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4:32:55

灌肠范文篇1

为此,针对清洁灌肠患者常因腹部胀痛、排便失控、肛门疼痛等感到内心痛苦的现象,从“人文”精神出发,为了减少刺激和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在实际操作中注意灌肠技巧、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及疼痛缓解方法等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寒热习惯与生活避讳,操作时关闭门窗、调节室温、疏散其他人员,必要时使用屏风阻隔,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隐蔽的空间,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做好护患沟通,提供心理支持:操作前应详细解释灌肠目的、操作步骤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提出的若干问题,应耐心倾听、认真解答,以消除患者的疑虑。操作中关切的语言、关注的目光及适当的触抚动作,均可成为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操作后适度的表扬、及时的询问,可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增进护患情感。

2.灌肠技巧

左侧卧臀部抬高位:将患者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2cm约30°左右,可使直肠处于较高位置,而结肠和降结肠则处在直肠低位,形成直、结肠之间的压力差[1],可有利于插管和液体进入乙状结肠。选择合适导管: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由于一次性吸痰管较肛管长、管腔细,对肠管刺激性小[2],插入深度12~15cm时,可达乙状结肠中段,避免液体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老年人可将深度增加至18cm。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生长情况,酌情选择管径更细、材质更软的管道,以防局部出血。置管动作:插管用石蜡油充分湿润导管,痔疮患者要用石蜡油湿润肛门口,先扩肛门再插管[3],置管时动作应轻柔,切忌暴力插管,以免损伤肠黏膜。灌入液的温度、速度及量:灌肠液温度适宜,冬季适当加温,以免温度过低刺激黏膜引起肠痉挛;灌注速度宜慢,一般不超过40ml/分,有便意时可适当减慢速度或降低压力。灌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决定,年老体弱1次灌注量应控制在500~700ml,以免造成患者排便失控,不但沾污能患者身体及床褥,而且影响灌肠效果。

3.疼痛缓解法

灌肠范文篇2

关键词:中药灌肠;机械性肠梗阻;倾向性匹配评分

机械性肠梗阻(mechanicalintestinalobstruction,MIO)归属于中医的“关格”“腹痛”“肠结”“积聚”范畴,病死率较高[1]。中药保留灌肠多年来广泛应用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现代研究证实效果显著[2-6]。目前主流观点多采取“通因通用”的治疗原则,针对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取“六腑以通为用”之义,多选用承气汤类方剂进行灌肠[7]。但笔者认为,在MIO的急性发作期,由于患者出现剧烈腹痛症状,脏腑气机阻遏,气血津液运转严重失调,会出现气阴两虚、阴阳失调的证候表现;部分慢性肠梗阻患者,平素气血不足,津液亏虚,在MIO急性发作时其气阴两虚症状更加明显。因此,无论急性还是慢性MIO,气阴两虚、阴阳失衡的病机更应引起临床医师关注。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益气养阴灌肠方对MIO的治疗效果,为选择中药灌肠方剂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调阅本院2013年11月至2020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普外科住院病历系统中自有电子化记录以来全部机械性肠梗阻住院患者。根据病例纳入标准筛选病例,通过调阅患者住院病历的方式记录信息。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8]《中医急诊学》[9]关于肠结病气阴两虚证的诊断依据: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分册》[10]《外科学》[11]《胃肠外科学》[12]制订。①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②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③查体:腹部可见腹胀、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绞窄性肠梗阻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壁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④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尿比重可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⑤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全腹多发气液平。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完整记录患者发病时间、入院查体、血常规、生化等入院情况,及治疗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辅助检查等治疗转归情况。排除标准:①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肠坏死、肠扭转等需急诊手术治疗的肠梗阻;②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肠梗阻;③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异常;④肿瘤腹腔内多发转移,引起肠梗阻;⑤精神异常,查体不合作,无法顺利语言沟通;⑥自动出院;⑦扫描记录内容不完整病历;⑧曾明确表示不愿将个人住院资料用于科学研究。本研究方案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编号:JDF-IRB-2020033401),并在实施过程中全程监督。

1.2分组方法

采集纳入患者的全部信息,将住院期间采用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解痉镇痛、静脉补液等常规治疗外,联合应用益气养阴灌肠方治疗者(连续应用时间>3d)纳入中药灌肠组。益气养阴灌肠方组成:桂枝9g、白芍18g、生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黄芪18g、太子参18g、山药18g、生地15g、麦冬15g、玄参15g、厚朴15g、枳壳15g、大黄15g、莱菔子18g。如兼有湿热者加用姜半夏9g、生薏苡仁30g、白豆蔻6g、淡竹叶10g、滑石粉10g;气虚较重者可增加黄芪至30g;阴虚较重者加用麦冬15g、熟地15g;大便干结者加苦杏仁10g。全部中药灌肠药剂均由本院煎药室制作,灌肠方法:排空二便,药液量为200ml,药液温度37~39℃,将药液缓慢注入肛管,密切观察患者神情变化,嘱患者保留1h。将住院期间仅采用常规治疗、未应用中药灌肠或连续使用中药灌肠不足3d(住院时间>4d)者纳入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1.3.1人口学指标及基线情况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持续时间。

1.3.2疗效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次要疗效指标:记录患者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总计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抗生素升级情况,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count,NEUT)、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rophilratio,NEUT%]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中转外科手术治疗。

1.3.3症状体征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经非手术治疗后,梗阻完全解除,肛门排气排便通畅,腹痛、腹胀消失,呕吐停止,可以过渡为普通饮食,饮食后无不适症状。②减轻:经非手术治疗后,肛门排气排便通畅,腹痛、腹胀、呕吐有所缓解,可以进少量流质饮食,进食后仍有腹胀。③无效:梗阻症状未减轻或加重,转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减轻)例数/总例数×100%。

1.3.4安全性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药物不良反应、休克等病情加重及死亡的情况。

1.3.5倾向性匹配

评分(propensityscoremethod,PSM)是一种可用于在非随机对照中涉及较多混杂因素情况下做因果推断的方法,是研究数据收集后,再对基线匹配的方法。PSM能够将多个混杂因素综合为一个变量(倾向评分),通过平衡两对比组的倾向评分而有效地均衡混杂变量(协变量)的分布,从而达到控制偏倚的目的。其中匹配容差是指匹配的精准度,取值范围为0~1。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le表格进行数据录入,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所收集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记录,计数资料应用“例数/百分比”形式进行记录。比较两组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于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选用秩和检验。所有统计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人口学及基线情况

根据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要求,初步纳入323例患者,调阅病例医嘱,根据病例筛选标准,排除161例不符合要求患者,初步筛选后纳入16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纳入75例,中药灌肠组纳入87例。基线资料包括10个协变量,运用SPSS25.0软件倾向评分模块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以保证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性,采用1:1最近邻居匹配法,匹配容差选取0.1,匹配后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P>0.05)。匹配后共有67对患者,即中药灌肠组67例、对照组67例(表1)。

