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2:22:18

妇幼保健

妇幼保健范文篇1

某年被调入某院任业务院长,本人于某年某某院校毕业后分配到某某、某某医院工作。1994年11月潍坊医学院卫生管理学专业大专班毕业,2000年主持全院工作至今。28年来一直从事妇幼保健工作,1994年11月被聘为主管医师。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先进工作者。

积极围绕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分管业务工作期间。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带领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药物促排卵联合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县级科研项目,荣获一等奖。撰写论文四篇,并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受到了专家的赞赏和肯定。

注重人才的培养,自任职以来,积极指导下一级医师的工作。在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中,担负组织和教学任务,由本人具体指导培训的各级妇幼人员达2千余人次,提高了各级妇幼人员的工作能力,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本人在分管保健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上级妇幼工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建立了妇女、儿童“四簿四卡”,并定期检查落实,掌握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每年为女工健康查体3千余人次,0-7岁儿童健康查体1千余人次,实现了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有力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配合主管领导,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如初级卫生保健、创建“爱婴医院”等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培训业务骨干,深入各乡镇,配合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积累了大量的实施材料,在省市抽查、评估、验收时,顺利通过。

学习、宣传、落实《母婴保健法》,整理收集有关材料,书写版面,组织人员利用宣传车到各集市、乡镇宣传,散发宣传材料,带领同志们办起宣教室,并帮助指导各乡镇办宣教室或宣传栏,为《母婴保健法》的落实打下一定基础。积极开展婚前查体工作,发放《致新婚夫妇的一封信》,进行新婚保健知识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每年举办学习班1-2期,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高我县的人口素质奠定了基础。

妇幼保健范文篇2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254号)。在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妇幼保健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

全县7个乡镇、14个居委会、102个行政村,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专、兼职人员267人,县妇幼保健院35人,其中专职分管基层保健人员6人;乡镇卫生院保健人员中,专职保健人员10人兼职4人;村级妇女主任兼职妇幼保健信息员116人,村级卫生室保健医生102人多为兼职。目前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队伍,共同承担着我县妇女儿童的保健管理工作。年底全县总人口为19.6万人,0-7岁儿童7818人,全县育龄妇女数为47028人。

近年来,我县妇幼保健工作,在县委、政府及卫生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一法两纲”的职责和目标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履行保健、医疗、基层指导、健康教育、培训、妇幼卫生信息等六大职责,以“母婴安全”项目和“降消”项目为契机,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生命质量为重点,以保障全县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不断巩固提高妇幼保健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覆盖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把保障妇女健康权益和提高人口素质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政府每年拨款80余万元,保障县妇幼保健院及乡(镇)、村专职保健人员的工资报酬,使各级工作人员安心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把加强医疗机构建设作为妇幼卫生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借助项目投入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了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基础设施建设,使中心卫生院具备了必要的急救设备,一般乡镇卫生院具备常用产科设备,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妇幼保健工作纳入每年的卫生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分管领导定期检查协调妇幼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格局。二:强化目标管理。制定各级保健人员的职责任务、工作规范和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工作任务,抽调专业人员定期对妇幼保健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和考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运行体系。三:搞好宣传教育。采取宣传日(“三八”、“六一”、“世界母乳喂养周”、“爱滋病防治日”)和日常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县深入开展孕妇学校,在学校、幼儿园广泛开展保健知识讲座,在新婚夫妇婚检时免费发放婚前保健处方、《致新婚夫妇手册》、《孕产期保健手册》,加强婚育、孕前、孕产期保健、“降消”项目等知识的宣传,通过电视专题片、广播、网络、上街咨询、义诊、卫生下乡发放宣传资料、办板报、办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妇幼保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妇幼保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四:建立督导制度。建立了县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督导工作制度,要求定期(每季度)对乡镇及村的妇幼保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形成了良好的监督制约机制。五:抓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强薄弱地区、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的保健工作。针对我县鸣凤城区人口多流动性大出生多、乡镇煤矿打工工人家属流入等,加大了对孕产妇管理的难度,为了确保母婴安全,我县将所有孕产妇纳入保健管理范围,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孕产妇管理模式,对城区和矿区,保健人员加强与居委会及各乡镇的计生专干联系与沟通,定期将全县医疗机构的孕妇信息反馈给居委会和乡镇计生办,定期到矿区了解孕情传送保健知识,双管齐下,做到底数清楚,管理规范,有力保障了我县的母婴安全。六:建立全县信息通畅的妇幼保健信息平台。为了确保妇幼信息的准确性,我县加强保健与计生,保健与保健信息的交流,每月在各乡镇的计生例会上保健人员将医疗机构的孕妇信息、出生信息等与计生社区进行反馈交流核对后再在保健例会上各乡镇的保健人员之间再次进行核对排查,通过两次核对排查后再反馈到个乡镇及社区,形成了全县妇幼信息上下通畅、资源共享的妇幼保健信息平台,最大限度避免了妇幼信息的漏报和孕产妇儿童的漏管,有力保障了全县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孕产妇连续8年零死亡,无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8.92‰、9.66‰呈显著下降的良好态势,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24%,住院分娩率达10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全县7岁以下儿童建册率100%,保健管理率90.09%。年,省卫生厅授于“全省降消项目先进县”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妇幼保健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保健力量薄弱。一是村级网底不稳。由于村级妇幼保健工作都是诊所医生(多为男医生)兼职,村妇幼保健员的工资待遇没有很好落实,对村级考核力度不大,相关保健工作无人承担,仅起到统计数据的作用,造成村级保健网络网底不稳,严重影响了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由于保健经费的不足,使大多乡镇卫生院存在着重临床轻保健的思想,部分乡镇卫生院保健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待遇低等问题,保健人员思想队伍不稳定,导致妇幼保健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质量不高。

