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0:07:48

村小范文篇1

大家好!

首先,感谢校领导及各位在坐的老师,给了我这么一个竞职演说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给我一对翅膀,我会努力飞翔》

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虞华生,九三年毕业于怀宁师范,屈指算来从教已十四年了。在初中就读期间,我就梦想着当一名教师,这或许受我初中陈双言和胡启胜两位老师的影响,是他们燃点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渴望的火花。很幸运的是,九零年我如愿以偿,走进了怀师的殿堂。三年来,我如饥似渴的吮吸着知识的甘醇,梦想着有一天能站在三尺见方的神圣讲台上,一展教学的风采。九三年,我被分配到油塘小学,后因工作的需要被借调到杨林中学任教,六年的中学教学丰富了我的知识。九九年,我回到了村小,在华林小学任教,教了三年,这三年是我从事小学教学辉煌的转折点,也是我小学教学水平日渐丰盈的三年。三年来,我倾心于教学,且工作成绩斐然,得到了华林村小许多家长的肯认。零三年,我被调至前进小学,工作了年半,因学校布局调整,我来到了陈祠高小,又工作了半年,尔后又被调到太白小学,从事教务工作,且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教授语文学科。在太白小学期间,我工作勤恳,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有半点松懈。一年后,因布局重整,六年级集中在赤湖小学,我也随军而行。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及教授数学学科。在赤湖小学教学期间,我一直探讨数学课堂的走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设想,诸如:快乐教学,诗意的数学课堂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路风雨,我来到了中心,这块教学一线的基地,在这里我学到许多知识。纵观我从教的经历,我只是想说,我对教育教学的热爱,无论哪个地方,只要需要,我就会毫不犹豫背起行囊,去实现我的梦想。七易其地,而不敢其志,足以看出我对教育教学这片热土的执着,这也是我此次竞聘的目的。我想作为一名村小校长,如果对教育不抱有热忱,何来杨林小学教育之辉煌?对此我无悔于我的选择。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我始终坚信这一点,为此,我并不满足我现有的知识水平。工作以来,我自学了大专,后又用两年半的时间取得了本科文凭。不为别的,只是想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为了孩子那渴求的日益丰盈的目光。而仅提高本身的文化修养永远是不够的,现在的教学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更须我们与时俱进。我们能就此囿于我们那点可怜的教学经验吗?我想大家此刻的回答应该是和我一样:“不能!决不能!”,是啊,我们要变,要用创新的理念武装我们自己。基于此,我在教学之余,努力饕餮着一本本教育的专著。魏书生,窦桂梅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书籍,我更是爱不释手。并在课堂教学之中,努力实践着,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零五年,我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本年度,我又被中心学校评为校级教坛新星。在老年教师观摩课上,我所授的《赠汪伦》一课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赞许,同时也得到了县教研室韩老师的认可。作为村小校长,面对新时代教学格局,更应该有求思求变的思想,更应该掌握一些创新理念,并模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从这方面来说,我自认为堪当村小校长的职责,当然,这离不开大家的支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始终坚信着,老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年轻教师也不例外)。老教师几十年丰沛的教学经历,在现今的农村课堂教学中,仍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有些还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几十年风雨奔波,对教学无怨无悔,仍不言其累,这对于处在现今经济浪潮中摇摆不定的年轻一代教师,不能不说是一种精神的鼓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年轻的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有一半是他们潜意识点燃的。但老年教师的知识也比较陈旧,有的已经老化,并且对新课程的一些理念,还不能很好地吃透,课堂教学中有些教法已不适应现今的教育对象,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为此,就需要具有新思想新理念的年轻一代教师去引领他们,去激活他们那颗老当益壮的雄心。我甘愿俯身做这样年轻一代中的一员。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音符。”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作为村小校长,不仅要尊爱我们的老教师,也应关心爱护比自己年轻的教师,更应该呵护,关爱我们的学生。新时代的教育对象,已不同于往日,现今的教育对象中,留守孩子较多,这部分孩子缺少母爱,假如学校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爱的环境,孩子的厌学情绪就会与日俱增,到那时教育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作为村小校长应有一颗爱心,随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生命,用一颗容纳百川的心去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花园,果如此,我相信我们杨林小学的教育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甘愿成为着花园中荷锄的弄花侍者,也期待着校领导及各位在坐的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

“虚竹空心,为他人捧出一颗

落花无存,作嫁衣奉献两片”

这是我在太白小学任教时,写给我的一名学生的嵌名联,我想以此来勉励自己,为杨林小学教育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村小范文篇2

——在片区村小常规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温总理在会上情真意切地讲了他所见到三件难以释怀的关于农村教育的事情,并对当前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要求。为了开好这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并将各项措施真正落在实处,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丁作的决定》和13个相关配套文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村小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教育的薄弱部分,也是农村教育中最需要关注的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村小的管理工作,市县教育局也印发了《村小学人事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片区教研室也于2004年2月召开了主任教员会,在会上,我代表片区教研室作了题为《加强村小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讲话,下来后,我们也基本走完了当时的38所村小。今上年,片区教研室还组织人员对所有村小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对所有村小的教育教学、安全卫生、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村小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是量的变化。经过两年的努力,村小所数由38所减少到目前的23所,撤并了15所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村小,由当时的村小学生人数占小学生总数的45%下降到目前的25%。根据目前的生源状况和老百姓希望子女接受更优质教育的需求,这就是一组比较科学、合理的数据。

