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回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8:21:48

工作回顾

工作回顾范文篇1

一、伊春市妇联工作情况

1、基本概况

伊春市妇联内设5部1办,6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发展部、权益部、宣传部、儿少部、组织部、办公室。20*年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儿少部合属办公。编制15人,实有人员14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正副科级干部10人、干事1人。下设一个科级事业单位——市妇联幼儿园,现有在岗职工21名。

全市现有妇女48万余人,其中,城市妇女40.4万人,农村妇女7.6万人。

为了充分发挥妇联的基本职能,市妇联在全市构建了纵横交错的妇联组织网络。全市共有基层妇联组织272个,其中:县(市)、区妇联17个,乡妇联10个,镇妇联9个,办事处妇联31个,社区妇联205个。妇委会组织575个,其中,机关妇委会67个,事业妇委会232个,企业妇委会197个,非公有制经济妇委会73个,团体会员3个,派妇委会3个。妇代会389个,其中,农村妇代会215个,城镇妇代会174个。

妇联系统有一支与时俱进、爱岗敬业,深受广大妇女群众信赖和赞誉的妇女干部队伍。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专职妇女干部82人,其中,市妇联14人,县(市)区妇联42人、乡(镇)、办事处26人。有兼职妇女干部804人。

现有女干部23691人。其中:正处级女干部19人,副处级女干部140人,科级女干部3453人。

市人大代表289人,女代表50人,占代表总数的17.3%;人大常委37人,女常委5人。

政协有委员276人,其中女委员84人,占委员总数的30.4%,政协常委55人,其中,女常委18人。

17个县区党政班子中有16个党委班子配备了女领导干部,17个政府班子全部配备了女领导干部。

2、工作情况

五年来,伊春市妇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找定位、服务大局谋发展、统筹推进求实效、突出重点创特色,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我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之后,市妇联组织引导全市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城市转型和新农村(新林区)建设,竭尽全力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妇女群众服务,为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林区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全国妇联、省妇联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市妇联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全国妇联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家庭助廉教育工作先进妇联组织等多项部级、省级和市级奖励,并连续三年被伊春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工作实绩考核优秀单位。

(一)围绕中心,科学定位,推动全市妇女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市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纽带,始终坚持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定位工作重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从发动妇女参与、服务妇女发展入手,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全市妇女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创新,源于理念创新。五年来,我们努力把妇女工作放到全市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谋划、去思考,以新的思路谋求妇女事业的新发展,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每年选准一至两个突破口,以重点带全局,使妇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如围绕发展林区特色经济,召开了全市特色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召开了妇女“种植之家”、“养殖之家”现场经验交流会;围绕和谐新林区建设,召开了全市维权工作会议、全市和谐家庭建设工作会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工作会议和妇女再就业工作会议;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组织开展了以“倡导绿色环保、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保护母亲河、争做环保家庭”系列活动;围绕推进全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召开了全市家庭助廉教育工作会议,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此项工作荣获全国家庭助廉教育工作先进妇联组织;围绕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于20*年成立了伊春市女企业家协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为女企业家事业发展搭建平台。由于这些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都得到了全国妇联、省妇联高度赞誉和表彰奖励,赢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是创新工作载体。只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才能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力。市妇联结合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状况,丰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内涵,创造性地开展了“五创、五好”、“三进、三改、三提倡”活动,“美在农家”、“学习型家庭”、“廉洁家庭”、“环保(绿色)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扬时代新风,以此推进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建设,调动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具有小兴安岭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文化的建设。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良好的机制是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从20*年开始,市妇联就对全市县区妇联和市直妇委会的妇女工作、信访工作、市妇儿办工作实行了工作目标管理,并在年终时通过集中联评、召开片会等形式进行检查、评比和表彰,各地妇联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全市妇联工作和妇儿办工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伊春妇女网站,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流通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不断创新妇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宣传妇女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平台。

(二)围绕转型,搭建平台,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

振兴老工业基地、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等有利于伊春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伊春妇女运动的健康发展和妇女工作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市妇联抢抓机遇,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和建设新农村(新林区)的战略部署,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创业就业并举,外输内转结合,培训服务齐抓的工作思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搭建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激发妇女创业活力

在农村,以促进农村和林区家属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引领广大妇女参与城市转型和新农村(新林区)建设。围绕推进林区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市妇联创造性地开展了“种养之家”、“科技牵手、项目牵手、资金扶持”等活动,以市委确定的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引领广大妇女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一区一品,一地一业。妇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之冬”、“三下乡”、“巾帼支农、畜牧兴家储蓄”等活动,为发展种养业的妇女提供政策、技术、资金、信息等服务,同时,进一步建立壮大专业协会、各类妇女合作组织和女经纪人队伍,推动妇女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参与“种养之家”活动,户户争做“种养之家”的良好态势,此项活动成为妇联组织引导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品牌活动。目前,全市有6.5万余名妇女从事种养业,创建以妇女为主的各类种养示范基地311个,妇女创造的种养业产值已达20亿元,涌现出全国、省、市、县级创业女能手3700人。打造新时期农村妇女工作品牌,组织开展了“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创建县区级以上“巾帼示范村”20个,命名3个市级“巾帼示范村”。引领广大妇女参与林权制度改革。我市的林权制度改革,历史性地开创了国有林业多元投入、森林价值分类经营、“三大效益”同时收获的新格局。市妇联审时度势,围绕“三林”流转,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林权制度改革,承包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和自营经济,引导广大妇女走科技致富、转移致富、生态致富之路。

在城市,以安置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不断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引领广大妇女就业创业。以“百万龙嫂龙妹”转移就业计划为载体,通过建立“一个中心”、培养“两支队伍”,畅通“四条渠道”,健全完善妇女劳务协作机制,形成市县乡妇联上下互动、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和培训、接收、输出、维权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在全市建立妇女劳动力转移基地17个,每年都能够有序转移妇女就业8000余人。不断优化下岗失业妇女创业再就业环境,努力完善以政策咨询、技能培训、信息服务、职业介绍为主的妇女就业服务网络,全市成立17个妇女再就业指导中心,为5.5万名下岗失业妇女提供服务,争取小额贷款2900万元;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招聘大集、就业信息会等活动,每年能够帮助8000余名下岗女工实现灵活就业;以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为着力点,成立了18个妇联家政服务中心,打造了以家政服务为特色的妇联社区服务品牌,扶助创办、领办社区服务实体37个,妇女社区就业率达80%。广泛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加强规范管理,完善考评机制,使活动由窗口服务行业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领域延伸拓展,以“女性创新业”活动为载体开展“巾帼示范岗”争创活动,共建立区级以上“巾帼示范岗”2439个。引领广大女企业家参与招商引资。于20*年成立了市女企业家协会。五年来,女企协以服务企业会员为宗旨,在“提高素质、沟通联谊、反映诉求、提供服务、规范行动”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外向带动战略,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女企协的团结、凝聚和带动下,广大女企业家顺应时代要求,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始终站在我市改革发展的最前沿,站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参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关心社会公益,在振兴我市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依法维权,促进和谐,构筑社会化维权新格局

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林业城市,随着城市经济转型,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市妇联始终把推进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构建社会化、法制化维权网络,努力为妇女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工作中每年都选择几个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调研课题,由主席带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社区,上林场、下农村,组织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并积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发挥调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强化决策的参谋作用。如通过调研,为进一步创造妇女儿童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于2001年制定了伊春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之中。充分发挥市妇儿办的参谋、协调、组织、服务的职能作用,通过召开全市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建全机制、培训人员等方式,推动两个规划中的重点、难点指标得到有效落实。如为进一步有效控制家庭暴力等侵害妇女权益现象的发生,市妇联积极发挥协调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构筑社会化维权新格局,成立了伊春市政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协调小组,市妇联维权法律顾问处,开通了18条维权热线电话,在全市各级法院成立了18个妇女维权法庭,有14名妇联干部担任特邀陪审员,成立市级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为有效防治家庭暴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五年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市妇联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援助贫困、弱势妇女儿童案件200余件,免收、减收诉讼费用50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全市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把实施“春蕾计划”纳入市委十项利民行动,通过在妇女网上开辟“春蕾桥”、开通救助热线等方式,资助春蕾女童4500人,救助资金达400余万元。市妇联把信访工作作为维权的重中之重,在全市健全了维权三级工作网络,就森工企业混岗人员的一次性安置,地方大集体职工纳入统筹安置范围等问题,积极替党和政府开展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建立了领导接待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对于大案要案,由市妇联领导亲自接待,通过多方协调,加强督促,为受害妇女撑腰。妇联的真诚救助,使一些男同志遇到困难也到妇联来寻求帮助。五年来,全市妇联系统接访2513件(次),办结率达98%。

(四)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大力开展和谐文化建设

市妇联充分发挥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突出时代主题,以家庭为阵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广泛开展“四有”、“四自”、荣辱观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十大杰出妇女”、“十大杰出母亲”、“兴安百面旗”、“十佳人物百颗星”评选、开设女性专栏、组织报告团巡回宣讲等活动,树立和宣传先进妇女典型,激励妇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创新创造。深化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精心打造五项特色家庭工作品牌,引导广大家庭树立“以德治家、以爱暖家、以学兴家、以廉守家”的和谐家庭建设理念,努力建设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家庭”。市妇联组织开展的的“五创”、“五好”、“三进、三改、三提倡”、连续五年的“妇女健身大赛”等活动、各地妇联开展的“邻居节”、广场文化、家庭才艺展示、家庭运动会、“一十百”学习型家庭读书等活动,使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特色纷呈;市妇联开展的以“倡导绿色环保、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保护母亲河、争做环保家庭”系列活动、“四自五爱工程”活动、铁力妇联的以“兴家庭读书之氛围、扬家庭读书之风尚”为主题的家庭读书系列活动、伊春区妇联的“12345”家庭文化创评活动、嘉荫县妇联的“美在农家”活动、新青区妇联的廉洁家庭创建等品牌特色活动,有效地扩大了和谐家庭建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全市文明家庭建设的参与率达90%,有10万余户家庭被评为区级以上文明家庭,为建设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和弘扬文明新风,构建和谐伊春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不断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市妇联以增强服务能力和夯实基础为重点,推进妇联组织不断创新发展。开展了妇联和谐机关创建工作,以“岗位读书”活动为重点,开展争创学习型、和谐型妇联组织,争做学习型干部活动。通过举办多期岗位培训班等多形式、多渠道强化培训工作,先后组织17个县区的妇联主席到北京进行综合业务培训,到天津学习考察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到哈尔滨参观考察家政服务工作,开阔了妇联干部的视野,不断提升妇联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市妇联机关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形成了“理论学习,做妇女群众的带头人;勤政廉政,做妇女群众的代言人;改进作风,做妇女群众的贴心人”的良好氛围。市妇联每年确定调研月,深入基层调研,各部办围绕新形式下妇女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亮点工作”,突出特色,重点推进,做出优势,推动市妇联各项工作在省里争创一流。加强基础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将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的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确立市级“党建带妇建”工作联系点,深入开展“五好基层妇女组织”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延伸工作触角,在撤乡并镇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积极与所在党委协调沟通,保证了乡镇妇联有组织设置,有行政编制。把社区妇联组织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范畴和社区建设规划,使社区妇女组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市205个社区已全部建立妇联组织。在民进、民盟、民建、个体劳协、检察院、法院和73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了妇委会,消除了妇女工作盲点。

3、主要经验

五年的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实践,积累了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妇女运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党的领导是妇女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妇女运动实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将妇女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有力推进,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结凝聚广大妇女的力量。也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才能使妇联工作更具引导力和号召力。如我们围绕伊春经济发展大局,创造性地开展“种养之家”、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等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发展种养业,特别是山特产品、北药等绿色附加值高的地方产品,使更多的妇女实现生态致富,转移致富,摆脱了贫困,不仅在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进一步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这些举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誉,对妇联工作也更关注、更加支持。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妇联工作的第一要务,推进妇女与社会同步发展。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妇联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妇女工作,把妇女的发展融入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用发展的思路谋划妇女工作,用发展的举措解决妇女问题,才能实现妇女发展与时展同行,妇女事业与社会事业同步。

--必须坚持服务宗旨,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妇联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只有坚持注重民生、关注民意,始终把握妇女需求,把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贯穿于妇女工作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妇女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把广大妇女群众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确保妇女运动的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妇女运动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只有适应时展,大胆探索体现时代特征、本地特色和妇女特点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体现妇女特色的活动,才能促进妇女工作的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使妇联工作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让妇女事业始终充满朝气。

——必须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解决好妇女问题,推动妇女进步与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加大协调力度,整合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形成资源共享、载体共用、优势互补、工作互动的新格局,创造更加有利于妇女运动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下步工作思路

党的***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和妇女儿童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刚刚闭幕的“两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推进,为妇女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对妇女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全国及全省人民在党的***精神指引下,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重要建设阶段,也是妇女事业不断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妇联组织要以***精神为统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建设总体总局,围绕省委、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主要任务,要着力在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发展、强化妇女维权保障机制、提升妇女文明素质、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四个方面不断创新妇女工作,切实发挥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用,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引领广大妇女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我省、我市全面振兴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全国妇女十大和全省妇女十大的胜利召开。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妇女工作

党的***为妇女工作更好地融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指明了方向,也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妇联组织要在党政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上找准妇联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着力探寻新形势下妇女运动规律、妇女发展规律和妇联工作规律,切实增强运用***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开创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在经济建设中更好地推进妇女的全面发展。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带领广大妇女更好地参与经济建设;更加注重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转化,加大妇女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致力于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潜能、创新活力和创优热情,积极引导妇女增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为我省和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二是要在政治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党赋予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延伸妇联工作领域,提升妇联参与层次;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强化协同意识,把握协同定位,开发协同功能,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各个领域中真正得到落实,促进妇女与男性平等发展、与社会同步发展、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要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工作中的优势作用。注重思想教育,凝聚妇女力量;建设和谐文化,创建和谐家庭,倡扬文明新风,培育文明风尚,促进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是要在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关注妇女儿童的民生。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将使更多的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加关注民生、重视民情,积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调查研究,根据新时期妇女群众思想观念、利益需求、生活方式多样、多变的实际,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妇女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帮助妇女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协助党和政府多做得人心、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使更多的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围绕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

推动经济科学发展,离不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妇联组织要放眼发展大势,立足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通过开展四项活动,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引导广大妇女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建设功立业。

