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1:44:20

低产林范文篇1

为确保我乡中低产林改造工作依法依规稳步推进,根据《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整改完善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通知》宁中低改办发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当前中低产林改造中需要加强和改造的几个重点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乡中低产林改造领导小组对全乡中低产林改造工作进行了认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演讲如下:

一、主要

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乡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纪任组长,为使我乡的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乡人们政府乡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实施项目村的工作组长、林业、财政、农经、土地、司法等负责人为成员的乡中低产林改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齐心抓,上下联动合力抓”工作格局。

(二)严格申报审批顺序

林业站初审,中低产林改造报批顺序严格执行由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提出书面改造申请。乡人民政府审核上报中低产林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审批下达实施;属集体经营的林地实施中低产林改造,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经民主决策同意后上报;属于企业经营的林地,由经营单位直接上报县中低产林改造办公室。同时,建立健全中低产林改造公示制度,完善改造前审批立项的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乡始终坚持“按规划搞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和“适地适树”原则。科学规划,严格控制不把城镇面山、公路沿线、风景林区、水源林等重点林区和不符中低产林评判标准的林地纳入改造范围。同时,编制作业设计时,根据立地条件和自然条件,科学、合理确定改造方式和改造树种,坚决杜绝改造方式和改造树种单一;更新、更替改造一律实行混交造林,混交比例不低于目的树种的30%防止改造后出现大面积人工纯林。树种选择上坚持“长短结合,适地适树”原则,注重改造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环境维护相结合。对达不到规范的一律不予检查验收。

(四)强化监管。

切实加强中低产林改造用苗生产管理及服务工作,乡林业站严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种苗100%检验、100%检疫、100%营养袋苗和100%ⅰ、ⅱ级苗上山造林。同时,乡林业站对中低产林改造全过程实行现地指导,跟班作业,跟踪检查,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违规操作和造林质理不合格形成新的低产林。

(五)加强中低产林改造的采伐、运输管理

禁止采伐非规化采伐的树种和界线、禁止采伐维护带和保管木及国家、省保护名录的树种,乡的中低产林改造的采伐严格依照《伐区调查规化设计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生产作业。今年我乡村马鹿塘组、回弄河组中低产林改造地块属病虫害疫区,采伐过程中始终按作业设计规程和县林检站的要求进行操作,对可利用木经乡林业站防治点进行消毒、打药后才干运出伐区,不可利用木进行就地烧毁的方法来实施。运输过程中必需开据乡林业站的运输单,禁止出现无证运输,凡出现违法违规的交林业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完善档案管理

合同文本、作业设计及批复文件和项目施工情况)切实把中低产林改造档案建成管理规范、记载详实、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档案”乡中低产林改造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年度计划。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结全我乡林分质量、资源分布现状和林权所有者提出的中低改”申请情况,乡年中低产林改造任务数是5000亩。经乡“中低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布置在非天保工程区的村、村、村实施,因年林木采伐指标下达相对较晚,采伐作业规化设计未能及时进行和雨季较早的特殊天气情况,有部份中低产林改造地块未完全采伐清理完,部份地块未及时进行烧除,导致全乡的中低改”进度缓慢,根据乡“中低改”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检查统计,目前尚有1300亩的改造面积未采伐清理结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低产林范文篇2

一、低产林改造的目标任务和范围

根据省林业局下达的低改任务,我市2012年度低产林改造面积1万亩,其中:有采伐蓄积的低产林面积9000亩,采伐蓄积26051立方米,材积15700立方米;无采伐蓄积的改造面积1000亩。

低产林改造的范围是经市林业局规划设计、上报省林业局评审批复的《市2012年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中规划的小班、地块。不包括退耕还林等国家补助的重点工程造林区域;不包括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区域;不包括水源保护区域及土壤地理条件差、表层土壤不足30厘米厚度,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凡是没有纳入作业设计规划的林地地块,不得作为2012年度低产林改造范围。

二、低产林改造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一)明确改造方式。2012年度全省低产林改造主要采取更新改造方式,即,将改造小班内所有林木一次全部伐完或采用带状、块状逐步伐完并及时更新造林。实行块状改造的,一个小班皆伐面积不得超过300亩;实行带状改造的,每个改造带宽不超过100米,面积不超过200亩,两个改造带之间相隔100米宽,逐步交替更新。

(二)严格采伐管理。低产林改造需要采伐林木的,严格按照《省森林采伐管理操作规则》执行。技术人员对纳入低改作业设计范围的林木资源状况,进行现场勘测,编制伐区调查设计报告,确定采伐面积、树种和采伐蓄积量,将采伐面积、蓄积落实到作业小班和山头地块。坚持伐前公示制度,各地须将拟实施低改的地块、面积、采伐树种、采伐蓄积在林地所在村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村委会、林业站、镇政府审核,报市林业局审批,办理林木采伐手续。

低改主体必须按采伐许可证上规定的采伐范围和采伐蓄积量实施采伐作业并实行采伐面积、采伐蓄积双向控制,即采伐面积达到低改设计面积但采伐蓄积未达到采伐证规定数量的,以采伐面积控制,不得超面积采伐;采伐蓄积达到采伐许可证审批数量但采伐面积没有达到低改设计面积的,以采伐蓄积控制,不得为完成低改面积而超采伐林木蓄积。超审批范围、数量采伐,改变审批地点、树种、方式进行采伐的,除依法查处外,取消其低改计划。

(三)加强施工监督。

1、按照省政府关于低产林改造的政策要求,低改造林主体应与市林业局签定更新造林和幼林管护合同,按照低产林改造要求和采伐证规定的面积、树种、株数、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自觉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

