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0:28:59

工作权

工作权范文篇1

二是预警排查机制。社区妇联和大调解中心联合,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居民小组及家庭摸排矛盾纠纷情况,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登记造册,交办、督办,并对排查出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是权益表达机制。妇联组织就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听证会,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及时向决策层反映广大妇女群众的意见,并对严重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进行剖析。

四是访调对接机制。各级妇联特别注重做好信访接待与大调解两大环节的衔接工作,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及时与各级调处机构沟通,会同有关部门商讨解决方案,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处理。

五是公调对接机制。各级妇联不断强化与同级公安部门的工作协调,加大对涉及妇女权益尤其是妇女人身、财产权益的纠纷和案件的调处力度。社区调处机构及时接管公安110接处的涉妇案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处方案。

六是调诉对接机制。市妇联建立了大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绿色通道,即在基层法院、基层法庭建立了巡回合议庭、女子合议庭、婚姻家庭法庭、妇女权益合议庭等,审理经调解未果的妇女权益纠纷和案件。

七是市区联动机制。联合市、区妇联、调处中心、公安分局和法院等部门成立市、区妇女权益纠纷调处小组,通过信息联通、工作联动、纠纷联调等制度,加大了妇女权益纠纷联合调解的工作力度。

八是长效服务机制。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妇联与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全市已先后建立起社区巾帼维权站、心理咨询站、法律援助站、110反家暴投诉站等维权阵地,并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各级妇联还发动社会各界的学者、专家以及社区内的热心人士,不定期地开展普法、咨询、研讨、帮教等各种维权活动。

工作权范文篇2

一、韩村河镇维权工作情况现状

多年来,镇村两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职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妇女维权方面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1.在保障妇女政治权利方面。针对女干部参政议政问题,制定下发了“韩村河镇妇女发展规划”,并着力实施,使全镇女干部在干部总数中的比例逐步上升。目前,我镇有妇女干部66人,占全镇干部总数的25.6%;村级女干部39人,占同级干部数的22.5%;女党员38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1%;全镇女人大代表19人,占总代表数的24.4%;乡镇领导班子都配备1-2名女领导干部,后备女干部9人,占全镇后备干部总数的20%。今年,镇妇联紧紧抓住村级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工作,使18.5%的妇代会主任进了两委会班子,37%进入支部班子,66%进入村委会班子。

2、在女工劳动权利和劳动就业方面。针对全镇、集体、私营企业的女工劳动保护问题,妇联组织积极主动联合党委、政府、人大、工会等有关部门,深入各类企业中,对女职工保护工作进行宣传。目前,全镇有5600名妇女参加“双学双比”竞赛、“巾帼建功”、“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劳动权利。在劳动就业方面,我镇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措施。如对凡适应妇女就业的岗位,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不得以种种理由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针对下岗失业妇女,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给失业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今年,政府支持镇妇联建立了面积550平米的巧娘就业培训中心,开辟了下岗失业女工和农村妇女再就业培训基地,为她们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援助、就业搭桥等全方位服务。截止到目前,镇妇联举办养殖、种植、家政、手工钩织、缝纫订制工等各种就业培训班11期,共培训学员530人;举办大小妇女劳动力招聘会5次,招聘工人210人,当地就业120多人。镇妇联的这一举措得到全镇妇女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孤山口村的“艳军天姿工作室”积极支持镇妇联的妇女培训工程,该工作室义务提供所有缝纫设备和布料等,让本村的100名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近日该工作室又培训手工插花学员30人,培训后有60人在工作室作缝纫订制工、20人左手工插花工。参加培训的学员就业机会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使广大妇女学有所用。为政府减轻了压力,保证了社会稳定。

3、在妇女儿童接受教育方面。我镇妇女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20*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招生数为238人;入学率为100%。此外,我们积极实施“春蕾计划”、开展“春蕾爱心大行动”,20*-20*年全镇资助“春蕾女童”达210人。几年来,有1500名农村妇女参加扫盲学习。农村妇女劳动中已有80%以上妇女掌握了一至两项实用技术,有560人参加农函大、农广校的学习。

4、其它方面。镇妇联积极争取领导重视,镇妇联集合全镇实际,制定下发了韩村河镇20*—201O年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把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了我镇妇女儿童的进步与发展。

5、维权制度及组织网络建设情况

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它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虽然代表和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的基本职能,但仅靠妇联解决妇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各级妇联加强了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拓宽了维护渠道,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维权格局。

维权组织网络建设。加强了妇女维权的组织网络建设,在镇、村建立健全了一支维权骨干队伍。首先,镇妇联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一镇信访办为主的维权工作室,负责维权工作;各村也相应的建立了维权工作站,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分片下设维权信息员。同时,加强对维权骨干的培训,镇妇联3次举办专职妇联干部培训班,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各村也培训了维权信息员骨干,全镇共培训维权骨干210名。

