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0:20:59

地下室范文篇1

1地下室顶板上施工道路设置原则

1.1合理规划,尽可能利用地下室顶板消防通道的位置在消防通道位置,考虑到消防车辆的荷载问题,结构设计对相应部位进行过结构加强设计。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的说明:“消防车活荷载是适用于满载总重力为300kN的大型车台。”该活荷载取值可符合大多数施工车辆的荷载情况,故在考虑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施工道路时,应尽可能利用地下室顶板上消防通道的位置,尽可能减少对地下室顶板结构的影响(图1)。

1.2尽可能避开后浇带部位,选择柱间部位对于地下室顶板的主、次梁结构,结构设计均按连续梁考虑。通常,地下室结构为控制结构变形设置有后浇带,在图1利用消防通道设置地下室顶板上的施工道路后浇带部位,由于人为隔断梁、板结构,形成了长、短边悬臂梁、板结构。在后浇带封闭前,后浇带区域是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结构设计一般未考虑其受力情况,故在设置地下室顶板上施工道路时,需尽可能避开后浇带部位,选择柱间连续梁区域(图2)。若施工道路设置无法避开后浇带部位,需对后浇带区域采取设置临时支撑、铺设走道板等措施,避免后浇带区域结构受破坏。

1.3施工道路设置与顶板覆土的协调问题作为室外地面的地下室,其顶板上一般都有一定厚度的覆土层。由于覆土层对施工车辆轮压有扩散作用,故顶板覆土后再设置施工道路,可减少对地下室顶板的影响程度。但由于通常工程施工进度较紧迫,施工道路的设置往往先于地下室顶板覆土施工,而无法利用覆土层的荷载扩散作用;同时,覆土施工时又会对已施工道路产生影响,需对施工道路进行翻转。故在施工组织时,需协调好顶板覆土与施工道路设置的相互关系。由于覆土层的荷载扩散作用,故在地下室顶板上消防通道结构设计时,可能需要对消防车活荷载进行适当地折减,以此减小板构件的结构高度及配筋量,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但结构优化后对覆土前的消防通道结构承载力降低了,因此对覆土前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的施工道路需仔细验算地下室顶板的承载力,以确定是否需采取地下室顶板加固措施。

1.4地下室顶板上施工道路的管理要求a)在地下室顶板上的施工道路两侧设置围护栏杆,在出入口及转弯处悬挂限重、行驶路线等标识。b)大型运输车辆如混凝土搅拌车、钢筋运输车经过地磅过磅,确认驶入地下室顶板上施工道路的施工车辆总质量控制在结构荷载的允许范围内。必要时,驳运超重材料后再行驶。c)混凝土浇捣等现场施工车辆较集中阶段,现场配备专人调度,防止施工荷载过于集中。d)加强对地下室顶板变形的观测,若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地下室顶板利用加固的几种方法

2.1钢管排架回撑加固优点:采用钢管排架回撑加固,不改变原地下室顶板结构情况,施工较灵活。缺点:由于在钢管回撑区域无法进行砌体、粉刷、安装暖通风管等施工,对地下室二结构、装饰、安装工程的施工进度有一定影响。

2.2设置构造柱加固优点:加固所占用空间小,对地下室的结构、装饰、安装工程的施工影响小。缺点:由于构造柱需随地下室顶板结构支模浇捣混凝土施工,施工工艺相对复杂,且通常受基坑支撑闷拆等施工工况影响,结构加固构造柱不能随地下室结构同步施工,则后期施工构造柱时,钢筋施工、混凝土浇捣均较困难,同时施工道路位置确定后,无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2.3采用钢结构加固优点:钢结构加固可采用φ609mm的钢支撑及型钢梁,加固所占用空间小,对地下室的结构、装饰、安装工程的施工影响小。缺点:由于地下室结构封闭,造成钢结构运输、施工困难。

2.4改变地下室顶板结构加固优点:可采取对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施工道路区域增加配筋等结构加强措施进行结构加固,对地下室空间情况没有影响,故地下室的结构、装饰、安装工程的施工可正常展开。缺点:由于采用结构加强措施后,对地下室结构的本身进行了改变,应避免结构超筋情况,需与业主、结构设计作进行一步的协商。同时施工道路位置确定后无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地下室顶板工程施工中具体采取何种地下室顶板结构加固措施,需综合考虑整体工程的影响程度。

3地下室顶板施工加固要点

3.1结构验算的要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规定了消防车活荷载标准值:双向板(板跨不小于6m×6m)采用20kN/m2,单向板(板跨不小于2m)采用35kN/m2。施工活荷载若大于上述数值,或施工道路设置于非消防通道部位,需考虑对地下室结构进行加固,加固措施通过结构验算后确定,通常考虑采用钢管排架回撑或地下室顶板结构加强。施工活荷载主要为汽车吊、材料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车及泵车等,取其最大项进行结构验算。采用钢管排架回撑加固时,钢管排架的计算可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相应要求,计算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支撑排架的受压应力及稳定性等。

3.2结构加固排架搭设要点a)钢管排架搭设需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有关要求执行。b)顶撑立杆上部采用U形顶托与结构之间必须垫设木方,且与结构顶平顶紧。c)钢管回撑施工完毕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通地下室顶板上的施工道路。d)遇到地下室顶板上施工道路跨后浇带时,按地下室结构后浇带实际情况调整支撑布置。中心支撑杆分布在后浇带两侧(图3)。e)工程全过程中定期对钢管回撑的顶撑与架构进行顶紧处理。f)定期观察钢管回撑的变形情况,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3构造柱加固施工要点地下室顶板加固构造柱施工工艺同结构框架桩的施工要求。若受地下室施工工况影响,结构加固构造柱需待地下室结构完成后施工,则钢筋施工、混凝土浇捣均较困难。钢筋施工可考虑采取植筋工艺,避免剥离钢筋时对原有结构的损伤。模板施工时设置门子孔,待混凝土浇捣至孔口时再封严振捣。

