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02:30

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范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从电子图书成本低、简单方便、迅捷性、丰富性和共享性等优点以及电子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其扩散特性。电子图书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的无纸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各种格式的电子书随处可见。与传统图书相比,电子书具有成本低、操作或阅读简单方便、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和资源丰富、可共享等优点,归纳为三大特性:普遍性、通用性、开放性,综合体现于电子图书这个产品上就形成了其特有的扩散性。

电子图书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阅读软件或专用电子阅览器工具等设备,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电子文本。电子图书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的无纸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各种格式的电子图书随处可见。与传统图书相比,电子图书具有成本低、操作或阅读简单方便、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和资源丰富、可共享等优点,归纳为三大特性:普遍性、通用性、开放性,综合体现于电子书这个产品上就形成了其特有的扩散性。

一、电子图书的成本低形成了其应有的扩散特点

从印刷角度看,因为没有印刷环节,节省了纸张、油墨和水资源,减少印刷成本,而电子图书的印刷成本只出现在复制、发行、制作环节上,通过计算机或专用的拷贝机,把母版的信息快速地、准确地复制到发行版上,而且不受数量的限制。电子图书的发行制作商可以从现有的图书、音像发行渠道和纸质图书渠道送到读者的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将电子图书扩散到各类读者手上,读者通过计算机或普通播放器就可以看到听到各个出版社的各类电子书籍。从物流环节看,书库小和不需要专业人员,出版周期短,也节约了人力和物力,降低出版成本,电子书从诞生,可零成本无限制地复制,实质上就是再次降低了成本。因此,电子图书的定价往往是传统纸质图书的十分之一左右。这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都有利好,因为价格决定市场,低价格正迎合了普通用户的口味,会吸引大众群体消费,使电子书这个商品具备了普遍性,由于这类用户的口碑,使电子书产品迅捷扩散到社会各个阶层爱好者。这就是电子书的顽强生命力。

二、电子图书的方便性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扩散性

电子图书通用的格式是文本格式和压缩格式,与国际上的文本格式通用。未来格式从命令的格式和语句上正与国际上通用的电子图书置标语言一致,如我国的方正阿帕比CEB格式。从电子图书阅读平台看,无折旧,无损耗,不会丢失,这种专用的阅读器已向通用的阅读平台转换,操作简单、方便,现在读者只要有一个MP3或MP4就能看到和听到电子图书,而MP3或MP4的价格不断走低,使收入低层的人也能买得起,可想而知在公众群里看电子书是多么强的扩散力量。对于有电子文档的图书,格式稍加转换即成电子图书,可以按需印刷,满足读者的需求欲望。从检索角度看,电子图书提供的强大的检索功能是动态的、多途径的、可组配的,文献任何信息单元都可借助于电子图书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即可迅速找到你需要的内容。还可直接进行目录和全文检索。最常见的是可零成本无限制地再复制扩散,这是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电子新书滞后于印刷版新书,这比图书馆从发出订单到收书、编目、上架的过程要简便和快捷。图书馆可24小时开放,读者不用去图书馆就可实现远程借书。由于电子图书采用统一的数字化编码来表示文字与其他信息,这就使得不同种类信息的集成化处理与传递成为可能,即采用多媒体、超媒体技术,使电子图书不仅有详细生动的文字描述,还有高质量的栩栩如生的动画情景和逼真的声音效果,使读者获得更全面、更生动的资料,给人以丰富多彩的亲切感受。目前,电子图书的未来更规范化、通用化、开放化,必然扩散到电子市场的各个角落。

三、电子图书特有的扩散特点

公共图书馆在对比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后,发现在配置比例不同的情况下,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和使用率比纸质图书的高。一些中小型院校图书馆基础薄弱,早期藏书量小,种类不全,很多经典图书没有收藏,后来也没有再版,也得不到补充,尤其是对于社科方面的图书而言。有些图书与本校学科关系不大,但考虑到师生的科研需要,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购买电子书有利于完善馆藏。另外,利用它还能缓解目前我国出科技书籍难、出学术著作难的问题。一方面,绝大部分科技书籍和学术著作面向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专业人员,以一般电子图书形式出版已足够;另一方面,科技图书和其他图书相比,有印数少、知识更新快、易老化等特点,而电子图书不存在积压、出书费用低、出版速度快、再版容易,刚好能弥补纸质书籍的不足。特别是可在网络上传递,通过网络将出版者、作者和读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加速科技知识的传播。正是这些图书馆的首选配置,使电子图书具有竞争力地进入公共场所,说明电子图书的的渗透、扩散能力是多么 强。四、电子图书的迅捷性、丰富性和共享性

网络资源的高速特点使人们快捷地获取电子资源,又以获取点为节点向另一个节点扩散下去,既能共同享受电子资源,又能体现出电子资源的丰富特点。当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网络挖掘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网上大量免费电子书刊资源的增多和扩散普及,对于使用者来讲,有效地开发利用网上免费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网上的免费电子图书资源,就成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的资源共享就是通用化、普遍化。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基于网络的电子图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信息的检索、文档的超文本链接、交互式阅读等方面,它比光盘图书更具优势,引导人们在庞大的信息网中方便地检索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可以在相关内容或各媒体之间建立相互的交叉参考,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

电子图书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型纸质书刊,可以说是书刊阅读领域里的一项创新。从其产生至今的十几年里,这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电子图书也走过曲折的道路。在开始阶段,电子图书本身也在不断变化,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品形态和行业标准,没有像传统书刊一样普及到一般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在网络时代,光电复印、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复制的有限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使用作品的方式。作品的复制变得非常容易,很多以网上书屋、书库、图书馆为名的网站都提供电子图书免费下载的服务,并且很受读者欢迎。另外,信息的数字化还使得信息可以很方便地以超文本的形式组织起来,信息检索变得十分方便,读者阅读时可根据需要及时链接到相关信息资源。信息的数字化便于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读者在自己家中就能上网选择喜爱的作者和书店,甚至是出版社,挑选自己中意的新书,通过网络支付下载后保存或者归类,慢慢品味。电子图书带来的便利使读者能充分享受到数字时代阅读的乐趣。随着DRM等数字版权保护措施的应用,电子图书容易复制、盗版严重的情况有所好转,但目前各种数字版权保护措施都不是十分完善,还有可能通过解密手段非法复制电子图书的内容,盗版电子图书依旧可能蔓延,侵害版权人的利益。除了盗版问题外,缺乏专门针对电子图书出版的法律法规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十分关注电子图书的发展动态,要使一般电子图书成为普及型的读物,最重要的是有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电子图书读物投放市场。特别是一些传播或IT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业者更是投入了很多精力研究探讨电子图书,每年都有许多关于电子图书的研讨会召开。同时部分电子图书的成功出版发行也加强了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对电子图书的了解和信心。人们采用或拒绝电子图书的决断主要还是受早期采用者的接触、人际传播网络和实际观察使用情况的影响。当某人看到使用电子图书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从中受益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决定使用电子图书,导致电子图书的扩散性越来越大。因此,阅读习惯、成本、版权阅读器等问题是制约电子图书广泛地推广到用户市场的几个主要因素,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电子图书本身的不足并不是阻碍其发展的全部原因,外部的很多因素会对它的推广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如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力量在新技术的发展方面扮演着强有力的角色;各种发明和技术革新被广泛采用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上的优势;新技术的开发总是需要机遇和社会的、政治的或经济上的刺激因素。掌握信息量越大、速度越快,国家或企业的实力就越强。书刊中的信息内容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书刊信息数字化之前,其中的内容被禁锢在墨水和纸张中,传播起来比较缓慢。信息经济时代要求能够快速地传播信息,电子图书的出现顺应了这种需求,电子图书使信息的使用更加快捷有效。当电子图书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当读者熟悉电子图书并产生对电子图书的特定需求之后,电子图书将会慢慢地扩散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据业内人士及有关专家的预测,到2015年,图书馆新增图书的50%是电子图书;到2030年,大部分图书会以印刷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存在,但电子版销量会明显大于印刷版。电子图书的发展除了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外,也是社会和经济需求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和经济需求的进一步增强,电子图书的扩散更加迅猛。在社会和经济需求的推动下,人们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电子图书这项创新,电子图书本身的各项功能将会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聂华.电子书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28-33.

