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讲话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4:48:11

工作讲话

工作讲话范文篇1

刚才加元副省长在讲话中深刻总结了近几年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经验,认真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完善大社保体系建设的任务、重点和政策,提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增强信心;进一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支撑三个方面的工作要求,陈副省长的讲话对问题分析透彻,对趋势判断准确,对下一步工作安排思路清晰,请各地、各部门将陈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和吕省长的重要讲话一起,认真传达贯彻,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劳动保障系统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提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省政府自**年以来,每年都召开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这足以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视。这次省政府又专门召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就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目标任务,并一次出台五个重要政策性文件,我想这是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针,对推动我省劳动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我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上来,树立大局观念,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把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各项实施工作。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省政府出台的五个重要文件,涵盖了劳动保障方方面面的工作,各地在工作中要坚持整体推进,同时更要注意突出重点。

一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继1998年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涉及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统一参保缴费政策,做实个人账户,加强基金征缴与监管,改革计发办法,提高统筹层次管理和服务等十个方面,其核心内容有三个,即: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和费率;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省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提出的十个方面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各地要按照省政府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特别是做实个人账户,有条件的地方年内必须启动做实工作。

二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问题。我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城镇职工和农民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缺乏制度性安排,全省近500万城镇居民,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保对象以及城镇非从业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使得这个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省政府这次下发的《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我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形成了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意义十分重大。各地要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方案。各地在年内要选择1-2个县(市)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年起逐步推开,到“十一五”期末,所有统筹地区都要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实现我省城镇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三是农民工劳动保障问题。农民工问题,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涉及农民工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权益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这次省政府出台的实施办法,主要是依据国务院下发的若干意见,结合我省实际,进行深化和细化。着重从农民工工资、劳动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8个方面31条政策措施。为了加强对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领导,省里还专门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由陈加元副省长担任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劳动保障厅。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新的工作。各地要围绕能找到合适工作、及时拿到工资、劳动得到保护、工伤大病有保险这些与农民工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着力抓好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工作,并要尽快组织专门力量来做好这项工作。

四是全面推进工伤保险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工伤保险参保范围逐步扩大,参保人员逐步增加,目前全省已有500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但是仍然有部分用人单位还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广。为了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待遇支付风险,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省政府提出三年内基本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到2008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0万人的目标任务。这是为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涉及面广,扩面力度也是空前的。对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当前要着力抓好高风险行业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五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中央决定在实施公务员工资制改革的同时,对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国家和省里已经下发了文件,规定**-**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调整养老金的额度为240元,即:05年按60元、06年按110元、07年按80元调整。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广大退休人员的关心。这次养老金调整涉及全省140万企业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在9月底前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位。工作中要密切注意和分析可能引发的问题,认真做好宣传解释等工作。

工作讲话范文篇2

在第17个世界人口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人口计生委张维庆主任亲自来我省考察指导人口计生工作,并出*庄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仪式,刚才又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张维庆主任对*人口计生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我代表省政府,向张维庆主任一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奖励扶助的家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人口计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自上个世纪70年代我省城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坚持舍小家、为国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我省在全国较早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连续15年稳定低生育水平,30多年少生5000多万人口,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对此,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计划生育先行者,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农村建立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我省除青岛市已全面建立此项制度以外,自*、*年先后在16个和22个县(市、区)进行了试点。今年,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在全省全面建立此项制度,对经济强县、中等发达县和欠发达县分别按照30%、50%和7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全省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夫妇,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扶助,并通过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受奖对象手中。这是党和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关心和爱护;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

*年至2015年,是我省长达12年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巨大压力。去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出当前必须做到“四个不动摇”:即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不动摇。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鲁发[*]17号),印发了《*省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纲要》(鲁办发[*]15号),对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力争实现到2010年全省总人口不突破9600万,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9800万以内,全面推进人口现代化,确保实现到2023年前后全省总人口不过亿即回落的目标,积极推动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变。

*县一直是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特别是在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工作做得深入、细致、规范、扎实、富有成效,为全省全面建立这项制度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

希望*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张维庆主任的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掌握人口再生产规律、计划生育工作规律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完善新机制,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要大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建设,积极打造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平台,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宣传率先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先进事迹,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少生优生确实是利国利民又利家的好事情;要把党和国家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政策交给群众,激励更多的群众自觉地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要建立完善“四权分离”的发放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的政策和程序确定奖励扶助对象,认真落实各级所需要的配套资金,积极搞好政务、村务公开,发动群众做好社会监督工作,确保奖励扶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真正把这项为民、利民的“德政善举”办成上级放心、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希望受到奖励扶助的计划生育家庭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现身说法,教育和带动身边的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希望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朋友,要以老先进、老模范为榜样,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大力发展经济,搞好发家致富,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工作讲话范文篇3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九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全省广大幼教、特教、扫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省的幼教、特教、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苏南和大中城市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全省一类幼儿园从1997年的500所增加到2001年的1400所,接受一类园优质教育的幼儿从15.1万人增加到47.9万人;充分调动了社会举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举办的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特殊教育基本达到与当地普通儿童教育同等水平,7-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稳定在90%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年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全省共扫除青壮年文盲30多万人,1996年在全国省、区中率先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广大幼教、特教、扫盲工作者的爱心、智慧和汗水,离不开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幼教、特教、扫盲工作者,向热情关心支持幼教特教事业和扫盲工作的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全省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才达到78%,与“十五”规划目标相距甚远,面广量大的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尤为突出;管理机构和人员薄弱,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亟待提高。不同地区特殊教育的规模和办学条件差距较大,特殊教育的层次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扫盲的基础不够牢固,文盲数量没有明显减少,新增文盲和复盲人数有所增加,扫盲课程和教学不能满足学习需要,扫盲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同属于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得不够,要花大力气抓。存在这些问题,固然与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增加等客观原因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对幼教、特教、扫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有的同志存有畏难情绪,抓落实不够。因此,当前首要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落实幼教、特教、扫盲工作在基础教育和地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逐步扭转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不同群体差别,追求全面均衡发展的小康社会。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广大残疾儿童少年和文盲是我们这个社会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特殊的关爱和帮助,切实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之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题中之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共同推进的宏伟目标,教育发展的程度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阐述,使我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有了更高、更完整的认识。小康是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与推进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完全一致。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都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或削弱这三块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将不够完整,小康社会的建设也不够全面。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高水平是小康社会的必须内容。当前,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发展新阶段,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备了一个较高的平台,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也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我们要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开创我省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加强幼儿教育,将为人的一生的充分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幼儿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希望幼儿能有机会入园,接受早期教育;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民已不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园,更迫切要求入好园,接受优质的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需要。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儿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对于他们终身发展所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帮助都显得意义更为重大。使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西方发达国家对残疾人事业非常关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重视残疾人事业,理解、帮助残疾人,让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文盲是当今文明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我省文盲大量产生于农村,主要集中于农民。扫除文盲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致富的基本前提,是传播科学文化技术、抵制各种社会歪风邪气的有效渠道,是消除农村贫穷落后现象、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彻底扫除文盲,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做保障。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没有文化不行,不加强教育不行。

加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是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江苏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新三片”分类要求,我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占全国人口35%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必须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九五”期间,江苏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较大进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稳步深入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今年我省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江苏基础教育目前也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与困难,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实事求是地说,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这三块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视,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绝不能拖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后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加快发展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研究对策,切实加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促进各块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大力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第一、突出重点,解决事业发展不快的问题。“十五”期间,我省幼儿教育的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0%,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农村达到80%。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较低,在园幼儿数年递减15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农村,苏北不少农村只有学前一年教育。“十五”期间我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在农村,尤其是苏北农村。农村的幼教事业上去了,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各地要本着积极进取、分区规划的原则,提出本地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并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当前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具有良好机遇,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相对减轻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尤其要重视发挥乡镇政府举办幼儿教育的责任,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幼儿教育,同时调动村级兴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之后,闲置了一批校舍,可以通过就近合并、强弱联合、新建扩建等措施,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做大做强优质幼教资源。在政府办好骨干园的同时,要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要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实实在在的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的政策,根据教育成本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在登记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政府办园一视同仁,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强化管理,解决管理责任不明的问题。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不快,很大程度是因为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人员不落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首先要明确管理责任。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履行主管幼儿教育的职责,具体负责拟订幼儿教育发展规划政策,动员并组织各方面资源举办幼儿园,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负责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和对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建立视导和评估监测制度,组织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实施园长、教师的考核和资格认定,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认定和指导社会力量举办的示范园等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自己承担的管理责任,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其次要配备和充实幼教管理人员,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配备幼教专职干部,教研部门必须配备专职幼教教研人员,乡镇也必须设有幼教辅导员,幼教辅导员可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担任。再次,要切实加强对改制幼儿园的管理。省级示范园和其他公办幼儿园是我省幼儿教育的中坚力量,对全省其他各类幼儿园起着示范、辐射和实验作用,不得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转让。对已经改制的幼儿园,绝不能一改了之,不闻不问,教育行政部门同样要加强管理,跟踪调研,时刻关注这类幼儿园发展的趋向,要结合本地区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改制问题加强研究,及时汇报。今后,不管是政府办园,还是其他社会力量办园,不管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改制后的民办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加强管理和业务指导,否则就是严重失职。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职能部门,我们一定要怀着对民族未来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管好各类幼儿教育。

