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8 11:19:29

广东作文

广东作文篇1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的广东地方文献专藏是由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该馆前任馆长杜定友先生创建于1941年,当时正值广东省图书馆复馆之际,杜先生明确指出:“广东省图书馆此次复馆之初,即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本馆为保存本省文献利便学者研究起见特设广东文献特藏。”同时编制了“广东史料、乡贤著述、名人传目、本省刊物”四部分的《广东文献索引》由此设立了广东文献专藏、确立省馆的藏书建设目标,即把地方文献作为省馆的重点藏书。从此在杜先生的主持下,省馆几代人为搜求地方文献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过五十多年的积累,今天的广东地方文献专藏已颇具规模,为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并在海内外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一,广东地方文献专藏的藏书情况:

1.收藏范围:

(1)内容范围:

杜定友先生于1957年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上演讲《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使用》一文中就明确规定:“地方文献应包括三部分:史料、人物、出版。”同时还规定以地方史料为地方文献的最主要部分;人物方面以历史人物为主,近代以知名人士为限,个人作品全部收藏;出版方面以古书为主, 近代出版物以本地方机关团体编印的为限,翻印本对于本地方没有直接关系的可不收。当时我馆是以杜先生的这个规定作为广东文献专藏的收藏原则。因此,六十年代以前专藏文献基本包括史料、地方人士著述传记、地方出版物三部分。八十年代初期,我馆对广东文献专藏收录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广东史料、粤人著述、传记继续收入专藏,而地方出版物,没有地方特点,不作专藏处理。因此,八十年代以后的专藏文献是以史料为主。而广东报纸和期刊是作为史料全部收入专藏。

(2) 区域范围:

凡涉及本省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城范围内的文献都收入专藏,如“华南”“岭南”等。跨区域的文献则视本地区内容在文献中的具体情况决定,如“中南”、“两广、“粤汉、“粤赣闽”等跨区域的文献也收入专藏。若行政区划有变化,收录范围亦随之改变。

我馆广东文献专藏自1941年创建至今,行政区划几度变化,致使专藏收录范围也相应改变几次。创建时,专藏区域范围包括今广东省区域、今海南省及海南诸岛,香港、澳门及今广西的合浦、钦廉地区。五十年代,原属广西的怀集地区划归广东省时,广东文献专藏才开始收入怀集文献。六十年代,当合浦、钦州地区划属广西时,专藏就不再收入这两地区的文献。1989年,海南建省,专藏就停止收海南文献。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成为特别行政区,广东文献不再收香港资料。

(3)文献类型:

依照杜定友的收集原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凡有历史价值的、即‘断简另藏’片纸只字’也在收集之列”。广东文献专藏除收有图书、报纸、期刊外,还有地图、图片、传单告示、票据、手稿、墨迹,拓片、唱片等。

2.藏书组织:

广东文献专藏创建时设立广东文献室,全部藏书开架陈列阅览,使用颜色书标和明见式目录,这种方式延续到五十年代。后来为了加强对藏书的管理,避免资料的损坏和散失,专藏改为闭架藏书布局,直至现在。为了方便排检和利用,全部藏书依不同类型进行分库管理:书库、报库、刊库。地图专架、图片专架等。图书库分为解放前后两部分:解放前的书分为史料、人物、出版三部分收藏,各采用杜定友的分类法排架;解放后的书按“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图法”分类排架。孙中山文献专藏则按编辑形式和内容的特点进行排列;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专藏按作者姓氏排列。

3.藏书情况:

至1997年12月止,广东地方文献专藏共有84300种,约30万册文献资料。具体情况如下:

(1)图书: 64945种144364册,其中民国以前出版书籍的16600种73000册, 广东史料中的重要藏书是地方志和族谱。我馆藏有民国以前的广东方志498种,占全国现存广东方志总量的94.8%,解放后编修的各种方志也有1000多种,区域遍及全省100多个市、县、区、乡、镇和街道;收藏有广东族谱90姓氏,490多种。

粤人著述传记方面,收藏有民国前的粤籍人士,或在粤工作及有影响的外籍人士约2600多人的6100种23900册的著作、传记及手稿。解放后出版的传记也收有90O余种。

(2)报刊:13257种,其中民国以前的报纸590种,期刊3200种。藏有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146种,如1886年创刊的《广报》、1891年创刊的《中西日报》、1900年创刊的《安雅书局世说编》1904创刊的《妇孺报》、1905年创刊的《时事画报》等均为收藏较完整的清末报刊。

(3)舆图:2286种,其中民国以前的地图1770种,包括综合、行政、军事、交通、水利、土壤图等,有手绘、石印、铅印图。

(4)孙中山文献专藏: 1987年在广东文献的基础上组建。现拥有孙中山专著、传记、研究资料、照片、手迹、录音唱片、辛亥革命资料及纪念物品等共2600种,3700件(册)。专藏中现存有三个不同版本的孙中山演讲录音唱片,曾于1986年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翻录音带发至全国百余个图博单位,获一致好评。

(5)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专藏: 1989年在广东文献基础上建立,目前收有现代、当代广东文学作家700多人的亲笔签名作品3200种、3800册及部分手稿。

(6)海南与南海诸岛资料情况:海南与南海诸岛是我国最南面的领土,其历史资料对我国国防、外交、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馆从创建广东文献专藏开始,就一直重视收集有关海南和南海诸岛的图文资料,使其逐渐成为广东文献藏书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资料对维护我国领土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现藏有l997种海南和南海诸岛的书刊资料。民国以前的海南各地区方志除白沙、保亭、乐东三县本来无志书外,其余各县市志书均藏有。

(7)港澳资料情况:香港原是广东宝安县的一个渔村,澳门本是广东香山县属的一个渔港,虽然两地先后伦为殖民地,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其一直与广东关系密切。因此,广东文献专藏创建时,就把港澳地区文献纳入广东文献的收藏范围。由于多年坚持搜集,港澳历史资料收藏较丰富。现藏有民国以前的香港文献697种,澳门文献64种。馆藏中的近代港澳报刊,如1897年创刊的《知新报》、l904年创刊的《广东日报》、1905年创刊的《唯一有趣有所谓报》l906年创刊的《香港少年报》等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辛亥革命史的重要资料。

我馆广东文献专藏在力求完整,全面和系统的前提下,确立以孙中山文献,地方志、族谱为重点藏书,同时形成具有南海诸岛和港澳特色的藏书系统。

二,收集工作

我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主要由中文图书采访部门负责。文献的来源有呈缴本、征集、受赠、复制、交换、购买等。

1.呈缴本是我馆地方出版物的主要来源。

解放以来,广

东省政府和新闻出版单位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多次行文规定呈缴本制度,对我馆地方出版物的来源起重要的保障作用。(1)1960年1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颂发的《批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关于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全省出版机构和机关、团体编印出版的书刊资料,应缴送省馆两份。

(2) 1978年8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颁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指定我馆为全省征集广东地方文献资料的专门机构。

(3) 1979年4月,广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处转发《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关于征集图书、杂志、报纸样本办法》时规定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应缴送省中山图书馆两份样本。

(4) 1985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重申省中山图书馆为我省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机构和呈缴本制度,详细规定各单位编印的各种类型的出版物,如简报、通讯、手册、年鉴、会议特刊、科技资料、成果汇编筹,不论铅印、油印或影印品,均需缴送省馆两份。

(5) 1997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签发《关于认真做好粤版书刊资料样本缴送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省中山图书馆是我省征集广东地方文献资料的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指出我省出版的书、刊、报、图和音像制品(录音带、录像带、CD唱盘、VCD视盘、LD视盘、计算机软件)都要向省馆缴送样本。

2.征集工作:

早在1953年,我馆曾派员到粤东、粤中、粤西30余个县调查并征集各县中没收的图书资料25000册,其中大部分为广东文献。1957年,又征员到海南专区征得5600余册资料,其中就有20多种未入藏的广东方志和志稿,这几次征集极大丰富了地方文献馆藏。

呈缴本制度确立后,为了保证制度能全面、持久地贯彻,工作人员通过调查,与广东省、广州市及省内各市县的政府文化、教育、科研及出版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缴送关系,随时保持联系,并进行不定期的上门征求。

