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估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1:46:45

β估计

β估计范文篇1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会计估计的特点和审计的目的

我国对会计估计所作的定义为:“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可见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二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由有关人员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三是结果具有不精确性。

由于会计估计存在上述特点,使得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不可能有一个精确的审计判断标准,因而只能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当时的情况,即判断其合理性,而无法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只要会计估计没有超过法律限定的范围)进行判断,可以说,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判断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具体而言: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评价企业所作的会计估计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合理,并且必要时,是否将有关信息在附注中适当披露。

二、会计估计的审计风险

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原则下,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企业通常要对一些在某一会计报告期末结果尚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合理的估计,这就是会计估计。由于会计估计是因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进行主观估计的结果,因此,它的审计风险与报表同其他项目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固有风险较高。由于会计估计是建立在管理当局对不确定事项的主观判断基础上的,这为管理当局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用会计估计来掩盖或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二是控制风险较高。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针对日常重复出现的大量业务所设计的,而对于一些不常出现的会计估计事项(如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减值准备),常常缺乏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而且,如果管理当局决意要用会计估计来粉饰报表,会使相关的内部控制失效。三是检查风险较高。由于某些会计估计事项非常复杂,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因缺乏相关的专门知识或审计经验而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认真计划其审计工作,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态度去实施会计估计的审计。

三、对会计估计固有风险的评估

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首先需要从成本效益和重要性等方面来决定是否对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合理评估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初步确定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会计估计固有风险的

评估除要考虑如管理人员的品行等对所有业务均有影响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特殊事项。

(一)企业在期末是否有会计估计变更

按理,会计估计一般不变更,除非其所依据的假设发生变化,因而,如无例外事项发生,企业在期末变更会计估计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有关会计数据,如增加折旧年限来提高利润,因而企业在期

末变更会计估计,往往隐含着重大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很大。

(二)会计估计所依据假设的变化程度

会计估计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所以,会计估计所依据假设的变化程度越大,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的难度越大,因而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越大。

(三)进行会计估计的难易程度

对于容易作出的会计估计,如对递延资产分摊期的估计,其固有风险相对较小;对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的会计估计,由于含有对现有大量数据及未来销售预测的分析,因而作出合理会计估计的难度更大,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也更大。

(四)进行会计估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会计估计与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分不开,相关人员的素质必将影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特别象或有损失这种对专业知识依赖很强的会计估计,其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严,可见,固有风险与相关人员的素质成反比。

一般说,由于会计估计不精确性的特点,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大于其它审计项目。四、会计估计的审计程序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以初步确定会计估计的重要性水平及相关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通常可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初步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事项是否进行了沟通,是否由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人员做出会计估计,并是否有适当人员对会计估计进行复核和批准,是否有专人将以前期间做出的会计估计与实际发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评价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的可靠性。

2.查阅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相关资料,如账龄分析表、相关的合同、协议以及董事会做出的与会计估计有关的决议等。

3.对与被审计单位会计估计各项认定相关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价,并结合审计经验和项目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重要性测评和应采取的审计策略。

(二)对会计估计进行审计测试

在审计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根据不同的会计估计及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情况,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审计程序进行验证或补充,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和适当。

1.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过程

执行以下审计程序来收集审计证据:(1)评价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要对会计估计所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结合其他报表项目的审计来进行。而对于假设的评价,可以依据相关准则、制度的指引或行业中的平均数据和经验数据,以及以前年度假设实施的实际结果的比较来进行。另外,要特别关注主观的、容易引起重大错报的或对情况变化敏感的假设,比较常见的如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大额的待摊或递延资产摊销。对此类假设的合理性必须作审慎评价,必要时应取得财政部、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意见再作结论。(2)测试会计估计的计算过程。应重点关注需要复杂计算且其结果直接对损益产生影响的会计估计,如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涉及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的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等,这些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但其计算的正确性直接对损益产生影响,这常是审计重点之一。(3)用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确定某些会计估计的总体可靠性及是否需要调整会计估计公式,如发现企业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严重不合理,还应当提请企业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4)考虑管理当局对会计估计的复核与批准是否经由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执行,且有相应的书面证明。

2.利用独立估计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

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做出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并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以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做出判断。通常情况下,独立估计是在被审计单位没有建立会计估计的相关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或采用其他审计程序不能达到审计目的时才被采用。当注册会计师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时,还应当对独立估计所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进行评价,并测试其计算过程。

3.复核能证实会计估计的相关期后事项

某些在本期需要估计的交易和事项,其结果在下期可能是确定的,因此,复核相关的期后交易和事项可以为会计估计提供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正因如此,应首先考虑收集有关期后交易和事项的审计证据,特别是影响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或假设的重大期后交易和事项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证据的质量确定是否能减少或代替其他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会计估计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β估计范文篇2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和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充分引入,会计估计逐渐成为我国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难以定量、准确计量的特点,公司滥用会计估计以达到企业、个人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

一、会计估计的特点和审计的目的

我国对会计估计所作的定义为:“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可见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二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由有关人员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三是结果具有不精确性。

由于会计估计存在上述特点,使得在对其进行审计时,不可能有一个精确的审计判断标准,因而只能判断其是否符合企业当时的情况,即判断其合理性,而无法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只要会计估计没有超过法律限定的范围)进行判断,可以说,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就在于判断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具体而言:会计估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评价企业所作的会计估计在当时情况下是否合理,并且必要时,是否将有关信息在附注中适当披露。

二、会计估计的审计风险

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原则下,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因素,企业通常要对一些在某一会计报告期末结果尚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合理的估计,这就是会计估计。由于会计估计是因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进行主观估计的结果,因此,它的审计风险与报表同其他项目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固有风险较高。由于会计估计是建立在管理当局对不确定事项的主观判断基础上的,这为管理当局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用会计估计来掩盖或粉饰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二是控制风险较高。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是针对日常重复出现的大量业务所设计的,而对于一些不常出现的会计估计事项(如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减值准备),常常缺乏相关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而且,如果管理当局决意要用会计估计来粉饰报表,会使相关的内部控制失效。三是检查风险较高。由于某些会计估计事项非常复杂,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因缺乏相关的专门知识或审计经验而不能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认真计划其审计工作,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态度去实施会计估计的审计。

三、对会计估计固有风险的评估

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首先需要从成本效益和重要性等方面来决定是否对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合理评估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初步确定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会计估计固有风险的

评估除要考虑如管理人员的品行等对所有业务均有影响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特殊事项。

(一)企业在期末是否有会计估计变更

按理,会计估计一般不变更,除非其所依据的假设发生变化,因而,如无例外事项发生,企业在期末变更会计估计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有关会计数据,如增加折旧年限来提高利润,因而企业在期

