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认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7:15:30

产品认证

产品认证范文篇1

一、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国务院确定的统一规划、强化监管、规范市场、提高效能和与国际接轨的认证认可工作原则,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监督、综合协调和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下,建立并完善我国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提高农产品认证评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产品等“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水平的提高,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服务。

二、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的工作重点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我国农产品认证要借鉴和引入工业产品认证认可的经验和有关做法,统一认可制度、统一认可机构、统一认可标准和认可程序,保证认可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加快农产品认证工作。

(二)实行统一的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的国家认可制度。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审批登记与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号)有关规定,从事农产品认证、认证咨询和认证培训等业务的机构要办理审批和登记注册;农产品认证机构应当取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认可机构的资质认可;对农产品认证培训机构、农产品认证人员实施注册、备案制度。

(三)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国家农产品认证标准。以现阶段我国业已开展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认证为基础,统一、完善相关的认证标准体系,逐步使我国农产品认证与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准和认证形式接轨。

(四)制定有利于社会监督和促进有序竞争的农产品认证标志(标识)管理办法。通过认证标志,建立认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认证机构要对其认证结果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对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和出口验证制度。

(五)加强对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与认证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检查。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强监督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农产品认证机构。加强对境外相关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和有关机构以及独立检查员的监督检查。

(六)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积极推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及认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通过认证帮助、指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并调整关键控制点限值,及时纠正偏差,保证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符合规定要求,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七)推动建立贯穿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储运、经销全过程的质量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经销企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储存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中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开展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要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要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服务;要通过认证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

(二)要加快与农产品认证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有关技术法规的制、修订进程,使各类认证标准层次分明,并具有可操作性。积极推进我国有关农产品认证领域的国际间相互认可工作。

(三)发挥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和行业(产业)协会在农产品认证活动中的示范和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创汇,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

(四)利用WTO“绿箱”政策和借鉴国外做法,扶植具备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对获得有机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产品认证范文篇2

1.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大陆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由CNCA指定,目前全国有13家,分别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北京中化联合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中汽认证中心、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广东质检中诚认证有限公司。每个认证机构能够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都有不同,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来确定该向哪个认证机构申请。台湾地区的验证登陆机关(构)由BSMI指定,目前有7家具有发证权,分别为财团法人台湾电子检验中心、财团法人台湾大电力研究试验中心、国立成功大学、财团法人台湾建筑中心、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财团法人紧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2.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范围大陆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从最初的类132种产品发展到了现在的22大类157种产品,覆盖了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电工、电子、电信、农机、机动车、建材、安防消防、医疗器械、轻工、化工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10个行业。台湾地区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电机类、电子类、机械类、化工类。

3.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标识大陆的认证标志的名称:“中国强制性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CC”,也可称为“3C”标志。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CCC标志。台湾地区的强制性认证标志如图2所示。

4.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有效性大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格式内容是由CNCA统一规定,并由认证机构发放。证书有效期为5年。台湾地区的强制性产品证书格式内容是由BSMI统一规定,由验证机关(构)发放。证书有效期为3年。

二、两岸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比较分析

1.共同点认证的目的相同。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认证的做法相同。通过立法而强制性实施的一种产品认证制度。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相关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定,由指定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和/或生产厂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认证的程序基本相同。都包括了认证申请、型式试验、工厂审查及获证后的监督四个环节。

2.不同点

(1)认证的模式不完全相同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由单一认证模式或者多项认证模式的组合的方式,且都有型式试验、工厂检查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大陆未采用台湾地区的自行管制模式(模式一)、完全质量管理制度模式(模式四)、制程质量管理制度模式(模式五)、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模式(模式六)四种认证模式。

(2)认证的机构不同由各自的认证执行机关(即CNCA和BSMI)分别指定认证机构。

(3)认证的范围不完全相同在电子电器类产品上,两岸的认证范围略有不同。在机械、化工类产品上,两岸的认证范围部分不同。

(4)认证的标识不同两岸强制性认证标识图案不同,由各自的认证执行机关(即CNCA和BSMI)制定和。大陆的强制性认证标识需要由CNAS指定的印制机构承担,模压设计方案应当由认证标志的申请人向CNAS指定的机构提出申请,经CNAS审批后,方可自行制作。台湾地区的商品验证登录的标识由报验义务人按照规定自行印制,规格尺寸未作指定,但有比例要求。

