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部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3:14:42

地税部门

地税部门范文篇1

多年来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地税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新形势、新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廉政监督不到位

地税部门的廉政监督基本以上级主管机关为主,目前。客观上造成班子的权力使用在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上级主管机关虽有监督权,但由于时空距离尤其是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二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地税部门廉政预警的一般做法是领导干部被选拔任用前对其进行廉政诫勉谈话,目前。形式较为单一。而近年来出现的反面典型,又恰恰表明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对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同级又不敢监督,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各种诱惑,完全的自律不可能是永远有效的必须靠制度进行约束。

三监督渠道不畅

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一是干部职工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群众畅所欲言的情况反映机制。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二是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在开辟民主监督渠道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足,即使已有的渠道,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方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上,同样缺乏专项法律保障,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监督制度不全

重外部监督,一是制度内容安排上。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制度执行落实上,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力,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抓落实、动真格不够。

二、完善地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形成监督的良好环境一增强监督意识。

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首先需要增强个人的监督意识。要在营造监督氛围、畅通监督渠道、保障监督权利上下功夫。调动党员开展监督的积极性。要营造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拓宽党内民主,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充分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等,对党内事务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健全党内党员议事、倡议、批评、检举、控告的具体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对党员提出的重大意见和建议,要实行跟踪督办,进行反馈,或其他形式公布督办结果。要普遍建立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坚持党内生活的”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党员实施监督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二突出监督重点部位和领域。

切实树立“一把手”监督意识,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实施党内监督的重点,也是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关键。二是突出重点部位和领域。虽然目前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突出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管理部门,实行无缝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形成互相制衡的权力格局。三是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基建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抓住关键环节,明确监督内容,确保对重点事项的有效监督。

构建监督的长效机制三健全监督制度。

最大限度地防止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错误偏差。1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有效实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

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2健全集体议事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地方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情况进行审核,3坚持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应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的住房调整、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安排、职务变动、个人财产和收入、个人从事经营活动情况等重大事项。对隐瞒不报的除严肃批评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

每年根据上级、同级纪委廉洁自律的要求,4完善述职述廉制度。规范述职述廉的内容。结合群众反映的疑点问题、关心的焦点问题,确定具体的述职述廉内容。以请纳税人或有关方面的代表对地税干部现场提问、质询的方法,要求地税干部现场答题、加强述职述廉测评结果的运用,扩大评廉结果的反馈范围,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促进述职述廉监督作用的发挥。

凡是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最大限度地向党员和干部公开,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

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四整合监督资源。

强化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1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地税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的良好势头。

全面构建廉政预警机制,2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继续充分发挥特邀民主监督员作用的基础上。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发挥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中心和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廉政预情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腐败问题。

实现内外监督结合,3发挥其他监督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审计、财经等部门对地税干部的监督。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地税干部的现实表现,使广大地税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型的内外监督之中,形成立体化监督的态势。

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五完善监督体制。

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实行系统上级管理的体制,加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完善现行的反腐败领导体制。不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和制约,保证纪检监察部门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工作。抓紧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的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限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发挥下级纪检监察部门接触多、信息灵的优势,取得监督效能的最大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则要从干部任免、人员编制、业务培训、工作考核考评、经费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领导。

地税部门范文篇2

一、当前副职在工作中的状况。地税部门各阶层目前设置的副职大都有二个以上,有些职数更多,因“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和各种主客观的因素,造成其人员素质,年龄结构,专业水平等绪多方面参差不齐,致使他们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种类型:

(1)积极上进型:是指工作积极肯干,想干番事业的,能积极主动地协助正职工作,给正职当好参谋、助手,认真管好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并在某些方面有创造性,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勤政廉政、严律于己,在干部、职工中起表率作用。

(2)休眠保守型:是指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心。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不太积极主动,没有主动地给正职当好参谋、助手,没有很好协助正职工作,工作敲一敲,动一动,抱着“一切工作的功劳都归于正职”,一切都往正职身上推;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不给一把手排忧解难,使一把手、使全局工作难以开展或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3)争权夺利型:是指贪图享受,计较得失,专打“小九九”。把自己的分管工作,当成“权势”的象征,不能与正职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缺乏民主意识,把分管看作分权,在自己的“自留地”里胡作非为,老子第一说了算,工作缺乏全局观念,越权越位。

(4)好功自大型:是指动机不纯,骄傲自大,贪图虚荣。工作上一是漂浮,不扎实;二是提脱离实际的高指示,做劳民伤财假政绩;三是搞哗众取宠的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在正职面前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领导面前喜欢争宠、争功,在单位上喜欢争名、争利,炫耀自己,为自己歌功颂德。