3.4钢结构结构施工要点a)施工流程为:φ609mm的钢管设备配制→进入现场拼装→安装准备→立柱吊装就位→施加预应力焊接连接槽钢→质量验收。b)钢立柱通常可采用2节φ609mm×12mm的钢管,每节一端有法兰片。下节钢管高300mm,上节钢管根据实际尺寸定。上节钢管下端的2个侧面设置2个钢牛腿供施加预应力用。c)钢管立柱安装采用人工搭设排架。其具体做法为:先用神仙葫芦吊起上节钢管,测量钢管垂直度,并采用千斤顶施加预应力;然后采用槽钢将上、下钢管对称焊接成一体。由于地下室钢支撑施工相对复杂,故也可考虑采用定制钢架进行结构加固(图4)。

3.5结构加强施工要点若采取地下室顶板结构加强措施,施工单位需与结构设计及时沟通、协调并由结构设计参考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荷载数据,以最终确定地下室顶板结构加强方案。

3.6对后浇带部位的加固要求因地下室后浇带区域的梁、板在空间上呈悬臂结构形态,地下室顶板上设置了施工道路,故在跨越后浇带区域时,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后浇带区域结构受损。

3.6.1优化后浇带设计后浇带按其设计功能,一般可分为温度后浇带、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等。在工程总施组编制阶段,进行现场总平面布置时,对于施工道路需跨越地下室顶板后浇带的情况,可视不同的后浇带与设计协商优化;对于温度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可建议优化为膨胀加强带,这样可避免后浇带区域出现悬臂结构情况,这有利于地下室梁、板及时达到结构受力工况;对于沉降后浇带,可视其布置位置与结构设计协商进行适当调整,尽量避开施工道路所利用的消防通道位置。

3.6.2后浇带两侧临时支撑加固对于无优化余地的后浇带,可采用临时支撑加固措施(通常采用与大面积地下室结构加固措施相同的钢管排架加固,见图5),也可通过结构计算后,设置临时构造柱。后浇带两侧设置临时支撑后,宜在地下室顶板面加盖走道板,以保证后浇带不受损伤。

地下室范文篇2

1控制混凝土裂缝、防治渗漏

地下室砼结构发生裂缝,导致渗漏,这是最主要原因之一。观察裂缝的宽度、长度及分布,大部分属于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强度收缩的问题。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要收缩变形,变形受到约束而引起强度收缩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抗裂强度时,引起裂缝。因此要防治渗漏,关键要控制裂缝的产生。

1.1设置伸缩缝。根据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地下室现浇结构,当长度超过30m左右即应设置伸缩缝。同为伸缩缝间距为30m,此时温度收缩应力不大,裂缝就不大可能发生。

1.2设置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后浇带是一种常用的已被实践证明可。有效控制砼结构裂缝的方法,不再评述。但由于后浇带的清理与凿毛给后浇带砼带来一定的麻烦,处理不好还会留下渗漏隐患,为此可采用膨胀加强带连续浇注法,即在收缩应力较大的地方浇注加强带,使其产生较大的膨胀来补偿砼的收缩。

1.3地下室结构顶板露天部份防止温度裂缝的方法。当面积较大时,为避免受到自然环境温度及湿度变化的影响,引起较大的温度变形,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必须采取覆土绿化线设置局部疆度伸缩缝等措施。

l.4砼中掺加外加剂或外掺料。为混凝土中掺人膨胀剂,以补偿砼的收缩应力。或在砼中掺人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类,该纤维有一定抗强度,与砼握裹力为,在砼中呈万向分布,达到增强砼硬化过程中的抗拉应力,控制砼裂缝的产生。

1.5设置防裂钢筋。增加构造筋,提高抗裂陛能,在地下室外墙水平筋应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使构造筋达到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抗裂性能。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养护条件

2.1合理选择使用原材料。水泥应采用低水化热,泌水眭力的水泥渺应采用洁净的中砂,严格控制砂中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应改用连续粒级的卵石或碎石;外加剂和外掺料,使用减水剂可以改善砼拌合物的和性,且能够减少水灰比,减少用水量,防止砼中多余水分引起裂缝和空隙。外掺料可以替代一部分水泥,氐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纹和收缩裂纹。

2.2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确定。塌落度的采用应根据地下室不同部位和施工工艺选择不同的塌落度;水泥和外加剂、外掺料的用量。为使拌合物具有良好的眭,必须保证足够的细数用量,应据现场要求,进行试配;水灰比。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的收缩率大,抗渗I生差,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水泥强度计算得出,一般应控制在0.55以下;砂率的确定;配合比应由试验室选定,要对各种参数进行优化,并试拌砼的工作性,制作试件检验强度和抗渗标号。

2.3养护。砼浇注后,必须在12h内覆盖保温养护,之后砼表面要一直湿润养护到14d。为防止出现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最好其表面一直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对于大体积砼应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做好测温记录,控制内外温差≤25℃。

3施工工艺控制

3.1模板应牢固,拼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发生变形或漏浆,极易引起漏水。模板的对拉螺栓应加焊止水环。

3.2混凝土浇注。为避免砼产生分层、离析,浇注时应严格控制拌合物自由落差。浇注可分层分段进行,但应注意层与层,段与段之间浇注时间间隔不得超过初凝时间,以免出现施工缝。

3.3提高混凝土振捣的组量。地下室砼应全面细致地进行振捣,下料和振捣要形成一定的顺序,防止漏振、欠振。要在下层砼初凝前上下层砼料,捣固振动棒直插人下层砼中5-lOcm,以保证接层部位砼的质量。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砼开始灌浆和冒气泡为准,不得欠振或超振。

4个别部位的处理

4.1施工缝的处理。地下室外墙外墙施工缝应设在高于底板30cm的外壁上。对于地下室留置施工缝时,应设置止水钢板,橡胶止水带或按设计要求留置。接灌砼前,要将原有砼表面的浮浆凿去,并认真清理后再浇注新砼。后浇带的砼应采用补偿收缩砼。

