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1:32:34

工程类

工程类范文篇1

月日我和同学李军在熟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长春市,卫星广场的长春明珠小区在建的号楼,经过一上午的简单了解我们知道了这栋楼建筑层数为层,不含阁楼建筑面积㎡,建筑高度,为短肢减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三级抗震,墙体采用厚陶粒混凝土砌块,外贴厚阻燃苯板,山墙为厚阻燃苯板。

我们去的时候主体已经完工到了第层,电器,水暖,装饰均未开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楼分为两个施工作业面进行流水施工,中间预留伸缩缝又称后浇带,主体完工后在施工伸缩缝。柱子采用钢模板其余均为木模板。根据施工要求本楼东西共设两台塔吊同时施工。西侧第层柱子正在浇筑混凝土,边浇筑边震捣使其充实饱满,东侧正在架设层楼顶木模板,梁板同时浇筑所以模板施工非常重要,梁宽为㎜,高度不同,板厚也不同,厕所低于室内㎜。在主体施工的同时灯位盒,开关盒,穿线管都要在绑扎钢筋的同时一起固定在设计位置,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其中柱的拆模时间一般为天,梁板的时间要长一些,柱的钢筋绑扎一般为天左右,在加上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间正好行成了流水施工,既柱子的模板只要准备半层的就够了,原创:而梁板的要准备两层的,同时脚手架的施工进度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增高。

其中技术成分偏高的就属测量了,这也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隐蔽工程”了,经过几天的熟悉我初步了解了施工的过程基本为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板测量放线—支模。

由于属于现场搅拌混凝土所以每层混凝土都要取样交付质检站检查,于是每层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我们都要从中取一些装在模块里等它成型,再把它打开取出成型的试块。

日,由于钢筋用量超出计划用量,所以我们要重新抽一遍钢筋,朱工要看现场,迟工要做资料给监理,因此我就成为抽筋主力,经过数天的努力与询问,我终于在月底交上了我的成果,经过朱工的认真检查认为没有计算上的错误后向监理提出了索赔。

在框架施工的同时我们开始了墙体的砌筑,为了一层的施工方便我们的墙体是从二层开始砌筑的,其采用陶粒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相结合,在插座位置用砂浆填筑四周空隙。墙体施工也是特别的快,与此同时一层的管道井也基本挖好正打算下管子,由于地处东北所以管道井是在楼道底层施工的,管子也特别多,什么煤气,暖气,电缆,水管,都从这个井通过。在看楼上施工已经进行到了第九层,我们在上面看现场的时候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钢筋的绑扎不牢固,箍筋间隙不准,梁模板宽度不够,电渣压力焊施工不利落,等等问题都在朱工的下一一改正,我们也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之天进场,电梯井预留电梯安装空间。日后浇带完工宣布主体完工。

月日我来到了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镇,在汉洪高速五标进行了下一段的实习。汉洪高速公路起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屯口镇,止于汉南区邓南镇向新村,是武汉市规划建设的七条快速出口公路之一西南通道上的重要一段。途经屯口镇,军山镇,乌金农场,邓南则镇,汉南农场,终点与在建的汉荇河大桥对接,路线全长㎞。本标段起点里程为,途经乌金农场,全长公里。全线构筑物中有大中桥座,其中桂子湖大桥(米),大军山支洪道高架桥(米),互通立交一处,其中新河中桥(米),小桥座,通道处,过水箱涵座,管涵条。全线主线路基长度米,连接线路基长度米,其中路基填方立方米,挖方立方米,换填土方立方米。路线途经地段多鱼塘,藕塘,稻田,软基地段较多,须进行软基处理,处理方式有水泥搅拌桩,朔料排水板,桩地基加固等多种方式。本工程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双向四车道米,行车道宽:米,桥梁宽度:与路基同宽,汽车荷载:公路—Ⅰ级,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系数ɡ。

刚去的头两天就和测量班的在一起测已知控制点高层,天天好辛苦啊!一共五个人两个立尺的,一个主测,一个记数的,另一个就是我,从早上到晚上,除去吃饭和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之外我们就徘徊在主干线和连接线上。遍地的池塘,稻田让我们在蜿蜒的塘沿上施工简直就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连接线上的蚂蚁河要座摆渡更是考验我们的身体素质。

同时软基处理也相应的开始了,我们的处理方法基本为打粉喷桩,其施工方法为:

首先平整场地,我们测量人员进行放样定位,施工队移动钻机就位,设计要求本标段施工的粉喷桩桩径为,间距为—,在施工现场要以项目主管技术员提供的调整间距为准。由我们测量人员和现场施工技术员测定桩位,移动钻机就位,孔位误差≤。

调整钻机主轴垂直度。钻机钻杆的垂直度要控制在℅以内,即使在开钻过程中一旦发现倾斜度过大,要立即进行调整,以免造成斜孔,影响桩身质量。

钻机开钻。启动钻机开始钻孔,在搅拌钻头快接近地面时,启动空压机送气,开始钻进,钻进速度≤。在达到设计深度时要保持原位继续钻动。同时注意要保持钻杆中间送风管道的干燥,从开始钻动直至喷粉为止,应在钻杆内连续输送压缩空气,以免造成污水,淤泥进入堵塞,使粉喷桩桩身质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喷送水泥。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当搅拌头达到设计标底时,开启粉喷装置,提前进行喷粉作业。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水泥浪费,尽量连续喷粉,一旦因故喷粉中断,应将搅拌头下沉到停粉点以下,粉喷桩接桩时其重叠长度大于米。

提升喷粉,反复搅拌。以的速度提升,到设计停灰标高后,慢速原位转动。为保证粉体搅拌均匀,须再次下沉到设计深度,按≤的速度提升搅拌。搅拌头每转动一周进尺≤。桩身根据设计要求与地基土均匀拌和;施工中如发现粉喷量不足,应整桩复打,复打的粉喷量应不小于设计用量;保证加固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施工中如因地下障碍物等原因使钻杆无法钻进时,应及时通知主管技术员,以便及时采取补桩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中。因为屋顶为弧形与三角形组成所以在进行楼顶施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其混凝土的下滑堆积,因此瓦工要不时的对其进行找平,摊铺,等工作。

月日东侧阁楼模板施工,西侧楼顶浇筑混凝土,墙体砌筑到九层,苯板今

严格控制喷粉标高,停粉标高和水泥喷入量,确保桩长。确保中途不停喷,严禁在尚未喷粉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提升钻杆至地表下米左右时,要停止喷粉作业。

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做施工纪录,深度纪录误差不得大于,时间纪录误差不得大于秒钟,并准确记录喷粉量。

注意施工场地清洁,严禁散灰扬尘污染周边农田。

我们的粉喷桩在全主干线上有上千根,所以施工起来很要时间,尤其是钻机总是出现问题钻机维修人员要随叫随到;并且施工边线很容易就被搞掉,经常要找我们测量班的来从新防线,周而复始的一次又一次。

新河中桥地理位置比较好而且好施工,所以我们在桥梁施工的选择上就先开始了它的施工。我们根据加密水准点先测量防线,然后用铲车,推土机清表,在初放桩位,在放桩的时候我们要有人去立后视,主测根据已知方位角定向以后再放桩位坐标,然后打木桩。我们先施工桥台的。本桩是我们这项工程施工的第一根桩所以我们都很谨慎,本工程桥梁桩基全部为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机械为正循环轴式钻机,护筒为的,要求护筒高出地面,底部埋深—,上下正直,互通中心线平面偏差小于。胡同采用人工埋设方法。桩架就位,机架要平直,基座垫稳,我们桩机下垫了枕木,钻孔过程中机架不能移位和不均匀沉陷。

钻孔时钻具连接要牢固,铅直,初期钻进速度不要太快,在孔深以内,不超过,以后不要超过。在覆盖层始终要减压钻进,钻进速度与泥浆排放量相适应。大军山支洪道特大桥采用冲孔钻,开孔时要慢,孔深以内,不超过。钻进过程中,经常测试泥浆指标变化情况,并注意调整钻孔内泥浆浓度。

钢筋笼的制作为现场制作,连接为焊接,分段下孔,钢筋笼的加强箍必须与主筋焊接,焊条我们采用字头型号,以保证钢筋笼焊接质量。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不能变形。钢筋笼一次性使用一台吊机。钢筋笼顶端要焊吊挂筋,高出钢护筒。钢筋笼就位后,吊挂筋支承在护筒顶的枕木上,不能直接放在护筒上。为了让我们在以后检测桩位正常钢筋与护筒距离正常,所以我们箍筋要求多焊出一圈。

混凝土灌注时必须保持连续灌注,中断时间不超过分钟。因为我们的孔深都在米以上所以混凝土一定要准备充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小时。在施工新河中桥桩时我们搅拌站还没有建设完成,所以均为商品混凝土,但其造价之高令人望而却步。浇灌的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以上。

水中墩概况,桂子湖中个,水深米,湖面宽米,河床地质为:淤泥亚粘土,深度米左右,再下层为粘土;系梁位于水下面,河床以下。蚂蚁河水中墩个,水深米,河面宽米,河床地质为:米深的淤泥层,淤泥质亚粘土米,再下层为粘土;系梁位于水面下,河床以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水中墩的构造特点,钻孔桩采用固定平台,上钻机成孔方法施工,系梁采用钢板围堰,下设模板支撑架方法施工。施工所需设备,机具,材料主要通过水上运输船运送,小型机具及混凝土利用混凝土输送管泵通过临时践桥输送。

采用钢板桩围堰的水中墩及系梁:搭设固定平台,打设钢护筒,钻机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插打定位管桩,布设围堰导向框,插打钢围堰,内外支撑安装,安装底模支撑框架,立模,灌注系梁混凝土,拆模,拆除钢板桩围堰等工序。我们采用震动打桩机,震动打桩机是目前插打钢板桩较好的施工机具,具有液压夹桩位置,能与钢板桩自行作钢性连接,既可打桩,又能拔桩,操作简便,能克服桩的摩阻力,使桩下沉较快,可提高沉桩速度。水上钻孔平台钢管桩作基础,钢管桩上布设工字钢梁,主要为钻机钻孔提供作业平台。经测量定位后,钢管桩由浮吊吊震动锤打入河床,入土深度不小于米;钢管桩采用∮,壁厚为,每根长为米。每个墩位处设一座整体钻孔作业平台,采用钢管桩作基础,顺桥轴线方向的两根钢管桩上布置一片Ⅰ工字钢,以作横垫梁,工字钢与钢管桩焊接在一起,以提高整体性;在横梁上垂直桥轴线方向布设Ⅰ工字钢,以作纵梁。每根钢管桩上做钢板桩帽一个,分布梁支立在桩帽上并焊接好,以提高作业平台的整体稳定性。

