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9:24:30

钢构范文篇1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企业逐步进入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竞争之中。为了争取客户,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赢得竞争的胜利,企业就必须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供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企划。

企划,简而言之,即:激发创意,有效的运用手中有限的资源,选定可行的方案,达成预定目标或解决某一难题。钢构企业同样不会例外,随着进入企业的增多、客户的理性增强以及行业的日渐成熟,竞争也跟着激烈起来,这就迫使钢构企业必须因时制宜的引入“企划”,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大势。但是,由于“企划”对于钢构行业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企业决策者对“企划”这一概念还不是非常理解,因此也不明白企划部具有哪些职能,或者简单的说,他们不明白企划部究竟应该做什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与钢构行业现状,在此谈一谈钢构企业企划部的具体职能。

钢构范文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钢构桥;施工技术

1引言

本文主要以桥梁案例为主进行具体分析,其中以某高速公路的钢构大桥为研究背景。该钢构大桥的主跨部分采用65m+2×120m+60m的连续钢构,跨中的梁高度为9m,箱梁根部的梁高度为3m,其结构属于单箱单室的桥梁结构。其中,全梁总共有4个主桥墩,共有8个T结构,每个T结构含有19个悬浇节段,主桥长共652m。桥梁的主梁悬臂浇筑梁段的划分为2种,分别为4m和3m,其中,最大的重量为138t。桥梁箱梁预应力采用的为横、纵、竖向三类。该工程采用悬臂浇筑法,混凝土等级为C55。

2墩顶0#块的施工技术

墩顶0#块的施工技术为大跨桥梁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采用墩顶扇形托架进行施工,并且完成与墩两侧悬臂混凝土的连接,为后期的挂篮悬臂浇筑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2.1托架构造。钢筋混凝土桥墩浇筑过程中,刚性托架一般由两个主要受力体系组成。其中一部分是形如“W”的万能杆,另一部分是承受剪力的预埋工字钢牛腿。施工荷载、桥梁自重直接传给桥墩,另外可将垫梁和配梁依次铺设在托架上方,此时托架可视为上部结构的支撑点和工作平台。对托架进行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时需要全面考虑可能对其产生的不利或有利因素。比如在结构安装和支模浇筑混凝土时所产生的施工荷载和模板作用力及混凝土和钢筋的自重等不利荷载;恒荷载长期作用所产生的下沉变形及由循环荷载导致的疲劳破坏等不利因素。根据托架所需的抗力大小选择合适的钢材,比如采用C级钢是应对金属疲劳破坏的有效技术手段。如图1所示为托架结构见连续刚构0号段托架结构示意图。2.2托架的正确安装。对于类似托架的桁架或者是钢结构,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是首先在工厂加工、组装,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就位,校正位置后进行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托架安装时应严格按托架设计图加工,为保证焊接质量,托架与连接缀板处的焊缝应采用坡口焊,坡口为45°,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缝、焊瘤、烧穿、焊弧等缺陷;对于精轧螺栓应采用双螺帽。为了满足实际施工需求,一般采用悬挂水箱注水的技术手段来模拟托架的承载方式,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必须对托架的受力节点的受力状况进行精确计算。通用的实验加载方式为三级加载,加载前所有受力螺栓必须拧紧,所有焊缝必须能够保证不因加载而先于结构破坏。加载时采用N1005A高精度水准器对托架的变形进行观测而要有效测量托架的变形状况,主要观测点为托架的节点和加载下方位置,根据预加载所产生的结构变形来有效消除托架的弹性变形。2.30号段模板支立及钢筋绑扎。桥梁的底模分为托架上底模和墩内的底模两个部分。托架上底模通常是由平整的钢板制作而成,其特点是面积大,可重复使用;墩内底模一般采用的木模板,其特点是轻便,便于安装,容易裁剪组合,并且后期无需拆除。对于钢筋混凝土梁,一般支好受力底部模板后对受力钢筋、架立筋及箍筋进行绑扎,并且同时需要预埋预应力构件及波纹管。对于内部的木模板,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位置校正及标高调整,最后根据设计及施工技术规程支撑侧模板,在波纹管安装完成后需要及时浇筑混凝土。2.4混凝土浇筑。在对墩顶0#桥梁进行混凝浇筑时,为了避免因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所产生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开裂需要进行分层分段浇筑。首先浇筑箱型桥梁的底板,然后浇筑梁体腹板,最后进行顶板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技术规程对其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在底板灌满混凝土后必须及时进行密封。

3安装挂篮的工艺要点

挂篮施工安装前,首先要根据测量放样对钢枕进行铺设,然后将其后部锚固在竖向预应力钢筋上,最后将挂篮的相关构件正确安装。挂篮的设计需要满足多项技术要求,比如挂篮的重量需要控制在梁段混凝土重量的0.3~0.5倍;吊篮的最大竖向变形需要控制在20mm以内;抗倾覆安全系数、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及限位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等。通过结构测试能够保证悬浇段立模标高的顺利完成。此外,为了便捷的获得主桁的受力状况,施工现场一般通过张拉千斤顶进行相应的测试,并结合变形参数和材料的弹性模量换算出桁架杆件的刚度和强度。在挂篮组装完成后,必须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最后依据设计荷载做载重试验,以消除结构的非弹性变形。3.1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就是对任一空间物体的三维定位测量,它的具体工作,均反映在对距离、角度(方向)、高程三个量的测定上,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放样,总是离不开运用各类不同的仪具将这三个量测量的结果在施工现场予以标定。其中,在特大桥梁的施工中,首先进行的是钢枕的铺设,在滑轨安装完成后并将其锚固在钢筋上,在墩底进行挂篮拼装,为了加固桥梁,提高其稳定性,利用附墩塔吊分片进行稳固支撑,并将其后部固定在竖向的预应力筋上面,最后安装挂篮的其他杆件。其次是进行悬吊系和横梁系的安装,之后与安装完成的侧模和底模进行连接,并对安装的侧模和底模进行校正,确保施工的安全。3.2挂篮测试。为保证桥梁施工安全,需对其进行挂篮测试,主要对桥梁挂篮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全面验证分析,并对挂篮的非弹性变形起到消除效果,同时向悬浇段立模标高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行挂篮安装之前,应根据实际主桁受力情况而定,采用张拉千斤顶于加工场地之内进行主桁强度及刚度的测试。

4悬臂浇筑施工

挂篮安装测试完毕后,进行悬臂段进行灌筑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①在桥墩顶部托架或膺架上浇筑0号段并实施墩顶临时固结措施;②在0号块段上安装悬臂挂篮,并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拢前段;③在支架上浇筑边跨主梁合拢段;④最后浇筑中跨合拢段形成连续梁体系。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段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4.1钢筋和预应力管道施工。悬臂段混凝土的施工。首先是在受力钢筋的帮着和预应力管道的安装。在钢筋加工棚首先进行加工然后根据设计下料。同时,采用机械套筒作为主要受力钢筋的接头。钢筋的连接一般采用绑扎方式,并且要根据抗震等级和构造要求确定塔接长度。为了提高钢筋骨架的稳定性,焊接和机械搭接交替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施工质量;模内绑扎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施工时根据设计说明和技术规范采用合理的绑扎顺序。波纹管施工时,一般采用砂轮锯切割,并且按要求存放波纹管以防其受到腐蚀。在波纹管下料时通常在其内部中插入硬塑料管以保证管道的位置。4.2预应力施工。根据该桥梁的施工说明,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在预应力张拉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另外预应力混凝土必须采用C55以上的混凝土,并且混凝土必须养护7d以上。4.3数控智能的合理张拉。4.3.1纵向钢绞线张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钢筋的方向、长短及梁的截面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张拉顺序。本工程采用后张法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张拉的顺序为先张拉长钢筋后张拉短钢筋,另外钢筋张拉应从结构截面中间向四周,对称均衡。对于横向和纵向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现阶段成熟的张拉技术为先拉到初应力;然后再张拉到1.05倍的张拉控制应力并持续2min;最后缓慢恢复到张拉控制应力。只有严格按照正确的张拉顺序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才能达到预应力钢筋张拉的目的。4.3.2纵向钢绞线张拉。一般通过对钢绞线的伸长值和张拉控制应力来检测张拉的进程。其中张拉控制应力为主要技术指标,伸长值作为张拉控制应力校核控制指标。钢绞线放张并锚固后,测量两段之间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并与理论设计要求做对比,核实预应力筋的张拉质量与设计是否相符。

5结束语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工程的施工技术严重影响其施工质量,也会进一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因此,桥梁设计施工相关人员应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需共同分析危及桥梁安全的因素,并结合相应的工程情况,尽可能的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桥梁安全提供参考,以期实现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梅波.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机场特大桥深水承台吊箱围堰施工方案[J].公路,2013(3):104~106.

钢构范文篇3

建筑钢结构企业既有车间生产,又要施工安装,其用工性质兼具一般生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双重特点,从业人员半工半农,流动性大,组织观念不强,价值观比较单纯,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劳动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明显.

