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媒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9:22:48

多种媒体

多种媒体范文篇1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最优化选择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教科书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都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媒体,如实验、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下面本人就物理教学中有关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的最优化选择进行探讨,以供参考、指正。

一、多媒体课件的最优化选择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展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教学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体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那么,如何做到多媒体课件的最优化选择呢?下面笔者就以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谈一点体会。

例:我在讲授“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时,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建立起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即洛仑兹力的作用的概念,并初步认识到洛仑兹力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有关,但这还只是对宏观表象的认识,并没有认识到微观实质。在这一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显示动画课件并播放内容解说,使学生顺利地由宏观安培力过渡到微观领域的洛仑兹力,并领会到洛仑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与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相同,都是运用左手定则判断。这时学生从计算机网络中调出巩固性练习,对着计算机练习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掌握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之后,接着再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向学生显示由安培力的大小到洛仑兹力大小的推导过程和播放其中的简单说明,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推导洛仑兹力公式,并请一个学生演板,从演板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也很快掌握了洛仑兹力公式的推导方法。为了巩固学生对洛仑兹力公式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一道例题,学生很快学会了运用洛仑兹力公式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给学生一组检测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我再通过提问和从计算机网络中抽查来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这节课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1、多媒体课件的最优化选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中写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教师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则往往要困难些。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掌握、运用洛仑兹力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动手动脑,越过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障碍,成功的喜悦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他们不仅没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到掌握到再运用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自发之中进行的,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持久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最优化选择可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口授,学生听讲。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只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调动学生的方式也很单一——提问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时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例如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节课中,学生跟着多媒体动画课件,由安培力的宏观表现领会到洛仑兹力的微观实质,很快掌握了洛仑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和洛仑兹力大小的计算,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计算机将载有洛仑兹力的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对新知识学得快、掌握得快。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学生学习更加刻苦,其探索欲、创造欲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佳。

3、多媒体课件的最优化选择可拓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培养的学生考分不低,能力不强,素质不全面,即“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节课中,学生动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自学能力、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发展。这节课从宏观安培力到微观洛仑兹力,从阴极射线管的实验现象到理论结论,以及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以其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启发性感染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洛仑兹力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无不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在学好洛仑兹力的同时,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学、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素质。这堂物理课,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

4、多媒体课件的最优化选择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多媒体课件的最优化选择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光板书和画图就约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约需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的最优化选择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的,其中,教师能否对实验进行最优化选择,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一、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实验组长。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第三、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实验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实验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澘望镜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总之,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达到实验的最优化选择。

参考文献:

多种媒体范文篇2

迈出教学科研的第一步——进行“多种媒体教学”实验

“多种媒体教学”是我校进行了近十年实验研究的教学科研课题。这个课题从化学学科角度讲主要的特点是两个注重:注重观察实验,注重即时反馈调节。

具体做法如下:

1.继续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如进行元素符号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把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拉丁文字母符号,背面写汉字名称,用“钅”旁、“石”旁、“气”旁、“水”底、“氵”旁区分金属元素(固态金属)、非金属元素、气态元素、液态元素。其使用方便,帮助记忆效果好,是其它教学媒体所不可取代的。

2.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失去化学课的学科特点。我们还尽量把教师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3.恰当运用投影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化学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映出,让学生再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板图时间。

4.化学实验装置零件组合叠映投影片可以随时复习化学实验装置的合理组装,不仅可以在投影仪上放映,学生在白纸上也可随处进行复习,兼有学具功能。

5.有关化学实验的教学录像,因我校每间教室都装有声像辅助教学系统的大彩电,事先登记,定时由主控室发送播映,配合教学十分方便。

6.由我们化学教师自行设计,电脑专职人员编程制作电脑动画辅助教学。如化学实验由于装置不合理或违反操作程序会造成试管爆裂、有害气体溢出等现象,现场实验不安全,而这部分内容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电脑动画的演示效果极好。

7.运用“五色反应卡”(《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王时一、王志平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此书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详述)进行即时反馈调节,使化学课堂切实实现了教与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全程参与,教学效果不仅优于一般传统教学,而且效果比一般电化教学还显著。

通过上述“多种媒体教学”实验,使我校的化学教学向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出了扎实的一步,由于它初步克服了单纯“应试教育”的弊端(如忽视实验,竟在纸上做实验),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德、智、体、美、劳、心”六项指标落实到每一堂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小学要由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我校很快在“多种媒体教学”实验的基础上进入到素质教育的实验阶段,到1994年就被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评为素质教育示范校。近二年来,国家教委、市区教育局又不断地发出推进“转轨”的指示,我们学校领导也不断地组织我们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使我们提高了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一致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属于德育范畴;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中应包括美素质)属于智育和美育范畴;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包括体务劳动技能与脑力劳动技能)属于劳动技术教育范畴;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属体育范畴。可见教育方针中只没有提高心理素质的心理素质教育。而这恰是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了的方面。现在许多教育理论专家提出了“六育”的主张(在原“五育”的基础上增加“心育”)。我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主张要把素质教育的这六项指标一一落实到化学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

