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4:53:10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范文篇1

一、矿业的高风险因素

(一)地质风险因素

1、勘查风险

勘查风险是矿业项目中所固有的,勘查是在生产之前的活动,其中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期。勘查投资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但在高风险的下又具备高的回报率。一般矿产勘查的成功率较低就是投资中的高风险,由于未知的地质环境可以是复杂的,也可以是多样的。就影响了勘查的准确度,导致了勘查期间投资的高风险性,同时矿产的埋藏位置多数都较为隐蔽,这也大大加大了矿产勘查期间的风险性。同时勘查风险又具有周期长和高投入的特点分别是指矿产勘查成功周期长与成本投入。

2、储量风险

由于矿产资源贮存的隐蔽性和成分复杂多变,也给在矿业生产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在矿业领域最为突出。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给矿产的寻找和探明,乃至开采的过程中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矿产投资主要针对矿产的储量,质量和开采成本进行决策,而这种不确定性也就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有时仅管已经做了大量的地勘工作和可行性评估报告,但是仍旧有着一些不可预见的地质变化因素影响对于矿产储量的预测,这样一些往往预测较好的矿区,依然会出现亏损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因素主要分为:周期经济的影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1、周期经济的影响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矿业投资的收益深受市场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矿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决定的。如,积年来煤炭行业的飞速发展,给煤炭投资带来了相当大利益,然而在近年来的煤炭价格却持续跌落,很多煤炭生产企业都在面临着亏损的风险。

2、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矿业开发具有地域性强的特点,一些市场没能及时打开,随着对于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综合利用水平低,恶性竞争,以及浪费资源,不注重安全生产来加快生产进程这些都大大的抑制了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给正规矿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三)政策风险因素

政策风险因素主要为:产业政策风险、政府和投资者目标的协调、税收制度的风险。

1、产业政策风险

国家往往会对矿业生产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今年来国家对煤层气产业的各类优惠政策,加大了煤层气的开发力度,但是,同时国家也能出台一些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大大的限制了一些矿产企业的经营生产。

2、政府和投资者目的协调

政府和投资者的目的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投资者的目的就是追求快速收回本金,取得更多的资金回报,而政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增加税收,并为社会提供一些新的就业市场,矿产是固定存在的,在投资前可能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某些条件,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

3、税收制度的风险

国家对税收制度的调整,直接影响着矿业投资的风险性,如,在煤层气产业中,国家几乎免收增值税,这样减少了税收的政策就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然而国家可能加大对某项矿产的税收力度这样就制约了矿产的开发,加大了投资风险。

(四)环境风险因素

在矿业的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对当地环境的生态土壤带来破坏,如阜新海州露天矿,不但对山体和水体进行了破坏,直接产生了一个长约4公里,宽约2公里的人工矿坑,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环境。破坏环境在做到环境恢复就要付出很大的投入,且难度极大。使投入成本增加。

(五)维简风险

矿山开采需要不断对工作场地进行拓展,通过不断的纵向和横向的拓展来弥补储量的不足,足够的矿产资源才是矿产企业的基本。而随着不断的破坏土地,矿业企业就要将这些基本建设就必须以一定的比例贯穿矿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也就需要源源不断资金流入,确保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但,维简投入的开拓工程,但是却没有很大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项目的收益。

二、风险控制战略

(一)地质风险控制战略

1、直接去的采矿权

已经形成的采矿区的矿产资源都是经过多种地勘手段的精细操作后已探明的矿区。可以通过向政府直接申请,有偿取得;也可以向合作伙伴处购买或出资或借用。

2、申请探矿权并投资勘查

对于一些经过初步地质工作的前景较好,矿体突出等地区。向政府申请探矿权,投入一定资金,得到实际情况后再进行开采。这样减少了购买采矿区的费用,仅仅作为勘查资金投入,有效的降低了风险,同时当风险出现时也能及时停止投入进而收回投资。

3、尽量多选取优质资源

通过获取优质的资源,能够减少资金的流入,降低市场风险,加大矿山的生产年限,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市场风险控制战略

在矿业投资前,要充分做好矿产的市场调研,了解矿产的产品周期,不能以最低迷的时期价格来评估,也不能以最繁盛时期的价格进行决策,要考虑周全,同时理性投资,在控制优质资源的条件下,对未来矿产的价格做出预测,进而降低市场风险对矿业投资的影响。

(三)政策风险控制战略

面对国家的税收政策,对于矿业投资者来说,只能是被动接受的,但是投资者就要把握国家政策的最新动态。国家所追求的增加税收也是在企业生产值增强的条件下,国家往往会出台一些相对的优惠政策,这个时候作为相关矿产投资者就应该积极响应政策,以达到规避政策所带来的风险,进而增加收益。

(四)环境风险因素控制对策

在矿业投资时,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采取有效手段使生产矿区达到环保要求。在投资之前要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严格考虑进去,避免存在不保护环境,破坏生态不给予治理的态度。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增强环保意思,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达到减少污染的战略需求,进行绿色开采。从而达到快速复垦,减少环境的负担。

(五)维简风险控制战略

矿业投资在预计效益的时候,要将维简的费用和更新改造费用,这样能够更加接近矿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降低风险。在矿山生产中,要加强维简计划管理,保证矿业生产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进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结束语

风险控制范文篇2

关键词:桥梁;风险;公路桥梁;控制

1古代人民对风险事故的认识

自古以来,我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就充分认识到建设工程的风险所在。早在一千多年前,工匠们在部分佛塔的修筑过程中,就已经在塔体周围设置了防护网,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十七世纪,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一些工程论著中就有关于处理开挖矿山工程事故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方面的论述,这应当是我国最早的“矿业安全工程”案例了。在国外,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事故时有发生,基于工程安全实践,形成了风险控制的理论。在近些时候,经常发生一些针对建筑物、桥梁等的袭击事件,进行风险安全控制研究就成为了现代桥梁建筑施工运营中的重大问题。

