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7:44:39

调节范文篇1

了解初中生的情绪特点,掌握一定的调节情绪的作法,使学生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分析自身的情绪特点及其自己是怎样克服消极情绪的,再由学生自己将搜集的有关伟人、名人调节情绪的事例进行分析,并利用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老师将在此课中起主导地位,对学生分析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学生容易混淆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暗示方法进行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不稳定、易变、易冲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适时适当地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这些方法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其中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法、升华等方法,名词新,学生不易理解,难掌握,因此老师要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进行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分析。

教法建议:

1.创设情景、观看录像、联系学生实际,分析初中生的情绪特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谈自己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

3.介绍一些名人调节情绪的方法。

4.课后学生选择一条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有哪些?

(板书)二.情绪需要调节

(情景):李伟画画非常好,曾获得美术比赛一等奖,他是班级的宣传委员。一天中午,他正在出板报,很多同学围观,不少同学赞叹,李伟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画得更起劲。这时,小刚过来,对板报提出了一些批评,李伟不高兴了,回头生气地看着小刚,小刚还在说,李伟扔下粉笔,冲着小刚大声地说:"你行,我不干了。"剩下小刚和其他同学尴尬地站在那里。

(提问):李伟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我们同学中有无类似的感受?说明中学生的情绪有什么特点?

(板书)

观看录像:《青春与法律对话》第一个故事。

(提问):初中生情绪的特点会对我们产生那些不良影响?

(板书)

对于不良情绪需要进行调节。

(板书)2.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教师总结即可。(学生谈的方法多集中在前两种)

(板书):

教师总结:转移焦点,当我们苦闷、烦恼时,转移注意力到有兴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的方法),这样情绪会慢慢好转,改变环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玩,或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等。

(板书):

教师总结:这些方法指的是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除心中不良情绪,合理发泄不等于放纵、任性、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发泄,不仅不能调控好不良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板书):(3).主动控制情绪:

人都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时,应调动自己理智的闸门,去控制不良情绪,使自己的情绪愉悦起来。

(A).自我暗示:

(学生活动):

1.考试时很紧张,这时我会_________。

2.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我刚要发怒,我会_________。

3.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会_________。

这些方法就是通过自己的理智去控制不良情绪,这种方法就是自我暗示,不是通过外界条件来调节。

(B).自我激励:

通过外界的人、事物来约束、激励自己,使自己获得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像林则徐的"制怒"条幅,时刻提醒自己。

(C).心理换位:

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与他人互换角色、位置,这样有利于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可以消除一些不良情绪。我们同学之间、与家长之间、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D).升华法:

调节范文篇2

冬季供暖问题是关系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现在供暖企业自负盈亏,既要使居民供暖温度达到标准又要使企业的运行成本达到最低,这就要求供暖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做好供热调节工作。因此,对整个热水供热系统进行合理的供热调节就变得至关重要。热水锅炉及采暖系统运行过程中除应对运行参数、燃烧工况进行控制与调整外,还应根据采暖季节(初冬还是严寒)、采暖时间(白天还是夜间)等情况对供热量进行调节。供热调节的目的,一是使系统中各用户的室内温度比较适宜;二是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浪费,实现热水采暖的经济运行。热水采暖系统试运行期间,由安装单位进行的第一次调节为安装调节,它的目的是检查采暖系统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投入运行后还要继续进行调节,此为使用调节。运行调节根据采暖系统情况不同,可采用若干种形式,但无论哪种调节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司炉人员的运行操作来完成。

2供热调节原理

供热调节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供暖建筑的室内计算温度。当供暖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运行时,如不考虑管网的沿途热损失,则系统的供热量应等于供暖用户系统散热设备的放热量,同时也应等于供暖用户的热负荷。

建筑供暖方式分为连续供暖和间歇供暖两类。对于不同的供暖方式,供热调节的方法也不同,这主要是由墙体和室内物体的蓄热性能所决定的。对于间歇供暖建筑,当停止供暖后,室内温度不会瞬间降至建筑发生冻害的温度,它需要经过一个降温期。当重新开始供暖后,室内温度升高至计算温度也需要一段升温期,升温期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围护结构和室内物体的蓄热性能。

3供热调节的方式

运行调节中,在热源处进行的温度、流量的调节称为集中运行调节。集中运行调节的方法有以下4种:

①质调节——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②量调节——改变网路的循环水量;③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同一阶段流量不变;④间歇调节——改变每天供暖时数。

3.1质调节

在进行质调节时,只改变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而系统循环水量保持不变。这种调节方式,网路水力工况稳定,运行管理简便,采用这种调节方法,通常可达到预期效果。

集中质调节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但由于在整个供暖系统中,网路循环水量总保持不变,消耗电能较多。同时,对于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如仍按质量调节供热,往往难以满足其他热负荷的要求。例如,对连接有热水供应用户的网路,供水温度就不应低于70℃。热水网路中连接通风用户系统时,如网路供水温度过低,在实际运行中,通风系统的送风温度也过低,这样会产生吹冷风的不舒适感。在这种条件下,就不能再按质调节方式,而采用其他调节方式进行供热调节了3.2量调节

流量调节就是将采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冬初、寒冬和冬末三个区间,根据水的潜热与流量成正比的概念,对于每个区间,热水的流量即指在室外温度低的寒冬区间中保持大的流量,使用流量大的循环泵;在室外温度高的冬初和冬末区间中保持小的流量,使用流量小一点的循环泵。采用分区间改变流量的调节时,每个区间管网循环流量应保持不变。为降低电耗,在采暖系统中可以设置两台不同规格型号的循环泵。其中一台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100%选择,另一台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75%选择,后者供室外温度高的情况下使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循环泵的运转经济指标,避免了“大马拉小车”的弊端。

3.3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

把整个供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大的流量;而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一个阶段内,网路均采用一种流量并保持不变,同时采用不断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这种调节方法叫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在热水供暖系统中,一般可选用两台不同规格的循环水泵,其中一台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按计算值的100%选择;另一台循环水泵的流量按计算值的75%选择。由于水泵扬程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水泵的电功率与流量的立方成正比,所以75%流量的循环水泵相应的扬程可按计算值的56%选用,循环水泵的运行电耗可减小到42%左右。在大型供暖系统中,整个采暖期可分为3个或3个以上的阶段。如果采用3个阶段,各个阶段中循环水泵的流量可分别为计算值的100%,80%和60%,扬程可分别为100%,64%和36%,而循环水泵的耗电量相应为100%,51%和22%。多种容量的循环水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为备用,采用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时,热水供暖系统中可以不设备用泵。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和量调节的优点,既较好地避免了垂直失调,又显著地节省了电能。所以,它是一种公认的比较经济合理的调节方法,在区域锅炉房热水供暖系统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3.4间歇调节

间歇调节是在供水温度和循环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用改变供暖时间的方法来达到与热负荷匹配。在室外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源连续供暖,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运行时间。它的前提是假设热源能在额定出力的情况下制定运行时间。如果热源达不到额定出力,将不能保证用户的供热质量。事实上要想使设备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没有一套完整的监测和管理办法是绝对办不到的。故本调节方法实际上也很少被采用。

另外,由于设计思路的保守,使得在室外计算温度时,非连续运行也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这就是目前广泛实行的间歇供暖。间歇供暖与间歇调节有着本质的区别。间歇供暖热源容量的设计远远大于实际需要值。即使是达到室外设计温度的情况下,热源也不可能连续运行。该方式虽然初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但从操作及保证用户供热质量等方面考虑,也还是有它一定的优点。故能在一些小型系统广泛应用。

