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3:05:39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思路项目模式对策建议

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它不仅具有生产性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以北京为例,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收入已达到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黑龙江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既符合本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国内外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旅游观光农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步发展并形成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较大的5种模式:观光农园,即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供游客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模式;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合为一体;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的农业经营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阶段及问题

发展阶段

根据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过程,舒伯阳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萌芽阶段,属自发式,旅游主题不明确,仅作为休闲调剂,投资与经营主体是个人或小群体,市场供求关系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初级经营阶段,仍属自发式,有一定的旅游主题和活动安排,中小旅行社也主动参与经营,市场以短期赢利为目的,并以产品为导向;成熟的经营阶段,属开发式,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投资与经营主体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市场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以项目投资为导向。据此判断,目前我国旅游观光农业已发展到成熟的经营阶段。

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近几年,在哈尔滨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区出现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绿色农业实践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形式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此外,还有部分个人或集体参与投资经营的“风情园”、“农家乐”等项目,但是从其投资与经营主体、开发规模、功能等方面分析,并以舒伯阳的旅游观光农业三阶段论来判断,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正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

目前,黑龙江很多地区投入运营、在建或者拟建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较多,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综合农科知识类:如黑龙江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哈尔滨的“绿山川”生态园、二龙山现代高效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园等;瓜果品尝类:如密山市绿色观光农业走廊等;民俗生态类:如大庆胜利民族风情园等;花卉养植类:如鸡西润丰绿色园区等;种养殖产业类:如大庆部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牡丹江大湾农业科技园区等。其中,60%以上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都是属于综合类型,即集农业、科普、观光、餐饮、经贸等于一体,进行农、林、果、牧、渔等立体综合开发。

存在问题

从目前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现状来看,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并没有摆脱目前旅游观光农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尤其以下列三大问题较为突出:

规模较小,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根据国外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当旅游观光农业区半径大于2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而黑龙江的项目绝大多数小于这个数字,因此项目主要集中于经济较繁荣、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尤其以哈尔滨和大庆一线较多,而资源相对丰富的中部、北部地区较少。随着其它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山区脱贫,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目前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景点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游企业投资兴建和管理。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很多项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使一些地方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题开发重复、雷同或近似,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往往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这给今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埋下了隐患,同时,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项目的市场定位、建设主题定位不够准确,缺少鲜明的北方农业特色和传统的文化基础。许多项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并没有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是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的直接原因。此外,有的地方没把旅游观光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的发展,而客源的组织又以当地散客和学生为主,与旅游组织联系不紧密,许多参观学习都是免费接待,因此,很多的旅游项目入不敷出、举步维艰。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发展的基本思路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应以超前的眼光,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应从发展大旅游的角度来实现黑龙江特色鲜明、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旅游观光农业产业链的拉伸;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综合效益;应以农业为核心,以生产为本,走特色品牌、精品项目之路;应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力资源建设为保障,稳健地发展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既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黑龙江的支柱产业做出贡献,也为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起到长足的推进、示范作用。

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项目模式

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优势资源,并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其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发展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农业主题公园农业主题公园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以大农业或农业的某一领域为题材,把农业生产场所、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建设项目。在功能上,可建立粮油、果品、花卉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在利用方式上,可将作物的观赏、采摘、制品及其有关的文艺活动、节庆活动等融为一体,提高其经营效益,丰富游览乐趣。

农业生产基地有先进生产水平的、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本身隐含着较高的观光游览价值,广阔的田野、大群的牲畜、食品的生产流程等,都是看点。例如密山的绿色观光农业走廊就是属于这种类型,50万亩的“走廊”上,建有白瓜生产基地、西红柿示范区、绿色水稻示范区、果园示范区等。这种项目的旅游服从于生产、服务于生活,利用现有的生产项目开展旅游,并利用旅游客流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理念等进行宣传推广,相得益彰。

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区是一个集科研、开发、创新、示范四个方面主体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大学科。在示范区自身的科研、生产设施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并把农业科技普及工作溶汇到游览中去,是现阶段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尔滨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不仅担负着“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研任务,还被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和市教委联合确定为“哈尔滨市青少年绿色农业实践基地”。

农家游或农家乐这类项目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园等形式,主要是私人或者集体投资兴建的。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园区。最经典的农家游是城市人到农村去与农民“三同”——同吃农家饭、同住农民屋、同干农业活。这种就简、就古的旅游项目对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游客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特别是深受那些在“”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五·七”干校的“老学员”的欢迎。

特色农业基地黑龙江特色农业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地方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等。发展这类项目的核心在于凸显产业的渊源、产业的发展、产业的知识等,或者是特色黑土地人文、特色的景观地貌、特色的农业环境等。例如大庆龙凤的大农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我国东北三省最大的43型温室生产基地,专业生产反季水果、蔬菜等。

项目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在大力推进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实行政府扶持、企业经营、专家指导、农民参加的运行机制,四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增强项目生存与发展的活力,要重点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关于具体政策和措施,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做好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预测趋势、立足特色,做好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一批代表地区特色的精品项目,克服旅游成长发育期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推行旅游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措施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观光农业企业。

项目的投资和经营主体应该加强旅游观光农业园区的统一规划,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和时间定位,注重都市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规划相结合,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相结合。

项目应该突出产业化,立足特色,增强内涵,打造强势的产业品牌和精品项目。旅游观光农业要突出观光农业特色和农村生活风貌,丰富农业文化内涵;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切忌盲目追求大投资、大规模、高档次和高消费,要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力求实效。

通过人才培养、培训和科技进步,发挥黑龙江省旅游业后发优势,推动旅游观光农业向成熟阶段发展。通过与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和培训机构等进行产、学、研或其他合作方式,全面加强旅游科教、培养多层次人才,对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学习和探索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应用现代IT技术实现行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

2.郑业鲁等.广东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规划原则探讨[J].软科学,2002

观光农业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思路项目模式对策建议

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它不仅具有生产性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以北京为例,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收入已达到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黑龙江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既符合本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国内外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旅游观光农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步发展并形成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较大的5种模式:观光农园,即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供游客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模式;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合为一体;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的农业经营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阶段及问题

发展阶段

根据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过程,舒伯阳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萌芽阶段,属自发式,旅游主题不明确,仅作为休闲调剂,投资与经营主体是个人或小群体,市场供求关系模糊,以个人需求为导向;初级经营阶段,仍属自发式,有一定的旅游主题和活动安排,中小旅行社也主动参与经营,市场以短期赢利为目的,并以产品为导向;成熟的经营阶段,属开发式,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投资与经营主体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市场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以项目投资为导向。据此判断,目前我国旅游观光农业已发展到成熟的经营阶段。

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近几年,在哈尔滨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区出现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绿色农业实践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形式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此外,还有部分个人或集体参与投资经营的“风情园”、“农家乐”等项目,但是从其投资与经营主体、开发规模、功能等方面分析,并以舒伯阳的旅游观光农业三阶段论来判断,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正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

目前,黑龙江很多地区投入运营、在建或者拟建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较多,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综合农科知识类:如黑龙江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哈尔滨的“绿山川”生态园、二龙山现代高效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园等;瓜果品尝类:如密山市绿色观光农业走廊等;民俗生态类:如大庆胜利民族风情园等;花卉养植类:如鸡西润丰绿色园区等;种养殖产业类:如大庆部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牡丹江大湾农业科技园区等。其中,60%以上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都是属于综合类型,即集农业、科普、观光、餐饮、经贸等于一体,进行农、林、果、牧、渔等立体综合开发。

存在问题

从目前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现状来看,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并没有摆脱目前旅游观光农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尤其以下列三大问题较为突出:

规模较小,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根据国外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当旅游观光农业区半径大于2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而黑龙江的项目绝大多数小于这个数字,因此项目主要集中于经济较繁荣、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尤其以哈尔滨和大庆一线较多,而资源相对丰富的中部、北部地区较少。随着其它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山区脱贫,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目前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景点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游企业投资兴建和管理。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很多项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造成投资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使一些地方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题开发重复、雷同或近似,景区缺少总体布局规划,往往同一景区中各个旅游景点不相协调。这给今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埋下了隐患,同时,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项目的市场定位、建设主题定位不够准确,缺少鲜明的北方农业特色和传统的文化基础。许多项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并没有将种、养品种的新、奇、特和传统文化底蕴做实、做强、做大,是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的直接原因。此外,有的地方没把旅游观光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的收入来维持园区的发展,而客源的组织又以当地散客和学生为主,与旅游组织联系不紧密,许多参观学习都是免费接待,因此,很多的旅游项目入不敷出、举步维艰。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发展的基本思路