(二)保健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孕产妇分级管理落实不到位,乡镇有隐瞒截留≥30分高危孕妇现象;二是产检门诊各种保健登记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三是乡镇普遍存在重妇保轻儿保,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明显下降,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主动管理力度不大,儿童保健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很好落实,质量下降;四是城区个别医疗机构工作不配合、不落实,产科相关登记不完善,存在产检漏登、高危漏筛、孕妇漏报、不按要求上报妇幼保健信息等情况,导致全县保健工作被动,母婴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三)影响全县妇女儿童生命质量的因素存在。一是出生缺陷同比增高,预防出生缺陷工作有待加强;二是全县剖宫产率较高,指征控制不严;三是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对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认知不足,妇科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四)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有待促进。一是开展保健业务不够全面,缺乏专业人才,保健特色不显著;二是保健和临床缺乏有机结合,没有完全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三是我县保健人员存在“终生保健”的现象,缺少与临床的轮换,缺乏知识的更新和提高,保健服务质量不高。四是全县普遍存在产科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学科带头人,医院培养的技术骨干流失等潜在较大的质量安全和医疗纠纷隐患。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制约我县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并加以解决。

三、几点建议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我县人口素质,促进县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按照《母婴保健法》中设立母婴保健专项资金和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的要求,落实妇幼卫生工作经费,逐年增加对妇幼卫生事业的投入以稳定保健队伍,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努力改善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状况,使妇女儿童享受更好的保健服务。

二、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人才、搞好保健与临床人员的适时调整,重视业务培训,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要建立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培养一批有学术能力、科研能力、带教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全面提高妇幼保健队伍素质,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同时建议将全县产科人员资源集中配置搞活,让人流动起来,将各级保健职责分级定位,使有限的保健及产科人员资源发挥最大的妇幼保健效益。

妇幼保健范文篇4

一、工作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杜绝可以避免的孕产妇死亡;

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孕妇产前筛查率达65%以上;

3.24-28周高危孕妇县级评定率达95%以上;重度高危报告率、管理率和规范转诊率达100%,杜绝重高危漏选;

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达7‰以下;3岁以下儿童连续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5.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5%以上;

6.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0%;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任务数;

7.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控制在43%以下;

8.全面实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和住院分娩补助,叶酸服用率达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全面完成农村住院分娩补助任务数。

9.艾滋病阳性孕产妇、婴儿服药率均达80%以上;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规范及时报告率达100%。

10.巩固省级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创建成果,创建市级乡镇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1-2个。