八十年代以来,我馆规定征集人员每年2--3次有计划到省内各市县征集各单位和民间编印的地方资料。每次征集收获颇丰。例如,199l年10--11月间在广东潮汕地区的3市11县200多个单位中,征集到图书资料849种,1348册;杂志5241册;报纸2344份。这项工作坚持至今,对地方文献的补充起很大作用。

3.接受馈赠:

(1)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先后三次接受香港著名的文献学家黄荫普先生的赠书,共有图书1754种5179册,杂志65种22册。这批书大部分为广东文献精品,其中约有百种是我馆所缺,有数十种是善本、精抄本。

(2) 1957年接受广州黄子静先生的古籍藏书518种, 4907册,其中就有不少珍贵的广东文献传本。

(3) 1984年接受香港何建华先生馈赠的25000余册中外书刊和500余张唱片,大部分为香港文献,内有廖平子先生1939年于澳门亲手编定的期刊《淹留》38册,这是我国唯一的手抄本期刊。

(4)七十年代未和九十年代接受香港石景宜先生的赠书数万册,内有部分港澳地方文献。 另外,每年我们还接受一大批来自各地读者赠送的著作,有广东史志、人物传记、族谱、文艺作品及学术专著等。这些著述是他们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后所取得的成果。

4.复制:

为了进一步补充地方文献重要藏书中的古旧资料(如孙中山文献、方志、族谱等),我们调查省内外各图书馆收藏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复制工作。

(1)我馆在1959年、1966年和1983年先后几次在北京图书馆、故宫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共复制143种广东旧方志。

(2)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加强对古旧地方文献的补缺工作,多次出外调查征集,先后在中山大学、广东省社科院、中山市孙中山故居以及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长沙、武汉、桂林等地的省市馆复印明清版广东方志23种,广东族谱72种,孙中山文献821种,广东史料文献63种及广东旧杂志212种。

5.交换:

这是我们经常进行的用以补充文献的方法,除交换原件外还交换复制件, 1980年我馆与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中文大学图书馆、理工学院图书馆交换了一批香港版广东文献原件。

九十年代,我们和国内一些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洋文库等单位以及读者交换了广东方志、族谱、杂志的复印件。

6.购买:

(1)购买藏书家藏书:我馆于1954年和1963年购买了番禺徐氏南州书楼的藏书,内有广东方志数十部和古旧广东文献一批。

(2)书店现购:补充缺藏广东文献,包括省内外出版的广东史料及古旧广东文献,

1992年至1997年我馆通过呈缴、交换和受赠方式共获得地方文献有:广东史料书籍8287种11307册;广东出版物(不含广东史料)书籍102935种18576册;广东期刊81496册;广东报纸65958册(份)。

三,加工整理、分类编目、目录组织工作

1.加工整理:

首先,收集回来的资料依照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和原则,鉴别是否属于广东文献专藏的资料;其次,按其类型把文献划归不同的书库管理。如年鉴、年报、会议录、文史资料均作书处理;连续出版的通讯、简报、小报等则作报刊处理。另外,零散资料一般按其事件、主题、时间进行归类集中、装订成册后,依内容拟定题名,作书处理,如会议文件,可将同一会议的资料集中装订后再编目。

2.分类编目:

地方文献内容的本质属性是地区性和学科性,对地方文献分类的目的在于能同时揭示这两重属性,组织体现地方性和学科性的目录和排架系统,方便使用。为此,杜定友先生曾编制地方文献分类法,在我馆广东史料的图书中推行使用。

(1)民国以前的广东文献图书采用杜定友分类法:

a、广东史料:用杜氏地方文献分类法。其原则是先类分省以下的地区,同一地区下的文献再接内容的学科属性归类。此分类法的特点是可以同时反映文献中的地区内容和学科内容,符合读者从区域角度检索文献的习惯。但是同一学科内容的文献会因归入不同地区而分散。

b.粤人著述传记:先以图书著作者的生卒年(朝代)归类,同一朝代的人物再按姓氏排列。目的在于集中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方便读者研究利用某一粤人的著述成果、传记及研究资料。

c. 粤版书:按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归类。

(2)建国以后出版的地方文献图书先后采用《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中图法》2. 3版归类。近年来,我们为了能在类分文献的学科内容的同时揭示其地方内容,采用了以市、县地区名称作书次号的方法,即对同类文献再按省以下地区细分,使同一地区的不同文献集中起来,便于人们能在同一学科内容的文献中按地区检索。

(3)从1994年起,地方文献新书采用计算机编目,并开始图书、期刊的回

溯建库工作。3.目录系统:

(1)卡片目录系统:专藏的卡片目录系统是独立的,是与藏书相配套,还设置广东解放前报纸题名和地区目录,期刊的题名和分类目录。

(2)计算机的广东文献书目数据系统:

1989年以后出版的图书数据两万余条;解放前期刊数据3200余条;解放前报纸数据500余条。

四. 文献保管情况

民国以前及五、六十年代的出版物普遍有损毁,其中以新闻纸印刷品为甚,如报纸、杂志、平装书、零散资料等全面出现纸质发黄、脆化、断裂现象。随着使用率的提高,受损就更严重。为了挽救旧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其使用寿命,我们采取一些保护措施:

(1)限制阅览和复印,规定有工作、学习和研究方面的特殊需要的读者才能阅览;规定报纸和旧杂志以及有损坏的资料不提供复印。

(2)由专人专职负责修补、装订地方文献,书库管理人员需兼职修补旧书工作。

(3)有计划复制有价值或破损严重的资料,以复制件代替原件供阅览使用。

(4)缩微拍摄品的使用,可使部分旧报刊得到保护。但缩微品数量在广东文献总藏量中占的比例太低。除广东旧报纸拍摄品较全,以及广东方志、族谱有计划拍摄外,旧期刊的拍摄品仅占馆藏旧刊的20 %,而其他旧广东史料都没有缩微复制品。因此,广东旧文献还不能完全以缩微复制品取代原件使用。

五,文献利用和开况:

1.读者使用情况:

1990年至1997年广东文献专藏共接待读者22269人次,资料流通量为140971册次,平均每年接待读者2784人次, 17620册次。

读者主要利用民国以前出版的广东史料,约占广东文献总流通量七成以上,而其中又以方志和族谱利用率最高。如1997年方志流通量占广东文献总流通量24%,族谱占26%。这与我馆广东文献中历史资料藏量丰富、提供使用方便以及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2.地方文献资料在提供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历年来,我馆地方文献为发展本地社会建设、修纂地方史志及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有关广东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八十年代的全国编史修志高潮使我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达到空前的高峰。成百个来自各地的修志机构长驻广州,每天前往我馆查史料的修志人员络绎不绝。《广州百年大事记》、《广州市志》、《广东财政发展史》、《黄埔港史》等史志编撰人员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不间断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料直至编写完成。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的上千种新编广东史志就是利用了我馆及其它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后所创造出来的学术成果,它们充分体现了地方文献资源所藏的巨大能量和对地方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

(2)九十年代中期全国掀起的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热潮,也使我馆香港文献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利用。广东人民出版社《香港大博览》编辑人员用一年多时间查阅几十年的报刊和图书。暨南大学港澳经济研究中心的学者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全纪录》编辑人员连续数月在我馆查阅香港史料。

广州电视台的《霍英东》、深圳市海外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的《千年等一回》、深圳东视传播制作公司的《中英街》、珠江电影制片厂的《香江风情》。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的《新界1897年》等不少香港题材的影视片拍摄制作单位纷纷前来我馆搜集港史图文资料。

(3)我馆地方文献积极为省市党政领导机构、文化宣传部门服务。

a,协助有关部门举办各种展览、提供广东历史图文资料。1994年国庆四十周年之际,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览会广东筹委会使用我馆藏大量的广东解放以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情况的图片参展。后来该展览在全国评比中获得两个一等奖,特来函向我们致谢。

另外,广州起义博物馆在1994年筹办广州建设成就展览会时使用了我馆提供的四十年代末的广州市政建设情况的照片一批。

1996年广州市政府等宣传单位为广州城建2210周年纪念举办各种城庆活动时也从我馆复制了相当数量的广州历史照片。

b.协助省市电视台、电影厂等有关单位拍片宣传提供资料。

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先后为省、市电视台拍摄电视片《读书乐》,《万物纵横 食府档案》《广州地名沿革考》、《七彩羊城》、《抢救国际文化名人》、《刘永福》、电视剧《冯白驹将军》、《深圳传奇》及电影《广州市长》、《秘密档案》等剧组提供大量有关广东各地各时期的社会、历史、民俗方面的图文资料。

