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0:11:00

风险评论范文篇1

1.企业风险及其诱因中小企业为融通仓的主要客户,中小企业的风险相关指标应该包括企业偿还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成长潜力和信用记录。这五个指标能够科学而全面地反映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1)偿还能力企业偿还能力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最主要表现,也是企业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企业偿还能力一方面反映企业负债经营能力的强弱,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的高低。反映企业偿还能力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2)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经济行为中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企业只有盈利,才可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发展壮大。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又是企业能够在改制过程实现资金保障的重要方面之一。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3)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处于竞争中的企业起着保持市场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的作用。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有: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技术人员比重等。(4)成长潜力企业成长潜力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行,改善经营状况的作用力。成长潜力大的企业才有可能保证盈利的可能性与持续性,其经营状况才会好。反映企业成长潜力的指标包括三方面:一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周期判断;二是国家政策扶持;三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企业发展规划等。(5)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反映的是企业的偿还能力,同时也客观的反映企业的偿还意愿。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应该从企业偿还能力和企业的偿债意愿两方面综合分析。2.质物风险及其诱因(1)质物品种选取风险。动产质押物变现能力应该是我们选取质物品种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和汇率的变化都会使变现能力发生改变。因此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做仓单质押,融通仓业务风险大小一定程度上直接取决于质物品种选取得是否恰当,选取质押物品主要以易出售、易存放、投机性弱为原则。(2)质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库存产品或半成品是融通仓业务中常见的质押货物,由于动产市场价格总是处于不断地波动中,当质物的市场价格下跌时会造成质物价值缩水,为防备仓单价值低于贷款本金的现象出现,应该随时监控并设立警戒线,根据质物市场价格对贷款合同作相应调整。(3)质物安全性风险。对于质押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严格考核该货物是否安全,包括是否有合适存放条件,是否监管货物已购买相应保险,争取通过保险方式保障质物的安全性。3.监管风险及其诱因(1)监管制度建设风险。首先是安全检查制度建设。对货物的监管应避免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管风险发生,应该重视安全检查制度建设,随时掌握货物情况。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监管风险发生,不间断的对员工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2)监管费用投入风险。首先是监管设施的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中应配备随时查看质物货物的出、入库情况设施,如果质物货物低于规定存量,应及时通知融资企业补充。其次是保安技防费用的投入。由于质押货物选取得都是市场流动性较好的货物,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安保技防措施防止人为看管出现的漏洞,并应适当购买相应保险。(3)监管货物出入库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要防止货物出入库的操作风险。应制定规范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办法,培训专门负责融通仓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规范操作。其次需要防范仓单风险。仓单是质押货款和提货的凭证,是有价证券,但目前仓库所开的仓单还不够规范,在开展融通仓业务中,难免会有不法分子利用企业监管和惯例上的漏洞制造虚假仓单,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进行仓单防伪的研究。4.企管风险及其诱因中小企业因其本质缺陷,公司管理能力低下往往直接导致风险的产生,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管理人员素质。公司管理者首先应该具备领导能力,不但要从事公司管理工作,更要通过施加影响,如对下属进行指导、教育、激励,以达到预期目标。其次是公司管理者的学历水平与业务素质。由于质押货物的监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需要有能力制定并操作一些繁琐的安全管理系统、各种信息管理设施,还需培训这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所需受过专门培训的融通仓人员。因此,管理人员学历情况和业务素质也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2)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组织结构设计合理能达到有效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计划和目标。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稳定员工的情绪,有利于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组织工作效率。(3)责权分配的合理性、明确性。物流金融业务中,一定要重视权利和责任分配的合理性与明确性,要细分各个部门的权利及责任,做到落到实处,权利与责任透明化,防止发生出现问题时部门冲突、互相推诿以及信息传递延迟等弊端。(4)安全管理检查、安全活动执行力。如果不能真正的提高安全管理检查、安全活动的执行力,无论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得多么完善,都是无效率的,无效果的,不能使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将安全管理检查、安全活动执行力作为一个评价指标。5.信用风险及其诱因(1)信托责任缺失风险。融通仓业务中商业银行本身就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又由于物流企业充当了商业银行的信托责任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下降。一旦发生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性缺失和责任性的丧失,将造成的信托责任缺失。将造成银行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数据的信任而忽略潜在的信用风险。(2)风险指标失灵风险。随着融通仓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缺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中介作用及其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三者的内部相关性等因素的考虑,原有风险评级的量化指标很有可能失灵。(3)数据信息低效风险。尽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搜集最原始的数据,并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企业及其质押货物的所需信息,但是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是存在疑虑的。同时又由于商业银行在处理这方面数据还未形成体系,因此数据信息面临低效风险。(4)信用体系缺失风险。我国还未建立全国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缺失导致道德风险增加,在经济领域没有严厉的惩罚制度,这使融通仓业务在开展过程中缺乏社会信用保障,将造成信用风险。6.技术风险及其诱因值评估系统不完善或评估技术不高容易造成仓单质押提供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技术风险。更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个别借款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串通,出具无实物的仓单或入库凭证向银行骗贷,以所有权有争议的财产做质押,造成质押人虽还持有质押品,但并不实际拥有此财产.7.法律风险及其诱因主要是合同条款规定的质物所有权的法律问题。我国的《担保法》和《合同法》中与仓单质押相关的法律条款制定有漏洞,又无其他指导性文件可依据,因此很可能产生质押物所有权纠纷。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一)指标体系的确立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准则,结合前文讨论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具体的指标,设计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下:企业风险及其诱因R1指标:企业成长潜力R11(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企业偿还能力R12(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企业盈利能力R13(销售毛利率资产报酬率)企业信用记录R14(企业的偿债意愿)(是否强烈1-5分)企业创新能力R15(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新技术装备率)质物风险及其诱因R2指标:质押货物的品种R21(是否丰富1-5分)质押货物市场价格稳定性R22(稳定性1-5分)质押货物保险与否R23(1-5分)信用风险及其诱因R3指标:物流公司的责任性R31(1-5分)物流公司的专业性R32(1-5分)物流公司客户的诚信度R33(1-5分)质物评估技术风险及其诱因R4指标:对质押货物的评估技术R41(科学程度1-5分)对质押货物的评估体系R42(完善程度1-5分)法律风险及其诱因R5指标:质物所有权法律纠纷风险R51(低到高1-5分)监管风险及其诱因R6指标:监管制度建设风险R61(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监理设施保安计防设施)(1-5分)仓单风险R62(1-5分)公司管理风险及其诱因R7指标:公司管理人员素质R71(学历水平业务水平培训状况)(1-5分)公司结构的合理性及其有效性R72(1-5分)责权分配的合理性明确性R73(1-5分)安全管理检查、安全活动落实情况R74(1-5分)(确定上述评价体系后,采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相关因素重要性咨询专家意见,对融通仓风险重要性进行评分。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分别用1、2、3、4、5各分值表示。1表示与方融通仓面临的风险无关;3表示与融通仓面临的风险稍有关系;5表示与融通仓面临的风险与融通仓业务面临的风险非常有关系;2、4则表示重要性介于1、3、5之间。)(二)基于多属性次综合法的融通仓业务风险评价模型1.基于多属性综合评价法的融通仓业务风险评价模型构建(1)确定评价对象指标根据上文所建立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指标集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集R={Rl,R2,R23,R4,R5,R6,R7,},二级指标集Ri={Ril,Ri2…Rij},三级指标集Rij={Rijl,RijZ,,,Rijx},其中i=l,2,3….7j=1,2,,m:x=l,2,,n.(2)确定各指标权重权重数的确定至关重要,若直接请专家给出各项指标的权值,结果可能受专家们的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从而影响科学性,为了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如下表:2.基于多属性综合评价法的融通仓业务风险评价模型运行上文已经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下面采用多属性决策法进行评价:设可供选择的方案集为X={xl,xZ,,xm},用Yi={yi,,yiZ,,yin}表示第i个方案的各属性值的集,其中yij是第i个方案的第j个属性的值"wi=(wil,wiZ,,win)为对应的权重,其中Y={yij}为决策矩阵,i==l,2,,m;j=l,2,,n。(1)建立决策矩阵(结合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打分)排列方案的优先次序。按Ui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前面的方案优先采用。

风险评论范文篇2

[关键词]创业创业风险研究视角述评

一、概念界定

1.创业界定

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也是解决一国就业问题的良好途径。当把创业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时,其是一个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多层面的动态复杂系统。由于创业学是一新兴学科,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学者们在其概念上的研究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使得学者们难以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限制了创业学科的发展。