(5)消极破坏型:是指认为自己有本事,怀才不遇,被领导安排为副职,受委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给正职当好参谋、助手,不协助、支持正职工作,对领导吹吹拍拍,阳奉阴违,弄虚作假,与正职唱反调,背后拆台,闹矛盾,正、副职之间不团结、不协作,会在工作中造成不良影响,给工作带来极大不利,致使工作难以进行。

二、作为一名副职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地税部门的副职,在本部门、本系统是一名领。因此,在整体综合素质方面都要比一般干部强,在各方面都要比他们优秀。否则,就难以走上副职领导岗位,难以驶驭工作。那么,作为一名副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呢?

(1)政治素质:它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因此,它要求思想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地税部门的领导,还要具备有依法治税的思想,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思想。对工作要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改革创新的进取心和协调能力;作风上要讲民主性和服务性,做到廉洁自律,为政清廉。

(2)知识素质:作为一名地税部门的领导,即要有广博知识、丰富经验,又要有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成为政治、行政的通才。即:要学会用邓小平理论来创新税务工作机制,用“三个代表“来指导工作实践,用《征管法》来加强税收管理。又要对于一般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方面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尤其是对税收专业知识要精通,要熟悉税收法律法规,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自如。

(3)能力素质: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集中表现。主要有:策划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协调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除此以外,还有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

(4)体格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体魄健全,精力充沛,这样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胜任领导职务,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三、作为一名副职应当掌握一定的基本领导方法、艺术、作风

作为一名副职,既然是一名领导,除了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基本领导方法、艺术、作风,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才能把工作更上一层楼。

(1)要具备的领导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议大事,懂大事,管本行;

(2)要具备的领导艺术:随机决断的艺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艺术,会“弹钢琴”的艺术;

(3)要具备的领导作风:a:实事求是的作风,它是马列主义、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三个表代”的体现,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即:求实、求是、求真,一切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求实精神与革命胆略相结合。b:民主作风,它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即:密切联系群众,遇事与群众商量,注重于被领导者积极性的发挥,尊重群众、平等对待群众,善于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C:严律于己的作风。即:必须遵纪守法,不得违纪违法,必须廉洁奉公,反对以权谋私,做到勤政廉政,严于职守,反对官僚主义,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有不同观点的同志。

四、作为一名副职应当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立足全局,当好参谋、助手。首先要抛弃私心杂念,淡化名利思想,把所分管的工作纳入整体目标中去,做到既能对自己分管的工作精心策划,科学指导,又能参与全局工作,支持、配合正职或重点工作的开展。要踏踏实实地做具体工作,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帮助正职从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正职能集中精力思考和处理事关全局的大事。要有集体荣誉感,凡属集体决定的事情,无论自己持何种意见,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决不能在思想上梗阻,在言行上反对,更不能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2)要尽心尽职但不能越位。不能在思想上虚荣,行为上揽权或绕开正职向上级汇报、请示工作,或跨越其他副职,插手其分管的工作,这样就会造成班子的内耗、不团结、闹矛盾。作为副职,要对正职负责,对其要多尊重服从,多请示报告;对同级要理解、支持、合作;对下级要多指导,多关心,多帮助。

(3)要谋断但不能擅断。身为副职,应当尽心辅助正职,凡属于自己职责内的事要拿出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要事事请示正职。不是自己职责的事,要积极提建议、出意见,当好参谋,决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正职考虑不到的,要及时提醒,及时建议、补充,对正职一时心中没有把握的问题,要协助去了解、分析、调查,提供帮助。

(4)要排忧解难而不推难。作为副职,在工作困难时,应冲锋陷阵,不应临阵脱逃,应为正职排忧解难,不能装聋买傻、绕弯子、推卸责任,更不能给正职出难题、唱反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地税部门范文篇3

一、目前纳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制度体系的层级过低。现阶段,我国尚未制定出台专门的纳税服务法律法规,与纳税服务相关的统一制度,多数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不少税务机关与纳税服务相关的个性化服务制度,也多数只在本级本地推行而未予以拔高推广。这与纳税服务的法定义务定位极不相称,也与征收、管理、稽查、处罚、发票管理等均有专门立法极不配套。这客观上直接导致了纳税服务在税务工作中的地位不高。