(4)南海诸岛文献在我国的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我馆所藏的南海诸岛历史资料丰富。多年来在我国南海诸岛的国际争端中,历次为国家机关提供文献依据;1975年左右南海舰队某部出版西沙综合性资料一册(列有密级);1984年4月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我馆提供不少资料; 1988年广东地图出版社出版的近100万字的《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25%取自我馆,为维护我国领土作出了贡献。

(5)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对配合我省科学研究起到重大作用,取得丰硕成果。

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员利用我馆及其它馆的地方文献编写不少历史著作和传记,其中获奖的有黄慰慈的《东江纵队史》、卢权的《叶挺传》及省党史办公室的《陈郁传》等。

广东史志方面的成绩也可观,1987年蒋祖缘等主编出版近60万言的《简明广东史》,获广东省社科二等奖;吴家诗主编的《黄埔港史》(古近代部分)和《南雄县志》获广东省第五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学术著作三等奖。这些著作在编写过程中,曾长期利用我馆和其它馆的地方文献资源。

八十年代以来,利用孙中山文献资料,取得学术研究方面的成绩更是令人瞩目。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是广东香山人,他的革命业绩与广东关系密切,是广东社会科学学术界的重点课题, 凭籍我馆和其它馆收藏的孙中山文献,学术研究人员写出大量有关孙中山专著和论文,并荣获不同级别的奖项。如陈锡祺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1991、张磊著的《孙中山论》(1986)和段云章、邱捷著的《孙中山与近代军阀》(1990)分别获“1949--1992”年中国大陆孙中山学术研究学术著作一、二等

奖。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合编的《孙中山全集》(1981--86)11卷获资料汇编一等奖。另外张磊著的《孙中山与第二次国共合作》广东省社科院等单位编《孙中山全集》和段云章著的《孙中山》也分别获得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3.地方文献馆藏资源开况:

(1)编制专题书目、索引、提要:

我馆最早编制的广东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是1941年由杜定友先生主持编制的“广东文献索引”而后于1946年编制了《广东方志目录》、《广东族谱目录》及《东西南沙群岛目录》等。可见当时杜先生已把编制专题书目索引作为深入揭示和开发广东文献的重要手段之一。解放后的五十年代,为配合杜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编制了广东方志、族谐、舆图、南海诸岛等馆藏目录,以及有关广东地质矿产、水利、土壤及经济作物等方面的资料索引十数种。

八十年代,随着开放改革的逐步深入,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有了飞跃的发展,1983年,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编史修志高潮掀起,对地方文献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便于读者检索利用方志、族谱等资料,先后编制了广东方志、族谱、孙中山文献、辛亥革命等数种馆藏书目。

九十年代,全国修志工作逐渐进入尾声,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学术研究活动曾一度陷入低潮,对地方文献的需求量也有所降低。为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我们根据形势发展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先后编制出版了《广东近现代人物辞典》,收入广东人物词目2353条;《广东客家文献综录·图书部分》,这是我馆与梅县图书馆、兴宁图书馆合编的联合目录,收入图书1703种;《潮汕文献书目》,这是我馆与汕头图书馆学会编辑的联合目录,收入潮人著述3768种,潮汕文献2850种;《广州百科全书》参考书目,收入广州文献400多种;《中国期刊辞典》(机读版),这是主持的全国性的联合目录提要,收入我馆馆藏建国前期刊词目3000条,其中2800条为广东期刊;《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广东卷》,这是吉林省馆牵头组织的联合目录提要,我馆提供现存454种广东方志提要。以上的书目提要辞典,无论对文献揭示的深度、广度方面,或者在检索手段的配置方面,均比以往书目有较大的提高。另外,目前正在编制之中的目录索引有《广东人物题录数据库》,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积累三万多条数据,输入电脑网络有一万多条;《广东民国以前的报刊目录》,将收入4000条报刊词目提要;《广东百年图录》,由广东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我馆与广东省档案馆联合编辑的大型广东历史图片集,我们籍此机会全面搜集馆藏文献中有关广东的图片,并拟建立广东图片数据库。

(2)举办地方文献展览

早在1948年,广东省立图书馆和广东文献馆共同举办了大型“东西地沙群岛资料展览”,以丰富的图文资料说明东西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当时省馆把全部展品复制收入广东文献专藏中。

1950年,我馆利用广东文献史料举办“近百年广东人民革命斗争史料展览”和“鸦片战争以来革命史料展览”,既宣传了地方文献,又进行了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1956年12月,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了《广东省各界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文物文献展览会》,展出全省各界人士收藏的孙中山文献文物数千件。我馆广东文献专藏也提供为数不少的孙中山著作及文物参展。这是建国后广东省首次举办纪念孙中山的大型展览,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九十年代以来,为了进一步扩大地方文献影响,推动本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我们积极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展览。

1992年,由孙中山基金会主办、我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共同筹办了“建国后大陆孙中山研究成果及文艺创作成果展览”,我馆从孙中山文献专藏中挑选165种230册图书资料参展,占参展品总量的94%。这项工作获得展览组织者的好评,提高了我馆的声誉。

1996年是孙中山诞辰130周年,我馆与广东省博物馆、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共同筹办《孙中山文物文献展览》,我馆从馆藏中精选出约300件(册)的文物文献资料参展,该展览被列为广东纪念孙中山系列活动之一,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97年,我馆与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联合筹办《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二十世纪上半期广东美术作品展》,我馆提供了以叶因泉《抗战流民图》为主的一批广东近现代美术作品参展,并参与编辑出版该展览的美术作品集。

此外,我们还曾于1980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在馆内举办“广东作家作品签名本展览”,邀请广东作家前来参观和座谈。这样既向社会宣传广东文献,又进一步加强了与作家们的联系,并获得大批的赠书。

六、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1、采用IBM AS/400系统(中国图书馆电脑管理集成系统2.0版)自建数据库。

1986年,我馆采用自行研制的IBM AS/400计算机系统创建广东文献数据库系统,该系统设立整本文献、题录、非书资料和期刊四个子系统,计划收录具有广东特点的文献资料。

(1)建立广东文献题录数据库。

1986至1991年期间,该库先后贮存八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广东期刊论文题录数据近两万条。1994年,在广东人物资料索引卡片目录的基础上,建立计算机广东人物资料题录,今已存入约1.5万条数据。

(2)建立广东文献书目数据库。

1991年开通地方文献编目系统,采用DBF(文本)数据格式进行编目。由于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远程终端缺乏专用的通讯线路与主机联网,因而广东文献计算机编目工作一直无法正常进行。1994年6月,广东文献专藏购置了微机和服务器,建立了独立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内置图书、期刊编目和题录三个子系统。由于仍有大量回溯书目数据在卡片目录中,因此,图书编目一直是以半手工半自动的方式进行。在该系统中存有广东新书目数据2.7万条。

2、实施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转型,采用“通用编目系统”(GCS),制作标准的CNMARC书目数据。

由于AS/400系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制作数据不符合CNMARC标准,不适合地方文献业务工作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图书馆工作自动化、文献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决定更新数据库系统。

1996年我馆中文图书采编安装了北京息洋公司的“通用编目系统”(GCS)软件,组建微机局域网。我们通过对此系统调查研究后,认为其符合地方文献编目实际工作需要,生产的标准数据有共享性和可交换性,系统兼容性强,可以为今后实现文献数据库联网和资源共享打下良好基础,于是决定实施地方文献书目库系统的转型,将书目数据库建设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1997年,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进行了更新设备,安装GCS软件;根据地方文献特点和管理方式改进编目系统;进行业务人员培训;转换原AS/400系统的书目数据等一系列工作。然后,开始制作标准的CNMRAC的图书和期刊书目数据。