有些学者从创新角度界定创业,认为创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会被确认、被创造,最后被开发来产生新的财富创造的能力,任何人都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创业精神(Peter?Drucker,1985)。创业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开拓创新。创业既可指新组织的创建过程(Gartner,1985),即个人或团体依法登记设立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从事有偿经营的商业活动(朱炎,2000);又可指组织中新单位的成立,以及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NicholasSiropolis,1986),这扩大了“创业”的内涵。因此可将创业分为两个层次:“创建新的企业”和“企业内创业”,前者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创业,而后者则代表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次创业”。

从生产要素和创造财富的角度对创业概念进行定义的也比比皆是,认为创业是创业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生产要素,并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再以不确定的价格出卖其转换品(产品)的活动(RichardCantillon)。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协调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他们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JeanBaptisteSay)。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既是一条创业路径,又是一种创业方法,通过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组合力量,这对创业十分重要。RobertRonstadt从创造财富的角度出发,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的《创业学教程》(2004)对创业的定义也反映了这种观点。

从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界定创业概念的观点更为常见,HowardStevenson认为创业是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可由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和回报政策等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郁义鸿等(2000)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该定义强调了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捕捉和利用能力以及所创造的新事物必须是有价值的,其价值不仅对创业家而言,也对开发的目标对象而言。创业的意义在于创新和创造,创业者是创业的主体、创业构思的孕育者,他们通过奉献必要的时间和努力,开创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虽然他们可以借鉴、模仿和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但他们必须从头做起,将创业构思转化为实际行为,但这必然存在巨大风险,风险可能来源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资源、政策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创业者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心理和社会风险来获取货币报酬和个人满足(AmarBhide,1992)。

2.创业风险界定

对创业风险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只针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角度来界定,而并没有将其一般的概念提炼出来。Timmons和Devinney将创业风险视为创业决策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处理进入新企业或新市场的决策环境以及新产品的引入。赵光辉主要从创业人才角度界定创业风险,认为创业风险就是指人才在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即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无独有偶,牟永红也从人员风险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了阐述,认为创业过程是需要不断地吸收风险投资的过程,而风险投资家们在对新创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看重的就是创业的人员,而不是项目本身。人员风险具体表现在人员的能力、人员的流失和人员的道德三个方面。刘骅将创业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创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非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即与创业者、创业投资和创业企业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风险。

二、创业风险研究综述

目前,创业理论体系仍然是由国内外学者各自积累的学术碎片所组成,创业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仍处于“青春期”(Low,2001)。由于存在理论和实践的真空地带,创业理论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创业风险的研究问题。在有关研究中,创业风险的提及率很高,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创业投资公司的创业投资风险的研究层面,站在创业企业角度对创业风险的研究还较少。

在对创业者风险倾向的研究中,Brockhaus(1980)和Bird(1997)认为创业者比一般管理者在决策中接受更高的风险水平,但这并不表示创业者的风险倾向高于一般管理者。此外,还有许多国外学者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试图证实创业者与一般管理者在风险倾向上的差异性,但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所达成的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创业者在风险倾向上较一般管理者并无实质性差异(Low,2001),创业者只是中等程度的冒险者(McClelland,1961),[5]只是创业者抱着更为乐观的心态看待创业机会(Palich,1995)。在对创业风险分析和管理的研究中,Gerosa、Nasini(2001)以太空产业为分析对象,对其创业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将创业风险管理视为太空产业管理中的一项新挑战;Barker、Harrell和Todd(2002)提出了基于模拟现金流量分析创业风险的方法,Puing和Zedtwitz提出了孵化器风险管理方法以及Allen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创业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此外还有学者从投资者角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创业企业的风险治理理论。

国内学者对创业风险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从创业风险来源及构成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研究,陈震红和董俊武(2003)认为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是创业风险的根本来源,创业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融资缺口、研究缺口、信息和信任缺口、资金缺口、管理缺口等,这些缺口导致了创业风险的产生;李志能、郁义鸿和罗伯特·希斯瑞克(2000)认为创业风险产生的形式依赖于创业的领域,通常的创业风险不外乎由财务风险、精神方面的风险和社会领域的风险等几个方面构成。对创业风险的识别、评估模型和控制进行研究,李洪彦(2007)从高科技创业风险的特征出发,对高科技创业风险管理与传统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创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以及创业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并探讨了防范高科技创业风险的管理策略;赵观兵、万武(2006)建立了高新技术创业风险评判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高新技术创业风险进行评估;颜士梅、王重鸣(2007)以混合安排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并购式的创业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策略的理论框架,将人力资源整合风险的控制策略分为基于规范、基于期望和基于契约的三大类控制策略,并通过深度访谈来获取数据和资料,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不同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策略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赵光辉(2005)从人才创业风险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创业的经营风险、财务与会计风险、投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些学者还对创业风险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如付玉秀、张洪石(2003)以委托-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创业风险中的创业企业家风险在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包括项目筛选机制、投资工具选择、契约限制与条款约束、动态评估和分阶段投资、控制权激励、风险报酬激励、风险跟踪管理、退出投资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创业企业家风险管理机制;陈晓健(2006)从创业企业成长风险入手,研究创业企业成长风险跟踪管理机制,认为创业投资家为了及时识别和控制创业风险,应参与创业公司的管理,并构建风险跟踪管理机制来加强对创业企业的风险监控,在确定风险跟踪管理的方式与参与程度时,创业投资家应考虑创业企业发展阶段、股权比例和投资行业等因素。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关于创业的概念,虽然学者们存在着不尽统一的定义,但他们均围绕着创建新组织,开创新业务,利用创新思想创造资源的新组合;发现、捕捉与利用商业机会;价值创造与财富增长;风险承担等视角进行阐述。国内学者对创业概念的界定大多是借鉴和总结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较集中于从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承担的角度开展,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捕捉和利用机会并获取收益的过程,这个过程创业者需要创新和承担相应的风险。创业机会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因为一个理性的创业者不管他拥有多少资源、拥有多少新技术,如果没有机会,他是不会进行创业的。创业不一定要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服务,也不一定要有新的技术,但它一定要有创业的机会,创业者也是因为看到了创业的商机,捕捉住商机才利用商机进行创业的。关于创业风险的界定,目前研究只是从某个角度展开,且只是将创业概念与风险概念“相加”进行界定,并没有将创业风险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进行专门定义。

在创业风险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但研究角度存在着差异。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创业风险的承担者——创业者出发,研究创业者的风险倾向,寻找创业者愿意冒险创业的原因;在创业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方面,国外学者更多的是关注创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以及创业风险治理理论的研究。而国内学者更多的是研究创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现有的方法对具体的创业风险进行评估以及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他们更多的是处于应用层面而不是理论层面对创业风险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Drucker,P.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M].NewYork:HarperRow,1985:16

[2]郁义鸿李志能罗伯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9

[3]刘骅:民营高科技企业创业风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4]Low,M.B..TheAdolescenceofEntrepreneurshipResearch:SpecificationofPurpos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1,25(4):17-25

风险评论范文篇3

1电力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电力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很多,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学会分析风险。一般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有: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专家意见法和风险调查法为常用的方法[2]。电力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有。

1.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有2种:a)政策、法律法规变更的风险,如国家的政策、法规、法律的变化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的调整和产业导向的改变对项目的运作条件产生的制约作用而造成的风险;b)政府许可和审批的风险,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前,施工以及设备的采购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和审批,需要和相关的主管部门沟通与协调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获批并建设开工。

1.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有3种:a)通货膨胀风险,如项目进行过程中,工资和物价上涨大幅度的上涨,则会影响工程成本而造成风险;b)利率变化风险,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利率的上浮会造成项目收益受到损失;c)利税风险,国家税收方面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1.3施工风险

施工风险主要有6种:a)设计风险,设计单位设计不当造成工程返工,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b)设备材料风险,资产管理松散,对为设备、原材料和能源的不合理分配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c)技术风险,电力工程项目综合性强,涉及到很多学科和技术;d)质量风险,材料、工艺等方面原因致使工程质量不达标;e)安全风险,施工过程的不规范操作,导致设备的损坏、人员的伤亡,真接影响工程的进度;f)进度风险,工程进度的耽搁,项目不能及时投入使用,产生效益。

1.4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有:a)投标风险,投标先于工程实施过程前,很难预测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b)合同风险,如工程承包、分包合同,设备租赁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监理合同、招投标合同、技术合同等等,各类合同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履约问题,造成电力建设项目运行风险,甚至是诉讼索赔;c)成本风险,建设项目成本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上升、管理成本增加以及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成本增加,如返工、违规被罚等;d)资金风险,建设项目概预算不合理,项目运行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不足强行开工等等都会使得项目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运行难以为继,造成电力建设项目资金风险;e)人力资源风险,项目的成员的配置不当,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影响工期、成本和施工质量。