第三、遵循规律,解决保教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前,我省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内部管理不规范、教育不得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教育部门疏于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不够有很大关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今后一个时期幼儿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教育部门和广大幼儿园园长、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纲要》精神,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幼儿教育观念,并将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渗透在幼儿教育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指导广大教师的保教行为。要进一步端正办园指导思想,坚持按幼儿教育规律办园,坚持保教并重,着眼幼儿的终身发展,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本地各类实验幼儿园、示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观摩活动,具体指导其他各类幼儿园的教育行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要加强幼儿园日常管理和检查,重视安全、卫生和环境治理,特别要重视对幼儿园危房的检查,不得含糊。要充分挖掘幼儿园(班)室内外环境建设的教育功能,提高环境育人的功能。要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强与国内、国际幼教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努力探索符合江苏特色的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幼儿教师是孩子权益的直接保护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专业化水平。要认真执行《教师资格条例》,严格幼儿园长持证上岗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切实把好幼儿教师“入口关”,及时清理不合格教师。要切实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新师资的培养层次,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各级政府和幼儿园主办单位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发放和其他权益,当前要特别关注农村幼儿教师和因幼儿园改制而分流或转岗的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生活质量,稳定幼教师资队伍。

三、完善体系,深化改革,积极提升特殊教育层次

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心、充满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的光辉事业,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省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以提高为主”的方针,以创建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为重要举措,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建设,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这些都为我省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坚持“特事特办”,给特殊教育以特别支持,促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尽管我省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较高,但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同地区特殊教育的规模和条件相差也较大。“十五”期间,我们仍然要着重抓好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要根据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特别重视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努力做到把每一位残疾儿童都送到学校。为此,一方面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建设,充实特殊教育教学设备,积极创建一批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较高的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另一方面要加大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班和开展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力度,强化特殊教育学校对随班就读学校的业务指导,这是普及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的重要手段。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增加特教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保证残疾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要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特殊教育层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残疾人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断增长。特殊教育必须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在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进一步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残疾人高级中等教育以及更高层次的教育,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对他们的学龄期教育乃至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十五”期间,各市必须至少单独设立一所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附设残疾儿童学前班,小学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拒绝残疾儿童入园,积极支持康复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开展残疾儿童早期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发展残疾人高级中等教育,要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方针,充分利用各地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切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民政、残联部门的支持,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要帮助解决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以及就业后的残疾职工培训、继续教育问题。

要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体育和美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通过教育都能够得到适合自身需要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有条件地区和学校,除学科教师外,逐步配备专业课教师、心理康复教师、言语康复教师、医疗康复教师、特教工程技术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使特殊教育师资更趋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江苏存在一定的优势,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已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可以更好地为我省培养特殊教育师资。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科研工作,认真开展分类教学、个别化教学的研究,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积极进行探索,以提高我省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和事业发展水平。

四、转变观念,综合治理,切实提高扫盲工作实效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两基”的内容之一。我省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很重,形势十分严峻,大量文盲的存在,与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特别是教育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各地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的原则,把扫盲工作的重点放在苏北和广大农村地区,不仅要扫除现有文盲,更要杜绝新增文盲,重点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扩大扫盲成果。

一是深化改革,树立新的扫盲教育观念。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以识字为主的扫盲内容和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文盲也不感兴趣。目不识丁的文盲群众能够生活,不误农时耕耘劳作,他们不是不需要文化知识,他们需要提高生产的知识与技能,需要脱贫致富的门路,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性知识。因此,新时期的扫盲工作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逐步形成以学习、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能满足文盲基本学习需求的扫盲教育机制,逐渐从扫文字盲向扫文化盲、扫技术盲等功能性扫盲转变。要深化扫盲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基本文化知识、创业知识与技能、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家庭生活知识与技能、公民生活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扫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识字与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生产劳动技术以及与农村的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扫盲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扫盲实效。近二十年来,扫盲工作没有停止,但巩固成就不显著,存在复盲现象,存在虚假报数现象,扫盲工作必须扎实,不能自欺欺人。

二是综合治理,从源头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一年堵不住,三年扫不完,实行严格的堵盲措施,从源头上杜绝新生文盲的产生至关重要。扫盲工作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要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将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作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工作目标责任,实行严格考核,与评优晋级等奖惩措施挂钩,防止因工作不力而造成学生辍学;要切实关注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女童、残疾儿童的入学问题,制定扶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能够按时接受义务教育;要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学校布局调整、收费高、考试成绩不好受到歧视等原因造成流失,成为新的文盲。

三是建立制度,形成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的有效工作机制。要自上而下实行“双线目标责任制”,逐级落实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扫盲工作责任。农村中小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人学校在扫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把设置扫盲课程和承担扫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负责本施教区内的具体扫盲教学,文盲较多的地区,可以组织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参加扫盲工作,把参加扫盲活动记入教师工作量,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和假期活动的内容;要利用科技服务站、农科所、示范户、专业户等多种渠道传播实用技术知识,让农民群众亲身体验实用技术带来的实惠,从中受到扫盲教育。居住分散和零星的文盲,难以组成扫盲班的,可以采取“包教包学”制度,通过签订扫盲包保合同的方式明确各方面的责任,把扫盲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扫盲达标制度、脱盲考试制度、扫盲工作复查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积极创建“无文盲村”活动,促进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持续深入地开展。

五、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发展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事关江苏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都是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涉及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需要政府的统筹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推动这三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是切实加强领导。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一定要从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自觉性、主动性,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姿态,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大对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的领导力度,努力提高工作的组织程度,使三项工作都有新举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关于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的要求已经十分明确,《省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也对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作出了规定,这次会议上又印发了省有关部门关于“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的意见,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也即将印发执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坚定不移地狠抓落实。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职能作用,恪尽职守,责无旁贷,把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工作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集中力量认真部署实施;深入实际开展调查,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及时解决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每年为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办几件实事;要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定期表彰在幼教、特教、扫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发动和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形成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农业、民政、文化、宣传、妇联、残联、科协等部门、团体要充分发挥本系统的优势,结合各自特点和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承担任务,落实措施,共同做好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

进一步增加投入,建立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是社会事业中涉及面广、需要确保经费投入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三增长,一优先”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对特教和扫盲工作的经费投入,这是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幼儿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应建立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政府要继续安排幼儿教育的经费,并努力做到逐年增长。各级财政安排的经费主要用于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以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政策规定的待遇,同时,还用于培训教师、表彰奖励。幼儿园向入园幼儿的家长收取一定的保教费用,使其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是应该的,这也是幼儿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应根据生均教育成本、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以及不同幼儿园类别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积极筹措幼儿教育经费,力所能及地支持农村幼儿教育,保障乡镇中心幼儿园必要的办园经费,包括修缮危房、改善办园条件等。教育部门要请其他部门协同合作,深入幼儿园调查研究,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财政对幼教、特教和扫盲工作的经费要保证专款专用。要积极争取全社会关心支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扫盲工作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会同物价、财政等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特教学校和扫盲教育机构的收费行为和所收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

工作讲话范文篇4

近期,我们将组织各级行政领导干部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廉政准则》,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升廉洁从政水平。一是省、市、县、乡政府的行政首长都要参加本级或上一级党校或行政学院的专题学习班、研讨班,认真学习《廉政准则》,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职责,管好自己,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二是把《廉政准则》纳入各级行政机关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政府学法计划和行政学院培训计划,确保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政府机关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学习培训,以准确理解、全面掌握、正确贯彻《廉政准则》。三是普遍开展学习培训,对领导干部全面开展廉政教育,对政府系统公务员进行宗旨教育、廉政勤政教育、作风教育和依法行政教育,实现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四是督促行政领导干部加强自学,把学习《廉政准则》同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廉政准则》作为一面镜子,常常提醒,时时对照,入脑入心,升华境界,自觉运用《廉政准则》来规范自身行为。五是加大《廉政准则》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政府通过宣传栏、宣传单、标语、手机短信等形式,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广泛宣传《廉政准则》;将《廉政准则》列为我省“五五”普法重要内容,采取有效形式宣传普及,使广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全面了解《廉政准则》,引导人民群众增强监督意识,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监督政府廉政建设。六是各级行政机关和行政领导干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把外部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内部自律的动力,不断提升廉洁自律意识和廉政建设水平。

全面贯彻实施《廉政准则》,我们要用制度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要按照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健全《廉政准则》的配套制度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落实惩防体系工作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近几年,省政府已制订了12个廉政建设方面的规章。这次我们要遵循《廉政准则》的有关原则,再制定一部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廉政准则》实施细则,同时参照《廉政准则》制定一个行政机关非党领导干部以及一般公务员廉洁自律行为规范,还要继续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各项制度,加大治本抓源头的力度,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的体制机制。针对廉洁自律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廉政规范的实施与监督制度建设,为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贯彻实施《廉政准则》,我们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创造实施《廉政准则》的工作基础。要把强化廉洁从政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把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与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依法行政消除廉洁从政体制障碍,通过廉洁从政保障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一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创新立法机制,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管理,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维护法制统一,优化法制环境。二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清理成果,坚决防止反弹和变相增加审批环节,对目前省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现有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再清理。三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整合行政执法队伍,逐步将行政执法重心下移,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四要坚持政务公开、政事公开,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做好公共安全等重大事件的政务公开。五要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评价制度,制定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大力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六要加大权力运行监察力度,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监察效能,完善电子政务三级网络建设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撑电子监察的系统监察、审批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和综合信息等平台,使行政服务过程尽可能实现“看得见、管得住”。