产品认证范文篇3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我国质量监督及质量认证工作。年月,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的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工作。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国务院决定在国家质检总局下设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授权,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为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逐步转变对认证认可工作的管理方式,由把认证认可工作作为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转为充分利用认证认可工作的成果,实现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充分发挥各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推动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大、新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重要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推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个贯彻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新高潮。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就是要对我市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各项工作做进一步动员和部署。下面,我强调两点意见:

一、从讲政治的高度,将贯彻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为当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把贯彻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领会贯彻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

第一,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我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出的一个郑重承诺。实施这项制度是我国兑现入世承诺的重要标志,也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享受应有的权力的同时,履行相应义务的决心和态度。

第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创新,都对认证认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各项技术要求代表了国内、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标准和生产工艺,是我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和世贸规则,建立并实施适应认证认可工作发展需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体现了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有利于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减轻企业负担,创造宽松、便捷的进出口贸易环境;有利于提高我市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深入发展。

第三,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规范市场和质量管理体制提供了制度保证。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改革了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方式,将有力地促进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条件。

第四,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洗牌,那些小而全的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契机,因势利导,引导企业进行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区域产业升级战略,改变低层次的初级市场竞争现状,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走“技术共享”的发展模式,对生产比较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产品,鼓励企业加强专业分工和合作,培育和优化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品,大力推动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以适应新的市场管理规范和国际化竞争新形势。

第五,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产品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对提高产品质量,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安全,规范市场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密切配合、狠抓落实、齐心协力,开创我市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新局面

目前,我市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已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正在积极申办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近300家。虽然,我市获证企业总数在西南地区名列前茅,但是,我市目前尚有近200家中小企业还未申请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顺利实施。在当前一段时间,要突出抓好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宣传报道,加强服务意识,开展执法监督这几件大事。

第一,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技术性强,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协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正确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支持我市各级质监部门和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确保我市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兑现入世承诺,关系到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安全。在没有过多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要确保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我市顺利实施,就必须通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从事认证宣传工作的同志,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重点,在近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掀起宣传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新的高潮。特别要注意总结推行已获证企业的成功经验,挖掘总结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优秀范例,通过典型引路,促进企业申请认证。在当前即将面临执法检查的情况下,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宣传工作。在执法检查开展以后,要对因违法违规对社会、对消费者和企业本身造成危害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增强企业申办认证的自觉性。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

第三,加强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本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宗旨,创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同时,要将注意力转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积极引导相关生产企业和进出口企业申办认证,创造与维护一个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养良好的竞争秩序,在发展方向上予以引导,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行为和秩序上加以规范,在有效性上加强监督管理,为广大生产企业、经销商和进出口企业服务。

第四,严格执法检查。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监督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能否真正顺利实施,能否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关键要看行政执法工作是否到位。我市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执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建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执法管理体系,按照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市场整顿和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以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为基础的工作格局,克服和解决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坚持以强化行政执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突出行政执法工作重点,确保我市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执法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产品认证范文篇4

大家好!

我竞聘的职位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综合业务部---产品认证客服中心部长。

下面我先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我叫xx,**年出生于山东邹城,那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故乡,也是我自小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那里,我同所有齐鲁人一样,近水楼台,沐浴先人儒家之风,潜移默化,领略中庸和谐精神。岁月如流,世事沧桑,我经历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反复磨练。**年技校毕业参加了工作,做过电工,之后有过两年的银行职员的工作经历。在**年开始了功读山东农业大学本科学历的学习,20**年顺利毕业并拿到了学士学位。毕业之后,在私企先后担任财务部经理、行政总监兼财务总监等职务,具备一定水平的行政、财务管理能力和经验,拥有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豁达乐观的良好品质。于**年调入北京陆桥质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今年四月份,首先来到本中心的经营发展部工作,在各位领导的教导和同事们的影响下,很快适应环境,逐步熟悉业务,对中心的政策、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企业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协助经营部做绩效考核的统计工作,7月份经领导层统筹安排,来到了现在的综合业务部,与宋工一起并肩作战,做些证书协查的工作,并以“领导信得过,同事处得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我有幸收获了领导热情的鼓励和同事们真诚的信赖。

关于十年,有很多饱含哲理的说法:十年磨一剑,十年辛苦不寻常。从步入山东农大至今,我也将要走过十年的路程。十年来,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长,我深深地认识到: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一个人的胸怀、境界和德行是修出来的。并坚信,这句话将在我未来的生活岁月里,成为伴我上路、催我奋进的座右铭。

