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3:12:55

广东范文篇1

1.1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很大

当前,服务业迅速发展并且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广东省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水平与其进出口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如表1所示。2007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15.6亿美元,仅为同期全省货物贸易额的3.4%,与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平均比率22.2%相比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23亿美元,广东服务贸易在全国的比重仅为8.53%。同国内服务贸易发达地区相比,广东服务贸易发展也明显落后,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北京的39.05%,上海的36.64%。

广东服务贸易整体上严重滞后商品贸易。多年来广东进出口总量占全国1/3以上,但是,长期以来,服务贸易总量占商品贸易总量的1/8左右,比上海、北京落后。虽然凭借地利在旅游、海运服务等方面占有优势且得到较好发挥,却在其他许多服务贸易领域未能充分地研究和开发,错过了不少发展机遇。因此,广东服务贸易尚处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1990年到2002年广东各项服务贸易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高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同期年增长率7%,也高于其他主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地区。在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低迷,服务出口出现负增长时,广东服务贸易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02年对外劳务合作的增长率高达40%以上,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的增长速度更高达12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贸易趋于自由化,鉴于目前广东服务的输出规模还很小,未来服务输出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1.2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保持较快增长,且呈顺差状态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7年,广东服务贸易涉外收支年均增长达到27%,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14.5%的增长幅度。与全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不同,广东服务贸易与货物进出口一样,近年来基本为顺差状态,而90年代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多为负值,但有逆差不断缩小的趋势。

1.3服务贸易交易项目结构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7年,广东省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两项跨境收支合计142.52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达66.21%;而同期全省通信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体育、义化和娱乐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

收支总额合计为30.85亿美元,仅占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25.83%。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单一,行业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领域,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技术和知识密集犁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占比明显较小,发展相对落后。

外商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和传统服务业,在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研和综合艺术服务业的投资较少。如表5所示,1979~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在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的分布为:

房地产业占53.3%,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18.3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9.46%;社会服务业占9.91%;金融保险业占5.4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占2.28%;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占0.76%;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0.38%。

1.4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区域差别显著

出于战略布局的需要,广东服务贸易高度集中于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地区结构过于集中。根据服务贸易外汇业务统计,2007年,广州、深圳两市服务贸易合计收入占全省服务贸易收入的88.12%,合计支出占全省服务贸易支出的82.15%,而其他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全省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均衡,显示出广东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中心城市在生产要素区域流动中未能发挥辐射中心的作用,其综合服务也未对区域经济起到显著的带动作用。导致该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一定规模,无论中心城市还是其它地区,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各城市间仍以竞争为主要关系。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如表6所示,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9.23亿美元、32.68亿美元和18.0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比例分别为20.14%、22.52%和12.45%,仅广州、深圳就合计占比42.66%,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地占全省55.11%,集聚效应非常明显,占比最小的茂名仅占2.07%。这与广东省历年贸易总额分布类似。如图1所示,从2000年到2007年,全省出口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2007年三地的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达72.22%,远高于其他地区。更多经济就在中国论文指导网

1.5服务贸易伙伴不断增多,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香港、美国、日本是广东服务贸易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地区和国家。据统计,2007年,广东(不含深圳)与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收支总额占全省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68.16%。其中,香港是广东最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广东与香港的服务贸易收支占全省的39.41%。多年来,广东依靠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不断强化粤港服务产业链.加强服务贸易产业问的合作,服务贸易也狱得了快速发展。

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一直占了广东省服务贸易的大部分,也是广东省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以旅游服务为例,如表7所示,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国际游客出入境人数中香港同胞占比分别为92.92%、66.35%、67.34%、69.07%。可见,广东与香港的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占主要地位。再看与国外的旅游服务贸易情况,如表8所示,主要为日本和美国,其中1995年两个国家共占比35.63%。2007年这两个国家占比有所降低,但依然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伙伴基本稳定,但目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广东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从广东国际服务贸易总量及发展情况和各服务贸易分项目、各地级市进出口额对照表等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服务贸易的组成主要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它服务贸易中的一些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和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还比较低,服务贸易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发展潜力也很大,将成为未来广东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重要增长点。

2.1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增幅较全国快

虽然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3年到2007年翻了一倍多,但相对于国内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第一大省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市场占有率低。如表10所示,广东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比例平均为9%,服务贸易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额比例更低,为6.5%,这与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是极其不匹配的,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相对不高,但增幅大于全国增幅。如表9所示,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7年为2003年的2.57倍,而同期全国为2.45倍,但高出的不明显,基本保持和全国同步增长的步伐。所以从市场占有率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处于平均水平,竞争力不明显。

2.2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把广东省模拟为一个完整性的国家,对其进行与全国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计算,然后计算中国与世界相比较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最后进行广东和全国竞争力指数的比较,得出广东省在全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

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取值范围为[-1,1],TC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均水平,当TC指数的取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行业竞争力越小。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徽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3,0)之间,说明全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微弱竞争劣势;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0.3)之间,说明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全国来说有微弱竞争优势,且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处于负值,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为正值,还有上升趋势。因此,从TC指数来看,广东省服务贸易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较强。

再看RCA指数,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即极强的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1.25,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0.8,1.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服务竞争力弱。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0.5左右,小于0.8,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1.3左右,位于[1.25,2.5]之间,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相对与世界来说处于相对劣势,竞争力弱,而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中国来说处于相对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全国RCA指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多大改变,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3.结语

广东范文篇2

1.1地域建筑的定义

在给出地域建筑的定义之前,先理解以下建筑的概念:建筑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为人类自身提供物质和精神庇护的文化景观。因而可看出建筑与特定的地理空间点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质属性之一。

然而,所有建筑都是地域建筑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建筑是建造在一定地域,但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地域建筑不再只是建造在原本地理空间上里,也就是说某一地理空间上的所有建筑也不一定是地域建筑。因次,地域建筑是指人类创造的,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适应的特定文化景观。

1.2地域建筑的类型

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最基本、最大量的建筑类型,也是地域建筑的主体,故可从民居的角度来考察地域建筑的类型。在古书上记载,住宅由门、塾、堂、厢等组成。中国地域辽阔,从北向南,为适应不同的气候、地形、材料、环境等条件,民居有明显的差异。

在广东地区自古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其建筑表现出更加复杂而丰富的类型,创造了具有特色是城市风貌地区。其中主要有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广东客家集团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四种。

2.建筑平面结构类型

广东地域建筑虽然从整体上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但由于其内部广府、客家及福佬文化的差异,城市与乡村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形成具有明显分异的建筑类型。其主要有以下两中类型:

2.1无院落建筑

竹筒屋是无院落建筑的代表,也是民居建筑中平面结构最简单的一种。由于屋内厨房、天井、厅、房按一定顺序排列,形似竹筒而得名。

其建筑平面为单开间,面宽较窄,一般为3~4米;进深较大,一般为10~20米,有的甚至达30米以上。也有规模较大的将两个单开间并联,"明"字屋就是双开间竹筒并列组合后的变化形式,厅、房、厨房与天井灵活组合,两开间大小可不一,进深也可变化,不一定整齐划一,形如"明"字。其中双开间的代表建筑是锁头屋。

2.2有院落建筑

三间两廊式建筑即是三合院式建筑,其普遍寻在于我国南北地区,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其中南方有院落建筑是由三开间主体建筑、前带两廊和天井组成三合院。

这种建筑类型在广东中部和西部村镇建筑中广泛采用。从平面上看,前为天井,后为厅堂,厅堂两侧为房,天井两旁设廊,分别为厨房和杂物房。这种三间两廊式是广东地区采用最多的一种建筑平面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多种发展形式:一是纵向发展,发展成四合院形式;二是横向发展,发展成多开间形式;三是垂直发展,发展成楼房。

3.建筑功能类型

广东地域建筑除了官府类、宗教类等公共建筑外,大量的是私有民居建筑。在这些众多的民居建筑中,为适应广东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即是用于商业目的和进行防御的功能形态,它们使广东民居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3.1骑楼--店屋式开放住宅

店屋式住宅是指商业功能与居住功能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其在古代就有存在,如宋代的"檐廊式"店铺。到近代海外文化的涌进,形成中外合壁的骑楼建筑。骑楼是在楼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街道边相贯通,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人们在长廊下进行商贸活动,可不受风雨日晒影响。这既适应了广东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又使人与商业空间的接触更为直接方便,并使城市商业与交通空间相融合,使街道尺度更为宜人,创造了广东城镇独特的商业街区风貌。居住与商业的结合,导致了私密空间的局部开放,创造了较为亲和的人文环境,使购物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2碉楼和土楼--防御式封闭住宅

在广东地区存在的防御封闭住宅最为典型的是碉楼,是侨乡地区的传统民居。碉楼形式自古就有,但将防御和居住两种功能结合的碉楼主要出现于近代。

其产生的的原因是,海外侨居者为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大量的资金,一是使侨乡人民日益富裕,二是民国初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洪水泛滥,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的平面多为方形,基本格局由传统三间两廊形式发展而来,底层为储藏室和厨房二楼住人,顶层由年轻人居住兼做守卫。

其次,是土楼,其存在于客家聚落地区。从形式上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其形式上的围合性和独立性,便产生了很强的排外性和防御性。

4.结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技术在更新,无可否认的是,现代建筑创作越来越受新材料、新技术的影响,建筑师们对于现代技术的驾驭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建筑创作的能力。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地域建筑面临着新的困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建筑的角度上看,也是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建筑。建筑不仅是一种提供给人居住的空间,尤其是在地域建筑中体现的是一方建筑文化传统。通过它传承的是一种地域文化,其是与前后(历史发展)、左右(与社会发展同步)、上下(适应自然条件)相关因素的综合把握与适宜的应对。因而,我们要挖掘地域建筑的价值,并着实实现地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林琳.港澳与珠三角地域骑楼--广东骑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凌世穗.走向开放的地狱建筑[J].建筑学报,2002.(9).