全面贯彻实施《廉政准则》,我们还要坚持从严治政,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廉政准则》的施行,对政府系统廉政勤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通过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以此带动各项廉政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开展《廉政准则》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严格责任追究,决不迁就姑息。

工作讲话范文篇5

这次会议是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三个月来专项整治进展,交流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重点研究解决乡镇定点屠宰问题,督促各地区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确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乡镇生猪进点屠宰率95%的目标。昨天,会议代表分5个组,现场检查了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5个市的专项整治情况。从检查结果看,湖南省各级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决心大、声势大、力度大,整治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推动工作有力,整治效果明显。目前,全省县城以上进点屠宰率已达98%,乡镇进点屠宰率由30%提高到80%。

刚才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商务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本地区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经验,总的来看,潍坊现场会之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产品质量安全总体部署和吴仪副总理讲话精神,以整治重点区域、解决突出问题、抓好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为重心,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整改提高,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很大成绩。下面我代表商务部,讲四点意见。

一、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截至11月15日,全国县以上城市生猪进点屠宰率已达99%,比10月15日提高了1.6个百分点,乡镇生猪进点屠宰率达到86.6%,比一个月前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全国37个地方中,已有22个地区实现县城以上进点率100%、18个地区实现乡镇进点率95%的目标。特别是在乡镇屠宰整治工作中,许多地方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在长期以来乡镇屠宰管理条件差、工作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克服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借此机会,我对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各地在专项整治中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在这里突出强调四点。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福建省张昌平、叶双瑜、李川三位副省长分头带队随机抽查6个设区市的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掌握基层真实情况,研究解决措施。江西省赵智勇副省长靠前指挥,带队现场检查了肉联厂和集贸市场,对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广西等地推行县商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相关执法部门多重管理制度,实行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逐级责任制,形成了职责逐级落实、工作层层到位的良好局面。青岛与各县市、各有关企业分别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做到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督促检查、齐抓共管四个“到位”。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湖南省通过政府采购为定点屠宰厂配备电脑、开发软件,建立具有监测分析、监控管理双重功能的现代化监管服务网络。安徽等省改善乡镇屠宰生产条件,加快推行机械化、半机械化屠宰步伐,要求有条件的乡镇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半机械化屠宰,确实有困难的乡镇屠宰场要求做到头、蹄、胴体、内脏“四不落地”。山西省利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计划投入72万元在大同、吕梁两市新增24个乡镇点。辽宁鞍山市乡镇屠宰场升级改造投入1200多万元,市政府还为定点屠宰企业配备了16台专用运输车辆,解决肉品运输二次污染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创新政策。福建对地处偏僻、居住分散、暂不具备定点屠宰条件的农村,实行农村屠工管理制度,先后举办培训班80多期,培训农村屠工5301人。青岛全市统一规范和流程,建立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屠宰场,在农村开设了196家“放心肉”专卖店,推动64名长期依靠屠宰谋生的“小刀手”转变经营方式,专营放心肉。陕西省10多个县市率先落实了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福建省提出了在全省各市县区建立集中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方案,切实防止病害猪流入消费环节。

四是形式多样,发展流通。北京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直接对10个远郊区县的农村连锁流通网络配送中心供货,再配送到各个乡镇的零售店,对边远山区则搭载近150条路线的郊区食盐配送体系,确保猪肉配送到每一个乡村。天津市着力提升屠宰厂的配送能力,确保12公里以上的辐射半径,基本实现对12个有农业区县1万多平方公里区域的全覆盖。宁波市配备60余辆绿色通道车,鲜肉配送覆盖80%以上的县域人口。

实践证明,专项整治中各地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都是行之有效的。希望大家认真总结,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并推广应用到下一步工作中去。

二、面临的问题依然突出

当前乡镇生猪屠宰整治工作进展与国务院要求的95%的目标相比,还有8.4个百分点的差距,数字虽小,但难度很大。专项整治有如长跑,到最后阶段要往目标再前进一步,就需要付出数倍于前阶段的艰辛。

一是部分地区对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有些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专项整治重视不够,牵头协调不主动,工作落实不积极,对如期完成整治目标有畏难情绪。这种状况如果不立即改正,将会严重影响整治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是各地整治工作进展严重不平衡。安徽、福建、宁波等16个省市因工作基础扎实、整治力度较大,乡镇生猪进点屠宰率达到或超过了95%,已提前完成目标;相比之下,有些地区的进点屠宰率明显滞后,与全国专项整治阶段任务的要求差距很大。

三是部分地区屠宰企业发展水平较低。一些地区长期疏于管理,乡镇屠宰企业分布散、规模小、水平低、设备差,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尚未全部落实,检疫检验人员素质不高,力量不足,病害肉检出率明显偏低,无害化处理措施不到位,对进一步提高进点屠宰率,切实保障肉品安全存在很大风险。

四是薄弱地区违规行为容易反弹。部分地区乡镇及城乡结合部私宰窝点及一些肉品流通、餐饮和熟食制售企业唯利是图,对私屠滥宰及来源不明的低价猪肉交易刻意隐瞒逃避;一些不法商贩游村串乡收购和销售病死猪肉,行为十分隐蔽。专项整治告一段落后,违法违规行为很容易出现反弹。

工作讲话范文篇6

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全市城市低保暨农村救灾救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7月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市民政局张局长传达了省城市低保暨农村救灾救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救灾救济工作作简要回顾,并对如何搞好下半年农村救灾救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上半年全市农村救灾救济工作回顾

救灾救济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主线,它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好救灾救济工作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局党委的部署,把救灾和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提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助与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指导县区救灾工作的职能作用,实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的“要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的目标,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认真做好救灾工作。我市每年都有低温、干旱、暴雨、冰雹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为确保在灾情发生时能及时、快速传递灾情,给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市、县区民政部门健全了汛期值班制度、制定了救灾紧急预案,坚持24小时值班。今年上半年全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6月29日至7月3日,我市发生近十几年来未有过的强降雨过程,降雨量最多处222.5毫米。这次灾情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降雨集中;二是来势凶猛;三是危害极大。这次强降雨过程使全市89个乡镇861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81565户、384128人次。农作物受灾26.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92370亩,经济作物71435亩,其它120亩。绝收面积8.08万亩。因灾民房倒塌557间,圈舍211间,损坏房屋1615间;死亡1人,死伤大家畜5头;校舍、卫生院所(室)、水利设施、交通、通讯、电力设施、县乡村机关房屋、厂矿企业设施等也不同程度地遭受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213.2万元。秦州区因大雨造成294座双孢菇大棚倒塌,185座大棚部分墙体倒塌,直接经济损失306万元。

灾情发生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关注灾区受灾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安排部署救灾工作。7月4日,市委副书记张同志、副市长张同志带领民政、水利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秦州、麦积、清水、张川等县区亲临一线实地察看灾情,指挥基层抗灾救灾,关心灾民疾苦,深入灾民家中问寒问暖。使基层干部和灾区群众深受鼓舞,坚定了抗灾救灾的信心。“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我们民政部门都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随即启动救灾预案,组织人员及时奔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真正做到三个第一,即第一个上报灾情;第一个赶赴灾害现场;第一个将救灾物资调运灾区。使灾区人民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虽然经历了大灾大难,但灾区群众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灾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在做好调查核实和统计上报、妥善安排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多次派人向省厅汇报灾情,积极争取救灾资金,上半年我们共争取恢复建设救灾资金1410万元,已下拨救灾资金1237万元,基本落实到群众手中,帮助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度过难关。

2、狠抓灾民建房工作。我市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程度不同的发生阴雨暴洪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使部分群众的住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据调查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发生山体滑坡和出现滑坡险情的涉及57个乡镇、131个村的3446户、16637人,民房21597间。全市有129个乡镇、996个村、4664户、21508人因雨倒塌房屋9879间,损坏或造成危房12812间。近年来,市、县区民政部门都把救灾工作的重点放在灾民建房工作上,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对全市的重灾区和重点山体滑坡地段逐一进行察看,摸清底子,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了较为切合实际的灾民建房计划。根据“集中财力、分步实施”和“先倒塌、后损坏、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对灾区困难群众进行救济,帮助其尽快重建家园。并采取村委会帮助、亲友邻里相帮等多种形式对其他群众进行了妥善安置,保证了灾区群众有房住。我局还组织各受灾县区根据民房受损情况,拟定受灾民房恢复建设实施方案,及早制定民房恢复建设计划,确保民房恢复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止目前,共下拨灾民建房款206.2万元、经过努力全市已建成3752间,使大部分重灾户顺利搬进了新居。

