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0:57:46

梗阻性范文篇1

1病因病理

小儿梗阻性呕吐的常见病因多为禀赋不足、分娩障碍以及乳食积滞等导致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幽门痉挛以及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等。小儿由于脏腑娇嫩,脾胃尤为不足,胃气以降为顺,梗阻性呕吐的主要病机则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病。

1.1禀赋不足

在怀孕期间,母安则子安,母病则子病,若母亲在妊娠期间,心神不安,情绪悖逆,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气横逆犯胃,则可影响其胎儿胃的发育。或孕期嗜食肥甘厚味,积热蕴阻,气机不畅,肝气不舒,亦可影响其胃的发育,从而形成先天性的幽门发育异常,幽门气阻血结,格拒不通,以致食后即呕吐。

1.2分娩障碍

由于临产胎位不正,或羊水早破,或孕妇疲乏无力等,导致产程过长,胎儿分娩时受到严重挤压,致气机不畅,日久影响胃的发育,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成呕吐。

1.3乳食积滞

小儿喂养不当,经常进食一些干硬难化之食物,或过食膏梁厚味,形成乳食停积中焦,积久化热,伤及胃阴,胃失濡养,因而影响胃的正常发育。积停中脘,气机阻滞日久,亦可影响胃与十二指肠的正常发育,形成十二指肠梗阻或幽门痉挛等。胃的受纳失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呕吐。

2辨证治疗

2.1辨证要点

2.1.1辨胃气阻滞凡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先天性幽门狭窄、幽门痉挛等引起的梗阻性呕吐,皆与胃气阻滞有关。主要辨证依据是上腹部饱满,喂奶后或用手刺激胃部可见胃蠕动波,叩之鼓音明显,呕吐常为喷射样,呕吐物酸臭等。

2.1.2辨乳食停滞腹部胀满,舌苔中部厚腻,为乳食停滞的辨证依据。若患儿呕吐日久,胃津大伤,胃气亦败伤,虽有停积,但舌苔少甚至无苔,故辨积滞主要以腹部胀满为主,不能仅以舌苔有无而定积滞是否存在。

2.1.3辨胃津伤及中气虚患儿反复呕吐,日久必伤及胃阴,主要辨证依据是舌质红赤,少苔甚无苔,久病胃之受纳减少,腐熟功能也趋低下,胃病及脾,脾虚寒则症见呕吐清稀,大便稀溏,舌质偏淡等。

2.2证候特点

2.2.1气阻积滞型特点呕吐剧烈,常呈喷射状,吐物酸臭,上腹部饱满,可见胃蠕动波,大便秘结,3~5d便1次。舌质红,舌苔中部厚腻。该型多见于病程初期阶段。

2.2.2气阻胃津伤型特点呕吐频繁,吐物黏涎,上腹部饱胀,消瘦,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该型多见于病久之患儿。

2.2.3气阻虚寒型特点呕吐频频日久,吐物多清稀,夹奶瓣,身体消瘦,纳差,便多稀溏,舌质偏淡,苔白或少苔。该证多见于病久,脾胃虚寒之患儿。

2.3治疗要点

2.3.1行气开胃散满梗阻性呕吐的病机主要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行气开胃散满,是最重要的治法。取平胃散意,行气散满,重用厚朴、陈皮辛苦开散之力,行气散满,配合苍术、山楂、麦芽运脾开胃。

2.3.2化积导滞散满上腹部饱胀而满者,必有乳食停积,宜用枳实、槟榔、焦山楂、炒莱菔子、炒麦芽等消积化滞之品,导滞散满。

2.3.3兼顾养胃生津患儿呕吐日久,上腹部虽饱胀,而舌质红赤,少苔或无苔,是胃阴伤之表现,故在散气结的同时,应兼顾养胃生津,宜酌情加入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石斛等养胃生津。

2.3.4配以补脾温中呕吐日久,面色苍白,便多稀溏,舌偏淡者,为脾虚中阳受伤。在行气散结与养胃的同时,应配以补脾益气、温中之品,如党参、炒白术、炒山药、附子、干姜等温中健脾。

2.4分证治疗

2.4.1气阻积滞型治疗以行气散满,消食导滞为法。方用加味平胃散。

常用方:炒苍术3g,厚朴、陈皮、枳实、焦山楂、槟榔、炒麦芽各10g,连翘6g,法半夏3g,生姜3片。水煎服。

加减:若舌红少苔,加沙参、麦冬各12g,养胃生津。

2.4.2气阻胃津伤型治疗以行气散满,养胃生津为法。方用平胃散合沙参麦冬汤化裁。

常用方:炒苍术3g,厚朴、枳实、陈皮、焦山楂、炒麦芽各10g,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各12g,姜半夏3g,生姜3片。水煎服。

加减:若舌质红赤,无苔者,胃津伤甚加石斛生津、清热养胃。

2.4.3气阻虚寒型治疗补气温中,行气开结并用,佐以生津降逆。方以理中汤合加味平胃散化裁。

常用方:党参15g,炒白术10g,炒山药、枳实、厚朴、陈皮各12g,麦冬、玉竹各15g,炮干姜5g,姜半夏3g。水煎服。

加减:若大便清冷,属中阳大虚,重用干姜10g,加附子10g温中止泻。

3典型病例

例1,患儿,男,3个月。因呕吐2个月,于2003年5月21日就诊。患儿于出生4周后开始出现呕吐,病初呕吐较轻,日渐加重,每天8次左右,常呈喷射状,吐物为凝乳块及胃液,经钡餐透视,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查体症见患儿神萎,哭声低微,消瘦,面色苍白,眼眶较凹陷,腹壁皮下脂肪消失,上腹部饱满,喂奶后可见胃蠕动波,舌质红赤,少苔。证属胃气阻滞,胃阴津伤。处方:炒苍术3g,厚朴、枳实、陈皮各8g,天冬、麦冬、玉竹各10g,炒莱菔子、生地、石斛各12g,姜半夏3g。水煎服2剂后,呕吐明显减轻,每天仅吐2次左右,继服8剂后,呕吐停止,再继服2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再复发,小儿发育、营养正常。