(二)服务主观重视程度不够高。一些税务机关每年专门研究纳税服务工作的会议不多,专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机构设置不统一、名称不规范、职责不明确、权责不对称、力量不充实,对纳税服务的时间分配无倾斜,对纳税服务的经费无预算、保障低,尤其是对税收宣传的投入少、不愿多花钱。税务人员研究纳税服务工作、学习纳税服务知识和技能、主动靠前提供纳税服务等的主动性不强,畏难、厌烦的情绪和现象不少。

(三)服务存在缺位与越位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少税务机关存在对机构、人员、时间、经费、设施设备、技术手段等纳税服务资源开发和配置不合理或不充分的现象,特别是征收机构收缩后对农村纳税服务资源的配置问题尤为明显;有的税务机关和人员行政办事效率仍然较低,办理同一纳税事项需纳税人多次往返、久拖不决的现象仍然存在,等等。导致纳税人享受纳税服务公共资源的机会不均等,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承受不应有的人力、财力和精神上的负担。

(四)服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合理。一些税务机关往往偏重逐级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监控纳税人可能存在的诸如偷税等违法动向。这直接影响了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考核、评价工作机制的决心,削弱了对纳税服务考核、评价的资源配置。

二、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的策略和途径

(一)更新服务理念,重新定位纳税服务的价值

根据地税部门纳税服务工作的现状,认真梳理、对照、分析,看纳税服务的内容、标准、流程和方式,以及制度建设、服务手段和能力等,是否与纳税人的切实需求相适应,有针对性地整改建制,从而建立起系统规范的纳税服务体系。

(二)改进服务手段,全面提高纳税服务工作效率

在大厅设立咨询台和导税员。选拔责任心强、素质高、业务熟、善于沟通的干部担任,能够快捷、周到、详细而又耐心地做好办税前后的各项宣传讲解工作。定期举办服务理念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使纳税服务已由传统的道德范畴上升成为法定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定期开展各项纳税服务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服务理念,树立现代税收服务观,建立以“为纳税人服务”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三)创新服务方式,满足纳税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根据纳税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涉税办税服务、税法认知服务、维权服务、诚信服务、文明优质服务。认真分析、准确把握纳税人所念、所想、所需,不断创新纳税服务的方式,对不同纳税对象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措施,努力满足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继续大力推行引导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提醒服务、全程服务等。开通绿色通道服务。为特定的纳税群体提供援助服务,对那些行动不方便的纳税人,如年老体弱者、残疾人等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可以由地税机关或社会中介组织提供上门服务,切实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

地税部门范文篇4

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地税收入实现新增长。加强收入分析,强化收入调度,确保地税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两个比重”有所提高,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地方税收的财力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市地方税收力争达到42.5亿元,增长19%;奋斗目标45.7亿元,增长28%。

二是依法治税开创新局面。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程度提高,税收执法规范化程度增强,税收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初步建立“制度支撑、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执法管理机制。确保税收执法准确率达到98%以上。

三是征管基础迈上新台阶。收入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高效运转。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管户率、申报率、入库率均达到99%以上,税源预测数与税收实际入库数误差控制在10%以内。

四是征管改革取得新突破。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深化征管改革,构建与现代税收理念相适应的管理新格局。不断完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互动的新型征管机制。加快现代分局建设步伐,力争达标率达到10%以上。

五是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树立“大服务、一体化、大格局”的服务理念,初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纳税服务体系。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星级办税服务厅评定实现新突破。确保社会满意率达到96%以上。

六是队伍建设呈现新活力。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2%以上,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的达到72%以上,“三师”比例达7.5%以上。创先争优再创佳绩,文明创建再结硕果,各项竞赛排名靠前,绩效考核“保先争一”。

落实上述思路,实现上述目标,全市地税部门2011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职能发挥,进一步提高财力保障水平。强化地税收入管理。科学合理分解税收计划,坚持按月、按季、按专题召开收入分析会,做好增减收因素影响测算、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计划执行结果反馈和收入预测预警分析,加强行业、税种、地区和重点税源收入分析。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严格征收纪律,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规范缓税审批,确保完成收入任务。拓展政策运用空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调节、激励的作用,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税收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调控意图,找准落实政策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税收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不断拓展政策的使用空间,为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助力。跟踪问效,加强政策执行检查,评估政策落实效果。深化税收经济分析。开展税收反映经济分析,从税收收入的产业、行业、区域、税种、结构等不同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各方面的基本特征,反映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状况。开展税收调节经济分析,全面了解税收政策内容和目标,研究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市区域、行业经济的影响。开展税收服务经济分析,针对经济运行、税收政策、税收制度中的问题开展分析,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建议,当好参谋助手。