广东范文篇3

关键词:陶瓷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现代陶艺;改革开放

1背景优势

(1)优越的地理环境。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年平均温度22.3℃,月平均温度为保持在16℃~19℃之间。陶瓷公共艺术在广东的发展避免了陶瓷因为温度太低发生冻裂的情况。此外,广东省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陶瓷原矿材料,为广东陶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深厚的陶瓷文化与陶瓷产业背景。陶瓷公共艺术在广东的起源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广东多元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庞大陶瓷产业背景。无论是陶瓷艺术还是陶瓷产业都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最为盛名的当属石湾的陶塑、潮州的瓷塑及广州的广彩瓷。除此之外,广东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庞大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佛山自1983年引进新的陶瓷生产设备后就在现代陶瓷生产领域不断创新,在全国卫浴领域位居前茅。而潮州枫溪陶瓷产业主要以生产出口日用瓷,其陶瓷产量久居全国前列,2004年被授予“中国瓷都”的称号。

2介入空间途径与方式

陶瓷公共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为广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陶瓷公共艺术获得更大的发展,介入空间的方式也更多样化,总结广东陶瓷公共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以室内软装工程的方式介入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东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开放区等多个层次较为全面的发展。各项事业迎来的发展的大好机会,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以介入室内软装工程的方式为广东陶瓷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成为广东陶瓷公共艺术进入公共空间中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在这种方式中,艺术家充当乙方,工程承包者为甲方,甲乙双方经过协商之后甲方委托乙方为特定的空间或者环境进行设计和建设,一般来讲这种只涉及甲乙双方的合作方式下的作品可实施性较高,整个流程下来效率较高,方便操作。(2)以创意园改造的方式介入空间。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从国家到省、市各级逐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各方面追求可持续发展,一些旧的被遗弃的工业园区重新受到了重视,各地区纷纷开始了创意园区的改造和建设热潮,以创意园区的改造为切入点也因此成为陶瓷公共艺术介入空间建设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广东,以佛山石湾南风古灶园区和广东紫泥堂园区改造为例,为陶瓷公共艺术介入空间提供了条件。(3)以陶瓷公共艺术活动的方式介入空间。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的对外开放,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发展。在21世纪以互联网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广东,一些地方性的艺术文化交流也逐渐地频繁起来,包括跨国性的一些艺术展览、工作坊活动、竞赛等。这些艺术活动中不乏以陶瓷公共艺术为创作方向,对广东陶瓷公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所收集到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在广东省内举办过多个陶瓷公共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如1999年12月举办的“99石湾当代华人陶艺家‘千年之烧’”、2002年由葛姆雷策划举办的《亚洲土地》公共艺术项目、2008年“百万梦想砖”大型行为艺术装置策划以及“南风古灶2009国际陶艺工作营”“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的中日韩国际柴烧工作营”等。工作营带来的是各种思想与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和碰撞,是公共艺术以环境为基础一种更为开放式的创作,与城市环境,城市市民有较强的互动和交流。

3表达方式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后,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广东现代陶艺出现了从萌芽到发展过程,陶瓷创作经历了从注重实用性到注重艺术情感表达的转变,出现了陶艺作品在户外公共空间展示的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陶瓷壁画、陶瓷雕塑、陶瓷装置等多种表现方式的陶瓷公共艺术局面。(1)陶瓷壁画。陶瓷壁画是陶瓷材料介入城市空间装饰中较为普遍的表现形式,随着创作观念的改变,艺术形式与创作手法上也相应地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广东陶瓷公共艺术中壁画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以瓷板画为表达的方式,第二类是以陶艺创作为表达的方式,第三类则是借用科技的手段为表达方式,开始引用陶瓷丝网印技术。(2)大型陶瓷雕塑。随着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艺术家在创作中将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放在了首要位置,一些雕塑艺术家将陶瓷材料运用到户外创作中,在广东,城市陶瓷雕塑按创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3种:第一种是先以水泥或者玻璃钢浇筑雕塑,再以陶瓷马赛克的方式将瓷片贴附于雕塑的表面,这种创作方式在国内陶瓷公共雕塑的创作中较为常用,具有较强的表现性,适用于较大型的户外陶瓷雕塑作品创作。第二种方式是一体式烧成,也就是说整件雕塑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采用纯手工或者借助模具一次性成型,这种方式要求对陶瓷的窑炉设备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烧制体量较大的陶瓷雕塑作品。第三种方式是陶瓷雕塑分段烧成的方式,可以理解为将一件完整的陶瓷雕塑分解为多个小块进行制作和烧制,一方面避免了大件陶瓷在制作过程中出现开裂的状况,另一方面解决了烧制大件需要大窑炉的问题。这个创作方式的出现,成功地避开了陶瓷在之前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如不易烧成、安装困难、体量做不大等问题,大大的延展了陶瓷介入共件的可能性。(3)陶瓷装置。陶瓷被引用到装置艺术中源于马歇尔•杜尚的现成品艺术观念。杜尚所坚持的反传统美学和反传统艺术创作的方式对之后的艺术家及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大地拓宽了艺术创作的题材和对新材料的运用,在他之后,陶瓷材料开始运用到装置艺术中。在美国和日本也开始出现陶瓷装置艺术。

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下从事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和创作的人群中大都是城市管理部门下设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较少有接受过系统美学教育的经验,在看待艺术创作及进行艺术方案的选择方面往往不够全面,存在认识与观念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广东陶瓷公共艺术中大部分的作品虽然在创作手法,材料特点的呈现方面具有相当的创新感和能够产生强烈的装饰作用,吸引公众的目光,但互动性不足。第三个问题是缺少专门从事陶瓷公共艺术策划监督、管理的机构。(2)解决的对策。鉴于文化推广和从业人员的问题,首先从加强陶瓷文化普及力度及陶瓷公共艺术从业人员的培养去逐步完善和解决广东陶瓷共艺术发展不平衡及作品创作中存在不足的问题。然后完善公共艺术建设机制,可以通过由国家相关部门、协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例如,可以成立广东省公共艺术建设管理职能部门,并在各城市设立分管处,对该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过程严格把控,落实权责关系,以确保公共艺术作品建成后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林陈黄.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5):173.

[2]李卉子.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雕塑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30(11):182.

[3]顾晓兰.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雕塑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6(2):143-144.

[4]曾雨薇,马静.陶瓷雕刻在公共艺术中的当代性表现[J].才智,2015(33):218.

[5]余小荔,李琳茜.公共艺术的视觉创新———将陶瓷文化引入3D地画的奇妙构思[J].中国陶瓷,2015,51(11):92-95.

[6]周武.学院陶瓷艺术———记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学生毕业作品展[J].中国陶艺家,2012(2):32-43.

[7]魏传涛,刘柠瑜.浅谈陶瓷材料介入公共艺术中的运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3):45.

[8]刘成章.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9.

[9]李青.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陶瓷艺术[J].中国陶瓷工业,2006(6):45-46.