例2,患儿,男,1岁8个月,因呕吐30d,于2004年3月16日就诊。患儿近30d来呕吐较频,每天6~8次之多,追问病史得知,患儿由于好吃零食,食入过多难以消化的玉米花,引起饮食停积。从此,食后不久即吐,持续达30d。症见患儿神萎,面色萎黄少华,上腹部胀满,可见胃蠕动波。伴营养不良,较消瘦,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中部较厚腻。辨证属乳食停积,气阻积滞型。治以行气散满,消积导滞,佐养胃生津。方用平胃散合叶氏养胃汤化裁:炒苍术3g,厚朴、枳实、陈皮、炒莱菔子各10g,沙参、麦冬、玉竹各15g,姜半夏10g,炙枇杷叶6g,生姜3片。水煎服2剂后呕吐已止,大便通畅,量多。继服3剂,精神转佳,饮食渐增,未再呕吐。继服2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再复发。

梗阻性范文篇2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梗阻新结肠癌的手术方式和效果。方法充分术前准备,结肠灌洗,一期吻合。结果治愈55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广泛腹腔转移,行近断结肠造瘘术1例,并发心肌梗死1例,经治疗后32d痊愈出院。结论结肠灌洗,Ⅰ期吻合可提高了Ⅰ期切除、吻合的成功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肠腔癌细胞种植转及血性转移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望提高远期生存率。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结肠癌并梗阻56例,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46~73岁,平均62.3岁,70岁以上36人,占64.28%,病程1d~3个月,平均16d。急性肠梗阻31例,不全梗阻27例。

1.2合并症高血压16、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糖尿病3例。贫血和低蛋白血症28例(50%)。

1.3方法

1.3.1术前准备胃肠减压,清洁灌肠,处理合并症。

1.3.2手术方法①切口:左或右旁正中切口。置肠减压专用一次性粘贴袋于切口外侧。探查肿瘤部位,首先在肿块近、远断用纱布条扎紧,防治癌细胞在肠腔扩散、种植。常规游离系膜结扎血管,防治血行转移。游离肿瘤段肠管,于肿瘤远端切断肠管,远断端消毒后纱布包裹待吻合。肿瘤段结肠暂不切除,放置于切口外侧粘贴袋内,再于肿瘤近断、结扎纱布条上2cm处切开结肠腔,梗阻段结肠内容物流入袋内,并从袋底引流出口处流入台下桶中。粘贴袋上口封闭隔离;②距回盲瓣约8cm回肠处行荷包缝合,然后于荷包线内打孔插入气囊导尿管进入结肠,气囊内注水30ml,回拉导尿管水囊封闭回盲瓣,收紧荷包线,导尿管连接输液管,用30℃~35℃生理盐水持续灌洗结肠近段,冲洗液及粪便直接流入粘贴袋而排出。直至引流液清亮为止,大约需盐水2000~3000ml;最后用混有庆大霉素24万U,甲硝唑1.0g及5-FU2.0g的500ml盐水冲洗;吸净气囊内的水液、拔出导尿管,缝闭回肠冲洗口。然后按常规切除肿瘤段肠管,一期结肠吻合。

2结果

治愈55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广泛腹腔转移,行近断结肠造瘘术1

例,并发心肌梗死1例,经治疗后32d痊愈出院。[3讨论

3.1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近20年来尤其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1]。而老年性晚期结肠癌的主要并发症是急性肠梗阻,发生率约为8%~29%[2]。由于回盲瓣的作用,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实际上属于闭袢型肠梗阻,极易造成肠缺血、坏死及穿孔,临床表现多为低位肠梗阻,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等合并症,就诊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且术后并发症多,临床死亡率较高等特点。本组术前有合并症和功能异常者达者37例,占66.07%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因此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以发现隐匿合并症,及时对症处理非常重要。

3.2Ⅰ期手术,充分结肠灌洗,预防吻合口瘘Ⅰ期切除能及时切除病灶,解除梗阻,防止癌肿继续扩散或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分期手术使患者承受多次手术带来的痛苦,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术后护理较困难,生活质量不高,肠造瘘也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另外,再次手术将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文献报道[4],大肠癌Ⅰ期切除吻合和分期手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48%~50%和7.70%~18%,有显著差异。鉴于上述情况,近些年来许多学者采用Ⅰ期切除吻合的手术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吻合口瘘仍是医生最担心的问题。如结肠癌并发梗阻,在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手术,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高达74.1%[5]。所以如何彻底清除结肠内长期积蓄的粪便,而又不污染腹腔,是预防吻合口漏,保证结肠癌并发梗阻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的首先结扎肿瘤上下端,及肿瘤区域供应血管,近端封闭式灌洗,远端开放肠腔引流,具备以下优点:①冲洗管从回肠插入,回肠血运好易愈合;由于气囊扩张后回拉起到封闭回盲瓣作用,使冲洗液不反流,减少肠道内污染的机会;②肿瘤段肠管上下端均用纱布条扎紧,防治肠腔内扩散、种植:肿瘤游离后暂不切除,将其置于切口旁引流袋中,并于肿瘤近端扎条上5cm切开肠腔减压,引流通畅彻底,并且不污染腹腔;③由于抗生素及抗癌药物的滴入,起到了杀灭细菌及癌细胞的作用;④结扎肿瘤区域供应血管,杜绝肿瘤血行转移。本组56例,无吻合口瘘发生。

总之,结肠癌并发梗阻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能否Ⅰ期切除肿瘤,Ⅰ期吻合,取决于肠道的充分准备。本组采用结肠灌洗,提高了Ⅰ期切除、吻合的成功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肠腔癌细胞种植转及血性转移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望提高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10-514.