二、存在的问题

1、婚姻家庭矛盾是困扰广大妇女的主要问题。在镇妇联的来信来访中的大部分案件涉及婚姻家庭;大多数妇女当面临离婚、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等问题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一是离婚妇女经济权利维护难。由于大多数妇女婚后随丈夫居住,许多夫妻的住房是男方的产权或购买的部分产权,离婚时一旦分割房产,走出家门的多数是妇女,因为她们不拥有产权。所以,在离婚案件中,有部分妇女并不是因为婚姻还能维持而不同意离婚,而是确实顾虑离婚后自己生活无着落。二是家庭暴力取证难。几年来,因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来妇联信访的案件居高不下,家庭暴力大多发生在家庭内部。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而许多妇女受到伤害时,没有及时取证,或难以取证,诉讼中当对方不承认时,就无法举证,往往在离婚判决时得不到法律有力的保护。

2、妇女维权工作机制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比如;以往妇联维权工作都是说服教育式,唱独角戏,凭着自己的热情去调解、去呼吁,往往力量不够,解决不了问题。

3、妇女在政治上、人身上、婚姻家庭上等出现不平等现象。比如:全镇现有的女党员人数相对较少,婚姻家庭问题不断增多。离婚、家庭暴力、重婚纳妾等现象增多,严重侵犯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镇妇女维权工作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妇女维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好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维权工作的机制,形成维权工作的社会化格局。妇联组织是维护妇女权益的代表,首先要由说服教育式的妇联独家维权向依法维护的社会维权转变。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要积极争取、依靠党委和政府及人大、的支持,善于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力量,解决维权问题,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二)建立社会化维权网络,形成新时期维权新体系。

工作权范文篇3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一)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上海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0%,是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稳定与否对上海职工队伍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专项集体合同为主要载体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调动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

目前上海正处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关系矛盾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上海,并且还在继续加深。此外,上海进入新一轮生育高峰期、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将使女职工维权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来解决广大女职工的三最问题,切实表达和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三)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提升工会女职工组织维权能力、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需要。

开展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和女职工组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具体体现,为工会女职工组织履行维护职能、完善维权机制提供了有效载体,增强了新时期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维权能力,从而提高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切实发挥好专项集体合同这一维权载体的作用,适应女职工维权工作的需要。

二、突出重点,在完善中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

专项集体合同是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有效载体,是当前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形成共同推进专项集体合同的态势,把它作为工会的常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当前,在巩固现有签订率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非公企业的签订工作,提升签订率。上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充分发挥行业性、区域性专项集体合同的作用,对非公企业带有共性或者倾向性的、女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确定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区域、行业标准和具体内容,以此来提高专项集体合同在非公企业的签订率和覆盖率。

(二)突出重点,切实提高专项集体合同质量。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在落实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在提高合同文本的质量、体现企业特色上下功夫。要将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纳入到平等协商的议题。当前要突出几个协商重点:一是女职工在孕、产、哺乳期间的休息、休假及其待遇的落实。尤其是对实行计件工作制的企业;二是围绕男女平等享有技术技能培训、就业晋升等劳动权益进行协商;三是岗位界定和退休年龄:通过专项集体合同,对企业岗位性质进行界定,确保女管理、技术人员55岁退休;四是女农民工生育待遇的落实等问题。协商时,要注重增强专项集体合同的实效性,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条款要尽量细化、量化,便于操作,便于对照检查是否履行,避免因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而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被集团、区域性、行业性专项集体合同覆盖的、基础较好的企业,应签订细化落实措施、更具个性化的单独合同。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项集体合同的落实。

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后,重在落实。各级工会和女职工组织要从健全制度入手,提高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率。当前要注重抓好几个环节:

一是抓好合同内容的宣传环节: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生效后,基层工会及女职工组织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企业内部网站等手段,加大对专项集体合同内容的宣传力度。

二是抓好合同条款的落实环节。要建立健全专项集体合同履约责任制,基层工会及女职工委员会要督促企业方将专项集体合同条款逐条分解,纳入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到企业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运作过程,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三是抓好履约监督检查环节。在规范签订程序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履约情况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提高履约率。要将专项集体合同与集体合同同步监督检查,并将履约情况纳入到企业向职代会报告的事项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行政沟通协商,向企业提出、进行整改。市总和区县总工会要加强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每年“三八”节联合开展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检查的契机,督促合同双方当事人严格遵守合同条款,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三、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维权能力和水平

(一)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于解放思想,突破难点,增强服务大局服务职工能力。各级工会干部和女职工干部都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探索推进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既要带领女职工与企业共渡难关,又要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要采取切实措施,突破非公企业签订专项合同的难点,探索提高签订率和续签率的新方法;要运用各方资源,加强监督检查,探索提高履约率的新手段,不断提高专项合同的有效性。

(二)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素质,提高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水平。

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女职工干部,要主动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熟练地运用法律法规开展平等协商;要经常深入女职工,了解女职工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平等协商;要了解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平等协商;要学习掌握谈判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开展平等协商,增强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

工作权范文篇4

二是加大普法教育,妇女自我维权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妇女维权工作最根本的落脚点,是要提高妇女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我们做到普法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相结合,与宣传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以送法到乡村、送法进社区和“三八”妇女维权周、法制宣传月等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深入农村、社区,大力宣传《宪法》、新《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儿童规划》等,大大提高了普法活动的覆盖面。同时,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相互配合,通过组织“女法官进社区”、“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向社区妇女群众宣讲法律,使法制教育更加贴近群众,更具实效。我们还利用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服务、案例研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法律知识真正进社区、进家庭,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全社会尊重妇女、爱护儿童,自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氛围。据统计,近年来,我们共发放妇女维权普法宣传资料20000余份。

