤的班干部;评优时应要求班干部所在班级在第一学年至少获得一次以上学院团组织生活评比三等奖以上奖励;评优时应要求参选班干部所在班级参加“阳明大讲坛”人次达到每学期每人2次以上等等。可通过结合阳明学院每年开展的通识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活动的不同情况,设置院级层面的评选条件以作为补充和优化,更有益于我学院促进学生干部自身发展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推进。学院学生工作基本都由辅导员老师承担,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超负荷,身理及心理工作压力巨大,而在专业学院,师资队伍较为完善,除了有辅导员管理学生,还给学生分配学业导师以及班主任老师,专业教师队伍也一起承担学生管理工作。基于上述特点,阳明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必须从班级学生干部选拔及考核的制度、学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老带新”经验交互平台以及学生干部评优制度优化等方面着手创新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班级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重要的环节和核心力量。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才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体量庞大的通识教育学院有一支可以依靠的生力军。国内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亟待更多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究,探索出适应于新时代通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更好的与时俱进的班级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志芳.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9).

[2]崔舒鹏,张素敏.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培养的标准及路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3).

[3]陈荣.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培养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7(1).

贵州大学范文篇3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继电保护原理;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贵州省首批重点学科,其目标是培养从事现代电气工程技术领域,适应未来电气工程技术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自从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缔约国后,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指导标准对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改革,并认真贯彻于各项教学工作中。“继电保护原理”是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有关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电力系统、元件设备的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整定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团队紧紧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课程思政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及时修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将“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调整为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电力系统各种继电保护的构成和实际应用,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继电保护的工程设计方法,培养其解决继电保护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设计指导、运行维护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1]。笔者根据认证专业毕业要求指导规范和“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期望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制定了三个课程目标:(1)综合应用学科基础知识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2.2。(2)熟悉电力系统保护控制解决方案,能够选取体现创新意识的技术路径,具有实施复杂电气工程保护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3.2。(3)能够根据研究对象,采用有效的科学方法搭建研究问题的理论模型与仿真实验系统,并进一步进行理论推演和仿真实验,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5.2。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力推动了继电保护原理和应用的创新变革,部分传统的保护原理、技术和装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先进、可靠性更高、体积更小、应用更加灵活的新型保护原理和技术。例如,贵州电网220kV及以上输电网已完全退出了高频载波保护,取而代之的是光纤纵联差动保护,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系统动作的正确性。然而,因一些客观原因导致继电保护原理教材知识结构的呈现与继电保护原理和技术的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时间差,继电保护教材仍包含很多已被淘汰的保护原理和技术[2],例如高频载波保护和导引线保护等,这导致教材和实际应用之间的严重不匹配,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提升。此种背景下,“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在授课过程中,有选择性地摒弃部分教材内容的讲授,如仅简单介绍高频载波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不再介绍导引线保护等。并在摒弃部分教材内容的同时,适当增加教材外的知识点,例如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人工智能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等。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更好地反映继电保护的应用现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有效讲授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为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能动性。“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采取多项举措助力教学方法的改革:(1)课堂讲授:在课堂上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需求和场合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强化基础,增加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BOPPPS:利用BOPPPS教学模型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师讲授与学生消化之间不一致、不同步的困境,体现“成果导向”的核心理念[3]。(3)翻转课堂:针对部分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系列微课程视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内翻转和课后翻转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能动性。(4)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巩固和加深学生知识吸收和消化的能力。(5)答疑:教师定期给学生答疑,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持续改进”核心理念的反馈通道。(6)对分易:充分利用对分易教学平台,快速实现课堂点名、作业布置、课堂分组、师生互动、作业批阅、教师反馈等各种教学功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四、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改革成效的显著性以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点与否为事实依据,而学生成绩的合理评价机制是保证这种事实依据的科学性准则。“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因而其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过程型评价机制,而不是传统过于注重期末考试成绩的结果型评价机制。“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非常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互动程度,将课程总评成绩的构成设定为:总评成绩=考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20%)+期末考试成绩(60%)。(1)考勤:评价学生按时上下课的积极性。(2)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实时成效,包括课堂提问、讨论和课堂测试。(3)作业:由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共同构成。个人作业主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整理、课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习意愿和学习态度。小组作业与翻转课堂结合,通过翻转课堂呈现的讲授与课后题目的效果进行打分来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时间协调能力和人力资源处理调配等综合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一方面可以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效,体现“成果导向”核心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反映各个评价组成部分的得分情况,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从而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课程思政的挖掘与融入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是一门涉及概念多、应用内容广、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充分挖掘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法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他们学习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和使命感。例如,通过典型案例介绍我国继电保护科学家为了攻克某些难题而表现出来的钻研奉献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树立自我人生信念。另外,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实现象和电力实际案例,通过现象阐述和案例分析引发思考,揭示其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如在讲授自动重合闸的作用章节内容时,一方面,引入日常生活中打雷下雨时偶尔发生的电灯熄灭后又立刻点亮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思考进入下一步课程的学习,并通过本节课程知识学习能正确解释电灯的闪烁现象,培养其透过表象认清事实本质的唯物主义辩证观;另一方面,在讲授课程知识内容后,以2021年2月美国德州大停电事故为导出,介绍该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后果,进一步拓展介绍自动重合闸装置对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撑,教导学生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结论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贵州大学“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团队以“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创新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其继电保护应用与分析的实践素养,培养出能与世界接轨且具有正确理想信念的电气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汤亚芳.基于微课的《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翻转课堂的建设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