一、德育: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但是认真挖掘起来,每一章每一节化学知识中都不乏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如我国在化学科学研究、化学工业生产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成果,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天津将建成现代化海洋化工城市,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就是生动的学习目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本身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智育: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科的智育内容,也是“六育”之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的单纯应试倾向,真正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体育:从表面看,好象化学课与体育没有联系。其实广义的体育包括卫生教育在内。化学课的课堂(教室)空气是否流通?教室采光状况如何?我校搞“多种媒体教学”,投影、录像的亮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视觉卫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等这都是体育范畴。此外,有些化学知识本身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更是化学教学中体育教育的因素。

四、美育: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美育,化学也不例外。观察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各种教学媒体的演示,老师的板书、板图和教学语言等无时无处不存在审美的因素。老师应有意识地自然渗透审美教育。

五、劳育:化学学科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随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是学习目的教育和培养学习化学兴趣之必需,也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技能的必要手段。重不重视劳育也是单纯“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六、心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要靠每个学科一堂一堂课逐渐培养和提高起来的。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缺少有效办法,单纯应试不仅忽略心理素质培养,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多种媒体教学”中通过“五色反应卡”进行课堂上的即时反馈调节,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显著功能。每一个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解出一道习题,老师都不轻易当裁判,而是要全体学生亮卡评判,这是全面性;稍加思索,立即亮卡,这是即时性;对同意亮红卡,对不同意亮黄卡,没有含乎的余地,这是准确性;选择题、判断题答案正确立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许,错了马上得到老师或现学的纠正和帮助……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责任感,克服盲目从众、投机侥幸、怠惰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多种媒体范文篇3

具体做法如下:

1.继续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如进行元素符号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把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拉丁文字母符号,背面写汉字名称,用“钅”旁、“石”旁、“气”旁、“水”底、“氵”旁区分金属元素(固态金属)、非金属元素、气态元素、液态元素。其使用方便,帮助记忆效果好,是其它教学媒体所不可取代的。

2.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失去化学课的学科特点。我们还尽量把教师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3.恰当运用投影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化学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映出,让学生再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板图时间。

4.化学实验装置零件组合叠映投影片可以随时复习化学实验装置的合理组装,不仅可以在投影仪上放映,学生在白纸上也可随处进行复习,兼有学具功能。

5.有关化学实验的教学录像,因我校每间教室都装有声像辅助教学系统的大彩电,事先登记,定时由主控室发送播映,配合教学十分方便。

6.由我们化学教师自行设计,电脑专职人员编程制作电脑动画辅助教学。如化学实验由于装置不合理或违反操作程序会造成试管爆裂、有害气体溢出等现象,现场实验不安全,而这部分内容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电脑动画的演示效果极好。

7.运用“五色反应卡”(《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王时一、王志平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此书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详述)进行即时反馈调节,使化学课堂切实实现了教与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全程参与,教学效果不仅优于一般传统教学,而且效果比一般电化教学还显著。

通过上述“多种媒体教学”实验,使我校的化学教学向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出了扎实的一步,由于它初步克服了单纯“应试教育”的弊端(如忽视实验,竟在纸上做实验),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德、智、体、美、劳、心”六项指标落实到每一堂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小学要由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我校很快在“多种媒体教学”实验的基础上进入到素质教育的实验阶段,到1994年就被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评为素质教育示范校。近二年来,国家教委、市区教育局又不断地发出推进“转轨”的指示,我们学校领导也不断地组织我们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使我们提高了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一致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属于德育范畴;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中应包括美素质)属于智育和美育范畴;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包括体务劳动技能与脑力劳动技能)属于劳动技术教育范畴;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属体育范畴。可见教育方针中只没有提高心理素质的心理素质教育。而这恰是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了的方面。现在许多教育理论专家提出了“六育”的主张(在原“五育”的基础上增加“心育”)。我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主张要把素质教育的这六项指标一一落实到化学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

一、德育: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但是认真挖掘起来,每一章每一节化学知识中都不乏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如我国在化学科学研究、化学工业生产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成果,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天津将建成现代化海洋化工城市,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就是生动的学习目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本身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智育: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科的智育内容,也是“六育”之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的单纯应试倾向,真正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体育:从表面看,好象化学课与体育没有联系。其实广义的体育包括卫生教育在内。化学课的课堂(教室)空气是否流通?教室采光状况如何?我校搞“多种媒体教学”,投影、录像的亮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视觉卫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等这都是体育范畴。此外,有些化学知识本身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更是化学教学中体育教育的因素。

四、美育: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美育,化学也不例外。观察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各种教学媒体的演示,老师的板书、板图和教学语言等无时无处不存在审美的因素。老师应有意识地自然渗透审美教育。

五、劳育:化学学科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随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是学习目的教育和培养学习化学兴趣之必需,也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技能的必要手段。重不重视劳育也是单纯“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六、心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要靠每个学科一堂一堂课逐渐培养和提高起来的。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缺少有效办法,单纯应试不仅忽略心理素质培养,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多种媒体教学”中通过“五色反应卡”进行课堂上的即时反馈调节,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显著功能。每一个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解出一道习题,老师都不轻易当裁判,而是要全体学生亮卡评判,这是全面性;稍加思索,立即亮卡,这是即时性;对同意亮红卡,对不同意亮黄卡,没有含乎的余地,这是准确性;选择题、判断题答案正确立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许,错了马上得到老师或现学的纠正和帮助……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责任感,克服盲目从众、投机侥幸、怠惰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多种媒体范文篇4