1.5其他风险

其它风险主要有:a)自然环境风险,如恶劣的雨雪天气、冰冻天气等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干扰和破坏;b)社会环境风险,包括周围的社会治安状况、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社会风气以及公众对项目的态度等等。

2电力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以下电力建设工程风险因素的识别,我们得到了影响电力建设项目的主要因素,根据它们的层级关系,建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通过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看出,这个指标体系是多层次的,共分为2层。其中第1层,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施工风险、管理风险、其他风险5个一级指标。而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细分了2~6个不等,总计18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建立之后,就该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下一步的综合评价分析。

3电力建设项目风险评价

3.1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体现了指标在风险评价中作用的大小,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也是是科学评价建设项目风险的关键。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AHP法确定权重集。

3.2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模糊评价的步骤

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模糊评价的步骤主要有:a)确定因素集和评语集;b)单级模糊综合评价;c)第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再按照加权平均原则,定量判断和估算风险大小[3]。

3.3评价方法的应用

利用这种风险评价方法我们对拟建的1个电力项目进行评价,风险值大于90的,风险可定为优;风险值在80和90之间的,风险可定为良;风险值在70和80之间的,风险可定为中;风险值小于70,风险比较大,就不建议投资了。

风险评论范文篇4

关键词:风险辨识;预控措施;PPT课件;反违章;朋友圈

1相关规定要求及目前外包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020年1月6日山东省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俗称山东省政府331号文:为了有效管控安全生产风险,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其中第十八条具体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危险作业前,必须对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未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的,不得作业。目前外包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外包单位安全教育培训还存在不足,入厂考试一次通过率不高。入厂前外包单位风险分析培训课件内容笼统,风险控制措施不具体。防范措施:督促外包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开工前风险辨识和预控措施的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作业人员真正了解作业风险,切实保证在岗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符合岗位要求。

2具体措施和做法

2.1修订完善制度,强化全员培训。为切实落实第十八条规定,首先我厂修订了《承包商安全管理规范》,在制度中明确了作业风险辨识的要求:教育培训开工前,承包商应确保其员工经过必要的法规、安全规定、现场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的培训,应针对所承包工程特点,制作PPT课件等安全培训材料,以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十条禁令、安规等内容为主(PPT课件等安全培训材料需经甲方管理责任部门审核),做为乙方人员的安全教育、定期安全学习使用,切实提高安全培训效果,以满足工作需要。2.2风险辨识步骤。在签订安全技术协议和施工合同后,在项目施工前由甲乙双方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共同到现场实地查看,首先确定工作环境风险,施工区域是否属于一、二级动火区,是否属于易燃易爆区域,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区域,是否属于高压带电区域,是否属于高温,高粉尘区域,区域内是否有高温高压热力系统布置,是否有危险化学品系统布置,是否属于有限空间;其次确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较大作业风险,主要包括吊装起重搬运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电气焊接动火作业、挖掘作业、容器开启作业、高温作业,大型脚手架搭拆作业、防腐作业、建筑物拆除工程作业、金属监测作业、潜水作业、捡漏作业;第三确认施工区域是否与其他队伍存在交叉作业。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改变了以往外包工程危险源辨识不清、风险点分析不准确、预控措施制定无针对性的缺点,真正落实了“作业前未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的不得作业”的规定。2.3风险辨识融入日常管理。由外包单位项目经理或安全专工制作风险辨识及预控措施PPT培训课件的目的:根据其所承包工程的特点,辨识出施工过程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出有针对性预控措施,让现场管理的项目经理及安全专工清楚知道各个施工阶段存在的风险点及预控措施,只有亲自制作风险点及预控措施PPT培训课件、再增加上其他电厂发生过实际事故案例,才能让自己印象深、记得牢固,然后讲解给自己的施工人员,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公司真正在抓安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他们才能自觉遵章守纪不违章,做到个人不想违章作业,提供个人的安全意识。如果项目经理或安全专工不自己制作课件、让别人代为制作,施工人员知道后,认为管理人员不懂安全瞎管,会产生不服从安全管理的抵触思想,降低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威信,造成现场的管理混乱,存在安全管理风险。因此规定外委队伍入厂培训前,必须先辨识风险制定预控措施并有项目经理或安全专工亲自制作PPT培训课件、并亲自培训后才允许进厂,按电厂培训管理规范对其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培训。通过这种管理办法,使外包人员安全培训真正落地,风险控制首先从培训上把好了关,实现了预控。2.4在日常管理中的具体做法。根据海因里希事故理论1:29:300法则,工作人员每300次违章中,可能会造成29次轻伤、1次重伤。在以往外包工程管理中,主要通过管理人员频繁现场检查督导,检查中发现违章严厉处罚违章行为人,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耗费了甲方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高,乙方人员管理人员不主动落实主体管理责任。为加强外委工程反违章管理,促进乙方管理人员反违章的工作积极性,杜绝施工现场违章现象,我厂积极探索反违章安全管理新方法,利用微信快速传播的功能,要求违章人员和乙方管理人员把违章图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相册中,图片必须注明违章现象、存在的隐患,整改措施,微信圈中好友观看图片或视频后,可以就图片或视频内容进行评论或点赞,要求违章人、项目经理、安全专工必须发朋友圈,并联系朋友进行评论或点赞,优先联系本项目施工人员评论,并且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免于考核违章人及外包管理人员。2020年3月份,我们优先选取大型技改项目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取得效果的原因为:一是扩大了反违章影响范围,发现的违章现象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能迅速在施工人员中传播学习,施工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类似的错误,实现了施工人员不想违章、不敢违章。收集到的朋友评论达不到要求数量的进行严厉处罚,使施工人员看到罚款数量后不敢违章。二是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管理人员刚开始把违章图片发朋友圈、收集评论或点赞感觉还很新奇,由于都是工程管理,其中懂安全管理的同行朋友也很多,看到部分违章图片后,大部分朋友进行真诚的指正,其中有些人评论的言语激烈,免不了进行挖苦调侃,经过几次以后管理人员感到了管理上的差距,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为了工作上的需要主动现场抓违章,班前会交代当天主要风险点及预控措施,班后会主动分析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并对发现的违章人员进行教育考核。通过两个月的试验,该项目施工单位的违章数量下降了90%以上,远远超过了预期目标,准备在今后的外包工程管理中全案推广。

3结语

风险评论范文篇5

一、声誉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目标

巴菲特说过:“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银行是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经营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各方面、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风险性是银行业机构的行业特征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讲,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和信用,一旦遭遇声誉危机,轻则造成客户信任度降低,重则引发挤兑等严重事件,甚至引发银行的生存危机。因此,2009年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修订稿,已经将声誉风险列入第二支柱,成为商业银行的八大风险之一。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将危机公关机制引入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并将股东、客户、政府及媒体等方面对于商业银行作出的负面评价统称为声誉风险,与之相对应的危机公关被称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在监管部门方面,2009年,中国银监会(现与保监会合并为中国银保监会)将声誉风险定义为: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其中,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业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声誉事件。2013年12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网络舆情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全面风险管理、监测报告、舆论引导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声誉风险管理提出了监管要求。由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关联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其危害不仅仅关乎银行自身声誉及发展,还有可能对社会大众造成恐惧和惊慌,从而由于声誉风险的关联性而引发全社会范围内的经济损失。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相当多有经验的银行高级风险管理人员认为,站在总体层面上,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当前,加强声誉风险管理,避免和控制声誉风险事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声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削弱声誉风险事件的负面影响。而声誉风险传播的主要渠道即是新闻媒体,当今的商业银行与媒体的关系复杂,援引一位银行从业声誉风险管理人员的话,即生于媒体,死于媒体。

二、声誉风险与媒体关系

作为以经营风险为盈利模式的金融机构,在面对负面舆情时,应对立场、应急预案和实操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正确解读新闻媒体与声誉风险的关系及应对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危机公关之父柏奈斯说:遇到危机时你无法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公众对你的看法。一方面,银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必须随时随地接受被服务者的监督;媒体是职业独立体,除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外,它只对公众和社会负责。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媒体的报道并不会考虑银行的立场,对一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敏感事件,新闻媒体往往会给予更深、更广的关注度。同时,媒体的市场化改革,使其更加注重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媒体抓住受众眼球成为其谋求生存的重要手段,“标题党”的出现即是一个例证。另一方面,在自媒体、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源结构发生了个人—个人、个人—群体、群体—群体的演变,信息传播具备了“乘数效应”。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高速化,媒体形式的多元化,使得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还要迅速得多,传播渠道更宽、范围更广,舆情更难掌控。有学者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信息传播的模式、渠道及内容的深刻改变,使得舆论监督变得全民化、情绪化和复杂化。”此外,自媒体时代给银行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任何机构、任何人都不可能让媒体完全“噤声”。资深媒体人埃里克(EricDezen-hall)说:“网络使每一个带有怨恨的人都变成专家,使每一个有上网能力的人都变成记者。”媒体的放大镜作用使得某些记者“只看到他想看到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媒体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媒体是朋友,也是敌人;媒体是诱惑,也是陷阱;媒体是原告,也是法官。