搭设固定平台后,安装下沉钢护筒的导向架,用浮吊,震动锤把护筒下沉到设计位置,每个墩的几个钢护筒用泥浆槽连成一体,钻孔时其他几个护筒作为循环泥浆池。

辛苦的工作就是这样进行的,没天我们都在荒芜的稻田与水塘之间忙碌着,哪里开工我们就在哪里放线,经常要同一个桩位放好几次,在主干道施工之前要修便道,我们道路的便道修在内侧,大军山特大桥的便道修在桥下中间位置,汉南互通匝道便道修在路的里测。

总结:在长春明珠小区二期三组团,栋楼实习的一段日子里我学会了许多土建工程的施工程序和质量的检验工作,并且了解了报表的填写与记录,能根据图纸算出工程量,在技术指挥的指导下弄懂了实物与图纸之间的区别。在施工过程中能进行测量放线的现场操作,并配合技术指导完成繁重的现场看管,我很珍惜在这方面所学到的实践知识与一些施工中所谓“游丁走缝”的处理。原创:并且知道了施工中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工期与质量的话题。也明白了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工作关系,监理的重要性等。我觉得是收益匪浅。

工程类范文篇2

关键词:工程能力;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实践

一、概述

工程实践能力是评价车辆工程系本科生对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衡量学生未来就业水平的关键指标。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体之一,上海理工大学近年来一直践行创建“精品本科”教学目标,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同时也决定了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1-3]。在车辆系本科教学中,除了专业基础课程外,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了决定了学生的培养水平。在上海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有专门的12门专业实践课程,用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实践类课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课程设计工作中存的若干问题,从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的参与状况、课程设计的教学形式和评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规范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同时以课程《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为对象,通过对提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前工程类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目前实践类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选题方式单一,选题题目欠新颖

目前课程设计的选题方式一般采用教师出题目,学生被动选择的情况,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选题内容不感兴趣,对课程设计的参与度差,因此如何在课程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命题,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等是支撑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的重要手段。另外,目前课程设计的题目欠新颖,缺乏多变,学生往往能根据往届学生的设计结果修修改改以应付答辩,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课程设计选题需要定期更新并注重与时俱进。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易度要适当,使学生在计划时间内经努力能够完成任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优先选择与生产、科研等密切相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4]。同时要丰富题库中题目的数量让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二)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同学存在抄袭现象

课程设计全过程的认真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问题解决思路、工程绘图能力以及成果答辩中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达成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水平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选题题目比较集中,分组设计及答辩的形式使得小组内部分同学注意力分化,另外在对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面仅根据答辩结果进行评分,导致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从上述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提升学生对实践类课程参与度是待解救的关键问题。

(三)课程设计教学形式传统,缺乏详细可操作的教学流程,过程管理松散

目前课程设计的教学形式一般采用教师给出备选题目,学生分组后被动选题形式;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身在课下完成,同时教师在固定时间的答疑环节;最后通过小组答辩形式给出评价成绩。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结果抄袭现象严重[6],另外有的课题小组内部成员除了答辩小组长对设计结果能够较好答辩外,其余成员对问题解决思路、工程图纸制作过程以及设计说明书内容等均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另外,课程设计答辩过程太过松散,导致小部分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抄袭,蒙混过关。因此,除了在答辩环节的教学方法改革外,如何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加大过程监控,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在认真的开展自己的课程设计是目前存在的又一关键问题。

(四)课程设计评分机制不合理

由于以往课程设计成绩均是基于最终答辩环节给出,如小组内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变速器箱体的机加工工艺设计规程与对应的夹具设计工作,但小组内每个学生对课题的参与程度与完成度都是不一样的,但在小组答辩后的成绩相差无几,这就导致了课程设计中学生得分大多比较集中,区分度不够,自然这种评分机制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得分多少多依赖于学生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这种评分机制评分方法不能体现出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因此,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评分机制,能够分阶段的给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参与度与完成度打分,同时确定每一个阶段的得分在最终评分中所占的权重,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激发优秀学生创新性的重要手段。

三、工程类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上述课程设计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新的教学环节与实施办法,同时通过对企业工程项目实施中管理方法的引入,使得学生及早熟悉工程项目开发流程与时间管理方法,增强学生对课题的参与度,提升上海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本科生的就业水平。

(一)压力下的选题决策环节以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

目前,课程遇到问题时主要由老师一人评判或决策,在方法层面上可以统称为Delphi专家决策。该决策在课程设计中的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导,而头脑风暴法可能导致长时间达不到共识。因此,为了调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的协作能力,在选题阶段,提出压力选题决策法,该方法是名义小组法的衍生,提高了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了学生和老师的参与度。具体做法如下:通过学生辅助资料的快速研读,让划分为一组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达成一致,如课题分析离合器设计和变速箱设计,平均分为两组人,分别给4种离合器和变速箱的设计结构,并提供混乱的复杂调研数据,让每个组必须在规定时间达成设计理念共识,并由一人进行设计说明。能达成共识的小组,并能说明结论的小组本轮高分;如最后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各个设计理念派一个人进行说明,教师决策最终设计理念,并依据展示的好坏本轮得不同的成绩。

(二)设计结果的持续性改进报告———提高学生工程问题分析能力

设计方案决定后,操作层面上分为更小的小组,每组的设计参数不同。进行答辩后获得基本成绩,对于每个小组设计出现的问题,目前主要的方法就是老师指导后改正,学生被动改正后,很多往往不知道原因,也没有动力做进一步的分析。为避免此类问题,对于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提供改正报告,对于同一个小组,可以将不同问题分给小组不同的成员,分别提供最终的报告,并将报告的内容作为一项重要评分点。

(三)学生表现的阶段性过程监控———提升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程设计中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挖掘资料和利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将尝试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际中[5],并且深化其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在学生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这样能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来参与到课程设计中,阶段性测试中要多以小组成员逐一论述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一位同学能够参与其中。同时要促进各小组间的竞争来让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竞争性答辩与评优环节———提升学生逻辑性与沟通展示能力

对于评优的团队,答辩过程中,除了在问题改进中的成绩,也要进行相互辩论,获得进一步的评优成绩。首先,均按照一定的规范(如5W1H)的逻辑进行课题设计展示,然后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在自由辩论环节,最后,双方各派一人进行总结。最终老师决定各个评优团队的胜负,并对各个辩论者评分。

(五)面向全过程的加权评分机制———有效考评学生完成度,营造良好学风

针对目前课程设计评分集中,区分度不够,无法有效考评学生完成度的问题,可采用面向全过程的评分机制,即采用多阶段评分,并给出最终加权成绩作为最终评分的形式,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中,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营造良好的实践类课程学习风气,不断加强后续选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程设计成绩的具体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三阶段的成绩,而最终的成绩为三个环节加权后的综合成绩。综合评分体系如下:压力选题环节占比20%,问题改进环节70%,竞争性评优10%。以汽车变速器箱体的机加工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任务为例,具体操作过程可按照如下形式进行考评:1.压力选题环节具体评分如下(满分100分):针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可通过小组讨论预选2-3种,然后给定时间期限内,对不同方案的优劣性进行对比分析,小组达成一致70分,不能达成一致50分;发言者1-20分,满分20分 ,设计理念说明者1-10分,满分10分。2.问题改进环节具体评分如下(满分100分):在初始确定的设计方案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改进建议或者小组内部的方案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与总结进行答辩,改进措施与报告成绩1-40分,40分满分。设计质量1-30分,满分30分。问题报告质量1-25分,满分25分,报告格式5分。3.竞争性评优环节具体评分如下(满分100分):对于该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展示与问题答辩,并根据答辩表现进行评分,表现优秀70分,表现成绩良好60分,表现不佳40分,答辩过程中发言者1-20分,20分满分,总结者1-10分,10分满分。进一步按照上述各阶段的表现进行综合加权,具体权重值可根据教师对阶段性结果的重视程度而定,最终即可获得课程设计中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上述改进的课程设计类教学方法改变老师选题的金字塔模式,在时间和方案的双重压力下选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7];同时,该问题也是未来就业中实际工程项目在时间节点与方案的抉择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够在互动讨论环节迫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设计与流程,对于出现的问题,采用实际工程中常使用的设计变更流程与质量控制的报告,使学生初步了解汽车制造企业正规的工作流程;而竞争的答辩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而在实际工作中,都会受到竞争对手或者客户的压力,通过竞争的答辩环节,可以让学生对压力面试以及工作陈述等有更真实的体会。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过程多环节的教学方法改革,如选题内容紧密结合汽车制造工程实际,此外通过互动选题、阶段性评分以及紧促的教学节奏提升学生对课程设计课程的参与度与兴趣;结合企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将课程设计案例以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实施,加深学生对课堂制教学知识点的兴趣与理解程度,提升车辆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全过程中执行详细可操作的教学规则与流程,锻炼学生在压力决策、团队协作、问题解决思路以及沟通展示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车辆工程系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工程能力。

作者:刘银华 周萍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郑玉波.加强《机械基础》实践性教学环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1):141.

[2]付保川,徐宗宁,董兴法.工科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4):71-74.

[3]宋玉梅.浅谈机械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261.

[4]张日红,朱立学,韦鸿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184.

[5]周喜权,陶佰睿.课程设计在电子专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J].高师理科学刊,2010,30(1):97-99.

