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2:41:35

大蒜素

大蒜素范文篇1

1.1病毒感染

大蒜素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副流感病毒、人鼻病毒等具有灭活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大蒜素对骨髓移植者并发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1]。张铭生[2]应用大蒜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蓝景生等[3]通过研究发现大蒜素可在体外通过抑制CVB2、CVB3、CVB6生物合成而发挥抗柯萨奇病毒B(CVB)的作用。Josling[4]在一项大型的对照实验中发现大蒜素对普通感冒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滕光英等[5]通过观察大蒜素保留灌肠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发现大蒜素有抗轮状病毒的作用。

1.2细菌感染

大蒜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常见的G+和G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包括埃希氏菌、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链球菌、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幽门螺杆菌等,甚至对耐酸的结核分枝杆菌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治疗急性菌痢、百日咳、婴儿腹泻、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伤口化脓、沙眼等[6]。袁耀明等[7]应用大蒜素联合小檗碱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疗效显著。杨凤仙等[8]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大蒜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大叶性肺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吴福荣[9]经过实验得出,大蒜素注射液结合抗结核药物可以治疗肺结核。谢晓莉等[10]通过用大蒜素和甲醛甲酚进行对照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发现,大蒜素能有效地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大蒜素抗幽门螺旋杆菌(HP)的作用。薛雷[11]应用大蒜素和雷尼替丁治疗HP阳性溃疡患者,效果显著。另有柳杨等[12]报道,采用大蒜素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也有效。

1.3真菌感染

大蒜素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低浓度时主要抑制真菌生长,高浓度时可完全杀死真菌。Davis[13]综述了大蒜素在体外对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发癣菌、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都有效,能够抑制孢子的萌芽和菌丝的生长。临床已用于治疗隐球菌脑膜炎、肺部及消化道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毒血症、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小儿消化不良、真菌性角膜炎、新生儿鹅口疮、头癣等。

1.4寄生虫感染

大蒜素对多种寄生虫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目前,对隐孢子虫所致腹泻,尚无特效药。郑惠槟等[14]用大蒜素治疗婴幼儿隐孢子虫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张振明等[15]研究发现大蒜素可破坏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引起虫体死亡。大蒜素能有效杀伤弓形虫速殖子,特别是抗弓形虫病复发的作用较明显[16]。Cloves等[17]发现大蒜素对疟疾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Mirelman等[18]研究发现,人肠道内的寄生虫阿米巴属对大蒜素非常敏感。此外,大蒜素对滴虫性阴道炎、蛲虫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非感染性疾病

2.1循环系统

2.1.1高血压贾海忠等[19]观察大蒜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的影响,发现大蒜素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作用,且降压速度比葛根素快。

2.1.2心律失常黎启华等[20]指出,大蒜素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降低自律性,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用于快速心率的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Matin等[21]报道大蒜素有减慢窦性心率、抑制心肌收缩、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1.3急性脑梗塞张久亮等[22]通过观察大蒜素及川芎嗪对比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发现大蒜素对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1.4冠心病心绞痛聂晓敏等[23]应用大蒜素和硝酸甘油对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1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10%相近,提示大蒜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效。

2.1.5心肌损伤国内外很多学者发现大蒜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并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史春志等[24]通过观察大蒜素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大蒜素具有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可减轻心肌细胞A/R损伤。

2.2消化系统

2.2.1慢性胃病大蒜素具有降低胃内亚硝酸盐含量和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王选杰等[25]对经胃镜及黏膜活检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病的患者91例,其中浅表性胃炎50例,萎缩性胃炎31例,浅表萎缩性胃炎6例,疣状胃炎4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口服大蒜素0.3g,3次/d,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同法给予安慰剂。服药1个月后胃液pH值降低,酸度增加,且降低胃液内亚硝酸盐含量,对胃区不适、饱胀、隐痛、返酸、嗳气、烧灼及食欲不振等症状者有明显改善,提示大蒜素对慢性胃病有一定治疗作用。

2.2.2慢性结肠炎王德立等[26]用米雅BM制剂(主要含酪酸菌)和大蒜素联合治疗5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腹泻型),结果显效2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8.4%.结果显示大蒜素对治疗慢性结肠炎所致腹泻有良好的疗效。

2.2.3保护肝脏韩娜等[27]报道,大蒜素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损伤引起的血清ALT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水平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刘进等[28]采用大蒜素胶丸结合一般疗法治疗脂肪肝患者,疗效显著。

2.3泌尿生殖系统

2.3.1非淋菌性尿道炎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尤其为解脲脲原体(UU)所致NGU的治疗,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一个问题。王强等[29]用大蒜素和米诺环素对比治疗UU,结果表明,口服上述两种药物治疗NGU疗效相近。

2.3.2前列腺炎刘志田[30]报道,采用直流电导入大蒜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1%.

2.4代谢性疾病

2.4.1降血糖动物实验表明,不同剂量的大蒜素均可降低血糖,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来实现的。通过对健康人葡萄糖耐量实验表明大蒜素能够提高正常人葡萄糖耐量作用。李格等[31]观察大蒜素降糖作用,降糖效果显著。

2.4.2降血脂张庭廷等[32]通过研究大蒜素降血脂作用及其机理,发现大蒜素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

2.5免疫性疾病

大蒜素是一种较好的免疫激发性中草药。动物实验发现大蒜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提高碳廓清指数及对抗由环磷酰胺所致的胸腺缩小,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有促进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33]。大蒜素对肿瘤宿主的免疫有影响,大蒜素可使肿瘤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对癌细胞有直接细胞毒杀伤作用[34]。艾滋病是一种机体免疫缺陷综合征,我国援外医疗队医生在乌干达金贾市医院用大蒜治疗98例艾滋病患者,有64例患者的症状出现明显好转。大蒜中的硒元素可以抑制细胞免疫反应,恢复和重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35]。

2.6抗肿瘤

近年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均表明,大蒜素对胃癌、结肠癌、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36]。Oommen等[37]发现大蒜素可抑制肿瘤的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小体的形成和核固缩。王海燕等[38]观察大蒜素对胃癌细胞株及移植瘤的作用,发现大蒜素可以直接杀伤胃癌细胞。王旭平等[39]通过研究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大蒜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沈立等[40]通过对大蒜素协同紫杉醇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得出大蒜素可将肺癌A549细胞阻滞于G2/M期,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曹开源等[41]研究发现,大蒜素能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

2.7抗氧化

氧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是引起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衰老的主要原因。体外实验[42]证明,大蒜提取物可对抗过氧化氢的损伤作用。从而有效地延缓衰老,预防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大蒜中含有的稀有元素硒,是谷光甘肽过氧化酶的主要组成成分,它的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E高500倍。

3其他

3.1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实验证明,从大蒜油分离出的丙二烯一硫化物、二烯二硫化物、甲基丙烯三硫化物、二丙烯三硫化物、均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8]。Mahendra等[43]也证实了大蒜素的抗血小板活性。

3.2皮肤疾病

大蒜对冻疮、烧伤有明显疗效,并可治疗头癣、斑秃、脚气、秃顶、皲裂[8]。赵光纯等[44]对皮肤移植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蒜素,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感染率、一次植皮成功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3解毒

大蒜对重金属类药物中毒有防治作用。大蒜素对铅中毒小鼠的致死效应具有拮抗作用,能提高铅中毒小鼠的存活率。对于慢性铅中毒小鼠能降低其组织中的铅含量,且大蒜素的排铅作用是持续的,能有效地排出机体内蓄积的铅[45]。牟颖等[46]通过小鼠ATP酶变化研究大蒜对MeHg中毒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大蒜对MeHg毒性有拮抗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蒜素是1种天然单体化合物,具有易得、结构简单、易合成、生物活性作用明显等特点,其药用和保健作用已被广泛认可,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和开发也愈来愈受重视。但在临床应用当中,大蒜的臭味以及刺激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使其用起来让人更容易接受。同时,大蒜素的一些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相信随着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大蒜素的临床应用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林青,乔竟原.大蒜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04,11(6):3839.

