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2:57:10

胆囊炎

胆囊炎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19~62岁,平均48.35±8.47岁;首次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或中专11例,大专16例,本科及以上19例。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19~63岁,平均48.17±8.61岁;首次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1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或中专10例,大专14例,本科及以上17例。两组各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①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执行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②观察组:采取全方位护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宣教、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于患者出院前请患者或家属参与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表现为上腹饱闷、腹胀、嗳气以及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并向右肩放射,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方常用式,腹腔镜手术发展至今已相对成熟,具有创伤小、免缝合、无明显瘢痕、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2],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如何对这部分患者实施护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患者入院时耐心、细致、及时的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使患者尽快的适应,摆脱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紧张感。在日常护理中与患者多多进行沟通,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认识到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以及术中有转为开腹手术的可能。可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消除患者的顾虑,减轻紧张和恐惧心理,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和治疗。术前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包括术前1天进食无渣饮食,12小的禁食,4小时禁饮,按腹部常规进行备皮,监督患者进行沐浴、洗头、修指甲,尤其是对脐部应进行较为彻底的清除;备皮时先对脐部进行湿化,再用棉签轻轻擦拭和清洗,最后用碘伏进行消毒清洗。术前1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请示医生给予镇静药物口服[3]。

患者回到病房后由管床护士对手术情况进行了解,并与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术后患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而造成窒息甚至死亡。一旦发生呕吐应及时进行清理,严重可给予胃复安和维生素B6等药物止吐,必要时可给予禁食补液。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记录。

胆囊炎范文篇2

【关键词】胆囊炎中医药疗法诊治心得

胆囊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一切综合致病因素的影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三十余年来,潜心研究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根据临床治疗经验,从内科角度予以阐述如下。

1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厌油腻食物或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胁或右腰部等处隐痛;右上腹近心窝处有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部分病人在初次发作时未予根治而演变成的慢性胆囊炎,在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病人中,约有70%的伴有胆囊结石形成,临床所见部分病人,以胃病治疗多年无效就是这个原因。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常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放射,伴恶心、呕吐,重者还会出现恶寒、发热、黄疸等。

2病因病机

胆囊炎临床可以痛、吐、热、黄四症概括之,其病因则以气、血、虫、石、寒、热、湿、食、情志、气候失常、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引起肝胆气滞、湿热蕴结所致“不通则痛”。病理演变过程是以胆的功能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致郁证;郁久不通,胃肠气机逆乱,遂成结证;郁久化热,热裹其湿之湿热证;热毒炽盛所致之气滞血瘀证,以上“郁、结、热、瘀”四证互为转换,胶滞难解,气血逆乱,热毒内陷,或变生厥证。

3剧痛预兆及其转机

本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加剧,除了由于胆囊最大限度收缩外,还有胆总管平滑肌的剧烈收缩运动,它是机体潜在抗病能力被调动起来的排石反应;有时在大的结石排出之前,往往会出现休克前期的征象,当然应该警惕,如果腹痛持续不减,压痛明显,高烧不退,要注意病情是否恶化。

4胆囊炎用药治疗原则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通腑泄热,行气止痛为本病总的治疗大法,其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4.1疏肝利胆法本病的病因若是因肝郁气滞者,则气滞是本,结石是标,治当疏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为主,通腑泄热为辅,除总攻排石加大黄、芒硝之外,平时不得用此荡涤之品,以免影响肝胆的疏泄。理气开郁药,能降低胆总管括约肌的紧张度,减少胃酸分泌和游离酸钙,使胰腺分泌减少,解除胰管梗阻,减少压力,增加胆汁的分泌;加金钱草、茵陈、青皮、大黄组成的利胆方剂,口服后有明显的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和降低胆压的作用。

4.2清热利湿法肝郁易化热、脾虚则生湿、若复加外感湿热之邪、内外相引、湿热结合、互助互长。选药:方以藿朴夏苓汤为基本方加茵陈、金钱草、玉米须、郁金;湿重者重用白蔻仁、苡仁米;本类药物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消散。

4.3通里攻下法胆系疾病多伴有便秘,而便秘又可导致和助长热结、气滞、湿阻。所以,通里攻下法最为常用,而最为有效的是大黄,常用方剂为大承气汤、大柴胡汤,以方剂的功效来看,它们能清泄阳明、和解少阳、通腑祛秽,使少阳胆经之热毒,从阳明荡涤干净;清热与攻下法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能经、腑兼顾,热、结同治,在提高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用清法或单用下法。只用清法,虽能解肝胆之无形热邪,控制感染,但六腑之有形实邪未去,大便秘结未除,则无形之热必然复生;若只用下法,虽能荡涤实邪,有利于排除肠道梗阻,但清热、控制感染之力仍嫌不足。

4.4清热解毒法胆为少阳,少阳为热,药物多用寒凉,所以清热解毒法是常用大法,以五味消毒饮为基本方,药用大黄、黄芩、金钱草、金银花、连翘、龙胆草、黄柏、紫花地丁、板蓝根、虎杖等,这类药物的广谱抗菌或抑菌作用,有解除内毒素,调理肠胃之功能。

4.5通阳化湿法素体阳气不足,或病程太长者,亦有寒化的可能,方用茵陈四逆汤、柴胡桂枝汤等方剂,可使胆司相火、宣通三焦、强壮元阳、消除阴翳、舒展肝木,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得当,可获满意效果。

4.6活血化瘀法根据胆囊炎病机的互为转化,若湿热壅盛日久,化火成毒,便燔腾营血,可致胆道瘀阻,故在疏肝利胆,通腑泄热的基础上,加用行血化瘀药,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药如丹参、姜黄、郁金、虎杖、灵仙、桃仁、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有改善肠道血管微循环,使胆汁流量增加,修复因炎症损伤的血管上皮细胞。5转归及预防