一是推进“双学双比”活动,在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妇女的生力军作用。以“种养之家”活动为载体,引领广大妇女以发展小兴安岭原生态特色种养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培育地方名牌产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参与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和自营经济,形成人人争创业、家家谋致富的生动局面。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妇女专业合作组织,连接市场,畅通产、供、销的流通渠道,提高妇女增收致富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二是以创建“巾帼示范村”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凸显妇女新农村(新林区)建设的主体作用。实施“新农村、新女性”发展计划,带领妇女全面参与新农村(新林区)建设,引领她们在促进生产发展中建功,在实现生活宽裕中受益,在推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中奉献,在推动管理民主中尽责。通过多层次、广覆盖地对农村妇女进行技能、政策培训,提高她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创业发展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强化服务引导,多渠道地为农村妇女提供信息、项目和信贷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农村妇女的多样化需求。积极培育各类女农民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她们对农村妇女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更多的市级示范村。

三是深化“巾帼建功”活动,进一步激发城镇妇女“三创”潜能和热情。把组织妇女参与新型工业化建设作为深化“巾帼建功”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推动培育女科技创新人才群体、女企业家群体为着力点,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以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为契机,以创建“巾帼文明岗”为带动,在旅游饭店等现代服务业中开展技术竞赛、岗位比武活动,创建优质服务品牌。积极配合党和政府抓好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培训,拓宽创业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强女企业家协会建设,召开市女企业家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顺应市场化要求,搭建管理、学习、合作、交流平台,营造关心、尊重、重视、支持女企业家发展的社会氛围,努力激发女企业家的创造活力、创新潜能,在我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大显身手。

四是开展“城乡牵手共建”活动,进一步促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城乡妇女协调发展、妇女工作整体推进的运行机制,借助岗村结对、项目结对、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努力搭建城乡妇女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促进更多的城乡妇女平等就业、创业发展。

(三)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强化依法维权效能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的***提出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措施,是各级妇联组织肩负的重要职责。妇联组织要把妇女群众的需求作为妇联工作的第一导向,以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善妇女儿童民生状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在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上,充分体现在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上。

一是大力推进国策规划的实施,保障妇女儿童发展权利。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有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妇女参政议政,促进各级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各级党政机关女领导干部、农村“两委”中妇女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更大地发挥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参谋、协调、组织、服务的职能作用,推动各级政府高起点、高质量地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发展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保障。

二是大力提高源头参与的程度,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注重源头维权,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不断提高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参与率和参与度。继续深化“五五”普法,通过执法监督检查,推动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妇女正确认识林区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学会通过正常渠道、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三是强化维权保障机制建设,提高妇女儿童维权效能。协助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健全妇女儿童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我市已经建立的维权机构,坚持依法维权、源头维权、实事化维权和社会化维权。畅通信访渠道,加强个案调处,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为各类受害妇女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

(四)围绕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妇女自身素质

妇联组织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工作优势和独特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妇女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三个作用,带领广大妇女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促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搭建舞台。

一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抓手,在引导妇女投身文明和谐新林区实践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市广泛开展“学礼仪、知荣辱、促和谐”活动,引导妇女学礼仪、懂礼仪、行礼仪。加强对妇女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妇女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弘扬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中发挥作用。重视妇女发展,把提高妇女的素质作为妇联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强化妇联各项主体活动和工作载体的教育功能,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妇女,引导广大妇女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

二是以建设和谐家庭为载体,在倡扬文明道德新风中发挥作用。把家庭和谐、社区和谐作为妇女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和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的文明和睦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谐。特别是要组织全市妇女积极参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引导妇女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养成文明、健康、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多做贡献。抓住奥运、伊春开始建设60周年、建市50周年的契机,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家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家庭文明与社会文明的良性互动。

三是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双合格”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四自五爱”工程。拓宽“春蕾计划”救助领域,继续放大“春蕾助学”等工作的品牌效应,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更多的优势力量集中扶贫助困、帮残助弱,广聚和谐因素,实现利益共享。

(五)围绕创新妇女工作,着力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妇联组织建设是妇女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带动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切实提高妇联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素质高、活力强、影响大的妇女群众团体。

一是构建全方位的组织体系。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积极争取把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布局,深入推动“五好基层妇女组织”创建活动,着力实施和推进强基固本工程。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对妇联组织设置的新要求,健全组织、畅通网络,努力拓展横向组织网络,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妇女组织的设置形式和管理方式,通过构建覆盖广、领域宽、开放式的妇联组织体系,切实增强妇联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以树一流组织形象、建一流干部队伍、创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组织妇联干部学理论、学业务、学管理,努力提高妇联干部自觉运用先进理论指导妇女工作实践的能力,把握大局、开拓创新的能力,协调各方,运用法律政策为妇女群众代言维权、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的能力。重视加强妇联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各级妇联领导班子真正成为政治坚定、工作扎实、作风优良、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坚强领导集体,成为党委和政府放心、妇女群众满意、富有创造力和开拓力的领导集体。协助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妇联干部的培养、交流和使用工作,优化妇联干部队伍配置,把妇联建成适应时展要求的学习型组织和培养输送优秀女干部的重要基地。要通过高素质妇联干部队伍的综合魅力,赢取更多社会力量对妇女工作的关注、支持和参与。

三是探求创新性的运作机制。妇联组织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用新思路谋划新发展,用新举措激发新活力,积极探索项目化管理、社会化推进、规模化发展的运作方式。探索要千方百计协调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资源,形成党政重视、部门支持、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要找准全市中心工作与妇女工作的结合点,增强工作成效和社会影响,实现妇女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让妇女群众满意”的生动局面。做实、做优妇字号精品活动,不断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妇女工作品牌,使妇联工作和妇女事业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

1、在女干部的使用上,存在交流、转岗机会偏少的问题。有的女干部多年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工作,致使女干部阅历相对单一,影响了女干部能力的提高和才干的发挥。

2、乡镇、林场所、社区妇联干部兼职过多,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机构改革后,由于行政编制的减少,绝大多数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尤其是妇联干部兼职较多,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

3、妇代会主任工资补贴问题没有统一规定,而且补助偏低。

4、妇联工作经费投入存在不足问题,影响了很多工作的开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5、农村妇女和流动留守儿童卫生保健状况值得关注。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妇女及流动留守儿童数量有所增加,她们的卫生保健意识低,在就医方面也存在看病贵的问题。

(二)建议

1、建议在女干部的使用上,应大胆地培养和选拔女干部,既要严格标准,又要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的原则,为女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应加大女干部的交流力度,工作一定年限后,给予妥善安排。

2、建议乡镇、林场所、社区妇女工作应由同级副职兼任,并以妇女工作为重点,在工作中多给予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妇女工作之中。

3、建议各级政府对农村妇代会主任工作年限累计满20年以上的,统一制定标准,给予一定的补贴。

工作回顾范文篇2

一、统一思想,端正态度

1、关于态度在大家的述职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反映出了工作中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市场网络、招标、药事会的召开时间……,问题和困难自然不可避免,但我觉得,导致这些问题和困难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还是态度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公司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经过重重面试最后还剩下三个人,该公司是生产梳子的,最后一道考试题便是谁能把梳子卖给和尚。半个月后,三个人都回来了,结果分别如下:甲:经过努力,最终卖出了一把梳子。(在跑了无数的寺院、推销了无数的和尚之后,碰到一个小和尚,因为头痒难耐,说服他把梳子当作一个挠痒的工具卖了出去。)

乙:卖出了十把梳子。(也跑了很多寺院,但都没有推销出去,正在绝望之时,忽然发现烧香的信徒中有个女客头发有点散乱,于是对寺院的主持说,这是一种对菩萨的不敬,终于说服了两家寺院每家买了五把梳子。)

丙:卖了1500把,并且可能会卖出更多。(在跑了几个寺院之后,没有卖出一把,感到很困难,便分析怎样才能卖出去?想到寺院一方面传道布经,但一方面也需要增加经济效益,前来烧香的信徒有的不远万里,应该有一种带回点什么的愿望。于是和寺院的主持商量,在梳子上刻上各种字,如虔诚梳、发财梳……,并且分成不同档次,在香客求签后分发。结果寺院在应用之后反响很好,越来越多的寺院要求购买此类梳子。)

态度决定一切。大家知道,在处方药的市场管理当中,常见的管理方式有预算制和承包制两种。我们公司采用预算制的形式,即由公司承担着整个市场的风险,以此为基点,公司要建设好队伍,并达成目标,就需要运用管理工具对大家进行管理,并且也有权利管理到大家的每一个工作日。

在前阶段的工作中,销售部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一种等靠要的心态,遇到难题就消极地等待,或是想靠朋友、靠公司来解决,或是千方百计向公司要政策、要钱。不错,我们在市场运作的初期有不少的问题,但如果什么问题都没有,还需要我们大家来干什么?如果作为一个省级经理,成天在自己的队伍和客户面前怨天尤人,怎能带领好队伍?大家的表现牵涉到每个人,不要因此耽误了公司、上级、下级以及自己将来的发展。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区别,只有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这一细微的区别,但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二十年后两个人生活的巨大差异。”因为你没有网络,所以你要比别人更勤奋,才可能赶超别人。经常有人会这样说——“如果当初我怎样怎样,那么现在我肯定会……”,人们常常只停留在这样的说上,而不真正付诸行动,怎么会有好结果?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制会愈趋规范,每个公司、每个人都会面临不断的变化,并不断会有新的挑战摆在你面前,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你就会得到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2、关于目标任何公司都有公司发展的目标,每一个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也有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大家思考:一是要将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统一起来。每个人都会有压力、有需求,但怎样使之与公司的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有机统一,使得在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这就需要将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公司会不断的发展,要上新产品、要购并药厂、要上市……,只有上下统一起来,步调一致,才能往前走。这就需要大家加强相互沟通,达到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和网络的目标。

二是实现目标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方法,并将目标切实分解落实。只有可分解的、能实现的目标,才是可行的目标。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目标确定和实现的过程中,不能仅依靠经验值,要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另外,保持一种好的心态将会帮助你渡过很多困难。

3、关于学习有一位经济学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不学习是一种罪恶,学习是有经济性的,用经济的方法去学习,用学习来创造经济。”我们应该从理论上、实践中和相互的交流中学习,不仅要注意学习的方法,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批判的吸收心态,也就是说在接受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之前,带着一种质疑的态度,这是我们应该改正的。我们要以吸收的批判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即先以一种宽容、包容的心态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对其观点加以批判性的接收。

就像我们组织开会和培训,公司花费金钱,同时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聚到一起交流和总结,如果不以一种学习的心态、以一种空杯的心态来对待,肯定学不进去。每个人都有优点,都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如果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也就不会进步。

我也经常对大家说,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和把事做好。

这个过程就像下围棋一样,起初从零开始,水平都差不多,慢慢知道了布局,有了进展之后,对水平低的就不屑一顾,自以为是,进入一个平台期;然后慢慢也就有了对更高水平的向往,如果继续学习和总结,就逐渐有了大局观,也知道了何以舍小保大,就这样在不断的学习当中进步,其实,工作中也是一样,你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销售部要尽力塑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来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但也不要形成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要切记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相得益彰。

4、关于团队每个企业都要做大做强,但江山不是一个人打出来的,而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大家来自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管理模式,要把原来企业中好的东西融入到公司来,不好的东西要摒弃掉。

每一个销售部经理在面对销售部员工时,首先是长者,有义务有责任让下属开心的工作,要理解人性;不要把那些江湖作风、老爷作风带到队伍中来,要让自己的队伍有安全感,能获得收益,能够不断成长;要努力培养下属,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给他们,要抱着一种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的心态来对待它;要切实加强团队意识,加强培训,建设一支真正优秀的属于公司的团队。

有句话说得好,“不参加培训的人不能当经理,不会培训人的人当不了大经理。”

随着公司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岗位和机会摆在每个人的面前,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信任与控制的问题,我们现在运用各种表格加强过程管理,其实只是管理的手段之一,大家不要有一种排斥、对抗的心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5、关于管理在公司里,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种角色的转换中,在下级面前是管理者,在上级面前是被管理者。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大家都是社会人、企业人,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要真正达到有效管理,在队伍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医院开发的临床跟进上,沟通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所以有的管理学家甚至说,管理就是沟通。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我们许多经理常常过份依靠自己的经验值,而不注重市场调研和来自市场一线的材料,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必须改正。有没有管理一支团队的意识,在下属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与他们一道进行协同拜访和辅导性拜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是一种投入,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并真正贯彻到行动中去。

二、总结教训,推广经验

1、财务意识有待加强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严格按比例控制整个营运成本,同时,开发费用属于个人借支,涉及到摊销问题,需要绷住弦,树立财务控制的态度。

首先要学会算帐,加强财务分析。各销售部财务主管要主动承担工作,帮助经理算帐、分析,对不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加强分析,做到有效的财务管理。既要算好市场的帐,要考虑怎样去进行摊销,又要算好投资的帐,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其次,对于医药代表存在的价值,要与他(她)所辖区域的销量相关联,他们的工资可以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在基本工资和奖金提成上灵活变动,是增加还是减少激励成分,不同销售部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任何人不得克扣他们的工资。

所有的结果最终都落在财务指标上,要抛打紧用,先紧后松,加强费用分析与市场策略的结合。特别是财务主管,要尽量以各种简明扼要的形式如柱状图、饼状图、曲线图等加强分析,帮助经理做好财务控制。

2、严格规范、有效管理前面说过,我们公司管理的大前提是预算制管理,而制度仍处在不断的完善和修改之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有了制度就一定要执行,不要流于形式,否则还不如不要制度。管理制度对公司大系统需要、对销售部小系统也同样需要,对规范个人的行为、了解员工动向非常有用。如医药代表日报表、周报表的填写,经理通过其规范的报表很容易就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追踪解决。

对于年度计划,要将目标计划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天、每个医药代表、每个医院、每个科室、每个医生,并认真思考要通过哪些通路、方法来达到目标。目标分解了就成了任务,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

要加强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同时经理们要严格要求对自己的管理,要以身作则,才能带好团队。比如,如果经理自己睡懒觉,有怎能要求员工按时上班和勤奋工作?管理是要付出成本的,是成本就一定要出效益。下一步我们正在考虑上ERP系统,来简化管理的程序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人力资源管理首先有一个用人标准的事情,我们一直倡导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不一定最优秀的就是最好的,在选人用人上,还要注重员工的忠诚度和专业性。

其次在形式表现上,员工的工作能力如开发医院情况,工作效率和工作饱和度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最后要通过培训,采取不同策略,把医药代表个人资源与公司资源进行有效组合,达到整合资源,发挥团队优势的目的。