[2]张铭生.大蒜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21(4):320321.

[3]蓝景生,黄照河,潘兴寿,等.大蒜素体外抗B组柯萨奇病毒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830.

[4]JoslingP.PreventingtheCommonColdwithaGarlicSupplement:a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urvey[J].AdvTher,2001,18(4):189.

[5]滕光英,王义江,张国臣.大蒜素保留灌肠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2006,19(1):9.

[6]RuddockPS,LiaoM,Foster.GarlicNaturalHealthProductsExhibitVariableConstituentLevelsandAntimicrobialActivityagainstNeisseriaGonorrhoeae,StaphylococcusAureusandEnterococcusFaecalis[J].PhytotherRes,2005,19(4):327.

[7]袁耀明,揭盛华.大蒜联合小壁碱治疗慢性细菌性疾病26例[J].医药学报,2005,24(1):2829.

[8]杨凤仙,黄振炎,刘茵,等.大蒜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大叶性肺炎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3):3031.

[9]吴福荣.加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肺结核空洞22例[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10):459.

[10]谢晓莉,彭解英,方长云,等.慢性根尖周炎大蒜素治疗的对比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3637.

[11]薛雷.大蒜素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524.

[12]柳杨,吴培俊.大蒜素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和随访[J].时珍国药研究,1997,8(6):517.

[13]DavisSR.AnOverviewoftheAntifungalPropertiesofAllicinandItsBreakdownProducts——thePossibilityofaSafeandEffectiveAntifungalProphylactic[J].Mycoses,2005,48(2):95.

[14]郑惠槟,王瑛,姚宜新.婴儿隐孢子虫肠炎4例临床特点及九年后随访[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0,28(4):4446.

[15]张振明,张秀昌,董明纲.大蒜素治疗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电镜观察[J].天津医药,2006,34(8):564565.

[16]DannemannBR,MorrisVA,AraujoFG,etal.AssessmentofHumanNatualKillerandLymphokkineActivatedKillerCellsCytotoxicityagainstToxoplasmaGondiiTraphozoitesandBrainCysts[J].JImmunol,1989,143(4):2684.

[17]ClovesAlidaCoppi,MelissaCabinian,DavidMirelman,etal.AntimalarialActivityofAllicin,aBiologicallyActiveCompoundfromGarlic[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6,50(5):1731.

[18]MirelmanD,MonheitD,VaronS.InhibitionofGrowthofEntamoebaHistolyticabyAllicin,theActivePrincipleofGarlicExtract(Alliumsativum)[J].JInfectDis,1987,156(1):243.

[19]贾海忠,鞠建伟,史载祥,等.大蒜素对不稳定心绞痛血压影响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2):53.

[20]黎启华,吴继雄,金红霞,等.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早搏132例临床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1):63.

[21]MatinN.AntiarrhythmicProfileofaGarlicDialysateAssayedinDogsandIsolatedAtrialPreparations[J].JEthnopharmacol,1994,43(1):1.

[22]张久亮,刘鑫,毛建生,等.大蒜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10(2):2326.

[23]聂晓敏,李庚山,江洪.大蒜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血浆GMPD2二聚体、NO、NOS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7.

[24]史春志,谷翔,冯义柏,等.大蒜素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6,32(1):5457.

[25]王选杰,袁媛,高华,等.大蒜素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应用观察[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4,8(4):34.

[26]王德立,张郁,陈贵明.米雅BM与大蒜素合用治疗慢性结肠炎[J].贵州医药,2000,24(6):366.

[27]韩娜.大蒜素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91,70(10):571.

[28]刘进,卢杰夫.大蒜素软胶丸综合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4,26(6):862863.

[29]王强,宋芳吉,周立平,等.大蒜素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3):231.

[30]刘志田.大蒜素直流电导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J].中华理疗杂志,2001,24(6):358.

[31]李格,史载祥,贾海忠,等.大蒜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浆内皮素和血糖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7,38(10):604.

[32]张庭廷,童希琼,刘锡云.大蒜素降血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2):3236.

[33]魏云.大蒜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1992,15(12):42.

[34]高玉民.大蒜油诱发瘤灶内中性粒细胞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9):546.

[35]于新蕊,丛月珠.大蒜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4,25(3):158.

[36]FleischauerAT,ArabL.GarlicandCancer:aCriticalReviewoftheEpidemiologicLiteratrure[J].JNutr,2001,131(3s):10321040.

[37]OommenS,AntoRJ,SrinivasG,etal.Allicin(fromgarlic)InducesModDiagnTreatCaspasemediatedApoptosisinCancerCells[J].EurJPharmacol,2004,485(123):97103.

[38]王海燕,许才绂,王庆莉.大蒜素对胃癌细胞株及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1,28:9497.

[39]王旭平,赵玲,王容,等.大蒜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10(4):306310.

[40]沈立,缪珩.大蒜素协同紫杉醇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学,2007,35(4):295299.

[41]曹开源,毛晓鹏,丘少鹏,等.大蒜素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4):432436.

[42]刘浩,崔美芝,董娟.大蒜素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26):252253.

[43]MahendraKumarJain,ApitzCastroR.Garlic:aProductofSpilledAmbrosia[J].CurrentScience,1994,65(2):148156.

[44]赵光纯,赵文燕,张英芬.大蒜素在皮肤移植术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04,44(8):21.

大蒜素范文篇2

【关键词】大蒜素;胃癌;BGC823细胞

大蒜在我国民间药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本草纲目》和《验方新编》中就有关于大蒜药用价值的记载[1]。大蒜素(又名大蒜注射液)是对大蒜进行重整获得的挥发油,有效成分为大蒜辣素。大蒜辣素不仅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且可以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诱导细胞凋亡已成为治疗胃癌的新手段。大蒜素作为一种可诱导细胞凋亡的天然药物,有望为胃癌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2]。本研究将对大蒜素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作用加以探讨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大蒜素注射液(三硫二丙烯)购自安徽华源医药有限公司,BGC823细胞为吉林医药学院检验系细胞培养室冻存细胞株。

1.2细胞生长状态观察

常规培养胃癌细胞至对数生长期[3],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均匀的分成7组(每组设有1个对照孔和5个实验复孔),以每孔106个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分别向7组中加入大蒜素使终浓度分别为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40μg/mL,其中对照孔中只加入相同体积含10%小牛血清的1640完全培养液,分别于培养24h、48h、72h和96h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照相。

1.3瑞氏染色观察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同样将细胞均匀分成7组,分别接种于灭菌处理后放有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皿中,加入大蒜素使终浓度分别为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40μg/mL,培养24h、48h、72h和96h。终止培养后取出盖玻片,自然干燥,滴加瑞氏染液染色1min,再滴加等量的PBS(磷酸盐缓冲液),轻轻晃动玻片,混匀,静置5min;水洗、吸干、镜检观察并照相。

1.4MTT法检测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106个/mL细胞接种到96孔板,每孔体积200μL。按照药物作用浓度设置7个实验组,使大蒜素终浓度为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40μg/mL。每个浓度组分别设置5个实验复孔,并设置1个调零孔。分别于培养24h、48h、72h加20μLMTT溶液,继续培养4h后加二甲基亚砜,微量振荡器振荡10min,在490nm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记录OD值,并求出生长抑制率(IR),IR(%)=(1-用药组平均OD值/对照组平均OD值)×100%,以时间为横轴,IR为纵轴绘制细胞生长的抑制曲线,并计算出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4]。

2结果

2.1大蒜素对BGC823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

倒置显微镜观察经不同浓度大蒜素作用后48h细胞的形态,与对照组对比,细胞间隙变大,细胞浆中出现颗粒样变化,细胞形态改变,体积变小、变圆,有的呈悬浮状态,见图1。对照组15mg/L大蒜素组图1BGC823细胞生长状态(40×)