2桥梁风险事故为什么产生

桥梁作为架设于江河湖海上能使行人、车辆等顺利通行的交通建筑设施,自从其被人类发明以来,就时刻面临着施工和运行的安全风险。桥梁工程的发展进步都是基于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这一基础之上的。例如古代的块石、料石,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结构体系由简支向预应力斜拉桥改变,跨径由小变大。然而,正是因为技术创新和新材料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环境地质等施工条件、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等很多因素,随着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风险控制也日趋复杂化。在20世纪初世界桥梁技术由悬臂桁架梁桥向悬索桥迈进这一大背景下,著名的加拿大魁北克桥,曾经出现两次重大施工事故。第一次事故因为延长了中跨,没有进行受力核对,以致悬臂倒塌,数万吨钢材报废,数十人遇难。第二次事故是由于变更悬臂拼装方式,机械使用不当导致挂梁沉入水中,10多人遇难。这两次事故都是没有足够重视设计理论改变的风险与施工工艺变更的风险引起的,为以后的工程技术设计与施工敲响了警钟。

3桥梁建设运营风险是整体风险

许多塌桥事故,比如魁北克桥梁事故说明了桥梁建设运营可能遇到的诸多风险可能发生于施工建设及运营使用的各个阶段,因此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有的桥梁,因为原材料使用控制不严格,使得钢筋发生屈服断裂,导致人员死伤,造成重大损失。有天桥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单位忽视了桥梁的荷载限制,比如一些景区没有按照规定控制人员数量,导致桥梁因为游客太多超出设计荷载而坍塌。还有些桥梁因为设计缺陷造成事故,比如轰动一时的我国直辖市重庆綦江彩虹桥事故,事故调查表明导致虹桥出现垮塌的直接原因是施工不当造成的,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危及桥梁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当然,工程设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另外,还有因为管理和养不到位的比如佛罗里达州造成46人死亡的吊桥事故,使用过程中因为在桥梁上跳舞的人太多导致的堪萨斯州人行桥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14人。诸多事实证明,桥梁事故不光发生于施工过程,桥梁风险控制也不单是工艺材料革新的应用,它是涉及技术、经济、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的整体系统工程,我们可以称为整体风险。

4桥梁风险控制评价

桥梁风险控制评价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这三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风险控制,只有对桥梁系统风险进行严格控制,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如果不对桥梁实施风险控制,一旦桥梁在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中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和人民群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严重后果。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我国有很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事故都是因为桥梁施工阶段的操作不规范产生的,比如众所周知的贵州铜仁市的鱼梁滩桥事故(1990年,共有37人死亡)、广东韶关的白桥坑大桥事故(1996年,共有32人死亡)、湖南凤凰桥事故(2007年)。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安全风险事故呢?这是因为在桥梁的使用周期中,从施工到竣工以及运营最后桥梁退役,其结构失效概率的变化曲线符合“浴盆曲线”,如图2所示,即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共分为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和耗损失效期三个阶段。桥梁早期失效期即桥梁可行性论证到竣工完成阶段。此时桥梁风险最大,失效概率也最大;偶然失效期和耗损失效期则分布于桥梁运营期间。偶然失效期即桥梁状况较好期间,而耗损失效期就相当于桥梁使用的末尾阶段。我国现阶段关于桥梁风险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桥梁施工期。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材料、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风险控制评价方法也从定性评估趋向定量评估。相信随着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及大量持续的工程建设,桥梁风险控制系统及理论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入下去。

5公路桥梁运营阶段所面临的风险

对于运营期桥梁的风险控制评价来说,因为发生的恶性事故较少,因此现阶段的理论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方船撞事故的发生,使很多人对船撞风险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而我们分公司运营管理路段内绝大多数的桥梁属于旱桥,因为桥下通行的不是船只而是车辆,所以导致车辆撞桥的事故时常发生,2015年G18荣乌线弥河大桥由于车辆追尾后撞击护栏,并且发生燃烧,造成桥梁受损;2016年G18潍河特大桥发生车辆撞击护栏后车辆侧翻,造成盐酸泄漏,对桥梁护栏与底板造成腐蚀损坏,所以现阶段开展车撞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潍坊分公司运营管理的桥梁,绝大多数处于偶然失效期,属于浴盆曲线第二阶段,面临的风险因素可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两类。自然风险我们无法规避,如汶川512大地震中无数桥梁垮塌。而使用期间的人为风险因素,则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善、养护不到位、车辆荷载过大、技术力量薄弱等方面引起,这类风险因素我们必须进行控制。考虑到我国的桥梁建设时间有比较集中的峰值特征,现在国内大部分风险评价研究则针对的是大跨径、高难度、新技术桥梁,相对中小跨径桥梁来说,也需要进行风险控制评估。上面提到,多数桥梁处于偶然失效期,最终必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进入耗损失效期。此时的失效概率将增大,突发性事故将增多偶然失效期。例如给世界桥梁界敲响警钟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桥梁突然失效事故至今让很多工程师记忆犹深。国外经历了很长时间段的桥梁发展历程。从可行性论证、施工到交付使用,以及运营管理,采取的措施都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国外成熟的理论及措施,这对国内桥梁运营风险控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6桥梁运营期间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于运营期风险控制而言,我们不仅要从健全理顺体制、实时监控、治理超载、提高检测技术,进行人员专门培训等角度下手,我们还必须具备提前控制风险的思想。潍坊分公司养护巡查大队对运营中的桥梁每月进行一次经常性检查,包括桥梁的外观,常规的技术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养护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分公司养护部联系专门的桥梁检测机构或有关单位采取专门的措施,以保障桥梁使用安全。在特大桥梁如潍河特大桥或者重要路段桥梁如弥河大桥设置了雾灯管理系统,有效保证了能见度较低情况下的行车安全和事故的发生,避免撞桥事故,造成桥梁损伤。在冬天下雪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天气,采取提前撒布防滑沙、融雪剂等措施,并设置大屏幕LED显示屏,提前对过往司乘人员进行警示,避免事故的发生。我们管养路段内与青岛分公司管养路段交接处胶莱河大桥,由于早期施工原因,路面经常发生坑槽,我公司养护巡查大队上报分公司养护部,由养护部上报集团设计院,设计院技术人员考察现场情况后,决定采取综合措施彻底治理,杜绝风险事故的发生。K364+467小桥(1孔-13米预应力空心板)曾经发生板底裂缝,铰缝脱落,我们养护队员及时发现,上报养护部以后,决定对桥梁采取钢板封缝,灌注水泥浆等措施,有效避免了桥梁技术状况的进一步退化,控制了桥梁风险事故的发生。我分公司在管养路段重要桥梁进行二维码安全管理,由养护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技术状况检查,检查完毕后,扫描二维码,将检查情况及时提交上报,随时掌握桥梁技术状况,有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我分公司还利用无人机对管辖路段内的重大桥梁实施不定期巡查监控,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在夜间,养护巡查大队曾经会同路政部门、当地政府及河道管理单位,对私倒垃圾,影响桥梁安全的行为,进行综合执法整治。我们潍坊分公司养护应急中心会同路政、交警部门,在遇有恶劣天气发生时,实行交通管制,“两客一危”车辆在特定时间段内不准驶入G18荣乌潍坊路段,实行高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管辖路段内重要桥梁的运营安全。