3、认真做好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一是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对帐制度。市、县区民政局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和困难群众家中调查了解救灾资金发放使用情况,做到救灾粮、款、物了如指掌。一方面市民政局与县区民政进行对帐,每季度至少对帐一次,对拨入数、发放数、余额全面掌握,通过对帐,实行正常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县区民政局与乡镇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对当月的发生额,余额进行对帐,通过对帐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推广困难群众生活定期探视制度。甘谷县努力探索新时期农村救灾救济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建立了农村“三缺户”生活定期探视制度,县乡村组干部通过采取“一看二谈三帮”的探视方式将“三缺户”生活情况直接掌握在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取得了明显效果。结合我市连年受灾、群众家底薄、农村缺粮面大、在较长时期内总会有一部分群众需要救济的实际,我们及时推广甘谷县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工作的经验。层层建立责任制,大力推行“千村百户”灾民定点定时定人探视帮扶制度,即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和困难程度实际,确定重点乡镇和村,由县区、民政部门领导和干部每人确定3—5户灾民和特困户,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探视,定期了解这部分灾民生活方面的困难。通过对这部分灾民生活的探视了解和实施救助,不仅使救灾救济工作做到了及时有效,而且还能够全面掌握本地灾民群众生活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这部分灾民的探视了解和掌握本地灾民群众生活的整体情况,为全面实施救济提供科学依据。市民政局机关65名干部职工与甘谷县武家河乡黑峡沟村、王家窑村的126户村民结成帮扶对子,坚持每三个月探视一次,今年已两次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帮扶村为黑峡沟村治河修路争地工程投资3万元。为王家窑村50户特困户每户捐助了200元的春耕生产启动金、1袋化肥、1套棉衣和1套科技资料,同时还组织市复退军人精神病疗养院的医护人员现场为120名村民免费治病、免费送药价值达3000多元。截止目前,全市共确定2717名干部(其中县级干部209人,科级干部9301人,民政系统干部151人)联系了2095村的9301户41527人。困难群众生活定期探视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使我市“三缺户”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重大疾病患者基本得到政府救助,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三是实行《救灾款物发放证》制度。为使救灾款物确保发到重灾区、重灾户和三无户(无钱、无粮、无自救能力的户)手中。秦安县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救助到户的原则。率先实行《救灾款物发放证》制度,按规定程序确定救助对象,将救灾款物发放到户。将救助证作为政府在特定的救助时段内,对需要救助的灾民实施生活救助时,向救助对象发放款物的凭证。凡符合政府救济的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委会初审,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评议小组评议,并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接受资金物资数量,救助对象,救济标准、数量和时段等。经公示无异议的,上报乡(镇)政府核准。同时,乡(镇)政府报送县区民政部门备案。申请救助的灾民困难户经批准后,凭户主身份证到乡(镇)经办机构领取灾民救助证。

乡镇政府在发放灾民救助证的同时,建立灾民救助台账,作为救助证发放的凭据。灾民救助证及台账的主要内容包括:灾民救助证编号、户主姓名、身份证号、受灾情况、需救济情况和救助记录、领取人和经办人签章等。救济名单和数量确定后,救灾款物必须全额按照确定的名单和数量发放到被救助灾民和贫困群众手中,并在《救灾款物发放证》上认真进行登记,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用救灾救济款扣减被救助灾民和贫困群众所欠的税、费、欠款、借款等。灾民救助证按荒情救济(春荒、冬令、新灾)时段发放,阶段性使用。止目前,全市共发放《灾民救助证》12万多本,这一制度的实行受到了困难群众的拥护和赞誉。

4、积极开展社会救济工作。对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开展救济是民政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是以做好春荒群众生活安排为主线,妥善安排好全市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据统计,元至接新期间,全市有20.34万户,99.94万人因灾缺粮,共缺粮7895.72万公斤,其中“三无户”有8.54万户、30.38万人,缺粮1814万公斤。他们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体,确保他们的生活不出问题,就是既保证了救济重点,又使有限的救济资金集中用在了“刀刃”上。上半年我们适时下拨春荒口粮款700万元,使全市农村困难群众普遍得到了救济。有效地帮助灾区群众渡过灾荒,保证了部分特困群众的生活不出问题。二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为进一步抓实、抓好五保供养工作,上半年开展了农村五保户调查工作,核准了五保户供养人员及应纳入供养人员的基本情况,全市共有五保户6535户、6594人,已保5678户、5988人,未保867户、966人,年需支出五保供养金419.8万元。我们集中人、财、物力,建设了一批规模适当、设施完备的新型农村敬老院。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兴办敬老院66所,并配备了一些责任心强、管理服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为五保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真正做到了让农村五保老人在敬老院中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维护了五保对象的根本利益,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三是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的走访慰问工作。我们十分重视困难群众的年关生活,每年在春节期间对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特别是对特困户、五保户、重灾户进行了走访、慰问,使困难人群能和全市人民一道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四是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根据《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上半年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1107人,共支出遣送和救助经费21.5万元。救济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全市困难群众和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问题,确保了他们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杜绝了非正常情况发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虽然救灾救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时期救灾救济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政府领导对救灾救济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政府救灾责任落实不好,过分强调财政困难,救灾资金列而少支、甚至列而不支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县区对市上下拨的救灾资金下拨不及时,不能很好地满足救灾应急工作和受灾群众的基本需求,影响了救灾救济工作的时效;有的县区对中央和省上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不力,没有建立救灾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制度,挤占、挪用救灾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县区救灾救济工作底数不清,工作不够扎实细致,报灾不实,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衔接配合不力,救灾救济工作手段落后,工作经费缺乏。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高度关注,并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救灾资金管理,提高救助水平。对救灾资金管理工作,局党委始终高度重视,逢会必讲,一再重申。这次会议我们不仅仍然要强调这一问题,而且要深入研究讨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的具体措施。总的看,这几年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已有很大好转。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仍有少数地方党政领导和民政部门的负责同志置中央和省上的政策规定于不顾,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致使救灾资金管理工作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是在中央和省委三令五申要求抵制腐败、加强监管、认真查处和纠正救灾资金违纪违规问题的大背景下存在的。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政部门高度关注。救灾资金是灾民的“救命钱”,管好用好救灾资金,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严格按规定办事。为了切实加强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和纠正救灾款违纪违规问题,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要求,请各县区务必认真贯彻落实: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甘政办发〔2001〕58号文件,在全市普遍建立救灾资金专户管理、封闵运行制度,将救灾资金的使用严格确定在解决灾民的衣、食、住、医等困难以及紧急抢救、转移安置灾民和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范围之内,决不允许将救灾资金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二是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救灾工作责任,及时列支救灾资金,并在省、市救灾资金下拨到位之前,优先安排本级救灾资金。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救灾资金的申请程序,坚决纠正核灾不实、报灾不准、掺加水分等现象。四是要严格救灾资金发放时效。各地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济资金必须在30日内下达到乡镇级,乡镇级财政和民政助理必须在15日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五是要继续实行灾民建房的淘汰制。凡被市上列入正常灾民建房的县区,一经发现有救灾资金违纪违规问题,一律取消灾民建房项目,并至少在三年内不再考虑。六是要加大处罚力度,凡挤占、挪用、截留救灾资金的县区,一经查出,市上要在下次拨款时,从下拨县区的救灾资金中扣减大于违纪资金数额的救灾款。七是要推行对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和定期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定期不定期开展对救灾资金的审计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八是要对救灾资金实行核销制度。省、市救灾资金由市上下拨到县区的15天、乡镇的30天后,各县区要分别将救灾资金的出库单、拨付资金文件等材料上报市民政局。对逾期不报的按救灾资金尚未下拨对待。九是要建立救灾资金到位情况的通报制度。根据民政部要求,春荒和冬令救济资金由市上下拨15天后开始,每隔7天向社会公布一次资金到位情况,直至全部发放到户。十是要对救灾资金违纪违规实行一票否决制。在执行民政系统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凡查出在救灾资金管理使用中有违纪违规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当年不能评定为先进。十一是要加强对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各县区要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切实做好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工作,努力提高救灾救济工作水平。

(二)落实民政部“三个规程”,规范救助行为。民政部今年制定下发的《应急救助工作规程》、《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规程》是民政部对救灾救济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深化救灾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规范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推进救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已将上述“三个规程”转发各县区。各县区民政部门要切实把贯彻执行“三个规程”作为全面加强救灾救济工作,提升救灾救济工作整体水平的核心内容来抓,认真组织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规程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在灾害应急工作中,要注意根据灾情及时启动相应的救灾应急预案,及时转移安置灾民,在灾后24小时内将各项灾民救助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在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中,要注意在坚持以往灾民救助“四联单”的基础上,认真执行《灾民救助卡》制度,并建立《灾民救助花名册》、《灾民救助人口台帐》,按时逐级上报备案,实现灾民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灾区灾民生活救助的监控工作,明确监督的措施、工作步骤和奖惩办法,全面落实春荒、冬令灾民救助资金基层公示制度。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要注意规范恢复重建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市灾民建房措施,特别要明确各级政府恢复重建工作的责任,健全恢复重建项目管理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要全面落实恢复重建备案制度,实行项目管理和项目责任终身制,做到恢复重建项目逐级备案,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管理到村到户。