二、工作要点

1.积极筹备市级妇幼保健院建设

当好政府参谋,加强调研论证,配合协助开展项目立项、论证、设计、审批等工作;积极拓展服务项目和内涵,为建设具有特色的市妇幼保健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扎实做好基础保健工作

进一步健全三级网络建设,强化孕产妇基础保健管理。妇幼保健责任医生建立规范的妇幼保健工作台帐,掌握辖区范围内孕产妇保健动态,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管理作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要深入乡、村,摸清孕产妇底数,实行对高风险孕龄妇女的评估、监测,做好孕期保健宣教工作。加强重高危妊娠的筛选、监护与追踪,从各个环节上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可能性,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3.强化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本着经常性、基础性、实用性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和助产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对指定抢救孕产妇的县级综合性医院,要加强产科专业人员业务培训,更新专业知识。要建立规范的高危孕产妇门诊制度,畅通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技术水平和围产期保健质量。年内要对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一次产科质量大检查。

4.全面推进妇幼保健服务均等化

围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提高婚前医学检查质量,做好对传染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和婚前卫生指导、咨询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和住院分娩补助,完成省下达任务数。完善叶酸发放各个环节,切实提高孕前和孕早期农村妇女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全面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选择好对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的单位,落实“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组织管理和质量监督等工作。继续做好传染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落实阻断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协调好传染病感染孕产妇的定点分娩点以及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

5.切实重视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

全市流动人口出生数是户籍地的二分之一。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继续推行对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平产、孕期保健实行限额收费服务,并大力宣传限额收费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困难群体享受这项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方法,逐步实行属地化管理,做到“发现一个,管理一个”,扩大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覆盖面。要健全制度,规范服务,提高住院分娩率,总结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的有效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

6.严格加强剖宫产手术管理

要充分利用孕妇学校等健康教育场所,广泛深入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和剖宫产术的风险,营造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的良好氛围。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改变产科服务模式,提倡自然分娩,推广产科适宜技术,辅助降低剖宫产率。强化产科医生观察产程和顺产处理的能力,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各地要加强辖区内剖宫产手术服务的准入与管理,定期对开展剖宫产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科质量和剖宫产手术管理的抽查和评定。

7.积极履行出生性别比治理职责

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加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市场监督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严肃妇幼保健各项数据的报送,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数据,要经得起倒查、实查。坚决杜绝漏报、瞒报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事件发生。

妇幼保健范文篇5

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在巩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率,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监管,强化绩效考核,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1、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对孕产妇规范化管理,要力争全年孕产妇零死亡。孕产妇管理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

2、0-6岁儿童系统管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交由防保站进行管理,防保站与卫生院认真做好交接,防保站要按照0-6岁儿童保健管理规范认真开展工作,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75%以上。

二、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继续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各单位要严格补助政策和补助流程,及时补助,按月报表,保证住院分娩率维持在99%以上。

2、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宣传发动。保证计划生育的妇女的已经怀孕的妇女及时补助叶酸。

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特别是为乙肝表现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严格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存储和使用,保障其安全的使用和有效性。

4、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继续开展“关爱母亲健康”宫颈癌超早期筛查项目,县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各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配合县妇幼保健院认真做好癌查工作。

三、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根据《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配备设备和房屋维修改造,到今年年底县妇幼保健院新的业务办公楼竣工投入使用。县级妇幼保健院长参加省级规范化培训率达到100%,抓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设备配备率达到65%。县医院要做好综合医院儿科建设项目。县妇幼保健院要巩固和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成果,力争新一轮评审一次性通过。

四、持续实施妇幼安康工程

(一)落实妇幼保健政策措施。以贯彻实施2011-2020年县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契机,印发《县卫生局贯彻2011-2020年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贯彻执行2012-2015年省妇幼安康工程,深入推进县级妇幼卫生工作与妇幼安康工程绩效考核工作,今年我县要开展妇幼安康工程先进县创建活动。