7结论

我们分公司运营管理的桥梁,基本上属于一类,二类桥,公路桥梁整体状况较为安全。为做好保障工作,潍坊分公司专门配备桥梁养护工程师,每一个养护巡查大队都有数名专门的桥梁养护管理员,每年都请专门的桥梁检测机构开展全线桥梁的检测工作,出具每一座桥梁的检测报告,并提出针对性的养护措施,希望养护巡查队员以后也能配备先进检测手段和仪器,以便更好的对桥梁的日常技术状况进行监控掌握。在桥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发展,在桥梁建设周期由于种种原因而缩短时,我们必须重视现在乃至将后所面临的桥梁状况整体风险。显然,控制桥梁整体风险是每一个工程建设参与者以及养护运营管理者的责任,而工程人员自身所蕴含的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树立良好的整体风险控制观念,时刻防患于未然,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公路桥梁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木,刘国林.世界交通史上的七大技术灾难[J].交通与运输,2003(5).

[2]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3]胡新六.建筑工程倒塌案例分析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风险控制范文篇3

关键词: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1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方法

1.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较为简便的决策方法,该方法较为适用于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一般情况下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开展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开展一致性检验”。1.2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方法具备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特点,并可以较好解决模糊、难以量化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流程可以描述为:“建立因素集→建立权重集→建立评价集→建立一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

2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实例

2.1工程概况。S隧道属于分离式越岭特长隧道,穿过山脊,隧道长度为左线4780m、右线4829m,最大埋深左线325m、右线343m。隧道穿过的山体高程760~1120m,最大相对高差360m,隧道左、右线进口与地形呈45°斜交,地形坡度40℃,左线出口与地形30°相交,地形坡度39°。2.2风险评估。结合隧道工程实际,本文确定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共同开展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因此研究首先得出了表1所示的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层次结构模型。结合表1所示的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层次结构模型,可建立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因素集,使用9标度法可得出因素集权重。本文研究案例的判断矩阵源于专家问卷调查,因此可得出如下评判因素权重:A={a1、a2、a3}={0.546,0.354,0.100}A1={a11、a12、a13、a14、a15、a16、a17、a18}={0.113,0.247,0.106,0.104,0.208,0.112,0.080,0.030}A2={a21、a22、a23、a24}={0.319,0.281,0.242,0.158}A3={a31、a32、a33}={0.590、0.258、0.152}本文采用5个等级划分隧道施工技术风险等级,即:“很低、低、一般、高、很高”,应用公式Bi=AioRi={bi1,bi2,…,bin}可得出开挖因素、支护因素、环境保护因素的一阶模糊综合评价向量,即:B1={0.259,0.308,0.308,0.100,0.025}B2={0.379,0.389,0.183,0.037,0.012}B3={0.649,0.304,0.035,0.012,0.000}应用公式B=AoR={b1,b2,…,bn},可得出二阶模糊综合评价向量,即:B={0.310,0.310,0.270,0.088,0.022}其中“很低、低、一般、高、很高”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等级分别对应分数为95、86、65、45、30,因此可得出f=5i=1Σeibi=77.97,而结合表2所示的风险评估得分及其对应的风险评估等级可以清楚发现,S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风险评估为一般,该工程隧道施工技术安全状况相对较好,但为了从根本上应对各类事故,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不应被忽视[2]。2.3风险控制措施。结合S隧道工程实际、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等级,本文提出了如下风险控制措施。2.3.1基本措施。为有效避免S隧道工程风险事故发生,以下风险控制基本措施必须得到重视:①地质调查。具体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地质调查工作,施工过程也需要做好超前预测,特别是断层、岩溶等不良地质段必须保证施工顺序的合理。②加强排水。采取“以排为主”、“截、堵、排”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这一过程需要同时关注地表水处理,并做好封堵裂缝工作。③加强支护措施。施工单位需结合地质条件、当地经验制定初期支护稳定性判据,以此保证二衬施工质量。④合理选择开挖方法。开挖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设计资料、实际围岩条件,同时还需要遵循与支护衬砌施工相协调原则,由此避免超挖、欠挖情况出现,即可进一步降低风险出现几率[3]。2.3.2隧道监控量测。隧道监控量测属于隧道施工不可缺少的环节,该工作开展需要遵循《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规定和要求,同时还需要结合隧道围岩实际情况,具体隧道监控量测如下所示:①布置监测断面。结合技术规范要求和隧道实际,施工单位在左线布置了41个监测断面,在右线布置了42个监测断面。②监测频度。结合技术规范,施工单位参考开挖时间、变形速率、距开挖面距离确定了监测频率。③监测成果分析。结合监测成果可以发现水平收敛变形的变形速率与时间关系呈明显收敛趋势,未出现初期支护开裂、持续收敛、拱顶掉块等情况,由此可确定施工处于安全状态。2.3.3预防坍塌事故措施隧道塌方属于严重的质量问题,为避免S隧道工程出现这类事故,本文提出了如下两方面预防坍塌事故措施:①应急处理措施。施工单位需要将隧道仰拱短时间内成环,同时还需要保证施工过程二衬保护质量,具体施工应使用圆木、方木、钢拱架做好隧道的支撑工作,其中的钢拱架需要做好局部加固,由此可避免塌方事故的出现与恶化,同时结合监控工作开展针对性处理,即可进一步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采用回填方法处理沉陷区、强化地表防水措施均属于施工单位可以采取的具体方法。②处置技术措施。如果隧道初期支护环节出现变形、裂缝情况,施工单位需要使用小导管注浆方式进行隧道的加固处理,同时还需要对掌子面实施喷浆封闭坍体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还可以结合小导管局部补强、加装钢筋网、钢架支护等措施,由此即可实现更高质量的隧道施工技术风险控制。