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应以超前的眼光,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调控;应从发展大旅游的角度来实现黑龙江特色鲜明、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旅游观光农业产业链的拉伸;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综合效益;应以农业为核心,以生产为本,走特色品牌、精品项目之路;应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力资源建设为保障,稳健地发展黑龙江的旅游观光农业,既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黑龙江的支柱产业做出贡献,也为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起到长足的推进、示范作用。

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项目模式

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优势资源,并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其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发展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农业主题公园农业主题公园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以大农业或农业的某一领域为题材,把农业生产场所、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建设项目。在功能上,可建立粮油、果品、花卉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在利用方式上,可将作物的观赏、采摘、制品及其有关的文艺活动、节庆活动等融为一体,提高其经营效益,丰富游览乐趣。

农业生产基地有先进生产水平的、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本身隐含着较高的观光游览价值,广阔的田野、大群的牲畜、食品的生产流程等,都是看点。例如密山的绿色观光农业走廊就是属于这种类型,50万亩的“走廊”上,建有白瓜生产基地、西红柿示范区、绿色水稻示范区、果园示范区等。这种项目的旅游服从于生产、服务于生活,利用现有的生产项目开展旅游,并利用旅游客流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理念等进行宣传推广,相得益彰。

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区是一个集科研、开发、创新、示范四个方面主体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大学科。在示范区自身的科研、生产设施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并把农业科技普及工作溶汇到游览中去,是现阶段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尔滨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不仅担负着“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研任务,还被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和市教委联合确定为“哈尔滨市青少年绿色农业实践基地”。

农家游或农家乐这类项目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园等形式,主要是私人或者集体投资兴建的。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园区。最经典的农家游是城市人到农村去与农民“三同”——同吃农家饭、同住农民屋、同干农业活。这种就简、就古的旅游项目对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游客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特别是深受那些在“”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五·七”干校的“老学员”的欢迎。

特色农业基地黑龙江特色农业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地方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等。发展这类项目的核心在于凸显产业的渊源、产业的发展、产业的知识等,或者是特色黑土地人文、特色的景观地貌、特色的农业环境等。例如大庆龙凤的大农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我国东北三省最大的43型温室生产基地,专业生产反季水果、蔬菜等。

项目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在大力推进黑龙江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实行政府扶持、企业经营、专家指导、农民参加的运行机制,四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增强项目生存与发展的活力,要重点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关于具体政策和措施,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做好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预测趋势、立足特色,做好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一批代表地区特色的精品项目,克服旅游成长发育期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推行旅游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措施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观光农业企业。

项目的投资和经营主体应该加强旅游观光农业园区的统一规划,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和时间定位,注重都市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规划相结合,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相结合。

项目应该突出产业化,立足特色,增强内涵,打造强势的产业品牌和精品项目。旅游观光农业要突出观光农业特色和农村生活风貌,丰富农业文化内涵;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切忌盲目追求大投资、大规模、高档次和高消费,要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力求实效。

通过人才培养、培训和科技进步,发挥黑龙江省旅游业后发优势,推动旅游观光农业向成熟阶段发展。通过与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和培训机构等进行产、学、研或其他合作方式,全面加强旅游科教、培养多层次人才,对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学习和探索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应用现代IT技术实现行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

2.郑业鲁等.广东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规划原则探讨[J].软科学,2002

观光农业范文篇3

一、汉中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分析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常住人口3416196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根据汉中市乡镇企业局的调研统计截止2008年底,汉中已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从事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规模以上企业12户,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6个、农业观光采摘园6个,汉中共有农家乐306户,休闲农庄35户。根据陕西省林业厅的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陕西省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74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2亿多元,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城乡群众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地。汉中拥有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部级水利风景区2个,这些资源都成为汉中发展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

(一)国家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共有国家自然保护区14个,汉中境内有6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包括长青部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佛坪部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部级自然保护区、青木川部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桑园部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

(二)国家森林公园

汉中境内共有4个部级森林公园: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五龙洞森林公园、陕西省黎坪森林公园和汉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三)部级水利风景区

汉中境内有部级水里风景区2个,位于南郑的红石湖风景区,和位于汉台区的石门风景区。(四)绿色农业汉中境内的绿色农业基地有:西乡县万亩有机茶园、西北最大的柑枯生产基地城固县20万亩桔园、汉中百万亩油菜花、洋县千亩梨园、汉台宗营万亩花木基地、全国第二大樱桃基地西乡县樱桃沟等。

二、汉中观光农业的空间布局分析

观光农业核心竞争力指从事观光农业的各种机构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所形成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并通过市场销售反映出来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观光农业将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下突出地方特色,同时在观光农业的硬件上也要能满足顾客的需要,观光农业的从业人员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有创新的营销。汉中的观光农业空间布局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一,应地制宜,充分利用汉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尽可能使观光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旅游业来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二,汉中观光农业的客源主要是有当地和附近城市的居民构成,在自驾游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汉中各县区在发展观光农业时要充分考虑交通的便利性;三,把发展观光农业与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要合理布局,在发展观光农业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综上,汉中观光农业的规划布局要结合汉中现有农业资源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现有资源的综合规划,充分发挥各县区的优势,在保护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观光农业的布局与开发,在不同的县区规划不同的主题,突出各自的特色,保证各个县区之间的观光农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根据汉中各县区的具体情况,汉中的观光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城区周边休闲娱乐型

城区周边的休闲娱乐型是指依托城区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以提供提供特色饮食服务为主的观光农业形式。有代表性的是汉台区,汉台区现存古遗址有褒斜栈道、山河堰、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瑞王府等,古建筑有东塔、汉中府文庙、汉中府城隍庙琉璃照壁、明珠桥、虎头桥等,风景名胜有天台山、哑姑山、磨子桥等;有兴元湖、莲花池及天台山森林公园三座公园,这些景点距离城区较近,通过公共交通可以到达,适合发展以吃农家饭为主题的农家乐,为城市居民提供周末休闲服务。

(二)特色农业观光基地型

特色农业观光基地型指利用现有的农业科研基地的条件,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发展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一种观光农业形式。在汉中,具有有代表性的是西乡和城固。

1.西乡。西乡拥有万亩生态茶园和全国第二大樱桃基地,西乡在现有的集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与一体的茶园生态观光游的基础上,发展与茶文化有关的创意农产品,在樱桃沟的采摘园的基础上开发樱桃的衍生品,并在茶园和樱桃沟周边发展村镇型、休闲度假型的观光农业园。

2.城固。城固的二十万亩桔园为游客提供的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摘农家果的活动已成为桔园的一个招牌。当地可以利用桔园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在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开展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活动项目。

观光农业范文篇4

关键词:观光农业园;消费者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观光农业园是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风光和农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体验、健身、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等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和景观营造于一体的新型园林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自驾游比例的上升和人们对传统旅游景点的淡漠,观光农业园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1郑州市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郑州市观光农业园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受国外及国内经济发达省份观光农业园发展的启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二七区侯寨乡率先举办樱桃节,建立樱桃采摘园以来,城郊各区、县、市借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开发,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使观光农业园有了很快的发展,开发和形成了诸如植物生态园、农家休闲娱乐园、休闲垂钓园、特种养殖观赏园等观光农业项目和景点,并且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观光旅游。郑州观光农业园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因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设施和服务落后、项目单一雷同、缺乏特色、观光农业园“农味儿”不足等问题,直接导致观光农业园的游客满意度偏低。

2观光农业园游客选择行为的影晌因素分析

2.1理论基础计划行为理论即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近年来市场营销学中新出现的对消费者理性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以下3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会实施某种行为,即:相信这种行为的实施会产生有价值的结果;相信他人也肯定这种行为及其带来的价值;相信他们拥有必需的资源、能力和机会以确保行为的顺利实施。

TPB理论共包含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消费者的消费意向,这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如何采取消费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影响消费者意向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他人对消费行为的认同,这相当于他人对消费者提出的消费“规则”(norm);消费者对自身控制消费行为程度的判断。第三个层次是对以上态度、“规则”、判断等方面发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2.2影响因素分析Aien和Driver于1992年运用TPB理论进行消费者休闲活动选择的研究,这为观光农业园消费者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笔者借鉴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将第三个层次的3个影响因素根据观光农业园旅游的特点分别进行解释划分,寻找郑州观光农业园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消费者的总利益主要受到动机和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我们在调查中通过设置游客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问题来了解游客来源动机,通过设置园区最吸引人的地方、园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园区需要增加哪些项目等问题来考察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认识;他人的参考意见主要受信息来源的影响,通过设置信息来源渠道、游客客源地和同行者的人数等问题来了解;消费者对消费行为进行控制的信心主要受到花费费用、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设置游客收入、来观光农业园的交通方式来考察消费者对消费行为进行控制的信心的影响因素。通过以上设置的问题来综合了解消费者意向和产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现有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帮助。