2、严格执行造林补助政策。完成更新造林后,经省林业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的,予以兑现省财政和省林业局拨付的200元/亩的低产林改造补助款。没有按照要求完成更新造林、验收不合格或出现毁林现象的,不予兑现省财政和省林业局低改补助款,并视情况给予林业行政处罚。

3、明确监管责任。市林业局和相关镇联合实行包村、包户、包片,定人、定责、定点监督,对每一个低产林改造小班,市林业局明确一名领导,林业执法队、森林公安分局明确若干名执法人员,从勘测设计、采伐林木、整地造林到检查验收进行全程现场监督和跟踪监督。镇政府、林业站也要明确相应的监管人员和责任。

低产林范文篇3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实施低产林改造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生态增量、林农增收”的重要措施。项目实施一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工作的意见》(政发[]19号)、《省林业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低产林改造工作的意见》(林造[]299号),从年起到2014年,省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全省低产林改造工作的投入,年投入将达到1.5亿元。为统筹抓好我市低产林改造工作,力争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促进我市林业事业深入发展,现就认真做好低产林改造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低产林改造是指对因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林分进行优化改造、高效利用。推进低产林改造工作,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现代林业建设,提高林地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工程;是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扩大规模化经营,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的效益工程;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是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低产林改造项目申报条件、程序、标准及相关要求(附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低产林改造项目。要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科学论证,反复核实,充分协商,广泛公示,真正将群众要求迫切,亟需改造的低产林纳入改造项目。

三是努力抓好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林造[]8号)和相关林业工程规范,认真抓好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严格做好现场勘察、设计审批、种苗配置、工程监管、检查验收等工作,确保低产林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低产林范文篇4

一、充分认识推进“双低”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市属鄂西北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境内低丘岗地分布广、面积大,低产林面积也较大,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推进“双低”改造工作,是扩大我市土地有效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有效途径;是改变森林资源粗放经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促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有力措施;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扩大规模化经营,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效益工程;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双低”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双低”改造作为我市建设农业强市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作为培育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认真抓紧抓好。

二、明确“双低”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基本原则。低丘岗地改造要坚持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耕则耕的原则。对于土层厚、地块相对平整、交通便利的,建成耕园地;对于立地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建成林地。低产林改造要坚持生态优先、少砍树多栽树、适地适树、良种良法、优化结构、成片开发、规模经营的原则,建成林业产业基地。

(二)主要任务。从20**年起,用7年时间,全市完成“双低”改造面积150万亩,其中,改造低丘岗地80万亩,改造低产林70万亩。通过低丘岗地改造,建设一批道路畅通、灌排自如、田块规整、土地肥沃、林网秀美的当家地、生态田,实现园田化、水利化、生态化。通过低产林改造,培育一批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和林特产品,实现高产出、高效益、生态好的目标。

三、落实推进“双低”改造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各地要组织专班,在调查“双低”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双低”改造规划,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低丘岗地改造重点在坡度小于25°的低丘地区实施;低产林重点改造坡度在25°以下,责任主体落实,林权明确,立地条件较好,因不适地适树或种质低劣、多代萌生、管理粗放和遭受严重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林相残破的林分、无培养前途的“小老树”林和低质低效经济林。“双低”改造区域不包括石漠化区域和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区域;不包括原始林、自然保护小区;不包括汉江、漳河、长湖等江河、大中型水库、湖泊迎水面和土壤地理条件差,表层土壤不足30厘米厚度,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

(二)明确政策,保障权益。要妥善处理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问题。坚持民主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林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流转权,依法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低丘岗地改造后的土地必须落实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应优先考虑项目所在地农民,以原承包经营权为基础,结合土地二轮延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认真落实低丘岗地改造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低产林改造后的林地必须落实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林权改革政策。改造后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提倡兴办家庭林场和茶果园。要准确把握低丘岗地改造涉林政策。充分利用土地详查成果和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以土地、林地利用现状图作为确认改造前地类的基本依据;对于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或其它原因发生地类变更的,由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共同认定。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经审查批准立项,实施过程中涉及林木采伐的,由项目所在地林业部门按限额采伐管理权限,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三)发展产业,建设基地。按照“以改造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谋划“双低”改造工作,加快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林产业,突破性发展森林旅游产业,稳步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切实提高“双低”改造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双低”改造,建设以2**国道**段百里花卉苗木长廊为主,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花卉苗木基地,使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体现特色,壮大规模,提升品质,争创品牌的总体要求,加大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力度,建设以乌桕、油桐为主的5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基地、漳河库区20万亩优质柑桔基地、钟祥1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和屈家岭5万亩优质黄桃基地。加强旅游公路绿化景观带建设,积极改造旅游景区林相,营造四季变化、景色宜人的旅游风景林。按照“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模式,建设以杨树、国外松和乡土速生树种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使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四)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低产林改造。要在明晰林权、落实造林主体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公司企业、民营业主、造林大户,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干部职工等,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低产林改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低产林改造步伐。要大力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对集体改造的低产林要优先纳入改造计划。要保障“双低”改造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双低”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和核算,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严格管理,规范程序。坚持按项目运作,切实落实项目公示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确保“双低”改造质量。低丘岗地改造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低产林改造由县、市、区林业局组织编制年度作业设计,经市林业局审核,报省林业局批准后实施。