产品认证客服中心部长,是一个对自己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都有更高、更强、更快要求的工作岗位。我深知,部长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团队工作的绩效,关系到部门工作的成败,更对中心工作的当前态势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我以为,对中心工作的未来发展和策略调整必将具有提示、引导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部长的工作,只能迈大步,不能拖后腿;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只能让领导省心,不能让领导头疼。对我而言,竞选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尽管现在的压力在无限增大,而过去的成绩不可复制,我依然要珍惜这次竞职演讲的机会,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更希望能有机会在部长的岗位上,实现新的自我完善,为中心的发展奉献我的忠诚和力量。

当然,部长工作并非纸上谈兵,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需要的是科学发展的思维,需要的是和谐向上的理念。基于此,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呈现给领导和同事,请各位检阅,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习的敌人是自我的满足,从职员到部长务必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掀起部门业务学习热潮,促进本部门拥有雄厚的业务实力。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贵在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人又是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挖掘每一个人的业务潜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尤为重要。而部长,不仅是一个职务的符号,更是部门信念、业务实力、英雄荣誉的标识。因此,部长以身作则,强化学习,学以致用,是千头万绪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职位说明书来看,要求掌握的5大基本技能、6大特殊知识,2大点20小点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就足以叫人非学不可,必学无疑了。而与此同时,部长,配合中心各项学习活动,组织引导部门人员学习业务,研究专业技术,使他们不仅具有做最好的自己的积极心态,更具有把学习进行到底的豪迈气概。结果是,不仅认证行业知识过硬,而且具备相关的法律事务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沟通能力等等,雄厚的业务实力,必将为部门成为中心之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中心领导决策和部门团队力量相得益彰,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这道理很简单,部门工作就像一场球赛,单凭个人力量,再好的球技,再顽强的拼抢,也难以取得胜利,这就需要大家的配合。独木难成林,群狼才能胜猛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就本部门而言,团队精神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才干,他们各有优势,合力出拳,和谐共进,去争取胜利。同时,大家有缘在一起工作,离不开友谊的点缀,我们的友谊都是在工作联系中产生的。每天近500份的制证工作,从证书的校对、打印、存档到邮寄,每个岗位的通力合作,每个人的积极配合,才使得这样的工作值得关注,才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当然,光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是不够的,部长还必须随时与中心各领导层沟通,提高决策速度,但同时,也不能因为快速而牺牲决策的质量。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高质量的科学决策,1加1必然大于2,部门工作顺水顺风,中心的业务发展则无往而不胜。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中心的统一部署下,营造创新管理机制。

本部门工作具有一种特殊性,其工作网络遍及中心内外。其外部,包括认证客户、各地分中心、各地评审中心、各地质检部门;内部,则有中心领导、综合处领导,以及各处室和本部门内外人员。从工作目标来看,既要协调组织中心产品认证客户服务工作,组织实施中心客户服务工作总体规划及其相关管理办法,又要全面负责产品认证客户服务中心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归口统一负责中心产品认证各种证书、认证标志发放的管理批准工作。因此,我以为,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凭借本部门团队精深专业的服务水平和团结奋进的工作热忱,还必须在中心统一部署下,营造创新管理机制,实现部门和中心新一轮的发展。比如,采用公平竞争的工作分配方式、充分挖掘部门人员的潜力,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提升他们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包括客户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言以蔽之,管理即服务,创新如登山,部门每前进一小步,中心的服务工作就是一个新高度。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必须认真解决好客户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使客户放心满意。我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量身定做服务产品。客户服务人员要随时发现、积极捕捉客户其他潜在需求。因为成功开发出一个创新的服务项目,即解决客户的难题,又能有效提升中心在客户中的影响,同时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做好细节的部分,因为“细节决定完美”。客户服务人员还要有敏感性,善于换位思考,尤其是客户对我们服务质量的评价,更要及时反映,以便各级领导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改进工作,使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我在这里占用了这么多时间,既有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又有与大家坦诚的心灵交流;既有自己抛砖引玉的粗糙思想,又有真知灼见的真诚引述。其实都是想传达这样一个命题——竞选部长,人生的另一种精彩,我参与,我快乐。

产品认证范文篇5

大家好!

