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旅游英语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16 10:36:31

观光农业旅游英语教学研究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表征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法等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引入我国,成为推动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典范。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取得一定成就且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在推动观光农业走向国际等方面仍显不足。由李侠、姬谦龙、谭春平编著的《观光农业旅游英语》(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一书,就成为培养观光农业旅游英语服务的相关从业者的必备书籍。《观光农业旅游英语》由十个单元组成,包括观光农业及生态旅游介绍、果园、菜园、酒庄、农家饭、森林游、少数民族村寨游、奶牛场以及教育农园等九个话题。总览全书,该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模式新颖,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旅游英语教学教材一般以纯文字介绍为表述方式,这样的模式让学习者无法真正融入到具体情境之中,容易造成“哑巴英语”,也就无法在现实的场景中流利且规范地表达相关内容。相比之下,情境式教学法更易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情境式教学法通过模拟相关场景,让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自觉融入,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角色扮演,于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观光农业旅游英语》正是通过设计具体的现场场景展开教学。首先,教材点明该章的重点,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其次,在书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对话场景,通过模仿对话,加强对语言的掌握。如第三章“菜园”,编写者就设计了菜园观光场景中导游和游客之间的具体对话,即游客进入菜园后因为不熟悉菜园中交通、菜园特色、蔬菜等具体情况,需要导游答疑解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展示,而教师则可以在扮演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出对话中的导游词注意事项、语法规范等,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具体对话场景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练习英语口语,可谓一举两得。最后,教材还设计了大量练习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一步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观光农业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单一等缺陷,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具体场景之中,便于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必备导游技能。同时,互动式对话场景的设置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可让学生根据书本内容自行组队进行课堂模仿练习,也可让学生根据书本课后练习进行自主练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便于学生掌握多元化知识

传统导游教材常采用知识罗列的方式阐述内容,用于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单调性与枯燥性,但在《观光农业旅游英语》一书中,教材内容满足了多元化的需求。首先,教材的内容不仅包括观光农业基本知识,还涉及了大量与观光农业相关的知识,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其次,教材围绕语言表达能力、口译能力、文本能力等项目展开,帮助学生提升多项能力,如在果园游览时,学生可以在模拟练习过程中掌握基本果园知识、提升口语能力。最后,教材编写者高度重视翻译教学,其内容涉及了大量的翻译知识点,涵盖了诸多跨文化领域知识要点,使学生在翻译过程更好地贴近观光农业旅游本身。本书视角新颖,体系设置合理,符合当前及其今后一段时间内观光农业旅游的需求。但本书也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应该更加贴近观光农业旅游本身,减少不必要话题的引入,而与之相关的其他话题则可以在课堂内由学生自由发挥。其次,应该更加注重知识扩展学习,虽然教材在每章之后都附有“相关知识扩展”栏目,但目前伴随旅游经济的发展,农业旅游人才亟需拓展其知识面,所以应当补充相关参考阅读书目,供学生阅读使用。最后,可以配置相关教师用书,目的是提升学科内学术交流,让教师更好地在学术框架内提升学术涵养。

综上所述,该教材具有情境对话教学模式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旅游技能人才指导性强等特点,既可以看做是一本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本实践指导书,能够根据当下农业旅游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丰富旅游等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于高校旅游教学专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周丽敏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