(三)建立救灾应急机制,提高救助时效。国家实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是救灾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根据救灾分级管理体制,地方各级政府都有救灾责任,救灾事权主要在地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大部分县区贯彻落实了市政府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列支了救灾款,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框架已基本建立,改变了以往大灾小灾一律靠上级拨款的局面。但也有少数县区,存在着单纯依赖上级的“等、靠、要”思想,一味强调客观原因,至今没有按要求列支救灾款,列而少支的现象比较普遍。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救灾工作,十分关心灾民生活,各县区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大地方投入,全力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明确各级政府的救灾责任,落实地方列支的救灾资金。一是要认真落实灾害管理分级负责制。按照省政府《甘肃省农村自然灾害应急救灾预案》的规定要求:特大灾、大灾由国家和省上视情给予补助,一般灾和小灾基本上要由市、县承担起救灾责任。民政部门的同志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求得领导重视,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争取支持和帮助,力争列支数量逐年有所增加,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二是要把救灾装备的改善和提高现代救灾管理水平作为提高救灾救济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及时为救灾工作配备必要的微机、摄像、通讯等装备,全面提高灾情信息管理和救灾应急水平。同时要做好现有救灾帐篷的回收、储存、保管工作。三是要把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纳入各县区民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规范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工作,在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建立“慈善超市”,营造人人关心灾民和特困群众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捐助事业深入、健康、持续发展。

三、做好当前农村救灾救济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年上半年,全市大部分地方旱情严重,局部地区还发生了严重的雪灾、沙尘暴、低温冷冻、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特别是4月以来,全市降水增多,冰雹、暴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从气候趋势预测和灾情会商结果看,我市部分地区气候仍比较反常,部分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救灾救济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对此,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麻痹大意。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救大灾的思想准备,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更扎实一些,牢牢把握防汛救灾的主动权,切实做好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

首先,要切实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各地要把救灾工作作为当前的大事来抓,层层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要切实做好救灾人员、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工作,一旦灾情发生,要立即投入救灾工作。特别要对灾害易发地区进行认真排查和及时处理,并建立灾害预警和乡村干部值班制度,确保汛期群众安全和信息畅通。有险情征兆时,要提前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其次,要严格灾情报告制度。要认真执行灾情报告的一系列具体规定,进一步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工作。重大灾情发生后,各地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将初步情况报市局,灾情稳定之前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对于死亡、失踪10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要同时上报省民政厅。各地在报送灾情的同时,必须报告各级政府的救灾投入和灾民生活安排情况。要加强灾情的核查上报工作,确保灾情准确客观,实事求是,防止夸大,也要防止漏报、迟报。对不及时报灾或瞒报、虚报灾情的人员和事件要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灾情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第三,确保灾后紧急救助措施的落实。各级民政部门要普遍建立县、乡(镇)两级救灾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认真落实救灾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并根据本地灾害特点和救灾实际,加强救灾储备设施建设,储存必要的救灾物资,确保灾害发生后各类救灾物资调运渠道畅通,方便迅捷。并调整本地救灾储备物资的布局,商财政等有关部门采购必要的救灾物资,以确保救灾应急需要。县级民政部门要在灾后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赶赴灾区,在灾害发生24小时内将方便食品、衣被、净水、药品、帐篷等物资发放到需紧急转移安置的灾民手中,保证灾民有临时住所,有7-10天的口粮,有换洗衣服和卧具,有干净的饮用水。

工作讲话范文篇7

首先要衷心感谢大家这些年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我参加讨论,深受启发。刚才延华、劭健都发表了意见,我完全赞同,没什么可补充的。一定要我讲,恭敬不如从命,讲两点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今天我听了一天,一个总体的感觉是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学习文件、研究问题,有的意见很好,对大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精神,做好今年的耕地保护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把握好两条最基本的准则:一是我们想的、做的一定要符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我们要经常思考、经常觉悟,就像孙文盛部长说的“事看两面,话说两句,常思常悟”。而思考的基础就是学习。学习、研究法律法规必须和日常工作的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学深、学透、用好。二是我们今天想的办法,做的事情,必须要承担历史的责任,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法院的诉讼。我是最怕繁的人,能简则简是对的,但必要的程序环节,特别是预防今后不测、不理解的事,我们宁愿苦些、累些,切不可度一时痛快,留下很大的后遗症,给以后的工作、处理问题带来麻烦。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理解。譬如,现明确规定“审批用地必须在农用地转用控制的规模内”,如超出规模,就要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做的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查的过程。省厅15号文件中提到的“拟盘活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的地块”,必须是实实在在找得到的,老百姓还能继续耕种的地块。否则,不仅要承担违法用地、管地带来的责任,而且这个政策会缺乏生命力,发挥不了作用,盘活这方面指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一定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防止在掌握、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我在党性分析中也进行反思:在研究折抵指标政策过程中,思考鼓励整理方面的多,而对其资源的消耗、如何控制折抵使用节奏这点上确实见识迟了。前几年,农用地、耕地占用规模过大,助长了一些地方的用地粗放。**年,全省各地上报的折抵指标使用量竟然要超46万亩,刹了一下,但去年上半年大部分还是批了。如果当年我们觉悟早点,一手鼓励土地整理,另一手同时控制速度,指标使用控制严点,倒过来讲,现在的用地可能就会不一样。省厅今年的15号、16号文件的出台,是针对我省建设用地缓解难的局面考虑的,但我们在执行过程中,要操作好,管得住,以确保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再譬如征收集体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征地程序进行,要有告知、有确认,告知确认可以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作为载体,有签到单,又有会议记录,到哪里都说得清楚。去年,我到国务院法制办去解释关于黄岩自来水厂的征地问题,涉及的焦点是是否经过“两公告",我们一定要汲取教训,平日工作时,公告不仅要在村务公开栏里张贴,还要拍个照片,让共同参与和见到的人签个证据,这在法律程序上并没有作这样相对固定的具体的规定,但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讲,尽管多了点要做的事,却会使我们的工作踏实,有据可查。所以,我们在研究问题时,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多余的,可以一以简之,但作为从经得起历史的检查和法律诉讼的角度看,绝对是值得的。

第二点,就几个具体问题向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建A、B、C、D、E这么多库,客观上是宏观控制的手段和办法变了,我们在管理上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种变化。实际上我还在考虑A库还要分成两个库,A库同样是使用计划指标,但按目前的指标管理办法,有些是国务院和国家部委批准的项目,指标由中央直接解决的,有些项目用地虽报国家审批,但指标是由地方解决的。如不分开,那我们今后在统计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容易造成使用计划指标量大于下达的指标规模的误会,带出超计划批地之嫌疑。所以,A库里面还要把使用国家指标和省下达指标区分开来,以变化了的情况来建库。B库今后实行指令性额度控制,对应的是省下达当年额度内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C库是违法用地补办手续使用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哪些是补办的,也说得清楚。D库是建设用地复耕后形成的指标。E库是盘活农用地指标,用的是28号文件上的一句话:新增建设用地的控制权在中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责任和利益归地方。但到底盘活的是何来的指标,又用到何处去了,要一对一,逐宗找得到相应的地块和批文。建立这些库的目的是便于管理,经得起历史的检查,帐目清楚,说的清楚,管理是严格的,工作是做得规范的。就像过去我省的折抵指标,管理有帐册,使用由农转用严格审查的,国土资源部至今还是基本认可的,否则就不可能再允许我们使用这类指标,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大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要设身处地的思考,要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来龙去脉要说得清楚。建这么多库,为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8号文件,并更好地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希望大家理解。

第二个问题,违法用地补办的问题。原来签订的征地协议算不算数?我的观点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农转用、征用都已经依法批准并经“两公告”和补偿落实。具体供地上的违法用地补办,就应按照完成征地程序后的供地环节补办来理解,需要公告的是补办供地结果,而不是重新公告征地,就也无须再探讨这一问题。另一种是未依法办理农转用、土地征收手续的,这就要求重新征地的,必须按照现行政策给予补偿。因为原先签订的协议是私下的,没有经过合法批准,补办是要求省政府正式批准征地,省政府只能按照现行政策法规批准用地。所以,听证、补偿必须按现行政策法规到位。省政府13号文件规定,不征求农民意见,不能征地。我们不能违反这些程序。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上要坚决予以拆除,至于其中某些由政府推动,拆除损失确实较大,反会在群众中造成较大负面效应的,报国务院是不可能获批准,须慎重决策,至少在规划依法修编前,不能予以补办。

第三个问题,今天讨论新的农转用土地征收报批规定很好,修改后要抓紧下发,同时各地也抓紧开展农转用土地征收报批工作。现在全省5万亩折抵指标已预安排,希望各地尽快启动,不要出现压着指标不报,这不明智。吕省长在人代会上承诺过:房子已被拆迁的户年内必须解决安置问题,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迟早要优先保证的,还不如早动手、早安排使用。指标使用中还要特别注意培植关系到浙江经济发展后劲的工业企业用地保障问题。前一段,我在下乡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对这一块用地指标排位几乎被排到末位,是个大问题,希望大家共同研究,找出对策来。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起重要作用的工业企业如不优先安排用地,不保证投资落实,那么浙江这趟经济快速列车可能真的要慢下来。如果他们真的拿不到地,没有这些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张的资金投入,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无法改变。那么经济发展就会成空话。所以,我觉得“有保有压”要抓紧落实具体项目用地上,有些国家部委已经批准的立项的,指标是用国家的,必须抓紧上报,不要再等了。谁能抓住机遇,谁就会赢。另外,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宏观政策应用的是“倒逼”机制,保障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最重要的途径还是在盘活存量上,必须在提高现有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上下功夫,我们要为市长、县长当好参谋。