三是解决实际困难,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严重侵权和典型案件的调查处理,积极协调社会力量,为信访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帮助与服务,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同时抓住时机,通过走访学校、社区等,了解情况,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帮教措施,努力为问题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去年,我们走访慰问了女童15名,发放慰问金4500元。认真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活动,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相关档案,如对大圩、两岔河等乡镇留守儿童进行了定期走访。在去年的冰灾期间,我们采取市妇联拨款、妇联组织捐款、社会捐款等渠道筹措了救灾经费,发放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帮助受灾妇女群众度过难关。另外,我们还注重关怀妇女的健康,去年发动妇女参加安康保险613人。

虽然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妇女维权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但由于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影响,当前的妇女维权工作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男女不平等问题。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几千年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妇女自身素质及旧价值观的影响,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妇女受侵害问题。家庭暴力是危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主要问题。婚外恋、包二奶、第三者插足是引发夫妻矛盾、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拐卖妇女儿童、强奸、等违法犯罪活动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件仍占一定的比例,妇女在离婚案件中仍处于弱势。三是教育问题。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春蕾计划”的实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春蕾计划”有一定的局限性,女性在受到高中、乃至大专以上教育的女性远远不如男子。四是经费问题。近年来,由于财政吃紧,造成维权经费严重缺乏,妇联维权工作的对象多数是弱势群体,尤其是这些妇女的素质低下、帮扶难度大,加之受组织性质、职能所限,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妇联协调各部门开展维权工作存在一定的障碍。五是人员问题。妇联没有从事维权工作的专职、专业人员,大大的减弱了基层妇女组织的活力,进而影响到基层妇联维权工作的开展。

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各级妇联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妇女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整合力量,打造参与妇女维权工作新局面。妇女维权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妇联干部这单一的群体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的工作实践中看,妇女权益的维护必须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变“单打”为“双打”,不断壮大维权队伍,把妇女维权工作触角直接延伸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增强各部门领导的维权意识,密切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妇女权益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促进维权手段法制化。

工作权范文篇5

一、3月18日至3月29日。协助技术单位将《发包方调查表》、《地块摸底调查表》等电子表格导入权属管理系统。

二、3月30日至4月30日,指认承包地块、勾划地块边界。技术单位入驻我乡,由各村组织农户会同技术人员根据地理信息航拍和国土“二调”等成果资料,对照农户调查摸底表,到田间地头指认农户实际承包、耕种地块,逐块勾划地块边界,标示地块空间位置。

三、5月1日至5月15日,数据上图、计算地块面积。技术单位根据指认的地块信息,勾划出地块边界,同时进行数据录入上图,计算出已上图的每一地块的实际面积。

工作权范文篇6

省妇联、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于年底前开展两项工作:一是召开全省妇联系统维权工作会议;二是对各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督查,届时根据实地抽查等情况核定各市分数。

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请各县(市、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做好权益部工作总结,于12月5日前上报绍兴市妇联权益部。

2.做好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督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的迎检准备工作。认真对照《浙江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2008年度考核办法》进行自查自评,于12月20日前将考核评分表、工作总结、经费审批复印件上报绍兴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做好妇联系统来信来访来电分类统计表填报分析工作(注意与月报表数据相匹配),于12月20日前上报绍兴市妇联权益部。

4.做好省级“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示范社区(村)的推荐工作。具体名额已下发,有关文件请在省妇联网站“电子公告”栏下载。材料请于11月25日前上报绍兴市妇联。

上述有关表格、总结均需上报电子版及纸质(盖章),邮箱地址:

工作权范文篇7

一、改革的目的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三农”重点工作之一。是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对林地承包经营权和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还山、还权、还利于民,极大地激发林农经营山场、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权益平等。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依法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等承包经营权和收益分配权,保障他们对集体山林处置、分配的参与权、决策权和知情权。

(二)管住天然林,放活商品林。天然林管理依据天保工程管理要求,只进行自用和抚育性质的采伐,不作为商品进行出售。对商品林或人工林进一步放活。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民主决策、自主选择等方式,自主确定集体林地经营管理形式。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适合分山、分林的,可以按人按户分山、分林;不适合分山、分林的,可以采用均股均利到人,还可采取联户经营、股份经营、合作经营等集中经营形式。

(四)依靠群众,阳光操作。农民是改革的主体,是林改的最大受益者,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改革方案的制定、利益的分配、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等重点问题和事项都要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讨论同意后方可实施。在改革中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改革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五)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是对现行林业经营体制的“推倒重来”,而是对现行林业体制的调整和完善。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要求,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过去改革的成果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对历史遗留的问题和改革中出现的矛盾,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