[2]黄景光,叶元,翁汉琍,等.继电保护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改革与分析[J].高教学刊,2018(1).

贵州大学范文篇4

中共花溪区委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和市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区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目标,努力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四年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区之本,抓住贵阳市治理南明河、贵州省建设国宾馆、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三大现实机遇,规划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努力拉开城市、旅游、工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通过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区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四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在全省首轮经济强县综合评价考核中进入前10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

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区在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整合区域特色资源、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强区,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花溪发展问题的两个区情特点:一是花溪地处长江、珠江的分水岭,是贵阳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治理、开发花溪两江流域的水资源,必须实行全流域治理,这就需要不断组织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林业投资,并解决好花溪的煤炭产业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问题。二是花溪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区,但长期以来城镇与景区、旅游配套与农民居住、高校用地与产业用地在客观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空间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用基础设施实现功能分区,用产权置换腾出发展空间。

所以,我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继续围绕深化南明河治理工程、建好贵州省国宾馆配套设施、治理高校周边环境、布局工业发展空间、减轻花溪大道南北交通压力等问题,加快实施从小河经陈亮至桐木岭绕青岩至惠水、从西站经平桥至城市新区、从花溪经孟关接小碧的骨架路网建设计划和配套贵州大学体育中心、配套贵州省国宾馆的城市路网建设计划;争取尽快实施珠江水系的马铃红岩水库、孟关水长堡水库建设和从松柏山水库引水解决花溪城市供水的计划;建立以花溪煤炭资源为主体能源、配合沼气与电力等能源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施以“数字花溪”工程为核心的信息网建设计划,尽快形成比较健全的城乡信息化网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撤乡建镇设立办事处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了解决投资问题,要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资、国家开发银行投资的同时,把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办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社区银行;组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融通资金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为各类产业、企业发展融通资金;拓宽融资领域,在争取亚洲开发银行、北欧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行政性、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改革,重点实施改造城镇与景区周边农房的产权组合创新,吸引社会资金扩大投资。争取在2007年第二轮建强结束时,基本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到2010年,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任务。

二、全力以赴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针对花溪的资源优势和区情特点,坚持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思路,努力形成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在继续扶持化工、机械、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以发展生态健康产业为主导,在环境标准上大大方方“开绿灯”、理直气壮“亮红灯”,重点发展三大后续特色支柱产业:

一是绿色食品工业。利用花溪辣椒的品牌优势、花溪的生态优势和贵州大学的技术优势,充分整合基地、市场、技术、人才、资金五个要素,全力引进上海福记公司和正大集团企业公司,建立福记公司花溪调味品基地和正大集团花溪食品工业基地,同时扶持北极熊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益康制药公司与荷兰制药公司、老来福药业公司与正大集团药业公司、民族制药厂与西安老三届集团的合作,争取中国苗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成功,进一步发展羊艾现代中药工业基地,开发辣椒系列产品、调味品系列产品、畜禽加工系列产品、旅游商品系列产品、医药保健系列产品共五类产品系列,在三年内基本形成花溪食品工业体系。

二是旅游商贸产业。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围绕创建全国旅游渡假区,整体出让花溪旅游资源经营权,重点建设三情园、天河潭、苗族祭祀文化园、青岩古镇、云顶风情园、汽车公园等景区景点,打造“休闲度假”、“花溪婚礼”、“民族风情”精品旅游线。以国宾馆为中心,加快电力度假村、溪山酒店、迦密宾馆、祥和山庄、十里河滩渡假园、贵州大学体育中心、贵州民族博物馆等设施的建设和现有各类酒店、培训中心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把花溪建设成为全省一个重要的会议中心、旅游目的地和游客周转中心。加快神奇物流中心、五金机电商贸城、西站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各种业态组合的大商业。

三是机电制造产业。抓住贵阳市建设小河孟关工业集聚区的机遇,重点发展以孟关为中心的机电产品工业基地和以贵州大学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这三大特色产业的建设,实现全省二轮建强综合排位前移,争取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确保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贵州大学范文篇5