3、利用《中国期刊大辞典》(机读版)数据库的CNMARS数据,建立广东旧报刊书目数据库。

期刊辞典数据库贮存的广东旧期刊数据3500条(其中我馆提供有2000余条)。由于该库的数据标准化程度较高,著录内容详尽(有内容简介),有较高的标引深度,我们决定在该库的广东旧刊数据基础上建立较完整的独立的广东旧报刊数据库。为此我们进行了期刊数据的核实订正;增补该库所缺的广东期刊和报纸标准数据,以及馆藏广东缩微报刊数据;配置检索点,达到从题名、责任者、分类、主题、出版地、出版者、创刊出版时间、馆藏代号、索取号等途径查检报刊的目的,提高检索效率,便于读者使用。

第二部分:经验和体会

一、坚持把收藏地方文献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馆藏建设的长远目标。这是地方文献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文化部1982年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是省市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各省市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区需要和特色,有计划、有目的地补充馆藏,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合本地读者需要的藏书体系,这是公共省市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长远目标。

杜定友先生1941年复馆之时,提出要设立广东文献特藏,要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把地方文献作为省馆藏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当时省馆

建立地方文献藏书的目标明确,尽管白手起家,战争环境恶劣,缺乏购书经费,但在杜先生的主持下,克服困难,竭力搜求。到1944年底,藏书达3万多册,其中广东文献有千余册。五十多年过去了,虽然经历了多次政治风雨和人事变动,但始终没有改变我馆建立地方文献藏书的决心和目标。正是由于数代人坚持把地方文献作为省馆地方特色的馆藏建设的重要目标,才能使地方文献资源通过不断的积累,规模不断扩大,其优势不断加强,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明显。此外,地方文献资源在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事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壮大发展,促使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前进。我馆多年的地方文献工作实践证明:只有把地方文献作为馆藏建设的长远目标,才能长期积累,逐渐形成有规模、实力雄厚、效益显著的藏书体系;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才能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藏书体系,真正满足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科学化的管理系统,把地方文献各项业务工作纳入正规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使地方文献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效益显著的体系。

1、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专人专责,使地方文献搜集、整理、保存、开发、使用等业务工作实现正规化、制度化的管理。

我馆地方文献专藏从创建起至今,一直保持由专门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有关业务工作,坚持实施各项业务工作的制度和标准。采访工作由地方文献征集小组负责,按照不同时期的收藏范围和原则征集文献;整理编目工作由地方文献专职编目人员负责,根据国家有关文献的分类、著录标准以及本馆地方文献编目工作细则操作;读者服务、文献开发和藏书保管工作都设有专职人员,并实施有关的规章制度。通过专人专责和制度化管理,保证了地方文献各项业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文献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打下基础,从而建立起一个各项业务功能发挥良好、符合地方文献读者使用的藏书系统。

2、根据图书馆方针、性质、任务、馆藏基础、本地区特点和发展需要确定本馆地方文献的藏书范围、藏书重点及藏书布局。

我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任务是为本地区社会建设和读者学习研究而服务,因此决定了本馆的藏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它包括符合本地区现实发展需要的有关学科专业文献资料,以及本地区地方文献资源两部分。而后者从广义上则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和地方出版物,它们与本地区发展关系密切,只有全面性收藏才能显示其地方特色,适合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特定需要。

我馆从创建广东文献之始就依照杜定友先生所定的“史料、人物、出版”三方面确立地方的收藏范围。地方史料是地方特色藏书中的核心部分,它们集中反映了地方历史和现状,是读者利用率最高的藏书。地方人物著作和地方出版物是反映地方学术水平、地方文化积淀和地方文化、出版事业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这三部分文献是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研究的成果,又是推动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构成地方特色藏书系统的重要部分。

我馆地方文献专藏通过长期积累已经形成以地方志、族谱、孙中山文献为重点藏书的体系。地方文献在要求收藏齐备的基础上是否还需要建立重点藏书呢?我们认为是有必要的。在地方文献中,凡是有代表性的、学术及史料价值高、有效信息量集中、为读者长期反复使用的资料可作为重点藏书。确定重点藏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提高地方文献整体藏书的质量,增强其特色优势,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作为地方文献的补充目标。具体地说,重点藏书有:地方志、地方谱牒、连续出版的史书(如文史、党史资料等)、年鉴、重要的报纸和期刊、重要人物资料等。

我馆地方文献专藏一直以来是以独立的藏书组织的形式进行集中管理。其优点是方便工作人员熟悉和研究藏书,提高工作质量;利于工作人员迅速找到所需的资料,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效率使于读者利用资料,节省查检时间;并能保证藏书的系统完整,避免丢失和损坏。总的来说,集中管理地方文献藏书,使其可得到妥善的保存和有效的开发利用。

事实上,我馆地方文献专藏中的文献并不是地方文献的全部,除民国前的文献外,解放后的文献以收藏史料为主。那些不具有广东特点的广东出版物就分散在其它书库中。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由于购书经费、原有藏书布局、文献使用等问题的影响,广义范围内的地方文献难以全部集中收藏管理,只能集中其核心部分,即地方史料。即使这样,仍会存在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地方文献分置于不同书库的情况;存在同种文献需分多个书库的矛盾以及普通书库和专藏书库的资料相互重复的现象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在实际中进一步协调解决。

3.地方文献采访

(1)贯彻目的性、系统性、主动性的采访工作原则。这是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和读者使用的需要而确定的,是做好藏书补充工作的前提。

a.目的性原则:

根据本馆确定的地方文献收藏范围(内容、地区、形式、时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搜集文献资源,这是目的性之一;由本地区历史和现实需要而形成的重点文献,是藏书补充的重点,是目的性之二;根据本地区的新变化(区域、形式、任务)的需要而相应调整藏书补充的目标,这是目的性之三。

目的性体现在既要全面收集目标范围之内的文献资源,又要突出重点补充;既要收集符合本地历史发展特点的文献,又要收集满足本地现实形势和任务需要的文献。只有有目的积累文献,才能保证馆藏地方文献的质量,才能形成有特色、符合本地区读者使用需要,能充分为本地区建设服务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

b.系统性原则

在确定收藏范围的前提下,保证收集资料的全面完整和连续性,这是系统性原则。

首先,在文献内容方面,要求保持其历史延续性,对连续出版的重点文献,如地方志、年鉴、文史资料、丛书、会议文件、期刊、报纸等等,必须确保其收藏完整、系统。一旦发现缺藏,则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复制、交换、购买)补齐。另外,在收藏范围之内的各学科内容的地方文献,都需要收全。尤其注意收集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学科等方面有关本地区的调查统计、情况介绍,科研成果或具有本地区的特点的研究论著等,这对促进本地资源开发、经济实业建设、 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在文献载体类型方面,凡各种类型载体的地方文献都必须尽量收全,这是社定友先生的观点。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和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载体形式的文献不断涌现,如音像型、 机读型的地方文献就需要及时搜集,这是我馆地方文献专藏中的一个空白。

第三,在文献品种方面,所有关于本地区的文献都必须尽量收全,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团体机构或私人出版发行的,都要尽全收集。

C.主动性原则

采访人员在熟悉地方文献馆藏情况和读者需要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征集文献的原则。

目前,社会的迅速发展,使文献信息激增;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也增大、要求增高; 地方出版物出版不规则,尤其是民间出版物迅速增多,而出版发行消息不通畅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给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这就要求采访人员本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文献的搜集工作。主动了解出版信息,主动上门征求,及时收集新文献,想方设法、

随时随地搜罗重点文献,积极运用多种方式征求文献,以达尽全搜集目的。

(2)实行多渠道的采访方式:

我馆采取的是以呈缴本方式为主、其它方式结合进行补充藏书。我馆和其它馆的经验说明,在地方政府和出版部门的支持下,推行出版物呈缴本制度,是收集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但是仅靠呈缴本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地方文献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的复杂情况决定了要做好藏书补充,还必须不失时机运用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地方文献征购。

地方文献发行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要

采用多种方式征集。八十年代以来,出自民间社团和私人的非正式出版物剧增,其不正规的发行渠道,以及不贯彻呈缴制度,造成收藏单位征集困难。地方出版物品种多、类型多,发行机构多、发行渠道多变,给地区的新闻出版机构的管理造成困难,使呈缴本制度无法全面推行;另方面由于大量地方出版物缺乏发行信息,(如广东新华书店办的《广东新书目》于1997年停办),也使收藏单位难以及时征集新地方文献。