[2]王阳.论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及数字版权管理[J].新世纪图书馆,2006,(1):40-43.

电子图书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图书;图书出版;读者阅读模式;影响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电子图书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在电子图书正式诞生后,对图书出版社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尤其是经营理念有了明显的改变,书籍的出版发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读者的阅读需要就可得到切实满足。当然,在电子图书发展的进程中,图书出版、阅读模式等均会受其影响,特别是要将存在的具体问题寻找出来,在此基础上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一、电子图书出版环境

1.电子图书出版个体趋于多样化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大家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变得更为多样,电子图书成为了很多人的首选,因此大量的渠道运营商、作者涌入到出版行列中,为电子图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相关机构出具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读者每年用于传统出版物的阅读时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降幅达到了12%,而用于新媒体阅读的时间则大幅增加,每年的增幅在30%左右。为了能够在出版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不少的出版商进入到电子图书出版领域中,从网络出版资源来看,榕树下、起点中文等是十分知名的,在数字图书整合领域独树一帜的是超星、方正,而在电子图书数据服务方面,维普、万方、龙源期刊处于领先位置,搜狐、新浪的读书频道也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的阅读首选。在数字技术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电子出版社相较于传统出版企业,拥有更大的优势。2.电子图书出版缺乏高质量内容从电子图书的出版来看,所要投入的成本是较低的,并可带来良好的收益,然而在内容方面是存在差异的。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传播渠道明显拓宽,然而内容却显得较为稀缺,这就要求出版社必须将内容作为运营的重点。这里所说的内容处理指文字、音频、视频等,更丰富的内容展现形式可以成为更真切的体验。在新媒体时代中,电子图书必须要具有创造力,这样方可得到读者的青睐,因此出版商要针对内容资源展开深入挖掘,确保对读者能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3.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更加多元化为了使读者的实际需求能够得到切实满足,电子图书的出版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在现阶段,微信公众号已经普遍使用,个人只要有能力、有意愿,均可发行电子图书。另外,在对电子图书进行出版时,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必须要充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发行周期能够切实缩短。随着电子阅读器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对出版发行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二、新媒体下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从电子图书产业链来看,其结构并不特别清晰,市场分工也没有得到明确,市场运营模式的成熟度也是较低的。从出版机构的角度来看,当下正在针对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展开探索,常见的类型共有三种,具体如下:一是以图书馆为对象的模式。此种出版模式属于B2B模式,比如,NET-Library公司和很多的出版社展开合作,提供的电子图书在12万种以上,主要为世界各国超过8000家的图书馆提供服务。图书馆从公司购入电子图书,读者就可依据自身的需要来对图书资料进行阅读。二是以个人为对象的模式。此种出版模式属于B2C模式,也就是读者能够直接从图书出版机构中对电子图书进行阅读。比如,OverDrive公司选择的就是此种出版模式。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只要对网站进行访问就可以对电子图书进行选择,支付费用后就可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另外,微软、苹果等公司也针对相关的技术展开深入研究,读者利用浏览器就可直接对电子图书予以阅读,这样可以使得阅读更为方便,用户的阅读需要能够得到切实满足。三是混合模式。此种出版模式是将B2B、B2C这两种模式予以结合,也就是能够同时为图书馆、读者提供服务。如OverDrive公司对电子图书发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提供服务是更为优越的,除了可以保证读者的阅读更为便捷外,同时建立起数字图书馆,通过MicrosoftDAS系统使得电子图书的借阅、返还更加方便,读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在数字图书馆中借阅电子图书。Libwise还能够提供副本控制的阅读模式,这样一来,读者阅读电子图书的便捷性能够大幅提高,同时能够保证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切实达成,对于出版者来说,其应该享有的权益可以得到有效维护。

三、电子图书对图书出版行业的影响

1.传统的出版模式面临挑战纸质图书的不足是明显的,在将信息传递给读者时只能够是单一方向。电子图书则不同,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后就能够通过更具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对电子图书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与其能够在专业化平台中展开交流,这样就可保证阅读的效果更为理想。比如,在阅读电子图书时,如果读者对其中的某个情节产生想法的话,可在平台中直接表达出来,也可和作者展开探讨。读者之间也可展开讨论,对后续情节予以猜测。此外,在传统出版社发展的进程中,电子图书也能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在新书发行前,具体的销量是很难进行准确预估的,其受欢迎程度也难以确定,将图书投放到网络中,则能够对预览量有切实的了解,出版社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如此就可使得新书发行更具针对性。2.电子图书因出版发行的成本较低且具有超高回报而备受关注电子图书在人们中的欢迎程度是较高的,这是因为电子图书的受众群体是较大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范围传播,而且投入的成本也是较低的,可以这样说,每个人均能够成为出版商。对互联网技术予以充分应用,将个人的情感、理念切实展现出来,和他人的沟通更为顺畅,而且能够及时获得反馈。电子图书对传统出版形式产生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使得出版活动具有的商业性质发生明显改变,盈利不再是唯一的目标。3.网络著述演变成信息传播中的新力量电子图书诞生后,图书创作、出版发行这两者间的距离被拉近,原先的阻碍能够切实消除。电子图书作者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其同时兼具出版者身份,这样就可使得出版方产生的干扰完全摆脱,出版程序也不再是阻碍。作者通过网络就可将作品发表出来,前提条件是作品要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而且和现行规定是相符的。电子图书的出现能够使得读者在更为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并可将作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网络信息的传播目标也就能够切实达成。