3金鹭鸵鸟园区观光游客调查数据分析

金鹭公司在鸵鸟养殖的基础上,利用鸵鸟群这一独特的景观和鸵鸟较高的观赏价值,开发了生态旅游业,2000年4月正式对游客开放。笔者在总结观光农业园消费者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作了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到有效问卷120份,其基本数据分析如下。

3.1影响消费者总利益的因素分析

3.1.1年龄前来金鹭鸵鸟园的人主要是以青年人为主,其中20岁以下的18人,占调查总数的15%,20到40岁之间的9o人,占调查总数的75%,4o到60岁之间的l0人,占调查总数的8.33%,60岁以上的2人,占调查总数的1.67%,所以来游览的大多数是追求“新”、“优”、“奇”、“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中青年游客,他们通过充满自然气息的农业观光旅游达到满足好奇或放松身心的目的,另外老人由于行动有所不便,基本上很少。

3.1.2职业前来鸵鸟园游玩的基本上是属于周末出来散心的,所以企事业单位员工和学生比较多。其中,企业单位员工33人,占调查人数的27.5%;事业单位员工27人,占调查人数的22.5%;学生21人,占调查人数的17.5%;三者合计占67.5%,是前来游玩的主力军。

3.1.3文化程度游玩的人群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占到30%,高中学历的占到15%。大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作和学习的空暇时间会适当放松自己,他们懂得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时间的合理分配,同时也是一个理性的消费群体,是观光农业园旅游的主要目标群体。

3.1.4最吸引人的地方每一个游园要想游客再次光临或者回去之后给其他人宣传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有吸引游客的地方。调查显示:水上游乐活动是鸵鸟园最吸引人的地方,共48人认为是园区内最吸引人的地方,占调查总数的40%;绿色林地次之,有40人认为那里最吸引人,占调查总数的33%多;再接着才是有关鸵鸟的系列活动,有13人,占调查总数l0%多一点;其他的占调查总数的16%多一点。由此可见鸵鸟园的主题不够鲜明。

3.1.5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增加的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游客认为最需要改进交通和农业活动参与体验方面的有60人,占50%,有40%的人认为应该改进门票收费和鸵鸟活动的相关项目,还有10%的人关心饮食等服务设施的改进。游园已经建设了很多的游乐设施,不过还是不能满足游客需要,在需要增加的项目的调查中,有60%的人认为应该增加农业采摘项目,20%的人认为应该增加鸵鸟相关的项目。其他的人关心体育项目和游乐设施。

3.2影响他人参考意见的因素分析

关于信息来源渠道的调查显示有24%的人是通过亲友介绍得知的,还有40%的人是通过媒体知道的,其他的信息来源途径比较分散,说明游客相互传颂得知旅游目的地的不太多。在来金鹭鸵鸟园游客中77%都是本市的,外省游客只占到3%,其余20%也都是本省的,说明观光农业园客源地半径较小,改变影响他人的广告范围可以相对集中一些。

另外,在分散与几个人一块出游方面,有50%的人是3人以上同时来的,说明游客由于相互影响而前来游玩的较为明显。

3.3影响消费者对消费行为控制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月收入外出旅游,肯定要有花费,所以游客的收人隋况也很重要。调查结果表明,前来游玩的游客月收入水平1500元以下的有66位,占调查人总数的55%;2000-2500元的有36位,占调查人总数的30%;其他的高于2500元的共18位,占调查人总数的15%。由此可知观光农业园游客大部分属于中低的收入水平,他们没有过多的钱用于去外地旅游地游玩,而本地观光农业园是一种相对较低廉的旅游项目,所以受到低收入旅游者的青睐。

3.3.2出游方式—个游乐场所的交通也是游客决定是否愿意前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交通不方便,那么游客很可能更愿意选择—个交通方便的场所。调查结果显示:乘公交车与开自驾车前来鸵鸟园的分别占到25%和24%。因此,交通路线十分重要,让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鸵鸟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4郑州观光农业园存在问题研究

4.1园区设计主题不够鲜明,服务设施质量不高观光农业园应该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确定观光农业客户目标群体,然后指导园区规划建设,最后加强目标群体的营销宣传来提高自己的客流量和游客的重游率。但是据调查,郑州观光农业园建设大多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因素,由于目标游客群体定位不明确,造成设计上面向大众,营销针对性不强。需要增加和改进项目的调查显示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求的项目没有或者不太令游客满意,这些因素导致有效吸引游客较少,游客重游率较低,造成旺季不旺、淡季门可罗雀的现象。

早在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宣传口号,其中“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就体现了除了景色以外服务配套设施也尤为重要。许多观光农业园都是由于投资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园区景观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而盲目开业,使得各项配套设施特别是服务设施不到位。这样的园区即使交通便利、资源良好,但往往因为没有很好地将园区各项服务设施功能与景观形式相结合,而导致整体缺乏吸引力。调查中许多游客反映饭菜质量太差而且价格贵,对现有服务设施不太满意。

4.2人员素质低下。营销宣传不力观光农业园的营销管理人员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有部分服务人员还是当地农民,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系统的营销知识,致使营销乏力,缺乏系统性,没能充分利用“绿色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这些新的营销方式和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整合营销传播。通过游客信息来源渠道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是由于看到媒体广告而来游玩,游客信息来源渠道不够丰富;而一起旅游的人数一般是3人以上,说明游客之间信息相互影响至关重要,而绝大部分游客是由于看到媒体广告而来,所以在加强游客参考意见相互影响的营销宣传方面明显不足。客源地基本上以本市为主,游客数量不多,说明在本市集中有效地营销宣传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3目标定位不明确。价格定位策略不合理第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来观光农业园旅游的绝大部分为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员工和学生,学历一般较高,他们中大部分有一定收入或者享受法定节假日,但收入水平不太高,这部分人是现在主要的观光农业园的客户目标群体。城市居民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长途旅游,利用周末或者“黄金周”在郊区就能体验田间劳作的欢乐、欣赏大自然的优美风景、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项目定价合理,为人们提供价廉物美的观光项目,能够增强观光农业园的口碑。第二,由于受到季节的影响,景观呈现季节性变化的特征。在冬季的景观没有春季和秋季丰富,所以适当降低淡季观光旅游的价格有利于提高淡季观光农业园的旅游资源和设施的利用率,增加客流量,提高观光农业园的收入。而郑州市观光农业园门票定价方式单一,对于绝大多数收入较低的观光农业园旅游者来说不能起到最大限度的吸引效果,降低了园区的盈利水平。

观光农业范文篇5

1景宁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1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景宁县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旅游,至今已形成功能类型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逐步规范化的良好局面[6-7]。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各种形式的农业休闲点23个,星级农家乐经营户78家。2009年接待游客133.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0.5%和30.3%。

1.2发展模式多样

随着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经营类型不断丰富,休闲农业旅游也呈现出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以深垟、岗石、吴布等生态民族村为代表的农民利用自家庭院,依托特色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游客,让游客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模式,并促进民族村的发展。还有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以农业观光、产品采摘和垂钓为休闲主题的观光旅游模式等,大大丰富了休闲农业旅游的服务内容。

1.3宣传营销形式不断创新

景宁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营销形式在不断创新。一是建设独立网站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强网站建设,现拥有畲乡旅游网、创4A网站、畲乡之窗景区网站和云中大漈景区网站,各网站不仅有独立域名,而且内容丰富,页面精美,制作精良,景区网站挂靠国内知名网站《中国网》,充分与各大知名网站链接,扩大知名度。在人民网上制作专题页面,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的报刊、电视、广播、网站,大力宣传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及创建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扩大内外影响。2010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畲乡丽人”评选活动,使畲乡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2010年7月,景宁县在网络上公开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畲乡之窗和云中大漈景区形象宣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广泛响应。

1.4政府积极引导开发

为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基地,景宁县从畲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开发等方面着手,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开发,进一步加大了畲族文化软、硬件建设投入。仅2009年,景宁县就投资超过1亿元,实施了“一条风情街、一个文化中心、一个民族广场、一处民族风情休闲景观带、一片民族聚居区、一座标志性建筑”等“六个一”改造工程,着力对作为旅游接待中心的县城进行大规模改造,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对外展示畲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为加快特色产业培育,景宁县把茶叶、食用菌、毛竹、高山花卉、高山蔬菜确定为五大富农产业,制定实施了包括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品牌化战略等7项举措来促进五大富农产业。

