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4:15:16

风险投资业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1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投资企业;股票市场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

中国风险投资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前中国风险投资行业仍处于探索期。作为一种新的投资行业,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不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理论界对风险投资的研究较为薄弱,社会对扶植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与国外相比存在着明显不足。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风险投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发展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国和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1964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的建立,正式标志着风险投资登上历史舞台。风险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本身也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受政府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的自主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发展风险投资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水平,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风险投资能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企业研究开发资金的来源,弥补政府科技投入的不足,从而增强本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发展风险投资,培育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生力军。发展风险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的需要。

风险投资一般不控股风险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直接干预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依靠风险投资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为风险企业提供指导,协助创业家使风险企业快速成长。风险投资的主要收益来源不是风险企业的利润分配,而是投资的资本收益,即选择合适的退出渠道,通过转让或出售风险投资家手中所持有的风险企业的股票来实现其投资收益。风险投资的发展要与投资、融资和退出相结合。在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风险投资的退出具有重要意义。风险投资能否顺利地退出,关系到风险投资企业能否收回资本,使资本得以循环地流动,从而实现投资→升值→退出→再投资→再升值→这样一个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过程。

一直以来,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活动还不十分活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和不畅通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由于风险投资渠道狭窄,不少风险资本担心参与孵化企业后无法套现,使很多有前景的交易项目搁浅。不过,随着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创业板大门开启,提供了风投业最重要的退出机制,我国本土风投机构摆脱了多年来的边缘地位,迎来大发展。据统计,去年中国风投完成689个项目,投资金额316.64亿元;其中,本土机构主导的投资总额为183.1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7.84%。这是本土风投首次超过外资机构,标志着行业格局的逆转。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完善有效,退出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当,是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公开上市

公开上市一般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主板上市又称为第一板上市,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协助创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上市,从而使资金退出。二板上市又称为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场,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的条件比较宽松,企业进入的门槛较低,比较适合于新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二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香港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都经由这一市场退出。风险投资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使得许许多多的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较早的有计算机硬、软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较近的有电子商务类公司,如雅虎公司、亚马逊公司等。这些成功典范也使股份上市成为风险投资家首选的资本退出方式。随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壮大,上市退出将成为我国风险投资首选、重要的退出方式。

二、股份回购

如果风险企业在渡过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后,仍然达不到公开上市的条件,风险投资一般会选择股权回购的方式实现退出。

股份回购一般包括两种回购方式:创业者回购风险投资者的股份和风险企业回购风险投资者的股份。前者是通过卖股期权的形式来实现的,是在引入风险投资签订投资协议时,由创业家或风险企业给予风险投资家的一项选择权,他可以在今后某一时间要求创业家或风险企业按照预先商定的形式和股票价格购买他手中的股票;后者则是通过买股期权的形式来实现的,即是给予创业家或风险企业的一项选择权,让其在今后某一时间以相同或类似的形式及股票价格购买风险投资家手中的股票。在股权回购时到底是采用买股期权或是卖股股权来进行,这主要看风险企业对风险投资吸引力的大小而定。如果风险企业是一家受到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普遍看好的公司,则可能会采用买股期权;如果是风险企业急需引入风险投资,则可能会采用卖股期权。绝大多数股权回购是采用卖股期权进行回购的。一般而言,在风险投资投入时投资双方就已签订好关于股份回购的协议,包括回购条件、回购价格和回购时间等。

股份回购对于大多数风险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备用的退出方法。当风险企业不是很成功的时候,为了保证已投入资本的安全,便可采用此种方式退出。由于企业回购对投资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诱惑力,所以风险企业从风险投资家手中回购股权的方式发展得很快。在美国,从企业数目来看,风险企业回购已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虽然我国目前以此种方式退出的案例并不多,但是从发展趋势看,股份回购应该是未来我国风险投资基金退出的一种现实选择。

三、兼并与收购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2

1风险投资的特点

1.1高风险、高回报风险投资具有很高的风险和回报率,根据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成功、部分成功和失败的比例基本保持在2:6:2,尽管成功了比较高,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非常低,这就决定了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基本在30%左右。成功的项目不仅可以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高额的回报。

1.2组合投资对于风险投资企业来说,进行风险投资的时候都是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不会把所有的资金压在一个风险项目上,这样就可以避免投资失败带来的巨大损失,又可以让企业把投资风险降低。

1.3权益投资对于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或者政府部门,这些所有人在享受风险投资多带来利润的同时,还要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中来,这样就可以避免风险投资失败引起投资方的猜疑,又可以减少投资风险。

1.4长期投资通常情况下,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个周期有长有短,对于一些新企业主要是在企业的前期投入,不仅仅是启动资金还需要一些日常开销资金,这比费用转化为产品所带来的收益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投资具有一定的长期性。

1.5专业投资风险投资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是专业人士来进行,必须是经过相应训练的专业人士来操作,风险投资的作用体现在转化科技成果为生产力,促进一下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融资工具。

2风险投资的博弈分析

在风险投资运作体系中,风险企业了解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产品和团队,为争取风险资本的进入,其往往会隐瞒技术应用性、产品替代能力和市场预期等对投资者不利的有关信息。而风险投资公司为选择到更好的风险项目,也倾向于夸大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融资能力、经营业绩等,双方间易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故风险投资家在对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要结合企业的业绩及企业的努力程度和市场前景来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投资与否,奖励与否,风险企业主要采取努力与否。下面通过图1说明双方的博弈过程。

2.1博弈模型构造风险投资家(VC)和风险企业家(EN)是博弈行为的决策主体,(努力,不努力)是可供EN选择的所有集合,而(奖励,不奖励)是可供VC选择的所有行动的集合。我们假设在EN付出努力的情况下,企业的收益为R,否则为R''''。VC的努力成本为C,VC对EN的奖励为π,并且π>C。同时还有R''''<R-π,表明如果EN不努力,则相对其努力而言,企业收益反而更小。双方通过分析对方可能采取的策略,理性地选择自身的行动,以期在给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即支付水平。这样我们得到四个行动组合(努力,奖励)、(不努力,奖励)、(努力,不奖励)、(不努力,不奖励)。VC和EN的有限博弈战略式如图1所示。

2.2博弈模型分析对这个博弈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EN这个方面,努力的结果不及不努力;对于VC来说,不进行相应的奖励比奖励更占据战略优势。这对于理性人来说,该策略的表述具有唯一的纳什均衡解(不努力,不奖励)。均衡结果是EN付出0努力,VC得到R''''收益。在该均衡下,参与人的任何一方都没有积极性改变自己的选择。一旦双方就该均衡达成一个协议,则在任何情况下,这个结果就会自动产生。模型中还要强调的是,双方是理性的,R和R''''是在不同努力程度下EN的收益,而不是VC所获得的直接受益。通过上面的模型我们可以看出EN的收益与VC所获得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企业受益最大化,自然就会有风险投资最大化。

2.3博弈分析小结风险投资的博弈过程主要反映了团体理性与个人理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根据帕累托最优的结果博弈双方都有可能取得比以前更大的收益。但是在个人理性的驱使下,双方都会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自动地选择最为稳妥的方案。风险企业家最终选择不努力,风险投资家最终选择不奖励,以避免由于对方不遵守协定而使得自身的利益受损,帕累托改进无法实现。虽然上文对风险投资的过程以简化的形式,从博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是实际上在风险投资的现实操作中,VC与EN之间的决策过程是更为复杂的多阶段动态博弈。但是我国企业的风险投资比较注重长期投资合作,真正投入到出其风险的资金并不多,对后期的收购和上市环节比较多,风险投资的短期行为比较明显。而在短期内,我国也缺乏强有力的信用市场与监督惩罚机制,即使VC与EN就该均衡达成同盟也难以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结局。所以解决双方博弈决策最根本的措施在于要构建起有效的契约约束机制,以实现双赢局面。

3博弈分析对我国风险投资实践的启示

3.1对风险企业家的策略建议

3.1.1定位企业竞争优势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家接触的纽带就是商业计划书,它是企业的信息载体。这就需要企业撰写具有非常强竞争力的商业计划书,对企业的商机客观评价,对技术前景缜密分析,对管理团队细致规则,吸引风意力。

3.1.2健全公司治理机制良好的治理结构安排能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可通过安排期权和股权的办法构筑针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促使管理层尽职尽责;也可通过股权安排,确立投资机构在企业董事会的地位,参与管理决策,保证资本对技术管理的终极雇佣权利。3.1.3塑造企业文化企业价值取向和经营文化是全体员工所遵循的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风险企业对风险投资方的诚信度。一个有着积极向上健康文化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把企业展现给公众,获得公众的认可,进而赢得投资方的认可。