二是质的飞跃。通过工作上的促进,各学校在村小管理方面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使村小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是学校领导重视,经常深入村小检查指导工作,村小和乡小都有检查记录;第二,管理比较好,大多数中心小都制定了村小管理办法,对村小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在村小教师的福利待遇上,都和中心小教师一样;第三,教师教学工作较认真,村小教师都能坚守岗位,工作认真负责。

当然,村小管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学校的村小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小和村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村小的办学条件改善、村小教师的福利待遇、村小教师的工作考核上都要进一步思考,目的一个,有利于调动村小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村小教学质量;二是部分村小教学管理工作不落实,有随意放假的、有学生在班而教师不知去向的、有不按计划和课表上课的、有教学“六认真”执行得很差的、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批改学生作业;三是部分村小不注意教学条件的改善,有清洁卫生很差的、有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的、有在校内商店卖“三无”食品的、有国旗破烂不及时更换的。

今天到会的,都是校长和村小主任教员,下面,我就村小管理再讲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完善对村小的目标评估体系,完善对村小工作的量化、考核与奖惩制度,运用先进的教育评价手段,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过去,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学校和村级小学都还分别可以得到地方政府和村上的经费投入。但是,目前和今后的运作体制,基本上是不大可能再争取到这两级的经费投入来用于办学。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改善,村小学的维持运转,村小教师的考核奖惩,村小教师的福利待遇,村小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调动,等等,主要都是中心小的工作。

有的学校忽视村小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差,群众意见大;村小教师家居农村的较多,有的和周围群众搞不好关系,有的仪容仪表不像一个教师,有的师德师风形象差,当地老百姓都看不惯;有的学校村小教师和中心小教师福利待遇反差大,村小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意见多;有的学校疏于村小教师政策法规、教育信息、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当了几十年教师,水平没有长进……凡此种种,都需要中心小拿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都需要中心拿出先进的评价手段来激励。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增强村小内部的活力。真正使村小像一所学校

一是要确保村小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哪个时间该哪节课,该上什么课,教师、学生几点到校,什么时间离校,放学集不集合,“两操一活动”什么时间进行,等等,这些都是雷打不动的事。有的村小一个班、两个班,老师说啥时上课就啥时上课,老师说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完全没有规矩。

二是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目前,村小学生普遍行为习惯差,要结合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充分利用班队会、集合集会、各种活动和各科课堂教学等途径,加强对村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是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卫生要随时保持好,有的村小校门口连像条样的路都没有;办公室、教室、寝室、活动室布置要整洁、美观、大方、补实,有的村小的教室与其说那是教室,不如说那是一间农村人家户的一个大房间;校园内文化氛围要浓厚,走进校园,要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陈旧的标语要刷新,请我们校长下来后,要到你的村小去规划一下,办好村小,是校长的责任。

四是要加强教育资源的管理,提高教学器材、图书的利用率。“普九”时,每一所村小都配备了相当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要使来之易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要坚持“宁可用坏,也不能放坏”的原则,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效益。闲置的村小,包括内部的设备设施,均属国有资产。闲置村小内部的教学仪器设备,要转移到中心小和其他村小利用起来,不允许转移或移交到其他单位和地方。

五是要加强村小的安全管理。要加强村小的安全检查,特别是要重视对校舍安全的检查;要加强村小的守护,晚上和节假日,要安排专人24小时守校,确保公共财产的安全;要加强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监管,确保每一个孩子路上不发生任何意外事故;要切实加强村小的卫生工作,禁止向学生销售“三无”食品和裸露食品,以及霉烂变质食品,有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的村小,要有人监管好饭菜的质量和卫生标准,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要抓好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

三、切实抓好村小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好五项制度。

1、完善村小主任教员例会制。主任教员会议,要每月一次,要从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方面改革和规范在中心小组织下的村小主任教员例会制。在时间上,要体现相对固定性,一般放在月初进行。在地点上,要体现流动性,不要一味将村小主任教员召集到中心小,可以根据需要到村小召开例会。在内容上,要体现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在方式上,要体现多样性,不要中心小领导“一言堂”,应发挥村小主任教员的主体作用,可以将例会开成问题剖析会、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信息传播会、热点问题讨论会、现场观摩指导会等。

2、实行挂钩蹲点制。各学校要可根据中心小班子成员的特点、特长和村校的具体情况,安排一名班子成员与一所村小挂钩。要求蹲点领导参加挂钩学校每学期初的工作规划会、每学期末的工作总结会和平时的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每月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及教改信息,帮助商讨解决该校工作中的问题,认真总结该校的成功做法,广泛收集该校教职工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以及意见和建议,并向中心小如实反应所了解的情况。

3、加强学习研究制。各校要建立健全村小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时间、内容、形式、效果的“四落实”。应以村小为单位设立综合教研组,认真开展好评教评学活动,研究好教材教法。要重视落实好村小教师的个人教研,要加强村小教师的学刊用刊工作,每个村小应有《教育导报》、《四川教育》和另外1-2种业务杂志。对村小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学刊用刊中心小要有检查、有考核、有记载、有奖惩,重在效果,重在运用。

4、落实教学月查制。中心小每月要对村小及村小教师进行一次以“六认真”为重点的教学常规管理检查,要重视对“六认真”质量的检查和评价,要将检查结果作为期末、年终考核村小主任教员和村小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5、实行常科抽考制。每期末,中心小对村小教学中相对薄弱的英语、思品、自然、社会、劳技、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要进行抽考,检查村小及教师是否逗硬按课表排课上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村小范文篇3