(二)落实妇幼保健关键措施。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推行高危妊娠识别技术,实施农村孕产妇按高危评分分级管理,做好高危妊娠孕妇转诊工作,落实转诊责任,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全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助产机构产儿科人员培训覆盖率达95%,提高新生儿复苏抢救成功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开展全县产科抢(急)救技能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大练兵、大比武,切实提高妇幼关键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制度建设,举办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培训班,建立安全、及时、可靠的妇幼卫生信息网络。

(三)落实出生缺陷防治措施。大力推进婚前保健和孕期营养指导工作,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85%以上;规范产前筛查管理,推进产前诊断工作;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结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大力推进全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疾病筛查率,全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50%以上。

(四)落实妇幼卫生保障措施。按照省县乡级产科规范化建设标准,继续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达标率达到100%;按照《省县乡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大力推进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50%以上。同时,加强集居儿童保健管理,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率。

五、提升妇幼保健的管理

(一)开展母婴健康宣讲活动。指导县优生优育协会开展相关活动,依托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组建母婴健康教育宣讲专家团,针对母婴健康实际需求,举办多种形式的“母婴健康大讲堂”活动,提高全县“孕妇学校”师资的宣讲能力,向社会公众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

妇幼保健范文篇6

主要工作情况: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依法搞好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服务内容,保证妇女儿童获得法律所规定的服务,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具体工作中,由院长亲自负责,通过病例讨论、每周业务学习、疑难病症专家会诊等具体措施,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内在素质,使我院妇产科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发展。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事妇幼保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上半年产科门诊共接诊1800人次,住院治疗520人,住院分娩238人,各种大小手术243例,并成功地抢救了妇产科、儿科危重病人18例。

2、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按要求定时上报产妇分娩情况反馈表,上半年在我院共出生婴儿238人,住院分娩238人,住院分娩率达100%。。同时还做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调查工作。

3、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孕产妇HIV检测率达100%,检出阳性孕妇1人,并及时采取了母婴阻断措施。

妇幼保健范文篇7

关键词:三孩政策;人口老龄化;妇幼保健服务;需求预测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生育率下降现象进一步凸显。我国要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2021年5月,我国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学者认为,虽然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水平提升有限,但二孩在全部生育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1],且如果没有二孩政策,出生人口会下降得更快。总体来说,二孩政策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即便我国自2013年陆续实施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2019年我国的出生率是自1949年以来的最低值[1]。面对日渐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决定实施三孩政策。当前,很多家庭受制于较高的生育养育成本而不想生、不敢生,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推行三孩政策的意义,正是为那些碍于政策限制而不能生育的家庭开放一条绿色通道[2]。养育成本快速提高,是当下家庭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教育、住房、就业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成为影响家庭生育抉择的关键,为了促使三孩政策更好地实施,我国明确了将配套支持措施和三孩生育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组合提出,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提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支持举措[3]。国家颁布新政策鼓励增加新生儿数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更加重视生育孩子的质量,这也对妇幼保健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生儿护理、产科儿科床位紧缺、高龄产妇以及产后恢复等方面需求不断提升。妇幼保健机构应当不断完善自身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三孩政策的实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妇幼保健服务新需求进行预测分析。

1三孩政策下妇幼保健服务新需求预测

1.1重视对高龄产妇的技术支持、教育与心理疏导

[4]二孩政策开放以来,高龄产妇比例有所上升[5]。三孩政策出台后,35岁以上高龄产妇的比例可能更高,面临的生产风险、胎儿出生缺陷等概率随之增加。产妇会增加心血管代谢风险,罹患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妊娠期肥胖等的概率也会变高;胎儿会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子代远期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的风险[6]。此外,高龄产妇若是经历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罹患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瘢痕妊娠伴发瘢痕憩室、子宫破裂等疾病的风险也会更高,这些都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7]。因此,对于有再生育需求的高龄产妇,各科室需要联合为备孕妇女制订再生育方案,并充分重视产前检查、咨询和诊断工作。临床医护工作者还需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手术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造成医源性感染[8]。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龄产妇发生焦虑、抑郁等问题的概率较高,产妇可能存在不良孕史、不良流产史,或者担心孩子存在罹患畸形、遗传病的风险,此外家庭关系不融洽也会造成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9]。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在孕产妇的产检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心理教育与心理疏导,在教育疏导的同时可以运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聚焦解决模式使孕产妇也能够充分地参与其中[10],提高孕产妇的心理适应能力。