末变更会计估计,往往隐含着重大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很大。

(二)会计估计所依据假设的变化程度

会计估计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判断作出的,所以,会计估计所依据假设的变化程度越大,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的难度越大,因而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越大。

(三)进行会计估计的难易程度

对于容易作出的会计估计,如对递延资产分摊期的估计,其固有风险相对较小;对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的会计估计,由于含有对现有大量数据及未来销售预测的分析,因而作出合理会计估计的难度更大,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也更大。

(四)进行会计估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会计估计与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分不开,相关人员的素质必将影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特别象或有损失这种对专业知识依赖很强的会计估计,其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更严,可见,固有风险与相关人员的素质成反比。

一般说,由于会计估计不精确性的特点,会计估计的固有风险大于其它审计项目。

四、会计估计的审计程序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以初步确定会计估计的重要性水平及相关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通常可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初步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事项是否进行了沟通,是否由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人员做出会计估计,并是否有适当人员对会计估计进行复核和批准,是否有专人将以前期间做出的会计估计与实际发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评价做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的可靠性。

2.查阅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相关资料,如账龄分析表、相关的合同、协议以及董事会做出的与会计估计有关的决议等。

3.对与被审计单位会计估计各项认定相关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价,并结合审计经验和项目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重要性测评和应采取的审计策略。

(二)对会计估计进行审计测试

在审计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根据不同的会计估计及所取得的审计证据情况,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审计程序进行验证或补充,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和适当。

1.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做出会计估计的过程

执行以下审计程序来收集审计证据:(1)评价会计估计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要对会计估计所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结合其他报表项目的审计来进行。而对于假设的评价,可以依据相关准则、制度的指引或行业中的平均数据和经验数据,以及以前年度假设实施的实际结果的比较来进行。另外,要特别关注主观的、容易引起重大错报的或对情况变化敏感的假设,比较常见的如大额的资产减值准备、大额的待摊或递延资产摊销。对此类假设的合理性必须作审慎评价,必要时应取得财政部、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意见再作结论。(2)测试会计估计的计算过程。应重点关注需要复杂计算且其结果直接对损益产生影响的会计估计,如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涉及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的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等,这些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但其计算的正确性直接对损益产生影响,这常是审计重点之一。(3)用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与实际结果相比较,确定某些会计估计的总体可靠性及是否需要调整会计估计公式,如发现企业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严重不合理,还应当提请企业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4)考虑管理当局对会计估计的复核与批准是否经由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执行,且有相应的书面证明。

2.利用独立估计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

注册会计师可以自行做出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并与被审计单位做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以对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做出判断。通常情况下,独立估计是在被审计单位没有建立会计估计的相关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或采用其他审计程序不能达到审计目的时才被采用。当注册会计师从其他渠道获取独立估计时,还应当对独立估计所依据的数据、假设和使用的公式进行评价,并测试其计算过程。

3.复核能证实会计估计的相关期后事项

某些在本期需要估计的交易和事项,其结果在下期可能是确定的,因此,复核相关的期后交易和事项可以为会计估计提供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正因如此,应首先考虑收集有关期后交易和事项的审计证据,特别是影响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或假设的重大期后交易和事项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证据的质量确定是否能减少或代替其他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会计估计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β估计范文篇3

(一)新AS2501的框架特征

1.为审计估计创建了更加统一的、基于风险的方法。新AS2501基于风险且可扩展的原则,既没有规定审计员执行的详细程序,也没有规定每种情况下的审计程序范围。相反,它要求审计师对评估的风险做出及时响应,并根据这些风险为测试估计提供指导。同时新AS2501强调,加强并将原有三个现有标准的要求整合到一个新的标准中,包括将当前审计公允价值计量的某些要求扩展到其他重要的会计估计并通过提供特殊情况的具体程序(例如使用定价服务的信息),将更清晰、统一要求审计工作并推动更加一致和更高质量的审计。

2.为审计专家工作创建了更加统一的、基于风险的方法。鉴于商业交易和财务报告要求的复杂性,包括会计估计,审计员和财务报表编制者往往需要具有会计和审计以外领域的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专家的协助。新AS2501反映了在监督活动中观察到的某些最佳做法。由于会计估计变得更如普遍和重要,审计师对专家工作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审计人员倾向于寻求两类专家,而无论是审计人员、审计师聘请专家,还是公司专家——对于确保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通常都是至关重要的。

3.强化了审计师在审计管理层估计时应用专业怀疑的需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在内的会计估计通常涉及主观臆断和计量不确定性,极易受管理层偏差的影响。审计估计也可能因认知偏差而变得复杂,导致审计人员以管理层的估计为基础,不恰当地将验证性证据置于自相矛盾的证据之上。新AS2501强调了审计师在评估会计估计时应用专业怀疑的重要性,包括更多关注潜在的管理偏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估计需要额外审计注意和适当的专业怀疑态度。新AS2501要求审计人员识别管理层对重大账目及披露的会计估计偏颇,判断操纵财务报表的可能;识别被审计单位使用的重要假设并订立合理的审计程序;加强对被审计单位所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评估等。

(二)新AS2501的评价与启示

β估计范文篇4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已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和《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会计估计的审计提出了具体要求。《第1501号——审计报告》明确了会计估计的企业管理层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这些准则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会计估计审计工作。

但会计估计涉及的会计报表项目较多,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净残值及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受益期限及减值准备、建造合同完工进度、未决诉讼损失和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估计等等,因而,会计估计的合理与否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会计估计已经成为管理当局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之一,对其进行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

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审计是指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估计行为及其结果的再次确认和验证。会计估计通常是被审计单位在不确定情况下作出的,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主观性和发生错报风险较大的特点。会计估计是否合理依赖于公司管理当局会计职业判断。在实务中必然受到公司管理当局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制约。

主观上被审计管理当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除了希望会计估计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新准则体系下会计估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胡可果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通过会计估计计量、披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形象。因此可以说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估计的选择和运用具有较强的主观倾向性。同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估计时要面临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这就使会计估计受到会计人员主观(包括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影响较大。会计估计的上述特征必然会给会计估计的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二、会计估计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的会计估计合理性评价标准。由于会计估计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在进行会计估计时缺少人们通常都接受的标准、制度和方法,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估计时就会选择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会计估计计量和披露方法,而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由于缺少相应标准,只能按执业准则的要求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利用期后事项、独立估计的方法从会计报表整体上来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而合理性的判断又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这必然会造成同样的情况可能由于被审计单位及注册会计师的不同而评价结果不同。