迈出教学科研的第一步——进行“多种媒体教学”实验

“多种媒体教学”是我校进行了近十年实验研究的教学科研课题。这个课题从化学学科角度讲主要的特点是两个注重:注重观察实验,注重即时反馈调节。

具体做法如下:

1.继续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如进行元素符号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把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拉丁文字母符号,背面写汉字名称,用“钅”旁、“石”旁、“气”旁、“水”底、“氵”旁区分金属元素(固态金属)、非金属元素、气态元素、液态元素。其使用方便,帮助记忆效果好,是其它教学媒体所不可取代的。

2.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失去化学课的学科特点。我们还尽量把教师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3.恰当运用投影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化学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映出,让学生再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板图时间。

4.化学实验装置零件组合叠映投影片可以随时复习化学实验装置的合理组装,不仅可以在投影仪上放映,学生在白纸上也可随处进行复习,兼有学具功能。

5.有关化学实验的教学录像,因我校每间教室都装有声像辅助教学系统的大彩电,事先登记,定时由主控室发送播映,配合教学十分方便。

6.由我们化学教师自行设计,电脑专职人员编程制作电脑动画辅助教学。如化学实验由于装置不合理或违反操作程序会造成试管爆裂、有害气体溢出等现象,现场实验不安全,而这部分内容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电脑动画的演示效果极好。

7.运用“五色反应卡”(《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王时一、王志平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此书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详述)进行即时反馈调节,使化学课堂切实实现了教与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全程参与,教学效果不仅优于一般传统教学,而且效果比一般电化教学还显著。

通过上述“多种媒体教学”实验,使我校的化学教学向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出了扎实的一步,由于它初步克服了单纯“应试教育”的弊端(如忽视实验,竟在纸上做实验),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德、智、体、美、劳、心”六项指标落实到每一堂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小学要由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我校很快在“多种媒体教学”实验的基础上进入到素质教育的实验阶段,到1994年就被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评为素质教育示范校。近二年来,国家教委、市区教育局又不断地发出推进“转轨”的指示,我们学校领导也不断地组织我们学习素质教育的理论,使我们提高了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一致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属于德育范畴;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中应包括美素质)属于智育和美育范畴;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包括体务劳动技能与脑力劳动技能)属于劳动技术教育范畴;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属体育范畴。可见教育方针中只没有提高心理素质的心理素质教育。而这恰是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了的方面。现在许多教育理论专家提出了“六育”的主张(在原“五育”的基础上增加“心育”)。我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主张要把素质教育的这六项指标一一落实到化学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

一、德育: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但是认真挖掘起来,每一章每一节化学知识中都不乏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如我国在化学科学研究、化学工业生产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成果,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天津将建成现代化海洋化工城市,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就是生动的学习目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本身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智育: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科的智育内容,也是“六育”之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的单纯应试倾向,真正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体育:从表面看,好象化学课与体育没有联系。其实广义的体育包括卫生教育在内。化学课的课堂(教室)空气是否流通?教室采光状况如何?我校搞“多种媒体教学”,投影、录像的亮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视觉卫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等这都是体育范畴。此外,有些化学知识本身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更是化学教学中体育教育的因素。

四、美育: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美育,化学也不例外。观察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各种教学媒体的演示,老师的板书、板图和教学语言等无时无处不存在审美的因素。老师应有意识地自然渗透审美教育。

五、劳育:化学学科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随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是学习目的教育和培养学习化学兴趣之必需,也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技能的必要手段。重不重视劳育也是单纯“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六、心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要靠每个学科一堂一堂课逐渐培养和提高起来的。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缺少有效办法,单纯应试不仅忽略心理素质培养,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多种媒体教学”中通过“五色反应卡”进行课堂上的即时反馈调节,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显著功能。每一个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解出一道习题,老师都不轻易当裁判,而是要全体学生亮卡评判,这是全面性;稍加思索,立即亮卡,这是即时性;对同意亮红卡,对不同意亮黄卡,没有含乎的余地,这是准确性;选择题、判断题答案正确立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许,错了马上得到老师或现学的纠正和帮助……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责任感,克服盲目从众、投机侥幸、怠惰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多种媒体范文篇5

关键词:教学手段;物理;多媒体技术

一、科学地设计和利用多种媒体进行物理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黑板加粉笔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传统媒体,而文字教材则是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主要媒体。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已经为物理教学本身提供了多种教学媒体,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使用这些媒体本身就是物理学应用的一个很好的示范,也是推进物理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中学物理的实践证明,科学地设计和利用多种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按接受信息的不同感觉通道划分,现代多种媒体一般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当代非线性协同作用理论认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协同作用有可能使一个开放系统呈现出有序的功能结构。例如,激光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物理学中合理地、恰当地运用和发挥每种媒体各自的长处可以弥补单一媒体的人为不足。以教育信息传递的通道看,使用传统的单一媒体只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通道”作用方式,而现代化多种媒体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将是一种“多通道”的作用方式。面对在多种媒体上像“潮水”般涌来的大量信息,教师和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教师的作用将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而转变为引导、组织学生自己探索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也将从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而转变为学会有选择的主动学习为主。如果说,由教师个人就局部教学内容孤立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公开教学中表演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初步阶段的话,那么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于物理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将是当前和未来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质量地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首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媒体手段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必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好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开展中学物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视频、图像、录音、图片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再现功能,结合传统媒体的现场展示功能,通过力、热、声、光、电等形式提供生动形象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次,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发的多种媒体手段所创设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提高学生获取、保持、应用与创新知识的能力。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做两个著名的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经研究:人类获取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经研究: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与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充分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媒体为教学所创设的环境并加以科学、合理的组织,使学生能在既看得见,又听得到,还可用手操作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主动参与,去获取信息。