四、电子图书对读者阅读模式的影响

1.“书”的传统定义慢慢被颠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及阅读想到的就是书,但当下的情况则不同,电子图书的出现使得大家的阅读模式出现明显的变化。传统阅读是要从书籍中获得所需的信息,也就是针对纸质材料进行阅读,然而在现阶段,科技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阅读途径变得更为多样,从不同的渠道均可获得信息,在此背景下,“书”这个概念发生了改变。图书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范围中,电子书、智能书均涵盖在内。此时在对图书进行阅读时,读者、作者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直接。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电子阅读的前行速度明显加快,而这就使得读者能够选择不同的方式展开阅读,其阅读习惯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变化,时间、空间对阅读产生的限制切实消除。读者对传统阅读方式的热衷程度明显降低,网络阅读则成为了关注的焦点。2.传统的阅读模式渐渐被替代传统阅读面对的是纸质材料,从中能够获取一些信息资料。然而在现阶段,网络发展的速度持续加快,电子阅读开始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纸质阅读的占比明显降低。读者对所需的知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从纸质材料中寻找,电子产品逐渐成为大家的首选。在我们国家,科技进步的速度是较快的,一些电子产品成为了生活必需品,对智能手机、电脑等充分利用可以使得信息获取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切实满足,而且便捷性也会大幅提高。对于读者来说,网络阅读的趣味性是较高的,其对阅读模式带来的冲击非常大,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广大读者的首选。3.图书馆的传统功能逐渐被弱化传统阅读的书籍多来自图书馆,读者在确定所要阅读的书籍后,可以从图书馆中借阅。然而在进入到信息时代后,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这个途径,而且阅读场地也呈现出明显的改变。另外,读者在过去要对所需信息进行存储时,只能够采用手抄的方式,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大。电子阅读方式则完全不同,读者利用手机、电脑、U盘就能够实现存储目的,而且存储量也是非常大的,这样一来,读者如同将小型图书馆带在身边,只要有需要就能够即时查询。所以说,随着网络时代的带来,传统图书馆原先的功能就会逐渐消失。4.电子书出版呈现方式将会因技术改变不断出现和更新的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进电子图书呈现方式上的完善和演变。诸如,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元素的加入,可以使得电子书的形式更为灵活。最新的VR、AR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电子书的呈现更加丰富立体,也更能增强电子书与用户的交互黏性,从而保证用户的完美使用体验。

五、电子图书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1.电子书的版权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电子图书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大家对版权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也就是要保证作者、出版商应该享有的权利得到切实维护。从电子书版权来看,大家在此方面的认知主要包括两点,在有些人的意识中,作者拥有电子书版权,另外一些人则将版权划归出版商,这个问题的争论仍然在持续中,暂时并未明确。从出版商的角度来说,并未对出版成本对外公布,而作者则是和出版商签订合同,这样就可获得一定的版权费用。部分出版商为了能够获得质量更高的原创作品,会对版权费用予以增加,甚至能够达到电子书籍售价的一半。从书籍内容来看,电子图书、传统图书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别,然而对其版权归属的争论是较大的。电子图书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因而其版权受侵犯的几率相对较高,常见的是非法下载、盗版等。针对上述问题,文化部门应该加大网络渠道电子文献的监管力度,对未经授权的电子书籍传播行为及时进行封禁和惩处;同时开发相关的电子书籍阅读和版权保护技术,确保能满足用户在指定平台阅读的同时,尽量提高复制电子书籍的成本和难度,避免大规模的盗版行为出现。2.电子书书源不足的问题及对策在现阶段,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大家对电子图书的认同度也大幅提高,进入到电子书出版行业的人员也大幅增加。电子图书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虽然在加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读者均能够接受,而且电子图书能够带来的收益并不是很高,不少的读者会在网络中寻找免费书籍,付费下载量是较低的。在此背景下,电子图书出版商想要从出版商的手中获得版权的难度是较大的,带来的结果是书源较为紧缺,如果电子图书内容一直不够丰富的话,对其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从当下电子图书市场来看,爱情类小说是较为畅销的,但其中的经典却非常少。针对上述问题,文化部门要积极鼓励作家和出版单位加入到在线出版的行列中,鼓励实体出版的同时在线提供付费阅读或者购买的渠道,增加电子书的书源;已经出版的实体书籍也可以积极沟通作者授权,开发成电子书籍。3.电子书缺乏统一格式的问题及对策电子图书技术已经是较为成熟的,然而在对电子图书进行下载时,存储格式并未能够统一起来,而且相互间也无法实现兼容。从现有的阅读软件来看,可以支持的格式是比较少的,这样一来,读者购买某个阅读软件之后就只能够对特定公司提供的电子书籍进行阅读,想要阅读其他公司出版的电子图书就必须要重新购买软件,而这就使得读者的阅读意愿变得较为低下。所以说,若想保证电子图书保持稳定发展,必须要对电子图书格式进行统一,确保不同格式能够真正实现兼容。对电子图书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当下常见的格式包括两种,即PDF格式、MSReader格式。应该说,这两种格式均符合电子图书市场对格式的需求,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但是仍有多种不同格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图书的发展。所以,只有将格式兼容的问题彻底地解决,才可以推动电子图书未来的发展。现阶段虽然国外已经加强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但是格式统一问题仍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国家文化部门和出版部门对当前的电子出版物进行规范化引导,逐步形成规范的阅读格式,这样有利于我国电子出版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更多的阅读人群适应电子出版物的存在。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图书也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电子图书的出现给传统图书的出版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模式,使得传统的阅读方式失去了唯一性,传统“书”的概念也逐渐被颠覆。但是电子图书同样也面临着格式不统一,书源缺乏和版权易被侵犯等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电子图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电子图书对图书出版及读者阅读模式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

[2]沈文亮,曹莉.电子图书对图书出版及读者阅读模式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

[3]李晓媚.电子图书对图书出版及读者阅读模式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9

电子图书范文篇3

电子图书安全的本质是国家主权、政治、经济、国防和社会安全,而电子图书安全保护又是政府行为的体现,从战略上讲,有必要把握电子图书安全保护的一些战略控制点,如电子图书安全总体控制、计算机办公产品的信息安全设计与控制等。在电子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电子图书己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大学生的青睐。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但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更理性、更高效的安全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3],注重电子图书安全保护,对于加强电子图书安全,促进电子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电子图书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风险存在于电子图书管理的方方面面,开展图书信息安全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图书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不仅仅是关注信息档案的现行效用和运行效率,以及是否及时归档等表面工作,而且还要创新档案工作者管理信息档案的思路。

(二)减少电子图书信息遭破坏所带来的损失的需要

图书档案信息遭破坏易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对于许多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来说,它们一旦被破坏,即意味着历史记录的丢失。即使软硬件修复后,信息系统即可恢复运行。但是人们为此付出的主要是经济代价或信息价值。

二、电子图书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子图书安全管理是指保护电子图书中的信息系统相关资产免受任何可能的威胁和损失,保持其中信息资源完整性和可用性并保障其实现所设定信息服务和其它功能的行为。电子图书安全管理是基于电子图书的服务目标,结合业务流程,对所有这些要素进行适当调配、组织,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的完整体系。电子图书安全主要包括安全政策、过程管理、访问控制、备份与容灾、应急响应等内容。

(一)电子图书安全的保障措施

电子图书只占用电脑的存储空间,而不会占用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因此,相比印刷图书,电子图书的馆藏更方便,检索也更便捷。但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及技术的应用、电子图书内容的保护、版权的维护等都需要引起图书馆的重视。在电子图书管理中,图书馆要根据具体的安全建设目标和战略,制订有效的信息技术安全保障措施,对电子图书的数据库建设、图书馆管理运行、日常维护和服务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改进,并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与流程规范,这些工作是电子图书管理安全管理的保障。