1.观念较落后,法律意识低由于我国推行建筑劳务企业化时间较短,企业还存在“重承包、轻劳务”的落后观念,对规范劳动关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法律意识不强.企业不能兑现法律规定的劳动条件,随意拖欠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安全防护措施缺失,不愿为职工办理和交纳社会保险等违反劳动法制的现象时有发生.

2.法制欠完善,保障难到位从目前法律制定情况看,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仍存在盲区或不适应劳动关系纷繁复杂变化的情况,劳动立法相对滞后,部分法规与政策存在冲突,给具体适用带来困难.因此,在法律漏洞未消除、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工会起步晚,维权机制差目前大部分建筑钢构企业属于民营性质,从浙江的情况看,大多是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工会组织起步较晚,所起作用较弱,并且由于建筑工地分布广、地域散,劳动关系很难通过工会组织及时协调.同时,我国目前实行劳动仲裁前置的救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与反诉权利,劳动争议的处理成本大大增加.

二、钢构企业劳动法律纠纷的成因分析

造成上述建筑钢构企业劳动关系所呈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因素,有建筑行业的通病,也有一些是钢构企业的特殊性造成的.

1.建筑市场结构不合理,劳动供求关系失衡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大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建筑钢构企业其具有车间生产等特殊性,专门从事钢结构劳务分包的建筑企业力量不强,与整个建筑行业较为合理的“以总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形结构体系相差甚远.现阶段,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和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我国的劳动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在劳动力供给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供需双方对劳动条件的承诺会缩水,对劳动力价格的预期会下降,势必给劳动者造成不利局面.

2.用工形式不规范,日常管理难到位由于建筑钢构企业工程量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企业对用工数量很难进行掌控,企业真正深入到项目部进行劳务用工管理的力量不到位;而实际工作中则往往由工长根据工程量随变随招,人员流动大.在这种情况下,钢构企业与务工者签订合同比较复杂,劳动者也担心受束缚而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企业只与工长联络,结算工资,造成层级累加,钢构企业与个体务工者之间的劳务关系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

3.政府部门监管不够,劳动执法力度不足虽然一系列劳动法规的出台给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创造了法制基础,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劳动者要向政府部门投诉或寻求司法救助路径并不顺畅.劳动者即使胜诉也得不到合理结果的情况屡见不鲜,无奈地接受调解方案在某种程度上看实际上是对劳动者的另一种伤害.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与企业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共同关系,对企业不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不予积极处理,劳动部门公正执法的力度和效果也不明显,而钢构企业的务工者大多来自外地,其权益的维护就更加艰难.

4.劳动关系不对等,劳动维权成本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以及监督成本,劳动者一方的监督成本主要表现为诉讼成本,即通过法律诉讼途径监督企业履行契约.虽然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使劳动关系逐渐规范,但劳动关系双方仍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毋庸置疑,劳动者一方作为被动的弱者,在举证过程中存在着很大困难,因此往往为保饭碗、求安耽而放弃追究,否则,最终耗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反而得不偿失.此外,建筑钢构企业的生产和施工劳动条件相对差、科技含量也不高,一直靠拼人力、拼设备等粗放式增长方式发展,一线生产和作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组织程度较差,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相对缺乏.同时,由于建筑钢构企业施工和质量验收等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资金结算不能按月进行,部分包工头还无故克扣工资,造成“欠薪”假象,加上建设工程领域一直存在非常明显的甲方市场,导致务工者讨薪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构建钢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样,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而企业是劳动关系的主要载体,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平等、法制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建筑钢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等多方共同合力构建.

1.针对行业特性,完善制度法规钢结构因其自重轻、规模化生产、便于安装且可再生利用等优势在国内外建筑行业中已逐步被推广采用,但相对于传统土木工程常用的砖混和框架结构形式,钢结构建筑一般应用于超高层或大跨度空间,其施工既有简便之处又有特殊难度,且具有大量的机械制造加工过程.因此,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时,应针对钢构行业特性,建立切实可行和科学规范的企业用工制度,并且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卫生、安全、消防等行政部门要密切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用工检查活动,提高劳动监督工作主动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劳动违法行为和劳动纠纷案件.

2.规范劳务管理,及时签订合同从目前浙江的钢构企业情况看,正式招聘录用的管理人员及车间工人的劳动合同签约率普遍较高,但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则往往交由外包队全权负责,劳动合同签约情况不尽理想.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也是规范企业用工的基础,必须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要求,在录用员工后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及时”①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地点、作息、报酬及保险等主要条款要具体明确,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建筑钢构企业自身法律风险的防范.

3.实行“人本管理”,创建和谐氛围如前所述,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企业的创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建筑钢构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关爱职工、实现双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职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钢构企业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亲情管理、软性管理,积极营造和谐的劳动氛围.通过分红、入股等激励方式增强组织凝聚力,把职工看成“最具内在建设性潜力”的因素,充分尊重和信任职工,创造宽松、舒心的工作环境.

4.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从业素质劳动关系的和谐离不开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对于劳动者来说,必须具有对企业忠诚的意识,服从并执行企业安排,保持高度责任心,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企业要繁荣,必须以职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热情、更新知识结构为支撑.因此,要重视职业发展和行业培训,让员工在经历车间生产、施工安装、深化设计、行政管理、业务洽谈及售后服务等多环节不同岗位的历练中不断成长,在保障钢构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和能力.

5.注重劳动防护,减少职业伤害建筑钢构企业的车间生产和施工安装都属于特殊工种.在构件制造环节的一线工人往往要经受噪音、粉尘、光辐射及有毒气体的伤害,实际加工过程中,工人们常对配备的防护装置嫌笨重而弃之不用.施工安装环节一般交外包队承接,施工时要特别搭建临时平台和支架,操作工人在高空作业,精确程度要求高,且要完成紧固与涂装等工序,极易带来生命财产安全伤害.因此要特别注重劳动防护,及时办理保险,发包方拨付的人身伤害赔偿资金也要保证足量到位,减少职业伤害.

6.发挥工会作用,完善保障机制工会组织的重要使命和本质属性是要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建筑钢构企业来说,部分工会组织不健全的企业可以由劳动管理部门扶持或建立跨厂区的行业性工会,对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作息制度安排等开展监督,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积极利用和充分发挥工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维权资源,增强维权组织合力和实效,努力形成各级党政重视、各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工会整合运作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大维权格局”.

四、结语

钢构范文篇4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中国市场;发展

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产业体系,其融合了建筑、钢铁冶金业以及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钢结构建筑不仅解决了钢铁业的产品渠道问题,也提升了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业的能耗和污染难题,此外,钢结构建筑为房地产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在2l世纪,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成为建筑业关注的焦点。

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

钢结构建筑在欧美市场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并以其自身的优势得到了普遍应用。据调查,全世界101栋超高层建筑中,纯钢结构的有59栋,达半数以上。同时,国外60%以上的高档住宅也都采用了钢结构。国外有专家认为,钢结构建筑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21世纪房地产产品的“黑马”。

在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和应用滞后于国外。由于钢结构建筑的成本比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稍高,我国钢结构的使用还主要是高层建筑、公共建筑等大型建筑,钢结构住宅目前还比较少。钢结构住宅在发达国家占到住宅总量的65%-7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不足5%。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质量、品质成为人们消费的亮点。对于钢结构建筑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据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钢结构建筑优点突出,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结构中使用钢结构的比例仍有6倍提升空间,预计未来5年钢结构产量复合增速在15%以上。

从短期来看,钢结构建筑的行业需求主要为新建厂房、体育场馆、歌剧院等公共建筑。这些公共建筑不受地产调控影响,且地产调控使钢价稳中有降。这就使得钢结构公司可能在成本端受益,更促进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2010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国内外人士的眼球,在这个占地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场馆使用钢结构的建筑比例高达80%,无疑是钢结构建筑发展的锦上添花之作,也印证了钢结构的历史舞台已经铺开。

二、钢结构建筑的特点

(一)节能环保是钢结构建筑的主要特点,符合21世纪的生活理念与方式

随着“低碳”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建筑行业也刮起了节能减排的低碳旋风。从材料上来说。越来越提倡绿色节能环保的装修材料;从房屋结构上来说,大家越来越青睐轻钢结构和木结构;而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说,越来越多的人把节能和环保放在首位。

钢结构与其他结构在建筑流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的整个建筑过程都集中于工地,更多是室外操作,其噪音较大,粉尘也较多,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指数较高。我们常会受到如斯困扰,工地一天到晚轰鸣声不断、周遭灰尘较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而钢结构建筑其流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构件制作与现场安装。构件制作主要是由承办商在其工厂车间进行集中制作,制作完成的构建通过车、船发往工地,再进行现场安装。整个过程在现场工作的时间较短,对于周遭环境的影响也较少,更符合现代的“绿色”理念,