(二)突出风险防范,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地税执法全过程,完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办法》,改进税务风险管理软件,提高化解税收执法风险能力,防范违法执法行为发生。完善税收执法权力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加强法制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全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素质。健全执法监督体系。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扩展执法责任制适用范围,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的自动化考核,完善追究范围与形式,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确保追究结果公平、公正。强化执法督察工作,做到查前有方案、有培训,查中程序规范,查后整改到位。推进税收执法监督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做好人工检查与计算机考核的有机结合,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整顿规范税收秩序。进一步完善稽查工作制度,稳步推进分类稽查和一级稽查,建立新型税务稽查的立体架构。健全完善大要案管理制度,强化大要案的报告和督办工作。依法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打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加强税法宣传教育,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三)突出专业管理,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根据纳税人的类别、税源规模、税源特征和征管流程,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机制,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信誉等级、兼顾工作事项,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推进大企业个性化管理与服务,推行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实施税源立体化管理。完善税源管理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各级地税机关之间,地税机关内部之间、地税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与税源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构与人力资源机制。

(四)突出信息管税,进一步提高科技运用水平。拓展征管核心软件应用。进一步完善现有应用系统功能,提升使用功效。完善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绩效考评机制,建立两级服务保障责任对应关系,加强对新软件模块上线、数据质量、网络安全等重要工作的日常监控,做好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充分运用参数定税软件、税务综合办公系统,稳步推行纳税评估软件、征管资料电子化档案软件。切实提高信息管税水平。坚持以业务为先导,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提高信息管税能力。拓宽涉税信息采集渠道,加强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提高税收征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水平,推进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推进基层现代分局建设。认真落实《宜春市地税系统现代分局建设工作规划》,融入税收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自我完善、追求卓越,做到理念与实践、内涵与外延、硬件与软件等方面有机统一,不断增强税收征管能力和税收服务能力。

地税部门范文篇5

一、当前国、地税部门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日常管理各自为政,不利优化纳税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国、地税两部门基本是各自按照本部门的工作机制和方法程序开展各项日常税收管理活动。以国、地税共管户为例,虽然现在已实现了联合办证和同城通办,但实际并未起到应有的减轻纳税人负担的作用,一是由于国、地税业务需求不同,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办理完税务登记手续后,往往还要跑到两边的税务部门办理其他相关手续;二是在部门利益考虑的前提下,实行联合办证和同城通办反而容易在基层国、地税征管机关间引发征管权限纠纷;三是当前国、地税两部门在日常税收管理活动方面缺乏有效的互动与协作,既增加了两部门税收管理运行成本,也不利于切实减轻企业办税负担。

2、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不利推进信息管税。

同样作为税务执法部门,国、地税两部门都直接拥有大量的、互补性很强的涉税信息,实现两部门税源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是实施信息管税非常关键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国地税机构设置有差异、征管软件不统一、信息化建设不同步等原因,使得两部门税源管理机关在涉税信息共享、护税协税等方面还停留在较初浅的水平,虽然双方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信用等级评定不规范,不利提高纳税遵从度。

近年来,虽然国、地税两部门都大力推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部门间缺乏充分的、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致使整个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工作机制还存在很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实际工作中,由于国、地税两部门评定信用等级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容易出现同一纳税人在国地税两部门评定的信用等级不一致,甚至两部门互不认可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纳税信用等级管理的权威性,尤其是不利于调动国地税共管户提高税收信用等级的积极性。

二、加强国地税部门协作的措施和建议

1、推进资源整合,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

一是在办理税务登记方面,国、地税双方要统一基础信息登记资料和办理程序,并及时把相关资料传递给对方,特别是要切实以优化纳税服务为出发点,认真处理好可能出现的征管权限划分上的矛盾。二是在税收宣传方面,国、地税在加强部门协作上就大有可为,如共同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税收宣传活动,共同向纳税人答疑解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在日常管理协作方面,如建立联合巡查巡管机制,共同对新办企业或重点服务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至少能有效解决部分重点纳税人“两头跑”的问题,既有效提高征管效能,又有效提升税务管理新形象。

2、建立评定信用等级共同机制,增强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

针对当前评定纳税信用等级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国、地税部门共同组成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按照规定的权限、内容和标准,共同审核评定共管户的纳税信用等级。同时,在加强纳税信用等级后续管理方面,双方也可加大协作力度,对信用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在日常巡查、发票领购、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方面采取相同的优惠措施,并积极实施动态管理,及时依据纳税人在涉税事项方面的变化,适时调整其纳税信用等级,从而有效增强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督促其积极提高纳税信用等级。