3.2对风险投资家的策略建议

3.2.1强化项目评估与决策机制挑选高质量的项目对保证投资成功非常重要。从对项目的筛选、调查,一直到企业的后期的追加投资,都是对项目量化性的评估。对于风险家来说,他应该和金融界、科技界进行良好的合作,把即懂金融又懂管理的人才汇聚到一起,建立一个完善的动态项目评估体系,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2.2恰用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式实践中证实附有期权性质的金融交易工具可确保投资收益变现、对企业适度控制和对投资者的保护,在风险投资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另外采取分阶段投资方式,在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长期博弈的过程中,对不尽职、无前景的企业构造可置信威胁,增大了企业逆向选择成本。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投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增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也日益受到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面对新常态、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一项新的要求。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VC,顾名思义,即有“风险”的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在中国,我们将风险投资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地翻译为创业投资,简单概括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投资。这类企业在初创或改革阶段,亟需财力与人力的持续支持,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方就从中选取具有核心竞争力、在细分行业属于翘楚地位的企业进行投资,并进行不间断的辅导、培育,最终通过IPO、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投资的退出,实现风险投资方的盈利,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风险投资周期。国有企业要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就离不开资本的力量、离不开风险投资的运作。国家的资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投资市场识别风险、锁定风险、化解风险,不浪费、流失国有资产,实现最终的盈利,离不开我们对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

一、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类型

(一)行业及市场风险

在全球经济和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政策不断转换的影响下,风险投资行业在“去泡沫”过程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第一、外部融资市场趋紧。国有企业运作风险投资业务的资金来源除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外,还需要引入部分社会资本。近几年,外部融资市场整体呈现出较不乐观的状态,总结原因,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资金紧张;二是企业家对未来整体形势的悲观预期;三是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大大压缩风险投资业的利润空间,使意向出资人心存疑虑。第二、优质项目挖掘难度加大。随着国内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大量成熟的、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拟上市项目,已在各中介机构与“全民PE”地毯式搜索下,“漏网之鱼”所剩无几,“僧多粥少”现象下的同行竞争加剧,优质投资标的溢价心理日趋严重,这些都给风险投资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第三、投资回报逐步下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社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未来很长时期,中国经济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在如此背景下,传统行业受国家政策摇摆的可能性将增大,企业盈利能力将面临阶段性的困难。

(二)股权退出风险

近几年,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的引导风险投资的政策纷纷出台,同时,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国家又相继推出了新三板,沪港通等板块,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的确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为推动风险投资提供了新的动力。但是,作为资本市场体系,如果仅依靠股票市场,而没有各地区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和民间自主交易市场作为基础和补充,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是有缺陷的。在这种状况下,风险投资机构向企业投资几年后,在最终不能上市的企业中如要将持有的股份如数退出,选择的方式也非常有限,目前风险投资机构股权退出主要以原股东回购股份为主要形式,但由于经营不善或资金紧张等种种原因,实际执行时,要完全按照相关条款实施,困难重重,最终迫使双方在妥协前提下达成新的协议,出现这种状况的企业,势必会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股权如若不通过上市退出,投资收益被稀释的同时将会增加投资本金收回的不确定性,退出的周期及风险将随之增大。

(三)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一般均低于20%,不对企业进行单一股权控制。因此,被投资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很多行为若不通过股东大会投票决议,很难及时让风险投资机构了解,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调整、年度回收情况是否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企业之间私下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担保互保等情况。此外,技术型企业还要时刻关注其核心技术是否被市场复制、模仿;技术创新的速度;技术依赖的风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否明晰,是否存在纠纷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一)投资行业多元化,投资阶段阶梯式,增加市场抗风险能力

在投资行业选择上,传统行业因盈利及成长空间受限,市场估值将在淡化盈利预测的新股审核理念下呈进一步分化趋势。今后,投资理念需要进行适度调整,从原有重资产型投资标的拓展到新的投资领域,更多关注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产业转型企业,更多关注TMT、消费升级、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行业。过去,风险投资机构经营利润主要来自于一、二级市场的差价,但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出、创业板上市财务门槛的降低及新三板分层管理与电子竞价交易的推行,一、二级市场差价被大大压缩,投资策略的调整迫在眉睫。根据多层次资本市场及IPO新政带来的投资退出效率变化情况,“临门一脚”的PE投资政策红利将逐步消除,投资阶段应适度前移,选择一些中早期优质项目进行布局,深入挖掘企业成长价值,风险投资机构应从原有“市盈率模式”逐步转型为赚取“市值差价”的盈利模式。

(二)开拓思路,尝试投资项目退出新通道

近几年,资本市场并购热潮兴起,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是风险投资机构实现投资项目证券化并快速登陆资本市场的一条新通衢。部分IPO排队企业,由于业绩下降或上市效率等原因,不愿继续排队,选择被并购方式间接登陆资本市场;同时,在国家政策层面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拟借助资本杠杆,主动进行纵向、横向的产业链延伸,通过并购实现做优、做强。由此,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主动与投资机构合作,借助投资机构的专业判断能力,联合券商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成立并购基金,推动上市公司的产业布局。除传统IPO退出方式外,风险投资机构也可以根据已投项目的不同情况,研究制定效率最快、效益最佳的退出方式,进一步积累借壳重组、并购及新三板等退出尝试的经验。

(三)构建内部风控管理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业务品种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必然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因此,建立专业、高效的风控管理体系,提升风险投资机构风控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第一,规范投前管理。完善投资前的尽调工作流程,各主要节点与结果均进行书面化留痕。加强搜集行业、法人、企业动态、主要产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寻找已上市企业,进行竞争优势、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对标分析,建立文档并进行动态更新,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进行多维度的论证。第二,严控投后风险。落实专人与投资企业建立常态联系,动态把握项目所在行业的景气度指标与企业自身业务情况,对合同订单、应收账款、盈利状况等重大经营信息与上市相关进程等事项,进行实时跟踪,全面、真实、动态了解,对不确定因素及时揭示,适时启动规避风险、回收投资的退出程序。第三,加强课题研究与人员学习。定期与知名机构互访交流,了解同行业先进做法,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实践于日常工作;增加风控人员对于新业务品种的熟悉和了解,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风控流程、制度建设。

(四)推行市场化薪酬体系,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稳定

近三、四年来,因创业、创新大潮的蓬勃发展,投资行业又现一波一将难求的局面,业务拓展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本保障,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下应对风险投资业务人员的薪酬体系进行思考,建立更为市场化的绩效与考核管理办法,同时,积极扩宽内部晋升渠道,鼓励员工通过自我推荐、内部竞聘上岗等方式脱颖而出,形成年轻员工自我加压,快速成长,成就自我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局面。通过合理的赛马机制,优化考核,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成长机制。

三、结束语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风险投资业务是一把双刃剑,为国有企业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会有许多客观存在的风险,企业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国家政策,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提升国有资本保值质量,提高国有资本保值速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剂新动力。

作者: 徐惟一 单位: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4

基于以上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创业企业的社会融资为背景,分析了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融资特点、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影响,并以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和专利申请的数量为衡量标准,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两种权益资本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结论弥补了非正式融资来源与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关联性研究中的空白,通过对这一方向的剖析,有助于厘清实践中天使投资等民间资本的投资倾向,为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提供参照和指导,能更有效地规范国内金融市场,并为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4].

1假设的提出

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资金缺乏是制约创业企业创新的关键性因素[5].创业企业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多种研究,以相互替代补充,降低创新风险,而且资金不足还会导致仅有的研究失败,无法转换为社会资源[6].另外,创业者在经营及生产管理上有很多不确定性,创业企业技术开发的产品面对的是尚未成形的市场或者是新市场,在商业化开发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进一步增加了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风险[5].创业企业主要有4种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商业银行贷款、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和直接上市融资[7].商业银行在贷款时表现谨慎,为规避风险一般倾向于选择经营成熟、稳定的企业提供贷款.直接上市融资要求高,只有在企业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从公众投资者中获得融资.因此,天使投资者、企业风险投资和风险资本家是高技术企业最好的融资方式选择.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都是对创业企业的直接投资,属于企业的权益资本,而不是借贷资本[3].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外部资金获得竞争优势,而且通过对外部资金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带动其他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8].本文从创业企业融资视角考察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并集中考察两种权益资本在创业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两种投资发生于企业的不同阶段,天使投资一般发生在企业初创期.两种投资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是不一样的.企业的R&D投入和专利申请是衡量企业创新的常用标准.本文主要分析两种投资与创业企业R&D投入和专利申请的关系.创业企业经营运作的过程中,R&D是创新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创新企业运用R&D投资创造的知识进行新发明,从而获取商业利润.R&D投资强调创新性,面向未知领域,投资结果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投资数额、投资期限、能否成功等很难确定.另外,R&D的风险性还涉及创业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创业过程的管理能力以及营销推广能力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投资的回报率存在不确定性[4].由于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风险投资在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之前会成立专家小组,对投资的可行性进行仔细的论证,在某种程度上消减了部分不确定性[5].