一、G村小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缺失现状

安顺市西秀区G村有人口1691人,少数民族人口129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6•52%[2]。该村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收入结构单一,贫困人口较多,多数青壮劳动力常年在贵阳、广州、深圳等地打工谋生。G村小现有学生324人,其中留守儿童为79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37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4•38%[3]。据学校统计,相比较正常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65•8%人常常有打架、偷盗、敲诈、逃学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89•8%的学习成绩比较差,10•12%的性格内向,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愿意同外界交流,其中女生占85%,三年级以上学生居多[4]。留守儿童问题是G村小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学校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引导和管理。目前,该校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差,法制意识淡薄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难以监管,祖辈对孩子很溺爱,造成孩子自私任性、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逆反心理严重。他们要么孤僻不合群,显得懦弱、内向,要么领头闹事,满嘴脏话。自控能力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法制意识淡薄。据统计,学校每学年发生违纪现象学生中,其中留守儿童占85%以上[5]。而非留守儿童学生中,发生这种现象的机率就低。

2、社会辨别能力低,安全隐患较多,极易受到伤害

“留守儿童”失去或脱离家长的适当约束与科学引导,辨别能力低,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性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作为侵害对象,极易受到伤害。据学校反映,在校的留守儿童中,有3名学生经常和社会闲散人员厮混,屡教不改,甚至还违反校规、昼夜上网、和社会闲散人员一起恐吓敲诈同学。

3、学习成绩差,学习动力不足,学法积极性不高

留守儿童大多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老人们年龄偏大,且大多数是文盲,只能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学习上根本无法对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他们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孩子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作业完成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学法积极性不高。仅2010年,该校三年级就有3名留守儿童因认为上学无用而辍学。

4、心理障碍多,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导致成长问题

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老人和孩子的思想观念有极大的差异,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老人无法顾及孩子的情感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缺乏自信、自暴自弃、自我封闭、思想极端等,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的父母为了补偿孩子,给孩子增加零花钱,提供过度的消费条件,养成孩子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习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亲情交流,心理障碍比较多,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导致成长问题。同时,G村地理位置偏僻,对外交流少,校园文化单调,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为普遍。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的对策

1、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

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是不完整的,就迫切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进行弥补。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学校主阵地、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关注留守儿童,要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制观。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坚决制止“管优不管差”的现象。要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同时,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往往是教育工作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学校可发挥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的主体作用,坚持“四化两结合”工作机制[6],坚持部门责任法制化,法制化教学科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制度化,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心理素质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

2、以学法为契机,拓展宣传渠道,强化法制意识

学校可以聘请法律界人士或安顺学院“普法协会”的志愿者作为学校的法制教育老师,定期给孩子们上法律知识课。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组织观看省教育厅配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呵护———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小小律师》等教育教学光盘。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壁报、红领巾广播室等媒体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强化法制意识,使学法用法深入人心。让普法教育走进校园,使留守儿童逐步养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

3、提高留守儿童社会辨识能力,使之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辨识能力,从而对那些思想不稳定、有潜在违法犯罪意识及有劣迹的学生时刻敲响警钟,防微杜渐,将一些违法犯罪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学生发放普法读物,组织学生听法制报告、参观监狱、看守所、少管所等。请服刑或劳教的青少年现身说法,给他们上警示教育课,让他们从小就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有清醒的是非对错观念,从而进一步远离违法犯罪活动。

4、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增进法制与心理教育能力

学校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思想、行为和个人素质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和模仿作用,所以应加强对教师的法制业务培训。一方面,学校要严格把握教师聘用的程序,提升全体教师的法制业务水平,特别要注重教师对法律法规及教育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在全校教师中普及法律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教师树立法律及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教师要学法、懂法、用法,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法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法规教育。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可借助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等活动,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或聘请安顺学院教育管理系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开展学生心理干预和疏导,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及心理健康意识。

5、整合社会资源,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大规模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学校要从思想上、办学理念上加大在法制教育上的投入,树立学习法律意识“从娃娃抓起”的思想。呼吁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与资金和人力上的帮助[7]。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尤其是帮扶民族地区的贫困留守儿童,争做“爱心妈妈”、“家长”,关心留守儿童学习和成长。利用安顺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资源,通过共建心理咨询或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等形式,择优挑选大学生志愿者,建立“家长制”。大学生志愿者在空余时间定期去看望留守儿童,或者通过电话、信件的形式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弥补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的缺失感。

村小范文篇4

一、背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生产小队普遍设置了队委会,由生产小队长、副队长、会计、出纳、妇女队长、保管员等组成,涉及本生产小队的大小事务均由队委会负责研究和实施。土地承包到户后,村民组由村民组长处理大小事务。特别是撤区并村后,村的地域面积扩大,人口多,村支两委不能面面俱到,导致一些工作下移到村民组,而村民组缺乏一个议事、决策和监督的集体组织,大事小事都是村民组长唱独角戏,一些有志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村能人,没有发表意见或建议的平台,施展一技之长的空间和舞台,不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长此以往,导致群众对村民组的事务不关心、不支持,被动接受,消极应付,严重制约了工作重心下移,影响了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基于这种现状,小腮镇党委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村民组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集体组织,充分发挥议事、决策和监督作用,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在这种背景下,组管会便运应而生。