3结论

综上所述,隧道施工技术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具备较高现实意义。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地质调查、加强支护措施、隧道监控量测、预防坍塌事故措施等措施建议,则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能够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靳世鹤,严松宏,孙红斌.兰州地铁穿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2):84~89.

[2]谭磊.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01):130~131.

风险控制范文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控制

现阶段,尽管我国的医疗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发展中却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及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造成医院财务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财务问题作为医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其财务风险的增加必然会对医院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何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已经成为医院财会管理人员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医院财务风险类别

医院财务风险一般是指受发生在医院财会活动中的诸多不可预料及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医院的财务收益偏离于其预期收益,进而增加了医院蒙受损失机会与可能性。一般来讲,医院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和医患纠纷风险。

(一)筹资风险

由于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院迅速地扩建规模以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一些中小医院由于面临大型医院的市场侵占和挤压,为了抢占市场获得发展,会选择筹集资金建设医院扩大医院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和服务提供能力。医院筹集资金一旦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会导致负债运营。若医院某个经营环节出现问题,负债经营超出预期计划会引发财务危机,威胁医院的生存。

(二)投资风险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深入,各医院也在加快布局,借助投资进行医疗改革来提高医院服务能力,扩大医疗服务范围促进医院发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医院投资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曝露:一是决策性风险。决策失误容易造成投资方向错误和投资过度,这会给医院造成重大损失。二类是招标性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医疗设备采购中没有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这会使医院承担很大风险。三并购重组类风险。一些医院进行并购重组忽视需求分析和科学调研,后期资源整合困难,是效益下降得不偿失。

(三)现金流风险

医院财务活动中存在现金流风险。在营收方面,医院内部人员可能利用便利免费进行医疗服务,也存在病人逃费的现象。在支出方面,对支出审批控制不严例如公款私用、侵占挪用医院财产等会使医院超支严重,造成风险。此外资产管理不严会使医疗耗材损耗浪费严重,加重支出。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指医院应收的账款不能收回或者拖欠而导致财务损失。医院的应收账款有三个部分: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病人拖欠医疗费用、员工预借资金不及时归还、医保机构不及时结算医疗费用、异地治疗为其他医院垫资等都可能成为医院应收账款的来源。湖南媒体2015年报道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5家湖南医院,被拖欠6个月总金额达3亿元的资金。医院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或收回会带来巨大风险,若应收账款规模过大会导致财产损失资金链断裂,威胁医院的生存。

(五)医患纠纷风险

近年来,医患纠纷层出不穷,所造成的风险不可小觑。有些患者和家属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就去医院闹,这样就会导致一些赔偿问题。严重的医患纠纷不仅仅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破坏了医院的良好形象,导致很多医生不再接受风险较高的手术,同时,也减少了来该医院看病的患者,给医院的正常运营发展带来诸多不利。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外环境发生变化

医院资金主要包括预算资金与经营收入两大部分,其中,预算资金主要是指国家对于医院一些比成本收费低的治疗项目的政策性补偿资金和对医院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投入;经营收入主要是指医院自身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收入。医疗体制深层次改革的条件下,医院的资金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其管理也有事业单位管理转变为企业单位管理,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医院的经营发展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鉴于我国医院正处于转型初期,相关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医院投资与筹资方面,相关领导及财会工作者往往在其分析上欠缺科学性,对投、筹资相关的重大决策造成不利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医院财会管理者在思想上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相对薄弱,风险解决的能力不足,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三)资本结构不具合理性

基于筹资和投资上会导致负债,一旦医院负债额过高,那么会直接导致医院的资金运行不畅,再加上医院资本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偿还债务能力下降,医院信用度下降等,都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事项繁杂,周转速度缓慢

医院的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等方面事项繁杂,这些方面在全年支出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我国部分医院为降低在药品、卫生材料商的采购成本,常常一次性大量进购,忽略了药品及卫生材料的储存成本,造成这些物质的严重积压,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流动资金额度,进而引起医院财务风险。

(五)没有形成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风险评估体系的缺乏也是引发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医院存在病人拖欠医疗费用、员工预借资金不及时归还、医保机构不及时结算医疗费用、医闹等问题,没有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这些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这不但对医院资金的正常运作构成了威胁,还使医院承担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完善医院财务规章制度

对医院财务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并贯彻执行,将有利于保障医院资金的安全、有利于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运行。医院必须合理地将财务职责及职权进行分配,并有效监督监控其执行状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与岗位设置;强化医院经济核算,有效提升各项资金的使用率。另外,医院在进行部门及组织机构划分时,必须严格依照自身经济业务的特点,严格遵循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相互牵制和授权批准控制原则,相互制衡监督,确保医院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量减少财会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纰漏,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保障医院资金财产的安全性。

(二)转移风险发生

为降低自身风险,医院也正在以某种方式有效地将风险进行转移,比如,医院为相关的医务人员购买相应的保险,当医疗事故发生时,将由保险公司进行相关赔偿,有效降低了医院的风险。

(三)加强医院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医院必须进一步严格自身的财务管理活动,将医院门诊及住院收费处设置为唯一的、合法的收费点,各种收费相关的票据一律由财会部门进行统一化地管理,防止逃费现象的发生。另外,医院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财务审查工作,贯彻稽核制度,对医院各个收费点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有效防止公款私用、挪用侵占医院公共财产现象的发生,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有效提升医院管理者及财会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提升医院财会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技能、财务风险分析预测能力等,以便于及时发现医院财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为领导进行重大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有效防止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进一步强化财务人员对药品、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等物品的认识,防止资金浪费。一支高素质、高管理能力的财会人员队伍是有效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力量。

(五)形成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应对应收账款及医患纠纷有应对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医院未知的风险进行及时地预警,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问题的严重化发展,减少医院因财务风险而导致的损失。

作者:王艳美 单位:曲周县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龚燕子.医院财务风险及控制策略[J].商业经济,2015(11):111-112.