低产林范文篇5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把大家召集起来,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工作的意见)政发[]19号》的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我县的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工作。刚才,副县长同志宣读了“双低”改造工作方案,下面我就做好全县“双低”改造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双低”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一要深刻领会“双低”改造工作的概念特征。“双低”改造工作包括低丘岗地改造和低产林改造两部分,低丘岗地改造是指对地势相对较高、坡度25度以下、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缺水怕旱、利用效率不高的区片进行科学开发、综合利用。低产林改造是对因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林分进行优化改造和高效利用。二要充分正视我县“双低”资源的利用现状。我县林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5.6%,森林覆盖率64.7%,在林业事业的发展上,虽经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追求的是以增加造林面积为主的外延扩张,全县林地生产力水平不高,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差,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土地综合利用上,通过九十年代大规模地开发荒山发展茶、果、桑和近些年的开发整理等土地利用整治活动,有限的未利用地资源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基础设施不配套,粗放利用,尤其是大部分园地已经老化、退化,土地产出率很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发挥不充分等现象仍然突出。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从这一客观事实中深刻认识到“双低”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要切实认识到“双低”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双低”改造工作,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具体行动。推进“双低”改造工作,是全省继开展高产农田建设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加强低丘岗地基础设施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治旱治贫,综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配套工程。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扩大土地有效供给、缓解经济发展用地“瓶颈"制约,增加土地后备资源的储备工程;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扩大规模化经营,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的效益工程;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繁荣农村经济,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惠民工程。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双低”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领会省政府的文件精神,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双低”改造工作作为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和重大机遇,切实抓好。

二、明确任务,全面把握“双低”改造工作的政策。省政府19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全省计划用7年时间完成低丘岗地改造任务300万亩,低产林改造任务500万亩。建设一批道路通畅、灌排自如、田块规整、土壤肥沃、林网秀美的当家地、生态田。根据这一任务,结合全县实际,确定我县“双低”改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协调为目标,用7年左右时间,完成低丘岗地改造5万亩,建设一批园田化、水利化的耕园地。完成低产林改造任务14万亩,建设一批林分质量好、生产潜力大、林木结构优的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双低”改造工作政策,认真抓落实。

第一,统筹安排,科学编制“双低”改造规划。“双低”改造工作是一项管长远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组织专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详查等成果资料,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查清全县低丘岗地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状况、适宜用途等情况。并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布局,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按照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的原则,科学编制七年的实施规划。对于土层厚、水源有保障、地块相对平整、交通便利的,宜规划为耕地或园地;水土流失易发区,生态环境脆弱,立地条件较差的,宜规划为林地或草地,力9月30日以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低产林重点改造坡度在25度以下,立地条件较好,因不适宜种树或种质低劣、多代萌生、管理粗放和遭受严重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林相残破的林分、无培养前途的“小老树”林。低产林改造要按照《省低产林改造总体实施方案》,由县林业局编制年度作业设计文本,经省业局审批后实施。

第二,妥善处理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低丘岗地改造工作要坚持民主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林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流转扳,依法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低丘岗地改造后的土地应落实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应优先考虑项目所在地农民,以原承包经营权为基础,结合土地二轮延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认真落实低丘岗地改造土地承包经营政策。改造后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提倡兴办家庭林场和茶果园等。

第三、准确把握低丘岗地改造涉林政策。充分利用土地详查成果和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以土地、林地利用现状图作为确认改造前地类的基本依据。对于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或其它原因发生地类变更的,由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共同认定。经审查批准立项,作为低丘岗地改造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林木采伐的,由林业部门按限额采伐管理权限,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实行凭证采伐。

第四,切实保障低丘岗地改造资金投入。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实施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年亩平投资一般控制在1000-1700元,资金来源年以省级投入为主,从2009年起,省、市、县按比例投入,其中省投入60%,市、县投入40%。低产林改造资金由省财政、省林业局分别从转移支付和配套资金中支出。各地要根据这一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跳出单一投资的圈子,结合招商引资,多法并举抓落实。

第五,切实加强“双低”改造项目管理。低丘岗地改造坚持按项目运作,项目管理执行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有关规定。项目选址应依照规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结合流域、水系,集中连片,利于规模开发。选址须经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项目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经省林业局审核,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立项。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要征求群众意见,进行专家论证。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要落实项目公示制,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落实项目法人制,项目由县土地整理机构具体承担,年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实行以招投标为主,其它方式为辅的灵活多样的实施模式,加快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认真做好年度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立项申报。省国土资源厅27号文件规定,受理年度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立项申报的截止日期是5月30日,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国土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以乡镇为单位开展普查,选择那些集中连片,有一定规模面积的片块优先申报。要选准产业,对那些投入少,成本低,周期短,回收快的项目优先争取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要选择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基层组织战斗力强,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申报项目。要抢抓政策机遇,挤进全省第一批项目,争取年申报7000―10000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立项实施。

三、实事求是,实现丘岗地改造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我县低丘岗地资源与其它县(市)相比,相对较少,实施难度也较大。因此,在落实过程中,要正确地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多赢的目标。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增收增效、实事求是三个原则,对于那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违背自然规律,经济效益明显不高,违背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的地块,坚绝不能纳入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去实施。二是切实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与产业的关系,通过科学规划,培植特色产业,力争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链,一县一特色的良好愿景。二要处理好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通过规划方案的落实,建设一批道路通畅、灌排自如、田块规整、土壤肥沃、林网秀美的耕园地。三要处理好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通过项目地块的实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点带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三是创新机制,实现多赢的目标。一要创新开发机制,实现开发者、经营者双赢;二要创新经营机制,实现农户和集体双赢;三要创新产业链接机制,实现农业和工业双赢;四要创新服务机制,实现农民与政府双赢。