多种媒体范文篇6

多媒体是一种较为泛泛的称呼,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交互式综合技术以及数字通信网络处理技术等多种科技手段,将多种形式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交互式的系统。通过多媒体技术,人们能够对生活中的多种工作进行更加方便的执行。目前,多媒体技术主要涉及以下一些方面,且在这些方面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是对图像信息的处理,通过多媒体的压缩功能,能够将图像信息进行各种形式之间的转换,从而保证图像信息的传递性。然后是对音频信息的处理,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音频的合成产生人们需要的一些特定语音信息,此外,当前非常流行的语音转换功能能够实现语音信息和文本信息之间的良好转换,从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还有多媒体的数据库和著作工具等,通过这些多媒体技术,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和学生更加简单便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2.1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

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说,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像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的处理等,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快速的转换,满足人们工作学习的需要,且多媒体在进行信息转换时能够大批量的进行,从而更好的解决了当前存在的存储器存储容量问题等。对于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来说,其涉及的技术和内容非常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视频技术。视频技术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分别是视频的数字化和视频的编码两种,所谓的视频数字化指的是多媒体能够将得到的模拟视频信号经过内部的转换系统,使其变为能够被计算机读取和存储的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该数字信号进行其他的一些处理,使其便于存储和使用。而视频的编码技术则是针对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的一种处理手段,其将转换完成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处理,使其变为能够被计算机进行再处理的视频信号,像录制和播放等,根据其应用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编码技术,比较常见的有电视广播中的广播编码,其能够将视频信号变为能够被所有用户接收的视频信号。第二,音频技术。音频信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比较常见的音频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音频的数字化、语音信息的处理、语音识别功能以及最后的语音合成功能。音频技术的发展远远早于视频技术,因此,目前已经具有非常多的音频产品,并进入了量产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频技术在存储和传输方面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音频信息传递提供了更加简便的方式。当前,人们正在逐渐尝试实现语音的识别,将简单的语音信息输入给电脑,使其能够按照人们的思想进行运行,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美好梦想。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计算机当做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交流工具,因此,如何使不熟悉计算机的人能够正常使用计算机,正在逐渐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而语音识别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梦想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目前,语音识别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但由于这一技术出现的时间较短,大部分的研究还在试验阶段,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思想和新算法,为这一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瓶颈期,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将计算机的语音识别功能推广到所有人都能使用,且对于一些大量的词汇或者连续的语音都能进行很好地识别,实现人们期望的语音识别技术的真正应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目前,对于一些世界应用较多的语言,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进行了简单的应用,该技术的使用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第三,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图像和视频等信号的处理,将其进行压缩和存储,这是实现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基础内容,且是当前进行图像处理的热点技术之一。目前,比较常见的图像压缩技术有两种,分别是JPEG和MPEG,这是ISO制定的两个重要标准,大部分的图像处理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另外,压缩技术还在音频的处理和视频的处理上具有重要的应用,通过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将具有较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播放,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2.2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指的是通过多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将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进行传递,其结合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当前,比较流行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这两种通信技术是比较常用的,而多媒体通信技术只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加入到其中,从而形成一种依靠多媒体技术运行的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在传统的通信方式中,主要有电话和电报等,这些通信方式对于信息的传递较为单一,或者只能传递声音,或者只能传递文字,而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不仅能够将多种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传递,同时,还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对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满足用户对信息传递的不同需求。对于多媒体通信技术来说,其包含的内容也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在对多媒体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时,一个比较重要的处理技术就是数据的压缩编码技术,对于质量较高的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其能够将压缩的信息进行较好地处理,保证数据信息的质量,这也是数据压缩编码技术一经出现就得到了较大的推广的原因。随着多媒体市场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压缩编码技术随之出现,并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是多媒体数据的同步性。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同步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之所以优于其他应用技术的最主要优势就是其具有较高的同步性,能够实现多种信息的同步播放和处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信息的要求。当前的计算机多媒体同步技术能够实现视觉和听觉等多种信息的同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但随着计算机处理子系统的增多,其对多媒体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3人工智能多媒体的应用

人工智能系统是一种兴起较晚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其是为了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使其能够帮助人类完成一些难以进行的工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系统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大大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信息处理速度。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主要涉及了以下一些内容:首先是计算机的辅助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在计算机上编制一些特定的程序,然后使用人通过该程序的使用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然后是智能信息系统,该技术主要是在一些信息领域进行使用,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水平,但这一类的产品对计算机的软件具有较高的要求。最后一种则是多媒体智能监控技术,该技术中综合运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的图像处理和声音处理等多种技术,大大增加了监控系统的使用范围,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对一些特殊的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反映,从而避免了一些事故的发生,且在后期的查询过程中,能够对一些特殊的信息进行生动的表现。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