广东范文篇4

本文作者:詹坚固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光绪《嘉应州志》卷七曾提到客家人分布区域是“嘉应州及所属兴宁、长乐(今五华)、平远、镇平(今蕉岭)四县,并潮州府属之大埔、丰顺二县,惠州府属之永安(今紫金)、龙川、河源、连平、长宁(今新丰)、和平、归善(今惠阳)、博罗一州七县。”当然,这里提到的分布状况是片面的,当时粤北、粤西也有不少客家人分布。其后民国《赤溪县志》①卷八《赤溪开县事纪》提到客家人分布时,较光绪《嘉应州志》更全面了,除讲到上述州县有客家人分布外,还提到“北江南韶连所属区域”②、“广属番禺、东莞、香山(今中山)、增城、新安(今深圳宝安)、花县、清远、龙门、从化、三水、新宁(今台山),肇属之高要、广宁、新兴、四会、鹤山、高明、开平、阳春,以至阳(江)、罗(定)、高(州)、雷(州)诸属州县”。《赤溪县志》所记载的广东客家分布状况虽未尽细致,但已经初步描绘出今天广东客家分布的轮廓。客家学开创者罗香林教授在1933年出版的《客家研究导论》中首次将广东客家人的分布区域分为纯客住县和非纯客住县,并对非纯客住县的人口进行分级,作出初步人口估计。他首创的这种研究方法,为后来研究者广泛采用。罗先生根据当时的人口报告,对各县客家人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纯客住县人数由于有政府的统计数据,且统计方法相对简单,故统计准确性较高,1933年约有375.6万人。非纯客住县人数则是作者的粗略估计,约有363.7万人。当时广东客家人口总计约有700万左右。①在文章中,罗先生一再强调,要准确探悉客家分布地域及其人口,必须从实地调查入手。但限于当时条件,作者只进行一小部分的实地调查。文中所述内容,仅是粗略说法,这也是作者深感遗憾之处。正是由于实地调查不够,文中出现一些错误也在所难免,如把丰顺、英德纳入纯客住县,但这二县只是客家人占多数而已;非纯客县的统计也有不少遗漏。罗先生这种实地调查广东客家分布状况的心愿,直到半个世纪后的20世纪80年代末才初步得偿所愿,1988年前后,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侯国隆趁大规模编修地方志的机会,通过市县方志部门,对各地客家人分布状况作了调查统计,取得相对准确数字,调查结果为研究广东客家的学者争相引用。当时调查了全省79个县区市,有客家人居住的县区共70个,客家人约1640万人,占总人口5294万(1987年统计数字,不含海南岛)的30.97%。客家人口占99%以上的县有梅县、大埔、蕉岭、五华、平远、和平、龙川、连平、陆河、翁源、新丰等11个县,此外,兴宁占98.52%,南雄占97.61%,始兴占96.8%,紫金占98.07%。这些客家人超过95%的县应归属纯客家县,共15个。没有客家住的县9个:顺德、南澳、澄海、徐闻、吴川、遂溪、高州、罗定、番禺。其余各县市则有不同比例的客家人口分布。②侯国隆的调查统计是对罗香林先生客家学研究的继承和发展,他对纯客县的定义是“客家人超过95%”,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由于该调查是通过各县区市政府部门之一的方志办来进行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信,但也有一些错误,如文章认为高州、徐闻、遂溪、罗定、番禺无客家人聚居村落,实际上这些县市都有数目不等的客家村落。经过重新调查,按照传统的粤东、粤中、粤北、粤西四大区域,广东省客家人的具体分布状况如下:粤东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市及邻近的潮汕地区一带,包括梅江区、梅县、蕉岭、平远、兴宁、大埔、五华、丰顺、揭西、揭东、普宁、惠来、饶平、潮安、汕头、陆河、陆丰、海丰等县市,其中梅江区、梅县、蕉岭、平远、兴宁、大埔、五华、陆河为纯客住县(区)③。丰顺、揭西、揭东、普宁、惠来、饶平、潮安、汕头、陆河、陆丰、海丰等地客家人所操语言是受到潮汕话影响的客家话,与标准的梅县客家话语音语调上都有区别,他们被称为“半山客”。粤中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河源、惠州两市的和平、连平、龙川、东源、紫金及源城区,惠东、惠阳、博罗及惠城区。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县市也有分布。其中和平、连平、龙川、东源、紫金及源城区为纯客住县(区)。粤北是客家人基本住地之一,主要分布在韶关、清远市区及所属各县(市),其中始兴、翁源、新丰是纯客住县,曲江(现为韶关曲江区)、乐昌、南雄、仁化、乳源、英德、连州、连南、连山、阳山、佛冈、清新各县市大部分或一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粤西客家人分布在云浮、湛江、茂名、阳江四市所属市县,包括新兴、郁南、罗定、廉江、遂溪、徐闻、雷州、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东、阳春各县市的一部分地区。各地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从分布表上我们可以看出,粤东北的梅州、粤北的韶关、粤中的河源、惠州等市是广东客家人分布的主要地区。目前,广东纯客住县市(区)有18个:梅江区、梅县、蕉岭、平远、兴宁、大埔、五华、陆河、始兴、翁源、新丰、仁化、和平、连平、龙川、东源、紫金及源城区,除陆河外,它们基本上分布在梅州、韶关、河源三个地级市的所属县区,呈连片分布。在潮汕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及粤西地区,客家人的分布区域更多地呈点状分布,象散落在棋盘上的棋子,成为潮汕人或广府人传统分布区域的一个个移民据点。没有客家人分布的有潮州市区、揭阳市区、汕尾市区、阳江市区及顺德区、南澳县、澄海区、吴川市。④其他县市(区)均有不同比例的客家人分布。形成这种分布格局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移民过程形成的。从宋代开始,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中原移民大量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地区,客家民系形成。经过宋元几百年的繁衍生息,粤东梅州及其相连区域成为广东客家人最重要的聚居地。此后的广东客家人大迁徙,都是在这个聚居地形成后发生。元末明初,粤北客家由闽西粤东迁入,繁衍生息至今。粤中及粤西沿海地区的客家人则主要是清初“迁海”复界之后迁入该地区,填补“迁海”后带来的巨大空白带。客家人大量进入粤中、粤西沿海地区,由于与当地土著争斗生存资源,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咸丰同治年间爆发,引起长达几十年“土客大械斗”,造成几十万人死伤的惨祸。其中,尤以新会、开平、台山、恩平等“四邑”地区的土客冲突最惨烈。为避难,粤中、粤西部分客家人被迫向冲突较缓和的相邻山区转移,部分则向更远的海南、广西及海外地区移民。现今广东客家人的这种分布格局在清末基本固定下来。2009年广东客家人口约2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8366万的27.5%。各地区客家人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粤东地区35.4%、粤北地区55.8%,粤中地区25%,粤西地区17.5%。根据侯国隆上世纪80年代末调查的数据,依照上述四大区域进行统计,各地区客家人约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粤东地区41.7%、粤北地区55.6%,粤中地区24.7%,粤西地区15.9%。当时全省有客家人164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5294万(1987年统计数,不计海南岛)的30.97%。两相比较,两者的比例数大体相似,数据上微小的差异乃是当时部分地区统计数据不准确的结果。

如上所述,广东客家人的分布状况必然深远影响广东客家文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确定,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客家人集中在粤东北、粤北、粤中梅州、河源、惠州地区这种大的分布趋势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在粤东、粤西等处于潮汕人、广府人包围下的一些客家分布点,在强势的潮汕、广府文化压迫之下,这些分布点会逐渐缩小,有些甚至消失,同化为潮汕人或广府人。广东客家人分布状况对客家文化的影响,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察。(一)纯客区和客家人占大多数区域内的客家文化,将在一段时期内按照既有的发展轨迹与时俱进地发展。由于粤东北、粤北这些地区客家人在当地人口占绝对优势,客家人具有很强的族群认同,文化上也很强势,其他外来文化无法同化他们,客家人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维持这种文化状态。客家文化价值观的维持主要依靠这些地区,它们是客家文化的大本营、根据地。正是这些地区保持着传统的客家文化,并源源不断地通过外出客家人输送客家文化。也正由于这类地区的存在,才奠定客家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占据三分天下的局面。作为客家文化重要载体的客家方言在本区域内将长时间继续维持,成为客家人与广府人、潮汕人族群区别的最直观要素。处在这一文化区内的非客家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分布在区内的一个个文化板块,它们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如处于这一区内的少数民族大都操双语,有的甚至以客家话为通用语言,文化上也向当地客家文化假借很多,因此,该非客家汉语和少数民族地区实际上可以视为客家文化区。应该看到,该区域内的客家文化,由于在各地发生时间的不同,在共同文化特质的前提下,又存在地域差别。今梅州地区是客家人最集中之地,也是广东客家文化最早发生地,成为客家文化的核心区,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很强的客家文化对外辐射功能。粤北、粤中、粤西等地不少客家人都是从此辗转迁移出去。随着移民浪潮,客家文化也在向外扩散。今东江流域龙川、河源、紫金、惠州、博罗等地,宋元以前,瑶、畲等土著居民或境外来的少数民族是当地居民的主体,宋元之际,客家人才逐渐在当地占优势,客家文化逐渐占上风。东江流域的客家文化与核心区的客家文化大致相同,又因离梅州地区的客家文化策源地有一段距离,又与强势的广府文化区相邻,同时也受到福佬文化的影响,其文化景观与核心区又有小差异,形成东江客家文化亚区,以客家文化为主,兼具广府文化和福佬文化某些特质。今北江流域南雄、始兴、翁源、仁化、乐昌、曲江、韶关、英德、乳源、新丰等地,在客家人迁入之前,少数民族文化占有一定地位,明清时期,客家文化在当地才逐渐占上风,但其文化已夹杂不少少数民族文化,与客家文化核心区和东江客家文化亚区又有小的区别,成为粤北客家文化亚区。③(二)在粤东饶平、潮安、丰顺、汕头、揭东、揭西、普宁、惠来、陆河、陆丰、海丰等客家文化与福佬文化的交界处,存在一条狭长的客家亚文化区,即“半山客”文化区。这一区域内的客家人与讲闽南话的潮汕福佬人有着密切接触,文化上与福佬文化相互影响、彼此交融,文化与兴梅客家文化核心区有一定的区别。“半山客”区内,客家人的分布比例不大,除陆河、揭西外,大约都在20%以内。其中又只有陆河、揭西及饶平北部客家人是连片居住,其他地方客家人都处在潮汕福老人的包围之内。在潮客两个族群聚居地的交界处,双方存在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当地居民大都使用双语,使得原来作为两个族群区别标志的语言和礼俗文化互相交融。在潮汕地区,福佬族群无论在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比较强势,处于交界地带和福老人包围圈内的半山客,语言及文化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如半山客方言一方面保留了客家话的特征词,另一方面又有许多来自福佬话的词,语音语调也与梅县客家话不同,在一些双语片区,半山客所操语言已经是“二句福佬三句客”的交混状态。他们的风俗文化,既源于客家却又具有某些福佬文化的特点,成为间于客潮两大系的客属分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半福客”二元文化状态,造成潮客之间的互相转化。半山客家家族迁入福佬人占多数的区域,他们使用潮汕方言,吸收福佬文化,在心理上认同为潮汕福佬人。如普宁泥沟村张姓人、大南山十石洋的蔡姓人,祖上分别是揭西河婆坪上的客家人,现在已不会讲客方言,变成潮州人。这种情况在潮汕地区不在少数。反之亦然。但由于潮汕福佬人大多地处平原,在政治、经济上占据优势,造成双方交界地带的半山客逐渐认同潮汕福佬人的情况较多。如果半山客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在当地社会中没有大的改变,这一趋势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同时,由于半山客区背靠兴梅客家核心文化区,双方距离不算太远,核心文化区的客家文化又源源不断对半山客区产生影响,故除交界地带外,半山客区其他地方的文化将继续维持“半福客”二元文化状态。(三)粤中、粤西地区基本上是操粤语方言的广府人的分布区。客家人大规模迁入这一区域与清初的“迁海复界”关系密切。他们星星点点地安插在广府人人口薄弱区域,主要是占据这些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带。客家人进入该地区,挤占了当地广府人的生存资源,为此,双方时有冲突,最终酿成咸同年间惨烈的“土客大械斗”,造成双方大量人员及财产损失,一些客家人不得不向更偏远的山区迁徙,从而造成今天客家人在当地分布分散,人口不多的状况。这种分布状况对粤中、粤西客家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客家人与广府人的交界地带或与其他族群杂居的地区,一直存在一种操客粤双语的现象,这种双语现象逐渐导致双重认同,进而认同另一族群文化,客家人就逐渐转变为广府人。在这些杂居或交界地带,粤语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占优势,在语言、人口上也占优势。而且,客家人所处区域大都在偏远山区,在经济上相对沿海地区还是比较落后,他们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经常需要与非客家群体打交道,久而久之,他们也会操其他族群的语言,在对外交往时使用粤语,在群体内部使用客家话。由于他们使用粤语能获得现实的好处,一些客家人慢慢地改用粤语,进而认同自己是广府人。这种情况下,一些原为客家人分布的区域被同化而成为非客家人分布区,这种现象在粤西地区最为明显。现今,粤西地区存在不少客家方言岛,在若干年后,这些方言岛会进一步缩小,直至消失。作为客家文化重要载体的客家方言一旦消失,该区域内的客家人必定转化为广府人,当地原有的客家文化也更多地被广府文化所吸纳。