二、主要做法

1、大胆探索,创新管理体制。镇党委在充分调查,广泛听取村民组长、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坚持“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组管会,负责管理本组的大小事务。组管会由5-7人组成,村民组长任会长。组管会下设公共事业发展小组、综治维稳小组、科技文卫小组、环境卫生小组、计生与妇女小组5个管理小组,每个小组由5-7个成员组成,各小组由组管会成员任小组长。组管会和各小组由农村能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在本组有一定威望的村民组成,除了村民组长(兼组管会会长)由村委支付误工补贴外,其余均属义务参与。

2、发扬民主,选举小组成员。2003年8月,镇党委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全组18岁以上的公民都参加了选举,民主选举了以村民组长任会长的组管会及其各小组成员。

3、尊重民意,明确职责制度。组管会成立后,迅速召开了组管会成员和各小组会议,结合实际制定了规范各成员履行职责的细则。随后,召开村民组全体村民会议,由村民进行举手表决,使组管会工作有章可循。

4、按岗履职,积极服务群众。组管会定期召开村民大会,组织村民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镇、村各项工作任务,商议本组经济和社会事务,制定了三年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组管会例会,听取各小组长汇报工作情况,针对存在问题,严格实行一事一议,商议解决办法。积极兴办公益事业,每年开展一次对优秀村民评选表彰活动。同时,依托产业协会,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

三、成效

1、探索了一条村民自治的新路子。组管会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工作格局,扩大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激活了基层组织细胞,较好地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全面落实,保证村支两委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谋大局、办大事,从而增强了村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搭建了一个能人组阁的新平台。组管会的成立,为农村能人直接参与村民组事务管理提供了舞台,激发了他们为发展地方经济出谋划策,带领群众致富的潜能,有力地推动了村民组工作的正常运转。一是组管会综治维稳小组坚持遇问题不推诿,矛盾不上交,及时化解纠纷矛盾,做到纠纷不出组。桥底村民组成立组管会以前,每年发生纠纷15起以上,至少有4-5起要找村委调解,从2003年8月成立组管会后,至今没有一起纠纷出组。二是公共事业建设小组带领村民,不仅顺利完成了每年沟渠的清淤补漏等公益事业,还新修了一座吊桥,缩短了2公里的路程,解决了通往苦丁茶基地要绕道行走的难题。三是科技文卫小组积极寻找切合实际的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每逢节日都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拔河赛、扭扁担、搬手劲等农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今年5月,开展了山绿丹杯苦丁茶采摘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村民采摘苦丁茶的技能,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推行“公司+基地+能人+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苦丁茶600余亩,积极争取狮达公司在桥底建立了苦丁茶加工厂。另外,全组麻糖加工、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基地化组、示范化户的格局。2003年,全组农民人均纯收已超过2500元。

3、建起了一个广开言路的新通道。组管会和各小组成员积极发挥与群众联系紧密、思想接近、便于沟通的优势,及时把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愿收集起来,向村支两委反映,从而在群众与村支两委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为村支两委决策提供参考。村支两委采纳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迅速转变职能,集中精力制定规划,搞好服务,引导群众找准致富路子。全村以桥底为基地,发展苦丁茶1260亩。培育了17户大户,建起了卜水畜牧养殖小区,还引导菜家榜村民创建了“四在农家”特色示范点。

四、启示

1、尊重民意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前提。群众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村民自治模式的创新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组管会之所以运作良好,发挥作用突出,关键在于尊重了群众的首创精神,顺应了客观规律和群众意愿,使该项工作顺民意,合民心。

2、制度建设是实行村民自治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具体制度,把村支两委的正确主张和组织意图贯穿到组规民约和组务管理的细则之中,坚持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规范组管会和村民的行为,从而保证了组管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村小范文篇5

一、我县村小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现有教学使用村小111所、教师527人、学生7342人,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15%,是全县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就近入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开展农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所村小就是一个乡村的文化核心和活力之源,办好每一所村小是践行公平教育理念,惠及教育民生的重要内容。广大村小教师,坚守在国家工作人员中条件最艰苦的岗位,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以师者的奉献与责任支撑起师魂的脊梁,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田维敏、“感动綦江十大人物”——肖大伦等一大批村小教师先进典型,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一是教学设施陈旧。在调研中发现,除九十年代末迎接“两基”国检修建的部分村小外,其余村小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有的甚至还是“干打垒”和土墙的危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即便是90年代修建村小也由于缺乏维护和修缮,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墙面脱落等隐患。学生用的桌椅、黑板等教学设施大多已用了10多年,残破不堪,亟待改善。二是活动场地、器材匮乏。在走访的10余所村小中,有半数以上的学校操场没有硬化,师生在“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的土坝子上活动、玩耍,有的甚至杂草丛生,蛇鼠出没,安全隐患严重。篮球架、乒乓台等有限的运动器材大都残破不堪,已无法使用。

2.教师结构亟待优化。在调研的十余所村小中,村小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2岁,教师结构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相对老化,无法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容易扼杀学生创造力,造成学生胆怯、自闭的不良意志品质。同时,在村小教师中,男女教师比近4:1,性别比例严重不协调,不利于村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小常规管理秩序混乱,不按教学作息时间安排课程,有的甚至下午一两点钟就放学回家。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只是做老版的广播体操,全县广为实施的2+X课外拓展活动、校园集体舞、间操课等活动课程等没有开展。