地下室范文篇3

(1)进行防水设计应明确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目的:确保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入室内,给予室内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储藏环境。防水层保护好地下结构,不能让地下水浸泡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结构渗水,会导致钢筋锈蚀、断截面减小、膨胀,混凝土裂缝增大、抗压强度减弱,建筑基础受损,建筑寿命降低,最终危及安全。(2)地下室防水设计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努力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设计前应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地下水运动规律和状况(近期和远期),确定设计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同时结合地质、地形、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材料供应及当地施工条件等全面研究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地下钢筋混凝土外墙、底板均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壁厚和地下水的最大水头比值。(3)独立式全地下室工程应做全封闭,附建式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防水设置,则应高出室外地平标高至±0.000m以上,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层可在室外平坦处改用防水浆完成设防高度。(4)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设计应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在特殊要求下可采用架空地面和夹壁墙。(5)地下室外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层,如聚苯板或聚乙烯板等。

2质量保证措施

(1)聚氯酯防水涂料保证质量的关键是:配合比正确,搅拌充分,根据气候条件随拌随用;薄涂多刷,确保厚度,涂刷均匀,养护充分。(2)严把材料关,防水材料的资料(包括产品合格证、防水材料准用证及防伪标志等)要齐全,材料进场后应现场进行抽样复检。(3)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施工前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精心进行施工。(4)基层要满足防水施工要求,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涂料施工。(5)在浇注混凝土保护层过程中,不慎损坏的防水层要及时修补。

3地下室防水技术处理中若干问题

(1)混凝土的泌水处理。大体积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另外加强二侧混凝土的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这样泌水和浮浆可以集中排除。(2)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完4~5h后,要用长括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待接近终凝前,用木蟹再打磨一遍,使收水裂缝闭合。(3)混凝土养护。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必须做好养护工作。本工程浇筑时气温高达35。,只进行保湿养护。采用浇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水份蒸发和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时间不少于14d。4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用的材料必须用密封的容器包装,存放材料的库房和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2)存料、配料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3)每次施工用完的机具要及时用有机溶剂清洗干净。(4)材料库房及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

5工程实例分析

某通讯大厦地下室两层,东西长74.8m,南北宽34.61m,主楼基础底板厚900mm,反梁高1300mm,宽900mm。地下室底板抗渗等级C30/S8,其挡土墙及分隔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剪力墙为C60,柱为C60,梁板为C30。混凝土为补偿收缩混凝土,其中有C30/S8和C60/S8,加强带C35/S8,底板混凝土浇筑宜在50h内完成。一级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防水达到不渗水,围护结构无明显湿渍标准。

(1)混凝土墙加强带设置:南北外墙在底板加强带对应位置设竖向加强带,带宽2000mm,筋长4000mm,增加水平温度筋13%。

(2)外墙水平施工缝处理采用阶梯缝加粘BW止水条。钢筋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板上皮钢筋采用钢筋马凳,间距1.5m~1.8m,支腿上应缠绕BW止水条,外墙上预留的套管、穿膛螺丝等均要焊止水板。

(3)底板用24砖墙模便于铺设卷材防水。支模一次性支到地梁上皮,外墙到1400高,混凝土一次浇筑。(4)模板采用15厚多层板,用100×50木方和脚手架管作楞。模板按缝宽大于0.5mm用海绵条嵌实,采用宽胶带封缝处理。模板要确保不漏浆、不变形、不失稳,做到易加固、易拆除。

地下室范文篇4

山西省运城市某空港大楼高14层,其中地下室两层,东西长98.7m,南北宽22.8m,主楼基础底板厚1000mm,反梁高1200mm,宽800mm。地下室底板抗渗等级C30/S6,其挡土墙及分隔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剪力墙为C30,柱为C30,梁板为C30。混凝土为补偿收缩混凝土,其中有C35/S6和C35/S6,加强带C35/S8,底板混凝土浇筑宜在50h内完成。一级防水等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防水达到不渗水,围护结构无明显湿渍标准,通过以下处理方法,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解决了地下室防水难处理的问题。

2.1〖JP2〗混凝土墙加强带设置:南北外墙在底板加强带对应位置设竖向加强带,带宽1500mm,筋长3000mm,增加水平温度筋12%。

2.2外墙水平施工缝处理采用水平缝加粘BW止水条。钢筋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板上皮钢筋采用钢筋马凳,间距1.5m~1.8m,支腿上应缠绕BW止水条,外墙上预留的套管、穿膛螺丝等均要焊止水板。

2.3底板用木模一次性支到地梁上皮,外墙到500高,混凝土一次浇筑。

2.4模板采用15厚多层板,用100×50木方和脚手架管作楞。模板按缝宽大于0.5mm用海绵条嵌实,采用宽胶带封缝处理。模板要确保其不漏浆、不变形、不失稳,做到易加固、易拆除。

2.5底板混凝土分层浇筑,减少每一次浇筑厚度利于散热。混凝土每次振捣完成后表面进行二次施抹,终凝前加抹一次,防止裂缝出现。浇筑15h后浇水并覆盖湿密目网海绵毯洒水后养护不少于14d,墙梁拆除模板后及时喷水覆盖湿密目网海绵毯养护,不宜浇水养护的地方刷养护液。

2.6水泥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本工程采用天王牌普通硅酸盐525#R(42.5MPa)水泥,采用河津电厂Ⅰ级粉煤灰,膨胀剂采用北京慕湖FEA,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使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北京慕湖),其缓凝时间宜控制在10h以上,减水率宜大于20%。适当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和混凝土收缩,避免裂缝出现

2.7石子采用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1.5mm。石子含泥量小于1%,砂子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3%。(本工程C30混凝土中砂含泥量小于1.5%)。

2.8地下室外墙做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1.5mm厚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2.9地下室柔性防水层(卷材或涂膜防水层)外做软保护层,贴50mm厚的聚苯泡沫板(容重不小于15Kg/m3)或3mm厚聚乙烯塑料板。

3.技术措施

3.1做好地下室防水设计。

3.1.1进行防水设计应明确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目的:确保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入室内,给予室内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储藏环境。防水层保护好地下结构,不能让地下水浸泡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结构渗水,会导致钢筋锈蚀、断截面减小、膨胀,混凝土裂缝增大、抗压强度减弱,建筑基础受损,建筑寿命降低,最终危及安全。