[2]CorsaleIF,OgliaE,MandatoM,etal.Intestinalocclusioncausedbymalignantneoplasiaofthecolonsurgicalstrategy.GChir,2003,24(3):86-91.

梗阻性范文篇3

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55~87岁,平均71岁。症状:所有病例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平片提示肠管扩张、多个阶梯样液平。CT检查怀疑结肠肿瘤29例。术前肠镜确诊11例。合并症:高血压33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7例,慢支肺气肿18例。肿瘤部位:盲肠3例,升结肠15例,肝曲5例,横结肠3例,脾曲6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各6例,直肠上段7例。病理:腺癌35例,低分化腺癌9例,黏液腺癌7例。临床分期:DukesB期16例,C期27例,D期8例。

12手术方法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22例,左半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21例中5例加行近端造口,捷径手术3例,直肠肿瘤切除吻合近端造口1例,Hartmann手术2例,单纯乙状结肠造口2例。术中先将梗阻近端肠管游离后提至腹腔外,再经阑尾腔或回盲部插管行肠道灌洗大量温盐水和灭滴灵溶液,用手非常轻柔地挤压肠管,并注意防止腹腔内污染。回结肠端侧、结结肠端端吻合均采用1号丝线间断全层宽边距缝合,不加浆肌层缝合,吻合口宽大、抗拉、血供良好。

2结果

除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于术后第2天家属坚决要求转乡医院外,其余所有病例均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2例,无其他并发症,近端造口患者于术后3~6个月行二期造口还纳术。

3讨论

急性梗阻性大肠癌在临床上以老龄人多见,常合并许多其他潜在性疾病,加之患者梗阻时间长,病期晚,毒性症状重,处理较为棘手。通过以上病例我们的体会是:做好术前准备,尽可能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同时也要尽量避免第二次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1围术期处理搜集完整的病史资料,发现可能出现的合并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术前应用抗生素,胃肠减压。经上述一系列处理,部分患者情况好转,可马上手术,若合并症严重,可请内科医生协助解决或术中监护。32手术方式的选择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采取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肿瘤的部位和梗阻时间程度,进行综合考虑。手术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既能防止误吸、改善通气,又便于术中管理。右半结肠肿瘤不论梗阻程度如何,因其解剖较游离,肠内容物稀薄,梗阻近端小肠扩张,口径与结肠相近,小肠血运较好,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方便安全,这一点在临床上意见比较一致。一般来说,除非肿瘤很大,外侵明显,非常固定只能做捷径或造口外,能切除的肿瘤还是主张一期切除肿瘤,不主张做二期切除,这对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避免再次手术都有很大好处,而且在全麻下患者通常都能耐受。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只是左半结肠以下的肿瘤梗阻急诊手术,肿瘤切除吻合后是否需做近端造口的问题尚存在争议[1],主要是令人担心的吻合瘘问题,有文献报道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一期切除术后吻合瘘发生率为5%~30%,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25%~45%[2],足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结肠癌并梗阻的患者多年高体弱,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问题,癌症病程长,多伴明显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和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术前结肠壁高度扩张水肿,血运差,细菌数量多,粪便成形通过吻合口的创伤等多种原因均容易引起吻合口瘘的发生。本组患者中我们早期通常为了防止吻合瘘对一些患者采取预防性近端造瘘。但后来我们针对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采取术中肠道灌洗、腹腔冲洗,术后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腹腔通畅引流,奥美拉唑、善得定预防应激反应和肠粘连,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全静脉营养支持,适当延迟进食时间,对术后危重患者加强心肺肾功能的监护,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1~2天,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早期扩肛治疗。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故我们认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左半结肠癌梗阻急诊手术一期切除吻合还是比较安全的。

[参考文献]

梗阻性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成人中心共收治5例隐匿性HOCM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的HOCM的6.7%(5/74),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3(22~43)岁,平均体重71(49-81.5)Kg。1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患者均有有不同程度胸闷、气短等症状,β受体阻滞剂及维拉帕米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所有患者胸骨左缘均可闻及粗糙收缩期杂音。所有患者手术前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提示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anteriormovement,SAM)现象均阳性,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LVOT)压差(文中均指峰值)平均为29.4(13~49)mmHg(1mmHg=0.133Kpa),运动激发试验后LVOT压差平均为105.2(91-124)mmHg。

1.2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经主动脉根部斜切口或横切口入路,牵拉主动脉右冠瓣,尽量充分显露并探查肥厚室间隔及二尖瓣前叶。室间隔切除的范围:上端位于在右冠瓣主动脉瓣环下方3mm;右侧在右冠窦中点右方2~3mm,向左冠窦方向10~12mm,到左、右冠瓣交界处;纵行切除长度一般要切至二尖瓣乳头肌根部,长度约45~50mm;切除厚度达室间隔基底部厚度的50%。与经典的Morrow手术相比,切除的宽度和长度都有所扩大。5例患者均合并二尖瓣瓣下结构的异常,如二尖瓣乳头肌根部异常肌束;乳头肌中部与心室游离壁之间存在异常肌束或腱索;左室心尖部位室间隔和游离壁之间异常肌束等病理解剖类型。术中对二尖瓣乳头肌周围、左室心尖部位的异常肌束均进行切除或切断松解。术中、术后即刻行经食道或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来评估病情及手术效果。