中共花溪区委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和市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不断深化区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目标,努力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四年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区之本,抓住贵阳市治理南明河、贵州省建设国宾馆、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三大现实机遇,规划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努力拉开城市、旅游、工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城乡基础设施投资,通过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区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四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在全省首轮经济强县综合评价考核中进入前10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

从现在起到2010年,我区在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整合区域特色资源、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强区,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花溪发展问题的两个区情特点:一是花溪地处长江、珠江的分水岭,是贵阳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治理、开发花溪两江流域的水资源,必须实行全流域治理,这就需要不断组织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林业投资,并解决好花溪的煤炭产业和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问题。二是花溪是一个传统的旅游区,但长期以来城镇与景区、旅游配套与农民居住、高校用地与产业用地在客观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空间矛盾,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用基础设施实现功能分区,用产权置换腾出发展空间。

所以,我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继续围绕深化南明河治理工程、建好贵州省国宾馆配套设施、治理高校周边环境、布局工业发展空间、减轻花溪大道南北交通压力等问题,加快实施从小河经陈亮至桐木岭绕青岩至惠水、从西站经平桥至城市新区、从花溪经孟关接小碧的骨架路网建设计划和配套贵州大学体育中心、配套贵州省国宾馆的城市路网建设计划;争取尽快实施珠江水系的马铃红岩水库、孟关水长堡水库建设和从松柏山水库引水解决花溪城市供水的计划;建立以花溪煤炭资源为主体能源、配合沼气与电力等能源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施以“数字花溪”工程为核心的信息网建设计划,尽快形成比较健全的城乡信息化网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撤乡建镇设立办事处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了解决投资问题,要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资、国家开发银行投资的同时,把花溪农村合作银行办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社区银行;组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融通资金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为各类产业、企业发展融通资金;拓宽融资领域,在争取亚洲开发银行、北欧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行政性、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改革,重点实施改造城镇与景区周边农房的产权组合创新,吸引社会资金扩大投资。争取在2007年第二轮建强结束时,基本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到2010年,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任务。

二、全力以赴发展三大特色产业

针对花溪的资源优势和区情特点,坚持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思路,努力形成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在继续扶持化工、机械、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以发展生态健康产业为主导,在环境标准上大大方方“开绿灯”、理直气壮“亮红灯”,重点发展三大后续特色支柱产业:

一是绿色食品工业。利用花溪辣椒的品牌优势、花溪的生态优势和贵州大学的技术优势,充分整合基地、市场、技术、人才、资金五个要素,全力引进上海福记公司和正大集团企业公司,建立福记公司花溪调味品基地和正大集团花溪食品工业基地,同时扶持北极熊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益康制药公司与荷兰制药公司、老来福药业公司与正大集团药业公司、民族制药厂与西安老三届集团的合作,争取中国苗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成功,进一步发展羊艾现代中药工业基地,开发辣椒系列产品、调味品系列产品、畜禽加工系列产品、旅游商品系列产品、医药保健系列产品共五类产品系列,在三年内基本形成花溪食品工业体系。

二是旅游商贸产业。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围绕创建全国旅游渡假区,整体出让花溪旅游资源经营权,重点建设三情园、天河潭、苗族祭祀文化园、青岩古镇、云顶风情园、汽车公园等景区景点,打造“休闲度假”、“花溪婚礼”、“民族风情”精品旅游线。以国宾馆为中心,加快电力度假村、溪山酒店、迦密宾馆、祥和山庄、十里河滩渡假园、贵州大学体育中心、贵州民族博物馆等设施的建设和现有各类酒店、培训中心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把花溪建设成为全省一个重要的会议中心、旅游目的地和游客周转中心。加快神奇物流中心、五金机电商贸城、西站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各种业态组合的大商业。

三是机电制造产业。抓住贵阳市建设小河孟关工业集聚区的机遇,重点发展以孟关为中心的机电产品工业基地和以贵州大学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这三大特色产业的建设,实现全省二轮建强综合排位前移,争取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确保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贵州大学范文篇6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研究式教学;教学改革

植物生理学诞生于19世纪初,掀开了以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新篇章。“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以理论指导科学实验,以科学实验修正理论”不断完善发展的专业基础课,在高等农林院校相关专业领域,特别是农科专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技术和理论更新速度加快,“植物生理学”学科内容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并逐渐地深入完善;另一方面,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因此,有必要对农科专业“植物生理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及生产实践,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研究式教学是指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对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的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自我建构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形式[1]。研究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通过不断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有效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2]。