二、必须明确低产林改造的相关政策要求

低产林改造是指对因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林分进行优化改造和高效利用。所以,在低产林改造工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适地适树(适品种、适种源)、良种壮苗的原则;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的原则;集中连片、示范带动的原则;群众自愿、稳步推进的原则;生态优先,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年省实际下达我县低产林改造计划8000亩。3月初县林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低产林改造进行了作业设计,共设计3.8万亩面积向省林业局进行了申报,4月23日省林业局组织专家对保康县年度低产林改造项目作业设计进行了评审,针对我县申报面积远超过计划面积的情况,提出了“低产林改造规模要严格按照省局下达的低产林改造年度计划执行”的意见。按照省里提出的意见,我们坚持“三个照顾”原则,即:照顾到省里对低产林改造的要求;照顾到各地之间的平衡;照顾到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兼顾生态林、速生丰产林建设。对全县低产林改造面积按照优先集中连片进行了确定,共确定了全县8000亩面积,其中核桃就占到了总面积的74%。

根据《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低产林改造范围重点是责任主体落实,林权明确,立地条件较好,因不适地适树或种质低劣,多代萌生、管理粗放和遭受严重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林相残败的林分;无培养前途的“小老树”林分。不包括原始林,特殊灌丛林林地;不包括退耕还林等国家补助的重点工程造林区域;不包括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区域。这里说明一点,严格意义上讲,我县目前申报的以核桃为主的低产林改造计划,都是不符合省里相关政策要求的,因为是在农田上植的树、造的林,根本就不是在原有低产低效林上进行的改造,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省领导汇报争取后,才将我县新发展的核桃面积纳入计划的。

《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要求,低产林改造工程实行先规划设计,再施工建设,然后检查验收,最后兑现政策。也就是说,不是纳入了计划就可以得到省里的补助资金,还必须经过省、市组织的联合核查,验收合格后,才能享受到省里的优惠政策。

三、强化措施,有序推进全县低产林改造工作

(一)搞好规划设计,为低产林改造提供科学依据。规划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在实施低产林改造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搞好规划设计。林业部门在编制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作业设计时,技术上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布的《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和省林业局制发的《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来操作。要深入实地进行野外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县低产低效林的详细面积、具体位置、林分状况等,做到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科学安排,合理布局。

(二)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低产林改造的质量和效益。低产林改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低产变高产,低效变高效。因此,低产林改造一定要以科技为先导,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要重点发展高效经济林、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重点发展名优特新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就我县而言,那就是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思路,紧抓核桃产业,将核桃作为低产林改造的主要目的树种。同时,在制定规划时就要考虑到产品的销售、贮藏、加工等环节,做到订单式生产、产业化经营。速生丰产林要选择速生、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品种。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把“四关”:一是要严把种苗质量关。种苗是造林的基础,也是今后发挥效益的关键。要大力建设种苗培育基地,严格种苗的质量管理,确保有质优价廉的Ⅰ、Ⅱ级苗。推行种苗的阳光采购,保证让优质壮苗上山造林。二是要严把整地质量关。要加大整地的规格,尽量采取大穴整地、带状整地等方式,决不能小穴整地或一锄法造林。三是要严把栽植质量关。要做到苗正根疏,踩实踏紧,浇足定根水,确保栽植质量。四是要严把抚育质量关。高效经济林、速生丰产林都需要抚育,特别是经济林,没有整型、没有修剪、没有防虫治病,即使成林也不会产生效益。同时,要认真抓好监理,严格搞好验收。对造林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监理,没有监理人员的签字,不能转到下一个工序。县林业局要在每年的秋季,组织人员对低产林改造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格的要督促进行补植补造。

(三)规范管理程序,严格办理林地林木相关手续。低产林改造的地块全部是林地,在实施过程中,程序要到位,管理要严格。没有纳入改造计划的,低产林改造一律不得施工;没有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一律不得采伐“双低”改造林地上的林木;没有经过监理和检查验收的,一律不得将资金拨付低产林改造业主单位。林业部门在“双低”改造中,要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对已经纳入“双低”改造规划的,必须优先纳入年度采伐计划。二是对“双低”改造需要采伐林木的,必须优先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三是对“双低”改造采伐的林木,需要对外销售的,必须优先办理木材运输证。四是对“双低”改造还林的林地,必须办理林权证,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四)活化经营机制,为低产林改造注入活力。灵活的机制是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的关键,可以有效解决以前造林绿化中存在的“群众发动难、种苗调度难、施工组织难、资金筹措难、管护落实难”等“五难”问题。在低产林改造中,我们要结合全省正在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活林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创新模式,理顺体制,盘活机制,促进全县低产林改造有序、顺利开展。具体要做到“三化”:一是参与主体多元化。要赋予农户、民营大户、国有林业单位平等的主体地位,只要符合低产林改造条件,在总体方案的范围内,能纳入规划的尽量都纳入规划。二是资金筹措多元化。低产林改造省级财政每亩补助100元,林业部门争取从项目资金中配套安排100元,但要真正达到高产高效,200元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鼓励多种主体投资低产林改造,特别是民营大户。三是经营方式多样化。低产林改造要取得成效,必须适度规模经营,不能过于分散。要鼓励单位、大户采取承包、租赁、联营等多种方式,参与低产林改造。提倡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尽快发挥改造的最佳效果。国有林场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国有林场现有林分中有不少属于低产林,要优先纳入计划进行改造,以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造林绿化中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四、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双低”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1、强化组织领导,工作专班到位。“双低”改造涉及面广、社会性强,为扎实抓好“双低”工作,县政府决定成立“双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低产林改造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政府办、发改局、林业局、财政局、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林业局,由冯顺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低丘岗地改造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长,政府办、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国土资源局,由黄秀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集中精力抓好“双低”改造工作。