当前,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今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中,主要是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化和多媒体技术的终端智能化等。

3.1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化

对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仅仅是单一方面的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未来的多媒体技术发展中,主要是将多种信息进行合成和处理,使人们在接收和传递信息时能够更加的形象生动。在这一发展目标中,最主要的技术就是实现不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同步化,另外,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还能够根据使用人的不同面部表情和动作,对人类的需求进行详细的计算,满足人类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3.2多媒体技术终端的智能化和嵌入化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非常高,通过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提高,能够逐渐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未来,主要是将各种智能芯片植入到各种电器设备中,使人类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和使用各种家用电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该发展目标中,需要对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终端系统进行多种形式的改进,提高其智能识别性能,使其具有更多的智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操作。因此,需要在这些终端设备中添加各种识别和计算处理功能。而嵌入式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通过多媒体和通信功能的结合,设计一些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专用多媒体设备,而另一种则是将多媒体和通信功能融入到设备的CPU中,使其能够具有多媒体和通信的多种功能,这种系统主要是应用在多媒体计算机中。

4总结

多种媒体范文篇7

提高内容质量,做好选题策划全媒体传播为小众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为全媒体传播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方式满足不同的受众,让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体验。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传播者可以利用多种媒体进行传播,而受传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接收信息,信息量在这一传一收的过程中大大增加。可见,信息量如此之大且越来越大,但不管哪种媒体,都是内容的载体,出版物要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内容。编辑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出版过程,对出版物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编辑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要提高内容的质量,要使出版物在众多其他出版物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编辑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做好选题策划,赋予出版物以独特性。具体来说,在全媒体的影响下,编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策划能力,在实际策划过程中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全面考虑,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利用各种媒体策划出内容与形式都有一定创新性的出版物,从而为读者提供视觉、听觉等多感观体验。培养拓展全媒体思维出版编辑的全媒体素质体现在多方面,如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各种信息的鉴别解读能力等,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应当是全媒体思维能力。这里的全媒体思维是指主体利用全媒体对信息的能动操作,对于出版编辑来说,该思维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始终,信息的接收、取舍、组织等环节都离不开全媒体思维。简单来说,出版编辑要想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首先头脑中要有全媒体这个概念,然后再将这一概念切实体现于出版物选题、审稿、装帧等各环节。

既专又全,掌握全媒体出版相关技术各种新兴媒体不断发展,多种媒体不断融合,媒体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这一变革。出版编辑也不例外,其工作需要从原先的单一媒体编辑工作转向多种媒体编辑工作,其基本素质需要从原先单一技能扩展为较多技能,例如出版编辑不可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出版,还要能够涉及数字出版等。首先,全媒体将传统的纸质媒体与新兴的数字媒体进行了融合,这就要求出版编辑不仅要掌握传统的纸质媒体的相关应用,还要掌握新兴的数字媒体的相关应用,不仅能够处理文字、图形、图像等内容,还要能够处理动画、音频、视频等内容。出版编辑要通过学习将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结合,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应用于日常出版编辑工作当中。出版编辑只有将这些技术全面掌握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真正适应当前全媒体环境,才能够真正制作出满足受众需求的出版物。其次,全媒体出版已势不可挡,出版编辑人员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提高相关的合作能力,因为作者、编辑甚至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不仅提高了出版编辑工作的效率,还使得反馈这一环节更加直接有效。最后,全媒体环境下要求出版记者具备“全”的能力,但“专”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人的精力与能力等限制,一个出版编辑可能无法对所有媒体都娴熟掌握,但完全可以做到专长某一媒体,然后再在这一专长之下去尽可能掌握其他的媒体,如此一来,出版编辑不仅可以避免全而不精这一弊端,还可以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同时适应全媒体出版。

与市场接轨,参与全媒体出版营销传统出版中选题策划、编辑制作以及相关设计等环节都离不开市场营销,都离不开受众需求的满足,面对全媒体出版,出版编辑要根据这一现状提升与其相应的全媒体营销能力。当前图书的发行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出版,数字化出版势不可挡,所以对于出版编辑而言,网络营销能力的提升是全媒体营销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首先,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营销平台的,因此要想做好网络营销,就必须运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网络营销较之于传统营销,其中心还是客户,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其中心还是读者,因此一切营销活动要以读者为中心。其次,网络营销较之于传统营销,方式更加丰富,如出版编辑可以将策划出版的图书的部分内容上传于相关网站,让读者对其免费阅读的情况下决定是否要买这本图书,让读者决定是通过付费在线阅读还是购买纸质出版物。最后,出版编辑还可利用贴吧、论坛、微博等网络平台去了解读者的兴趣、了解市场的需求,为出版编辑在新的图书策划工作中提供有效信息。

当前,全媒体出版已经成为图书出版行业的一个必然趋势,全媒体传播覆盖面更广、互动参与性更强、传播效果更佳,出版编辑应从内容质量、选题策划、思维培养、相关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以迎接全媒体出版这一挑战,把握全媒体出版这一机遇,从而促进出版行业的全媒体发展。