(二)电子图书安全的过程管理

就电子图书的内容保护而言,一种方式是将采购的电子图书存放在供应商的服务器里,图书馆提供链接,用户登陆供应商网站,在供应商服务器里浏览或者下载相关内容,这种方式的不足是,图书馆因此成了供应商的机构,丧失了它作为公益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位置。一旦电子书供应商退出服务领域,图书馆将要承担丢失电子图书的风险。此外出版商还要对这些存放在图书馆服务器中的电子书应用加密、解密技术进行版权保护。另一种方式是将采购的电子图书存放于图书馆的服务器中,用户通过登陆图书馆网站进行在线阅读,不过这需要图书馆硬件设备的支持[4]。所以在电子图书管理中,必须结合电子图书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过程管理目标。电子图书安全的过程管理体现在确立电子图书安全目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职责,进行角色分配、风险评估、安全审计、系统分类、制订预案、事故处理、回顾检查和改进的过程进行管理这些方面,并通过持续的执行这些过程管理使电子图书的安全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电子图书的管理中,应根据具体实际,摸清现有系统的情况,对其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相关资产所面对的各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评估,对已存在的或规划的安全措施进行鉴定,了解其弱点、威胁和风险所在,制订相应的对策和预案,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三)电子图书的访问控制和环境安全

电子图书安全管理的访问控制包括:(1)由于电子图书的网络性和可达性,因此要建立全面的用户访问控制管理,避免系统的未授权访问。并应明确告知用户其可访问的权限,明确其权利及所承担的责任。(2)在电子图书服务中,应尽量关闭网络设备与主机系统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减少系统被非法利用与攻击的可能。利用应用与系统的分类采用不同的防护手段等级划分不同的防护区域,使外部非法访问内部服务器的可能降低。(3)电子图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是确定物理环境安全区域,明确责任部门与人员,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并注意在防火、防水、配电、温湿度控制、防静电、防雷及电磁防护等物理安全方面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要加强机房环境的安全,应注意出入人员管理,对来访人员的控制,有必要时加强门禁控制与视频监控手段。

(四)电子图书的备份与容灾

电子图书的备份和容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既定的电子图书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以恢复和重续运营的过程。电子图书的备份与容灾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异地备份方案。异地备份应注意信息资源的加密与传输中的一致性,以确保可靠安全与运营恢复。在电子图书安全管理中,可以根据需要分类分级制订备份与容灾预案。同时,要根据应用与资源的特性合理选择备份介质、频率周期,并定期检查及测试备份内容与恢复程序,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正确恢复。

(五)应急响应

电子图书管理应急响应包括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两个方面。电子图书管理应急计划的制订至少要考虑紧急反应、阻止事件发展、恢复措施三个因素。电子图书管理应急措施可以包括应急预案、软硬件备份、信息资源备份和快速恢复措施等。相关计划与措施都应注意做好测试、培训、演练与维护。可根据电子图书运行情况相关的安全预警信息,并根据安全事件的发展情况向公众或定义的用户群体公告信息。

三、结论与建议

电子图书范文篇4

1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设计

1.1系统体系结构。本文设计的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是基于SSH框架的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Struts主要负责控制器的相关操作;Spring主要负责模型层的相关操作;而Hibernate主要负责将图书借阅业务请求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1.2电子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电子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可分为系统管理、书籍借还管理和书籍编号信息模块[5⁃6]。系统管理模块直接由系统管理人员控制,可提供以下几种服务:系统相关模块参数的设定;系统图书流通的参数代码设定;系统数据维护以及流通数据的备份与还原。书籍借还管理模块主要提供以下服务:1)图书馆借阅图书的统一管理,其中包含对每个用户图书借阅全部信息的管理,图书类别、名称、出版社、借阅证编号等数据的查询管理;2)图书借还管理。书籍编号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提供以下服务:1)新图书入库,修正书籍订购表,更新库存清单等,对当前系统书籍数据库进行等;2)对新入库的书籍进行编码,更新电子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不断对书籍信息进行更新,剔除年代久远且知识已经跟不上时展的书籍;3)将系统中的数据库信息进行详细的统计与综合,含有图书类别、价格的统计等。1.3系统登录功能设计。本文设计的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图书借阅流通管理系统包含各个模块的管理员以及读者用户。在登录系统时,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使用者账号和登录密匙,以保证对差异权限的使用者进行精准的判断。告知系统登录用户具有哪种访问权限[7],进而执行相应的模块服务。具体系统用户登录流程图如图2所示。1.4系统管理模块设计。本文设计的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图书借阅流通管理系统含有以下子模块:1)系统参数设置子模块,即系统相关模块参数的设定、馆藏地设定、系统虚拟机MARL设定等[8⁃9];2)借阅流通参数设定,即书籍借阅登记代码设定、工作日图书馆开馆闭馆时间等设定;3)系统数据的维护以及流通数据的备份与还原。系统管理模块的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1.5借阅流通管理模块设计。本文设计的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图书借阅流通管理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1)借阅书籍的统一管理,含有用户身份管理、系统相关数据维护以及书籍查询管理;2)书籍借阅流通管理,包含书籍借阅次数、读者续借方式以及还书违章情况等;3)书籍流通阅览管理,包含书籍计次、用户系统登录签到、用户书籍在线阅览。1.6系统采编管理模块设计。本文设计的图书馆借阅流通系统采编管理模块主要负责:1)采访管理;2)新书编目管理;3)新入库书籍典藏管理。其中采访管理是对待采购的书籍相关信息进行确认,将已订购的书籍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等操作。

2数据分析

当需要完成业务和达成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软件功能时,需要对数据进行解析,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是其实现功能所需要的数据,这就是数据分析。2.1实体关系分析。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一般采用实体⁃关系模型来对系统数据结构构建模型。采用关系模型来描述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中实体关系,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E⁃R图表示:1)图书馆工作者能够为图书编目。2)当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为借阅者处理借还事务时,其与所借书籍信息之间不是一一相应的关系。3)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能查看书籍借出情况。4)读者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能够续借多本图书。5)当书籍借阅者未在规定时间内还书,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并为其办理罚款手续。2.2数据库表。依据关系模型图,分析获得数据库表: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表、数据信息表、借阅者信息记录表、借还记录登记表、逾期罚款记录表。1)图书馆员工信息表图书馆员工信息表是记录图书馆工作人员基本信息的记录表,其中包括工作人员编号、姓名、工作内容等。2)书籍信息书籍信息主要含有图书的基本信息,含有书籍条码号、书籍类别标号、馆藏地等。3)读者相关人员信息借阅者信息记录表主要功能是记录借阅者信息和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借阅者和图书馆有关员工基本信息含有读者及相关人员身份信息、相关人员借阅等级等[10]。4)书籍借还信息书籍借还信息表存储了读者以及相关人员的借还信息,主要含有读者以及相关人员书籍条码号、续借次数以及借书时间。5)逾期罚款信息逾期罚款信息表存储的是书籍逾期罚款信息,主要含有读者与相关人员身份信息、借还书籍信息、逾期时间以及逾期罚款额度、书籍馆藏地等。逾期罚款记录表如表1所示。表1逾期罚款上述过程通过对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借阅流通管理模块功能,实现了实体关系分析和其模型设计的分析,以及对数据库表的搭建。