2.2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法染色后,经大蒜素作用48h的细胞出现退行性变,细胞体积变小、变圆,胞质浓染、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深染等特征,见图2。对照组15mg/L大蒜素组图2BGC823细胞生长状态(40×)

2.3MTT检测

MTT检测结果显示:大蒜素对胃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强、抑制率越大,并求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mg/L。见图3。图3不同浓度大蒜素对BGC823细胞的抑制作用

3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切除、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治疗胃癌,手术切除如不彻底,易复发,而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手段除了杀伤肿瘤细胞以外,对宿主的免疫系统也造成了伤害,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大蒜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不仅仅价格低廉,而且其主要成分大蒜素,含有一些特殊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含硫化合物(蒜氨酸、蒜油、蒜素、阿霍烯等)、微量元素(高含量的锗、硒、磷、镁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使大蒜具有广泛的药效,尤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的作用[5],先前已有资料证明大蒜素对肝、胃、结肠、宫颈、乳房等多种肿瘤均有抗癌活性,作用广泛[6]。

本实验观察到胃癌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大蒜素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与对照组的细胞相比可见细胞体积明显变小、变圆,胞浆中出现明显颗粒样和空泡样改变,有的甚至悬浮,说明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胃癌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7]。另外,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MTT检测,进一步证明了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大蒜素浓度的梯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大。生长曲线是观测细胞在一代生存期内增生过程的重要指标,MTT比色实验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通过这些实验方法都能进一步证明不同浓度大蒜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素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机制奠定基础。

本实验证明了大蒜素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对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已经广泛而深入,所以应进一步明确大蒜素中各种成分的药理作用,并且进一步探讨大蒜素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机制,从而开发出新的抗癌药物,对肿瘤的治疗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905.

[2]梁卫江,张万岱,马业俊,等.大蒜油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4):252.

[3]司徒镇强,吴军正.细胞培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175177,186187,298305.

[4]晏莉,黄起壬.大蒜素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34135.

[5]郑国华,李会庆.大蒜油和白藜芦醇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6):3436.

大蒜素范文篇3

一、保证种鸡质量

种鸡的质量保障是蛋鸡无抗养殖的源头,无抗养殖必须从源头抓起。

(一)种鸡沙门氏菌净化率

种蛋感染沙门氏菌可致商品蛋鸡终生带菌,鸡蛋也易被污染。种鸡沙门氏菌净化检测率要达到100%,阳性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这是实现减抗、无抗养殖的基础。

(二)种鸡支原体免疫覆盖率

父母代种鸡必须接种免疫滑液囊支原体和鸡毒支原体疫苗。种鸡感染支原体会导致垂直感染,雏鸡早期感染支原体危害极大。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近年来呈暴发状态。

二、选择优质鸡苗

目前,山东省内的蛋鸡品种以海兰褐为主,其优势是蛋破损率低、抗应激、适应能力强。挑选鸡苗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查重点查看种鸡场的鸡群免疫接种程序和饲养管理水平,了解场内疫病发生情况。(二)看观察雏鸡健康状况,鸡群均匀性、精神状态、采食状况、粪便是否有异常等。(三)听声音清晰洪亮的是健康雏鸡,声音嘶哑或尖叫的属于弱雏。(四)触手摸雏鸡腹部,观察卵黄吸收情况;手握感受雏鸡挣扎力度。

三、环境全面消毒

(一)消毒药种类

选择3种以上不同成分(戊二醛类、癸甲溴铵类、碘制剂类等)的消毒药每周交替使用。

(二)消毒要彻底

对房顶、侧墙、地面、鸡笼等处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人与风的出入口、侧窗内外、湿帘等处。车辆进入养殖场要通过1%的火碱水消毒池进行彻底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域前应进行更衣、紫外线消毒处理,避免携菌入舍,造成鸡群感染。尽量减少生产与行政区间人员流动。

(三)空舍期消毒

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全进全出”制度,空舍后要对舍内进行彻底的清洁。用高压水枪冲洗墙壁、地面、鸡笼及顶棚等区域,水干后使用火焰消毒器进行灼烧。最后喷洒消毒、熏蒸处理。

四、采用智能化环控技术

温差大是影响鸡群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夏季,舍内温度过高会导致鸡群饮水量过大,导致拉稀,肠道易发病;冬季舍内温度过低,通风少,舍内有害气体增加,鸡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升高。

(一)信息化智能环控

采用全封闭立体笼养鸡舍和智能化环控手段,实现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自动除尘清噪等养殖全程自动化,智能化开启舍内小窗、湿帘、风机等,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光照度。密闭式鸡舍采用电脑控制的机械通风,24小时监控环境温差变化,合理调整通风量,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杜绝温度大起大落。智能环控到位,鸡群可降低3%~5%的疾病损失率。

(二)养殖设备改造升级

采用层层输送带直接输送鸡粪到储粪场或直接输送装车,可使鸡舍内少存粪,降低有害气体浓度。鸡场不存鸡粪能防止蚊蝇滋生,减少疾病传播。采用机械化捡蛋方式直接将鸡蛋输送到鸡舍外,装蛋容器禁止进入鸡舍,尽可能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五、加强饲料质量控制

(一)防霉菌

霉菌毒素直接损坏鸡的肠道黏膜。在饲料中加入酸制剂、脱霉剂以及微生态制剂等,可改善鸡群胃肠黏膜以及肠道菌群的功能。储存玉米时可采用网状玉米仓,保证通风换气,降低水分含量。饲料原料和成品饲料都通过管道输送,可减少场内饲料输送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二)均衡营养

蛋鸡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营养也不同,必须保证蛋鸡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为蛋鸡的生长、产蛋、免疫打下基础。从营养摄入的角度应对无抗养殖,应保证能量和蛋白、各种氨基酸、钙磷及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搭配。

六、免疫程序科学减负

坚持遵守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蛋鸡的品种、饲养条件和季节等,对疫病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尽量优化疫苗接种次数,防止鸡群过于依赖疫苗免疫来预防疾病。建立消毒、隔离、免疫三位一体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在鸡开产前,基本全部免疫完毕,减少应激,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七、科学使用中草药及微生态制剂

(一)中草药添加剂

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可确保蛋品质量安全,无药残,提高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提升蛋品的营养价值。中草药添加剂具有抑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等作用,可提高蛋鸡的免疫力,降低死淘率。常用的中草药添加剂一般有大蒜素、青蒿、花椒籽、山楂、生姜粉、白头翁、黄芪、党参、双黄连等。在蛋鸡饲料中分别添加1%的黄芪、苦参、艾叶和神曲,产蛋率可提高10%左右,死淘率可降低6%左右。在饲料中添加5%的松针粉末,也可提高产蛋率,同时可改善蛋黄颜色。在饲料中添加青蒿粉,可提高蛋鸡的采食量、产蛋量,增加蛋重,加深蛋黄颜色,且具有明显的抗球虫效果。在蛋雏鸡饲料中添加0.2%的大蒜素粉,可使雏鸡成活率提高3%以上。在130天的海兰褐蛋鸡日粮中按100mg/kg添加大蒜素,结果表明,试验组蛋鸡产蛋率提高了3.6%,蛋重提高了3.15%,料蛋比降低了8.15%,破损蛋数降低了20.8%。添加大蒜素后的蛋鸡肉及鸡蛋的胆固醇都降低了,蛋黄、血清中胆固醇含量降低18%左右。黄芪多糖一般在疫苗免疫时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氧化、促抗等作用。党参与黄芪等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等功效;穿心莲、甘草等有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的作用;柴胡可改善蛋鸡内分泌,促进卵泡发育,显著提高产蛋量。