1.2转变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

随着生活质量的日渐提升,人们普遍重视优生优育,尤其是80后人群[11]。但是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部分家庭选择放弃数量追求质量,只生一胎或者二胎。这种以“注重发展”为主导的生育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从长远来看无法解决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此外,随着年轻人的思想逐渐开放,选择丁克的家庭也越来越多[12],这也对我国的人口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加强对年轻一代的生育观教育很有必要。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可以利用短视频宣传、微信推送、公共广播等方式,向年轻一代宣传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疗技术不断升级等内容,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逐渐转变目前的生育观念,从而改变生育行为[11]。

1.3合理安排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的配置与分布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产科、儿科医生较为短缺。杨婷[13]在2016年预测二孩政策下20162020年产科医生缺口数为44087~59402人,儿科医生缺口数为195059~198287人,妇幼保健人员缺口数为62576~65185人。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预计缺口数将会进一步扩大。目前,妇幼保健行业不仅人员短缺,还有存在从业者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不高等问题,基层妇幼保健机构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基层人才短缺与服务人员质量不高,使得患者更愿意到条件和技术更好的高级别医院就诊[13],这也导致了高级别医院妇产科分娩量越来越高,床位越来越紧缺,医护人员负担越来越重,而基层医院的分娩量和床位利用率却在下降,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应加强产科和儿科人才的引进力度,医学类高校应提高此类人才的输出数量和质量,同时强化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以此为基础,明确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目标和职能[14],提高基层机构服务质量,减少资源浪费,缓解大城市接诊压力。

1.4解决就医环境拥挤的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产科床位配置存在一定的问题[13],三孩政策的实施会使产科床位配置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医院产科床位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大医院的接诊量大、床位紧张,部分一、二线城市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而基层医院却出现病床闲置的现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越来越便捷,人们更愿意到服务和条件更好的大医院就诊,这加重了大医院就医环境拥挤的问题,而基层医院的闲置资源也越来越多,影响了患者的就医质量。建议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建设,解决部分基层医院资源利用率过低的问题,优化整合闲置床位。加强基层医院的硬件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人们对基层医院的信任,使不同医院的供需达到相对平衡。

1.5安排专业人员对月子中心等母婴护理服务行业进行指导和检查

随着人们保健观念的改变,近年来月子中心等母婴护理服务行业不断发展。但是,因监管不力而导致的母婴权益受损事件时有发生,如对婴儿的脐部护理不当导致婴儿患败血症、员工感冒传染婴儿导致婴儿患肺炎等[15]。部分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不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因此妇幼保健机构首先需要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考察工作,提高服务人员的准入门槛,定期派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指导,检查机构的卫生环境等。举办线上产后护理讲座和培训,线下走访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

1.6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相关调查显示,孕产妇在孕期和产后都具有诸多知识需求,如与孕期相关的营养、运动;胎儿健康、分娩;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产后恢复问题,顺产产妇比较关心盆底肌功能的恢复问题,剖宫产产妇则更加关注产后切口愈合问题,而产后体型、容貌的恢复,则是二者共同关注的问题[16]。鉴于这样的需求,妇幼保健机构可以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提供产后恢复的个性化服务。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为例[17],医院打造舒适优雅的环境,提供一对一服务,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专业指导,解答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各类问题,帮助其做好乳腺、子宫、卵巢以及身形的恢复工作,不仅解决了产妇在生理层面上出现的健康问题,也保障了产妇的心理健康,从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产后抑郁的发生,提升了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此外,也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专门的网络平台对孕产妇进行指导[16],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既节省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又使产妇的疑问得到了正确、专业的解答。

2结语

妇幼保健范文篇8

一、农村卫生

(一)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解决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我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二)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施行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省乡村医生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做好乡医的执业注册工作。组织开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组织对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根据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抓紧制订乡镇卫生院管理制度、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方案、农村卫生站的建设标准。

(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长管理知识、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和乡村医生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培训项目,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社区卫生