工程类范文篇3

IE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结构

1.IE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IE教育办学定位与特色的研究与思考,按照“突出实践教学,办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思路,本着“必需、够用”的理论教学基本要求,遵循素质教育的“多层次、全过程”原则,按照“强化应用、提高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根据专业涵盖的岗位、业务范围、基本能力要求等,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深入论证、认真研究、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形成了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和综合创新”四个模块构成的应用创新型IE人才培养方案。

2.IE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和构建的、由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组课程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首要任务。[5]目前典型的课程体系结构有层次化课程体系和模块化课程体系两类:[6,7]层次化课程体系课程之间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但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差;模块化课程体系突破学科专业领域的界限,灵活地设计和组织具有不同作用的课程模块,从而构建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基于大工程观和矿冶机电特色工程背景,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按IE岗位工作需求和全面能力素质要求为导向,设置相应的模块化课程群,弱化课程体系的学科性,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作用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构建,在课程内容上,积极引进学科与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动态。

课程群多元化协同教学方法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自2000年创办招生开始,由于教学资源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传递─接受式”教学,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通过近些年的专业教学实践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面临着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首先,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从“专才”培养转向了“通才”教育,教学内容也朝着“厚基础、宽口径”的方向发展,[8,9]相应地专业课的课程门类与学时数都大幅度受到精简,不仅课程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也迫切需要对相关课程的群体性从时间、空间以及其功能上进行整体融合和规划;[10-12]其次,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交互式教育环境的引入,教育模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化交互教育已成为现实,[13]基于网络化的教育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和网络教育。

IE模块化的课程群体系结构对教学模式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施中基于核心课程群构建协同教学团队,利用多媒体信息和网络技术设计构建网络集成教学平台,对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案例讨论、作业管理、实践教学、测试反馈、沙盘模拟、交流论坛和课外拓展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体化集成;同时设计构建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图像、声音、动画以及影像等多媒体素材,为网络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选择。以IE专业ERP原课程群为例:该课程群包括“数据库原理”、“WEB开发技术”、“生产计划与控制”和“ERP原理与应用”四门课程,利用四门课程的内在联系和密切关系构建ERP课程群协同教学体系,达到以数据库原理为基础、以WEB开发技术为手段、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以ERP综合应用实践为目标的ERP课程群教学体系。

结论

针对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通过研究,对IE专业2009级、2010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革新和完善,按照课程群网络协同教学的思想设计构建了IE专业课程群教学体系,基于网络集成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与建设,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基于大工程观和矿冶机电特色工程背景,按IE专业全面能力素质要求为导向,构建了相应的模块化课程群体系,采用网络化协同教学模式培养理论和知识相结合的IE创新型人才,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普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的创新意识,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我校IE专业学生近几年在全国ERP沙盘模拟大赛,创业之星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一系列竞赛中取得了佳绩,95%以上的学生参与了专业的科研实践项目,硕果累累;学生年均就业率95%以上,IE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

工程类范文篇4

[关键词]:房地产,高等教育,工程管理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andtrendsglobalization,thereisanincreasingneedsforthehighlyeducatedpersonnelinChina''''srealestateindustry.Basedonahistoricalreview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thispaperprovidesyouwithageneralpictureofrealestateeducationwithintheframeofconstructionmanagementprograms.Inconjunctionwiththeexperiencesinofferingrealestatecouseinconstructionmanagementprograms.attsinghuauniversity,theauthorindicatesthat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arethetwospecializationwithverydifferentfoundations,andthenationalcodesofsubjectinstallmentcontrolpolicyarethekeyissuesrestrictingtheproperdevelopment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Inviewofthefuturedevelopment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weshouldpayagreatattentionforthedifferentsof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Forthemutualrecognitionofaccreditedprogramswithoverseasprofessionalbodiesin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theauthorbelievesthatitwouldberelativelyeasytosigntheagreement,buthowtoeducatechinesestudentswithinternationalknowledgeandexperienceswouldbethekeyofthismutualrecognition.

Keywords:RealestateHighEducationConstructionManagement

一、房地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经营、管理与服务的行业。具体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各类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房地产投资经营等活动)、房地产管理业(住宅物业管理、土地批租经营管理和其它房屋的管理活动)、房地产经纪与业(房地产与经纪人服务、居间买卖、租赁服务、房地产交易保证服务、房地产估价等)。日益发展壮大的房地产金融保险业虽然不包括在房地产业中,但其在人才需求上也与房地产人才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00年末已经达到20,5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64平方米),农村达到27平方米。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6.3亿人,比2000年净增1.7亿人。如果到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25平方米计算,将需要新建城镇住宅建筑面积56.1亿平方米,平均每年约5.6亿平方米。如果再计入非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积,未来10年中国胸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0年,城镇住宅与房地产业增加值约5400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左右,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1年末,中国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7万个,从业人员100多万人,房地产估价和土地估价机构8000余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其中取得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执业资格的人数30000人),房地产经纪机构约2.7万个,从业人员30多万人:物业管理企业2.5万个,从业人员260多万人。此外,如果加上在政府从事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房地产教育研究机构、房地产信息服务与咨询机构、房地产投资顾问与策划机构的就业人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就业总人数预计超过550万人。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来自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投资与金融等相关专业,真正受过系统的房地产专业教育的人才只占很小的比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消息表明,目前上海包括信息产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在内的一类专业,最受考生青睐;《深圳晚报》在未来人才市场上最走俏的将是金融、保险,高级管理、物业管理等13类经济专业人才。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对北京市有关高校房地产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30.77%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毕业生供不应求,69.23%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一般、但是可以找到合理的工作,没有同学认为就业形势不好。

二、中国高校房地产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变革

1989年,经过国家教委批准,中国高等学校开始设置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到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为止,全国设置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达到了114所。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原有专业讲行了调整,专业种数由504种减少至249种,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调整到工商管理类的工商管理专业。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开始对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归属进行了调整,部分高校将该专业并入工程管理专业,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专业。

建设部作为中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于1994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98年过渡到“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过程中,继承了原对房地产专业教育指导的职责,并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延续至今。将“房地产经营管理”并人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目前尚没有纳入“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的范围。另外,目前中国专科教育的专业目录中,目前仍然保留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

2、中国高校与房地产相关的本科教育

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77所高校开设有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此外,还有一些本科生专业与房地产教育相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共有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在内的32所高校开设了地理学学科门类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

城市规划:共有以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为代表的43所高校开设了属于建筑学门类的城市规划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城市规划管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遏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以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为行表的34所高校(以农业类院校为主)开设了公共管理学科门类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与工程项目管理等其他专业方向一起,共同使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平台。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市场营销。在培养目标上,要求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房地产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

2、各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概述、房地产经济学基本理论、房地产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市场特性与功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素、市场运行规律)、房地产市场的依存基础(区域和社区分析、城市发展模式、土地利用分区、土地价值)、分类房地产市场(住宅市场、商业房地产市场、工业房地产市场、其他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中的空置问题、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干预(宏观调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房地产税收)。

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概述(概念、作用、估价制度、估价标准、房地产估价与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市场价值与价格、影响房地产价值的因素、房地产估价原则)、房地产估价程序(程序、估价目的与价值类型、房地产类型及其特点、房地产价值时点)、市场区域和邻里分析(市场区域与邻里的含义、市场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估价对象的确认与描述(估价对象的范围、政府法例限制与权益性质、场地描述、场地使用经济性分析、建筑物及其它地上改良投资描述)、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土地估价、房地产部分权益估价、估价结果与估价报告、信息技术在房地产估价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及房地产开发程序、政府对房地产开发过程的管理(投资计划管理,项目规划与设计管理、土地管理、项目开工及建设期间的管理、项目销售与产权管理、项目竣工及入住管理、市政及配套设施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形式、价值链,发展战略)、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宏观因素分析、市场研究与投资机会、场地选择、产品功能定位)、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中的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融通、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营销、房地产开发经营税费、物业与资产管理(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资产管理、物业管理、设施与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组合投资管理)。

房地产市场销售:市场概述、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战略、房地产项目前期策划、房地产定价策略、房地产分销与促销策略、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四、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课程教学的实践

1、与学校、学院教学平台的关系

清华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为了体现通才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总体要求,在培养计划要求的总共140个学分中,有70个学分为校级教学平台提供(包括数理基础、外语、计算机等,本专业要求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法律基础等课程也由该平台提供),有35个学分由院级教学平台提供(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土木工程技术课程,也包括本专业要求的工程经济学、施工技术与组织等),与工程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占35个学分。为了体现贯通教育的宗旨,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没有再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

2、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房地产课程设置

由于历史的原因,横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挂靠在土木工程学院,该研究所的教师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教师一起,组成了目前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的建设管理系。因此,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虽然没有细分专业方向,但也纳入了一定数量的房地产相关课程。目前面向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设置的房地产相关的课程包括: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经济类专业基础课,2学分)、房地产概论(专业主干课,2学分)、房地产评估理论与实务(专业选修课,3学分)、物业管理(专业选修课,2学分)。

近10年的实践表明,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设房地产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保证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的同时,强化了其经济、管理类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性。

3、房地产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分析;区域增长;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课题目: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变化及比较);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住宅市场(讨论课题目:住宅市场需求预测);商业房地产市场(讨论课题目:写字楼市场的租金与空置);工业房地产市场;国际房地产市场;(讨论课题目:中外房地产市场发展特征的比较分析);住房政策(讨论课题目:政府住房补贴与住房支付能力);城市增长与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干预。

房地产概论: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住房制度与住宅产业、房地产及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市场及市场研究、房地产开发及项目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金融(开发项目融资、抵押贷款、证券化)、中国房地产主要税制、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法规体系及其分类、土地管理制度、开发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使用管理制度、金融管理制度)。公务员之家

房地产评估理论与实务

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概述、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房屋修缮管理、房屋设各管理、物业管理综合服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收益性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收益性物业管理中的财各与成本管理、写宇楼物业管理、零售商业物业管理、工业物业管理。

五、发展中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的建议

房地产专业是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这是由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和学生的良好就业前景所决定的。政府和半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含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债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等)、房地产投资和开发企业、物业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房地产咨询机构(含房地产评估机构、机构、投资咨询公司、信息公司、产权保险公司、建筑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均对房地产专门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

从中国房地产业对人才需求前发展趋势及中国越来越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的学科设置

工程管理(建设管理,下同)与房地产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在国外,建设管理专业通常设置在工学院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学系内(如得克萨斯奥斯订大学土木工程系、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也有些学校在工学院中独立设系(如佛罗里达大学建设管理学院、英国里丁大学建设管理与工程系)。房地产专业通常设在商学院,有时独立设系(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房地产系、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商学院房地产与土地经济系),有时与金融、保险等为同一个系(如纽约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金融保险与房地产系)。