三、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对纳入林改范围的集体山林,确权到人、到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在确权到户中,按照“均山、均股、均利到户,还山、还权、还利于民”的要求,在有利于林业发展的原则下,适宜分山的均山,适宜分股的均股,适宜分利的均利。凡事关群众利益的重点问题和重大事项,必须经集体经济组织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后方可推行;对敏感和疑点、难点问题,即使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也要充分考虑少数持不同意见村民的诉求,做好协调工作,取得一致意见后推行;对具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积极做好纠纷调处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签定协议后纳入林改范围。产权明晰后及时签定合同,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完善法律手续。一经核发了国家统一制式的林权证且地证相符的,不再换发新证;内容遗漏,填写不规范的应予补充或换发新证;使用旧证地证不符或确权后主体发生变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核发新证。

(二)建立林业要素市场,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流转行为。建立规范的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和林业产权交易机构,切实做好林权流转、资产评估、木材检量、木材交易、信息网络、科技法律咨询等服务工作,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全方位地为林农、经营者提供服务。集体山林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均应在所在地林业要素市场内按规定进行,实行挂牌交易。林地林木流转后,要及时签定流转合同,办理变更手续。

(三)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必须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积极探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组建独立的评估机构,细化评估技术标准,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逐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为制定统一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积累经验。

(四)积极探索采伐管理和税费改革的新途径。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在坚持森林限额采伐、凭证采伐的前提下,放宽对商品林的采伐管理。调减、降低林业规费的征收标准,实行林农负担卡制度,公布涉林的所有收费项目、标准和收取方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建立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林业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县建中心、乡建协会、村建分会”的要求,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县乡一体、互动互联的林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政策和技术咨询、劳动力培训及林产品供销信息等各种服务;培育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林业经营实体,扶持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和自治组织,增强互助合作、自律管理、依法维权的能力;建立健全覆盖集体林业的公共财政制度和造林成本补贴制度,逐步建立起森林生态产品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将集体林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乡镇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改变集体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积极探索金融对支持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制定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办法,拓宽新形势下林业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森林资源财产保险业务,增强造林经营者抵御灾害和风险的能力。

四、工作步骤

全县林改工作从现在起,计划用六个月时间完成,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讲清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讲明改革的步骤和程序,讲透改革的政策和办法,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自觉参与改革。要逐级召开林改工作动员会,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同时,加强乡镇、村组有关负责人和林改办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吃透政策、了解精神、掌握方法、规范操作,确保改革工作按要求顺利推进。

(二)调查摸底阶段。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集体经济组织林权现状、存在问题及人口、劳力等相关情况。在调查摸底中,要认真细致地摸清每个地块的权属、发证情况和经营现状,并进行全面、具体的统计分析,确保做到胸中有数,为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做好充分准备。

(三)制定方案阶段。在摸清现状后,根据《意见》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实施方案要认真讨论酝酿,充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表决,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后,报乡镇审核、县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组织实施阶段。改革方案报批后,要及时在当地进行公告、公示,然后按照方案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在改革工作中,要注意把握政策界限,严格规范操作,坚持群众路线,实行阳光操作;要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五)总结验收阶段。林改工作总体要求在年底全面完成,林改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内容包括林改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做法、经验、效果、不足,以及对林改工作的思考、体会和建议等,形成书面材料,连同林改档案一起上报至县林改办。县林改办将在年10月底,采取明查暗访、检查抽查、百分考核等形式,对林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建立责任包保制度。要高度重视改革的稳定工作,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落实人员。乡镇要挑选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较强工作能力,懂政策、懂业务,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作风扎实的同志,充实到林改办和工作专班,为开展林改工作创造条件。

工作权范文篇8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拥军优属是我国的光荣传统,为军人军属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是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我们中院现有在编干警114人,其中有退转军人干警47名、军属8名,比例几乎占现有干警的一半;9名班子成员中,4名是军人出身,1人是现役军人军属。10个基层法院中,有退转军人法官165名;聘任的257名人民陪审员中有退转军人24名。可以说,我们法院本身就具有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的得天独厚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公民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涉及部队官兵及家庭的各类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处理难度也日益加大。院党组“一班人”充分认识到,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及时、公正地审理好涉军案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双拥”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对鼓舞军心,稳定部队官兵思想,提高部队战斗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把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要求全院干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事关部队建设和官兵思想稳定、事关国家国防建设的高度,公正、高效地审理好涉军纠纷案件。为切实把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落到实处,全市法院认真贯彻落实赣高法发[2000]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若干意见》,紧密结合“维权”工作的实际,中院率先成立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明确由一名副院长主管,在不增加编制,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从民事审判第一庭确定了3名审判经验丰富的退转军人法官和1名书记员,专门负责审理属于我院管辖的各类涉及军人军属的纠纷案件。同时,指导各基层法院紧密结合实际建立起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巡回法庭,专门负责涉军案件的立案登记、诉讼指导、审限跟踪和统计通报。截止目前,全市10个基层法院普遍建立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并积极开展了维权工作。