此外,不少出版机构不保留样书,导致收藏单位无法进行补缺,地方出版机构也不按规定缴送样本,经常出现漏缴现象;造成收藏单位缺藏。

地方文献收范范围是以史料为主,除了本省出版的地方史料外,省外和国外,以及港澳台等地出版的地方文献仍需要采用其它方式征购。

以上种种情况,说明地方文献的搜集不能单依靠呈缴本方式,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门征求、交换、购买、复制等多种方式补充藏书。

4.地方文献整理

地方文献整理工作是读者服务、藏书组织管理、文献开发、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准确揭示地方文献的特性,需要根据其形式和内容的特点,制定有关工作条例和细则,结合文献工作的各项标准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整理和编目,建立有地方特色、便于管理使用的藏书组织,以及高质量、多检索功能、体现地方性的书目数据系统。

(1)根据地方文献形式上的特征进行加工整理。地方文献非正式出版物多,版式不规范,项目不完整;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多,如简报、校刊、宜传材料、各式小报等;散张散件资料多,如会议文件、传单、手稿、特刊等;类型多,除书刊报外,还有地图、照片、音像制品,缩微品等。

地方文献形式上的特征,产生了集中或分散组织文献的问题;产生如何对各种不同类型及不规则版式的文献进行规范整理问题。因此,根据文献不同的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方法,制度、规则是十分必要的,既要立足于目前,又要为长远考虑,要为建立一个方便今后长期管理和使用的藏书组织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根据地方文献内容上的特点进行编目。地方史料文献与一般文献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地方性。因此在编目标引时尤其注意揭示其内容中地方性,例如,主题标引时,对每种文献的揭示必须能运用地方性主题词,尤其是地方名称的主题词;分类标引时,尽可能揭示文献的学科和地区属性,便于组织有地方特点的藏书排架体系和目录体系,方便读者从地区角度查检文献。

(3)注意积累名称数据,例如地方人物名称、团体机构名称、地区名称和地方性主题词等。为建立名称规范数据库作准备。

5.读者服务

(l)地方文献读者服务是高层次、高标准的服务工作。

我馆地方文献专藏的读者对象主要有:学术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政治宣传或文化宣传工作者,其他读者。

第一、二类读者主要来自省、市各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各大学研究所、文教单位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海外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教授,他们承担各学科学术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负责编修各地方志、编撰史书及人物传记等。他们研究的课题水平高,难度大,利用资料内容范围覆盖面广及层次专深。他们对提供的资料、信息和线索要求全面而准确。在读者群中,这类读者数量多,使用资料时间长。

第三类读者主要是来自党政机关、文化系统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因工作之需查阅资料、信息。例如筹办展览、进行政治宣传活动、制作影视片或宣传品等等。他们对提供的资料要求有一定广度、深度和专指度。

最后一类读者大多因个人的特定需要查找资料、信息。例如查寻家族史、搜集先人资料、寻找证据资料、查询最新法规和政策等等,他们对资料的要求仍有一定的专深度。

地方文献的读者群是以研究型、高层次的读者为主体,其对文献资料要求的专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地方文献必须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

(2)增强读者自我服务能力,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读者自我服务能力是指读者能否充分利用图书馆各种检索工具和馆藏原始文献,迅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响读者自我服务能力大小的因素有:(1)读者需解决问题的难度大小;(2)读者对馆藏检索工具和文献资料的熟悉程度;(3)图书馆检索工具的配备是否齐全、手段是否先进方便,途径是否充足,对文献揭示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读者需要。

地方文献专藏读者中,部分长期使用文献的读者及那些解决简单问题的读者一般具备完全自我服务的能力,他们可以利用检索工具、有关参考资料及馆藏原始文献独立解决问题;但是相当部分读者还需要在咨询人员协助下才能解决所需问题。例如需提供有关资料的线索、代为查找原始资料及信息等等。

增强读者自我服务能力,一方面需提高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帮助读者熟系目录系统和馆藏文献情况;另方面提高文献标引的深度,加大对文献信息开发和数据库建设的力度。读者所需的大量信息隐含于原始文献之中,只有通过文献开发才能揭示出来,只有通过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才能为读者提供多检索途径和先进快捷的检索手段,从而提高读者自我服务能力,使地方丈献充分发挥作用。

6,文献开发

地方文献开发是根据本地区形势、任务以及读者的特定需求,对文献进行再加工整理的过程。包括对原始文献的再加工整理和对文献内部隐含信息的整理组织两部分。

地方文献开发的目的是,挖掘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潜力,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稳定的、实用的文献信息数据库,以满足读者最大的需求。在开发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选准开发的目标:

首先,选择符合地方文献读者普遍需求,符合本地区社会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的课题或有关文献信息作为开发目标。例如地方人物资料、本省内各个地区史料、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料(如抗日战争时期)等都是长期以来为众多读者所广泛使用的文献信息,应选为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

其次,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且馆藏占有一定优势的文献作为开发目标。例如杰出的地方名人专藏(如孙中山专藏)、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史料(如南海诸岛)。

第三,具有长期史料价值,为读者反复使用的文献或信息可作为开发目标,如地方志,地方族谱、地方图片等。

(2)实事求是做好地方文献开发的调研工作:

选题必须先进行调查研究:(1)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政治形势的动向和需求,以及社会热点问题;(2)读者调查,了解一般读者和高层次读者对地方文献普遍需求及紧迫需要;(3)馆藏资源调查,了解各学科各专题各时期、各地区文献的馆藏情况。

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全面、客观摸清情况,明确文献开发的方向和课题。选准开发课题(目标)是文献开发的关键,只有选准目标开发,才能真正满足读者需要,提高馆藏的利用率,避免盲目开发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3)地方文献开发必须与数据库建设结合进行。

通过文献开发数据库建设,使文献信息的检索手段科学化,才能对读者提供多种检索功能,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标准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实现网络化,使地方文献信息数据资源得到广泛使用。

地方文献开发中编制的各种专题联合目录、提要、辞典、题录、索引等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各种专题、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从而形成地方文献数据库网络。如我馆利用《中国期刊辞典》(机读版)的数据建立广东期刊的书目提要数据库。又如,我们利用编制《广东百年图片录》过程中搜集的图片信息,建立广东图片数据库。

7.数据库建设

我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已建立12年。1986年创建时是开我国公共图书馆计算机地方文献数据库之先河的典范。时至今日,该数据库中贮存的书目数据仅三万条,题录数据约三万余条,始终没能形成规模,而且利用率低下,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建立本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网络的目标相距甚远。怎样才能使地方文献数据库建成符合地区社会发展需要,能充分发挥效益的数据库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

(1)在确立建库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必须突出重点,制定分期实施计划,使数据库建设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

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图书馆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本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组成部分。我馆地方

文献专藏经过多年搜集,已形成颇具规模、藏量丰富、影响深远的藏书系统, 因此,我馆可以利用藏书上的优势建立以本馆地方文献资源为主体的本省地区数据库网络系统,从而促进本省乃至全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建设进程。这是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拟定具体建库计划。首先,突出重点建库,使数据库切合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高数据库的实用性、特色性和整体质量。突出重点,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建立能发挥较大效益、满足读者最大需求的数据库。

突出重点体现在内容上,是建立以地方文献的重点藏书为核心部分的数据库。重点藏书是根据本地区社会建设和科研需要而!确立的,是史料价值高、有效信息含量丰富、利用率较高的文献。

以重点藏书作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核心部分,可以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

突出重点体现在类型上,是建立以书目型数据为主体的数据库。地方文献专藏是我馆最有特色和个性的藏书,利用这一文献源所建立的书目数据库本身就是最具特色、最有价值、最有规模和最有影响的数据库。书目数据是不同层次读者利用最多数据,是他们查找文献信息的主要线索;书目数据库又是地方文献开发和其它类型数据建库的基础,是地方文献业务工作自动化的必要前提,离开完整的书目数据库,地方文献编目、流通、典藏工作自动化成为空谈。因此,必须把书目型数据库作为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首要任务。

建立以书目型数据为主体、其它类型数据结合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可以极大增强数据库的服务能力,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效果,并促进对其它类型数据的使用。建立完整的书目数据库 可以加速地方文献业务工作自动化的早日实现。