从学科领域覆盖的内容看,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在建筑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有所交叉,只是前者强调技术与管理,后者强调金融与投资。因此,英国多数大学及受英国学科设置影响较大的大学,通常将房地产和建设管理设在同一个学院或同一个学系中。例如,但英国里丁大学城市与区域学院(Faculty)分别设立有建设管理与工程学院(shool),由建设管理与工程系与工程系合并)和土地管理与开发系,香港大学在建筑学院设立有房地产与建设系,新加坡人学在设计与环境学院分设建筑管理系和房地产系。

目前中国与房地产专业学科设置的模式,英国模式相似,但随着中国房地产业从开发建设阶段逐渐过渡到资产运营与管理阶段,对开发、建设方面人才的需求会减少,而对投资、金融方面的人才会逐步增加。因此各高校从房地产专业学科设置上,应该关注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2、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是房地产专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房地产专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广泛涉及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环境和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很难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也很难使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当前房地产业最紧缺的,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较坚实的基础,又在更多的领域有广泛知识和素养的人才。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为例,在其所管理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市场分析、投资分析、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物业与资产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各专业领域的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则这个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所需要的员工肯定是对某一两个专业领域比较精通,对其他相关领域有基本的解,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共同工作,这样组成的开发队伍,才有竟争力。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高等学校应该面向房地产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房地产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含MBA)课程。为其提供“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创业学”、“房地产资产管理”、“房地产案例分析”、“城市公共政策”、“房地产法”等比较深入的房地产专业课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虽然没有设立房地产专业,但该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完全可以借助经济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平台来完成。当然,由于专业方向所在的学科分散,也为房地产学科建设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

3、妥善处理好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关系

虽然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内包含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但并不表明工程管理学科就是房地产的上级学科,也不表明我们的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就等同于国外的房地产专业。从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的培养方案看,与建造技术、土木工程相关的课程占据了50%以上的比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的学生得到的实际上也是一个营造师应该获得的专业基础,不是房地产专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金融、投资和工商管理专业基础。

从国外房地产学科发展经验来看,房地产学科更多地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例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房地产系房地产专业,是美国排名第一的房地产专业,其本科生课程计划中的37门课程中,有33门课程与沃顿商学院其他18个专业的要求一致(含9门工商管理基础课程),房地产专业的4门专业课中(“房地产法律、金财与开发”、“房地产金融:投资与分析”为必修,在“城市房地产经济学”、“住房金融与住房政策”、“高级房地产投资与分析”、“国际住房比较”、“房地产开发”、“国际房地产比较”等课程中选修2门),没有涉及任何工程技术类课程。英国里丁大学土地管理与开发系的土地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专业本科生课程,也是以社会、经济、管理、法律和房地产类课程为主,对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相关课程只是少量涉及。

国内财经、师范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多是由原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转化而来,在遇参照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方案时,就到了很大的矛盾:遵循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意见,这些学校不具备开设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条件;不遵循这个指导性意见,又找不到一个有效的专业出口。在未来的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过程中,这个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例如,天津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测量、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列为主干课程,但实际上该校并无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要从天津理工大学聘请。

4、关于房地产专业执业资格与国际互认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管理制度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国家对专业人员的管理逐渐从专业技术职称、职各的管理,转向对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这就为社会评价学校、制约学校专业设置的方向和规模成为可能。房地产专业本来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专业,如果以改革和向前看的姿态对诗这个专业,让市场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来制约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协会在评估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将对房地产专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房地产专业的执业资格,目前有房地产估价师,正在筹备中的资格包括房地产经纪人和物业管理经理。目前美国的CCIM(CetifiedCommercialInvestmentMember)在中国与有关单位合作,颁发“商业房地产投资分析师”资格。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也有一个庞大的中国会员发展计划。当然,CIOB也将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结果方面,中国NBCMA的评估结果互认。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在国际建筑与房地产市场上工作的能力(主要是语言问题),互认的结果很可能是国外的“洋资格”,伴随着中国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逐渐占领国内的市场。但中国的相关专业资格,几乎不可能凭借互认的机会走向世界,而且还有可能失去国内的市场份额(因为中国的客户大多具有“求洋”心态)。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是专业资格互认过程中,能否从“名”到“实”的关键。

工程类范文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考核模式;优化方法;实践效果

最近教育部关于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现象将改变的观点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部长陈宝生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并且是长周期高学分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同时又是高校本科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环节,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和评分机制的优化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指挥棒,决定了学生的设计态度及设计方法,采用传统的考核模式难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3-5]。因此,随着教育形势的改变,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本文作者将根据多年教学和指导十几届工程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经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指标、考核环节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优化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并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一、当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都投入大量精力加强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通过对相关文献[4-6]以及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考核指标较粗放,分值权重不合理。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的部分考核内容缺少量化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老师凭印象打分的现象仍然存在,考核随意性较大,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公平公正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指标的评分项目不够细化,有些评分标准的界定比较含糊,每项评价指标所占的分值权重也不尽合理,较难体现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优劣,因而评分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也无法保证,不利于发挥考核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和激励功能。2.注重终结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传统的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主要由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质量决定,这种以最终评阅材料定评分等级的终结性考核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例如: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的少数抄袭现象不易察觉;极少数毕业设计(论文)由外界代做的学生因图纸和文本质量优良而拿高分,而真正认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往往成绩不一定最好;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设计思想不能充分反映出来。并且这种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考核模式,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没有量化的监控,对长期缺勤、劣质提问、不参与答疑讨论等不良态度与表现也起不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国内本科生的主动意识本来就偏薄弱,如果过程性考核不随之跟进,那么较多学生就会缺少主动参与到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来的动力。3.考核功能片面化,考核环节简单化。现行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受传统观念和专业划分过细等因素的束缚,对考核功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考核方式片面夸大了其评定选拔功能并被赋予功利化色彩,考核成绩简单地与评优、学历及学位授予等挂钩,缺乏对毕业生的全面评价。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分析总结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得到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问题反馈,无法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习的薄弱环节,弱化了考核的诊断和反馈功能。此外,当前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环节较为简化单一,主要以安排在末期的教师评定和小组答辩为主,缺少平时和中期等多元化多层次考核环节的配合,考核工作无法根据各学科特色合理地展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模式的优化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国内外同类型高校的先进做法[1,4-6],综合考虑本校工程类专业特点以及相关调研结果,总结出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的主要优化方法如下。(一)多方式全过程考核。对于工程类专业而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包括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项目可行性分析和工程项目设计等内容,都具有“过程性”特点,其质量保证必须贯彻“全过程考核”的思想,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5]。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应采取多方式全过程的考核方法,适当提高平时考核的成绩占比,并增加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比重。所谓多方式全过程考核,是指将考核从传统的以最终成果为主的考核分成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并设置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中。即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把成果评审和最终答辩为核心的考核分解成数次过程评价考核,每次考核设置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成绩占比,然后将各次考核分别设置于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的进度中。根据调研分析以及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进度安排特点,一般设定4至5次不同方式和权重的考核最为科学合理,分别设置于毕业设计(论文)进度的1/5、1/2、4/5、答辩期间和答辩后期,考核难度与复杂程度逐级升高。总之,将多种考核方式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思想融会贯通,形成易于操作和实施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方法,并且根据不同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对于有效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二)多维立体量化考核。根据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特点,各个工作进度阶段对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考核主体,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运作方式。一般定性考核的依据较难把握,这就需要在毕业设计(论文)考核体系设计中加入更多的定量考核,以对学生的各个阶段各项任务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指标等定性考核的内容,也应当尽可能地转换为具体量化的指标来描述,以提高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将学生的过程表现以及阶段量化成绩与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结果紧密结合,建立多维立体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并进一步推动“终结性考核”向“全过程考核”的转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价体系的关键所在,并且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是保障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公正性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而多维立体量化考核方式针对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可为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多层次差异化考核。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本校的调研数据可知,不同工程类专业均注重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但各专业学科涉及面十分广泛,考核侧重点和考核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见,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的特点优化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引入“绩效考核”理念,实行多层次差异化的考核方式,以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按专业类别与方向设计优化考核评价方式,使各学科偏理论性或偏实践性的特点得以保持,使考核指标的分解与分值权重有机结合,保证考核评价体系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例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工程设计选题侧重实践性考核,可以采用“任务+过程+达成度”量化考核模式;而与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与试验选题则倾向于理论性考核,可以采用“目标+过程+成果”量化考核模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工程类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目的、指标和标准选择合适的考评者,如果由指导教师单独完成考核,难以保证判断和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考评者应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以及答辩小组成员组成。

三、实践及效果

为实践上述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的优化方法,选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和2018届的毕业设计(论文)作为试点进行了实施和应用。采取3次过程考核和2次答辩考核的考核模式,按设计(论文)任务先后顺序所设定的考核环节(权重)包括开题(10%)、中期(20%)、评阅(20%)、答辩(40%)和后期(10%)。5次考核设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题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外文翻译(4分)和开题报告(6分);中期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出勤(5分)、答疑(5分)和中期答辩(10分);评阅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文献量(5分)、文档(5分)和图纸(10分);答辩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文档(10分)、图纸(10分)和口头答辩(20分);后期环节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文档整理(5分)和图纸修订(5分);最终成绩为5次考核分值相加。对试点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在考核模式优化方法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考核模式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控制比较成功,教学效果提高显著,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次答辩的合格率由76%提高至91%,优秀和良好等级占比由32%提高至46%。并且,一批高质量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在校级和省部级评优中脱颖而出,如2017届一名毕业生获得“立昇杯”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对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改革及质量管理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四、结语

毕业设计考核模式的优化与实施,需要指导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付出持久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针对目前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多方式全过程考核、多维立体量化考核和多层次差异化考核等优化方法,既能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全面性的改革和完善,又能发挥优化考核模式对教学实效性的调节和促进作用。优化考核模式的实施更能保证设计(论文)成果评分的科学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闰生.“三段式”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0):158-160

.[2]朱昌平,何海霞,周笑晨,王飞,高远,朱金秀,常雪琴,陈秉岩.阶梯式培养方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3):183-187.

[3]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4]陈江.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模式的探讨[J].设计,2013,(8):132-133.