急性胆囊炎病程短,多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大约有70%~90%的患者,急性症状可以控制,预后良好,若调治不当,该病容易复发,而演变成慢性胆囊炎病,本病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应当经B超、胆囊造影等检查,证实炎症完全消失后方可停药。

胆囊炎范文篇3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celad.acutecholecystitis)是结石在胆囊内及其移位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结石性胆囊炎多是原发性胆囊炎。女性多见,50岁之前男女之比为1:3,50岁之后为1:1.5。

(一)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资料年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

(2)既往史有无反酸、吸气、上腹饱胀及类似发作史。

2.生理状态

(1)局部疼痛部位、性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放射痛;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包块等。

(2)全身有无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腹腔积液等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情况。

(3)辅助检查胆管系统相关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结果。

3.心理状态

(1)认知情况病人对疾病的进展、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程度。

(2)心理承受能力病人对本次发病的心理反应,对手术过程、术后不适、预后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反应及程度。

4.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社会对病人的支持程度,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协助病人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选择舒适的卧位,有腹膜炎体征者宜取半卧位。

2.进食可以促进胆囊收缩,加重胆绞痛,因此,急性期指导病人禁食,病情稳定后,宜食用低脂、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疼痛的护理

(1)观察腹痛部位及性质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或腹痛加重,波及全腹,应考虑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诊断及治疗方案明确后,遵医嘱可给予镇痛剂,以减轻疼痛。

4.高热的护理

(1)高热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加强营养。

(2)及时更换潮湿被褥,增进病人舒适。

(3)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

5.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静脉补液及抗感染药,防止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6.评估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的心理反应,耐心解释发病原因、医护措施、手术目的、预后及注意事项,给予鼓励、安慰以取得配合。同情、关心病人,减轻焦虑及恐惧心理。

7.术前常规备皮、置胃管、药物皮试、配血等。

[护理评价]

1.病人对疼痛的处理是否满意,有无疼痛加剧或反复发作。

2.病人的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3.病人是否情绪稳定,是否护理合作。

(二)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各器官系统情况、引流管放置情况。

2.生理情况全麻者是否清醒、是否躁动、心电监护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呼吸情况;伤口有无渗血,各引流管引流液量及性质的变化:出入量的情况。体位是否舒适。

3.心理与认知情况病人及家属对本次手术的满意程度,能否适应监护室环境,对手术后各种不适的心理承受程度,对手术后及康复出院后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记录。

(2)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腹腔引流管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如果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4)观察病人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有无四肢发凉、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5)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腹痛等表现。

2.维持腹腔引流管效能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堵塞及脱落,每1~2小时挤压1次,避免逆行感染。

3.呼吸道管理

(1)全麻未清醒者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

(2)指导并协助有效咳痰及深呼吸。

(3)病情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4)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吸入后协助拍背排痰。

4.及时评估病人舒适状况。协助取舒适卧位并定时翻身;向病人解释疼痛原因及应对方法,必要时,应用镇痛剂以减轻疼痛。

5.制定活动计划,预防并发症,最大程度地恢复自理能力。

(1)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

(2)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如足背伸曲运动,预防术后并发肌肉废用性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3)术后视病情指导并协助病人早期离床活动。

6.加强营养,促进康复术后禁食,肠蠕动恢复后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肝功能不良者给予适量蛋白饮食。公务员之家:

[护理评价]

1.疼痛是否缓解或能耐受。

2.病人排痰是否有效,肺部呼吸音是否清晰,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

3.病人是否自述舒适感增加。

4.病人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保证,自理能力是否逐渐提高。

5.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出血是否减少或停止。

胆囊炎范文篇4

被告人方防,男,1982年3月25日出生于河北省抚宁县,汉族,初中文化,农民,住河北省抚宁县钟庄村;因涉嫌犯敲诈勒索罪于2006年10月21日被羁押,次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17日被逮捕;现羁押在北京市朝阳区看守所。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京朝检刑诉[2007]299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方防犯敲诈勒索罪,于2007年2月8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独任审判,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被告人方防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方防于2006年10月21日18时许,以在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崔各庄村川府酒家内就餐时,菜中吃出铁丝引发其“胆囊炎”为由,向酒家老板张本林(男,25岁,四川省人)强行索要人民币现金3000元,后被抓获,涉案钱款已发还。

上述事实,被告人方防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并有被害人张本林的陈述,证人张本香、何加林、曹福斌、吕会青、王永的证言,物证照片及书证等证据证实,足以认定。

本院认为,被告人方防法制观念淡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强索公民钱财,且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了刑律,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予惩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方防犯敲诈勒索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指控罪名成立。鉴于被告人方防是犯罪未遂,故对其所犯敲诈勒索罪依法从轻处罚。根据被告人方防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及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胆囊炎范文篇5

关键词:胆囊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胆囊癌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征性,与胆囊炎性病变无特异性区别,早期难以确诊,多数患者在临床上作出诊断时已是晚期,尽管B超、CT及MRI等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胆囊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但漏诊、误诊仍有发生,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回顾性分析19例胆囊癌患者螺旋CT表现,以探讨螺旋CT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收集2002年—2009年间经病理征实的胆囊癌19例,男6例,女13例,男女比例1:2.2。年龄45-79岁,其中>50岁者16例,占84%。19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9例CT检查前均行B超检查。