在市场人员运用策略上,对于的运用在现在特定的阶段,可以予以考虑,但必须事先向公司声明。

在对医药代表的培训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培养大家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经理的榜样作用,加强管理;二是通过召开会议如周会、系统的培训会议来全面对他们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是通过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传帮带,利用辅助性和协同性拜访,带好团队。只有让所有员工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与公司的目标统一起来,涉及到现实的收益、成长的空间、实际能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只有在过程中不断地兑现和满足大家,才能团结稳定队伍并不断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我们的事业。

4、市场策略各省经理对市场都有不同的感觉,经验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成功的必然。只有将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市场直觉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这样得到的成功才是一种必然。

不妨看一则关于肯德基的故事:在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肯德基针对北京王府井的情况先后派了两位职员进行开店前的调研,第一位职员在到达王府井后,看见熙熙攘攘的人流,凭直觉马上判断值得在王府井开店,于是回去后告诉公司说可以在王府井开店;另一位职员到达王府井后,在主要的路口开始计时统计通过的人流情况,按层次、按年龄加以分类,同时还对北京周围的鸡的来源以及养鸡的饲料等环境进行综合调查,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可以在王府井开店的结论。事实证明最终开店的结果是成功的,但两位职员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并不一样,其差别大家可以很容易看到,所以第一位职员回去之后就被降职了。如果我们在市场操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把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准确科学的市场调查结合起来,则成功将会属于我们。

要学会分析市场,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重点,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比如湖北市场,由于网络很熟,开发进医院可能相对比较容易,但临床跟进比较缺乏,所以,下一步的重点就要适当向临床上倾斜,包括招聘临床工作人员等;而湖南市场相对来说,医院开发力量较弱,所以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开发能力和临床维护能力都很强的人。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市场推广方面一定要抓住一个中心,结合主要与次要矛盾,有效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事情发生。

带金销售是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主要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手段。从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只有能为医生全方位提供解决方案,专业化、学术化才是未来的方向。我们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抢占先机,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所以,现阶段首先必须从意识上上升到一种高度,体现出我们专业化、规范化的形象,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方法,有系统、有计划地去做市场推广,通过正确的市场策略的运用,来达到我们建设队伍、营建网络的目的。

5、物流管理一是货物风险的问题,各省级销售部必须注意政策性风险和窜货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做到预先统筹,以避免临时抓瞎。

再一个就是货物周转率,必须时刻与经销商、医院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它们的存货状况,发现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办法加以解决。

工作回顾范文篇3

第一部分:一季度工作回顾

一、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合理制定当中心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中心组成员深入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继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华北作业部按要求完成党员发展规划上报,为进一步充实壮大党员队伍做好准备。按照公司党组统一部署,认真制订《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活动安排。月份开展了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培训,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月份启动了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征文演讲、征文比赛活动,引导动员员工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发掘优秀党员事迹,激发爱国、爱党、爱企的热情,为纪念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党风廉政建设稳步加强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公司纪检会精神,结合公司实际,认真谋划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通过召开党风廉政联席会,安排部署全年任务,稳步推进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与公司机关部门代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聘任6名基层员工代表作为党风廉政监督员,奠定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员工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学制度、促廉洁、保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下发《党风廉政记录手册》,组织全员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干部员工廉洁自律意识,筑牢防腐据变思想防线。

三、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显着

紧密围绕企业和员工发展需求,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不断强化员工队伍政治素质、技术素质和文明素质。春节后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全员培训,邀请多个行业专家到公司授课,有效推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继续选送重要岗位人员出国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并安排新进人员上岗实训,强化关键专业和重要岗位人员业务水平。月份,按照党组一号文相关要求,制定完善了《队伍建设计划》,结合生产任务实际,合理安排工作重点,确保了今年队伍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宣传工作有序实施

结合全年任务安排,编制完成年宣传工作计划,明确宣传重点和具体要求,确保宣传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建立党委牵头、部主抓、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以中心任务为重点,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在网站公司重要新闻20余篇。一月份正式启动公司《简报》编制工作,为记录公司发展建设的辉煌成就,展现广大员工的精神风貌提供了良好平台,截止月份,《简报》编发4期,累计刊发稿件40余篇。

五、和谐共进氛围日益浓厚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网公司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广大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春节前夕,组织举办了全员新春联欢会,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队伍凝聚力。春节期间,公司班子成员分别前往周边区县、河北、山西等地的18名员工的家中走访慰问,有效增强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公司党委的亲和力。

第二部分:二季度工作重点

二季度对公司来说,既是巩固成绩、乘势而上的机遇期,也是顶住压力,夯实基础,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期。一方面,网公司各项会议精神陆续传达到位,公司全年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各项任务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为全力推进工作开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作业任务增多,作业范围扩大,天气变化日益复杂,公司生产压力和安全压力也将逐步加大。能否完成既定任务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能否保证队伍团结稳定,为迎战夏季大负荷保电任务做好充分准备,一系列问题均为公司党委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党委将在二季度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年公开承诺工作。以纪念建党周年为契机,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形式,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员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向党的九十周年献礼。

二是深入推进建党周年活动。继续开展征文、演讲、摄影比赛活动的同时,结合公司实际,组织开展党员参观、观影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进一步将纪念活动引向深入。着手组建贴心人服务队,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队伍凝聚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认真做好“七一”大会筹备工作,启动优秀党员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发掘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优秀党员事迹,在公司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庆祝氛围。

工作回顾范文篇4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局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4个,审计收缴财政73万元;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07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8755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13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案件1起;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提出审计建议38条;上报审计信息14篇。回顾今年以来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握重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呈现新亮点。围绕建立透明规范的公共财政框架总体要求,坚持以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预算执行为主线,以财政支出为重点,共投入20多人次,组织了6个审计组,分别对县财政局、县地税局等4个县级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时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了46个与财政预算有关的单位。促使有关被审计单位上缴财政各项资金32万元,

规范财政收支金额3354.31万元,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5714.56万元,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延伸审计及审计调查有关单位及其情况、县级预算支出追加情况、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管理等38个问题。具体地,在实施上做到了“三个侧重”:一是在内容的安排上侧重民本和民生。在多次调查取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政府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审计这两个专题,审计中着重核查各项基金的收入、征缴、使用以及实行“收支两条线”情况。二是在重点的确定上侧重“五个加强”。即加强对事关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决策事项的监督;加强对权力部门的监督;加强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资金的监督;加强对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三是在执行的深度上侧重“两个拓展”。即部门预算执行由一级预算单位向二、三级单位拓展;民生资金的延伸审计由前几年的到事业单位向直接到受益对象、个人拓展。今年财政“同级审”中我们共延伸调查行政事业单位46个,农户190余户,既有效地提升了“同级审”质量,又为年内实施同类专项审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今年5月19日,县15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听取县审计局关于财政同级审情况汇报,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得到县人大的高度肯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提交的审计建议得到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例如在同级审中我们针对杜绝截留、挤占、挪用等影响政府性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发挥的问题,我们向县政府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确保政府性专项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充分发挥政府性专项资金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建议,五月份,县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出台了《加强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该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对我县加强财务管理、厉行节约方面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对有关单位财力的调剂从收入源头上解决苦乐不均的问题。

二、坚持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取得新进展。今年全年县委组织部下达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8个。其中任中审计2个(县卫生局局长聂腊山同志任中审计、县人防办主任易冰同志任中审计),离任审计6个(南湖洲、文星镇、畜牧局、检察院、东塘镇、财政局党政领导离任审计),共查处违规资金2091.1万元,对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增强领导干部财经法规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坚持了“四项制度”:一是审计成果分析制度。坚持定性定量,准确界定被审计对象的责任。如今年4月份,原文星镇党委书记朱某涉嫌经济问题“双规”,我局迅速对朱某开展经责审计,我们紧紧抓住各项经济疑点问题开展调查和审计,切实澄清底子。为纪检监察部门正确处理干部提供依据。二是审前进点运用沟通制度。每次经责审计项目进点前,组织部门领导都会陪同审计组进驻各单位,对经责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难点我们适时与组织部门进行沟通和反馈,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三是审计结果落实整改报告制度。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整改情况。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执行审计决定和落实审计意见以及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四是警示预防制度。积极配合县政府、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构建警示教育机制,6月中旬,县政府组织各乡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全县政府常务会议。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国同志就同级审中四个问题比较多的单位的审计情况在会上进行通报。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违规问题依法作出了审计处理决定。在全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审计结果的通报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三、改进方法,专项审计迈出新步伐。2010年是我局实施中心工作最多的一年,共完成政府外债资金审计、汽车站整体搬迁、宾馆整体搬迁、城建投办公楼、水利局安全饮水工程、政府厉行节约和津补贴检查等大型专项审计9个,项目多,任务重,为此,我们着重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如今年3月省厅组织的政府外债资金审计,由于在同级审中涉及到了政府外债资金情况,为了不增加自身审计成本,不拖延时间。对此,我们就充分利用同级审和政府外债资金两项审计相结合。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效果,确保了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坚持工程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工程审计实际上就是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审计。因此,我们坚持从财务报表中查,从档案资料中找,今年90%的工程审计项目做到了工程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6项公共工程项目送审金额8600万元,审计核减政府公共财政拨付金额430万元。三是坚持事后审计与事前、跟踪审计相结合。将审前调查作为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来抓,规定所有行业审计项目及重大审计事项都必须开展审前调查。今年来县内相继动工开建的几个重点项目,如城西渠工程、县燎原水库工程等,凡是涉及国家投资的,每个项目我们都提前介入,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均拍照存档,作为今后工程、审计结算的依据。

工作回顾范文篇5

一、关于审判和执行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五年来,九台法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审判职能进一步强化,审判领域进一步拓展,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年至年,共审结各类案件件,比前五年上升%。

×(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九台法院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坚决依法惩处各类刑事犯罪。五年来,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件,比前五年上升%,判处犯罪分子人,上升%。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人,占%。

××依法严惩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盗窃等多发性犯罪;依法惩处、淫秽物品和非法出版物犯罪;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共审结上述案件件,判处犯罪分子人,分别比前五年上升7%和14%。此外,还审结诈骗、寻衅滋事、交通肇事等案件件,判处犯罪分子人,分别比前五年上升%和%。

×(二)调节民事和行政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逐步完善,民事案件逐年增加。五年来,共审结一审民事案件件,比前五年上升%。加强婚姻家庭等案件的审理,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九台法院妥善处理离婚、抚养、赡养、扶养、继承以及家庭财产分割案件,共审结件,比前五年上升5%,注重保护妇女、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案件,依法制裁侵权行为,共审结件,比前五年上升%。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等案件,共审结件,比前五年增长倍,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此外,还审结房地产、建设工程、运输等案件件,比前五年上升%。

××加强商事案件的审理,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九台法院妥善处理涉及企业改制、破产案件,买卖合同、金融纠纷、企业承包、租赁等案件,共审结件,比前五年上升9%。

××加强行政案件的审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五年来,共审结行政案件件,比前五年上升%,案件种类已基本覆盖行政管理领域。

×(三)加强执行工作,维护法律权威。九台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指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加大工作力度,清理执行积案。五年来,执结诉讼案件及仲裁裁决等案件共件,执结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非诉讼案件件比前五年上升%;

×改进执行方法,提高执行效率。通过对被执行人财产审计等措施,以及运用转让无形资产、以物抵债、执行和解等方式,缓解“执行难”。对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定的案件,优先予以执行。依法制裁暴力抗法行为。加强监督制约,纠正执行错误,提高执行工作水平。

×(四)加强审判监督与指导,提高裁判质量。健全告诉申诉制度。五年来,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件(人)次。对提出申诉和申请再审的,认真进行审查,对确有错误的裁判,严格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

二、关于法院改革

××五年来,九台法院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推进司法改革的要求,积极进行法院改革。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原则,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法院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一)改革完善审判方式。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以公开促公正。对依法应当公开审判的案件,一律公开审判。全面推行以公开举证、质证、辩论、认证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提高审判活动的透明度。实行法官开庭穿法袍、用法槌制度,规范法官庭审行为方式,树立法官良好形象,维护法庭尊严。

进一步加大裁判文书改革力度。注重对证据的分析和适用法律的阐述,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实行裁判文书公开查阅制度,提高裁判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改革完善诉讼制度。推行诉讼证据制度改革。按照民事、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定,规范当事人的证责任,方便当事人诉讼,确保裁判公正。

×探索审判监督制度改革。制定再审案件立案标准,确保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和申请再审权,在纠正错误裁判的前提下,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改革诉讼费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严格诉讼收费项目和标准,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

××健全司法救助制度。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尤其是涉及妇女、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养老金等诉讼案件,依法实行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使有理无钱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对公诉案件中符合条件的被告人,依法指定律师为其辩护,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五年来,实行司法救助的案件已达件,司法救助总金额万元。

×(三)改革完善审判机制。按照确保司法公正、廉洁、高效的要求,对审判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进行调整,建立民事审判新格局,完善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体系。全面落实立案与审判、审判与监督、审判与执行三个分立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推行审判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审判流程管理,运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实行统一立案,对案件审理的不同阶段进行跟踪,保证审判活动有序进行。加强审限管理,建立审限警示、催办和通报制度,解决案件超审限问题。五年来,审限内结案率%,比前五年有所提高。实行诉讼风险明示制度,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依法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提高诉讼效率。

×强化合议庭职责。除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外,其他案件均由合议庭依法自行裁决,并对裁判结果负责,做到权责一致。逐步改变院长、庭长审批案件的做法,强调院长、庭长担任审判长直接审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工作回顾范文篇6

认真做好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加大民族政策制定工作力度。

我区历来十分重视党和国家民族方针政策的宣传学习。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黑龙江省民族乡条例》、《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黑龙江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条例》和大发[2002]12号文件,将其内容作为2001年——2005年普法的重点内容,利用下乡宣传、会议宣讲、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讲解民族政策,使人们了解、掌握民族政策知识。多年来,每一次的宣传活动都能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2004年,结合省民委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我局积极响应号召,为迎接大兴安岭地区开发建设40周年迎庆活动,8月14日,开展了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活动。我们采取在新世纪广场及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门前悬挂标语横幅并设立了宣传台,为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我们还请来了老年秧歌队,协助宣传。在宣传游行过程中,由身穿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广大群众对我们的宣传形式十分关注,纷纷前来索要宣传单,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宣传手册上百册,还通过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

利用好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周年纪念活动有利契机,积极开展普及民族政策、民族法规、民族知识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工作,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良好氛围,我局协调行署广播电视局制作了专题片《巨变》连续10天在大兴安岭电视台上播出,还组织了15篇专稿在《大兴安岭日报》上刊发。

我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黑发[2000]11号)文件,于2002年起草并实施了《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关于贯彻落实黑发[2000]11号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大发[2002]12号)。2005年,会同地委统战部、地区人大、地区政协等有关部门,开展对大发[2002]12号文件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并写出了《关于检查县区贯彻落实大发[2002]12号文件精神情况的报告》上呈地委。同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还起草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各项事业