2发展优势

2.1政策优势

自2007年以来,浙江省发改、财政、农业、人事等厅局纷纷由“一把手”亲自带队,深入景宁县进行调研,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帮助景宁县人民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谋划发展思路,推进项目建设,并在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外,景宁畲族自治县也制定出台了农业专项政策,计划在2008—2012年,每年安排1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茶叶、笋竹、高山花卉等五大富农产业的发展。

2.2资源优势

一是景观资源。景宁县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由于海拔悬殊,坡向各异,形成多样立体气候,适宜于多种野生植物生长。现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国家濒临植物22种,森林覆盖率高达66.05%,主产松、杉、毛竹等。景宁县域水系纵横,河流水利资源蕴藏丰富,湖泊、水库、池塘星罗棋布。二是人文资源。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蕴育了璀璨丰富的民族文化,有着迥然独特的韵味,散发着鲜明的民族风情。其风俗文化尤以畲族婚礼和“三月三”最富特色,曾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地电视台播放。畲族人民能歌善舞,常以此来抒发情感,享有“歌的海洋”之誉。畲族这朵鲜艳的民族文化,将是景宁县旅游业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3存在的问题

3.1交通不便

景宁县地处浙江省南端,山脉纵横,与外界联系不畅,交通瓶颈现象严重,虽经多年发展,初步建立起交通网络,县城连接各乡镇的公路虽有水泥路、柏油路,但大多很狭窄,不利于外来旅游者的进出。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没有便利交通、酒店服务等设施就不能吸引大批游客,从而不能将旅游发展成为规模化产业。

3.2管理欠规范

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不健全,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协调。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安全、卫生还不够规范,且经营管理人员大多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旅游服务人员大多以当地的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培训,但时间短,知识面窄,各类服务不规范,从整体上看素质仍然偏低。经营者对服务人员的雇佣方面也不够规范,没有签订就业协议,服务人员的利益缺乏保障。

4发展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改良交通设施

政府应扩大投入,完善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服务设施,提升休闲观光农业的外部环境,增强可进入性。强化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的引导,着力克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化解产业发展瓶颈,改良交通设施,完善现有的交通系统。总体来看,以上道路交通的建设完工对全县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在基础设施上将对旅游目标市场的开拓起到良好的保证。

4.2规范管理,提升水平

要进一步明确休闲观光农业管理的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并尽快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立项审批、指导协调、组织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大力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要把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增长、促进农村改革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对从业人员加强农艺知识、菜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通过提升“农家乐”接待户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精品项目,满足中高层次游客的需求,提高经营效益。

4.3凝炼特色,打造精品

景宁县现已形成的诸多休闲农业观光景点中,大量的旅游点呈分散、规模小状态,缺乏统一包装、策划和宣传,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建议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合并,统一包装和宣传,整合现有休闲农业景点,提高档次和规模,使景点从分布散点状向连线成片转变,提高整体规模水平,打响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改善接待服务设施和城区环境,营造城区的畲族风情韵味,规划建设畲乡特色商品、旅游商品街,根据当地文脉,美化城区及近郊景点,如乌铁岩、溪口观光、浮丘遗迹、孔庙访古、石印山公园等,提炼和丰满畲族文化,建畲族博物馆等,丰富中心接待区的观光、娱乐参与功能。重点突出畲族风情、民俗文化的特色。在畲族风情区联缀主要畲族风情村,如双后岗村、惠明寺村、东弄村、敕木山村等,保持原汁畲族文化,充分考虑市场及游客心理需求,加强旅游村的建设,丰富节目,吸引游客参与,着力营建数个综合性畲族风情旅游村,如双后岗、惠明寺、余山村等,使民族文化风情尽情展现。

4.4农旅结合,强化促销

农业与旅游部门要加强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在市场宣传和旅游线路等业务开拓方面的作用。要积极鼓励、吸引工商企业、民间资金,甚至外资,以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观光园区建设,同时政府要在税收、信贷、用地、担保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8]:一是对于有一定特色基础的项目,可由政府出面,组织农业、旅游等部门根据其农业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特点,在现有的基础上精心策划,谋篇布局,进一步做浓特色。可将“农业科普游”、“农家乐”、“传统农事乐”、“传统农业博览会”等具有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的项目引入其中。二是大力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名、特、优、新、奇农产品新品种,推广高效种养模式、高新农业技术以及先进农业设施,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特色内涵。三是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重大农业节会,进行广泛宣传,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品牌的知名度。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文化旅游是招牌。不难看出,这样的文化旅游能带动很多产业,歌舞如《畲乡惠明茶》更是能大范围推广惠明茶的广告媒介。在景点多设惠明茶卖点是一种既方便游客又能使茶商获得很多利润的好方法。

观光农业范文篇6

1.1“DIY”模式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园区

在农业观光园里开展特色项目或特色活动,让游客不单是观赏动植物,采摘各种水果、蔬菜、花卉,还参与各种DIY小制作,如:现场学习插花,制作果酒,制作烧烤,用传统手工初加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现场把游客分成组进行比赛,相互品尝劳动果实,游客也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劳动果实购买回去品尝。在这种“DIY”模式中,顾客还可以在不同的季节把自己收获的劳动果实现场制作出美味大餐,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接近大自然。

1.2把网络“开心农场”变为现实

把耕地分成小块,把这些地块租给客人,每位客人相当与网络上的农场好友,好友之间可以相互采摘对方的果实。客人只需要付每年的租金和管理费,就可以自己决定在菜地里种植什么,“开心农场”田间安装有摄像头,认购的客人可以随时通过摄像头观察自己的菜地情况,指挥农场配有的专业农艺师进行农作物照管和咨询服务。蔬菜成熟后,农场将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农场主,农场主可选择自行前往采摘,也可让农艺师代收并储存等农场主闲暇时去取,或者与农场好友买卖,交换果蔬,这样不但让农场主体验到真实版的“开心农场”,体会田园生活带来的简单、快乐的乐趣,还可以享受收获喜悦,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绿色新鲜的果蔬。在这个“开心农场”里还有现场制作果蔬沙拉,果汁,蔬菜汁供游客品尝。

1.3真人“CS”与现实版“植物大战僵尸”结合

真人“CS”是一种模仿军队作战的游戏,参加者都穿上各款军服,手持仿真激光战枪,配备各款野战装备,穿梭丛林之间,展现各种队形阵势,个人技巧,每个人都全情投入扮演一个士兵或将领的角色。为游客配备仿真激光战枪,全套野战军服和军帽,游客能更投入,也更添乐趣。游戏前每位参与者的战枪中有100发激光“子弹”,在游戏中军服或军帽震动就表示参加者”中弹”,双以中弹数多少决定胜负。也可以让参加的游客选择穿上植物或僵尸的服装扮成演植物或僵尸,模仿网络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作战方式”和“CS”一致,使游客体会到现实版的乐趣。

1.4依托渭河和水上运动中心开发水产养殖产品等项目

杨凌水上运动中心是杨凌水质最好的水体,杨凌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水质适合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鲳鱼等鱼种生存,由于位于渭河边缘,马口鱼(又名香鱼)甲鱼,鲶鱼等鱼种也不缺乏,非常适合开展水产养殖,在这里开发垂钓、摸鱼、喂养、品尝独特、高效、无污染的水产养殖产品等项目,吸引杨凌周边游客多次前来,帮助杨凌观光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1.5建设农业主题公园

杨凌以“农科城”著称,田园野趣类度假就成了主要开发产品之一,但是单纯地去依靠农业来展示旅游是不具有吸引力的,因为中国的农业还没有到稀缺的地步,但是如果将田园作为一种野趣、活动来经营,获得的效果将非同一般。如:杨凌周边的农田非常平坦规整,就像一个个豆腐块,利用人们有春季踏青之习惯爱好,在农田中分块种植油菜、麦子、桃树、苹果树、梨树等,春分时节,遍野的油菜花黄澄澄的、粉的桃花、白的梨花,一片五彩缤纷的世界,利用这多彩的背景开展摄影活动、组织踏青队、学生春游,将给人们的春季带来旅游的好去处;等到果子成熟之时,还可以提供田间采摘服务,亲自享受收获的喜悦,这样既为农民增收,又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

2.加强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

2.1培养与旅游相关人才促进杨凌旅游业的发展

创办各类旅游知识培训班、培训会和旅游服务知识、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杨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2.2加强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

为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公司应建立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明确了每个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在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上应培养自觉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3.加强杨凌整体形象宣传力度