使用美国GEHispeedNX/I双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7-10mm,全部病例均作平扫加增强扫描,增强采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速度2-3ml/s,总量100ml,注射造影剂后分别行动脉期(25-30s),门脉期(60-70s)和延迟期(5min)3期扫描,常规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顶至髂棘上缘,对病变感兴趣区加3—5mm薄层扫描。

二、结果

2.1直接征象(1)肿块:胆囊区呈低、等混杂密度肿块,边缘模糊,略呈分叶状,胆囊腔消失或不规则缩小,增强后肿块各期不均匀强化,以低密度为主伴斑片状强化。本组9例。(2)胆囊壁增厚:表现为局部或全部不规则增厚,内缘不光整,胆囊腔明显缩小,部分胆囊边缘模糊不清及肝胆分界消失,病变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其密度高于正常胆囊及肝脏,本组6例。(3)腔内肿块:呈乳头状或结节状,由胆囊壁突向腔内的均匀密度软组织肿块,局部胆囊壁增厚、僵硬,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强化。本组4例。

2.2间接征象(1)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10例。(2)肝脏直接侵犯5例。表现邻近胆囊区底肝脏出现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与胆囊肿块间分界不清,常向肝右叶及方叶侵犯。(3)肝内转移3例,表现为肝实质内散在多发均匀低密度类圆形影,增强效应不明显。(4)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5)淋巴结转移7例,表现为肝门区,胰头周围,腹主动脉旁的10-20mm结节影,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三、讨论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发病中占第五位,好发于55岁以上老年女性,其病因不明。张金萍等认为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长期刺激损伤胆囊粘膜及胆汁内较高浓度的致癌物质引起胆囊粘膜上皮细胞化生、异型增生和突变有关。因此,50岁以上患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患者,病程较长,临床症状由间隙性变为持续性,胆囊壁局限增厚者,均应高度警惕胆囊癌变的存在。

根据胆囊癌的CT表现将其分为肿块型、腔内型、胆囊壁增厚型(简称厚壁型),以肿块型最常见,厚壁型最少见。正常胆囊壁厚度为1-2mm,超过3.5mm为异常。厚壁型、腔内型属胆囊癌的早期表现。厚壁型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或全部增厚,内缘凹凸不平,增强扫描,增厚的胆囊壁明显强化,各期密度均高于肝脏及正常的胆囊壁;腔内型表现为乳头状、结节状腔内肿块,单发或多发,病灶相应胆囊壁呈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并以广基钝角相交,增强扫描后病灶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均有中度或明显强化。肿块型为晚期表现,常有肝脏及淋巴结转移,其特征性表现为胆囊窝缩小或闭塞,代之以境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可均匀或不均匀。螺旋CT增强扫描可显示病灶与肝实质强化不一致,可以隐约分辨腔内被肿瘤组织充填的胆囊轮廓。所以CT平扫未发现正常胆囊结构,在排除胆囊切除、先天性胆囊缺失、异位胆囊、餐后胆囊收缩不显影后,应高度怀疑胆囊癌,进一步增强扫描。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1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两者都可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造成诊断困难。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轻度、均匀增厚呈双边或多边征,腔内黏膜光滑、胆囊周围出现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或“晕征”,反映了胆囊壁的水肿或胆囊炎所致胆囊周围液体渗出。“瓷胆囊”征是慢性胆囊炎的特征,胆囊炎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及门脉期均为等密度。厚壁型胆囊癌胆囊壁呈不规则增厚,内壁僵硬、粘膜线中断;强化特点,动脉期为明显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2厚壁型胆囊癌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表现为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灶,无胆囊区肿块,有完整的粘膜线。常无肝脏侵犯、周围脏器转移等表现。公务员之家:

腔内型胆囊癌主要与胆囊息肉、腺瘤、腺肌症的鉴别:腔内胆囊癌占胆囊癌的15%-23%,属胆囊癌的早、中期。其癌结节的基底部较宽,与胆囊壁呈钝角相交,胆囊壁局部不规则增厚,粘膜、浆膜面局限性僵硬或凹陷,增强扫描结节影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息肉、腺瘤结节直径较小,常小于1cm,边缘光整。结节与囊壁有一定分界,有游离感,甚至有蒂与囊壁相连,局部囊壁柔软,强化程度低于癌结节。腺肌增生症做泛影葡胺造影CT,造影剂进入胆囊罗—阿窦,显示“花环”征,腺肌增生症在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功能亢进,而胆囊癌往往失去收缩功能。

肝癌侵犯胆囊或胆囊癌侵犯肝脏的鉴别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发性胆囊癌的增强与肝癌典型的“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不同,下面几点有助于鉴别胆囊癌和肝癌:胆囊癌侵犯肝管并引起胆管扩张较肝癌多见;肝癌造成门静脉癌栓多于胆囊癌;肿块内出现结石影,可以肯定为胆囊癌;胆囊窝内只有肿块而没有胆囊者,首先应考虑胆囊癌可能;肝癌较容易肝门淋巴结转移,而胆囊癌一般不会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除非胆囊癌发生逆向性淋巴结转移。

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1)螺旋CT的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楚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变及肿瘤扩散范围,对癌肿的发现、分期及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2)增强扫瞄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胆囊壁真正的厚度及肿瘤在胆囊壁的浸润深度。其特征性改变,即增厚的胆囊壁密度高于正常胆囊壁和肝脏的密度,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3)螺旋CT检查不仅对胆囊癌的诊断提供丰富的影像学资料,而且对肿瘤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也提供详细资料。这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能否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曾有报道,CT对手术可切除肿瘤的预测率为80%,对不可切除的预测率达89%〔5〕,可见CT检查在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萍,朱灿祥.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4,5,(4):211~213.

