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院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7:19:39

电力设计院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1

关键词: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培训;创新路径;开发策略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愈加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使用的重要保证以及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手段。电力设计院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同时与产业的结合也非常紧密,需要一定数量下非常专业的人才来保障其业务发展。可以说,人才是电力设计院最重要的资本。所以,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就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本文从重要性、现状和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培训的特殊性和优化方法,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途径及开发策略,以期能为电力设计院员工综合素质开发、培养等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最终帮助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创新培训创新方式与管理方式。

1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意义

电力设计院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因此,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培训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1.1人力资源培训是统筹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要。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一方面,企业的发展能够带给员工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遇,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人才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基础,只有员工得到良好的发展,企业才有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电力设计院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员工提高个人发展水平,掌握本行业的发展态势和新技术,了解最新的知识理论,学会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从而更好的适应岗位变化的要求。最终,在提升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本单位的更好发展,而这离不开人力资源培训。1.2人力资源培训师统筹人员开发与使用的需要。电力设计院发展迅速,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很高,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才能不被飞速发展的组织与时代所淘汰。在市场工作中,无论从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可行性来说,还是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培训都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工作方法的优化与改进,需要依靠长期、专业、有效的培训学习来保证。面对新的工作要求和需要掌握的新技能,如果缺乏岗位培训,员工在具体工作中自然面临很多难题,这将大大制约电力设计院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就可以很好的将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既提升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又最大化了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使用。1.3人力资源培训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的需要。电力资源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最为需要的资源之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既关乎国民经济的稳定,也关乎人民生活的稳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十分重要。电力设计院应该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的计划性、目标性,有针对的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求实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和建设出安全、高效的电力基础设施项目,既保障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又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电力设计院作为电力行业中的关键一环,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培训的现状

目前,对于很多电力设计院来说,其实都已经将人力资源培训放置在重要位置。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本文在对其现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从行业一般性的角度梳理出一些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2.1人力资源培训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很多的电力设计院是从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的企业,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比较大,有些电力设计院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即使已经开展了人力资源培训,但多数较为落后,缺乏企业发展特色,形式主义严重。从人力资源培训的模式上来看,传统方式和手段往往是照本宣科的制度学习和技术理论学习,缺乏互动与考核机制,员工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大大降低,不仅浪费企业资源,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2人力资源培训形式单一。在人力资源培训的实践工作中,目前电力设计院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普遍的培训形式就是“课堂式”,即培训讲师一人在讲解,员工在下面记录所讲解的内容。这种人力资源的培训形式很单一,理论性也很强,难以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不适应电力设计院企业发展对员工的要求,导致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培训质量和效率非常低,因而也导致很多员工滋生了抵触心理,认为这样的人力资源培训就是在浪费时间。2.3人力资源培训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由于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的不重视,因而缺乏对人力资源培训的考核机制。反过来,缺少考核机制又导致人力资源部门及员工不重视培训工作,也无法发挥出人力资源培训在企业和员工发展中的作用。此外,人力资源培训考核机制不完善,还表现在考核对象和考核内容的不科学、不合理和不全面。尤其是只考核学员而不考核讲师,只考核培训课堂而不考核课后引导,只考核讲解的内容而不考核呈现的内容,导致人力资源培训考核效果大打折扣。

3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培训创新路径与开发策略

电力设计院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培训方式、培训形式和考核机制三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3.1营造良好的培训文化氛围。人力资源培训应该成为电力设计院企业制度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而下宣扬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全体员工都能了解到企业发展的宗旨、精神、使命和愿景,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同时,培训文化的塑造,能够烘托出比企业管理制度引导力,让员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接受培训是应该的、必要的。在新形势下,良好培训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考虑多方面问题。例如,设置独立的人力资源培训部门,引起整个企业的重视;结合企业内外部实际情况,了解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训方案;加强管理,规避不必要的成本,降低必要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人力资源培训方案和内容要与时俱进,适时做出调整,要有更多的内容和电力设计院本身结合起来,强调培训与电力设计院工作的密切。3.2增强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意识。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本身就是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培训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具备创新意识。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培训理念和模式,丰富人力资源培训手段和内容。电力设计院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学校的教育不同,要更加注重培训讲师与员工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一方面需要讲师有意识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创造相应的互动条件,如考核机制、奖励机制、问题设置等。其次,创新的人力资源培训不再以培训内容的讲解为任务,而应该以员工的收获为目标。培训讲师的课件和讲解内容与方式必须建立在了解每位员工学习需求和工作需要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员工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最后,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培训应该有创新的计划,树立明确的目标,培训前多听取员工的建议,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和手段。例如,现场教学培训、知识竞答培训、学员自我培训等。3.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考核机制。正因为很多电力设计院缺少员工培训考核机制或者考核机制不合理,才使得人力资源培训难以达到应有目的。因此,除了要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重要性外,还要着眼于对培训效果的考核。电力设计院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考核机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的考核原则,真实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人力资源培训效率和质量为根本目标。目前,很多企业或单位沿用传统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依靠考试来达到检测,不仅效果不理想,这种方式也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出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建立竞争和奖罚机制来考核人力资源培训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方式,通过优胜劣汰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完善自我,也让员工能够重视起培训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包括电力设计院在内的所有企业组织或单位都非常重要。然而,经过研究也发现,由于受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电力设计院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造成培训模式、内容和方式等较为落后,难以真正发挥出人力资源培训应有的作用,甚至阻碍了电力设计院的不断发展。因此,本文认为,电力设计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首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发展动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培训文化氛围,提高员工参与人力资源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最后,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还应该加强考核工作,对员工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保证培训制度的执行到位。总之,通过以上措施,能够较好的解决电力设计院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铭东.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创新模式初探[J].河北企业,2018,(5):87-90.