外部投资给新企业的R&D提供了资金来源,进而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Thomas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可以促进企业R&D投资,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R&D投入[4].一般说来,风险投资更偏好投资于高技术创业企业,非常重视具有市场潜力的核心技术,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创业企业不断地进行R&D活动.从风险投资机制来看,风险资本的价值是以科技产业创业的成功为标志的.风险投资的使命就是要与创业者一起拓展项目的技术潜力,并与创业者共享创业成长的经济价值.因此,投资人与创业者都非常重视对R&D的投资,并积极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由于风险投资介入的创业企业里,其他权益资本来源从比例上就少,所以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持股比例一般都比较高[6].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的控制力也较强,风险投资会利用控制权将更多的资源投资于企业的R&D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H1风险资本占企业权益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相对更多地进行R&D投入.虽然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一样,对投资新企业的回报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但天使投资抗风险的能力较低,而且由于资金规模和流动性的限制,对新企业的现金流和可能产生亏损的承受力也较低,因此天使投资者相对比较看重创业的短期营利.一个企业的投资决策由所有者选择的管理者决定[8].天使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营,这使得创业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IT产业中的谷歌到计算机制造的苹果,从日用品的美体小铺到饮食业的星巴克,这些无一不是行业的领头企业,而这些企业在早期都接受过天使投资者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天使投资对企业的贡献[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业企业必须增加R&D投入以保持技术优势.R&D投入具有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需要付出巨额资金等特点,而且R&D投资回报无法很好地量化,R&D投入往往被列为期间费用,直接减少当期会计利润.天使投资背景的创业企业为了达到短期盈余目标,虽然也会加大R&D投入力度,但可能更多地把资金用于他处以获得短期利益[8].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H2天使投资占企业权益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相对更少地进行R&D投入.专利反映一个企业创新活动的水平和产出状况,衡量企业在创新活动市场的竞争能力.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往往反映了企业的研发活动效率.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都是为了获得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产生的高额回报,但他们进行投资决策前的调查方式不一样.后者执行专业调查要少于前者,更多是基于对投资企业创办者的个人信任和感情因素,依靠直觉判断是否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奉行机会主义.而风险投资公司在进行投资活动之前往往需要对创业企业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作详尽的价值评估和投资可行性分析,以保证投资收益[9].风险投资关注投资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股权增值情况,追逐和期待的是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或出售实现股权转让,收回投资并赚取资本利得,其着眼点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资产增值.风险投资机构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在公司战略制订上起到一定作用[10].

在风险资本进入企业后,公司管理层更注重企业长期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发展,在研发活动中更加注重企业产品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开发,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改进,因此在申请专利上多以发明专利为主[11].但发明专利开发难度大于其他两种专利,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而且风险大,研发的周期也更长,因此,同等时期内,风险投资企业专利申请量会更少.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H3风险投资占企业权益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相对更少.与其他类型的权益资本投资人不同,天使投资人很少参与创业企业的内部管理,而是更多地关注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5].与风险投资一样,天使投资人一般也是根据创业企业的业绩表现再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股权,但由于天使投资较风险投资在合同内容和形式上更为宽松,因此天使投资在资金的退出上也更为灵活,可以根据目前实际的盈利状况决定退出与否.创业企业在早期盈利状况通常都不是很好,为向天使投资人证明其投资的资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安慰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信心,从而得到后续的资金或者其他来源的资金支持,创业者可能更看重企业的短期创新效果[11-12].虽然他们也对技术创新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但他们更看重视创新活动的产出效果,而不是进行较长周期的原创性技术开发,在专利申请上也多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因此具有天使投资融资背景的创业企业一般会进行更多的专利申请,使天使投资人看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努力,增强天使投资人的投资信心,从而维持投资甚至帮助引入更多的天使投资和其他权益资本.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H4天使投资占企业权益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相对更多.

2研究方法

2.1样本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美国考夫曼基金会管理下“考夫曼企业调查”(Kauffmanfirmsurvey,KFS).KFS选取了4928家创业企业作为样本,并于2004年开始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包括创业企业分支或附属的子公司,其中高技术创业企业2034家,非高技术创业企业2894家,样本数据可从www.kauffman.org/kfs获得.鉴于样本的全面性、结论的代表性和广泛借鉴性,本文样本包括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同时为了保证验证假设的准确性,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所占整个样本的比重相差不大,从而避免了样本选择中由于不同类型的创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充分性差异带来了样本抽样偏差.

2.2变量设定

本文所涉及因素是规模的概念,这些因素可以使用定量数据来度量,因此通过采用KFS的数据来进行定量的、客观判断来衡量.此次分析所采用的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及其测量如表1所示.

2.2.1因变量本文采用创业企业的R&D投入和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其创新的指标,作为因变量的测度.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指标,是因为R&D投入和专利申请不受所处行业和资本密集程度的影响,容易从整体上对企业创新进行判定.另外,专利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最重要的指标,R&D投入和专利数据的可获得性也决定了其作为解释变量具有客观性.对于R&D投入的衡量,本文借用以往研究中关于用R&D投入强度的测量方法,其中:R&D投入强度=R&D活动经费投入/产品销售收入;本文利用参与KFS的受访者对“企业专利申请量(d3)”、“企业R&D费用是多少(f19)”的答案作为因变量的衡量标准.

2.2.2自变量本文分别采用以下变量度量自变量.①风险投资股东的持股比例.该变量体现了风险投资的作用,在计算该变量时,若企业多个股东是同一性质的风险投资,则以这多个股东所持股份之和作为风险投资股东的持股比例数据.②天使投资资金占企业资金的比例.利用受访者对“从风险投资家获取的资金(f3f)”、“企业从别的私人投资者处获得的资金数量(f4)”以及“权益资本总额(f16a)”来计算这两种资金占权益资本的比例作为衡量股权比例的因子.

2.2.3控制变量选取企业年龄、企业规模、研发人员数量作为控制变量,这些变量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投入和产出[78].其中,企业年龄用企业自成立至2004年的年数来测量,企业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导向;企业规模用对企业员工总数取对数来衡量,企业规模及其组织结构会对企业创新机制产生一定影响;研发人员数量用企业研发人员占据企业总员工的比例来衡量,比例越大,对创新的影响越显著[13].利用受访者对“企业创立时间(b1)”、“雇员的人数(c5)”、“研发人员的数目(e1_d)”的回答作为对上述3个变量的衡量标准.

3数据分析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给出了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可以看出,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所占比例的均值和最大值均大于天使投资所占比例.控制变量方面,创3年;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重介于2%~28%.因变量中,企业专业申请量最小为0,最大为11,均值为2.14;企业R&D投入比例介于0.12~19.08,均值为8.65.无论从资金所占比例还是控制变量来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均对创业企业的创新有促进作用,具有较大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较多研发人员的创新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相对较高.描述统计结果与预想的一致.

3.2多元性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根据Cohen的方法,先引了控制变量(创业企业规模、创业企业年龄和研发人员数量)到回归模型中,然后将主效应变量(风险投资比例和天使投资比例)加入回归模型分析主效应变量的影响作用[14].权益资本与企业创新活动投入的回归分析中,以创业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对创业企业R&D的投入强度的影响.权益资本与企业创新活动产出的回归分析中,以创业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对创业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的不同影响.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比例对企业R&D投入强度具有显著影响(β=0.162,p<0.01),H1得到验证.天使投资所占企业权益资本比例与R&D投入强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β=0.018,p=0.141),这可能是因为非高科技企业R&D的投入需求相对较低,获得的天使投资数量也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高科技企业中天使投资对R&D投入的影响,所以p值略大于0.1,显著性水平未通过检验.另外,风险投资比例与企业技术专利申请量的正向关系不显著(β=0.028,p=0.358),这可能是由于企业从研发投入到专利申请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天使投资所占比例与专利申请量在显著性水平95%的水平上显著(β=0.035,p=0.037),说明天使投资对专利申请量(创新产出)有正向的作用,H4得到验证.表3的回归分析还显示,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企业获得专利数量不断增多;企业中研发人员的比重与专利的申请量也有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天使投资而言,风险投资占企业资本额比例多的创业企业相对更多地进行R&D投入,但是在一定时间段内专利申请量并不一定更多,而天使投资可能在R&D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更多地进行专利申请.