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长期目标。然而,我国的资源超支严重,在建筑业更是如此。开山采石现象比比皆是,后代子孙的资源在不知不觉中被现代人占用。较之其他建筑结构,钢结构由于自重减轻,基础施工取土量少,对土地这一宝贵资源破坏小且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当房子使用寿命到期,结构拆除产生的固体垃圾也少,而废钢更可100%回收,循环利用。在某种情况下,钢结构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也较好,能够节约居住时的暖气、空调等运行费用,环保且节约资源。此外,钢结构建筑的干式施工技术,也有利于节约用水。

(二)抗震性能好

钢结构是一种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自从2008年以来,地质类灾害不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而我国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更是打碎了无数国人的心,成为永久的梦魔。地质灾害无情,无法制止,但我们可以强化自身,建立堡垒来保护自我。

现有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砖混结构、底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以上形式中无论哪一种结构,只要设计合理、高度与结构形式相匹配,就具有一定的抗震性。但是,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抗震性具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砖混结构,其主要承重材料为砖砌体,砖砌体又是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较差;底框架结构较之稍好,但底框架结构的实质是底层为框架结构,主要用作临街商业网点,开间大,2层以上是砖混结构,因为两种材质刚性不同,头重脚轻,发生地震后底层容易坍塌:框架剪力墙是相对较结实的框架结构,在10层以上楼房多见;钢结构最结实,具有最高的抗震性,目前多用在商场、客运站等公共建筑,柔性好,能吸附地震力量,但由于成本非常高。其发展在我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在我国,人民生命财产是最重要的资产,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侯兆欣曾表示,地震灾区重建时,医院、学院等公共场所应采用钢结构建筑,

(三)施工工期短。且不受季节影响

由于钢结构建筑的特殊运作流程-钢结构建筑的构件在工厂进行制作,就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大大缩短了建筑工期。用数据来说,一幢200平方的砖混或砌块住宅建设周期约需4-5个月,而建造同样规模的钢结构住宅仅需2个月时间。施工工期较短。开发商既可降低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而引发的投资风险,又可提前偿还银行贷款。加快建设资金的周转,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钢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钢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中所占的比例虽然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但这也说明中国在钢结构建筑这一领域还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完善,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正面临着新的契机。

(一)钢产量的提升,为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的钢产量居世界首位。2005年中国钢产量达到3,494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1.6%,已超过美、俄、日、韩的总和。在“十一五”期间,国内钢产量达到4.5亿吨。2008年,我国钢结构年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约4%,而发达国家钢构行业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已达10%以上。因此,我国钢结构上升的空间还很大。考虑到钢结构建筑的突出优点,2008年的国内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钢铁振兴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在建筑结构中提高用钢的比例。

随着国内钢结构技术、企业的发展,我国的“钢构产量/粗钢产量”将向国际平均水平靠拢,与之对应的钢结构产量将大幅上升。据估计,如果2015年“钢构产量,粗钢产量”比例为8%、粗钢产量增速3.5%,则未来5年钢结构产量增速将达15%以上。

(二)低碳经济的需求,为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低碳经济给全球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全世界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已将建筑业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重点。各个国家都在实施自己的低碳计划中,建筑业成为重点关注计划对象之一。2008年1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文章指出,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建筑物能耗引起的,必须要改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密封性能,并动员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于2008年倡议并成立了可持续建筑联盟。2009年,英国政府了“解热节能低碳战略”,提出将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法国为建筑行业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照明及室内空气质量方面制定了目标:所有新建筑在2012年前能耗不高于50千瓦时/平方米,年。2020年前。既有建筑能耗要降低38%%。2010年以前,可再生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耗中比例上升到23%。

与世界同步,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2009年,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比2005年下降40%-45%。可以看出,作为耗能大户,建筑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业的低碳经济为钢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

(三)建筑质量与品质的需求,是钢结构发展的必要条件

不管是国内经济还是全球经济,都在大跨步地向前迈进。经济提升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满足了马斯洛需求的低层次后,高层次的需求被提上了议程。生活的质量与品质是现代都市人谈论的热点。住房是最低的高层次需求,对于住房的安全性和舒适建性是每个人考虑的问题。在每个现代都市,高楼大厦如山中竹林,数不胜数。然而,高楼型的建筑需要钢结构。地质灾害的猖獗使得人们对于生命财产安全性的关注点越来越高。除却高楼大厦需要钢结构,目前很多公共场所亦被要求采用钢结构。钢结构能极大地提高房屋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建筑质量与品质的需求。

钢构范文篇5

[关键词]钢结构贸易发展战略

一、钢结构

钢结构是指用钢板和热扎、冷弯或焊接型材焊接在一起的具有承载能力的结构形式。钢结构本身具有自重轻、规模化生产、生产安装方便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综合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钢结构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合理、广泛的应用。钢结构通常分为轻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住宅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5大子类应用于工业厂房,建筑,桥梁,机场,体育场等行业。

二、市场现状

中国在改革开放建设的30年中,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钢结构的需求主要分布于机场,体育场,民用高楼,桥梁,厂方建设等且钢结构工厂已经在生产角度上已经成熟,而且在新的绿色环保经济的概念中,钢结构能够回收利用,保护环境,所以在世界建筑行业中成为一种友好性材料。但是随着发达国家生产能力的转移,中国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中国应该也能够把握国际分工产业链的接力棒,并在新兴国家市场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和构建世界产业链条的一环。

根据钢结构网信息,我国钢结构企业产值和产量排名如下,笔者在工作中接触过其中几家工厂。其硬件能力和设施完全满足制作高品质的钢结构需求。其中一些公司已经专营于海外项目,而且业绩斐然,产值和产出都是屡创新高。产业集中度以及分包都形成规模。

2000年前美国和日本的钢结构建筑用钢总量约占全部钢产量50%,西方发达国家比例大约在30%以上,而中国大概在10-20%。所以国外钢结构拥有成熟的市场和广泛的认可.

三、国内20强钢结构企业分析

1.外资企业

博思格巴特勒隶属于世界钢铁巨头、澳大利亚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博思格钢铁有限公司。凭借其钢铁行业背景以及技术优势拿到了国内的外资投资的高科技工厂许多项目。同样由美国建筑公司(AmericanBuildingsCompany)与美国工业投资集团CRI于1994年共同投资创建上海美建(ABC)在中国的业务也是如火如荼。中远川崎重工在船舶项目也打造出自己业务的特色。

2.民营企业/股份企业

在钢结构产业地理位置布局上领先进入角色,沪宁钢机以地方造船厂起家,通过当初分包江南造船厂部分业务进入陆地钢结构建设,创造了钢结构在体育场,火车站,机场,民用高层建筑等各个制高点。中央电视台52000吨,北京南站50000吨,T3航站楼,鸟巢20000吨,国家大剧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000吨。作为私营企业钢结构的排头兵,沪宁钢机和长江精工,浙江杭萧钢构,潮峰钢构等股份上市公司取其所长,运用市场资本,在中国钢结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国营企业

一方面,钢铁厂业务的拓展,直接进入钢结构业务,另一方面我国钢厂为避免钢材贸易摩擦,采取深加工进入钢结构行业,提供最终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以莱钢,首钢钢铁公司及中建/中冶工程公司凭借其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条,增加自己的综合实力。在中国钢结构排名中进入20强。[4]可见国内一些钢厂已经对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然而对于海外工程项目,笔者在三年内的海外项目工作中些许总结:

四、海外需求市场和价格优势(成本优势)

根据要素禀赋论原理,中国凭借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出口到欧洲,俄罗斯,中东及其南美市场。就目前笔者了解德国钢材原材料大约比中国贵10-20%,而加工制造成本却是中国的5倍左右。所以目前来说,国内钢结构的DDU价格在以上市场中也有很大的优势。考虑到项目的最终目的地和港口之间运输风险及其目的地的陌生环境,国内钢结构公司还是更多的选择FOB贸易条款。

工程设计国外设计和中国设计本地化。除了加工制造人力和机器使用磨损折旧等成本外,中国目前在设计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设计人员的成本国内也是低于欧美国家。据德国明镜杂志报道德国五年工作经验以上设计人员的最低年薪5万欧元。笔者也曾经参观过欧洲卢森堡德国等国相关的工程设计公司,10年以上高级项目设计人员每小时80-100欧元,普通设计人员每小时工资也40欧元左右,[6]尤其是欧洲所谓的小型私人设计公司非常盛行,业务和组织能力也都很优秀。而我国冶金行业钢结构公司正式职工每小时20-30人民币。设计外包工时也就40元。所以普通工程师设计费用上也有10-15倍的差距。但是因为外语基础的薄弱,同时图纸的精确表达程度还是逊色于国外设计的公司严谨。所以我们目前的业务只能做到祥图车间加工转化方面,相对于加工利润,设计转化费用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也是我们能够改进提高的方面。

以上都是我们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虽然在技术含量上没有什么附加值,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和我国产业的现状,对外钢结构贸易能够帮助我们赢得国内的钢铁产业战略调整升级。同样也可以通过目前的优势能够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建设中赢得认可。