[5]刘可真,梁松涛,高美莲.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5(16):139-140.

工程类范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

引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对推动工科专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国内众多高校以通过工程认证为契机系统化重构专业教学体系,并达到与国际上同专业产出“实质等效”[4]。数据统计发现,自2017年起申请认证数量逐年增加,成功率逐年降低,2020年通过认证的专业仅占申请数量的10%左右。在一流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挂钩后,专业认证引起了更多高校的重视并开始进行申请和认证工作。为此,本文探讨如何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系统化转变,开展特色性的专业建设,持续推动专业建设。

1相关工作

近年来,专业建设的推动和发展更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国内高校纷纷启动认证工程。专业认证分为申请认证—受理申报—自评报告—专家进校—认证结论。专业能通过工程认证,需要专业明确毕业要求,建立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5]、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机制[6]、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7]。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指学习产出(成果)驱动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能力导向、目标导向),而非传统内容驱动(以学科、教师为中心)[8-10]。工程认证关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赋能专业建设[11],但专业的持续改进需要持续较长时间,不可急于求成。从国内对推进专业认证工作而言,在不断加深专业认证整体层面的探索或从专业认证多个构成部分的特定角度进行分析。王庚等[12]比较研究国内外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总结分析国外专业认证标准后,提出国内专业认证标准制定应具有中国特色,并给出了具体方向。戴先中[13]聚焦专业认证中的工程师培养,提出以专业认证为标准来确定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方式,对如何针对培养目标的达成进行举证,并提出完善认证标准的建议。李志义[14]分析中国专业认证从形似转向神似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提出成果导向教育进入课堂是将“222”(2个产出、2个关系、2个机制)思维转变、落实为“333”(3个产出、3个关系、3个机制)思维的关键。刘思远[3]分析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发现了课程内容建设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从教师团队、项目式课程教学、课程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与此同时,专业认证工作也在不断下沉,各高校、专业均在探索如何深刻把握专业认证理念,并将其转化为专业建设中的持续行动。李辉等[15]分析计算机类专业认证标准,提出具有4层结构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并结合所在学校的建设情况进行实例分析。李文等[16]分析计算机类的专业认证标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一整套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陈晓亮等[17]以OBE理念为基础,提出基于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在课程中进行应用并形成了评价案例。靳红梅等[18]分析专业认证所积累的数据,提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所在学校计算机专业为实例进行应用与分析。综上,现有研究工作为专业认证与计算机类专业认证的推进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和实例支持。本文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对多个学校的计算机类专业认证进行调研,提出计算机类专业认证“校院两级引领”的认证工作思路,分析了在专业认证中学校和学院的作用;以“校院两级引领”为重要支撑,对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思路转换进行剖析,并结合实例分析构建专业特色;以多所院校专业认证工作实例为基础,提出关于计算机类专业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的建议。本文所提的“校院两级引领”是从学校、学院、专业角度共同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对专业认证引领下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校院两级引领”的专业认证工作

2.1 专业认证是“校院两级引领”的系统性工作

传统专业建设主要围绕核心专业课建设,打造以专业课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并以此为依托进行扩展,强调传递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然而,专业认证侧重于强调能力培养,并将能力的定义扩展到职业规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13]。在专业建设最核心的纲领性文件培养方案中,除传统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工程实践课外,工程基础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均应为能力培养提供支撑,这三大类课程并非专业本身所能协调和安排。基于认证标准所分解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也会反映到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上[19]。显然,专业认证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是通过毕业要求和培养方案体现出对工程专业的高度系统性设计要求,因此必须从学校、学院进行整体性引领,从学校层面打通全校性课程对专业认证的支持,从学院层面打通全院所有课程和教学环节对专业认证的支持。此外,专业认证作为系统化工程,全面覆盖了完整教学环节所涉的每位教职工,需要整个系统成员全面参与。在专业认证的全部阶段,既需要专业负责人带领本专业教师参与,又需要课程涉及到的相关专业教师、教学管理成员积极参加。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系统化工程需要扩大参与人员,并统一思路。因此,只有“校院两级引领”的系统性工作,才能为专业认证提供基本支撑,图1为湖北某高校的认证申请“校院两级引领”、构建学校、学院两级即时正向激励机制持续保障认证过程。由图1可见,在开展认证过程中,计算机类的专业认证从各专业“单打独斗”逐步发展到“校院两级引领”,专业认证工作实现了有序推进。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包含专业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既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改进,又将理念落实到专业建设中。由专业单独开展认证工作,容易受限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传统专业建设框架,虽然能完成专业课程、专业能力评价等工作,但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实现哪些内容、如何实现,往往难以深入理解和体现。如果任由专业认证工作自行推进,仅靠学院提供一定支持,难免会在教学质量监控、非专业类课程、非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产生受限过多的问题,往往难以深层次落实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更进一步的,由学院进行统筹安排,有利于专业间的联系与沟通。例如,软件工程等课程往往由软件工程专业教师授课;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则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讲授。在学院统筹安排下,不同专业能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形成整个专业层面的专业认证推进体系,围绕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改进专业建设。在该层面上实质是通过学院—专业两级开展认证工作。其中,学院负责在院级层面进行统筹安排,打通专业限制;开展认证工作的各个专业根据认证需要提出要求,学院负责协调配合。在“校院两级引领”层面,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实质上是学校—学院—专业的共同推进。学校以专业认证要求为基础,通过制度、机制等方法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质量监控、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统一要求,为各专业的认证工作提供统一支撑。在此基础上,学院(通常采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认证标准指导本院各专业开展建设,在各专业间进行协调沟通,形成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建设路线,并负责监控专业的持续改进。学院各专业则按照专业认证要求调整改进专业各方面。“校院两级引领”体现了专业认证在学校—学院—专业不同层级的全面覆盖,也以专业认证为基础形成了层级间的信息流动,是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支撑。

2.2 专业认证需要转变专业建设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是学生的成长,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20]。专业认证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围绕学而非教来构建整个教学过程,进而全面覆盖所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质上强调教师教学过程,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因此该方式重视培养教师能力、建设师资队伍、改进教师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产出优秀学生等方面,往往以抽样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要符合专业认证要求、通过专业认证,就必须转变专业建设思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种转变需要在“校院两级引领”下,转变全体人员的教育观念上。最为突出的就是要教师改变思路,特别在以学生为中心所构建的教学体系与原有高校教师的个人发展体系存在一定的相悖之处时,更需要转变思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通过相对明确的考核指标构建出可量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引导教师个人发展。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能力的培养,并非知识的传递,因此通过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结合量化、定性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改变了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这种变化不仅有利于专业、学院发展,也对教师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高评价专业能吸引高质量学生,学科才更有机会保证高质量产出,教育本质就是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成就。在开展专业认证前,原有高校课程的教学目标由教师根据教材或个人经验自行定义,缺乏系统化,对毕业指标的支撑度不够。现有课程体系主要集中在专业能力培养,对一般性工程技术能力、职业规范和伦理等方面缺乏相应支持。在开展专业认证工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形成明确支撑,以产出为导向,构建“以终为始”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认证的预备阶段,核心产出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内容(课程大纲)及相应资料。在设计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毕业要求,形成可衡量的指标点,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具体的,专业认证中课程目标要符合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教学内容应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调整优化,课程大纲要形成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强力支撑。综上,通过以下举措完成基于OBE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改革:①基于课程目标达成理论教学;②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展实践教学;③加强周期性评价,为持续改进提供决策依据;④基于周期性评价进行持续改进。从准备专业认证开始,所有涉及的教学环节均将进行较大转变和改进,在此过程中教师思路也应随之发生转变,从我如何教好转变为如何按照机制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以保证学生学好。

3深入解析认证标准与要求,开展特色性专业建设

专业认证工作具有长期持续特点,要想切实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将教育本质回归对人才的培育,不能抱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思想态度,要作好专业建设、推动专业认证工作,深入解析专业认证标准和要求至关重要。在专业认证标准理解方面,例如实践课与基础课程间的比例关系、应开设的课程等硬性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制定。近年来,认证实践中的申请与审核要求、自评与审核要求、现场考查与结论审议等环节,均将“主线”与“底线”作为当前认证工作的重点。如何践行“主线”、坚守“底线”,重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否切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

3.1深刻认识认证标准与要求

工程专业认证以专业为中心,确认由专业自行设定的培养底线是否达成。通过认证的计算机类专业,其共同点是达成该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特别是首次认证重在查证专业是否理解、建立、执行了认证要求的体系。为了建立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完整教学体系,需要深入理解认证标准与要求,才能进一步确立培养“底线”,因此需要结合专业既有基础进行深入探讨。在实际调研与交流过程中发现,最主要的问题为片面理解认证标准要求,机械式分解毕业要求指标点,生搬硬套地对应课程与指标点。具体问题包括未能准确把握标准要求,孤立地理解、解读专业认证标准和补充标准,以此为指导形式来满足专业认证要求,但实质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拆分毕业要求指标点时,与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改进割裂开来,以拆分出的指标点数量、文字表达层面的准确等形式规范,掩盖课程体系与指标点难以对应的问题,进而导致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并非根据实际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的对应,而以“完形填空”(看上去能对上就先对上)方式填满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因此,要做好专业认证工作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掌握专业认证和补充标准,结合整个课程体系,以专业认证标准理解课程体系设计,深入分析课程内容。然后,通过对课程体系与课程的再理解,重新认识专业认证标准。本质上而言,对专业认证标准和对课程体系/课程的认识是一个反复、相互推进的过程。通过不断深入认识标准和课程与标准间对应关系,逐步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此时,必开课程、基础课、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也会更合理,可在现有课程体系和课程上进行调整优化,而非死搬硬套地按照要求比例进行匹配。当然,对专业认证标准的认识不仅局限于课程体系与课程,还包括与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当前专业认证所强调的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这两个核心机制的建立和执行,反映了目前对认证标准的理解深度及在教学中实际落地的程度。此外,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持续进行改进,反过来也推动了人们深入理解认证标准,促进了整体体系的改进优化,这也是专业认证期待达到的目标。