[2]韩建平.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188-189.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2

1、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国际工程建设普遍使用的管理理念,也是我国电力工程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一个工程管理方式。如今,世界经济全面萎缩,中国经济增长相应放缓,电力行业供应过剩、竞争愈演愈烈,电力设计院的体制亟待改革,无论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看,电力设计院转型总承包工程公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2、电力设计院拥有的设计资质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设计院承接总承包工程能力的认可。由设计院牵头进行的电力项目总承包,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源头上控制项目造价,使得利润最大化;同时,与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等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设计院也更熟悉国家电力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更能够准确的把握核心技术的应用并进行项目优化,以减少投资。3、由设计院牵头运用总承包建设模式的管理优势:(1)强调和充分发挥了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避免由于分别承包造成的管理上的不善,体现了整体规划建设的理念。(2)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有效地克服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上的限制,积极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以符合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的约定,从而有效的降低经济损失,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3)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

二、总承包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一)制定成熟可靠的工艺方案

价值工程的重点在规划和设计,而发电厂的价值工程则由电力设计院决定。电力设计院不再是传统的画图员,而是发电厂的研发人员,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设计院不断地寻找、开发出最佳最适合的技术方案,提高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一旦设计完成并施工,建设工程的价值就基本决定了。成熟的工艺方案是进行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前提,假如说在执行总承包项目的过程中制定了合理完善的施工工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在制定了工艺方案之后需要进行认真的研讨,确保方案中的施工工艺能够顺利地完成,同时相对造价最低。在实施完成后,对方案的执行情况,预算和结算对比,实施过程的难点控制等保留完整的记录,为以后新工程投标和建设做好良好的技术积累和方案挑选的依据,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提升过程精细化管理理念

总承包项目中往往需要依法订立大量的合同,如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监理、调试等分包合同。设计院主要通过分包合同与各参与方发生关系,同时对建设方负责。为了实现较好的投资效益,对设计院的项目管理团队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力建设总承包管理是全过程管理,包括建设的资源、资金、人力、技术和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等。在建设过程应更多地采用限额设计、限额管理,严格执行合同范围管理,尽量避免合同交叉、合同增补的情况。例如,在制度上制定合理的总承包实施细则、详细的设备材料管理档案、制定详细的合同分工界定档案等;在执行中增加监督管理环节,增加培训,树立责任意识;在整体工程或任意子项结束后增加后评价管理,增加对子项工程的总结,为其他项目投标方案及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细化质量工作

我国电力建设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制定了终身负责制,也就是设计终身负责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及材料终身负责制,该理念贯穿到每个项目各个环节中。因此在具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设有专门的质量检查、质量复查等环节。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返工或者是重建,很可能延误整个项目的建设工期,增加工程不必要的费用。在设计阶段,每个工程设计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组织相应的设计审查,比如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30%检查、施工图60%、施工图90%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质量问题。在施工阶段,与各质监局及相关部门提前进行沟通,提前发现问题,质检后积极进行整改,同时应尽量避免因施工责任范围的争议而引起整改范围的扩大,细化和切实明确各分包单位责任分工范围及整改范围。

(四)进度管理的优化

目前国内的发电项目建设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通常会出现边设计边建设的常态,在总承包项目中设备的采购、设计、建设重叠情况更为显著,同时也是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以设计院为龙头的总承包工程公司,通常设计部门、采购部门及施工部门可能均为公司内部的平行部门,在配合上相对还比较简单和粗犷。在建设过程中哪部分的矛盾较多突出就需要将问题凸显在上级领导或者部门,靠更高级别的领导或者部门协调解决此矛盾,为此也会出现大量集中加班、赶工等现象,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因此在总承包工程中设计院应设置专门的计划部门,在编制总承包工程的进度时,应平行交叉安排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使设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及试运行、资金计划安排等进度相互合理协调,矩阵式管理模式对进度管理更为有效。