其次,制定分期实施的建库计划。

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根据建库的总规划和突出重点原则,制定分期实施、分期完成的计划。第二部分,根据本地区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制定相应目标的建库计划。

1986年,我馆以八十年代出版的广东期刊论文为主体创建了“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当时正值全国地方志的编修高潮,读者对馆藏旧方志和旧地方史料的使用达到最高峰。建库的目标却没有根据这一形势动向制定,没能建立读者急需的地方志、地方史料数据库。而建立的新广东期刊论文题录库却一直没能真正发挥作用。

(2)坚持长期建设数据库,不断充实数据库容量,把地方文献数据库建成资源充足、服务能力强的数据库。

我馆的地方文献专藏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效应。地方文献数据库只有在数据资源丰富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影响、发挥作用,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因而,在建库目标内的各种专题、类型的数据库都需要有长远的实施计划,坚持有目的地、长期地积累有效信息数据。在地方文献中,具有地方特点的时效性强的信息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转化为地方历史信息,因此地方文献信息数据积累的持久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增加数据库的容量包括新数据的不断补充和回溯数据建库。我馆地方文献专藏拥有8万多种文献资料,但目前数据库中只有3万种八十年代后出版的图书书目数据,原建的记录库也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专藏中占有优势、利用广泛的古旧地方文献数据则一直没能进入数据库,使数据库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地方文献数据库必须通过不断增加新数据和有计划补充回溯数据的工作,达到充实数据库容量的目的。

(3)不断优化数据库系统,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为实现地方文献网络化打下良好基础。

图书馆地方文献自动化系统在实践和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以适应地方文献事业的不断发展。选择使用代表图书馆自动化最新水平的、性能更优良、功能更完善、数据标准化程度更高和更全面、操作手段更方便快捷的系统进行管理,可以促使地方文献工作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以及网络化的早日实现。

地方文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包括文献内容和类型的特点、读者利用文献的特点和规律、文献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等,这些都决定地方文献对自动化系统有较高的要求,只有级别高、性能好、实行标准化的软件才能满足地方文献信息数据制作、使用、交换和业务工作自动化的需求。

我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1997年在AS/400系统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系统的转型、升级,采用息洋公司的通用编目系统,制作标准的CNMARC数据.今年,我们在本馆中文图书采编部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决定对系统进行第二次升级,采用北京丹诚公司的“丹诚图书集成系统”。该系统采用WINDOWS为平台;具有超文本和事件驱动界面,服务于联机编目和INTERNET,全面支持CNMARC格式,为图书和期刊的采购、编目,典藏、流通、装订等各项环节提供统一完整的业务流程和用户界面。我们期望通过运用新系统,为地方文献管理工作开拓新局面。

标准化的数据库要依靠标准化数据的支持,具有先进水平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制作标准化、规范化数据提供了优越条件。标准化程度高的数据库兼容性强,是实现地方文献数据联网、数据交流和共享的保证。我馆的AS/400系统一直没有采用国家标准的机读格式制作数据,当进行与深圳图书馆系统联网时,发生障碍,后来通过完善改版,将原数据转换成准CNMARC格式数据,才实现与深图的联网。因此,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必须坚持全面高度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化。

第三部分:设想与展望

一、强化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实现地方文献工作自动化管理,促进全省地方文献网络化的实现。

1.充分发挥我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势,建立以我馆文献资源数据为主体的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网络。

(1)加速书目型数据库的建设进度,使馆藏资源丰富,内容范围覆盖全省地区的书目数据库成为本省地方文献数据网络的中心部分。实现全省联网后,该数据网络可为全省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藏书补充、分类编目、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协调协作及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

(2)根据本省社会发展和读者研究需求,有计划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数据库。例如,全文形数据库方面,建立孙中山文库、地方志、族谱、图片等数据库;题录型数据库方面,建立地方人物资料题录库、期刊或报纸论文题录库;专题文献信息数据库(书目型),建立港澳历史资料数据库、南海诸岛历史文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版适合市场需要、利用率高、特色显著的地方文献电子信息产品,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创造更大的效益。

(3)加强横向联系,争取与本省地方历史文献资源充足的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广东省档案馆共同建设标准化的地方文献数据库网络。使本省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容量更加丰富,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对地方文献宣传的力度,争取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学习汕头市图书馆、澄海市图书馆等单位征集潮汕地方文献的经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以及图书馆服务周、宣传栏对地方文献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使广大市民从认识到利用地方文献,到支持地方文献工作。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参与征集地方文献,逐步形成社会支持地方文献工作的声势和热潮。

通过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地方文献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争取政府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从法规、政策方面给予地方文献建设一定的支持。例如确立地方文献工作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保障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和保护,以及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逐步加大对地方文建设事业的经费投入等,以保证地方文献事业的稳定发展。

三、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和业务研究的职能,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地方文献业务培训和学术研究活动,逐步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图书馆地方文献的专业人才队伍,促进地方文献事业不断发展。

加强对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业务短训班、讲座、交流会等活动,普及地方文献知识,学习专业技术,提高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各馆建立有本地特色的藏书体系。

重视对在职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以适应日益发展中的地方文献事业。定期举办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和业务培训班,提高人员的地方文献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更新知识结构,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培养一批中高级的地方文献工作者,推动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和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燕群,广东省文献资源分析研究.图书馆论坛,19922、何卜吉,广东省公共图书馆,社科研究图书馆文献资源调查情况综述.图书馆论坛,1992

3.吴慰慈、刘兹恒,图书馆藏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4.黄俊贵,文献信息开发与数据库建设.图书馆论坛,1997(3)

5.张武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文献发展概述.图书馆论坛,1992(6)

6.柯平,试论我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几个问题.图书情报知识,1992(2)

7.郑可因,浅谈潮汕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图书馆论坛, 1997( 2)

广东作文篇2

6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总有一些东西让你回味,是某个人、某件事、某次活动,还是某处风景,或一幅画……选择你记忆深刻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分段表述,感情真实, 400字以上。

【写作指导】

本题的写作范围很宽泛,正如题目所言,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绘景、可以状物……只要是发生在小学阶段令你难忘的内容,都可以写。可以写某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可以写自己与同桌之间发生过的争斗与摩擦;可以写某次激烈又精彩,且让你获益匪浅的拔河比赛;还可以写关于某件珍贵礼物的故事……

无论写什么内容,都不能忽视题目要求,要将内容写具体,更要在事件的记述、景物的描摹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满分佳作一】

我真的很后悔

广州一考生

在我的脑海里,许多事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想起来,便感到很后悔。

事情发生在四年级时的一天,老师抱着数学第一单元测验试卷走进教室。开始我还得意扬扬,以为考得不错。可试卷发下来一看,才70分,我顿时傻了眼:“这可怎么办啊?该怎么向妈妈交代呢?妈妈是那样疼爱我,那样关心我,如果知道了成绩,她该多伤心啊!还有爸爸,他平时对我要求很严,这次说不定会打我……”我心里乱糟糟的,老师的讲解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只有一句听得很清楚——试卷一定要让家长签字。完了!忽然,我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自己签!但又一想,这不是欺骗家长、欺骗老师吗?可如果给妈妈签……唉,下不为例吧!以后好好努力就是了,想到这里,我把试卷悄悄地藏了起来。

回到家,妈妈问我:“试卷发下来没有?”“没……没有……”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感到心跳得厉害,脸也有些发烫。还好,妈妈信以为真,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把妈妈的名字签到了试卷上,准备交给老师。老师走到我面前停了下来,看了看试卷,又看了看我。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莫不是老师发现了?还好,老师收起了我的试卷,我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没想到的是,老师走上讲台后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同学们的试卷我都看过了,考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欺骗自己、欺骗老师、欺骗家长,诚实远比分数重要得多。”

天啊,老师早就发现我作弊了!我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惭愧、后悔的滋味一齐涌上心头,我做的是多么傻的事啊。

这件事被我深深地刻在了心里,我要永远记住它,因为它时刻提醒我做个诚实的人。

【满分佳作二】

“集体生日会”的畅想

广州一考生

“我和你相约在午夜喧哗的大街……”优美的歌声从六年二班传出,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班队活动——“集体生日会”!教室里彩球高挂,暖意融融。

“集体生日会”使同学们深刻懂得了拥有朋友就拥有了财富的道理;“集体生日会”营造了爱的氛围,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集体生日会”上的欢笑声永远在我们心中回响。

“集体生日会”结束后,同学们虽然还沉浸在活动的喜悦里,但同时也感到有些失意。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即将离开这个班集体,每个人都依依不舍。是啊,毕竟在这个班级里生活了数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曾经的种种都印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也不会褪色。尤其是这次“集体生日会”,因为这里蕴含着浓浓的爱:有老师为学生付出的爱、有学生对老师的依恋、有同学之间同窗6年的友情。

我们已经在这里学习6年了,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像精心筛选的良种,播进了我们求索的心灵。我们在老师充满爱的春风的吹拂下、充满真情的细雨的滋润下长大成壮苗,开出繁花,结出硕果。我们美好的心灵,是老师汗水浇灌的;我们远大的志向,是老师激情勉励的;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

老师,你们辛苦了!愿长大后,我也能成为你们中的一员!