调节范文篇3

关键词:诉讼费;诉讼费制度;调节功能

一、传统诉讼费制度中调节功能的缺失

1.传统诉讼费制度的调节功能体现。在国务院《人民诉讼诉讼费用收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过程中,上述所谓“很少的场合”使诉讼费发挥调节功能的包括:(1)应当按期预交诉讼费而未交纳又未提出合理正当的缓交申请时,法院可按自动撤诉处理。这对于当事人而言,虽只是被动的接受司法程序的决定,但实际上仍是当事人自行决定是否启动司法程序的意思表示;(2)因考虑到驳回起诉并不能退回诉讼费,当事人可退回一半案件受理费而选择撤诉,但这并不是指撤诉的目的,而是当事人在考虑到裁判结果可能对其不利时采取的“明智”的选择。

2.传统诉讼费制度调节功能在各程序中的缺失。除上述体现外,在《收费办法》所确立的诉讼费制度下,诉讼费在民事、行政审判的各个程序中都缺乏应有的调节功能,具体包括:(1)立案阶段。由于我国传统民事、行政诉讼法的立案阶段仅体现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而予以形式审查为内容,因此诉讼费在此阶段除未按期交纳外则没有任何其他调节作用的体现。原告的诉讼是否正当或存在恶意、被告对诉讼的态度以及当事人对司法资源动用的程度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2)审前阶段。审前程序是整个诉讼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与自主行为在审前程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法官控制各种程序发生的能力却越来越减弱,在明显不应当进入庭审程序或当事人恶意拖延诉讼的行为发生时,法官并无明显正当性理由加以制止或修正。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被告利用管辖权异议引发上诉的手段以达到拖延诉讼的目的而法官对此无力制止的情形。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引入诉讼费调节机制,提高法官对程序的控制能力,将会极大提高诉讼的效率。(3)庭审阶段。由于原告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随时改变诉讼请求数额,尤其在减少数额时,使被告陷于不能选择、不能对抗的不利境地,当被告为应付原告的诉讼而付出大量人力、财力以及其他各项法律资源并达到了明晰双方的争议内容目的之后,却会因原告轻易作出的改变而使其努力付之东流,这显然有违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平等之原则。但如果对原告的这种行为课以诉讼费项上的义务,既可以达到制止或惩戒的目的,亦可达到对其他当事人利益的平衡。(4)裁判阶段。由于我国诉讼费的构成之缺陷,裁判并不能在确定原告诉讼的非正当性情况下对原告课以诉讼费的惩戒,原告虽理所当然成为诉讼费的承担者,但被告因被动的应诉而支出的费用不能因此获取任何经济上的补偿,尤其在某些如非财产性诉讼、小额索偿诉讼等情形下,被告更会注重这些利益的补偿;而调节中双方当事人对诉讼费负担的心态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案件最终不能达成调节协议的瓶颈。(5)上诉阶段。上诉费的征收标准按一审诉讼费实际收取确定,这样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形:在上诉费数额较大时可能会因上诉人的财力等原因而抑制正当的上诉行为;而在上诉费数额较小时上诉人则可以利用不当的上诉行为以达到拖延其义务履行之目的。(6)再审阶段。再审不收取诉讼费的规定,使我国的诉讼变相成为三审终审制。与需收取上诉费的上诉程序相比,当事人宁可选择再审程序,会出现当事人不上诉而选择申请再审的情况。

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体现的诉讼费调节功能及存在的缺陷

1.除对传统诉讼费制度调节功能的承继外,《办法》中的部分规定已经体现出更多的诉讼费调节功能,包括:(1)调节及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鼓励当事人达成和解及在较短的审限内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讼累,缩短审理周期。(2)对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时于诉讼费负担上的限制,即当事人在法庭调查终结前提出减少诉讼请求数额的,按照减少后的诉讼请求数额计算退还,法庭调查终结后提出减少诉讼请求数额的,减少请求数额部分的案件受理费由变更诉讼请求的变更当事人负担。(3)授予法官在调节过程中对诉讼费负担的决定权。《办法》第31条规定:“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议”。(4)为再审案件设定收费标准,抑制一部分不正当的再审案件的发生。

2.《办法》仍没有转变传统诉讼费制度调节功能缺失的情况,却尚有部分新规定亦存在矛盾之处,具体表现:(1)单一的诉讼费征收方式与低成本诉讼制度相结合,增加了当事人缠诉的可能性,甚至导致滥诉现象。(2)申请支付令案件有及时方便、节省费用的特点,但《办法》规定申请支付令比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的1/3交纳,与原来按每件收取100元的标准相比较,在大额支付令案件中,申请费大大增加,但同时却没有规定当债务人提出异议时申请费是否退还的问题,只要债务人提出异议程序即终止且得有申请人承担申请费,因此更多的债权人放弃了申请支付令这种快捷诉讼方式。(3)驳回起诉、驳回上诉以及对驳回起诉和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案件不需交纳诉讼费,但撤诉却仍交纳一半的案件受理费,一方面是已耗费司法资源的案件勿需承担诉讼费,另一方面没有动用或耗费较少司法资源的案件却仍需交纳诉讼费用。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息诉的作用,反而鼓励当事人动用更多的司法资源来达到其不正当的目的。

三、进一步完善诉讼费的调节功能

在对诉讼费制度的完善设计中,诉讼费的调节功能理应得到加强,配合以其他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诉讼费理应在诉讼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积极而有效的调节作用。

1.立案前建立登记立案制度,并配有完善而广泛的替代式纠纷解决机制。任何原告可到法院领取立案登记表,按表格填写其所需进行诉讼的基本内容,并领取登记文书、登记编号以及诉讼指南,表明登记的完成。此时并不代表诉讼的开始,法院向当事人发放的诉讼指南,可以明确告诉原告如果他选择诉讼,则应当按怎样的标准交纳诉讼费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但如果用替代式纠纷解决机制,法院可将案件委托至或由原告自行委托至相应机构如民调中心或由职权的行政机关等寻求和解方案,并告知这一程序是免费的、快捷的且调停人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案件。

2.在立案过程中设置灵活的诉讼费调节机制。在立案程序中即发挥诉讼费调节功能,设立强制答辩制度。强制答辩制度亦称答辩失权制度,指在法律明确规定诉讼中的被告没有在规定的期间内实施答辩行为而丧失以后的答辩权。因原告交纳诉讼费是作为诉讼成立与否的标志,但是由于并不知晓被告对诉讼的态度,所以原告交纳的诉讼费用可以作为其在恶意诉讼下的惩戒担保金,如果被告的答辩可以证明原告的起诉不能为法院所接受,法院可以直接驳回原告起诉并不退还诉讼费用,这样可以使任何一个原告在起诉时需尽谨慎地注意义务,并防止恶意诉讼的发生。为节约诉讼时间,立案庭法官在诉答期间可以要求当事人和解,如和解后撤诉或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按现有规定退回一半诉讼费,另可将另一半诉讼费奖励给原告或经协商确定的一方当事人,只收取必要的诉讼工本费。另外,在经过诉答程序后由立案庭法官作出的没有争议的即时判决,应限制当事人上诉行为,如败诉当事人声明要上诉的,应规定其必须交纳与判决金额及其他诉讼成本相等的保证金或等值的担保,如判决没有金钱给付义务,由法官根据案件的标的性质、价值作出书面指令,责令败诉方交纳一定标准的保证金或提供担保。