本文作者:王丽君工作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多种媒体范文篇8

关键词: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处理的能力非常强,处理的类型比较广泛。进行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多信息交互综合处理的过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很多高校图书馆也开始选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图书馆管理的工作负担,这一应用在学校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广大师生对于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没有进行全面的开发,对该技术的运用和掌握还比较落后。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1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运用到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功能,它可以同时对声音和文字以及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处理。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库,其中包含了庞大且复杂的数据信息,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不仅可以对表格进行处理,还能同时处理各种数据、图片以及视频等。通过在高校图书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和集成,帮助人们有效融合各种信息,大大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1.2网络信息种类的创新。在高校图书馆中包含了庞大的信息种类,其中最多的一种便是文字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不断地完善。图书馆类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对各种信息进行捕捉、存储以及处理等,功能十分丰富,提升了图书馆的信息处理水平,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多样化,能够让学生和老师获取各种类型的资源。相比传统的图书馆进行人工和手动的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效率得到了飞跃。1.3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信息的交互传递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高校图书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信息互相之间的传递。它改变了师生原有的对信息的被动接受方式,读者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成为主动地接受者。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以及电视电话的结合使得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得到了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各个地区都接入了网络,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接收。1.4多样化的服务内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使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内容,通过该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信息的处理,创新了服务的方式和服务的类型,读者通过该技术获得更多的信息,得到了不同的阅读体验。多媒体技术融合了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处理方式,从听觉和视觉上给予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刺激读者的感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运用分析

2.1多媒体技术的分析。媒体的形式有视频和音频以及文字图片等,计算机多媒体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媒体进行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通过程序将这些媒体展现给读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交互处理形成了交互的多媒体文件。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所谓的交互性就是指用户和媒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我们常见的电视是没有交互性的,只能作为一个展示型的存在,你无法和电视进行沟通。但是多媒体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为你展现你想要的东西。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能够识别你所发出的信息,并对你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后呈现最后的结果。集成性也是多媒体的重要特点。它是指计算机能够将不同类型的信息综合集成以后向用户展现,可以将音频和图片通过计算机集成存储以后向用户输出。多样性是多媒体最基本的特点。计算机在多媒体出现之前应用范围十分有限,信息类型较为单一,没有过多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丰富了信息的类型,使得信息的类型由原来较为单一的语音或者文字变成了文字、图片和视频多种类型的集合信息。促进了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出现了实时传播和场景再现等等传播手段。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了计算机的使用类型,使得计算机不再作为单一的数值处理的手段,还可以作为信息传递、存储和传播的方式。多媒体实时性的特点是其独特的一方面,在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递量十分巨大,如何准确把握信息出现的时间,如何获取实时发生的事情,都需要依靠多媒体的实时性这一关键技术来实现。2.2多媒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运用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应用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但是不同的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差别,本身具有的信息化条件尤其是在硬件上有很大的差距,师生在选择多媒体服务功能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图书馆多媒体技术最终服务的对象都是学生和老师,因此多媒体技术所涵盖的信息量要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多种信息进行有效融合,读者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检索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各大高校图书馆中运用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地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3在导读系统上应用。图书馆的导读系统对学生的使用非常有帮助,师生可以通过导读系统快速查找自己想要的书籍的信息,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导读系统包含了图书馆的概况、服务类型和借阅相关的问题,一些主要的导航栏目下又包含了许多小的导航模块。导航系统能够帮助师生了解学校图书馆的相关内容,可以通过语音、图片和视频以及文字等多种形式对图书馆进行介绍,为读者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对导航系统的使用有其自己的特点,总的来说导航系统都是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和多媒体技术经过不断革新,学校的导航栏目都采用了触摸屏技术,使用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不同的模块就能够展现出来。读者在操作的时候不用进行文字的输入,只需要进行点击选择即可,大大方便了很多对系统不是很了解的人进行使用,使用起来非常方面。图书馆多媒体为了方便广大师生的使用,还配备了相应的操作指南,通过详细全面的操作指南,对读者的使用进行说明,非常人性化,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上手,这是传统纸质操作指南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涵盖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并且具有惊人的存储量,方便读者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查阅,为师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2.4信息检索上的使用。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包含众多信息的庞大的信息库,多媒体的信息检索功能能够帮助广大师生对信息进行快速高效的检索,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变革和创新之后,其信息检索功能已经实现了从最初的信息检索到全文检索,并且能够很好地实现超文本的检索,这是传统检索功能所不具备的。在组织信息的方式上也采用了非线性的结构形式进行检索。超文本信息检索和其他的检索方式不同,主要是将各种信息放在一个节点上,通过节点和链路的相互关联实现信息检索的高效化。不仅可以实现对文字、段落以及图像视频的检索,还能够检索更多的新闻、小说以及图片等内容,功能十分强大。2.5在多媒体阅览室的应用。多媒体阅览室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比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建设了多媒体阅览室,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多媒体阅览室是信息传播的中心点,互联网上的信息如浩瀚烟海,具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于师生的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除了进行网络信息检索之外,高校自身的文献信息库包含的众多光盘以及声像教学都能够在多媒体阅览室进行使用,丰富了学生对文献的使用。当前多媒体阅览室采用的操作系统还是我们常用的Windows系统,学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要通过鼠标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完全掌握使用方法。2.6数字图书馆方面的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数字图书馆需要的技术也是非常先进化的,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硬件设备作为支持。例如我们常见的互联网技术就是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用到的基本技术。还有数据库技术,数字图书馆需要存放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经过压缩才能够更好地存放,还要利用到数据压缩技术。通过各项技术的协同使用,最终才能建设出巨大的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实现全方位的检索功能就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2.7多媒体技术在网络课堂上的应用。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学校的课堂教育也是如此。教育观念也必须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革新,才能够教育更多适应时展的人才,教育手段也要跟随科技的进步进行完善,利用新科技进行教学,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信息化时代网络课堂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话题。在网上进行课程的在线学习,开展视频会议等等,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教育者的使用。教学方式的总体趋势还是使用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媒体具有开放化的特点,同时还具备网络延伸的重要作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智能。当前的网络教学逐渐完善,教学的硬件设备更加充足,通过多媒体进行网络教学效果和质量都更加令人满意。