1.3运动激发试验

通过运动平板或者爬楼试验,运动终点标准为:(1)心率达到180次/分;(2)心绞痛发作;(3)眩晕、先兆晕厥等;(4)患者出现不适,要求停止。达到运动终点后患者立刻行彩色多普勒检查。1.4统计学处理:统计资料采用2组t检验。

2.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70.4分钟(35-157分钟),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02.6分钟(49-225分钟)。1例患者因二尖瓣瓣叶增厚、脱垂、A2和P2中部穿孔,瓣环扩大,在对A2、P2穿孔进行修补后,以29号美敦力成型环行二尖瓣成形术,但术中TTE显示中量返流,遂再次阻断,改行机械瓣置换术。除外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其余4例患者术后LVOT压差峰值平均为3.75mmHg(0--8mmHg),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所有患者SAM现象均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前二尖瓣存在少量(4例)或少中量返流(1例),除去二尖瓣替换的一例患者,另外4例出院前复查二尖瓣无返流(1例)、微量返流(2例)和少量返流(1例)。截至最后一次复查,为无返流(3例)和少量返流(1例);1例术前主动脉瓣微量返流,术后为少量返流,但随访4个月后彩超未查及反流。心电图显示,3例在术后出现室内传导阻滞(2例)和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房平均内径大小由术前的41.4mm减至出院前为34.6mm。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诊。平均随访11(4-20)个月,病人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I~II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

3.讨论

梗阻性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40例。对照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40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为(28.64±1.6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为(3.24±1.34)年,其中,15例患者为原发性不孕,25例患者为继发性不孕。实验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40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29.29±1.7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为(3.87±1.75)年,其中,18例患者为原发性不孕,22例患者为继发性不孕。对比两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年龄、疾病类型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开腹前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打开患者的腹腔后再行粘连松解手术,使输卵管尽量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结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对患者行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患者脐部10mm范围内,做一小切口,放入腹腔镜,与此同时,在患者的两侧髂前上棘内3cm处做2个5mm左右的小切口,对患者子宫以及输卵管进行美蓝通液治疗,并依据患者的输卵管的通畅程度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案。手术结束后,将地塞米松、右旋糖酐、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置入患者体内以此降低粘连的发生率,并给予患者活血化瘀、抗炎以及抗感染等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治疗后的输卵管通畅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将所有患者各项研究数据录入至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高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梗阻性范文篇6

【关键词】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血管病变

100casesofacuterenalfailureanalysis

PENGPeiLIXinhu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useofacuterenalfailureandtheclinicalfeatures,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earlyandprovideatheoreticalbasis.Methods:Thehospital''''s100patientshospitalizedpatientswithARFreviewed.Analysisofrenalago,afterthekidneyandrenalsubstantiveobstructionofthevariouscausesofARF,ARFandkidneysubstantiveanalysisofakey.Results:100patients,beforethekidneyofARF20cases(20%)ofgastrointestinaldiseasebecauseofloss,heartfailure,nephroticsyndrome,suchasafterischemia.SubstantiveARF70kidneypatients(70percent)ofwhich42cases(42%)renalsubstantiveARFisclearfromthekidneydevelopedfromtheformerfactor.AftertheobstructionofARF10renalpatients(10percent),becauseofcancer,stones,prostatehyperplasia,retroperitonealfibrosis,urinarytractmalformations,neurologicalbladder.Conclusion:ThekidneyoftheARFareoftenignoredbefore,failedtotimelydiagnosis;tubulointerstitialsubstantiveARFkidneydiseaseisthemainreasonisthefirstdrugcauses.

【Keywords】Renalfailure;Tubulointerstitiallesions;Glomerulardisease

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小时至数周内急剧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溜,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我们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资料齐全的100例ARF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诊断标准。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的ARF患者。ARF诊断标准为:①原肾功能正常者,短期内血肌酐SCr))2mg/dl(≥176.8umo/l)[1]和(或)肌醉清除率下降≥50%[3];②原有慢性肾衰竭者,短期内SCr较前升高50%和(或)肌配清除率下降15%。③-SCr每天上升≥0.5mg/dl。

1.2ARF的分类:ARF按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梗阻性。肾实质性ARF又分为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血管病变。同时寻找原发病因和继发因素。

1.2.1肾前性ARF:根据全身情况如口干、皮肤皱褶、药物使用情况、血压、尿常规、尿/血渗透压(>1.3)、血尿素氮(BUN)上升幅度>血肌酐(SCr)的升高、尿Na浓度(<20mmol/l)、尿Cr/血Cr(>40)、尿比重(>1.020)、尿渗透压(≥500mOsm/L)等进行综合判断。

1.2.2肾实质性ARF:排除肾前性和肾后性梗阻因素,并寻找各种继发性因素。除上述指标外,尚需仔细询问病史、药物使用情况,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清肌酶、血尿肌红蛋白、溶血指标、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抗体)、免疫指标、血、尿蛋白电泳等指标以及骨髓穿刺,必要时行肾血管超声和肾脏同位素扫描。肾实质性ARF病因未明时行肾活检。

1.2.3肾后梗阻性ARF:行泌尿系统B超、必要时核磁共振或CT检查可确诊。

1.3预后判断:肾功能转归以发生ARF后30天的肾功能状态分为肾功能恢复、肾功能未恢复但不依赖透析、需依赖透析以及死亡4组。

2结果

ARF的病因分类:肾前性20例;肾实质性70例(70%),其中肾小球血管病变24例,肾小管间质病变46例;肾后性10例,其中有4例患者既往有慢性肾脏病的病史,占ARF的4%。