第四个问题,刚才大家都提到的预征和不农转用的农业用地征收问题。这个口子千万开不得。一是中央的大政方针是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然还是农用地,我们为什么不听招呼,有什么理由一定去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影响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呢?二是历史上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民只要有土地耕种,就有生存发展的根基,社会才会安定、发展。三是如果我们将农民的土地都预征或变成国有农用地,尽管基本农田没有减少,但大家都清楚,即使是国有农用地,你想收回的时候,现行政策规定是参照国家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同样得进行补偿,更何况这些地不可能立马就变成建设用地,这些仍由老百姓耕种的土地,届时你说是国有的,他会承认吗?可能下次动用时还要与你打官司,麻烦更大。我的看法最理想的是你现在已发放的补偿款能让农民认定是已收到的预付定金。我们的老百姓是好说话的,拿了你的定金也许会认帐,下次确需用地再谈补偿时按照新标准给个补差,我觉得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最好不过的。你们犯不着为了某些人的面子而去欺负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工作讲话范文篇8

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结束。现在,我就会议作一简要总结。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挑战与重要机遇的背景下召开的,是一次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梳理思路、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管理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会议;是一次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三定"规定,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增强水资源对建设小康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的水资源形势,部署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这是水资源工作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十分及时,十分成功,收获很大。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四个收获。

三个特点是:

一是会议规格高。部党组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陈部长亲自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会议特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全国人大财经委汪恕诚副主任委员参加会议;广西自治区党委陈际瓦副书记、广西自治区政府陈章良副主席、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和刘昌明院士、王浩院士参加会议。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部机关各司局和有关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水利报、水利部网站以及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地方新闻媒体对会议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这充分体现了部党组、各有关部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二是会议内容丰富。陈际瓦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钱正英、汪恕诚两位老部长对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作了重要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高俊才司长发表了很好的讲话;陈雷部长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高而坤司长作了一个内容详细的工作报告;刘昌明、王浩两位院士作了专题报告;黄委、珠委、广西自治区水利厅、北京市水务局等10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其他流域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提供了书面交流材料;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5个组的代表向大会汇报了各组的讨论情况,大家提出的建议十分到位、中肯,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改进和完善工作。会议还组织考察了水利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桂林的两江四湖工程。这样丰富的会议内容是前所未有的。

三是会议主题鲜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这次会议鲜明的主题。钱部长提出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汪部长对十年来水资源管理的探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对今后工作的期望,特别是陈雷部长从全局高度深刻分析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明确了工作目标、原则和要求,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纲领和指南。

四个收获是:

一是统一了思想。与会代表充分肯定近年来水资源管理取得的重大进展,进一步认识到水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清了水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增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开拓了视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钱部长加强需水管理的要求、汪部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交响曲、刘昌明、王浩两位院士的专题报告,立意高远、针对性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对我们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三是明确了任务。与会代表深刻认识到,陈部长讲话提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八项任务、六项保障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各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同心协力,坚决贯彻落实。

四是交流了经验。与会代表普遍反映,大会交流、小组讨论发言和交流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单位在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两江四湖的考察,使大家看到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努力方向和实际成效。

二、抓住要点,准确把握会议精神

第一,认真领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现实背景。在今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回副总理代表国务院,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在分析当前水资源管理工作新任务和新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具有里程碑意义。陈部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水资源管理是水利工作的永恒主题,没有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水利;没有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现代化水利。我们一定要把认识统一到这一高度,切实把水资源管理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二,深刻领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严密的管理制度;要严格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失职,不渎职更不能枉法;要严格执法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重点要把握:一是总体要求。核心是"六个原则","六个转变"。"六个原则"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对水资源管理提出的要求,是对多年以来水资源管理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严格水资源管理总的指导思想;"六个转变"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水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二是总目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总目标是形成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主要措施。关键是八项任务,这是这一制度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而六项保障措施则是保障这一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

第三,准确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思路与目标。陈部长的讲话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管理的总体工作思路:一是工作重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是水资源管理最主要的任务;二是工作平台――水资源管理法规与制度,是水资源管理行为的依据;三是主要工作载体――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四是重点手段――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费征收、排污口管理等,是水资源管理强有力的抓手;五是基础保障――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是水资源管理的支撑条件。这五点是近年来水资源管理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框架。

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陈部长的讲话中提出了构建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六大目标:一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二是饮水安全和国民经济社会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四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五是管理能力和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六是水资源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这六大目标既涵盖了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工作重点;既有定性要求,又有定量指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这些目标。

第四,深刻认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思路和目标已经确定,关键是要付诸行动,切实落实并实施严格监管。落实陈部长提出的八项任务,当前要抓紧建立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

红线体现了开发利用的底线。超越红线,就意味着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突破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或者水环境承载能力,其后果是引发一系列水资源、水生态或水环境问题。红线体现了对水资源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的控制。对各流域和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对各行各业的用水效率、对各水功能区的限制排污总量,都要有明确的控制性指标和控制性手段。红线体现着责任的落实。超过红线的,就要追究责任,就要依法处罚。

三、查找差距,狠抓落实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突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找差距,狠抓落实,切实解决问题。

第一,查找认识上的差距,切实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钱部长深刻剖析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在认识上存在的几个误区,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总结,也是对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态势的客观分析,钱部长的讲话非常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按照陈部长提出的"六个转变"的要求,切实提高认识,转变思路。我国水资源短缺、开发潜力有限、用水效率不高和环境问题突出,再也不能走传统的以需定供的老路,必须要加快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着力点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把需水管理的理念体现在水资源的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各个环节,实施用水总量控制,遏制不合理需求,这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第二,解决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切实加大水资源管理经费投入。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重视不够,有些地区甚至认为水资源管理主要是规划、政策、法规、监督管理等软件建设,不需要大规模投入,甚至水资源费也被大量地挤占挪用,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水资源管理制度法规难以落实,成为严格水资源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从保障能力抓起,从投入抓起。要按照陈雷部长的要求,切实完善渠道,增加投入。

一是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条例》的要求,确保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从今年起,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的检查监督,对挤占挪用水资源费的,将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是要切实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会,积极争取基建投资。去年第四季度,中央增加投资1000亿,其中安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亿。今年的水利建设投资还将继续增长,各地配套投入也将进一步增加,这为我们集中力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要积极调整水利投资结构,扩大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投资比例;要保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水生态修复、节水型社会建设等试点的投入;要保证已经实施的塔河、黑河、首都水资源规划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水资源综合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三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水资源日常管理、监测、应急处置等所需经费,应争取财政部门支持,予以保证。

第三,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很多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绝大多数河流仍未完成水量分配,流域、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指标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有些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明显突破了可利用量上限,地下水超采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功能区达标率总体上明显偏低,有些河流入河排污量已经超过纳污能力,不减反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仍是薄弱环节等等。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到位,管理行动落后于管理理念。因此,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执行制度要敢于亮剑,要敢于碰硬,要敢于说不。要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论证工作要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依法延伸到规划水资源论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水资源论证行使否决权;对超过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得新增取水;对于已经超过纳污能力的水功能区,不得新设排污口增大排污量。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查处违法取用水、破坏水资源等行为。

第四,努力解决体制制约问题,强化流域管理和区域水务管理。一是要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流域管理着重于宏观管理,主要定位于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要强化以总量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配置工作,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紧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指标定下来后就要着手进行省界断面流量控制。要加强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保护区、保留区和省界缓冲区;要制定省界缓冲区及主要控制断面水质水量的监测和考核办法,强化监督管理。二是要坚决落实回良玉副总理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要抓住地方政府新一轮"三定"的机会,努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实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切实加强城乡防洪排涝、取水排水、供水用水、节水与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综合管理,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第五,切实加强实践探索,创新水资源管理。探索与创新是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不竭动力。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尤为重要。创新要以试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实践、典型示范、经验总结和全面推广,带动水资源管理工作向纵深拓展。

第六,强化责任,切实加强考核管理。陈雷部长强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水资源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安排、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水利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组织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要把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问责制度。当前,水资源管理要抓紧建立行政许可责任制、饮用水水源区管理责任制、应对突发性事件责任制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责任制。

四、关于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第一,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和传达。认真抓好对陈雷部长讲话、两位老部长讲话和高而坤司长工作报告的学习,切实吃透会议精神;要向本单位的干部职工及时传达,组织好学习讨论;加大会议精神的宣传,促进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形成珍惜水、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要抓好贯彻与落实。当前,工作目标与任务已经明确,要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落实。各地各单位要将会议的贯彻落实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制定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具体方案,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尽快付诸行动,尽快抓出成效。

第三,要加强督促与检查。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靠督促检查。请各流域、各地方、各单位要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反馈,及时反映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促进贯彻落实。