4讨论和结论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5

1产业集群理论的阐释

产业集群始终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热门课题,最早对其做系统研究的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区域集群同一产业的企业越多,就越有利于企业所用生产要素的集群。而生产要素供给越多,就会降低整个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并且随着生产要素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生产也就越有效率。此外,此理论还把规模经济、地理、文化与政治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会促进了企业及各种组织之间外部经济实现。

对产业集群的另一解释则是以中小企业合作竞争为基础的新产业区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新产业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区域社会经济特性,这种区域经济特征与当地社会共同体的功能分不开。在产业区内,人们有相同价值观,彼此相互合作与信任。该理论同样注重外部环境,指出企业之间应是完全对等关系,认为企业网络的形成及各行为主体在多边交易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和积聚而使创新不断发展。波特也从创新角度对产业集群聚集现象进行了分析,其整个理论框架包括四方面:需求状况、要素条件、竞争战略、产业群,因为一个产业在国际上要具有竞争力,就必需具备这四个条件。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则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动因,他将地理因素重新纳入到经济学分析中,并从贸易成本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问题。他通过一个简单的两区域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市场需求大的地点。反过来,大市场需求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分布,最终形成所谓的中心—边缘模式。但由于克鲁格曼只是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系来分析产业集群的动因,却未考虑其他环境因素,也就使得其结论的应用受到挑战。

2风险投资业的产业集群内在机理分析

2.1相互依存的产业网络体系

波特认为,任何企业都可由价值链的重组来创造低成本竞争优势。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由一个企业自身来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创新,或者不可能、或者会产生较高成本。而风险投资又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的复杂系统,其运作流程仅靠一个企业是很难完成的。如果主导型风险企业劝说其他企业加入,组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让其完成配套的技术创新,对风险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来说都可以获得降低成本的优势。正是这种专业化分工形成了风险企业相互依赖的网络产业群,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正是风险企业集群创造的总价值(VGi)与单个风险企业创造的价值(Vi)之差δ=∑VGi-∑Vi。其中,δ可视为风险企业由于地理接近而获得的外部经济,或是合作信任而使风险企业额外获得的知识溢出,其大小取决于网络中风险企业数量、专业化程度及创新质量。δ越大,企业集群就会越强大,也就会形成长期的多样化契约机制。这些契约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推动风险企业间的共同开发创新。硅谷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区域性的相互依存产业网络体系。它既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等世界领先的主导性大企业,也有很多相互联系的小风险企业。截止1999年3月,人员不超过50人的科技风险企业占80%,约有4800家。正是由于这些大企业与成千上万的生生灭灭的小风险企业,才共同推动与保持了硅谷持续的竞争优势。

2.2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风险投资家几乎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人是第一位的,是投资成败的关键。风险投资家们常说:宁可投资一流的人、第二流的项目,而不投第一流的项目、第二流的人。这里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熟练掌握技术、管理和金融等多门知识经验的风险投资专家,同样也包括生产、销售、技术、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某区域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个地区就会对需要此技术的风险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同时,来自不同企业、不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员工也可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传递信息和技术,从而加快新思想、新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进而推动创新技术的产生和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就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存的摇篮,它除了有10余家20世纪50年代就已赫赫有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外,还有近80所小型工程技术学院,每年能培养3万名工程师,其中1/3是各种软件人才。此外,海外印裔人口也有近2000万人,他们许多人将技术、资本、经验和创新精神带到了班加罗尔,有效地促进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

2.3充裕的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要想使风险企业快速成长,除了要受到人与技术的推动,还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各国政府起初为了扶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纷纷采取财政补贴和建立风险种子基金等措施,但政府的投入力度要受制于自身的财政状况,而且各地区又是有差异的,受惠对象也仅限于本地风险企业。而事实证明,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并不是发展风险投资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获得充足的风险资金,各国政府相继都采取了很多优惠鼓励政策,并加强了资本市场的建设,使得风险投资的供给主体向多元资金投入型发展,美国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2.4富于创新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风险企业成功的关键。在充满创新文化的环境下,可摒弃传统企业模式,追求企业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极大地调动控制人力资本的寻常人。在存在“勇于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知识共享、讲究合作、容忍跳槽、鼓励裂变”的创新文化气氛下,人们可以相互支持与合作,从而加速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速度,节省了交易成本,最终使风险企业蒸蒸日上,脱颖而出。例如硅谷,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职工,每一个人都具有创新精神。在硅谷信息的传递比美国其他任何地方都快,许多工程师求职的信条是:富于创造力的小企业远胜过大企业。这也要归因于美国独特的民族气质,其核心就是“西部开拓”的创新精神,这种民族气质恰好与风险资本投资天缘巧合,构成了风险投资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2.5完备的中介服务体系

风险投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投资,需要各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作为风险投资活动的参与主体不可能是通才、全才,所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就成为风险投资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条件。国际经验表明,中介机构既是风险投资运作之必需,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一个国家中介机构的健全是体现其风险投资业集群程度大小的重要标志,是风险投资顺畅循环、实现增值的重要保证。聚集可以使风险企业共享这些中介机构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性。硅谷之所以集群了很多风险企业,关键在于有比较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它们为风险企业的集群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化保障。

3风险投资业的产业集群模式

3.1产业关联型

产业关联型是指由生产的纵向和横向关联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这种类型既有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同产业企业,又有直接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生产互补品、配套品或具有专业化服务性的辅助企业。尽管这类风险企业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但往往以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少数几个企业为主导,其余企业或为其提供互补品或配套品生产,或为聚集区内所有企业作专业化服务。如计算机产业发展就须电子、软件、材料行业的强力支持,一旦它们都得到专业化发展,计算机产业的规模经营才得以实现。

3.2资源共享型

资源共享型是指企业受益于某一区域特有的公共资源而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企业最初选址要考虑范围经济性,导致范围经济的共享资源包括产品原料体系、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等。许多同类或不同类的风险企业都有许多共享资源,这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3.3知识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是指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形成的具有科技含量较高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极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就是杰出代表。这种类型的企业集群有别于传统企业:一是所要求的科技含量较高,绝大多数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受技术创新、吸收和应用的影响比较大,受技术商业化程度的影响较高;三是风险企业的成长严重受技术生命周期和发展方向的影响;四是企业经营的高附加值和高风险并存。

3.4外力驱动型

外力驱动型是指在外生环境驱动下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外生环境各种各样,形成的集群方式也形态各异。世界上的绝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区的风险企业都属于由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行政部署形成的风险企业群,它们的集群起初并不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而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行政部署驱动起了很大作用;还有一类是基于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与投资东道国或地区的双边经济贸易关系和文化而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如我国港澳地区的风险投资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台湾投资集中于福建,日本投资则集中在辽东地区;再有一类是由大企业改造、分拆而形成的风险企业群。像日本筑波的风险企业就是典型实例。不管集群属于哪种形态,维持和决定集群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风险企业的产业链,外生条件并不能长久地维系。

4我国风险投资的集群现状分析

4.1相互依存的风险企业网络体系并未真正形成

我国的风险企业大多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行政命令和优惠政策等措施而形成的空间集群。这种集群模式使得许多风险企业大都是因为外部的优越条件嵌入的,而不是依赖内在价值链自然衍生而形成的,这样企业间就难以形成依靠各自核心竞争能力相联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最终导致企业集群“先天不足”,价值链整合力度不够、结构单一、企业关联度低、缺乏协同效应和植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地区政策差距日益缩小,这种空间上的聚集就表现出很大脆弱性,当某一区域的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区位优势及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时,这一区域内的一些风险企业就可能会向其他政策更优惠的地方流动。

4.2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的缺乏

风险投资是一种现代新型投资方式,涉及诸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实践性极强,对人才素质要求很高,直接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败。而我国目前现状是,虽有大量科研成果,但缺乏既有技术、管理,又有金融等专门经验的人才对其商业化前景的准确评估,致使现在大部分风险投资基金不敢投出去。而科技人员虽然有创业热情,创新能力也较强,但他们由于缺乏管理和融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能把科技成果真正产业化。外资和民间资本虽然有进行风险投资的意向,但由于相互缺乏信任,也很难找到可靠的人。所有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我国缺乏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复合型人才造成的。

4.3风险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的高新技术风险产业来说,一个创新产品比较容易达到成熟阶段。当达到成熟阶段时,产品的利润就降低,竞争加剧。此时,企业要继续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一般有差别化竞争和低成本竞争。低成本竞争可能会因其他风险企业更低的成本而使得该企业被淘汰,而采取差别化竞争的企业则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持续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以引进国外成熟的高新技术为主是导致我国风险企业竞争力不够强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4.4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不畅

国际经验表明,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等多渠道的民间资本,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则着重通过制度安排来扶持风险投资。而我国目前风险投资规模较为狭小,资本来源过于单一,大部分靠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直接投入获得。由于政府和国有企业资金运用的垄断性、来源有限性以及与风险投资本质的相悖性,政府的过度参与必将极大制约民间风险资本的发展。