每年,我局都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及时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做好每一年民族资金项目的申报和落实工作。

我区“十五”期间在两个鄂伦春民族乡的资金投入上加大了力度。2001年---2005年,省、地、县各级部门在民族乡经济建设方面总投入资金达3506万元,其中,省投入资金1300万元,行署投入1227.8万元,县政府投入978.5万元。比“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资金投入总数增加了近5倍,这些资金分别使用于乡村公路、水电设施、民族教育、文艺科技、卫生、种养植业等项目这些资金的注入对两民族乡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族乡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辅助等方式,较“九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播种面积由3018公顷增加到3957公顷,主要农作物大豆总产量由1608吨增长到4280吨,并且较“九五”期间的传统农业生产新增加了绿色作物种植;民族乡畜牧业发展大跨步提高,大牲畜存栏由“九五”末期的1074头,发展到现在的5195头,增长近5倍;农村合作经济收益,由“九五”末期的261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285万元,增长了近2倍;人均收入由2524元(997户)增长到“十五”末期的3134元(1637户),增长了610元。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我区将民族工作重点之一投放在改善民族乡村人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上来,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鄂伦春族生产生活资金和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周迎庆活动投入等资金,积极为两个民族乡改善基础设施。2003年,为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50周年,省、地、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对迎庆工作十分重视,共为两个民族乡确定迎庆建设项目25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693.3万元。“十五”期间,共为两个鄂伦春族乡解决了乡医院门诊楼、乡中心校教学楼、安装了鄂伦春族乡村自来水网、修建了乡村水泥公路、兴建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文化站、新建白银纳鄂伦春族风情园、维修输变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较“九五”期间,改善了医院、学校低矮潮湿、危房的状况,分别建起了1600平方米的医院门诊楼和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结束了人们多年来饮用地表水的状况;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组建了文艺队活跃在乡村文艺舞台上;现在两个鄂伦春民族乡有12个行政村,其中民族村2个,通电村10个,其中通国电村1个,通邮村12个,通路村9个,通自来水村3个,通电话村10个,通有线电视村11个。原创:

我区积极参加历届“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活动,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特别是2005年第四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我区代表队收获颇丰,共取得声乐类、舞蹈类、词曲创作等类的9个奖项,被评优的舞蹈《快乐的鄂伦春族少女》作为获奖优秀节目参加了汇报演出。

工作回顾范文篇7

一、本届机关党委工作回顾

自上次换届以来,部机关党委在部领导班子和市直机关工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踏实工作、竭诚服务,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组织工作中心任务,以先进性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理论武装、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扎实履行抓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以落实管党责任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推行“五个一”管理,即年初签订一份责任状,年中抽调部分镇办、市直单位党委书记向市委述职一次,半年每个基层党委向市委书面述职一次,每年组织一次党建工作综合考核,年底通报一次考核结果。采取明查暗访、工作推进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检查督办与指导。近年来,先后召开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创先争优、“五个基本”建设等工作的推进会和现场会。今年月日至日,由部长带领6个检查督办组,采取不打招呼、明查暗访、集中汇报方式,对全市21个镇(办园场)上半年工作进行了集中检查督办。同时加强日常检查督办,由部长带队随机抽查各镇办基层党建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办公、就地解决。加强组织工作标准化建设,坚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组织工作提升水平、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去年,针对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制定出台了《市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从村部建设、支部活动、村干部办公、档案管理等12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标准,成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操作指南。今年,又先后制发了《创建仙洪试验区基层党建示范区实施方案》、《市委组织部机关规范化管理制度》、《党校主体班学员综合考核暂行办法》、《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

——以“红旗创建”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红旗创建”推进创先争优,制发创先争优十大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挖掘先进典型、公开承诺、业绩网上公布、政治理论测试、示范点创建、评选表彰、“我为群众办实事”、格言征集、开设专栏、文体活动等十大主题实践活动。每项活动都规定具体时间,指定责任单位,确定活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在指导小组精心指导下组织实施。坚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把“创先”体现在服务大局、发展事业、凝聚民心、锻造队伍上,引导广大党员把“争优”体现在提升综合素质、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中心任务、塑造优秀品格上。今年防汛抗洪救灾关键时期,市委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各级党组织在防汛抗洪救灾中创先进,广大党员干部防汛抗洪救灾中争优秀,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干部,为夺取防汛抗洪救灾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工作简报对我市作法进行刊发。

——以“五个基本”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省委“五个基本”建设系列要求,迅速采取“九个一”做法全面掀起“五个基本”建设高潮,即一次拉网式摸底排查,组织专班集中对21个镇(办园场)673个行政村(居)基层组织基本情况逐村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一次专题研究“五个基本”的市委常委会议,专题汇报全市调查摸底情况,确定一批市领导党建工作联系点;一套统一的“五个基本”建设体系标准,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每个基层组织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建设;一次高规格推进动员会;一次部长巡回培训会,分片逐镇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五个基本”建设培训;从今年8月底开始,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五个基本”建设工作推进会;增加一系列专项经费投入,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改善村级办公条件;为35个难点村选派了一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着力推进仙洪试验区基层党建示范区创建。大力推进“5+1”工程,即:“凝聚力”工程、“领头雁”工程、“接班人”工程、“手拉手”工程、“村村富”工程和“党建主题月”活动。积极开展“五个基本”进非公企业、进社区、进机关事业单位活动,9月份启动了“社区党建百日创建活动”,召开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将各领域基层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广泛开

展“共产党员亮身份”、“双建双带显身手”、“设岗定责作表率”以及非公企业党员“三无一带头”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重点,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是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干部谈心谈话活动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关于建立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的意见》,严格坚持“四必谈”,镇办每年谈心一次,市直部门每两年轮换一次。去年9月中旬到10月底,由部长带队到21个镇(办园场)和29家市直单位集中开展首次“部长谈心周”活动;今年5月下旬又到39家市直单位集中开展第二轮“部长谈心周”活动,共约谈各级领导干部600多人,与1000多名青年干部集中谈心谈话。二是坚持把竞争性培训选拔干部作为培养和选用干部的常态化手段。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与方式,把专题讲座、理论测试、才艺展示、小组研讨、中心发言、模拟面试等活动引入党校课堂,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从中选拔了1名团市委副书记、6名党外领导干部和10名市直单位机关干部。两年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40多期,培训干部3000多人次,选送40多名干部参加中央和省委党校各类培训班学习;选派18名青年干部到市江夏区、东西湖区等地挂职锻炼;选派100多名优秀干部到新农村建设、南城新区、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一线培养锻炼。三是坚持把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抓手。着力抓好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和监督网络建设,选聘干部监督员,广泛开展“坚决抵制拉票行为”承诺活动。以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抓手,采取“六个一”方式,即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举办一次集中培训、开展一次自我测试、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备份一份学习影像资料、实施一次检查考核,全面学习贯彻。“七一”期间组织开展干部工作政策法规知识竞赛,200多名党政干部组成的70余支代表队报名参赛,8支代表队在预赛中脱颖而出;9月3日下午成功举办决赛,市电信代表队夺得冠军。中组部检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时,对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选人用人风气给予较高评价。

——以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制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的意见》,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例会研究人才工作,争取市财政每年拔出不少于上年度一般预算收入0.5%作为专款,建立了市级人才开发专项基金。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主动对接科技人才优势。坚持每年组织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会、洽谈会,面向选聘招聘优秀人才。2008年底,在成功举办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建立了校市合作关系,签订协议44个。2009年举办两场人才引进洽谈会,引进人才230人,推动企业实施技改项目27个。今年6月15日又举办大中专毕业生暨人才交流会,吸引269家企业、1.5万名求职者进场。为了有效地对接大,我们建立了经常性地交流沟通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每年举行一次市校交流沟通联系会,互通合作进展情况,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着力抓好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了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三是大力储备高素质后备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硕士研究生充实到市直单位或镇(办场园)工作,加强高素质后备人才储备。今年5月研究生人才引进工作启动后,吸引了来自清华、人大、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和部分“海归”学子500多人报名,从中成功招录20名研究生。在向外招引优秀人才同时,制定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明确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程序、调整办法、享受待遇和职责任务,实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任期目标管理,确定了30名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四是逐步完善人才支撑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论坛、协会、行业组织的联系纽带作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立“百名人才论坛”。网络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拔尖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建立回乡创业大学生信息库,成立“回乡大学生创业协会”,出台优惠政策,吸纳100多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开辟“百名选调生论坛”,组织全市优秀选调生,定期开展活动,引导他们扎根干事创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300多名农村青年拿到大专文凭,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举办专题研修班。今年月底全市首期党政领导干部经济管理专题研修班走出在举办,9月中旬在举办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提升了素质。

2、强素质树形象,着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坚持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按照“五个第一”即第一标准是党性最强、第一品质是公道正派、第一精神是甘为人梯、第一纪律是严守秘密、第一操守是廉洁自律的要求,建设全省一流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扎实抓好组工干部“五种能力”建设。一是提升学习能力。坚持每周集中学习一次,每月闭卷考试一次,部机关干部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天上网半小时,每年讲课一次、到联系村驻村一周。部机关专门组建图书室,购买图书249本;两年来共举办组工干部培训班3期,组织集中学习59次,闭卷考试13次,机关干部主讲专题15个。二是提升思考能力。坚持结合“部长谈心周”、“集中调研月”、机关干部下基层和“结对帮扶”等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共到21个镇办园场、所有村(社区)、80多家非公企业和20多个市直单位调研。去年12月由各位部长带队,全体部机关干部参加,深入各镇办园和部分市直单位,开展“集中调研月”活动,并集中4天时间,组织全体部机关干部和镇办场园组织委员,采取集中研讨、逐个汇报方式,分两轮开展集中研讨活动。坚持部机关干部每季度完成一篇调研文章和一篇思考性文章,共上报调研文章、思考性文章158篇。三是提升执行能力。推行“精细工作法”、“限时工作法”和“思考工作法”,实行日清月结制度,高标准、快节奏抓好工作落实。四是提升创新能力。全市每年实施1-2项创新工作,各科室、每名部机关干部每年实施一项创新工作,每名组工干部每两月提一条创新性意见建议,共征集各类建议372条,采用53条。五是提升塑造健康人格的能力。认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成立篮球、摄影、书法等兴趣小组,每名机关干部至少参加一个小组,引导干部塑造良好的品格。每名干部结对帮扶1名中学高一年级贫困学生,每月给予定期援助并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深入推进组织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要求,积极开展“建设模范部门、打造一流队伍”创先争优活动。一是明确目标。要求部机关建设全省一流组织部门,争创“红旗党组织”;组织工作“逢牌必夺、逢旗必争”;部机关干部争当优秀组工干部,争创一流业绩。二是细化措施。结合组织工作实际,从“培养优良素质、锻炼过硬作风、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健康情趣、推进标准管理、构建透明组工、争创一流业绩”等7个方面开展争创活动。三是创新方式。采取“年初公开承诺、每月领导点评、年底群众评议、年终评选表彰”方式进行,一年一个周期,持续推进。四是周密部署。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专班,按动员部署、全面推进、深化提升、总结完善等四个阶段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结合起来,确保“两不误、两促进”。

——大力加强组织工作对外宣传。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增强组工宣传吸引力,构建开放型组织工作。一是办好组工网。先后3次改版,从最初的12个栏目发展到28个栏目,坚持专人维护,事事有报道,天天有更新,日均访问量超过800人次。二是推行新闻制度。先后组织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承诺新闻会、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有关问题开展答记者问活动,第一时间将政策交给群众,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三是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元月10日至2月10日,在组工网和中国网“社区”开展“网上征求2010年全市组织工作意见”活动,引起社会关注,点击量达5000多次,收集整理网友意见建议近100条,部分合理化建议被吸纳进全市2010年组织工作要点,对20条有价值建议在进行网上回复。四是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在市内主要媒体开辟专栏,《日报》“党旗风采”每周宣传一个先进典型、电视台《新闻》“堡垒先锋”每天宣传一个先进典型,营造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五是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宣传组织工作。先后推出《开拓》、《求索》等10多部组织工作多媒体宣传片,电视片《青春的选择》荣获全省第九届党员教育电视片暨远程教育教材课件一等奖。六是借传统习俗宣传组织工作。利用春节挂年历、贴年画的传统习俗,将新春祝福、组工网址、干部监督电话、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等印制成精美年历,送到4万多名党员干部手中。

本届机关党委在任期内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履行了职责。成绩的取得是与部领导班子正确领导、市直机关工委有效指导分不开的,是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部机关党委,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下段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着力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切实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把传达好、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结合工作实际,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大讨论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高潮。要坚持从领导抓起,带头加强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研究“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把学习全会精神的过程转化为统筹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要通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思想作风建设。

2、坚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今年月,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要把加强基层组织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任务,构建抓基层打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形成分布广泛、完善严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为科学发展夯实组织基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建好带头人队伍。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广泛开展公开承诺、志愿服务、设岗定责等活动,搭建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平台,发挥广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探索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有效途径,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一是坚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继续把干部谈心谈话活动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一年一年、一轮一轮、一级一级地抓实抓好,进一步统一思想,理顺情绪,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坚持竞争性选拔干部。积极探索建立竞争性选拔规范化机制,使竞争性选拔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常态化手段。明年要拿出一批敏感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重要岗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干部。三是坚持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结合实际创新培训形式,加强经常性教育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是坚持抓好四项监督制度落实。进一步加强宣传,自觉运用好四项监督制度,严格按制度选人用人。

4、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智力支撑。找准人才需求结合点,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以人才新优势增创发展新优势。一是坚定不移加强人才战略储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再引进一批硕士研究生充实到市直单位或镇办工作,为未来发展储备一批高素质后备人才。二是着力引进高端智力人才。把目光瞄准在领军人才上,瞄准在企业家队伍上,瞄准在拔尖人才上,制定优惠政策引入,形成高端人才集群。三是下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结合实际,健全人才支撑网络,加大对本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新型产业工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发展竞争力。

工作回顾范文篇8

一、200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在区政协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继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本着从实际出发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会员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地发挥着余热,为我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尽心尽力、添砖加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视政治学习,关心政治时事

关心政治、注重学习,这是老同志们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良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尽管老同志们已离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坚持学习不放松。面对国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紧跟形势,与时俱进。许多老同志尽管年事已高,但依然十分关心国内外大事,读书、看报成了每天的必修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报纸、期刊和收看各档电视新闻评论来看全国、看世界,了解社会信息,关注发展变化。会员们除了积极参加区政协组织的学习外,有的同志还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区里的一些会议,积极建言献策,踊跃参政议政。本会每年为每个会员订阅一份《联谊报》,为会员了解时事、关心政协工作提供方便。有的会员还自订了多种报纸、刊物,制订自学计划,学得认真、自觉、主动。理事会坚持每季度集中一次,既学习又研究工作。