五、国际标准和要求

1.原材料

中国目前以5亿吨的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国的钢材基本上都是自产自消,2008年出口钢材大约3000万吨,2009年1-6月份934吨。仅占产能的1%,一方面说明国内市场对钢材需求的旺盛,但同时又反映出我国钢材质量的某些问题,同时说明中国钢铁行战略升级的迫切性和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在国内外市场有很大潜力。

标准是贸易保护措施中非关税壁垒一种,它也是的一把双刃剑,只有符合标准,才能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拼搏。所以技术标准的理解和遵守是我们走出去的基础。拿出一个简单的例子:焊接无损探伤德标和国标就有很大不同,根据EN10160关于厚度达于6mm板材超声波检测中检测分为两部分板面检测(S0,S1,S2,S3)和边缘检测(E0,E2,E3,E4,E5),而我国国标中只有板面检测且欧标等级评定与中国国标不同,尽管国内一些钢厂如宝钢,武钢,济钢等可以出具欧标材质证明书,但是很多钢结构公司因语言或者标准理解等原因忽视这些不同。这将造成潜在的风险。

所以在做国际项目的时候,对国际标准一定要理解充分,减少因标准要求而造成的损失。

2.第三方认证和国际认证

世界著名的第三方认证服务公司如法国BV,德国船级社GL等,在项目第三方监督上的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认可,这些第三方公司可以帮助钢结构工厂加强产品品质控制和增进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是学习国外客户验收的一种衡量的标准和要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已经不是强有力的表现,笔者在国内一些企业如中冶集团下属的分公司发现其开始通过各类专业认证登上世界舞台,适应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如焊工证件,如WTI认证,就是SLV-Duisburg在中国合作的一个典范,按照欧洲标准等相关标准,培养各个级别的技术人才,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工厂车间生产认证,如美国AISC和ICBO认证,满足美洲市场的要求,当然其收费也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对内部人员工厂管理等认证成为性价比最好的选择。既能提高工人的素质,又能增加整体制造能力。公务员之家

六、钢结构的发展战略和贸易风险控制

1.质量第一不是产量第一

目前国内钢结构公司中还有一大部分公司的宗旨都停留在产量第一的目标,其利润低,质量一般,同时海外市场的开拓上我国企业扎堆,布局单一,内部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降低,利润减少,从而产品质量也因为内部成本控制而降低要求。中国在2009年出口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从产品类别来看,我们的机电产品都还是普通产品,德国一直靠自己的质量和技术战略取胜。所以我们钢结构也应该反思其发展的战略。不应该以产量速度规模求利润,而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以赢得将来的立足,其中第一步质量必须达到国际标准,其次就是增加我们的技术含量赢得市场的份额。

2.质量保函及其质量问题

对外贸易合同中银行的质量保函适用于和国外客户的直接合同,可以作为保证最后尾款收款的一个方式,质量问题的发生必须需要提前和客户进行定义,已确定将来的责任承担。国内中国银行的保函认可度最高,当然四大行都是可以接受的,这需要在签合同前双方确认保函的格式和内容。对于海外工程项目来说,工厂内验收合格才能保证产品最终客户验收。所以有任何问题都要在工厂内解决,以免造成海外修补人员出差等巨额费用。

3.银行套期保值

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国际风险意识。目前据笔者接触到的范围发现外贸企业已经了解并根据需要使用这一银行业务规避外汇汇率的波动,但是也预见过某冶金行业的国企作为出口方竟然和国内某一生产企业签订合同并规定了汇率风险共同承担的条例。所以国内工厂签订外贸合同金额以后一定要考虑银行的套期保值,不要总是想着外汇升值而沾沾自喜,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因外汇贬值而受到损失。

所以基础的外汇风险知识和银行业务需要了解,并应用在日常贸易业务中。

4.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支持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北方重工业基地企业在外贸业务中缺少对国际法律,国外市场的了解,在国际贸易业务中面临和大的风险,笔者接触过这家公司的员工讲解,并了解到此信用保险公司可以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出企业且帮助承担国外客户因坏帐,不付款等造成的损失。在国家信用的平台上,我们企业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杨震.试析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钢结构网.

[3]谢付亮.建筑钢结构行业全面进入洗牌阶段

[4]吴聪颖.浅谈国际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

[6]德国明镜杂杂志.

钢构范文篇6

1.建立直接领导关系

市场部是负责公司信息网络建设与维护、信息收集处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接受营销副总经理的领导。市场部信息管理员与各区域市场开发助理之间是一种直接领导关系,即在信息网络建设、维护、信息处理、考核方面对市场开发助理直接进行指导和指挥,并承担信息网络工作的领导责任。

2.构架新型组织机构3.增加人员配置:

(1)信息管理员:市场部设专职信息管理员3名,分管不同区域,不再兼任其它工作。

(2)市场开发助理:浙江省六个办事处共设市场开发助理两名,其它各办事处所辖区域均设市场开发助理一名。

4.强化人员素质培训

春节前完成对各区域的市场部信息管理员和市场开发助理的招聘和培训,使20**年新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市场部在人员素质方面有充分的保障。认真选择和慎重录用市场开发助理,切勿滥竽充数。

5.加大人员考核力度

在人员配置、资源保证、业绩考核等方面对信息网络建立和维护作出实施细则规定,从制度上对此项工作作出保证。建立市场信息管理员定期巡回分管区域指导信息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以督促其在短期内按规定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的工作。

6.动态管理市场网络

市场开发助理与信息管理员根据信息员提供的信息数量(以个为单位)、项目规模、信息达成率、发展下级信息员数量四项指标对信息网络成员进行定期的动态评估。在分析信息员/单位的分类的基础上,信息管理员和市场开发助理应结合信息员的背景资料进行细致地分析,确定其通过帮助后业绩增长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信息的管理,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保密性等方面资料来源于公务员之家/做好比上一年更好。(详见市场开发助理管理制度)

7.加强市场调研,以各区域信息成员/单位提供的信息量和公司在各区域的业务进展情况,将以专人对各区域钢结构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公司在各区域的机构设置各趋合理和公司在开拓新的市场方面作好参谋。

二、品牌推广

1、为进一步打响“**钢构”品牌,扩大**钢构的市场占有率,20**年乘公司上市的东风,初步考虑四川省省会成都、陕西省省会西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辽宁省会沈阳、吉林省的长春、广东省会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以及**市举办品牌推广会和研讨会,以宣传和扩大**钢构的品牌,扩大信息网络,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从而为实现合同翻番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2、在重点或大型的工程项目竣工之际,邀请有关部门在现场举办新闻会,用竣工实例展示和宣传**钢构品牌,展示**钢构在行业中技术、业绩占据一流水平的事实,树立建筑钢结构行业中上市公司的典范作用和领导地位,使宣传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一步做好广告、资料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在各个施工现场制作和安装大型宣传条幅或广告牌,现场展示企业实力;及时制作企业新的业绩和宣传资料,补充到投标文件中的业绩介绍中和发放到商各人员手中,尽可能地提升品牌推广的深度和力度。

4、加强和外界接触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员工形象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内涵,给每一位与**钢构人员接触的人都能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对**钢构及钢结构有更清晰和深层次的认识。

三、客户接待

客人接待工作仍是市场部工作的重点之一。做好客人接待工作是业务接洽的必要的提前和基础。如何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和商务部要求保质保量地做好客人接待工作是市场部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表面上看起来接待工作比较简单,但实质上客户接待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不去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就不能让该项工作做得完善。因此,市场部要在方法上、步骤上、细节上下一番功夫。为了既少花钱,又不影响接待效果,需要向各商务部领导和各办事处商务人员更多地了解客人的生活阅历、为人禀性、处事方式、兴趣爱好、饮食习惯、办事风格、企业价值取向、管理理念、产品特色、行业地位等等。仔细研究分析和琢磨推敲日程的安排,让每一位客人在最短时间内对**钢构有全面的、清晰的、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对**钢构的产品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同感,对**钢构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产生足够的兴趣。把长期地、坚持不懈地认真对待每一批客人和每一客人,使他们对**资料来源于公务员之家/钢构的接待工作满意作为市场部每一个接待工作人员的准则。从而以此来提高项目跟踪的成功率和降低商务谈判的难度,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为此市场部20**年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督促全体人员始终以热诚为原则,有礼有节地做好各方面客人的接待工作,确保接待效果一年好于一年。

2、在确保客户接待效果的提前下,将尽可能地节省接待费用,以降低公司的整体经营成本,提高公司利润水平。

3、继续做好来访客户的接待档案管理工作,将潜在顾客和合同顾客的档案分类保存,准确掌握项目进程,努力配合商务部门和办事处促成项目业务。

4、调整部门人员岗位,招聘高素质的人员充实接待力量。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来访客户也日渐增多,市场部负责接待的人员明显不足。为了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做好接待工作,落实好人员招聘工作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四、内部管理

1、严格执行C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管理体系标准文件,严格实施“一切按文件管理,一切按程序操作,一切用数据说话,一次就把工作做好资料来源于公务员之家/”战略,使市场部逐步成为执行型的团队。