3结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将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新兴技术,能够对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完美的融合,并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检索功能。在信息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对计算机技术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信息管理能力,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参考文献:

[1]热依曼•斯依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21):206,208.

[2]张姣,李柯,盛兴军.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2):83-88,107.

[3]刘雅琼,肖珑.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创新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0):34-40,93.

多种媒体范文篇9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现实;无线数字电视

现代生活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种背景决定了广播电视技术也需要不断与信息、网络、通讯等新技术紧密结合,才能适应新时期的信息传媒行业的发展形势,才能更好地满足大众对于信息资讯的需求。近年来,广播电视的技术发展很快,广电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融合发展,也衍生出了一些符合信息传播趋势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一、云计算技术

在广播电视行业中,近期对广电行业的云计算技术有了很多的研究和讨论。目前,若广电行业想要融合多种媒体形式,就必须将广电行业的多种资源进行分类融合,如音频、视频资料信息融合、静态图像信息和动态图像信息的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等。这些信息融合工作的最优的解决方案就是在“云”平台上实施——节目的前期制作、资料存储、多渠道播出、媒体融合等工作都在“云”平台上统一实现。多个广播电视台、多种媒体的数据统一共享、分类管理,才能形成广电的云数据网络。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海量的广电媒体数据分布在各地广电的媒体中心服务器当中,将多地广电台的媒体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每个结点的数据统一归类分装,形成包含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数据的多种信息格式的数据云;这些广电数据云分布在互联网中,每个家庭的终端用户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访问和获取,既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运营商有线宽带或无线移动网络进行浏览访问,又可以通过诸如电视、手机、电脑、机顶盒等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访问。云计算具有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几项核心技术,基于这几项技术的发展应用,广电行业的云计算技术将会呈现以下的趋势和特点:第一,形成超大规模的广电数据云。广电的云数据平台一旦形成,将会是涵盖各级电视台的大型数据云。单一的电视台或者少数几个电视台很难形成云数据的规模效应,也无法满足各地不同人群的多种信息需要,只有将大区域内的诸多电视台资源整合,才可能形成区域广电云数据的影响力和信息服务效能。第二,广电云将体现虚拟化的特点。广电终端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获得数据或服务。终端所获得的数据将来自“云”的任意一个数据节点,但是终端用户不会有太多的节点概念和感觉,用户也无需了解所获取的数据到底来自何处。第三,云数据具有通用性特点。针对不同的数据,广电云有不同的数据应用模式,云计算技术不针对特定的数据格式。例如,不同的视频编码格式都将兼容在“云”中,根据自己使用的设备情况,用户只需要使用一种播放软件就可以浏览所有的云数据视频,从而增强不同终端设备对数据的兼容使用。

二、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技术

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三大体系之一,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标准。国外主要有四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分别是欧洲通用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VB-T、美国的数字电视国家标准ATSC、日本的地面综合服务数字广播ISDB-T、韩国的数字无线传输技术标准T-DMB。我国的地面无线数字技术是DTMB。DTMB标准颁布于2006年8月16日,它包括高信息容量、高度灵活的操作模式、高度灵活的频率规划和覆盖区域以及支持多个传送/网路协议等多种优势。2014年,国家财政计划将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建设中央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全国覆盖工程。这项工程对偏远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原来没有网络、电视的农村地区,接入到信息化“高速公路”当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信息和资讯,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一代的DTMB也可以与多种通信技术结合,实现无线数字电视网络与多个通信网络相结合的信息解决方案。DTMB与OTT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互联网电视、电视节目直播、节目录像等多种功能集中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偏远的农村地区的广大电视用户不仅能收看央视、卫视、地方台的各类直播节目,还可以通过搜索功能达成自己的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这样使很多终端家庭不用必须配备电脑和有线网络,只要有电视和智能机顶盒,就可以分享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满足自己的多项需求。