β估计范文篇5

【关键词】违约损失率;内部评级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一、引言

从起草、征询意见到修改、定稿历时5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于2004年6月正式公布。新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信用风险估值的内部评级法(InternalRatingBasedApproach,简称IRB法)的推出。IRB法通过建立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两维评级体系,规定银行在满足一定的技术和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后,可以使用按照自己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测算得到的违约率(PD,ProbabilityofDefault)、违约损失率(LGD,LossGivenDefault)等参数代入IRB方法,以增强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IRB方法将监管资本的计算建立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基础上,体现了对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水平的激励,有利于减少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差距,做到真正的风险敏感。

作为IRB法中的两个关键因素PD和LGD,PD的估算方法发展较早,相对比较成熟。人们不仅开发了针对客户特征的PD预测模型,而且对影响PD的各项因素、各种参数的选择与范围、模型的测评等均有非常深刻的讨论。和PD相比,对LGD的研究,不论是理论、方法还是实践,均远远不够成熟。但是,LGD同PD都是反映债权人面临债务人违约的信用风险的重要参数,对信用风险管理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尤其自新协议将LGD和PD一同纳入风险管理框架以来,LGD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将围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对LGD的性质、影响因素和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最终探讨其在我国银行业中的实践。

二、违约损失率(LGD)的含义和性质

所谓违约损失率(LGD),就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即损失的严重程度。一旦违约事件发生,LGD包括以下损失:本金损失、不良贷款的财产维持费和清算费用(包括债务追索和法律费用等)。

新协议将IRB法划分为所谓的初级法和高级法两类,二者的根本区别集中在对数据的要求上,初级法要求的数据是由监管当局确定的,而高级法则要求银行自己对数据进行估计,二者的区别如表1所示:

IRB初级法下,LGD的实际取值与抵押物的情况有关。对公司、银行和国家的无抵押的高级债权,LGD为45%;对公司、银行和国家的无抵押的次级债权,LGD为75%;有抵押债权的LGD用公式LGD=(1-0.2×(C/E)/140%)×50%计算,其中(C/E)为押品值与授信额度之比。IRB高级法下,LGD由银行的内部模型计算得出。新协议第三支柱也规定,银行需披露其信贷组合的PD、LGD和EAD。因此,银行对于LGD的认知水平和预测能力决定了高级IRB法下确定LGD方面允诺的灵活性。

一般认为,违约损失率和清偿率之和为1,即LGD=1-清偿率。学术界和业界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的与LGD有关的一般特征,包括:清偿率在经济低迷时期系统性的降低(可降低1/3);清偿率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债务是否受到保护和它在债务人资本结构中的位置;一般对实物资产依赖强的行业其清偿率要高于服务行业公司,不过也有例外,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和电信业。

三、影响LGD的因素及表现形式

(一)与PD的关系

根据新协议公布的风险权重函数,对公司、银行和主权的风险暴露的监管资本(K)要求为: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IRB法同时假设LGD和PD是独立的,而根据Altman等(2002)的实证表明,至少债券的LGD和PD间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性,即LGD随着PD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对于高PD的资产,银行的损失会超过IRB所估计的损失。同时,这一公式也表明:IRB法中的监管资本要求K是LGD的线性函数,从而使得LGD在IRB法计算的资本要求中的影响要大于PD的影响。这样便夸大了LGD在IRB法中的作用,从而导致银行在信贷过程中过于强调抵押和担保而忽略了企业本身的还款能力。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在信用放贷时就有这种过大强调抵押和担保的现象。

(二)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影响LGD的重要因素。由于LGD=1-清偿率,因此,经济周期中清偿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LGD的相应变化。研究表明,经济衰退的清偿率明显低于繁荣期,Frye(2000)利用穆迪的数据得出衰退期的清偿率是繁荣期的1/3。Schuermann(2002)利用穆迪违约数据,对1970年开始衰退期与繁荣期的清偿率进行简单的统计对比,如表2所示,从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别。另外,Hu和Perraudin(2002)通过历史数据得出,经济体系中的累计违约率与清偿率呈负相关关系,在美国平均为-20%。

(三)行业因素影响

不同的行业往往有不同的LGD。Altman和Kishore(1996)发现,实物资产密集型行业(如公用事业)比隐性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服务业)的LGD低。Grossman等(2001)利用1997~2000年具有Fitch评级的债券和贷款进行统计,得出相似的结论,如表3:

(四)偿债因素

如果一家公司既发行债券又同时向银行贷款,破产清算时,债券和贷款哪一个优先偿还?在美国破产法中,债权人分配公司清算价值要遵循绝对优先原则(AbsolutePriorityRule),即破产企业的价值按照清偿优先性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给不同的债权人,首先偿还给最高等级的债权人,然后才轮到下一个等级。然而,在破产过程中,债务偿还计划只有在各级别债权人全部通过的条件下才能执行。因此,这种绝对优先原则通常不会被完全遵守。因此,LGD不仅与公司资产和债权人的优先等级有关,也与谈判情况密不可分。

另外,LGD的高低与抵押品也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贷款合同中要求借款企业提供特定的抵押品,在借款企业一旦发生破产清算时,则可以直接提高银行的清偿率,从而降低LGD。当然,利用抵押品来降低LGD,其前提条件是银行对抵押品的有效管理。因此,国家应该有一套有效的司法系统来保障银行对抵押品的获取、变现和价值回收。

就各银行而言,影响LGD的因素在其各自不同的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自行估计违约损失率的要求中,至少需要考虑经济周期、借款人的风险和抵押品风险的相关性、借款人的风险和抵押品提供方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抵押品历史清偿率、违约借款人的清收费用等因素。

四、LGD的估计模型

理论上,对LGD的影响因素较多,数据量要求大且难以把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IRB法分为初级IRB和高级IRB,就是为了区别不同银行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银行运用其更为先进的工具评估风险因素;尚未有能力的银行,对目前还不能准确衡量的LGD使用新协议中的统一规定。

在新协议中对估计LGD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也很多,直接计算难度较大。为此,尝试从计算预期损失率(ExpectedLoss,EL)着手,通过EL、PD、及LGD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间接计算LGD。实际上,企业发生违约与否可以看成为服从(0~1)分布的随机变量,一个企业未来发生损失程度的分布律为:

从上式可知,LGD×PD实际上就是贷款损失率的数学期望,由概率中的大数定理可知,贷款的损失率的实际值若可重复观察,是围绕其数学期望(EL)波动的。因此,为简化,可以通过构建适合的模型对贷款损失率进行准确预测,并作为数学期望的近似值,进而通过EL、PD和LGD的函数关系计算LGD。