三、媒体关系应对的堵与疏

企业与媒体的关系看起来扑朔迷离,但系统分析起来,会让我们豁然开朗。来看一些实例。2004年是中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元年,国务院选取了两家大型国有银行作为试点,运用国家外汇储备等补充资本金进行股份制改革。2005年,某些媒体开始以个人名义发表“国有银行贱卖论”,《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版图告急》等文章使得上市伊始的股份制国有银行背负着诸多怀疑和不解。2008年7月21日某网站发起“您认为我国国有银行的股权有没有被贱卖”的民意调查中,96.3%的参与者表示“的确被贱卖”,一时之间,“贱卖论”甚嚣尘上,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媒体是如何持续而步步紧逼的发声,鉴于声誉风险的紧迫性,我们不难看到,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不仅会使企业遭受损失,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危及金融改革。接下来,被涉及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抓住有利的时间窗口快速反应,不回避不掩饰,一是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就舆论焦点算细账、摆事实;二是跳出事件圈外发挥第三方作用,积极配合境内外媒体正面回应,以第三方视角有效引导舆论;三是在民众情绪稳定恢复思考的时间点上,及时将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所取得的效果和成就,以大篇幅进行全面、系统的报道,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化“堵”为“疏”,成功地重新掌握了“话语权”。事实胜于雄辩,关于“贱卖论”的舆论危机顺利化解,不仅为中国金融改革扫清了障碍,也为国有商业银行走向全球化市场铺平了道路。可见,媒体是企业必须面对、且必须真诚面对、真心相处、真诚表白、真心感动的“特殊客户”,惧怕媒体是不自信的表现,越回避越容易引起误解。只有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从正面明晰背景、分析数据,以理服人;从侧面主动向相关媒体或监管机构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公开表明立场和态度,由第三方辅证,进行有效引导,才能达到减少新闻界猜测,引导做出正确的报道,化敌为友、化危为机的良好效果。再如,2014年8月20日晚,某知名演员在微博自己80多岁的母亲去银行领取18年前的“老存单”被拒。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一些网络大V也跟帖发表评论,站在道德高度上对文章中描述的工作人员及其涉及的银行整体进行口诛笔伐。据事后统计,截至当年年底,此事件已被自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转达评论八千余次。有媒体评论到:拒付“老存单”绝不是一场误会,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止于“微博曝光”,应当放开银行业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让公众有“用脚投票”的机会,让生存危机倒逼银行低下高傲的头颅。事实如何呢?当年8月21日下午,当事银行工作人员澄清了该行并无存单超过15年就不承认的规定,由于18年前银行手工记账,查找存单底账、是否有过挂失之类的特殊业务,需要调取档案进行查阅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银行在微博上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并就服务不规范、不及时向客户道歉,并承诺了处理期限。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到,自媒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自媒体和网络大V们并非记者,他们没有记者的执业约束和道德约束,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发声,都可以进行主观判断和基于自我认知的“责任认定”,甚至于为站在自己身后的利益集团预热,从而实现了既是“原告”又是“法官”的全角色扮演。因此,正确处置声誉风险,必须正确掌握企业与媒体的关系。一要及时迅速核实,充分利用自身官媒澄清误会,做到关键时刻及时发声,形成正面引导;二要主动与媒体沟通,提供真实信息,拿出依据资料,必要时接受主流媒体采访,第一时间向公众做出解释,尽快消除误解和偏见;三要充分担当,有错必纠,接受监督,除新闻报道外,可在源媒体上向公众说明事实真相,存在瑕疵的要勇于公开道歉并承担责任,重新建立可亲可信的正面形象。

风险评论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舆情;农业科学院;管理;应急预案

加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做好突发网络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掌握网络舆情应对和宣传的主动权,对提升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网络舆情的定义和分类,讨论加强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对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主要措施,为加强省级单位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网络舆情及其应急管理

1.1网络舆情定义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的集合。其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新闻跟帖和转帖等)于互联网上。现提及的网络舆情主要指社会公众在网络公共空间对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某种现象、事件、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情绪、意见、看法的交汇与综合,也包括省级农业科研单位职工通过网络平台就公共事务、社会热点、单位相关事项等发表的观点、态度总和,是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1.2网络舆情分类

根据主题内容、跟帖内容、点击率、出现时间等,将网络舆情等级分为四类:常态、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将无负面影响的定为“常态”等级;将出现时间较久、有一定跟帖量和点击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定为“轻度风险”等级;将近段时间出现、主帖内容较敏感、跟帖量和点击率较多、影响较大的定为“中度风险”等级;将突然出现、主帖内容尖锐、跟帖和点击率特别多、社会影响较大的定为“高度风险”等级。

1.3网络舆情管理必要性

自媒体时代来临后,信息传播自由,缺少权威媒体“把关人”对信息的把关,歪曲事实、夸大事实、蓄意炒作的信息充斥网络,受众无法分辨真伪,容易受到某些不良媒体或个人的引导,对事件或人物做出错误的判断,给涉及人员带来心理上、生理上的极大伤害。例如,28岁杭州女子吴女士取快递却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事件,偷拍者伪造暧昧微信聊天内容,编造“富婆出轨快递小哥”的剧情,舆情发酵期给吴女士及其家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此后,受害者坚持发声呼吁,社会予以公平正义的支持,媒体给予正面引导,才使此次网络舆情渐渐平息。负面网络舆情对个人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对单位的影响更是如此。

2加强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为例进行探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辽宁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科技服务范围涵盖种植业、林业、渔业、农机、粮食、加工、农业信息等领域,主要开展粮油、蔬菜、果树、畜禽、水产、林木、花卉、柞蚕、食用菌等新品种选育,以及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工作,同时开展耕作栽培、旱作节水、动植物保护、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粮食储藏和干燥、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农业标准化、生物技术、农村经济、农业信息技术、森林培育、海洋渔业环境监测保护与资源修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咨询工作。全院下设38个处级单位和5个共建分院,分布在辽宁省的10个市、海南省和新疆自治区,其中管理部门8个、研究机构35个。自2017年以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不断增强网络舆情应急管理,致力于做好组织领导、构建监控体系、制定处置预案、分析研判舆情、处置负面舆情、建立归档和问责机制等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2.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由一名院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院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党政群工作部,成员单位为党政群工作部和信息所,负责网络舆情日常工作。院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日常舆情监测应对和网络正面宣传工作,及时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网络舆情工作的部署,制定突发网络舆情处置预案,正面引导网上舆论,落实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向上级领导和部门及时汇报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进展。

2.2构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制度,监控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贴吧等平台的舆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所属单位均设置网络评论员,主要承担组织撰写网络评论文章、自媒体管理、舆情监测等工作,构建院网络舆情监控体系。

2.3制定突发网络舆情处置预案

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突发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有序处理突发网络舆情。

2.4分析研判网络舆情

院属各单位网络评论员收集主要网络平台舆论信息并汇总归类,按舆情紧急程度、重要程度、涉及事项等分类管理。院属各单位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判断网络舆情走向,提出网络舆情建议,填写《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记录表》,将相关情况第一时间上报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实时掌握舆情动态,直至舆情平息。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不良发展趋势时,及时上报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如果网络舆情涉及政府相关部门,则需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紧密沟通。

2.5处置突发网络舆情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要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并进行分类处置。2.5.1依据网络舆情等级分类处置对于“常态”舆情,重在了解掌握舆情动态;对于“轻度风险”舆情,涉及单位核实信息后48h之内制定应对方案,并报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对于“中度风险”舆情,涉及单位24h内制定应对方案,并报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对于“高度风险”舆情,需第一时间组织研判,围绕事件本身及社会关注点,统一口径,4h内做出正面回应,制定应对方案,并报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2.5.2依据网络舆情涉及事项分类处置针对信息不属实的舆情,以官方名义及时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信息一时无法核实的舆情,及时采取评论、发帖等办法转移注意力,避免影响扩大。信息属实的舆情,根据网络舆情情况,适时、规范地权威信息,及时加以正面引导。对推动院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意义的舆情,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询问、置疑、诉求类的舆情,院属相关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院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不能当即回复的,要在发现舆情当日提出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回复处理结果。属于涉院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舆情,院及院属单位有权责令关闭,并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的舆情,若在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由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对于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农科院声誉,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的舆情,院及院属单位有权责令关闭,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2.6建立归档和问责机制

网络舆情处置方案确立后,涉及单位需依据方案处置舆情并全程跟踪。处置结束后,将舆情处置相关2021年第4期张玉鑫: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探讨73资料整理归档。对于重大、高度风险舆情不报或瞒报的,或在舆情处置过程中组织领导不力、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严重程度,按有关规定予以问责追责。

3结语

当前,做好网络舆情应急管理工作十分必要,省级农业科研单位要坚持应急处理与主动引导相结合,发挥网络评论在网络舆情发生、发展和完结等环节的引导作用,综合利用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有效掌握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有力引导舆论发展方向,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平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奇凡.应对突发事件高效处置网络舆情[J].中国应急管理,2021(1):60-61.