(二)服务经济建设,努力献计出力

联谊会是政协工作的延伸和拓展,联谊会的会员都是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为社会发展献计出力是会员们的自觉行动。一年来,通过考察、视察、参观以及参加各种会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去年的重阳节活动,会员们参观了XX大裂谷,为如何开发XX的旅游景点提出了许多建议。

经济科技组的同志一年来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察活动。去年一月份,他们到XX街区工程指挥部考察,五月份到XX的浙江XX饮品有限公司考察,六月份到XXXX有限公司考察。每到一地,他们都详细听取介绍,进行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把企业的的困难和要求,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在参观考察了XX的浙江XX饮品有限公司后,为帮助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经济科技组及时撰写调查报告,报区政协领导。

教文卫体组的XXX同志认真撰写了《关于建立政务新闻制度,构建透明政府》、《开展老年体育,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整顿交通秩序,创建文明窗口》等提案。他们心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虽已退休,仍不忘参政议政,精神可嘉。

社会法制组的同志去年七月份赴XX进行了参观考察,就如何搞好高山移民、脱贫致富、远离地质灾害的“安迁工程”等问题提出建议。他们还参观考察了XX的XXX寺旅游景点,并就该景点在开发中遇到的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三)奉献聪明才智,继续发挥余热

联谊会会员中拥有众多老干部、老专家和老科技人员,他们是XX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联谊会的骄傲。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继续奉献是会员们的共同愿望。许多同志仍老当益壮,奋战在生产工作第一线,一年来,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在慈善总会、关工委,在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经济科技组15位同志中就有14位受聘。XXX同志被区政府聘为区老干部咨询督察组成员,XX同志还任组长。他们受区委、区政府委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和做化解矛盾工作,富有成效,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XXXXX两位高级农艺师分别被区科协和XX工程指挥部聘用,他们跑山头、转地头,以苦为乐。XX同志一年来参加科技下乡咨询活动10余次,举办科普知识及实用技术讲座15次,编写资料7种,为各级科技刊物、报纸、电台撰写稿件70多篇,录用58篇。XXX同志为XX公园的绿化、美化、管理工作竭尽全力。XXX等老同志被区关工委聘为顾问。XXX同志参与“金桥工程”科研活动,并写了一篇题为《传统黄酒酿造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的文章,刊登在2007年9月14日的《中国食品报》头版。该组于九月份还邀请科技人员到XX乡开展以“农业科学和节能”为主题的咨询服务活动,接待310多人次的咨询,分发资料800多册。

教文卫体组与区高中级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一起赴XX乡、XX街道的白龙岙、XX街道的后章、XX镇、XX乡等地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和义诊服务活动,义诊1200多人次,深受好评。特别是去年11月18日到XX乡义诊后,XX和乡老龄委负责人带领区卫生局专家到沈岙村为103岁的XXX老寿星作全面体检,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XXX同志带领保健医生深入社区农村为中老年人上保健课10余次。XX\XX在区老年体协分别担任主席和秘书长,一年来组织参与省市比赛4次,主办区级老年体育活动25次,为XX的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XXX同志连续五届担任XX音乐协会主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文化新苗,成绩显著,2007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一年来,会员们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时空优势,为三个文明建设,为建设

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开展各项活动,做到老有所乐

有一个硬朗的身体,无论对年青人还是老年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越到老年越感

到身体健康是真正的“本钱”。“老有所乐”是老同志们离退休后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一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去年4月份,我们组织会员到XX的方山去活动。10月11日的重阳节,专门为70岁、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同志祝寿,送去组织的关怀,送去大家的美好祝愿。11月份,组织举办了保健知识讲座,请主任医师XXX主讲保健知识。教文卫体组为响应市委“建设文化大市和体育强市”的号召,3次参与老年体协送体育下乡活动,先后3次送腰鼓220只,为发展西部乡镇的文化体育活动出力。会员们还根据各自的健康状况和爱好特长,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重视保健。

二、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和开局之年,“十一五”时期是XX实现两个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按照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我们任重道远。新的一年有新的使命,要有新的作为,要求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成绩。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区政协之友联谊会章程,根据联谊会的性质和特点,本着量力、宽松和自愿的原则,采取灵活方便的形式,积极开展各项有益活动。总体要求是:

(一)按照“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要求组织活动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发挥余热。理事会坚持每季度集中学习一次,全体会员认真参加区政协组织的学习会,平时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关心国家和地方的大事,关心自己原来所从事的行业的发展。

2.继续开展参观、考察、调研活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特别是对重点工程、重点骨干企业和农业开展考察、调研,尽可能写出有份量的调研报告。考察、调研主要以组为单位进行。

3.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如关心下一代,送科技、文教、卫生下乡等活动,参与社会调查、义诊、咨询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各显所长,奉献社会。要求各组全年活动二次以上。

4.开展文体活动,做到老有所乐。“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做到健康生活、快乐生活。会员们要根据各自的身体条件参加各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加强锻炼,重视保健,增强体质。联谊会拟在上半年组织一次市内参观,下半年安排一次重阳节活动。

工作回顾范文篇9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连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及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各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顽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全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圆满完成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八个“新跨越”:

一、经济持续强劲发展,综合实力提升实现新跨越

经济总量五年翻一番。,全市生产总值173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比年翻一番,五年(下同)年均增长15.4%。人均生产总值4.34万元,年均增长13.5%,进入中等收入地区和经济增速最快城市行列。

财税金融大幅增长。全市财税总收入597.9亿元,增长32.9%,年均增长2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2亿元,增长29.2%,年均增长30.5%,分别是年的3.4倍和3.8倍,财政实力与经济总量同居全省第6位。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87.5亿元,贷款余额1224亿元,分别是年末的2.5倍和3倍,存贷比达到58.6%。

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4亿元,增长17.8%,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037.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5亿元,增长19%,年均增长18.3%;外贸出口202.3亿美元,增长18%,年均增长13.7%。“惠货全国行”取得明显成效,签订销售合同金额超千亿元。产品内外销比例调整为59.7︰40.3,形成了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跨越

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9.3︰56.7︰34调整为6︰59︰35,产业结构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进程加快,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五大基地建设呈现迅猛发展的强劲态势。

炼化一体石化产业链形成。中海壳牌南海石化、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两大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并带动60个石化中下游项目落户大亚湾,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形成了规模化发展的石化产业集群,大亚湾石化区成为中国石化工业示范园区,精细化工园区建设快速推进。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3.1亿元,增长41.2%,实现年均62.5%的高速增长,石化产业成长为我市新兴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发展。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科锐LED芯片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等16个项目入选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TCL、德赛、华阳、侨兴、光弘5家企业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81.5亿元,增长18.7%。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光电产业基地列入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市29家企业37个项目列入省现代产业500强,总投资1000亿元,其中已有32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快速扩张,LNG电厂一期、平海电厂一期、国华热电联供、抽水蓄能电站5台机组建成投产,新增装机容量532万千瓦。

现代服务业向优质发展。旅游业发展“3510”工程深入实施,西湖、罗浮山等旅游景区建设和环大亚湾五星级酒店群建设全面推进,五年新增五星级酒店4家、4A级旅游景区7个。龙门县成为全国首批“中国温泉之乡”。全年接待游客25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0.8亿元,分别增长15.2%、22.3%。金融业蓬勃发展,五年引进银行10家、证券保险机构42家,扶持企业上市4家,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市”称号。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商贸、物流、会展、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园区经济强力推进。大亚湾石化区规划面积由27.8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全区经济年均增长38.3%,石化产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强化。仲恺高新区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范围由12.5平方公里扩展到320平方公里,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通讯产业基地、激光头产业基地和视听产品产业园,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推进,引进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过120亿元,成为全市经济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五年累计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4家、重点实验室3家,建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5个,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我市。获专利授权499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24项,连续三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00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4倍。

三、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现代城市发展实现新跨越

以建设广东最优美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南进北拓、东西伸延”城市发展战略,围绕现代城市、历史文化、山水生态三条城市发展主轴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度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乡规划科学有序。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100多项城乡建设规划。结合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县区、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全市50户以上村庄建设规划完成71.4%,形成了多层级、广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

城市设施全面升级。大道、惠南大道、金山大道、合生大桥、惠博快速通道、金龙大道等一大批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江北核心区、南部新城和东部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市区建成面积扩大近一倍,形成现代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格局。科技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省运会体育场馆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和挂榜阁、合江楼、丰渚园、东坡园、叶挺纪念园、邓演达纪念园等一大批文化新景点建成,丰湖书院改建、红花湖景区建设等西湖美化工程和水东街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城市功能和整体形象大幅提升。

城市生态更加优美。“833”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5.2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荣获省林业生态市称号。红花湖环湖绿道、大亚湾绿道全面竣工,省立绿道段全线贯通,建成绿道网305公里。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累计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1003宗,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88万吨、钢铁产能11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5万千瓦,建成污水处理厂24座,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环保责任考核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茅。

四、《规划纲要》深入实施,融入珠三角实现新跨越

以对接珠三角“五个一体化”为重点,在深入实施《规划纲要》中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积极落实深莞惠各项合作协议和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

交通对接取得重大成果。惠深沿海高速、潮莞高速段建成通车,五年新增高速公路97.4公里,完成改扩建50.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居全省第二;改造国道省道189.3公里、县道232.8公里,边界“断头路”基本打通,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642公里。惠大铁路二期建成通车,厦深铁路段、莞惠城际轨道建设顺利推进。港首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开通,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达9200万吨,是“十五”期末的2.5倍。

产业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以实施“双转移”战略为契机,莞惠联手共建惠东、龙门两大产业转移园,签约入园项目128个,建成项目71个,总投资192.6亿元。TCL集团与深圳市政府共建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深惠两市合建的服装生产加工及物流仓储园区、谟岭新型产业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旅游业联动发展,实现旅行社导游异地带团、旅游投诉异地受理。金融合作发展迅速,招商、民生、光大、东莞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

公共服务合作务实推进。大力推进深莞惠“十大对接”,共同编制《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联手实施跨界河流域综合整治,完成淡澳河惠阳段综合整治工程。推行车辆通行费年票制,境内普通公路收费站全部取消。深莞惠三市的警务协作、工商管理、人才交流、住房公积金互贷、养老保险关系接转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作更加紧密。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增强实现新跨越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完成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35个调整为32个。启动并稳步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五年累计缩减行政审批事项350项,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许可“零收费”。投融资改革扎实推进,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全面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五年完成国有企业改制46户,171家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完成德赛集团收购西门子外方股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

外经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综合运用鼓励出口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五年累计完成出口822.5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由年的6.2%、41.4%提升到14.4%和50.9%。2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转型。连续四年举办高规格的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1300多宗,签约金额超过5500亿元。五年累计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867户,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4.7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大胆探索“走出去”,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15家,投资额1.2亿美元,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惠港台合作迈上新台阶。积极参与CEPA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广东省对港澳服务业开放先行先试重点城市。香港和记黄埔参与港建设,汇丰银行、东亚银行进驻,粤港惠选定仲恺高新区为试点,联合推进科技创新合作,50多家企业获得香港研发基金支持。组团参加“台湾·广东周”活动,签订采购合同金额6.3亿美元,惠台经贸、农业、文化、科技交流进一步加强。

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五年累计新增私营企业2.4万家、个体工商户10.3万户,新认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66家。侨兴、纳伟仕、源东、富绅4家民企入选省百强民营企业,亿纬锂能、雷士照明等一批科技型民企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14.2亿元,增长16%,创税135.1亿元,增长59.6%。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六、“三农”工作成效显著,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新跨越

按照“十个一”路线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全市财政五年投入“三农”资金累计达到150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产业化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农业“5511”工程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95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5.5%。五年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8个,建成部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广东省名牌农产品11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4.5%。成功举办两届农博会,合同销售金额115.4亿元,特色农业品牌效应进一步突显。

农村宜居宜业环境逐步形成。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实现“三个100%”。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9宗,惠及农村人口36.7万人。农村“三清三化”、“五改五建”系列工程有序推进,新建或改建村卫生站1052间、镇卫生院73间,行政村全部实现“一村一卫生站一医生”。改造农村危房10655户,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基本解决。完成182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0公里主要江海堤围加固工程,大堤达标加固工程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完善,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

扶贫“双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扶贫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实施“双项目”扶贫方法,集中资金建设扶贫项目,帮扶单位开发致富项目,形成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双保险”机制。落实帮扶资金9500多万元,帮扶贫困村脱贫项目274个、贫困户脱贫项目5000多个,创造了扶贫开发“横河速度”的成功经验,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率先全部脱贫。

七、惠民力度持续加大,民生质量改善实现新跨越

五年累计投入超过300亿元,完成民心工程项目101个,办成了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获评“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人民满意城市”,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幸福感居全省第一。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565元,增长10.7%,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8872元,增长17%,年均增长13.5%,实现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17︰1缩小到2.66︰1。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410元提高到810元。五年新增就业岗位31.6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发展。

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三网合一”,全面实现全民医保。养老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农村养老保险快速推进。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低保人员生活补贴与物价指数联动机制更加健全。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等各项保险参保范围逐年扩大、待遇水平逐年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五年建成保障性住房5153套。

和谐平安建设成效突出。以迎奥运、迎亚运、迎省运为契机,持续开展声势浩大的“东江亮剑”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建成市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和非法传销活动,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市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安全小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成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1774个,社会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信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援建三江乡任务出色完成。投入援建资金2.1亿元,提前完成社会事业、产业恢复、农房重建、基础设施等46个援建项目,创造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速度”。三江乡成为汶川地震灾区第一个恢复重建项目整体竣工的乡镇,被国家和省作为典型示范,展示高效高质的灾后重建成果。

八、两大盛事圆满完成,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聚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以全国地级市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金牌,圆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省运会、第六届省残运会,推动城市文明的升级提前十年、城市发展的进程提前十年。本届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三件大事”已完成两件,五年经济总量再造一个的目标胜券在握。

文明形象显著提升。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新起点,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文明成果向县城、社区、农村持续延伸,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广泛开展,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老客家,新客家,来到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工作就是人”成为的城市品格,“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新时代精神深入人心。在支援汶川、玉树抗震救灾,迎接奥运、亚运火炬传递等一系重大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高尚情怀和文明素质。