一、“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生理学”课程不仅是贵州大学农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学院、林学院和茶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锻炼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该门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及创新科研思维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课程学时为32(理论)+16(实验),其中部分理论课程如水势的计算相对抽象、理论性较强,使得其讲解过程相对枯燥。同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过程相对单调,讲解方法相对单一,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或者互动效果差,上述问题使得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较少,对知识的掌握仅为死记硬背。另外,在实验课程中存在实验单一、内容重复等问题,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不高,进而影响了实验课对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巩固效果。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是该课程的一个主要目标[3]。

二、“植物生理学”研究式教学实施内容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研究式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以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这样的手段,解决了部分学生“开口难、不思考”的问题,使其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目标,笔者将学生带进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贵州大学分中心参观学习。该过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了解不同的仪器设备在“植物生理学”的应用情况,如LI6400可以用于测量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等生理参数,既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了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植物生理学”研究式教学的实践

鉴于研究式教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特点,借助合理的引导将该模式应用于“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和实验中。(一)传授知识方式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研究式教学是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固定的授课形式,通过在PPT制作过程中适当地引入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等方式,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教师的引导性和教学的实用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的第一节课中,进行简单问题的提问,通过语言和行动明示课堂提问将会是本门课程的常态,并将会坚持从一而终-即心理暗示法。采取的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言语与肢体鼓励法,即当某一学生被随机提问时,给予言语上的鼓励和肯定如“这只是个小问题,请保持冷静……”“请结合本章节的内容对该问题进行回答,相信你……”“你前面的回答很好,那么该问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释,请尽情发表你的看法……”等等,为学生创造一种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并配合合理的眼神关注和恰当的肢体语言,使学生乐于并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从而逐渐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植物的矿质营养”一章中,设计的问题是“植物缺少哪些矿质元素老叶先变黄?为什么?”。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不同矿质元素的功能,并让学生将农业生产中作物营养缺陷的表型与缺乏的矿质进行对应。通过这样的学习,使理论课程与农业实践有机地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植物的生长物质”一章中,为了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科研问题,设计了“激动素与DNA的关系、发现激动素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引导学生树立“科研就在身边”“科研的路也是充满神奇”的观念,既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让他们对科学研究有积极的认识。借助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式二:部分参与法,即让学生参与某一页PPT的讲解,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如在“植物的生长物质”一章中,由学生讲解“叶片局部涂抹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的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植物的生长生理”一章中,在讲解“植物的昼夜周期性”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新疆的西瓜甜不甜?”“为什么甜?”以及“新疆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由问题引出问题及由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上课期间思维活跃,积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创新能力。(二)实验教学优化探究,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重视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室条件、适当增加研究性实验的比例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为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合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提供较好的基础。为了巩固讲授的教学内容,设计了5个基础性实验,包括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植物细胞膜透性测定、植物叶绿素性质的鉴定和定量测定、植物组织呼吸速率的测定以及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通过基础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以及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实验误差大、仪器设备损坏和试剂耗材浪费等问题,任课教师通常会将实验材料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6]。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整个实验过程,缺少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仅机械地参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而不懂得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在“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实验中,实验老师选取玉米作为实验材料并提前将玉米进行浸泡,而学生并没有参与该过程。这种做法导致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也不思考提前进行种子浸泡的目的及实验原理,极大地削弱了实验课对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分组安排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过程,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解。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2个综合性实验,包括植物组织含糖量的测定和生长素的生物鉴定法。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生理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各种实验方法的能力,使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围绕实验目标有针对性的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并开展实验。通过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分析问题(实验过程)并解决问题(探讨结果)的过程,综合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记录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以2~3人为一组进入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贵州大学分中心体验实验室生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选取感兴趣的课题,之后自主完成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论文的撰写等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目前,在研究式教学模式下,已有多名学生积极参与到笔者所在课题组的实验中。(三)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的教师在各自的科研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形式,教师将学科发展的前沿,如种子发育生物学、植物抗病高产品种的选育以及植物抗病机理等研究内容合理地引入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深入了解农学专业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科研素养。这种理论基础支持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又深化理论基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环节,注重将研究式的科研思维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随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捕捉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并进行启发性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深入发掘问题的能力。对于“植物生理学”中提出的假说,允许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探讨,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看待问题并阐明自己的观点。针对部分学生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适当地引入科学研究中比较有趣的事例,如“碳原子的发现过程?”“指甲油在生物学研究中的用途”等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验环节中,尽量安排学生积极参加与实验相关的所有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提问,引导学生对实验问题进行思考。在课余时间,安排实验室的研究生与学生接触,支持学生参与研究生的课题并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开展研究并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到研究内容中,并通过得到的研究结果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合理的修正。本科生参与研究生研究课题的环节使本科生亲身感受研究课题组的学术和科研氛围,并通过积极参与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技能和科研思维,为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研究式教学的实践不仅帮助学生培养了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其意识到与他人进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种使学生从课堂学习转入实验室实践的教学模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强化了其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开展一定的实验工作的综合能力。

四、研究式教学的体会

一言以蔽之,如何开好“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需要教师的摸索和感悟,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7]。教师通过研究式教学,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成绩,期末成绩及格率高达95%;培养了学生“无中生有”“有中出新”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使使学生具备了“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的品格。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科研素养的新时代农科专业大学生是每个农科专业教师的责任。教师在研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要求任课教师在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引导;二、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研究方法,要求任课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研技术水平和追踪科研进展的能力;三、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以及课题组的实验内容;四、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已有的理论和假说。总之,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出发,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理论学习和素质培养,不断地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树立热爱农学的品质,使他们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喻国华.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6(6).