3测试结果与分析

设定实验配置为Intel2.00GHzCPU,8GB内存和500GB硬盘,数据库为Access2000中文版。本文实验中,模拟多用户同时访问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的反应时间数据、CPU占用率数据等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见表2。分析表2可知,本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同模块对应的响应时间与CPU占用情况不同,响应时间最快的操作是入库编辑操作,为1.012s;响应时间最慢的操作是书籍借还操作,为2.14s。从整体来看,多个用户8期同时访问系统,未占用过多CPU资源,系统响应速度较快。为验证本文研究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的实际效果,将其与传统借阅流通管理系统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可知,随着管理次数的不断增加,不同系统对书籍的管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本文研究的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借阅流通管理系统管理的书籍数量始终高于传统系统管理的图书数量。

4结语

电子图书范文篇5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图书;大学生;认知度;使用率;满意度

中国图书商报社和读吧网于2010年4月联合的《第四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中称,截至2009年底,我国电子图书总量为97万种,2008年新增电子图书16万种,同比增长19.75%,表明中国电子图书步入平稳发展阶段。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读者为10100万人,首次破亿,同比增长27.8%。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近4年大学本科学历及18—24岁年龄段电子图书读者比例呈下降趋势。国内学者调查显示多数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较低,只有少数重点大学图书馆电子文献的利用情况比较乐观。2007年南昌工学院超星电子图书的点击率为281次/日,方正电子图书的点击率仅为17次/日。尚慧等进行网上调查发现只有23%的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2009)。电子图书是图书馆电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图书的利用率低,不仅造成电子图书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会成为制约电子图书发展的严重障碍。

目前,有关电子资源利用方面的调查研究局限在利用率高低的表层,调查不全面,也不深入,尤其是缺少读者对电子文献质量方面满意度的调查。为此,笔者于2010年4月从全校本科四个年级12007名学生中选取学号尾数为5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6张,回收率为96.3%。调查问题的设计简单明快,一题一问,包括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使用率及满意度3个大项15个小项目的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旨在掌握目前大学生对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探索提高大学生获取电子文献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为拓宽电子图书的发展空间提供参考。

1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校图书馆现有超星、书生、方正教参、圣典、九羽和方正电子图书6个品牌,数量共计57.5万种。

1.1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

本文所指的认知度是大学生对本校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认识、知晓的程度,包括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调查“你是否知道图书馆里有电子图书?”采用两点量表(知道和不知道),知道的学生占56.1%,不知道的学生占43.9%。对电子图书优缺点的调查采用半封闭类型问答,有39.1%的学生认为电子图书的优点是不用纸张,60.9%的学生认为便于查找,而其他优点没有学生提出;有54.0%的学生认为电子图书的缺点是需要阅读工具、不方便阅读,43.9%的学生认为需要费用且损害视力,2.1%的学生认为查找和筛选有困难。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有85.8%的学生选择购买纸质图书,只有14.2%的学生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由此可知,本校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是不了解电子图书具有声像多媒体功能、发行出版周期短、价廉环保、海量存储及携带方便等诸多优点;二是对电子图书制作、存储、显示技术所具有的不足有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对电子图书的喜爱程度低;三是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如今是传统图书与电子图书二元共存格局,而且电子图书发展势头正旺,放弃电子图书就会丢掉一半或更多的信息资源。

1.2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使用率

1.2.1电子图书的年阅读率被调查学生中91.9%有阅读电子图书的经历,但阅读过本校图书馆里电子图书的学生人数很少,仅220人,占19.0%,绝大多数学生(占81.0%)没有阅读过图书馆中的电子图书。电子图书以点击次数作为阅读次数进行统计,各品牌电子图书从购入到2010年4月22日的阅读情况如表1所示。

馆内电子图书平均年点击率只有1.92%,远远低于纸质图书15.33%的年借阅率(本校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50万册,借阅率的统计是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至2009年12月13日截止)。这说明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1.2.2阅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72.0%的学生选择在线阅读,17%的学生选择下载阅读,11%的学生选用其他阅读方式。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电子图书的阅读技巧,没有考虑到在线阅读会受到网络效果及计算机设备运行等的影响,而且续读需要再次搜索点击。

1.3大学生对电子图书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国内现有电子图书的质量满意率不高,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只有16.6%,基本满意的是23.5%,不满意的是59.9%。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①网上查找不方便,受网速影响;②必须借助阅读设备,阅读格式太多,不能快速阅读;③一些电子图书有质量问题。目前,大学生拥有Pc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比例不高,只占学生总数的30%左右,而专用手持阅读器又比较贵,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阅读。此外,经常有学生反映电子图书存在质量问题。笔者抽查某品牌力学方面电子图书59册。发现有6.8%的图书内容与封面不相符,抽查另一品牌机械方面电子图书21册,发现有15.7%的图书存在插图短缺现象。

2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拓展电子图书的发展空间

提高电子图书利用率是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新途径。针对本校学生对图书馆电子图书认知度较低、阅读率很低、满意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图书馆、电子图书商和管理层应合力做好改进工作。大学生是电子图书使用的主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电子图书的利用率,是扩大电子图书发展空间是重要方面。论文

2.1图书馆方面

2.1.1以读书活动促宣传,以检索课程为先导信息时代,文献信息种类繁多,检索工具复杂,检索途径多样。图书馆必须通过大力宣传和辅导,尽可能让全体学生了解馆藏电子图书内容、数量和最新资讯,为学生及时获取更加丰富的图书信息提供帮助。利用世界读书日、每月读书节、每周讲座课等开展各种阅读宣传和图书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电子图书的认知度。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由于大学生信息检索知识严重缺乏,图书馆要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开设,将该课程设置为各专业必修课,使学生尽早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电子图书服务平台的图书分类和检索功能,使电子图书查找简单易行。

2.1.2转变信息服务观念,拓展参考咨询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是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机构。加强图书馆员的能力培训和素质养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是加强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环境下变得更加重要。参考咨询方式的多样性和参考咨询工具的多功能,使咨询服务更加便捷和人性化。本馆在保留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台和电话咨询方式的同时,增加了虚拟咨询服务项目,实现了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咨询。针对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服务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参考咨询人员应加强调查研究,寻找解决良策。如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定期信息公告,发送资讯短信,促进学生参与咨询服务活动;与重点大学开展联合咨询和文献传递服务,邀请校内外学科专家进行专家咨询服务等。

2.1.3改进图书检索系统,加强设备硬件管理和维护

本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检索和电子图书检索是分台操作,不便于读者查找。图书馆拟将电子图书检索与纸质图书检索整合在同一平台,实现同步检索。这样,学生在检索时一次查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会有助于提高电子图书的使用率。

在保证PC机数量的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是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要指导学生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和数据库使用规则,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硬件运行正常。

2.2电子图书商

2.2.1宣讲电子图书优势,让大学生喜爱电子图书电子图书具有功能、载体和传播三大优势,电子图书商应加强对学生的宣讲,使学生充分认识电子图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喜欢电子图书。

