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任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1:27:42

干部任期

干部任期范文篇1

一、推行党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困境

(一)实行任期制的观念理念尚未被完全接受。实行任期制的价值意义是明显的,但对这些价值意义真正理解和把握,并使其入脑入心,成为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普遍认同的理念目标还远没有实现。在党内仍然有一些干部虽然接受国家机构中的干部任期制,但却不愿认同党的领导干部的任期制。他们的理由是:政党只是一个强调集中统一的政治团体,完全没有必要效仿国家机构搞任期制,否则会损害党的集中统一性。其实,他们不愿接受和认同任期制的深层次原因是:怕实行任期制威胁到他们的官位,进而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

(二)党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设计安排和配套制度建设不到位。实行党的领导干部任期制,需要有一系列的具体制度安排和一整套的程序设计,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但这方面还远远没有到位。目前党内关于任期制的制度规定,只有与之关联的、孤零零的一个《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而且《暂行规定》关于任期制的设计更多的是原则性、宏观的规定,具体的、微观层面的规定还不到位,一些程序性的规定更是缺失。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关于任期制的配套制度建设目前都尚处于探索中,支撑任期制的配套制度群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三)党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与党管干部原则的冲突时有发生。党管干部原则是指党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管理和调配党的重要干部。党章为此也明确规定:“在党的地方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因此,由选举产生的带有特定任期的领导干部在任期未完成之前就被调动的情况就不可避免,而且这种调动不是特例,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工作模式。党管干部原则下的上级党委频繁调配交流由下级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带有特定任期的领导干部,实际上使任期制与党管干部原则的冲突时有发生,在体现党委意志的同时往往违背了选举人(党员和党代表)的意志,在体现某些党的领导人意志的同时也可能违背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意志。

(四)任期政绩考核评定的科学体系尚处于探索中。保证领导干部在一个职位的任期内安心干好工作,必须做好他们的政绩考核和评定工作,激励和刺激他们能够在有限的任期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上下都满意的执政业绩。但目前来看,与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相适应、相配套的政绩考核评定体系尚处于探索中,这个体系应该如何设计、它有哪些必要的程序、由谁来具体操作等都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模式。

二、完善党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决实行限任制。20**年8月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五年”;第六条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这就是说,中央已经明确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制。因此,由选举产生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做到到期就更换。这一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观念上牢牢确立,不能有丝毫动摇和含糊。

(二)最大限度地减少选任制干部在任期内的交流和调配。从理论和逻辑上讲,凡是党代会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除极特殊情况外,在任期届满以前一般不得随意调配,以尊重党代表和党员的选举意志。因此,必须尽最大努力根除将党代会选举产生的任期尚未完成的党委委员特别是党委书记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配,大量产生“空降书记”的问题。《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第四条对此作出了硬性规定,强调:“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一般应该完成一个任期。这就为避免上级党委对下级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干部随意调配提供了“党规党法”支持。推行党的领导干部任期制,必须严格遵照第四条的规定执行,同时要尽可能减少由人为因素制造和产生的“特殊情况”。对于确实因“工作需要”必须调配干部的,一定要把重点定位在出现随机性缺岗、意外减员及现任领导工作开展不力需要临时性过渡的职位上来。

(三)建立党员群众参与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任期政绩考评体系。任期政绩考评是对干部任职期限内工作的总体评价,是关系干部前途和命运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重视和严格对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干部实行任期政绩考评,切实建立健全党代会、上级党委、党代表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考评机制,从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等多个角度对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干部进行定期考核和评定,以此作为他们是否合格或能否升迁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任期政绩考评体系。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要做出真正的政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抓出的政绩是实绩而不是败绩。

(四)抓紧建立健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运行的配套制度。由于配套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缺失对任期制的负面影响,保证任期制的顺畅运行,必须注重相关配套制度设计,抓紧建立健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任期制运行的配套制度。

1.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因为任期制是选举制度的“下家”,党内选举制度不科学、不完善,选举出来的干部不合格,相应地,任期制的推行就会面临许多尴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干部在任期内政绩平平、无所作为、甚至大搞腐败的问题。因此,必须首先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党内选举的差额比例,实行“两委”委员由竞选产生,逐步推行“两委”常委、副书记、书记一律都由党代会选举产生。