[2]顾小兰,王乃庆,桑雅荣等.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7,22,(6):574~576.

[3]KimBS,HaHK,LeeIJ,etal.AccuracyofCTinlocalstagingofgallbladdercarcinoma〔J〕.ActaRadiol,2002,43:71~76.

胆囊炎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近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3例患者经LC成功切除胆囊,手术成功率98.6%,中转开腹5例,占1.39%,26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17~160min,平均(55.6±5.4)min,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3.6d,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胆道损伤、胆漏、切口感染、出血各1例,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微创优势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成为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1],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本院近年来采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358例,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58例,男143例,女215例,年龄19~75岁。其中急性胆囊炎128例(含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3例);慢性胆囊炎206例(含慢性萎缩性胆囊炎29例),伴胆囊结石17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4例。其中3例出现黄疸,合并肝硬化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8例,脑梗死5例,高血压35例,糖尿病30例,腹部有手术史者78例。

1.2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有下腹部手术史患者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cm切口建立CO2人工气腹,其余患者均用Veress气腹针穿刺造气腹术,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10~14mmHg)。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患者改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症、粘连程度。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分别采用顺行、逆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管和动脉近端应用两道钛夹,动脉远端用一道钛夹(胆囊管较粗时,缝合或使用圈套)。将胆囊及散落结石从上腹部穿刺孔装袋取出,根据术野情况进行冲洗,对于腹腔粘连较重,渗出较多的26例患者放腹腔引流管。

2结果

本组358例LC成功切除胆囊353例,手术成功率98.6%;因胆囊炎症、纤维化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及胆囊三角解剖不清中转开腹5例,占1.39%,手术时间17~160min,平均(55.6±5.4)min,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3.6d。26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胆道损伤1例,胆漏1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术中出血较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但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观念和操作方法均不一样,由于腹腔镜手术是通过电视显示,从建立人工气腹到完成手术的全过程,都是间接操作下进行。由于施术者技术水平的差异,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胆囊的炎症程度、周围组织粘连情况等因素影响,都可能出现并发症,应引起重视[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强调手术适应证选择的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①最初开展腹腔镜手术的病例选择,原则是宁严勿宽。尽量选择近期无发作的单纯性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无腹部手术史、没有心肺并发症的病例,待有一定经验、技术成熟后,适应证逐渐放宽,操作亦有四孔变为三孔;②本次急性发作时间超过48h;③术前B超检查示胆囊壁厚度>4mm,术前病史或B超检查考虑为Mirrizi综合证;直接行LC,对②、③项患者也可先保守治疗再择期行LC。对于伴胆囊颈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急性胆囊炎、与肝外胆管粘连致密的萎缩性胆囊炎、与胃肠道形成内瘘的胆囊炎等以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宜[3]。

明确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是LC胆囊切除术中的关键步骤,通常沿胆囊左侧缘与肝总管之间的纵沟偏胆囊侧切开该三角的腹、背侧浆膜,从而拉大胆囊与肝总管间的距离,达到安全临界目标的要求。此时三角内的胆囊管、肝总管及可能存在的副肝管、胆囊动脉、胆囊动脉分支均清晰可见,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在直视下完成。炎症粘连造成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不清时,通常沿胆囊底部开始逐渐向胆囊壶腹处分离,也可逆行切除,尽量避免在胆囊三角区电凝。胆囊三角无法分离时,可在确认胆囊管的情况下行部分胆囊切除术,将与胆管粘连紧密的部分胆囊壁留下,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胆囊管有变异时应反复确认,并在钳夹离断管道前放松牵引,以免牵拉移位致误判后造成损伤[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中转开腹率。中转开腹常见原因为解剖关系不清、胆囊三角粘连致密、结石嵌顿于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术中出血及解剖变异造成误伤等。胆囊壁厚度、粘连程度、肝脏及胆囊形状是影响LC难度的主要因素,而术者的经验在降低手术难度及减少并发症方面起重要作用。中转开腹手术并不是LC的失败,而是为了减少LC并发症而采取的最好的措施,同时是对LC技术的完善和补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龚连生,刘恕,张阳德,等.胆囊三角冰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国内镜杂志,2001,2(7):50-52.

[2]RegoRE,CamposT,MoriczA,etal.Cholecystectomyintheelderly:earlyresultsofopenversusLaparoscopicapproach.RevAssocMedBras,2003,49(3):293-299.

胆囊炎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7~68岁,平均41.6岁。术前诊断除1例为胆囊多发性息肉外,其余10例均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其中急性胆囊炎6例,慢性胆囊炎2例,萎缩性胆囊炎2例。11例均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疼痛、发热等病史,病程6个月~15年。上腹部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增厚、边缘不清,胆囊腔内可见结石或息肉,后伴减弱回声。

1.2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采用的手术方法有四戳孔法和三戳孔法。四戳孔法于脐部做第一孔,造气腹后插入10mm套管,直视下在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及右腋前线肋缘下分别插入10mm和5mm套管。三戳孔法则省弃右腋前线肋缘下的戳孔。细心解剖Calot三角及胆囊颈部淋巴结,牵拉胆囊用力适度,防治胆管撕裂及钳夹时损伤胆管。避免过多的向肝外胆管方向解剖,精心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取出胆囊后细致辨认有无其他胆管开口。