传统的纸质图书呈现给读者的只是文字、符号和图片,属于静态信息。电子图书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静态信息,也有动态信息。电子图书能发音,满足读者听书的需要;也可以播放,读者视觉和听觉同时接收信息,使读者的阅读兴趣浓厚,不会产生困意。电子图书的检索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帮助查找,其超链接功能还可以给自学读者当老师,拥有一款电子图书便可畅游知识海洋。

数字化信息的出现,是一场信息革命,为人类文明翻开了新的一页。电子图书以电子技术存储、显示、传播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存储载体是磁盘、光盘、u盘等。这种磁光电存储载体具有简易复制、携带轻便、海量存储等优点,是纸质图书无法比及的。公务员之家

电子图书的传播免去了印刷、装订、运输程序,节约大量人力物力,通过点击键盘就可以轻松获取图书资料。电子图书出版和传播周期短,修改容易,交易便捷,而且无库存风险。

2.2.2改善阅读条件,拓展阅读途径

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图书阅读方式和翻书页的感觉,而电子图书必须在计算机或便携式阅读器上阅读。借助计算机终端阅读有很多不便,没有电脑的学生必需到图书馆去阅读。由于专用阅读器比较昂贵,学生使用的主要阅读工具是手机和MP3,这些电子媒体视屏窄小,阅读效率低,长时间阅读还会影响视力,制约了电子图书的普及。学生们期待类似于纸质书页大小和厚度的电子图书伴随他们的学习生活。毋庸置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出现物美价廉、使用舒适的电子图书阅读设备,电子图书会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工具。

2.2.3提高电子图书质量,促进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图书质量是电子图书发展的生命力。目前,国家对电子图书质量的管理和评价虽然没有统一规范,但电子图书商应给予重视和自律。从表1可知,方正和书生公司的电子图书点击率比较高,很受学生欢迎,主要原因是其图书年代比较新,图书质量比较好。其他公司的电子图书点击率较低,其原因是学生反映图书质量有问题。另外,由于九羽图书是扫描页面,不能复制粘贴,所以点击率特别低。目前,国内电子图书出版商还较少,出版数量不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只要抓住机遇,把握质量,一定会促进图书市场有序发展。

2.3管理层

据《第四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的统计: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交易册数5370万册,实现销售收入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8%和39.89%;但近4年高学历读者群(专科以上学历者)电子图书阅读率均呈下降趋势,如表2所示。

由此说明鉴赏能力比较强的读者对电子图书的认同度下降,这与电子图书的技术难题和质量问题不无关系。管理层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规范,扭转阅读格式混乱、技术标准不统一、市场交易不规范现状;监督电子图书商提高电子图书的制作水平,降低电子图书编校差错率,确保电子图书质量合格,早日实现电子图书出版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管理。

电子图书范文篇6

关键词:电子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解决方法

一、电子图书馆对知识产权的潜在风险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知识产权与电子图书馆的关系是既协调又对立的关系。一方面,原有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对权利人无法实施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如果一味的强调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利用技术对文献信息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又会损坏广大用户的利益。从而将会导致知识产权与图书馆理念的大碰撞。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又制约着电子图书馆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目的在于在保护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同时又促进构成这种产权的文献情报信息的充分地公开和利用。而电子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或网络成员对馆藏文献情报资料的充分使用。知识产权是法律上规定的创造者对自己制造的精神产品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它归权利人所有,他人不得随意使用。是讲求“排他性”的。而电子图书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现有文献资源的作用,使其共享网络内所有成员都有权使用,它讲求“共享性”。因此,“排他性”与“共享性”必然产生矛盾。从这一角度来看,电子图书馆和知识产权是相对立的。电子图书相对于知识产权是存在的侵权风险的。我国电子图书馆建设中需要对网上资源和电子出版物进行信息采集。

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已经明确规定了网上作品的作者应当享有作品的专有权,未经许可任何形式的使用都应视为侵权。但是网络上的信息更新、传播速度极快。这就对知识产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比如就某个问题的讨论,在页面不断的刷新和覆盖下,可能最终根本找不到最初提出观点的人是谁。因此考证网上免费资源的原创作者是电子图书馆资源采集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常用的一种技术便是网页的超链接,关于链接是否侵权,目前仍世存有争议的。所以此举仍是图书馆在数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同时图书馆对馆藏资源数字化方面还涉及复制权的所属问题。以及电子图书馆在服务中无法控制读者对信息的使用和传,这样就很可能损害版权人的利益。

二、减少风险的相应措施

(一)从技术方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1.设置口令

可以采用权限设置,结合用户的权限和口令,保护合法用户使用授权范围内的信息,防止合法用户使用非授权范围外的资源。

2.应用防火墙技术

从理论上说,防火墙指的是提供对网络的存取控制功能,保护信息资源的实质上就是为了保证网络路由的安全性。因而在内部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一个防护层,让所有的内外连接都必须经过这一保护层接受检查过滤,防止网络信息被更改、破坏和拷贝。防火墙技术是当前最重要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的手段。

3.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技术

如果非法用户采用地址欺骗等方法绕过了防火墙,那么安全网络功能就会丧失殆尽。加密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主动的及开放型防范手段。通过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使得信息服务更加可靠安全,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4.使用客户认证技术(CA)

用户可以通过版权控制申请获得CA认证,如果其他用户利用CA进行非法复制,CA机构将在计算机范畴外进行调查和起诉,同时还可以设置自动计费软件,将信息使用费自动的记人使用者在该系统网站中的账户里。

5.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访问者对特定的网络资源是否能访问或访问的深度和广度的控制技术。它允许用户对其常用的信息库进行适当权利的访问,但是相应的限制他随意删除、修改或拷贝信息文件。

(二)从立法方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1、建立与电子图书馆建设相配套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作品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传播手段之简便,都是以往任何技术无企及的。《著作权法》等相应的知识产权法规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在适当参考国外有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

2、明确并扩大电子图书馆合理适用的范围

所谓的“合理使用原则”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法律是允许他人使用享有著作权人的作品的,并且既不必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但是必须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的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的法律制度。各国版权法均在不同程度上赋子了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合理使用”权利,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权利,以此来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电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必须以其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传播信息应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为前提,以免造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3、明确数字化复制的内容

电子图书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电子图书;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网络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新时期图书馆只有走向社会,深入社区,才能求得自身发展。图书馆应顺应时代需要,开辟社区服务新领域,从而有效地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的形成。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及宽带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读物已经拥有大量的支持者。无论是新闻、工作资料、技术论文还是小说,都可以从网上轻松阅读。通过汁算机阅读已经被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电子图书可为公共图书馆社区网络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成为传统纸质图书的一个重要补充。

1电子图书的特点

1.1电子图书的优点

(1)电子图书实现无纸化出版,通过网络来进行阅读,节约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减少了因造纸、印刷、物流等方面的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电子图书采取光、磁存储介质存储数字信息,具有信息密度大、存储量大的特点。其维护和存放简易,通过网络可以轻松传输到不同地方,而且不会出现绝版,不会毁坏等问题。