(一)制订《*省*-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和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并根据需要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与标准,对现有城镇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卫生配置,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针对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有计划地实施社区干预,建设健康社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继续通过开展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产生一批在落实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加快健全服务网络、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基本服务功能、严格监督管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在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与重点人群保健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居民群众广泛认可和拥护的全国及省的示范城区的候选单位。

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妇幼进社区”、“中医药进社区”、“健康教育进社区”等特色社区卫生服务。

(三)召开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场会。总结近年来我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交流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验。

(四)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推进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组织社区医生参加全科主治医师技术资格考试;加强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社区卫生服务骨干人员到社区服务开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培训考察。

(五)加强对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的准入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日常检查指导,定期考核评价。

(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帮助其配备基本设备和房屋等设施。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基本需求,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和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中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部分可用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补助的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范围。

(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理论研究。组织对卫生部政策研究课题“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开展社区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

三、妇幼卫生

(一)围绕我省卫生发展规划妇幼保健目标,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一法”“两纲”的力度,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现状和《*省先天性心脏病综合防治方案》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全面推动我省妇幼保健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争取出台《*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修订《*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启动和做好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许可审批工作。配合卫生部研究制定母婴保健许可和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措施和要求,完善母婴保健法制建设。

探讨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新思路,争取将婚前医学检查作为执法调研内容纳入*年的工作计划,并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采取措施规范婚前医学检查服务,落实免费婚前医学咨询等婚前保健工作,提高婚前医学检查水平。

组织全省母婴保健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执行母婴保健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情况,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有关制度措施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登记核查制度的情况。

(三)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在妇幼保健机构现状调研基础上,研究制订我省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具体措施,对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分类管理。深化妇幼卫生改革,开展妇幼保健进社区的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我省妇幼保健机构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做好基层群体妇幼保健工作。

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的补助政策。召开全省妇幼卫生工作会议,总结“十五”规划实施情况,部署*年工作,研讨我省“*”妇幼保健事业发展规划。

(四)全面实施母婴安全工程,保障母亲和儿童健康。继续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破伤风的专项治理。按照*-*年度降消项目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年度降消项目培训、健康教育、专家驻县指导和项目督导等工作。积极做好降消项目*-*年度继续滚动的有关准备工作。总结推广农村住院分娩纳入合作医疗和流动人口孕产妇社区管理模式,提高住院分娩率。

认真做好爱婴医院检查评估和重新确认的有关准备工作,加强对爱婴医院的监督管理。继续组织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继续推广责任制助产的服务模式。认真做好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试点工作。加强对国际和国家妇幼卫生合作项目(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项目,妇女孕前期和孕产期人性化服务试点研究项目、中国育龄妇女营养状况调查项目、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等)的监督指导。

(五)积极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中海贫血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群体防治工作,争取有关部门将控制地中海贫血和先天性心脏病列为专项工作,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组织好今年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宣传周活动。开展出生缺陷群体监测的试点工作。规范和加强我省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的管理。研究制订《*省地中海贫血综合防治方案》、《*省先天性心脏病综合防治方案》和《*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行动计划(*-2010)》。

(六)围绕两纲中期评估,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信息“3+1”的上报模式,做好省级质控。加强妇幼卫生三网监测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孕产妇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制度。做好妇女儿童两个纲要中期评估的数据统计、执行报告等工作。

四、初级卫生保健

(一)把农村初保工作与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规划目标,推进初保工作全面发展。重点加大农村卫生投资力度,合理调整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体系。

(二)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初保工作机制,召开“*省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初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建立督导制度,加强对初保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规范以乡镇、县为单位的初保目标审评认定办法。制定《*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审认定办法(*-2010年)》、《*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督导制度》。

(四)全面开展以乡镇、县为单位的初保审评认定工作。制定下发以乡镇、县为单位的《*省农村*-2010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审评认定记录(试行)》,指导各县对乡镇初保工作的审评认定工作。举办各市、县初保办相关人员参加的审评认定工作培训班。

(五)召开全省初保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部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六)做好世界卫生组织*-*年度合作项目的前期工作,并以该项目为依据组织申请省的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七)加快初保工作法制化建设步伐。组织起草《*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条例》。

五、健康教育

(一)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做好我省城乡防控非典、禽流感、流感、流脑等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预防知识和技能。