2.1肾前性ARF:常为恶心、呕吐、腹泻造成的胃肠道失液(21.1%),其次为心衰(193%)、肾病综合征(17.5%),术后缺血(1.05%)等引起。

2.2肾实质性ARF:肾小管间质病变共46例,占总ARF的46%,主要病因为药物、感染、休克、流行性出血热(EHF)、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等。其中药物占首位,占总ARF的23%。引起ARF的药物中以抗生素居首位,其次是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以及脱水剂。药物引起的ARF大多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等)。感染18例(肺部7例、尿路5例、腹腔2例、胃肠道2例、胆道1例、败血症1例)。RM所致ARF5例,占ARF5%,肾小球血管病变ARF24例,主要以RPGN最多见(71.8%)。其中42例(42%)肾实质性ARF是由明确的肾前性因素发展而来。

2.3肾后梗阻性ARF:共10例,占ARF10%,病因分别为各种肿瘤3例、泌尿系结石3例、前列腺肥大1例、泌尿系畸形2例、糖尿病致神经源性膀胱1例。

3讨论

ARF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引起肾实质性ARF最常见原因是ANT,占ARF的45%[1],还有AIN、血管性疾病、肾小球肾炎。本研究显示肾后性ARF的常见原因为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腹膜后纤维化、泌尿系畸形以及糖尿病致神经源性膀胱。

综上所述,ARF是临床危急重症,其病因类型多、病情复杂,防范意识病因所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部分ARF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够提高应提高对不同ARF的认识,早期诊断,对有指征的ARF患者早期行肾活检明确病因,最大程度地降低ARF发生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梗阻性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60~78岁,平均67岁;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例,胆总管炎6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9例,胆道大出血1例,胆囊癌3例。以上患者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l2例占25%;并发呼吸系统病18例,占38%;并发糖尿病10例,占21%;并发脂肪肝6例,占12%;并发胆原性胰腺炎2例,占4%。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本组病例除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及胆道大出血必须急诊手术,我们在边抗休克,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急诊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认真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估计患者可以耐受手术时才进行手术治疗。对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功能较差者,术前均进行了必要的心功能检查,并请内科医生协助治疗,待心功能明显好转,能耐受手术时才进行手术。对高血压患者则采用药物将舒张压控制在105~110,mmHg,收缩压在各年龄阶段正常标准范围内手术。对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更加审慎对待,经充分对症处理,待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后方施行手术。糖尿病患者都采用药物将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尿糖阴性后手术。

1.2.2麻醉及手术方式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因症状重,病情危笃,我们采用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浅全麻下,施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计6例,其中2例并作胆囊切除。其余均选择硬膜外麻醉,共施行单纯胆囊切除30例;胆囊切除加胆道内引流4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管引流4例;胆囊切除胰腺被膜切开减张加引流2例,剖腹探查取活检I例。

1.2.3术中异常情况的处理本组2例术中因牵拉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脏骤停,经抢救及时转危为安,其后吸取此教训,开腹后我们均局部封闭迷走神经,以防因牵拉其反射增强引起心脏骤停。本组还有2例术前仅有轻度心律不齐,术中发生冠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术中经采取扩张冠状血管和溶栓等处理,抢救成功。其余术中均未发现异常情况,顺利完成手术,术时60~85min。

1.2.4术后处理①术后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及血糖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②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循环血量,选择广谱、低毒、肝血浓度高及胆道排泄率高的抗生素,适当应用激素,并注意给予充足的营养。

2结果

本组患者痊愈41例,占85%;好转5例,占10%;死亡2例,占4%。

3讨论

随着普外科老年患者的日愈增多与病种的日愈复杂,老年胆道疾病及其合并症的概率也在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外科危重患者救治的重要问题。老年胆道疾病常并发其他主要脏器疾病,老年胆道手术远较一般胆道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得多,为手术期的各种问题也复杂得多,能否及时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常直接影响患者的最终结局[2]。

3.1术前对主要脏器功能的检查和估计这是做好术前准备的前提和依据。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必须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肾系统进行认真的检查,全面分析。以求比较准确的了解这些系统主要脏器的功能状况,估计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胆道通过内脏神经反射对心脏产生影响,二者常并存疾患,加上手术牵拉刺激迷走神经等干扰,术中即可引发严重的心脏突发症状的产生。

本组2例术中出现心脏骤停,2例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虽经抢救获得成功,但教训却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术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心功能检查,考虑患者的心功能能否耐受胆道手术,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对心功能较差者应积极治疗,待心功能明显好转能耐受手术时才手术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是否存在隐匿型心脏病[3]。高血压可直接影响术中患者的稳定甚至危及生命,加上术前住院的动态观察时间短,一定要详细了解其病史,用药物将舒张压控制在105~110mmHg以下,收缩压在各年龄段正常范围以内方可施行手术。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常见病,也是老年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最常见、最严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组有38%的病例并发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例因术前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虽经有效抗炎、解痉、平喘等处理,术后因误吸及肺不张,咳痰无力,诱发支气管哮喘并肺炎,虽经积极抢救,终于不治,术后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所以,对于呼吸系统并发症必须审慎对待,术前必须结合病史认真了解患者氧合情况、气体交换情况,心肺储备机械作功情况,必要时充分对症处理,待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后方可手术。对于存在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预防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应激性溃疡是老年胆道外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早有学者研究证实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与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在血清胆红素超过l71umol/L者,手术后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率特别高。同时,应激性溃疡也可诱发和导致急性-爵功能衰竭的发生[4]。本组1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即因术后第2天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术前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全面分析肝肾功能情况,了解有无溃疡病史,对某些肝肾功能不良者,千方百计改善其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包括术前胆道引流,应用H2受体阻滞剂等等措施,我们认为都是必要的。并发糖尿病患者在手术麻醉的影响下,代谢增加,容易形成酮血症,同时造成低血糖及体液丢失,极易发生切口感染不愈合,因此,须尽量将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尿糖阴性后手术。