要与各种媒体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及时提供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旅游网站,加强合作,制作宣传杨凌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的专页,比如通过在陕西旅游网上制作杨凌观光农业旅游专页;在主要街道设立观光农业旅游景点的灯箱、广告;制作综合性、便携式、折叠式,图文并茂、文字介绍概括简单、涵盖交通、观光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画册,旅游卡片。杨凌旅游行政部门要帮助杨凌做好旅游市场宣传策划,大力支持像农高会之类的杨凌节事活动,并借此提高杨凌旅游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强化旅游社团、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服务、协调职能,用市场手段动作、联合进行旅游产品市场促销,向本地公众推介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各旅游景区点在电视台、报刊,特别是旅游报刊,强力宣传,在旅游黄金季节到来之前,各旅游景区点要举行旅游招徕活动,向社会公布活动信息,吸引游客。

4.加强特色性旅游纪念品开发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对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偏好以及市场规模等做具体的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杨凌旅游纪念品资源的特点,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并且旅游纪念品要有这一地方的文化特点,可以做成高端,中档,基础等级的纪念品,以适应不同游客。与此同时旅游纪念品的相关企业应积极联系广告公司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宣传,可通过网络,电视旅游节目,电视广告,景区海报广告,报纸等途径来进行宣传,旅游纪念品被更多人知道,购买的人也就增多了。旅游纪念品作为商品就决定了相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由相关的监管部门监督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制作的企业的经营。

观光农业范文篇7

1.1“DIY”模式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园区

在农业观光园里开展特色项目或特色活动,让游客不单是观赏动植物,采摘各种水果、蔬菜、花卉,还参与各种DIY小制作,如:现场学习插花,制作果酒,制作烧烤,用传统手工初加工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现场把游客分成组进行比赛,相互品尝劳动果实,游客也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劳动果实购买回去品尝。在这种“DIY”模式中,顾客还可以在不同的季节把自己收获的劳动果实现场制作出美味大餐,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接近大自然。

1.2把网络“开心农场”变为现实

把耕地分成小块,把这些地块租给客人,每位客人相当与网络上的农场好友,好友之间可以相互采摘对方的果实。客人只需要付每年的租金和管理费,就可以自己决定在菜地里种植什么,“开心农场”田间安装有摄像头,认购的客人可以随时通过摄像头观察自己的菜地情况,指挥农场配有的专业农艺师进行农作物照管和咨询服务。蔬菜成熟后,农场将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农场主,农场主可选择自行前往采摘,也可让农艺师代收并储存等农场主闲暇时去取,或者与农场好友买卖,交换果蔬,这样不但让农场主体验到真实版的“开心农场”,体会田园生活带来的简单、快乐的乐趣,还可以享受收获喜悦,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绿色新鲜的果蔬。在这个“开心农场”里还有现场制作果蔬沙拉,果汁,蔬菜汁供游客品尝。

1.3真人“CS”与现实版“植物大战僵尸”结合

真人“CS”是一种模仿军队作战的游戏,参加者都穿上各款军服,手持仿真激光战枪,配备各款野战装备,穿梭丛林之间,展现各种队形阵势,个人技巧,每个人都全情投入扮演一个士兵或将领的角色。为游客配备仿真激光战枪,全套野战军服和军帽,游客能更投入,也更添乐趣。游戏前每位参与者的战枪中有100发激光“子弹”,在游戏中军服或军帽震动就表示参加者”中弹”,双以中弹数多少决定胜负。也可以让参加的游客选择穿上植物或僵尸的服装扮成演植物或僵尸,模仿网络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作战方式”和“CS”一致,使游客体会到现实版的乐趣。

1.4依托渭河和水上运动中心开发水产养殖产品等项目

杨凌水上运动中心是杨凌水质最好的水体,杨凌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水质适合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鲳鱼等鱼种生存,由于位于渭河边缘,马口鱼(又名香鱼)甲鱼,鲶鱼等鱼种也不缺乏,非常适合开展水产养殖,在这里开发垂钓、摸鱼、喂养、品尝独特、高效、无污染的水产养殖产品等项目,吸引杨凌周边游客多次前来,帮助杨凌观光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1.5建设农业主题公园

杨凌以“农科城”著称,田园野趣类度假就成了主要开发产品之一,但是单纯地去依靠农业来展示旅游是不具有吸引力的,因为中国的农业还没有到稀缺的地步,但是如果将田园作为一种野趣、活动来经营,获得的效果将非同一般。如:杨凌周边的农田非常平坦规整,就像一个个豆腐块,利用人们有春季踏青之习惯爱好,在农田中分块种植油菜、麦子、桃树、苹果树、梨树等,春分时节,遍野的油菜花黄澄澄的、粉的桃花、白的梨花,一片五彩缤纷的世界,利用这多彩的背景开展摄影活动、组织踏青队、学生春游,将给人们的春季带来旅游的好去处;等到果子成熟之时,还可以提供田间采摘服务,亲自享受收获的喜悦,这样既为农民增收,又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

2.加强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

2.1培养与旅游相关人才促进杨凌旅游业的发展

创办各类旅游知识培训班、培训会和旅游服务知识、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杨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2.2加强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

为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公司应建立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明确了每个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和质量要求。在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上应培养自觉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3.加强杨凌整体形象宣传力度

要与各种媒体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及时提供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旅游网站,加强合作,制作宣传杨凌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的专页,比如通过在陕西旅游网上制作杨凌观光农业旅游专页;在主要街道设立观光农业旅游景点的灯箱、广告;制作综合性、便携式、折叠式,图文并茂、文字介绍概括简单、涵盖交通、观光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画册,旅游卡片。杨凌旅游行政部门要帮助杨凌做好旅游市场宣传策划,大力支持像农高会之类的杨凌节事活动,并借此提高杨凌旅游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强化旅游社团、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服务、协调职能,用市场手段动作、联合进行旅游产品市场促销,向本地公众推介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各旅游景区点在电视台、报刊,特别是旅游报刊,强力宣传,在旅游黄金季节到来之前,各旅游景区点要举行旅游招徕活动,向社会公布活动信息,吸引游客。

4.加强特色性旅游纪念品开发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对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偏好以及市场规模等做具体的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杨凌旅游纪念品资源的特点,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并且旅游纪念品要有这一地方的文化特点,可以做成高端,中档,基础等级的纪念品,以适应不同游客。与此同时旅游纪念品的相关企业应积极联系广告公司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宣传,可通过网络,电视旅游节目,电视广告,景区海报广告,报纸等途径来进行宣传,旅游纪念品被更多人知道,购买的人也就增多了。旅游纪念品作为商品就决定了相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由相关的监管部门监督旅游纪念品开发与制作的企业的经营。

观光农业范文篇8

1海南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热带景观,发展观光农业机遇众多

1.1海南发展观光农业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海南岛地属热带,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我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海南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是我国最大的热带自然博物馆、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3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海南岛生长着丰富多彩的热带林木、热带花卉、热带水果和天然药材。海南的花梨、坡垒、青梅、子京、母生等均为名贵珍稀树种。热带水果椰子、菠萝蜜、荔枝、桂圆、火龙果、红毛丹、芭蕉、凤梨、榴莲等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最为著名。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特色的植物资源,使海南比全国其他区域更适合发展观光农业,更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9年4月,总理在海南考察时曾指出:海南要发挥热带农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3]。近年来海南观光农业得到发展。目前已开发的有:以观光采摘为主的海南农垦万家果农庄;以兴隆热带植物园、文昌椰子大观园等为主的农业高科技园;以五指山黎苗族民俗为主的民俗观光园,以及以海口火山公园为主的森林游。

1.2海南发展观光农业不受季节性影响,旅游时间长,收益高

海南的热带海洋气候使海南长夏无冬,作物、林木、花卉皆可一年四季生长。观光农业不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观光采摘园、观光生态园等一年四季皆可接待游客,管理成本低,经济收益高。

1.3海南观光农业的发展将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农业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开展观光农业为目的的种植结构,可以将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统一规划和管理。农民通过系统的学习农产品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利于观光农业的发展。另外,观光农业将游客直接带到田间地头,以采摘、体验、品尝为目的的观光园会比单一的一家一户种植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1.4海南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游客和当地农民的相互了解

海南省除了汉族外,还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等30多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发展观光农业,可以将海南各少数民族多姿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艺术展现给游客[4]。有利于外地乃至外国游客对海南农村的特色饮食、生活习俗和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手工艺技术比如黎族的手工织锦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当地农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他们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海南观光农业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而有所发展,但多是以追随其他地区观光农业的简单模式开展,只具有观光、品尝等单一功能,并未形成自己的特色。

2海南观光农业目前还存在的诸多问题

2.1观光农业缺乏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

由于观光农业的建设缺乏政府统一管理,投资者仅按个人意愿来开发管理,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缺乏整体的思考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收益不高,而且容易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2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和卫生条件差

