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1:33:06

调研

调研范文篇1

一、主要做法、成效

(一)抓队伍,强网络。坚持“以人为本”,把健全机构网络作为着力点来抓,精心整合力量,变“独角戏”为“大合唱”,使信息调研宣传工作形成一个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一是领导重视,厚爱一层。牢固树立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观念,注重在人员配备上给予适当倾斜,选拔写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硬的同志到部研究室工作,并从学习、生活、政治等方面对他们“厚爱一层”,近年共选派2名优秀信息调研能手到省委组织部跟班学习,并先后有3名进步较快、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还每年公费订阅党建资料,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二是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积极建立健全组工信息调研网络,在部内建立了以研究室为主,其他股室人员共同参与的全员调研网络。在县直有关单位、乡镇建立了组工信息联系点,全县52个党委均设置了专职信息调研员,105个总支(支部)配备了兼职的信息调研员,使全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三是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每年定期举办2期组工培训班,帮助全县组工信息调研人员熟练掌握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选送10名干部参加省、市信息调研培训班学习。近年来,部内干部中85%以上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1人在全省市州党委组织部门调研信息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3人评为全市组工信息调研先进个人,1人评为调研能手,并先后有3人被省、市党政机关公开招考录用。

(二)抓管理,活机制。坚持“以制管事”,把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来抓,注重强化管理,变“推着走”为“主动跑”,使信息调研工作的势头长盛不衰。一是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出台了《**县委组织部信息、调研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部内干部每月上报一篇组工信息,每年至少在上级组织部门内部刊物发表3篇信息稿件(市级2篇,省级1篇);各基层党委每月至少上报2篇信息稿件。任务完成情况与单位、个人评先评优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定期通报,考核到人。将信息调研任务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采取定人、定时间、定任务、定题目的“四定”措施,并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通报”制度,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对信息调研工作重视不够、力度不大、质量不高的组室和个人实行分管部长谈话制,达到共同探讨、相互启发、共同创新、平衡发展的目的。三是讲求实绩,奖惩到人。每年都结合实际修订完善考评办法,对信息调研宣传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的个人和部门“经济上给票子,政治上给位子”。对部内干部发表稿件实行分级奖励,近年每年用于此项的奖励达2万余元。同时,对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并不得参与评先评优。

(三)抓重点,出精品。坚持“以点突破”,把紧扣当前组织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热点下功夫、出精品作为落脚点来抓,注重强化精品意识,变“粗放型”为“精品型”,使信息调研宣传工作增强影响力。一是深入调研,突出实效。在部内建立部干部联系点制度,按照“紧扣中心、紧贴实际”的原则,积极对乡村干部执政能力、党员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进行深入调研。近年来先后在《湘组研究》等发表了《对**县乡镇运行困境的调查与思考》、《对农村土地农用流转的调查与思考》等一大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并积极把他们运用到领导决策、工作报告、领导讲话中去,使调研实实在在为推进工作服务。今年4月,我们深入调研后所形成的《**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调查》,就为县委正式推出向“两新”组织派驻党建特派员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捕捉信息,突出针对。坚持围绕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新经验,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贯彻中央“5+1”文件情况,以先进性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来捕捉信息,较好地发挥了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和服务决策的作用。先后在《湘组信息》、《郴组信息》发表高质量信息110余条。今年以来,紧扣先进性教育主题,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信息3条,《先锋网》发表1条,《湖南红星网》发表130余条。三是宣传推介,突出主动。强化新闻意识,积极争取新闻单位的支持、配合,全面、准确地宣传报道我县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重要典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特别是突出了重大题材的报道,近3年共在《郴州日报》发表头版头条3次,《湖南日报》2次(《**万名“星级党员”闹活农村》、《**农村党建经验走向全国》),在《湖南内参》发表了《湖南省**县探索基层党员管理新模式的启示》(上、中、下三篇),《内参选编》刊载了《干好干坏不一样党员面貌就变样》,有效扩大了**基层组织工作的影响。