2.2治疗后两组疗效分析

治疗后,中药灌肠组在恢复患者排气排便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抗生素升级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灌肠组在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2.3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后,中药灌肠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3)。

3讨论

灌肠范文篇3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灌肠液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介绍灌肠液的配制及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方法对符合腹泻病诊断标准,需要用灌肠液治疗的腹泻患儿,可采用“思密达、云南白药、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四联药物保留灌肠,利用心理护理、操作护理、病情观察及基础护理等措施予以指导。结果经护理指导后,需用保留灌肠治疗的腹泻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结论指导、帮助腹泻患儿及其家长配合灌肠液进行灌肠治疗非常重要,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为世界性公共问题,在我国属第二位常见病,感染性因素多见。在2003年~2005年的10月~12月,我科收治小儿腹泻的患儿140例,均符合腹泻病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痢疾,重度营养不良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合并症。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符合条件的1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男39例,女31例;发热30例,呕吐36例;轻度脱水42例,中、重度脱水28例。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发热28例,呕吐35例;轻度脱水40例,中、重度脱水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灌肠液保留灌肠,灌肠液由思密达3克,云南白药50毫克,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加入0.9%生理盐水20ml中调均匀配制。用一次性尼龙针头弃去针尖部分后与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向患儿家长介绍灌肠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准备好卫生纸及尿布等用物,解除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取得配合。嘱家属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无菌石腊油纱布润滑导管前端后缓慢旋转插入肛门,插入3~5cm,推动注射器,使药液缓慢推入肠道内,压力要低,灌肠完毕,整理用物后协助患儿平卧,抬高臀部,嘱家属捏紧双臀,再次交待注意事项,使灌肠液尽量在肠内保持15~30分钟,每天一次,3天一疗程。

1.3疗效判定

根据1993年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显效为72小时内粪便形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有效为72小时内粪便形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为72小时内粪便形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

1.4结果

观察组70例患儿在灌肠前都有比较紧张、哭闹不合作,其家长们也都有比较紧张、担心、焦虑不安等情绪障碍。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灌肠的目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后,全部患儿家长们都配合完成治疗,其中的11例患在灌肠过程中排便,给予重新灌肠一次。2例患儿在灌肠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停止灌肠,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次日再灌,未出现类似现象。

观察组显效率86%,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8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12.4,P<0.01,差异显著性。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后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见下

2治疗机理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腹泻的机制有:肠腔内存在大量不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等。治疗上常以静泳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微生态疗法,使用肠粘膜保护剂等综合治疗[3]。思密达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它具有层纹状结构、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性因子的防御功能[4]。庆大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且经肠道不吸收,减轻了其毒副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的通透性,减少渗出[5]。云南白药有去腐生肌的作用。

3讨论及护理

经本组观察表明,思密达联合抗炎药等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局部药物浓度高,对肠粘膜起治疗与保护作用,促进肠病害功能恢复,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按时完成治疗。

3.1加强心理护理,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是患儿及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的前提。

因小儿腹泻来得快,病情急,患儿精神差、烦躁、哭闹不安。家长们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且因家长们缺乏医学知识,对灌肠疗法比较陌生,不知所措,担心灌肠的效果,担心患儿不舒适、疼痛,担心治疗过程中配合不好会导致灌肠失败而增加患儿的痛苦等。在灌肠前,护士应轻声细语安抚患儿,消除患儿恐惧心理,运用沟通技巧,耐心细致的向患儿家长介绍灌肠的方法、目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教会他们配合的方法,做好灌肠前准备工作,同时耐心解答患儿家长的的各种疑问,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解除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按时完成治疗。灌肠后,正确向患家属讲解捏臀及抬高臀部的方法、保持时间及注意事项,与患者在交流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操作护理,正确、轻柔的操作,是完成治疗的基础。

灌肠液温度适宜,不要过凉,以防加重腹泻;选择粗细适宜的导管,太细容易使导管脱出,太粗使患儿不舒适;掌握好深度及压力,使灌肠一次成功,减轻患儿的痛苦,并让患儿家属尽量配合使灌肠液在肠内保持的时间在15~30分钟,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灌肠过程中患儿出现便意,嘱家属将患儿臀部抬高,并捏紧臀部,同时降低压力。灌肠时保持室温在20~16摄氏度左右,不要过多暴露患儿,以防着凉。操作时,用石腊油润滑导管,让家长们尽量配合,摆好患儿姿势,易于导管插入,并防止导管脱出,注意边操作边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

3.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了解病情,取得护理经验的关键。

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儿的面色、神志、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如果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应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状、气味和量,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脱水征,有无酸中毒及低钾、低钙等水电酸碱紊乱,了解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做床边交接班,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准确无误的记录。

3.4基础护理

3.4.1大部分患儿因大便次数增多可有肛周发红或湿疹,因此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会阴部,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并可涂抹保护性油膏,避免使用不透气的一次性尿布或橡胶布。

3.4.2治疗期间,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等量的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伴严重呕吐者需暂禁食4~6小时,腹泻次数减少,可由流质、半流质、软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腹泻停止,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每日加餐1次,共2周;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者,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全静脉营养;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对疑似病例暂停乳类,可用豆制代用品。

3.4.3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病室整齐干净,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感染性腹泻执行床边隔离,严格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

3.4.4对于有发热的患儿,注意体温的变化,高热时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鼓励多饮水,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

3.5补液护理

服用ORS溶液,向家长说明和示范配制方法和服用方法,根据病情指导服用量。一般轻度脱水口服液量约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补足累计损失量,脱水纠正后将余量以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随时口服,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严重的患儿予以静脉补液。

参考文献

1陈吉庆,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2,167-170.

2李建敏,刘玉霞,利生.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腹泻临床研究.实用儿科杂志,2002,17(3):277-278.

3王慕逖.儿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3.