广东作文篇3

你们好!

我是五年一班的王秀莹,今年12岁。我喜欢唱歌、弹琴、画画,也很爱交朋友。当我收到你们的来信时,特别高兴,很想和你们见面,也想和你们做朋友。虽然内蒙古距广东有很远的距离,但是我们心与心的距离却贴的那么近。心连心连成友谊之路,让内蒙、广东的小朋友们成为好朋友。我更加希望你们能来到内蒙古做客,你们来了,我们准会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带你们去草原上的蒙古包看看,让你们喝到醇香的奶茶,品尝到美味的手抓羊肉。如果有兴趣可以体验一下骑马的乐趣,在这美丽辽阔的巴尔虎草原上能让你感受到蓝蓝的天空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景色。如果你们愿意,我可以当你们的小导游,我相信,你们一定会陶醉在其中的。

纸短情长,我还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可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但我爱是期待你们的到来,也希望当你们收到我的回信后我们就成为好朋友了。

心情愉快,学习进步!

广东作文篇4

广东【命题解码】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漫画材料作文题,其中画了两个学生,即甲学生和乙学生,第一次考试甲学生得了100分,受到家长的奖赏(从其脸上的吻印推知),甲学生很愉悦;乙学生得了55分,不及格,受到家长的掌掴(从其脸上的掌印推知),乙同学表情痛苦。第二次考试甲学生得了98分,受到家长的掌掴,表情痛苦;乙学生得了61分,刚刚及格,受到家长奖赏,表情愉悦。这幅漫画包含有4个要素,即人物、分数、画上印迹和表情。人物有4个,显性人物两个,即甲学生和乙学生;隐性人物有多个,主要隐性人物是甲学生的家长及教育者和乙学生的家长及教育者。分数有4个:100分、98分、55分、61分。孩子脸上印迹有两种,即唇印和掌印。唇印代表奖赏、肯定、表扬,掌印代表处罚、批评、责备。表情有两种,即愉悦表情、痛苦表情。这些要素之间是有联系的,家长及教育者认为考试分数理想,就奖赏,学生的表情就愉悦;家长认为考试分数不理想,就惩罚,学生的表情就痛苦。纵向来看,有3种变化,即学生分数的变化、脸上印迹的变化、表情的变化。考生写作时,从漫画内容和寓意出发,写家庭学校教育的态度、方法、评价的标准;批评唯分数论的教育观、人才观;也可联系当今社会进步中唯数字论的评价来议论。从漫画中引出的角度看,考生可从教育学角度,写教育的态度方法是否恰当等;从社会学角度,可写如何优化评价标准;从哲学角度,可写教育与社会都要用发展的视角、全面比较的视角看问题;从文化角度,可写盈极必亏的道理,评价与处理事情都要遵循客观规律,等等。【审题误区】在具体写作中,有考生在审题立意方面存在对漫画寓意理解不当的问题,例如,家长要有宽容的心态,要能理解孩子的苦衷,家长要注重心理健康保健,等等;有考生只看到漫画现象,写作中又离开漫画寓意写作,或在具体写作中,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部分提及漫画的信息的掌痕、吻痕、分数变化等等,作文的主体部分却与漫画寓意无关,也是偏离题意的。因此,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不论是根据漫画写作,还是根据一般文字材料写作,都要仔细分析其含义,在准确理解“材料”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立意写作,不能只抓住“材料”的皮毛就动手写作,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审题失误,并导致写作偏离题意。【高分作文】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广东一考生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到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与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3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也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地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广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进的勇气和动力。【点评】审题准确。由漫画内容到漫画寓意,通过分析两个孩子前后两次成绩及所处境况,提出“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的观点,符合题意。善用比喻。通过比喻论证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如“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具有较为严谨的逻辑推理,语言也甚为准确。例如,“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广东作文篇5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500字:仰观宇宙,俯察万物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得以借助电视、网络等手段以认识自然。但若把科技当做感知自然的真正途径,在我看来,不免可悲。是的,科技只是工具,只有亲身走进大自然中,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才能够真正感知自然的美与力量。何谓“感知”?“感”即感受,“知”为相知。明白了这一点,便可知为何科技手段无法让我们真正地亲近自然,感知自然。电视可让我们知晓全球天气,网络可让我们将生物知识尽收眼底,科技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万物的一种极便利的途径。然而,这顶多可算作对与自然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认知。科技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工具,它始终无法让人感受自然之美。正如孩子们从来不会为屏幕上的红花绿叶而欢呼雀跃,画家们从来不会面对电视上的湖光山色欣然挥毫;同样,天气预报不会让诗人诗兴大发,生物纲目种属也无法让作家文思泉涌。作家迟子建曾说过:“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既然如此,我们必须放下鼠标,离开电视,亲身走向大自然,方有望与大自然相感相知,相亲相近,让心灵得到美的洗涤。以亲身走进自然的方式,其意义还不止于对美的感知,更在于通过与万物的接触,感知自然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对自然长存一颗敬畏之心。人本为自然的一个部分,然而,工业文明的兴起,斩断了人与自然间的纽带。人们得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便使人类对自然失却了敬畏之情,却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试想,若只从天气预报中认知自然,又何谈对蓝天白云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识概括自然,又何来对花草树木的珍视与保护?过分依赖科技,却失却了对自然的亲身感触,使人类忘记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于是我们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然,制造出雾霾封城,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样种种的荒谬事情。科技并没有让人与自然更近,相反,它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让我们重返自然,亲身感受自然,我们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静坐莲池旁,与莲花久久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马的健美与力量。此二者,皆以亲身接触的方式,走进自然,想必这便是他们得以与自然相感相知,并从其中获取心灵的力量的原因。让我们走进自然,于天朗气清之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与大自然真正相感相知,相依相守。

广东作文篇6

为何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能激发全国范围内激烈争辩的火爆话题?而无论是为之心悦诚服,还是咬牙切齿,可以肯定的是,高考作文的意义,并不仅只是因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背景。一些观察者指出,高考作文是年轻人能够以“我手写我心”的方式,真正体会并表达自己独立世界观的第一步,完成从学校这个小校园向社会这个大校园的顺利过渡。有识之士断言,作文题目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跳出选拔人才的范畴。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性、公平性、适当性,更多的是反映整个社会的思想、心态、价值观的未来走向,以及内部稳定和包容的程度。

此外,今天的高考作文,也越来越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多元化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日渐人性化的思考方式,并突出青年人对生活和青春的自省和体验。评论家李新地隐约摸索出其内在的轨迹: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逐步由“精英主义”向“大众主义”转型,呼唤“绿色作文”,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立足基础,兼顾发展,摆脱预设的强制逻辑和是非定论,摆脱八股化的思考和写作定势,真正促进了中国作文教学的改革和中国人文主义教育。

还有评论称,社会通过高考,把诸如《双赢的智慧》等呼应现实生活热点语汇的深刻题目交给年青一代,也体现了我们的教育者对青年人的信任和期望,对国家民族奋发振兴的热切盼望。去年上海的命题作文《忙》,明显对青年学生反思当今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浮躁心态予以厚望。有教育学者强调,引导学生以开放性思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正符合眼下素质教育的初衷,将是未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势所趋。