(四)抓服务,求特色。坚持“以为谋位”,把谋求工作特色作为立足点来抓,变“练虚功”为“设大谋”,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处理好信息调研与推动实践的关系,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的中心工作以及组织部门的重点任务,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决策服务。近年,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万千百十”党建先锋工程、“4321”人才工程,都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做出的决策。为确保“四双”富民党建活动有效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还广泛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出台了《中共**县委关于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规定》,成效甚佳。二是拓宽平台,扩大影响。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辟《**党建网》,将自身的工作融入到全国大组织工作中去。并积极向各知名网站投稿推介**党建工作。今年2月,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频道“地方党建”栏目开辟了“**县委组织部”网页,让更多的人认识**组织工作,认识**。并积极创办先进性教育等各种中心工作内刊,构筑组织工作交流的平台。三是加大力度,强化指导。加大了组工言论的写作力度,近年在《人民网》、《红网》、《郴州日报》等发表《群众参与是核心》、《组工干部永葆先进性要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让群众监督成为党员评星的关键词》、《组工干部要做到四要四不要》等言论40余篇。并在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在市以上媒体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探索创新适合地方特色的农村党员管理机制》一文被中国核心理论期刊《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登载。去年10月,《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文组工”》被用作全省“六个组工”座谈会发言材料。今年元月,我们又将近几年信息调研工作成果汇集成《农村党建工作新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创新与探索》两书,并由光明日报社正式出版,对基层创新党建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指导作用,受到广大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普遍欢迎。

总而言之,尽管近年我县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肯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与组织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与兄弟县市强劲的发展态势相比,我们感觉还有许多地方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提高。如:我们对人才队伍建设、先进性建设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还不够,对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还不够,还缺少一些有深度、有见地、有份量的调研成果;组工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单位领导对党建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党委与党委之间发展不平衡;调研报告、信息文稿的质量还不高,对信息价值挖掘还相当欠缺,一定时期还存在不能及时上报适用对路的信息调研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下段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对进一步加强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的思考

调研信息宣传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既是组织工作正确决策的前提,又是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手段。下段,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全县和县委组织部中心工作,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乘势而上的状态,努力改进方式方法,带动和促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

1.要创新理念,多出激情。要突破就调研信息抓调研信息的局限认识,把组工调研信息宣传工作放到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目标顺利实现的背景下,进行动态、深入地研究,牢固树立大调研、大信息的工作理念。要及时了解中央和省、市委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示精神,从组织工作更好地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服务和保证的高度,经常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要坚持把做好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作为新时期组工干部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谋划工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全面认识组工干部,从中发现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要坚持把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作为促进组织部门有所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手段,积极发挥信息对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传播经验的主导作用,把抓好调研信息宣传作为服务领导的载体和检验组织工作、推动组织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工作理念的更新,思想认识的提高,带动组工干部抓调研、写信息、搞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调研范文篇2

一、信息调研工作要立足于反映基层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调研工作不是坐而论道,闭门造车,也不是为了考核、上文章,而应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指导功能、宣传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提供参考,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提供指导。如果信息调研工作脱离了基层工作实际,避开了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就成了纸上谈兵,毫无意义。近几年,我县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热点、难点开展调研,为县委、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当前,农村基层工作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已成为农村基层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基层干部因此对农村工作悲观失望,无所作为。针对这种情况,我县县委组织部组织了五个调查组,深入到不同类型乡镇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找典型、召开座谈会及走访村组干部群众等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归纳方方面面的意见,最后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调研文章,为县委作出决策,在全县党员中实施“万千百十”党建先锋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作了铺垫,得到上级组织和领导的高度重视。9月份我县县委组织部全体干部又将分成五个组,分赴荷叶镇和泗洲乡等乡镇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再深入研究。

围绕基层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来开展调研工作,能使人获益匪浅。一是切实转变组工干部工作作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着重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的调研成果才会有分量,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才能为彻底而妥善地解决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这样就迫使广大组工干部一改过去只从资料上调研的不良习惯,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了解民生,洞悉民情。二是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农村基层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般都非常复杂,解决起来很棘手,需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较好的经济头脑和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一次调研过程就是一次锻炼过程,干部每调研一个课题,实际上就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对不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次调研,从而使干部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三是避免党建与经济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效果不好,不太受基层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建工作没有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建工作要为推动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深入调查研究那些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从而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信息调研工作要立足于提高广大组工干部素质