3.小额财产索偿案件中设置诉讼费用奖励制度。对适用简便程序审理的小额财产索偿案件在收费上实行低成本标准。小额案件采规定收费程序,如10000元以下的小额案件均收取50元工本费及诉讼费50元,但当事人的其他任何成本费用均不在裁判范围之内;简便程序时间非常短,至多45天,只要原告不申请转入其他程序,法院可将诉讼费50元奖励给原告;并且可以告诫原告,如其败诉,不仅不退回任何费用,上诉后对方的诉讼私人成本包括律师费将计入诉讼费负担;同时告诫被告如其败诉上诉的,须得提供与一审败诉金额相等的担保金额,否则上诉意见将不被采纳,这样当事人多会选择和解而非判决。

调节范文篇4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通过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和天然糖类的摄入量,控制白糖、动物脂肪、食盐及胆固醇的摄入量等饮食措施,可用来预防脑血管意外。具体而言,宜从以下诸方面做起:

多吃优质蛋白和高钾、高镁、高钙食物

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饮食中蛋白质和钾元素摄入不足,或蛋白质的质量欠佳,会使动脉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引起脑内小动脉破裂出血。含甲硫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牛磺酸的鱼类、禽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除能维持正常血管弹性及改善脑血流外,还能促进钠盐的排泄,起到降血压作用。高钾食物的摄入也可促进钠盐的排泄,调节改善细胞内钠与钾的比值,对降低血压、维护心脏功能及预防中风至关重要。高钾食物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莲子、豆类、紫菜、海带、马铃薯、贝类、葵花子以及香蕉、橙子、柚子、甜瓜等。现代研究发现,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镁具有抗凝、降低血脂、扩张血管、保钾等预防脑血管病的独特效应。故平时应注意多吃一些富含镁的食物,诸如甜菜、豌豆、苜蓿、蛤类、乳制品、坚果等。中老年人往往会因缺钙而引起骨骼中的钙质向软组织和血液中“迁移”,致使过多的钙沉积于动脉壁上,则易引起血-管弹性纤维变性、断裂,诱发脑血管疾患。所以,酌情多食富钙食物如奶类、豆类、鱼类、虾皮、芝麻、海带等,对于预防中风也大有裨益。

多食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

新近研究发现,脑梗塞患者体内抗氧化维生素C、E水平明显低下,这劝;是脑梗塞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因为低水平的维生素C、E状态难以有效地清除细胞膜和基因的“杀手”--过氧化自由基,易使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脂质发生氧化、变性损伤。为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多摄食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菜椒、青蒜、荠菜、芫荽、芹菜、韭菜、鲜枣、柠檬、猕猴桃、刺梨、柑桔、胡桃、橄榄油等。

注意选食富含多酚类的食物

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而低密度脂蛋白一旦氧化被巨噬细胞吞噬,便会变成泡沫细胞附着于动脉壁上,诱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抑制其氧化甚为重要。而富含没食子酸、儿茶素的多酚类物质,能捕捉活性氧,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保持血管壁弹性。富含多酚类的食物有红葡萄及红葡萄酒、绿茶、柿子、苹果等。

调节范文篇5

调查方法中国护士压力量表主要分为护理工作、工作量、专业问题、工作环境、时间分配、患者护理、资源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5个因子共包括35条目。分为1~4级,总分在35~14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得分在35~70分之间者为轻度压力,得分在71~105分之间者为中度压力,得分在106~140分之间者为重度压力。数据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统计发现,综合性医院护士的压力量表评分为(87.56±21.93)分,传染病医院护士的压力量表评分为(98.75±18.89)分。显然两组护士均存在中度工作压力,并且传染病护士的压力量表评分高于综合性医院护士,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调节范文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调节;公司监管

一、引言

准则的灵活性和会计事项处理方法上的多样性及主观性,通过变更会计估计、处置非流动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非经常性损益经常化、债务重组、会计差错等方式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调节。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国民经济债务成本与投资收益率的背离愈发严重,在微观经济层面表现为企业利润的普遍性下降,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情况也有所上升。仅2018年,就利润调节问题深交所向96家公司发出关注函65份,向证监局发出协助调查函30份,会计监管问题9份,提请关注函79份。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上的参与主体,也是资本投资的主要标的,客观真实且公允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基础。如果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末期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对利润进行随意性调节,会导致企业会计报表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误导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决策,使得企业真实价值与投资价值相偏离,扭曲资本市场定价机制,严重损害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最终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上市公司利润调节动因

总体上,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动因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的灵活性使得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有多种选项,并有着人为主观判断的特征,上市公司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基本原则下对企业经营利润进行调节;二是企业管理层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债权人、税务部门和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经营活动无法做出有效约束,给予了企业管理层进行利润调节的机会空间;三是上市公司自身主动调节经营利润,具体原因包括保持上市地位、维护大股东利益、管理层业绩达标、提振股价等[1]。(一)会计准则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在财务会计核算上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权责发生制、可比性、一贯性、配比性、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历史成本、明晰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及时性等原则。由于这些会计核算原则在某些会计事项的处理上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致使在企业资产价值、实质交易及其影响的认定上存在着大量的主观判断,对一项企业经营活动的会计处理往往不存在唯一的核算结果,这又体现了会计准则灵活性的特点。会计准则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给予了企业进行利润调节的操作空间,企业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出于多种目的通过变更某些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二)企业管理层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不对称。相较于中小股东、税务部门、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企业管理层掌握了外部利益相关方无法及时获取的企业经营信息,有着明显的信息获取优势。企业管理层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管理层存在着调节利润的机会空间。对债权人来说,管理层通过利润调节虚构公司经营利润,误导债权人投资决策,将经营风险转移至债权人;税务部门只能在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之后进行事后监管,或因无法切实掌握公司经营信息而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其结果是税收流失或税费补贴的不合理配置;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中小股东并不能对公司经营决策起到实质性的影响,获取公司经营信息也相对滞后,管理层调节经营利润误导中小股东的投资决策,损害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金融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发展,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不仅仅限于中小股东、税务部门或债权人,管理层凭借信息不对称调节经营利润的负面影响范围也更广,采取合理有效的监管决策对于保护上市公司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显得尤为主要。(三)保持上市地位的需要。2001年2月证监会了《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又于2001年11月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规定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做暂停上市处理。自2001年以来,包含B股在内我国共有105家公司被监管机构做出退市处理,若剔除吸收合并的股票以及B股以外,有60家A股公司因亏损、欺诈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原因被退市。值得注意的是,这60家A股公司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连续四年亏损被退市的,可见是否连续亏损实际上已经成为判定上市公司退市的最主要的标准。同时,上市公司保持上市地位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包括股权融资、股权质押、并购重组等,若失去上市地位公司筹资渠道将严重收窄,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现行的退市制度以及上市地位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得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意愿通过利润调节来规避退市风险。(四)管理层业绩考核的需要。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是上市公司得以稳健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企业管理层的行为受董事会制约并向全体股东负责,其中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成为考核管理层的最重要的指标,这种业绩考核制度促使管理层有着强烈的意愿进行利润调节操作。第一,上市公司普遍依据经营业绩实行管理层轮换制度,当公司管理层发生变动时,新任管理层普遍会将前任积累的经营损失进行清理,将损失放入以前年度,达到不影响当期利润并推卸经营责任的目的;第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实行了股权激励制度,管理层通常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在会计年度末期通过利润调节提升股价以维护管理层的实际利益,这成为管理层采取利润调节的重要动机;第三,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增多,利润调节会对公司估值产生影响,并购资产的高额业绩以及良好的增长预期不仅有助于并购交易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提升资产的价值和提振股价,这促使公司管理层积极调解经营利润以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