省运盛会精彩圆满。以精彩绝伦的开闭幕式、科学周密的竞赛组织、顺畅高效的场馆运行、热情周到的赛事服务、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成功举办第十三届省运会和第六届省残运会,实现“四个一流”办赛目标,赢得全省人民的高度好评,被誉为“广东空前、全国一流”的一届体育盛会,全面展示文明和谐的新形象、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和宜居宜业的新魅力。

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城乡教育优先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教师待遇“两持平”,全面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城乡全面实现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华罗庚中学等一批新校建成招生,学院新校区建设完成,技师学院、中职新城等新校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新增中小学学位6.6万个、中职学位3.8万个,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6%,提前两年高分通过“普高”验收,提前一年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被确定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城市。

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建成市级文化场馆13个、县级文化场馆70个、镇级文化站68个、“农家书屋”730家,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快乐时光”等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成立市国有文化资产运营公司,组建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惠东渔歌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门县以农民画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惠阳秋长被列入第四批部级历史文化名镇。创作《悠悠东江情》等一批文艺精品,在全省“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数量连续四届名列全省地级市首位。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建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妇幼保健院,市中心人民医院改造和中医医院新院建设进展顺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5年获评全省先进,荣获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顺利完成经济和人口普查。第三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物价、气象、地震、移民、口岸、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友好城市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国防教育、人防、消防、应急、民兵、档案、方志、仲裁、老龄、残疾人、红十字、老区建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工作。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8件、建议635件,政协提案841件,办复率100%。全面完成“五五”普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审计、监督工作力度加大。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万众评公务、网络问政、“行风热线”、“惠民在线”形成常态化机制。学习型、服务型政府全面建立,市行政服务中心高效运作,机关服务质量、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时,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攻坚克难,在奋力拼搏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大气魄、大动作、大手笔的发展格局,围绕《规划纲要》实施,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的未来发展,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在珠三角的城市地位。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把谋划建设重大项目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为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决消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强力推进招商选资,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集聚发展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六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以民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用发展的成果促进民生的改善、提升民生的质量,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些认识和体会,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

五年来,全市人民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今天的,已经成为世人瞩目、充满活力的生态丽城、宜居名城、工业新城、文明城市。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全市干部群众、外来务工人员、海内外投资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建设的驻惠部队、武警官兵、中央和省驻惠单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区域、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山区、贫困地区的发展较为缓慢,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形势、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瞄准先进科技、加快转型升级的全面攻坚期。“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在逐步走向复苏的同时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对外向度较高的经济影响将更为深刻。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继续加快,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从全省来看,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从我市来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一大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和建成投产,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劲势能和后劲。尤其是《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综合判断,“十二五”期间,我市既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和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更具备了加快发展的雄厚实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建设惠民之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开创我市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创造“十二五”发展的新辉煌。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精神,积极实施《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为率先建成幸福的惠民之州奠定雄厚的基础。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总值的36%、8.5%,建成现代产业100强。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2.5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0%以上。夺取“全国文明城市标兵”金牌。

做好“十二五”工作,实现“十二五”目标,重点是推动“六个提升”:

一是提升发展主题,创新幸福成果。把“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建设幸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作为贯穿“十二五”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头号工程”,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优的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幸福成果。

二是提升“八大基地”,夯实惠民基础。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全力提升“八大基地”建设水平,推动现代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实力进一步增强,以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的升级,以经济的升级保障民生的升级。

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品牌,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为文化惠民先行区、文化产业新兴区和粤港澳地区重要的文化城市。

四是提升民生质量,增加幸福指数。坚持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大力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住房保障、教育、文化等各项民生事业和社会事业,推动民生事业从低标准的普惠型向高标准的福利型升级发展,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共进,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同步提升。

五是提升社会管理,增加和谐指数。进一步健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丰富和拓展文明城市创建内涵和外延。完善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大社会管理力度,全面建设平安,让发展的环境更加优越、文明的社会更加和谐。

六是提升生态环保,增创环境优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大力推进“833”生态工程和区域绿道网建设,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长久保持山清水秀的生态竞争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在环境优美城市居住的幸福。

年工作安排

年,既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对于圆满完成本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十二五”规划高起点开局至关重要。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的总体安排,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推动发展方式率先转变;突出抓好扩大内需和招商引资,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突出抓好《规划纲要》实施和“双转移”,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突出抓好城市轴线和区域绿道建设,打造现代化“双宜”城市;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和扶贫“双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上新台阶;突出抓好惠民工程和社会事业,推进民生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力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努力争当加快转型升级的排头兵,迈出建设幸福更加坚实的步伐。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5%;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完成省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

实现上述目标,要努力在调结构中促转型,在促转型中稳增长,在稳增长中惠民生,以更大力度推进八项重点工作:

一、以更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进一步壮大石化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中海油二期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海油ABS项目、深圳彩虹精细化工项目等一批石化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隔墙供应”项目和石化中下游项目、精细化工项目,延伸石化产业链,推进大亚湾精细化工园区建设,加快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石化产业集群。认真抓好大亚湾石化区填海扩区工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加快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加快TCL液晶产业园三期、LG伊诺特LED封装等项目建设,推动TCL8.5代液晶面板扩大产能,打造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生产基地。全力推进清华同方现代信息服务基地、龙旗通信手机研发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数字装备制造等高端电子产业。

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国华热电联供二期等项目建设,启动LNG电厂二期和丰达电厂扩建工程,做好中广核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完成省天然气管道工程段、西气东输二线段、市区燃气管道建设。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出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依托科锐光电LED芯片项目,做大做强LED产业,打造LED产业基地和LED绿色照明示范城市。大力扶持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的37个项目和市现代产业100强项目,促进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继续深入实施旅游业发展“3510”工程,大力推进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大南昆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抓好西湖、罗浮山景区创5A、龙门天然温泉景区创4A工作,加快发展高端旅游业,力争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2750万人次、160亿元。

积极扩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推进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石化区公用货运码头、荃湾港区主航道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大力培育3G信息、会展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总部经济等产业。加快推进入选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3个项目和仲恺高新区总部经济大楼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力争引进3家银行,引导5家企业上市。

二、以更大力度扩大内外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促进投资增长。全力推进一批关系长远、带动全局的基础设施、高新产业、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全年安排重点项目建设144项,总投资31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7项,续建项目85项,投产项目22项。做好重点项目储备,促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接替、梯次滚动发展。

扩大消费需求。继续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断拓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总结提升“惠货全国行”经验,举办南宁、郑州、重庆三场大型展销会。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开设品牌店、专卖店、商贸城,建设“产品网上展销会”等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扩大内销市场。

强化招商选资。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集团、大型央企省企、国内100强企业和成长型、技术型新兴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打造承接产业强势载体。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和重大项目招商,做到引进项目与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同步推进,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做好对现有企业的服务,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延伸发展。

优化出口结构。坚持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大力帮扶出口大户扩大外贸出口。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系列经贸活动,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大力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商品出口,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推进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壮大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百十亿”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和民营企业家培训工程,培育一批博士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自营出口,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三、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实施“双提升”战略,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认真执行科技投入政策规定,切实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力争科技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建设,抓好仲恺电子信息研究院、大亚湾石油化工研究院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创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对接,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大力实施惠港联合推进高新区发展合作项目,支持TCL集团与中山大学共同组建工程中心,力争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新增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农创中心)12家。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东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大亚湾科技创新园建设。大力引进高新科技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打造高端产业区域。支持TCL、德赛、华阳、侨兴等企业进入广东“自主创新100强”。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新培育民营科技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0%以上。

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重点加快省级以上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科技园等孵化器建设,完善孵化功能,加快形成孵化集群,为创业企业打造孵化平台。深入开展质量强市活动,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技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专利申报工作,力争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20%。

四、以更大力度落实《规划纲要》,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

提升“五个一体化”档次和水平。加快编制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交通一体化规划,着力抓好仁深、从莞、深惠等高速公路段建设,确保广河高速段通车。积极推进厦深铁路、莞惠城际轨道建设,认真做好轨道交通深惠线、广州至汕尾铁路段前期工作,着力构建与珠三角无缝对接的和谐交通大体系,加速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合作,力争在公交一卡通、医保一卡通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积极参与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全面加强产业合作,大力推进惠东、龙门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建设,启动“大亚湾-坪山”新能源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水利、环保合作,协调推进界河及跨界河综合治理。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治,促进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进三市医保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劳动用工联动招聘、异地养老服务,加快实现三地通信资费统一、图书馆资源共享等,进一步深化三市公共事务合作。

大力拓展惠港合作领域。积极推进国际集装箱码头、城轨交通一号线等惠港合作项目的建设和筹备,力争恢复港与香港的海上直航。推动惠港科技合作深入开展,力争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惠设立机构。全面加强惠港服务业合作,大力引进香港金融服务、港口物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港资兴办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构建惠港两地农产品长期供给关系。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会计、律师、社会管理和民政事业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

五、以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现代农业“5511”工程,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打造一批连片面积5万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带,力争全市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全面实现现代农业“八大目标”。培育一批农业品牌产品,新增省市名优产品5个。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提高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3%。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道路、通信、公交等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大堤(南堤)堤路贯通工程,推进马安围平马围合围安全加固工程、东江水利枢纽库区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完成38宗病险水库和4宗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市90%以上行政村实现“七通八有”。

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完善县、镇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改革,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抓好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组织保障能力。

高标准完成扶贫“双到”任务。落实扶贫责任,加大扶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扶贫“双到”工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种养能力,带动贫困户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推进扶贫开发“户户有就业”工程。大力实施扶贫项目,确保扶贫“双到”任务高标准提前完成。

六、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打造珠三角城市群明珠

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以打造广东最优美的宜居城市为目标,完善城市功能区规划,优化市域城镇和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全市人口、产业、生态、交通和重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布局。继续实施“南进北拓、东西伸延”城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江北核心区、南部新城、东部新城、中职新城、惠博新城等城市组团建设,加快形成以现代城市、历史文化、山水生态三条城市主轴线为架构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实施一批市区交通顺畅工程,启动云山东江大桥建设,加快推进四环路建设、三环路改造、仲恺大道改扩建等工程,完成大道东段改造、西枝江大桥改造,全面推进城市主干道延伸和升级。大力推进市民乐园地下商城建设,整合华贸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加快形成珠三角核心商务区。以更有效的手段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加快水东街、丰湖书院等改造工程和“岭南新民居”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绿道建设,完善省立绿道的路标、驿站等配套设施和绿化植被,建设中职新城至三环路等城市和社区绿道,启动县区级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加快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扩大文明创建覆盖面,推动文明创建向县镇、农村、社区延伸,评选一批文明示范村镇和文明社区标兵。组织开展“百字系列”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认真做好各项“迎检”准备,确保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实现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目标。

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继续推进“833”生态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9.8%。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和碳汇林业项目建设,实施西湖生态修复与水质改善工程,修复潼湖万亩湿地、范和港湿地,加快海洋生态园建设,打造红树林建设示范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新增城市公共绿地80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5平方米。推进龙门县创建部级生态县,全市创建4个生态乡镇、22个生态示范村、7个宜居城镇、14个宜居村庄、50个宜居社区。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强化节能监察,狠抓工业、交通、建筑、商贸酒店、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关停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任务。大力推进中心镇、淡水河流域、西枝江流域和潼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9座,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制订推广低碳生活消费计划,努力争当低碳发展的先行区。

七、以更大力度建设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全面巩固教育“创强”成果,推动教育事业优先、优质、均衡、快速发展。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加快镇、村幼儿园建设。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完善城乡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加快县(区)标准化特殊学校建设。实施现代学校制度,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中职新城建设,确保技师学院、卫生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一期建成。支持学院、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设立扶持民办教育专项基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新建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改造建设镇(街道)综合文化站73个、村(社区)文化室115个,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开展文化下乡、送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公益性文艺演出进农村(社区)、进企业。挖掘优秀岭南文化、客家文化资源和民族民间艺术,创作一批文化精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积极发展新闻传媒、文化创意、数码出版、会展博览、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加快推进粤港澳影视拍摄基地、报业全媒体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培育迪可可国际儿童城、天后宫岭南民俗文化街等文化旅游项目,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加快发展卫生等各项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年安排医改资金1.28亿元。继续推进“健康”工程,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中心人民医院改扩建和市中医医院新院等工程建设,全市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镇卫生院、60%以上村卫生站达到标准化。以成功举办第十三届省运会为新起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壮大人才队伍。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计生任务。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确保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持久开展“东江亮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全面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隐患排查、综合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管理,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信访维稳和人民调解工作力度,积极回应、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切实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定决议。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认真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加快建设法治。

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大部制”改革,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县(区)、镇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完善政务公开,深入开展“万众评公务”活动,巩固和完善“行风热线”、“惠民在线”等问政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八、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启动新一轮惠民工程建设项目,全年安排惠民工程100项,年度投资134亿元。同时,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今年将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一是加大教育惠民力度。龙门县60%的乡镇、其他县(区)90%的镇(街道)均建成1所以上中心幼儿园。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各建成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增加10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市财政继续安排1600万元山区教师补助经费,设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政府奖励基金,设立100万元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专项基金。扶持经济薄弱乡镇“创强”,创建省教育强镇8个以上。

二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连续第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每月增加145元。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确保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年底前实现全覆盖,惠东县、龙门县20%以上乡镇开展试点。

三是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限额从每年8万元提高到每年10万元。加快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实时结算制度。继续推进免费婚检工作,全市婚检率达到70%以上。

四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启动江北45号小区二期、古塘坳尖峰山、火车西站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市筹建保障性住房4032套,进一步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计划筹集2.3亿元,启动移民安居工程。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扩面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基本住房保障水平和住房消费能力。

五是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万个、就业人员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培训各类人员9万人。

六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产业扶贫,力争每个贫困村发展1~2个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确保2742户省级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实现稳定增收目标。实施转移就业扶贫,力争每一户贫困户至少转移1名劳动力,完成350名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在74个省级贫困村所在的20个乡镇举办20场扶贫招聘会。

七是加大福利惠民力度。把人均年收入低于2550元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扩大高龄老人政府津贴发放范围,提高津贴标准,对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10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推进综合福利院新院、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市残疾人托养抚养服务基地建设。

八是加大惠农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规划内剩余的12.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支持中国电信与TCL集团联手运用三网融合技术,实施“村村通光纤、户户通互联网数字电视”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建设通自然村公路800公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200户。

九是加大物价调控力度。大力推进稳定物价“三项建设”,全市安排价格调节基金2000万元,其中,500万元扶持生产基地蔬菜大棚建设,300万元支持农产品储备冷库建设,设立60家以上农产品平价门店。实施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与价格指数、收入水平双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补贴及应急调控补贴。