观光农业建设未从长远考虑,观光农业区域基础设施差,卫生条件和居住条件差,虽有特色产品和优美自然环境,仍难满足游客放松身心,旅游度假的需要。

2.3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

观光农业管理人员多未接受观光农业系统的培训,从观光农业的布局到管理均比较盲目,跟风形势比较严重,造成当地观光农业重复率高,没有自己的特色。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农民,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比较低,很难和游客达到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2.4观光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游客休闲放松的心理需求

目前海南旅游业多以短期旅游为主,游客旅游时间短,景点多,观光农业景点多以走马观花的简单观光为主,不能真正放松身心来体验当地民俗风情、品尝特色产品和了解当地特有物种。

2.5项目简单,不能吸引游客

项目简单,多以观光为主,缺乏市场细分,观光项目重复无新意,不能吸引游客兴趣,收益不高。

3为充分利用海南特有资源,进一步发展海南观光农业,特提出以下建议

3.1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一个地区观光农业是不是有特色,能不能长足发展,取决于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政府对观光农业进行了长远的考虑和总体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适合不同区域的特色观光产业不仅可以发挥当地优势,利于游客对当地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特色产品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2加大观光农业的投入,加强观光农业人才的培养

政府对观光农业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创造高档的休闲度假环境。培养观光农业人才,提高观光农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建设特色化的观光农业模式。