1.3损伤类型及原因按损伤机制分机械伤9例,热灼伤2例。按损伤部位分右肝管5例,右副肝管2例,均为小破裂口,致伤原因为右肝管在肝外游离段较长,胆囊因反复炎症与右肝管粘连致密,分离时撕裂。肝总管2例,其中1例因急性胆囊炎术中渗血严重,勉强解剖三角,电凝传导热灼破肝总管侧壁;另1例损伤左右肝管汇合部,破裂口较大,其损伤原因为胆囊萎缩、结石嵌顿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之间(Mirizzi综合征),Calot三角粘连严重,呈“冰冻化”,分离时电灼致伤。胆总管2例,其中横断伤1例,损伤原因为胆囊管低位汇合,分离位置偏低,把游离过长的胆总管当作胆囊管处理。

1.4胆管损伤的处理本组病例均在术中及时发现,中转剖腹手术。对于胆管小破裂伤者以5-0Vicry线横向整形缝合,在胆总管上另行戳口放置T管支撑3个月。对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较大破口损伤者,分别行左右肝管切开整形及肝管空肠内引流术。对于胆总管横断伤者,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置T管支撑引流,T管放置时间不少于3个月。

2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11例均放置T管减压支撑引流,小破口伤者放置3个月,胆肠吻合后放置T管者,放置3~6个月,经造影证实胆道通畅、无胆管狭窄后拔管。随访6个月~12年,无胆管狭窄、继发性结石等并发症发生,优秀率(无任何症状)81.8%,良好率(偶有胆管炎症状)18.2%。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对腹内脏器干扰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出血、胆漏、胆管损伤(撕裂、横断、夹闭、电灼伤)仍然是LC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亦是LC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的主要原因。

3.1 胆管损伤的原因

3.1.1解剖变异如胆囊管过短或缺如,特别是在病变情况下胆囊颈部与胆总管粘连时,术中误将胆总管作为胆囊管而切断,或在分离颈部和壶腹部时易损伤粘连的胆管前壁或侧壁;与胆总管并行低位开口于胆总管下段的胆囊管,未解剖清晰即行钳夹切断会造成胆总管的损伤;或胆囊管汇入走行位置低的右肝管,在分离胆囊与肝门的结缔组织时可将右肝管切断;而在结扎胆囊管过于靠近胆总管时,可结扎部分胆总管侧壁而致狭窄。本组中最严重的1例胆总管横断伤就是因为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并低位开口,未解剖清楚即上钛夹横断,不得以行胆肠吻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教训深刻。

3.1.2病变程度急性胆囊炎:浆膜充血、渗出、壁水肿、组织脆弱,胆囊三角解剖欠清。萎缩性胆囊炎:壶腹与肝总管粘连,壁纤维组织增多、增厚、硬化,腔内充满结石,胆囊三角封闭。肝硬化并胆囊结石:肝门区及胆管周围往往被曲张的静脉所包绕覆盖,术中止血困难。我院1例急性胆囊炎行急诊LC,术中渗血多,勉强解剖Calot三角,电凝传导热灼破肝总管侧壁,被迫行修补+T管引流。另1例胆囊萎缩伴Mirizzi综合征,Calot三角纤维化瘢痕形成,电灼伤及左右肝管汇合部,术中即见大量胆汁流出,经肝门部胆管整形+胆肠吻合后治愈。

3.1.3技术和人为因素麻醉不完善、术野显露差、术者经验不足、基本功不扎实、术中操作不当、盲目自信等是造成LC胆管损伤不可忽视的因素,在LC开展初期更属高发。初学者经验不足,LC时将胆囊向右上方牵拉过度致使胆囊三角解剖位置改变,肝总管与胆囊管夹角变小,易误将肝总管或胆总管、右肝管当成较长的胆囊管钳夹或剪伤;或是分离Calot三角时遇到出血,手术视野显露不清,盲目电凝或乱上钛夹亦易造成胆管损伤。

3.2胆管损伤的类型

3.2.1Bismuth分型[2]Ⅰ型:左右肝管汇合部下方肝总管或胆管残端长度≥2cm;Ⅱ型:左右肝管汇合部下方肝总管残端长度<2cm;Ⅲ型:左右肝管汇合部完整,左右肝管系统相通;Ⅳ型:左右肝管汇合部损伤,左右肝管系统被隔离不相通;Ⅴ型:Ⅰ型、Ⅱ型或Ⅲ型+右侧副肝管或迷走胆管狭窄,右侧副肝管或迷走胆管狭窄。

3.2.2Strasberg分型[3]Ⅰ型:进入胆囊床或胆囊管的小胆管切断后未结扎,伴有胆漏;Ⅱ型:副肝管损伤,两断端结扎,不伴有胆漏;Ⅲ型:副肝管损伤,一侧断端未结扎,伴有胆漏;Ⅳ型:胆管部分撕裂,伴有胆漏;Ⅴ型:左右肝管汇合部下方肝总管或胆管残端长度>2cm;Ⅵ型:左右肝管汇合部下方肝总管残端长度<2cm;Ⅶ型:左右肝管汇合部完整,左右肝管系统相通;Ⅷ型:左右肝管汇合部损伤,左右肝管系统被隔离不相通;Ⅸ型:Ⅴ、Ⅵ或Ⅶ+右副肝管或迷走胆管损伤。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认为Strasberg分型更适应于LC中胆管损伤的分型,本组Ⅳ型9例,Ⅴ型1例,Ⅷ型1例,利于指导术式的选择。