[2]郑昌来.关于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及其防范分析[J].管理观察,2014(34):60-62.

风险控制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消化内镜中心实施急诊消化内镜的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18~70岁;其中消化道出血108例,消化道异物38例,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14例;选取2015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0例,女60例,年龄20~70岁;其中消化道出血106例,消化道异物36例,ERCP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准备阶段。1)成立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控制小组。2)对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信息和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发生的护理缺陷,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3)对实施PDCA循环的观察组治疗期间的护理缺陷同样进行统计,两组治疗后均进行患者、操作医生、病房护士满意度情况问卷调查。1.2.2PDCA循环1.2.2.1计划阶段(P):1、分析现状,做好风险评估:通过对照组的信息及资料分析,发现有以下四方面的风险(见表1):a术前处置、附件器械的准备。b患者的交接与转运。c患者的沟通。d护士专业技能、术中配合及应急能力。2、找出引起风险的原因。3、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1.2.2.2实施阶段(D):健全急诊内镜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制定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质控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根据不同的急诊内镜类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演练、记录,从而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减低风险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关注患者心理情况,加强沟通,做好相关急诊内镜诊疗的宣教,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紧张情绪。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分别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消化内镜专业护士的素质;成立急诊内镜护理小组,一名护士(工龄3年以下)值班,保证随叫随到,使急诊内镜快速进行;一名护士(工龄3年以下)备班,是值班护士急诊内镜护理配合技术上的支持及安全风险的把关者;从而做到以老带新,确保急诊内镜治疗的护理安全。1.2.2.3检查阶段(C):护理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情况,针对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治疗后对两组进行患者、操作医生、病房护士满意度情况问卷调查。1.2.2.4处理阶段(D):根据反馈结果,总结经验,对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推动下一循环的开始。1.3观察指标包括发生的护理缺陷例数,患者、操作医生、病房护士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对两组患者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缺陷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操作医生、病房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92.3%、94.8%、94.5%,对照组分别为84.1%、87.7%、87.7%,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操作医生、病房护士满意度间的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由于急诊消化内镜往往病情危急、凶险、复杂,患者情绪不稳定,而且诊疗时间和场地不定,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对于急诊消化内镜诊治患者,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诊疗的益处,同时将诊疗风险减至最低限度[3]。因此风险控制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是保障急诊内镜诊疗患者安全的关键。1、准确评估患者护理安全风险,做好术前处置工作。2、落实护理安全防护措施,降低患者治疗期间风险。3、缩短转运路线,做好患者及器械设备的转运。4、优化工作流程,落实护理措施到位。5、建立培训制度,提升专业技能。注:a.分组变量:教研PDCA循环护理干预即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促使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由原来的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4]。通过将PDCA循环应用于急诊消化内镜诊疗的风险控制中,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防范措施,做到了防患于未然,确保护理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护理模式后,各种护理缺陷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操作医师、病房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的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规避风险,减少急诊内镜诊疗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且用制度约束护理人员行为,提高其配合能力和应急能力,整体提升急诊消化内镜的护理质量。因此,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急诊消化内镜诊疗的风险控制中,通过各种护理制度、措施、流程的有效实施,提高了急诊消化内镜诊疗的护理安全及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牟利英.急诊消化内镜护理面临的问题及防范策略[J].当代医学,2015,21(27):118-119.

[2]马久红,黄茜,阳桂红,等.内镜诊疗患者护理安全风险关键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67-69.

[3]翁海凤,胡坚方,杨建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91-93.

风险控制范文篇6

关键词:文艺院团;风险控制;应对措施

一、文艺院团加强业财融合推进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目标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业务人员会将关注重点放在业绩量指标上,并且局限于业绩的完成情况,对业绩完成过程中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内容缺少考量,而财务管理人员也更多将精力放在业务过程中财务数据的记录审核、加工分析方面,仅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财务管理目标,对具体业务流程、业务内容结构等方面未从财务管理角度上提供优化思路,二者的关注重点不一致,管理目标自然也不相同。同时,由于业财标准不统一,数据对接口径不一致,导致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难以满足财务部门数据报表统计和财务披露需求[3]。而财务部门制定的相关财务规范措施也由于无法得到业务人员的认可和支持很难有效的实施执行,严重影响了业财融合进度,降低了企业管理效率,不利于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二)内部人员的业财融合积极性不高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业财融合虽然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帮助其实现更大的管理效益,但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工作难度也大大增加,一些人员出现积极性不高在所难免;而从业务人员的角度上来说,虽然业财融合主要由财务部门牵头主导,大部分融合工作也由财务部门完成,业务人员增添的工作负担并不大,但通过对流程的优化,对各业务环节的价值分析和风险评估会进一步暴露出业务部门的管理缺陷,损害一些业务人员的既得利益,必然会引起他们激烈的抵触情绪。(三)人员的融合能力低,系统融合的支撑力不强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受限较大,融合能力较低,综合性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因此无法实现融合的纵伸延展。加上风险管控能力不强[4],相关融合点选取不当,二者难以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当前的一些企业,其业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分离,导致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难以转换,并且数据纵横可比性不强,系统之间也未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使各个部门多在盲目地进行风险防控,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二、充分发挥业财融合作用加强风险控制的策略探讨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企业必须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强化内部控制力度。在实践探索中,业财融合思想的提出为企业加强风险防控提供了新的改进方向,为此我们展开了充分发挥业财融合作用加强风险控制的策略探讨。首先,实现业财融合要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业财一体化的控制平台,以内控风险为导向实现业财目标上的统一,财务控制要面向业务需要,优化资源配置,为业务内控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业务内控要完善数据标准,强化监督考核,为财务内控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其次是要营造纵横交融的控制环境,强化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优化组织的治理结构,打破业财分割[5]、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体系中引入业财融合指标,提升员工的业财融合积极性,在业财部门选取一些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成立专门的业财融合部门,处理业财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作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桥梁,加强部门渗透,实现业财融合平稳过渡,防范因融合不畅而产生的新的风险危机。同时,通过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完善相关制度条例,强化信息沟通交流,可引导建设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业财融合风险内控信息化系统,促进业财系统的一体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自主的推进业财融合模式的转变[6]。然后在具体的各个业务环节嵌入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在融合业财目标后,企业管理者要全面的开展业务流程梳理活动,针对各个流程可能产生的风险危机分析风险的成因,结合风险影响因素按照风险评价体系对风险划分等级,并制定相应的业务风险控制说明书。最后,通过业财合一的监督体系对整个运营过程加以管理控制,通过定期核查数据信息、实时进行风险监控等方式,让财务人员主动参与业务过程中,提高其监督管理意识,提升监管能力,保障业财融合体系下管理的有效性、公正性、透明性,从而提升院团整体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发挥业财融合作用,推进风险控制的思路