3.1.2地下室防水设计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努力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在设计前应充分掌握地下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地下水运动规律和状况(近期和远期),确定设计最高地下水位标高,同时结合地质、地形、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材料供应及当地施工条件等全面研究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地下钢筋混凝土外墙、底板均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壁厚和地下水的最大水头比值。

3.1.3独立式全地下室工程应做全封闭,附建式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防水设置,则应高出室外地平标高至±0.000m以上,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层可在室外平坦处改用防水浆完成设防高度。

3.1.4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设计应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在特殊要求下可采用架空地面和夹壁墙。

【摘要】建筑物地下室渗水、漏水是一种极易发生的常见问题,对建筑物使用性能和使用年限都有很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设计做法、防水材料、基层处理以及施工工艺、场地排水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地下室防水技术处理方法。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技术处理

地下室范文篇5

某高档住宅小区工程包括A、B、C、D#楼和地下车库,该工程位于天台路和城西大道交叉口,汽车总站对面。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7292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45935m2,地下建筑面积11357m2),各单体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顶板采用C35P6防水混凝土。

二、模板工程方面的措施

(一)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立杆(Φ48钢管)的间距一般不大于1000mm。

(二)根据工期要求,地下室顶板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

(三)楼板拆除:

1.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按下述要求执行:

(a)梁:跨度L<8m时,R≥70%(夏季约8天)

跨度L≥8m时,R=100%

(b)楼板跨度≤2m时,R≥50%

跨度2<L≤8m时,R≥75%,

跨度L>8m时,R=100%。

(c)悬臂构件:R=100%。

2.考虑到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地下室顶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因此确保结构上两个楼层来承受施工荷载,最底部一层方可作为周转安装使用(即施工层砼浇筑完毕,第2层承受施工层的荷载,最底下一套模板方可拆除翻模,以保证施工进度)。3.模板支撑时每根立柱下垫一块150×150木块。

4.在模板拆除过程中,不应任由模板自由落在地下室顶板面上,以免砼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形成不可恢复的裂缝和变形。

三、钢筋工程方面的措施

(一)对于板周边支座处的负弯距钢筋,板四角的放射形钢筋和阳台板钢筋,绑扎时位置应正确,同时必须设置钢筋支架,将上述钢筋牢固架设,支架的间距≤1m。

(二)混凝土浇捣前,必须在板周边支座处的负弯距钢筋,板四角的放射形钢筋和阳台板钢筋范围内搭设操作跳板,供操作人员站立,操作人员不得踩踏在上述钢筋上。

(三)当板内有预留管线通过时,应按设计要求在其上下各铺设Φ4@200宽600的钢丝网片。

四、混凝土工程方面的措施

(一)保证楼板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浇捣混凝土前应设置标高板厚的三脚标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据三脚标架控制板厚。

(二)当梁砼浇筑至板底标高后,须停歇1~1.5小时,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以防梁板交接处出现表面性水平裂缝。

(三)混凝土浇捣后,在终凝前必须用木蟹进行两次压抹处理,消除砼在塑性收缩阶段由于收缩变形引起的表面裂缝,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能力。

(四)确保混凝土及时得到养护

1.混凝土浇捣后,12小时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对掺用终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施工现场必须安装供浇水养护的水管。

2.后续工序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继续浇水养护不受影响,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养护,全部用一次性塑料薄膜。

3.在养护期内,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吊运重物时,宜分散堆放,且堆放位置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楼板的冲击影响。

五、混凝土材料方面的措施

(一)严格控制砼用水量:按照杭州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高砂石质量和降低砼坍落度等措施,适当降低砼的用水量。

(二)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适当降低砼坍落度对减少砼的收缩、控制砼裂缝是有利的,且是完全可行的。

(三)提高骨料质量,控制粗骨料数量

1.适当降低砂浆有利于减少砼的收缩,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

2.控制砼中粗骨料的用量,每立方米砼粗骨料的用量不应少于1000kg3.禁止使用细砂。

(四)合理选用外加剂:砼应选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并对砼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外加剂减水率不应低于8%,劣质外加剂不得用于砼中。

(五)控制混凝土掺合料掺量:目前,预拌砼主要使用低钙粉煤灰,高钙粉煤砂和矿渣微粉三种。砼掺合料的使用应综合考虑,其中包括目前水泥的矿物组分、施工工期对砼早期强度的要求,工程养护条件、工程实际条件下砼的收缩等。

六、后浇带的处理

(一)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两侧先浇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二)后浇带的位置、形式、尺寸,应按设计规定施工。

(三)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先浇混凝土的施工间隔时间至少为六个星期。这期间两侧先浇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变形已趋于稳定,此时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在两侧先浇混凝土及钢筋的限制作用下,后浇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限制下膨胀产生相向变形,使混凝土内部密实,且因膨胀而与两侧先浇混凝土相接密合,成为整体的、无变形缝的结构。

(四)后浇带浇筑前,应将两侧先浇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再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应保持湿润养护至少四个星期。

(五)后浇混凝土施工温度应低于两侧先浇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并宜选择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这是为了减小混凝土的冷缩变形。

七、混凝土养护

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抗渗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一般在混凝土进入终凝(浇筑后4~6h)即应用塑料膜或麻袋覆盖,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于14d。因为在湿润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缓慢,不致形成早期失水,有利于水泥水化,特别是浇筑后的前14d,水泥硬化速度快,强度增长几乎可达28d标准强度的80%,由于水泥充分水化,其生成物将毛细孔堵塞,切断毛细通路,并使水泥石结晶致密,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均能很快提高;14d以后,水泥水化速度逐渐变慢,强度增长亦趋缓慢,虽然继续养护依然有益,但对质量的影响不如早期大,所以我们加强注意前14d的养护。

八、外脚手架搭设

本工程顶板厚度为250、200mm,主体结构施工时局部外脚手架立杆要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我们在立杆底部垫15cm×15cm×0.8cm厚的钢板,同时地下室支撑立杆与搁置在顶板上外架立杆在竖向同一条中心线上,其底部也放置垫块,钢管顶部顶住顶板,把外架荷载有效地传递到地下室基础底板上,减小顶板的外荷载作用。