3.3胆管损伤的预防LC术中预防胆管损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Calot三角的显露,牵拉胆囊壶腹部向右外侧牵引,方向与胆管长轴方向垂直,以便显露Calot三角;(2)胆囊管的解剖、分离,应先分离Calot三角的外侧腹膜后向胆囊管的后方分离,待胆囊管显露后再处理胆囊管内侧,避免误伤胆管;(3)Calot三角区的解剖,尽量钝性解剖,待三管显露清晰后再处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4)胆囊管的离断,尽量无张力,以防止胆管牵拉成角;(5)离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应用剪刀锐性离断;(6)创面胆囊床的处理,创面应地毯样电凝,以避免迷走胆管漏;(7)术后仔细解剖胆囊,及时发现胆管损伤;(8)解剖不清尽早中转开腹。笔者认为下列情况下应果断及时中转开腹:(1)难以控制的动脉出血,或大量静脉出血难以止血,使术野显示不清;(2)发现或疑有胆管、肠管损伤;(3)腹腔粘连严重,进腹困难者;(4)胆囊三角或胆囊周围有坚固的瘢痕性粘连难以分离者;(5)不能辨认正常解剖关系,或发现有解剖异常者;(6)发现与胆道无关而需手术处理的病变。

3.4胆管损伤的处理对于LC所致胆管损伤强调早发现早处理,应根据损伤时间、部位、程度选择合适术式[4]。(1)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适用于术中电灼伤、肝总管或胆总管破口在3mm以下者,胆管破口若单纯行一期缝合会因组织水肿和愈合不良而致胆道梗阻、胆漏和后期的胆管狭窄,因此强调放置的T管在管腔内通过缝合处1.5cm。若系部分胆管壁>1.5cm的毁损性损伤难以有效修补时,可局部切除,做Kocher切口游离和松解胰头十二指肠区,再行对端吻合,或用自身组织片修补,并行T管支撑引流;(2)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适应于术中发现胆管损伤严重或胆管横断者,因常伴胆管壁组织的缺损和钛夹的钝挫伤而不宜行对端吻合,可切开近端胆管,必要时整形备大口径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重建胆肠通路,吻合口内放置支撑管,注意胆肠吻合时用无创伤线缝合,做到吻合口处无张力、黏膜对黏膜、吻合口两侧血运良好,T型管不宜过粗,支撑时间3~6个月。本组2例行胆肠吻合者随访数年均未出现胆管狭窄、继发泥沙样胆管结石等远期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关键在于术中即期发现胆管损伤、处理得当。

总之,LC胆管损伤的关键是预防[5],腹腔镜手术者应具备熟练的操练技巧,清晰的胆管解剖知识,精细分离以便做到只离断那些毫无疑问且能最终辨认的组织结构,以及及时正确中转开腹的理念,尽量使胆管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应尽早明确分型和采取措施,及时正确的处理可减少患者的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晓强,冯玉泉,黄志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附39238例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54-656.

2BismuthH,MajnoPE.Biliarystrictures:classificationbasedontheprinciplesofsurgicaltreatment.WordJSurg,2001,25(10):1241-1244.

3StrasbergSM,HertlM,SoperNJ.Ananalysisoftheproblemofbiliaryinjuryduring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JAmCollSurg,1995,180(1):101-125.

4.王琦,张训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高位胆管损伤的防治要点.肝胆外科杂志,2004,12(4):290-292.

5高瑞岗,张雪松,李奎,等.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10):584-586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炎范文篇8

采用1995~2005年我市3所医院835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统计结果

本资料共统计835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中转开腹216例(表1),中转手术率2.58%。中转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胆道损伤28例(0.34%);出血36例(0.43%),其中胆囊动脉出血34例,肠系膜血管出血2例;粘连63例(0.75%),其中胆囊三角粘连、解剖不清52例,有腹部手术史、腹腔严重粘连11例;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增厚52例(0.62%);胆漏6例(0.07%),4例为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所致,2例为胆囊床迷走胆管渗漏;胆囊癌及瓷瓶样胆囊9例(0.11%);胆总管结石3例(0.04%);Mirizzi综合征11例(0.13%);胃及肠管损伤5例(0.06%);膈肌损伤1例(0.01%);因气腹不满意无法完成手术2例(0.02%)。以上原因均为术中及再次手术证实。

表18357例LC中中转手术原因(略)

3讨论

3.1中转开腹的种类LC术中转开腹的种类从时间上可分为即刻开腹和延期开腹。即刻开腹指手术当中因病变原因、技术原因或器械故障等必须立刻开腹的手术,常见原因有术中大出血、内脏损伤、腹腔镜下难以完成的病变等。延期开腹指手术后延期再开腹,常见原因有术中未能发现的胆管及内脏损伤、术后出血、腹腔严重感染等。从中转原因上可分为被迫性开腹(又称疾病原因)、强迫性开腹(又称技术性原因)。被迫性开腹常为术中难以完成的病变。强迫性开腹主要与技术有关,如术中大出血、损伤其他器官等。

3.2中转开腹的原因本组统计216例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如下。

3.2.1病变原因胆囊急慢性炎症、胆囊周围粘连及腹腔粘连使LC难以进行。本组统计有共115例,占53.2%。LC手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学习曲线规律,随着完成病例的增加,适应证也逐渐放宽,本组统计结果显示,中转开腹的原因中,病变因素占有比例与手术适应证的扩大有着直接相关的关系。确有部分患者,由于胆囊炎症反复发作,胆囊正常形态及解剖层次消失,胆囊三角冰冻样纤维化,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性胆囊炎与右上腹脏器形成炎性包块,胆囊三角解剖层次不清,胆囊管、胆囊动脉显露困难,强行分离易发生损伤。故应果断中转开腹,不应为单纯追求LC成功率而发生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3.2.2技术原因本组有74例因出血、胆管损伤、胆漏、胃及肠管损伤等原因而中转开腹,占34.3%。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为LC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为0.2%~1.3%[1]。本组统计结果与之相符。最常见的为损伤胆囊动脉,可出现在:(1)胆囊动脉的解剖变异。(2)胆囊三角解剖层次不清,难以区分胆囊动脉或粘连组织贸然切断。(3)急性期胆囊和胆囊三角充血水肿,组织血管脆弱,分离时容易离断出血。为避免出现手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笔者认为:(1)警惕胆囊动脉的解剖变异,分离胆囊三角时应首先切开胆囊壶腹的浆膜,紧贴壶腹进行解剖,三角区内可疑血管者均夹闭后离断。(2)分离胆囊三角时,疏松组织均以电凝后切断,以免血管回缩后出血。胆管损伤为LC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为0.4%~0.7%[2],本组统计结果为0.34%,这与术者的手术操作水平以及对胆管损伤的重视有关。常见有胆管横断伤、撕裂伤、钳夹伤、烧灼伤。多为术者经验不足,不能正确辨认胆囊管、胆总管的解剖层次或盲目止血所致。