2、进一步严格按照股份公司和营销系统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开展本部门的各项工作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本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强调其工作中的过程控制和最终效果。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性和工作质量。严格按照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行考核制。

钢构范文篇7

关键词:钢机构结构设计

一、直面现实:基业常青还是沾沾自喜

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利润可观,这些因素促使钢构行业不断有新的厂家进入,致使钢构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一场没有硝烟的市场争夺战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迎头而上,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还是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已经是个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

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是:企业要不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因为从长远来看,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满足现状”,市场蛋糕尽管会继续增大,但终究不会无限制增长下去,加之抢夺的势头越来越猛、力量越来越强,满足现状的结果只能是自己拥有的市场越来越小,直至最后不能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营——倒闭。

但是,我们不想失去企业发展的动力,我们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基业常青,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可是,希望不等于现实,而且往往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来自于我们自身思想观念,并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直面钢构市场群雄并起的现状,我们若想自己的企业能够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解放陈旧的思想,转变不合时宜的观念,给自己进行一次必要的全面的“洗脑”,以适应风云变幻的中国钢构市场,全面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转变用人观念:经营人才,双赢为本

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不是资金、技术或者机器设备。企业营销需要营销精英,管理需要管理专家,投资需要投资高手,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与之匹配的人才,否则企业只能是一个空壳,无力抵抗市场竞争的风风雨雨。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从根本上和实际行动上来重视人力资源。具体说来,主要应转变以下用人观念。

第一,“人才到处有,花钱就能来”的观念。我们以前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到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果造成对企业现有人才不够重视,甚至人才流失也不觉事态严重或可惜的情况。

事实上,每个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都有其特殊性,“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企业要想找到与自己发展相适应、忠诚度高的人才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尽管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找工作。而且,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目前中国的人口过剩,但是人才从来没有过剩,而是十分缺乏,许多企业都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因此企业一旦招聘到适合企业经营发展所需的人才就应该想法设法留住人才,获取人才的认同,并促进其在相应的岗位上做出最大的成绩来。

第二,“人才可以即招即用”的观念。驰名世界的管理权威吉姆柯林斯在其力作《从优秀到卓越》中谈到,凡是实现从优秀到卓越之跨越的企业都将人才置于战略之先,即:有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做基础,才会有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无庸置疑,企业若始终抱着“人才可以即招即用”的观念不放,其结果必然是“勉强适用”,很难真正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这是不难理解的,新员工进入公司必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了解公司,若是从其他行业引进的人才,则还需要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这样的话时间会要求更多,因此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完全符合公司意图的成绩出来。这也许会引发出别的问题,如:新员工能力怎样证明?成绩什么时候才能出来?以后的工作又该如何开展?公司又如何看待新员工等等?所以,从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摒弃“人才可以即招即用”的观念,有意识的在企业远景的基础上,为企业发展“积蓄”必备的人才,以备急时所需。

当然,企业若遇到突发性事件,“即招即用”也是应该的,只是应尽量避免,凡事“未雨绸缪”总比“临渴掘井”要好的多。

第三,“企业养人”的观念。许多钢构企业认为招聘一个员工,企业就要多“养一个人”,而“养人”的成本又是非常高的,因此“害怕”招聘新人。不错,招聘新人企业要为之付出薪水,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但是,也应该看到新人所能创造的价值,即新人在领薪水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相应的的经济效益,其中并不存在所谓的“企业养人”的问题。这就类似于我们花2000元买一台空调,有所得——空调或经济效益才有了付出——2000元或薪水。当然,人才的“交易”与货品的“交易”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如此类比只是为了更加直观的阐明我的问题。另外,“企业养人”观念背后还有一个观念需要转变,那就是“主”“仆”观念。“养”体现出一种主动与被动或“主”与“仆”的关系,事实远非如此,实际上,企业所有员工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选择与被选择的权利,企业可以选择员工,员工也可以选择企业,这是相互的,就像自由恋爱一样。所以,我们应该转变这些观念,从内心深处尊重员工、重视员工,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双赢机制,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转变产品观念:力造精品,质量为本

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流通速度会越来越快,信息不对称的的程度也会逐渐减弱,因此,如果我们的钢构企业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只把客户当作赚钱的工具,久而久之,负面的口碑必然使得企业的生存间越来越小。所以,面对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的钢构市场,我们必须转变产品观念,放弃“客户只是赚钱工具”的短视行为,以质量为本,认真面对每一个客户、精心打造每一项工程,把客户当作永远的朋友,不仅为客户奉献精品工程,而且持续为客户提供精致诚恳的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赢得源源不断的客户,才可能“基业常青”。

四、转变营销观念:战略至上,素质为本

我们都非常重视营销,而且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因为营销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环节。企业要生存,产品就必须卖得出去。我们钢构企业也不例外,同样十分重视营销。但是,出于对营销概念的理解偏差,以及对营销的理解深度不够,我们钢构企业都把营销做成了短期的销售或“一次性买卖”,既缺乏营销战略,又缺乏可以持续的战术。

我们营销管理十分混乱,大多依靠各种关系、采用灰色手段取得工程竞标的成功,而不在公司营销战略上下工夫,使得公司业绩增长缓慢,甚至不能持续增长——一年差于一年;

还有我们热衷于打低水平的价格战,盲目压低价格以赢得客户,结果往往会造成“寅吃卯粮”,由此致使的恶性循环最终会把我们企业拖向灭亡。

因此,置身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日趋规范的钢构市场,我们应该这样来进行营销:

第一,依据企业和行业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和战术;

第二,整顿营销队伍,强化营销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素质,努力使得企业营销人员“以一当十”而不是“以十当一”;

第三,在正确合理的市场定位基础上,努力以质量和服务取胜,而不单靠打价格战;

第四,引入正确的关系营销理念,不把关系营销做成“灰色营销”。对于如何提高我们钢构营销人员素质,对此我从以下做了一些工作。

无论目前钢构市场怎样变化,钢构营销都应该先“卖人”,即先把企业的营销人员卖出去,然后才有整个企业营销的成功。那么,怎样“卖人”,具体卖什么?除了卖给工程业主又有哪些人也需要卖呢?

第一,卖“个人形象”

任何人都不会乐意与一个形象邋遢不堪的人多打交道,何况是在钢构这种高价值的产品营销中。一幢厂房或一项工程,少则百万,多则数千万,业主在选择“乙方”时必然十分慎重,营销人员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业主对“乙方”企业形象的判定,因此企业营销人员的个人形象是我们钢构企业进行营销决策时应该考虑的第一要素。那么,我们在“先天形象”基础上,有哪些途径可以提升营销人员的个人形象呢?第一,提升营销人员的着装形象;第二,配备必要的高品位的“小件”,如:公文包、名片夹、香烟盒、打火机等等;第三,配备必要的演示工具,如:手提电脑等等,以方便营销人员及时、大方、便捷的展示企业实力。

第二,卖“专业知识”

业主大多数对钢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因此营销人员与业主沟通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充当了临时“钢构顾问”的重要角色,这就需要钢构营销人员在回答业主种种疑问时,把自己熟练掌握的钢构专业知识卖给业主,以进一步在业主心中强化个人和公司的的良好形象。相反,如果钢构营销人员在面对业主的诸多疑问时,无言以对或“无专业知识可卖”,势必会损害企业形象,影响销售的最终达成。针对这一点,营销人员可以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与钢结构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做到熟练掌握,并不停地培训和模拟甲乙方——需要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第三,卖“文化底蕴”

基于中国目前企业的实际状况,我们在经营管理上拥有成功心得的同时,也存在大量的不解和困惑,因此我们营销人员若能在卖“个人形象”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与业主在经营管理上进行畅快的沟通,针对业主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和未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必然会增加业主的“好感”,提高业主心中潜在的“购买附加值”,增加销售最终达成的可能性。另外,即使在销售达成后,如果企业营销人员能够有意识的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抓住机会或寻找机会向业主卖一卖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与业主的关系,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业主的“购买附加值”,为企业良好口碑的树立和未来的销售达成都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但是如何提升营销人员的文化底蕴,我认为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具体说来,营销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营销实战经验,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或学习计划,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四,卖“道德品质”

企业实际情况短时间无法巨变,因此我们切忌把自己的企业吹得“天花乱坠”,以欺骗得手段来赢得业主的认同和“欢心”。“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吹牛总有“现原形”的一天,其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冲击。因此,我们在与业主沟通的时候必须要以企业的真实实力为基础,把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卖给业主,不虚夸、不欺骗,让业主认识到企业的诚信,取得业主的永远认同,与业主成为长远的朋友,而不是“做完一个工程,得罪一个朋友”。道德品质是个人修养问题,因此提升道德品质的途径只能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从心灵深处净化自己、完善自己。

第五,卖“沟通技巧”