(一)业财融合是文艺院团管理发展的趋势,风险防控是抓手文艺院团的业财融合应该摒弃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要求财务管理要主动为业务服务,梳理业务的每个风险防控点,将风险应对策略植入在业务流程中,理解不同业务的需求,形成财务为业务服务的观念,由被动服务业务向主动服务业务转变,能够协同业务部门提前找到解决经营中出现问题的方法。业财融合是将业务活动放置在财务管理的前面,而非财业融合。要明确财务管理积极融入业务、主动服务业务的观念,在理念上打破传统财务思维,业财融合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财务部门是文艺院团价值信息的枢纽,需要强化业务与财务间的沟通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经营成果都将以数据形式汇聚到企业财务部门,能用数据说话是财务价值彰显的重要优势。发挥业财融合的优势,就是要发挥财务部门的数据中心优势,与业务部分做好经营所需要的业财数据通道,增加企业价值信息链条的优化和整合,协助业务部门建立企业的信息数据库。财务部门事前分析数据转换成业务所需信息,有效数据形成后还要按照市场需求的类别、规模、形式建立分级分类的信息展示平台,将有效的信息为业务部门拓展业务使用,给企业经营带来经济效益。有效实施业财融合,统一业财沟通语言,实现双向的业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财务部门内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财务部门与管理层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局面。同时,良好的业财沟通渠道也不容忽视,财务人员要善于利用企业内部已有的正式、非正式渠道拓展即时沟通方式,增加业财接触的触及面,将服务或要求及时传递到业务活动。(三)业财融合要发挥财务管理的风险管控优势,做好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包括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转变利益为主的思想观念,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并将风险控制放在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层面进行规划思考,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从而形成牢固的风险控制结构,层层把关,上级控制下级。同级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最终实现业财深度融合,风险内控机制完善健全的新管理格局。就组织结构优化来说,业财融合要有正确的职责分工,业务融合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要发挥业务部门的积极主动性,财务部门应在业财融合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取决于企业业务活动特点和财务管理需要。同时,业财融合需要财务提升服务意识,通常情况是财务部门运用目标设定、风险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等工具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评判,再利用财务管理的标杆对比、变动趋势、经营预测等工具加以分析,揭示业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管理层或业务部门反映,协助业务部门制定优化方案并进行整改。四、结束语进行业财融合能在一定程度提高院团的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强化院团业务流程的财务监督控制,因此,在经营风险日趋多样化、业务种类日益多元化、财务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进行业务融合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李卢.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8.

[2]叶小梅.浅谈业财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8.

风险控制范文篇7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医院管理制度;财务监督

一、医院加强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医院在展开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使财务收入和预期的收入出现了偏差,从而使医院出现财务损失的可能,这就是财务风险。医院在经营管理与发展时,其中某一个工作环节或是某一方面等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也威胁了其财务安全。所以,医院加强风险防控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非常关键,不仅能够保证自身的财务安全,推动内部的合理运转,同时还能促进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从而健康、稳定、持续且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一方面,我国一些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财务使用情况缺乏相应的监督工作,不仅会使工作人员的失误缺少正当管理,同时还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对于医院的资产安全不能给予可靠保证。与此同时,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医院没有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财务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很多滥用资产的情况出现,对于财务风险问题既做不到适当控制,也无法进行有效避免,财务管理方法不完善,所以严重地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二)对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力度不够,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一些医院对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力度不够。具体来看,医院对于审查财务方面的工作缺乏重视,对于资金的应用流程掌握的不够全面,缺少合理的稽核制度,所以有时会出现挪用公款、财务信息不真实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医院并没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即使建立了也不够完善。因此,对于那些未知的财务风险,医院并不能做到有效的预警,也很难识别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威胁了医院的财务安全,对于医院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三)医院管理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医院的管理层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医院医疗等方面,财务管理水平的力度不够,具体的工作内容不规范等,这些原因的存在都会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下降,同时会使其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会计人员只是满足自身的本职需要,对于财务的分析和管理缺乏意识。并且,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事先财务使用规划,所以在遇到财务风险的时候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医院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医院的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医院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给予医院资金的安全保障,并保证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完善医院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具体来看,首先,医院必须将财务工作内容和财务责任权利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于其具体的工作情况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还要不断完善医院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设置岗位。同时还要增强医院的经济核算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医院在划分各个部门时,需要按照其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划分,并保证各个部门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为医院的发展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避免出现各种工作上的失误、或是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为医院的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医院还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医院在使用财产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使用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规划管理财务等问题,所以会出现财务风险。为此,医院需要对财务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使用前将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和避免这些风险。即使无法回避财务风险,也能根据事先的预判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措施,将医院的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对于医院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也不可松懈,避免出现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侵害医院财产安全的情况。此外,还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医院的账目情况,使账目与实际相符,保证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能清楚明了,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力度,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二)增强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医院为了避免或是减少财务风险,可以通过正当手段将财务风险进行转移。例如,医院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购买保险,如果出现了医疗事故,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这样可以减少医院的财务风险。其次,对于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情况需要提高管理力度。具体来看,对于财务管理的活动内容,医院必须加强管理,例如,将门诊及住院收费处设置为唯一的收费处,统一管理相关的票据内容,避免不合法收费以及逃费的问题出现。与此同时,医院需要建立稽查制度,对于财务流程进行严格管理,提高检查力度。并且还要对收费处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防止财务丢失、资金使用不合理等情况的出现,为医院的管理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保证财务的安全性,从而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来看,医院需要提高财务风险的管理力度,增强业务协调能力,有效解决各种医患矛盾问题,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并且,对于未知的或是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及时预警和有效的辨别,一旦发现财务风险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医院的财务安全。(三)增强医院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一方面,医院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对于医院的管理与发展来说,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工作意识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医院的领导者不仅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还要有效地解决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合理规划财务内容,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要有具体的安排和记录,避免资金浪费和财务丢失的情况发生。同时,加强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从而保证医院的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医院需要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财务工作人员若如不能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则很难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所以,医院需要时刻提醒工作人员增强自身的工作素养和个人素质,并提高对其工作内容的监督管理力度。从我国医院的财务工作现状来看,由于工作内容复杂,信息数量庞大,所以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松懈、疲乏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这个问题,医院管理层需要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法,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内容,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做到各尽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适当给予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做到人性化管理,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还要提高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并且加强对其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综合型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对于医院的管理与发展来说,不仅要注重医疗等方面的工作,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医院的资产安全。从目前来看,我国医院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医院管理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财务风险也不能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所以,我国医院需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质量,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饶果.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8(27):70-71.