2、部门协调配合,责任落实到位。“双低”改造工作要求严格、技术性强,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落实责任,积极参与、协同作战,县国土、林业、农业、发改、财政、水务、环保等部门作为“双低”改造的主要责任单位,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论证、实施指导、工程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合力推进“双低”改造工作稳步实施,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低产林范文篇6

7月30日省林改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已完成主体改革检查验收的9个州市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进行认真整改,省林改领导小组明年还将组织复查,复查时对问题突出的地方,将进行问责追究。按省林改领导小组部署,复查后全省统一通报检查验收结果。8月底、9月初,全省检查工作结束后,省林改领导小组将召开扩大会议,参会范围为省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各州市的副书记、副州市长和林业局长,重点通报检查情况,强调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何抓整改、抓落实,确保质量。今年2月王副厅长率队来××对集体林权主体改革进行检查验收,对××林改中发现的四个方面不足进行了反馈并提出了整改的要求。刚才听了××州整改情况的汇报,为搞好整改工作,确保林改质量,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主体改革省级检查验收后,配套改革即将全面启动,任务将更加艰巨。6月22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总理会见与会代表时即席发表的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的主题报告和总结讲话,对林业给予了很高的定位,赋予了林业更加艰巨的光荣任务;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分析了当前林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吹响了全面推进改革的动员令。第四季度,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林改主体改革经验,围绕改善生态、培植产业、助农增收目标,对下一步林改工作的重点及配套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州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改革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力度不减,始终把林改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好、抓到底,确保林改取得实效。

二、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主体改革质量。国家确定的标准明确后,省林改领导小组明确要求:要坚持林改标准不动摇,特别是均山到户率必须达到80%以上。公益林确权发证到村民小组后,也要完善合约或协议,均股均利到户。对联户发证和发大证的,要坚决杜绝,认真整改。××州要将宣传工作贯穿林改始终,重点加大对农户的政策宣传,确保宣传工作不留死角,做到家喻户晓;对仍然由集体统管的集体林商品林,要加强工作引导,尽量承包到户;对集体统管公益林,均利合约不完善的要予以完善;确保林权证准确无误;对档案资料,严格执行《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完整、准确、系统、安全的要求,查缺补漏,做好档案移交、保管和利用工作;对尚未调处的林权纠纷,要明确时限、明确责任,尽快地加以解决。

三、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巩固主体改革成果。要以落实“四权”为基础,紧紧围绕林改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林改成效。一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简化采伐审批程序,做到简便宜行、公开透明,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非林业用地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商品林采伐指标,5年内结转使用。二要加快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和管理体系。依托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和资产评估经济师等专业人员,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搭建一站式林权流转服务平台,规范流转行为,保障公平交易。三要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业小额贷款贴息制度和森林保险制度,做好金融支持林改和林业发展服务工作。扶持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三防”体系。

四、加强资源管理,协调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林业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大意义,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一要完善征占用审核、审批和监管制度,加快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二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严格管理重点公益林,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用好商品林林地资源,大力开发林业产业;充分发挥公益林的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益。按临沧山区综合开发会议精神,省政府从今年起每年投入3个亿,启动全省6000万亩省级公益林补偿。××州也要将公益林补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力的增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对生态效益直接受益或对生态造成损害的单位,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及对所有者的补偿。三要加强对国有林的监管,坚决打击借林改之机蚕食、侵占国有林地,盗伐国有林违法犯罪行为。

五、加快林产业发展,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确保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两个基本目标。在林产业发展中,要坚定已确立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科学规划,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和补助力度,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增加附加值,确保把区位优势、林区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让广大林农分享到林业发展的成果。

六、要认真开展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实施中低产林改造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只是解决了林业经营的体制制约问题,并未直接解决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低下的问题。中低产林改造对于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林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农民持续增收后劲,提高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意义十分重大。因此,中低产林改造是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件大事。

省政府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全省600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州要结合产业发展对疏林地,灌木林地、次生林地进行更新改造,最大限度的提高林地生产力。

中低产林改造要突出抓好几个重点环节:种植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护规范化、效益综合化、政策配套化。种植规模化,就是要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有序引导,促进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集中连片种植,逐步使林业“第一车间”实现规模化生产,夯实现代林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科学化,就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广运用良种良法,加强病虫害防治,改善水、土等生产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集约化、高效化、现代化的森林经营。管护规范化,就是要健全林业管理和服务体系,简化行政管理程序,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效益综合化,就是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既要科学地改变公益林的单纯生态效益,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林生产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中低产林改造成为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政策配套化,就是要从打造支柱产业的战略高度,加紧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全面系统的林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为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林业主管部门要为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创造条件,扫清障碍,党委、政府要像扶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一样扶持农民进行中低产林改造,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扶持。要优先满足中低产林改造所需的林木采伐指标,凡经批准的中低产林改造所需的林木采伐限额应在当年采伐限额总量内优先予以保障,不受采伐类型限制,并切块专项用于中低产林改造;中低产林改造采伐的木材允许上市销售,并减免育林基金。

低产林范文篇7

关键词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必要性;原因

云南省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茶类繁多,品种优良。云南大叶种茶是我国最优良的红绿茶品种之一,产量高、品质好,闻名全国。茶和咖啡、可可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天然饮品,其商品性很强。现在茶已从单纯饮用发展到旅游、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等行业,茶的综合利用得到广泛开发,市场前景看好。茶叶是云南省山区主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生产是山区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茶叶生产可以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云南省现阶段茶叶生产中,平均单产比较低,低产茶园面积比重较大。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1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性

