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建筑钢构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11-28 10:39:38

略析建筑钢构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

一、建筑钢构企业劳动法律关系现状

建筑钢结构企业既有车间生产,又要施工安装,其用工性质兼具一般生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双重特点,从业人员半工半农,流动性大,组织观念不强,价值观比较单纯,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劳动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明显.

1.观念较落后,法律意识低由于我国推行建筑劳务企业化时间较短,企业还存在“重承包、轻劳务”的落后观念,对规范劳动关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法律意识不强.企业不能兑现法律规定的劳动条件,随意拖欠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安全防护措施缺失,不愿为职工办理和交纳社会保险等违反劳动法制的现象时有发生.

2.法制欠完善,保障难到位从目前法律制定情况看,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仍存在盲区或不适应劳动关系纷繁复杂变化的情况,劳动立法相对滞后,部分法规与政策存在冲突,给具体适用带来困难.因此,在法律漏洞未消除、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工会起步晚,维权机制差目前大部分建筑钢构企业属于民营性质,从浙江的情况看,大多是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工会组织起步较晚,所起作用较弱,并且由于建筑工地分布广、地域散,劳动关系很难通过工会组织及时协调.同时,我国目前实行劳动仲裁前置的救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与反诉权利,劳动争议的处理成本大大增加.

二、钢构企业劳动法律纠纷的成因分析

造成上述建筑钢构企业劳动关系所呈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因素,有建筑行业的通病,也有一些是钢构企业的特殊性造成的.

1.建筑市场结构不合理,劳动供求关系失衡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大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建筑钢构企业其具有车间生产等特殊性,专门从事钢结构劳务分包的建筑企业力量不强,与整个建筑行业较为合理的“以总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形结构体系相差甚远.现阶段,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和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我国的劳动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在劳动力供给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供需双方对劳动条件的承诺会缩水,对劳动力价格的预期会下降,势必给劳动者造成不利局面.

2.用工形式不规范,日常管理难到位由于建筑钢构企业工程量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企业对用工数量很难进行掌控,企业真正深入到项目部进行劳务用工管理的力量不到位;而实际工作中则往往由工长根据工程量随变随招,人员流动大.在这种情况下,钢构企业与务工者签订合同比较复杂,劳动者也担心受束缚而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企业只与工长联络,结算工资,造成层级累加,钢构企业与个体务工者之间的劳务关系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

3.政府部门监管不够,劳动执法力度不足虽然一系列劳动法规的出台给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创造了法制基础,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劳动者要向政府部门投诉或寻求司法救助路径并不顺畅.劳动者即使胜诉也得不到合理结果的情况屡见不鲜,无奈地接受调解方案在某种程度上看实际上是对劳动者的另一种伤害.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与企业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共同关系,对企业不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不予积极处理,劳动部门公正执法的力度和效果也不明显,而钢构企业的务工者大多来自外地,其权益的维护就更加艰难.

4.劳动关系不对等,劳动维权成本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以及监督成本,劳动者一方的监督成本主要表现为诉讼成本,即通过法律诉讼途径监督企业履行契约.虽然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使劳动关系逐渐规范,但劳动关系双方仍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毋庸置疑,劳动者一方作为被动的弱者,在举证过程中存在着很大困难,因此往往为保饭碗、求安耽而放弃追究,否则,最终耗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反而得不偿失.此外,建筑钢构企业的生产和施工劳动条件相对差、科技含量也不高,一直靠拼人力、拼设备等粗放式增长方式发展,一线生产和作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组织程度较差,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相对缺乏.同时,由于建筑钢构企业施工和质量验收等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资金结算不能按月进行,部分包工头还无故克扣工资,造成“欠薪”假象,加上建设工程领域一直存在非常明显的甲方市场,导致务工者讨薪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构建钢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样,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而企业是劳动关系的主要载体,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平等、法制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建筑钢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等多方共同合力构建.

1.针对行业特性,完善制度法规钢结构因其自重轻、规模化生产、便于安装且可再生利用等优势在国内外建筑行业中已逐步被推广采用,但相对于传统土木工程常用的砖混和框架结构形式,钢结构建筑一般应用于超高层或大跨度空间,其施工既有简便之处又有特殊难度,且具有大量的机械制造加工过程.因此,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时,应针对钢构行业特性,建立切实可行和科学规范的企业用工制度,并且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卫生、安全、消防等行政部门要密切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用工检查活动,提高劳动监督工作主动性,及时发现和处理劳动违法行为和劳动纠纷案件.

2.规范劳务管理,及时签订合同从目前浙江的钢构企业情况看,正式招聘录用的管理人员及车间工人的劳动合同签约率普遍较高,但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则往往交由外包队全权负责,劳动合同签约情况不尽理想.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也是规范企业用工的基础,必须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要求,在录用员工后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及时”①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地点、作息、报酬及保险等主要条款要具体明确,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建筑钢构企业自身法律风险的防范.

3.实行“人本管理”,创建和谐氛围如前所述,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企业的创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建筑钢构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关爱职工、实现双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职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钢构企业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亲情管理、软性管理,积极营造和谐的劳动氛围.通过分红、入股等激励方式增强组织凝聚力,把职工看成“最具内在建设性潜力”的因素,充分尊重和信任职工,创造宽松、舒心的工作环境.

4.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从业素质劳动关系的和谐离不开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对于劳动者来说,必须具有对企业忠诚的意识,服从并执行企业安排,保持高度责任心,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企业要繁荣,必须以职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热情、更新知识结构为支撑.因此,要重视职业发展和行业培训,让员工在经历车间生产、施工安装、深化设计、行政管理、业务洽谈及售后服务等多环节不同岗位的历练中不断成长,在保障钢构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和能力.

5.注重劳动防护,减少职业伤害建筑钢构企业的车间生产和施工安装都属于特殊工种.在构件制造环节的一线工人往往要经受噪音、粉尘、光辐射及有毒气体的伤害,实际加工过程中,工人们常对配备的防护装置嫌笨重而弃之不用.施工安装环节一般交外包队承接,施工时要特别搭建临时平台和支架,操作工人在高空作业,精确程度要求高,且要完成紧固与涂装等工序,极易带来生命财产安全伤害.因此要特别注重劳动防护,及时办理保险,发包方拨付的人身伤害赔偿资金也要保证足量到位,减少职业伤害.

6.发挥工会作用,完善保障机制工会组织的重要使命和本质属性是要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建筑钢构企业来说,部分工会组织不健全的企业可以由劳动管理部门扶持或建立跨厂区的行业性工会,对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作息制度安排等开展监督,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积极利用和充分发挥工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维权资源,增强维权组织合力和实效,努力形成各级党政重视、各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工会整合运作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大维权格局”.

四、结语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劳动关系复杂、队伍参差不齐,一方面企业面临较大的劳务用工压力与风险,另一方面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建筑钢构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关系有其特殊性,构建钢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各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形成企业信任、员工忠诚、互惠双赢的良好局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共同营造和谐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作者:吴章土龚铜权单位:浙江树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