风险控制范文篇8

关键词:保险公司;精算;风险管理策略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一)精算理论

哈雷制作的第一张生命表的产生标志着保险精算的诞生。保险精算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在保险行业里保险精算被广泛的应用于保险产品、保险费率计算、准备金评估、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修订、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精算报告、重大投资决策以及保险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计划这几个方面。对保险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衡量和识别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管理,使风险降到最小或者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首先对于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然后对风险进行管理最后是对所采用的手段进行评价和监控。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能指引企业做出争取的决策,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一)财产保险公司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规模和保费增长速度较人寿保险公司要快。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基层的财产保险公司只看重业务量而忽视管理。其实我国许多的财产保险公司都缺乏风险意识和正确的效益观念。再者,在保险理赔方面,企业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还不够,仍需努力改进。虽然我国的资产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量在迅速的增长,但是不合理的增长方式和增长结构也带来了很大的资产风险。

(二)人寿保险公司

这类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在办理业务和保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金的乱用,从而引出资金或者投资风险,进而产生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此种公司内部员工较多,员工的多样性较为明显,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也不尽相同。员工的各方面的素质在风险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影响,同时也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水平的高低有关系。最后由于保险公司不能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采取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手段来获取利益,从而制约了金融行业的发展。

三、从精算角度谈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策略

(一)风险管理责任的具体化

在企业中,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所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保险公司,想要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合理化进行,就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职权范围把风险管理责任层层细化,使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各个层次的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力。使风险管理责任形成一个完善的责任管理体系,保证保险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开展。

(二)风险管理工具的先进化

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高要求的过程,单纯依靠员工自身的能力来完成这项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在科技创新不断进步的今天,关于风险管理也发展出了许多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帮助人们更好的解决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风险价值法,又称VaR在风险度量中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获取资产组合承担的损失的度量来对此种组合会带来的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三)风险管理机制的全面化

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该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这种机制中要包括具有较强风险评估及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存在的风险因素具有很好的把握,并且由企业内部的最高管理层对此机制进行直接领导。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控制的关键步骤,其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四)风险因素评估精确化

风险的出现在保险业中是不可避免的,不当的风险处理方式会给保险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更甚至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风险因素的评估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从精算的视角来看,具有专业的精算知识的人才更能利用多种技术和综合的专业知识对有关风险的数据信息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帮助保险企业来降低或者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聘用或者培养具有精算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从上面对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并且给出的几点风险管理策略可以看出,精算在保险企业的发展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保险业运营的核心技术。精算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效地识别和管理保险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风险。精算知识在保险行业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仅可以强化公司的资本管理更能优化企业的分配等,能从很多方面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且促进保险企业的正常快速发展。

作者:张潇晗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谢琛.当前金融保险精算与风险控制策略初探[J].财会学习,2016

风险控制范文篇9

关键词:国家审计风险;影响因素;控制途径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强制的监督权和独立的监督地位,具有法制性、强制性、独立性、系统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国家审计职能包括预防功能、揭示功能和抵御功能,所以对国家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出现一点错误都将给审计机关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需要明确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从而找到有效的控制途径。

一、国家审计风险影响因素

(一)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对国家审计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例如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水平等,简单的说缺乏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必定会给国家审计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审计人员结构,比如一个项目需要具备财务、法律、管理以及计算机知识的人员才能最大程度避免风险发生,而本次审计活动中缺乏懂得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就会造成审计风险加大;审计方法,选择正确的审计方法不仅可以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审计风险;审计管理水平,审计管理水平高的机关能够科学的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二)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对国家审计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水平,被审计单位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阻碍,导致审计风险加大;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财务状况良好的被审计单位能够为审计机关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从而得到准确的审计结果,反之则会导致审计结果的失误,从而加大审计机关的风险;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成为审计机关衡量被审计单位发展和经营状况的因素,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越高,国家审计风险越低。(三)审计环境。审计环境对国家审计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干预程度,我国当前体制下,审计机关在业务上虽受上级审计机关指导,但其主要行政隶属关系在地方政府,所以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国家审计风险就越大;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审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余越高,国家审计风险就越大;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一方面审计主体运用法律法规的范围很广,需要很多法律依据作为支撑,另一方面随着新兴事物的出现,法律法规更新和增加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法律法规完善程度越深,国家审计风险越低。