目前用于估计LGD的模型只有穆迪公司根据自身数据库开发的模型。这一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历史数据在债务的违约损失率LGD和一组解释变量之间建立起一种统计关系,因而模型本质上是一个多元统计模型。

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不是债项的历史平均损失率,而是特定债项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预期损失比率。通常认为,违约债务的损失率不服从正态分布,而是更接近于Beta分布。大量研究显示,许多金融机构的LGD都呈现双峰分布。无论是Beta分布还是双峰分布,其值域均介于0和1之间,没有对称的条件限制。

对于解释变量的选择,是建立模型的关键。根据经济意义和统计上的显著性,该模型使用了9个变量来作为LGD的解释变量。通过这些变量共同对LGD进行预测。这些变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4组,如表4所示:

穆迪所考虑的因素与本文前面所分析的基本一致。穆迪认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小,由此可以防止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更加精确地预测LGD。另外,模型中的因子具有较高的显著度,其预测能力在统计上也是显著的。在建模过程中,穆迪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将某些宏观经济变量转换为复合指数,然后利用回归技术综合这些处理过的因素,得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结果。

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这4组因素在预测LGD时所起的相对作用大小是不同的:虽然债务类型和优先级别是影响LGD预测的主要因素,但是其影响程度不到40%;其他一些因素特别是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状况对LGD的预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说明了目前普遍使用的LGD估计方法具有相当大的局限。

五、我国银行业违约损失率(LGD)的估计

(一)从资产管理公司清偿率估计我国银行业的LGD

在国际上关于清偿率研究数据中,一般只公布债券的清偿率,对银行的清偿率数据则作为商业资料加以保护。目前可以采集到的数据中,比较清晰引用清偿率的有穆迪公司(1997)关于债券违约损失率和清偿率的数据,如表5。

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IRB领域的整体水平还较低,LGD数据库还没有建立,因此,在对我国银行业风险情况的分析中我们无法得到直接的数据。但我们可以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清偿率中,间接估计我国银行业的违约损失率。

1999年,我国成立了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不良资产的同时,完成了涉及金额4000多亿元、近600户国有重点企业的债转股工作。通过剥离不良资产,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那么,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中,能挽回多少现金呢?据人民银行公布到2004年12月底,我国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6750.6亿元,累计回收现金1370.1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0.29%。其中: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自中国银行)不良资产1045.5亿元,回收现金232.9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22.27%;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自工商银行)不良资产2095.4亿元,回收现金413.4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19.73%;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自农业银行)不良资产2099.1亿元,回收现金215.7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10.27%;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自建设银行)不良资产1510.6亿元,回收现金508.1亿元,占处置不良资产的33.64%。

描述性统计表明,4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算术平均收回率为21.48%,真实的加权均值低于这一水平。4家资产管理公司已处置资产清偿率的标准差为9.6%。4家资产管理公司清偿率最小值为10.27%(长城公司),最大值为33.64%(信达公司),各公司之间的清偿率差异显著。

(二)LGD研究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β估计范文篇6

一、评估报告及承担单位

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分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分。

(一)总报告

主要针对“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出“十一五”时期后两年措施和建议,并根据情况提出指标调整建议。规划处负责,拟委托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编制。

(二)分报告(18项)

分报告18项,由委内完成4项,各相关部门完成14项。

1.《重点项目建设中期评估报告》由规划处、项目处负责,各相关业务处配合。

2.《物价总体运行情况及走势中期评估报告》由综合处负责,农价处、能价处、医价处、收费处配合。

3.《区域经济发展中期评估报告》由地区处负责,各相关处室配合。

4.《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作用中期评估报告》由信息中心负责,各相关业务处室配合。

5.《种植业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农业厅负责。

6.《林业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林业厅负责。

7.《水利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水利厅负责。

8.《铁路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铁路局负责。

9.《公路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交通厅负责。

10.《煤炭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

11.《石油化学工业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经贸委负责。

12.《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国土资源厅负责。

13.《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环保局负责。

14.《科技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科技厅负责。

15.《教育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教育厅负责。

16.《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计生委负责。

17.《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18.《对外经济贸易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由外经贸厅负责。

二、评估主要内容和要求

总报告和分报告都要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在认真分析和把握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和原因,分析和判断后两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今后的措施和建议。做到分析有理有据,措施切合实际。委内承担的各报告要求在任务下达后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报告详细大纲,交规划处备案,并于9月30日之前提交送审稿。具体内容和要求参见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的《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三、开展评估工作方式

对“十一五”规划纲要开展中期评估,实行由我委总负责,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方式。具体工作由规划处承担,负责纲要评估的组织、协调、论证和上报工作,各业务处室和被委托单位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同时,各业务处室负责委外对口各部门承担的纲要评估材料和分报告的联系和催报工作。

β估计范文篇7

(一)

人们往往把男耕女织等同于个体农户的耕织结合。这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自无不可;如要追溯事物的源流,则宜把两者作适当的区分。男耕女织作为一种性别分工,在原始社会中即已出现;耕织结合主要指男耕女织在个体家庭中的结合,作为男耕女织的形式之一,它的形成和确立,是相对晚后的事情。

原始农业和随之而产生的纺织业本来都是妇女的发明,但随着小规模的园篱农业转变为大规模的田野农业,女子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被男子所取代,男耕女织之基础亦由此而奠定。在我国,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的墓葬中,随葬物的组合分别为斧、镰、铲等农业工具和石磨盘、石磨棒等谷物加工工具。据对若干墓葬的人骨分析,前者墓主为男性,后者墓主为女性。表明男子已成为当时农业生产的主力[3]。甲骨文中“男”字从力从田,力为古耒形,反映了同一种事实。裴李岗出土了纺轮,无疑已有纺织业;纺织业主要应由作为农业辅助劳力的妇女担任。可以认为,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当时已经产生。故《商君书·画策》云:“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后人把“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托为“神农之教”[4]并非无据;严格地讲,这种情形只有在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才可能存在。盖原始社会男子人人参加农耕等劳动,女子人人参加纺织等劳动,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者以从事管理的名义脱离直接生产,把农业劳动的重担全压在庶民身上,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格局;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各阶层贵族妇女仍要广泛参加纺织,这正是原始社会的遗俗[5]。这种遗俗之所以能长久保留,其始由于纺织劳动生产率仍极低下所致,后来则演化为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妇女行为规范和统治者劝勉老百姓勤劳本业的一种垂范的姿态。这个问题暂且不表。只是我们不要一提男耕女织就只想到个体农户的耕织结合[6]。