十是加大公交惠民力度。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及站点,新增公交线路15条,更新LNG公共汽车100辆,新增公共汽车200辆,新增公交运力全部投放节能环保车型。推行“岭南通·通”智能卡,逐步应用于公交车、道路客运、出租车等运输行业,力争实现珠三角公交一卡通。

各位代表,承接“十一五”辉煌,开创“十二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奋发进取,加快转型升级,升华惠民之州,建设幸福,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有关注释:

1.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五大基地: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地和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

3.旅游业“3510”工程:围绕“生态休闲”、“文化休闲”和“会展商贸”3大旅游体系,着力打造滨海五星级酒店群、顶级森林度假胜地、顶级温泉度假之都、顶级商务休闲基地、顶级旅游区域5大旅游顶级品牌,努力培育森林度假休闲游、温泉养生健康游、滨海生态悠闲游、历史文化寻根游、绿色农业观光游、运动健身休闲游、客家饮食文化游、城市观光会展游、名山秀水探胜游、水上运动探险游等10条精品线路。

4.“南进北拓、东西伸延”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建设山水优美生态和谐现代化城市的总体要求,围绕现代城市、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三条主轴线,加快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推进步伐,基本搭建起城市未来发展的框架,城市面积扩大100平方公里。

5.“833”生态工程:即八大生态工程(100万亩阔叶林造林示范工程,东江、西枝江流域100平方公里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100公里路树改造工程,100万亩桉树、残次林改造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三大产业工程(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珍贵树种产业,特色水果产业);三大生态文化工程(植物园建设工程,潼湖湿地建设工程,野生动物标本馆建设工程)。

6.五个一体化:珠三角要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五个一体化。

7.统筹城乡发展“十个一”路线图:闯出一条适合当地科学发展的路子,制定一个环境友好型的村镇规划,营造一个宜居宜业的村庄面貌,形成一张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网,形成一批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形成一张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资源共享的城乡均等网,开辟一条农民长期稳定致富的门路,形成一张城乡共创文明的上下联动网,制定一套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一个城乡统筹发展坚强的领导班子。

8.现代农业“5511”工程:即围绕“五大目标”,建设“五个一批”,推进“一项改革”,注重“一个提升”。“五大目标”指在农业产值、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农业科技贡献率、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5个方面名列全省前列;“五个一批”包括建设一批万亩连片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节水节地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标准化企业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有著名品牌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农业休闲旅游基地;“一项改革”是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一个提升”是指以现代农业为依托,努力提升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建设。

9.八大特色农产品:即梅菜、甜玉米、马铃薯、荔枝、龙门年桔、韭黄、特色蔬菜和花卉。

10.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实现“三个100%”:即100%的乡镇有客运站(包括招呼站),有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100%有候车亭和具备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

11.“三清三化”:即清污水、清淤泥、清路障,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绿化。

12.“五改五建”:即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建文化室、建卫生站、建风景林、建客运点、建垃圾收集点。

13.“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即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14.八大基地:在五大基地的基础上增加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粤港澳地区现代农业基地。

15.三件大事:5年经济总量再造一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办好第13届省运会。

16.“四个一流”办赛目标:即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组织服务、一流的竞赛成绩、一流的城市形象。

17.教师待遇“两持平”:即县(区)域内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基本持平,城市教师待遇与乡村教师待遇基本持平。

18.“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

19.“百十亿”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到2012年,民营企业产值超亿元100户以上、超10亿元10户以上;到“十二五”期末,民营企业产值超亿元150户以上、超10亿元15户以上、产值超100亿元5户以上。

20.现代农业“八大目标”:到年,建立100个大型农业示范基地;建立20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八大特色农产品总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创50个省、市级名优农产品;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80万~100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培育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

21.“七通八有”:即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广播、通宽带,有村民活动中心、有村卫生所、有农家书屋、有文体活动广场、有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资金合作社、有连锁农家店、有农民培训学校。

22.“三旧”: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

23.“百字系列”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包括百场演出进村入厂进社区、百部优秀影视作品展播展映、百首爱国主义歌曲大传唱、百个爱国歌曲大家唱小舞台命名、百部经典图书全民阅读、百首经典诗歌诵读、百场“快乐时光”广场演出、百场高雅艺术欣赏、百万册图书捐赠、百场书画作品展览、百万小时志愿服务、百万民众红段子大赛等活动。

24.“一岗双责”:“一岗”是指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对应的岗位;“双责”是指领导干部既要履行岗位业务工作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

工作回顾范文篇10

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放思想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科学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7806.5亿元,增长12.1%。人均GDP达到13153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27.8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7.6亿元,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1.8亿元,增长17.6%。进出口总额2999.7亿美元,增长4.3%。其中,出口总额1797.4亿美元,增长6.6%,实现十六连冠。全口径财政收入2830亿元,其中属中央收入202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0.4亿元,增长21.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高出预期目标1.9个点,但12月价格涨幅已回落至2.5%。年,全市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到4亿元,比上年提高0.52亿元。万元GDP能耗继续下降,万元GDP水耗下降10.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9.3%和6.8%。

(二)经济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在全国较早准确预见到我市面临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严峻的挑战,全面加强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政府主要领导主持了59次经济工作调研、调度和会议,力度之大、频度之密、规格之高,在深圳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开展了“工业贸易百人调研服务”活动,及时出台一系列扶持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年度投入20.7亿元,设立创投引导资金和企业互保金贷款代偿资金,建立再担保体系,降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成本。在全国首发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加快城市空间二次开发,完善产业用地出让政策,将工业和产业用地出让时间大幅压缩40天。解决了19家上市公司的用地问题,启动创新产业用房建设,扩大产业发展空间。政府垫付20亿元电价调节金,确保电力供应,降低用电成本。将企业堤围防护费最高征收标准降低80%,财政出资2.2亿元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降低企业部分社会保险费缴交标准一年,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近20亿元以上。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和骨干企业实行“服务直通车”,对重点企业配备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服务小组,着力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有关政策,依法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成功遏制了经济下滑,推动经济运行逐步好转,成为全国抗击金融危机的一个亮点,得到了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我市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推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和总体规划,出台33条鼓励政策,优化创新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大发展。制定实施了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系列政策,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团赴海外大规模招聘人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加快发展,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获得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一项。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404件,增长1.39倍;PCT国际专利申请2709件,占全国44.5%,连续五年稳居全国首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列全球专利申请排名榜首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1∶48.9∶51.0,第三产业比重近6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抵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力量,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711亿元,增长14.6%,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59.1%。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3万亿元和1.12万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2%和11%。物流业继续发展,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141.6万标准箱,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四;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2140万人次,连续7年位居内地第四。前海湾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成功举办第十届“高交会”、第四届“文博会”和首届深圳文化产权交易会等一批品牌展会。

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制定出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暨推进双转移工作的系列政策和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计划和招商引资责任制。中芯国际集成电路芯片、杜邦薄膜太阳能电池、大族激光全球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航天集团南方总部、赛诺菲巴斯德流感疫苗等项目正式奠基,世纪晶源芯片、日东电工偏光片、深超光电第5代TFT-LCD等项目正式投产,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实现量产,弥补和完善了产业链的关键缺失环节。高新区、光明高新园区、大工业区、软件产业基地、生态精细化工园等重大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发展顺利,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四)改革开放有序推进。积极配合和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调研起草工作,通过《纲要》正式明确了我市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新使命、新定位,为我市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赢得了新契机。我们正在认真制定和完善我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取得新突破。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成立了市委市政府改革领导小组,调整了改革部门,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创新思路、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市属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加强并联审批和协同办理,完成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事项的清理工作。以全新体制建立的光明新区实现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稳步开展,公安系统公务员专业化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法定机构试点工作、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推动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被列为全国全省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创新人口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年内居住证办证量突破700万张。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项目正式启动,与国家发改委、韩国SK电讯株式会社签署了加强信息技术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积极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研究出台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各类贸易摩擦应对工作,组织实施一系列境内外经贸推介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深港、深澳合作会议首次在深圳举行,开启了深港、深澳合作新的一页。“深港创新圈”加快发展,深港河套地区综合开发研究取得新突破,两地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取得共识,深港更紧密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深汕鹅埠产业转移园进入实质合作阶段,省外各深圳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对内地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圆满完成抗击雨雪冰冻、暴雨洪灾和千里驰援汶川地震灾区等重大抗灾救灾任务,率先提前建成援助四川灾区的活动板房,强力推进甘肃陇南甘南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灾区人民的高度赞扬,被誉为全国对口支援工作的一面旗帜。

(五)城市环境更加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光明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四大新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区外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持续改善,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上报程序,法定图则覆盖面继续扩大。积极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加大城市更新改造力度,福田岗厦城中村、南山永新工业区等改造试点项目稳步推进,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受到控制,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海滨15公里休闲带正式开工建设,道路修缮和二线关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城市总体形象进一步改善。完善综合执法工作,初步调整了综合执法范围,街道综合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规划建设三层次公交体系,开通特区外首批5条快速公交线路。特区内500米公交站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特区外覆盖率达到70%。落实公交燃油价格补贴、公益性补贴13亿元,进一步减轻了市民出行负担。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套牌车等违法行为,出租车管理得到加强。

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着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协调推进力度,全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827.8亿元,增长15.9%,创历史新高。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穗莞深城际轨道干线正式开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地铁设备国产化水平领先全国。深盐二通道主线、盐坝高速C段、南光高速、华为立交一期等建成通车,南坪快速路二期、西部疏港路、丹平路一期等建设加快。盐田港集装箱码头扩建、大铲湾港一期、蛇口港三期工程和国际客运候机楼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深圳机场扩建陆域基本形成。

资源能源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水库扩容改造全面推进,铁岗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公明、清林径、东江下矶角等供水工程稳步推进,北线引水、东江水源二期工程加快建设。电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东部电厂、LNG天然气发电厂和一批电厂综合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国家成品油储备深圳油库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式开工,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管道天然气转换提前完成,油气及其他危险品仓储搬迁整治工作进展顺利,成品油、天然气供应情况良好。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等系列政策文件,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荣获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蓝天行动”成效显著,按国家标准测定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4天。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等治污保洁工程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和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继续加强,生态风景林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民生福利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29元,增长10%。促进失业人员就业3.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欠薪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劳动用工关系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1%。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10.2万,少儿医保和统筹医疗参保人数达51.7万,农民工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参保数量均名列内地大中城市之首,初步实现全民医保。我市关爱农民工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人均每月增加511元。全年为低收入家庭新提供2726套保障性住房。

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双免,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增加免费项目,扩大覆盖范围,受益学生达到77.2万人次,累计免费3.22亿元。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寄宿制高中建设,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积极调研解决“午托班”、临聘教师问题,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校舍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南方科技大学动工建设,深圳大学等市属高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学城功能进一步发挥。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发展,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学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市眼科医院新院、急救中心指挥调度系统等投入使用,市第三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体结构工程完工,滨海医院动工建设,宝荷医院、新安医院正式奠基。新建3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博物馆新馆、少儿图书馆建成开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投入使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究和文学工程硕果累累,沙头角鱼灯舞、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圳读书月”、“关爱行动”、“市民文化大讲堂”、“科技大讲堂”、“公园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式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设计之都”。大运会场馆建设顺利推进,筹备团队运作高效,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市场开发有所突破,大运会进入全面筹备阶段。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我市运动员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夺得一金两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全面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断完善“大调解”体系,信访维稳工作有序推进,市政府12345公开电话15秒内接通率达到97%,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大力加强城市应急管理和灾害防治,完善应急平台,强化安保和反恐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深刻吸取“2·27”、“9·20”火灾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弥补了38个方面的制度缺失。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4.9%和8.7%。食品安全“五大工程、四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人大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议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首次超过97%。妥善处理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分别达到98.9%和92.2%,六区均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第五届居委会选举圆满完成,直选率达92.8%。社会福利、慈善、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国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军民共建工作扎实推进,第六次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六区首次全部评为广东“双拥模范区”。档案、外事、侨务、港澳、台务、民族宗教、统计、气象、民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努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政务,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重点建议2件,人大代表建议617件;政协建议案3件,政协提案669件,代表和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9.5%以上。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制订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与国务院法制办签订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合作协议,出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年市政府1号文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法规和特区法规草案12项,颁布规章21项。行政执行力进一步提高,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的159项主要工作经认真督查督办和强力协调,全部按计划完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绩效测评保持全省第一,行政服务大厅业务量位居全国同类机构首位,业务按时办结率达100%。继续完善行政责任“白皮书”制度,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全年责任追究199人、13个单位。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地市级(含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第一。

各位代表,在过去一年异常困难的形势下,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要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归功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企业和员工毫无畏惧、迎难而上、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和勇气。在此,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地来深建设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各省区市驻深单位,驻深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深圳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平衡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更加困难,资源短缺和环境约束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问题加速向社会领域渗透,多年来积累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维稳形势不容乐观;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任重道远,各种事故隐患尚未根本消除,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城市化遗留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特区外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仍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进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年主要工作

年,国际国内形势将更为复杂,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加速演变成为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增加。深圳作为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依存度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受影响和冲击比其他地区更大,今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困难的一年。危机既是挑战和压力,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的机遇和动力;危机可能会带来很多改变,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深圳经济特区的精神和根基没有改变,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和决心没有改变。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第一次将珠三角的改革发展整体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层面,进一步赋予了深圳新使命、新定位,为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转型中的阵痛。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将形势考虑得更严峻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以积极进取的精神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战胜危机,确保深圳的科学发展不因危机而停步,改革开放不因危机而放慢,产业转型不因危机而中断,社会稳定不因危机而动摇,就一定能够超越自我,勇度难关,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跨越!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在珠三角新一轮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一保四抓”,扩大内需外需,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以法治政府建设带动法治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和十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努力提升民生福利水平,全面完成本届政府承诺的各项工作,为强化深圳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新贡献。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人均GDP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75%和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和6%。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今年将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需求,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加快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有利于解决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重大民生项目的规划建设。全年政府投资计划安排项目842个,年度投资总规模596.6亿元,以高强度的政府投资引导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积极推进集成电路芯片、化合物半导体、TFT-LCD面板、流感疫苗、清洁能源汽车等在建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全面加快地铁1—5号线,盐田港区扩建、大铲湾港二期、机场扩建、南坪快速二期、丹平路一期、外环高速、沿江高速等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安医院等市属医院、大运中心、中心公园、当代艺术馆、城市规划馆、档案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扩大投资的契机,加快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穗莞深城际线、岭澳核电、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深圳沿海防护林工程等九个中央国债项目的实施,争取更多的国家性、区域性重大投资项目落户深圳。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并联审批,缩短项目投资管理链条。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责任制和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动态管理制度,加快各项前期工作,切实推动项目建设进度。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强化对投资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确保所有工程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评判。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研究制定鼓励消费的措施,努力消除一切不利于消费的政策壁垒,提升消费对深圳经济的贡献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全社会工资性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引导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促进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在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中,加大对本地自主品牌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国家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为契机,加快发展旅游经济,鼓励市民增加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消费支出,努力扩大节假日消费规模。加快华强北、罗湖金三角等老商业区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市中心区、南山商业文化中心、特区外中心城区等新兴商业旺区。加快发展连锁商业、信贷消费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信息公共平台,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经营和消费环境。