3、开展联合办案,切实增强税收执法刚性。

国、地税部门对各自查处的各类涉税违法案件,应建立固定的机制和渠道相互通报,或有条件允许双方互相调取征管资料及涉税案卷,以便获取追缴偷漏税的有力证据。对偷税数额较大达到立案标准的,更要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追查,及时将涉案证据转交对方权限部门处理,防止出现一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多方追缴查补大量税款,另一方却毫不知情,任由税款大量流失的现象,从而既有利堵塞不必要的税收流失,又有利增强税收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地税部门范文篇6

三进企业,全面帮扶

送信心进企业。县地税局成立了由局领导和业务骨干共23人组成的三支“春雨”行动小分队。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小分队分赴利民化工、绿源木业、明盛电力、池禾化工等县重点企业和部分困难企业调研走访,掌握企业运转情况和发展动向,分析形势,为企业鼓劲。通过县地税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国家民爆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利民化工厂成功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08年度可享受所得税15%税率的优惠,成功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

送办法进企业。通过走访调研、召开税企沟通会、和企业探讨财务、税收业务问题,初步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及下一步经营计划,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与企业主共解危机下的发展难题。今年以来,县地税局仅大型税企沟通会就举办了四场,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更拉近了税企之间的距离。

送培训进企业。为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税收政策,县地税局举办了大型税收政策培训会,邀请了省财经院校专家着重讲解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知识、汇算清缴知识及税收优惠政策。此次培训会吸引了150多户企业参加,受训人数达200余人。除举办大型政策培训外,县地税局还根据一些纳税人的特殊需要,组织业务骨干分企业、分行业不定期地送培训上门,为企业人员讲解税收政策,辅导纳税实务,这种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培训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实用性,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

三项服务,促进发展

优化服务环境。积极改善服务硬环境,在办税柜台上新增pos机刷卡缴税(费)、纳税服务满意度评价器,在柜台前面设置红色的“一米线”,新添供纳税人办理业务的桌椅,增加用于外网申报的电脑等,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舒适服务。

丰富服务内容。认真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与“补正承诺制”,提升涉税事项办理速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收费,免除税务登记工本费;推出“税收优惠政策辅导日”、“新办企业办税辅导日”、“值班分局长接待日”,加强税企互动;推广四部门联合办证制度,精简纳税人依法申请涉税事项,减少办税成本。

创新服务形式。为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节约生产成本,全力帮扶中小企业渡难关、保生存、促发展,县地税局推出了“预约”式服务。只要事先预约,哪怕是休息日,办税大厅窗口也照常办事。与“预约”服务一道推出的还有“一窗式”服务、“延时”服务、“免填单”服务等多项便民措施。

四重政策,雪中送炭

“普惠”型政策帮企业减轻负担。为帮助企业脱困减负,县地税局积极落实了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临时性下浮政策,在2008年的12月和2009年的3月,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保险的企业缴费统筹部分给予100%减征,仅此项政策,使全县企业减负达944万元。同时,从2009年起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从19%降低为12-16%。

“激励”型政策为企业点亮信心。县地税局联合科技局、环保局、经贸局、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在合法前提下,减少办理环节和程序,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2008年已有8家企业先后通过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优惠税收政策备案,可享受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2008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抵免。此外,地税局还联合经贸、土管、国税等部门,按企业每亩土地税收贡献率实施财政奖励补助,全县共有26家企业享受补助金额达138.5万元。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让企业在“寒冬”里尝到了积极转型和创新发展的甜头。

地税部门范文篇7

多年来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地税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取得了突出效果,但从新形势、新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廉政监督不到位

地税部门的廉政监督基本以上级主管机关为主,目前。客观上造成班子的权力使用在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上级主管机关虽有监督权,但由于时空距离尤其是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二)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地税部门廉政预警的一般做法是领导干部被选拔任用前对其进行廉政诫勉谈话,目前。形式较为单一。而近年来呈现的反面典型,又恰恰表明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对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同级又不敢监督,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各种诱惑,完全的自律不可能是永远有效的必需靠制度进行约束。

(三)监督渠道不畅

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同水平地存在另外,一是干部职工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群众各抒己见的情况反映机制。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置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二是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在开辟民主监督渠道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分,即使已有的渠道,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方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上,同样缺乏专项法律保证,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得到有力的保证。