三、上市公司利润调节方式

(一)处置非流动资产。上市公司凭借会计准则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通过处置不具有实质性的商业资产来调节利润,表现为上市公司向关联方或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可以认定为与上市公司存在特殊关系的主体,或者事实上已经造成上市公司向其倾斜利益的第三方溢价出售资产,实现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的目的。在实际运作中,通过非流动资产处置以调节利润的具体方式包括溢价处置股权、土地使用权和子公司等。(1)溢价处置被投资企业股权和土地使用权等资产。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以资金、土地、设备、房屋建筑物等多种形式的资产来投资一家或多家企业,成为事实上的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持有者。在会计年度末期,上市公司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在经营利润低于预期或考核标准时,通过溢价处置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和土地使用权等资产,获取高于公允价值的收益,从而提高经营利润。(2)处置子公司。上市公司通常直接控股或间接控股多家子公司,通过处置控股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方式,具体处置方式有两种:第一,溢价处置净资产为负的子公司。子公司净资产为负,如果不进行处置上市公司资产价值将受子公司影响而计提损失,依据我国公司法,上市公司对其子公司仅以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当上市公司溢价处置子公司之后,就会解除合并报表中因资产亏损而应承担的股东责任,并且产生处置收益。第二,由控股股东承担处置子公司的过渡期亏损。我国上市公司处置亏损子公司股权给控股股东时,常常将子公司价值的评估基准日至股权交易日之间产生的损益由子公司的控股股东来承担,同时约定亏损子公司在这段时期内产生的损益不对股权交易价格产生影响,这变相是将亏损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的出表时间由股权交易日提前至子公司价值的评估基准日,上市公司借此达到了调节利润的目的。(二)债务重组。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来调节利润的行为较为普遍,实务处理中,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通过债务免除、捐赠等手段向上市公司单方面输送利益。从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来看,这种行为应计入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监管机构对这类交易也加强了规制约束。但是,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在形式上没有关联的第三方进行虚假的债务重组,具体的形式有隐形输送利益或竞拍债权等。(1)隐形输送利益。出于规避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约束,上市公司或控股股东通过融资安排、私下协议等手段支持客户以产品购销等形式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的利益输送更为隐秘,采用的手段除融资安排、私下协议之外,还包括股权融资、资金占用、现金股利等,也使得有效监管更难实现。(2)竞拍债权。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参与竞拍公司债权的交易已经出现,但是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这种交易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和阐释。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控股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所负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竞拍的债权应按照权益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2]。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司作为债务承担者,不具有参与银行等机构委托的资产包竞拍资格,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委托控股股东参与竞拍公司的债权,控股股东与公司之间属于委托关系,因而这种交易不属于权益性质的[3]。会计准则对这一问题处理上的不明晰,致使实际交易中出现公司控股股东凭借掌握公司债务信息的优势,在事前已经获悉公司债务无法收回的情况下,为化解债务危机而参与债权竞拍,其行为易于误导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三)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企业资产和负债以及预期未来收益和义务的变化,而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以及资产的损耗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因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正常的会计估计变更不可避免,但是这一会计处理原则常常被上市公司用于调节利润,具体的调节方式包括变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和计提比例、变更亏损合同引致的预计负债的计提金额等。(四)会计差错更正。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编制中出现因人为原因导致的重大过失或舞弊,或者财务报表没有显著的经营信息的支撑,导致会计估计未能合理反映当期的经营情况,就会被认定为会计差错。上市公司出现会计差错之后,依据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差错适用于追溯调整法,这种调整并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因此部分上市公司借助会计差错更正来达到调节当期利润的目的。(五)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重要方式,常采用的方法有公司资产的一次性计提减值,即“洗大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不充分;操纵应收账款回收时间及回收金额等。(1)一次性计提资产减值。依据现行会计准则,非流动资产确认减值之后,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将不能再次做转回处理。上市公司出现经营状况的连续恶化时,对经营产生负面影响的资产一次性的计提减值,这会影响当期利润,但是为以后会计期间的利润提升创造了空间。从上市公司连续经营的时间序列来看,一次性的计提资产减值以及由此带来的利润提升,并不是公司经营状况改善的结果,而是利用会计准则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不充分。资产减值准备金的计提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回收金额的合理计量是计提资产减值处理的核心问题,资产减值计提的不充分或者是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引致上市公司当期利润的改善。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不充分计提资产减值或者不计提资产减值以及一次性冲销的手段修饰经营利润的现象较为常见。(3)操纵应收账款回收时间及回收金额。应收账款的回收在实务处理中难以做出确切的估计,回收时间和回收金额通常不受企业的控制,会计处理上也较为灵活,这给予了上市公司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来调节利润的机会空间。操作应收账款调节利润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企业或个人私下约定应收账款的回款时间和金额,调节盈利质量;二是上市公司通过调节计提坏账准备进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六)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于1999年首次提出非经常损益的概念,至2008年对非经常损益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四次修订,在涉及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融资、退市等事项中将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依据非经常损益的相关规定,非经常损益的确认采用列举法和定义法两种方法,确认非经常损益项目时应以与公司经营业务的关联性为评判标准,上市公司出于恢复上市、业绩达标或重组等目的,将一些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计入当期的非经常损益来调节利润。(七)其他方式。近年上市公司除了采用上述多种方式调节利润之外,还通过较为常用的提前确认收入、延迟确认收入、公允价值计量、补助未收到即确认收益等方式来调节利润。(1)提前确认收入方面主要表现为提前确认股权转让收益,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股权转让应在被转让股权的所有风险和收益已经实质性转移,并且与此相关的收益已经实质性流入企业之后,才将此交易计入投资收益项目,但是实务中关于股权转让的风险与报酬的确认较为困难,这为上市公司上调利润给予了机会空间。同时,上市公司凭借收益与风险难以界定的特点,出于扩展未来盈利空间的考虑,通过延迟确认收入操作对当期利润进行平滑处理。(2)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如果金融资产缺乏流动性且其交易次数极为有限,公允价值计量则难以准确核算金融资产的价值,如部分公司不考虑股权溢价、少数股权折价等因素,仅以单次交易作价评估剩余股权价值,这易于导致上市公司借股权交易来进行利润调节。(3)补助未收到即确认收益方面,最典型的即为企业在政府补助未收到的情况下却提前确认为收益,尽管政府补助有着很强的信用支撑,但是依据第16号会计准则中关于政府补助的相关规定,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应该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来计量,即以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处理。2018年我国监管机构对第16号会计准则中政府补助项目进行了修订,如果企业经营活动满足政府补助的相关要求,且与之相关的收益很可能在后期会流入企业,则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可将未收到的政府补助计入应收账款。新修订的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一步扩展了企业进行利润调节的机会空间,即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未收到政府任何补助款项,但可将此补助计入应收账款来调升利润空间。