(二)微生态制剂

一般微生态制剂包括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可促进蛋鸡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能产生多种酶类,有利于降解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同时,产生B族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各种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料蛋比例,提高蛋壳厚度,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蛋鸡养殖过程中,采用中药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组合,制定预防保健治疗组方,用中草药添加剂一个疗程(7天)后,可用微生态制剂饮水一个疗程(7天),循环使用。

八、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粪便直接出场后可委托第三方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利用;废水、粪污进入发酵池有氧发酵,用于本场绿化苗木及周边农田使用,可取得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病死鸡可委托第三方直接运输至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九、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大蒜素范文篇4

每一堂课的课堂导入都十分重要。每讲一类有机化合物时,我们会深入搜寻与此类有机化合物密切相关的中药成分,构建一个良好的导入。如讲解“烷烃”一章,我们会问学生“中药的蜡丸是什么成分?”、“从中药中分离化合物的时候常用的溶剂石油醚是什么化合物呢?”我们告知,蜡烛与凡士林一样都是烷烃化合物。又如讲到醇酚类化合物时,我们会问学生熟悉的醇、酚有哪些,中药中有哪些含有醇、酚结构等,同学们会抢着答道“白酒”、“假酒”、“木糖醇”、“茶多酚”等,以及虎杖和葡萄中的白藜芦醇、橙花香精中橙花醇、薰衣草花醇、百里草中的百里酚(麝香草酚)、薄荷脑、冰片等。对于“果酸是什么呢?”我们会告知,原来它们就是含有醇(酚)的羧酸化合物,如酿制葡萄糖酒生成的酒石酸、酸味饮料中的柠檬酸等。因势利导使学生提前对中药有效成分产生兴趣,从而更急切地理解这一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在讲胺类化合物时,我们会给学生讲中药中重要的成分——生物碱,如罂粟中的罂粟碱、烟草中的烟碱、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鸦片中的吗啡碱、麻黄中的麻黄碱等,顺便把广泛流传的“麻黄的故事”提出来,通过讲述徒弟错用麻黄根、茎的事情,告诉学生麻黄“发汗用茎,止痛(汗)用根”的事实,使其体会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而准确,同时还可阐述的危害,告诫学生远离。

2用现代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青蒿素具有萜类化合物结构,而中药含萜类化合物的种类有很多,如抗肿瘤的紫杉醇、愈创木薁、满山红中的杜鹃酮、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杜仲中的杜仲胶、大黄中的大黄素等。但是,要提取分离天然活性化合物,就必须先掌握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对酸、碱、热的稳定性,以及它的酸性或碱性或极性、溶解性等理化性质,才能采取相应的分离措施,最后进行分离纯化。没有扎实的有机化学知识,如何能做到这些呢?再如中药炮制,为什么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不良反应呢?为什么不同的药材要用不同炮制方法?这些都与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的性质有关,只有了解药材的成分,才可以更深入理解药材炮制手段的不同与功效的变化关联。

3通过实验促进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消化

中药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操作性和应用性比较强,不论是中药炮制,还是中药化学的成分分离、中药药理、中药制剂等都需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作为支撑。因此,需要不断寻求和改进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水蒸气蒸馏操作时,我们会介绍该方法在中药很多成分的分离提取中都会用到。如丹皮酚,一种白色结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其化学结构是酚酮化合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质特点,用水蒸气蒸馏能减少化合物的分解,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又如甘草是常用中药,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以热水为溶剂,使用溶剂提取法制备甘草酸单钾盐,在有趣的操作中帮助学生掌握了分离和提取中药化学产物的原理,同时掌握回流操作装置、索氏提取装置的应用等,这些都是中药成分分离提取不可或缺的重要实验技术。

4引入“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医学院校一致公认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将PBL教学法引入有机化学的教学探索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天然活性化合物的保健作用正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压力造成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大蒜中辛辣刺激成分大蒜素就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作用,但对热和碱不稳定,该采用何种方式把它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大蒜素呢?对此,学生带着疑问去查找大蒜素的结构,了解其理化性质,设计相应的分离手段和提纯方法,最后付诸实践,检验设计的合理性。这样不但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如穿心莲内酯的提取、丹皮酚的提取和化学合成设计、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桂皮中的香料桂皮醛的提取及化学合成等,大大提高了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5小结

大蒜素范文篇5

心肌炎是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的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的诊断增加,已被作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而病毒性心肌炎在其中发病率最高,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咽痛、腹泻等)后的1~3周内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主要经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少数肝炎患者可发生心肌炎。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也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炎症。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有些所谓抗病毒药物,还处于临床试用摸索阶段。人体被病毒感染后,心肌受到损害,其炎症呈局灶性或弥漫性,也可累及心包膜,窦房结以及传导系统,病变程度各不相同,可发生病窦、心力衰竭、心肌心包炎以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甚至几种病变同时存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病毒性心肌炎不是单用一种药物、一个方剂所能治愈的,目前多采取综合治疗及对症处理的方法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1.1休息休息相当重要。活动和疲劳可使病情加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到热退后3~4周,心影恢复正常,始能下床轻微活动。恢复期应继续限制活动,待病情稳定,再逐步增加活动量。病情较重,心脏增大者,卧床6个月左右,如心脏未明显缩小,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衰获得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始能轻度活动。一般重症患儿需卧床休息6个月以上;轻症患儿如仅有早搏等心律失常,则可适当缩短卧床休息时间。

1.2饮食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橘子、番茄等)及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

2药物治疗

2.1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因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均主张适当使用抗生素。一般应用青霉素肌注1~2周或400万~960万u/d静脉滴注1周或克林霉素1.2g/d静脉滴注1周,以清除链球菌和其他敏感细菌。

2.2保护心肌心肌炎时,自由基产生增多,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加重心肌细胞损伤。(1)维生素C具有保护心肌不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用法:重症心肌炎患者,维生素C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2周。(2)辅酶Q10参与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生成过程,并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用法:辅酶Q10片1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1个月。(3)曲美他嗪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β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增加心脏收缩功能。用法: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1个月。

2.3抗病毒近年来对原发病毒感染提出使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1]预防和治疗心肌炎,与此同时,对其他抗病毒的药物研究在继续深化,并有新药应用于临床,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李红等[2]研究结果表明,更昔洛韦有抗巨细胞病毒的活性,能明显减少巨细胞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发生。对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仍在继续,如郭乃榄等[3]研究发现大蒜素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巨细胞病毒;李红等[2]在实验中亦进一步证实了大蒜毒对巨细胞病毒临床分离株的抑制作用。另外,其他一些中药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虎杖等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1]。

2.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关于皮质激素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论,多数认为:病程早期(即发病18天内)及轻症病例则不必使用;病情严重如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力衰竭等应立即使用,病情缓解减量停药;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故主张使用,一般病例口服强的松1~1.5mg/(kg·d),3~4周,症状缓解逐渐减量、停药;严重病例使用氢化考的松8~12mg/(kg·d)或地塞米松0.2~0.4mg/(kg·d)静脉滴注。

2.5调节免疫功能针对免疫情况选用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胸腺肽针剂、干扰素等。近年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如何应用生物手段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进行有效治疗,改善心肌病理改变,减少炎细胞浸润,降低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病死率。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对提高免疫功能及改善心功能有益[1],葛根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亦有较好效果,在辨证组方中重用葛根,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提高心率的作用[4]。

2.6对症治疗出现心力衰竭者,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但洋地黄用量偏小,贝那普利5~10mg或培哚普利2~4mg或咪达普利5~10mg口服,每天l次。心肌炎急性期不主张应用β受体阻滞剂,因其可降低心肌免疫力;但若有心脏扩大、心肌变薄等重构倾向时,即使急性期也应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使用临时体外起搏器,不能恢复者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根据心律失常情况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以轻中型多见,重型较少,经长期随诊结果,绝大多数痊愈,少数迁延,极少数死亡。故病毒性心肌炎重在早期治疗,通过治疗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使心肌损伤范围缩小,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中西药物的运用,是要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机体生物防御能力增强,及时杀灭病毒、清除被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不使病毒扩散,同时可保护正常心肌细胞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26.