三、虚拟现实(VR)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先进技术产生一种模拟的环境,它可以根据系统设定使用户体验一种虚拟的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光通信、NGB、地面数字电视等多项技术结合,可以通过广电平台组织开展裸眼3D、直播视频、全景视频等形式的虚拟现实节目内容,为海量的电视终端用户提供全新的试听观看体验。近年来,视频网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广电行业的用户流失严重。在众多视频网站纷纷实施VR技术,以VR的相关视频内容吸引用户时,广电行业也开始试水VR技术。一时间,多个虚拟现实技术运营商与多家广电台牵手合作。两者的合作可能会实现双赢,一方面,广播电视行业通过VR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节目形式,使用户有了更好的观看体验,吸引了更多的电视用户;另一方面,广电行业的巨大的收视人群也可以快速推广和普及虚拟现实技术。以上技术都只是广电新技术发展的几个分支。总之,广播电视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大多种媒体的融合力度,应用更多融合后的新型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媒体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的行业趋势。

作者:纪震 单位: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杨耀明.广电的云计算技术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252.

[2]白妙青.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网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3(11):142-144.

多种媒体范文篇10

关键词:多媒体;纸媒体;阅读

媒体(Media)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何谓多媒体。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综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系统不只是单一的一门技术,而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到—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多种功能。

现在的纸媒体已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很多版面甚至开始转载网络上传播的内容,这使得纸媒体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受关注度也一路走低,很多中等城市和中小城市的纸媒体甚至都在破产的边缘。这种情况,是许多人一度断言,纸媒体的时代已经终结。

但是,在大城市和发达城市,纸媒体却依然欣欣向荣,这从一个方面说明,纸媒体并没有穷途末路,任何一种事物只有扬长避短,适应了时展的脚步,才能够历久弥新,而纸媒体只是需要找到自己在多媒体时代的优势,利用优势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优势一。文字阅读的力量。不管画面多么精彩,不管声音多么优雅,人们始终依赖于文字进行思维和分辨。因为这是数千年来人类形成的习惯。从这一点来说,声音、图像、动画等等都不可能替代文字。因为文字中包含着的信息,需要人们用自己的大脑还原、思考,这一过程是人特有的,这就是文字存在的意义,它是人传承文化所凝练出的形式,最容易被接收。纸媒体正是立足于文字,所以这一点是纸媒体的根本优势。

所以一个好的纸媒体,首先要有优秀的文字。时下流行的“粘贴复制”型的写作方法,显然是不能支撑纸媒体,也凸显不了纸媒体的文字优势。国内比较强势的一些纸媒体,无一例外的就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字,每一篇报道都在文字的运用上下足了工夫。从新闻角度的选取、标题的创意一直到行文的风格都力求独树一帜,这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仅知道了新闻内容,同时还欣赏了精彩的文字。所以才会有众多的读者忠实地围绕在这些纸媒体的周围。

文字并不仅仅是纸媒体的独占优势,现在网络上也不乏高手频频亮相。不过纸媒体想立足与多媒体互联网的时代,文字是根本中的根本。

优势二,时间。说到这一点,很多人会持不同意见,“时间”是互联网的优势,怎么会成为纸媒体的优势呢?纸媒体的这个“时间”优势并不是第一时间,如果纸媒体一味只是争抢第一时间,那么只能是事倍功半。纸媒体的“时间”是人们的空余时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时间不是平面的使用而是立体的使用,人们获取信息,尤其是新闻信息就不会使用专门的时间。而是空余的时间。比如上班下班等车、坐车的时间等等。这时候,使用纸媒体阅读浏览要比使用互联网实惠方便得多。即使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无线上网功能再强大、体积再便于携带,在狭小、拥挤、流动量大的车站、地铁,纸媒体都是廉价便利的首选。所以,这种在剩余时间浏览新闻的需要,使得纸媒体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空间。

优势三,区域。互联网很少针对一个区域长时间关注,它大部分是针对热点集中关注。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有点也有面。点就是焦点,面就是区域。生活在固定区域的人虽然关注焦点,但更多的是想了解本区域发生的事情。读者可能会被一个热点吸引,但是却会始终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互联网为了弥补区域的不足,进行过许多的尝试。但是区域所包含的信息多余庞杂,使运用网络了解区域的检索十分复杂,尤其是无明确目的的浏览,就更是杂乱。在这方面,纸媒体经过筛选、归类的地方区域新闻就使阅读变得针对性强,也简便了许多。

优势四,版面视觉感。和互联网、手机报等其他新兴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不同,报纸有一个版面视觉感。互联网只有上下之分。报纸的版面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所提供的信息中,判断出新闻的价值。这其中还包括标题的浓淡、大小、报道分栏等。对读者来讲。购买报纸,不仅购买信息,而且购买报纸的判断力。编辑把新闻的价值判断整合在版面中,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接受这种判断,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我们想到报纸,首先想到的就是版面,这是它和线性传播的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区别的特征。电子报目前还达不到传统报纸的版面视觉感,将来有可能可以,但一张对开报纸的版面感和小块面的电子屏幕版面感,仍然是不同的。其次,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边界是无穷的、分散的。链接、滚动、不断点击使得信息显得无边无际。对应于此,纸媒的优势恰恰在于它清晰的边界。一报在手,花多少时间可以看完,心中有底。作为信息的个体接受者,信息的摄取量是需要收敛的,而收敛的条件之一是有界限,报纸的版面便是提供了这种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