总之,文化的产生及发展都是受制于外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坏境,客家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客家人分布甚多的兴梅地区、北江地区、东江地区,他们在分布区域及政治经济上都占优势,因此该区域内的其他非客家文化在强势客家文化的同化下,也逐渐演变为客家文化区。粤东半山客区文化的形成则是典型的文化交融的例子。该区文化既保存客家文化因子,又受到福佬文化的强烈影响,才形成有别于兴梅核心文化区的亚文化区。粤中及粤西地区,客家人分散分布在强势的广府文化区内,该区域客家文化受到广府文化的压迫,发展空间小,很多地方都同化为广府文化区。

广东范文篇5

长期以来,普遍认为我国农村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是剩余的,绝对数大约有1亿到1.5亿,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然而,2004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不但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很快消失,反而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2006年对2749个村的调查显示,74.3%的村认为能够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都已外出。根据蔡(2007)的估算,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只有5212万,剩余比例仅为10.7%,这同原来剩余比例为三分之一的观点差距巨大。这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供给的特征正发生变化——越过了劳动力转移的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从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

笔者在广东河源招元村、长洲村、黄石村等地的调研对上述观点给予支持。例如:黄石村村委会的该村外出打工情况的数据显示:2007年该村共有410人外出打工,约占黄石村总人口1218人的33.66%;外出打工人员中有男性220人,女性190人;全村282户人家中,全家人都外出打工的有51户,只有16户家中无人外出打工。而家中无人外出打工的家庭,多半是由于家中有人生病或者孩子太小等其他的原因无法出去。胡靖2007年在广东龙川县长洲村进行的为期一周住户调查亦发现农村家中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因此可以对形势做出一个基本判别,即作为我国经济最早起步亦最发达的广东农村中的可以转移的劳动力已经基本转移完毕。

二、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供给方分析

根据二元经济发展理论预测,劳动力转移将促进农地集中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上升。然而,笔者在广东的调研显示实际情况同理论预测大相径庭。

第一,撂荒现象严重并有加剧的趋势。黄石村的大部分家庭都有外出务工的人员,家庭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的情况已经不普遍了。因此,很多家庭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农业生产之外。胡靖、张威2007年调研发现,在食物消费得到保障之后,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继续投入劳动的积极性开始降低,即使是拥有上等的水田,他们耕种的欲望也并不强烈,更不用说下等田和那些不便耕种的田。1989年第二轮承包经营时黄石村水田总面积534.3亩,目前,在七个小组中,有六个的“撂荒率”都超过了10%(其中五个超过15%,1个超过10%)。刘屋的“撂荒率”是唯一一个低于10%的。而这是由于刘屋是黄石镇的镇府所在,学校、机关、工商业用地大部分都要从刘屋征得,因此,刘屋的水田面积是七个村小组中最少的,撂荒的情况就相应地轻了很多。到2003年,黄石村水田的面积减少到413.78亩,减少量为120亩。

第二,农地承包经营权集中的现象没有发生。黄石村的水田统计显示,除上寨小组外的六个村小组,共计246户,其中除5户的耕地数量没有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村民看重的是耕地平均分配,这一点在刘屋组表现的最为极端,由于人均耕地非常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使得村民们对地权变动的反应更敏感、更直接。以至于在1980年土地承包之时,村民们一致同意全组的耕地每三年就要调整一次,可见土地按人头分配是黄石村民的普遍意愿。

第三,农业生产呈现老人农业的特点。就家庭而言,最典型的分工模式为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在家种田务农并带孙子。目前广东的家庭农业生产已经由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承担起来了。

应该说目前发生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已经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具体的影响体现在:家庭收入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户不再重视农业生产,撂荒现象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使得农业生产成本提高;高素质劳动外流使得农业生产由中老年人承担起来。主流学者提出必须通过土地流转将农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经营才能破解目前农业面临的难题,笔者对此也表示认同。然而叶剑平等(2006)发现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出台以来,我国并没有出现如理论界所预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高潮。笔者2006~2007年间在广东农村的调研也只观察到显著的劳动力外流现象,而没有发现与之相匹配的农地流转发生。

显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并不会必然带来农地流转。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紧缺的形势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较为容易的在城市找到一份收入远高于务农的收入,但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并没有被完全打破的情况下,农民工依然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拥有的各类保障,无法在城市安家置业,当其老去后唯一的选择就是返回农村养老。农地在事实上成为农民最后的社会保障,所以黄石村的农民虽然不重视农业生产,却非常重视土地的平均分配。以公平为价值取向、在集体内部平均分配土地的方式成为必然的选择,这自然而然同以效率为取向的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方式相抵触。因此,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解决了养老保障问题前,由于承包土地具有最后的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社会价值,大规模土地流转不会发生也不能发生,作为土地流转的土地供给方——外出务工农民不会愿意将其流转出去。

三、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需求方分析

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后,已经转移的农民会愿意将其土地流转出去。例如:成都在城乡统筹的试验中就采用“双放弃换社保”的方式,成功推动农民自愿放弃土地经营权,实现了农业的集中规模经营。但是这样只是解决了土地流转中的供给方问题,还没有解决其中的需求方问题,即由谁来承包农民放弃经营的土地,承包后又经营何种项目,就像黄石村中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可供免费的短期经营,却无人愿意耕种。

从目前的农地流转实践看,广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主要被企业用于发展优质经济作物、反季节作物和水产养殖等高附加值农业(张德扬,2004;杨志平、林少俊,2002)。如果仅仅从产值上来衡量,这些土地流转无疑具有较高经济收益,但是从中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几乎没有流转后的土地是拿来集中生产粮食的。根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3~200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谷物种植亩均净利润大约在150元左右浮动,在所有种植品种中位列倒数第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不会主动投资生产利润率最低的种植品种。因此,任由土地流转在市场的力量下自发进行的必然结果就是粮食生产萎缩。

既然规模化种植对企业依然缺乏吸引力,那么机械化是否就不重要呢?广东和湖南粮食生产情况的对比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调研发现,在广东几乎没有多少农户愿意扩大粮食种植规模,一些原本高产的良田都闲置了。胡靖对广东部分农户粮食生产的成本与收益微观分析发现,如果不计算劳动力成本,每亩水田可以净收入两百元左右。在不采用机械化的现状下,只要将劳动成本计算在内,则不管是上等田还是普通田,被访的所有农户都是亏本的。而在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湖南地区情况就不同了,撂荒田很少,而且仅限于不便于生产的低产田或难灌溉田。周异2008年对湖南杨桥村55岁马姓种粮大户的调研可以作为典型案例来说明。该户采用机器来进行耕田与收割,在当地承包了20亩水田。在2007年遭遇旱灾的情况下,种植的20亩两季水稻总收益依然达到一万元左右。以2个月农忙时间计算,夫妻两人每月人均收入大概是2500元。他们对此比较满意,并表示机械化种田不累,还愿意继续扩大耕种面积。