(五)设备材料采购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在发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设备材料购置费用在工程总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为41%。发电厂中设备材料品类繁多,工艺结构特点差异较大,采购设备的品质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因此设备材料的采购显得尤为重要。在设备材料的采购中设计院应该根据总承包工程制定详细的采购流程,严格把控设备材料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及时做好以往工程设备材料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反馈,从而对设备材料供应商的名单进行及时更新,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优胜劣汰,有效地控制短名单,优化合格供应商,确保设备材料充分满足建设方的要求。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做好严格和细致的评分标准,包括商务和技术的评分标准、总分占比以及评分细则,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干扰评分结果。

(六)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工作

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管理必须遵循合法性、真实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的原则。现场签证是完成工程结算的一个重要的而依据,按照合同的约定,现场签证必须同时具有发包人、承包人、监理、施工单位、调试单位等相关单位现场负责人签名方可有效。若发包人在施工过程中临时增加工作内容,这些更加需要及时地进行签证,该签证应由发包人的相关专业工程师、总工程师等签名,且在签证中要求能够对更改的内容、原因及依据、工作量和费用等进行认可,只有在认可并签字之后才能够实施并进行工程结算。在必要的状况下还可以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保持现场的证据,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工作更有利于项目的最终结算,在执行过程中控制造价。

三、结语

电力总承包项目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而电力设计院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电力设计院进行总承包工程是一个发展趋势,既能够在保质保进度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又能够为设计院带来新的发展生机,但是设计院在进行总承包工程时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最大化的实现企业利益,实现设计和管理的完美结合。

作者:严雨思 张炜玮 张雷 单位: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何清华.现代工程建设:精益项目交付与集成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张源滨.精益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中国电业技术,2013(11):138-142.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3

关键词: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设计院的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虽然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采用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但是,从当前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现状来看,档案的开放和利用程度较低,管理水平处于低水平建设,信息化程度发挥有限,知识产权转变措施缺乏可操作性。个别企业未形成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因此,本文以电力设计院的档案管理为切入点,探讨了电力设计院的档案管理模式,讨论了如何更好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发挥出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电力设计院的档案管理现状

1.档案的开放和利用程度较低

目前,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电力设计院档案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仅对内部人员提供开放,并且对档案开放流程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大多数企业不提供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服务。只是对一部分资料、文件、图纸等档案实行开架阅览的方式,需要办理手续或者持有效证件,才能查阅所需要的相关档案信息。虽然程序并不繁琐,但是所涵盖档案的范围十分有限,这使得档案的开放程度并不完全。

在开发利用方面,虽然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广泛,但是大多数员工对这些档案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更深层次的发掘档案资料的经济价值,也无法实现广泛利用。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资料的作用和价值受损,这也导致了档案的利用程度较低,无法使档案通过开发和利用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管理水平处于低水平建设

电力设计院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绝大部分企业都将纸质档案转换为了电子文件,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一些企业无法开展各种深层次的档案整合工作,没有建立档案的内部循环闭路系统,也没有通过调节手段达到资源的平衡传输。虽然在设计院内部的各部门都已经存放了相应的电子数据,但是没有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没有建立各级单位共享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不能够有效地开发和传递档案信息。也不能正常地发挥档案的整体功能,这也使得电力设计院档案的管理水平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状态。

3.信息化程度发挥有限

由于实施全面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程序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过高,再加上一些电力设计院的领导对档案的集中管理不重视,导致电子档案收集不齐全、不及时,极大影响档案的信息化。企业关于信息化的制度不健全,导致员工对电子档案的归档缺乏热情和责任,认为电子档案存档后复制、利用太方便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

4.知识产权转变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一些电力设计院在将档案转变为企业知识产权的过程中,虽然也出台了一些制度,但是,具体的操作措施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对于档案切入点和着力点和最终转变为知识产权的目标不匹配,不能够对取得的成果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二、完善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以档案收集为基础,开展信息化、数字化知识管理

电力设计院需要明确档案收集的意义,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确保档案可以齐全、完整、安全归档,以便为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建立信息化、数字化的操作流程,促进档案工作和业务技术工作朝着知识管理目标健康发展。

2.提高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程度

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从收集、整理到全程归档,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原始资料和技术材料转变为多种方式保存备查,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强化科学的档案管理意识,有效地开展档案的审查、验收工作,做好档案的集中管理,以保档案的安全、准确、及时利用,为利用者快速、准确地查阅所需档案提供必要的保障,以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档案安全。

3.开发利用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

按照档案数字化的指导思想,进行档案数字化的开发研究,从档案需求的细化分析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降低档案数字化成本,通过创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纸质照片、影片等载体上的档案向电子文档、数据库转移,完成档案的数字化任务。

4.发挥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益

通过构建电力设计院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出系统建设的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数字档案馆系统,实现档案资料的跨库检索和集成服务,开展网络化与智能化服务,达到知识资源化管理目标,实现企业知识的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

5.使档案最大可能的享有知识产权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关注知识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与利用价值,利用法律手段,使其最大可能的享有知识产权,通过构造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开发和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益,加快档案专利化进程。

6.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努力开展档案管理模式改革,通过实施档案全面管理程序,实现档案管理体系标准化,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尽可能多的将档案资料智能化、信息化,为综合开发打好基础,实现信息共享。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4