[2]何丽君,何丽霞.高等学校研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4).

[3]郭其强,卫敏,李慧娥,杨东升.强化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与改革的探索[J].吉林农业,2014(3).

[4]赵媛媛,郑彩霞,张淑静,刘玉军,孙立炜.“植物生理学”研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7(s1).

[5]郑艳玲,马焕成.研究式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7(3).

[6]阮景军,徐如宏,田恩堂,程剑平.科研促进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分子植物育种,2016(12).

贵州大学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作者:卢亚琴 李莉 魏艳辉 王勤征 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贵州大学范文篇8

一、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在测绘工程专业中的作用

测绘工程专业作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学科最古老的本科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1],其主要培养具有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等方面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地理信息工程,是利用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解决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工程技术问题,培养数字地图制作,地理信息软硬件设计、研发与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以计算机科学为支撑的新兴学科与发展方向,其属于教育部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新工科”范畴,是测绘工程专业发展最快的方向,其对测绘技术信息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激光雷达(LiDAR)、无人机技术等新的数据采集技术的出现,各种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测绘已经从传统的外业数据采集为主,内业数据处理为辅转为内业数据处理为主外业数据采集为辅,这就要求测绘工作者从空间信息的数据采集者向数据的管理、使用和开发综合空间信息的信息工程师转变[3],这正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方向主要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国务院已将地理信息工程产业确定为战略性产业之一,近几年,地理信息产业国内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30%,2018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超过了6200亿元[4],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山东、河南、浙江、湖南等省也建立了地理信息产业园。

二、偏远地区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存在的问题

1.测绘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地理信息工程方向人才储备不足。由于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对测绘工程需求的增大,近年来开设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9月,全国有155所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工程测量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更是数以百计,企事业单位,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各级测绘院等对测绘地理信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全国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授权点的高校仅有十七所,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加之偏远地区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有限、导致这些地区的高校在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缺乏师资力量。2.地理信息工程方向不被重视。社会需求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动力,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偏远地区测绘单位承担的项目仍然以传统测绘为主,绝大多数测绘单位没有设立地理信息软件设计与开发等信息化的测绘部门,其招聘的人员也以面向传统测绘为主,未对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及其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技能提出更多要求,如贵州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的生源与就业主要面向贵州省,而贵州省的测绘企事业单位主要使用传统的测绘手段解决测绘方面的问题,测绘信息化程度不足。这就导致贵州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开设课程仍然以传统的测绘为核心,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培养不受重视,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相关课程开设不足。目前贵州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仅设置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制图学”两门基础课程与“ARCGIS地理国情调查”和“GIS工程与实践”两门实践课程,没有开设“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以及更深层次的“GIS二次开发”等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课程,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工程测量专业,几乎没有开设与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相关任何课程。3.地理信息工程方向课程设置顺序不合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作为核心基础课程,讲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本质(现实地理信息世界—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等,这些知识结构体系是众多地理信息工程方向课程内容的基础,如“地图制图学”中的专题制图(矢量数据结构)和遥感制图(栅格数据结构),贵州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放在了高年级,导致“地图制图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老师讲授、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在未开设“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空间数据库”“数据结构”等先导课程的前提下,在高年级本科教学中设立了“GIS工程与实践”等以程序设计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内容的实践课程或其他教学安排。4.限制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就业范围。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培养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由于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的相关课程设置有限,老师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选择传统的工程测量,如隧道贯通设计,和简单的遥感数据图像处理,如遥感图像分类作为论文题目,不能选择有关程序设计与实现、系统开发相关的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具有地理信息工程方面程序设计与开发兴趣学生的发展。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方向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涉及领域广泛、人才需求部门众多[5]。由于与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密切,且具有位置测绘精确的专业方向特色,社会经济中众多行业,如环保、林业、交通等行业都迫切需要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另外,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IT企业也对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的人才有大量需求,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相关课程开设不足,学生掌握的地理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就业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地理信息工程方向教学改革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计算机科学是地理信息工程的支撑学科,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的很多课程与计算机科学高度相关、甚至相同,如“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等课程,而普通高校一般均设有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针对偏远地区学校在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师资力量短缺问题,测绘工程所在学院可以协调利用学校计算机学科的师资力量和相关教学资源,提高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相关课程的开课数量和学生在地理信息工程方面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2.优化课程设置顺序。首先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开设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相关课程,然后优化调整课程设置的顺序,首先“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是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应该在本科教学的低年级开设,为地理信息工程方向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概念基础、数据模型基础、数据结构基础,并理解地理信息工程的本质;“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等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二和第三学年,其是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的基础课程;“地图制图学基础”安排在第三学年,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具备必要的地图制图能力;综合实践课程,如“地理国情调查”“GIS工程实践”开设在第四学年,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3.预判未来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教学改革的动力,随着遥感、LiDAR、GNSS等测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5G技术的出现,测绘工程作为一个艰苦的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从传统的外业数据采集占主导地位转变为内业数据处理占主导地位,测绘工程本科毕业生从事外业基础测绘工作的占比逐年下降,从事空间数据处理、存储、可视化与管理,特别是从事地理信息综合应用及服务工作的比例在逐年上升[6]。测绘行业数据处理分为两个层次:基于ArcGIS等软件的数据编辑和入库、基于程序设计与开发的测绘数据批处理和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基于现有软件的数据编辑和入库,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现有GIS专业软件,基于软件的数据批处理和地理信息综合服务,需要测绘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编程能力,根据项目需要完成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软件设计、研发、集成、维护及管理。因此对于偏远地区的高校,其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不应仅仅局限于眼前社会需求,更应顺应测绘行业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加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相关课程的设置,以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从事空间信息工程、空间信息服务、空间信息平台和空间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能开拓地理空间信息应用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4.创新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方向不同的就业需求,设置系统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对于基于GIS软件的数据处理,通过模拟重大国家项目流程,例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处理(数学基础变换、数据编辑、数据重构、图形拼接、拓生成与检查等)、数据质量评价、数据入库等基础操作,并加深对地理信息工程相关基本原理的理解。对于软件开发与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等更深层次的教学实践,不能仅仅立足于编写调试书本上已有的基础程序代码,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需要系统编写一定长度的程序代码,更需要通过调试程序实现质的提高与蜕变,这就需要相关实践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与系统性。