4.课改工作推进滞后。课堂教学还处于课改前的教师“满堂灌”式的课堂,“綦江课改”所推崇的问题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模式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5.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村小教师中90%以上为原耕读校教师和代课转正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培训,不仅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有的甚至连文化水平也不能很好胜任教师岗位,突出表现在低段的汉语拼音教学和高段的数学教学,教学内容谬误频出,存在“老糊涂教小糊涂,越教越糊涂”的现状;部分教师普通话水平不符合教师要求,还有用方言教学的现象;部分村小教师衣着、仪容不整,与教师职业要求大相径庭,行课期间饮酒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三、改进意见

一是加强硬件投入。修缮村小门窗,更换全部村小桌凳、黑板等教学设备设施,添置乒乓台、篮球架等体育运动设施,硬化规模较大、且将长期存在的村小操场;强化村小食堂建设,确保村小师生“吃热饭”项目落到实处;为每一名村小学生配发《新华字典》等必备工具书,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均衡配置教师。实行村小、中心校教师轮岗等措施,加强村小教师流动,保障村小师资均衡;新参加工作教师应到村小磨练,体验边远村小教师岗位的艰辛,同时也为村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继续实行支教教师资金、政策倾斜,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深入边远村小开展支教工作,引领、带动广大村小教师素质整体提升;进一步强化中心校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任教师走教力度,缓解村小专任教师不足难题,确保村小开齐开足课程。

村小范文篇6

小圩镇小圩村位于五河县北部,怀洪新河北岸,304省道穿村而过,总人口4216人,耕地面积7618亩。在这人均耕地不足2亩的村子里,一种新的种植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大棚蔬菜种植。从小圩镇政府向南走*百米,映入你的眼帘的是一条条排列整齐的“长龙”,简直就是一片白色的世界。走近棚里,一座座钢筋铁骨支撑着大棚,一畦畦幼苗泛着绿油油的色彩。这就是小圩村回乡创业青年尹克伟描绘的美丽“画卷”。

尹克伟,小圩镇小圩村大许庄小尹组人,36岁,4口之家,初中文化。83年初中毕业后,跟随本村瓦工走东奔西,常年在外打工。但是他不满足于做个小瓦工,经过不懈努力,自己当上了包工头,手里的积蓄越来越多。随着财富的积聚,尹克伟开始动起了脑筋,与其在外地东奔西跑,不如用挣来的钱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2002年的一天,尹克伟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条致富信息,搞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能够快速致富,善于动脑筋的尹克伟就琢磨开了。投资是有风险的,搞大棚种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能够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品种。于是尹克伟连续一个月跑外县和周边的集市,了解反季节蔬菜的市场行情,分析预期利润。根据初步扩算,一亩大棚投资需要2900元,纯利润可达1500元。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后,说干就干,在征得妻子同意和支持后,两个人就开始着手谋划。由于自家地块零散,不适于搞规模种植,他就把这个想法向村支部汇报。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讨论研究,认为这种经营方式上符合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关政策,下符合市场需求,是扶植发展的对象,决定为尹克伟协调调换土地。有了组织的支持,尹克伟的胆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一上马就搞了5亩,他买竹杆,请专家,雇人员,跑种子公司。一个季节下来,5亩大棚蔬菜纯收入竟在*元以上。尝到了甜头的尹克伟雄心勃勃。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继续扩大投资,改进品种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把原来的竹杆支架逐步换成钢管结构,其预期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经过4年的积累和发展,尹克伟的大棚蔬菜已发展到20亩左右,年纯收入可达*0元,尹克伟的致富经验和事迹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尹克伟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百姓。同门兄弟尹克军家贫如洗,两年前,尹克伟得知尹克军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元帮助尹克军搞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元以上。如今,尹克军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尹克伟直接帮助的还有张同付、尹克均、刘士云、许振国等12户。在尹克伟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小圩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80万元。

饮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之后思奋进。在党支部的关心下,尹克伟主动向组织靠拢,*年向村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以后每年向组织交一份思想汇报和致富经验总结。尹克伟致富的事迹受到当地党组织的重视,小圩村党支部经过组织程序把尹克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考察和培养,引导他发挥信息、技术、资金优势,与其他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创造条件,让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要求、压担子,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并且把他与两名党员结成对子,让其发挥自身优势,传授致富技术,提供信息服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小圩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小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在以尹克伟为代表的一批致富能手的带动下,小圩村的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村小范文篇7

(一)规模发展,科学推进蚕桑专业村建设

建设蚕桑专业村,走成片栽植,集约发展,是立足我县“三农”工作实际,加速蚕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去年建设双庙乡九贤寺蚕桑专业村的基础上,今年全县又从浙江调回“农桑14号”嫁接良桑苗82.5万株,在双庙乡九贤寺村、南岳寺村、芝麻沟村、福善镇牌坊村等蚕桑专业村,栽植成片密植桑园817.5亩,使专业村新发展良桑面积**到了1200亩。蚕桑专业村桑树基础和桑树质量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激发了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专业村今年春季发种量在全县发种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普遍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基本实现了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模式,由分散发展向重点突破,由分散种养向规模发展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了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

(二)集中共育,科学推进蚕桑生产技术更新

“养好小蚕七成收”。养好小蚕是突破我县养蚕单产不高,经济效益偏低的瓶颈的关键措施。今年在巩固福善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又在双庙乡九贤寺村、南岳寺村、三合寨村、芝麻沟村、科技园新增小蚕共育室9个,共育小蚕515张,使全县小蚕共育室**到了13个,共育量**到了755张,实现了专业村村村有共育,重点社小蚕共育化。严格操作技规,共育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龄期经过缩短,解决了蚕农年龄偏大、技术缺乏、养小蚕难,养蚕与农活打斗等问题,降低了养蚕成本,深受农民欢迎。