3.2麻醉、术式选择与术中管理问题大多数老年胆道疾病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并发有其他主要脏器疾病,老年胆道手术麻醉有其特殊的特点[5],术中牵拉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心脏骤停,且大量的研究结果并未能证明哪种麻醉方法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6],因此,我们认为老年胆道疾病手术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加气管插管浅全麻是比较合适的。全麻的优点在于可确保患者配合手术,完全控制气道并可通过气管导管吸引分泌物,缺点在于常需使用肌松剂,而肌松剂残余是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某些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则可达到避免使用肌松剂并确保患者配合手术的目的。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认为对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应遵守根据病情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原则,术中不应过分强求手术的彻底性,特别不能过分强求做内引流,以免创伤加大,术时延长,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对于以胆道梗阻为主要病变的病例,引流一定要达到梗阻以上的胆管,才能达到目的。如系肝胆管梗阻,则须引流梗阻部位以上的肝胆管,常需切开肝脏,这样的手术,急诊难于解决,可留待二期手术。对于老年胆道疾病患者不管选择何种麻醉、何种手术,我们认为术中均应由有经验的麻醉师进行管理,应用监护设备进行血氧饱和度、血气心电。监测,随时注意心肺功能的特殊变化和血容量的维持。

3.3术后处理的几个问题预防和治疗术后严重并发症是老年胆道手术成功的关键[7],所以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注意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压波动、血糖变化,提高预防意识,并根据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梗阻性范文篇8

关键词:编码实习;带教;CBL;PBL;教学模式

1目前国内病案编码实习带教多采用传统教学

模式,即学生在带教老师身旁观摩编码工作,带教老师在完成编码工作的同时带教学生。由于医院的编码工作普遍任务繁重,有时甚至无暇顾及实习生的带教效果,尤其是专科医院,学科较综合医院单一,学生仅凭观摩学习难以掌握全面系统的编码知识,如何完善编码带教方法,提高实习生编码技能,带领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索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其在编码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1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1CBL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最早于1912年由爱丁堡大学的Smith教授首先用于病理学的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贴近现实,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1]。

1.2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学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2]。1.3联合教学模式将C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由带教老师选出实际工作中的病案作为教学病例,并提出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2联合教学的应用

2.1联合教学模式方法

PBL联合CBL模式应用到ICD-10第十五章病例编码带教中,带教老师制定本章节的教学目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本章的分类原则及常见的疾病。具体做法是选择一组“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学生阅读病案后选择主要诊断,并说出选择的依据或遵循的分类原则。遇到问题自己查工具书或相关文献,最后由带教老师主持讨论并总结。

2.2教学病案的选择

以ICD-10第十五章的编码为例,第十五章是对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疾病或并发症的分类。筛选出以下教学病例:(1)流产结局妊娠病案:病例1:部分性葡萄胎,盆腔炎性疾病(伴有葡萄胎清宫术)。(2)阴道分娩病案:病例2:孕1产1孕38周顺产,头先露,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病例3:孕1产1孕38周顺产,头先露,活跃期延长,会阴Ⅰ度裂伤(伴有操作:会阴裂伤缝合术)。(3)剖宫产分娩病案:病例4:孕1产1孕38周剖宫产,头先露,疤痕子宫(临产),妊娠期高血压。病例5:孕1产1孕38周剖宫产,头先露,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后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术指征)。病例6:孕1产1孕38周剖宫产,头先露,疤痕子宫(择期手术指征),羊水栓塞。

2.3带教老师的准备

老师首先要选出能代表第十五章编码的代表性病例,根据病例引导学生去查阅工具书和文献,了解临床基础知识,不要仅仅满足了解某一个疾病,最好是举一反三。疾病与手术分类原则对部分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枯燥,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行为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达到这种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用PBL联合CBL模式是目前较好的教学方式,老师必须非常重视CBL,整合出能代表本章节的案例资源,让学生在案例中解决问题,在案例中实现编码员的角色体验,为编码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老师要准备少的案例来说明大部分知识点,例2、例3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例2考察学生对围产期出现多个并发症不伴手术操作时如何选择主要诊断。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3],例1和例3就是这一原则灵活应用的最好体现,很多学生因为例3伴有操作“会阴裂伤缝合术”而选择“会阴Ⅰ度裂伤”做为主要诊断,这是错误的,产科的主要诊断应该是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3]。主要诊断选择原则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不难,如何在病案中应用才是关键,老师在案例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原则。

2.4对学生的教学方式

学生组建联合教学小组,每组3人。在小组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说出主要诊断及原则。编码是建立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基础上的,所以学生首先要了解产科临床基础知识,建议使用的工具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八版。(1)病例1主要诊断为部分性葡萄胎,原则: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3]。(2)病例2主要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原则:妊娠期合并症与分娩期合并症相比应以分娩期的合并症为主要诊断。(3)病例3主要诊断为活跃期延长,原则: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并不是所有的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都必须一致,在这份阴道分娩的病案,所有的诊疗过程都是围绕“活跃期延长”开展的,而此时的会阴裂伤缝合术只是分娩后的一个小操作,所以其对应的疾病不能作为主要诊断。(4)病例4主要诊断为疤痕子宫,原则:剖宫产应以手术指征为主要诊断[4]。(5)病例5主要诊断为产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则:因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剖宫产后出现产后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切除子宫,应遵循“急诊手术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可选择消耗更大、更严重的疾病诊断作为主要诊断”原则。(6)病例6主要诊断为疤痕子宫,原则:因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现羊水栓塞予抢救,经抢救成功,但是羊水栓塞不能作为主要诊断,遵循“择期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不作为主要诊断”原则。除此之外,学生要了解这些疾病的诊断、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处理,加深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