[2]杨旭.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6):67-68.

[3]刘涛.网络舆情生态视角下次生舆情的科学治理研究[J].中国广播,2021(1):28-33.

[4]张明明,李群,蔡淑丹,等.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20(12):124-125.

[5]胡洁,王平.涉农网络舆情的特点、问题与治理路径———从网络化治理的理论视角分析[J].东南传播,2018(3):61-64.

[6]李敏,杨云斌,沈悦,等.基层科研院所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8):193-194.

[7]范秋晔.科学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5):27.

风险评论范文篇7

(三)、汇率水平该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我们知道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不仅要弄清楚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是什么,还要运用有效的测算来出均衡汇率。决定一国汇率水平的因素是复杂的,从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国家均衡汇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该国体制优化、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从中短期来看,该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内外利差、资产价格、投机资本流动以及公众预期、甚至上的博弈都会对汇率水平产生。我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巨增,并且这种形势将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人民币均衡汇率长期升值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币币值低估,名义汇率偏离实际均衡汇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外专家学者看法比较一致。但争论较多的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幅度到底是多少?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测算的结果也大相径庭。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的张斌(2003)运用单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对我国均衡汇率进行了测算,认为1994—2001年均衡汇率累计升值了20.6%,平均每年升值2.6%。

(四)、我国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当转变?在过去20多年中,以出口导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功不可没,但也给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中国对外开放度为2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到50%以上,经济增长和就业已经越来越依赖出口。我们知道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获得贸易顺差不应该是一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目的。通过低估人民币币值增加贸易顺差,但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据经贸部的一份研究报告,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3%。贸易条件越恶化,中国就必须出口越多的产品。而升值恐惧症,正是我国目前这种尴尬处境的反映。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还会扭曲资源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和抑制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利于企业长期保持竞争力,对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不利。因此,通过低估人民币促进出口,不仅会减少社会福利,而且还会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创新,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同时,我国每年吸引大量的直接投资,这样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2003年9月已达383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我们知道吸引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弥补国内储蓄(资金)的不足;二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于我国来说,不存在国内储蓄不足的问题,我国居民存款已逾10万亿人民币。巨额储蓄无法转变成投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压抑,金融无效率。我们可以通过金融深化,提高金融效率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各地竟相吸引外资,把吸引外资的多少作为政绩,是极不正常的。有的为外资提供超国民待遇的优厚条件,与国内企业不平等竞争,已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国外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向我国转移,严重污染了我国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尽贡献为负。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存量约4000亿美元左右,按照10%的汇报率算,每年将有400亿美元的利润汇出。现在他们大多数都以再投资的形式留在国内,一旦他们将利润汇出,将对我国的金融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逐步放弃以出口导向和直接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尽早实现向平衡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过渡。

(五)、增强国民防范汇率风险意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恰恰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们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在加入WTO前,全国人民都在喊“狼来了!”,但加入WTO一年多来,实际上“狼”并没有来。因为我们做好了对付“狼”的准备。而今年春天,当人们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时,SARS这只“猛虎”却搅乱中国,乃至世界的秩序,给人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冲击。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为什么?因为SARS来得出其不意!同样,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提高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做好防范汇率风险的准备,提高防范汇率风险能力,就可以大大减小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冲击。令人遗憾的是,据笔者调查了解,人们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非常薄弱!当问及人民币升值对该企业又什么影响时,一些企业领导竟说人民币不会升值,从未考虑过汇率波动的风险。这是非常危险的!我想这与我们舆论导向和强制结售汇制有关。我们舆论一直宣传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同时,在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下,企业不拥有外汇,企业所得外汇直接按照固定得比例兑换给国家,自己从未经历过汇率波动得风险。那么人民币汇率真的一直不变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从人民币汇率的来看,汇率几次变动也是巨大的。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严格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也允许有±1%的浮动。其实人民币现在只是对美元保持汇率不变,但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每天不都在变动吗?即使人民币目前不升值,但是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浮动是一种必然,汇率风险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加强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和防范汇率风险技术,已是刻不容缓!首先,在舆论导向上,要宣传防范汇率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外汇交易市场,为人们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场所和工具。最后,企业管理者应当增强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学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技术。如果大家能够作到有备无患,即使人民币有限升值,也不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考验中华民族的智慧!我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高度负责的民族,她一定会为人民币汇率求出一个最优均衡解,实现多方共赢,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主要:

[1]胡六祖:《人民币:重估抑或浮动?》,《财经》2003年2月20日总第77/78期。

[2]麦金农:《世界美元本位和东亚汇率困境》,《比较》,中信出版社2002。

[3]麦金农、施纳布尔:《中国是东亚地区的稳定力量还是通缩压力之源?兼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较》,2003年第7期。

[4]关志雄:《为什么人民币需要升值:中国才是真正得受益者》,《比较》,2003年第7期。

[5]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模型研究》,《世界经济统计研究》2003年第2期

[6]张斌、何帆:《人民币应该升值吗?》,《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7]覃东海、何帆:《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18,2003。

[8]李多佳:《人民币汇率近期观点综述》,《金融时报》,2003年8月11日。

[9]余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0]张斌、何帆:《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1]王宇:《如何从钉住汇率制度中退出》,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2]MorrisGoldstein,"China''''sExchangeRateRegime",2003

[13]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Two-StageCurrencyReformForChina",2003

[14]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AModestProposalforChina''''sRenminbi",2003

风险评论范文篇8

关键词:OTO;消费行为;服务感受;使用意愿

OTO是线上和线下渠道有机结合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线下商业形式的信息流与资源流在线上实现,物流与商流在线下实现。青年群体作为移动互联网消费主力军,学习新事物能力强,接受服务创新意愿较强,更能够感受到OTO带来的服务优势,即为OTO的主要用户。而能为用户提供满意消费感受的OTO应用越来越受到青年用户的关注和偏爱,掌握青年用户的消费行为与感受是关键。

一、研究设计

结合OTO模式下消费者接受与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青年用户消费行为与消费感受的研究主要围绕人口统计、消费行为、消费感受和使用意愿四方面。数据来源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OTO”平台点评信息为辅。回收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20份。消费行为量表具体包括19个测量题项,侧重了解用户的基本消费行为、平台选择和商家选择行为特征。消费感受包括生活便捷效果、社会影响、风险、消费信任感知4个变量,共21个测量题项。量表主要以5点李克特量表为主。调查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整理表现和不同类型用户的差别表现。