(四)监督制度不全

重外部监督,一是制度内容安排上。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久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制度执行落实上,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力,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抓落实、动真格不够。

二、完善地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监督意识。

不时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首先需要增强个人的监督意识。要在营造监督氛围、疏通监督渠道、保证监督权利上下功夫。调动党员开展监督的积极性。要营造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支持维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拓宽党内民主,疏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充分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等,对党内事务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健全党内党员议事、建议、批评、检举、控告的具体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对党员提出的重大意见和建议,要实行跟踪督办,进行反馈,或其他形式公布督办结果。要普遍建立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坚持党内生活的”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党员实施监督搭建平台,发明条件。

(二)突出监督重点部位和领域。

切实树立“一把手”监督意识,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实施党内监督的重点,也是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关键。二是突出重点部位和领域。虽然目前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突出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管理部门,实行无缝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顺序,形成互相制衡的权力格局。三是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基建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抓住关键环节,明确监督内容,确保对重点事项的有效监督。

(三)健全监督制度。

最大限度地防止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错误偏差。1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有效实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

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2健全集体议事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必需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地方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领导干部演讲个人重大事项情况进行审核,3坚持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应向党组织如实演讲个人的住房调整、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布置、职务变化、个人财富和收入、个人从事经营活动情况等重大事项。对隐瞒不报的除严肃批评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置。

每年根据上级、同级纪委廉洁自律的要求,4完善述职述廉制度。规范述职述廉的内容。结合群众反映的疑点问题、关心的焦点问题,确定具体的述职述廉内容。以请纳税人或有关方面的代表对地税干部现场提问、质询的方法,要求地税干部现场答题、加强述职述廉测评结果的运用,扩大评廉结果的反馈范围,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促进述职述廉监督作用的发挥。

凡是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最大限度地向党员和干部公开,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

(四)整合监督资源。

强化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1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地税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的良好势头。

全面构建廉政预警机制,2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继续充分发挥特邀民主监督员作用的基础上。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发挥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中心和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廉政预情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腐败问题。

实现内外监督结合,3发挥其他监督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审计、财经等部门对地税干部的监督。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地税干部的现实表示,使广大地税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型的内外监督之中,形成立体化监督的态势。

(五)完善监督体制。

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实行系统上级管理的体制,加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完善现行的反腐败领导体制。不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和制约,保证纪检监察部门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工作。抓紧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演讲情况的制度,明确演讲的内容、演讲的时限以及责任追究方法,发挥下级纪检监察部门接触多、信息灵的优势,取得监督效能的最大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则要从干部任免、人员编制、业务培训、工作考核考评、经费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领导。

地税部门范文篇8

地税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多年来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新形势、新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廉政监督不到位

目前,地税部门的廉政监督基本以上级主管机关为主,客观上造成班子的权力使用在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上级主管机关虽有监督权,但由于时空距离尤其是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二)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地税部门廉政预警的一般做法是在领导干部被选拔任用前对其进行廉政诫勉谈话,形式较为单一。而近年来出现的反面典型,又恰恰表明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对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同级又不敢监督,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各种诱惑,完全的自律不可能是永远有效的,必须靠制度进行约束。

(三)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干部职工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群众畅所欲言的情况反映机制,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二是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在开辟民主监督渠道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足,即使已有的渠道,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方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舆论监督上,同样缺乏专项法律保障,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监督制度不全

一是在制度内容安排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在制度执行落实上,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力,“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抓落实、动真格不够。

二、完善地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监督意识,形成监督的良好环境

首先需要增强个人的监督意识。要在营造监督氛围、畅通监督渠道、保障监督权利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调动党员开展监督的积极性。要营造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拓宽党内民主,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充分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等,对党内事务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健全党内党员议事、倡议、批评、检举、控告的具体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对党员提出的重大意见和建议,要实行跟踪督办,进行反馈,或其他形式公布督办结果。要普遍建立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坚持党内生活的“”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党员实施监督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二)突出监督重点部位和领域,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一把手”的监督意识,是实施党内监督的重点,也是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关键。二是突出重点部位和领域。虽然目前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突出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管理部门,实行无缝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形成互相制衡的权力格局。三是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基建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抓住关键环节,明确监督内容,确保对重点事项的有效监督。

(三)健全监督制度,构建监督的长效机制

1、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有效实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最大限度地防止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错误偏差。

2、健全集体议事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3、坚持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应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的住房调整、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安排、职务变动、个人财产和收入、个人从事经营活动情况等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地方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情况进行审核,对隐瞒不报的,除严肃批评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