组织部是干部的娘家,更是培养干部的摇篮。组工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工作水平,从而影响全县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在组织部这个大熔炉里把干部培养成材,做到个个干部拉得出,打得响,信息调研工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第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全员调研。要实行领导责任制度,成立信息调研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部长专门抓。要制定信息调研量化考评制度,年初将全年信息调研任务分配各室,定量到人,签订责任状,年终检查考核,并将调研信息任务与年终奖惩、评先、年度考核等挂钩。要健全奖励制度,分层次按类别分别予以奖励。通过建立健全上述各项制度,使每一位干部身上都有担子,有奔头。仅今年上半年,我县组织部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信息和文章200余条/篇。第二,要多方培养,拓宽视野。为提高组工干部调研水平,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一是请专家传授写作技巧。以调研讲评形式,请高等院校或县委党校的专家学者讲学,评讲文章。这类活动,我县每年都达5次以上。二是开展中心发言活动。每次调研活动都确定1—2名中心发言人,要求不拿讲稿,口头叙述调研成果,有意锻炼干部的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三是组织选派干部外出学习锻炼。一种是选派干部到高等院校深造,一种是组织干部赴各兄弟部门考察学习,另一种是选派干部到没海发达地区谋职锻炼。自去年始,我县大力实施了“4321”人才工程。“4”是指选派40名四十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锻炼。“3”是指选送30名三十岁以下的优秀干部到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行为期脱产两年的学习。“2”是指拟提拔20名二十五岁左右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任乡镇、科局主要党政领导。“1”是指构建一个**籍在外知名人士为**籍在外知名人士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平台,县财政每年为此项工作提供20万元。

调研范文篇3

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以往的学习教育活动相比,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实践、解决问题,前提是要抓住问题。而要抓住问题,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在深入调研、找准问题上下功夫。

要明确调研重点。调查研究要取得实效,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紧紧围绕“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目标,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省(区、市)结合所处区位和发展水平等特点,着重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着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调研;中央和国家机关结合各自职能特点,着重围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调研,真正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当前,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就如何应对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开展调研,深入查找本地本单位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抵御外部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清醒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同时,深入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提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动荡的思路和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广泛了解群众意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单位、机关干部、党员群众、专家学者和服务对象对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听取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法的意见,对民生、民困、民难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也要听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听取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

要搞好成果交流、分析和汇总。领导干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出有内容、有见解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并采取适当方式组织成果交流。调查研究要与剖析典型案例相结合,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调研成果进行汇总,系统梳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原原本本地汇总基层和群众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的批评意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总结运用实践经验、制定完善发展措施、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环节相结合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安排足够时间,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和各自联系点,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全面了解掌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从而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调研范文篇4

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实施城乡“低保工程”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市及各(区)市分别建立了由党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有关部门和社会性团体领导任成员的城乡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并在各级民政部门设立了办公室,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的社会救助工作。在建立和实施城乡低保对象医疗、教育、住房救助等的过程中,既明确了民政部门的管理、协调责任,又明确了财政、卫生、教育、房管等部门的职责,形成了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市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三道防线”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贫困家庭,分别纳入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了城乡低保的同步运行。同时调高了城乡低保标准,使594户1337人城乡低保对象、6525户11440人农村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明确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级财力的增长,每三年增长一次。三是完善社会救助经费保障机制。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费用在村级难以落实的实际,将原由村集体负担的供养费用改为以财政供养为主;明确规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教育、医疗、住房专项救助,城市“三无对象”供养等所需经费的来源,由市、区(市)、镇三级财政按比例分担,列入预算。四是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完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设立了求助热线和举报投诉电话,确保了救助渠道的畅通和救助工作的规范化。自实施新的救助管理办法以来,我市共接待求助人员446人次,其中,符合条件得到救助的246人次,累计支付救助资金24万元,帮助17人找到了工作,得到了群众好评。

二、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大力实施“温暖工程”