二、数据分析

(一)整体表现分析。对消费行为和感受进行描述性分析显示,首先93%的青年使用大众“OTO”平台,其中83%的用户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67%的用户一定频率上使用在线外卖服务,76%的用户通过“OTO”平台获取线下门店的产品或服务,34%的用户浏览平台时间超过20分钟。可见目前青年用户基本接受使用大众“OTO”平台进行日常生活的消费购买活动。在消费行为具体表现方面,青年用户在商家选择方面态度非常明确,指标值都达到4分,重视产品的各个搜索性要素表现,尤其在产品特性和在线评价内容的关注指数高于其他指数,说明青年用户使用大众“OTO”平台对商家选择方面相对比较理性,同时用户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相对比较低。在平台选择方面,青年用户主要重视平台优惠活动、安全性和售后服务,关注度指数较高接近4分。另外调查显示,50%的用户使用时的消费目标并不明确,22%的用户明确表示将其视为一种娱乐休闲活动。在服务感受方面,青年用户的生活便捷感知分数都在4分左右,大众“OTO”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生活服务,从信息搜索到消费方案选择,从消费购买到购买感受的表达,青年用户都感受到“OTO”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在社会影响感知方面,朋友推荐、在线评论对青年用户的消费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朋友推荐效果方面,新“OTO”平台略低于新产品和服务,即用户在平台的选用上有一定的顾虑和惯性,存在一定的平台更换成本,其原因包括风险意识强、移动设备限制、用户的使用惯性等。在风险感知方面,用户最担心的是未使用过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其次是个人信息被泄露或窃取,服务承诺不能兑现,可见青年用户有较强的功能和财务风险感知,也正因如此,消费行为调查表现为减少或规避风险,用户非常关注商家信息的对比及在线评论信息。在信任感知方面,用户对平台和商家的信任表现一般,且呈现负偏分布,用户缺乏对平台和商家的基本信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平台和商家的营业推广效果。在平台使用意愿方面,青年用户有明确的基本使用意愿,但经常使用意愿和推荐使用意愿并不明确,即大众“OTO”平台的高质量用户比例不高,没有形成较高的平台依赖性,平台的口碑效应有限。(二)不同性别的青年用户消费行为对比分析。对于性别与“OTO”平台的使用时间、频率等的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变量对“OTO”使用时间、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每次浏览时间有显著影响,从数据结果看女性在“OTO”平台上浏览时间较男性长,男性中累计77.8%的用户每次浏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57.4%的浏览时间在10分钟之内,而20分钟以上的用户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在平台使用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会更多关注平台之间的对比和平台的优惠活动。对于性别与平台和商家选择消费行为的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表明1、性别对消费目标明确性、信息主动搜索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女性会将浏览“OTO”视为一种娱乐休闲活动。2、平台选择方面性别对平台优惠活动关注度上有显著影响,在界面操作、安全性等方面无显著差异。3、商家选择方面性别对产品基本属性、优惠力度、在线评论关注度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女性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更强,女性比男性在使用“OTO”平台上表现更积极,消费投入度更高,更容易受到平台、商家、在线评论的影响,而男性消费更理智、受到社会影响力度小。(三)不同性别的青年用户服务感受及使用意愿对比分析。对于性别与服务感受的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表明1、生活便捷效果感知方面,女性更认可“OTO”能够帮助用户获得门店信息,其他用户评价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对比,可以快速完成支付,操作简单。2、社会影响感知方面,女性更愿意接受朋友的影响,尝试使用新的平台和购买新的产品和服务,并一定程度认为使用“OTO”是时尚。3、风险感知方面,女性更担心线上承诺不当,平台的信息安全性问题,有更明显的风险感知,所以女性用户在商家选择和决策上投入度较高,通过更长的浏览对比,对比各商家基本信息,对比各商家的评论信息,以此来减低和规避可能的风险。4、对平台和商家的信任感知方面,男女用户并无明显的差距。女性用户中有明确使用意愿的比例为66%,推荐使用意愿的比例为42.7%,男性用户中有明确使用意愿的比例为61%,推荐使用意愿的比例为33.3%,略低于女性。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对使用意愿和推荐意愿的影响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并不显著。

三、结论与启示

从性别特征来看,女性青年用户相对于男性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积极态度,表现出服务感受相对将浏览“OTO”平台视为一种娱乐休闲活动,关注各类优惠活动,参与性较高,也容易受到口碑的影响。女性的积极行为产生更高的功能性需求满足感,但同时女性风险感知比较明显。男性青年用户浏览平台时间较短,自主意识更强,受他人影响程度低一些。不同性别的青年用户消费行为和服务感受不同,因此平台和商家要提高用户质量,增强与用户关系强度和长度,需要特别注意目标用户的性别差异。如针对女性、儿童以及家庭类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线上推广方面应结合女性的消费角色和社会活动特征,注重时机的选择,鼓励商家进行联动促销,提高广告的关联度和精准性,有效增加女性用户消费的可能性。线下商家服务方面应注意到女性用户相对比较感性,在接受服务过程中除了要求保证基本的服务质量外,还期望得到一定的关怀和个人观点的认同感,容易被服务场景和过程的“美”和“趣”所触动,在社交活动圈里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商家需要注重服务场景和过程的设计,在服务中需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提高用户感受,保证正向口碑,同时鼓励用户进行线上和线下推荐,推动口碑传播。

参考文献:

[1]陈昌根.020模式下电子商务用户接受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2]杨旭,梁敏,吴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O2O电子商务信任测度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李丹.基于位置的O2O电子商务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风险评论范文篇9

品牌延伸策略概念源于市场营销学,是指将品牌名称用到与原来产品不相关的新产品上去。[24]当一种商品的品牌被确立并得到消费者认可,品牌忠诚度已建立起来,品牌为产品带来了附加价值,即所谓“品牌伞效应”,一旦企业上市新产品时,便提供了消费者认识该商品的捷径,使企业不必从零开始建立品牌知名度。也相对地降低了新商品的投资费用,这时,企业倾向于把这种附加价值扩展到该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上。这种策略就是品牌延伸策略。这一策略同样可以适用于已经具有相当品牌效应的传统媒体上,面对激烈竞争的现实,面对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艰巨任务,使用品牌延伸经营策略,考虑依靠品牌效应扩展其他业务,实现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品牌专家科普菲尔把品牌延伸分为两种类型:相关延伸和间断延伸。如果向一个相同或相近的行业产品延伸,则有助于品牌的扩张,而且可以利用企业对相关行业的熟悉和了解,以原有品牌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相关延伸,如传媒业向信息产业、旅游频道向旅游产业延伸。而间断延伸则抛弃了新旧产品之间的相关性,如报业向房地产延伸。媒体的品牌延伸有两种情况:一是媒体本身的品牌延伸,如中央电视台所办的CCTV网站及其下属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二是媒体所创造的名牌产品的延伸,如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品牌转移到其他产品上,近期迪斯尼公司与中国邮电出版社共同投资成立的童趣出版公司出版的《米老鼠》就属此类。这两种都属媒体自有品牌,延伸之后的功效也大致相同。[25]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为媒体带来许多好处:

1.当新产品或新定位有受众已熟悉的元素时,受众较容易接受此新定位多传达的不同信息。因为人们一般对熟悉事物的接受度比新事物的接受度高。这样可以借名牌声誉消除受众对新产品的疑虑,从而有利于快速打开市场,增加业务经营收入。

2.节省了开发和推广新品牌的费用,规避了新品牌开发失败的风险。品牌开发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支付一定的设计、研制、策划、广告、宣传等36费用,而且还面临着开发失败的风险,而品牌延伸则有效地规避风险节省开支。

3.有利于受众拓宽消费视野,为受众提供多种选择。新产品能为同一名牌下的现有品牌或产品系列增添新鲜感,使该名牌的整体商品力增强。品牌延伸是对媒体产品周期规律的尊重,给媒体发展注入新活力。尽管不同于其他行业所生产的具体的、有形的物质产品,媒体生产的产品一样具有周期性,都遵循着“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基本发展过程。而且,媒体产品的生产正在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在进入买方市场后,产品没有创新便不可能长期占领市场。

4.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名牌家族的整体投资效益。当一个名牌整体的有效投资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时,则每个产品线都会从整体的投资规模经济中受益,从而提高名牌家族的经济效益,扩大媒体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品牌价值增值。同时,多元化经营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世界级“名人”米老鼠和唐老鸭,就是从电视节目走向电影业、娱乐业、文具业、服装业等多项产业,创造了比原来的电视节目多得多的效益。同一品牌在不同行业的成功,又反过来增强了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品牌的增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今天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足迹几乎遍及世界每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赚钱机器”。[26]品牌延伸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经营策略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报业界的重视,但从实践效果上看,品牌延伸策略的应用也会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不少弊端。因为品牌延伸的运用,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众所周知,品牌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只有处在成熟期的品牌才需要品牌延伸。成熟期品牌的忠诚度已经形成,受众的心理期待在这里得到满足,因此会成为栏目或频道的忠诚受众。他们会定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他们喜爱的电视栏目,他们也同样会对与之相关的栏目或频道产生联想。这时品牌所有者就能顺利地利用品牌忠诚开发出一系列成功的有价值的品牌资产。否则,会有较大的风险。1、削弱了专栏本身的魅力。拥有名牌专栏的报业有时会误认为专栏的魅力来自于创造该专栏的媒体,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媒体的魅力来自于专栏的魅力。专栏的魅力是由受众认可的,媒体要做的是如何把自己名牌专栏的魅力展现出来。实行品牌延伸策略以后,若盲目向外扩张,媒体在该品牌下原有占优势的专37栏不仅得不到发展,反而会有所萎缩。2、媒体在进入与自身技术关联度小、行业跨度大的产业领域,缺乏应有的技术支持力量,生产经营中难以形成产品质量优势,对新市场也缺乏必要的支配能力。3、媒体在运用品牌延伸策略时,往往缺乏科学的论证及市场前景预测,使延伸出来的产品在进入市场时,需求已趋于饱和,新产品利润率趋降,不能给媒体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4、品牌延伸策略下的几种产品,只要有一种产品在市场经营中失败,就可能波及到其他产品的信誉,影响其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谓“一着不慎,全局皆输”,不利于媒体多元化经营。