灌肠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50例患儿均符合单纯早产儿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胎龄30~35周,平均胎龄32.5周,年龄0.5~10小时,平均5.5小时;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胎龄31~36周,平均胎龄33周,年龄1~9小时,平均6.0小时。两组性别、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并发症、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静脉输液,黄疸指标在符合蓝光照射标准时均给予蓝光照射,黄疸进展快时均给予白蛋白输注[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第一天即加用温生理盐水灌肠,每天一次,连用5天,每次量约30ml,应用6~8F灌肠管,缓慢插入肛管4~6cm,直至胎便排完为止。注意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刺激致呼吸暂停,尽量无菌操作。

3观察指标

①经皮测胆红素值(TCB值,单位mg/dl)。采用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生产的JH201A型经皮测胆仪,对每一例新生儿自入院第1天起,取前额、面颊、前胸三个部位测量,取其平均值,连测7天。②所需蓝光照射时间及蓝光照射比率。③胎便完全排完所需时间。④药物不良反应。

4治疗结果

①两组经皮胆红素值(TCB值mg/dl)比较:治疗组TCB值第1天~第2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天~第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两组早产儿光疗例数比较(光疗干预方案参照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的修订方案)[3]:入院后3天治疗组所需光疗3例(12%),而对照组所需光疗10例(40%),治疗组入院后3天光疗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光疗时间约(22±8)h,对照组光疗时间约(40±9)h,治疗组所需光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治疗组应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后25例全部为胎粪早排,胎便排完所需时间(90.2±15.5)小时,而对照组为(150.0±26.0)小时。治疗组胎便排完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除一例发生腹泻,经支持对症处理痊愈外,其他未见不良反应。

灌肠范文篇5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这种病在欧美国家非常多见,近年来统计的结果几乎比20世纪末要增加1倍。

成为肛肠科的常见疑难病。大量文献证明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于防止复发和控制病情的发展,使病情缓解直至康复。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8例,年龄在20-50岁,其中女27例,男21例,均有稀便、不成形、伴有粘液,日行4-8次,伴有消瘦,出现上述症状2个月以上前来就诊,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

1.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本病发病主要由于免疫机制异常,细胞、体液免疫反应均参与,并与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因素可能参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大便有粘液脓血、腹痛及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1.3治疗方法及结果

1.3.1中药临床上采取清热解毒,凉血止泻的中药汤剂保留灌肠,使药液直接通过肠壁吸收发挥药效。方中青黛凉血解毒;秦皮清热燥湿、涩肠止泻;黄连清热止泻,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白及可使血白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消肿生肌,利于溃疡面的修复;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止血作用;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使血小板增多而起止血作用;五味子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机体抗炎抗病毒的应激反应。以上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止泻生肌之功效。灌肠药用:青黛5g,秦皮、黄连、白及、白头翁各15g,三七5g,五味子15g。上药用文火浓煎成100ml药汁备用。

1.3.2方法:上述中药100ml每日1次,连用4周。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后,取药液100ml灌肠前将药液温热约38°~40°,灌肠时嘱其左侧卧位,润滑并插入肛管,连接输液瓶装有灌肠液的输液管,缓慢注入药液,注入后令患者尽量抬高臀部,灌肠体位: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病变取左侧卧位30min,横结肠、右半结肠、全结肠病变,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30min。经肛门注入肠腔,保留时间不短于30-90min,每30天复查1次结肠镜,为1疗程。

1.3.2疗效判定经过2个疗程以上的治疗,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溃疡病灶缩小50%以上或渍疡愈合,糜烂面消失,粘膜光滑,色泽正常,血管走行清晰,大便日行1-2次。

2讨论及预防

灌肠范文篇6

,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三:①保留灌肠法,

②直肠点滴法,③栓剂塞入法。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多种急、慢

性疾病和疑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仅将国内近年有关经直肠给药治疗泌尿

系统及男科疾病概况及直肠给药的吸收机制,作一综合分析。

经直肠给药治疗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的进展

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急性肾衰是一种综合征。临床经验表明,应用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煎剂保留灌

肠对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颜氏[]用中药灌肠大黄、芒硝、桂枝、丹

皮、茯苓、泽泻、丹参、白茅根,随证加减,治疗急性肾衰例,对照组例单

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例,好转例,死亡例;对照组治愈例,好转、

死亡各例。刘氏[]等用大黄合剂大黄、槐实、牡蛎、黄柏、细辛保留灌肠

~,每日次,治疗小儿急性肾衰例,并同时用西药必需氨基酸、地塞米

松、速尿等,而对照组只用西药,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而对照组为

,疗效优于对照组<。杨氏[]等将例小儿急性肾衰患者分为组,其

中治疗组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加用大黄合剂灌肠及口服开博通,对照组例只采

用西医综合疗法,后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压和尿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大黄合剂灌肠加口服开博通能改善急性肾衰患儿的肾功能及

临床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属中医学“关格”、“癃闭”、“溺毒”等病证范畴。麻氏[]等

采用尿毒灵灌肠液由大黄、桂枝、白茅根、牡蛎、生槐花等组成,每晚行保留灌

肠次,每次,并配合中药口服和少量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例,均未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亦未进行血液及腹膜透析,结果临床治愈例

,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为。而对照组例服用中药并配合少量西

药治疗,总有效率为,两者差异显著<。邱氏[]等用救肾汤生大

黄,蒲公英,熟附子,当归煎药液,每晚保留灌肠次。症状明

显及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增高者每日次,周为疗程,并同时口服肾着汤,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例,结果显效例、有效例。康氏[]等将大黄~、煅

牡蛎、蒲公英,用滚开水~浸泡,搅匀待凉至℃左右,用

~低位灌肠保留,日次,治疗慢性肾衰例,症状缓解例,血尿

素氮、血肌酐均值都有明显下降。孔氏[]等采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法对例慢性

肾衰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设例予中药灌肠合口服或静脉补碱、补钙治疗为

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廖氏[

]等还对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其

降低血中、升高作用有关。大量资料及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直肠给药对慢性

肾衰的治疗,能够取得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的功效。

尿毒症

聂氏[]应用附子、大黄、煅牡蛎,水煎保留灌肠为主治疗尿毒症例

,总有效率为。刘氏[]取生大黄,黑大豆、六月雪、牡蛎各,取

煎液做保留灌肠,并静滴川芎嗪和口服益气活血排毒汤来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例

,结果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鞠氏等[]报道,采用中药加高渗腹透液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例,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及

其清除率均有明显改善。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一

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方法。

小儿急性肾炎

刘氏[]用单味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结果证明大黄灌肠

液对消肿、利尿、降压及改善肾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黎氏[]也证实大黄

具有泻实、泻热、泻瘀、泻毒及“结肠透析”作用。岳氏[]采用中药灌肠佐治

小儿急性肾炎例,疗效满意,在口服中药的同时,用大黄、黄柏、芒硝

制成汤剂保留灌肠。此方法安全有效,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肾绞痛

徐氏[]等用随机对照单盲法,以消炎痛栓剂为对照,用自制双氯灭痛胶浆

剂直肠给药治疗肾绞痛例,其镇痛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但镇痛起效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认为双氯灭痛是目前治疗肾绞痛的理想药物,其胶