2李红,董永绥,方峰,等.大蒜素和更昔洛韦抑制巨细胞病毒所致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19.

大蒜素范文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根据部分省市的反映,现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制定吡喹酮等260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75I号〕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鉴于含磷酸可待因成分的不同通用名称和配方的口服复方制剂是否应执行统一价格存在意见分歧;复方谷氨酚胺颗粒剂尚无国家正式标准,为此,决定取消发改价格〔2007〕751号中规定的复方磷酸可待因和复方谷氨酞胺颗粒剂价格,暂由各地根据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制定临时价格。

二、鉴于阿司匹林缓释片部分规格品已转成非处方药,按照有关规定,阿司匹林缓释片应列入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定价范围。取消发改价格〔2007〕751号附表一中规定的阿司匹林缓释片价格,暂由各地根据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制定价格。

三、发改价格〔2007〕751号附表一中西吡氯铵(定价序号937)剂型应为“含片”。附表二中异丙托溴铵(定价序号937号)吸入用溶液剂规格应为“250ug︰2ml*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十六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制定吡喹酮等260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

根据《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在进行成本价格调查、专家评审,以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集体审议的基础上,我委研究制定了吡喹酮等260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附表一所列药品价格为达到GMP标准的药品统一最高零售价格。附表二所列药品价格,为专利、原研制药品或单独定价药品的临时最高零售价格,本通知执行后,我委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后核定公布其正式最高零售价格。

二、已经停止生产但仍在市场上流通的附表一中的非GMP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现行规定的GMP与非GMP药品差价核定公布。

三、附表一中未列的剂型及规格、附表二中未列的规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及有关规定,制定公布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

四、对于没有规定差比价关系的补充剂型规格品,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降低价格、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制定公布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的临时最高零售价格。

五、附表一、二所列药品价格自执行之日起,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以最小零售包装的实际采购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实际采购价格高于500元的,最高加价额不得超过75元。零售包装内含2支以上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在拆零出售给患者时,应按照该零售包装单位零售价格除以包装数量计算单支零售价格。

六、因三磷酸腺苷大容量注射液与小针在质量标准上存在争议,取消发改价格[2006]2989号中20mg:100ml的大容量注射液价格,暂由各地根据本地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大容量注射液的价格。鉴于海南普利制药公司近日被药监部门收回药品GMP证书,取消该公司生产的原计办价格[2002]1636号公布的双氯芬酸钠和发改价格[2006]2989号公布的尼莫地平的单独定价资格及水平,按统一价执行。鉴于国家药监部门尚未批准生产大蒜素肠溶片,取消发改价格[2006]1542号中按差比价计算公布的大蒜素肠溶片的价格。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药品市场实际购销价格变化的跟踪调查,发现中标价格或实际成交价格与规定最高零售价格相差较大的药品,要及时向我委报告,并采取措施降低相关药品的实际零售价格。原研制和单独定价药品,其中标价格或实际成交价格在地区间的差异超过5%时,我委将参照其较低的中标价格或实际成交价格,及时调整并公布其最高零售价格。

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应于2007年5月31日以前,制定公布相关药品补充剂型规格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并及时报我委备案。

九、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解释工作,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照常生产经营和使用降价药品。医疗机构销售附表所列药品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明显变化的,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违纪行为的,要及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本通知自2007年5月15日起执行。本通知所列附表内容与发改价格[2006]2989号和发改价格[2007]312号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表:一、统一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表

二、专利、原研制及单独定价药品临时最高零售价格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大蒜素范文篇7

一、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地域性分布集中,部分面积出现缩减。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从全国来看,我国大蒜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以金乡为中心的方圆500公里的范围内,包括邳州、苍山、中牟、成武、莱芜等主副产区,而邳州是后起之秀,影响仅次于金乡,在近年发展相当快。我区大蒜种植主要集中在东部耿集、汴塘南、塔山东,紧邻邳州宿羊山镇等地区,尤其在耿集高峰年份全镇几乎找不到一棵麦苗,大蒜种植的集中分布为田间管理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提供价格信息等起到了及时和便利。

20*-20*年,连续四年的大蒜高价吸引了广大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年我区大蒜种植面积约12万亩,达到历史高峰,比20*年增加34%左右。进入*年以来受行情下挫的影响面积缩减,全国大蒜面积到09年同比约减少30%,其中,我区大蒜面积09年初步估计减少2.2万余亩,其中,有二十多年种植历史,并且面积历年基本保持稳定的耿集主产区减少约1万余亩,副产区减少1.2万余亩。面积的减少,造成09年大蒜供应相对紧俏的态势。

(二)市场行情波动大,价格波动周期性明显。

面积大,自然产量大,量大必然价跌,*年以来持续四年的蒜市黄金期在*年嘎然而止,价格止升返跌,蒜市开始进入了两年的市场萧条期。连续两年的低价打击蒜农信心不足,为了规避可能的风险,08年大蒜面积前所未有的减少,09年初春价格仍处于低迷,部分农户开始把蒜苗拨掉卖了一部分,另外,后期肥力不愿继续投入,单位面积减产,导致09年整体大蒜产量下降。经过两年的徘徊,大蒜价格经受了几倍的差异,大蒜市场也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09年新蒜的上市,使从4月底就呈小幅涨势的大蒜价格一下子明朗起来,使上升成为不可抗拒的主旋律,新蒜一上市价格就不断飑高,引发了09年大蒜牛市,目前统蒜收购均价达1.8元/斤,同比价格增长近五倍,成为历年来统蒜收购少有的高价。从目前的情况看,蒜头的价格涨势迅猛,如果继续延续这种态势,必然会造成一部分蒜农的惜售心理,市场供应从一定程度上收紧,也将推动大蒜价格继续延续涨势,预计6月大蒜价格将维持上涨态势不变,这是市场需求规律决定的。

(三)比较效益相对较高,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众所周知,大蒜是一种比较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只要统蒜单价不低于0.5元/斤,在大多年份种蒜效益高于常规小麦种植。并且种植大蒜的地块由于肥料投入大,秋季作物一般少施用化肥,每亩可节省80-100元施肥成本。

在我国大蒜是主要出口创汇蔬菜,占世界大蒜出口贸易量的70%以上,在国际蔬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大蒜营养丰富,药用保健价值高,加工产品多,尤其在今年H1N1流感蔓延后,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直接抬升了目前的蒜价。无公害大蒜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逐年增加,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空间;三是我国大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蒜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农民精耕细作的种植传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为大蒜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合于我区东部工业欠发达而以农业为主且劳动力资源丰富乡镇的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品品质相对较差。我区大蒜种植品种单一、混杂、部分退化,更新慢,专用品种少,农残高,逐渐不符合当前国内外对大蒜的有机,无公害,低残留化的要求,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要,在外贸出口中时而受阻,影响产品声誉。

二是深加工能力不够,增加值低。大蒜系列精深产品研制、保健功能开发、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不够,贮藏加工业发展尚显不足,与种植业发展不相称,最终导致种蒜风险大,直接影响蒜农收入的稳定。

我区大蒜深加工企业缺少,大蒜加工品种少,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陈旧,品牌意识不强,精深加工和高科技的产品比例很小,仅停留在恒温冷藏保鲜和初级蒜片加工上,没有像提炼大蒜油、大蒜素等大蒜精深加工的企业。这些原因一方面使得我区大蒜市场单一,抗风险能力薄弱,市场稍有波动就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也使得在现有市场上,我区大蒜产品竞争力有限,效益低,回报少。