(三)改良簇具,科学提高蚕茧质量

针对双庙乡养蚕数量大,蚕茧质量差,农村劳动力紧缺,推广使用方格簇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资金投入多,农民难以接受的实际情况,着重加大了操作简便,省力省时省投入的塑料折簇的普及推广力度。今年,已调回并发放塑料折簇20000个,在重点村社开展了大蚕饲养、上簇方法、簇中管理等技术培训,并派出专业技术员8人,在簇中逐村逐户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使双庙乡蚕茧质量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建示范园,科学探索蚕业发展新模式

百节蚕桑科技示范园,自去年4月筹备建设以来,已培植规范化桑园50余亩,优质果桑1500余株,修建了标准化蚕房和蚕台,配备了空调、切桑机等先进养蚕设施。今年已养春蚕40张,预计产茧1500公斤,已散养土鸡1000余只,投放鱼苗800余尾,接待乡村旅游人员近1000人次,接待行业职工和专业大户参观学习5次。目前,蚕、鸡、鱼生长发育良好,第二批1000只土鸡苗即将入园。一种以栽桑养蚕为主线,以桑地散养土鸡为重点,以乡村旅游和技术培训为特色的科研教学、试验示范、立体开发、旅游观光的现代蚕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形成。做精做强、做出知名度、做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五)技术培训科学讲座深入人心

在送“科技四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局抽调专业技术干部14名,分成三个科技服务小组,深入到10个蚕桑基地乡镇和蚕桑重点村社开展科技培训和讲座。把小蚕共育、消毒防病、大蚕省力饲养作为主要内容,把提高蚕农养蚕技术水平,提高蚕农经济效益作为目标任务。为了确保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挤出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科学养蚕手册5000余本,配送消毒药物福尔马林1000瓶,灭蚕病2000袋,蚕安王1000瓶。举办了养蚕技术讲座10期,受训蚕农**5000余人次,整个活动深受广大蚕农欢迎。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协助**省美好丝绸有限公司做好全年四季蚕种的收订和蚕茧的收购工作,坚持蚕茧收购不打白条,不压级压价。

(二)继续坚持蚕桑专业村小蚕共育化,逐步扩大共育量。

(三)做好夏秋季养蚕技术的跟踪指导工作,提高蚕茧产质量。

村小范文篇8

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对各乡镇进行了分类,并抽样确定了6个乡镇共18所村小作为调查范围,确定了45周岁以下的全体中青年教师共147名作为调查对象。我们首先统一了标准,调查组成员研究确定各项评分标准,减少评定误差,如实客观地评定每一项测试。第二是展开调查,按自评、问卷、考查、实验操作、面试考察、座谈了解、随堂听课、个案调查的顺序进行调查,然后综合评议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兼教体育的教师现状

1.接受调查的兼教体育的教师为35人,其中中年教师11人,青年教师24人;男教师29人,女教师6人;大专学历12人,中师学历18人,专业合格者5人;小高职称15人,小一职称16人,小二职称4人。他们参加了理论知识测试,平均得分75.2分,达到合格标准的29人,表明多数兼教体育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测试不合格的有6人,他们理论知识不足,甚至讲不清各种技术动作的名称术语,不能较好地掌握教学大纲,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较难适应岗位要求。

2.能用简洁语言说明动作结构的有27人,能准确示范、动作优美并能用简洁的的语言说明动作的结构、教学步骤、练习过程的有19人,表明村小兼教体育教师基本能利用动作示范这一最直观的启发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虽然他们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动作能较好完成的不多,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自身示范,让学生认识、模仿教师掌握的动作体现较好。

3.全体被调查的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相比,水平结构不一样。中年教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但理论知识欠佳;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

4.韵律舞蹈和民族体育对于中年教师和一部分男教师来说则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在基本动作、基本舞步的测试中,绝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能根据测试者的动作模仿或自我演示,达到合格水平。能自编小律动的有8人,他们懂得一些体育舞蹈的常识,基本能适应当前村小的韵舞和游戏教学的需要。

5.接受调查的教师校际间分布不匀,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领导是否重视体育。重视的学校配备了1名体育课程相对集中的兼教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培养和锻炼体育兼职教师;不够重视的学校存在体育课随意安排或分摊现象,评价考核制度也不健全,体育课随意被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6.从座谈情况看,乐意从事体育教学的有32人,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的有30人,说明村小兼教体育的教师对该学科的认识是端正的。在对“如何提高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能切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9人,不能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思考缺乏深度的有27人,说明村小兼教体育的教师对体育学科的研究还不够,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还不到位。

思考和建议

村小布点多,办学规模小,教师编制紧,教学任务重,在担任语文、数学任务的同时还需兼教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在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针对各地农村实际,合理调整布局,收缩布点,扩大办学规模,选配体育专职教师,为体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条件。要根据村小教师的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和教学基本功的不同现状,分层次、划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优、一专多能的小学教师队伍,为在村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

师范学校要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丰富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使师范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合格的新师资,在教好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同时,也能教好其他兼教学科,为小学教师队伍输送新的血液。

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调配好各乡镇的教师结构,制订政策和措施,完善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在教师评先、评优、年度考核、至诚晋升、选拔任用等方面体现对优秀骨干教师和一专多能教师的倾斜,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教研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要努力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活动普及到每所村小、每门学科、每位教师,让教师做中学,用中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操作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