3.2构建专业特色开展专业建设

构建专业特色开展专业建设是专业认证与学科评估的共同要求,高校需要打造专业特色化发展。专业认证具有“面向产出”理念,打造专业特色可理解为产出要有特色,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这一要求主要通过培养目标总领全局,一方面通过培养目标直接反映专业特色;另一方面通过毕业5年后学生普遍能达到的水平进行清晰定位。该方法显然与以往思路和做法存在较大差异,少数或大部分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参与竞赛获奖可称之为人才培养特色,但无法定位专业特色。确立专业特色需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出发,结合专业历史积累和社会需要。从这个角度而言,以专业认证要求开展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回答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以支撑学生既能满足毕业要求,又能在毕业5年后脱颖而出,在职业发展上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为了解答以上问题,本文从构建思想与专业特色上着手进行分析,表1为部分高校构建的专业特色。由此可见,凝练专业特色既可依托学校自身定位与特色,服务于相对集中的方向或行业,也可抓住计算机类专业系统化设计的关键核心,从学生能力培养等角度进行凝练,实现具有特色的专业建设。然而,凝练专业特色不能强行绑定学校特色,必须在专业课程设计上提供支撑,才能真正凝练专业特色、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4计算机学科申报工程教育认证的建议

4.1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终为始的持续改进人才培育系统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等,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整改的力度和急迫性。在此,需要明确的是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评估高度相关。教学改革有大量工作需要指导与监督,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回归教育初心,培育人才。工程专业认证为本科教育提供了回归教育本质的途径,以学生为中心是工程专业认证的理念,也是工程专业认证给专业建设的目标,既符合高等教育改革要求,也符合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要求。专业认证从面向产出导向确定培养标准,要求建立、落实持续改进机制,并将其覆盖整个教学系统和各个教学环节,围绕学生能力进行培养,所有工作均为围绕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保障。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专业建设在全体学生培养上要“守住底线、把握主线”。通过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模式。规范化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围绕系统和相关服务需要以持续改进的思想和机制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教学,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后将更有利于学校把握教学本质,构建以终为始的人才培育系统,推动教学工作围绕学生而非行政和学术研究为中心,并为教学工作提供持续改进的目标与动力。

4.2积极面对认证,全面推进专业建设

工程专业认证不是负担而是动力,通过认证不是专业建设的终点而是开始。专业建设中需要构建“教学科研相长,师生相互成就”的底层逻辑。以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为基础,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迭代完善各教学环节,通过“评价—改进—再评价”螺旋式提升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认证中一切制度均需要教师执行,因此作好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专业建设,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业认证中的“校院两级引领”应当为教师发展提供制度支持,特别是激励机制。由于一线教师往往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除专业认证自身要求的质量保证外,还需从多方面给予配套的激励措施,形成与专业认证相关机制相辅相成的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一步推动专业认证与专业建设发展。积极面对专业认证需要全面审视现有教学体系与教学环节,按照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推动专业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和改进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按照专业认证要求,除了培养具有特色的目标外,还应关注毕业生5年后的发展情况,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传递;专业认证强调专业举证、专家查证,即专业需要为机制运行、课程目标达成、毕业要求达成和持续改进的实现提供充分证据,要通过有效的数据来源、定量定性分析支持达成分析;严格遵循专业认证要求的不同类别课时比例,除了调整、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外,还要关注大量非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持作用,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覆盖毕业要求的全部指标点;注意企业专家在持续改进机制中的参与度,在适当环节支持企业专家的有效参与,以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此外,要作好专业认证的其他保障工作,包括认证专家指导、相关教职员工的培训、面向学生的专业认证工作推进等方面。总之,专业认证是个系统性工作,是推进专业建设的重要推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这种需要“校院两级引领”、覆盖专业课程体系和全部课程、涉及所有教学环节的工作,必须秉承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真正达到专业认证目标。

5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务虚的“帽子”,还是支撑专业全面改进、全面发展的系统化工作。如果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看作少数人的短期集中工作,推行起来自然是困难重重。由于专业认证的工作思路与传统专业建设思路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工作上既包含全局性设计和引领,还具有细致的任务。因此,想要作好专业建设,通过专业认证,只有切实面对挑战,将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系统化改革专业对人才的培育方式,形成有效产出的机制,才能将专业认证带来的挑战转化为专业发展机遇,从而推动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2]张进,李玉柏,陈伟建.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开展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关键环节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0,18(1):87-91.

[3]刘思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课程内容建设:实践诉求、标准与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7):32-36.

[4]陈道蓄.工程教育认证: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有力推手[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6,12(8):43-46.

[5]魏维,唐聃,方睿.试论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188-193.

[6]牛佳,成欣欣.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主体、客体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9):14-18.

[7]牛余忠,孙昌梅,马松梅,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J].高分子通报,2022(7):89-96.

[8]戴先中.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4-11.

[9]62-68,75.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岗,等.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62-68,75.

工程类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工程;科普文;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该项目旨在深入了解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对科普类文章体裁及语言表达的认识,同时探究其翻译策略;以此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及译者对科普文体翻译策略的研究学习,提高该类文体翻译技巧的应用能力。因此,选择了《纽约时报》的5GIsComingThisYear.Here'sWhatYouNeedtoKnow(《5G将至,你还需要知道这些》)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是因为5G属于信息工程领域的分支,具有代表性;此外这篇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5G以及发展前景,也具有权威性,因此以该文为例探讨信息科普类文章采用的翻译策略。

1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语言特点

信息工程科普文属于实用文体,是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的一种体裁,这种把科学以文学形式示众,具有文学性,此外还有趣味性,科学性。从结构和内容看,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语言特点主要涉及词汇、句子、篇章结构这三个层面。在词汇方面,可以通过构词规律、语境和隐喻来确定词义;在句法方面,应注意其语法特征、结构特征和规范性特征;在篇章结构上,需考虑英语的逻辑性。1.1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词汇。词汇除了英语本族语外,还包括大量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和其他语言转化来的词汇。科技英语作为信息工程领域的普遍使用语言,在促进科技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英语词汇构词复杂、数量庞大,一直以来是科技英语学习和应用的难点。要熟练掌握科技英语,需把握词汇来源、构词特征,通过词汇的联系、语法功能、学科领域准确地确定词义,并了解认知隐喻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1]。其构词特征有合成法、派生法、缩略法和混合法等。掌握科技英语的词汇无疑是掌握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基础和难点,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如谷歌搜索引擎等,提高了搜索科技英语词汇的效率和准确性。1.2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句法。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句法特点在于以下方面:在句型上,多采用主谓宾或主谓结构,长句出现较多,名词化结构应用广泛;在时态上,通常采用4种时态,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在语态上,被动语态出现频率较高。此外还有以下的固定结构经常被采用,如Itis(that)结构、as结构、分词结构等。1.3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篇章。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与句法一样,体现形合的特点,通常采用显性的连接手段逻辑连贯(并列、承接、递进、转折、条件和假设、让步、因果、结果和目的)和文本衔接(指示、替代、省略、词汇衔接)来连接句子的各成分和各个句子。篇章的框架结构严格,注重自然顺序(时间和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因果顺序、对比比较、序列顺序等)。在文本上多采用主题句、支撑句和结论句的形式。

2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

2.1词义的理解与确定。信息工程领域的普遍使用语言为科技英语,因此,其词汇主要有三大类:专业技术词汇(highly-technicalterms)、次科技词(sub-technicalwords)、功能词(functionalwords)(介词,连词等)[2]。下文将主要从词汇层面来分析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汉译策略,并以专业技术词汇和次科技词为重点进行分析。2.1.1专业技术词汇重复出现率高且意义专一专业术语指的是某一学科领域特有的或专有的词汇,大部分的专业术语仅见于科技文章之中,且其词义不为专业外人士所明白。科普文章的专业术语相对于专业的科技文章而言,专业术语较少且重复出现频率较高,因为科普文章一般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或者技术。以5GIsComingThisYear.Here'sWhatYouNeedtoKnow为例,文章中的专业术语有4G,5G(thefifth-generationcellularnetworks);第五代蜂窝网络;3D(threedimen⁃sions)。这些词汇涉及本篇科普文的主要科普知识,在文中重复出现频率高,该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的是保留原文的方法,因为4G、5G,3D这类词汇已经为大众所熟悉、所接受,人们脑海中已经产生了关于4G、5G,3D的大体印象,人们在听到或看到这些词汇的时候不会产生停顿、障碍感,因此可以不做翻译。此外,该文章中还出现了5G运行速度的专业单位词汇,比如4.5gigabitsasecond(每秒4.5千兆比特),gigabit这个速度单位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词汇,在搜索其释义时词典中对它的翻译只有一种,即“千兆比特”,字面意义单一。我们可以发现5G,gigabit这样的专业技术词汇运用领域比较专一,主要局限于通信类文章中,对于这类词汇的翻译比较固定,要多在权威的词典找到对应的翻译,这类词汇在普通词典难以查到确切的含义,甚至在普通词典有所缺失,需要在特殊类别的词典才能查到地道的翻译。这就要求译员要“善假于物”,需要借用科技类的专业词典加以辅助,市面上有许多分门别类的词典,比如有“电脑网络”“能源化工”“电子通讯”等领域的,这些词典都是“术业有专攻”的。2.1.2次科技词的大量使用次科技词汇的来源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构词法通过引申和扩展普通词汇的词义,赋予这些词汇专门的意义以应用于某些专业技术领域。比如在5GIsComingThisYear.Here'sWhatYouNeedtoKnow这篇文章中,cellularnetwork中的cellular不再是我们常见的“细胞的”意思,而是引申为“蜂窝状的”,翻译为“蜂窝网络”,而蜂窝网络也有了其特殊的内涵,即连接电话系统的是无线设备,而不是有线设备;radio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表示“收音机”的意思,但它引申到通讯领域有“无线电”的意思;再者,对于headset一词,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耳机”,而在该文章中,引申为“头具”,扩大了headset的语义;文中的connectedcars并不表示为“连接的汽车”,而是“联网汽车”,connected由一个普通的词语被赋予了专业技术的特点;pumpdata中的pump原来是“抽吸”的意思,这里翻译成“传输”,在原本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让翻译更加容易被读者接受;还有,band通常是“带、环、乐队”的意思,而将其普通意义引申到通讯领域,它与frequency搭配翻译为“频段”。一些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词义,通过与其他词搭配,在专业领域中拥有了新的含义,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见到这类词应该摒弃定势思维,要从固有思维中跳脱出来思考这个普通词汇在专有领域的意思。次科技词汇的另一种来源是将同一个英文单词用于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表达不同的专业概念。原文中有句子:Sam⁃sungrecentlydemonstratedprototypesof5GsmartphonesthatareexpectedtooperateonbothVerizonandAT&Tnetworks.在上句中,prototype是从普通英语中借用而来的信息工程类术语,从原义“原型,雏形”转义成“样机”。原文:Togetthebenefitsof5G,userswillhavetobuynewphones,whilecarrierswillneedtoinstallnewtransmissionequip⁃menttoofferthefasterservice.此句中的carrier在一般领域是“运送者”的意思,但到了通讯领域,它有特定的内涵,它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运营商”。原文:Strictlyspeaking,5Gisasetoftechnicalgroundrulesthatdefinetheworkingsofacellularnetwork,includingtheradiofrequenciesusedandhowvariouscomponentslikecomputerchipsandantennashandleradiosignalsandexchangedata.此句中的antennas在动物界领域中意指“触角”,而在电讯领域对应表示为“天线”。这些词汇的意义则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独立性较弱,无法简单地明确单一词汇的语义,需要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词汇含义。这就对译者提出了要求,需要其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熟练查阅资料的能力,要通过词汇的联系、语法功能和学术领域明确其含义。2.2词语的替代与省略的翻译处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汉语多用重复,而英语则用代词等代替。而在科技文本中,英汉都应符合简洁明了的行文特点,因此为避免汉语的重复而显得累赘,我们一般运用省译法。原文:Ithaddemonstratedpeak5Gdownloadspeedsof4.5gigabitsasecond,butpredictsitsinitialmedianspeedsofabout1.4gigabits.参考译文:5G的下载速度峰值可以达到每秒4.5千兆比特,但预计初始中值速度约为1.4千兆比特。分析:在参考译文中,原文的人称代词“its”并未翻译。这是因为在语言的表达习惯中,中文善于省略代词,而英文中每一个名词前还需要有代词或是冠词来修饰。