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落实国家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台账实转空制度,研究制定进一步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努力保持出口形势的稳定。高度重视经济危机中贸易摩擦加剧的趋势,完善应对工作机制,加强对应诉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发挥好反倾销和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的作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我国对外谈判的成果。大力实施内贸战略,设立加工贸易扩大内销专项扶持资金,发挥好驻外办事处、深商服务中心和行业协会作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国内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二)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着力扩大对外开放。高度重视、认真把握《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给深圳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加强学习、统一认识,逐条分解《纲要》内容,研究提出落实举措,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深入推进《纲要》落实。充分发挥深圳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全面加强与珠三角其它城市的合作,推动建立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机制,努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以服务全省、服务全国创造深圳发展的新空间。

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职能有机统一的原则,优化政务流程,整合政府机构,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理顺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缩短管理链条,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调整市、区、街道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事权划分,减少事权的重叠和交叉。积极推进全市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和“在线审批系统”建设,精简项目,简化程序,再造流程,全面提高审批效率。积极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试点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深入推进公安专业化改革,支持配合法官、检察官职业化改革方案的论证和研究。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完善国有产权制度,创新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模式。加强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制度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效益集团”的要求,完善考核体系,促进国有文化集团做大做强。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加大特区外社会民生投入,促进特区内外协调发展。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有序竞争的格局。积极探索环境权益交易,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拓宽发展空间,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制度。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公用事业监管模式,推动公用事业监管体制改革。创新人口管理方式和手段,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推动户籍制度和流动人口管理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有效增加基本医疗服务供给,逐步形成由政府提供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市场提供个性化和高端医疗服务的格局。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各级各类教育的开放和准入程度,创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争取成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收购兼并,完善全球布局,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积极推进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境外合作区的样板项目。继续探索深港、深澳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和莲塘/香园围口岸、东部跨境高速公路等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香港共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促进深港融合发展,建设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积极推进与汕尾共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认真做好甘肃“三县一区”的对口支援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对贵州、西藏、重庆、广东河源等地的对口扶持。

(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落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各项政策,抓紧出台具体实施细则、配套措施和操作流程,加强政策解读和督查督办,切实推动政策落地、资金落地、项目落地。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和重大专项投入,确保未来三年内科技研发资金每年增加3亿元,今年针对企业的科技计划资金上半年全部发放到位。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吸引科技重大基础设施落户深圳,深化与国家部委的创新联动机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聚集国家创新和科技资源。着力培育和吸引创新的技术源、项目源和企业源,设立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力争在一些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切实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抓紧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严格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力度,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切实增强深圳企业和产业的标准话语权。培育一批知名品牌,规范引导品牌效应低的初级创新产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自主研发。强化深圳“改革之城”、“创业之城”的形象,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完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载体建设,提高人才待遇,降低生活成本,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海外人才招聘力度,着力打造完整的创新人才链。积极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促进两地创新资源整合,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跨境区域创新体系及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区。努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办好第十一届高交会。

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今年财政安排产业发展资金90.8亿元,同比增长60%,着力打造“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突出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地位,最大限度地集聚资源,完善布局,优化环境,努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城市。加快落实LED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示范工程,推动LED产业做强做大。积极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C设计、机器人、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邮轮游艇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及汽车电子、机电一体化等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金融中心区和金融产业基地建设,吸引更多海外金融机构及后台服务机构落户深圳。积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创业板上市资源,优化基金发展环境,促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集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落实和推进与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培育企业债券市场,加快推进保险创新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创新型金融机构,努力建设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全国最优物流服务城市。大力拓展内贸业务和国际中转业务。加强深港机场合作,不断拓展航空客货运市场。加快前海湾保税港区建设发展,促进盐田港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加快物流园区发展,推进物流业向供应链转型升级,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强化全球物流枢纽城市地位。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推动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打造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充分挖掘“设计之都”品牌资源,积极吸引创意资本和人才,开展全民创意行动,加快规划建设部级创意产业园区,推动“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提高第五届文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积极申办2010年世界创意大会。大力实施科技促农兴农,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培育发展适合深圳特点的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努力打造海洋强市。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

抓紧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服务平台,探索完善加工贸易企业“不停产原地转型”模式。大力推动电镀、线路板等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准确把握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平衡,坚持先长后消、长大于消,积极稳妥地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以国际一流标准,加快推进前后海地区规划建设,全力推动高新园区、光明新区和大工业区的发展建设,并以此为带动,积极推进精细化工生态产业园、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航天科技产业基地以及九大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的集群化水平。

(四)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民生福利水平。越是经济困难,越要高度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福利。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双免”工作。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加快筹建南方科技大学,进一步提升市属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完善大学城办学机制,鼓励香港高等教育机构来深办学。开展学前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积极推进终身教育。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学校和港人子弟学校建设。

努力培育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凝聚力,提升市民的家园意识,强化市民的责任感、光荣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共同维护城市荣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围绕建国60周年等重大题材,推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圳特色的文艺精品。加强文物保护,加大对客家围屋、南头古城等文物的保护开发。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重组整合,加快实施特区外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扫黄打非”力度。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文化、健康、公德、环保、服务和爱心素质提升六大人文工程,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全力做好大运会各项筹备工作,积极推进大运会“城市行动计划”的实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为迎接大运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继续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探索设立区域卫生医疗中心,促进市级医院合理布局,让全市人民都能就近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加快社康中心原有物业回购进程,增强社区健康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中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

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城市。推进以创业促进就业,加强劳动者技能素质培训,做好就业困难、“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就业管理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就业登记制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参保人数,做实个人账户,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社保”。逐步健全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社会福利向普惠型发展。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设立第二保障线,对低保边缘群体实施分层分类专项救助。特别注重解决好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建立困难群体生活补贴与物价水平联动机制,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经济下滑而明显降低。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继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巩固计生工作成果。完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加强统计、外事、侨务、港澳、台务、民族宗教、防灾减灾、气象、民防、档案等工作。

(五)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积极建设平安深圳。密切关注和防范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提早做好风险监控及应对预案,确保经济安全运行。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及时金融风险提示和预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严厉打击金融投机和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行为,进一步完善欠薪保障制度,促进劳资协商共度难关。妥善处理城市发展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快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大信访”工作格局,加强对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直通车”、“民心桥”等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坚决处置暴力维权和违法维权行为,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法律尊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构建群防群治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推进禁摩、视频监控等措施,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以城中村和老屋村为重点,对治安隐患进行逐个整治,实现治安总体形势继续好转。进一步强化打私、禁毒工作,保持对“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大力打击“两抢两盗”等影响恶劣的犯罪行为,提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加强反恐工作,抓紧建立“情报、打击、防范、应急”四位一体的反恐实战机制,着力提高反恐实战能力。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认真吸取“2·27”、“9·20”火灾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坚持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永不言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加大安全治理力度,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饮食、用药安全水平。建立安全宣教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

(六)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内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筹办大运会为契机,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科学谋划城市发展布局,加大规划编制报批力度,力争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内通过国家审批。加快制定总体规划实施纲要,完善实施机制,加大实施力度,抓紧将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建设项目。以光明新城等四大新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特区外基础设施水平为重点,全力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突出城市风格特色要求,继续推进城市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高度关注小尺度空间和城市细部的设计,对城市街景、建筑物、公共空间及门户地区实行艺术化设计和人性化改造,集中打造一批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全面完成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堤岸填筑工程,加快大鹏湾20公里海滨栈道建设,进一步增强现代化滨海城市特色。

着力强化和创新土地管理。继续完善以规划实施为导向的建设用地管理模式和土地计划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土地协同管理责任机制和土地执法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快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开发整理,确保我市基本农田在2010年前通过国家验收。逐步实行土地弹性年期制度,借鉴香港勾地模式,完善产业用地出让方式。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补偿的评估机制和补偿标准。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继续加大闲置土地和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力度,加大地下空间开发研究,持续提高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和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积极推进规划环评、政策环评等战略环评。严格实施环保实绩考核,切实强化各区、各部门环保责任。积极实施大运会生态环境保障主体行动计划,认真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第三次复查迎检准备工作。在环保标准不降、要求不松的前提下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注重技术引导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清洁生产、合规经营。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严格控制重点污染源,确保国控、省控和市控污染源达标排放。深入开展排水管网清源行动和水源保护行动,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2010年前水环境质量有根本改善。持续推进“蓝天行动”,争取全市机动车和车用燃油全面实施国Ⅳ标准,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南头半岛、清水河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本生态控制线监测管理,推动“四带六廊”生态安全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调解决跨境、跨界等区域污染问题。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落实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持续推进绿色创建活动,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大力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市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基本达标,特区内各区和特区外各街道各完成一条街的街景整治工作。加快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和儿童乐园、安托山等一批城市公园建设,新建20个社区公园。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垃圾转运站的运营管理。以道路修缮、路灯整治工作为重点,继续推进市政设施综合整治工作。深化公交特许经营改革,进一步优化公交经营机制。深入实施三层次公交线网规划,新开通一批快、干、支线路。稳步推进出租车运价调整及运力投放。加大非法营运、套牌车打击力度,加强泥头车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资源能源储备力度。积极利用全球资源价格下跌的机会,加大对水电油煤气等资源能源的储备。进一步增强水资源战略保障能力,继续推进公明、铁岗、清林径、下矶角等水库建设和清淤扩容。强力推进电网建设项目,今明两年力争完成250亿元电网建设投资,从根本上解决深圳用电瓶颈问题。加快深圳滨海电厂、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系统等新兴能源项目的研究论证和规划建设。加快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拓展天然气资源供应渠道,积极推进西气东输二线、深圳LNG、城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管网、国家成品油储备深圳油库等项目建设。加强粮食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

(七)着力强化公共服务,积极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落实与国务院法制办签订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合作协议,抓紧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力争用三年时间初步实现国务院规定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树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形象和权威,带动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和法治水平的提高。创新政府立法工作机制,优化整合政府立法资源,逐步实行法规规章集中草拟,切实提高立法质量。深入推进行政综合执法,理顺街道综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和执法保障,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社会参与、专家咨询、听证和公示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持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认真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市政协的工作沟通和协商,主动听取各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建议案,提高办理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关键在于抓落实。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确保今年各项指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深入开展“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理念,努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下决心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力争做到全年会议、文件、评比表彰活动“三减少”,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新政府服务手段,建立健全政府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大厅服务水平和整合能力,打造一流的综合行政服务机构。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发挥市政府12345公开电话的沟通平台作用,努力打造阳光政府。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逐步扩大绩效评估范围,积极开展绩效审计。

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毫不动摇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加强教育和监督,加大查办案件和行政问责力度,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案件。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建立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清理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降低过高收费。全市政府部门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带头过紧日子,严格财政预算编制执行,严控出国出访考察,严控会议、接待、差旅等公务支出,实行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

(八)实现十大工作突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今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个工作年度,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漂浮、不作秀、不忽悠,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好本届政府的使命和各项承诺,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自加压力,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或关键环节,通过科学部署和狠抓落实,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解决一批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以此带动全局的发展。

一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有新突破。加快组建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新建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筹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深圳科技中心。

二是招商引资工作要有新突破。设立投资推广署,整合全市招商引资资源。抓住国际经济调整和服务业转移的机遇,全面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计划和招商引资责任制,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以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环节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为突破口,以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为重点,引进一批符合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法定图则覆盖面要有新突破。力争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内实现规划建设用地法定图则全覆盖。妥善解决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历史遗留问题。

四是城市更新改造要有新突破。出台城市更新政策和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试点工作,力争第一批项目全面开工,第二批项目加快推进;加快岗厦、大冲等城中村改造步伐;启动华强北等8至10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加快鹿丹村等旧住宅区改造。

五是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和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要有新突破。抓紧制定出台处理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政策措施,切实将违法建筑纳入法制化管理,加快推进各类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

六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有新突破。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和污泥处理等58项重点治污项目的建设,年内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建成投入使用5座,建成污水干管300公里,增加污水二级处理能力100万吨/日以上。建成南山污泥处理项目,开工建设老虎坑、上洋污泥处理中心。

七是轨道交通建设要有新突破。全年完成轨道交通建设投资190亿元,基本完成5条地铁线路土建主体工程,全面展开6个综合枢纽建设,推动完成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北段土建工程,实现厦深铁路深圳段全面开工。

八是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要有新突破。着力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开发建设覆盖全市企业的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年内投入使用现代安全实景模拟教育基地。

九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有新突破。南方科技大学要力争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考察评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深圳大学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完善大学城办学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香港高校在深独立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是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要有新突破。一区一试点,积极稳妥地启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抓紧修订完善有关法规规章,进一步规范股份合作公司运作,逐步剥离社会职能,促进股份合作公司健康发展。

今年,要着眼于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十件民生实事,让市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一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平均失业周期控制在6个月以下,当年新增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难人员就业率均达到80%以上。开发使用公益职业介绍网站,举办300场农民工免费职业介绍招聘会。

二是加快推进高中建设,增加5000个优质普高学位,全面完成特区外96所原村办小学改造,规范有序解决中小学生午餐午休问题,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积极稳妥推进公办中小学临聘教师问题的解决。

三是基本完成市第三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建设,滨海医院、人民医院外科的主体结构实现封顶。每区规划建设1家以上市级医院。实行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销售,降低药品价格。

四是建立完备的医疗保险体系,实施非从业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确保全市常住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五是落实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3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2.57万套保障性住房,加快53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进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六是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供应达到深圳市场的60%以上,市场豆制品全部从合法渠道进货,蔬菜农药残留、生猪肉品“瘦肉精”污染和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年平均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6%、98%和98%以上。

七是加快打通全市范围内的断头路,积极推进交通智能化工程,统一梳理全市交通标识,加快建设口岸公交枢纽工程,新投放一批公交运力,基本解除特区外公交线路承包经营关系,初步完成特区内外公交线路网络化布局,特区外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八是力争年内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户籍居民都可申请办理一年多次往返香港旅游签注,所有符合条件的持居住证的非户籍居民都可申请在深办理赴香港“个人游”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