(二)继续积极组织实施《*省“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方案》,加大工作力度,检查督促全省各地“行动”落实情况,组织一次全省“行动”试点互评活动,争取创建更多的“行动”试点,总结推广省、市“行动”试点经验,迎接*年全国“行动”终期评审工作。

(三)加大医院、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与教育部门联合倡导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营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网站建设,把健康教育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制定*省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召开全省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

(五)深入开展控烟宣传和评选无烟单位、无烟草广告城市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公众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六)积极开展项目宣传活动,组织筹办今年“第十八个世界无烟日”活动。

妇幼保健范文篇9

一、继续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坚持“一法两纲”。依法做好婚前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工作,降低我区孕产妇、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依法规范和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认真做好小儿疾病筛查工作,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的管理及对B超使用的管理,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

2、加强对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的指导,抓好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加强对高危妊娠、产后访视与早孕建册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我区的产后访视率与早孕建册率,定期召开例会,及时传达上级业务部门的文件精神,交流经验反馈信息,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同时加强对社区、乡镇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培训率达99%以上,全面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3、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托幼机构保健管理和指导,认真做好托幼教职工健康办证、集体儿童入托查体、在园儿童健康查体工作,严把查体质量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在园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时抓好散居儿童的“四、二、一”系统化管理。

4、继续巩固爱婴区、爱婴医院成果,大力宣传和提倡母乳喂养。

5、认真做好孕产妇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工作及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积极做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工作,不断探索经验,为政府制定政策和科研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

6、认真贯彻*省卫生厅、省总工会、省妇女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驻区妇女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力度,继续做好以防癌为目的的女职工生殖健康保健工作,降低妇女病的发病率。

7、进一步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及孕产妇死亡评审、围产儿死亡试评审工作,严把上报数据、材料的质量关。

8、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及档案工作的管理,设专人负责,报表资料规范,全部文件、资料、及时入档,实现微机化管理的目标。

9、加强对辖区内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督导工作,定期到医院、社区、乡镇进行业务指导及质控工作。

10、继续加强儿童“四、二、一”系统化保健管理,加强体弱儿管理,做好集体儿童保健工作,认真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制度,严把入托儿童查体质量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在园儿童的健康。

二、主要业务任务指标: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5%,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高危妊娠管理率达100%。

2、《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率达到100%,《出生医学证明》填报合格率达到100%。

妇幼保健范文篇10

医政工作

一、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

(一)扩大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加大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力度,县级医院试点病种不少于12种,中心卫生院试点病种不少于5种,一般卫生院不少于3种。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

(二)做好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制定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指导和监督,同步推进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等工作。

(三)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公立医院要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县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比例不低于20%。

(四)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医疗服务。进一步落实《市医疗服务便民惠民十二项措施》。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级综合医院逐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提高门诊预约挂号的比例,方便患者就诊。加大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力度。

(五)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我县是国家确定的试点县之一,要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县级医院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管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

(六)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工作。根据省厅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工作要求,制订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七)做好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继续做好“光明·微笑”工程和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工作,2012年完成25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3例儿童白血病和60例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任务,实施重度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救治。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一)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平台,将“三好一满意”活动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先争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商业贿赂、文明单位创建、平安医院建设、“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创建优质医院和行风评议等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机构根据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组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改进。医疗机构要加强急诊科、产科、儿科、骨科、心血管科、ICU等医疗风险高的重点科室监管,强化环节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三)完善住院病人风险评估制度。对住院病人进行医疗风险评估,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四)实施医疗缺陷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制度,临床科室对可能存在医疗缺陷的病案要及时上报,医疗机构应组织讨论查找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效果评估。继续开展医疗质量点评,完善医疗质量分级点评制度,定期组织对典型的医疗案例和病历进行点评,强化医疗质量控制。

(五)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完善“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医院开展全员培训、考核,在全县继续开展医务人员培训与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医疗队伍的业务素质及基本技能。

(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完善县级医疗质量专业控制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院感质量控制、临床用血质量控制等工作,制订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设计质量控制方案和考核方案,加强相关专业质量控制指导。

三、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1、落实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县医院、县中医院要认真安排骨干医师参加全省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