三是流通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大蒜流通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区有大蒜专业市场一个,但是,市场内没有统一的信息服务网站,大蒜营销人员掌握市场信息的手段还主要依靠电话、口传,信息不灵,有的营销大户即使购买了电脑,但也不懂得如何上网搜索和信息,现代先进的交易及流通手段得不到利用,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我区大蒜流通企业15家,基本都是中小企业,并且尚无拥有贸易出口权企业,出口贸易还需借助于外地,受制于人必然利润空间低,这些分散经营的中小企业面对大蒜产业市场化、国际化加遽的挑战,暴露出规模小、效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难以和周边具有产业化、规模化和具有出口权的流通企业竞争。

四是市场信息和产业指导规划滞后。在市场经济中一切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面对市场大多蒜农还是“靠天吃饭”,赌运气好差。只有遭遇连年低价打击才会考虑改种别的,规避风险,而这时往往又是价格周期低谷回暖的时候。在大蒜经过一个生长周期之后市场究竟会需要多少,销售前景如何,农户作为分散的小农经济体很难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提前预知未来价格走势。而目前政府恰恰缺少提供这方面服务的专业职能部门,在农户和市场之间缺少联系的桥梁,在遇到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农户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缺乏产业规划指导,市场预警能力差。

三、几点建议

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我区大蒜产业现存问题,必须加快实现我区大蒜生产产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抓紧进行名优品种提纯复壮,加速选育引进质优、多抗、适合加工的新品种,快速发展大蒜精深加工业。总的来说,我区大蒜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稳定面积,改进质量,加强流通,发展精深加工。

1、政府引导,产业分散调整,规避市场风险。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大蒜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积极引进优质、多抗品种,稳定种植规模,提高单产,避免无序扩减,稳定市场和价格。

指导农民在选种、整地、施肥、浇水、用药等全生产过程,按照无公害大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尽快实现由无公害产品向绿色、有机产品的升级,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品质,推进品牌战略,创响品牌,以质取胜。

充分发挥政府的产业指导作用,相关部门加强市场调研、和产业景气预测,及时相关信息,引导蒜农根据供求关系合理安排种植计划,不要盲目扩大或减少种植面积;提倡蒜农采取休耕、轮种等方式,保证大蒜的品质不退化,提高单产。

2、继续扶持壮大大蒜购销经纪人队伍。

目前,我区从事大蒜收贮外销的经纪户有100多个,对大蒜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政府在资金、场所、信息、政策等方面应进一步给予优惠扶持,鼓励更多的个体业户参与购销经营。使其由“马路市场”向“法人市场”转变,同时在现有大蒜市场内开通大蒜信息服务站,设立电子屏幕,实行电子报价,电子结算,以加快信息传播,提升流通速度。加强大蒜产销的信息化建设,为领导决策、企业和农民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3、发展仓贮、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大蒜素范文篇8

胰岛素是胰腺内分泌部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与特异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将葡萄糖转运到靶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维持正常血糖.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发糖尿病,而它在血清中的含量关系到与受体的结合率.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素拮抗激素,是体内主要的正性调节血糖的激素,可促进分解代谢,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降低外周循环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可减轻糖尿病症状。中药卷柏含有黄酮类、氨基酸及海藻糖等成分。

李方莲等报道,卷柏水煎剂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ALX)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究其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B细胞不受破坏,促进胰岛细胞修复,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等有关。孙桂荣等进行的汉防己甲素(TE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仅见数个散在的残存B细胞,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则以B细胞为主,紫蓝色分泌颗粒丰富,接近于正常大鼠;胰岛B细胞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发现,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物明显缺失,且着色浅,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则显著增多,且颗粒的着色深,大蒜素是含硫化合物,可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病理学研究证实大蒜素可促进胰腺泡心细胞转化,胰岛细胞增殖,B细胞增多,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银杏叶提取物(Egb)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对糖尿病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李宗友观察葫芦巴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胰腺的作用时发现,此化合物可直接刺激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李明等选用LiBP小鼠,分离、收集,培养胰岛,将其置于甲磺丁脲及人参溶液中孵育发现,人参对离体小鼠胰岛有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与甲磺丁脲的作用相似.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可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含量。鬼箭羽是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它的提取物草酰乙酸钠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低血糖作用。

2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显著特征,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而是单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1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及数目关系到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率。李惠林等研究表明,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使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36%,同时显著增加肝细胞膜高亲和力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低亲和力受体的数目亦有所上升。刘永玉等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及放射配基受体分析发现,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热量饲料方法模拟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下降,应用大黄治疗4周后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恢复正常。另外,黄连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许东晖等研究从海星中分离并经结构修饰获得的新化合物A1998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时发现,A1998通过增强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水平,促进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生成专门传递胰岛素生物信号的第二信使磷酸肌醇聚糖,增强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2.2对胰岛素及其受体结合后的影响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产生一系列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多数学者认为受体后缺陷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熊曼琪等研究加味核桃承气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低血糖作用结果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可提高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促进肝细胞膜释放具有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力作用的胰岛素介体,提示加味核桃承气汤可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轻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3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可抑制肠道α-淀粉酶,延缓蔗糖分解,并增加其排泄,从而抑制口服蔗糖和淀粉后血糖的升高。给予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喂食冻干豌豆后血糖浓度明显下降,而豌豆粗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作用,由此认为抑制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可能是豌豆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苦瓜果实内的甾体糖甙混合物和种子内的嘧啶核苷均可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摄取。

4对受体后糖代谢的影响

4.1增加肝糖原含量陈淑英等报道,五子衍宗丸可明显降低由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提高肝糖原含量,促进肝糖原总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作用优于降糖灵,提示它的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细胞对糖的摄取,加速肝糖原合成有关.张冰等研究菊苣胶囊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高血糖的拮抗作用时发现,菊苣明显增加肝糖原含量,减少肝糖原分解.玉竹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可降低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可改善糖耐量,提示它的降血糖机制之一是抑制肝糖原降解系统。

4.2促进糖酵解,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谢海林等研究表明,消渴平具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病理检查结果示它可明显减轻胰岛细胞空泡样及增生性改变,认为其机制可能不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是增强组织呼吸,促进葡萄糖酵解,提高能量代谢。人参多糖及人参多肽可增强动物肝脏中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血中丙酮酸含量,提示它的降低血糖机制可能是增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促进肝脏及组织细胞的有氧氧化过程,从而加速糖的有氧氧化代谢。

5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

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使内皮素分泌增多,一氧化氮产生减少,而氧自由基与一氧化氮结合可形成过氧亚硝酸阴离子,使一氧化氮进一步减少,造成胰岛细胞特异性损伤.自由基还可抑制蛋白质的功能和线粒体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功能,造成细胞信号传导障碍和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它破坏核酸及染色体的作用还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等均可减轻自由基对胰岛B细胞的损害或促进受损B细胞的修复.姚晓渝等研究发现,山茱萸可明显提高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血浆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并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心、肝、胰及肾等组织内丙二醛的含量.羊栖菜多糖及刺五加皂苷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清及胰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

6小结

综上所述,中药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证实了多种中药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及糖原分解等途径来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大蒜素范文篇9

1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素水平

胰岛素是胰腺内分泌部胰岛B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负性调整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与特异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将葡萄糖转运到靶细胞内,进行氧化代谢,维持正常血糖.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发糖尿病,而它在血清中的含量关系到与受体的结合率.胰高血糖素为胰岛素拮抗激素,是体内主要的正性调节血糖的激素,可促进分解代谢,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降低外周循环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可减轻糖尿病症状。中药卷柏含有黄酮类、氨基酸及海藻糖等成分。

李方莲等报道,卷柏水煎剂可显着降低四氧嘧啶(ALX)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究其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B细胞不受破坏,促进胰岛细胞修复,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增加组织对糖的转化利用等有关。