可见在劳动力工资普遍上升的今天,务农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采用机械化替代劳动力是保证粮食种植依然能够对农民拥有吸引力的关键。广东的经济发达,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多,使得其务农的机会成本要高于次发达地区。而较低的机械化水平又使得其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广东农户自然会很理性的将自己的粮食生产萎缩在了自给自足的规模,并且改为家庭中机会成本最低的老人来从事粮食种植。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降低了农业中的劳动力投入,扩大了规模,农民能够从中获得足够的收益,粮食生产就能够保持稳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土地规模经营与机械化并没有彻底解决农业的产业缺陷。水稻种植的产业缺陷决定种植者在机械化规模种植的情况下,生产周期中的劳动时间同样是间断而零散的。如果按照9个月的生产周期来平均,杨桥马姓种粮大户的月均收入就下降到555元。因此,规模化种植在湖南也只是吸引了非农就业相对困难,务农机会成本较低的中老年劳动力,而对可以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同样缺乏吸引力。粮农会按自己能力的强弱顺序,由强到弱依次放弃粮食生产,最后存在的粮农必定是农村能力最差的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政府必须对农业特别是其中产业缺陷最为明显的粮食生产进行补贴,以弥补农民的机会成本。

四、结论

随着劳动力外流造成的农村劳动力紧缺现象日趋加剧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农业生产已经由农村的中老年人承担起来了,这无疑给农业安全的未来带来了不稳定因素。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中经营是在未来保证农业安全的必然之路。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使得土地分配在基层以公平为导向,而并非效率。给与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让他们获得社会保障,是外出务工农民愿意将其土地流转出去的基本前提。

第二,农业项目的机会成本或利益最终在决定着农地的流转趋势。收益高的菜蔬、水果等,更容易实现土地的集中经营,自然也更容易实现产权的变迁。

第三,劳动力流动使得务农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采用机械化替代劳动力是保持粮食种植对农民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但是想吸引高素质劳动力返回农业的话,针对农地流转的政府补贴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经济发达地区非农就业容易,有利于扩大土地流转的供给意愿,但也会提高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导致农户扩大农业规模、集中经营土地的意愿下降。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并不天然地易于实现农地集中经营。

参考文献:

1、蔡昉.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叶剑平,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6(4).

3、李成贵.土地流转势在必行[J].时事报告,2007(9).

广东范文篇6

2004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大环境下,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加速发展,对外服务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服务支出。特别是电影音像、广告宣传、咨询、运输、保险收支规模大幅上升,同比(下同)增长40%以上;国际旅游业摆脱了2003年上半年以来低速增长的状况,收支增长了30%。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资料,2004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服务收支总规模达到586.5亿美元,增长31%;其中,服务收入263.8亿美元,服务支出322.7亿美元,分别增长37%和27%,服务收支逆差58.9亿美元,下降6%。对外服务收支总规模占同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

2004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服务贸易需求稳步上升

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对境外服务的需求回升,增速开始加快。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是中国服务贸易支出的主体,分别占总支出的36%、26%、11%和9%,合计占总支出的82%。在货物贸易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4年上半年,运输支出增长40%,达到114.9亿美元,超过旅游支出30.9亿美元,成为中国对外服务支出的最大项目。除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政府服务支出下降外,其余11项服务贸易支出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运输、旅游、保险、其他商业服务和技术咨询费支出增加较多,同比分别增加32.8亿美元、11.1亿美元、8.2亿美元和6.2亿美元;电影音像、广告宣传服务增幅最大,分别增长3.1倍和69%。

2.服务出口竞争力增强

2004年上半年,中国全部13个项目的服务贸易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了中国服务业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其他商业服务、运输项目依旧是服务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额分别为106.5亿美元、63.4亿美元和52.6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40%、24%和20%,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84%。其中,旅游和运输收入所占比重均比2003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其他商业服务收入占比则下降4个百分点。旅游、运输和技术咨询收入分别增加33.2亿美元、17.2亿美元和5.8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广告宣传、技术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增速最快,分别增长2.2倍、59%、56%和54%。

3.服务贸易逆差有所回落

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回落,改变了近年来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但逆差项目的构成并未发生变化,仍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项目上,逆差规模分别为62.3亿美元、27亿美元和17.2亿美元。其中,运输和保险项目因进口的快速增长,逆差分别上升33%和40%。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回落主要有以下原因:

(1)国际旅游顺差明显扩大。受“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与支出均出现明显下降,国际旅游顺差仅为0.4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和支出在2003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出现较大回升,分别增长45%和15%,国际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快于支出,导致旅游顺差增长22亿美元。

(2)其他商业服务顺差继续上升。2004年上半年,中国其他商业服务(包括转口买卖、经营租赁、佣金、回扣等)收入增长16%,支出增长22%,实现顺差28.4亿美元。

(3)计算机信息服务由逆差转为顺差。2004年上半年,中国计算机信息服务项目收支出现反向变化。来自计算机和信息方面的服务收入增长54%,对外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支出下降9%,直接导致该项目的收支差额出现逆转,由2003年上半年的逆差0.4亿美元,转为顺差2.7亿美元。

另外,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技术咨询等主要逆差项目收支差额保持相对稳定,通讯和建筑服务顺差扩大,也是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有所下降的影响因素。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相对滞后

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可见,尽管近几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与货物贸易相比,发展还是相对滞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分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2.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

尽管近期中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态势良好,但项目和市场分布极不平衡。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较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期间,中国服务贸易的低迷正是以上情况的客观反映。

3.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由于高附加值服务产业的发展不同于传统服务产业过度依靠资金和劳动投入的发展模式,未来高端服务产业的改革、发展应注重制度环境的改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面对中国居民日益增长的高端服务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不合理的限制,加快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服务行业的进程,打破部分服务行业的垄断局面,有序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对外竞争力,最终实现中国服务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形势展望

2004年以来,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景气持续扩张,主要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普遍调高了对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下半年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好转,从而推动全球货物贸易进一步发展。但世界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风险,主要包括:美联储的升息可能造成美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导致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可能继续高位运行;恐怖活动频繁、地区局势动荡等,都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

如果以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限,预计伴随中国货物贸易与外资流入的快速增长,加上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对国际服务需求的不断升温,2004年全年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收支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整体服务贸易仍将保持一定逆差,但逆差规模会略低于2003年。

1.受出口退税调整和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的影响,2004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加快,但由于石油价格上升,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2004年全年进口增速仍将高于出口,运输、保险等主要服务支出项目逆差仍将有所扩大。

2.随着中国对个人非贸易管理逐步规范,中国其他商业服务项下的部分贸易和投资性收入将得到控制,其他商业服务收入和顺差的增幅将有所回落,但会继续保持较大的顺差规模。

广东范文篇7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殡葬改革被称为是“天下第二难”事。我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将殡葬管理工作纳入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及各有关单位的目标管理中,强调要和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一样重视殡改工作,使它成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按照《韶关市殡葬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我区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其他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办、民政局、公安局等单位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大力支持,有关部门通力配合,严抓殡葬管理的良好局面。区殡葬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立有专线电话,面向全区接受对非法丧葬行为的举报,一经查实,坚决纠正处理。

在各成员单位中,首先民政部门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当好政府的参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处理违法殡葬行为。计划、财政部门加大殡葬改革经费的投入。公安、工商、国土、林业等部门加大对群众丧葬行为的管理和丧葬用品市场的规范。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违反殡葬法纪的单位和党员干部的查处。在进行大型的宣传、整治行动或处理突发事件时,由区政府办公室协调人力、物力、车辆,统一行动,形成工作合力。事实证明,由区委、区政府领导,民政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殡葬管理工作机制,运作效能好,发挥作用大。

二、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

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是做好工作的可靠保证。2002年12月,区政府与西联、西河两镇和新华、惠民两街道签订了《武江区殡葬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殡改目标和任务,把落实殡改工作作为考核党政领导的重要内容。各镇、街道也与各村(居)委员会签订《殡葬管理目标责任书》,把殡葬管理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按照《殡葬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做到一级抓一级,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层层落实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