一、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以提高学习力为重点,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促进员工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安排工程部的全体人员学习学习国家和电力行业的强制性规范条文,学习电力质检中心站监检大纲以及火电,风电,送变电的验评标准,学承包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各部室的管理文件。加强各类工程规范、规程的学习,学习火电,风电,送变电工程项目的工程合同,学承包工程处三标体系文件,加强PM2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严格按照合同工作办事。

同时,加强工程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学承包管理方面的知识,组织管理人员到总承包公司先进单位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提高队伍素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工程部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组织工程设计,搞好技术服务

把重点项目的工程设计工作作为本部门的重点任务,组织优秀科技人员来承担,并按照已批准的设计要求,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按批准的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收集火电工程,风电工程,送变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安排专题会进行讨论,把好控制投资规模的设计关,把各个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程设计的深度和施工图设计的水平,并指派专职设计人员常驻施工现场,与各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密切配合,为总承包招投标工作、施工现场工作提供标准快速的技术服务。

三、强化现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总公司的各个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矩阵式的管理,既受总承包公司工程部的领导也受项目部的领导,各个项目部的工程部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向公司工程部汇报所在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情况,包括工程进度情况,分包单位执行合同情况,工程部的文件运行情况,现场工程资料是不是与工程同步进行,分承包商人员配备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否能满足施工现场的工程需要,分承包商的现场施工人员是否满足现场工程进度的需要,现场的机械配置是否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

强化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密切建设、勘察、施工、监理单位的配合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从各工序质量控制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认真抓好图纸会审、施工准备、材料产品检验、组织施工、安全生产和交工验收等主要环节,真正做到施工按规范、操作按规程、检查验收按标准。严格工程结构构件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建立标准养护室。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所有工程在下道工序施工前,都要做样板间、样板墙,坚持样板引路,把质量通病消除在分项分部施工中。各项目工程部要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勤于职守,不徇私情,并积极配合施工单位的工作,齐抓共管,确保工序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总体水平。

四、抓好文件管理,加强工程检查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5

2、提升设计能力:一是进一步发挥专业综合室的优势,下放权责,建立管理层次清晰,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系。二是加大典型设计的推广力度。三是合理进行设计人员的分层使用,激发设计人员的潜力。四是提高设计审查通过率,加强可研阶段设计深度。

3、强化技术支撑:一是积极参与500kv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投标。二是满足公司有关部室和单位的需求,以系统规划和咨询为龙头,开展针对性研究。进一步深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和开发工作,实现基本功能在全公司推广。三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以“考究”的标准设计产品,有重点地打造精品工程。四是深化典型设计工作。

4、创建企业品牌:一是加强宣传,打出北京电力设计的品牌。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将客户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在员工中普及、深入,通过员工的优质服务赢得企业的信誉。

5、打造人才队伍:一是为青年人的成长提供平台,并从近年入所的新员工开始试行职业生涯设计。二是建立全员绩效考核及员工沟通的长效机制。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6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始终将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全院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经多年不懈努力,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于1996年首批通过档案管理国家一级标准验收,并逐渐发展形成了符合自身规律的档案管理理念。首先是确立档案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电力勘测设计企业档案工作具有类别多、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配备上,注重年龄、文化及专业结构;注重档案人员队伍的稳定;注重档案人员奖励、晋升、培训等权益,为档案服务夯实人才基础。其次是确立档案安全预防为主的理念。档案安全,预防为主,即事先分析影响档案管理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影响档案管理质量的主导因素,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我院采用了先进的库房环境监控系统,对于减轻档案人员工作强度、准确预告各种突发情况、保护企业档案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第三、确立档案基础管理至关重要的理念。档案基础管理包括设施、制度、业务管理三个方面。在基础设施配置方面,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目前有档案库房20间、1300平方米;在基础制度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了全员参与、全面控制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贯彻执行;在基础业务管理方面,全院保管工程成品蓝图、原始档案、底图、电子档案、总承包档案的统一安全管理。截止2012年,保存科技档案453787卷、工程底图110余万张、地形图9494张、设备档案26卷、荣誉档案514本、声像档案1136件、总承包档案2786卷、监理档案1346卷,以及规程规范、标准图集、科技图书等8425本。

二、以实物档案为载体,全方位展示企业的诚信文化

电力勘测设计工作,事关国家大计、社会重任,任何虚瞒和敷衍都会给企业以至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诚信文化始终居于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核心价值观之首。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作为内蒙古惟一的国家甲级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在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评定的2007年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中,位列56个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第12位。2008年,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评定,授予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2008年全国电力行业质量奖”。200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华北电网公司“双文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为全面展示企业诚信文化,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档案处与宣传部门主动合作,积极为企业做好各项专题档案服务工作。一是开展实物档案陈列展览。档案处在对实物档案集中统一保管和精心整理的基础上,提取出代表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典型,通过档案或档案复制件展示企业文化,精心设计布置成企业荣誉长廊,使之成为树立企业诚信形象的重要窗口,充分展示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大大增强了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力地宣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二是编研诚信文化宣传材料。档案处充分发挥编研职能,精选多种企业档案类别,以画册、大事记、年鉴、宣传片等形式展示企业历史文化,使之成为推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与普及的有益载体。三是挖掘企业品牌工程价值。我院大力挖掘企业品牌工程效益,将已投入使用的勘测设计精品工程蓝图与使用情况进行认真整理归纳,在企业荣誉长廊作展示与说明,充分显示企业深远的诚信文化与雄厚的技术实力。