3.2.3合并其他疾病本组统计合并有胆囊癌及瓷瓶样胆囊9例,胆总管结石3例,Mirizzi综合征11例,共23例。手术前全面的检查和手术中的仔细探查是避免出现类似情况的关键。

3.2.4其他原因因气腹不满意无法完成手术而中转开腹2例。

3.3中转开腹的指征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放宽LC手术中转开腹的指征和时机,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手术率和手术死亡率。中转开腹不应视为手术的失败,而是保证手术效果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补救措施。因此中转开腹的指征应放宽,尤其在开展LC手术早期更应如此。笔者认为中转开腹指征应包括:(1)胆囊急慢性炎症、胆囊周围粘连和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或疑为胆囊癌。(2)有胆管损伤和其他脏器损伤。(3)难以控制的大出血。(4)手术中发现其他脏器病变。(5)其他意外情况。

3.4中转开腹的意义LC手术的微创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本身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作为一种新兴的外科手术方式,其手术方法与以往的胆囊切除术截然不同。因此,在手术中,从习惯的三维空间视觉转为电视平面视觉,其学习及概念转变必然有一个过程。手术者无法对预处理的病灶做触诊、牵引、压迫、分离,即触觉丧失效应。在处理复杂或紧急情况时其局限性越发明显。因此,LC手术仍需以开腹手术作为后盾。在复杂的病变处理中,不顾LC手术的局限性而盲目追求微创效果,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违反了LC手术的原则。一个优秀的腹腔镜外科医生,应该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及手术经验,在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之前就决定及时中转开腹,这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对腹腔镜外科医生应具备的训练,除技术上的学习,还要有心理上的培训。正确对待LC手术中转开腹的态度,是一个合格的腹腔镜外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LC手术中转开腹率的高低,虽然有不少因素在起作用,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病变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病变因素,要全面检查和正确估计,尽量在手术前判断明确有否LC手术指征;对技术因素,手术者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避免因本身认识上和实践中的错误。降低LC手术中转开腹率,有三个方面的建议:(1)重视腹腔镜基本功的训练。(2)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3)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正确判断胆囊病变的严重程度,防止漏、误诊。

【参考文献】

1周兴立,陈训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5,4(1):58-59.

2李为明,萧荫祺,许红兵,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剖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对比分析.腹部外科杂志,1995,8(1):11-13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范文篇9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对12例LC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损伤2例,术中出血4例,术后胆漏5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的手术技巧,规范的操作,熟悉胆囊管和血管的解剖及变异,及时果断的中转开腹等,可以有效的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auses,thetreatmentandthepreventionmethodsofthecomplicationsof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MethodsTheclinicaldataofcomplicationsof12cases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wereanalyzed.ResultsIn12cases,bileductinjuringis2cases,bileleakis5casesafteroperation.Bleedingduringoperationis4casesandpostoperationis1case.ConclusionItmustbeperformthesurgeryindicationsstrictly,reasonableoperationskill,standardmanipulation,familiarwiththeanatomicvariationofcholecysticvesselsandbiliaryductsandabdominaloperation.intimeAllmethodscaneffectivelydecreasethecomplicationofLC.

【Keywords】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Complications

总结大庆油田总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共施行LC900余例临床资料,发生并发症1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并发症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42.6岁。其中胆管损伤2例,术中出血4例,术后胆漏5例,术后出血1例。术前全部有胆囊结石存在,其中慢性胆囊炎3例,萎缩性胆囊炎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

2结果

胆管损伤2例、术中出血4例均中转开腹,1例术后胆漏持续5d后开腹处理,其余5例腹内置管,保守治疗治愈。本组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1.4d。

3讨论

3.1手术适应证随着LC的广泛开展和操作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手术适应证较以前有所放宽,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对于手术患者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史、疾病类型、机体器官功能状态及各项检查综合决定;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术者的经验和能力。本组就有萎缩性胆囊炎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相应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有人把性别、肥胖、糖尿病、胆红素升高、胆总管增宽、腹部手术史、胆囊壁厚等因素作为LC手术的危险因素[1]。所以,对病史长、发作频繁、发热、黄疸、有腹膜炎体征、AKP、r-GT、总胆红素升高,或胆总管直径>7mm,应慎做LC[2]。伴有胰腺炎应慎重,高龄患者伴有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气腹者禁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2预防胆管损伤胆管损伤是LC较严重的并发症,掌握肝外胆道系统及肝门、血管等的解剖、解剖变异及胆道系统疾病病理特点等,是术中正确判断解剖关系、预防胆管损伤的必要条件[3]。本组胆管损伤2例,因组织黏连、解剖关系不清引起。胆管损伤多因将肝总管或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而钳夹切断造成。当胆管与周围组织由于炎性反应粘连严重,或者有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时,造成解剖关系不清,术中应仔细游离胆囊及胆管,认清“三管一壶腹”的结构是关键,这时,术者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很重要。同时,应避免过度牵拉胆囊、强行分离粘连,可以避免胆管的撕裂伤。另外,要注意胆管的电灼烧,此损伤可以发生在术中,也可由胆管烧灼伤而术后坏死引起胆管损伤。轻度胆管损伤可以术中及时处理,但术后要密切观察,重者需要中转开腹处理。