地下室范文篇6

关键词:地下室顶板;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1引言

景观设计是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景观设计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的面貌和美观性,所以地下室的顶板景观工程的设计是在建设地下室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地下室的顶板景观工程设计可以分为地形结构设计、水体设计、植物布局以及建筑小品设计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共同构建起了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设计,需要我们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2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设计的制约因素

我们要想对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设计进行研究和优化,那么首先就要了解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设计的制约因素,我们需要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充分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设计的发展,所以我们就需要寻找一些方法和技巧,来降低这些制约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可以取得更好景观工程设计的效果。景观工程设计的制约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个主要是因为地下室顶板负荷限制以及人们活动对于地下室顶板所造成的限制,第二个限制是一些不跟大地土壤完全接壤的土壤的排水问题,这两个问题会对地下室顶板景观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重点研究。

3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的地形设计

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的地形设计是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设计中最为基本的一项,因为地形设计是整个地下室的结构骨架,地形设计也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地形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负载的问题,因为地下室的负载直接决定了景观设计工程进行,因此当我们在进行景观工程设计时应当时刻考虑地下室的负荷问题。因为有负荷问题的限制,所以就使得地下室地形设计的最低点和最高点都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可以通过泡沫塑料、架空板、轻质土堆坡等方法进行地形设计,也可以采用复合材料架空的方法,即种植土+架空板+泡沫塑料,复合材料架空的方法造价比较低,使用比较普遍。以嘉湾B12景观工程为例,地下室顶板距离景观完成面覆土平均高约2.0米,最高的达到3.5米,我们采用局部砖混架空,在砖混架空上方采用泡沫塑料垫高,做地形框架,最上面一层采用种植土堆坡,形成高低起伏的地形。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的地形设计不只包括负荷的问题,顶板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地形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结合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地形设计。我们在进行地下室顶板的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设计的美观性,而且要考虑美观性之外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指的就是地形等客观因素,地形因素的限制主要是地下室空间以及周边地形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一旦确定是不能随便更改的,所以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和研究,尽量实现最为科学合理的地形设计,从而能够满足地下室顶板设计的需求。

4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的水景设计

除了地下室顶板工程的地形设计之外,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的水景设计也同样重要,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的水景设计包括多种多样的水体形式,有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等多种水体形式,这些不同的水体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又有不同的构造手法。以会北北广场为例,此水景就是建设在地下车库的顶板上的,建水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现人车分流,而且也是为了实现完善景观的目的。为了建设出优美的高度差效果,对地下车库进行分级建设,在设计过程中,就重点考虑到了水景设计的问题,采用了多种设计手法来实现景观的最大化,其充分利用了静态水体,对于地下车库地面上的部分进行堆高设计,这种设计方法使得地下车库的顶板比周围的地标高出了很多,这样就使得水景呈现出一种高出地面,大大提高了静水面的景观效果,这是一个充分利用水景设计的很好的例子。

5地下室顶板景观的植物设计

在进行地下室顶板景观的植物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所用植物的特性和生长条件等,同时也要考虑地下室顶板的土壤厚度等限制因素。例如,在我国南方的某些地下室中,其顶板的土壤厚度只有0.6米,但是一些浅根性乔木种植所需要的土壤厚度为0.9米,而深根性的乔木种植厚度更是高达1.8米,所以显然这两种植物类型是不能在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的植物设计中使用的,如果不事先对这些植物特性进行研究,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这些植物根系对地下室顶板造成破坏。而如果在种植这些植物之后再对地下室顶板土壤厚度进行加厚,这样就会使得建设的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增加土壤厚度也会增加地下室的负荷,有可能会对地下室的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在进行植物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事先考虑到所用植物的特性,而且要对植物的外观等充分了解,从而能够满足地下室顶板景观工程设计的需要。由于加厚地下室的顶板土壤厚度会对地下室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而且也会使得成本大大增加,所以我们就要找出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首先,我们可以尽早的确定植物的布局方案,可以在种植对土壤要求较高的乔木的周围局部加厚土壤,这样可以减少增加土壤的用量,也就能降低对地下室顶板的干扰。其次,我们可以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在没有地下室的地区多种植一些乔木,虽然地下室顶板位置乔木数量减少,但是总体的乔木数量是不变的,所以也能够保证整体的绿化率和美观效果。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局部堆高的树池来种植乔木,因为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减少土壤的用量,从而能够控制景观工程设计的成本,也能减少地下室的负荷,而且也能给地下室顶板带来非常别致的景观效果。这三种方式均可以有效的降低地下室土壤厚度对于地下室顶板景观设计的影响。

6地下室顶板景观的建筑小品设计

所谓地下室顶板景观的建筑小品设计就是指的是花架和走廊以及亭台等建筑的设计,地下室顶板的建筑小品设计对地下室的景观效果而言也是有极大影响的,如果能够科学有效的对建筑小品进行设计和利用,那么就能够大大提高地下室顶板景观的效果,但是在对建筑小品进行设计时,我们也要考虑建筑小品建造的位置以及建造的布局和尺寸等,因为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对地下室顶板造成一定的负担,而且也不能够保证顶板景观的整体效果。所以在进行建筑小品的设计时我们也要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保证建筑小品设计的科学性和美观性。在进行建筑小品的设计时,我们应当尽量采用质量较轻的材料,少使用钢筋混凝土这种材料,而是使用一些木质或者钢质材料,采用这两种材料不仅使得建筑小品的质量相对较轻,而且也能提高景观的效果,具有更好的美观性和时尚性,巧妙的运用这两种材料,就可以减少给地下室顶板带来的负荷,这样就会使得建筑小品的布局较为自由一些。而无论我们使用哪种建筑材料,我们都应当尽量将建筑小品的柱网与地下建筑的柱网对齐,这样可以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7地下室顶板的排水

地下室顶板的排水非常重要,排水处理的好坏,将会决定整个顶板景观设计的成败。在顶板硬景区域,采用1%-2%排水坡度结合暗沟的形式收集雨水;在顶板种植区域,我们将在建筑顶板完成面上再做一层防水层,在防水层上方做一道40厚细石混凝土(耐根穿刺防水层),兼做找坡,再铺设排水组合板或100-200厚轻质陶粒滤水层,排水板上方无纺布一道,上覆种植土。水通过下渗到排水板或陶粒滤水层,通过找坡排向雨水暗沟,暗沟连通建筑排水口,确保顶板在雨后不积水,种植区域不泡水。

8结语

本文对地下室顶板的景观工程设计进行了重点分析,先是分析了地下室顶板工程设计的限制因素,然后又结合这些限制因素对地下室景观工程设计的四个方面进行概述,对这四个方面的建造要求和建造方法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树华,殷丽峰.世界屋顶花园的历史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5(5).