2、完善精神疾病收治网络。今年在县人民医院建立精神病科,通过培训、进修、业务查房和定期指导,提高县级综合医院精神病人收治能力。

3、加强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工作。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创新工作模式,城市三级医院组织专家组定期到县医院开展查房、病历点评、手术示教等临床教学,对受援医院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培训受援医院医务人员,提高县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县医院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90%,急诊与住院患者中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比重20%,住院病人外转率<10%,重点建设科室达标率达到70%。

(二)推进院前急救网络建设。

建立农村县院前急救网络。依托县医院建立独立的急救分中心,依托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急救待命点,形成院前急救网络,覆盖整个农村区域。

(三)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

按照《市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全县至少有一所康复医院或承担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能开展基本康复服务。

四、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一)加强医疗市场监管。

1、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严把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关,认真落实医疗机构校验制度,根据日常监督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实地检查情况对发证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2、严把医疗广告审核关。建立对媒体医疗广告刊播情况的巡查制度,对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进行警告和处罚。

3、开展个体诊所“规范化服务”活动。促进个体诊所依法执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二)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

贯彻《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市政府144号令),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医疗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制度。配合做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加强药事管理

(一)加强处方点评工作。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规范临床用药行为。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医院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

(二)推进临床药师制度的落实。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临床药师制度,确定不少于2名专职临床药师,临床药师下临床指导时间不少于1/2,加强对临床医嘱、处方的指导,临床医嘱、处方合理用药比例提高。

(三)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重点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占医院总药品的比例不超过25%,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六、开展“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建设

积极推进“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建设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完善医药信息系统建设。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先行在县直医疗机构试点,实现对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使用、配送和回款等全过程的监督,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七、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性标准与规范,重点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重症监护、血液净化等重点科室、部门进行质量监控,组织医院感染专项检查,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水平,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八、加强血液管理工作,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一)做好临床用血工作。健全临床用血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合理用血培训。全年安排2期医疗机构血液安全管理检查,举办2期科学用血相关知识培训班。

(二)继续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加大无偿献血工作宣传,加强无偿献血队伍建设。在医疗机构中逐步推行亲友助血制度,继续推进无偿献血者的临床用血费用偿还医院直报工作。

九、做好重大医疗救治工作

组织实施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重大事件医疗保障工作。

妇幼工作

2012年是贯彻实施《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起步之年,继续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妇幼安康工程,全县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6/10万、10‰以下。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85%以上,3岁和7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90%、85%。

一、继续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传播项目,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80%以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使用达到80%以上,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规范化诊疗达到80%以上,乙肝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比例达到80%以上。

2、继续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婚检率。

二、继续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参加全省妇幼保健院(所)长规范化培训,以县为单位产儿科技术培训率达到95%,抓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配备保健服务和产儿科临床必需设备,设备配备率达到65%;继续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建设活动,按照《省县乡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大力推进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妇保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及50%以上的一般乡镇卫生院要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三、继续推进妇幼安康工程

组织实施《2011-2020年市妇女发展规划》和《2011-2020年市儿童发展规划》,做好妇幼安康工程,推进妇幼安康工程先进县创建活动。规范产前筛查管理,组织开展防治出生缺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落实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推动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加强筛查网络建设,强化组织管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50%。

四、继续实施妇幼卫生项目

继续深入开展“降消”项目,实施技术培训、临床进修、专家驻县蹲点指导、健康教育、项目宣传和督导工作,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继续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妇幼卫生监测项目、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等项目。

五、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

贯彻落实卫生部、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认真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利用。落实《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加强“母婴三证”管理。组织开展危重孕产妇监测和审评,进一步落实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对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实行责任追究,继续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六、加强产科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市产科建设标准》,加强产科的管理,落实产科技术的准入,提高产科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基层医院产科人员培训工作,重点开展对产科高危的识别能力、产科应急的处理能力、内科合并症处理及院感知识的培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

七、加强母婴健康宣讲活动

认真做好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教,依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孕妇学校”,组建母婴健康教育宣讲专家团,针对母婴健康实际需求,举办多种形式的“母婴健康大讲堂”活动,增强孕妇的自我保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