2.5编码讨论会

带教老师组织编码讨论会,老师对学生阅读病案的方法、主导词的查找、主要诊断选择这一系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予点评。同一疾病名称如例5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在不同时期编码不同,应变换主导词查找“妊娠/分娩”。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受传统的“课堂灌输、考试分数评判”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出现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的现象。教条地套用理论最容易导致编码错误,像案例4主要考察学生对“梗阻性分娩”的掌握,梗阻性分娩是指类目O32、O33、O34中的情况在临产时所造成的梗阻性分娩,或者说,当第一产程开始时,还存在有O32、O33、O34中的影响分娩的情况,就被认为是梗阻性分娩,此时应分类于O64、O65、O66类目梗阻性分娩的适当亚目中[5]。我国已开放二孩政策,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也随之增加,若进入产程,编码O65.5。这样编码是错误的,因为,部分“疤痕子宫”是可以经阴道分娩的,“疤痕子宫”并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疤痕子宫”之所以剖宫产是因为疤痕子宫如阴道试产,不除外有子宫破裂、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孕母血压过高的可能,并不是因为疤痕子宫造成梗阻性分娩。所以,当疤痕子宫伴临产时,应编码O34。所以,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不死记硬背。

3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3.1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编码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观点,通过查阅文献、书籍、网络和相互讨论,怀疑或证实各自的观点,最后老师答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论证问题”的整个过程获得理论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6]。

3.2学生编码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十五章的一个特点是同一疾病名称,发生在不同时期,编码不同,比如: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对这些病种展开针对性的编码培训,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编码思维能力。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阅读病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完全受医师诊断的牵制。所谓编码思维能力培养是让学生在病案的基础上编码,了解医师诊断书写习惯但不受医师书写习惯的影响。疑难病例讨论有益于培养学生编码思维,普通病例也一样能培养编码思维的,而且往往越是简单的病例越容易出错。如例1,对于流产并发症,医师大多数情况下,是分开书写的:部分性葡萄胎,盆腔炎性疾病。像这类病例,很多实习生编码O01.1、N73.9,这样编码是完全受到医师诊断的思维定式,医师诊断什么疾病就编码什么疾病,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编码思维。通读病案后发现盆腔炎性疾病是在葡萄胎清宫后发生的,是葡萄胎清宫后的并发症,葡萄胎妊娠后的并发症有其特定的编码O08。

3.3带教老师的教学互长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融入到案例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根据病例和预设的问题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工具书,最终得出答案。同时,这也对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在布置功课前,除了充分掌握疾病分类的原则外,必须阅读相关问题的近几年文献,了解最新进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否则很难达到预期带教效果。将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编码实习带教中,就是以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师生、学生之间通过双向或多向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能让学习生较快的掌握编码的理论知识,培养编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编码准确性。

作者:肖晓兰 黄敏 单位: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案室 2.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病案统计科

参考文献

[1]魏占云,廖秋菊,王长远,等.CBL结合高仿真电脑模拟人在肺部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病案,2016,17(10):71-73.

[2]BarrowsHS.Ataxonomyofproblem-based-learningmethods[J].MedEdu,1986,20:481-486.

[3]焦建军.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的选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1):832-834.

[4]中国病案编辑部.产科主要诊断选择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病案,2007,8(11):M0002-M0002.

梗阻性范文篇9

关键词:棘球蚴病;胆总管;外科手术

肝包虫病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以新疆、内蒙、青海、西藏、四川西部较为多见。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笔者医院1985~2006年间收治1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4~77岁,平均48.6岁。病人均来自牧区或半农半牧地区。急诊病人9例,择期病人2例。肝包虫囊肿位于右肝10例,左肝1例。

1.2临床表现病人多以腹痛、黄疸、发热为主要症状。查体可发现体温38.5℃~39.5℃,心率90~140次/min,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明显,多可扪及肝脏包块或肿大的肝脏。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首选B超检查显示肝脏囊性占位,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内探及膜状、絮状团块回声。CT检查也可提示肝脏单发或多发囊性占位伴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

2结果

本组11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治疗9例。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住院时间18~32天,平均22.4天。手术方式参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原则即进腹后首先切开胆总管进行减压。然后打开肝脏包虫囊腔,清除囊腔内的子囊及碎屑,用双氧水处理囊腔后自胆总管切口向上插入导尿管或胆道探条,可以找到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破口,尽可能修补该破口。在胆总管内置T管,囊腔折叠缝闭置乳胶管2根。

3讨论

3.1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机制肝棘球蚴病在生长过程中,刺激肝组织形成纤维结组织的外囊,若外囊中包含有肝胆管,随着囊肿的增大,对相邻胆管产生压迫可使胆管壁缺血而发生坏死[1],部分内囊壁随囊内压力增高突出胆管,并在胆汁的作用下发生溃破。无子囊的囊肿破裂后,囊液可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时还可在外囊腔内见到残留的内囊壁;有子囊的肝棘球蚴病破裂后,大量棘球蚴病碎屑及子囊被排入胆管可发生梗阻,胆系由于被棘球蚴病子囊及碎屑堵塞而明显扩张,部分病例在此基础上发生胆系及棘球蚴病囊内感染[2]。