4.5风险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风险资本从筹措、投入到退出都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它是以消除投融资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为目的,提供资金供求双方的匹配、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的平台。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一些中介机构,但大多数独立性较差、地方行政色彩浓厚、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一般中介机构都挂靠在行政机关、事业和企业主管部门等,很难保证人员、资金与管理等方面的独立性,势必影响执业过程中的公正性。此外,由于各类中介机构缺乏必要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法规规范,导致中介机构降低职业职守,违规违法现象严重,从而削弱了其在社会上的中介地位。同时,在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业务的法律地位和准则明显不足,相关法律尚未制定;各个中介机构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执业标准体系,各地中介机构都按自行标准开展业务,形成了法度不一、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导致中介机构缺乏信用认知性。

5对策与建议

(1)各级地方政府应从产业组织的战略高度,选择合适的行业,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引导风险企业走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政府应尊重集群的内生性规律,要注重某一区域内主导风险企业的培养,发挥它们的“羊群效应”,通过其产业环节的支解,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小企业,进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产业技术链,从而推动整个风险企业集群化的成长和网络体系的形成。

(2)风险投资产业集群的成功,人才无疑是第一大要素。为此,要通过实践,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要有计划地把国内有一定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送到国外发达国家培训;要聘用在国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回国工作;尽快建立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6

1产业集群理论的阐释

产业集群始终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热门课题,最早对其做系统研究的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区域集群同一产业的越多,就越有利于企业所用生产要素的集群。而生产要素供给越多,就会降低整个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并且随着生产要素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生产也就越有效率。此外,此理论还把规模经济、地理、文化与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会促进了企业及各种组织之间外部经济实现。

对产业集群的另一解释则是以中小企业合作竞争为基础的新产业区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新产业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区域经济特性,这种区域经济特征与当地社会共同体的功能分不开。在产业区内,人们有相同价值观,彼此相互合作与信任。该理论同样注重外部环境,指出企业之间应是完全对等关系,认为企业的形成及各行为主体在多边交易过程中的不断和积聚而使创新不断发展。波特也从创新角度对产业集群聚集现象进行了分析,其整个理论框架包括四方面:需求状况、要素条件、竞争战略、产业群,因为一个产业在国际上要具有竞争力,就必需具备这四个条件。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则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动因,他将地理因素重新纳入到经济学分析中,并从贸易成本到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问题。他通过一个简单的两区域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市场需求大的地点。反过来,大市场需求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分布,最终形成所谓的中心—边缘模式。但由于克鲁格曼只是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系来分析产业集群的动因,却未考虑其他环境因素,也就使得其结论的受到挑战。

2风险投资业的产业集群内在机理分析

2.1相互依存的产业网络体系

波特认为,任何企业都可由价值链的重组来创造低成本竞争优势。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由一个企业自身来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创新,或者不可能、或者会产生较高成本。而风险投资又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的复杂系统,其运作流程仅靠一个企业是很难完成的。如果主导型风险企业劝说其他企业加入,组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让其完成配套的技术创新,对风险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来说都可以获得降低成本的优势。正是这种专业化分工形成了风险企业相互依赖的网络产业群,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正是风险企业集群创造的总价值(VGi)与单个风险企业创造的价值(Vi)之差δ=∑VGi-∑Vi。其中,δ可视为风险企业由于地理接近而获得的外部经济,或是合作信任而使风险企业额外获得的知识溢出,其大小取决于网络中风险企业数量、专业化程度及创新质量。δ越大,企业集群就会越强大,也就会形成长期的多样化契约机制。这些契约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推动风险企业间的共同开发创新。硅谷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区域性的相互依存产业网络体系。它既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等世界领先的主导性大企业,也有很多相互联系的小风险企业。截止1999年3月,人员不超过50人的科技风险企业占80%,约有4800家。正是由于这些大企业与成千上万的生生灭灭的小风险企业,才共同推动与保持了硅谷持续的竞争优势。

2.2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风险投资家几乎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人是第一位的,是投资成败的关键。风险投资家们常说:宁可投资一流的人、第二流的项目,而不投第一流的项目、第二流的人。这里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熟练掌握技术、管理和等多门知识经验的风险投资专家,同样也包括生产、销售、技术、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某区域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个地区就会对需要此技术的风险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同时,来自不同企业、不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员工也可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传递信息和技术,从而加快新思想、新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进而推动创新技术的产生和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就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存的摇篮,它除了有10余家20世纪50年代就已赫赫有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外,还有近80所小型工程技术学院,每年能培养3万名工程师,其中1/3是各种软件人才。此外,海外印裔人口也有近2000万人,他们许多人将技术、资本、经验和创新精神带到了班加罗尔,有效地促进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

2.3充裕的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要想使风险企业快速成长,除了要受到人与技术的推动,还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各国政府起初为了扶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纷纷采取财政补贴和建立风险种子基金等措施,但政府的投入力度要受制于自身的财政状况,而且各地区又是有差异的,受惠对象也仅限于本地风险企业。而事实证明,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并不是发展风险投资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获得充足的风险资金,各国政府相继都采取了很多优惠鼓励政策,并加强了资本市场的建设,使得风险投资的供给主体向多元资金投入型发展,美国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2.4富于创新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风险企业成功的关键。在充满创新文化的环境下,可摒弃传统企业模式,追求企业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极大地调动控制人力资本的寻常人。在存在“勇于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知识共享、讲究合作、容忍跳槽、鼓励裂变”的创新文化气氛下,人们可以相互支持与合作,从而加速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速度,节省了交易成本,最终使风险企业蒸蒸日上,脱颖而出。例如硅谷,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职工,每一个人都具有创新精神。在硅谷信息的传递比美国其他任何地方都快,许多工程师求职的信条是:富于创造力的小企业远胜过大企业。这也要归因于美国独特的民族气质,其核心就是“西部开拓”的创新精神,这种民族气质恰好与风险资本投资天缘巧合,构成了风险投资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7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的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竞争,我国经贸委对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融资难,资金短缺经济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方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改变这一瓶颈,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本论文从风险投资角度进行研究,结合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依据,分析了中小企发展风险投资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投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是资本的缺乏,因此,外部融资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高新技术进行投资的一种金融行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从运作方式看,是指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从本质上讲,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投入资本并进行有效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支持系统,它加速了高新技术成果的化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催化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风险投资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企业融资体系和优化资本配置、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财富。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主体和市场力量的推动,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由于风险投资本身的特性以及,市场失灵,等现象的存在,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给风险投资提供一定的待遇和发展环境。中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外经验,但需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常被称为风险资本、创业投资,关于风险投资基本定义的界定,目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研究风险投资之前对其内涵须有一个正确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引导风险投资业在我国的发展。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National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2000年指出,风险投资企业是由专业投资者提供资金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一种投资形式,该投资的投资对象为高速发展并蕴藏着有望成为某行业重要公司的潜力新兴公司。经合组织(OECD)1996年定义风险投资为对常被大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忽略,具有高风险和规模较小的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并提出风险投资亦可指那些对未上市的初创公司投资并参与管理的资本。我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则指出,风险投资是指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以上几个概念区别在于:投资领域是否仅限于高科技领域及是否采用参与管理的投资方式。我们认为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潜力的行业或中小企业的并参与其管理的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融资行为的股权投资。这样的定义突出了风险投资的股权投资性质及参与管理,并且将其投资领域扩大至高科技领域之外。

二、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风险投资的介入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风险投资可以股权投资形式,比如发行可转换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投资中小企业。投资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短期的财务利润,而为了企业进入成熟期股本增值之后的股权转让获取一次性的中长期高额回报。

2.风险投资有利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在投资一个企业时,首先考虑投入高增长的行业,同时企业的业务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企业要在本行业里发展,必须要能够不断挖掘新的机会,这就需要在管理人员方面也要有很好的配置。可能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但是当这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就要考虑找好的管理者。风险投资家注资中小企业之后,出于把握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参与管理。因为专业投资公司、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管理方面必然有着独到见解,对经理人员的聘任、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议、财务体制的架构等将提供各种有效措施及策略。风险资本在提供资金和增值服务的同时,将自己的技术、管理、营销等理念注入到企业当中,为企业提供一种完善治理的机制,还有后续服务的机制。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介入可以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三、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问题

1.资金来源渠道窄,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主角主要是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共同建立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

2.资本有效供给不足,风险投资规模偏小

风险投资是创业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中,由于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不足,出现了诸多弊端。一是由于规模较小,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应;二是力量有限,无法形成投资组合,从而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三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于涉及高金额、高风险的项目,因而也就无法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3.融资难度大,而且所能筹到的资金总量也很小