观光农业范文篇9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三亚中廖村;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从2018年中国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1]。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农村人口的的不断减少,未来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农业的乡村旅游的需求会更加旺盛。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三亚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探究三亚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2.研究意义。我国的政策对于三农问题历年来都非常重视,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近年来,中廖村的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是在不断发展,使中廖村的农业旅游资源、农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内容、乡土文化等得到充分利用,能够有效的促进该村的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扩展,提升乡村居民的农业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进而带动中廖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概念。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2]。2.国外研究综述。浏览相关国外文献发现,外国关于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文章有提到经营管理、政策影响等。比如,学者Sharple(2002)在对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如果旅游业要发挥有效的农村发展作用,长期的财政和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4]。学者Romeiro(2010)认为:“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乡村旅游面临着诸多障碍,使其作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更加复杂。”[5]学者Kutay(2017)对欧盟旅游政策进行总结,指出:乡村旅游由于其社会、文化、经济、空间和环境等功能,以及对农村地区的乡土建筑行业积极作用,在所有欧盟国家都得到了支持[6]。3.国内研究综述。浏览相关国内文献发现,我国关于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文献大多还停留在基础研究和行业指导上,以及研究一个区域的成功经验,来带动整片地区的发展。但这样研究难免会出现这片地区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同质化发展。截止到2019年1月1日,在中国知网上以乡村旅游并含休闲观光农业为篇名,检索到5篇相关文献。严力蛟、徐奂等人(2008)的《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7],太原市副市长毋青松(2012)《突出特色对标一流——努力做好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发展工作》[8],学者管凤枝的(2013)《河南新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考》[9],学者袁圣菊(2016)的《追江赶海看启东——启东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10],学者吴金水(2018)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服务松阳乡村旅游》[11]。(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借助百度学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等渠道,查找研究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的文章,从中汲取有用的理论和方法。(2)实地考察法。通过多次去中廖村实地进行直观的、局部重点详细的调查,在考察过程中,对中廖村能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具体旅游资源等做出必要的记录。(3)归纳总结法。结合文献中汲取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实地考察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对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中廖村乡村旅游发展状况作出总结和概括。探讨出相应的发展对策。2.研究思路本文主要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中廖村旅游发展的实地考察和归纳总结,找出中廖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各选取两条最重要的,进行组合分析,得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三亚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三亚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概况。1.村庄生态文明建设。中廖村的建设坚持以“双修”“双城”、海绵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以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不砍树、不拆房、不占地、不填塘、不贪大、不求洋,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在环境改善上下工夫,为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共享发展搭好平台[11]。中廖村村民已承包种植花海,共计31亩,以格桑花和小菊花为主。中廖村中和湖已修建环湖栈道。在中廖村内休闲观光,感受那逶迤于群山之间、风光旖旎的山水人家。沿途中,有耸立的椰林,茂盛的香蕉树,葱茏的芒果林、火龙果林和百香果园;可以在湖边栈道游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沿途欣赏玫瑰花基地、黄秋葵基地,庄稼、树木、河流、牲畜都是朴素乡野的生活元素,一派朴实、自在、生态的田园风光、乡村美景。2.规划五带五区。中廖村按照《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2014-2020)》要求,规划“五带五区”。五带民族工艺品加工生产带、乡村观光生产带、农业观光生产带、生态农业体验生产带、休闲体现农业生产带;五区:入口服务区、自驾车观光区、果林采摘区、山地果林种植区、农业科普区,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入美丽乡村建设[12]。(二)三亚中廖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况。1.村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2014年,中廖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2015年10月,中廖村的村庄旅游资源开始得到开发,2017年2月底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体竣工。中廖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质量都得到质的提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入口的修建,村主干道路面硬化及配套人行道铺装、海绵化边沟工程,绿化景观提升工程,8个自然村的路灯亮化及文化室的升级改造工程(含修建篮球场6个),修缮一个榕树广场(含公厕),建设2635米长的环湖木栈道及亭子13个、临时停车场1个、农家乐1个、民俗休闲园1个、小卖部1个,黎族特色民居外立面及庭院改造100户。2.与华侨城合作。2017年4月7日,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华侨城不抛弃、不轻视中廖村的风土人情,运用共建、共享、共治的互惠模式,注重提高老百姓经济收入和精神文化水平。华侨城用文化、演艺、亲子娱乐、户外拓展、特色餐饮住宿、农业教育等多种业态把中廖村打造成美丽、时尚新乡村的示范点。2017年4月30日,市民、游客期盼已久的中廖村示范段正式启动。据三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庆长假三亚主要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5.17万人次,同比增长83.92%,中廖村就接待了2.14万人次[13]。(三)休闲观光农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独特作用。1.休闲观光农业拓展乡村旅游收入来源。近几年,中廖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不仅提升了种植规模,而且种植的种类变得更加多样化。目前中廖村的“五区五带”能够实现农产品的产销结合,把产品直接销售给旅游者。这些园区成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物,旅游者进去观光游览的同时,又带动了周边的旅游消费。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14]。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乡村旅游的吸引物,倒逼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完善,村民就业岗位的增多,也就意味着多了一条致富之路。2.休闲观光农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建设是以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为特点。它要求加大对中廖村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住宿、餐饮、通讯、厕所、水电等硬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廖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变了中廖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等不卫生现象,促使中廖村村容村貌发生极大的变化。同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指引村子里的村民积极学习和驾驭现代农业生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提升了当地村民的文化素养,并对中廖村村民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观念带来一定的冲击和较大改变,推动了乡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中廖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发展的优势(S)。1.四无村庄。中廖村无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吸毒人员,无房屋违建。村子里干群关系和谐,村干部真心为民办实事,村民安守一隅,守朴归真,符合中国人传统思想中的理想社会,曾被央视点名赞赏。“夜不闭户,日不拾遗”的中廖村是一处能让游客们睡梦安稳、内心清净的乐土。2.热带农业资源丰富。中廖村位于北纬18度的三亚,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带特色农业发展占据天时地利,具有较高的休闲观光价值。水稻年可三熟,瓜果花卉四时不绝,玉米、花生、甘薯等均可冬种。中廖村内有高大挺拔的槟榔和椰林,茂盛的香蕉树,葱茏的芒果林、火龙果林、龙眼林、莲雾园和百香果园以及玫瑰花、黄秋葵基地。(二)发展的劣势(W)。1.休闲观光农业人才缺乏。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农业技术人才和旅游专业人才。中廖村现有总户数812户,3800多人口,90名党员(含4名预备党员),大学生村官仅有一人。不仅缺乏工作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群众基础好、且精力充沛的村干部,也缺乏休闲观光农业人才和乡村旅游人才。2.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中廖村虽然已经建设了一些特色民宿,但是未形成规模,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中廖村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未合理均匀配置,医疗救护设施匮乏。其他设施,如信息服务、问讯、物品寄存、邮局、快递、自动取款和外币兑换、电话、饮水点、垃圾桶、吸烟点等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或空缺。(三)发展的机遇(O)。1.政策支持。2013~2015年,海南省级财政投入休闲农业的项目资金为930万元,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宣传、示范点建设等方面[15]。2015年,海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王文甫提出《关于尽快出台优惠政策促进海南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同年9月,海南省农业厅对该提案进行回复,关于加大政策衔接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海南省农业厅牵头起草了《关于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上报海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年初,海南省人民政府了《关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拓宽社会智力支持渠道、提升乡村建设规划、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持。海南省一系列的务实政策,将会为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强大动力。2.华侨城的参与。2017年,华侨城海南公司进驻中廖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华侨城为中廖村的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设计了“蹦达”着的廖廖、椰壳怪、槟榔仔、身着黎族服饰的稻草人以及花仙子彩车巡游等IP形象,把这些形象绘画在村子的墙上。并打造出中廖花海这一景点。华侨城的参与给村子的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开放、共享的合作开发模式。华侨城将保护中廖村的黎族风土人情与保护村子的生态环境,融入到第一产业中,设计文化IP,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以实现吉阳区政府、华侨城和中廖村村民的互惠共赢。(四)面临的威胁(T)。1.海南其他美丽乡村的竞争。自2016年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发展旅游以来。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海南旅游已形成“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景区”的格局。海南省其他的美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琼海北仍村自2014年9月开放接待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万多人次游客造访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有着“天上什寒”美誉的琼中什寒村,2015年1月至11月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7万人次[16]。2017年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大里地区乡村游接待游客量近万人次等。这些村子都和中廖村存在着竞争关系,影响中廖村的到访率和重游率。2.休闲观光农业及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威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对中廖村环境的污染。开展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粪便、随手乱扔的垃圾、废品等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旅游食宿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废水、废渣、垃圾的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污染。由于游客不断的进入,会带来一些和村子里不一样的外来因素。村民难免会在与游客的交往互动中,产生一些心理隔阂。久而久之,村民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对其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产生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中廖村原本的黎族文化会变得更加的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四、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中廖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SO发展型策略。S1.四无村庄、S2.热带农业资源丰富、O1.政策支持、O2.华侨城的参与。1.打造乡村旅游名片(S1.O1策略)。在中廖村因“四无村庄”而走红全省,热带农业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依托村庄民风纯朴的环境,以及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打造集乡村度假、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名片。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农家乐,精心打造三亚本地黎村的品牌特色,吸引游客前往。2.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乡村旅游体验(S1.O2策略)。在中廖村因“四无村庄”而走红全省,华侨城的参与的情况下,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乡村旅游体验。国内的众多乡村旅游,大多只是旅游打卡式的消费模式,游客的旅游体验性较差,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同质化。以“农家乐”为例,大多“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几乎相同,如吃农家饭、农园观光、赏花采果、麻将、钓鱼等。华侨城作为国内领先的文旅企业,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休闲理念和高新娱乐科技手段,满足游客参与、体验的旅游需求,营造清新、惊奇、刺激、有趣的旅游氛围,为游客带来更加专业的乡村旅游体验。如2018年12月的由华侨城集团主办的“中廖村第一届乡村趣味定向挑战赛”,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S2.O1策略)。在中廖村热带农业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把握中廖村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以及政府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利用海南省政府对发展休闲农业的用地扶持政策,加快完善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中廖村农业生产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的开发。利用政府对重点休闲农业示范点项目开发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贷款贴息和对大型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专项资金股权投资的财政扶持政策,获取专项资金来支持中廖村的休闲观光农业。设计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如中廖村热带农业园区观光与体验,中廖村农耕文化体验等。4.吸引华侨城持续投入(S2.O2策略)。在中廖村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华侨城的参与的情况下,应吸引华侨城的持续投入。未来,坚持以村企共建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吸引华侨城以纯租赁或合作开发模式与村民和村集体联营开发美食产品,带动村民从事相关美食产品的发展。同时,开展特色共享产品,实现闲置资产的高效转移,合力打造共享菜地、共享厨房、共享集市等产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产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二)WO扭转型策略O1.政策支持、O2.华侨城的参与、W1.休闲观光农业人才缺乏、W2.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1.用政策吸引人才(W1.O1策略)。在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人才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吉阳区政府应该根据海南《关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出台政策吸引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如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高校的专家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的乡村旅游规划师等技能人才参与到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鼓励三亚的城市市民到中廖村投资创业。同时落实好人才安置政策,切实保护好乡村建设人才合法权益。2.华侨城引进人才(W1.O2策略)。在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人才缺乏,华侨城参与的情况下,华侨城公司以及华侨城公司拥有的强大“朋友圈”可以为中廖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引进人才。华侨城要负责引进来人才,中廖村应该积极配合,要留得住华侨城引进的各方面人才。3.政府建设资金投入(W2.O1策略)。在中廖村配套设施不完善,政府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加大中廖村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包括村子的交通邮电和农田水利以及供水供电等农业生产设施;网络服务、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活服务设施[17]。这些农村基础设施是中廖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4.华侨城提供设计方案(W2.O2策略)。在中廖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华侨城参与的情况下,应借助华侨城这个强大的外援,来为中廖村的旅游基础设置提供设计方案。在华侨城的参与下,中廖村的阿爸茶社、李家院子,都是村民的自住房屋,在保留风土人情、房屋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的,让村民的房屋更具格调与味道。未来中廖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依托华侨城强大的设计能力。(三)ST多元型策略。S1.四无村庄、S2.热带农业资源丰富、T1.海南其他美丽乡村的竞争、T2.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威胁。1.打造自己的特色(S1.T1策略)。中廖村有四无村庄的优势,但同样面临着海南其他美丽乡村的竞争。中廖村应该保持和提升村子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中廖村的黎家民风民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要把中廖村“好山好水好黎家”的招牌做大做响。保护好中廖村的文化形态、文化基因,守护住乡村的文化根脉,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元素。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2.提升内部管理水平(S1.T2策略)。中廖村虽然以四无村庄走红,但旅游的发展对村子环境的威胁不可避免。中廖村应根据村子的容量和环境敏感度限定游客人数和活动内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严格管制人员的承载量和登记管理,针对村子的重点保护区设置拦挡标志。硬实力方面,建设好完备的垃圾处理系统,及时处理产生的旅游垃圾,保证村子的环境卫生。软实力方面,也就是旅游服务。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靠口碑,所以服务建设不能松懈。要积极培养村民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着力避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与村民的矛盾。3.塑造有品牌特色的热带农业(S2.T1策略)。在中廖村热带农业资源丰富,面临海南其他美丽乡村的竞争情况下,塑造有品牌特色的热带农业。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热带农业种植培育,打造百香果园、芒果园和地瓜园等。在热带农产品的销售推广中,要帮助村民有计划的出售。统一收集农户的农产品,来进行打包出售。在吉阳区或者全市范围内成立特色品牌店。4.强化环境意识和理念(S2.T2策略)。在中廖村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可能面临旅游对环境的威胁情况下,必须强化村民和游客的环境意识和理念。向家长和小朋友宣传环保生活理念,倡导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用环保时装大赛这种小朋友喜欢形式来吸引小朋友参与,并且让家长和小朋友感受环保给生活带来改变,既学会用各种废旧环保材料做成的时装,又培养小朋友动手和创造的能力,同时和小朋友一起登台表演共同体验走秀乐趣增进亲子关系。(四)WT防御型策略。W1.休闲观光农业人才缺乏、W2.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T1.海南其他美丽乡村的竞争、T2.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威胁。1.留住村里人才(W1.T1策略)。中廖村人才缺乏,又面临着其他美丽乡村的竞争。在此情况下,中廖村应该防止村里劳动力外流,留住村里人才。积极鼓励帮助村民从事养殖、种植,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发展骑行、农家乐、生态体验等乡村旅游,让村民自己参与其中,自己做老板,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平台。2.抓好全员村民环境培训(W1.T2策略)。中廖村人才缺乏,同时又面临着旅游对环境的威胁。在此情况下,中廖村应该抓好全员村民环境培训,制定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要求村民和游客自觉遵守执行。如生活垃圾,自觉分类投放到垃圾桶里,不得乱扔,不准随地吐痰和吐槟榔汁。店铺、摊位实行门前三包等。3.做“休闲观光农业+文创”产业(W2.T1策略)。在中廖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又有其他美丽乡村的竞争的情况下。发展中廖村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应对中廖村进行差异化形象定位,做“休闲观光农业+文创”产业,将中廖村的第一产业扩展为黎族文化传习地、农业体验园、亲子教育基地、户外扩展场所、企业等团体聚餐等休闲旅游活动。依托文艺、科技、手工等多种综合的方式,对原有的旅游产品或普通实用产品进行升级,使之带有休闲和文化属性。4.优先建设具备环保功能的旅游设施(W2.T2策略)。中廖村配套设施不完善,同时又面临旅游对环境的威胁。应该优先建设具备环保功能的配套设施,如建立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的生态停车场。建设科学的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建立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建立烟油废气净化器处理设施。建设生态垃圾箱。建设环保旅游厕所。