干部任期范文篇2

领导职务任期制是对选任制、委任制领导干部担任某一职务的规定期限和在规定期限内对履行职责的要求进行明确规范的一种制度。其内涵包括任职的时限规定,担任职务期限内应履行的职责、承担的义务,以及期满后因人制宜进行合理安置的有关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目的,就是以促进干部能下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整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不但包括最高任职时限,而且也包括最低任职时限。没有特殊情况,领导干部必须任期届满,实现任期目标,才能调动或升迁,这是任期制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在实践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党政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难以届满的问题,使任期制流于形式。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缺乏统一、系统、全面的制度安排。目前,关于领导职务任期制的要求一般都比较原则,没有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这就使领导干部经常被调动成为可能。比如,选任制干部的任期有明确规定,而委任制干部任期则无明确规定;领导班子成员有任期规定,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则无任期规定。又比如,任期制的有关制度表述不严谨,“一般”、“应当”等模糊性规定多,给制度和法规的贯彻执行留下较大的弹性和漏洞。

2.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完善,仍未摆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

3.实际上存在的以年龄“杠杆”取人。一些地方由于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方针,在配备“班子”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年龄作为硬性条件。这样,少数在年龄上出现危机感的干部,便不惜一切代价寻求频繁调动,以求按部就班、一步不拉地“进步”。

4.当前干部任期制的“单轨制”运行。任期制应该包括岗位任期、职务任期、职级任期。但是现在任期制往往只是岗位任期的“单轨制”运行,岗位任期结束,职级继续保留,还可以担任同级职务。有些地方先后出台了市、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期制规定,但对任期届满又未晋升的领导干部,是易地交流、轮岗交流、转任非领导职务,还是自然“下岗”,无明确规定。同时,实行任期制后,衡量党政领导是否胜任现职,实行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是关键。但从中央到地方至今对党政领导干部岗位任期目标尚未做出明确、统一的政策规定,岗位任期目标由谁提出、如何确定、由谁审批等,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只能按惯例操作,以至于对任期制干部的考核、晋升、降级、转任、免职等缺乏有力的依据。

领导干部在同一领导岗位任职时间过短,调动频繁,不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直接影响工作的连续性。从地方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新班子就任后有一个调查研究和熟悉情况的过程,把工作思路、工作决策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和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果,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如果一个领导班子任期内领导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频繁变动,就很难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连续性。一些地方正是在领导班子的频繁调整、领导干部的你来我往中,涣散了人心,丧失了机遇,最终影响了发展。

2.诱发干部投机心理。一个地方的发展目标一般都包括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长期目标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任领导共同努力,这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干部有耐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频繁变动,往往会使干部产生不恰当的心理预期,助长其浮躁心态和短期行为,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经济数字上,而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兴趣不大。

3.误导干部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随意,不但诱导了少数干部的投机心理,也误导了干部自我评价的取向。在一些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随意的地方,评价干部好不好,不是看他们在任期内是不是履行好了任期目标,有没有为群众谋取实惠,而主要是看他的官位升迁快不快,升迁的速度越快,说明这个干部越成功。对在任期内干一、两年就提拔或调动的干部,大家认为有本事;对干部任期满了才提拔的,大家会说他是轮到了才提拔;对过了任期还没提拔的,大家又会认为这个干部要么有问题,要么上面没有人。这导致基层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的内在驱动,往往任期还没到,就想踮着脚尖往上走。

4.滋生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领导干部职务频繁变动、任期随意,不严格按任期制的规矩办事,这就使那些掌管干部任免大权者中的腐败分子有了更多的以权谋私的机会,使领导干部中那些心术不正者有了更多的钻营空间,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5.影响干部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近些年来,各地在干部工作中都加大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特别是一些地方实行了基层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制度,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以及公推公选制度,都有严格的任职目标和任职时间要求,如果干部变动频繁、任期过短,就会影响这些改革制度的实际效果,影响社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印象。如果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产生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被调离,这不仅违背了改革的初衷,人为增加干部工作的成本,降低了干部的责任感,还会造成失信于民。

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能不能实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配套制度能否建立。确保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的配套措施,应该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

1.科学规定领导职务任期制的实施范围。制定和修改党内规章,对各级干部的任期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尽快改变目前各地各自探索、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的局面。

2.合理确定领导职务任(届)期限制。主要领导职务和其他领导职务、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领导职务与其他领导职务、执行部门领导职务与参谋咨询部门领导职务、要害部门与一般部门的领导职务应有所区别,凡属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连续任职一般不得超过两届。

3.构建科学的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稳定选举制,扩大差额比例,实现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一要扩大竞争制;二要探索聘任制;三要减少委任制。

干部任期范文篇3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正职领导成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

第三条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满一个任期:

(一)达到退休年龄的;

(二)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三)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四)自愿辞职或者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

(五)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或者被罢免职务的;

(六)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

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一般不得超过一次。

第五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

第七条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达到15年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第二条所列范围内的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根据干部个人情况和工作需要对其工作予以适当安排。

第八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执行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只计算任职年限,不计算任期届数。

第十条选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选举产生时,原任领导职务自然解除。

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正职领导成员任期届满不再连任的,按有关规定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通知,免去其担任的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对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按照有关章程并参照本规定执行。

市(地、州、盟)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规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对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度作出规定,并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

干部任期范文篇4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正职领导成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

第三条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满一个任期:

(一)达到退休年龄的;

(二)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三)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四)自愿辞职或者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

(五)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或者被罢免职务的;

(六)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

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一般不得超过一次。

第五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

第七条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达到15年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第二条所列范围内的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根据干部个人情况和工作需要对其工作予以适当安排。

第八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执行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只计算任职年限,不计算任期届数。

第十条选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选举产生时,原任领导职务自然解除。

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正职领导成员任期届满不再连任的,按有关规定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通知,免去其担任的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对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按照有关章程并参照本规定执行。

市(地、州、盟)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规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对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度作出规定,并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

干部任期范文篇5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正职领导成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

第三条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满一个任期:

(一)达到退休年龄的;

(二)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三)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四)自愿辞职或者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

(五)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或者被罢免职务的;

(六)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

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一般不得超过一次。

第五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

第七条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达到15年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第二条所列范围内的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根据干部个人情况和工作需要对其工作予以适当安排。

第八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执行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只计算任职年限,不计算任期届数。

第十条选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选举产生时,原任领导职务自然解除。

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正职领导成员任期届满不再连任的,按有关规定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通知,免去其担任的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对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按照有关章程并参照本规定执行。

市(地、州、盟)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规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对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度作出规定,并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

第十四条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完)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领导干部公正履行职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上述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中央纪委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副职领导成员及其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及其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上述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县级以上地方纪委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及其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

第三条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工作。

第四条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独资、合伙或者较大份额参股的方式,经营企业或者举办经营性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该领导干部不得在上述企业或者单位的行业监管或者业务主管部门担任领导成员。

第五条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县(市)党委、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

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参照上款规定执行。

第六条领导干部任职时存在需要回避情况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回避意见,报党委(党组)作出决定。必要时,组织(人事)部门可要求领导干部报告拟任职务所需要回避的情况。

第七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出现需要回避情况的,本人应当提出回避申请。所在单位党组织发现其有需要回避情况的应当提出回避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提出意见,报党委(党组)作出决定。

第八条个人、组织有权反映领导干部需要回避的情况,接到反映的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交有关组织(人事)部门处理。

第九条出现本规定第三条所列需要回避情形时,职务层次不同的,一般由职务层次较低的一方回避;职务层次相当的,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

第十条实行回避需要跨地区跨部门调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本级难以安排的,报请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协调解决。

第十一条经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需要实行地域回避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任期内调整的,在任期内予以调整;任期内难以调整的,任期届满后予以调整。

第十二条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回避意见报党委(党组)决定前,可以听取领导干部本人及相关人员的意见。

第十三条领导干部有需要回避的情况不及时报告或者有意隐瞒的,应当予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理。

第十四条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回避决定。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的,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第十五条除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所列情形外,法律法规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家驻外机构领导干部的任职回避,由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对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第十七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任职回避,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的任职回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规定制定。

干部任期范文篇6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正职领导成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

第三条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满一个任期:

(一)达到退休年龄的;

(二)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三)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四)自愿辞职或者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

(五)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或者被罢免职务的;

(六)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

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一般不得超过一次。

第五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

第七条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达到15年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第二条所列范围内的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根据干部个人情况和工作需要对其工作予以适当安排。

第八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执行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只计算任职年限,不计算任期届数。

第十条选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选举产生时,原任领导职务自然解除。

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正职领导成员任期届满不再连任的,按有关规定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通知,免去其担任的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对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按照有关章程并参照本规定执行。

市(地、州、盟)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规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对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度作出规定,并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

干部任期范文篇7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正职领导成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

第三条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满一个任期:

(一)达到退休年龄的;

(二)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三)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四)自愿辞职或者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

(五)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或者被罢免职务的;

(六)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

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一般不得超过一次。

第五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

第七条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达到15年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第二条所列范围内的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根据干部个人情况和工作需要对其工作予以适当安排。