一是丰富社会救助内容。为切实解决城乡低保对象的现实困难,在切实保障其低保收入的前提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教育、住房救助暂行办法》,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大病患者、学生及无房户、危房户按规定程序和标准给予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了法律援助;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经济适用房的优惠。二是扩展救助制度覆盖面。将救助对象由单纯的低保户扩展到城乡所有的困难群体,使低保、低收入和特殊困难家庭三线并进,得到全面纳入式的救助。三是扩大救助主体参与面。组织和动员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及企业,从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入手,分类救助,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慈善机构运作”的社会救助大格局。全市设立了“温暖工程基金”,广泛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大力发行福利。先后列支“温暖工程基金”、“慈心一日捐”和福利公益金三项资金1300多万元,对因其它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生活暂时性困难的家庭及学生7200多人,给予了适当救济;各区(市)都设立了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社区居委会也都设立了捐助接收工作点。目前,全市共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55个、捐助接收点103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社会捐助接收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区(市)、街道还建立了“慈善救助超市”,为城乡贫困群众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发挥了捐赠物品的最大效益。文登市还专门组织了“朝阳工程”救助活动,63个市直单位分别签订了对口救助孤残和流浪儿童的合同。

调研范文篇5

2月5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参加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草案)》立法调研,并听取市金融服务办、市政府法制办的法规解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副主任周禹鹏、胡炜、王培生、杨定华参加。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股票陈列室,观看了交易所情况介绍专题片,还听取了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关于开展海外人民币结算试点情况的介绍。

据了解,2008年2月,市金融办、市政府法制办等单位组成了立法调研起草小组,《条例(草案)》形成后,起草小组多次征求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派出机构、市政府有关部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和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意见,经反复研究、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条例(草案)》。

《条例(草案)》定位为地方促进法,着眼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规定了本市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原则要求和具体措施,调动和发挥金融市场参与者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本市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条例(草案)》以营造金融发展环境、集聚金融机构、强化配套服务为中心任务,着重解决本市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在发展中自身无法解决的诸如人才环境、创新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条例(草案)》对涉及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监管的内容,均明确本市应当积极配合、协助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调研范文篇6

**月1—25日,根据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在校委会调研组的领导下,我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师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效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题调研,了解了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强职业道德,树师表形象”演讲赛、“学会教学”专题研讨交流会,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尤其是教师大会、党员会、民主生活会的召开,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一流成绩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一)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争创一流教育质量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彭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彭公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绩优秀、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他们的爱岗敬业和忘我奉献,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广大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教师队伍比较庞大,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目前,部分教师虽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普遍认为,抓质量是硬任务,每时每刻都不能松动,而师德建设是软任务,是间歇性的工作,见效慢,致使师德建设工作不能深入开展,不能持之以恒。

2、缺乏典型性培养。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方面,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搞一两个活动、办几件事情就能奏效的。要有规划、有措施、有目标、有重点、有典型、有活动,从上而下,从内到外,围绕一条主线,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才能抓出成效。我们彭中这支教师队伍,还没有推出一个在全县能表率的师德典型,我们学习的师德典型片子,都是外地校、外县区的,与我们离得太远,必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典型,实施“培养——选拔”活动,用我们自己的典型带动我们的教师队伍。

3、工作作风方面,部分人业务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好,对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校情、教情、学情,大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做的少,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对工作“等”、“靠”、“推”。

4、组织纪律方面,主要是部分人工作纪律松懈,对安排的工作大而化之,敷衍了事,消极对待。

5、师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1)有的教师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不强,将从教当成了谋生的手段,教学上应付,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学成绩始终较差。

(2)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觉得学生学习与否、成绩如何、表现怎样与己无关,对学生的困难漠然置之,对学生的不良表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不去主动纠正与帮扶。

(3)有的教师不爱读书、不善于学习,理论水平低,知识陈旧,管理方法、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思想。

(4)有的对学生不能公平对待,根据自己的好恶偏向一部分学生,厚此薄彼。

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教育的社会形象、与人民教师的工作性质、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刻自查。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对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落实“狠抓质量效益、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宗旨,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一神圣事业中去。现就下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道德的特殊性: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

师德建设要抓好,首先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让领导小组切实负起全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督促责任。另外各年级组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二)培养树立身边典型,带动全体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的典型千千万万,但对教师影响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他们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因此,我们要培养、树立一批典型。要把近年来我校教育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教师筛选出来,总结他们的工作成绩,交流他们的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通过我校“穿、帮、带”活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三)以活动为载体,讲求师德效果

一是举行师德演讲比赛。全校组织师德演讲比赛,全员参与,使广大教师在参与的同时更好地接受教育。二是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开放我校教职工活动室,组织教师进行有益性、友谊性、团结性比赛活动。三是加强对教育理论和业务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校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四)构建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师