(1)发展茶叶生产,主要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和规模,以及提高单产和品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茶叶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扩大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林地管理使用等林业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核桃、梨等经济林果业的发展,山区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采取新垦或利用耕地新建茶园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很小。要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只能依靠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通过对低产茶园的改造,采取集约化经营,科学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发展茶叶生产的目的。

(2)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遵循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栽培生产的茶园一般有经济价值的时间为40~60年。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而产量降低,现在的高产茶园,几年后也将衰退为低产茶园,也将进行改造,故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种植生产中常规性的生产手段。现阶段,云南省茶叶生产中,低产茶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茶叶产量的快速提高。根据云南省茶叶协会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省种植茶叶28.07万hm2,其茶叶总产量17.2万t,平均产量613.5kg/hm2,即大约有50%的茶园产量都在750kg/hm2以下,亟需改造。为迅速提高现有茶园单产,并延长其经济年限,低产茶园改造已成为现阶段的紧要任务。

(3)改造低产茶园可增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云南省山区面积广阔,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根据各地近年新建和低改茶园的经验,大部分茶区实现大范围茶叶产量超过1500kg/hm2并不困难。在目前的低产水平条件下,通过改造,茶园的增产潜力是巨大的,一般2~4年即可实现大幅增产。同时,改造投入少,且茶叶质量也随之提高,有利于生产加工优质茶叶,提高产值。

2低产原因分析

低产茶园的形成除因为树龄长、树势衰老外,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主要原因:①茶树品种混杂。因为地区间调种繁殖造成品种混杂。例如巍山县在20世纪90年代调种繁殖并种植的茶园就出现混杂有“大黑茶”品种的现象,造成茶园产量低,品质差。②生态条件不适。茶叶生产缺乏统一规划,有不少茶园建在坡度大于30°的山坡,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干旱缺水,建园基础不牢固,茶树生长不良。③栽培管理粗放,投入少。茶园在新建时初植密度不足,有坡地单株单行栽植;在管理上重采不重养,茶农修剪、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不到位,造成茶园生产力低下,茶树早衰低产。

3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要点

3.1树体改造

茶树树体改造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①树冠改造。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或台铡。利用其他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更新茶树枝干,通过2~4年优化管理,培植、整理树冠,便于采摘。②根系改造。根系更新改造一般可在树冠改造前进行。主要通过深耕断根,增施肥料供新根的吸收和根群萌发。

3.2园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营养的源泉。园良要抓好以下3个方面:①保梯扶埂,搞好茶园水土保持。②深施有机肥,加厚耕作层,改良土壤。③加培客土,投放“山基土”,培厚土壤。

3.3园相改造

改造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坡度在30°以上的退耕还林;平地、洼地(茶地积水,茶树因湿害生长不良)茶园进行淘汰;茶园缺株、断行严重的,要按合理密植规格补植,保持密度不低于4.5万株/hm2;逐渐以良种代替老树;对茶园道路、排蓄水系统、防护林等应加以重视和建设。改园的同时重视生态茶园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以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对于生产年限较长、经过若干次更新、树势恢复能力弱的茶园,则采用新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进行换种改植。

3.4加强改造后的管理

茶园改造后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增施肥料;二是修剪养蓬;三是合理采摘,采养协调;四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4小结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度扩大茶园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只有依靠改造现有茶园提高单产来实现产量的增加。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种植生产中常规的技术内容之一,当前云南省茶叶生产平均产量基数低下,待改造的低产茶园面积比例较大,客观上形成了改造低产茶园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和较大经济效益的现实,也自然成为当前发展茶叶产业的重要手段和机遇。现阶段待改造的低产茶园比例较大,且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种植经营的零散茶区,产量低,收入薄,影响茶农改造和投入的积极性。改造任务重,难度大。因此,各级农业服务部门、社会茶叶生产经营组织要对目前低产茶园改造高度重视,争取和借助各级财政、社会资金的扶持,进一步核清当前茶叶生产状况,在开发茶叶商品流通市场的同时,引导茶农积极改造低产茶园,以了解低产茶园改造的实际情况,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通过引导、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茶农对低产茶园改造的积极性和科学种植水平,在社会资金及财政资金扶持下,抓住机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改造完成一批(全省预期6.67万hm2)低产茶园,实现云南省茶叶产业的又一次飞跃,增强茶叶发展后劲。

5参考文献

[1]唐应和.景洪市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云南种业,2010(9):10.

[2]田伟儒.浅谈山区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丽水农业科技,2010(3):39-40.

低产林范文篇8

一、意义和目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难以逆转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除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外,还要大力发展科技,挖掘土地内涵和外延生产潜力,努力提高农作物单产和总产;严格控制非农业占地,保护好基本农田;开发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尽量保持耕地(或农用土地)占补平衡。开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要进一步摸清全市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综合评价其开发潜力,提出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对策。因此搞好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对最大限度地扩大耕地(或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缓解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的矛盾、经济建设与农业生产用地的矛盾,实现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本次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研究的对象,既包括那些适宜开发但尚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荒滩、荒水和干废坑塘、废弃灌渠、废交通占地、废弃窑坑、坟丘占地等闲散废弃土地,也包括那些土地资源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的中低产农田、低产果园、低产林地和低产水面等。各县(市)、区除监测调查各类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形成原因外,还要对乡、村、场或其他经济组织合理开发利用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典型开展调查。各类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划分标准如下:

1、中低产农田:指粮食耕地年亩产低于200公斤为低产田,201~400公斤为中产田。

2、低产果园:指苹果亩产500公斤以下,梨750公斤以下,桃750公斤以下,葡萄1000公斤以下,杂果250公斤以下,红枣(鲜)250公斤以下的果园。

3、低产林地:指中龄林年材积生长量每亩在0.2立方米以下(其中慢生树种在0.1立方米以下),以获取用材为经营目的的人工林;年产量低于当地相同条件下近四年平均年产量1/2的经济林(本项调查未含果园);以及其他一些低质林等。

4、低产水面:本项调查只限内陆水面及海水对虾养殖。海水对虾养殖水面,亩产对虾15公斤以下。在内陆水面中:坑塘,亩产鱼50公斤以下;专用养鱼(虾)池塘,亩产150公斤以下;河沟,亩产25公斤以下;湖泊,水面1000亩以下,亩产低于40公斤;1000~10000亩水面,亩产低于25公斤;1万~10万亩水面,亩产低于15公斤;大于10万亩水面,亩产低于5公斤;水库,小型水库亩产低于30公斤;中型水库低于20公斤;大型水库低于10公斤。

5、荒山荒地资源:指适宜发展农、林、牧(草),但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6、荒滩荒水资源:荒滩指除海岸滩涂以外的河滩、湖滩、库滩等内陆水域滩地;荒水指可以养殖但尚未开发利用的水面,包括湖泊、水库、池塘、河沟等内陆水面。

7、闲散废弃土地资源:指散布在村镇周围、旷野之间的干废坑塘、废弃窑坑、废弃灌渠、废弃交通占地、以及坟丘占地等。

三、调查及汇总方法:

1、调查方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拟以乡、镇(农场)为单位,以村为调查单元,逐地块进行普查。调查的项目及标准参见调查表及标准划分。后备农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经验、做法、基本思路及典型调查采取走访座谈的调查方法。本次监测调查以2008年底为调查基期。

2、汇总分析方法: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监测调查数据汇总拟以行政村为单元、以乡(镇、场)为单位,采取普通汇总的方法进行统计,即各行政村数据相加为乡(镇、场)数据;各乡(镇、场)数据相加等于全县(市)、区的数据。强调县、乡两级的数据能单独为本级政府决策服务。市、县两级除对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分布、成因等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外,其消长变化情况还要与1991年开展的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市办拟在适当时间对外业调查及数据汇总情况组织核查。

四、主要成果及时间要求

本次监测调查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6月底完成外业调查,9月底前县级调查工作全部完成,并按以下时间和方式向市农业区划办公室报送相关成果。

1、数据汇总成果:各县(市)、区于6月20日前完成以乡(镇、场)为单位的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数据的微机录入,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调查汇总数据上报市办(电子邮箱:tsnyqhb@)。

2、各县(市)、区于7月底前依据后备农用土地资源调查结果,在1:5万行政区划图上分别绘制完成本县(市)、区“四低”、“四荒”和闲散废弃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一式两份报市。

低产林范文篇9

县委、政府又决定召开林业产业专题会议,距年底召开林业发展大会仅过去3个多月的时间。充分表明了县委、政府对林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培育壮大林业产业的坚定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查找林业产业存在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2011年的核桃和花椒生产,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逆势奋进,攻坚破难,年林业产业成效显著

年,是我县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多、受灾程度重的一年,给农业农村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全力以赴抗大灾、保民生、抓发展、促和谐,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在大灾之年实现了新突破,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是经济效益凸显。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深化改革,强化科技,林产品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种植经济林果8.3万亩,全县核桃种植总面积达32.5万亩,挂果9万亩,年产核桃仁1568吨,产值8467.2万元;花椒种植面积达13.2万亩,投产8万亩,年产花椒1960吨,产值1.06亿元。

二是组织保障有力。县委、政府坚持把林业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始终把林业产业建设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大局来研究部署、狠抓落实。在充分发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等林业项目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尽量整合了水土保持、扶贫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项目资金,加大了生产的投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年,全县完成林业建设总投资5200余万元。

三是管理措施扎实。建管并重,加强了对林农的宣传发动,积极组织林农搞好施肥、病虫害防治、修枝整形等管理,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的普及运用,有效提高了林业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大了各类破坏经济林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了经济林木的安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林业产业发展与建设现代林业和林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偏小,缺乏竞争优势;二是林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仍处于初级原料供应阶段,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三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四是经营和保护品牌的意识不强,难以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特色。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制约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各级各部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把握机遇,强化措施,扎实抓好2011年林业产业工作

2011年,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金沙江、牛栏江沿线海拔1800米以下区域为重点,重点培植核桃、花椒两大产业。新植优质核桃万亩、优质花椒万亩,改造低产低效花椒林1万亩,新建优质核桃密集型采穗圃25亩,进一步提升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握好“四大机遇”,突出“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扎实抓好核桃和花椒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真正把核桃和花椒培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把握四大机遇。

一是各级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的机遇。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林业发展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这“四个地位”和“四大使命”,是新形势下中央对林业工作的最新要求。省市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作了安排和部署,县委、政府也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系列文件,明确了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及措。如此高度密集的政策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必将成为助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机遇。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全面完成,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广大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是国家实施中低产林改造政策的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中低产林改造力度,并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千方百计把低产低效林逐步改造成为高产稳产的经济林,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在科技兴林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四是白鹤滩巨型水电站动工建设的机遇。白鹤滩巨型水电站已下达封库令,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必将云集我县,既增加了对核桃、花椒等生态农产品的消费潜力,也为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借助外力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林果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要突出科学规划这个重点。林业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分区域发展、基地化建设”的思路,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生态为目的,抓紧制定完善全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我县特色和优势的经济林果业。要在整合项目资金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核桃、花椒适生区进行设计。对品种较差、效益不好的劣质树种,要结合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品质好、产量高、效益快的本地优良品种,要规划建立优质采穗圃,充分挖掘地方特色。