我区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殡改工作,全面禁止土葬,坚持实行火化,并根据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要求,积极协助市、区有关部门做好“三道两区”乱葬坟墓专项治理工作。“三道”指铁道、国道(含高速公路)、省道两旁,“两区”指城市周边区城、风景名胜区。2003年全区火化遗体731具,2004年火化869具,连续两年保持100%的火化率。在制止违法土葬行为方面,我区实行“疏导为主,封堵为辅”的管理办法:发现有土葬倾向的,党员、干部及时对丧主做好思想疏通工作,一般都能将家属工作做通和做好;对有土葬行为的坚决给予制止,通过殡葬管理监察队和有关部门,执行起棺火化。2003年全区共处理了7宗违法土葬事件,2004年上半年处理了2宗。下半年在江湾、龙归、重阳等镇并入我区后,区政府及时组织力量对三个镇出现的违法土葬进行全面调查,针对问题比较多的镇深入了解原因。例如江湾镇出现土葬反弹现象,是在并入武江后,部分群众错误地认为可以不执行殡改条例,先后出现了13宗土葬。区民政局和江湾镇领导及镇民政办干部一起上门做动员教育工作,想方设法把丧主的思想做通。例如其中一家想不通,甚至扬言要殴打镇里的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这家有一个儿子在曲江某行政机关工作,就通过当地民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从组织上层层做工作,最终把工作做通了。在执行起棺火化时,他还表示愿意主动带领执法队到土葬地点,并协助做好起棺工作。为了有效遏止江湾镇较严重的土葬苗头,在区政府陈曦副区长、市民政局江和平副局长的带领下,我们组织了几十名公安干警和一批镇干部,在市殡改执法队的配合下,开展统一行动,对违法土葬行为全都执行了就地起棺火化。同时,我们了解到江湾、重阳两镇因距离市殡仪馆路途遥远,丧主往往要承担较高的费用。我们通过市民政局与殡仪馆协商,争取到丧主的运费加火化费最高不超过700元,群众表示能够接受。这样既为丧主减轻了经济负担,又较好地解决江湾、重阳两镇的逝世者火化问题。

在清理“三道两区”乱葬坟墓工作方面,2003年我区先后组织进行了三次大型的清理行动,对松山宾馆后侧山坡的姐妹岭和冷水坑、芙蓉山东侧石灰坪一带的乱葬坟墓进行了清理和整治,共清理乱葬坟墓2500多座。2004年我区共清理乱葬坟墓953座,其中一次行动在2004年8月,对新并入我区的龙归镇,我们及时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国道323线两旁的200多座乱葬坟墓进行了清理。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的一系列措施动作,使群众看到政府实行殡葬改革的坚定信心,起到有效的震慑和教育作用。

三、做细、做好殡改宣传工作

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具挑战性的工作,涉及面极广。我区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有殡改专线电话,接受人民群众对非法丧葬行为的举报,对举报电话做到接到一个立即查证一个,一经查实马上处理。我们还通过村、镇、区三级联通的监督网络,掌握每一个地方的殡葬信息,抓好对土葬行为的监控和防范。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区没有发现新的土葬行为。事实表明,群众举报和主动监督能有效地全面掌握全区的殡葬信息,并能有效地遏止违法丧葬行为的发生。

在宣传工作方面,我区注意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向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宣传殡葬改革政策。一是以宣传栏、横幅、标语、小册子的形式,将殡葬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殡葬知识通过村(居)委会向群众宣传。二是组织村委会对重点整治地区做好针对性的宣传工作,最近两年来,我区先后几次在韶关日报、韶关电视台等媒体公布政府《关于清理“三道两区”乱葬坟墓的通告》,并准备了3000多份资料,利用传统清明扫墓的习俗,直接发放到通告中所指地段的乱葬坟前,把丧主的动员工作做好。三是连续两年在殡改宣传月中,对近郊各村开展殡葬改革宣传。组织宣传人员在各村开设咨询点,面对面地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去年清明节前后,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宣传月工作非常重视,指导我们制作宣传标语1000多份,并选定粤北医院门口、武江市场等6个地点设立殡葬咨询点,连续一个月进行宣传。四是启用殡改宣传车走街入村巡回宣传,我们根据各镇的工作需要,随时协调安排宣传车,做到随传随到,宣传攻势强。

2004年10月,经群众举报,发现重阳镇出现土葬。我们马上安排人员进行调查处理,期间发现当地群众对殡改条例认识不够,于是及时组织干部向群众进行宣传,并与市殡改执法队联系,多次组织殡改宣传车下乡入村宣传,发放《殡葬管理条例》手册18000多册,在各山林入口到主干道钉立宣传牌250多块,使殡葬改革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经过宣传发动,有的群众表示会主动清理乱葬坟墓。镇里出现的6宗土葬均执行了起棺火化。

四、抓好公墓建设工作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武江区辖区内现有的几万座土葬坟是长期以来累积而致的历史问题。传统的殡葬观念和习俗对群众形成的影响,使清理“三道两区”乱葬坟墓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稍有处理不慎就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区政府设想有步骤地建立清葬区,建设“南华纪念园”公墓,让区内的旧坟、祖坟有一个迁移的去处,为今后逝世者骨灰提供安葬的基地,逐步实现“三道两区”无坟化。

南华纪念园首期公益性公墓于2003年底动工,征地300多亩,现已初见规模。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已迁移旧坟703座。为了更好地建设“南华纪念园”公益性公墓及申报、兴建经营性公墓,2004年12月区政府正式接收“南华纪念园”,并于今年成立了武江区殡葬管理所,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两年多来,我区的殡葬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区内没有发生大操大办丧事的现象,没有出现非法生产、销售丧葬用品及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的情况,全区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殡改氛围。2003年和2004年,我区连续两年在殡葬管理目标考评中被评为年度优秀,受到市人民政府的通报表扬。今年4月,市政府组织对全市7县3区“三道两区”清理乱葬坟墓的情况进行交叉检查,我区的殡葬改革工作再次受到表扬和肯定。

2005年是我市实施《韶关市殡葬管理工作“十五”计划》最后的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按照上级的要求,要做到“火化率不掉下来,新坟不冒出来”,全面完成清理“三道两区”旧坟的任务。我区还应继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到目标明确,得力措施,确保2005年殡葬管理的各项目标全面实现。

我区的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的近期目标是:

1、加快治理乱埋乱葬现象的工作进度。

今年底要完成“三道两区”乱葬坟墓的清理工作,原则上,铁道、国道、省道两侧视线范围内的乱葬坟墓都要全部清理,争取基本实现无坟化。

2、加强对火化骨灰的管理工作。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广东范文篇8

农业保险是保险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损失分摊,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经济补偿的方式。农业保险通过转移和分散风险,由投保的农户共同分担风险,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后得到经济补偿,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保险经营的地域限制进一步对外资企业放开。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展业深入,人们保险意识的普遍提升,保险公司也借此契机大力开展各类保险业务,广东保险业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然而,这种繁荣却无法掩盖长期以来广东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现实,与其他险种开展得热火朝天的状况相比,农业保险发展的不平衡性就越发突显出来,农业保险的萎缩与广东经济强省的现状极不协调。

根据统计,广东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1997年的4225.3万元,急剧萎缩到2005年的1402.7万元,减少了2822.6万元;在保费收入急速下降的带动下,赔款支出也急速下降,由1997年的3952.2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1115.5万元,减少了2836.7万元;广东农业保险赔付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徘徊,九年的平均赔付率高达70.8%(见表1)。

根据表1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97年开始到2005年,广东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和理赔支出呈急剧下降趋势。农业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征,随着近年来广东农业保险的萎缩,农业保险经营已处于“需求有限、供给不足”的市场失灵状态。农业保险这一经济补偿机制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

广东农业保险近年来经营萎缩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是商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亏损严重,如农业风险大,农民交保费少,收不付赔;农村分散面广、资金薄,保险成本高;农业保险标的复杂多样,道德风险高;商业保险公司收费难、展业难、理赔难。但实质上是制度问题:政府对农业风险的补偿少,机制不健全。政府传统的救灾保障制度,不仅显露出资金量的严重不足,而且政府专业性保险机构缺乏,在县一级,基本没有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甚至政府对商业保险公司还进行了负面影响,如出险时农民多报、政府多要、保险公司多赔。商业保险公司用商业保险的办法经营农业保险只能是“大干大赔、小干小赔、不干不赔”。

二、农民和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农业保险经营的高赔付率势必造成高费率。但从实际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来看,即便保险公司厘定了5%-12%的较高的农业保险费率(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广东的农业保险费率约为5%-12%,其中较高的是蔬菜,达到10%,玉米小麦为5%。一般家庭和企业财产保险的费率仅为0.2%-2%),农业保险经营仍将处于亏损状态。

农业保险存在“搭便车”问题。一般保险的消费是具有排他性的,不缴纳保险费就不会享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而某些农业保险功能具有非排他性,无法阻止没有缴费的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消费。如“防灾防损”这类农业保险的辅助功能,能起到减少农业风险损失、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但保险公司在实施防灾防损工作时就会出现没有缴费的农民“搭便车”行为。广东梅州部分地区曾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为防干旱专门为投保地区的农民购置了人工降雨高射炮,一旦捕捉到可能降雨的乌云就轰击,减少旱灾发生的次数或强度。但是对于这些地区没有投保的农民来说,没有缴纳保费却同样因为防灾工作而减少了旱灾的损失。

农业保险存在的“搭便车”问题还表现在保险公司方面。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既经营政策性农险业务,又经营商业性涉农保险业务。在遭遇农业特大灾害时,政府将提供财力支持,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可能会将经营商业性涉农保险的亏损转嫁给政府承担。而要监督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的“搭便车”行为,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会提高。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商业性保险公司和农民都不愿意介入,便产生了典型的市场失灵的情形,即单靠市场的力量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分配。因此农业保险的经营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只有农民愿意投保,保险公司全力经营,社会得益才能达到最大。农业保险的社会得益,需考虑政府的介入。政府参与农业保险,应主要发挥以下功能:

(一)规避农业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农业保险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双重制约。以广东为例,广东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灾害种类多、出现频繁,主要灾害有低温霜冻、冰雹、龙卷风、暴雨洪涝、热带气旋等。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广东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12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5%。此外,广东农业保险还受经济风险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和农业保险经营的风险。农民总体上来说是属于低收入的群体,根据保险业的特点,保险需求与潜在客户的收入水平正相关,农民的低收入和较高的恩格尔系数限制了其对农业保险的实际需求。因此,政府必须考虑到农业保险经营的特点和农业的特性,建立多层保险与风险分担、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的农业保险的风险防范机制。在规避农业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方面,我们应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建立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合作保险起主要作用,政府保险补贴作为支持,自愿保险与强制保险相结合,农业保险与灾害救济相结合的一种风险分担的保险与风险管理体制。

(二)纠正农业保险的外部性

农业保险具有正外部性。从短期来看,农业保险的利益外溢性,需要政府建立财政补贴制度,对外部效应进行内在化。政府补贴可以根据需求和效率选择向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补贴或向投保农户提供补贴,或者对两者同时补贴。无论是以何种形式进行补贴,其补贴的幅度应该等于农业保险的外部成本,这样就刚好抵消了正外部性带来的影响,弥补了市场失灵。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都是通过实施农业保险计划或政府以不同的出资方式和比例建立准备基金、对保险费给予补贴等方式,支持和发展农业保险。2003年,上海市明确将农业险补贴列入公共财政体系,市区两级财政每年补贴达1000万元,其中区县补贴约25%-30%,每年的市区两级财政补贴,约占上海农业保险总保费的25%。由于有财政补贴,上海的保险费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水稻的保费大约在1.2%左右,奶牛在1%至3%之间;而且,农业险投保面有了大幅提升。其中,水稻投保面已经达到85%,奶牛投保面达到了80%,出口的蔬菜投保面达到了25%。

(三)提供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

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两者缺一不可。私人物品则是数量会随着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增加而减少的物品,消费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产品,我们习惯于称之为准公共物品。农业保险就是一种具有利益外溢特征即正外部性的产品。微观行为上看,农民购买了农业保险,若遭受合同约定的风险损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理赔作为补偿,从这一角度看,农业保险属于私人产品,它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谁投保,谁受益。但是,考虑到农业风险主要是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风险,这类风险目前还不能由农民个体来控制,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过错造成的,农业保险客观上保护了个体农民的收益,从而又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再进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宏观角度上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面对的是农业,但其带来的利益却远非农业产量、农业产值等指标所能衡量的。农民缴纳保费购买农业保险,不仅能保障自己收入稳定,而且还发挥着保证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因此,对于农业保险这种准公共物品,应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进行经营。

(四)解决农业保险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农户与保险公司是交易双方,农户相对保险公司来说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因为农户是农业生产的真正经营者,他对生产过程中标的物的抗风险能力、经营状况都较清楚,而保险公司难以直接了解农户生产经营的详细信息。当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时,保险公司也难以厘定准确的受灾程度。因此,保险公司和个体农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还会引发农民的道德风险行为。保险公司难以对作为具有信息优势的农户的生产经营进行密切监督。农户在利益驱动下采取损害保险公司利益的行为,如有意造成标的物的非正常损害,或是夸大受灾程度以骗取更多保费。由于农业保险中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的职责就是建立再保险制度。再保险是保险人将自己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是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国家可以考虑成立农业再保险公司,由政府分担再保险责任,或是委托某家商业保险公司扮演这一角色,通过对不同险种制定不同的分保比例,引导经营重点,提高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农业保险经营的监管,现行《保险法》不完全适用。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保险的性质,在相关法律中明确农业保险经营原则与组织形式、保险费率的形成机制、承保范围、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等,为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璐.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萎缩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4(11).

2、高培勇.公共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小平.对农业保险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金融,2004(24).

5、吴祥佑.浅析我国农业保险的路径依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

广东范文篇9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上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卷面

(4分)

一,积累

与运用

二,文言文

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作文

(50分)

附加题

(10分)

(14分)

(10分)

(一)

(14分)

(二)

(11分)

(三)

(17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行路难》中写诗人展望前景,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4)默写崔颢《黄鹤楼》前四句.(4分)

,.

,.

2.请找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句子的错误,并在原文上改正.(4分)

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①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②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可能搞同样的工作.③甚至有时自己也察觉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④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布衣:②卑鄙:

③驱驰:④不毛:

4.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6.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7至24题.

(一)嗅觉的奥秘(郭振海)(14分)

诗人王冕在《咏梅》的佳作中曾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此,我们不是要研究此诗写得如何高超绝妙,而是要探索人是怎样闻到梅花散发出的诱人的清香的.

人和动物为什么能闻到各种气味气味与化学有什么关系苍蝇和狗的鼻子为什么比人的鼻子还灵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使人类感到迷惑不解.虽然有许多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也提出过许多学说来解释,但至今仍是谜底深深.

从前,聪慧的古希腊人曾对嗅觉做过解释,认为鼻子里存在有网眼的黏膜,气体分子只要能钻进去,人就可以感到气味.显然,这只是一种主观想象.不过,上述假想在人们研究苍蝇的嗅觉时还是得到了一些证明.科学家在解剖苍蝇的嗅觉器官时,发现其嗅觉细胞的细胞膜有着渗透离子的功能.当此膜受到外界气味的刺激时,膜就会自动破裂,并产生微弱的电流信号,使苍蝇能立即嗅到气味.然而,对于哪些物质能引起电流信号,又是怎样引起电流信号的则不清楚.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对物质的气味辨别,不仅与嗅觉器官有关,也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溶解状况,分子量的大小等有关.例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酸,分子中一般都含有叫做"羧基"的基因,所以一般有酸味,如醋酸,柠檬酸等;酯类物质一般都具有浓郁的香味,如乙酸异戊酯有香蕉味,异戊酯异戊脂有苹果香味……也就是说,气味是由化学物质微粒决定的,它能在空气中散发飘逸.

进入20世纪后,苏格兰科学家蒙克里夫于1994年提出了一种气体主体化学理论,认为气体分子的形状如同我们常见的物体那样,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球形,船形,椅形等.

气体立体化学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鼻子中有感觉灵敏的鼻窦,在鼻窦的细胞中有专门接受外界气体分子的受体,它也是一种分子.当外界气体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像模具和模型一样相互吻合并发生生理反应时,产生的信号便刺激大脑,就可以使人闻到气味.如果外界气味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不吻合,不反应,人就闻不到气味,例如,樟脑分子是球形,而鼻子中受体分子是碗形,两者吻合,所以人才能闻到樟脑味.后来,美国的阿尔莫对此理论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嗅觉化学机制,但两者大同小异,观点基本相同.

不过,这种理论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有的物质化学结构虽不同,却有相同气味;有的物质结构非常相似,却具有不同的气味;也有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两种气味……这些问题用上述理论都难以解释.

现在,人类对嗅觉的认识还在步步深入,在步步逼近真理,但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不清楚.作为一门正在悄然兴起的新科学——香味学,但愿能像王冕诗中描写的那样,早日"散作乾坤万里春."

7.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1分)

8.文章开头第(1)段引用诗人王冕的《咏梅》诗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9.文章第(3)段"不过,上述假想在人们研究苍蝇的嗅觉时还是得到了一些证明"中加点的词语"一些"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10.文章第(6)段中运用了,的说明方法.(2分)

11.这篇文章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词语(3分)

答:说明顺序标志性的词语

12.纵观全文,人们对嗅觉奥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分)

13.自然界中的奥秘无穷无尽,未解之谜也还有很多很多.请你列举两个未解之谜.(2分)

答:

(二)不为什么而读(11分)

①你看到本文的题目也许会感到奇怪.大凡人读书,都是为了求知需要和感情上的满足,________谈论读书的文章都教人读好书,提倡有目的地读书.这"不为什么而读书"似乎不近情理.________这里所说的也许不无道理.

②知识和智慧在很多情况下有触类旁通这样一种机制,行为心理学上叫做"突然诱发"或"偶然诱发".牛顿看到苹果下坠,突然悟到了地心吸力,乃至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水壶沸腾冲动壶盖,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他们都"不为什么而看"苹果落地,水滚的,但收到了比有心要看什么更大的效果,这和"不为什么而读"却能得到意外收获的机制相同.

③这是说日常生活中的触发.再说"不为什么而读"却从书中得到了益处的轶事.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拍摄过一部著名的影片《大独裁者》,是讽刺希特勒的.其中把希特勒变形为理发匠,希特勒耍动着地球仪,象征这个恶魔征服世界的野心,这些都是很富匠心的精彩场面.据卓别林自述,他一次在旅行中偶尔翻一本杂志,看到一篇讽刺小品,其中写一个理发匠因为技术不佳,用一个皮球在家练习刮胡子,一边转动皮球,一边用剃刀在球上刮.这篇无意中读到的小文章给了他启发,在拍片时有了上面这些精彩镜头的灵感.