在我国,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常会对一些大企业争贷,而对中小企业却不愿借贷,并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也很短,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样,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金不足,风险投资业一开始就会面临融资难度大、壁垒多、融资量小等问题。

四、加快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关键在于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和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市场机制,美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是个人资本,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大公司资金,国外资金等,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化的风险投资网络,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批有实力高水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其资金来源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外,还应该设法鼓励投资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参与风险投资,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参与组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鼓励外资成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并积极鼓励居民从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努力培育私人风险投资家,在退出机制方面,可建立高技术产权交易所,以提高交易水平,切实起到支持风险投资股权转让的作用

2.建立有效和便捷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提供风险资本融通渠道的,入口与出口,无疑是近期我国资本市场与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应尽快采取如下措施:

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确保创业板在风险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已有专家指出,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的主要障碍不在技术面、不在基本面,而在认识层面。当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决策层之所以不及时推出创业板市场,是因为担心我国创业板受NASDAQ、香港创业板市场低迷的影响,担心出师不利。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首先,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将是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坚实基础;其次,国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强烈需求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第三,一个由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的科技板块市场是不乏炒作基础的。鉴于此,决策层不必过多考虑推出创业板的时机,一旦制度建设与技术准备到位,应在年内最迟在明年初推出创业板市场,充分发挥其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助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与发展对策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与发展对策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与发展对策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推器作用。

3.加快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

风险投资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投资家的个人魅力。风险投资天生就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要求投资主体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意识,所以风险投资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是懂技术、管理、金融、财务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得具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风险投资发展中,要注重对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

4.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

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投资: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要明确投资方式、管理办法并做好投资评估。其中,在投资方式上可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提供R&D资金。在这方面国家财政还应保持并加强。这种资金主要投放在基础性、关键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它可以以政策为导向。事实上我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863计划,和1988年开始实施的火炬计划,也可以看作是两个由政府投资于种子期的风险投资计划。第二种方法是提供投资担保。如美国、英国、日本、台湾均设有各种,投资担保计划。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训,政府在操作中应控制投资方向。第三种方法是直接投资。如英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均有过政府直接投资风险投资资本的方式。这种投资与第一种方法不同,它应按市场型为导向。从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应限定投资领域、投资阶段。政府不要直接操作风险投资基金而应委托投资管理公司操作。另一方面,政府对其直接投资部分应加强监管、评估。对管理政府投资的操作人员必须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类似于美国审慎人的评判规范。

5.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在解决风险投资资金短缺难题时,必须广开投资渠道,做到:争取政府投资。即政府有计划地将用于技术创新的资助金转变为风险投资主体的股本,然后由风险投资主体利用这笔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实际投资;争取商业银行的风险性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筹集社会游资;在技术创新活动开始前,向保险公司担保,借助保险机制,分散投资风险等。其中我国政策性投资主体的大部分资金应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发行特种债券以及向国外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来解决,其余部分可以运用股票市场向社会公众筹集。商业性投资主体的资本金则毋需国有资本占主体,大可由社会公众广泛持股,国有资本进入其中不过是为了寻觅一处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持银行贷款。原有的银行科技贷款仍要继续发放,使之成为风险资本一个相对稳定的来源;吸引民间资金。要创造条件,吸引总量超过8万亿元的民间资本流向风险投资业,使民间资本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引进国外资本。注意引进外资和国内信贷之间的时间、风险和权益的权衡。我国目前风险投资所引进的外资,大多数都是属于扩张期的投资,即属于后期投资。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所经历的高风险差不多都已经过去,只是等待秋收果实了,若这时国内的一些银行能够准确地瞄准时机,那么这颗硕果就不会与外国分享了。如深圳,金蝶,到了成熟期,外国人来投资了,也就是采摘熟果实了,如果当时国内的银行能给,金蝶,提供贷款,分享果实的就是国内银行了。所以,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应提高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使之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投资,以便也能分享风险投资的成果;另一方面,应努力改善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积极争取外资在创业期的投资,使之收益与风险相均衡。

参考文献:

[1]田超:利用风险投资发展中小企业[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9,(10)

[2]姚长辉沙重九:对我国风险投资现在问题与相关策略分析[J].经济科学,1998,(4)

[3]张军谢冰:企业改革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J].企业改革,1999,(4)

[4]吴凤明:中外风险投资对比分析[J].辽宁青年管理学院学报,2002,(1)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8

1.提供坚实的法律法规保障

美国风险投资的成功和科技企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美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风险投资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美国1953年制定了《小企业法》,1958年通过《中小企业投资法》并建立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扶持符合国家产业、经济政策的科技企业。政府支持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对创业型科技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并通过资本市场来促进企业创业和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先后推出《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小企业技术转移法》等法律法规,为风险投资向科技企业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极大地激发了风险投资投资于科技企业的热情,形成了美国风险投资的浪潮。1992年,美国颁布《小企业股权投资促进法》,给小企业投资公司以融资支持。2003年实施了《新市场风险投资计划》,根据该计划,SBA为投资于落后地区的风险投资机构提供担保。

2.在财税政策方面的支持

美国为风险投资和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通过财税政策等调控手段,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并鼓励其向高科技企业倾斜。美国通过改进税制来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对风险投资额的60%免除征税,其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使风险投资资本利得税率降至20%,并通过《股票期权鼓励法》,对股票期权不课税,只有当股票转让时才征税。2003年,为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复苏,美国出台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税收减免协调法案》,将资本利得税又降至15%。美国政府还为风险投资提供一定政府资助和信贷担保,鼓励风险投资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进行投资,通过设立“小企业风险研究基金”等方式,向风险投资者提供无偿资助;政府为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3倍于其自身资本的资金,用于支持其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这些税收优惠促进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使风险投资更富于冒险精神,更愿意去支持那些具有高风险特征的科技企业。美国还通过政府有限采购高科技产品,来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风险投资和科技企业有效对接。这一措施刺激了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鼓励了风险投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20世纪60年代,在《政府采购法》的推动下,美国政府购买了硅谷生产的全部集成电路,极大地促进了硅谷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实施“全面经济计划”过程中,政府用于采购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的金额高达90亿美元,IBM、惠普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采购政策的推动。

3.设立政府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政府牵头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向高风险的科技企业投资。美国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由小企业管理局批准设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也是一种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其投资方向仅限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种子期和起步期。政府通过向小企业投资公司拨款、提供低息贷款等政策性金融引导风险投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发挥了政府引导民间资本的作用。1959~1963年,共有692家小企业投资公司共募集4.64亿美元的资金,有效促进了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1992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进行较大调整,对小企业投资公司发行长期债券融资给予政府担保。同时,提高小企业投资公司准入门槛,以提高其投资规模、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小企业投资公司最低资本额从50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要求企业管理人有足够的专业投资经验,至少有30%以上的非管理股东。仅1994~2003年的10年间,小企业投资公司资本就实现年均20%的高增长。

4.建立了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和完善的金融市场,是风险投资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风险资本投资于科技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获取高额收益,而良好的市场环境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重要基础。风险资本的集聚和投资需要有一个产权明晰的市场环境,确定风险投资运行过程中各方的权责利;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需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使一些发展前景很好、但不具备主板市场上市资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融资的场所,因而建立多层级的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顺利运行的保证。美国宽松、自由竞争的市场,不断产生新技术和新观点,为经济运行带来强劲动力。其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而美国发达、完善的多层级资本市场,促进了风险投资与科技企业的进一步融合。美国资本市场分为4个层级,主板市场、二板市场、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和地方性证券市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满足了不同规模和竞争力企业的融资需求,尤其是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要求较低,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理想的上市融资场所,也为风险投资的增值、退出提供了有效途径。

5.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建立,一方面,对外代表会员公司向政府寻求政策和法律的支持,行业信息,使外界更了解风险投资业的运作;另一方面,对内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会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培养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对风险投资机构进行监管。美国于1973年成立全国性的风险投资协会,在协会的努力下,美国政府在税收和法律等方面给予风险投资公司以较大的优惠,出台了有利于高风险企业的相关条例,为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定期行业报告,让外界更了解行业发展状况,给予风险投资机构以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6.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完善

美国完善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成功地帮助了很多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尤其是造就了美国信息科技的繁荣,带动了美国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美国风险投资主要采取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分为有限合伙人和一般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出资比例约为99%并承担有限责任,一般合伙人为基金发起人和经理人,仅出资1%但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制是美国有效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其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效益。美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如计算机、通信、生物医药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促进了“硅谷”、“128公路”等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建立。美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健全,有宽松的投资环境,可顺利募集到大量资金,并投向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有严格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对投资对象的选择、投资后的管理等;有强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基金经理人承担无限责任和获得高额回报,既激励其更好地运作风险投资基金,又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有完善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机构在帮助科技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后,还帮助科技企业在二板市场或纳斯达克市场上市,顺利退出并获得资本增殖收益。