4、完善述职述廉制度。规范述职述廉的内容,每年根据上级、同级纪委廉洁自律的要求,结合群众反映的疑点问题、关心的焦点问题,确定具体的述职述廉内容。以请纳税人或有关方面的代表对地税干部现场提问、质询的方法,要求地税干部现场答题、加强述职述廉测评结果的运用,扩大评廉结果的反馈范围,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促进述职述廉监督作用的发挥。

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凡是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都最大限度地向党员和干部公开,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

(四)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1、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地税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的良好势头。

2、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在继续充分发挥特邀民主监督员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廉政预警机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发挥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中心和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廉政预情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腐败问题。

3、发挥其他监督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审计、财经等部门对地税干部的监督,实现内外监督结合,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地税干部的现实表现,使广大地税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型的内外监督之中,形成立体化监督的态势。

(五)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

加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完善现行的反腐败领导体制,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实行系统上级管理的体制,不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和制约,保证纪检监察部门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工作。抓紧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的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限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发挥下级纪检监察部门接触多、信息灵的优势,取得监督效能的最大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则要从干部任免、人员编制、业务培训、工作考核考评、经费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领导。

地税部门范文篇9

地税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多年来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新形势、新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廉政监督不到位

目前,地税部门的廉政监督基本以上级主管机关为主,客观上造成班子的权力使用在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上级主管机关虽有监督权,但由于时空距离尤其是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督。

(二)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地税部门廉政预警的一般做法是在领导干部被选拔任用前对其进行廉政诫勉谈话,形式较为单一。而近年来出现的反面典型,又恰恰表明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对于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上级监督不到,群众监督不了,同级又不敢监督,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实,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可能存在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各种诱惑,完全的自律不可能是永远有效的,必须靠制度进行约束。

(三)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干部职工反映真实情况的渠道不畅。目前仍然缺少一种能让群众畅所欲言的情况反映机制,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匮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情况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以及一些部门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打击了干部群众反映真实情况的积极性。二是群众实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在开辟民主监督渠道上作了大量工作,但民主监督渠道还是显得不够充足,即使已有的渠道,如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也由于评议方法、评议机制不健全以及评议结果没有很好地与领导干部的任免奖惩挂钩,民主监督渠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舆论监督上,同样缺乏专项法律保障,使得监督主体的职能和权利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监督制度不全

一是在制度内容安排上,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对权力的内在有效制衡,合理分配上缺乏具体规定。二是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在制度执行落实上,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力,“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抓落实、动真格不够。

二、完善地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监督意识,形成监督的良好环境

首先需要增强个人的监督意识。要在营造监督氛围、畅通监督渠道、保障监督权利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调动党员开展监督的积极性。要营造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拓宽党内民主,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充分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批评权和建议权等,对党内事务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健全党内党员议事、倡议、批评、检举、控告的具体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实行来访接待日,对党员提出的重大意见和建议,要实行跟踪督办,进行反馈,或其他形式公布督办结果。要普遍建立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坚持党内生活的“”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党员实施监督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二)突出监督重点部位和领域,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明确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一把手”的监督意识,是实施党内监督的重点,也是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的关键。二是突出重点部位和领域。虽然目前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要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突出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管理部门,实行无缝监管的运作模式。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形成互相制衡的权力格局。三是突出重点事项。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事项,如基建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等,设立专门监督机构,抓住关键环节,明确监督内容,确保对重点事项的有效监督。

(三)健全监督制度,构建监督的长效机制

1、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有效实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最大限度地防止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错误偏差。

2、健全集体议事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3、坚持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应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的住房调整、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安排、职务变动、个人财产和收入、个人从事经营活动情况等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地方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情况进行审核,对隐瞒不报的,除严肃批评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

4、完善述职述廉制度。规范述职述廉的内容,每年根据上级、同级纪委廉洁自律的要求,结合群众反映的疑点问题、关心的焦点问题,确定具体的述职述廉内容。以请纳税人或有关方面的代表对地税干部现场提问、质询的方法,要求地税干部现场答题、加强述职述廉测评结果的运用,扩大评廉结果的反馈范围,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促进述职述廉监督作用的发挥。

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凡是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现象的事项,都最大限度地向党员和干部公开,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

(四)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

1、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地税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的良好势头。

2、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在继续充分发挥特邀民主监督员作用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廉政预警机制,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发挥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中心和民主评议机关活动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廉政预情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腐败问题。