工作讲话范文篇9

这次全市纠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纠风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全省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我市纠风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纠风工作。刚才,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焦玉兰同志传达了总理、吴官正书记对纠风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全省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王维平同志对今年全市纠风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教育、卫生、公安、文化、建设、工商六个部门结合实际,就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做了很好的交流发言。省政府纠风办副主任、省纪委纠风室主任文旭同志专程来我市参加指导会议,并做了很重要的讲话。同时,会议还以书面形式印发了徐守盛省长在全省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坚持从源头上、从体制机制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开展反腐败工作,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纠风工作,每年都要召开全市纪检监察和政府系统廉政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在政府系统廉政工作会议上,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反腐倡廉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层层签定责任书,一级一级抓落实。各部门和单位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纠风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四个坚决纠正”成效明显。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建筑行业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城镇房屋拆迁中损害居民利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职工权益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并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三是“三个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教育收费行为不断规范,义务教育“一费制”、“两免一补政策”和高中教育择校生“三限”政策全面落实。医德医风建设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中收受“红包”、“开单提成”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及时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没有发生涉农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四是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深入开展“三重三抓一监督”、“两整顿一提高”等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党政组织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各行业、各部门职业道德逐步规范,服务便民措施更加完善,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纠风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部门和单位对纠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等制度落实还不到位。二是个别部门和单位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时有发生。三是个别学校还存在乱收费现象,医疗收费还较高,群众还不满意。四是个别窗口单位内部管理不完善,还存在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反映在少数部门和个别工作人员身上,但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表明,我市纠风工作的任务依然比较繁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不断推进纠风工作深入开展。

下面,我就如何认真、扎实、有效地抓好今年全市纠风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纠风工作抓紧抓好

第一,做好纠风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党委和政府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不正之风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伤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能否坚决有效地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好纠风工作,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行风,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夯实群众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基层工作。

第二,做好纠风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的有效举措。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不正之风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依法行政和不依法办事,没有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必然要求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公共部门和单位依法办事,特别是要通过推进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强化内部和外部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公共部门和单位严格依法办事,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杜绝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

第三,做好纠风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不正之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如任其发展,将会严重损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加剧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认真查找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第四、做好纠风工作是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市投资硬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特别是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有了空前的改善。但软环境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要通过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纠风工作量大面广、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各级行政机关、执法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纠风工作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坚强的决心、敢于碰硬的态度、扎实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毫不松懈地把纠风工作推向深入,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突出重点,攻坚破难,全力做好今年的纠风工作

根据全省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今年我市纠风工作要继续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紧抓住“纠正、建设、评议、改革”四个关键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继续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执法不严、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不正之风。要切实解决好群众“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务必把市委、市政府承诺的十四件实事办好。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公共财政拨付使用、财政投资项目论证等工作,确保程序合法、公开透明、群众满意。要认真解决企业违法排污等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问题,加大工业园区污染源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环境污染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要及时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要严肃查处安全生产方面的失职渎职行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全面加强政风建设,坚决刹住不良风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严格控制机关楼堂馆所”、“严格控制达标评比表彰活动”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接待行为和公务开支,严格控制会议、差旅费等支出,严禁公款吃喝、借机旅游等活动。严禁违规建设办公楼,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国家资产。按照省上的要求,坚决刹住达标、评比、表彰和节庆活动过多过滥的不良风气,去年市上撤消了7项达标、评比、表彰活动,今年要继续进行清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要坚决刹住文山会海的不良风气,把解决文山会海问题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措施抓紧抓好。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活动,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三是大力倡导和树立行业新风。行风体现着政风,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政法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坚持公正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扰民等问题。工商、税务、安检、城管、市场服务中心等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提高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电力、石油等公共服务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清理霸王条款、价格欺诈、收费陷阱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教育、卫生、文化、交通、城区、郊区、民政、社保、人口等部门要重视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的作风建设,按照爱岗敬业、文明诚信和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的要求,引导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改善服务条件,完善便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发改、经委、规划、建设、土地、房管、招商、工业园区办等经济综合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其它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的问题。要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今年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的重点是教育、卫生、公安、文化等系统,被评议单位要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集中时间自查本系统、本行业基层站所、院校、窗口单位的政风行风,并针对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并限期整改。司法部门要以“文明诚信、共建和谐”为主题,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活动,积极倡导奉公守法、廉洁从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城市创建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抓好“三重三抓一监督”和“两整顿一提高”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抓好落实。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纠风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要加强对纠风工作的领导,落实部门和行业的责任。要按照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要求,把纠风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环节,纳入目标管理,统筹安排部署。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直接领导责任。要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纠正保护部门利益倾向,真抓真管、敢抓严管,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接受监督,以良好的党风和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坚持抓机关带基层,坚持解决问题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坚持纠风专项治理与树立行业新风相结合,深入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在纠风专项治理上,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相关责任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深入推进综合治理。纪检、监察部门和纠风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深入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

二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证。要按照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各级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行为。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精神实质,按照省委“五个鼓励、五个摒弃”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作风,努力成为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纪检监察和纠风办的同志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为做好纠风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纠风工作要取得明显成效,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落实。要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要加强对纠风工作的督促检查,坚决纠正纠风工作中存在的思想不统一、措施不得力、被动应付等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要坚决制止,限期整改,绝不能任其发展、形成风气。每年都要对纠风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制度虚设、违纪违法不究等问题。督促检查要深入基层,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工作讲话范文篇10

现在,我代表*省妇女联合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经济社会厚积薄发、加速崛起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动员全省广大妇女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为加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的五年;是全省广大妇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成绩的五年;是各级妇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发展,妇女工作取得新进步的五年。

第一,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支持妇女事业,妇女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级党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力支持妇联组织依据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定期听取妇联工作汇报,研究指导妇女工作,加强各级妇联领导班子和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全省妇女工作得到健康发展。

各级人大加强对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省人大先后修订、制定了《*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土地承包权益和职工生育保险等相关法规、条例和决议,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各级政府坚持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从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健全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工作机构,切实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各级政协和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妇女儿童工作,积极为妇女儿童发展献计出力。各级政协不断加大调研力度,通过提案、建议案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各类女性社团、各界专家和关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志愿者满腔热情地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做实事。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积极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先进性别文化,宣传各界妇女先进典型和妇女工作先进经验,关注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协同机制基本形成。

第二,广大妇女奉献智慧,施展才华,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广大农村妇女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成为增收致富、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女干部、女职工、女企业家、女科技人员和自主创业女性,不断迸发出创新创业创造的激情与活力,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建功立业。解放军、武警部队女官兵和政法战线女干警巾帼不让须眉,为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无私奉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特别是在今年的抗雪救灾和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妇女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倾情奉献,展示了*妇女坚强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和大爱无私的高尚情怀。

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增强。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大批优秀女性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女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年底,全省各级党政群机关女干部总数达44*2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19.9%,其中县处级以上女干部总数达2685人,占县处级以上干部总数的15.4%。我省出席2008年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的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6.32和4.54个百分点,省、市、县(市、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人数也有所增加。广大妇女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第七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后,“两委”成员中的女性比例比上届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参与先进文化建设成绩突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广大妇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实践,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积极投身廉政文化建设、“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和全民健身活动,踊跃参与扶贫助困、保护生态等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主动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各级妇联认真履行职责,在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措并举促进妇女发展。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着力构建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扶贫救助和妇女经济合作组织五大网络,切实提高农村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围绕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创建了743个“巾帼示范村”。五年来全省共培训妇女382.8万人次,实施小额信贷妇女连环脱贫项目资金6417万元,帮带9.8万名妇女脱贫致富;实施小额信贷巾帼科技致富项目资金46.6亿元,扶持139.3万名妇女生产经营。扎实开展“百万妇女创业行动”,通过技能培训、职业指导、信息咨询、网络服务等手段,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推进“巾帼建功”活动进社区、行业和乡村,五年来,全省共涌现全国和省级“巾帼建功”标兵295个、“巾帼建功”先进集体99个,创建全国和省级“巾帼文明岗”749个。支持女企业家创业发展,积极在信贷扶持、人才培养、奖励表彰、维护权益等方面争取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依法维权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源头维权、个案维权、社会化维权和实事化维权,深化“维权行动计划”。主动参与制定和修改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广泛组织“三八”维权周、法律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等活动,建立和完善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妇女儿童维权站和各类维权志愿者队伍,推动解决妇女在婚姻家庭、财产和劳动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妇联信访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主席信访接待、信访首问和律师接待制度,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争取将其纳入全省平安建设总体规划,与平安创建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协调推动促进儿童成长。倡导“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的理念,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成立家庭教育和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指导服务中心和专兼职工作队伍,制定家庭教育规划,实施“双合格家庭育人工程”,广泛开展家庭教育知识传播和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家长科学育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联合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建立、巩固、发展“爱心妈妈”家长志愿者队伍、留守儿童文化活动室和家长学校等,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新和拓展“春蕾计划”品牌,推进由义务教育阶段向高中和大学阶段延伸。五年来,全省累计募集“春蕾”资金2500多万元,开办“春蕾”女童班80个,新建春蕾小学20所,使近7万名贫困女童受益。