[2]JGJ155-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地下室范文篇7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工艺探讨

我国的建筑施工工艺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来,高楼大厦、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地下室工程也逐渐增多,人们对地下室防水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地下室防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果地下室防水在一开始就设计到位、施工到位,那么就相当于降低了后期的维修工程成本,这是非常有益的事情。总体来说地下室的防水施工工艺遵循多道设防、以防为主的原则。

1地下室主体结构的防水施工工艺分析

地下室的主体结构包括地下室的底板防水、侧墙防水、顶板防水等方面,具体的施工工艺需要和实施步骤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分析。地下室底板防水的施工步骤是:将土夯实以后进行混凝土覆盖,然后进行抹平;底板缝隙处用沥青卷材进行覆盖,厚度不要超过3mm,而且在边界处可以进行附加防水层,在铺设沥青卷材时施工人员可以用热熔法铺设,表层可以用细砂撒匀覆盖,防水层铺设完成后,最后用5cm厚的细石混凝土作为最后的保护层。而侧墙结构的防水首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刷一层处理剂,缝隙处同样用沥青卷材进行抹平,接着热熔法施工覆盖两层沥青卷材,分别为3cm和4cm,最后的保护层使用厚聚苯板作为软保护措施,最后夯实土层,注意要一层一层的进行覆盖,不要太厚,否则容易破坏底板防水层。最后是顶板,它的防水施工工艺相对来说跟侧墙的防水施工工艺类似,除了最后的保护层使用细石混凝土以外,其他的都是大同小异,在这里就不多家赘述了。通过对地下室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工艺分析,我们对具体步骤有了详细的了解,那么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热熔法铺设防水卷材时,要进行加热,那么加热器的喷嘴距离卷材平面距离适中,不要太近这样会造成材料融化现象,加热到表面呈亮黑色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卷材铺设时采用滚铺法,这样材料与墙体之间没有起泡,这样比较牢固不易掉落;最后就是抹平缝隙时一定要先清理其中的颗粒物然后再进行后面的工序。

2地下室特殊部位的防水施工工艺分析

除了主体结构还有就是地下室的一些特殊部位需要进行防水设计。在这里我们以基础栓头和后浇带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个是基础栓头的防水施工工艺,第一步就是将钢筋板直,去除浮浆,将防水涂料涂于桩头顶面和侧面,厚度在1.5mm就可以,桩头铺设3mm厚的沥青卷材,最后用沥青防水涂料封口。第二个是后浇带防水工艺,与侧墙的防水工艺类似,只是在铺设卷材时多加一层3cm的沥青卷材。

3基层要求和施工条件

3.1基层要求。在地下室的防水施工工艺探讨的时候,对于基层要求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一是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混凝土的凝固质量,细致的检查浇筑施工质量,当然浇筑厚度要符合施工规定,发现裂缝、漏筋等现象要及时处理,施工人员要及时进行补休。防水层如果不平整一定会影响后期的工序,那么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工程人员用泥浆找平,找平层最好压实,不要出现起皮现象,排水坡度也应设计合理。在防水层这项工序实施之前,需要保证基层干净整洁,可以说基层的整洁度影响着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如果基层有沙粒、油污等影响整洁的因素出现时,必须要打扫干净,保证基层的平整,最好没有明水出现。3.2施工条件。施工条件就是说在地下室施工工程中,可能影响工艺实施的所有外界条件。比如说温度、物品摆放、水位高低等,其中有的是认为因素,有的是环境因素,不管怎样它们对于施工工艺的高质量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整个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至少降至防水层5m以下,排水设施齐全,不要有水流入基坑,影响施工开始;防水层没有完全晾干以前不要堆放任何杂物,有的时候施工人员不注意将材料放在防水层上,这样会对防水层产生非常大的破坏,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地下室施工还需要考虑温度的因素,温度在5~30℃之间最为适宜,当然雨雪天气不宜动工,晴天是最好的选择,最后就是热熔法的施工环境温度不能低于-10℃。这些都是需要施工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保证施工顺利开展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提高施工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施工工艺十分复杂,需要施工人员考虑整体环境,从全局出发,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了如指掌,当然对于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要积极找到应对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降低成本。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人才,建筑施更是如此,只有施工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一颗为人民负责的心,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蔡慧雯.某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探讨[J].江西建材,2013(2):90~91.

[2]李宛恩.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

地下室范文篇8

关键词: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的不断发展,地下室人防的设计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关于人防地下室也有相关的政策要求,人防地下室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对地下室人防建筑进行设计,发挥人防的作用,满足国家关于人防建设的要求,往往需要设计人员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能够熟悉的运用各种地下室人防设计软件的应用,满足人防建设的需要。