我们与业主的沟通过程中,不可能回答业主的所有问题,这便需要营销人员具备娴熟的沟通技巧,随机应变,尽力避免可能出现的冷场或尴尬,并尽量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关于这一点,我不想多说,但要强调一点,所有沟通技巧都是辅助性的,沟通最重要的基础是真诚。因此,企业营销人员与业主的沟通过程中,卖“沟通技巧”只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关键还是要彼此坦诚相对,并铭记:“只有真诚才能永远”,只有真诚才有源源不断的客户,只有真诚才有企业的基业常青,只有真诚才有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实际沟通的过程中,以上五大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捆绑”一起售卖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个一个单独售卖。因此,换一个角度来说,钢构营销中的“卖人”,其实质卖的是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就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卖”的优劣,亦即: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卖出高品位的企业、高品质的钢构产品,低素质的营销人员则很难将产品卖出去甚至不能胜任工作。

当然,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绝对的事情,仍有可能出现例外,在目前钢构行业营销管理混乱、营销手段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通过暗箱操作来承包工程、将产品卖出去的,所以人际关系的培育不可少。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钢构营销的“卖人”不仅要卖给业主,而且要卖给与钢构企业紧密相关的设计院,装修公司和同行业,因为,设计院是招标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与设计院的相关人员建立良好关系后,营销人员便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业主的招标信息或招标动态,及时与业主取得联系并进行恰到好处的沟通,顺利的把自己的“五大优势”或综合素质卖给业主。

总之,营销人员在与业主沟通过程中,充分展现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并以此来展示自身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业主、“甲方”或者说客户更好的服务,让其获取更多的“购买附加值”。当然,这一切都要有一个绝对不能动摇的根基:企业必须直接或间接为业主提供“优秀的设计,精良的制造,优质的安装和真诚的服务。”没有这一根基,“卖人”只能是一种空谈。换句话说,钢构营销的最终成功是先“卖综合素质高的人”再卖“卖综合实力过硬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

五、转变品牌观念:品牌制胜,策略为本

我们尽管口口声声说要“创品牌”、“树品牌”,但实际上对品牌多是一知半解,不明白品牌究竟为“何方神圣”,而且,因受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我们对品牌存有很多误解。下面将是我们应该转变的品牌观念。

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我们有时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的做广告,以致出现钢构企业大做电视广告的现象,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钢构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而且,即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通过广告轰炸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也并不能证明是品牌塑造的成功。实际上,广告只是品牌塑造的必要手段,塑造品牌离不开广告,但不能只有广告,除了做广告,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钢构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也盲目跟风,致使大量的广告费“打水漂”不说,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塑造进程。例如,我所在区域为钢结构行业五大板块之一的北京燕郊板块,钢构企业热衷于做路牌广告,报纸广告,一块广告牌少则20多万,实际效果如何虽然暂时不能定论,但是把有限的广告费大量投入到广告上显然是极其失策的,但北京的大公司都不做广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先有个广告预算,然后依据钢构行业的特点,按照轻重缓急来分布广告费,充分考虑可以借助的媒体,以达到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具体阐述可参考------钢构企业品牌塑造策略.

第三,值得重点说明的是,我们还应该具有如下意识:品牌塑造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民营钢构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平衡民营钢构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民营钢构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钢构范文篇8

摘要:近来,杭萧钢构的股价暴涨事件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关注,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杭萧钢构是否及时、充分地披露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本文全面分析了杭萧钢构事件的整个信息披露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杭萧钢构事件反映的并不仅仅是公司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上的弊端。文章以此事件为例,剖析了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近来,杭萧钢构的股价暴涨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各方关注,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杭萧钢构是否及时、充分地披露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杭萧钢构在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企业故意违反信息披露制度造成的,还是我国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企业的非故意行为?杭萧钢构事件究竟折射出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哪些弊端?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一、杭萧钢构事件回顾

2月12日-14日,股票连续三个涨停板。

2月12日,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在公司200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披露了公司将介入一个“国外大项目”的重大内幕消息。

2月15日,公告公司正与有关业主洽谈一境外建设项目,该意向项目整体涉及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00亿元。尚未正式签署任何相关合同协议。

2月15日-16日,股票连续两个涨停。

2月17日-25日,春节,股市休市。

2月26日,新年开市第一天,涨停。

2月27日,沪深股市暴跌,杭萧钢构凑巧“因有重大事项披露”停牌。

2月27日-3月12日,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停牌。

3月13日,公告公司与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签订了《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产品销售合同》、《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产品销售合同总价计人民币248.26亿元,施工合同总价计人民币95.75亿元。

3月15日,公司公告称:目前,合同前期设计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合同尚未有实质性的履行。如对方未支付相应款项,公司存在不持续执行的可能。上述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后,公司近期内没有形成收益。项目的进度和收益均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影响还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才能逐步体现。

3月13日-16日,股票连续四个涨停

3月19日-30日,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全天停牌,证监会展开调查

4月2日,复牌,涨停,证监会未公布调查结果。公司澄清公告,就新华社以通稿形式的《杭萧钢构订单利好被公司提前泄漏》澄清公告。同时境外建设工程项目合同进展公告。

4月3日,涨停。

4月4日,开盘交易一分钟后紧急停牌,公司公告称,因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纵观整个事件过程,存在以下几个疑点:

1、公司尚未签订正式合同之前,就已经泄漏消息,为了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司应当立即公开披露签订合同的信息,为什么等到股价上涨三个涨停板才根据上市规则的要求,披露相关信息?

2、在公司停牌期间,证监会就已宣布对事件展开调查,公司为何在此期间还敢继续遮遮掩掩,其连出利好意图何在?

3、3月19日至30日,杭萧钢构停牌,证监会展开调查,但是在调查无果的情况下,证监会却允许杭萧钢构于4月2日复牌,加之公司又适时了澄清公告,很容易被市场解读为一个利好消息,从而导致违规资金出逃,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无辜接盘。在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证监会为什么要让杭萧钢构复牌呢?

杭萧钢构在媒体和投资者的质疑声多次停牌又复牌,连拉12个涨停板,这样的事件反映的并不仅仅是杭萧钢构本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上的弊端。

二、我国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

价格敏感性信息是指将有可能或很可能导致公司证券价格发生实质性波动的信息。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以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它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补充,以利更有效地实现信息披露,同时,要判定股价敏感资料,必然会涉及判断,这需要有一个指南来引导市场判断,因而,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通常包括制度基础与信息披露指南两部分。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有一下几个作用: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边界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通过股价的实质性波动,一方面检验披露项目的广度边界,一些没有被具体要求法描述的具体项目可能也能引起股价波动;另一方面,检验已披露内容的深度,进而通过事后的监管行动来增加信息披露的广度与深度,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边界。

2、指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

国外信息披露监管经验表明,如果信息披露仅仅被看成是上市公司应遵守的业务,信息披露管理工作将变得非常困难。应该让市场充分认识到,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资本成本,对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是一个双赢的市场策略。

3、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交易所一线监管者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交易所将持续关注公司股票价格,如果发现价格与交易量出现异常变化,而公司已公布的信息不能做合理解释,交易所将与公司取得联系,要求公司公告信息。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会立即披露新信息,如果立即披露信息有困难,在信息披露之前公司可以申请停牌。

由于价格敏感信息披露具有上述作用,价格敏感性披露制度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我国的香港地区均建立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的证券法和上市规则中均有价格敏感性规则,比如我国《证券法》第62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提交临时报告,并予公告以说明事件的实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30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2.2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公开地披露所有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并将公告和相关备查文件在第一时间报送本所。

我国在信息披露制度中采用了价格敏感性规则,但是交易所没有制定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类似指南的披露内容散见于相关规定中,如《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指引》中规定:公司可在定期报告结束后,举行业绩说明会。公司应及时关注媒体的宣传报道,必要时可适当回应。上述内容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指南中均有规定。

三、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

我国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中采用了价格敏感性规则,这些规则在《证券法》、《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均有体现。但是缺乏具体的配套制度:

1、缺乏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引。哪些信息属于股价敏感资料,必然涉及到判断,因此需要有一个指引帮助企业判断和披露股价敏感信息。目前,实施敏感性披露制度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我国的香港地区具有指南来帮助做好敏感信息的披露工作。我国目前缺乏这样的一个指引,尽管我国在相关规定中也涉及到了指南中的内容,但是由于比较分散,而且不全面,因此并不能替代指南。由于对规则理解的偏差或者蓄意歪曲规则的正确含义,实践操作中很容易出现价格敏感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再看一下杭萧钢构,2月12日,公司高层泄漏了股价敏感信息,但是公司并没有及时披露信息,而是等到股价连拉三个涨停板后,才根据上市交易规定,公告。而英国的股价敏感信息披露指南规定:假如股价敏感资料不慎外泄或相信可能已不慎泄露,发行人必须实时发出公告,向整个市场有关资料。根据英国的指南,杭萧钢构应该在2月12日就公布信息,而不是在两天以后。从杭萧钢构事件看,没有具体指引的价格敏感性制度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缺乏后续监督措施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一线监管者提供了明确的判断标准,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强制停牌制度倒逼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在我国,也制定了停牌制度,如出现了股价异常波动,交易所一般要求企业公告,至于公告是否真实、充分,监管人员不做深究,事后也没有验证与处罚机制。杭萧钢构在股价连续上涨3个交易日后公告,公告以后即刻复牌,交易所并没有对公告内容进行验证,其股价在利好公告下又连涨数日,直到市场质疑声一片时监管部门才展开调查,但是奇怪的是在调查无果的情况下又允许其复牌。从该事件看,监管部门的停牌制度只是流于形式,为停牌而停牌,没有起到对上市公司的警示作用,杭萧钢构在证监会调查期间连发利好信息,说明停牌制度并没有给杭萧钢构以警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投资者一种错觉:杭萧钢构的利好消息是真实的。