加强宣传促进精神文明。充分发挥妇联宣传舆论阵地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举办首届全省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会、组织当代妇女先进事迹报告团作巡回报告、开展“知荣辱、促和谐、同成长”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践行公民道德,推动社会文明。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争取将其纳入全省文明城镇测评体系,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以及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等和谐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兴家、科学理家,五年来,全省共评选“五好文明家庭”58万户。大力宣传妇女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江淮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集体)、全省优秀女企业家和“十行百佳”等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李玉兰、抗雪救灾英雄徐翠萍、首届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刘素敏等先进典型,树立了当代*女性群体的良好形象。

强基固本促进自身建设。各级妇联注重抓基层固根本、抓培训强素质、抓作风树形象、抓阵地增实力,妇联组织自身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以加强乡镇、社区妇联和村(居)妇代会等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基层组织模式,在妇联组织设置、工作机制、活动载体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扩大了基层组织的覆盖面。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注重理论研究,加大调研力度,强化实践锻炼,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以拓展妇女工作横向联系为重点,推广妇联常委、执委和妇女代表联系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加强与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团体会员联系,加强与各派、工商联和港澳台妇女组织的联系,努力扩大与国际妇女组织的合作交流和友好往来。以加强实体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妇联组织自身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依然存在,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保障妇女享有合法权益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妇女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少数基层妇联组织的活力和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推动解决。

二、我省妇女工作的基本经验

五年来,全省妇女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只有围绕大局,科学定位妇联工作,切实把广大妇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妇女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团结带领妇女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科学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妇女自身发展和进步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引导妇女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妇女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必须坚持服务妇女,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职责。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把妇女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妇女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广大妇女群众的真心拥护。

——必须坚持提高妇女素质,注重增强发展能力。提高妇女素质是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要求。只有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才能切实增强妇女参与发展的综合能力。

——必须坚持资源整合,着力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整合社会资源是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手段。只有积极争取党政重视、部门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才能形成源头推动、资源共享、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妇女工作格局。

——必须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妇联组织的生机活力。加强妇联自身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实现新任务的保证。只有努力把握群众工作特点、妇女发展规律、妇联工作实际和社会发展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才能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回顾五年来的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妇女发展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妇联的有力指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广大妇女的共同努力和妇女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省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并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重视、关心、支持妇女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妇女姐妹和妇女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今后五年我省妇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推进跨越发展、实现加速崛起的黄金机遇期。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国妇女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今后五年我省妇女发展的目标是: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协调推进;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平等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妇女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在六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更加广泛。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更为合理,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得到有效遏制,女性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劳动保障和特殊劳动保护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维护。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更加全面。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妇女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妇女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参与科技和文化创新的能力逐步提高,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和体育等领域中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得到进一步宣传和贯彻落实,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新型家庭关系进一步巩固,妇女参与发展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健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并有效落实,预防和惩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大大增强。

——妇女儿童民生状况更加改善。妇女儿童接受各类教育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妇女享有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不断健全,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状况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需要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全省广大妇女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妇联组织的不懈奋斗。

今后五年我省妇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宗旨,把握党政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落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妇联协调、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团结全省广大妇女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要围绕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妇女创业行动、妇女维权行动、妇女文明行动和妇女关爱行动,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努力开创我省妇女工作新局面。

四、大力实施妇女创业行动,在加速*崛起中建功立业

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是包括妇联组织在内的各级各部门必须服从和服务的工作大局。实施妇女创业行动,就是以激励妇女建功立业为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以完善统筹妇女发展长效机制为保障,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进一步把妇女的创业热情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引领广大妇女在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增强创业能力。积极推动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实施《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纲要》,借助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分层次、多类别的培训,为妇女成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培育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具有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的妇女创新型人才。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多渠道建立培训基地,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经纪人和科教兴农产业带头人。支持女职工投身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培育一批巾帼发明能手。注重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培育一批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管理理念先进的巾帼企业家。

拓展创业空间。组织引导妇女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农村改革与发展,踊跃投身现代农业、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壮大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丰富“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内容,争取在五年内建立1000个“巾帼示范村”,扶持1000个以妇女为带头人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拓宽“巾帼建功”活动领域,五年内建立1000个省级“巾帼文明岗”,激励各行各业妇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充分利用泛长三角和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等区域合作平台,拓展妇女组织合作的空间和领域,统筹推进不同区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妇女的共同发展。加大妇女创业项目实施力度,做大做强做实妇联传统工作品牌,开辟城乡妇女创业新空间。

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妇女创业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继续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完善以创业指导、技术支持、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妇女创业服务体系。广泛联系各方面妇女人才,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引导和促进更多的妇女争当创业先锋。

五、大力实施妇女维权行动,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履行职能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实施妇女维权行动,就是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妇女维权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围绕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目标,千方百计的把妇女维权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履行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能。

推进源头参与力度。大力推进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促进党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女性权益,争取从源头上确保妇女平等享有发展资源。积极参与有关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配合政府加大解决“两纲”重难点问题的力度,促进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的全面实现。推动出台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工作,提高女性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使更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决策层。

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妇女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建设,促进维权工作取得实效。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妇女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妇女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继续发挥各级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拓宽维权渠道,加大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重大典型案件的力度,着力解决妇女权益保护中的重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平安*”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妇女发展意愿,切实当好妇女利益的代言人。健全妇女舆情分析和反馈机制,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及时反映妇女的合理诉求,做好妇女群众的释疑解惑和心理疏导工作,协调处理妇女反映的问题。动员妇女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的实践,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参政议政优势,反映妇女群众的合理利益需求。加强与各派的联系,发挥他们在妇女儿童发展与权益保护方面的建言献策作用。

六、大力实施妇女文明行动,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展示风采

建设文化强省,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有力支撑。实施妇女文明行动,就是按照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和中国妇女十大部分代表座谈时重要讲话的要求,进一步彰显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优势,在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加强妇女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培育文明风尚,进一步提高妇女的文明程度,使妇女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妇女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构筑共同的思想基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广大妇女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引导广大妇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新风。加强妇女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生动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妇女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广泛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全社会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大力宣传表彰妇女先进典型,树立健康向上的妇女形象,抵制歧视妇女、男尊女卑等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推动形成有利于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先进的性别文化氛围。

弘扬文明的家庭风尚。突出时代主题,立足家庭阵地,深入推进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创建示范点和示范家庭,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园绿化、环境美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节能减排进家庭进社区行动为载体,倡导文明、健康、环保的科学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实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推进“双合格”家庭育人工程,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拓展家庭教育阵地,切实做好推进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的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倡导健康的文化生活。组织妇女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陶冶道德情操,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积极引导妇女参与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建设,开展富有时代特色、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妇女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妇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形成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家庭文化活动品牌。巩固和发展妇女思想文化阵地,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妇女的文化活动,提高妇女文化生活质量。

七、大力实施妇女关爱行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党的十七大赋予人民团体的重要使命。实施妇女关爱行动,就是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按照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在政府委托、妇女需要、市场缺位、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强化参与职能,提高参与实效,切实推动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关注妇女民生。着力关注妇女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保障,努力为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城市新增妇女劳动力、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失地妇女和零就业家庭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服务,促进妇女获得平等就业权利。拓展“春蕾计划”领域,建立爱心专项基金,为贫困儿童成长成才提供帮助。积极协调、推动解决流动留守妇女儿童权益、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和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妇女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加大帮扶力度。根据妇女的不同需求,加强人文关怀,通过技能培训、信贷支持、牵手帮扶等措施,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探索建立流动留守妇女服务中心,帮助流动留守妇女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妇女维权专项资金,协调解决因病因灾返贫妇女的生活困难。发展巾帼和家庭志愿者队伍,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在参与扶贫救灾、济困助学等方面开展援助服务,切实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妇女儿童解难。

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积极承接事关妇女儿童的部分职能,争取政府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不断优化和丰富惠及妇女儿童的政府公共服务产品,着力增强服务的成效和社会影响。整合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建设理论、政策和工作方法的学习研究,多渠道培养社会化管理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拓展妇女儿童活动阵地的服务功能,提高对妇女儿童的服务水平。

八、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全面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是实现新时期妇女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四项行动”的组织基础。各级妇联组织要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着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增强妇联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基础牢固、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妇女群众组织。

推进科学发展。各级妇联组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着力转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妇联工作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健全妇联工作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创新妇联工作的理念、思路和举措。要引导全省广大妇联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妇女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积极带领妇女投身科学发展实践,注重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大局中实现妇女的自身发展。

夯实组织基础。积极推动将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规划,实现同步建设、同步督查、同步推进。注重强基固本,坚持重心下移,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整体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上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加强与妇女代表、妇联常委、执委和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团体会员的联系,密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派、工商联妇委会的合作,广泛凝聚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妇女的力量。要进一步创新基层组织模式,积极探索在新社会组织、新妇女群体中建立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实现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要进一步构建基层组织新格局,密切与基层政权组织、其他基层群团组织和民间妇女组织的联系,加大区域性妇女组织的交流融合,实现信息互通、活动互联、资源共享。

提高队伍素质。要着眼于提高妇联干部综合素质,强化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把各级妇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素质全面、作风扎实、勇于创新的坚强集体。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推动妇女工作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继续争取党委组织部门的重视,不断优化妇联干部队伍结构,拓宽干部交流渠道,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使妇联成为培养和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完善培训机制,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妇联干部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把竭诚为妇女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特别关心、帮助和爱护基层妇女工作者,为她们干事创业和健康成长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