三、健全符合规范的科技档案,形成企业独特的技术文化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7

关键词:钢结构,变电站,二次深化设计

1概述

谢国昂等编著的《钢结构设计深化设计与详图表达》[1]介绍了传统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的研究内容,指出钢结构施工安装前在工厂加工的特殊性以及构件加工精度要求高,需要大量的工厂二次深化图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输变电工程的三维建模深度、交付标准等作了规定。中铁四局采用TEKLA软件提高深化效率,解决钢结构生产加工的问题。PKPM软件公司设置了PKPM-BIM协同平台,开发了“PKPM转TEKLA”接口软件,实现了PKPMSTS和PS模型完整正确地导出到TEKLA中的功能。2019年由中电联组织的“2019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发展论坛”上,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三维设计软件公司、江苏电力院等分享了各自的三维开发与应用成果,虽然成果丰硕,但在三维设计应用方面尤其是正向化设计方面尚未取得革命性成果。电力设计院已进入三维数字化设计阶段,但是相关的二次开发软件尚未形成规模,设计院传统的设计模式尚未根本转变。基于此,从电力设计院设计实际出发,提出基于BIM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理念、原则、方向。

2基于BIM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理念、原则、方向

2.1基于BIM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理念。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传统二次深化设计模式与基于三维设计的二次深化模式。前者是设计院施工图设计、厂家深化加工、施工安装的模式,深化由厂家完成。后者是电力设计院广泛应用BIM进行三维设计发展的必然,其本质是设计院采用BIM进行三维建模、计算、出图,依托BIM进行三维协同设计,并进行三维交付的一个过程。从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传统看,电力设计院与加工车间没有直接关系,这与各自在设计生产中的角色有关;两者又是有联系的,施工图设计深度需要满足钢结构制图与表示方法方面的要求便于厂家识图,而厂家则可以将加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施工图设计方,使设计方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施工图实现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在基于BIM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中,电力设计院进行设计时可以向传统二次深化设计进行有限的延伸,但不能延伸到替代生产厂家的本质工作上去。2.2基于BIM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原则。基于2.1节,从提高建模效率与出图质量出发,提出基于BIM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原则。1)适度精细化建模原则。向厂家进行的二次深化设计有限延伸,基于此原则对钢结构各实体进行分类,确定建模深度。比如在施工图建模阶段,钢筋桁架楼承板内的钢筋不必强调弯钩的长度等细节,相应细节通过相应图集反映即可。2)模型深度递进原则。不同的设计阶段建立不同深度的模型。比如在初设阶段,地下室混凝土部分不进行配筋,地上钢结构不进行螺栓及相应节点板的建模;不用强调暖通等专业小孔、埋件的精确定位。3)设计院传统深化与BIM结合原则。将电力设计院已经进行相关传统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研究的内容,如梁柱截面、梁柱分段、梁柱节点、柱脚节点、内外墙墙板、檐沟、女儿墙等内容,进行相应族的参数化建模。根据需要不断拓展新的族。4)三维模型出图与CAD说明并重原则。过渡阶段,三维模型出图与CAD说明并重,最终实现无纸化三维模型指导加工与施工的状态。初设阶段模型较粗,出图后干预相应较少且容易;施工图阶段,模型精细,出图的细节较多,需要干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但是CAD配合解释的内容较少,如钢结构模型中梁柱节点连接较细时,在三维平面出图后该节点在平面上的表示就较复杂,会出现不同标高的构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覆盖,并且很难通过实虚线进行表达,而该节点在传统CAD平面图上表达是通过节点详图(三视图)来表达的。2.3基于BIM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方向。与设计院相关的主要干系人是加工厂和施工方,钢结构加工厂的工作是依据设计图纸采用TEKLA进行建模深化并生成零件图,目前TEKLA在深化建模方面成熟,而钢结构设计用的PKPM软件目前可以直接接口TEKLA软件;施工方依据三维模型及图纸进行地上钢结构的吊装、安装。立足设计院本身,钢结构深化设计应从方案、可研、初设、施工图整体考虑,着手实现以BIM(如REVIT平台)建模为中心,计算(结构设计软件)作为前处理,协同和出图为后处理的深化方向,如图1所示。建立模型细致到一定程度时,含设计在内的各相关方应该从理念上进行转变,即设计将三维模型提供给业主,业主将模型提供给加工厂,加工厂通过三维模型完全可以实现深化加工的需求;对于施工方,上部结构施工工作是吊装、安装,当通过业主提供施工方的深化阶段三维模型时,施工方通过三维模型(辅以施工模拟)进行吊装安装将会更形象,更便利,具体如图2所示。设计院(施工图模型+细部三维模拟)业主(EPC)厂家(施工图模型-深化设计模型)施工方(深化设计模型+细部施工模型)图2三维设计深化施工图图2关系为打造“模型为主、图纸为辅”的钢结构模型设计、钢结构加工、钢结构安装新模式提供了基础。由此,相对传统二维出图,模型建立的越细,越不需要出图,而只需要提供模型、设计说明、工程量表以及必要的在2.2节原则1),2)中没有明确的其他内容。