四、结语

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的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发展最快且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方向,社会对学生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偏于地区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工程方向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预判未来需求、创新实践教学等手段与方法,完善学生在地理信息工程方向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小祥.面向测绘工程专业的GIS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9):107-110.

[2]余旭,张兴福,唐桂文.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2):65-69.

[3]于雪芹,张涛,李建松,等.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6(5):127-129.

[4]改革开放春风劲,地信产业势头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成就综述[N].中国测绘报,2018-12-11.

[5]孙志群,刘志辉.多目标GIS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4):62-64.

贵州大学范文篇9

1.国家政策导向

就目前国家对安全的认识而言,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转变。改革开放时期,政府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先,创造了产值的同时也由于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与生产不可分割的重要性在各行业凸显得愈明显,而事实也证明了不重视安全的企业发展难以长远,健康的工业才能做大做强。就黔西南州而言,从安监机构调研了解到,目前州内生产企业大多数安全工作岗位还是由非安全专业人员担任,其特点是:从业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低,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小,本科以上学历安全专业人才稀缺,安全专业高校毕业生引进困难。另外,国家实施“人才强安”战略,规划到2020年安全人才总量达到860万,而截止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人才总量不足500万,离预定目标差距较大。2012年高校毕业的安全专业学生也只有8000人左右,这反映出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相对于社会需求呈现明显的滞后状态,安全人才的培养步伐有待加快。在此大环境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州内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也应在安全人才的培养上有所做为。

2.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自建校以来,学院坚持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3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万多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地方院校,所设专业应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适应,办区域所需,办贵州省所需。

(1)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机遇

①贵州省安全生产现状2012年贵州省GDP(国内生产总值)约680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GDP占比中仅1.3%,而贵州省2012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613起,死亡1301人,占全国总事故数的2.4%,贵州的安全生产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形势严峻。再分析历史数据(表1),设定比较对象为贵州与全国,基本参数为GDP(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死亡人数,推导参数为亿元GDP死亡率(死亡人数与GDP比值),采集的数据来源时间段为2005-2012年。[1-2]分别求出2005-2012年每年贵州与全国的亿元GDP死亡率作出散点图曲线(图1)进行比较。通过图中可以直观看出,代表全国的蓝色曲线始终处在代表贵州红色曲线的下方,比较年份里贵州省每亿元GDP的死亡人数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说明贵州省安全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安全事故现状需要改善。②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安监总局将对贵州省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装备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科技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及人员培训、执法、交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在经费方面对贵州省的投入将达到6.2亿元。其中在支持贵州省基层安监机构的监管装备建设和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方面,9636万元用于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4356万元用于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1023万元用于支持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3]另一方面,自2002年6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来,贵州省近几年也陆续颁布了地方行政法规(见表1),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也体现了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严加监管的态度。③产业结构因素依据城市化率的标准或就业结构理论,贵州省仍处于工业发展前期阶段,第一、第二产业的比值还很大,贵州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短期内贵州省工业发展仍将以资源开采、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约占3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左右,安全生产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其中,第二产业中,主导产业采掘业、建筑业和重化工业等安全事故易发的行业处于大发展时期,这些都决定了贵州的工业化发展正处于安全事故易发期这一特定阶段。[4]近年来,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形成工厂、企业提供了条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频发的事故背后是长期的安全专业人才的匮乏和落后的安全管理现状,加速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也迫在眉睫。