7.资本来源广泛

风险投资由于投资回收期长且风险较高,因而需要募集大量稳定的资金。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较广,包括私人资本、机构资本和公司资本。私人资本主要是富有个人和家族,将闲置资金投资于风险投资机构,这是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初期的主要资本来源。机构资本主要指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20世纪80年代后,养老基金在风险资本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逐渐成为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公司资本是一些大型公司通过成立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来支持具有创新性的科技企业,微软、英特尔等公司都参与了风险投资。目前,从总体看,风险资本中机构资本占比最高,1993年,养老金在美国风险投资资本中占比约为59%,再加上银行、保险基金、各类捐赠基金,机构资本在风险投资总资本中占比高达81%,此后一直维持在80%多的高额占比;即使在风险投资处于低谷的2003年,机构投资占比依然高达88%。

8.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是一项复杂、专业性强、风险高的活动,从其汇集资金、选择项目、参与企业管理到最后上市退出,都需要有熟知金融、法律、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这样,一方面,能在金融市场顺利融通资金,并在所支持企业取得较高成长之后帮助其上市,进而实现退出,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能用战略的投资眼光,选取有较高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并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力图使投资收益最大化。一直以来,美国都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国家层面建立创新活动的领导网络,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课程,尤其是许多大学都开设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家们,培养了一大批有敏锐判断力、熟悉高科技领域、善于资本市场操作、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风险投资人才。同时,美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为激励风险投资经理人,使其尽最大努力为企业获取高额收益,除正常薪金外,还最高给经理人投资收益的20%作为奖励。

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完善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和市场环境,使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正处于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促使其向高科技企业倾斜,从而实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目标。

1.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要想有效实现风险投资与科技企业的对接,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美国风险投资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在法律、税收、担保、补贴、采购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我国2005年修订颁布了《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和运作提供了法律基础。但这些法律法规还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尤其是应建立《风险投资法》等专门的风险投资法律法规,将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有所区别,明确规定风险投资机构的性质、投资方式和投向等。2007年,财政部、科技部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地政府开始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该办法的带动下,我国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条例,并由政府出资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但各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良莠不齐,效果不一,还是应将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并进行严格的监管。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规定风险投资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投资满2年后享受应纳税所得额抵扣。但与风险投资发展较好的美国相比,我国现行税收优惠力度仍较低,而且个人投资者还会面临重复缴税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进一步降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税率,适当增加税收优惠年限,并给予个人投资者以税收优惠,避免对其重复征税。政府还应为风险投资提供一定担保,在政府采购时,应规定采购一定比例的本国科技企业的产品。

2.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风险投资可通过完善的资本市场帮助科技企业上市,实现顺利退出。但我国主板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要求极为严格,风险投资支持的科技企业多为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其各项指标很难到达主板市场上市标准。我国于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一些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在创业板市场成功上市,但从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门槛依然较高。我国应调整创业板市场的准入条件,并简化审批制度,使更多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能通过创业板市场进行融资,也使风险投资有便利的退出渠道。美国四个层级的资本市场满足了不同规模企业的上市需求,尤其是纳斯达克市场,分为全国和小型两个子市场,小型资本市场的标准要更低一些,除财务指标外,更注重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我国应借鉴美国的做法,最好将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条件进一步细分,充分考虑不同实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在财务标准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对公司治理质量标准有更高的要求,进而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3.政府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风险投资向科技企业倾斜

由政府支持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是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置风险资本的市场失灵,还特别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的科技型创业企业。自2005年《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我国各地政府开始尝试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但总体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存在一些问题,没能有效发挥其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作用。首先,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看。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金规模较小,来源单一,主要由各地财政出资,受财力限制,其资金规模都不大;银行、保险等资金受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无法直接投向风险投资领域。为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我国应给予民间资本以法律保障和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其参与到风险投资中。其次,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之初就设定适度的政策性目标。政府牵头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的目的在于引导其向具有高成长性、高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投资,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基金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背离了其引导资金向高科技企业倾斜的初衷。为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应考虑设定适度的政策性目标,并将政策性目标进行分解,设立不同目标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如,可设立以支持中小企业为对象的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促进行业发展为目标的引导基金、高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或自主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最后,发挥部级引导基金的杠杆放大效应。我国在促进地方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祖母基金”方式,由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支持地方引导基金,再通过地方引导基金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子基金。

4.拓宽风险资本的来源

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投资、国有投资公司和未上市公司,个人、金融机构、基金等投入占比较低,风险投资来源渠道狭窄。而美国风险资本充足,来源多元化,资金结构合理,以保险基金、养老金和各类捐赠基金为主,尤其是养老金占有较高比例。我国的风险投资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需要政府投入来引导风险投资,实现其扶持高风险性科技企业发展的目标,但政府不应当成为风险投资的主体,还应引入多方资本参与。我国应放宽对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养老基金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限制,让这些实力雄厚、有长期大规模资金的机构参与风险投资,增强风险投资的力量,增加资本供给。养老金是美国风险资本的重要来源,但为使养老金保值增值,我国目前对养老金投资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虽然近年来对其投资领域有所放宽,但养老金还不允许进入风险投资市场。我国应借鉴美国的经验,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逐步允许养老金适度参与风险投资。同时,我国是高储蓄率国家,居民缺乏顺畅的投资渠道,风险投资可成为其有效的投资途径。

5.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9

关键词:风险投资;券商;资本市场

(一)大势所趋:我国券商应积极参与风险投资业务

1.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公司,应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中有所作为。为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央要求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风险投资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证券公司在长期的资本市场运作中,与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企业管理、项目融资、收购兼并、发行上市、公司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参与风险投资业务运作,将有助于弥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不足,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良好的微观基础。

2.参与风险投资业务的外部环境已逐渐成熟。我国创业板正在积极筹备中,一旦推出将极大地改善风险投资业务的运作条件。自1999年全国科技大会做出设立创业板的部署后,中国证监会会同业界各方面积极行动,有关设立创业板的文件已五易其稿,深交所的技术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就绪。因此作为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产业最重要的支持方式之一的创业板,其推出应只是时间问题。待创业板推出后,风险投资机构通过IP0(首次公开发行)方式将获得丰厚的利润,风险投资有了最理想的退出通道,从而为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业务扫清了障碍。

3.参与风险投资业务,有助于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延伸。现资银行的业务框架包括证券承销、收购兼并、项目融资、财务顾问、发行上市、公司理财及投资咨询等方面,国外著名的投资银行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具有各自鲜明的经营特色,这些投资银行在扩大经营范围、增强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出售部分非核心资产,使主业更加突出。如美林集团擅长并购,其并购部门利润率超过50%,摩根斯坦利在证券承销与信贷业务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而目前我国券商的投行业务主要以发行承销为主,投行业务的单一化局面使竞争集中于新股承销上,各公司展开了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近10年来的统计,从新股的承销家数和承销金额来看集中度相当高,前5名券商平均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而前20名券商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了80%,这就意味着前20名以外的券商很难在此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根据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经验来看,这种集中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而且随着股票发行制度的变革及发行方式的创新,券商从事承销业务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股票发行定价上由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协商且根据市场实际供求状况确定,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抬高股票的发行价格从而使券商的包销风险大大增加。参与风险投资业务不仅增加了券商与企业合作的机会,而且使券商的投行业务得到了有效延伸。在风险投资机构筹集资本、选择项目、培育风险企业、资本撤出的经营过程中,券商可以为其提供收购兼并、项目融资、财务顾问、发行上市等服务,使券商的投行业务范围日趋全面,较好地改变目前范围单一、过度竞争的局面。

4.参与风险投资业务,能为券商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承销、经纪和自营作为我国券商传统的三大支柱业务,构成了券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随着证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承销与经纪业务已步入了微利时代,而证券市场的波动又使自营业务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仅依赖传统的业务收入,券商生存将难以维计。因此尽快拓展业务范围、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券商面临的当务之急。从国外风险投资业务发展情况看,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从中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从长期统计数据看,风险投资业务的收益率平均可在20%至30%左右,有望成为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5.证券公司在风险投资业务领域较其他机构具有明显优势。与普通企业、机构不同,证券公司在长期的资本市场运作中,与大量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拥有高效的融资渠道;在从事投行业务的过程中,在收购兼并、发行上市、公司治理、财务顾问、行业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证券公司还拥有高素质、门类齐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风险投资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人才基础,因此,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企业运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容易获得成功。以美林证券投资公司为例,其在1982年10月间募集美林创业投资基金,总额6000万美元,其中最小投资单位5000美元,到了1987年3月,每投资单位收益率高达2550美元,投资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二)循序渐进: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业务方式选择