浆剂经直肠给药,镇痛迅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前列腺增生症简称

采用中药直肠给药是目前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余氏[]根据辨证,血

瘀者以桂枝茯苓丸化裁,肾虚者以滋肾通关丸化裁,煎取,每日次,每次直

肠点滴,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例,痊愈例,显效例。李氏[]等采用

活血化瘀、通利水道之法,自拟启癃汤大黄、益母草、王不留行、川牛膝、细辛

、苦参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肥大尿潴留例,总有效率为,认为该方有改变

局部炎症,消除尿潴留而达到通利小便之功效。近年来,中医学在的药物治疗

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直接局部给药,痛苦小,副作用少

,直肠给药将是今后治疗的重要途径。

慢性前列腺炎简称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

左右,本病属于中医的“白浊”、“劳淋”、“肾虚腰痛”范畴。由于前列腺

上皮的屏障作用,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泡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因而治疗效果不够

理想。近年采用直肠给药法来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田氏[]等采用地

虎汤地肤子、车前子、虎杖、木通、乌药、丹参等保留灌肠治疗例,而对照

组例用本方水煎服,均为疗程,其结果两组分别为痊愈⒏例,有效⒐

例,无效⒊例。张氏[]等将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仁各

,煎成~,作保留灌肠,治疗例,例痊愈,例好转。谷氏[

]等用前列栓含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马鞭草、三七、穿山甲、虫等,每

日~枚睡前或便后将药栓推入直肠~处,治疗例,每为疗程。结

果痊愈例,好转例,无效例。袁氏[]等采用中药黄连、黄柏、黄芩、黄

芪等保留灌肠治疗例,痊愈例,有效率达,认为本法具有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利窍通淋的作用。桂氏[]等以中药煎剂复方毛冬青液肛门灌注治疗

例,结果治愈例,显效例,好转例,总有效率为。高氏[]

采用乌梅汤加金黄散灌肠治疗例,结果临床治愈例,显效例,好转例。由

于慢性前列腺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目前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本

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并不高,如何提高其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直肠给药的吸收机制

现代医学已证实直肠的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粘膜具有很强

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其传输途

径大致有三:其一,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大循环,因不

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其二,由直肠上静脉经

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大循环;其三,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三

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

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药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中医认为,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其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

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大

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

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酷似“透析”作用。并且前列腺紧邻直肠,经直肠给药可使

药物直达病所,又有局部热疗作用,不失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前景与展望

从临床报道看,直肠给药对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有良

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①操作简单,无创伤,病人乐意接受;②对不能吞服的

病员更适合此法给药;③药物在直肠吸收较口服为快,尤适宜于前列腺及盆腔疾病

的治疗;④中药灌肠方法简便,药源易得,价格低廉,特别适宜于在没有透析条件

下抢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总之,直肠给药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但截止目前,直肠给药多限于中药煎剂

灌肠范文篇7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病变常从直肠开始,常呈弥漫性,偶呈节段性分布,多涉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末端回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UC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传统中医学虽无与其完全对等的病名,但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的“泄泻”、“肠辟”、“痢疾”等范畴。现将各项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叙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UC的病因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精神及感染因素有关。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因素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精神因素和感染因素可能为诱发因素。多数学者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炎性介质的增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其病因多由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所致。饮食不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液聚而为湿,日久蕴结化热,湿热与气血相搏结,壅塞肠道,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梗阻而发病。本病本虚标实,虚实互见,寒热错杂。

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1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其伴发症状为乏力、纳呆、消瘦、肠外表现等。

2·2中医辨证分型实证:湿热阻滞型、寒湿凝滞型、气滞血瘀型;虚证:脾胃虚寒型、脾肾阳虚型、阴血亏虚型;虚实夹杂的有脾虚湿盛型、寒热夹杂型、肝郁脾虚型等。

2·3辨证要点实证表现为发病急骤,病程短,大便脓血,夹有黏液,腹痛拒按,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虚证表现为:发病缓慢,病程迁延,下痢日久,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大便稀溏夹有黏冻,滑脱不禁,腹满痞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4中医治疗原则湿则导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痰则豁之,食则消之。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针灸、推拿、耳压、食疗、气功等。

三、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特点和中医护理的优势,近年来相继开展了本病的各项中医护理研究,包括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足浴、耳穴埋籽、辨证施膳指导、隔姜灸、经皮穴位电刺激、中医情志护理等,并对已经推广的护理方法如中药保留灌肠进行了更深层的研究,包括灌肠的方法、药液的温度、灌肠的体位等。

3·1中药口服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等性能,其用法有配伍,用药禁忌等特点。常用中药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冲剂、中药口服液等。中药汤剂是临床常用口服剂型,其煎法和服法对保证药效有重要影响。中药的服法是根据病性和药物性质,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轻不良反应为原则来决定服用时间、温度和剂量,饮食宜忌。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最好,一般选用自来水,先用冷水浸泡30~60min,煎煮2~3次,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3次服用。服药期间少食生冷不易消化食品。禁用酒类辛辣腥臭油腻食物,忌茶和萝卜。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有清热解毒类如: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葛根、白花蛇舌草、马齿苋等;止血类:槐花、侧柏叶、茜草等;酸收止泻、抗过敏类如:乌梅、五味子、石榴皮等;泻肝木、健脾土类如柴胡、延胡索、郁金、龙胆草等;健脾理气类如陈皮、厚朴、枳壳、苏叶、佛手等;补益气血类如淮山药、薏苡仁、莲子、芡实、黄芪、白术等。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治则及药物的功效合理指导患者煎药及服药,通常中药汤剂宜温热饭后30min服用,每日1剂,每天2次,并密切观察服药前后腹痛、腹泻性质的改变情况。

3·2中药保留灌肠法本病多好发于直肠和远端结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其优点是无消化道刺激等毒副作用,药物高浓度作用于病灶,直达病所,同时肠壁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比内服药快,效果直接,可促进消炎、止痛、止血,对溃疡面愈合有很大帮助,而且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

3·2·1气压灌肠仪器的使用传统灌肠方法是用灌肠筒,导管末端连接肛管进行灌肠。当药液进入结肠时,常受到结肠括约肌的影响,而不能顺利通过结肠,药液仅仅作用于直肠,因此降低了保留灌肠的疗效。当结肠括约肌张力下降时,药液可顺利进入降结肠而充盈至全结肠。而我院自2006年起即使用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治疗UC,通过一定的气压将中药液灌注到整个结肠,取得满意疗效。灌肠方法:将中药灌肠液置入特制的容器中,肛管插入肛门10~15cm,把气压和时间分别调至11kPa和40s后分别启动气阀和液阀,将药液灌注于结肠。要求患者先后取平卧位、胸膝位各5min、10min后观察药液分布状况。其特点是直肠灌注药液后,再往肠腔内注气,使药液均匀分布于整个结肠黏膜表面。不改变中药的剂型、药液温度、剂量,输入时间可以控制,使治疗更加规范、科学。药液输入结肠后由于气体的输布,可以均匀地弥散在结肠的黏膜表面和病灶部位,提高了药效;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患者无特殊不适感,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2·2深度的研究保留灌肠传统深度是15~20cm,蒲继红对1989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影响的11篇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这11项研究均将插管深度从15~20cm增加至25~30cm,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插管深度可延长药物的保留时间,增加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药效。根据肛肠人体解剖结构,人的直肠长度为12~15cm,乙状结肠为40~45cm。在插管深度为15~20cm的情况下,插管只能达到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药液会很快进入直肠并流入肛管,而从组织胚胎学看,直肠无吸收功能;插管深度增加至25cm以上,其肛管前端所达位置在乙状结肠中段,可以减少对直肠肛门的刺激,使肠蠕动、药液流入直肠的速度减慢,患者舒适无便意感,增加了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增强了药物的吸收。