个体家庭的男耕女织,在原始公社的晚期亦已萌芽。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晚期及以后的一些个体家庭住房遗址中,同时出土了石斧、纺轮等耕织工具;是其反映[7]。不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个体家庭力量还很薄弱,还摆脱不了对公社的依赖,因此,男耕女织也不能依傍于公社内的分工,或带有公社内分工的印痕。孟子说周文王时已是“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似乎当时的个体农户已实行耕织结合。但他的描述未必太理想化了。在描写殷末周初农民生产生活的《诗经·豳风·七月》中,农夫终年耕获采猎,为贵族服役,女子桑蚕织染,“为公子裳”,一幅男耕女织的图景。农夫使用自己的农具,有自己的家,吃自家饭;衣服虽为农妇所制,诗中却有“九月授衣”的记载。论者或以此论证农夫为奴隶。但农夫不但有自己的经济,年终还到“公堂”会餐,举杯祝贵族老爷万寿无疆,这不是奴隶所能做到的。我看“授衣”是建立在集体生产基础上的集体分配的公社遗俗。盖当时的贵族领邑建立在公社躯体之上,桑蚕织染原系公社内妇女集体进行;个体家庭成为独立生产单位后,纺织生产仍离不开公社内的协作。《汉书·食货志》记殷周之盛,农民的生产生活,在引述《七月》诗后,也谈及冬月邑里中的妇女“相从夜绩”,以“省燎费、同巧拙而合风俗”[8]。

(二)

春秋战国之际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建立在农村公社躯体上的井田制瓦制了,个体农户经济上的独立性大为加强,男耕女织失去了公社内分工协作的依傍,日益结合到个体农户之中。战国时代不少思想家提倡个体农户的耕织结合。如战国初年的墨翟把“耕稼树艺”和“纺绩织纴”分别视为“农夫”和“妇人”的“分事”(《墨子·非乐》),他说:

今也农夫之所以以蚤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今也妇人之所以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则富、不强则贫,强则暖、不强则寒。(《墨子·非命下》)

墨子是把“农夫”“妇人”和“王公大人”“卿大夫”分开讲的,这里的“妇人”即使不是全指农妇,也是主要指农妇。《六韬·农器》在寓兵于农的构想中谈到“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纴有尺度”,亦指耕织结合的农户而言。战国中期商鞅在秦废井田、开阡陌,鼓励分家,规定“戳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第一次明确把耕织作为农民的本业,虽然是一种政策的导向,也反映当时男耕女织的农户已较普遍。《商君书·画策》:“女子尽于内,男子尽于外,则入多矣。”内外是就一个家庭而言,其内涵则是家内的“织”与田野之“耕”;这也就是韩非所说的“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尽于织纴,则入多”(《韩非子·难二》)。曾深受商鞅影响的尉缭说: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把当时个体农户的耕织结合叙述得最为清楚。

正因为农民的生产内容包括了耕和织,所以战国时各国政府向农民征收的赋税不但有“粟米之征、力役之征”,而且有“布缕之征”(《孟子·尽心下》),而商人也插足小农再生产过程,利用农副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小农经济力量的薄弱,从事粮食和布帛贱买贵卖的活动。如战国时著名大商人白圭,“岁熟取五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史记·货殖列传》)。为了防止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过度盘剥,《管子》的作者建议政府向农民发放农贷,让农民在收获时以其生产的粮食和纺织品偿还:“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管子·国蓄》)

类似的材料还可举出不少,足以证明不晚于战国中晚期,黄河中下游农民的耕织结合已相当广泛,更无论秦汉时代了。

一般而言,桑麻纺织是当时农民主要副业生产,《管子》谈农业生产,往往是五谷、桑麻、六畜[9]并称,汉代皇帝的劝农诏中亦往往农桑并提[10]。桑麻纺织对于农家并非单纯的自给性生产,而是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的结合。《管子·揆度》有“上女衣五,中女衣四,下女衣三”的记载,这是指一个妇女劳动力除自己以外能供应多少人口的衣物。以“中女衣四”论,一个五口的农家,如有一个妇女劳动力主要从事纺织生产,即可供应全家衣物所需;若有两个妇女劳动力从事纺织生产,则可再供应一个五口之家的衣物所需。[11]这就是说,当时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使从事纺织的农家有可能向市场提供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当时农民自己穿的衣物多用粗麻布制作,[12]所产丝绸和部分麻布用以应付政府“布缕之征”的需索,或拿到市场出卖,成为农民“旁入奇利”(《管子·揆度》)。从事纺织生产的织女的口粮和工具,虽然多为农家自己生产,但往往也要部分地从市场购买。故《管子·轻重甲》的作者建议在蚕桑忙月来临之时,给织女贷款,供其购买“口食筐曲”[13],以扶助农家纺织生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家纺织业与市场的联系。

从战国时代起,布帛的流通已相当广泛,以至成为一般等价物和流通的媒介之一。适应这种需要,布幅的宽度也有一定的规格。[14]。又据《史记·货殖列传》,纺织品是战国秦汉城市中大宗商品之一,经营“帛絮细布千钧,文彩千匹”,收入“亦比千乘之家”。[15]汉武帝时行均输法,一年之中从民间购买或征购的均输帛达五百万匹(《汉书·食货志》)。生产纺织品的并非只有农家,但战国秦汉虽的确已分化出若干专事纺织生产的民间手工业者,但并没有形成象矿冶、制盐等业那样大型的民间手工业作坊,上述纺织商品和均输帛,主要或相当大一部份应是耕织结合的农民家庭所生产的。

(三)

当然,并非每个农户都既耕且织的。《汉书·食货志》记载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实行扶助和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包括生产领域的“尽地力之教”和流通领域的“平籴法”。在论述平籴的必要性时李悝算了一笔农民的收支账。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及此。

在这里,农夫的收入只有百亩收获的谷物,支出中,十一之税和口粮从收获粮食中直接扣除,其余,包括衣物,则用余粮换钱支付。论者谓战国秦汉农户绝大多数不从事纺织生产,需从市场购买衣服,即以此为主要论据。因此,对这条史料的辨析,成为正确评估战国秦汉农民耕织结合程度的关键。