第八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执行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只计算任职年限,不计算任期届数。

第十条选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选举产生时,原任领导职务自然解除。

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正职领导成员任期届满不再连任的,按有关规定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通知,免去其担任的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对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按照有关章程并参照本规定执行。

干部任期范文篇8

根据中央部署,今明两年我国各级地方党委将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在此之前,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都已顺利完成了多次换届选举,这表明我国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制度已经日益制度化、规范化,表明我国的干部制度改革与政治文明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仅此还远远不够,因为从干部管理的角度看,以换届选举为标志的换届制度解决的仅仅是领导班子管理的制度化问题,它并未解决对领导班子成员个体乃至广大干部如何加强管理和约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换届制的真正落实。因此,对班子整体与干部个体的管理必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干部管理才能实现科学化。与任届制相比,任期制是注重干部个体管理的基本制度,因此,任届制度和任期制度的结合,是改进加强干部管理的基本方向和现实选择,也是地方党委换届选举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目前,任届制和任期制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其中,任届制主要是针对特定的领导集体而言的,指的是领导集体经选举产生,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任届期满自动去职,并由新的选举活动进行权力主体的再确认。任期制主要通过严格界定领导者的任职期限,对领导者选拔及任职的全过程作出制度性规定以对其行使权力行为进行规范、监督、约束的制度。两者结合起来,即构成一个国家干部管理的基本制度。

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接受了任届制思想,并在党章中对党的各级组织的任届期限作了明确规定。建国后,随着政治制度的健全完善,我们对各级政府、人大、政协等都规定并实施了任届制度。除了十年外,我国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换届选举都能较正常地进行。与之相比,我们对任期制的认识则较晚,最初是作为解决干部终身制的一个制度选择而由邓小平提出来的,直至近几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20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等中央文件中才明确提出,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而且随后陆续开始了试点意义的实践探索。任期制的不成熟,表明我国干部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于上面的简要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任届制与任期制并不是一种制度,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这种不同表现在:一是实施主体不同。任届制的实施主体是政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由党章和宪法加以规定,任期制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干部管理机构,由《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等干部管理制度作出规定。二是实施对象不同。任届制以领导集体为实施对象,而任期制以领导班子的成员个体或普通干部为实施对象。三是工作责任不同。在任届制下,领导班子的“班长”对本届领导集体的工作负主要责任,领导集体成员只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负主要责任,任期制中干部的责任则相对集中和单一。四是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不同。任届制注重考核领导班子的总体政绩,任期制除考核领导干部个人的政绩外,还要考核干部的德、能、勤、廉等方面;任届制的考核主要通过听取班子工作汇报的方式,接受其权力授予者的审核,而任期制的考核要通过组织考察、工作考核、群众评议等一系列程序完成。当然,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我党将推广实施包括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五个基本环节的新考评办法,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评上有逐步统一的趋势。

两者又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方面,两者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以选举为基础,都以权力的有限性为主要特征,都有正常、规范的选举、当选、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届满退出的程序,而且在任职期限上两者往往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两者也是不可分割的,结合得好,可以起到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否则,一方脱离了另一方,就必然会导致制度的不完善,减弱制度的约束力。任期制的实施不力,很大程度上与我们以任届制代替任期制的传统认识有关,并由此导致了对干部约束力的减弱。因此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应努力把两者结合起来,在任届制较成熟而任期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应以任届制的完善促进任期制的逐步推广实施。

干部任期范文篇9

领导职务任期制是对选任制、委任制领导干部担任某一职务的规定期限和在规定期限内对履行职责的要求进行明确规范的一种制度。其内涵包括任职的时限规定,担任职务期限内应履行的职责、承担的义务,以及期满后因人制宜进行合理安置的有关规定。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的目的,就是以促进干部能下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整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不但包括最高任职时限,而且也包括最低任职时限。没有特殊情况,领导干部必须任期届满,实现任期目标,才能调动或升迁,这是任期制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在实践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党政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难以届满的问题,使任期制流于形式。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缺乏统一、系统、全面的制度安排。目前,关于领导职务任期制的要求一般都比较原则,没有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这就使领导干部经常被调动成为可能。比如,选任制干部的任期有明确规定,而委任制干部任期则无明确规定;领导班子成员有任期规定,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则无任期规定。又比如,任期制的有关制度表述不严谨,“一般”、“应当”等模糊性规定多,给制度和法规的贯彻执行留下较大的弹性和漏洞。

2.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完善,仍未摆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