(3)电子图书不仅可以像纸质图书那样提供静态的文字和图画。还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声音、动画可以使学习更有趣味。电子图书比起传统纸质图书更富有娱乐性。

(4)电子图书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信息检索与统计非常迅速准确,不仅可以从众多的图书中迅速找出所需的书目、章节、参考资料,还可以从电子图书中快速地检索具体的词句,并统计某些内容出现的次数等信息。这给进行学术研究的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能提高其研究的效率。

(5)电子图书可以减少发行、运输、库存等费用,成本得以降低。因此,电子图书的价格只是传统纸质图书的1/3,甚至更低。一本电子图书可以同时供多人在线阅读和下载,提高了其使用价值。

(6)电子图书的发行途径以互联网为基础,只要有互联网络存在,对于那些科研价值大、印数少的图书和珍贵的历史文献、名家字画以及部分罕用文献,可以很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存。

(7)电子图书使用方便,只需要有汁算机和网络,便可随时浏览一个小型图书馆的书籍。此外电子图书可以更改屏幕的明暗度、对比度、字号大小和文字风格、颜色,使不同的读者都能够得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8)电子图书制作简便,图书馆员可把当地图书馆的特殊资料制作成电子图书,供读者查阅。

1.2电子图书存在的问题

(1)电子图书与其他数字化资源都面对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版权保护问题,使用电子图书资源同时应该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购买电子图书时应该选择有DRM(DigitalRightsManager)保护的资源。

(2)电子图书需要使L}j计算机进行阅读,此无法像纸质图书一样,只需要一个小空问就可以容纳大量读者。而且通过示器阅读,不适合长时间阅读,如果使用传统CRT显示器就更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

(3)电子图书由于制作的资源方不同,所使用格式较多,而且不同的格式无法使用通用浏览器进行阅读,给读者带来不便。目前,使用较多的通用格式为PDF格式,而国内超星公司制订的PDG格式和方正Apabi公司制订的CEB格式均需要专用浏览器进行阅读。

(4)电子图书已经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但是对于部分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来说,不可能马上习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这部分读者耐心的讲解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令更多的读者享受电子图书的各样优点。

2公共图书馆社区网络建设

2.1社区图书馆的目标

图书馆有四大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递文献信息。而社区图书馆属公共图书馆类型,是社区里的小型文化设施,应重点发挥开展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这两个职能。

社区宽带网络的使用与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正好可以满足开展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关于公共图书馆目的的宣言说:“(公共罔书馆是)一种教育的文化的和报道信息的组织。公共图书馆是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欣赏人类在知识和文化方面成就的场所”。该宣言还强调公共图书馆要为“儿童、学生、老弱病残读者”所利用,强调“它应同其他教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机构取得联系,其中包括学校、自学团体、业余团体和那些与提倡艺术有关的团体。”结合国际图联(IFLA)1975年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学术会议达成的共识——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使命是养成儿童的早期阅读习惯、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提供个人创造力发展的机会、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支持和开展社会教育的结果主要是开发儿童和青年的智力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作为社区图书馆,应该给予广大青少年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青少年安全上网。电子图书正是引导青少年安全上网阅读的最佳向导,避免青少年养成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等不健康习惯。

2.2社区图书馆设立的要求

由于社区居民存在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须考虑设立社区图书馆规模大小、馆藏主题、服务方式等闲素。其巾重点要考虑到社会各类人士,如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家庭妇女等的特殊需要,所提供的文献信息不仅要具有普及性、新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等特点,而且流通手续要简便,服务要周到。电子图书只需要有限的资源就可以很好地覆盖各个方面的需求,使用上的方便更是对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有很大的帮助。

2.3社区图书馆网络结构

社区图书馆设立就是为了方便群众读者,所以,设立的时候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深人到各个读者层。以广东顺德图书馆建设社区图书馆网络为例。纵向。建立由区图书馆、镇(街道)和社区(村)图书馆构建的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横向,建成以区图书馆为中心馆.其他类型图书馆为成员馆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顺德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结构。采取区图书馆为中心馆,各镇(街道)图书馆配合,社区(村)图书馆(室)参与。同时吸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型图书馆加盟的模式。公务员之家

3电子图书与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

3.1电子图书在社区图书馆的使用

设立社区图书馆时,根据社区的人口数量、人员构成等决定配置图书的数量与类型。而这样的操作下。必然导致部分读者无法满足个人需要。配合电子图书的使用,对有需要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我馆在普通生活社区设立的一个3级网点的情况。使用社区图书馆最多的是老年人和儿童,因此,图书一般以比较贴近生活的图书和儿童读物为主。但有部分青少年对天文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而社区图书馆内的图书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电子图书,就算比较偏门的图书也有一定的数量可供读者选择,从而解决了社区图书馆图书数量较少和覆盖面不全的问题。类似的情况还有部分读者需要查找一些专业方面的数据,需要专门的工具书才可以找到,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电子图书予以解决。

另外,有部分老年读者,由于视力问题,在阅读一般纸质的图书时比较麻烦。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电子图书。由于电子图书可以方便地调整字体的大小,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人士来说,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3.2社区图书馆网点人员的要求

由于很多使用社区图书馆的读者,对于计算机可能并不熟悉,这对社区图书馆网点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要求。工作人员本身需要熟知使用电子图书的各个步骤,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对读者进行辅导,这样才可以帮助有需要的读者进行电子图书的阅读。老年人或者少年儿童,沟通和理解方面没有青年人好。且缺乏使用计算机的经验,有时候对他们需要从基础操作开始教导。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耐心了。

3.3社区图书馆网点利用电子图书帮助图书馆进行资源建设

对于本地特色资料的搜集是地区图书馆一项重要工作。设立社区图书馆网络后。图书馆可以通过各个网点进行搜集。部分读者可能拥有珍贵的资料,帮助图书馆进行资源建设。成为特色数据库的一个重要补充。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扫描、拍照等方法将资料数字化并制作成电子图书进行保存、以免资料出现遗失或损毁。

电子图书范文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时代基层图书馆电子图书室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出版物、检索数据库等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以印刷型书刊、文献的流通、阅览为主的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原有的阅览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为适应图书馆开展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在基层图书馆建立一个集网络、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电子图书室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必要性分析。

(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借阅业务逐渐萎缩。

电子图书室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和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读天下文章。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室有着方便、快捷、容量大等等优点。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县级基层图书馆每天来阅览室看书的人寥寥无几,每天来借书的人更是少而又少,有的图书馆年借书量甚至只有百人。作为基层图书馆,基层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汲取之处,其发展现状实是令人担忧。

(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弥补了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三)、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图书室,不用纸张实物,不存在破损、虫蛀、火烧、雨淋等折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电子图书室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都追求高效、快速,这是电子图书室的又一大明显特征。要查自己想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馆藏书,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成堆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书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看整本书,找到的还只是个别观点或资料,而在电子图书室中,读者只要在电脑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电脑中便会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查找的时间,同时,各种相关观点、信息、资料给了读者更多选择的空间,从而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电子图书室存在的困难。