黄天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键看文章怎么做

我认为这一次高考作文题目出得还不错,符合高中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实际水平,同时又具有辨别实力高低的功能。我粗略看了一下,和其他省份的考题相比,广东卷体现出广东文化的宽容与务实,这一点难能可贵。另外《纪念》这个题目没有耗费考生许多精力去审题。审题能力固然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认为,对于即将成为本科生的考生来说,高考作文更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创造力、独特性、语言表达的通顺流畅富于文采。《纪念》这样的题目容易引发许多想象,既可抒情又能说理,务实、并有足够提升空间,是近几年来出得比较好的高考题目之一。

但也有美中不足。“文体不限”的要求显然对全面考察考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文笔是否通顺,逻辑思维是否连贯,都是不利的;如果真的有考生写了首诗,考官难以打分,更难取得一致意见。

所以,坦率地讲,作文题目本无好坏,关键是考生自身的逻辑能力、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还想说一点,教育部门统一规定语文教师不能就高考试题作任何公开的评论,这从维持考场秩序和考生情绪稳定的角度来看,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高考作文本身是一个公众话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任何人都有权发言,透明度更利于公众的知情与监督。如果题目有什么问题,不让语文老师发言,也不合情理。

王雨吟

邱华栋(《青年文学》执行主编):

广东的题目比北京好

我看到2005年高考北京的作文题目了,很不好。一方面空洞无物,另一方面又还要往死里限制文体,只准写议论文。“安”表示什么意思呢?提示上说,可以表示安宁、安定、安静,除了这个还有没有别的?基本上没有了。我相信考生大部分写的就是这些内容。内容和文体这么一限制,考生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说假话、大话、空话。我们一边说要在作文教育里抵制这些假大空的东西,一边又用高考指挥棒来引导学生假大空,这就不光是作文教育的弊病了。

广东作文篇7

按照广东的老规矩,年前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哦。无论是显眼的地方,还是角落,都要清扫,一丝尘埃也不会有机会存在哦。把家里的打扫得干干净净,好迎接新年嘛。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忙坏了,赶着做年菜,准备在今晚大吃一顿。家里的男女老少都参与了,一会儿杀只鸡,一会儿宰只鸭,一会儿有拔毛,一会儿大食物一锅煮了。酒肉的香味、忙碌的情景、欢笑的声音,无处不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火火的对联,屋里也有不少年画。有的正着贴,有的斜着贴,有的歪着贴,也有的挂着的。把家里装饰得红红火火,别有一番喜庆。无论怎么贴怎么挂都寓意着吉祥如意,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吃团圆饭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说说新年的愿望,聊聊各自的事业,谈谈各自的成败之类的。饭菜也十分丰富哦,有鸡、鸭、鱼、青菜······都是大锅菜。吃完晚饭后,有逛花市的习俗,花市里人声鼎沸、人山人海。在花市里转上一两圈,看看哪束花合心意,闻闻花的芬芳,再买几束称心如意的鲜花。插在客厅上,有一番祥和的气息。富贵竹表示富贵大吉;百合表示百年好合;水仙表示吉祥如意。无论什么花,都有各自的寓意。如果放一盆桔子,再在上面挂上一些小型的利是,显得可爱、喜气呢,大吉大利嘛。

到了凌晨12点,鞭炮声、烟花声响成一片,这已经是大年初一啦。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 “噼里啪啦——”大年初一,我们习惯到处去玩,如逛逛街、参加一些春节活动、与朋友聚聚会。到了年初二才开始相互拜访,一直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了。

正月十五的光景与大年初一截然不同,不用吃大盆子鸡、大盆子鸭了。按我们的习惯,是要吃汤圆的。这一天,超市的汤圆专区一定是人山人海的,大家都在挑选着合适自己口味的汤圆呢。有莲蓉的、麻蓉的、芝麻的,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回到家一锅煮,热腾腾的汤圆据出炉啦,但是自己家包的更有意思呢。买面粉回家,揉好面,在下一小块,揉成球形的。再把馅放进去,包好一个汤圆咯。自己做的内陷更丰富,花生、黄糖、莲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一顿吃个饱。嫩嫩白白的汤圆让人陶醉欲滴啊。一咬下去,馅迸出来了,立刻唇齿留香。甜蜜一直蔓延到心里。不及吃出甜蜜,说不定还吃出好福气哦。“汤圆汤圆,团团圆圆”这一顿迎新送旧的汤圆,当然要一家人吃咯······

新年的颜色是红火的;新年的味道是甜蜜的;新年的声音是“噼里啪啦”的。过了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都过会平静的日子,新年也就结束了。学生照常上学,大人也照常做事。大家不会有年前的忙乱,也没有过年的热闹了。一切都淡化下来了······

广东作文篇8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点评】

点评人:邓玉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题目化用俗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吸引人。把“常识”比作“干粮”——基本的生存物质,强调了“常识”的基本要义,题目与正文内容相得益彰。

广东作文篇9

出学校大约坐一小时的车便到了香蜜湖。香蜜湖的门口可漂亮了,远看就像一座城堡似的。香蜜湖的门口最右边是一座鬼屋。听同学说:“那是茺废已久的鬼屋,里面有鬼,会把你抱进鬼屋里,而且一呆就是一个小时。”我想可能是因为太高了,所以呆那么久。还有一些人不信,他们说:“你可以在门口等。”我们狠不得立即冲进去探个究竟,可惜要走过那高高的长长的天桥。

十点钟的太阳火辣辣地直射在我们的头顶上,脚底下直冒热气。天桥上人来人往,一阵阵哐啷、轰隆的响声掩盖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过天桥的时候,吴锦红有点恐高,还有点担心川流不息的人群压断天桥,怕得哭了。

走过天桥,我们终于到了观光的游览景点——香蜜湖。

进了香蜜湖,我们第一个玩的就是神秘的鬼屋。鬼屋的外壁是一些可怕的图画。进去的时候心砰砰跳,手直发抖。最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绿灯映照下的“阴间”两个字,阴森而恐怖。紧接着有一个鬼披头散发地从棺材里冒出来,女同学们惊惶失措,一个个尖叫着。突然身边又不知不觉地站起来一个鬼,差点挨着我的手,吓得我心惊胆颤、毛骨悚然。不一会儿就走出去了。呵,鬼屋真是惊心动魄、刺激万分!

看了鬼屋,我们就去玩海怪。海怪刚开始很慢。慢慢的,慢慢的……开始快了,哇,飞起来了,在空中一上一下,差一点心都跳了出来。不让他掉。开始也是很慢,慢慢的,慢慢的.开始快了,我好紧张,心里忐忑不安,害怕李德新被抛出去,吓得我不敢睁开眼睛

下一个游乐项目是舞伞。玩了海怪就玩舞伞。在那足足排了10分钟的队。烈日下的我们一个个晒得头昏目眩,口干舌燥,才终于轮到我们班。我跟随李德新约好一起并排坐的,可是因为钟成健找不到座位,所以让了一个位给他。哇,死定了,死定了,中间的李德新没安全带。那时他对我们两个开了一个玩笑,说:“你们要保护好我的命。”我把左手放在左边栏杆上,钟成健把手放在右边,我们两个锁得他紧紧的,。好险,我竟然不知道我们三个是怎么下来的!以后再不敢这样冒险了。

广东作文篇10

东湖公园里有很大的湖、美丽的白鸽、可爱的小狗和顽皮的金鱼。

在那里我玩了捞金鱼,我觉得金鱼游得太快了,玩了两次觉得不过瘾就不玩了。我又玩了喂白鸽,白鸽一点都不怕人,有的还飞到人的手上、肩上、还有头上。在喂白鸽的时候,我把食物扔到地上等白鸽来吃,谁知一群白鸽跳过来把食物都吃完了,还在追我呢,我把半包食物扔到地上等它们慢慢吃,偷偷地走过去,把一只最小的白鸽捉起来,放到爸爸的手上喂它吃,它很快就把食物吃完了,我还想喂,爸爸说下次再喂吧。

我还看见有一些白鸽的尾巴上有红点,有一些没有,刚开始我以为它流血呢,后来爸爸告诉我:可能有红点的是这里养的,没红点的是别的地方飞来的,我才知道刚才我捉的“小不点”可能是别的地方飞来的。还有一只白鸽晚上不回家,在鱼池里跳来跳去,真想捉住它,还有些在湖上飞来飞去,我还以为它在喝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