1.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的特点

在对人防地下室建筑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的设计,也就是指顶板和底板的设计以及外墙设计等;二是孔口的设计,也就是指门框墙、临空墙以及保护单元隔墙的设计。与普通地下室的设计不同,人防地下室的设计有以下特点:1.1由于人防地下室的特殊作用,在设计时要考虑战争的用途,应该考虑核武器或者普通武器爆炸等产生的荷载。一般来说爆炸产生的荷载的作用时间很短,往往都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瞬间产生的荷载力却很大,荷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因此人防地下室相关构件会受到爆炸等产生荷载的直接作用,而埋藏在土中的构建物则将间接的承受土层传递力带来的冲击波影响。1.2人防地下室在设计时要考虑平时和战时两种情况的荷载组合。在设计人防地下室各个构件时,不仅要满足战争时防爆的需要和保护要求,还要保证在和平时期的强度、舒适度和稳定性。在设计时应该考虑最不利的情形,对于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结合的地下室设计时,要同时满足平时和战时的使用要求,如果无法同时满足就考虑采取平战转换措施,能够保证战争时期能够迅速的完成地下室功能的转换。1.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时应该按照弹塑性工作阶段来设计。对于地下室人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如果处在屈服开裂状态应该说还是在正常状态,而对于一些受弯的构件,在屈服后一般出现大变形以后才会有坍塌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可以考虑构件材料的塑性工作阶段来提高构件的承受力,也节约地下室人防的工程造价。1.4地下室人防设计时可以适当的提高材料的强度值。建筑材料的特性是加载速率越快,材料的强度值越高。如果在战时武器爆炸对建筑构件作用时,结构构件的受力是瞬间的作用,这与标准的力学静载实验比较的话要快很多,材料力学表现的是强度的提高。由于武器爆炸的荷载是偶然性的,所以相比静载作用下的构件安全度可以不用太高。人防结构失效的概率在5%到8%之间。武器爆炸的荷载作用时,地基的承载力会有所提高,其安全系数可以取一个相对低值,因为瞬时的荷载一般不会造成地基失效从而导致结构被破坏,因此设计地下室人防时可以不测算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情况。

2.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地下室人防建筑时,要坚持人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地下室人防设计要做到位置、规模和用途与整个城市的人防建设规划相一致,地上地下综合考虑来制定地下室人防设计方案。2.1一般来说地下室人防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如果地下室人防上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则地下室人防的设计年限也要提高到与地上相同的年限。地上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一般产权都是70年,因此地下室人防也应该设计到70年,同时其结构布置也要兼顾上部结构的布置,地下室人防的承重墙、柱等也要和上部建筑结构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整个建筑的受力,能够将上部建筑的受力通过地下室的承重柱等直接传递到地基。2.2目前我国地下室人防工程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拉钢筋等冷加工处理的钢筋,如果地下室人防地势低于地下水位以下或者有盐碱腐蚀,则地下室人防外墙不能采用砖砌体。在结构设计时,由于构件所受的空气冲击波会将其等效成静力荷载,因此在计算配筋时可以将整个结构拆分成若干的单个的构件来计算。在常规武器或者爆炸产生的瞬时荷载作用下,要计算结构承载力,无需计算结构变形以及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等。2.3地下室人防受到武器爆炸荷载的作用可能是重复的,但是在地下室人防设计时不考虑这种重复作用,而是只考虑一次作用。一般乙类的地下室人防只考虑常规武器的爆炸作用,而对于甲类地下室人防则要考虑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爆炸等最不利的情况,按照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设计,不过在设计时不需要考虑两种武器的叠加效果。2.4在地下室人防设计时要考虑防护的要求和受力情况,尽量让各个部位的受力相互协调和统一。这就要求在设定的荷载作用下,主体和口部等部位都能够正常的工作。

3.地下室人防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3.1一般建筑的地下室人防在平时都是作为地下停车库在使用,在战时才作为防空地下室。在对地下室人防结构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人防上部建筑的设计,与之相协调。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地下室人防主体结构的设计和孔口的防护设计。孔口防护设计包括出入口的防护系统和消波系统。防护系统设计包括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门框墙、临空墙、出入口通道和风井的设计;消波设计包括防爆破活门和扩散室的设计。3.2为了保证地下室人防的完整性和密封性,一般地下室不用设计伸缩缝和沉降缝,在施工时要有足够的后浇带,等整个建筑沉降稳定后再进行浇筑。对于顶板、底板和侧墙采用双面钢筋,上下层或者内外钢筋之间要设置足够的拉结钢筋,确保混凝土结构在震动荷载时钢筋和混凝土能够协调工作。3.3地下室人防设计时要考虑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功能的转换。设计思路是在地下室的某些部位,在开始设计时可以按照和平时期的使用要求来进行设计,同时兼顾战争时期为达到防护要求而采取的转换措施。一般采用平战转换的地下室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一次性的设计,对于需要平战转换的构件应该考虑转换后的受力变化,同时在图纸中要表明转换的部位和转换方式。在平战转化设计时要尽量做到转化简单迅速,不需要机械设备的帮助而由人工手动就可以转化,转化需要的构件要一次性制成并标记在地下室人防中的显著位置。

总之,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需要考虑众多因素的设计,不是为了单纯的解决功能上的使用要求。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在和平时期的使用舒适性和经济性,还要考虑到战争时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平战转换的地下室还要考虑转换是否便捷,因此地下室人防的设计是一项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复杂设计过程,牵扯的问题很多,需要工程师们共同努力,提高地下室人防的设计水平。

作者:黄昊 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施工技术研究[J].符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

[2]结合实例探讨人防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涂莉.大科技(科技地).2011(15)

[3]浅析人防地下室结构施工的技术措施[J].何祖荣.建材与装饰.2016(22)

地下室范文篇9

关键词:地下室基础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质报告矛盾。

2.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垫层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nbspmm,在软弱土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3.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50mm.并应进行裂缝宽度的计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将地下室防水结构构件的计算弯距调幅、有的下端按铰接、有的未考虑荷载分项系数、多层时未按多跨连续计算等,也不进行裂缝计算,导致违背强条。

4.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连接构造不合理;外墙钢筋的搭接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修正搭接长度的要求。

5.地下室外墙设计中应考虑楼梯间,车道等支承条件不同的外墙计算与设计,不能与一般外墙相同。当顶板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注意外墙上部支座水平力的传递问题。

6.地下水位较高时,应特别注意只有地下室部分和地面上楼层不多时的抗浮计算,采用桩基时应计算桩的抗拔承载力。

7.高层地下室采用独立柱基或条基加抗水底板时,应在抗水板下设褥垫,以保证实际受力与设计计算模型相同。

8.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nbsp50007—2002)3.0.2条进行地基变形设计。

9.对一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强条)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摩擦型桩基。

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nbsp50007—2002)表5.3.4的规定。

10.对建筑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的变形观测要求,设计人普遍不够重视。变形观测工程范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nbsp50007—2002)第10.2.9条(强条),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观测的方法和要求,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nbsp8—97)的规定。

11.沉降缝基础与偏心基础:

砌体结构的沉降缝基础作成下图形式: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大部分基础存在零压力区,所设计基础不能提供设计所需的地基承载力。许多柱边与基础对齐的偏心柱基也同样存在问题。零应力区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nbsp50011—2001第4.2.4条的要求。

12.防潮层以下墙体采用水泥砂浆时应注意验算其强度。(因为水泥砂浆对强度的折减)。

13.个别工程的柱基高度不满足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柱基的抗冲切、抗剪不够。

14.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

15.砌体结构的地下室问题。(240)

16.地基承载力应为特征值。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3.0.4条)

A.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其对应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B.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C.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基础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D.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相应的基地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17.地下一层墙体能否作为筏板的支座问题。这个问题在砖混及混凝土结构中都存在。

18.地下室墙的门(窗)洞口应按计算设置基础梁。

19.基础零应力区的面积问题: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在设计轻钢结构时,应特别注意。

20.地下室顶板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上部的嵌固部位时,不能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

21.位于地下室的框支层,是否计入规范的框支层数的问题:

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则位于地下室的框支层,不计入规范允许的框支层数之内。

22.确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时,如果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建筑物的嵌固点,建筑物的高度该如何确定?是从室外地面算起还是从基础算起?

确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时,建筑物的高度是从室外地面算起。

23.场地采用桩基(包括搅拌桩)不能改变场地的类别。

24.地下室底板钢筋及基础梁钢筋的搭接问题。

地下室范文篇10

“新东城L-01-02地块商住楼”位于广州市新塘广园快速与汽车城大道交汇处之南侧。拟建29-30层的住宅楼(带商业裙楼),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面积约46000m2,长约263.92米,宽约175.5米,平面体形复杂;地下室北侧为抗力等级5级的战时人防。建筑物场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势高差较大,整个地下室分4次不同标高跌级处理。

2地基与基础

首先基础埋深,一般带地下室的建筑,基础承台面标高与地下室底板平,满足埋深要求。但若是半地下室,设计人员往往容易忽略。本项目因裙楼沿街商铺,造成“半地下室”,容易出现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此时可以采取降低承台标高,设置承台连梁处理。设计初期,业主追求施工速度快,要求采用静压管桩。但经过计算,塔楼部位因剪力墙间距小,轴力大,桩会非常密集,即使采用跳桩方式,仍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商议,最终塔楼部位采用钻(冲)孔桩,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纯地下室采用管桩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岩。考虑到两种不同类型基础,带来沉降差问题,设计时抽取了交界处塔楼剪力墙和地下室柱轴力差值较大处进行沉降差计算。结果表明满足基础变形要求。为了更合理设计,在塔楼和地下室交界处,地下室底板采用后浇带,顶板采用加强带等形式处理。根据地基规范规定,有孤石地质不适宜采用管桩基础形式。本项目场地较大,在地下室管桩基础施工时候,难免会遇到孤石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几点技术处理措施:(1)经过触探,了解孤石形状大小,局部埋深较浅的,采用开挖形式,移走孤石。若孤较小,就先合理调整桩承台方向,看能否避开孤石。(2)若孤石面积较大,但厚度较薄,经过调整仍不能避开的话,则应进行引孔后再压桩,以免造成桩身破裂。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断桩的情况,就在断桩周边部位采用“一断二补”(即断一根桩补两根桩)的措施处理,并对桩反力等进行复核验算,避免靠近轴力中心的桩出现受力较大的情况。这类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比较常遇到,也处理的比较好。(3)遇到孤石面积较大,厚度较厚的情况,此时就只能选择爆破等方法进行处理。

3底板设计

本项目嵌固端选择在承台面,利用基础的“无限”刚度,为首层楼面的灵活结构选型创造了条件,此外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不会造成地下室结构造价的提高,反而可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地下室北侧地下水位较高,而南侧部位因地下室采用跌级处理,考虑到广东属于多雨地区,加上常年水位变化较少,在设计时选取北侧商铺外最低道路地面标高为最高水位考虑。通过计算,地下室中部以上偏北侧,需要考虑抗浮设计。

4侧墙设计

作用在地下室外墙的荷载有侧压力、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对人防地下室还存在水平人防等效静载,而竖向荷载有上部建筑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及墙体自重等。地下室外墙一般存在上部结构延伸下来的柱、剪力墙等竖向构件,也会有本身地下室结构需要布置的柱,还有可能存在钢筋混凝土内墙与外墙垂直相交。因此,准确选择外墙计算简图是外墙设计的重点。有些设计人员在外墙计算时,带扶壁柱的,不区分扶壁柱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根据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因此我们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竖向荷载(轴力)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可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同此予以适当加强,这样计算简图才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注意与人防墙共用的地下室外墙配筋出满足正常设计情况下,还应满足人防设计的构造要求,此情况可跟人防结构设计师沟通协调。

5顶板设计

顶板设计主要考虑覆土荷载和消防车荷载的折减问题,以及塔楼的施工荷载。通过控制地下室柱网的合理布置,比如采用地下室柱距为5.3m(5.5m)*8m的方式(其中5.3m*8m为停车位置,5.5m*8m则为车道部位。),不仅方便地下室车库车辆的停放,而且方便顶板在5.3m和5.5m框架处设置450mm*900mm高的梁高,在此短跨处再设置一条300mm*800mm的次梁,其他同次梁方向相同的框架梁也采用300mm*800mm的尺寸。本项目地下室顶板根据园林专业的要求,覆土1.2米厚,顶板跌级高差部位,采用其他轻质材料换填,非消防车道的活荷载取值为5KN/m2。消防车荷载部分,根据地下室顶板被分隔成单向板的情况,并考虑了覆土厚度的折减,最终取值为:单向板2.6~2.8m宽,板荷载计算时取值为25KN/m2;次梁取0.8折减系数,为25*0.8=20KN/m2;主梁及柱设计时取0.6折减系数,为25*0.6=15KN/m2。

6结语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地下室柱网的布置也应配合停车车位布局,做到合理的布局,既方便车位的使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也控制结构顶板梁高,便于管线合理布置。注意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计算和外墙的合理计算模型的确定,选出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的计算受力情况,这样才能确保设计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