首先应当肯定当时存在的农民卖粮买衣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是在相当的范围内存在,李悝是不可能向壁虚构出来的。从事独立经营的各个农户,在生产条件、技术专长、劳动力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经营内容和生产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公社存在条件下,可以通过公社内部的分工协作互通有无,男耕女织是在公社范围内实现的。公社瓦解后,各个家庭的差异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会加大,其间有无调剂往往要通过市场进行,有些农民要卖粮买衣,另一些农民则卖布买粮,这是不足为奇的。事实上,整个封建地主制时代都存在这种现象。不过,战国至西汉初有些特殊的情况使当时这种现象比后世更为突出。一方面,当时农民能够占有的土地较多(文献多见“一夫百亩”记载,春秋末至战国有一股加大亩制增加农民授田面积的潮流,土地兼并还不十分剧烈等),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小(多系五六口或四五口之家),牛耕尚未普及,从总体上看,个体小农经济发育尚不成熟,不少农户要实现完整的耕织结合是相当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家庭不得不把主要力量用于土地耕作,粮食生产较多,布帛生产不足乃至阙如。[16]另一些家庭,或因生产条件较优,或因妇女劳动较多、技术较精,则能生产出较多的剩余布匹。在这种情况下,正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说的,“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这里既包括了农民与手工业者的交换,也包括了农民中间的交换。焦循《正义》说:“妇以所余之布,易农所羡之粟,两相补,则皆无不足;惟不相补,则各有所余,斯各有所不足矣。”这个解释是有道理的。

还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部分农民只种桑麻,不事纺织,而要从从事纺织的家庭中取得面料。《管子·立政》谈到当时的生产事业,把桑麻和五谷划为大田作物,由司田掌管,把园艺畜牧划为农家副业,由乡师掌管,而“女事”与桑麻分开,与“工事”同归工师掌管。这些从事“女事”的生产者包括农村和城市中从事纺织的家庭,后者有一部分可能不种桑麻,而从农民那里取得纺织原料[17]。

不但同一地区不同农户之间有区别,不同地区之间也不平衡。有些地区(如齐鲁、蜀汉)纺织业很发达,耕织结合比较普遍[18];另一些地区纺织业相对落后,耕织结合也就不那么普通。《盐铁论·本议》载文家揭露均输政策在实施中的弊端说: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吏之所入,非独齐、陶之缣,蜀、汉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入均也。

看来,这些邦国原来布絮生产并不发达,不少老百姓并不生产布絮。虽然“吏之所入……亦民间所为耳”,但这带有摊派任务、强行市买的性质,故上文说“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加上“行奸卖平”,极大地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些地区原来多少还有一些桑麻布絮的生产,另一些地区,如东汉初年以前的桂阳,东汉末年以前的五原,尚不知桑麻生产为何物,就更谈不上耕织结合了。

可见,李悝的话的确反映了当时的一部分实际情况,但李悝把局部当成了整体,片面性也是显然的。尤其是他回避了当时农家副业普遍存在的事实,容易误导人们走向极端。我在《从〈管子〉看小农经济与市场》一文中曾比较了《汉书·食货志》和《管子·揆度》有关记载,指出《揆度》作者和李悝对战国小农粮食生产规模和产量的估计很接近,但《揆度》所载除种粮外,还胪列了园艺、畜牧、桑麻纺织等生产项目,这些多种经营的收入占农家生产总收入40%以上。相比之下,《揆度》记载较可信,李悝所言则有片面性;片面性不在于对粮食产量的估计,而是在于忽略了农家的副业生产[19]。这种“忽略”可能是有意的,《通典》卷二食货二水利田载:

魏文侯使李悝作尽地力之教……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盗寇之至。还庐树桑,菜菇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场。

“必杂五种”以下的话,也见于《汉书·食货志》,但却置于叙述殷周之盛农民生产生活的段落之中。我看《通典》是对的,因为这段话带有战国时代的深刻烙印。如“五谷”“五种”的概念春秋末战国初才出现,作为低畦农田的“畦”字不见于战国以前经典,“力耕数耘”必待铁器推广始有可能,“盗寇”问题则是在井田制破坏、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条件下才突出起来的,这都是战国的事。故说出上述的话不得在战国之前。李悝所著《法经》以《盗法》为首篇。《晋书·刑法志》说李悝“以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这和《通典》记李悝以“盗寇之至”喻收获之急切,思想脉络是完全合辙的。可以断定上引记载是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内容,李悝当是总结当时先进经验而予以提倡的。这样看来,李悝明明知道战国农民实行包括桑蚕生产在内的多种经营,只是在论述平籴法的必要性时为了强调农民的困顿而故意回避了它。因此,李悝这段话不足以证明战国秦汉大多数农户不从事纺织生产。

在我看来,战国至汉初,在当时全国经济和政治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民已经比较广泛地在不同程度上实行耕织结合,但结合的程度和范围均远逊于后世,不同不地区之间不平衡,而且同一地区不同农户之间也不平衡,不从事纺织生产,要从市场购买衣物的农户占有一定数量。

(四)

自西汉中期以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个体小农的耕织结合日趋普遍和紧密。变化的契机是牛耕在黄河流域的普及和在其他一些地方的推广。牛耕的推广以铁犁的完善为条件。铁犁虽在战国已经出现,但在迄今出土的战国和西汉初铁农具中,犁的比重是很少的,而且当时的铁犁铧多为V字形刃套,没有犁壁,能划沟播种而难以翻土深耕,实际上是一种亦耒亦犁的古犁,在耕作中它还不可能代替耒耜的地位。故当时农民“蹠耒而耕”(《淮南子·主术训》)者为数尚多。西汉中期以后,出土的大型全铁铧增多,而且出现了犁壁。从出土汉代牛耕画象资料看,这种犁铧是安装在由犁床、犁柄、犁辕、犁箭组成的框形犁上,由两头牛牵挽耕作的,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耦犁”。“耦犁”区别于蹠拉两用、亦耒亦犁的“古犁”,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畜力耕,可称为“真犁”。使用“耦犁”的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耒耜,由于它的出现,牛耕才在黄河流域真正普及开来。[20]“耦犁”需用二牛三人,对人力和财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牛耕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小农家庭规模的扩大。一些研究者指出,东汉虽仍以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但同居家庭明显增多;而东汉的户口统计的每户平均口数中,除光武中元二年为4.91,永嘉元年为4.98外,其余9次均超过5,明显高于反映了小家庭扩大的趋势。[21]牛耕的普及和小农家庭规模的扩大加强了小农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能力,使更多的农户有可能实行比较完整的耕织结合。同时,桑麻纺织生产也推广到更广阔的地域,为更多地方的农民实行耕织结合创造了条件。在这方面,国家政权经济职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两汉政府“劝勉农桑”政策的驱动下,许多地方官员以推广牛耕、兴修水利、倡导桑麻纺织和多种经营为务,对发展小农经济、促进耕织结合起了积极的作用。如西汉宣帝时黄霸在颍川(今河南登封以东)“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龚遂在渤海(今河北滨海地区)“劝民务农桑”,发展多种经营,“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东汉时王景在庐江(今江徽庐江县西南)“教用耕犁”、“训令蚕织”、兴修水利;童恢任不其(今山东即墨)令,“耕织种收皆有条章”;刘宽在南阳(今河南西南部)教民“种拓养蚕”;崔寔在五原(今内蒙五原)“为作纺绩织纴之具”;茨充在桂阳(今湖南郴县)教人种桑拓、养蚕、利苎麻;等等[22]。这些记载使人感受到耕织结合在各地迅速发展的一股潮流。