3结语

从传统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出发,分析当前三维数字化理论研究成果、相关三维设计软件开发情况以及业内外设计院在二次深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为提高建模效率与过渡阶段的出图质量,从电力设计院设计实际出发,提出基于BIM的钢结构二次深化设计理念原则,并提出“模型为主、图纸为辅”的钢结构变电站模型设计、钢结构加工、钢结构安装新模式。

参考文献: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8

关键词:电力设计行业;收入确认;改进

一、电力设计行业特点

电力设计行业是一项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高智力服务行业。就其特殊性,电力设计形成了特有的行业结构、行业竞争、行业文化与行业环境。电力体制改革前,作为行业内的电力设计院一直是政府控制基本建设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职能部门;1998年,电力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后,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而电力设计的市场化是在近十年内才形成的。南于电力设计产品的特殊性和专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行业惯性很大,电力设计与施工、制造企业一样是发、送、变电建设的一个普通环节,有着本行业的特色和特点。

1电力设计产品及生产的特点。电力设计产品是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电力规程、规范的要求,设计而成的高专业技术含量的工程技术图纸。与其他商品一样,电力设计产品作为商品同样是完成从设计到销售的全过程。所不同的是,工程规模较小的设计可以在当年完成,工程规模较大的设计要跨年才能完成。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每项电力工程都要进行单独的勘察和设计,不能大批量地实行工业化和工厂化生产。产品具有固定性的特征,即先有业主(客户),然后再根据业主的设计要求进行勘察和设计。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企业对未确认和未实现收入的设计图纸不确认在产品和产成品。电力设计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综合协作性等特点,如一项发电项目的工程设计,需要得到测量、地质、土建、热机、电气、机务、热控等多个专业的密切配合,还要与业主进行技术上的沟通和联系。

2电力设计行业产品销售的特点。电力设计产品的固定性和单件性,决定了电力设计企业必须先有业主(即客户),然后才能按业主(客户)的具体要求和一系列工程技术规程、规范进行勘察设计。这样,电力设计产品就不存在积压的问题。电力设计产品的设计周期长,设计费的取得不像工业产品那样,产品完工实现销售后才能收取货款,而需要在工程的设计阶段按照合同条款,根据工程设计进度,分阶段收取预付款或设计费款,即按照完成合同法收取设计费。

3电力设计行业收入确认的特殊性。由于电力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设计企业收入确认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

(1)电力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是先进行项目建设的初可研及可研设计,然后上报国家(省)发改委,经发改委核准通过后才能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而后才能进行项目建设;(2)项目报批进行的前期可研设计费收入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项目的核准和业主的资金偿付能力以及业主的信誉,即收入确认条件具有不确定性;(3)市场经济条件下勘察设计取费标准的不确定,导致收入确认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收入确认的条件和收入确认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收入确认的时点总是滞后于设计行为的完成。基于以上原因,电力设计企业在过去十几年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是以实际收到设计费款项并开据设计费发票作为收入确认的实现,即收付实现制。

二、电力设计院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没有遵循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准则客观上要求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在实务操作中,具体方法的采纳则取决于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所作出的职业判断。就设计院的收入确认现状来看,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的长期影响,以及电力设计行业一直以来所处的行业垄断地位,会计人员已经形成了一种惰性的思维方式,只是单纯依据现成的会计信息,以企业收到设计费并开据设计费发票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进行收入确认。会计人员在以合同完成法进行收入确认时,既没有考虑收入确认的时点和条件,也没有将会计实务与理论要求以及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相结合,造成收入确认上的局限性。设计院在收入确认的会计核算上,客观上要求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实务操作上却是收付实现制。因此,从会计基础上,没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遵循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

2会计核算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会计核算不仅依赖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依赖于企业外部的市场经营环境,即市场的发展要求。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给企业的收入确认同样会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市场经营环境的不确定,给收入确认带来一定困难。电力建设是国家的命脉,所以电力建设的轻重缓急受国家宏观政策性的影响。一般来说,设计院按照合同要求的设计进度将图纸交与业主之时,即应是收入的确认之时,然而业主多数不按合同约定的进度付费,而是滞后支付设计费,滞后时间有长有短,短则几个月,多则甚至几年,而这期间有可能又会发生其他变故。按照准则的要求,图纸交于业主之时,设计院就应确认相应的收入,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给会计人员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带来一定的困难。