一是学生评价教师。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评议教师活动,精心设计评议材料和表格,发到每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每位任课教师进行评议、打分,同时用一个综合栏目让学生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学生家长评议教师。定时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表达自己的看法。三是领导班子成员评议教师。在自查会上,班子成员公正公平的评价教师。

调研范文篇7

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反映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或某一事物的基本面貌,目的在于报告全面的情况,为决策者制定方针政策、规定任务、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常用于向上级报告工作,如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机关,以及部门和单位领导下基层了解面上情况后所写的调研报告,多用于此类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写法偏重于反映客观情况,分析研究的成份相对少一些,一般也不要求提出理论性的主题思想。在写作过程中,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标题,一般要点明是关于什么单位或者地区、什么问题的调查。其前言一般是介绍调查的缘由、目的、时间、地点、范围和方式等。由于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主体内容涉及面一般都比较宽,因此,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上往往采用横向结构。如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情况,可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组织领导等若干方面来撰写;如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则可分为基本概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若干层次。当然,每个大的部分中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问题来写。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对先进典型进行深人调查分析后,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有效措施,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因此,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写法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突出成绩、具体做法、主要体会等。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标题一般要反映主题。前言大多采用概述主要成绩、发展变化,并提示基本经验的写法。主体部分需要充分展开,不仅要写具体做法,而且要写切身体会;不仅要写感性认识,而且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具体做法,体会就是空的;不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难以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结尾可以归纳全文、强调主旨,或者指出不足、展望未来。在行文的语气上,经验调研报告格式与经验总结不同,经验总结用第一人称,行文语气必须谦虚,而调研报告则用第三人称,可以热情赞扬,以促进经验的推广。

3.反映新生事物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是用于报告和评价新生事物,帮助人们提高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新生事物往往代表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写作这类调研报告格式时要抱着满腔热情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写作的特殊性上,都缘于一个“新”字,不仅要说明新生事物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要指出它的背景,也就是说要指出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遇到了那些矛盾、困难和问题;不仅要说明它的性质和特点,而且要指明它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对其发展前景的预测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提供最新的原创免费范文!由于新生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往往不够成熟,甚至存在某些弱点和不足,所以在结尾时,一定要如实地指出它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和可能带来的新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以及不良倾向等而撰写的调研报告,其目的在于揭示问题、反映情况,而不在于追究责任者。另一种是为了处理违法乱纪事件或严重事故等而撰写的调研报告,这一类调研报告格式的写法不仅要以确凿的事实分清是非,而且要弄清性质、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和处理的具体意见。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往往多采用揭露式的,有的标题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主城区违法建筑触目惊心》,这一个标题,不仅表明了调研报告的主旨,而且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态度,能够起到强烈的警示与提示作用,吸引读者的眼球。主体部分所反映的如果是一个具体事件,一般采用纵向结构;如果反映的是一种倾向和状况,多采用横向结构。在叙述完问题的主要事实后,要写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性质和危害程度。结束语有的可呼吁对问题予以重视或关注,有的可扼要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5.考察历史事实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通常是用于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调查,用确凿的事实,揭示历史真相,作出正确的评价,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如为平反历史冤假错案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属于这种调研报告格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政策性和针对性较强,反映的事件往往也比较复杂。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二是被歪曲的情况;三是纠正和处理的意见。在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时,事实真相与被歪曲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尤其要叙述清楚,要说明事实被歪曲的原因和有关的责任者。写处理意见时,态度要明确,办法要具体。如果问题正在处理和解决中,就要把进展情况写出来;如果尚有阻力,就要把问题尖锐地提出来,敦促有关部门尽快予以解决。

6.研究探讨性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研究探讨某项政策或工作,以统一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可以用于在作出某项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调研,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论证性。这类调研报告的写作虽然取材广泛,但总是针对某个现实问题,或者紧紧围绕党委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系统的材料,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时还要与不同的意见展开商榷和争鸣。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标题大多数采用直述主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打开宝岛的“金钥匙”在那里?—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调查》,这种标题,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准确反映主旨,又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其前言,一般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如果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则要把各方面的主张摆出来。研讨性调研报告格式提出的往往是新观点、新见解,所以在主体中,不仅事实材料要充足有力,而且还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还应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批驳。这就要求对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上,把立论和驳论有机结合起来。但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切记不要偏离到抽象或空洞的理论证明上去。此外,由于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应采取平和的、商榷的语气,切忌冷嘲热讽。这类调研报告上,结束语可采取归纳全文,强调主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结尾。