3·2·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体位的关系直肠取左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乙状结肠取臀部抬高10cm—左侧卧位;全结肠取臀部抬高10cm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右侧卧位;全结肠+直肠取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每个体位维持10~15min。强调体位影响疗效的依据。综合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和病理基础,我院选用中药溶液保留灌肠法,强调体位与时间。要求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灌肠时采取正确体位并保持一定时间,使药物同病变部位充分接触,以维持肠腔药物浓度及肠黏膜细胞内药物浓度,使生物利用度达最大。通过渗透扩散达到止血生肌、调节肠道功能,修复病理损伤之目的,收到表面抗炎、祛腐生肌的疗效。

3·2·4不同温度中药灌肠液保留灌肠的疗效观察黎春梅等报道,灌肠液的温度为40℃与患者肠腔内的温度一致,有利于药液的保留与吸收;温度过高会使局部肠黏膜充血水肿或烫伤,过低会刺激肠黏膜引起蠕动,均不利于药液的保留与吸收。靖立美等报道,灌肠液必须在患者肠道内保留2h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保留6h以上治疗效果最好。针对不同患者体温的差异,以测得患者直肠温度值加1~2℃来确定中药灌肠液的温度。不同患者个体直肠温度的差异,使灌肠液的温度与患者的直肠温度保持基本一致,可延长灌肠液在患者肠道内的保留时间,从而提高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

3·3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对中药保留灌肠疗效的影响中药足浴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泡脚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有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即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足掌有300多处穴位,67个反射区,现代足反射理论认为,人的足底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应的反射区,运用不同方法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李书奎等研究发现用中药足浴治疗小儿腹泻306例患儿中,206例经用中药足浴1个疗程痊愈,3d随访无复发,78例用中药足浴1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继用1个疗程痊愈,3d随访无复发,12例患儿中药足浴3个疗程痊愈,10例患儿因伴有发烧症状,配合静脉输液7d,中药足浴7d痊愈。高霞等研究发现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足部反射区,能使降结肠、直肠的交感神经相对抑制,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使肠蠕动增加,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有助于排便。

中药保留灌肠前患者粪便排出,一方面,可使肠腔容量增大,直肠压力相应减少,避免因直肠压力刺激而引起排便反射,对肛门括约肌的刺激强度减少,液体在肠内保留时间相应延长,另一方面可减少粪便对药液与肠黏膜的阻隔,使药液与肠黏膜充分接触,有利于保留灌肠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的疗效。虽未有文献报道中药足浴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但以中医理论和现代足反射理论为依据,我院自2009年8月以来一直应用红花、赤芍、当归、柴胡、牛膝等中药煎煮取汁泡脚,患者易于接受且反应较好。

3·4耳穴埋籽法中医典籍《灵枢》云“十二经通于耳”,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王不留行籽是耳压疗法的传统用药,是使用最早也是普遍使用的耳压材料。王鹏等研究表明,耳穴贴压通过耳穴的刺激,可引起大脑网状系统的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杜艳茹等[16]观察药穴结合治疗UC89例,在常规口服中药治疗的同时做耳穴贴压,耳穴取穴:脾、大肠、内分泌、皮质下等,局部消毒后,用粘有五不留行籽的0.4cm×0.4cm胶布贴在相应耳穴上,每日按压3~5次,每日每穴按压10~20下。结果总有效率86.5%,认为药穴结合可调节机体免疫,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肠道溃疡愈合。

3·5微波隔姜灸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腹痛”、“泄泻”,大多数为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不化,下注肠中而致大便稀塘、腹痛。对于虚寒证的治疗,以温经通络、补阳散寒为主。取穴神阙、天枢、中脘,上置厚度为3~4片鲜姜片并用三棱针扎几个个小孔,姜片上放置艾绒用微波灸。生姜辛温,偏于发散,既能温通经络,又能直达病所。艾叶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使寒凝得散,气血通调。脐部的神阙穴为任脉的要穴,既与十二经脉相通,也与十二脏腑和全身相连。“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故具有理肠止泻、健脾和胃、止痛、调理阴阳等作用。中脘、天枢分别为胃经及大肠经的募穴,取两穴可调整胃肠功能,止泻止痛]。但在使用隔姜灸时,因为艾火不易控制,容易烫伤。我院在隔姜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把艾火改成微波照射,因为生物体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其带电粒子与极化分子剧烈运动,会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且具有穿透力。这样不仅容易控制热量,且热效为由里向外发散。如果患者感觉太烫,不能忍受时可以随时调整功率防止烫伤。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3·6经皮穴位电刺激经皮穴位电刺激是将欧美国家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与针灸穴位相结合,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对穴位表面进行脉冲电刺激的一种疗法。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使肠道的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得以调整,肠道毛细血管扩张,使其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和修复肠黏膜,缓解肠充血、水肿,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经皮穴位电刺激克同时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我院结合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选穴足三里、天枢、关元、上巨虚、大肠俞等使用XS-998型光电治疗仪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缓解腹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3·7辨证施膳指导食疗在我国起源很早,素有“药食同源”之说。《黄帝内经》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谷为助,五蓄为养,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制原则。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本草纲目》的食疗方中也早就体现出了辨证施膳的思想。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湿热型患者宜食用清热利湿之品,如山药、冬瓜等,食疗方可采用马齿苋公英粥(马齿苋15g,蒲公英15g,粳米100g);气滞血瘀型患者忌食生冷酸涩、辛辣刺激之品,以免阻碍气血运行,可食海带、藕等活血化瘀之品,食疗方为土茯苓丹皮绿豆粥(土茯苓30g,丹皮10g,粳米60g,绿豆30g。将土茯苓、丹皮洗净后装入布袋中。扎紧袋口,与淘洗净的粳米、绿豆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煮至稠粥,取出药袋即成)。脾虚患者宜食健脾除湿之品,可食山药莲肉粥(山药250g,莲子30g,大米30g);肝肾不足患者忌食耗气损津、肥甘厚腻之品,可食用鸽子蛋、板栗、枸杞子等强肝补肾之品,食疗方可采用当归乌鸡汤(当归10g,枸杞10g,乌鸡500g)。