3.实际上存在的以年龄“杠杆”取人。一些地方由于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方针,在配备“班子”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年龄作为硬性条件。这样,少数在年龄上出现危机感的干部,便不惜一切代价寻求频繁调动,以求按部就班、一步不拉地“进步”。

4.当前干部任期制的“单轨制”运行。任期制应该包括岗位任期、职务任期、职级任期。但是现在任期制往往只是岗位任期的“单轨制”运行,岗位任期结束,职级继续保留,还可以担任同级职务。有些地方先后出台了市、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期制规定,但对任期届满又未晋升的领导干部,是易地交流、轮岗交流、转任非领导职务,还是自然“下岗”,无明确规定。同时,实行任期制后,衡量党政领导是否胜任现职,实行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是关键。但从中央到地方至今对党政领导干部岗位任期目标尚未做出明确、统一的政策规定,岗位任期目标由谁提出、如何确定、由谁审批等,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只能按惯例操作,以至于对任期制干部的考核、晋升、降级、转任、免职等缺乏有力的依据。

领导干部在同一领导岗位任职时间过短,调动频繁,不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直接影响工作的连续性。从地方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新班子就任后有一个调查研究和熟悉情况的过程,把工作思路、工作决策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和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果,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如果一个领导班子任期内领导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频繁变动,就很难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连续性。一些地方正是在领导班子的频繁调整、领导干部的你来我往中,涣散了人心,丧失了机遇,最终影响了发展。

2.诱发干部投机心理。一个地方的发展目标一般都包括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长期目标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任领导共同努力,这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干部有耐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频繁变动,往往会使干部产生不恰当的心理预期,助长其浮躁心态和短期行为,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经济数字上,而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兴趣不大。

3.误导干部价值取向。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随意,不但诱导了少数干部的投机心理,也误导了干部自我评价的取向。在一些领导干部调动频繁、任期随意的地方,评价干部好不好,不是看他们在任期内是不是履行好了任期目标,有没有为群众谋取实惠,而主要是看他的官位升迁快不快,升迁的速度越快,说明这个干部越成功。对在任期内干一、两年就提拔或调动的干部,大家认为有本事;对干部任期满了才提拔的,大家会说他是轮到了才提拔;对过了任期还没提拔的,大家又会认为这个干部要么有问题,要么上面没有人。这导致基层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的内在驱动,往往任期还没到,就想踮着脚尖往上走。

4.滋生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领导干部职务频繁变动、任期随意,不严格按任期制的规矩办事,这就使那些掌管干部任免大权者中的腐败分子有了更多的以权谋私的机会,使领导干部中那些心术不正者有了更多的钻营空间,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5.影响干部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近些年来,各地在干部工作中都加大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特别是一些地方实行了基层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制度,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以及公推公选制度,都有严格的任职目标和任职时间要求,如果干部变动频繁、任期过短,就会影响这些改革制度的实际效果,影响社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印象。如果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产生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被调离,这不仅违背了改革的初衷,人为增加干部工作的成本,降低了干部的责任感,还会造成失信于民。

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能不能实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配套制度能否建立。确保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的配套措施,应该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

1.科学规定领导职务任期制的实施范围。制定和修改党内规章,对各级干部的任期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尽快改变目前各地各自探索、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的局面。

2.合理确定领导职务任(届)期限制。主要领导职务和其他领导职务、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领导职务与其他领导职务、执行部门领导职务与参谋咨询部门领导职务、要害部门与一般部门的领导职务应有所区别,凡属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连续任职一般不得超过两届。

3.构建科学的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稳定选举制,扩大差额比例,实现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一要扩大竞争制;二要探索聘任制;三要减少委任制。

干部任期范文篇10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正职领导成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的正职领导成员。

第三条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应当保持稳定。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满一个任期:

(一)达到退休年龄的;

(二)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三)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四)自愿辞职或者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

(五)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或者被罢免职务的;

(六)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

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一般不得超过一次。

第五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

第七条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累计达到15年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第二条所列范围内的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根据干部个人情况和工作需要对其工作予以适当安排。

第八条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执行本规定第六条和第七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

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调整职务,任职3年以上的,计算为一个任期;任职不足3年的,只计算任职年限,不计算任期届数。

第十条选任制党政领导干部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选举产生时,原任领导职务自然解除。

工作部门和工作机构正职领导成员任期届满不再连任的,按有关规定由任免机关下达免职通知,免去其担任的领导职务。

第十一条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对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按照有关章程并参照本规定执行。

市(地、州、盟)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任期制度,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规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对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度作出规定,并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