3信息工程类科普文句法的翻译策略研究

在信息工程类科普文中,所阐述的是信息工程领域中的一些科技事实、科技发明、科技活动结果等,要求行文严谨且准确,名词化结构多,而且被动句式的使用频率高,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冗长。下文将主要从句法层面来分析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翻译策略,并以被动句式的译法、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方法及套用常用句型翻译为重点进行分析。3.1被动句式的翻译方法。在科技文本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汉语,而被动句式的使用显示了文章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免读者带入个人主观的意识。而在英译汉时,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僵硬的翻译腔,不用“被”字来体现被动语态。原文:Thehighest-qualityVRapplicationsnowtypicallyre⁃quirebulkyheadsetsthatareconnectedbywiretonearbypersonalcomputersthatgenerate3Dimages.参考译文:最高质量的虚拟现实应用现在一般都要配备笨重的头具,以有线方式接到附近生成3D图像的个人计算机上。分析:本句对于“areconnectedby”的翻译,并不是简单粗暴地译为“被连接”,而是翻译成“连接,接”。虽然没有“被”字,但是仍然有表示被动的含义。原文:5Ghasbeenknownforitsspeed.参考译文:5G就其高速为人们所知。分析:此句运用了“为……所”的结构,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原文:Screensmountedonthevans'exteriorsareusedforcommunicatingwithpedestriansandotherroadusers,forexampletotellapedestrianthatitissafetocrossaroad.参考译文:安装在汽车外部的屏幕可以传递讯息给行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例如,告诉行人现在可以安全通行。分析:此句“beusedfor”译成“可以”。3.2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方法。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章中,英语普遍运用大量抽象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化结构,使得逻辑更为严谨、事实陈述更客观。而汉语属于动态语言,一个句子中可出现多个动词,多为短句组成长句。为使得译文符合中西的表达习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英汉的动态与静态的差异性。原文:Theiradoptionofthisnewdevicegreatlycutdownthepercentageofdefectiveproducts.参考译文:他们采用了这套装置,大大降低了废品率。分析:本句把抽象名词“adoption”翻译成动词“采用”,体现了汉语的动态特点,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原文:同样来说,微塑料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为人知的。参考译文:Theeffectsofmicroplasticsonmarinelife,like⁃wise,arelargelynotunderstood.分析:在汉译英时,动词短语“对……造成的影响”翻译成抽象名词“theeffectof”,体现了英语的静态语言的特点,并且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在科技文本中,这样的翻译显得更加客观真实。3.3套用常用句型翻译。信息工程科普类文本中,经常使用一些特定的句型,如“Itis...that...”“accordingto...”等,汉译英时也可套用这些常用的句型,以使译文更符合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原文:高通公司编制的时间表表明,预计2019年将在美国之后于推出5G技术的国家包括英国、德国、瑞士、中国、韩国和澳大利亚。参考译文:CountriesexpectedtofollowtheUnitedStateswith2019rolloutsof5GincludeBritain,Germany,Switzerland,China,SouthKoreaandAustralia,accordingtoatimetablecompiledbyQualcomm.分析:报告或研究表明,可以译为“accordingto...”,且其在英文中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而中文“……表明”必须放在句首。原文:ItispredictedthatiPhoneswiththenewtechnologywon’tarriveuntil2020.参考译文:人们推测,采用新技术的iPhone将直到2020年才会到来。分析:此句中,“itispredictedthat”不译为“据推测”,这样比较官方正式,应译为“人们推测……”,读者会觉得更加亲切,易于接受。

4结束语

信息工程类科普文语言特点主要涉及词汇、句子、篇章结构这三个层面。在词汇方面,可以通过构词规律、语境和隐喻来确定词义;在句法方面,应注意其语法特征、结构特征和规范性特征;在篇章结构上,需考虑英语的逻辑性。在翻译准备过程中应对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英语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在翻译词汇的过程中要区分专业科技词汇和次科技词来进行词汇的确定,处理词语的替代与省略;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使用被动句式、名词化结构、套用常用句型等的翻译方法进行信息工程类科普文的翻译。

参考文献:

[1]傅勇林,唐跃勤.科技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李延林,杨根培,旷剑敏,等.论英汉科技翻译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毕莹.科技文本句法的汉英翻译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23):184-185.

[4]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译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阮红波.从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看科技汉英翻译之技巧[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4):64-65.

[6]姬建伟.从英汉句法差异看科技文本汉译英的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8(10):107-108.

工程类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加大工程类专项资金清理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通过专项清查,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完备资金监管体系,使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群众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二)基本原则

1.分级负责,分口把关。专项清查实行县政府、各业务口分级负责,县政府主管领导、业务部门分口把关的工作机制。

2.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各乡镇、各有关单位、有关部门全面开展自查、整改,县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3.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查找、纠正当前工程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安排和使用工程类专项资金的各乡镇、各有关单位和有关部门。

(二)内容。检查2008年5月至2012年末各级安排用于工程类50万元以上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主要是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虚报、套取、截留、挪用资金等问题,工程是否有可研、环评、规划、土地、初设批复、审核、招标、投标、中标通知书、工程合同、监理、开工许可证及竣工验收、决算等相关手续,政府采购程序和资料是否齐备,工程档案是否完整,以及其他违反制度法规等问题。

三、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1月1日至2月28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有关部门按照专项清查的内容、要求,梳理2008年5月至2012年末工程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完善相关制度,及时上报自查自纠情况。

(二)重点抽查阶段(3月1日至4月30日)。县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检查,抽查面不低于涉及单位总数的50%。

(三)整改总结阶段(5月1日至5月31日)。对本次清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行彻底整改。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此次工程类资金专项清查工作,各乡镇、各有关单位、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对于自查和重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制定整改办法。

(二)认真清查。专项清查工作涉及资金额度高、时间跨度大,各乡镇、各有关单位、有关部门要以项目为单位逐项清查,无论是否经过检查,都要进行一次“回头看”,全面开展自查和重点检查。要对项目立项、批复、施工、竣工、验收、拨款和取得票据等环节进行“地毯式”的检查。

工程类范文篇9

关键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教学方法

目前国外的机械工程教育正向着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趋势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有坚实的数理科学知识,同时需要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强调理解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在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中,不仅仅要加强理论教学和宽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提高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使工程设计的功能与方法从验证理论知识扩大到应用知识与培养能力,从模仿设计上升到独立思考与创新设计,从单一的设计内容拓宽到综合性设计,重构机械类专业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开展面向21世纪的工程实践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工程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师,其培养的主体是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要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践的锻炼,大约需要7~9年时间,学生毕业后,需要到企业工作3~4年,取得实际经验后才能成为现代高素质的企业工程师。其中工程实践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全面改革工程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求突出专业特色,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社会需求,从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思想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的、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实施全方位的工程实践活动

全面系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在每个学期均安排有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工程实践训练四年不间断。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环节,是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装备和工艺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数控机床等现代设备的操作和编程能力的培养、先进制造工艺的熟悉,因此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达到硬件软件兼备;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建立课程设计系列,加大综合设计力度,鼓励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专业至少设置一个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着重加强现代设计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要强化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结合社会融入工程意识和经济观点。

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工程实践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要靠制度来体现,制度要准确、合理、可行、方便。首先应明确和理顺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内容,明确工程实践在各个环节和各阶段上的建设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使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其次网络技术为实验仪器的运行状况、材料管理与统计、信息交流、管理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实现科学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应用网络技术对工程实践的实施和执行状况进行网络化管理,能够提高工程实践环节的服务水平,促进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提高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的利用效率,提高管理的档次、快捷性和全面性,也有助于领导层进行评定、分析和决策。

4改革工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机械工程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工程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同步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工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1)购买或录制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光盘,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借助计算机和高档图形软件(如Solidworks、Pro/Engineer),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仿真系统,如JIBIC公司的CNC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操作、编程和加工过程、故障检测;利用MAT?鄄LAB、LABVIEW软件,开发虚拟仪器、虚拟仿真系统。

(3)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CAI工程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提高教学的质量。

(4)探索合作教育的模式,把单一的培养模式改变成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合作教育是一种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与本地区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一年的“三加一教学(即三年学校教学加一年企业教学)”、或每学年设置为三学期制,其中两学期在校内学习,一学期在校外进行实践工作,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要有计划地开设机构创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电子设计、包装装璜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动,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视野、启发科学思维,创造条件把学生引导到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中去,他们可以参加大学生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要积极组织各类科技竞赛,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和课外科研活动,如CAI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