孙桂荣等进行的汉防己甲素(TET)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仅见数个散在的残存B细胞,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则以B细胞为主,紫蓝色分泌颗粒丰富,接近于正常大鼠;胰岛B细胞组织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发现,阳性对照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物明显缺失,且着色浅,而给药组大鼠胰岛内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则显着增多,且颗粒的着色深,大蒜素是含硫化合物,可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病理学研究证实大蒜素可促进胰腺泡心细胞转化,胰岛细胞增殖,B细胞增多,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银杏叶提取物(Egb)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银杏内酯,对糖尿病胰岛B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李宗友观察葫芦巴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胰腺的作用时发现,此化合物可直接刺激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李明等选用LiBP小鼠,分离、收集,培养胰岛,将其置于甲磺丁脲及人参溶液中孵育发现,人参对离体小鼠胰岛有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与甲磺丁脲的作用相似.复方灵芝降糖胶囊可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含量。鬼箭羽是中医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它的提取物草酰乙酸钠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低血糖作用。

2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显着特征,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而是单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1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及数目关系到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率。李惠林等研究表明,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使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36%,同时显着增加肝细胞膜高亲和力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低亲和力受体的数目亦有所上升。刘永玉等利用放射免疫分析及放射配基受体分析发现,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热量饲料方法模拟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下降,应用大黄治疗4周后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恢复正常。另外,黄连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许东晖等研究从海星中分离并经结构修饰获得的新化合物A1998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时发现,A1998通过增强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水平,促进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肌醇磷脂特异性磷脂酶C,生成专门传递胰岛素生物信号的第二信使磷酸肌醇聚糖,增强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2.2对胰岛素及其受体结合后的影响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产生一系列信号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多数学者认为受体后缺陷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熊曼琪等研究加味核桃承气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低血糖作用结果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可提高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促进肝细胞膜释放具有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力作用的胰岛素介体,提示加味核桃承气汤可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轻受体后胰岛素抵抗。

3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可抑制肠道α-淀粉酶,延缓蔗糖分解,并增加其排泄,从而抑制口服蔗糖和淀粉后血糖的升高。给予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喂食冻干豌豆后血糖浓度明显下降,而豌豆粗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作用,由此认为抑制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可能是豌豆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苦瓜果实内的甾体糖甙混合物和种子内的嘧啶核苷均可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摄取。

4对受体后糖代谢的影响

4.1增加肝糖原含量陈淑英等报道,五子衍宗丸可明显降低由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提高肝糖原含量,促进肝糖原总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作用优于降糖灵,提示它的降低血糖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细胞对糖的摄取,加速肝糖原合成有关.张冰等研究菊苣胶囊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高血糖的拮抗作用时发现,菊苣明显增加肝糖原含量,减少肝糖原分解.玉竹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可降低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可改善糖耐量,提示它的降血糖机制之一是抑制肝糖原降解系统。

4.2促进糖酵解,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谢海林等研究表明,消渴平具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病理检查结果示它可明显减轻胰岛细胞空泡样及增生性改变,认为其机制可能不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是增强组织呼吸,促进葡萄糖酵解,提高能量代谢。人参多糖及人参多肽可增强动物肝脏中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血中丙酮酸含量,提示它的降低血糖机制可能是增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促进肝脏及组织细胞的有氧氧化过程,从而加速糖的有氧氧化代谢。

5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

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使内皮素分泌增多,一氧化氮产生减少,而氧自由基与一氧化氮结合可形成过氧亚硝酸阴离子,使一氧化氮进一步减少,造成胰岛细胞特异性损伤.自由基还可抑制蛋白质的功能和线粒体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功能,造成细胞信号传导障碍和物质能量代谢紊乱,它破坏核酸及染色体的作用还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等均可减轻自由基对胰岛B细胞的损害或促进受损B细胞的修复.姚晓渝等研究发现,山茱萸可明显提高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血浆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并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心、肝、胰及肾等组织内丙二醛的含量.羊栖菜多糖及刺五加皂苷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清及胰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

大蒜素范文篇10

【关键词】芳香类中药;挥发油;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Abstract】AromaticChineseherbsarethemainsourceofvolatileoil.Thisarticlereviewedtheresearchprogressofanti-bacterialandanti-fungalactivityofvolatileoilfromkindsofaromaticChineseherbsincludingaromaticherbsforrelievingexteriorsyndrome,aromaticherbsforclearingheatsyndrome,aromaticherbsforresolvingdampness,aromaticherbsforresuscitationandaromaticherbsforwarminganddredgingmeridians,andalsoreviewedourantibacterialexperimentalresultsofaetheroleafromramuluscinnamomi,HerbaSchizonepetae,HerbaMoslae,etal,whichmayprovidenewideasforthedevelopmentofvolatileoilpreparations.

【Keywords】]aromaticChineseherbs;volatileoil;antibacterialactivity;researchprogress

中国应用中草药的历史悠久,药用资源丰富,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中草药在抗菌、抗病毒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但抗菌中药的研究主要是筛选研究,多数是用水煎剂或粗提取物进行实验,由于中药水煎剂和粗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抗菌有效成分既不明确,含量也相对较少。因此,近年的研究重点从筛选研究转向从中药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活性抗菌研究。中药挥发油即为其中一类活性成分,由多种成分组成,除含有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烃及含氧化物外,大多含萜类,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1中药挥发油

挥发油,又名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中,几乎可以说:凡是有气味的植物均含有多少不等的挥发油。其中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植物主要集中在:菊科、芸香科、樟科、唇形科、伞形科、桃金娘科、杜鹃花科、禾本科、姜科、豆科、蔷薇科、木兰科、百合科、柏科等。

挥发油主要是由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酚、醚、内脂等组成,此外还包括含氮及含硫化合物。它是一种五色或淡黄色大量的透明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就能挥发,涂在纸上挥发且不留油迹,有较强的折光性和旋光性。

药理实验表明:中药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微生物、抗突变和抗癌、驱虫作用、酶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等。近年来,有关挥发油抗微生物活性报道很多。将中药挥发油的抗菌效果与空气消毒紧密结合,研制复合成高效、长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挥散型空气消毒剂,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前景。

2抗菌中药挥发油

2.1芳香解表药这类中药大多具有解表透邪的功效。发散风寒药如桂枝、香薷、荆芥、防风等;发散风热药如薄荷、菊花等。这些药物能使皮肤、毛孔、汗腺等孔窍开放,增进药物吸收,促使病理产物排出,其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2.1.1桂枝桂枝含有1%~2%挥发油,而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桂皮酸和桂皮醛。陈氏[1]用蒸馏的方法提取出挥发油,测得桂皮酸含量为0.0045%,桂皮醛含量为0.875%,取其蒸馏液进行消毒实验,结果表明,以其含40%原液的水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杀灭率达99.99%,作用7min杀灭率达100%。黄氏[2]采用同样办法实验,与前者结果相符。

2.1.2香薷林氏[3]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而后采用平皿纸片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香薷挥发油含有大量抑菌成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可作为天然防腐剂。

2.1.3荆芥、防风荆芥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胡椒酮。季氏[4]记载,胡椒酮对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来的甲型、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8种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周氏[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挥发油,采用培养基平板连续稀释法确定荆芥挥发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得荆芥挥发油对6种供试菌抗菌性中等,MIC>1/1280MIC<1/320。

2.1.4菊花纪氏[6]采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进行了菊花脑挥发油抑制6种霉菌的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挥发油对黑曲霉、米根霉、毛霉、交链霉菌、桔青霉及白地霉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其挥发油有效成分为柠檬油、倍半萜烯、芳香醇等。

2.2芳香清热药此类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性质寒凉,清热之中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研究证明,清热药挥发性成分一般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如连翘、金银花、贯众等。