五、结论

观光农业范文篇10

(一)台湾休闲观光农业主要内涵

休闲农业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乡村田园风景,并同时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生活及文化民俗活动,向国民提供休闲场所,增进大众对农村及农业活动体验为目的的经营管理活动。[1]288-291由农业结合观光旅游发展出来的休闲农业具有“三农”(农业经营、农民生计、农村发展)、“三产”(一级产业、二级产业、三级产业)、“四生”(农村生活、农业生产、体验生命、自然生态)的产业特性,具有观光、度假、社会教育、文化传承、发展经济等多目标功能。换言之,休闲农业就是结合生活、生产、生命及生态于一体的经营活动,在管理层面更是结合了农业加工、体验设计、农业产销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产业。

(二)台湾休闲观光农业主要类型

由于农业资源多样化,社会需求复杂化,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至今非常关注主题设定、经营特色、休闲农业园区功能的划分,都十分注意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2]48-51据台湾农委会相关统计,台湾现有休闲观光农庄1240家、特色民宿1386家、休闲农业集聚区67处、休闲渔区300个、观光果园385处。台湾休闲农业主要可以分为4个大类。一是休闲体验类,包括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休闲渔场与休闲林场。这类休闲体验类观光农业一般都具有类型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远山、河流、特有的动物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植物体系等。休闲农场开展的活动项目也非常丰富,常见的体验类项目主要包括乡土民俗体验、农民住宿体验、农园采摘体验、大自然教室等。休闲林业园区提供了森林小木屋、体能锻炼、森林步道等游憩设施。二是观光体验类,包括观光茶园、观光菜园与观光果园。观光茶园的活动开展主要以种茶、采茶、做茶为主,有些茶园还附带经营茶坊,向旅游者提供品茶项目。观光菜园一般以生产高冷蔬菜为主,并向旅游者提供进入园区时所想要购买的蔬菜,一些设施完善的观光菜园同时也向旅游者提供现炒青菜等产品供旅游者品尝。观光果园则主要以采摘水果体验为主,同时还设有露营区、烤肉区、儿童游憩区。三是农园体验类,包括教育农园与市民农园。教育农园是同时兼具教育功能与农业生产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农园中生产或种植的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规划配置等均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市民农园则是将位于城市近郊之地集中划分为若干地块,并分别出租给都市民众种植水果、花草或经营家庭农艺项目,让都市民众能够享受、体验农业生产、耕作的乐趣。市民农园根据不同使用对象,主要划分为儿童农园、家庭农园、高龄农园等。四是度假体验类,主要是指台湾特色民宿。台湾民宿主要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民俗、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向旅游者提供乡土生活的住宿处所。

(三)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1989年台湾农业委员会在台湾大学举办“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首次提出休闲农业,所达成的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策略成为主管部门推动发展休闲农业以及拟定各项计划的基础。这些策略包括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等。1990年台湾农业委员会制定了“休闲农业发展计划”,正式开创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新起点。1992年,台湾农业委员会颁布了休闲农业领域的第一部政策条例《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一些从业的基本条件,包括农民设置观光农园的申请、审核的程序,各项工作逐步正规化、程序化。[3]437-4402000年台湾通过《农业发展条例修正案》,其中就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专项规定,这使得休闲农业发展有了法律依据。2004年以后,台湾休闲农业进入新自然主义时期,这个阶段不再追求数量的增加,而是追求休闲农业品质的提升。如在2004、2006年先后两次对《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开展休闲农场评选、休闲农业区评价、休闲农业经营师培训认证等活动,逐步把休闲农业发展重点转向休闲农业内在品质的提升,力求实现台湾休闲观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段时期台湾休闲农场的游客人数不断增加,从2008年的959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2000万人次,国际旅游者从2008年的6.4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26万人次,休闲农业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实践

(一)政府大力支持,政策制度完善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诞生、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政府进行策动、辅导、规划、抉择、组织和协调的。从休闲农业组织结构设置上看,台湾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由台湾农业委员会负责,台湾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而且从上至下还专门设立休闲农业管理、指导和营销部门,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营发展管理体系。政府的施政理念与作为引导着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架构出齐全的休闲农业制度规范,让从业者和企业可以共同遵行。为推动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出台了《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观光农业发展示范计划》《民宿旅游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台湾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有序、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二个角色是法令规范的执行,在休闲农业法令规范的制约下,台湾各级政府特别重视休闲农业发展,积极促成休闲农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个角色是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援,比如办理讲习训练、提高经营管理素质、举办大型活动,引导客流流向休闲农场。

(二)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最有成效的策略之一就是在主管部门协助辅导下,成立“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这是一个由从业者组成的协会组织,能够代表从业者办理各项非营利事务,并且成为政府与从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协会宗旨是将农业与休闲游憩活动相互结合,以发挥农业生产、促进生态平衡与推广农村休闲观光旅游的效果,并带动当地人对农业资源、自然生态及农村文化的关注,提升农民受益与促进农村繁荣发展,以提升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及消费品质,最终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

(三)创新休闲农业经营理念,加强休闲农产品的广度及深度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非常注重休闲农业的创意和营销活动,摆脱了休闲农业产品和发展模式的雷同,避免了经营方式的相近,使企业吸引力大大增加。同时,积极拓展农业开发手段,推行休闲农业六级产业思维。农业六级产业化主要是指以初级(一级)的农业生产为基础,开发加工品、商品、新销售渠道,并扩大到兼具环保意识的绿色消费、以环境场域作为观光发展资源等,是农业结合工业、商业、学界的全方位农业发展概念。休闲农场原以农业生产为主,但为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并满足游客消费的需求,必须由一级产业延伸到二、三级产业。一级产业是农场生产阶段,产品差异性不大,原始功能的价值不高,若予以加工、制造,将提升价值;若能提供餐饮、住宿、包装销售,并结合娱乐、教育的功能,跨越到服务性产业,则产品价值更高。

(四)成立台湾休闲农业学院,强化对休闲农业人才智力支持

台湾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学院,期望通过整合学术界、产业界与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建构休闲农业发展知识与培育人才的摇篮,包含顾问团队、培训中心和知识平台。例如,培训中心邀请产、学、官、研等专家组成人力发展委员会负责运作,建构职能地图、师资与教材知识库,并与休闲农场合作,在台湾各地设立培训中心,建构系统性选、训、证、用合一的人才培训制度,培育休闲农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了休闲农业顾问团。依据休闲农场标准分类来整合休闲农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据专家专长、专业分类建立完整师资库,以供各县市政府、农会、休闲产业及休闲农业相关组织办理地方培训时参考。

(五)建立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

为促进休闲农场持续发展,树立台湾休闲观光农场的服务口碑与品牌价值,透过提升服务品质以建立休闲农场品牌形象,为游客提供优质休闲农场旅游,并通过认证过程找出休闲农场服务品质缺失,以此作为未来休闲农业与管理教育训练协助改善的重要参考。休闲农场品质服务认证由服务管理评选和服务品质诊断两大部分构成。服务管理评选包括基准指标和特色指标两个层面,皆针对农场特色管理、餐饮服务管理和住宿服务管理三个方面。服务品质认证只是手段,改善农村经营本质才是结果。从认证结果可以发现,台湾休闲农场服务产业已经渐渐成熟,能够提供游客安全、舒适的休闲旅游环境。

三、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管理启示

(一)提升并拓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理念

休闲观光农业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透过休闲农业将农村打造成为适合居住和旅游的环境,农村有适当的经济行为,年轻人有就业或创业的机会,农村人口老化将逐渐趋缓,农村人口结构将趋于平衡,农村社会自然安定和谐。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平衡发展。例如,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主要是依托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稀缺资源的利用,设立保护区域,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服务,从而使得广大民众全面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因此,应发展具有生态旅游和农村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活动,将发展休闲农业活动作为回归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改善经营管理策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休闲农场的经营管理首先要厘定经营策略,然后做好服务、营销、解说、营运、环境等部门的管理。早期休闲农业可以靠大片的树林与绿地吸引游客,但随着旅游景点愈来愈多,加上城市公园绿地不停产生,未来要吸引游客,不能单独只靠观光旅游,而是要与生活结合,而且要有深度与知识性。因此,应积极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产品的创意与研发,沿着初级农产品—商品—礼品—艺术品—体验品路线提升休闲农业产品价值,注重产品性能、功用与效益的营销转变,为顾客创造体验的营销,包括感官、情感、思考、行动以及开发等。

(三)加强休闲农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