(2)设计取费的不确定,给收入确认的金额带来一定难度。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自2003年电力设计市场引入招投标机制以来,对于发电项目的工程设计不按国家勘察收费标准取费,一口价,工期短,取费低。有些省内的电网项目合同未签,先行进行勘察设计,由于设计取费的不确定,合同未签,工程产值就不能确定,这样工程结束时,收入确认的金额也暂时无法确定。

三、电力设计院收入确认的改进设想

1正确认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经营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投资的过程中减少失误、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还有助于使整个国民经济有秩序的运行,从而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流动的目的。而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但会引起企业决策的失误、投资的损失,而且还会引起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进而在宏观上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LJ电力设计院在现行会计核算方式下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实务操作中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所以法全面、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决策者依据这样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出现决策上的失误。企业的决策者肩负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职责,他们最能直接感受到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迫切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此可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并将其落实在会计实务操作的行动中,使会计信息充分发挥出决策有用性的基本职能,以此来保证企业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2正确理解收入确认的条件。目前,中国对收入核算的会计研究大量研究集中在“宏观”领域,即多数是从全局出发来研究中国企业的收入核算原则问题,但要实现权责发生制,如果仅从全局去考虑,就电力设计企业来说是难以操作的。不可否认,收入的确认是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收入应否确认和何时确认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入确认难的问题,但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新问题,还须通过不断完善收入确认的程序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来加以解决。不仅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观念,剔除陈旧、惰性的思维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而且要以市场发展的视角,既要考虑宏观,又要考虑微观;既要考虑长远和全局。又要考虑近期和局部,从收入确认的条件和时点开始进行业务的分析和判断。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9

一、电力设计院的档案管理现状

1.档案的开放和利用程度较低

目前,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电力设计院档案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仅对内部人员提供开放,并且对档案开放流程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大多数企业不提供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服务。只是对一部分资料、文件、图纸等档案实行开架阅览的方式,需要办理手续或者持有效证件,才能查阅所需要的相关档案信息。虽然程序并不繁琐,但是所涵盖档案的范围十分有限,这使得档案的开放程度并不完全。

在开发利用方面,虽然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广泛,但是大多数员工对这些档案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更深层次的发掘档案资料的经济价值,也无法实现广泛利用。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档案资料的作用和价值受损,这也导致了档案的利用程度较低,无法使档案通过开发和利用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管理水平处于低水平建设

电力设计院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绝大部分企业都将纸质档案转换为了电子文件,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一些企业无法开展各种深层次的档案整合工作,没有建立档案的内部循环闭路系统,也没有通过调节手段达到资源的平衡传输。虽然在设计院内部的各部门都已经存放了相应的电子数据,但是没有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也没有建立各级单位共享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不能够有效地开发和传递档案信息。也不能正常地发挥档案的整体功能,这也使得电力设计院档案的管理水平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状态。

3.信息化程度发挥有限

由于实施全面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程序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过高,再加上一些电力设计院的领导对档案的集中管理不重视,导致电子档案收集不齐全、不及时,极大影响档案的信息化。企业关于信息化的制度不健全,导致员工对电子档案的归档缺乏热情和责任,认为电子档案存档后复制、利用太方便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

4.知识产权转变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一些电力设计院在将档案转变为企业知识产权的过程中,虽然也出台了一些制度,但是,具体的操作措施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对于档案切入点和着力点和最终转变为知识产权的目标不匹配,不能够对取得的成果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二、完善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以档案收集为基础,开展信息化、数字化知识管理

电力设计院需要明确档案收集的意义,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确保档案可以齐全、完整、安全归档,以便为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建立信息化、数字化的操作流程,促进档案工作和业务技术工作朝着知识管理目标健康发展。

2.提高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程度

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从收集、整理到全程归档,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原始资料和技术材料转变为多种方式保存备查,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强化科学的档案管理意识,有效地开展档案的审查、验收工作,做好档案的集中管理,以保档案的安全、准确、及时利用,为利用者快速、准确地查阅所需档案提供必要的保障,以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档案安全。

3.开发利用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

按照档案数字化的指导思想,进行档案数字化的开发研究,从档案需求的细化分析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降低档案数字化成本,通过创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纸质照片、影片等载体上的档案向电子文档、数据库转移,完成档案的数字化任务。

4.发挥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益

通过构建电力设计院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出系统建设的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数字档案馆系统,实现档案资料的跨库检索和集成服务,开展网络化与智能化服务,达到知识资源化管理目标,实现企业知识的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

5.使档案最大可能的享有知识产权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关注知识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与利用价值,利用法律手段,使其最大可能的享有知识产权,通过构造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开发和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益,加快档案专利化进程。

6.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努力开展档案管理模式改革,通过实施档案全面管理程序,实现档案管理体系标准化,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尽可能多的将档案资料智能化、信息化,为综合开发打好基础,实现信息共享。