东汉农民耕织结合的事例很多,无庸一一列举。只要指出若干界标式的事件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早在章帝时,尚书张林已提出“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的主张,被皇帝批准实行(《后汉书·朱晖传》)。如果不是广大农民耕织结合已经普遍,推行这种租税制是不可想象的。献帝建安九年(204),曹操击破袁绍后,颁布了体现抑豪强、扶贫弱精神的租调令: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三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β估计范文篇8

关键字:CAMPβ估计股票投资决策

一、引言

股票的投资决策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股票获取收益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股票本身价值是决定是否购买参考依据,显然如果我们知道股票的价值,买卖决策将非常简单,股票价格低于其价值则买入,反之则卖出。然而现实是股票的价值评估是非常困难的事,研究中各种股票价值评估的模型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缺乏实用性。所以在股票市场的实际投资决策时,我们往往通过研究影响股票价值的一些简单因素作为股票投资的依据,并且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基于会计信息对β估计在股票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CAPM模型简介

CAPM模型是对风险和收益如何定价和度量的均衡理论,根本作用在于确认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市场是否存在非正常收益。一个资产的预期回报率与衡量该资产风险的一个尺度——β相联系。模型形式如:ri,t=rf,t+βi(rm,t-rf,t)其中ri,t为t时刻股票i的必要回报率,rf,t是t时刻的无风险利率,rm,t为t时刻的市场组合收益率,β为企业风险系数。在实际运用中,β一般用市场模型估计:ri,t=?琢i+birm,i+Ei,t回归得到的bi即是β的估计值。

三、基于β估计的股票投资决策

按照市场模型得到的β代表资本市场对企业风险的度量,但这个度量并不一定准确,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估计出更准确的β,成为优势β。当优势β大于市场β时,说明市场确认的折现率过小,市场按较小折现率得到股票价格理应过高,则卖出该股票;反之,则买入。我们可以利用会计数据并结合市场模型来估计β能得到更精确的β值。由于企业财务杠杆与风险有关,我们可以用下式来估计企业的风险:

其中βv,i,βB,i,βs,i分别是企业风险、债务风险和股东权益风险,V,B,S表示企业市值、债务市值和股票市值。

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这意味着βv,i与财务杠杆无关,所以财务杠杆指数的增大不会改变βv,i,但会增大βs,i。

除了财务杠杆外,经营杠杠也是β估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经营杠杆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率。从会计数据计算出的经营杠杆越大,企业风险β也越大。

Ball与Brown是利用以下模型估计会计β:

△Ai,t=gi+hi△Mt+?着i,t其中,△Ai,t为i公司会计收益在t年的变化数;△Mt为t年会计收益市场指数的变化数;hi为会计β的估计值。Ball和Brown(1968)研究结果表面无论是经营收益、净收益,还是归属普通股的收益,两个β的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Beaver、Kettler和Scholes(1970)(记为BKS模型)为了考察会计变量是否可以用于预测下一期的市场β,利用横截面资料对下列模型回归:

其中,bi为当期用市场模型估计的企业i的风险β;Wk,i为企业在当期的第k个会计变量,它们可以是股利分配率、财务杠杆、收益变动方差、会计β等。

运用所得到的估计系数(C)和企业的会计变量(W)数据,就可以估计出非企业的风险系数。就可以比本期市场模型β的估计更精确地预测下期市场模型的β。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建立在会计变量基础上的预测模型能比完全依赖于市场模型提供更精确的下一年市场风险的预测。

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Hamada(1972)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04家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表明财务风险与市场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的相关性。Mandelker和Rhee(1984)以1957年-1976年间的255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这一假设重新验证,表明每个组合的市场β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解释是由于回归建立在组合的基础上,使得变量的测量误差变小,相关性提高。

Lev(1974)的研究也表明营业风险与市场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他以1949年-1968年间电力、钢铁和石油为样本回归表明,营业风险越高,市场β及股票收益率方差越大。

Eskew(1970)考虑到β的非静态性,以改进的β预测模型,与以会计变量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对比,发现会计变量预测模型更优越。而Rosenberg和McKibben(1973)发现,将市场β与会计变量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对未来市场β的预测能力。

β估计范文篇9

(一)公允价值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1.公允价值会计估计金额的不确定性公允价值计量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所确定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市场价格,相关人员可直接观察得到,便于验证。然而我国市场运行的有效性不足,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报价不可能完全公允。第二层级估计信息是同类资产或负债市场上的报价,此类报价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为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缺少可量化的指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三层级估计信息是针对不存在活跃市场,而基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估计交易的金额。在第三层级的计量中,因为估价模型具有多样性,而对这些因素的判断受到会计人员计量技术水平和偏好因素的制约,带有主观性,将导致最终估计结果具有不确定性。2.公允价值会计估计披露的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规定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要求,而是散见于各项具体准则中。例如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具体准则中都有规定。但具体准则中规定的披露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会直接导致公允价值会计估计披露的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被审单位的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我国现在的市场条件下,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较大的难度,从而给了企业更大的自治权,大大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了企业管理者操纵利润管理盈余的机会。而且利用不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来进行盈余管理更具有隐蔽性。(三)审计的自身限制。1.审计资料的获取。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证据的获取会有一定难度。与历史成本计量不同,公允价值计量不但应用于初始计量下,还应用于后续计量之中,即公允价值变动。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许多都是在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中得到的,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支持公允价值变动的证据的获取对审计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而且公允价值来自于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估计,那么审计人员就需要获取被审单位进行估计的相关资料和依据,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提供或提供了伪造的资料,那么审计人员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进而无法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2.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人员为了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那么在审计过程中,就需要将审计资源投向最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并相应的减少其他领域的审计资源。如果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根据已有的信息判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从而对公允价值投入的审计资源可能较少,那么审计人员可能会接受较高的检查风险,很难发现公允价值错报、漏报的情况。3.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公允价值的引入尽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具有的“可估计”的特性,公允价值实质性测试的过程更复杂,而我国对于公允价值审计的时间不长,相关的审计经验也欠缺,这些限制可能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遇到各种困难,这些都要求审计师自身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无法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的错报、漏报或者舞弊,提高了检查风险,否则就无法判断公允价值是否恰当、公允。(四)审计费用面临的影响。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相比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在市场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时候。会计人员去计量公允价值的时候运用到了一些估计技术,这些技术使用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人员已经估计的公允价值进行再判断的话就非常难,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一是确定公允价值是否真正公允客观来讲就很难,容易发生错误;二是审计师验证公允价值估值和利用资产估值技术专家的意见需用更多的职业判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用更多的审计资源。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会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从而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调整决策面对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审计风险。首先,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增加了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固有风险。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正因为公允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使管理当局根据公司的需要高估或低估公允价值。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点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这无疑给会计人员留下了操作利润的空间。审计人员缺少审计公允价值的经验,会增加检查风险。(二)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审计难度。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下,会计人员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在实务中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相应的审计难度也会有所加大。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进行审计就十分的困难。另外,由于活跃市场上报价难以确定,所以通常将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作为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毫无疑问增加了审计难度。(三)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注协执业会员(注册会计师)105570人,非执业会员达到131633人。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占比和世界发展水平相比较还是很低的,而现在从业人员难以满足审计市场的需求。在新会计准则尤其是金融资产类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审计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是否适当和披露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评判。如果专业胜任能力不达标,势必会影响审计效果,很可能导致审计本身的失败。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