笔者认为,由于我国风险投资业务尚处起步阶段,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信用基础并不完善,因此,证券公司应本着“控制风险、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扩大”的原则,按照欲介入的规模和深度,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参与风险投资业务:

1.向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资企业提供服务

对初步涉足风险投资业务领域的证券公司而言,为降低经营风险,可不直接出资而采用财务顾问方式,为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资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管理服务。风险投资业务的运作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融资、投资、参与管理、退出。在每个阶段,证券公司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风险投资业务提供服务,借以拓展自身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

(1)融资阶段:如前所述,这个时期证券公司可利用广泛的融资渠道,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投融资服务,并收取相应的佣金。

(2)投资阶段:风险投资机构对高科技创业企业的投资,是决定风险投资业务运作成败的关键一环。在这个阶段,证券公司可利用自身较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行业企业研究力量,协助风险投资机构发现识别有潜力的投资机会,并依照国际惯例对被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回报评估、技术评估、市场评估、风险评估、管理评估、投资计划评估、撤出计划评估及价值评估,参与与被投资企业的谈判。(3)参与管理阶段:风险投资业务分为早、中、后期三个阶段,目前美国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即产品已基本成形,但尚未大规模进入市场,从风险投资资金投人到成功收回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也是影响风险投资资金运作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称为“投资监测”,风险投资机构在被投资企业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这个阶段证券公司可发挥自身专业人才集中、接触面广、信息灵的优势,在管理营销等方面帮助被投资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4)投资回收阶段:当被投资企业发展壮大后,风险投资机构就要通过各种方式退出,重新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在这个阶段,证券公司主要担任财务顾问,为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资企业提供投行服务。风险投资资金的撤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IP0(1nitia1Pub1ic0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二是兼并和收购;三是破产。在美国IP0方式的平均收益率是30%—60%,兼并和收购的是14.9%.因此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IP0是最佳的退出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证券公司担当着重要角色,作为财务顾问和推荐人帮助企业策划上市,从开始设计方案到最后股票上市,需要券商作大量工作。在美国,兼并收购是风险资本占比例最大的退出方式,没有专业投资银行的帮助,风险投资机构独立操作难度较大。投行业务是券商的主业之一,因此券商在这个领域拥有较大优势。此时券商可利用长期积累的投行业务渠道积极协助被投资企业寻找并购目标公司、确定并购条件、提供融资安排。

2.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委托人,负责经营风险投资基金

与第一种方式一样,这种方式下证券公司也不直接出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二者不同的是:在第一种方式下,证券公司通过提供投融资、咨询、管理、投行服务获取业务收入;而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委托人,证券公司将按负责委托经营的风险投资基金规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并根据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状况分享投资收益。这种方式也有助于风险投资业务与证券公司各业务部门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证券公司的业务、人才、信息优势,实现收益最大化。

3.设立内部风险投资业务部门

为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国信证券等大型综合类券商在内部设立了风险投资业务部门。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且与公司业务结合紧密,但不利因素也很多。风险投资业务的经营风险较高,虽与证券公司传统业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仍存在较大差别,作为内设部门,风险投资业务部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与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防火墙,一旦出现经营失误有可能影响公司整体发展。

4.发起组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

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是指向风险企业提供风险资本的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它们首先募集风险资本,然后搜寻、调查、筛选投资项目,制订投资方案,对被投资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撤出投资。事实上,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扮演了风险资本家的角色,其运作能力与水平至关重要,客观上要求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拥有一大批精通企业管理、财务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门人才,与其他机构相比证券公司具有明显优势。经国外风险投资业务的长期实践证明,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企业一种有效的组织结构模式,但我国的《合伙企业法》并未对有限合伙制作出明确界定,有待进一步修改,经各方的积极努力,目前《合伙企业法》的修订已被全国人大提上了议事日程。现阶段可采用私募方式,由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科研机构和其他机构作为发起人,定向募集资本组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公司制度。

5.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

日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上海透露,《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已基本完成,正等待全国人大进行一审。《基金法》主要对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三大类基金进行规范,对发起人资格等也将做出明确规定,届时我国风险投资基金业务将步人有法可依的发展阶段。待《基金法》正式推出之后,证券公司可尝试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扩大风险投资业务资金规模。

(三)防微杜渐: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业务应注意加强风险控制

因风险投资业务的高风险性质,强化风险控制应成为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所面临的一项中心工作,概括来讲,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业务主要面临以下三类风险。

1.信誉风险

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在资本市场上,证券公司的商誉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其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即使不采用直接出资方式,如券商参与运作的风险投资项目屡屡受挫或其受托经营的风险投资基金收益不佳,市场将对券商的资本运作能力与水平提出质疑,证券公司将面临信誉风险。

2.财务风险

由于风险投资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期限较长,即使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上也需3至7年时间,同时,风险投资所需的资金实际上是分段支付,资金需求量难以准确确定。而证券公司财务结构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高财务杠杆特性,资金绝大多数属短期性质,如将大量短期资金用于风险投资项目,一旦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将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在采用内部设立风险投资业务部门的方式下,风险投资业务部门的财务风险有可能引发证券公司的财务危机。

风险投资业范文篇10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概念的提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它主要指由专业金融人士、专家投入到正在持续发展、有内涵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其中,投资方、风头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组成了风险投资机构,即风险投资的主重要的参与方和操作者。我国目前致力于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优惠,使得其积极投资一些中小企业,减少其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

二、案例分析

本文以美国苹果公司的创新发展为例,展开分析,分析如下:苹果公司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它起初研发的是苹果电脑,研发者只有两个青年,他们的电脑起初用低廉的材料制作,质量尚可,可是,当他们想进行进一步创新时,却因创新费用过高而望而却步。一筹莫展之时,财力雄厚的马古拉看到了他们的潜力,投资300多万美元作为风险投资资本供其创新,苹果公司正式得到了发展。根据苹果公司申请专利数、风险投资股东数等相关数据,笔者发现获得风险投资的苹果公司的专利申请数远多于之前的专利申请数,即风险投资对创新的影响远远超过公司R&D投入对创新的影响,同时,也得出风险投资促进创新的效率是公司研究开发R&D投入的3倍左右。苹果公司成功上市,其产品风靡全球,其创新出的产品设备得到了众人追捧。如果当时马古拉没有进行风险投资,可能就没有如今这样一个苹果公司,如果有,那苹果公司的成功也不会这么迅速。苹果公司从诞生到成功的经验告诉了我们风险投资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它能够解决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使得创新出的成果质量更加、能力更佳,同时也表现出风险投资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的效率,没有风险资本,企业创新资金不足,也会挫伤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和灵感,制约创新脚步,阻碍创新的实现。

三、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一)针对我国的风险资本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国内学者都有着自己的研究与见解,如我国学者王益等人利用美国资本市场数据,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通过这两个模型得出技术创新效率和风险投资的关系结果。学者丁文丽同样利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她的出的最终结果是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学者程昆等应用我国1994-2003的市场经济数据,宏观分析了专利申请量与风险投资总数以及研究开发(R&D)费用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风险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等等。总之,我国绝大部分学者认为风险投资能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二)风险资本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具体分析。创新符合21世纪的需求,尤其是高科技,它已经从理论层面蜕变成了世纪之钟,并且也投入到生产之中,这过程看似非常简单,现实操作却困难重重,这一时段中,风险投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越多,科研进展越顺利,根据我国金融学家吕炜统计,风投使得创新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的年限缩短了10年左右,大大提升了查创新效率。中小企业的创新并非易事,它们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资金也不同,如今,许多金融界人士热衷投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为这些企业注入了活力,他们可以大胆的将理论变为现实,可以顺利的进行企业创新,也能够将研究的产品实际开发。风险投资虽然风险极大,但是如果企业能够成功创新出新产品,那么风险投资机构的收益是很可观的。正由于风险投资降临,中小企业才可以不被资金困扰而进行创新,避免了因为缺少资金而创新失败或者增长创新时间,所以风险投资提升了企业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

四、结论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风险投资的概念和它对企业创新的行为,同时以1974年有风险投资股东的发展前期的苹果公司为样本,,对苹果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风险投资金额以及企业创新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结论:同一时段内,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创新产品数远高于没有风险投资的企业的创新产品数,即有风险投资能提升企业创新的效率。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得出了风险投资能大大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效率,同时也希望风险投资资本能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创新梦,实现长远发展,最终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益,许小松.风险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27-91.

[2]丁文丽.风险投资———国际经验与欠发达地区的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8-79.

[3]程昆,刘仁和,刘英.风险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