电力设计院范文篇10

目前传统电力设计院技术经济中心组织机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设置平行的专业室,每个专业室均包括建筑、机务、电气专业人员,各专业室之间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业务合作和内部竞争(见图1)。另一种是设置土建室、机务室、电气室,各专业室各负其责、协同工作,各室之间基本不存在竞争状态(见图2)。

二、存在的问题

从图1、图2可以看出,目前电力设计院技术经济中心采用的最主要的两种组织模式,均没有专门针对总承包服务的组织机构。实际工作中,技经工程师往往是同时承担传统设计业务技经工作和总承包业务技经工作。这种结构虽然有利于技经中心人员调配,提高部门人员使用效率,却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针对性不强,存在角色困扰

技经工程师需承担可行性研究估算、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各种传统技经工作,同时也要承担总承包报价、执行概预算编制、工程结算服务等总承包业务工作。由于传统设计业务技经工作和总承包业务技经工作具有不同要求,因此承担多种任务的工程师就存在角色和思路的转换过程,就会存在以传统设计咨询业务的思路进行总承包业务的现象。

2.工作交叉严重,责任体系不易厘清

目前的专业划分造成项目管理的横向交叉、协调点太多,使项目管理的幅度大大增加,从而影响项目管理的有效控制力度。[4]由于工作内容繁杂,交叉工作过多,再加上工作安排等问题,往往在一个总包业务执行过程中,具体承担各阶段技经工作的人员多次变动,不利于形成清晰的总承包服务责任制度,导致服务不及时、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3.造成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由于存在服务不及时的现象,总包项目部不得不聘用更多的人员进行工程量计算等工作,而这些工作与技经中心的总承包业务工作实质上是重复劳动,因此从整个设计院的角度看,会造成重复劳动和人力资源浪费。

4.总包业务安排分散,不利于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

在传统模式下,工作安排中往往考虑各员工承担的工作量相对平衡,可能导致总包业务安排较为分散,不利于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

三、解决方案设想

1.组织结构调整

“公司的组织结构、项目组织结构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决定着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多设计院转变为工程公司后,还保留着原来的组织结构框架,没有建立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公司组织结构和项目组合结构,这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3]要进一步做好总承包业务技经支撑工作,首先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本文探讨成立专门的总包业务室,作为传统设计院总承包业务技经业务的专业支撑部门。以上文提到的第一种模式为例,成立总包业务室后的组织结构(见图3)。总包业务室定位:为设计院国内外总承包业务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技经服务和支持。设立总包业务室的必要性:设计总包业务室,有利于培养更加专业化的总包业务技经团队,以支撑设计院总承包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作交叉造成的困扰,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总包服务责任制度,更大限度地调动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提供相关技经服务和成果;人员相对集中,有利于积累总承包业务相关资料和总结经验教训;与项目管理部门形成相对稳定的接口和通道,有利于项目配合。设立总包业务室的可行性:设计院通常具有强大的技经队伍,可依托现有技经中心,抽调部分专业人员组建总包业务室。设立总包业务室的经济性:成立总包业务室,责任更加明确,服务更加专业,将能够为各总包项目部提供更及时和良好的服务,项目部不再需要进行工程量计算等重复劳动,可使项目部减少相关人员。而对于技术经济中心,不需要增加人员,只需抽调部分专业人员进行组建。因此,组建总包业务室对整个设计院来说是经济的。

2.提资流程优化

为了促进总承包业务效益整体最优,同时也为了促进所组建的总包业务室持续提高业务水平,应从提资料流程设置方面赋予其更大的责任和权限,主要包括对设计提资料的质询权、对设计标准的质疑权、对设计询价的认可权。以设计提资为例,通过如图4所示的流程设计,有利于实现上述目的。该流程将技经质询作为设计提资流程的必经阶段,强调了技经工程师在总结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对总包业务的把关作用。

3.内部支持和外部交流

一是建立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即设计院各部门之间与总承包业务相关的技经信息、知识和资料要与技经总包业务室共享。共享的范围主要包括设备材料价格、施工招标信息、工程结算资料等。内部信息共享机制能使技经全面把握工程情况,更好地为总包业务做好技经支撑工作。二是建立内部交流机制。通过建立内部交流机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落实内部信息共享制度;另一方面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或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到技经中心总包业务室,保证技经工程师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适度跟进项目现场情况,更好地为项目建设服务。三是积极参与同行业交流。应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同行业交流。参与同行业交流能开拓员工视野,跟进市场热点,提高业务水平。四是持续改进。建筑企业应建立一种适应机制,使企业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适应能力并提高竞争力,改进企业的整体业绩,让所有的相关方都满意,这种机制就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5]质量管理PDCA循环原理同样强调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表明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经过工程实践积累,通过内部信息共享机制的运行并积极参与外部协作可形成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实际工作中应坚持采用持续改进的思想、过程控制的方法,认真分析总结知识和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工程实践中,不断完善总包业务技经工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