参加指导工程实践的教师和指导创新训练的理论课教师要协调配合,精心策划出实践教学每个环节,编写优秀的实用的教学实践教材,解决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构思、设计、工艺等诸多实际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深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德才兼备、勇于奉献、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时铭显.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2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法,2002(10)

工程类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教学改革;制药工程;工程制图;人才培养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挑战,我国于6年加入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并于7年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旨在全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培养高端创新的新型技术人才[1-3]。在“新工科”的推动下,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以此为契机,围绕“药学”特色,积极多方面探索实践,努力培养适应医药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药学”技术人才。《制药工程制图》是中国药科大学制药类(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及生物制药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及相关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制药工程图样的绘制以及AutoCAD基础操作技能和技能。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读及绘制制药工程图样的能力,也为后续开设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程学》、《药厂实习》等课程夯实基础。目前,该课程教学计划分别是58、及34个学时,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大二开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药学类学生的几何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空间想象能力不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繁杂且多而课时数有限,这些困难给制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优化《制药工程制图》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其满足新工科的建设要求,培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科学技术人才,成为了图学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1《制药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制药工程制图》涉及的内容广,包含画法几何、制图基础、三视图的绘制、机械的常用表达方法、制药工程图样的绘制及AutoCAD基础操作等内容。作为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设备,空间想象力不足,对立体模型理解不深,学生往往想象不出已知视图所要表达的立体结构,更不要说补画其他视图,这就需要图学工作者多花时间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图”“多看图”来培养其空间想象力,有限的课时量给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此外,受课时量的限制,过去对制药工程图样的绘制及AutoCAD软件的使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于笼统,不透彻,而这些内容在为后续专业课程《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学》及课程设计类课程夯实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培养适应“新工科”建设需要的工程师人才,提升学生的识读及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成为了每一位图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2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浓

《制药工程制图》这门课所涉及的知识点零散,繁杂,大多是国标里记忆性内容,知识点之间关联性较弱,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繁多的课程内容需要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讲解清楚,从而限制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上课的讲课方式变为填鸭式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处于绝对的权威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学内容及目标都是教师人为设定好的,学生缺乏探索、求知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同时,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部分学生想象力的不足导致学习难度较大,从而打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1.3教学手段单一

《制药工程制图》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在大脑中将二维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立体结构的能力。过去传统教法是将木模和画好的平面图形进行对比,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并解析画图过程。这种讲法过于单一,学生的感受不直观,空间想象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此外,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没有木模的复杂机件结构,学生反馈无法想象出机件的内外部结构,老师因此很难将其给学生讲清楚,说明白,这也是制图教学的困难所在。

1.4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影响学习效果

《制药工程制图》作为先行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二开设,此时学生尚未修读《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学》和《制药设备基础》等专业课程,更未开始工厂实习,因而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对图样涉及的工艺结构及相关功能认识不够,增加了学习难度,影响了学习效果。实践经验的缺乏也影响了对零件的加工过程及工艺的理解,导致了学生随意标注零件尺寸和填写技术要求,绘制的工程图样中出现很多不满足工程实践要求的地方。

1.5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影响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制药工程制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并绘制制药领域相关图纸的能力。而我们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看懂复杂工程图样的能力,所绘制的工程图样不规范,无法满足国标要求,导致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后续专业课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绘制制药设备图、制药工艺图等工程图样,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达到相应教学要求。究其原因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与工程实践的实际需求不能完全契合,存在差距,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完成本门课程的专业学习后,无法将所学的各知识点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网并融会贯通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难以看懂和绘制满足国标要求的图纸。

2《制药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为解决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不能简单地依靠压缩教学内容精减课时,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优化不仅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及必要性,还要注意其与后续专业课程的相关联系,仔细斟酌,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能丢失,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章节内容需要得到加强。在处理《制药工程制图》各章节内容关系、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改革措施:(1)对于制图基本知识这一章节,保留国家标准内容的介绍,几何作图及平面图形的绘制变为线上微视频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授为辅;(2)降低相贯线、截交线的教学要求,去掉轴测图部分的内容;(3)由于制药设备图及制药工艺图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且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及《制药工程学》的学习基础,着重提高该章节教学课时,包括图样的概念、意义、作用、表达内容及标注,确保学生学完该章节后可以独立识读及绘制相关图样;(4)AuotoCAD计算机绘图已成为现今工程图样绘制的主要方式,此次课程改革将强化计算机绘图的学习,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绘图各类图样,最终可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的绘图任务。

2.2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尝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和钻研制图知识。(1)首先,通过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容易自学掌握的内容,以观看视频讲座、flash动画、以及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的形式安排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并PPT演示,老师最后简要讲授点评,这样既节省了课时,又能起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钻研的作用。例如,在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关于国标内容的教学中,安排学生课前自行查询国标的相关内容,课上分组讨论,讨论后安排各组成果展示,这样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出现课堂老师“满堂灌”的现象。(2)其次,微视频是一种互联网时代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方式,它以主题突出、制作简单实用、交互性好等特征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相比,微视频从图、文、声、像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手段将信息迅速传输给大脑,大脑中心综合处理信息,获取知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4]。《制药工程制图》的知识点大都相对独立(比如,点、线、面的投影,AutoCAD软件的使用),每个知识点可以单独制作成视频,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微视频提前预习课堂内容,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各章节的重难点,也可做成针对性强的微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如遇课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也可以方便学生再次学习,帮助解疑答惑。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微视频也作为一种线上教学的方式被各大高校广泛使用,解决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问题,让学生在家“停课不停学”。笔者从1年开始尝试将微视频引入教学中来,已顺利完成在线课程建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地利用网络微课教学资源合理地安排学习进程,最终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3)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鼓励学生通过积极讨论案例,老师讲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原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制药工程制图》主要培养学生绘图、识图的能力,要求初步具备利用图样这门工程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参与到图案的设计、分析及总结中来,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制药设备图的时候,选择以习题集上的25m3多组分反应釜作为案例,老师简要介绍制药设备图的表达方法之后,将学生分组,结合习题集上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推举代表来介绍反应釜的结构,并回答习题集上提出的问题。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带着问题在思考学习,可以加深对该案例所涉及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回顾过去已学知识,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不正确或不够深入的地方,老师加以点拨、重点讲解,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传统的工图教学向学生展示机件的内外部结构及机件的工作原理时,往往使用课件中的立体图或者定制的实木模型,这些都属于枯燥的静态画面,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不易于师生间的沟通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三维软件如Solidwork、Inventor等软件已广泛应用于机械产品设计领域,通过它们快速构建计算机立体模型库和机械的模拟仿真动画[5]。虽然课时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去学习掌握这些三维软件的使用,但工图教育者可以以此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将枯燥、复杂的制药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等课程内容以生动、活泼的三维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其空间想象力和认知力不足的缺陷。这些引人入胜的动画元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笔者所在教研室已将课程中碰到的复杂制药设备及机件通过逼真的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1)购买定制常见的机件模型,建立模型室。在学习常用件和标准件时,带领学生参观模型室,通过查看具体的实物来了解机件的工作原理,例如,观摩螺纹连接,齿轮传动等结构。在模型的帮助下,学生能快速掌握教学内容,理解也更透彻。在参观之前,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初步了解机件的结构特征及应用领域;参观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模型,探索它的工作原理;参观完,工图教育者对机件的关键结构及功能进行重点讲解,答疑解惑,加深映像。该章节内容学习结束后,布置大图作业-螺纹紧固件的装配图,以便学生掌握并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增加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在停留在理论上,更多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2)课程进程末端,增加绘制大图这样的实践环节,选择难度适宜的制药工艺图、制药设备图布置给学生绘制。其目的:一是大图会涉及前面所学各章节内容,通过大图的绘制回顾三视图的画法,强化对机件的常见表达方法的理解,巩固零件图、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填写方法等知识点。二是通过大图的绘制,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程素质,提高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满足新工科教学改革的需要。

2.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成绩

《制药工程制图》的教学内容包含制图理论知识和AutoCAD实践两大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国标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学会根据国标的规定来识读及绘制工程图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要由考试变革为考察,实行过程化的考核机制,改变过去“一考定成绩”的模式。笔者将考核的成绩主要分为三部分,考核方式为闭卷:首先,平时成绩占20%。主要考察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及作业完成的情况,工程图样的识读及绘制,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听讲,勤思考,多交流,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出现问题跟老师多请教沟通。其次,AutoCAD绘图占20%。现如今,AutoCAD绘图已经成为了制药工程领域主流的绘图方式,后续专业课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都需要学生用AutoCAD软件来完成,因此,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挑选一副难度适宜的制药设备图或制药工艺图让学生来绘制,考察对AutoCAD软件的熟悉及掌握情况。最后,期末考试占%。考试的范围不再限定于三视图的绘制、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及标准件、常用件等内容。为考察学生对工程图样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增大制药设备图及制药工艺图部分所占分值,确保培养的学生满足新工科对毕业生的要求,可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制药工程制图》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不再出现“谈图色变”的情绪,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图纸的质量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在全国范围内的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上,多名本专业的学子取得了一等奖、二等奖等佳绩。学生就业后,工程图样的识读和绘图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4结束语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8]。作为传统学科,需要融合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为新工科服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时代对工科人才的需求[]。此次《制药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为基础课程的升级优化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已取得不错的成果,培养的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必将紧跟时代步伐,为我国未来制药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德谨,谢永,王红艳,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化工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8,(3):-.

[2]张安富,刘超.“中国制造5”背景下的新工科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7():21-33.

[3]穆浩志,薛立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大纲的改革与实践[J].图学学报,6,36(5):711-717.

[4]蓝晓民,王胜智.“工程制图”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探讨[J].图学学报,4,34(1):120-121.

[5]穆浩志,王晓菲.基于“互联网+”的《工程制图》课程CAD上机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图学学报,7,38(5):772-778.

[6]杨婷.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探索[J].科技风,1,(01);142-1.

[7]杨慧珍.新工科背景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培养对策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66-.

[8]袁凌杰.新工科背景下的理工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J].高等学刊,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