四、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深市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以2017年度深市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非流动资产处置、债务重组、会计估计变更、资产减值损失等会计信息为时间基点,采用时间序列比较分析方法分析近年来深市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一般方式及其变化趋向。(一)通过非经常损益项目调节利润。2016年深市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损益均值为24768.32万元,2017年为34403.19万元,一年间深市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损益均值上升了38.83个百分点。其中,2017年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平均值为2489.30万元,相较2016年上升了160.54%,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在非经常损益项目的比重也大幅上升,2017年达到了36.98%。可见,在近年宏观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经营收益受到较大冲击,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损益的快速上升反映出通过非经常损益项目调节利润的行为增多,变动趋向较为明显。(二)借助债务重组来调节利润。与2016年相比,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损益均值为5.79万元,同比下降了89.60%。但是债务重组收益的集中度显著提高,前5位公司的重组收益占市场总值的比重高达71%,其中ST河化、*ST中基、*ST中绒三家公司的债务重组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均高于200%,同时这三家公司均处于退市风险之中,通过债务重组提升营业利润,进而实现“取星脱帽”的目的很明显(见表1)。这种债务重组的特征显示出上市公司借助债务重组的名义来调节利润的行为趋向于向少数公司集中,这种变动趋向需要引起监管机构的重视,并加以切实治理。(三)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来调节利润。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中的100家公司进行了会计估计变更,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为45家,创业板为28家,主板公司为27家。从会计估计变更事项来看,因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而变更会计估计的公司为67家,因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或折旧年限而变更会计估计的公司为33家。从会计估计变更与营业利润的关系来看,63家公司在会计估计变更之后其营业利润实现了上升,占会计估计变更公司总量的63%。可见,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变更有着明显的利润调节操作,涉及到的公司数量很多,同时会计估计变更之后,大多数公司的营业利润表现出上升也说明了利润调节现象的存在。(四)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来调节利润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中的47家公司因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或重大违法等原因而“戴星戴帽”,同期深市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均值为9563.60万元,同比上升了31.08%,涉及的会计科目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损失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等。这类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其资产减值损失在近年却大幅上升,这其中不可排除部分公司刻意通过资产价值项目来调节营业利润以避免退市。值得关注的是,12家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合计亏损金额达到了100.52亿元,平均每一家亏损8.38亿元。这些上市公司在连续亏损的营业状态极可能延续的情况下,在财务会计年度末期通过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进而调低当期营业利润,为未来盈利的改善扩展操作空间,这种“洗大澡”的调节利润行为应引起重视。

五、建议

(一)会计准则应根据会计实践而及时调整。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给予上市公司较多的主观判定空间,为企业进行利润调节操作提供了机会。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例,现行的会计准则尽管对资产减值计提方法、范围作出了较为明晰的规定,但是关于计提比例、程序和标准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和规范,致使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项目调节利润,而监管机构又难以对此进行有法规依据支撑的有效监管。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各类复杂交易相继出现,现行会计准则的适用性相对不足。因此,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应根据会计实践的变化作出及时性的调整,压缩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可操作空间。(二)构建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资本市场的复杂度明显提高,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这种形势下,客观、公正的企业会计信息对于保障投资者利益和维护资本市场规则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同时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已经培育出众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我国应构建包括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层次监督体系,凭借专业从业机构的经验优势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三)加强对审计机构监管,强化其独立性。从我国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实际情况来看,出具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机构表现出与企业合作来调节利润的现象,其独立性较差。对此,我国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约束其从业行为,强化其独立性,只有脱离于企业的外部审计机构做到客观公正,才能构建起多层次的高效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振新.资产减值对利润调节的作用研究[J].山西财税,2018(2):27-30.

[2]楚媛媛.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探讨[J].智富时代,2017(8):89.

调节范文篇7

【关键词】旅游饭店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节路径

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最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的现象,是个体伴随着长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往往会导致职业目标、职业生涯的短期化以及职业道德偏离。大多数职业倦怠的研究都集中在经济服务上,尤其是在那些高频度、高强度人际接触的个体中,倦怠发生的可能性最高。在接待会议或旅游旺季时,旅游饭店入住率高,众多饭店员工,尤其是身处一线的服务人员经常得加班加点为顾客提供服务,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有时还要遭受个别顾客的有意刁难,甚至是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下班后,可能还会因为自己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而被人误会,甚至受人歧视。面对来自工作和社会的重重压力,如果员工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不能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分解压力,调节情绪状态和心境,学会适应变化,那么引发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应当引起业界和理论界的共同关注。

1旅游饭店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

旅游饭店员工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很多旅游饭店员工职业兴趣丧失,职业成就追求淡化,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感觉钝化,激情消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旅游饭店员工吸引力最大的奖励不在于其职业前途或精神奖励,而在于金钱和奖励旅游。(见图1所示)具体来说,职业倦怠对于饭店员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生理上的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生活中的急性事件应激,可以影响有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在就餐高峰、饭店客房高出租率期间,饭店员工经常面临各类突发事件,导致饭店员工应激水平长期偏高,并产生诸多生理上的消极反应,使个体感到异常疲劳、体力透支、失眠、头晕、胃肠功能紊乱和身体某些部位疼痛等症状。由于工作特点的影响,饭店员工的就餐时间与常人相比又很不规律,所以很多饭店员工都患有胃肠类疾病。

1.2心理上的消极情绪

职业倦怠在饭店员工心理上的表现主要有对本职工作不满意,自尊水平下降、出现抑郁、易怒、焦虑、无助感、缺乏安全感等。根据对宁波市15家星级饭店所作的员工工作满意度状况所作的调查中发现,员工满意者占50%以下的饭店数量比例为58.57%,满意者占50%以上的饭店数量比例为41.43%,这一结果说明饭店行业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如图2所示)

1.3流动率一直居高不下

饭店的高速增长对人才有大量需求,而现实则是宁波市饭店业经营管理人才与服务人才严重缺乏。近年来,饭店业员工流动率一直居高不下。通过对员工流失率的调查发现,在抽样调查的饭店中,员工的年流失率在15%-40%之间的饭店数占所调查饭店数的55%,而年流失率在40%以上的饭店比例则为11.43%。(见表1)具有一定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较高素质的员工难招、难留、难求,已成为困扰许多饭店业主和经营者的普遍难题。饭店目前普遍存在人才短缺、员工流动率过高大问题。

1.4工作满意度低

就组织管理方面来说,饭店员工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满意度降低。满意度下降不仅表现在心理上对饭店工作有诸多不满,而且在与饭店的关系上也日趋紧张。调查显示,约54%的饭店员工对于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据宁波市旅游饭店协会统计,宁波市导游员的年平均离职率高达50%,这也说明了饭店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其实并不高。本次问卷设置涉及企业组织制度、薪酬福利、企业文化、管理者风格及方式、发展空间、激励机制及业务培训、工作环境7组工作要素55道题。首先通过对工作要素得分整理,获得工作因素平均满意度为3.058分,高于总体满意度(2.08)。对离职员工满意度进行多构面分析,获得49个细分因素中平均分值较低前五项因素,(如表2所示)离职知识型员工对饭店工作的社会地位、薪酬福利待遇、晋升机会、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制度这些方面评价较低。

2旅游饭店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饭店员工出现职业倦怠,一方面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等受到冲击,而新的为个体广泛认可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有关,这反映到生活和工作中,就是缺乏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则是由饭店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引起的,具体体现在:

2.1工作劳动强度大

饭店产品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无法通过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实现流水线生产,工作时间长且负荷量大,需要从业者付出大量的体力、脑力和情感。另外,一些特殊岗位如康乐、餐饮等,更是要工作到深夜,违背人的正常作息规律。