(2)黔西南州办学优势

①区位优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有三省通衢之称,区域经济活跃,2012年黔西南州生产总值为458.7亿元,同比增长15.4%。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远景储量196亿吨以上,是贵州省重要的煤化工、重化工基地;黄金远景储量1000吨以上,全州县县有黄金,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5]在早期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具备相关特殊学科基础,例如石油、采矿、化工、建筑等,如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第二,所在地方有资源优势,如湖南省的中南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科技大学。近年来(从2002年至今),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开始开设安全工程专业,与早期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相比,学科优势及地域资源优势并不突出,其开设该学科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完善自身学科的发展,2002年至2012年是我国高校发展建设最快的十年;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的增长。以上几点进一步说明了在黔西南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其一,黔西南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优势突出,以矿业(煤矿,黄金),煤化,重化为主导产业,安全人才需求量大;其二,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区位优势明显,工贸商业活跃,人才需求旺盛;其三,黔西南州工业本身还处于工业发展前期阶段,属事故易发期,行业人才比较缺乏。

②工业强州背景

黔西南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工业目标: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平均年增长25%。重点是着力发展传统行业:能源(煤,水),化工,冶金,建材。并努力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煤炭、黄金、重化工、煤化工基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十二五”期间将是自治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黔西南州在重点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同时,也制定了其人才战略,特别是要注重选拔使用一批学工业、懂工业、善于管理工业和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工业管理人才;再次,要大力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彻底解决黔西南州工业人才稀缺的根本途径,确保全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作为州内唯一本科院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培养地方急需的应用型、管理型、冷门专业人才也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安全技术人员正是地方急需的应用型管理人才。[6-8]

③生源优势

黔西南州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在贵州省各地级市州经济状况也是靠后,部级贫困县就有7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则更为贫困。拒不完全统计学校约有40%左右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农村,家里对在外读书的子女毕业后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意愿比较迫切,在入学时往往选择较好就业的专业,以往如经济,工商管理,数学等专业,而如今就业相继遇冷;其二,2013年7月学院在与贞丰县政府合作的调研项目中所采集的数据显示,贞丰县内多家金矿、煤矿、化工企业,如锦丰矿业(国内第二大的单体黄金矿山),其中黔西南州员工占一半以上,安全管理人员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已不符合当前企业对安全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由以上佐证可看出,安全工程专业符合这部分学生报考条件。

二、安全工程专业布控点分析

前面提到高校开设专业的几点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就业好的专业往往需求旺盛,但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也不一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好的专业,比如现在的一些经济、金融、管理、基础学科等专业,在前些年还是企事业单位青睐的香饽饽,而如今却被国家明令限制设置,成为预警专业(该专业学生数量供远大于求),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该专业的布点情况,布点多的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也多,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有限,结果是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由此针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拟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有必要对黔西南周边区域(主要针对黔西南地处的黔、滇、桂三省区)的该专业布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西部地区有必要开设安全工程专业

截止2012年,全国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有139所(全国共有本科院校837所,约占本科高校总数的1/6),有博士授予权的20所,硕士授予权的46所,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以上高校,西部高校占比仅为16%。从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区域分布来看,东西部对比明显,西部远低于东部比例,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东部发达地区各类生产企业密集,数量庞大,事故绝对数量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需求旺盛;东部地区工业化较西部地区早,部分发达地区甚至赶上了发达国家水平,已到工业后期化水平,而安全问题对发达地区而言,是一个早已遇到的老问题而非新问题,时间上开展安全人才的培养及安全研究较早;东部院校总体科研水平要优于西部院校,学科建设门类较为齐全,安全学科更易于在东部院校设置。随着东部地区工业化从中期到后期化这一时间段,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将会调整变化,第二产业的占比逐渐降低,第三产业占比升高,东部地区粗放型生产加工企业必然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事实上,目前已经有部分沿海生产性企业开始内迁入中西部地区。一旦东部生产加工企业大量入驻西部地区,生产性安全事故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不未雨绸缪加大对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到需要大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才时,将无相关人才可用。