3·8情志护理中医强调七情致病,《素问》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素论·经脉别论》中说:“当是之时,勇则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说明精神愉快、身体强壮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病变;反则气血留滞,就会出现或加重疾病。临床医学已证实:发怒或忧伤时,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由于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认知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高。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尤为重要,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介绍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让患者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其焦虑心理。教会患者应用情志相胜法、移情法、陶冶法等舒缓抑郁、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公务员之家

四、小结

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隔姜灸、耳穴埋籽、辨证施膳指导等中医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本病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与西医相比,中医护理的成本要低很多,其效益高,成本低,且其护理方法灵活多样,简便易行,因此值得推广应用。然而,由于中医护理偏于主观判断,较模糊化,缺乏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因此可运用循证护理指导中医护理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研究,发展中医循证护理,形成规范化、客观化、量化的研究方法和科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2):133-134

[2]王立春,马鑫,胡强基.清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相关问题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195-199

[3]王光明.口服中药的护理[J].护理研究杂志,2007,13(4):16

[4]张文来,周正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49-1450

[5]张东.肛肠外科解剖生理学[M].西安:科学出版社,1989:119

灌肠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基础护理学;空中教学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国,人们进入了全民抗击疫情的紧张时期。2月中旬开始,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病例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全国确诊人数基数庞大,在复工复学过程中,尤其是高校学生数量众多、跨地区流动性大,防控形式依然严峻。因此,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全体教师纷纷克服困难启动线上开课计划。基础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做铺垫,因此,教学团队多次进行视频会议,认真分析本学期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依托企业微信+云课堂搭建空中教学主战场,充分利用微课、思维导图、资源库、三维数字教学辅助系统等线上平台优势,保障学习效果不打折,学习进度不落下。

一、疫情进课堂,助力学生构建学习动机

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必须使学生有想学的动力,之后才能讨论学习效果,尤其在这段不能携手教室、只能相逢网络的特殊时期。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是助力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动机、改变被动学习的思想。因此,教师每次课前利用10分钟签到时间,结合当下疫情,用“鸡汤+时事”引导学生,将身边的先进事迹讲述给学生。例如,在新学期第一课,通过“PPT+视频”给学生上好“写在开学前”,讲述奋战在湖北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师、全省各地在疫情中主动服务的护理系学生志愿者、在此次疫情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医务工作者、条件艰苦地区的学生为上网课克服各种苦难等系列正面事迹,为学生布置新学期第一次作业,如,“如果此刻疫情需要,你愿意奔赴一线么?你有能力去么?”看着云课堂上学生的一条条回复,如,“我愿意去”“我想去但不知道能不能去”“我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去”,教师深切体会到此次疫情带给学生心灵的触动和震撼。作为专业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树立远大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充分体会身为一名白衣天使的自豪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应珍惜青春、不负韶华,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为人民贡献力量。

二、依托企业微信+云课堂,搭建空中教学主战场

企业微信是一个高效的办公平台,尤其在无纸化办公的今天被广泛使用。疫情下,学院网上教学的主战场便是企业微信中的会议和直播平台。基础护理学在线学生人数达200人左右,在试用、对比会议和直播功能后,教学团队决定在授课中采用群直播的形式授课,同时和云课堂中的签到、讨论、头脑风暴、课堂测验、调查问卷等互动环节相结合使用。例如,在讲授输液反应时,让学生提前登录智慧职教进入部级教学资源库《基本护理技术》,预习输液反应相关知识,如,急性肺水肿和空气栓塞3D动画。课堂上则沿着“导入-答疑-精讲-练习-总结”的线路进行。通过一例输液反应静脉炎视频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根据案例设置两个问题“该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这个情况是怎么引起的”,随机连麦2位同学进行预习提问,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利用直播间里的评论区功能进行互动,对连麦者和评论区发言前5名同学给予一定课堂奖励,随后教师点评并对学生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个过程能够将学生预习与既往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之后的精讲环节,重点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常见输液反应之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同时,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反应,每个知识点讲解后都要和学生进行互动,精讲之后,让学生重回云课堂参与问卷调查,对知识点加深记忆。最后,结合教学目标再次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和重难点强化。云课堂是教育大数据背景下,集云技术、云理念的开放性课堂,网络资源共享化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微课、微视频、新知新事等也加强了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直播评论区和云课堂各项活动也增加了课堂互动,拉近了虚拟空间中的师生关系,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尝试多途径学习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云:“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学习能力,尤其在信息大爆炸和科技飞跃式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掌握并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而对于高职院校,近几年生源愈加复杂,很多学生基础薄弱,以往疏于管理,普遍存在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积极性低的学情特点。目前,网络教学给师生带来了新挑战。对于信息量大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较大信息量,仅靠教师借助PPT叙述,一方面课堂会显得单调、枯燥,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短暂而容易遗忘,就会出现网课“手机在、学生不在”的挂课情况。例如,在讲授协助排便的护理技术时,常规教学采取理实一体化,学生可以“做中学,学中做”,形象易懂、学习方便。当下无法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如果不提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知识点繁多且易混淆,达不到教学目标,也无法监控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将思维导图带入这次课的讲授和学习。教师提前一周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在云课堂任务“手绘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和保留灌肠的思维导图,并拍照上传至云课堂”,批改成绩纳入过程性考核。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由英国“记忆之父”TonyBuzan首次提出,它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强调以一个主题或关键字为中心,通过各种颜色线条或符号将知识点向外层层扩散,形成一个树状的结构图,直至完成目标。学生为完成思维导图,课前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阅读电子教材、学习制图软件,明确关键词为灌肠,一级分支为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和清洁灌肠,不保留灌肠的二级分支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三级分支为操作目的、灌肠溶液、灌肠液温度、剂量、灌肠高度和保留时间等。同学们绘制的思维导图各有特色,都体现了各项灌肠技术的要点,重难点突出、异同点明显,为学习新课打下扎实基础。因此,借助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有效的学习工具,学生能够对信息做出正确压缩和提炼,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归类和整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护理三维虚拟教学辅助系统,开启实践教学网络之旅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的各项护理技术是学生将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由于疫情限制,学生不能如期返校进行实地操作训练,为保障实践教学效果、保证学生暑期能顺利进入实习岗位,教师借助护理三维虚拟教学辅助系统进行实践教学。该系统是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开发的,曾被列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被鉴定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并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信息技术应用一等奖。整个系统的核心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实训室的数字全景技术构建和护理各专科的实训流程的开发。其中,数字全景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场景借助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数字漫游技术等科技手段,形象逼真地模拟三维动画实训流程。例如,在进行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练习时,学生可通过PC端、移动端APP等平台登录,进入基础护理虚拟实训室,启动生动的解说词,在此提示下点击虚拟“护士”可逐步完成护理评估、用物准备和操作流程全过程,同时,系统能对学生的错误操作做出提醒和更正,学生可重新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学习。该系统能够实现5000余名师生同时通过多端口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沉浸在模拟场景中观看学习,在实训系统中互动操作,克服了时空障碍,解决了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实践教学的燃眉之急。