二、国家审计风险控制途径

(一)控制方法。根据国家审计工作的性质,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方法包括审计风险预防,即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将风险消除的一种方法,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做好前期资料收集、提升自身判断能力、通过科学分析得到客观结果;包括审计风险转移,即将审计风险转移给其他方的方法或技术,例如审计师发现自身能力和水平不适合现在审计的项目,可以选择更换专业审计师的方法;审计风险控制,即通过一系列方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比如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运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等;审计风险回避,即通过恰当安排不同项目的审计时间、确定适度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合理界定审计责任等方法避免承担部分风险;审计风险自留,即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可能根据风险大小和重要性承担一定比例的法律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和其他责任,从而实现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控制策略。从审计主体角度来看,可以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审计人员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健全完善问责及时和业绩考核机制以及审计人员自身的技能等手段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组成员具有多元化特征,所以在一个审计项目开展时选择正确的成员非常重要,人员结构的优化和知识结构多样化,有助于团队合作的效率提升,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因此在确定审计主体时注重从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审计人员结构、审计方法恰当性、审计管理水平等多个角度考虑,从而组建最适合审计工作开展的各个成员。从审计客体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发挥审计建议的制度完善功能对风险进行控制,审计人员要注重加强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有效沟通,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严格处理,并督促其落实完善;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根据审计结果,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所有问题进行整改,给出的审计建议就是要严格围绕企业存在的问题展开;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和效果,审计单位在出具审计建议书后不是就功成身退了,而是应该督促企业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严格整改,直到整改起到一定效果才算完成基本工作;审计人员要充分揭示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隐患,帮助被审计单位认清自身发展现状,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增加被审计单位违规经营的成本,审计人员一旦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违规经营现象,就要处以严厉的惩罚措施,必须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充分发挥审计震慑性作用。从审计环境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的协作配合减少政府非正常干预,充分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积极探索省及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现对于审计署而言,省及以下地方审计机关工作更加容易受到政府权利干扰,所以推动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创新非常有必要;积极推动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而促进国家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使其工作更具权威性,从而降低国家审计工作风险。

三、结语

随着国家审计活动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审计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国家审计工作量也逐渐增多,那么更加应该科学开展审计工作,最大程度避免风险的出现,通过本文的研究,确定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以及审计环境,并通过国家设计风险控制方法和策略的分析,确定降低或避免风险发生的控制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怀伟.风险导向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18-121.

[2]王凡军.审计现场质量及风险控制刍议[J].审计月刊,2015(11):31-32.

风险控制范文篇10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各类企业纷纷加入其中。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服务机构:汽车制造商、商业银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商二种。

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贷款和金融服务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提供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1700.06亿元,比年初增长620.14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45亿元,占85%,股份制商业银行206亿元,占12%,城市商业银行45.9亿元,占2.7%;财务公司5.1亿元,占0.3%。但是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高达50%以上。各大银行陆续停止或者提高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门槛,汽车信贷萎缩。直到2006年随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开通,银行凭借其密集的网络优势和充足的资金是银行汽车信贷的优势所在。汽车信贷业务也逐渐回升。总体来说,现阶段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银行。

二、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中存的在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主体的银行在汽车金融风险的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汽车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不到位

银行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之初,通过采取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银行认为贷款万无一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行纷纷降低贷款条件。由于贷款客户分散,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缺乏应有的审查,也没有做到贷后跟踪监测,因此造成贷款客户良莠不齐,这些都为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而且汽车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有很小的比重,不是其主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催收不及时,只管贷不管收,加重了汽车贷款的风险。

2.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使得经销商将风险转嫁到银行

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关系只是基于资金供求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银行为到经销商处购车的客户提供贷款,促进汽车销售。经销商在贷款客户提供物质担保的基础上,为汽车消费贷款提供全保证担保,这种合作应该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商业关系存在责任不对称,风险分担不平衡。银行提供资金承担了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反经销商借助银行贷款促进汽车销售,对其有利,不存在风险。其虽然提供贷款保证,但这种保证通常只是一般贷款保证,是在贷款人落实物质担保之后附加的信用保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汽车消费贷款设定的物的担保价值肯定要超过贷款金额,但在执行时却存在许多障碍,不能及时变现,因此可以说经销商的保证责任通常形同虚设。加之银行对经销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银行的利益,与客户串通办理假按揭、降低购车首付比例等,这样经销商就把业务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形成银行汽车信贷的高风险。

3.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产业链短

银行办理的汽车金融业务仅局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赚取利息收入,不仅造成收入单一,而且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独立的资金服务业务,提供贷款以后除客户按时归还本息外,基本与客户断绝了联系,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4.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当前银行在贷款管理中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即:贷款业务人员负责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抵押担保落实情况,将考察结果和意见呈报给贷款审查委员会或部门负责人,其本身没有贷款的权利,最终决定发放贷款的是贷审会或部门负责人。表面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了解情况的业务人员没有放款权利,有决定权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贷款责任上,由于最终决定权在贷审会,不仅损害了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业务人员只管放款,不管风险的消极态度;贷款出现风险时相互推脱责任,最终结果是责、权不统一;分工明确,但责任不清,而且由于这一机制手续比较繁琐,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却居高不下。

三、建立战略联盟、共同防范汽车金融风险

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经销商的协作。汽车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经销商任何一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化解其中的风险,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共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确认其是否具有《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信资格,防范贷款风险。汽车金融服务的各机构间应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合力,全力打击信用不良客户。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间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将违约严重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并互通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切实防范一车多贷、一人多车多贷现象的发生。另外,必要时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还要取得车辆管理部门的配合,认真办理车辆抵押手续。

另外,严防保险公司、经销商的欺诈风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保险公司、经销商进行合作。对符合合作条件的伙伴签订贷款合作协议,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双方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汽车金融经营模式应当具备下面三项职能:为厂商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为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和设备融资;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租赁融资、维修融资和产品保险等业务,同时具备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目前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完整的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都将面临一定困难。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外市场的金融创新,如车贷债权的证券化和打包处理等金融工具,更是国内无法短期内跟进的。国内厂商缺乏专业金融机构的运作经验,而外资企业适应国内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建立适应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的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模式还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制造商、销售商、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政府及消费者等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梵: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车界论坛,200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