四、改进建议

1、尽快建立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

由于没有具体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我国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可操作性,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没有能完全发挥出这种制度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并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以帮助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2、完善停牌制度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交易所一线监管者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而停牌制度是交易者实施一线监管的主要手段。因此,一个有效的停牌制度将使监管者的一线监管更加有效率,从而保障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顺利执行。

我国目前的停牌制度流于形式,股票上市规则只是规定公司针对造成停牌的信息进行公开披露之后就复牌,至于所披露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充分等监管者并没有去验证、复核,而是被动地等流言充斥整个市场的时候,才去调查,这时候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经严重受到损害。监管者为了停牌而停牌,在公司停牌期间,没有作为,披露什么样的信息企业说了算,监管者要做的事就是披露信息以后复牌,这样的停牌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必须要改革这种停牌制度,让监管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公司公告内容保留合理怀疑,通过谈话、关注等措施,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说真话的环境,在信息未充分披露之前,公司将一直处于停牌状态,而不能象杭萧钢构那样,事情尚未调查清楚就复牌,使市场更加混乱。

参考文献:

[1]赵德武等.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有关问题德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向民,谭永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时间性、信息含量与市场反应[Z].深交所研究报告60号.

[3]何卫东.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Z].深交所研究报告70号.

钢构范文篇9

摘要:近来,杭萧钢构的股价暴涨事件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关注,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杭萧钢构是否及时、充分地披露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本文全面分析了杭萧钢构事件的整个信息披露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杭萧钢构事件反映的并不仅仅是公司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上的弊端。文章以此事件为例,剖析了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近来,杭萧钢构的股价暴涨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各方关注,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杭萧钢构是否及时、充分地披露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杭萧钢构在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企业故意违反信息披露制度造成的,还是我国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企业的非故意行为?杭萧钢构事件究竟折射出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哪些弊端?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一、杭萧钢构事件回顾

2月12日-14日,股票连续三个涨停板。

2月12日,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在公司200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披露了公司将介入一个“国外大项目”的重大内幕消息。

2月15日,公告公司正与有关业主洽谈一境外建设项目,该意向项目整体涉及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00亿元。尚未正式签署任何相关合同协议。

2月15日-16日,股票连续两个涨停。

2月17日-25日,春节,股市休市。

2月26日,新年开市第一天,涨停。

2月27日,沪深股市暴跌,杭萧钢构凑巧“因有重大事项披露”停牌。

2月27日-3月12日,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停牌。

3月13日,公告公司与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签订了《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产品销售合同》、《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产品销售合同总价计人民币248.26亿元,施工合同总价计人民币95.75亿元。

3月15日,公司公告称:目前,合同前期设计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合同尚未有实质性的履行。如对方未支付相应款项,公司存在不持续执行的可能。上述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后,公司近期内没有形成收益。项目的进度和收益均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影响还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才能逐步体现。

3月13日-16日,股票连续四个涨停

3月19日-30日,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全天停牌,证监会展开调查

4月2日,复牌,涨停,证监会未公布调查结果。公司澄清公告,就新华社以通稿形式的《杭萧钢构订单利好被公司提前泄漏》澄清公告。同时境外建设工程项目合同进展公告。

4月3日,涨停。

4月4日,开盘交易一分钟后紧急停牌,公司公告称,因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纵观整个事件过程,存在以下几个疑点:

1、公司尚未签订正式合同之前,就已经泄漏消息,为了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司应当立即公开披露签订合同的信息,为什么等到股价上涨三个涨停板才根据上市规则的要求,披露相关信息?

2、在公司停牌期间,证监会就已宣布对事件展开调查,公司为何在此期间还敢继续遮遮掩掩,其连出利好意图何在?

3、3月19日至30日,杭萧钢构停牌,证监会展开调查,但是在调查无果的情况下,证监会却允许杭萧钢构于4月2日复牌,加之公司又适时了澄清公告,很容易被市场解读为一个利好消息,从而导致违规资金出逃,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无辜接盘。在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证监会为什么要让杭萧钢构复牌呢?

杭萧钢构在媒体和投资者的质疑声多次停牌又复牌,连拉12个涨停板,这样的事件反映的并不仅仅是杭萧钢构本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上的弊端。

二、我国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

价格敏感性信息是指将有可能或很可能导致公司证券价格发生实质性波动的信息。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以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它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补充,以利更有效地实现信息披露,同时,要判定股价敏感资料,必然会涉及判断,这需要有一个指南来引导市场判断,因而,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通常包括制度基础与信息披露指南两部分。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有一下几个作用: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边界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通过股价的实质性波动,一方面检验披露项目的广度边界,一些没有被具体要求法描述的具体项目可能也能引起股价波动;另一方面,检验已披露内容的深度,进而通过事后的监管行动来增加信息披露的广度与深度,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边界。

2、指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

国外信息披露监管经验表明,如果信息披露仅仅被看成是上市公司应遵守的业务,信息披露管理工作将变得非常困难。应该让市场充分认识到,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资本成本,对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是一个双赢的市场策略。

3、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交易所一线监管者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交易所将持续关注公司股票价格,如果发现价格与交易量出现异常变化,而公司已公布的信息不能做合理解释,交易所将与公司取得联系,要求公司公告信息。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会立即披露新信息,如果立即披露信息有困难,在信息披露之前公司可以申请停牌。

由于价格敏感信息披露具有上述作用,价格敏感性披露制度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我国的香港地区均建立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的证券法和上市规则中均有价格敏感性规则,比如我国《证券法》第62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提交临时报告,并予公告以说明事件的实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30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2.2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公开地披露所有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并将公告和相关备查文件在第一时间报送本所。

我国在信息披露制度中采用了价格敏感性规则,但是交易所没有制定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类似指南的披露内容散见于相关规定中,如《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指引》中规定:公司可在定期报告结束后,举行业绩说明会。公司应及时关注媒体的宣传报道,必要时可适当回应。上述内容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指南中均有规定。

三、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

我国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中采用了价格敏感性规则,这些规则在《证券法》、《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均有体现。但是缺乏具体的配套制度:

1、缺乏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引。哪些信息属于股价敏感资料,必然涉及到判断,因此需要有一个指引帮助企业判断和披露股价敏感信息。目前,实施敏感性披露制度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我国的香港地区具有指南来帮助做好敏感信息的披露工作。我国目前缺乏这样的一个指引,尽管我国在相关规定中也涉及到了指南中的内容,但是由于比较分散,而且不全面,因此并不能替代指南。由于对规则理解的偏差或者蓄意歪曲规则的正确含义,实践操作中很容易出现价格敏感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再看一下杭萧钢构,2月12日,公司高层泄漏了股价敏感信息,但是公司并没有及时披露信息,而是等到股价连拉三个涨停板后,才根据上市交易规定,公告。而英国的股价敏感信息披露指南规定:假如股价敏感资料不慎外泄或相信可能已不慎泄露,发行人必须实时发出公告,向整个市场有关资料。根据英国的指南,杭萧钢构应该在2月12日就公布信息,而不是在两天以后。从杭萧钢构事件看,没有具体指引的价格敏感性制度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缺乏后续监督措施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一线监管者提供了明确的判断标准,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强制停牌制度倒逼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在我国,也制定了停牌制度,如出现了股价异常波动,交易所一般要求企业公告,至于公告是否真实、充分,监管人员不做深究,事后也没有验证与处罚机制。杭萧钢构在股价连续上涨3个交易日后公告,公告以后即刻复牌,交易所并没有对公告内容进行验证,其股价在利好公告下又连涨数日,直到市场质疑声一片时监管部门才展开调查,但是奇怪的是在调查无果的情况下又允许其复牌。从该事件看,监管部门的停牌制度只是流于形式,为停牌而停牌,没有起到对上市公司的警示作用,杭萧钢构在证监会调查期间连发利好信息,说明停牌制度并没有给杭萧钢构以警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投资者一种错觉:杭萧钢构的利好消息是真实的。

四、改进建议

1、尽快建立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

由于没有具体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我国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可操作性,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没有能完全发挥出这种制度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并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以帮助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2、完善停牌制度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交易所一线监管者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而停牌制度是交易者实施一线监管的主要手段。因此,一个有效的停牌制度将使监管者的一线监管更加有效率,从而保障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顺利执行。

我国目前的停牌制度流于形式,股票上市规则只是规定公司针对造成停牌的信息进行公开披露之后就复牌,至于所披露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充分等监管者并没有去验证、复核,而是被动地等流言充斥整个市场的时候,才去调查,这时候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经严重受到损害。监管者为了停牌而停牌,在公司停牌期间,没有作为,披露什么样的信息企业说了算,监管者要做的事就是披露信息以后复牌,这样的停牌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必须要改革这种停牌制度,让监管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公司公告内容保留合理怀疑,通过谈话、关注等措施,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说真话的环境,在信息未充分披露之前,公司将一直处于停牌状态,而不能象杭萧钢构那样,事情尚未调查清楚就复牌,使市场更加混乱。

参考文献:

[1]赵德武等.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有关问题德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向民,谭永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时间性、信息含量与市场反应[Z].深交所研究报告60号.