(一)、财政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基金短缺。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它的运营经费统一由基层财政拨款,而稍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往往把钱投在了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事业,又因图书文化事业一直未被列入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之列,所以基层政府对此的投入相当有限,所拨之款只够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空间。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前期必须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用以购买电脑设备、安装网络设施,这对资金问题是一个挑战。

(三)、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的主要原因有:1、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较大,基础学历较低的特点,导致他们接受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的能力相对较弱。2、传统的借阅方式都是简单的手工操作,编个号、登个记,简单机械,易懂易学易做,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操作截然不同。3、因工作性质、资金不足等原因,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还未在基层图书馆开设的电子图书室的专业电脑培训了。

三、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对策分析。

(一)、争取政府的首期资金投入。

建立电子图书室要购买一批电脑设备,相应的配件设施,网络布局,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首期投入需要的资金较多。但从长远角度出发,电子图书室的设立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少很多,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每年都要花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等,而电子图书室节约出了购书的资金,只需投入少量的基本维护费用。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汲取之处,应向相关部门反映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向有关部门说明设立电子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从长远上看对资金投入的节约度,争取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工作人中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电子图书室,对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求更高,计算机作为现代电子图书室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必须人人懂,个个精,而这些现代化的电脑知识不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要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才能完成。作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的电脑业务培训提供资金、师资、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保障,主观配合客观,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档次,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电子图书范文篇9

(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借阅业务逐渐萎缩。

电子图书室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和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读天下文章。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室有着方便、快捷、容量大等等优点。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县级基层图书馆每天来阅览室看书的人寥寥无几,每天来借书的人更是少而又少,有的图书馆年借书量甚至只有百人。作为基层图书馆,基层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汲取之处,其发展现状实是令人担忧。

(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弥补了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三)、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图书室,不用纸张实物,不存在破损、虫蛀、火烧、雨淋等折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电子图书室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都追求高效、快速,这是电子图书室的又一大明显特征。要查自己想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馆藏书,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成堆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书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看整本书,找到的还只是个别观点或资料,而在电子图书室中,读者只要在电脑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电脑中便会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查找的时间,同时,各种相关观点、信息、资料给了读者更多选择的空间,从而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电子图书室存在的困难。

(一)、财政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基金短缺。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它的运营经费统一由基层财政拨款,而稍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往往把钱投在了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事业,又因图书文化事业一直未被列入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之列,所以基层政府对此的投入相当有限,所拨之款只够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空间。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前期必须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用以购买电脑设备、安装网络设施,这对资金问题是一个挑战。

(三)、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的主要原因有:1、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较大,基础学历较低的特点,导致他们接受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的能力相对较弱。2、传统的借阅方式都是简单的手工操作,编个号、登个记,简单机械,易懂易学易做,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操作截然不同。3、因工作性质、资金不足等原因,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还未在基层图书馆开设的电子图书室的专业电脑培训了。

三、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对策分析。

(一)、争取政府的首期资金投入。

建立电子图书室要购买一批电脑设备,相应的配件设施,网络布局,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首期投入需要的资金较多。但从长远角度出发,电子图书室的设立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少很多,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每年都要花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等,而电子图书室节约出了购书的资金,只需投入少量的基本维护费用。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汲取之处,应向相关部门反映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向有关部门说明设立电子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从长远上看对资金投入的节约度,争取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工作人中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电子图书室,对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求更高,计算机作为现代电子图书室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必须人人懂,个个精,而这些现代化的电脑知识不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要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才能完成。作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的电脑业务培训提供资金、师资、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保障,主观配合客观,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档次,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2、王培风,邓清屹:对21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4)。

3、马费成,陈锐: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1)。

电子图书范文篇10

论文摘要:21世纪将人类带入了高科技知识经济的时代。计算机、信息和通讯等高科技技术飞速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也将图书馆推向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对于正在不断产生的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整理、管理、提取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电子图书馆对知识产权的潜在风险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知识产权与电子图书馆的关系是既协调又对立的关系。一方面,原有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对权利人无法实施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如果一味的强调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利用技术对文献信息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又会损坏广大用户的利益。从而将会导致知识产权与图书馆理念的大碰撞。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又制约着电子图书馆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目的在于在保护所有者的知识产权,同时又促进构成这种产权的文献情报信息的充分地公开和利用。而电子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或网络成员对馆藏文献情报资料的充分使用。知识产权是法律上规定的创造者对自己制造的精神产品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它归权利人所有,他人不得随意使用。是讲求“排他性”的。而电子图书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现有文献资源的作用,使其共享网络内所有成员都有权使用,它讲求“共享性”。因此,“排他性”与“共享性”必然产生矛盾。从这一角度来看,电子图书馆和知识产权是相对立的。电子图书相对于知识产权是存在的侵权风险的。我国电子图书馆建设中需要对网上资源和电子出版物进行信息采集。

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已经明确规定了网上作品的作者应当享有作品的专有权,未经许可任何形式的使用都应视为侵权。但是网络上的信息更新、传播速度极快。这就对知识产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比如就某个问题的讨论,在页面不断的刷新和覆盖下,可能最终根本找不到最初提出观点的人是谁。因此考证网上免费资源的原创作者是电子图书馆资源采集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常用的一种技术便是网页的超链接,关于链接是否侵权,目前仍世存有争议的。所以此举仍是图书馆在数字信息传递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同时图书馆对馆藏资源数字化方面还涉及复制权的所属问题。以及电子图书馆在服务中无法控制读者对信息的使用和传,这样就很可能损害版权人的利益。

二、减少风险的相应措施

(一)从技术方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1.设置口令

可以采用权限设置,结合用户的权限和口令,保护合法用户使用授权范围内的信息,防止合法用户使用非授权范围外的资源。

2.应用防火墙技术

从理论上说,防火墙指的是提供对网络的存取控制功能,保护信息资源的实质上就是为了保证网络路由的安全性。因而在内部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一个防护层,让所有的内外连接都必须经过这一保护层接受检查过滤,防止网络信息被更改、破坏和拷贝。防火墙技术是当前最重要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的手段。

3.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技术

如果非法用户采用地址欺骗等方法绕过了防火墙,那么安全网络功能就会丧失殆尽。加密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主动的及开放型防范手段。通过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使得信息服务更加可靠安全,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4.使用客户认证技术(CA)

用户可以通过版权控制申请获得CA认证,如果其他用户利用CA进行非法复制,CA机构将在计算机范畴外进行调查和起诉,同时还可以设置自动计费软件,将信息使用费自动的记人使用者在该系统网站中的账户里。

5.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访问者对特定的网络资源是否能访问或访问的深度和广度的控制技术。它允许用户对其常用的信息库进行适当权利的访问,但是相应的限制他随意删除、修改或拷贝信息文件。

(二)从立法方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1、建立与电子图书馆建设相配套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作品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传播手段之简便,都是以往任何技术无企及的。《著作权法》等相应的知识产权法规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在适当参考国外有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

2、明确并扩大电子图书馆合理适用的范围

所谓的“合理使用原则”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法律是允许他人使用享有著作权人的作品的,并且既不必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但是必须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的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的法律制度。各国版权法均在不同程度上赋子了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合理使用”权利,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权利,以此来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电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必须以其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传播信息应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为前提,以免造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3、明确数字化复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