2.黔西南州周边区域安全专业布控点分析

(1)黔西南周边区域安全专业布点院校从上表可以看出,贵州省共有3所,云南、广西各有1所。就安全工程专业在贵州省及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来看,专业布点较少,而该区域正是资源密集区,煤矿、金矿、磷矿等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其中煤化、重化等化工类企业也较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就贵州全省而言,除了贵州大学已经有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外,其他两所院校第一届本科生还尚未毕业,而贵州知名的大型生产企业,如盘江煤业、开磷集团、水城矿业,以往对高级安全人才的引进多来自省外,其他大量的中小型厂矿企业更难招聘到科班出身的安全人才,该专业人才在贵州省已是长期的结构性缺乏。邻近黔西南的云南、广西也只有2所开设安全工程的高等院校,其每年的毕业生尚不能满足本省的需要。

(2)周边院校安全专业方向从以上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所设置的方向来看:贵州大学、广西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毕节学院偏煤矿安全,昆明理工大学偏非煤矿山方向。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拟筹建的安全行业方向为工业大安全、非煤矿山、化工(针对黔西南的黄金、煤化、重化),在方向上有别于周边布点院校,避免了专业设置方向的重复造成的冲突。

(3)院校知名度影响再者5所院校中,贵州大学、广西大学为211院校,而其他4所院校为二本招生,也就是说相应层次的生源竞争院校只有4所,更进一步讲,不算层次较高的昆明理工大学,真正竞争生源的也只有三所院校。从而得出结论,黔西南州周边区域安全专业布点少,不影响该专业在黔西南的设置,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合情(符合区域需求)、合理(布点少)。

三、小结

贵州大学范文篇10

在短短的17天里,我们经历了项目分组,我很荣幸成为了第9小组的组长,这相当于以后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司理,说实话,这对我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挑衅。但是挑衅自我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的表现了?随之,我们第9小组完美Idea项目开发团队成立了,我们有了坚定的团队理念,我们有着同样的勇气,因此我们也选择了更大的挑衅。由于学校和中软国际这边相同不是很好,导致中软国际的培训教师误以为我们学java技术的同学比力多,然后究竟恰好相反,学.Net的同学更多。由于考虑到培训教师能对我们进行更好的领导和培训,在我们组全部成员的java基础接近于零的背景上,我们组当机立断地选择了java方向。在接下来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小组成员都很努力地工作,每晚加班曾经是屡见不鲜。在实训历程中,我们了解和熟悉了以后我们大概从事于软件行业中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流程,对于将来从事软件行业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锻炼我们的机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项目开发中,我们团队也出现了一些意见不和,但是我们的团队的理念告诉我们:集思广益,海纳百川。正是由于我们对题目有着差别的想法,如许才能真正的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不停相同,很多题目我们都解决了,这是对我们自己的鼓动,也是对我们相同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山高人为峰,我们真正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当我们不畏困难时,勇于挑衅困难,挑衅自己时,我们才发现我们又成长了。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以后的工作大概会比如今更加艰苦。正如加班的小组成员所说,今天的加班是为了来日诰日的不加班,是啊,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来日诰日。感谢中软国际重庆实训基地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我们当初不可熟的想法也改变了很多,因此我们都从这次实训活动中受害颇多,这些东西都潜移默化地将改变我们以后的人生和事业。长久的十七天,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宛如一颗种子,埋进了我们每个人的记忆的深处,它留给我们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发芽。

短短17天的重庆中软国际卓越培训的实训曾经接近尾声了,作为贵州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07级软件工程方向的学生,很荣幸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代表贵州大学的第一批离开重庆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中软国际进行实训的学员。大概是上天安排,我们千里迢迢从爽爽的贵阳离开炎炎夏日的重庆,重庆的温度居然在我们到来以后不像我们预想的那么热,大概是上天的眷顾。怀着惴惴不安的感情,伴随激动的心境我们离开了中软国际的实训基地,进行了为期17天的实训内容。

在实训中,加班对于很多小组来说,都曾经是平常得不克不及再平常的事了,很多小组都是每晚加班到10点半,可想而知,这次实训的任务是十分沉重的。也预示了我们以后如果从事于软件行业,也应该有加班的觉悟和准备了。随着项目的进展和结束日期的邻近,我们的系统也逐渐成形,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心田受到了极大的鼓动。固然系统中还有很多不敷之处和没有完善的功效,但是对于我们这组接近于java零基础的小组来说,利用java技术开发一个基于web的软件系统对于我们来说是宏大的挑衅,但是我们却对峙下来了,冲动小组的每个成员的不懈努力,固然有些争执,但是都是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统统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