7.调研报告格式——调查附记

调研范文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本市劳务派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课题调研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落实本次劳务派遣调研的各项工作。这次调研由市总工会、杨浦区总工会和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组成课题组,三家单位的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专门组成调研领导小组,对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会议之前,按照调研领导小组的要求,市总法律工作部和杨浦区总工会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多方听取意见,修改调研方案,确定调研方法,编制调研问卷,为开展好这次调研打下了良好基础。刚才,吴萌同志对本次调研的各项任务作了全面部署,张建国同志就先行开展调研的情况作了具体介绍。程霖书记、袁建民主席也就三家联合开展调研工作做了很好的讲话,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做好本次调研工作再谈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本次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的劳务派遣业极速膨胀,劳务派遣人数迅速飙升,劳务岗位从原来的临时性、季节性、突击性发展为涉及各行各业。劳务用工在劳动报酬、保险福利、管理成本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劳动合同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出了一系列的限制,其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劳务派遣这一新兴的用工形式,使之作为一种相对灵活的用工方式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们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本市劳务派遣的基本状况、发展变化和趋势。这种发展变化将会对本市的劳动力市场和职工队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工会工作也会因此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调研本市劳务派遣的状况,准确把握劳务派遣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不仅能为党和政府制定各项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而且对于各级工会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把这部分职工群众组织和发展到工会中来,更好地推进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更有的放矢地维护这部分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因此,参加此次调研的区、县总工会和局(产业)工会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研究把握新时期本市劳务派遣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为本市的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劳务派遣作为新增的内容,变化尤为明显。准确把握新时期本市劳务派遣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是摆在我们各级工会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工会做好今后工作的必要基础。通过本次调研,主要想解决这么几个问题。

1、了解和掌握本市劳务派遣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务公司的影响。《劳动合同法》提高了劳务公司的准入门槛,要求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万元;规定了劳务派遣岗位的范围是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赋予了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明确了劳务公司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工作期间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的劳动报酬;以及劳务公司与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些限制性的规定必然使本市的劳务用工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我们要通过调研摸清面上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把握劳务用工的发展趋势。

2、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会,分析和掌握劳务公司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力使用、运行行为。通过分析,寻找对策和措施,为地方劳动合同立法提供依据,为工会组织发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职能提供理论和时间的基础。

三、加强领导,整合力量,确保本次劳务派遣调研工作取得成功

本次劳务派遣调研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整合资源,统一部署,齐心协力,共同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本次劳务派遣调研工作是贯彻《劳动合同法》、检查《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重要工作,今天的动员部署会议也是一次统一思想的会议,只有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才能真正保质保量地完成调研的各项任务。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安排好调研工作与本单位工会日常工作的关系,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好问卷调查,选派好负责问卷调查工作的调查员,确定好典型调查单位,组织好对职工的个人访谈,调配好现阶段的工作力量,落实好必要的调研经费,齐抓共管,责任到位,共同完成好各项调研任务。

二要合理统筹力量,加强工作协作。本次调研工作覆盖全市各区县和重点行业,是一项要求高、投入大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力量的有机整合。我们要加强大局意识和团队意识,加强调查过程中的密切合作和配合。既要注意加强上级工会与基层工会之间的协作,在进行典型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等调查工作时,上级工会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基层工会要认真配合,协助调查顺利实施,保证调查数据和反映情况的真实准确。又要注意加强与工会系统外的单位的联系和协作,进一步提高调研工作和调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调研范文篇9

本质来看,民事法律和民事习惯都是为了平衡利益、解决纠纷、维护秩序稳定的规范措施,应该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也是法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的。但是因为民事习惯来自于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历史形态,成分复杂,既有顺应历史、与时俱进的优良习惯如尊敬长辈、赡养老人等,也有带有明显封建遗俗性质的不良习惯如重男轻女等,而法律是现实的规范,不可能全盘迎合民事习惯,否则就失去了立法的意义。因此好的民事法律应该在调研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好的民事习惯,认可、保障其合法实施,才能将法的强制力和习惯的渗透力相结合,树立法的权威,实现法治的和谐。