五、严格控制出勤率

线上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难以全面实现课堂上对学生的监督和提醒。教学团队充分结合00后大学生年轻爱动、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创新性地采取灵活方式进行考勤,提出了“课上不定时打卡,课后随笔记上传”考勤方法。每节课使用不同的标志物,譬如家里的玩偶或绘本,让学生在课堂进行中发言并截图,要求截图上需显示学生本人名字,课后随笔记上交打卡照片,并纳入过程性考核成绩,每节课课上截屏时间随机。通过这一举措约束学生,避免了部分学生上课期间出现“挂机”现象,有效控制了课堂出勤率,为学生全程高效参与课堂学习提供保障。非常时期新教学模式对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是极大挑战,教学团队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如,因学生身边没有纸质教材,每一次课的知识点宜精简,让学生有所获;直播课中必须有互动,充分利用评论区功能,教师可以实时掌控课堂。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参与直播人数多,偶有个别学生离线很难发现;云课堂学生端采用晚7点至早7点间开放课件、作业的功能,恰好与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吻合,一定程度影响了作业的完成等。空中教学模式一方面在特殊时期克服时空障碍,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另一方面,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手段之一,线上教学依旧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曹音,吴彬,姜建萍,等.“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护理药理》教学中的改革及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

[2]王丹,沈翠珍,余亮.思维导图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4).

灌肠范文篇9

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较多见,常发生于2岁以内婴儿,主要是由于饮食改变、腹泻等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致使某一肠管套入邻近肠管,引起的肠梗阻,如不及早发现、治疗将发生肠缺血、坏死,导致穿孔,直接威胁患儿生命。目前,空气灌肠仍是主要的诊治方法[1],由于较方便、安全,快速应用十分广泛。2005年4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153例小儿肠套叠,由于判断正确,处理及时,护理得当,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3例,男90例,女63例,年龄小于4个月的患儿8例,年龄4个月~1岁的患儿80例,1~3岁的患儿55例,3~8岁的患儿10例。诱发因素:本组在夏末秋初发病43例(28%),冬末春初发病40例(26%),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者41例(27%),改变饮食者26例(17%),暴饮暴食者10例(6%),无明显诱因76例(57%)。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有76例发病前有腹泻病史,肠套叠发生在腹泻前3天的35例,4~5天的有16例,14例以便血待查收住留观室,21例在腹泻基础上就诊时已发生肠套叠,而家长以呕吐、腹泻为主诉。所有患儿均有哭吵不安、呕吐、腹痛、表情痛苦、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拒乳或饮食差。55例发病无腹泻史,为突然发病。153例中Ⅰ度脱水91例,Ⅱ度脱水30例,排血水便14例。腹部扪及包块50例。腹部B超提示肠套叠的有153例。反复发生肠套叠者6例,分别为9、6、3、2次。

2急救与护理

2.1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向患儿家长解释肠套叠的原因,发生发展经过以及严重性,减少其恐惧感,避免侥幸心理,以快捷、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协助。争取在短时间内早期进行空气灌肠治疗。

2.2空气灌肠操作方法空气灌肠即是指通过肛门注入气体,以空气压力将肠套叠整复。压力在60~90cmH2O,一般不超过120cmH2O。灌肠前皮下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或者水合氯醛0.5ml/kg灌肠,以利肠套叠整复。空气灌肠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年龄较小,肠壁越薄,越容易引起肠穿孔,对年龄<4个月,或伴有脱水症状,有休克早期症状的患儿一般由一位医生和护士陪同前去放射科协助空气灌肠,并携带氧气、加压皮囊、肾上腺素等急救用品,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反应、哭声和呼吸情况,空气灌肠一般取截石位或俯卧位,时间在15~20min,空气灌入后可现套入部位向杯口方向移动,当套入即达结肠肝曲或回盲部时停注,可改变体位或稍加大气压。杯口影或钳状影消失,患儿安静入睡,均提示套叠复位。

2.3空气灌肠后的护理措施

2.3.1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作记录发热是肠套叠后的正常现象,是由于粘连在一起吸收引起,作好物理降温措施,适当应用退热剂。

2.3.2密切观察病情(1)观察患儿脱水程度,休克早期症状及有无水电解质紊乱。(2)注意观察患儿腹胀、腹痛,记录次数及间隔时间。(3)观察呕吐情况。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清除呼吸道呕吐物,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记录呕吐量、性状和次数。(4)观察患儿大便情况,记录性质、量、次数,必要时及时送检。

2.3.3补液护理建立静脉留置通道,保持药物及液体进入速度良好,合理安排药物速度及24h出入量。

2.3.4饮食的护理空气灌肠后30min,指导患儿家长将1g炭粉用50ml的温水搅和后吞服,并说明服用炭粉的意义。嘱咐患儿一直禁食,适量的禁水,直至炭粉即黑便从直肠排出,提示肠功能恢复,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食。过早进食可使症状复发。

2.3.5做好患儿心理护理避免患儿哭吵和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腹压,诱发再次肠套叠。

2.3.6健康宣教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恢复期特别注意饮食种类和性质,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肠胀气的食物。以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让家长了解疾病的通俗机制,并强调有复发的可能性,如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诊。

3结果

本组153例肠套叠患儿除4例因年龄<4个月、肠套叠时间过久,空气灌肠失败,2例反复肠套叠次数多,家长要求手术治疗,其余147例均一次灌肠成功,无一例发生意外,成功率达96%。147例患儿在门诊继续留观24~48h,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各种症状消失,肠功能恢复正常后出院,无复发病例,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4讨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多变。小儿腹泻在诱发肠套叠因素中不可忽视,这可能与腺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肠壁内和系膜中淋巴结组织增生,肠蠕动不协调,功能紊乱而易导致肠套叠有关[2]。特别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腹泻减轻或停止呕吐后又重新出现呕吐症状并伴有阵发性哭吵、面色苍白、嗜睡而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时,首先要排除本病,及时进行腹部B超,必要时诊断后行空气灌肠。以期及时明确诊断,降低误诊。

【参考文献】

灌肠范文篇10

1经直肠给药治疗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的进展

1.1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是一种综合征。临床经验表明,应用以生大黄为主的中药煎剂保留灌

肠对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颜氏[1]用中药灌肠(大黄、芒硝、桂枝、丹

皮、茯苓、泽泻、丹参、白茅根),随证加减,治疗急性肾衰26例,对照组16例单

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5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