2.2工作内容单一

从业人员在进入饭店后,根据个人条件被分配到服务流程的某一环节上,首先会经历一个“蜜月阶段”,工作热情度和满意度都很高。由于饭店业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员工很快会进入适应阶段,面对高度重复和单一的工作内容,最初的热情开始退去,疲劳症状、枯燥感、厌烦和抑郁持续出现。

2.3工作缺少自主性

为求管理和服务质量控制的方便,我国饭店大部采取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并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处罚条例确保员工按照流程的规定提供服务,员工处于被动、压抑和紧张之中,工作自主性得不到发挥。

2.4人际关系复杂

饭店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数量多,员工为有限的职位彼此要进行激烈的竞争,一些明争暗斗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长期深处其中,自然产生排斥的心理,进而影响到对饭店工作的满意程度。

2.5缺少晋升机会

我国很多饭店,尤其是国有饭店,由于产权不明晰,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需要去选拔人才,论资排辈、上级指派等不合理现象时常发生。再者,饭店组织扁平化造成的管理岗位的减少,使得刚入职的饭店员工,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因得不到认可和提升,挫折感加剧,十分困惑,对前途缺乏信心。

2.6易发生角色冲突

由于一方面一些员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对客服务视为比较低下的工作,对饭店工作的热情度、认同感和自豪感低;另一方面,饭店服务高接触度的特性,要求员工对工作有发自内心的热情,才能提供令客人满意的服务,从而体现个体价值,这种角色上的冲突经常使从业人员处于自我矛盾的境地。

3旅游饭店员工职业倦怠的调节路径

随着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倦怠的预防和干预也提上了研究日程。美国Maslach(1997)提出了解决倦怠问题的个体策略和组织策略(如图3所示),即对于倦怠的预防和干预,应当同时关注于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关注员工自身。对于饭店员工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可以从以下个体和组织两方面入手进行调节:

3.1饭店员工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

(1)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首先,个人应认识到自己在重压之下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应当冷静下来,重新思索自己:目标是否定得太高了,超出了自身能力范围?个人性格适合从事饭店业吗?对现任岗位是否胜任?现任岗位能否发挥全部的潜力?

(2)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工作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使人充满干劲,而压力过大则会使人身心衰竭。要学会化消极回避为积极应对,变压力为动力。比如:对自己不宜要求过高,一次完成一件事情;学会时间管理,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等。

(3)寻求心理理疗的外部援助。当出现职业倦怠时,单纯靠自身调节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还需要外部的支持。比如:加强与上级、同事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释放心中的郁闷,求助于心理医生、职业生涯顾问等,接受他们的指导。

3.2饭店员工职业倦怠的组织调节

(1)定期轮换岗位。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在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的岗位调换,能使饭店员工经常处于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既培养了“多面手”,又让员工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和热情度。

(2)加强职业认知的培训。饭店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职业认知的机会,使员工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来调整工作期望,进行角色定位,学会调节情绪和心境,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饭店可以在员工入职培训时开办新老员工座谈会、让员工参与制定员工手册、有意识地加人职业认同感的培训内容,以提高新员工对饭店职业的认识,饭店员工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强化职业认同感。

(3)向员工服务一线授权。授权是指给予员工一定的人事、资金等资源的调配权力,允许员工按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行使权力。员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一方面把自己从细枝末节的严格约束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自主性;另一方面,授权使员工感到自己是工作的“主人”,增强了员工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4)建立压力宣泄机制。要有效防止和治疗饭店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在饭店内建立有效的压力宣泄机制,具体包括:直接上级定期与员工沟通,倾听下属的心声;由人力资源部或聘请专业公司定期对从业人员做心理健康调查,对有问题的员工进行辅导;饭店聘请心理咨询师或职业生涯顾问长驻店内;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借鉴。如“爱抚管理”的模式:设立员工“出气室”、成立烦闷发泄会、心理聊吧等机构,用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和压力等等。

(5)寻求社会舆论的支持。饭店服务员是个个性化的职业,要充分利用媒体影响公众、社会团体对饭店从业人员的看法。让全社会了解饭店员工工作的辛苦及社会价值,引导消费者对饭店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确保饭店从业者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只有整个社会的积极干预和共同努力,才能最终预防和缓解饭店从业者的职业倦怠,保障这一群体的职业健康。

参考文献

[1]王一敏.职业倦怠综合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MaslachC,LEiterMP,&JacksonSE.MBI:MaslachBurnoutInventory:Manualresearchedition[M].PaloAlto:UniversityofCalifornia,ConsultingPsychologistsPress(1sted.1981;2nded.1986),1996.

调节范文篇8

1.传统诉讼费制度的调节功能体现。在国务院《人民诉讼诉讼费用收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过程中,上述所谓“很少的场合”使诉讼费发挥调节功能的包括:(1)应当按期预交诉讼费而未交纳又未提出合理正当的缓交申请时,法院可按自动撤诉处理。这对于当事人而言,虽只是被动的接受司法程序的决定,但实际上仍是当事人自行决定是否启动司法程序的意思表示;(2)因考虑到驳回起诉并不能退回诉讼费,当事人可退回一半案件受理费而选择撤诉,但这并不是指撤诉的目的,而是当事人在考虑到裁判结果可能对其不利时采取的“明智”的选择。

2.传统诉讼费制度调节功能在各程序中的缺失。除上述体现外,在《收费办法》所确立的诉讼费制度下,诉讼费在民事、行政审判的各个程序中都缺乏应有的调节功能,具体包括:(1)立案阶段。由于我国传统民事、行政诉讼法的立案阶段仅体现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而予以形式审查为内容,因此诉讼费在此阶段除未按期交纳外则没有任何其他调节作用的体现。原告的诉讼是否正当或存在恶意、被告对诉讼的态度以及当事人对司法资源动用的程度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2)审前阶段。审前程序是整个诉讼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与自主行为在审前程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法官控制各种程序发生的能力却越来越减弱,在明显不应当进入庭审程序或当事人恶意拖延诉讼的行为发生时,法官并无明显正当性理由加以制止或修正。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被告利用管辖权异议引发上诉的手段以达到拖延诉讼的目的而法官对此无力制止的情形。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引入诉讼费调节机制,提高法官对程序的控制能力,将会极大提高诉讼的效率。(3)庭审阶段。由于原告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随时改变诉讼请求数额,尤其在减少数额时,使被告陷于不能选择、不能对抗的不利境地,当被告为应付原告的诉讼而付出大量人力、财力以及其他各项法律资源并达到了明晰双方的争议内容目的之后,却会因原告轻易作出的改变而使其努力付之东流,这显然有违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平等之原则。但如果对原告的这种行为课以诉讼费项上的义务,既可以达到制止或惩戒的目的,亦可达到对其他当事人利益的平衡。(4)裁判阶段。由于我国诉讼费的构成之缺陷,裁判并不能在确定原告诉讼的非正当性情况下对原告课以诉讼费的惩戒,原告虽理所当然成为诉讼费的承担者,但被告因被动的应诉而支出的费用不能因此获取任何经济上的补偿,尤其在某些如非财产性诉讼、小额索偿诉讼等情形下,被告更会注重这些利益的补偿;而调节中双方当事人对诉讼费负担的心态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案件最终不能达成调节协议的瓶颈。(5)上诉阶段。上诉费的征收标准按一审诉讼费实际收取确定,这样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形:在上诉费数额较大时可能会因上诉人的财力等原因而抑制正当的上诉行为;而在上诉费数额较小时上诉人则可以利用不当的上诉行为以达到拖延其义务履行之目的。(6)再审阶段。再审不收取诉讼费的规定,使我国的诉讼变相成为三审终审制。与需收取上诉费的上诉程序相比,当事人宁可选择再审程序,会出现当事人不上诉而选择申请再审的情况。