《物权法》是我国当代《民法典》立法工作中出台的一部重要的法律。虽然法律理论和实务界已经就民事习惯调研为民法立法之必要工作达成共识,但是在《物权法》中我们没有发现调研的痕迹和相关的民事习惯条文。后续的侵权行为法、亲属法、债权法等立法工作会相继展开,相关立法及主管部门应该及早开始民事习惯调研的准备工作,让“良善”及时入法,以增强民法典的现实可操作性。

一、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扎实开展并做好下一步的民事习惯调研的实际工作,我们首先必须明悉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民事法律的特有属性决定。民事法律是私法,以保障私权利为主,而私权利自身存在意思自治的巨大空间。如果民事法律的保障效果不能抗衡原有的民事习惯,那结果只能导致法律脱离社会现实,失去立法的价值。民事习惯本来就产生在民事法律之先,良莠并存,民事法律的出现就是要在原有民事习惯基础上加以规范。让社会秩序更稳定。与民事习惯在规范秩序和平衡个体利益方面相比较,民事法律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民事法律在保障效果上要强过民事习惯才可能让人们信仰法律。民事习惯本身就是在历史上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潜移默化形成的,尽管这些习惯有些是被动形成的,但民众的意思自治已经不自觉地深受其影响,根深蒂固,不可能让民事法律在一夜之间或短短几年甚至十几年完全代替民事习惯。所以,通过调研一方面可以使民事法律沿用并接受民事习惯原有的合理因素和积极效果,迎合民众的意思自治的习惯,增强民众认可度;同时也便于做好情事变更的立法工作,让民事法律根据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变化确立新的规则,引导民众逐渐走向法治文明。

2国内外成功的民事立法基本都有民事习惯调研的事实。从国内看,中国民事法律真正出现是近代才开始有的事情,而每一次民事法律立法、修订之时,都伴有规模大小不一的民事习惯调研活动的开展。比较着名的如清朝晚期开始的《大清民律草案》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都是在开展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民事习惯调研活动基础上完成的。

从法律制度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罗马时期的市民法(Iuscivile)就是“一种习惯,它直接构成对社会现实的法律写照;它是一种活生生的传统。”([意]朱塞佩,格罗索着:《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100页)日本、瑞士等国的民法典都在立法之前对民事习惯进行了调研并赋予其一定效力。

3民事习惯的潜在性需要调研甄别和发掘。民事习惯的潜在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这些习惯形式上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支配着我们的举手投足,具备了自然而发的特性,猛然间要我们明确说出日常民事习惯,反而不能,以致立法者是否也面临这样的境地?如是,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防立法把我们身边的优质潜在习惯资源忽略。二是民事习惯实际上已经转化为我们头脑中一种定向的思维模式,如经常碰到“法人”是“法定代表人”简称的习惯笑话,真正习惯上意识到“法人”不是“人”的不多。对于国人习惯思维不能认可的这种舶来品名词,坚持留在民事法律中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能否顺应民事习惯改成本土化的概念?我国几十年的法律实践证明,法律与民事习惯的结合疏密将直接影响民法典的实施效果。三是民事习惯因民族、地域、领域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使得民事习惯在特定民族、地域、领域之内是显在通行的,而对于其之外的人们来讲大多数是神秘而潜在的规则,无法共通。民事习惯调研对于这样具有特定条件的民事习惯也要大力发掘,寻找相应法理对策。

4目前众多民事习惯和民事法律有分歧,而民众更认可民事习惯,有架空法律的风险。法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规范,应深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并发挥作用,如果在“法制相对健全”的情况下,与之有冲突的民事习惯依然昌盛,就要考虑法律的合理性了。如果这些习惯是合理可行的,法律是否能够吸收?如果不可行,法律如何通过恰当方式逐渐扭转大众思维自觉放弃习惯来真正接受法律?