死亡各3例。刘氏[2]等用大黄合剂(大黄、槐实、牡蛎、黄柏、细辛)保留灌肠3

0~60min,每日2次,治疗小儿急性肾衰48例,并同时用西药必需氨基酸、地塞米

松、速尿等,而对照组只用西药,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4%,而对照组为73.5

%,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杨氏[3]等将45例小儿急性肾衰患者分为2组,其

中治疗组25例采用西医综合疗法加用大黄合剂灌肠及口服开博通,对照组20例只采

用西医综合疗法,7d后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压和尿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均

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大黄合剂灌肠加口服开博通能改善急性肾衰患儿的肾功能及

临床症状。

1.2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属中医学“关格”、“癃闭”、“溺毒”等病证范畴。麻氏[4]等

采用尿毒灵灌肠液(由大黄、桂枝、白茅根、牡蛎、生槐花等组成),每晚行保留灌

肠1次,每次150mL,并配合中药口服和少量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09例,均未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亦未进行血液及腹膜透析,结果临床治愈62例

,好转23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5.5%。而对照组93例服用中药并配合少量西

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4.9%,两者差异显著(P<0.01)。邱氏[5]等用救肾汤(生大

黄10g,蒲公英30g,熟附子10g,当归5g)煎药液2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症状明

显及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增高者每日2次,3周为1疗程,并同时口服肾着汤,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56例,结果显效22例、有效28例。康氏[6]等将大黄10~20g、煅

牡蛎30g、蒲公英20g,用滚开水600~800mL浸泡30min,搅匀待凉至38℃左右,用

150~200mL低位灌肠保留20min,日1次,治疗慢性肾衰50例,症状缓解37例,血尿

素氮、血肌酐均值都有明显下降。孔氏[7]等采用中西药联合灌肠法对35例慢性

肾衰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设20例予中药灌肠合口服或静脉补碱、补钙治疗为

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廖氏[

8]等还对中药灌肠方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其

降低血中MMS、升高SOD作用有关。大量资料及临床实践证明,中药直肠给药对慢性

肾衰的治疗,能够取得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的功效。

1.3尿毒症

聂氏[9]应用附子、大黄、煅牡蛎,水煎100mL保留灌肠为主治疗尿毒症17例

,总有效率为76.5%。刘氏[10]取生大黄20g,黑大豆、六月雪、牡蛎各30g,取

煎液做保留灌肠,并静滴川芎嗪和口服益气活血排毒汤来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12例

,结果显效3例,好转7例,无效2例。鞠氏等[11]报道,采用中药加高渗腹透液

(4.25%B5185)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61例,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及

其清除率均有明显改善。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一

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方法。

1.4小儿急性肾炎

刘氏[12]用单味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结果证明大黄灌肠

液对消肿、利尿、降压及改善肾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黎氏[13]也证实大黄

具有泻实、泻热、泻瘀、泻毒及“结肠透析”作用。岳氏[14]采用中药灌肠佐治

小儿急性肾炎68例,疗效满意,在口服中药的同时,用大黄15g、黄柏15g、芒硝1

0g制成汤剂保留灌肠。此方法安全有效,易被患儿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1.5肾绞痛

徐氏[15]等用随机对照单盲法,以消炎痛栓剂为对照,用自制双氯灭痛胶浆

剂直肠给药治疗肾绞痛152例,其镇痛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但镇痛起效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认为双氯灭痛是目前治疗肾绞痛的理想药物,其胶

浆剂经直肠给药,镇痛迅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6前列腺增生症(简称BPH)

采用中药直肠给药是目前治疗BPH的一个重要手段。余氏[16]根据辨证,血

瘀者以桂枝茯苓丸化裁,肾虚者以滋肾通关丸化裁,煎取300mL,每日2次,每次直

肠点滴150mL,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20例,痊愈13例,显效7例。李氏[17]等采用

活血化瘀、通利水道之法,自拟启癃汤(大黄、益母草、王不留行、川牛膝、细辛

、苦参)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肥大尿潴留35例,总有效率为68.6%,认为该方有改变

局部炎症,消除尿潴留而达到通利小便之功效。近年来,中医学在BPH的药物治疗

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直接局部给药,痛苦小,副作用少

,直肠给药将是今后治疗BPH的重要途径。

1.7慢性前列腺炎(简称CP)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

1/3左右,本病属于中医的“白浊”、“劳淋”、“肾虚腰痛”范畴。由于前列腺

上皮的屏障作用,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泡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因而治疗效果不够

理想。近年采用直肠给药法来治疗CP,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田氏[18]等采用地

虎汤(地肤子、车前子、虎杖、木通、乌药、丹参等)保留灌肠治疗CP40例,而对照

组40例用本方水煎服,均15d为1疗程,其结果两组分别为痊愈28、20例,有效9、

10例,无效3、10例。张氏[19]等将大黄10g,芒硝12g,丹皮、桃仁、冬瓜仁各

9g,煎成100~150mL,作保留灌肠,治疗CP60例,47例痊愈,13例好转。谷氏[2

0]等用前列栓(含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马鞭草、三七、穿山甲、虫等),每

日1~2枚睡前或便后将药栓推入直肠8~12cm处,治疗CP35例,每10d为1疗程。结

果痊愈21例,好转12例,无效2例。袁氏[21]等采用中药(黄连、黄柏、黄芩、黄

芪等)保留灌肠治疗CP46例,痊愈24例,有效率达82.6%,认为本法具有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利窍通淋的作用。桂氏[22]等以中药煎剂复方毛冬青液肛门灌注治疗

CP107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30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为83.17%。高氏[23]

采用乌梅汤加金黄散灌肠治疗CP28例,结果临床治愈7例,显效12例,好转5例。由

于慢性前列腺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目前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本

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并不高,如何提高其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直肠给药的吸收机制

现代医学已证实直肠的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淋巴丛,直肠粘膜具有很强

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其传输途

径大致有三:其一,由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直接吸收进入大循环,因不

经过肝脏从而避免了肝脏的首过解毒效应,提高血药浓度;其二,由直肠上静脉经

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参与大循环;其三,直肠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三

条途径均不经过胃和小肠,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轻

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因而直肠给药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中医认为,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其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所以药物经直

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同时大

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

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酷似“透析”作用。并且前列腺紧邻直肠,经直肠给药可使

药物直达病所,又有局部热疗作用,不失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3前景与展望

从临床报道看,直肠给药对泌尿系统及男科疾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有良

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①操作简单,无创伤,病人乐意接受;②对不能吞服的

病员更适合此法给药;③药物在直肠吸收较口服为快,尤适宜于前列腺及盆腔疾病

的治疗;④中药灌肠方法简便,药源易得,价格低廉,特别适宜于在没有透析条件

下抢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总之,直肠给药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但截止目前,直肠给药多限于中药煎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