二、坚持“三优先”原则,快捷高效地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

“为官兵们解除后顾之忧,支持他们安心服役,为国防建设做贡献,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市各级法院认真执行国家尊重优待军人、拥军优属的政策,坚持在审判工作中实行“三优先”原则,对各类军人军属涉诉案件特事特办。一是优先立案。在立案大厅设立军人军属立案窗口,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涉军案件,坚持做到随到随立,一律当日受理,当日送达诉讼文书,当日排定开庭日期,当日将诉讼材料移交合议庭。对军人军属涉诉案件,如当事人经济确有困难,只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立案时依法给予减、缓、免交诉讼费用。二是优先审理。合议庭根据立案庭排定的开庭日期,及时对案件进行审理,快审快结。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原则,在平等保护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忧军人军属所忧,急军人军属所急,帮军人军属所需,把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保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同时,特别注重运用调解手段,把调解作为重要的审判方式贯穿于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在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摆事实,讲法律,努力消除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积极促使当事人和解息诉,既把涉军案件办成“铁案”,又着力化解军民矛盾,促进军民团结。三是优先执行。坚持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对各类涉军案件优先予以执行,对侵害军人军属权益的行为坚决给予制裁,切实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实现。3年来,全市法院先后审理了16件涉军案件,其中,离婚案件7起,民事纠纷案件6起,经济合同纠纷案件2人,全部做到了案结事了,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有力地维护了军队和地方的稳定。

三、强化管理,确保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工作权范文篇9

关健词:人权、工作权、劳动权、劳动法

人权,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所需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不是由谁来赋于的,而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理念。自由、平等、生命安全的不受侵犯、生存权、发展权等,这一切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人权思想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中发展而来,至今以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了,其思想也随着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内容更加丰富、更能从抽象的理念中发展出与人们生活更为接近的权利,而工作权就在此背景中产生并得到人们普遍的接受与认同。工作权是指人民在社会上选择与其身份、才智相适合之工作,以维持其生存的基本权利①。在近代意义的工作权中还应包括以下权利:1、工作机会之获得,国家应当提拱工作之机会和再就业的指导与帮助。2、工作条件的维持和等到适当改善的权利。3、袪除不合理的工作制度。4、工作不被无故解除之权利。这些都是工作权的核心权利,对工作权的具体保护与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工作权与其它基本人权的关系

人权思想是一个渐进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是人的法思想的重要渊源。实在法的产生和制定,是人权的思想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是保障人权的主要手段。

人权最早的思想是古希腊出现,那时只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一种思想,它只是在法学思想家中的思想中体现并未在社会上得到传播,而后的16、17世纪早期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专门制和宗教特权而明确的提出“议天赋人权。”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1776年的美国的《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享有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褔的权利。”1789年的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抵抗.”19世纪人权主要强调人体人权,侧重在政治方面的权利。20世纪初德国《魏玛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人权由政治权利向经济权利深入②。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经们之间更多的是仇恨与对生命的漠视,可以说这是人类的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历了一个惨痛的历史阶段,对生命的践踏、对人权的蔑视,人权在战争中被抛弃,人,大战结束后,《联合国宪章》宣布:“决心要保全后世以免遭到我们这一代人类两度经历的惨不堪言的战况,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和价值及男女平等权利和各大小国平等的信念。”这又是人权思想的进一步升化,从全球范围内的肯定,1948联合国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1966年通过了两个人权公约即《经济、社会和文化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公约的通过是为了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去推广人权的理念,去保护人权。使那些没有形成人权理念的国家,通过公约的签定,尽快的在本国范围内保障人权,使本过人民能够生活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享受人类的文明之果。

人权不管在范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在变,范围的扩大,内容的更加丰富,为人们的生活的实质性改变起了重要的作用,人们是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受到社会生活中法的规范和保护,即使是作为公权力而体现的宪法其本质也是保障人的基本权力。宪法首先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行政法治要求政府官员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宪政则要求法律规定符合宪法对公民权力的基本保障,宪政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立法对公民所规定限制不能侵犯宪法对公民所平等保障的自由③。可见人权思想在宪法中的体现是其它部门法进行具体保护人权的重要的法的渊源。

工作权,是否属于基本的人权先暂且不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一定属于人权的范畴。工作权不是自然法产生之时就出现的,它的出现是在基本的人权发展基础之上,由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产生的。

第一,自由、平等、生存,是产生工作权的理论和思想条件。

1、要求自由的欲望乃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欲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生价值最集中的体现。人们正是有了追求自由欲望,人们才会去反对压迫才会去斗争。卢梭痛苦地疾呼,“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而不在枷锁之中。”人们正是有了自由的权利,人们才能去按照自自已的意原去做出选择,当人们没有自由之时,何有选择之言。在奴隶社会中的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的,虽然乌尔比安曾指出,“就国家法而言,奴隶认为不是人;但按照自然法,事情就不一般了,因为自然法把所有人都视为是平等的,”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关系中,奴隶只是一种用于交换是物,是奴隶主财富多少的象征,没有任自由可言,更不要想去自由的选择自已所想要的职业了。这时我们能这样说为他有权利去支配自已的行为吗?也只是到了西方的资产阶级之后这种自由的理念才真正广泛的传播,并被写入宪法得到实际的保障。

2、当只说到自由的时候,不得不提起人的另一项的基本人利——平等,平等与自由是相依相存的。如没有自由何来的平等,试想一下当你失去自由的时候,当自已都不能按照自已的意愿去选择自已的生活之时,能说具有平等的权利吗?同样失去了平等,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以莫须有的理由,干涉你的生活,凌架你之上,能说自已是自由的吗?同样失去了平等你有何理由去选择自已的职业,平等是享有平等工作权的前提与保障。