5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发言权。民事习惯调研是落实法律实践性特点的最佳途径,通过调研可以了解法律在当地实施的可行性。我们一直在做全民普法的法治教育,通过调研,也可以发现我们持续了几十年的全民普法实效如何、症结在何处、如何解决。法律不能仅停留在阳春白雪的高深理论阶段,最终要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调研明确立法方向、落实本土化立法的内容、辨明民事习惯优劣、了解立法的重点,与民生形成真正的互动,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制定一部传世的民法典。

二、民事习惯调研应坚持的科学方法

民事习惯调研不是一项单一线条的简单行为,而是需要全国上下、各行专家,融通古今,糅合、梳理书面资料和实地调研材料,坚持法理原则,以追求和谐法治为目标的一项复杂而宏伟的工程。调研确实具有紧迫性,但是再紧迫也要守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坚持科学的调研方法是保证调研成功和立法成功的关键。

1历史文献资料梳理法。民事习惯调研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问询和记录,因为习惯是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的,离开了文化背景和历史舞台,民事习惯调研将成为无源之水,干涩无力,不能长久。所以民事习惯调研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对涉及我国民事习惯的所有问题,由专业人士搜集古代、近代甚至接近现代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并总结其规律,为日后分析实地调研资料做好寻源的基础性工作。

历史文献资料本身的文化深度特性,要求梳理历史文献资料的人员必须是相关领域专家级别的专职人员,政府要从环境、资料、福利待遇上给予全面保障,才能确保梳理出来的历史文献有条理、有深度,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调研范文篇10

一、我县村小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现有教学使用村小111所、教师527人、学生7342人,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15%,是全县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就近入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开展农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所村小就是一个乡村的文化核心和活力之源,办好每一所村小是践行公平教育理念,惠及教育民生的重要内容。广大村小教师,坚守在国家工作人员中条件最艰苦的岗位,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以师者的奉献与责任支撑起师魂的脊梁,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田维敏、“感动綦江十大人物”——肖大伦等一大批村小教师先进典型,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一是教学设施陈旧。在调研中发现,除九十年代末迎接“两基”国检修建的部分村小外,其余村小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有的甚至还是“干打垒”和土墙的危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即便是90年代修建村小也由于缺乏维护和修缮,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墙面脱落等隐患。学生用的桌椅、黑板等教学设施大多已用了10多年,残破不堪,亟待改善。二是活动场地、器材匮乏。在走访的10余所村小中,有半数以上的学校操场没有硬化,师生在“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的土坝子上活动、玩耍,有的甚至杂草丛生,蛇鼠出没,安全隐患严重。篮球架、乒乓台等有限的运动器材大都残破不堪,已无法使用。

2.教师结构亟待优化。在调研的十余所村小中,村小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2岁,教师结构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相对老化,无法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容易扼杀学生创造力,造成学生胆怯、自闭的不良意志品质。同时,在村小教师中,男女教师比近4:1,性别比例严重不协调,不利于村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小常规管理秩序混乱,不按教学作息时间安排课程,有的甚至下午一两点钟就放学回家。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只是做老版的广播体操,全县广为实施的2+X课外拓展活动、校园集体舞、间操课等活动课程等没有开展。

4.课改工作推进滞后。课堂教学还处于课改前的教师“满堂灌”式的课堂,“綦江课改”所推崇的问题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模式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5.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村小教师中90%以上为原耕读校教师和代课转正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培训,不仅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有的甚至连文化水平也不能很好胜任教师岗位,突出表现在低段的汉语拼音教学和高段的数学教学,教学内容谬误频出,存在“老糊涂教小糊涂,越教越糊涂”的现状;部分教师普通话水平不符合教师要求,还有用方言教学的现象;部分村小教师衣着、仪容不整,与教师职业要求大相径庭,行课期间饮酒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三、改进意见

一是加强硬件投入。修缮村小门窗,更换全部村小桌凳、黑板等教学设备设施,添置乒乓台、篮球架等体育运动设施,硬化规模较大、且将长期存在的村小操场;强化村小食堂建设,确保村小师生“吃热饭”项目落到实处;为每一名村小学生配发《新华字典》等必备工具书,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均衡配置教师。实行村小、中心校教师轮岗等措施,加强村小教师流动,保障村小师资均衡;新参加工作教师应到村小磨练,体验边远村小教师岗位的艰辛,同时也为村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继续实行支教教师资金、政策倾斜,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深入边远村小开展支教工作,引领、带动广大村小教师素质整体提升;进一步强化中心校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任教师走教力度,缓解村小专任教师不足难题,确保村小开齐开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