教师进修学校要针对村小教师的现状,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能力上台阶培训,面向农村,在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培养足够数量的、能胜任村小教学工作的教师,一方面要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全员培训,另一方面要切实把好新师资培训的教学入门关,逐步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

村小范文篇9

去年以来,**镇党委充分利用单位驻村和“两新”工作会议的有利时机,尽早尽快抓好村址建设。至目前止,**镇有村址建设任务的3个村中,已完成修缮的小桑村和新建的小立村的村址建设任务;另1个新建的礤下村村址也已二层封顶,现正在紧张装修,预计3月底可以全面完工。取得这些可喜成绩,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党委高度重视。去年以来,**镇党委把3个村的村址建设摆上议事日程。这3个村中,有2个是“十百千万”驻点村。他们积极争取驻点单位的支持,同时,在**年12月县委召开“两新”工作会议后,又借东风,充分利用“两新”组织建设的有利时机,迅速召开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指定由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专门负责抓好村址建设这一工作。该镇的村址建设,马上紧锣密鼓进行,有的制订修缮计划,有的帮其选址,并迅速选好施工队,根据各村情况拿出设计图纸和预算方案,签订施工合同,在合同里明确规定必需在**年3月前完成所有工程项目,并交付使用。至**年元旦,三个村的村址建设全部进场施工。

另一方面是驻村单位大力支持。**镇的村址建设得到了县“十百千万”干部驻村单位的大力支持。在3个有村址建设任务的小桑村、礤下村、小立村中,有2个是县“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驻点村。其中小立村是梅县房管局的驻点村,**年驻村工作队进村开始,县房管局就及早筹谋,根据小立村的实际,在学校旁边选好一块地方作为村址建设用地,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外出乡贤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共筹资20多万元用于村址建设,目前已建立了一座两层共180平方的村址办公楼,并完善了周围的篮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礤下村是梅县检察院的驻点村,近年来县检察院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协助礤下村抓好村址建设工作,帮助解决村址建设用地问题,并积极协助筹集5万多元用于村址建设,至目前止,礤下村的村址建设已二层封顶,现正在紧张装修。

村小范文篇10

区10个镇、办,现有各类小学127所,其中完小79所(内含18所中心小学),初小(1-3年级)和教学点(1-2年级)48个。另外还有8所撤并后闲置的村小,其中有1所村小有1个占编制的管理人员。2007年小学生在校总人数16577人,小学在岗教职工1051人,师生比1:15.8。127所小学校园总面积1019710平米,生均校园面积61.5平米;校舍总面积124221平米,生均校舍面积7.5平米。

在127所小学中,其中有57所属学生数少的村小,学生数最多的只有46人,而57所村小在校生总人数只有870人,教师数136人,师生比1:6.35。这类村小中,只有1个班级的学校16所,只有2个班级的26所,只有3个班级的10所,有4个班级的3所,有5个班级和6个班级的各1所;这些学校中的在校生人数,5人以下的19所(其中1所只有1人),6人至10人的6所,11人至20人的18所,21人以上的14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的17所,只有2名教师的18所,3名教师的8所,4名以上教师的14所。在调研组实地前往的7所村小中,有3所这样的学校。其中孤山村小有2个班、2名教师、20名学生;新河村小2个班、2名教师、11名学生;而龙亭村小1个班、1名教师、2名学生。

上述57所村小校园占地面积339127平米,校舍面积29509平米。生均校园面积近390平米,校舍面积近34平米。龙亭村小,校园面积1500平米,校舍面积278平米,该校连续几年都是2名学生,生均校园面积750平米,校舍面积139平米。

二、问题与分析

按照省编制部门制定的编制规范,小学教育的师生比为1:23至1:25,区农村小学的总体师生比为1:15.8,教师数和学生数相比,超编人数达330人,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若是以57所学生数少的村小中师生比1:6.35而论,人力资源浪费可谓惊人了。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农村小学生生均校园面积为22平米,生均校舍面积为3平米。农村小学生均校园面积61.5平米,生均校舍面积7.5平米,均超出国家标准1.5倍以上。而57所学生数少的村小,生均校园面积近390平米,校舍面积近34平米,均超出国家标准10倍以上,土地、校舍等物资资源浪费严重。

一方面是教师数严重超编,而另一方面却又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1个教师任教的学校,他需要担任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自然常识等众多门功课的教学,而且有时还要教授两个年级,一天六七节课,既力不从心,又不能胜任。几个学生(甚至是一个)常年面对单调的环境和单一的教师,显然难以开阔视野、全面发展。这既难以完成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标准要求,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从这个层面来说,区的教师人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还需要继续充实和更新。

目前存在的人数少的村小,都是距离中心小学和其他完小路程较远的地方,如章广的松王、元山两所村小,离章广中心小学都8公里,在这里上学都是1-4年级学生,学生家离学校最远的还有2公里。松王、元山两个村庄合并后,按照行政区划,两所村小也应合并,但两所村小相距4公里,无论并到哪所村小,有不少小学生上学的单趟走路时间都会超过40分钟,而且遇到风霜雪雨等恶劣天气或冬天早晚路上行人稀少等原因,存在危险和隐患。施集的陈洼村民组教学点,与全椒交界,四面大山阻隔,无论是到本村的永红村小,还是到最近距离的全椒村小,都有十几里的山路要走。村民组自己聘请一个教师,给两个学龄儿童授课。由于区自然条件的差异,类似上述的情况,在山区、丘陵区普遍存在,圩区也有少数存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区教育主管部门前些年曾经做过很多努力,先后撤掉了8所村小。现在闲置的校园,就是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前面说到的客观原因,为了不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因为路远等原因辍学,还有很多村小无法撤并。另外,由于用人体制的原因,即使学校撤并了,教师也不能辞退,人员编制依然没有减少,财政负担依旧。