平等乃指一个具有多种不同含义的概念,它的范围涉及法律待遇的平等、机会的平等和人类基本须要的平等④。可以看出虽然在不同的范围内有不同的概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的生活各各方面都需要平等的存在,有了平等人们才能在自由的意识下去生活,人的平等观念是在人们那种自身需要他人的尊重和得到社会肯定的一种思想上产生的。可以这样说正是在中西方的古代有了那种特权阶级的存在,处在下层的人才有了一种要求平等的欲望,当这种欲望聚集到了一定的程度之时,而恰好这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激发点,这种欲望就会爆发出来,就会出现革命。当然不能很笼统的说,人们只是为了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才爆发了革命,但可以肯定的说,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人们是不会在平等基础上去破坏这种平衡的。人们是需要在平静、祥合的社会中去渡过自已宝贵的一生,除非在迫不得以的情况下,没有谁愿意去打破这种生活。选择职业的平等主要是指机会的平等,人人只要觉的有实力得到某份体现自已价值的工作,那他就有权利在平等条件的对待下去获得这份工作。

3、当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时候,需应很清楚的去思考人们追求这些价值的真正在目地在那里,难到只是为了自由和平等才去奋斗吗?很显然这不是人们的本质目的,人们的本质目地是为了生存。可以说生存权是人们最最基本的权利,在一个生命体失去了生存的权利,消失在这个世界之时,它还有什么权利可言。生命作为人存在的物质载体,是人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当然不能简简单单的把生存权理解为人们存在于这个社会上,保持其生理机能维持的正常性。这里的生存权还应包括更为广泛的含义,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丰富更为主要的内容。因为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吃饱穿暖,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这个社会上存在的价值。而价值的体现恰恰需要人们根据自已的劳动技能,选择能够体现自已一种身份的工作并且这种工作得到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其他人的认可,并得到他人的尊重。

自由权、平等权和生存权思想的产泛传播与发展并被人们普遍接受,三者的权利思想的成熟,可以说为工作权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没有了自由你无法去支配自已的意识去选择自已的职业。没有了平等,是可以支配自已的意识去选择,但这是在在不平等的基础,还是无法自由的选择自已的职业并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没有生存,这一切将无从谈起。

第二,劳动权的产生和发展为工作权提供了契机。

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属性而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标志劳动者人格独立、蕴涵劳动者利益的人权类型,劳动权诞生于职业劳动得以社会化、普遍化的资本主义时期⑤。“劳动权诞生于职业劳动得以社会化、普遍化的资本主义时期”,从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职业劳动。

劳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和劳动技能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地的活动⑥。在早期社会人们只有劳动而没有权利,因为⑴人们的劳动只是为了生存,而这种生存只是为了生命体的延续,试想一下在生产力极其低的情况下,人们的劳动只能填饱自已的肚子,也许连这个也做不到,怎么可能去谈自已的劳动权利。⑵即使是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人们的生产成果有了剩余,而这时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并没有进行分离,可以说自已自足,这时人们即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当然也存在这种状况,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分离,如土地大量被国王或地主占有,这时一般的人拥有自已的劳动力,但他们是在不自由不平等的基础之上去做劳动的,是被压迫被剥削的情况下,自已并不具备对自已劳动力的支配,只是为了保其个体生命的存在,他们是没有劳动权利的。

真正劳动权的发展应该始建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农民被除迫驱逐出土地,农民除了可用自已的劳动力去生存外一无所有。这时还应有另外的情况存在,即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该进,使生产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土地再也吸呐不了多余的劳动力。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进入工厂去取得基本的生活资料,以出买自已的劳动力,这样在资本家与农民之间就存在了劳动关系。这使工作权的出现成为可能,因为人们不得不去在社会上去寻找自已的职业,以谋求自已的生存和发展。

工作权是否等同于劳动权,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当前对劳动权有一种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权包括一切与劳动有关的由宪法和劳动法所宣言的权利。可见,广义上的劳动权概念与劳动权利是等值概念。狭义上的劳动权仅指获得和选择工作的权利,有时也可以包括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狭义上的劳动权与人们通常使用的工作权基本同义⑦。本人认为工作权应属于广义的劳动权,是劳动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⑴狭义的工作权等同劳动权,不利于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劳动权在现代意义上不仅仅只是选择工作的权利,还应包括形成劳关系中的所有权利,如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职业培训权等权利,如果仅仅把狭义的劳动权等同于工作权,这些仅利是如何去保障,就使劳动权失去了一种全面性和宏观整体性。人们的把焦点仅集中在了工作以及其相关权利的保障之上,其它权利的保障将无从谈起。⑵工作权与劳动权的划分,有利于国家法律的制定。当工作权与劳动权等同时,国家不得不为了其它权利如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等而在制定一些单行法,这样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法律资源而且不能使国家的司法办事效率不能得到提高。

工作权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其础上的必然结果,是对人的基本权利更加具体化的必然结果。由抽象到具体,这是人权发展的必经之路,工作权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并得到了保护。