3.3术后胆漏的防治术后胆漏的发生是LC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4%~0.29%[4]。LC术后胆漏多为非重要胆管损伤。主要原因为胆囊管钛夹脱落或夹闭不全、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漏等[5]。本组胆漏发生5例,均为非主要胆管损伤。如为胆囊管漏,多因胆囊管较粗、水肿,钛夹闭合不满意等。如每天引流胆汁较多、持续数天不减少,或有脓性胆汁流出及伴有腹膜炎症状等就要再次手术,处理胆囊管漏端。一般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漏,每天可以从引流管引出少量胆汁,且引流量逐日减少,患者并无其他症状,不需特殊处理,本组4例。要求术中细致操作、注意创面和断端的处理是减少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漏的关键。如果术中出现粘连过重、分离困难,胆囊管过粗、钛夹夹闭不满意,以及胆囊床剥离过深、渗出较多等情况,要安置肝下引流管,可以及时发现胆漏并减少再次手术机会,同时注意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3.4出血的处理出血的来源可有腹壁戳口出血,但一般出血量较少,主要是胆囊床和胆囊动脉的分支出血影响较大。胆囊床的出血多因分离胆囊床过深而引起,60%的胆囊动脉深支行于胆囊床的右缘或右侧,术中特别注意胆囊床的右缘或右侧,可减少损伤胆囊动脉深支的几率[6]。对胆囊动脉及其分支的出血,仔细游离Calot三角,是避免出血的关键。一旦术中胆囊动脉和左右分支出血,应避免慌乱操作,不要盲目上钛夹,以免胆管被钳夹;此时可用两把无损伤钳交替钳夹出血部位,并且尽可能保持术野清楚,显露出血血管后上钛夹或电凝止血。如出血剧烈术野显示不清,镜下止血困难,应及时中转开腹,本组4例术中出血均中转开腹。1例术后出血经积极处理避免开腹。

3.5关于中转开腹问题当LC术中出现胆管损伤或出血不能有效快速止血时,应中转开腹。但是术中如果遇到Calot三角致密粘连不易分离、术中发现胆囊管或胆管的解剖变异、Mirizzi综合征或形成内瘘等情况,也应中转开腹。LC中转开腹是为了保障手术安全,避免或防止并发症的明智之举。它使LC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LC中转开腹与疾病的难易程度和医生的手术技巧有关[7]。由于LC对手术适应证的要求严格,所以相对传统开腹手术(OC)比较,其并发症要低些,但是其并发症往往是较严重的肝胆管损伤、或是难以控制的出血等,处理困难,后果严重[7],这时就需要开腹手术补充其不足。医生应把治疗患者疾病、保证患者安全放在首位,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出现意外时选择最适合的补救办法,LC手术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周振旭,郑晓风,蒋飞照,等.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16(4):320-321.

2刘勤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预防措施.肝胆外科杂志,2006,14(1):40-41.

3郐占波,于程远.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4):342-343.

4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8-280.

5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53.

胆囊炎范文篇10

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8例,女7例,年龄(58.1±17.5)岁,疾病类型:慢性胆囊炎、胆结石10例,慢性胆囊炎7例,急性胆囊炎6例,胆囊息肉2例。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58.7±17.8)岁,疾病类型:慢性胆囊炎、胆结石11例,慢性胆囊炎7例,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基础+心理+疼痛+指导的新模式进行。具体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就是一种创伤,多数患者对手术具有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需安抚患者的情绪,及时进行沟通,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术前压力,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迎接治疗。②加强基础护理:由于LC手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相对简单,有的护理人员可能出现轻视的现象,因此,要排出这种念头,护理工作要做到无缝隙,术前1天常规做麻药试验和抗生素药物过敏试验,嘱咐患者脐部清洁:用棉棒蘸取双氧水将脐窝进行清洁。上至剑突范围备皮,下至耻骨联合处,两旁到达腋中线,清除汗毛,小心避免损伤皮肤,用肥皂水擦洗后再用热水清洁。避免术后感染。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后常规备好氧气及吸痰装置,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③腹部切口的观察与护理:由于腹腔镜切口较小,可以直接用创可贴敷贴,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每天检查1次,注意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现象,一旦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一般患者术后3~5d可以拆线出院。④关于疼痛的护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尽管切口很小,但仍然有疼痛感,不过有的患者能够耐受,有的则不能,这种疼痛一般,1~2d可缓解,可鼓励患者坚强些,可以播放音乐等形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疼痛感,对难以耐受的患者,可肌内注射镇痛剂。若患者突然发生持续性疼痛,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胆漏发生,及时通知医生。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胆囊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或胆漏,因此,术后4h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及切口渗血,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⑥饮食与出院指导:加强营养,进食低热量、低脂肪食物,少油,对花生、核桃等需适量使用,禁烟酒。出院1周左右可参加较轻的体育活动,1个月后恢复正常,若此期间出现发热等情况,及时就诊。

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腹胀时间(0.41±0.11)d,切口疼痛时间(0.77±0.22)d,住院时间(5.5±0.81)d,对照组腹胀时间(0.48±0.09)d,切口疼痛时间(0.99±0.21)d,住院时间(4.5±0.6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