3.2诊断在肝包虫病的流行区,具有腹痛、黄疸、发热、肝脏包块应考虑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可能。Casoni试验可呈现阳性,病人可出现血象增高,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升高。B超及CT为该病的诊断提供较大帮助。B超声像图可见胆总管、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如见胆管与包虫囊肿之间的交通可直接确诊;肝脏增大,包虫囊肿塌陷、囊液减少;胆管内可探及膜状、絮状、团块状回声。CT显示肝内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水样低密度囊,病灶边缘不规整;病灶邻近或周围的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伴有胆总管扩张;胆系内可见棘球蚴病内容物。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使该病的诊断更加可靠。

3.3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方法。如果继发感染较重、胆管炎表现明显,可以采取急诊手术。我们总结手术要点如下:(1)进腹后首先切开胆总管给予减压,有助于病人全身症状的减轻。(2)打开包虫囊肿囊腔,清除内囊、子囊、囊皮碎屑。用过氧化氢进行头节杀灭。(3)清除胆总管内包虫内囊碎片后向上插入导尿管或胆道探条,大多可以探入肝脏的包虫囊腔,从而找到囊肿与胆管的破口。应尽可能地用可吸收缝线将破口修补好。(4)切除胆囊后在胆总管内置入T管引流,肝包虫囊肿则予以外囊部分切除、缝合闭锁,置入两根乳胶管引流。(5)T管可在术后1个月经T管造影无异常且囊腔引流管无胆汁引出时方可拔出。而囊腔引流管在无液体引出,B超证实囊腔无积液时拔出,且一般要晚于T管拔出的时间,因为少数病人在拔出了T管后囊腔引流可出现漏胆[3]。

总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断在当今先进影像学设备的支持下不太困难,及时的手术介入及手术要点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新民,辛维潘,赵顺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37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97,35:279-280.

梗阻性范文篇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4~77岁,平均48.6岁。病人均来自牧区或半农半牧地区。急诊病人9例,择期病人2例。肝包虫囊肿位于右肝10例,左肝1例。

1.2临床表现病人多以腹痛、黄疸、发热为主要症状。查体可发现体温38.5℃~39.5℃,心率90~140次/min,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明显,多可扪及肝脏包块或肿大的肝脏。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首选B超检查显示肝脏囊性占位,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内探及膜状、絮状团块回声。CT检查也可提示肝脏单发或多发囊性占位伴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

2结果

本组11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治疗9例。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住院时间18~32天,平均22.4天。手术方式参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原则即进腹后首先切开胆总管进行减压。然后打开肝脏包虫囊腔,清除囊腔内的子囊及碎屑,用双氧水处理囊腔后自胆总管切口向上插入导尿管或胆道探条,可以找到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破口,尽可能修补该破口。在胆总管内置T管,囊腔折叠缝闭置乳胶管2根。

3讨论

3.1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机制肝棘球蚴病在生长过程中,刺激肝组织形成纤维结组织的外囊,若外囊中包含有肝胆管,随着囊肿的增大,对相邻胆管产生压迫可使胆管壁缺血而发生坏死[1],部分内囊壁随囊内压力增高突出胆管,并在胆汁的作用下发生溃破。无子囊的囊肿破裂后,囊液可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有时还可在外囊腔内见到残留的内囊壁;有子囊的肝棘球蚴病破裂后,大量棘球蚴病碎屑及子囊被排入胆管可发生梗阻,胆系由于被棘球蚴病子囊及碎屑堵塞而明显扩张,部分病例在此基础上发生胆系及棘球蚴病囊内感染[2]。

3.2诊断在肝包虫病的流行区,具有腹痛、黄疸、发热、肝脏包块应考虑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可能。Casoni试验可呈现阳性,病人可出现血象增高,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升高。B超及CT为该病的诊断提供较大帮助。B超声像图可见胆总管、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如见胆管与包虫囊肿之间的交通可直接确诊;肝脏增大,包虫囊肿塌陷、囊液减少;胆管内可探及膜状、絮状、团块状回声。CT显示肝内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水样低密度囊,病灶边缘不规整;病灶邻近或周围的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伴有胆总管扩张;胆系内可见棘球蚴病内容物。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使该病的诊断更加可靠。

3.3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方法。如果继发感染较重、胆管炎表现明显,可以采取急诊手术。我们总结手术要点如下:(1)进腹后首先切开胆总管给予减压,有助于病人全身症状的减轻。(2)打开包虫囊肿囊腔,清除内囊、子囊、囊皮碎屑。用过氧化氢进行头节杀灭。(3)清除胆总管内包虫内囊碎片后向上插入导尿管或胆道探条,大多可以探入肝脏的包虫囊腔,从而找到囊肿与胆管的破口。应尽可能地用可吸收缝线将破口修补好。(4)切除胆囊后在胆总管内置入T管引流,肝包虫囊肿则予以外囊部分切除、缝合闭锁,置入两根乳胶管引流。(5)T管可在术后1个月经T管造影无异常且囊腔引流管无胆汁引出时方可拔出。而囊腔引流管在无液体引出,B超证实囊腔无积液时拔出,且一般要晚于T管拔出的时间,因为少数病人在拔出了T管后囊腔引流可出现漏胆[3]。

总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断在当今先进影像学设备的支持下不太困难,及时的手术介入及手术要点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1985~2006年收治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11例临床资料。结果11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断在当今先进影像学设备的支持下不太困难,及时的手术介入及手术要点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棘球蚴病;胆总管;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吴新民,辛维潘,赵顺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37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97,35: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