二、工作权在国际社会的保护状况。

工作权思想在世界的大泛围传播,并被人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可这就为工作权的具体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就体现在了工作权,在实体法上的认可与制定方面。

工作权首先应得到宪法的确认与保障,宪法为国家的根本法,不管是成文法宪国家还是不是成文法宪法的国家,宪法都是其它部门法得到制定的重要法律渊源。宪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因而所有的现代宪法都设有专门的章节以规定受到保障的权利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所有德国人都有自由选择他们的营业、职业或专业、工作地点和受培训地点的权利。进行营业、职业或专业活动由法律规定或依法予以规定。第二款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属于普遍的平等的适用于一切人的、传统的强制公务范围内除外。《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第四十条规定,苏联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即获得有保障的工作并按工作数量与质量获得不低于国家规定和最低数额的劳动报酬的权利,包括根据其志愿、才能、职业训练、教育程度并在考虑到社会需要的情况下选择职业以及工种的权利。这些宪法的制定对工作权的保护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公民的工作权使之得到公法上的保障。公法是调整具有隶属性国家生活关系的法,目有主要是为限制公权力的滥用,从而保证私权利不受非法侵犯。宪法的任务是规定国家机构的组成、其权力与义务的划分、国家和公民的基本关系等基本问题,属于公法领域⑨。工作的取得以及权利的相关保护的属于公法与私法的共同调节,具有交叉性。当公民去根据自已的相关知道水平、性趣爱好等去选择自已的职业,这时他与招工单位是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是私法上的关系,当然具有国家强制的公务范围内除外。当招工单位用代有歧视性质的招工条款时,作为自然人是没有办法去对抗的,只能依靠国家公权力去强制执行消除这种歧视性质的招工条款,而这种权力就是由宪法来授予的。同样地公民在工作时被非正当理由取消工作的,公权力就又要发挥作用,来取消这种行为以保证工作权。可见工作权的写入宪法对工作权的保护有实质上的意义。

1966年12月16日,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开放签署。1976年1月3日,经社文公约生效。目前,已有143个国家批准或加入该公约。这里着重探讨《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143个国家的批准或加入说明了世界上的国家认同并遵守了条约的内容。在《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三部分的第六条明确规定

一、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工作权,包括人人应有机会凭其自由选择和接受的工作来谋生的权利,并将采取适当步骤来保障这一权利。

二、本公约缔约各国为充分实现这一权利而采取的步骤应包括技术的和职业的指导和训练,以及在保障个人基本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达到稳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充分的生产就业的计划、政策和技术。

该条约明确的规定定了工作权以及相关权利的保护问题,各国家的加入必定要遵守并在本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这就保证工作权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的得到了保护,使工作权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回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表明各国政府对就业的重视,各国把就业率的大小做为自已的工作重心来抓,把就业率的大小做为自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们都能各有其职,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有了自已所喜好的工作才能充分调动自已和能动作用,使自已具有了更大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多了个人价值,这对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各国对工作权的普遍重视,同时制定了各种的法律法规去保护工作权同时制定出本政府详细的关于提高就业率的计划。可以说这就是目前国际社会上关于工作权的保护现状,是一种以积极态度去面对这个问题,这对工作权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不是阻碍作用而是起一种推动作用。

三、工作权在中国的现状

随着我国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城市中大量的工人下岗,找不到自已的工作。而与此同时,农村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他们为了生存,涌入城市找工作,这从很大程度上说又大大的增加城市的就业压力。这是一个矛盾,同时也使得工作权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在199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总则第三条有这样的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在第五条有这样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这从劳动者和国家两个方面规定了工作权。对于劳动者说的是一种权利,而对于国家这则是一种义务。还在第二章促进就业中对工作权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符合现代保护工作权的理念。

近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2003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见图4)。

2004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这是来自中国政府人权文件关于我国失业状况的数据,我国的失业率从1990年以来基本上持上升的态势。这是我国随着经济发展,生产率的提高,失业的状况是不可必免的。而关键是看我国政府在此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1998-2003年,国有企业累计下岗2818万人。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一整套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搞好再就业服务,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1998-200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731亿元。2003年,经过全国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共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有120万为男50周岁、女40周岁以上的困难人员。

同样这是来自一份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的通知一、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争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各地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要求,明确目标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做好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工作,加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培训后的再就业率。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万,力争达到95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400万人,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由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还是一个相当负责任的政府,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去增加就业,来减少失业率。通过一些技能培训,来使一些下岗职工从新得到工作。还采取进行推广失业保险的方式,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由于历史原因,十年造成了我国文化的断层,而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大量的国有企业进行下岗分流,国有企业的职工可以说即是国家政策的受益者又是国家政策的牺牲者。

我国接受并签定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上的对工作权方面积极表现,是我国政府履行公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体现我国政府对人权重视。

当然也应很清楚的由于我国目前劳动者的大量富余,劳动者还处于一种弱势体,对劳动者的侵害的事件大量存在,这种实事的存在使可看出关于我国劳动者权利保护任重而道远。对工作权的保护与具体执行,是我国党和政府把我国建设成为科学、民主和富强社会主义国家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虽然使每人各得其职、各所其职,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但我国政府确实把之为目标而奋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这一切的是让人民在自已的社会中体现自已的价值,这也是工作权保护精神之所在。