二是要突出规模发展这个重点。没有规模化的发展,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就成了一句空话。要充分利用缓坡地、退耕地、四旁闲置地和中低产林地,切实打破村、组界限,形成千亩甚至万亩连片规模,建好“第一车间”。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施“一把手”样板工程,通过举办“党委书记样板”、“乡镇长样板”和“村主任样板”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农民种植核桃和花椒的积极性。要结合产业优势,建立连片高产示范园和生产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具体操作方案请林业部门抓紧制定完善。

三是要突出科技支撑这个重点。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实行片区技术包干负责制,大力推广普及丰产栽培、品种改良、良种繁育、林产品加工转化和保鲜储藏等实先进适用技术,把林农急需的技术送到每家每户,服务到田间地块。要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加快发展林产品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林产品附加值。要采取嫁接复壮等措施,全面改良低产劣质核桃品种。要强化间伐抚育、透光抚育、病虫害治理等措施,推动花椒产业发展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

四是要突出中低产林改造这个重点。开展中低产林改造,核心是农民增收,中心是产业发展。林业部门要把核桃和花椒产业纳入全县中低产林改造规划,坚持以气候、土壤、森林生态、林木品种适宜性等为依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各乡镇要依照全县中低产林改造规划和项目安排,分解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组织抓好实施,努力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强化五项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及时成立林业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具体负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县林业局要派出技术人员到乡镇蹲点指导,乡镇林业站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要通过实行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双向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手机短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强林惠林的方针、政策及县委、政府发展核桃、花椒产业的扶持政策,大力宣传林业致富典型,引导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发展核桃、花椒产业。家属在农村的乡、村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头动员亲属把自己家中的荒山荒地用来发展核桃、花椒,带动群众跟着干;要帮助群众算通经济账、生态账,激发群众发展核桃、花椒产业的积极性,自觉做到把核桃和花椒当粮食种、当蔬菜管。

三是强化资金投入。县林业、财政、发改等部门要加强同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投入,充分整合和捆绑项目资金,集中向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投放,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根据林业的经济特征、林权证的期限、资金用途及风险状况等,合理确定林业贷款的期限,提高信贷投入效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县经贸、林业、税务等部门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打造各类核桃、花椒产业招商项目,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核桃、花椒精深加工行业,广泛吸纳企业和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发展核桃、花椒产业。

四是强化后期管理。核桃、花椒产业的发展需3至5年才能见效,各乡镇和林业部门要在确保面积完成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林木的管理,组织群众搞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修枝整形等工作,强化林业生产技术的普及运用,确保林木生长健康。同时,要加大林政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林木安全,确保发挥效益。

五是强化督查考核。县政府将与各乡镇和县林业局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将核桃、花椒产业发展纳入县委“争先创优”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严加检查考核。县委督查室和县政府督查督办室要把核桃、花椒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督查督办内容,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督办活动。对工作成效显著、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委、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重视不够、工作严重滞后的乡镇,要在全县范围内通报,责令整改,并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低产林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两个着力、两个提高”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强化科技、注重效益、富裕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突出解决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努力改造中低产田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超前的原则,综合利用好现代农、林、水、牧科技成果,科学预测未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

2、坚持择优开发治理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先易后难,重点突破,辐射带动,整体推进。

3、坚持把对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相结合,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5、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等综合组装配套的原则。

6、项目规划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原则。

7、坚持国家引导、群众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

8、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二、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造规划课题组,负责全县中低产田造规划编制和指导各乡镇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

*(县农发办主任)

*(县财政局副局长)

成员:*(县农机事业局局长)

*(县农办副主任)

*(县农业局副局长)

*(县水利局副局长)

*(县林业局副局长)

*(县科技局副局长)

*(县农发办副主任)

*(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

三、规划要求

(一)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各专业规划课题组,县规划组下设农业措施规划、林业措施规划、水利措施规划、农机机耕规划、农业科技推广措施规划。各专业规划对全县粮食主产区域要有规划图、概算表。

农业措施规划包括:石灰改土、绿肥种植改土、测土配方施肥、良种推广、耕作技术推广;

林业措施规划包括:生态林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石漠化治理;

水利措施规划包括: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烟水配套工程;

科技推广措施包括:粮食作物、速生苗木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科技经费支持中低产田造规划;

农机推广规划包括:机耕道路建设,农机具推广规划;

农办负责编制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农发办负责对土地治理项目收集建库和2010-2013年分年度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二)各专业课题组必须在2009年5月底前完成各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各专题规划报告和年度项目建议书(电子文档)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汇总编制全县总体规划。

(三)规划成果。

1、编制完成*县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造总体规划报告(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规划);

2、编制完成2010年至2013年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

3、建立和完善*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库。

四、规划经费

*县县级规划编制经费20万元,主要预算支出如下:

(一)项目调查、基础数据搜集4万元;

(二)项目成果编撰4万元;

(三)乡镇参加编制规划人员培训费5万元;

(四)规划成果评审论证费2万元;

(五)车辆运行油、过路费、维修费1万元;

(六)项目成果、图、表彩印费4万元;

五、时间安排

2009年2月—4月完成规划调查摸底、基础数据统计等工作。

2009年5月—6月完成规划的初稿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