5.2报纸评论专栏品牌延伸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媒体品牌延伸的例子有很多,如楚天都市报利用其品牌延伸出的楚天都市花园(房地产)等,也有利用专栏品牌延伸出的例子,如武汉晨报由倾诉延伸出的倾诉俱乐部。但是利用评论专栏品牌,进行品牌延伸的例子国内尚未出现。随着报业的发展,将来评论专栏也会有相关的品牌延伸。作为开创性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评论专栏的品牌延伸,需要考虑如下几种策略:纵向一体化策略、横向一体化策略。

(1)纵向一体化策略。纵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传媒整合纵向产业链(即企业与其上游供应商、下游销售商等共同形成的产业链),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双方提出要求、讨价商谈、订立合同、交货检验等活动的成本)。涉及到评论专栏方面,这种纵向一体化策略,是指定专栏如何整合读者、作者的纵向联系。现阶段,由于网络的出现,一些编辑、作者、读者,通过虚拟的带有俱乐部性质的论坛上交换着意见。某一篇作品出来后,他们在论坛里进行着交流,达成共识,投往哪家报社,对于一稿多投等现象进行着自发的约束。这种交流往往带有随意性,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品牌延伸?笔者认为评论专栏可以开设固定的具有网络论坛性质的舆论场,将纳入细分读者后的读者,以及纳入栏目定位内的相关作者,吸引到论坛里来。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这样方便了评论专栏的运作,降低了成本。38

(2)横向一体化策略。它是指企业获得竞争对手所有权或加强对其控制。目前,我国传媒的整合主要采取这种战略。强势媒体并购弱势媒体,构建传媒的品牌链,充分开掘主品牌的潜在价值,将主品牌凸现、放大、强化,使之成为品牌孵化器,延伸和辐射,打造品牌系列。[27]这样,主品牌之魂附于子媒体之躯,进入经营主体,变单一效应为综合效应。评论专栏可以利用这种横向一体化策略,将栏目定位相同的评论专栏进行整合,从而稳定读者群与作者群,降低运营成本,扩大传播的影响力。396全文总结

近年来,随着时评的兴起,对于评论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评论专栏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术界和时务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一般是针对个案或者是针对评论专栏的某个方面进行单独研究。据我了解,从运用品牌学的方法研究评论专栏经营问题的研究还不多,而且系统地运用品牌学的方法对评论专栏经营进行研究的则更少,这促使我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与突破。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品牌的视角切入,将品牌的相关理论运用到经营评论专栏上来,对于推进评论专栏的发展做一些新尝试:首先,本研究通过回顾评论的产生,以及评论专栏的发展沿革,认识了评论的本质,以及评论专栏的属性,使得我们认识到运用品牌学的理论对评论专栏经营进行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其次,对目前我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点,以及报纸评论专栏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表现出来的特色,进行了梳理,使得本研究具有现实针对性。再次,利用品牌学相关原理与方法,指出了评论专栏品牌经营所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评论专栏的特点,运用读者细分、定位、作者策略、编辑策略等相关方法,指出了解决目前我国评论专栏的办法与建议,具有现实指导性。最后,结合品牌延伸的相关理论,以及媒体在实践中所做的品牌延伸的有益尝试,对于评论专栏的品牌延伸做了预见性的探讨。在我国,报纸的评论专栏品牌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报纸已经意识到评论专栏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还有很多报纸尚未意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报纸评论专栏的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能够结合读者市场的特点,结合报纸评论专栏自身的优势,运用品牌经营的战略,必定会使报纸评论专栏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令报纸评论专栏生机无限。

致谢

日月不淹兮,春与秋代序。当我给我的毕业论文画上句号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的学生生涯也将告一段落。而这份毕业论文,正是对我在新闻学院三年学生生涯的一个交代。它的完成,凝结了我这三年来对新闻学的理解与思考,它的完成,离不开新闻学院所有老师对我的培养与指导,它的完成,离不开同学们平时对我的帮助。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赵振宇教授。他是我读研究生三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上,他给予了我太多的启迪与帮助。我始终牢记着他告诫我的一句话,“你说可以做好这件事,可以怎么样做好这件事,这些话我都不听,我要的是你做出来给我看。”每当我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想起这句话,使我不再习惯性地将想法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动上。还要感谢新闻学院的老师们。由于我本科所学非新闻专业,对新闻的基本理论知之不多,经过三年来老师们辛勤地培育,解开了我学习上一个又一个困惑,帮助我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新闻学基本理论,将我塑造成了一个全新的传媒人。三年来,老师们对我的教诲,使我受益无穷,是我一生的财富。此外,我还要感谢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三年来,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积累了深厚的友谊,是他们陪伴我走过了这段青春的旅程。

注释

[1]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325

[2]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328-333

[3]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5P100

[4]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325

[5]秦珪:《新闻评论写作》武大出版社2000.9P258

[6]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328

[7]胡文龙、秦珪、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中国人大出版社P53

[8]袁正明、梁建增:《用事实说话——中国电视焦点节目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P245

[9]蒋祖恒:《九十年代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前瞻》益阳师专学报1995(4)

[10]王石:《副刊专栏的文化品味――兼谈各类新闻传媒的专栏设置》新闻战线1994年7期,p36-37

[11]王石:《副刊专栏的文化品味——兼谈各类新闻传媒专栏的设置》新闻战线,1994年7期,p36~37

[12]范敬宜:《总编辑手记》,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P326

[13]哈晓斯:《试论专栏评论的特点》新闻与成才,2000年第3期P23

[14]谢庆立:《“个性化”的评论更多地体现“共性”内涵——评<检察日报>新闻评论专栏<每周观察>》新闻战线,2004年第12期

[15]汪胜华:《名专栏的塑造和经营》新闻战线,2000年第4期P25

[16]明厚利、高勇群:《研究读者,进行读者细分》新闻与成才,2003第5期

[17]刘雪梅:《论报刊专栏的策划》新闻知识,2001年第3期P34

[18]沈玉成、陈永进:《新闻评论的“生鲜专柜”——点评《南通日报》的〈今日点评〉专栏》新闻战线,1994年第5期

[19]王梅芳:《党报的言论专栏更具有引导魅力》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年04期p81-82

[20]于文军:《迎接观点时代——新闻评论应成为党报应对激烈竞争的杀手锏》,新闻采编,2003年第4期

[21]啸进:《创精品专栏之我见》新闻前哨,2004年第3期

[22]雷光琦、王丽坤、肖淑芬:《浓妆淡抹总相宜——专栏专版分析》

[23]赵霁虹:《论新闻评论的可读性》新闻爱好者,2004年第1期[24]裴蓉:《市场营销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p219

[25]禹建强:《论媒体的品牌延伸战略》新闻爱好者,2002.11[26]张力力:《媒体的品牌延伸策略》新闻前哨,2002年第3期

[27]詹成大:《品牌延伸:媒介经营的“双刃剑”》嘉兴学院学报,2004.542

参考文献

[1]秦珪,胡文龙.新闻评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范荣康.新闻评论学.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3]丁法章.新闻评论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4]胡思勇、刘章西.评论效应的强化和延伸.新闻前哨,2002,(3)

[5]周建明.新闻评论写作.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6]程世寿.当代新闻评论写作.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7]吴庚振.新闻评论学通论.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8]秦珪.新闻评论写作.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9]谢宏主编.人民论坛精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美)康拉德·芬克著.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柳珊,顾振凯,郝瑞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1]李德民.新闻评论探索.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

[12]薛中军.新闻评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13]王振亚.新闻评论艺术.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4]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评选年前揭晓,新闻战线,2000,(1)

[15]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揭晓,新闻战线,2001,(10)

[16]徐光春.充分发挥名专栏在舆论导向中的领航作用.新闻战线,1996,(10):20

[17]刘家伟.新闻评论稿件的取舍原则及把握,中国记者,2002,(10)

[18]马立诚.《人民论坛》漫笔.新闻战线,1995,(09):33~34

[19]亦杰.报纸改革不可改掉言论.报刊之友,2000,(2)

[20]张登贵.革故鼎新十八载——简析宁波日报两个评论专栏.新闻战线,1999,(5)

[21]程广民.策划言论专栏强化四种意识.新闻与成才,2000,(5):14~15

[22]鞠云河.报纸专栏的角色性与空间性.新闻战线,1994,(5):41~42

[23]米博华.厚重的风格朴素的美感——《今日谈》、《人民论坛》获奖感言.新闻战线,2001,(11):12~1343

[24]黄家雄.善纵善搭──《杨柳青》专栏评论研究.新闻爱好者.2001,(4):14~15

[25]李颖.浅谈经济评论的针对性.声屏世界,2001,(7)

[26]邬旦生.我们这样办《今日时评》.新闻战线,2001,(11):14~15

[27]李文.我们是怎样开办《世相杂谈》的.当代传播,2000,(3):58~59

[28]邱暄美,苟保平.彰显党报气派把握时代脉搏——从《兰山论语》看党报如何培育新闻名专栏.新闻战线,2001,(11):16~18

[29]李一军.无情未必真评论.新闻战线,2000,(4):47~49

[30]崔成前.花异香同本一家——当代报刊新闻评论样式特色谈.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1):31~33