3、发挥其他监督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审计、财经等部门对地税干部的监督,实现内外监督结合,多渠道、多方位了解掌握地税干部的现实表现,使广大地税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型的内外监督之中,形成立体化监督的态势。

(五)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

加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完善现行的反腐败领导体制,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实行系统上级管理的体制,不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和制约,保证纪检监察部门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工作。抓紧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的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限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发挥下级纪检监察部门接触多、信息灵的优势,取得监督效能的最大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则要从干部任免、人员编制、业务培训、工作考核考评、经费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对下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领导。

地税部门范文篇10

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地税收入实现新增长。加强收入分析,强化收入调度,确保地税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两个比重”有所提高,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地方税收的财力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年,全市地方税收力争达到42.5亿元,增长19%;奋斗目标45.7亿元,增长28%。

二是依法治税开创新局面。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程度提高,税收执法规范化程度增强,税收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初步建立“制度支撑、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执法管理机制。确保税收执法准确率达到98%以上。

三是征管基础迈上新台阶。收入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高效运转。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管户率、申报率、入库率均达到99%以上,税源预测数与税收实际入库数误差控制在10%以内。

四是征管改革取得新突破。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深化征管改革,构建与现代税收理念相适应的管理新格局。不断完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互动的新型征管机制。加快现代分局建设步伐,力争达标率达到10%以上。

五是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树立“大服务、一体化、大格局”的服务理念,初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纳税服务体系。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星级办税服务厅评定实现新突破。确保社会满意率达到96%以上。

六是队伍建设呈现新活力。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2%以上,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的达到72%以上,“三师”比例达7.5%以上。创先争优再创佳绩,文明创建再结硕果,各项竞赛排名靠前,绩效考核“保先争一”。

落实上述思路,实现上述目标,全市地税部门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职能发挥,进一步提高财力保障水平。强化地税收入管理。科学合理分解税收计划,坚持按月、按季、按专题召开收入分析会,做好增减收因素影响测算、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计划执行结果反馈和收入预测预警分析,加强行业、税种、地区和重点税源收入分析。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严格征收纪律,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规范缓税审批,确保完成收入任务。拓展政策运用空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调节、激励的作用,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税收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调控意图,找准落实政策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税收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不断拓展政策的使用空间,为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助力。跟踪问效,加强政策执行检查,评估政策落实效果。深化税收经济分析。开展税收反映经济分析,从税收收入的产业、行业、区域、税种、结构等不同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各方面的基本特征,反映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状况。开展税收调节经济分析,全面了解税收政策内容和目标,研究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市区域、行业经济的影响。开展税收服务经济分析,针对经济运行、税收政策、税收制度中的问题开展分析,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建议,当好参谋助手。

(二)突出风险防范,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地税执法全过程,完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办法》,改进税务风险管理软件,提高化解税收执法风险能力,防范违法执法行为发生。完善税收执法权力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加强法制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全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素质。健全执法监督体系。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扩展执法责任制适用范围,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的自动化考核,完善追究范围与形式,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确保追究结果公平、公正。强化执法督察工作,做到查前有方案、有培训,查中程序规范,查后整改到位。推进税收执法监督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做好人工检查与计算机考核的有机结合,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整顿规范税收秩序。进一步完善稽查工作制度,稳步推进分类稽查和一级稽查,建立新型税务稽查的立体架构。健全完善大要案管理制度,强化大要案的报告和督办工作。依法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打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加强税法宣传教育,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三)突出专业管理,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根据纳税人的类别、税源规模、税源特征和征管流程,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机制,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信誉等级、兼顾工作事项,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推进大企业个性化管理与服务,推行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实施税源立体化管理。完善税源管理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各级地税机关之间,地税机关内部之间、地税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与税源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构与人力资源机制。

(四)突出信息管税,进一步提高科技运用水平。拓展征管核心软件应用。进一步完善现有应用系统功能,提升使用功效。完善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绩效考评机制,建立两级服务保障责任对应关系,加强对新软件模块上线、数据质量、网络安全等重要工作的日常监控,做好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充分运用参数定税软件、税务综合办公系统,稳步推行纳税评估软件、征管资料电子化档案软件。切实提高信息管税水平。坚持以业务为先导,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提高信息管税能力。拓宽涉税信息采集渠道,加强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提高税收征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水平,推进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推进基层现代分局建设。认真落实《宜春市地税系统现代分局建设工作规划》,融入税收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自我完善、追求卓越,做到理念与实践、内涵与外延、硬件与软件等方面有机统一,不断增强税收征管能力和税收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