④有句谚语叫做"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知识和智慧这玩艺,有时确实常在你并不存心追求它的时候进入你的记忆库,一旦碰上时机,突然触发,就能比你有心去寻找它们还管用.

⑤大部分时光,读书当然要讲求目的,要潜心于你所学的专业;但是,不等于读任何书都必须怀有功利目的.与本身业务无关的书也应该读,兴趣越广泛越好,不要在一棵树上栓死.有些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不读书就感到是苦事;有些人把读书当作疲劳工作中的一种休息,并不是读一本书就预先想定读它要派何种用场,即"不为什么而读".但日积月累,确实可以长知识,广见闻,有收益的."不为什么而读"实在正是在为什么目的而读,为一个广义的人生目的而读.这大概就是"开卷有益"的话头吧!

14."不为什么而读"的含义是什么(用文中的话作答)(2分)

答:

15.本文是属于(A.立论B.驳论)文章,中心论点应是

.(3分)

16.在第①段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17.这篇文章主要运用的是_____的论证方法,"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谚语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作者是提倡还是反对"不为什么而读"呢作者提倡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联系文中语句具体回答.(写出两个即可得分)(2分)

答:(1)

(2)

(三)叙利亚的卖水人(17分)

到位于沙漠地带的叙利亚去旅行,最不能忍受的,是它气候的干燥与闷热.喝下去的水,顷刻间便化成成串的汗,从额上淌下.

因为这样,叙利亚境内,不论大街小巷,不论白天晚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卖水人.他们卖的,不是糖浆冰水,而是新鲜的水果汁.最常见的,有橙水,柠檬水和萝卜水.

这些新鲜果汁,价格便宜得叫人难以相信.比方说:一杯用4只鲜橙榨出来的果汁,才卖新币7毛钱,一杯以5条萝卜压成的萝卜水,才收新币9毛钱.据当地人告诉我:这些都是叙利亚盛产的水果,因为生产得多,价格也就贱了.

令我念念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

为了吸引顾客,叙利亚的卖水人都出尽奇招地来装饰他们的摊位.记得有位卖橙水的,把浑圆的橙堆得好像一座小山一样高,"橙山"上面,满满地插着制作精巧的塑胶花,远远看去,五彩缤纷,橙与花相互争艳.另有位卖萝卜水的,把他又肥又大的萝卜叠成一个奇特的图案,惹人驻足而观;这一观,当然便得"破财而欢"了.

最最可爱的,是一些吹笛子的卖水人.他们或站在购物中心,或站在马路旁边,身上挂着一个形似葫芦的巨型铝制水壶,手执笛子,放在嘴边,"咿咿唔唔"地吹出一支又一支幽幽怨怨的曲子.当你经过他身边时,他会用眼睛向你说话:"来吧,来吧,这么热的天气,来喝一杯水吧!"试问,你能抗拒这样的诱惑吗浸浴在笛子柔美的声音里,喝着从铝壶里倒出来的冰冷的酸柑水,你会觉得,整颗心都凉了起来.喝完以后,把杯子递还给他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

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也叫人感动莫名.离我所下榻的旅舍不远处,有一摊卖柠檬水的,摊主是个脸上稚气尚未脱尽的年轻人.他卖的柠檬水,一杯4毛钱,够酸又够浓,确是解渴妙品.早晚经过那儿时,我总要停下来喝上两大杯,一天两趟,4杯,加上外子的,总共8杯.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们说:

"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

听了这话,我恍惚间以为错误地闯入了《镜花缘》里的"君子国"了;但定睛一看,站在眼前的,却只是现代的一位卖水人——叙利亚一位笑口常开的卖水人……

19.这篇游记题为"叙利亚的卖水人",但文章前三段都没有直接写到"卖水人",作者这样写有何意(3分)

答:

20.第四段文字在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有个词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这个词是.(2分)

21.第四段说"令我念念难忘的是那些卖水人",那么我"难忘"的是"卖水人"的什么呢请结合全文回答.(3分)

答:

22."你会觉得,整颗心都凉了起来",能让整颗心都"凉"起来的,既是"",也是"______"(4分)

23.文章最后一句中"笑口常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24.你认为这篇游记的主旨是什么(3分)

答:

五,附加题(1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薛谭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请简要回答.(2分)

答:

2.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4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人生是,.

四,作文(50分)

25.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个人姓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字数500以上.

200

40044400

5005500500

600

700

2006年中考模拟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说明:

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包括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4.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卷面分4分

分值

4分

3—2分

1分

0分

评分

标准

字体端正

卷面整洁

字体清楚

卷面干净

字体潦草

卷面杂乱

字体难认

卷面脏乱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10分

(1)2分出淤泥而不染

(2)2分沉舟侧畔千帆过

(3)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4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以上每个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4分⑴"相近"改为"接近".

⑵句号移到引号外.⑶"所以"改为"但是""但".⑷在句末补出"的缘故".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3.⑴平民⑵卑微鄙野⑶奔走效劳.(4)不长草木的地方.4.A

5.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6.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7.嗅觉(1分)

8.引出说明对象(2分)

9.不能.因为删去"一些"则表明古希腊人对嗅觉的解释已经得到了全部证明,与原意不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0.举例子,打比方.(2分)

11.时间顺序从前,进入20世纪,现在(3分)

12.对嗅觉器官的研究和对嗅觉化学机制的研究.(2分)

13.示例:宇宙黑洞,恐龙灭绝等(2分)

14.不是读一本书就预先想定读它要派何种用场(2分)

15.A,"不为什么而读"实在正是在为什么目的而读,为一个广义的人生目的而读.

16.由此,但

17.举例论证,充当道理论据

18.提倡.(1)知识和智慧在很多情况下有触类旁通这样一种机制日积月累.(2)无意读书日积月累,确实可以长知识,广见闻,有收益的.

19.交代了当时当地的环境,为卖水人的出现做铺垫(3分)

20.过渡,念念不忘(2分)

21.各如出奇招装饰摊位,浓厚的人情味.(2分)

22."冰冷的酸柑水""笛子柔美的声音".

23.不能表现卖水人的热情好客和浓郁的人情味

24.怀念叙利亚卖水人质朴,热情无私的品质.(3分)

四,作文(50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23.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重1—5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有个性.

附加题(10分)

l,6分

广东范文篇10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规划现状,挖掘其规划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提高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管理绩效,使其规划更加合理。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现状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分布状况

至2008年底,广东省现有的产业转移工业园达70余个,珠三角产业转移园主要集中在惠州和肇庆,共8个;粤西地区的产业转移园分布在茂名、湛江、阳江、云浮,共19个;粤东地区的产业转移园主要分布在汕头、揭阳、潮州、汕尾,共6个;粤北及山区的产业转移园主要集中在清远、韶关、梅州、河源,共37个。其中产业转移园最多的是梅州,共12个,其次是清远和韶关共9个,最少的是汕头和潮州各1个。在这些产业转移工业园中,经广东省认定的有26家。综观目前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其合作开发模式有四种:山区或东西两翼政府方投资型;双方政府共同投资型;珠三角方企业投资型;珠三角方政府投资型。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需求和供给

表1是广东省部分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指标。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外销转内销税收留成构成其需求驱动力;企业迫于生计、政府产业转移、“双转移”是其需求驱动者;需求热点地区为:珠三角有惠州、肇庆,粤西有茂名、湛江、阳江、云浮,粤东有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粤北及山区有清远、韶关、梅州、河源。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问题

(一)选址不合理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致力于积极推进“双转移”政策,各地政府和企业也纷纷响应,想抓住机遇发展各自的区域经济,但在规划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不合理选址,使得园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四会的南江电镀工业园区选址在北江边,是广东省肇庆、佛山等地饮用水源保护的敏感地带,若选在江北边,则对肇庆、佛山等地的水源造成影响,考虑到江北下游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其停产搬迁。

(二)区位布局不科学

由于各地政府和企业的盲目跟风,没有分析自身的优势,使得产业转移工业园出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东西两翼及山区中不少地方一哄而上,到处筹建工业园区,缺乏宏观规划,导致园区之间、区域之间重复布局、重复建设,由此而产生的土地问题尤为突出。“圈地”现象、合理而不合法的征用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使得园区开发后续用地指标不足。

(三)产业定位不明确

东西两翼及山区都地处偏远,交通、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但很多产业转移工业园并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而是全面撒网、一把抓,陷入了产业越多越广就越好的误区。同时,由于合作模式松散,使得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合作双方定位不准,优势没有发挥。有些产业转移工业园因起步低出现饥不择食的现象,引进了一些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工艺落后、环境污染较大的项目,这对环境也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对策

(一)边界选址具有可行性

产业转移工业园本身就是一种跨区域合作的方式,相邻地区间合作,在地区边界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或成为未来产业转移园选址新的出发点。一是可以减少对工业用地的压力;二是可以集中两地优势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三是相邻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比较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而规模化发展也正是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走向之一。

(二)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注重整体布局

政府在规划产业转移工业园时要特别注意整体布局和长远利益,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优势和特色科学地进行区位布局,园区规模、园区形象、综合效益等因素都要列入规划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潘晓闻.谈谈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问题.茂名日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