[31]豪格.创新经营追求卓越──兵团日报《世相杂谈》专栏评析.新闻战线,2000,(5):62~63

[32]刘小明.扬长避短追求特色——《人在釜山》言论专栏写作体会.新闻战线,2002,(12):31~32

[33]桑献凯.党报言论的成功实践—话说《杨柳青》.新闻战线,1998,(1):39~40

[34]康宏志.“指定题目”和“自选题目”都力求做得精彩.新闻战线,2002,(7):21~22

[35]陈渝生.地市报言论要有地方韵味.新闻战线,2002,(3):58~59

[36]陈贤德.创新是吸引力的源头活水——写在《长城论坛》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之后.军事记者,2001,(12)

[37]魏永刚.“方寸之地”要“精耕”.新闻战线,2000,(2):45~46

[38]李珞.试论新闻评论在舆论导向中的作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81~85

[39]王石.副刊专栏的文化品味——兼谈各类新闻传媒专栏的设置.新闻战线,1994,(7):36~37

[40]丁未.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三种角色定位.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1):44~50[41]程道杰.论新时期新闻评论的发展走势

[42]杨新敏.重新认识新闻评论.现代传播,2002,(4):48~51

[43]王振军.人文精神是新闻评论的灵魂.(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

44论文集.武汉.2003[44]薛中军.把握受众的接受取向――美国新闻评论特征初探.(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45]季宗绍.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出路.(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46]周建明.新闻评论现状的思考.(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47]吴廷俊,胡思勇.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思考.(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48]金梦玉.信息时代新闻评论工作的职责与角色转型――兼论新闻评论的研究视角.(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49]徐国源.论我国新闻评论的价值定位――兼论新闻评论的“意义模式”结构.(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0]田大宪.电视新闻评论影响力解构.(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1]欧阳明.论电视评论的符号结构与组织方式――以央视东方时空面对面等为例.(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2]杨新敏.电视新闻评论的几种模式.(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3]何志武.审视新闻评论的服务功能.(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4]赵振宇.中国入世后大陆新闻评论的现状及特征.(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5]杨林.高瞻远瞩、贴近群众的舆论领袖――2002人民日报言论文章调查.(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6]张强.深邃激情大气――2002年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面面观.(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7]潘晓凌,陈盼.批评文采关爱.(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8]长江日报评论部.评论“着实”才能获得声誉――从论思想大解放系列评论45的实践谈起.(见):首届新世纪新闻评论高层论坛论文集.武汉.2003

[59]Jensen,Merrill.TheArticlesofconfederation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1948[c1940]

[60]JayRosen,Wichita:YourUniversity,June1994njamin,llumiationsNewYork:ShockenBooks1969

[61]Rankin,WilliamParkman.ThepracticeofnewspapermanagementNewYork:Praeger,1986.

[62]Bardoel.Jo,BeyondJournalismaprofessionbetweeninformationsocietyandcivilsociety,inEuropeanJournalorCommunication,November1996

[63]Komenar,Margo:Electronicmarketing,NewYork:JohnWiley&Sons,1997

[64]W.LanceBennett,News:ThepoliticsofIllusion,NewYork:Longman,1988

[65]Pham.C.Theevolutionofthenewspaperofthefuture,in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Magazine,January1997

[66]Media,culture&Society(online)Media,culture&Society[electronicresource].London:NewYork:AcademicPress,1992

[67]Davids,M.(1982),”ConflictofInterest.”BusinessandProfessionalEthicsJournal,1:4

风险评论范文篇10

1银行信贷决策基本影响因素及其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1.1影响因素。银行在实施信贷决策过程中是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的,其中就包括会计信息、公司治理和制度环境三点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是会计信息,它能够准确客观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的实际状况,并参考企业运营业绩及资金流量状况来为银行信贷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在该过程中,企业财务风险信息可有效解决自身与银行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有利于降低债务契约在企业财务监督管理过程中的成本运算难度。当银行在对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过程中,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是较大的,因为银行通过信贷决策来判明企业借款期限,包括企业必须公开自身的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情况等,所以说企业必须做好自身的财务评价管理工作,积极配合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估过程。其次是公司治理,它代表了对企业中各项利益内容及利益相关内容的有效规划与控制,公司治理牵扯到企业的财务问题,这也是企业自身所没有设置的业务内容,不过它在企业价值评估与信贷风险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当银行对企业实施信贷决策时,企业需要参考价值评相关指标数据,这对企业信贷风险评估具有辅助性作用。最后看制度环境,银行信贷决策过程中必须考察市场制度环境,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转型期,所以市场化发展进程中所涉及的企业财政管理问题及相关法律法规都决定了信贷决策对制度环境的影响作用。换言之,在现有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就包括了市场环境与经济环境两种,它们与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相互兼容,它确保了市场经济环境体制下各类金融组织的生存发展过程优化,所以说制度环境系统优化对社会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对企业生存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1.2财务风险与银行信贷决策的关系。银行在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过程中也应该明确自身风险来源,那就是基于贷款人自身的财务风险,所以银行必须做好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做到有效、科学、合理辨别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并提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全面减少银行自身在运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换言之,银行方面需要严控借款人资格身份,全面考察他们所具备的经济实力与可能携带的财务风险问题,最大限度规避信贷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就目前来看,许多商业银行都需要严格参考借贷人的相关信用评分及信用等级,结合相关金融规定与法律规定判断借贷人,最后在满足条件情况下才予以放款。而实际上,从企业方面来看他们在进行任何经济活动过程中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他们的收益情况与经营风险相挂钩,所以说银行在当前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就不得不面临企业及自身的财务风险,包括银行信贷决策困难问题,这也形成了当前企业财务风险与银行信贷决策之间的微妙关系。[1]

2金融生态环境下财务风险与银行信贷的决策

研究假说分析我国在2003年正式进入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同年银监会也正式成立,这两项金融举措就希望商业银行能够逐渐摆脱政府过度干预,形成独立市场经营体,也为银行全面加强信贷决策管理、防范自营风险控制创造条件。不过从实践角度来看,银行本身还是要面临来自企业的财务风险。2.1财务风险与银行信贷决策的研究假说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经营过程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所以企业财务活动是存在结果偏离预期目标的现实可能性的,而且这种可能性不但会为企业带来预期外损失,甚至还可能为企业带来预期外收益。为了保证企业财务风险可控,某些企业管理层会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希望更多的举债行为为企业自身增加利润,扩大建设规模,所以他们积极向银行申请贷款。在国外的金融生态环境相关研究中也发现,企业的财务信用风险决定了银行的信贷决策,企业的财务报告审计质量随时决定了银行信贷决策作用,可结合研究假说与回归结果分析来展开论述。这里可以先提出两点假说:假说1:针对财务风险可控企业,企业的银行贷款与财务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3动量崩盘的存在性

3.1研究基础。经过对国外的股市数据分析得出,套利组合并不能够持续地获得正收益,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较大风险,并存在风险损失的情况,而动量崩盘往往也将在该种情况下出现。因此,本文基于国外对动量崩盘的研究,并利用Daniel以及Moskowitz两位学者所设立的模型对动量崩盘进行研究与分析。[3]3.2数据与分析。本文以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经过分析得出在股票的形成期,其收益越高的组合在持有期的收益也存在较高的情况。该种情况说明动量效应在组合中存在明显。[4]而在组合收益的波动率变化存在较为接近的情况时,在形成期收益较高的组合往往在夏普比率的计算中也存在较高的情况。在结合对国泰安CSMAR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10%组合的偏度出现负的情况时,表示该组合将会在后期面临着一定的尾部风险,即是动量崩盘。[5]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动量效应及动量崩盘进行简单的阐述,进而分别从研究基础以及数据与分析两方面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思考,并分别从研究基础以及数据与分析两方面对动量崩盘的存在性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索。经过本文对课题内容的详细研究得出结果表明,在动量效应及动量崩盘的研究中依旧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在未来的研究生活中应进一步对动量效应及动量崩盘两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及动量崩盘的分析研究提供借鉴,并为我国A股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小芬,林雨菲.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实证研究及其理论解释[J].金融评论,2016,23(1):45-57.

[2]王德宏,宋建波.期间因素能否影响动量效应的市场表现———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金融评论,2017,12(3):75-90.

[3]黄顺武,管鹏飞.风格投资与收益协同性能够预测股票收益吗———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14(6):82-87.

[4]史永东,宋西伟,谷佳音.企业投资、股票收益期限结构和动量投资策略———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6,15(8):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