①《中华百科全书》

②刘茂林《中国宪法学导论》第267页

③张千帆《宪法学导论》第4页

④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第307页

⑤冯彦君《劳动权论略》

⑥朱巧玲梅金平主编《政治经济学》第7页

⑦冯彦君《劳动权论略》

⑧张千帆《宪法学导论》第18页

工作权范文篇10

一、高度重视,切实将维权工作摆在议事日程。

区妇联高度重视维权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把代表维护妇女权益作为重要职责和不可替代的工作,为维权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不断创新提供人、财、物的支持。

1、重视对基层妇联维权干部的培训工作。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认为,要维护好妇女的合法权益,维权干部要基本通晓法律法规,才能担当起这一重任。因此,上半年我们共举办了两期法律法规培训。1月4日,妇联主办了新一届社区妇联主席培训班,进行《新婚姻法》辅导。全区共11个街道、78个社区、8个行政村150多人参加了学习培训,女律师邵燕以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分析并指出了妇女群众在受到外来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社区妇联主席感到茅塞顿开且深受启发,当场她们就将自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疑问提出,与律师作了交流探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4月上旬,我们又与区司法局有针对性的在全区联合举办了一期旨在提高妇女维权干部的维权能力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法律法规,使大家掌握了不少维权知识和维权手段,为今后维权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

2、开展多项维权工作,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月10日,区妇联组织并指导基层进行了一万份《妇女法》常识问卷竞答,通过这种方式在全区家庭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3月7日为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维权意识,扩大社会宣传面,区妇联积极参与了省、市、区三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鼓楼广场联合举办的“宣传法律知识、服务妇女群众、促进男女平等”为主题的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服务活动;针对流动人口增多且权益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况,区妇联结合本地特点,从基层抓起,要求居委会对每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登记,向每位外来妇女发放维权卡并为外来妇女儿童提供维权法律服务;为了解外来流动女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我们在全区开展了“农村妇女融入城市文明程度状况”的调研。听取了外来打工妹来南京落脚谋生、创业发展的酸甜苦辣,为今后更有效地对她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找到了一扇开启之门;我们还建立了陪审员制度,所有的维权女干部都参与陪审员的工作,目的是让她们在陪审的过程中了解情况,针对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也提高了妇女干部的维权能力和自身素质。

二、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区资源。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妇女权益保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区妇联解放思想,组织指导基层开展了有特色有成效的维权工作。三月份以来新街口街道、梅园街道、玄武湖街道、红山街道为了提高维权工作中的调解能力全面构建“大调解”机制,对社区100多位人民调解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针对如何适应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讲授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基本法律知识,调解过程中注意事项和调解技巧,以及诉讼的流程和诉状的格式等。丹凤街街道与南京电视台《东升工作室》在唱经楼小区联合举办“维权社区行”活动,使维权意识和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深入社区,服务基层,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红山街道免费为社区家庭聘请法律顾问、免费为辖区内外来人员创业者配备法律顾问的工作,目前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做好新时期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首开了全国先例。为把家庭矛盾等消灭在萌芽状态,红山街道的维权干部们放弃所有周六晚上的休息时间,与区有关职能部门联手开办了“法律服务夜市”,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你下班我上班,你困难我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受到了居民群众和外来人口的一致好评。他们为了维护外来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每年都要为流动人口妇女进行免费体检。今年上半年,又为流动人口妇女免费体检1123人,用去检查费用4492元。后宰门街道成立了后宰门希望工程社区援助站。援助站的志愿者对受援助青少年每周一次定期进行一对一义务家教,并逐步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维权、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特色兴趣培养等都一一列入到援助项目中。锁金村街道举办了法律进社区活动并成立了“助残法律维权工作站”。使残疾人法律援助走进了家门,同时她们还利用法律咨询热线xxxxxx开展专题法律咨询,解答残疾人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切实维护和保障了残疾妇女的合法权益。

三、妇女维权从传统转向理性

信访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们共受理来信、来访、来电咨询等几百人次(其中包括男性公民),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加,尤其是电话咨询大大增加。主要原因:一是通过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培训,增强了妇女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始从传统的委曲求全转向理性维权,能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利用电话咨询作为获得法律帮助最便利最快捷的途径,使需要帮助的问题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帮助,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隐私,也避免了面对面时产生的尴尬局面。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在2007年上半年受理的案件中,婚姻家庭类案件仍居首位,但案件的类型由被动地反映、哭诉为主,转向离婚咨询、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等主动寻求法律帮助为主,说明妇女群众寻求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在逐年增强。特别是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在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妇女群众意识到自己在婚姻中的合法权益,开始倾向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能够较理智客观地对待离婚,懂得了要摆脱不幸的婚姻,必须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道理。

四、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1、进一步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严格建立接待登记制度,做到真情接待、真心帮助、真正解决。

2、进一步完善区、街、居三级维权网络建设,使维权工作由原来

的上访为主,变为下访为主,尽量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