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体现的诉讼费调节功能及存在的缺陷

1.除对传统诉讼费制度调节功能的承继外,《办法》中的部分规定已经体现出更多的诉讼费调节功能,包括:(1)调节及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鼓励当事人达成和解及在较短的审限内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讼累,缩短审理周期。(2)对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时于诉讼费负担上的限制,即当事人在法庭调查终结前提出减少诉讼请求数额的,按照减少后的诉讼请求数额计算退还,法庭调查终结后提出减少诉讼请求数额的,减少请求数额部分的案件受理费由变更诉讼请求的变更当事人负担。(3)授予法官在调节过程中对诉讼费负担的决定权。《办法》第31条规定:“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议”。(4)为再审案件设定收费标准,抑制一部分不正当的再审案件的发生。

2.《办法》仍没有转变传统诉讼费制度调节功能缺失的情况,却尚有部分新规定亦存在矛盾之处,具体表现:(1)单一的诉讼费征收方式与低成本诉讼制度相结合,增加了当事人缠诉的可能性,甚至导致滥诉现象。(2)申请支付令案件有及时方便、节省费用的特点,但《办法》规定申请支付令比照财产案件受理费标准的1/3交纳,与原来按每件收取100元的标准相比较,在大额支付令案件中,申请费大大增加,但同时却没有规定当债务人提出异议时申请费是否退还的问题,只要债务人提出异议程序即终止且得有申请人承担申请费,因此更多的债权人放弃了申请支付令这种快捷诉讼方式。(3)驳回起诉、驳回上诉以及对驳回起诉和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案件不需交纳诉讼费,但撤诉却仍交纳一半的案件受理费,一方面是已耗费司法资源的案件勿需承担诉讼费,另一方面没有动用或耗费较少司法资源的案件却仍需交纳诉讼费用。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息诉的作用,反而鼓励当事人动用更多的司法资源来达到其不正当的目的。

三、进一步完善诉讼费的调节功能

在对诉讼费制度的完善设计中,诉讼费的调节功能理应得到加强,配合以其他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诉讼费理应在诉讼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积极而有效的调节作用。

1.立案前建立登记立案制度,并配有完善而广泛的替代式纠纷解决机制。任何原告可到法院领取立案登记表,按表格填写其所需进行诉讼的基本内容,并领取登记文书、登记编号以及诉讼指南,表明登记的完成。此时并不代表诉讼的开始,法院向当事人发放的诉讼指南,可以明确告诉原告如果他选择诉讼,则应当按怎样的标准交纳诉讼费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但如果用替代式纠纷解决机制,法院可将案件委托至或由原告自行委托至相应机构如民调中心或由职权的行政机关等寻求和解方案,并告知这一程序是免费的、快捷的且调停人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案件。

2.在立案过程中设置灵活的诉讼费调节机制。在立案程序中即发挥诉讼费调节功能,设立强制答辩制度。强制答辩制度亦称答辩失权制度,指在法律明确规定诉讼中的被告没有在规定的期间内实施答辩行为而丧失以后的答辩权。因原告交纳诉讼费是作为诉讼成立与否的标志,但是由于并不知晓被告对诉讼的态度,所以原告交纳的诉讼费用可以作为其在恶意诉讼下的惩戒担保金,如果被告的答辩可以证明原告的起诉不能为法院所接受,法院可以直接驳回原告起诉并不退还诉讼费用,这样可以使任何一个原告在起诉时需尽谨慎地注意义务,并防止恶意诉讼的发生。为节约诉讼时间,立案庭法官在诉答期间可以要求当事人和解,如和解后撤诉或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按现有规定退回一半诉讼费,另可将另一半诉讼费奖励给原告或经协商确定的一方当事人,只收取必要的诉讼工本费。另外,在经过诉答程序后由立案庭法官作出的没有争议的即时判决,应限制当事人上诉行为,如败诉当事人声明要上诉的,应规定其必须交纳与判决金额及其他诉讼成本相等的保证金或等值的担保,如判决没有金钱给付义务,由法官根据案件的标的性质、价值作出书面指令,责令败诉方交纳一定标准的保证金或提供担保。

3.小额财产索偿案件中设置诉讼费用奖励制度。对适用简便程序审理的小额财产索偿案件在收费上实行低成本标准。小额案件采规定收费程序,如10000元以下的小额案件均收取50元工本费及诉讼费50元,但当事人的其他任何成本费用均不在裁判范围之内;简便程序时间非常短,至多45天,只要原告不申请转入其他程序,法院可将诉讼费50元奖励给原告;并且可以告诫原告,如其败诉,不仅不退回任何费用,上诉后对方的诉讼私人成本包括律师费将计入诉讼费负担;同时告诫被告如其败诉上诉的,须得提供与一审败诉金额相等的担保金额,否则上诉意见将不被采纳,这样当事人多会选择和解而非判决。

调节范文篇9

1.1IgA的组成和结构人类机体内SIgA有两种类型:一种是7SIgA单体,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含量较少;另一种为11SIgA二聚体,通过分泌成分(secretorycomponent,SC)和J链(JoiningChain)结合而形成SIgA,主要存在于共同黏膜免疫系统(CMIS)的外分泌液中,含量较多。SC,分子量约80kD,糖蛋白,主要分布在分泌性腺体上皮细胞基底侧膜及游离腔面的细胞质内,作为IgA的特异受体(又称跨膜蛋白)在SIgA的合成、分泌和转运中起重要作用,并能保护SIgA不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J链,分子量约15kD,糖蛋白,由合成Ig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在SIgA的合成中起聚合作用。人类IgA有2个同种型:IgA1和IgA2。IgA1是黏膜分泌的成分之一,在血清中大部分为IgA1(85%~90%),IgA1对细菌性蛋白酶比较敏感,受酶作用后活性下降;IgA2主要存在于黏膜分泌物中,肠道中IgA1和IgA2各占50%,IgA2对一些细菌所产生的蛋白酶有较强的耐受性。

1.2SIgA的产生合成肠道SIgA主要由肠黏膜中的成熟浆细胞分泌,IgA浆细胞在黏膜淋巴滤泡中发育,多沿上皮层分布,弥散定居于黏膜下层各位点。通常IgM+B细胞遭遇抗原刺激和(或)在开关T细胞调节下,可分化为IgA+B细胞;又在Th-2细胞调节下发育成熟为IgA浆细胞。IgA+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由黏膜下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分化增殖后播散到黏膜下固有层(LP)中成为成熟IgA浆细胞。浆细胞在胞浆内先合成α链、J链和二聚体IgA,再与上皮细胞内表面的SC结合,并通过SC转运到上皮细胞表面形成SIgA,最后释放到外分泌液中。