(一)建设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活跃的外部交易市场是公允价值估值的基础和依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交易价格是审计对象相关项目价值的最好体现,公允价值正是基于这个基本概念,将会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经济价值相统一。要想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就是努力营造一个良好、活跃的市场环境。良好而活跃的市场环境并非通过某一行业或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就能建成的,除了需要市场交易相关方的努力,更重要的就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政府对市场的管理由直接改为间接,更多地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或准则来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为公允价值审计打下基础,防范风险。(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审计对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情况,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通常就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内部控制健全的企业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更加准确和可靠。从企业内部会计实施环境和审计成本的角度考虑,我国的企业应健全自身内部控制系统,优化会计信息质量。而从审计实务的角度考虑,如果审计对象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处于良好状态,可以大大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三)注重审计人员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审计对审计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要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实务的会计人员,为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创造基本条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教育或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的方式获取有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多领域的知识,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职业道德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客观、公正、独立是注册会计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是执业的基础。如果缺少职业道德,一切都是无稽之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较多,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增加了审计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因此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对审计调整决策的影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人员也要提高职业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把好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最后一关,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佳琳.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审计相关问题研究[J].新会计,2014(11).

[2]胡国强,傅绍正,张俊民.公允价值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2).

[3]陈颖婷.公允价值准则施行后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5(14).

[4]凌延华.企业会计引入公允价值属性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5(10).

β估计范文篇10

[关键字]:CAMPβ估计股票投资决策

一、股票的投资决策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股票获取收益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股票本身价值是决定是否购买参考依据,显然如果我们知道股票的价值,买卖决策将非常简单,股票价格低于其价值则买入,反之则卖出。然而现实是股票的价值评估是非常困难的事,研究中各种股票价值评估的模型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缺乏实用性。所以在股票市场的实际投资决策时,我们往往通过研究影响股票价值的一些简单因素作为股票投资的依据,并且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基于会计信息对β估计在股票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CAPM模型简介

CAPM模型是对风险和收益如何定价和度量的均衡理论,根本作用在于确认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市场是否存在非正常收益。一个资产的预期回报率与衡量该资产风险的一个尺度——β相联系。模型形式如:ri,t=rf,t+βi(rm,t-rf,t)

其中ri,t为t时刻股票i的必要回报率,rf,t是t时刻的无风险利率,rm,t为t时刻的市场组合收益率,β为企业风险系数。在实际运用中,β一般用市场模型估计:ri,t=?琢i+birm,i+Ei,t回归得到的bi即是β的估计值。

三、基于β估计的股票投资决策

按照市场模型得到的β代表资本市场对企业风险的度量,但这个度量并不一定准确,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估计出更准确的β,成为优势β。当优势β大于市场β时,说明市场确认的折现率过小,市场按较小折现率得到股票价格理应过高,则卖出该股票;反之,则买入。我们可以利用会计数据并结合市场模型来估计β能得到更精确的β值。

由于企业财务杠杆与风险有关,我们可以用下式来估计企业的风险:

其中βv,i,βB,i,βs,i分别是企业风险、债务风险和股东权益风险,V,B,S表示企业市值、债务市值和股票市值。

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这意味着βv,i与财务杠杆■无关,所以财务杠杆指数的增大不会改变βv,i,但会增大βs,i。

除了财务杠杆外,经营杠杠也是β估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经营杠杆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比率。从会计数据计算出的经营杠杆越大,企业风险β也越大。

Ball与Brown是利用以下模型估计会计β:

△Ai,t=gi+hi△Mt+?着i,t

其中,△Ai,t为i公司会计收益在t年的变化数;△Mt为t年会计收益市场指数的变化数;hi为会计β的估计值。Ball和Brown(1968)研究结果表面无论是经营收益、净收益,还是归属普通股的收益,两个β的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Beaver、Kettler和Scholes(1970)(记为BKS模型)为了考察会计变量是否可以用于预测下一期的市场β,利用横截面资料对下列模型回归:

其中,bi为当期用市场模型估计的企业i的风险β;Wk,i为企业在当期的第k个会计变量,它们可以是股利分配率、财务杠杆、收益变动方差、会计β等。

运用所得到的估计系数(C)和企业的会计变量(W)数据,就可以估计出非企业的风险系数。就可以比本期市场模型β的估计更精确地预测下期市场模型的β。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建立在会计变量基础上的预测模型能比完全依赖于市场模型提供更精确的下一年市场风险的预测。

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Hamada(1972)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04家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表明财务风险与市场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的相关性。Mandelker和Rhee(1984)以1957年-1976年间的255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这一假设重新验证,表明每个组合的市场β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解释是由于回归建立在组合的基础上,使得变量的测量误差变小,相关性提高。

Lev(1974)的研究也表明营业风险与市场风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他以1949年-1968年间电力、钢铁和石油为样本回归表明,营业风险越高,市场β及股票收益率方差越大。

Eskew(1970)考虑到β的非静态性,以改进的β预测模型,与以会计变量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对比,发现会计变量预测模型更优越。而Rosenberg和McKibben(1973)发现,将市场β与会计变量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对未来市场β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