[3]何卫东.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Z].深交所研究报告70号.

钢构范文篇10

摘要:近来,杭萧钢构的股价暴涨事件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关注,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杭萧钢构是否及时、充分地披露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本文全面分析了杭萧钢构事件的整个信息披露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杭萧钢构事件反映的并不仅仅是公司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上的弊端。文章以此事件为例,剖析了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近来,杭萧钢构的股价暴涨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各方关注,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杭萧钢构是否及时、充分地披露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杭萧钢构在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企业故意违反信息披露制度造成的,还是我国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企业的非故意行为?杭萧钢构事件究竟折射出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哪些弊端?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一、杭萧钢构事件回顾

2月12日-14日,股票连续三个涨停板。

2月12日,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在公司200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披露了公司将介入一个“国外大项目”的重大内幕消息。

2月15日,公告公司正与有关业主洽谈一境外建设项目,该意向项目整体涉及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00亿元。尚未正式签署任何相关合同协议。

2月15日-16日,股票连续两个涨停。

2月17日-25日,春节,股市休市。

2月26日,新年开市第一天,涨停。

2月27日,沪深股市暴跌,杭萧钢构凑巧“因有重大事项披露”停牌。

2月27日-3月12日,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停牌。

3月13日,公告公司与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签订了《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产品销售合同》、《安哥拉共和国-安哥拉安居家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产品销售合同总价计人民币248.26亿元,施工合同总价计人民币95.75亿元。

3月15日,公司公告称:目前,合同前期设计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合同尚未有实质性的履行。如对方未支付相应款项,公司存在不持续执行的可能。上述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后,公司近期内没有形成收益。项目的进度和收益均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影响还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才能逐步体现。

3月13日-16日,股票连续四个涨停

3月19日-30日,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全天停牌,证监会展开调查

4月2日,复牌,涨停,证监会未公布调查结果。公司澄清公告,就新华社以通稿形式的《杭萧钢构订单利好被公司提前泄漏》澄清公告。同时境外建设工程项目合同进展公告。

4月3日,涨停。

4月4日,开盘交易一分钟后紧急停牌,公司公告称,因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纵观整个事件过程,存在以下几个疑点:

1、公司尚未签订正式合同之前,就已经泄漏消息,为了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司应当立即公开披露签订合同的信息,为什么等到股价上涨三个涨停板才根据上市规则的要求,披露相关信息?

2、在公司停牌期间,证监会就已宣布对事件展开调查,公司为何在此期间还敢继续遮遮掩掩,其连出利好意图何在?

3、3月19日至30日,杭萧钢构停牌,证监会展开调查,但是在调查无果的情况下,证监会却允许杭萧钢构于4月2日复牌,加之公司又适时了澄清公告,很容易被市场解读为一个利好消息,从而导致违规资金出逃,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无辜接盘。在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证监会为什么要让杭萧钢构复牌呢?

杭萧钢构在媒体和投资者的质疑声多次停牌又复牌,连拉12个涨停板,这样的事件反映的并不仅仅是杭萧钢构本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上的弊端。

二、我国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

价格敏感性信息是指将有可能或很可能导致公司证券价格发生实质性波动的信息。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以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它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补充,以利更有效地实现信息披露,同时,要判定股价敏感资料,必然会涉及判断,这需要有一个指南来引导市场判断,因而,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通常包括制度基础与信息披露指南两部分。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有一下几个作用: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边界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通过股价的实质性波动,一方面检验披露项目的广度边界,一些没有被具体要求法描述的具体项目可能也能引起股价波动;另一方面,检验已披露内容的深度,进而通过事后的监管行动来增加信息披露的广度与深度,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边界。

2、指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

国外信息披露监管经验表明,如果信息披露仅仅被看成是上市公司应遵守的业务,信息披露管理工作将变得非常困难。应该让市场充分认识到,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将提高市场效率,降低资本成本,对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是一个双赢的市场策略。

3、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交易所一线监管者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交易所将持续关注公司股票价格,如果发现价格与交易量出现异常变化,而公司已公布的信息不能做合理解释,交易所将与公司取得联系,要求公司公告信息。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会立即披露新信息,如果立即披露信息有困难,在信息披露之前公司可以申请停牌。

由于价格敏感信息披露具有上述作用,价格敏感性披露制度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我国的香港地区均建立了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的证券法和上市规则中均有价格敏感性规则,比如我国《证券法》第62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提交临时报告,并予公告以说明事件的实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30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2.2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公开地披露所有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并将公告和相关备查文件在第一时间报送本所。

我国在信息披露制度中采用了价格敏感性规则,但是交易所没有制定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类似指南的披露内容散见于相关规定中,如《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指引》中规定:公司可在定期报告结束后,举行业绩说明会。公司应及时关注媒体的宣传报道,必要时可适当回应。上述内容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指南中均有规定。

三、我国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

我国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中采用了价格敏感性规则,这些规则在《证券法》、《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均有体现。但是缺乏具体的配套制度:

1、缺乏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引。哪些信息属于股价敏感资料,必然涉及到判断,因此需要有一个指引帮助企业判断和披露股价敏感信息。目前,实施敏感性披露制度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我国的香港地区具有指南来帮助做好敏感信息的披露工作。我国目前缺乏这样的一个指引,尽管我国在相关规定中也涉及到了指南中的内容,但是由于比较分散,而且不全面,因此并不能替代指南。由于对规则理解的偏差或者蓄意歪曲规则的正确含义,实践操作中很容易出现价格敏感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再看一下杭萧钢构,2月12日,公司高层泄漏了股价敏感信息,但是公司并没有及时披露信息,而是等到股价连拉三个涨停板后,才根据上市交易规定,公告。而英国的股价敏感信息披露指南规定:假如股价敏感资料不慎外泄或相信可能已不慎泄露,发行人必须实时发出公告,向整个市场有关资料。根据英国的指南,杭萧钢构应该在2月12日就公布信息,而不是在两天以后。从杭萧钢构事件看,没有具体指引的价格敏感性制度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缺乏后续监督措施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一线监管者提供了明确的判断标准,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强制停牌制度倒逼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在我国,也制定了停牌制度,如出现了股价异常波动,交易所一般要求企业公告,至于公告是否真实、充分,监管人员不做深究,事后也没有验证与处罚机制。杭萧钢构在股价连续上涨3个交易日后公告,公告以后即刻复牌,交易所并没有对公告内容进行验证,其股价在利好公告下又连涨数日,直到市场质疑声一片时监管部门才展开调查,但是奇怪的是在调查无果的情况下又允许其复牌。从该事件看,监管部门的停牌制度只是流于形式,为停牌而停牌,没有起到对上市公司的警示作用,杭萧钢构在证监会调查期间连发利好信息,说明停牌制度并没有给杭萧钢构以警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投资者一种错觉:杭萧钢构的利好消息是真实的。

四、改进建议

1、尽快建立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

由于没有具体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我国的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没有可操作性,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没有能完全发挥出这种制度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并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指南,以帮助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2、完善停牌制度

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为交易所一线监管者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而停牌制度是交易者实施一线监管的主要手段。因此,一个有效的停牌制度将使监管者的一线监管更加有效率,从而保障价格敏感性信息披露制度的顺利执行。

我国目前的停牌制度流于形式,股票上市规则只是规定公司针对造成停牌的信息进行公开披露之后就复牌,至于所披露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充分等监管者并没有去验证、复核,而是被动地等流言充斥整个市场的时候,才去调查,这时候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经严重受到损害。监管者为了停牌而停牌,在公司停牌期间,没有作为,披露什么样的信息企业说了算,监管者要做的事就是披露信息以后复牌,这样的停牌制度形同虚设。因此,必须要改革这种停牌制度,让监管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公司公告内容保留合理怀疑,通过谈话、关注等措施,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说真话的环境,在信息未充分披露之前,公司将一直处于停牌状态,而不能象杭萧钢构那样,事情尚未调查清楚就复牌,使市场更加混乱。

参考文献:

[1]赵德武等.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有关问题德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向民,谭永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研究—时间性、信息含量与市场反应[Z].深交所研究报告60号.

[3]何卫东.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Z].深交所研究报告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