三、建议和对策

由于上述问题,区农村小学布局必须大规模调整。只有通过调整,才能解决小学教师超编和村小撤并问题。

1、从人事改革入手,多渠道解决小学教师超编。一是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实行全员聘任制。为减少矛盾,维护稳定,可以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进人员建立奖惩辞退机制,因事设岗,因教设岗,使教师编制流动起来。同时可以将社保机制引入新进教职员工中,解决他们的以后养老问题,减轻财政负担。二是自然减员。现在村小任教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是当年民师转正人员,知识和年龄都偏向老化,据本次调查显示,未来5年,这批教师将有300余人陆续退休,自然减员可以使超编人员逐年下降。三是选拔年轻教师进修与集中专业培训。除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批年轻教师进修深造外,还根据实际需求,不定期地组织对部分教师进行有关专业培训。这样,既提高现有从教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又可向中学输送。四是编制上做调整。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向省市编制部门反映,适当增加编制。与我省邻近的江西省,近年就对山区、丘陵地区教师配备不按师生比来定编,而是按照班级数来定编,班教比1:1.5。全省由此增加教师编制近2万人。

2、村小撤并要提前科学谋划。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适龄儿童入学数逐年减少,一部分村小撤并势在必行。根据区计生部门提供的权威数字,2000-2005年区农村人口出生数分别为2518、2321、2253、2143、2125、2046,逞逐年下降的趋势。这6年出生人口数,将是5年后的2012年区小学在校学生数理论数据总和,即13406人,比今年减少3171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对农民工的需求增加,这13406人将有不少要进城读书或随父母前往打工地就读,到时候比今年理论上测算减少的人远远不止3171人。这样,有的村小如果不撤并,就有可能无人就读。按照2012年区农村小学在校生13406这一理论数据,未来5年,陆续将现在的127所小学撤并一半,即校园面积保留509855平米,校舍面积保留62110.5平米,区农村小学生均仍可达校园面积38平米,校舍4.8平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村小撤并后,如何解决那些远距离适龄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就学问题?一是发展寄宿制学校。目前,章广、常山、施集、花山等中心小学、李集子洲希望小学、井楠村小等都有大批小学生寄宿,学校通过加强管理,加大对食堂、宿舍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规范化配备生活老师,使寄宿同学学习、生活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关于这一点教育部在《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有明确要求,关键是要加强管理。不能因为学生寄宿容易发生问题,就因噎废食,畏缩不前。二是安排车辆接送。对于圩区、路况比较好的地区,可以购置校车或借助社会车辆早晚接送学生。对于接送车辆,要严格依据公安部门的检测标准,定期检测,加强对驾乘人员的培训,做到安全第一。三是投亲靠友。沙河中心小学没有食堂,也没有宿舍,但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校附近寄宿。他们有的是住在亲戚朋友家,有的是租住在镇居民家,还有的几家联合租下一处房子,家长轮流前来照顾小孩。这样的风气形成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中心小学。

以上三项措施,前两项应该是发展方向,后一项只能是权宜之计。要想把区村小撤并工作搞好,政府要逐年增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各寄宿小学配备一流的硬件和一流的生活老师,使寄宿制规范化、制度化。随着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收入的逐年提高,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这一块应该会越来越好。另外,区委区政府要创造条件,使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尽快地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教育自身造血来增加投入。全区撤并60余所学生数少的村小后,能够空置出土地50余万平米,校舍62000余平米。这里面,有不少校园可以复垦还原为农田,如调研组到达的乌衣镇新河村小,校园占地8000平米,全是优质农田。这些学校可以将校舍拆除,建材拍卖,校园复垦后可以进行基本农田置换,变成工业用地。统一运作好,增值空间极大。一些位于山区的校园,也可以对外招租或拍卖,关键是使用好土地等相关政策。各村小的校舍都是前两年才修造的,越早处理,价值越大,还能省去维修费和管护费。

由于牵涉到土地权属问题,校园校舍处置,仅仅靠教育部门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建议由区两办牵头,由教育、人事、土地、城建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详细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则,提交有关部门批准执行。总之,要使撤并后的校园土地最大效益化,来增加教育的自身投入。这项工作越早进行,教育部门就越主动,如果校园出现空置,而资产又无法及时盘活,极有可能造成资产流失或产权纠纷。现在已经空出来的8所村小,已经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这种情况,各相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

四、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学教师超编问题的解决要和全区教职员工整体编制工作一同考虑。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必要时,可以到相关先进地区观摩、学习。

2、村小的布局调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农村小学学生数下降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共性问题,不是区一个区的问题。布局调整只是手段,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为全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布局调整的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布局和建设。总的要求是不能让任何一个适龄儿童无书可读,无校可上。

3、村小撤并前要进行可行性调研,防止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现象发生。村小撤并要根据人口变动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对村小的布局、学生的分布情况、道路交通、学生的需求、群众关注的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有定量的统计,也要做定性分析,做到掌握情况客观全面,解决办法科学务实,避免因决策的失误、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新的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的发生。各地要积极探索和寻求解决学生上学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