2.2.1连翘连翘有光谱抗菌作用,抗菌主要成分为连翘酚及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魏氏[7]运用连翘种子挥发油,利用滤纸片法观察其对啤酒酵母菌、产黄青霉菌及黑曲霉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连翘挥发油对这些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3芳香化湿药此类药能舒畅气机、醒脾开胃、助脾运化,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的病症,如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茵陈等,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可除四时秽浊之气,更具抗菌作用。

2.3.1藿香藿香油能抑制大部分皮肤细菌如干燥棒状杆菌、固着微球菌和莫拉氏菌的生长繁殖。张氏[8]对广藿香精油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表明该精油具备一定的抗菌能力。付氏[9]研究认为:藿香精油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常见皮肤藓菌及烟曲霉等18种深部致病真菌有一直作用。周氏[5]的实验认为藿香油除了对大肠杆菌不敏感外,对其他枯草杆菌等5种菌很敏感。

2.3.2苍术江氏[10]、金氏[11]、邓氏[12]都曾将苍术用95%乙醇浸泡24h后取出,置室内点燃,其空气消毒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现代研究证明苍术中含有的挥发油,以南苍术为多,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等,苍术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和绿脓杆菌有显著灭菌效果,优于紫外和乳酸的消毒。

2.4芳香温通药此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能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如肉桂、小茴香、丁香等。

2.4.1肉桂周氏[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肉桂醛,采用培养基平板连续稀释法,测定挥发油的MIC,结果供试的6种细菌对肉桂挥发油高度敏感,MIC≤1/1280。有学者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得肉桂醛对白色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菌的MIC、MFC均为0.1μl/ml,对孢子丝菌的MIC为0.2μl/ml等,表明肉桂醛在试管内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

2.4.2小茴香茴香挥发油中含有茴香醛,白氏[13]等用药基法测得茴香醛体外抗白念珠菌MIC为0.625~1.25mg/ml,MFC为1.25~2.5mg/ml;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25mg/ml,与MFC相同,挥发油抗菌活性得到初步证实。

2.4.3丁香周氏[5]研究证实,丁香油也具备肉桂油相似的抗菌活性,MIC≤1/1280,但抗菌谱没有肉桂油广。丁香酚是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宋氏[14]采用固体琼脂法以水杨酸为对照测定丁香酚的抗真菌活性,发现其对所试的10皮肤藓菌、5种深部真菌、3种酵母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2.4.4艾叶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肺炎球菌、甲、乙溶血型链球菌、奈瑟氏球菌有抑制作用。周氏[5]研究认为细菌对艾叶挥发油中度敏感;许多学者将艾叶进行空间消毒实验,利用采集菌落的方法进行测定,艾叶消毒效果较紫外、过氧乙酸喷雾法效果好,对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还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2.5芳香开窍药此类药物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正如《温病条辨》所说:“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使邪随诸香一齐俱散也。”药物如麝香、石菖蒲等。

2.5.1麝香麝香草挥发油能抑制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它的主要成分是麝香草酚、香芥酚、冰片、α-蒎烯、莰烯等。

2.5.2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细辛醚、β-细辛醚等。挥发油静脉注射有肯定的平喘作用;挥发油治疗量有减慢心率作用。梁氏[15]将石菖蒲等混合进行烟熏,用于消毒,1~7天内均能达到卫生学标准,特别其对霉菌杀灭效果优于紫外消毒。

2.6其他

2.6.1姜黄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黄酮和二氢姜酮。杜氏[16]报道姜黄挥发油对动物皮肤藓菌感染模型的有效率达87.5%;曹氏[17]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定其挥发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2μl/ml,对新生隐球菌的MIC为5μl/ml,对裴氏着色真菌的MIC为10μl/ml,同时实验还表明姜黄提取物具有消除、缓解由于炎症渗出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的功效。

2.6.2大蒜大蒜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即大蒜素。颜氏[18]采用沙氏培养基倍比稀释法,观测出大蒜油对真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均有抑制杀菌作用;有学者对白色念珠菌杀菌曲线试验表明:低浓度的大蒜油能抑制真菌生长,高浓度可完全杀死真菌;何氏[19]测定了大蒜油的抗真菌活性,MIC为6.25~50μg/ml,认为其作用机理为延长真菌生长的迟缓期。

3笔者对桂枝、荆芥、香薷等中药挥发油抗菌实验研究

3.1实验方法改良培养基平板连续稀释法。笔者将中药挥发油纯品与经灭菌处理适宜的溶媒配制成不同浓度药液,同时根据要求配制出一种中和剂。该中和剂能及时中止菌液和药液的反应。然后将0.5ml菌悬液与1ml不同浓度的药液混匀,作用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作用至预定时间,各加入1ml中和剂,混匀。取混合后的该液1ml接种于经灭菌处理的营养培养皿中,于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计算杀灭率。

3.2实验结果荆芥、桂枝挥发油的浓度在2.08%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用3min,杀菌率均达99.9%;香薷挥发油的浓度在1.04%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用3min,杀菌率均达99.9%;连翘挥发油的浓度在8.33%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min和对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3min时,杀菌率均达99.9%;藿香挥发油的浓度在8.33%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用3min,前者杀菌率达99.9%,后者小于90.0%。

4讨论

近年来,挥发油的抗菌制剂特别是空气消毒剂及表面消毒剂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对天然植物中抗菌、抗病毒挥发油的提取,研制复合成高效、长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挥散型空气消毒剂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大量文献报道:中药挥发油,特别是芳香类多数具有抗菌作用。近年的研究也表明,从中药中提取挥发油,利用其较好的抗菌效果,可以为制备各类空气消毒剂提供筛选依据。

在研究桂枝、荆芥、连翘等中药挥发油抗菌实验中,笔者发现各类挥发油的最低灭菌浓度普遍高于文献所报道的浓度。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第一,利用江阴天江药业所提供的挥发油作为实验的样品,可能受到运输、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其浓度;第二,由于挥发油不溶于水溶性菌液,因此,溶媒的选择对抗菌效果可能有很大的影响。笔者利用丙二醇为溶媒,实验显示,挥发油与菌液在此溶媒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但是如果采用更好的溶媒,其灭菌效果可能更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思东,谭剑斌,黄晓辉.桂枝不同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杀灭作用及其蒸馏液的消毒效果研究.中医药研究,2001,17(2):53-55.

2黄晓辉,谭剑斌,陈思东.中药桂枝提取物杀灭微生物效果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17(4):300-301.

3林文群,刘剑秋,兰瑞芳,等.闽产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15(2):88-91.

4季宇彬.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8.

5周峰,籍保平,李博,等.十二种中药挥发油及其滤液体外抗菌活性研究.食品科学,2005,26(3):50-52.

6纪莉莲,张强华.菊花脑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霉菌活性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26(10):91-94.

7魏希颖,周晓霞,马海波.连翘种子挥发油抑真菌及在猪油脂酸败过程中的作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5:38-40.

8张广文,蓝文键,苏镜娱,等.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中草药,2002,33(3):210-212.

9苏镜娱,张广文,蓝文键,等.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Ⅰ).中草药,2001,32(3):204-205.

10江建行.苍术烟熏进行手术间空气消毒.护士进修杂志,1988,3(1):48.

11金诗凤,王汝清,周光镶.苍术烟熏对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3):198.

12邓乐曾.中药苍术空气消毒的灭菌效果观察.黑龙江护理杂志,1997,3(6):62.

13白玫,戴文英,扬国玲,等.茴香醛抗真菌实验及临床治疗研究.中药皮肤科杂志,1995,28(6):364.

14宋军,李鹤玉,赵小秋,等.丁香酚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4):203-206.

15梁传荣,郭双敏,姚卫,等.中药艾菖术方用于空气消毒的临床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0,5(3):165.

16杜青云,胡永狮.姜黄挥发油洗剂对家兔石膏样毛藓菌感染模型的作用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03,21(1):90-91.

17曹熠.中药姜黄有效成分抗真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