1.3SIgA的功能当肠黏膜上皮表面免疫活性细胞受到细菌黏附素刺激时,黏附局部便产生SIgA,阻止肠道微生物及其毒素分子对肠黏膜的攻击,SIgA是相对非炎性物质,其功能如下:(1)SIgA可抑制肠道内的细菌黏附肠道黏膜表面,SIgA在黏膜表面是通过黏膜内蠕动和绒毛清除来阻止黏膜与病原体的接触[1],SIg直接阻止或在空间上干涉微生物与介导上皮黏附的蛋白接触,甚至在上皮细胞泡状间隙内阻止病原体[1]。(2)中和肠道内的毒素、酶和病毒,并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由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使已被肠道酶类改变的病原体毒力降低。(3)SIgA还有明显的对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作用[2]。SIgA对由食物摄入或空气吸入的一些抗原物质具有封闭作用,使这些抗原游离于分泌物,便于清除,使超敏反应不能发生;小肠淋巴细胞表达IgA的Fc受体(FcR),故SIgA具有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另外,临床上部分患者血清中出现抗食物蛋白的抗体,超敏反应的发生率增加,这可能与SIgA缺乏而不能有效地阻止食物性抗原经肠黏膜入侵有关。(4)激活补体的C-3旁路途径,并与补体和溶菌酶协同抗菌[3]。目前认为SIgA对胃肠道菌群中革兰阴性菌有特异的亲和力,可有效地包绕这些细菌。如果因为使用糖皮质激素、胃肠外营养(TPM)等干扰了SIgA的合成过程,将导致SIgA减少而削弱肠道的免疫功能,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发生以脂肪痢为特征的消化吸收障碍,甚至引起肠道细菌的易位而发生肠源性全身感染[4]。新生儿易患消化道感染,可能与SIgA合成较晚有关。

2SIgA的调节

肠黏膜SIgA免疫系统受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调节。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经元、丰富的胃肠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它们在胃肠黏膜中弥散分布,相互在空间上密切联系;在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和受体的信息传递作用下,胃肠黏膜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3个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肠道黏膜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生长抑素(SS)和Th-2型细胞因子等。其中VIP和SS抑制SIgA合成,SP促进Ig的合成。细胞因子中IFN-γ和TNF-α对IgA的分泌有下调作用,IL-4、IL-5、IL-6、IL-10对IgA的分泌有增强和诱导作用,分泌这些因子的细胞主要存在于固有层内,与IgA浆细胞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资料表明[5]:在黏膜组织内IL-15是SIgM+SIgA-和SIgM-SIgA+B-1细胞转化为产生IgA细胞的重要因子,IL-15同IL-5一样在调节B-1细胞分化成产生IgA浆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调节IgA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6]。

目前,对SIgA的表达及其调节,黏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机制等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但还有些问题有待解决:(1)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环路问题;(2)网络调节中的信息传导机制。(3)肠上皮细胞是否参与免疫功能和网络调节等。此类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系统掌握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对临床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LammME.Interactionsofantigensandantibodiesatmucosalsurfaces.AnnuRerMicrobilo,1997,51:311-340.

2MotegiY,KitaH.Interactionwithsecretorycomponentstimulateseffectorfunctionsofhumaneosinophilsbutnotofneutrophils.JImmunol,1998,161:4340-4346.

3李容,李艳芝,安素英.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5,7(1):28.

4CappellWA,BlochKJ,HatzRA,etal.ReductioninbiliargIGAafterburninjury.AnnSurg,1992,215(4):338.

5杨贵波,高杰英.胃肠粘膜神经分泌免疫网络研究进展.上海免疫学杂志,1996,16(14):253.

6刘冬妍,刘沛.肠道分泌型IgA的成分及功能.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2):2846

【关键词】肠黏膜免疫;SIgA;免疫调节

调节范文篇10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材料

2010年3月至8月,在浙江省林科院温室大棚内进行。试验材料选用3年生盆栽桂花,生长状况良好。植物生长调节剂选用15%可湿性粉剂多效唑及有效成分含量50%的水剂矮壮素,均为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多效唑设置试验浓度为500、1500、3000和6000mg/kg(以下分别简称D1、D2、D3和D4),矮壮素设置试验浓度为1500、3000、6000和10000mg/kg(以下分别简称I1、I2、I3和I4),以不施用生长调节剂的植株为对照(ck)。4月5日、5月10日和6月15日,分别施用生长调节剂1次。采用叶面喷施,每株施3L溶液,使叶面基本湿润且不滴水。每处理设重复9株。进行常规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6月30日,进行新梢生长情况调查,观测全部新梢长和新梢茎粗,并计算新梢长径比,新梢长径比=新梢长/新梢茎粗。自首次开花起,观察并记录开花情况,将花量按多、较多、中等、较少和少划分为5个等级,并依次赋予分值5~1,无花的植株分值为0。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VONA)。方差显著的置信区间为P<0.05。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药害现象

在各种浓度生长调节剂施用2h后,桂花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结晶现象。在生长调节剂施用次日,I4和D4处理桂花上层冠层相继出现叶片边缘发黄、卷曲等药害症状,约占全株叶面积的5%以内。此药害症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扩展。

2.2矮壮素对桂花生长的影响

2.2.1矮壮素对桂花新梢生长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矮壮素处理桂花新梢均更为粗壮,其新梢长径比较ck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P<0.05),以I3处理效果最明显,其新梢长径比为各处理最低,仅33.33;不同浓度矮壮素处理间的新梢长径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从新梢长度来看,最长的是I1,为5.99cm,最短的是ck处理,仅5.58cm。从新梢茎粗来看,除I4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最高的是I1,为1.74mm,比ck增加了15.23%。

2.2.2矮壮素对桂花开花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除处理I1外,其它各处理均使桂花花量有所增加;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升高,桂花花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I3处理最多,是ck的2.08倍。各矮壮素处理的盛花期均出现在10月19日,比ck迟1周。

2.3多效唑对桂花生长的影响

2.3.1多效唑对桂花新梢生长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浓度多效唑均使桂花新梢粗壮程度有所提高。随着多效唑浓度的上升,桂花新梢长径比基本呈小幅波动,以D2处理效果最好,其新梢长径比仅33.95,且显著低于ck(P<0.05)。从新梢茎粗来看,最高的是D1,为1.55mm,最低的是D3处理,为1.50mm,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新梢长度来看,最长的是ck,为5.58cm,最短的是D2,仅5.14cm,且显著短于ck(P<0.05)。

2.3.2多效唑对桂花开花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各浓度多效唑均促进了桂花的开花。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升高,各处理桂花花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以D2和D3处理达到最大,为2.6,是ck的2.17倍。D2处理的盛花期早于D3处理,前者在10月19日时花量达到最大,而后者于11月9日花量达到最大。花量次之的是D1处理,再次为D4处理。

2.4生长调节素最适施用浓度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当矮壮素施用浓度为10000mg/kg时,出现了药害现象。经矮壮素处理后,桂花新梢粗壮程度较ck显著提高,但各浓度处理间新梢长径比差异不显著。当处理浓度为6000mg/kg时,桂花新梢最为粗壮,且花量最多。综合上述因素,矮壮素对盆栽桂花的施用以6000mg/kg为最适浓度。当多效唑浓度为6000mg/kg时,桂花出现了药害现象。从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桂花新梢粗壮程度的影响来看,虽各浓度均使桂花新梢粗壮程度有所提高,但仅在1500mg/kg时新梢长径比显著低于ck。从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桂花开花的影响来看,当浓度为1500和3000mg/kg时花量达到最大。综上所述,多效唑对盆栽桂花的最适施用浓度为1500mg/kg。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