我竞聘的职位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综合业务部---产品认证客服中心部长。

下面我先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我叫xx,**年出生于山东邹城,那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的故乡,也是我自小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那里,我同所有齐鲁人一样,近水楼台,沐浴先人儒家之风,潜移默化,领略中庸和谐精神。岁月如流,世事沧桑,我经历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反复磨练。**年技校毕业参加了工作,做过电工,之后有过两年的银行职员的工作经历。在**年开始了功读山东农业大学本科学历的学习,20**年顺利毕业并拿到了学士学位。毕业之后,在私企先后担任财务部经理、行政总监兼财务总监等职务,具备一定水平的行政、财务管理能力和经验,拥有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豁达乐观的良好品质。于**年调入北京陆桥质检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今年四月份,首先来到本中心的经营发展部工作,在各位领导的教导和同事们的影响下,很快适应环境,逐步熟悉业务,对中心的政策、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企业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协助经营部做绩效考核的统计工作,7月份经领导层统筹安排,来到了现在的综合业务部,与宋工一起并肩作战,做些证书协查的工作,并以“领导信得过,同事处得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我有幸收获了领导热情的鼓励和同事们真诚的信赖。

关于十年,有很多饱含哲理的说法:十年磨一剑,十年辛苦不寻常。从步入山东农大至今,我也将要走过十年的路程。十年来,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长,我深深地认识到: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一个人的胸怀、境界和德行是修出来的。并坚信,这句话将在我未来的生活岁月里,成为伴我上路、催我奋进的座右铭。

产品认证客服中心部长,是一个对自己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都有更高、更强、更快要求的工作岗位。我深知,部长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团队工作的绩效,关系到部门工作的成败,更对中心工作的当前态势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我以为,对中心工作的未来发展和策略调整必将具有提示、引导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部长的工作,只能迈大步,不能拖后腿;只能做好,不能做坏;只能让领导省心,不能让领导头疼。对我而言,竞选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尽管现在的压力在无限增大,而过去的成绩不可复制,我依然要珍惜这次竞职演讲的机会,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更希望能有机会在部长的岗位上,实现新的自我完善,为中心的发展奉献我的忠诚和力量。

当然,部长工作并非纸上谈兵,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需要的是科学发展的思维,需要的是和谐向上的理念。基于此,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呈现给领导和同事,请各位检阅,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习的敌人是自我的满足,从职员到部长务必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掀起部门业务学习热潮,促进本部门拥有雄厚的业务实力。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贵在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人又是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挖掘每一个人的业务潜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尤为重要。而部长,不仅是一个职务的符号,更是部门信念、业务实力、英雄荣誉的标识。因此,部长以身作则,强化学习,学以致用,是千头万绪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职位说明书来看,要求掌握的5大基本技能、6大特殊知识,2大点20小点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就足以叫人非学不可,必学无疑了。而与此同时,部长,配合中心各项学习活动,组织引导部门人员学习业务,研究专业技术,使他们不仅具有做最好的自己的积极心态,更具有把学习进行到底的豪迈气概。结果是,不仅认证行业知识过硬,而且具备相关的法律事务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沟通能力等等,雄厚的业务实力,必将为部门成为中心之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中心领导决策和部门团队力量相得益彰,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这道理很简单,部门工作就像一场球赛,单凭个人力量,再好的球技,再顽强的拼抢,也难以取得胜利,这就需要大家的配合。独木难成林,群狼才能胜猛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就本部门而言,团队精神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才干,他们各有优势,合力出拳,和谐共进,去争取胜利。同时,大家有缘在一起工作,离不开友谊的点缀,我们的友谊都是在工作联系中产生的。每天近500份的制证工作,从证书的校对、打印、存档到邮寄,每个岗位的通力合作,每个人的积极配合,才使得这样的工作值得关注,才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当然,光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是不够的,部长还必须随时与中心各领导层沟通,提高决策速度,但同时,也不能因为快速而牺牲决策的质量。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高质量的科学决策,1加1必然大于2,部门工作顺水顺风,中心的业务发展则无往而不胜。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中心的统一部署下,营造创新管理机制。

本部门工作具有一种特殊性,其工作网络遍及中心内外。其外部,包括认证客户、各地分中心、各地评审中心、各地质检部门;内部,则有中心领导、综合处领导,以及各处室和本部门内外人员。从工作目标来看,既要协调组织中心产品认证客户服务工作,组织实施中心客户服务工作总体规划及其相关管理办法,又要全面负责产品认证客户服务中心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归口统一负责中心产品认证各种证书、认证标志发放的管理批准工作。因此,我以为,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凭借本部门团队精深专业的服务水平和团结奋进的工作热忱,还必须在中心统一部署下,营造创新管理机制,实现部门和中心新一轮的发展。比如,采用公平竞争的工作分配方式、充分挖掘部门人员的潜力,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提升他们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包括客户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言以蔽之,管理即服务,创新如登山,部门每前进一小步,中心的服务工作就是一个新高度。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必须认真解决好客户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使客户放心满意。我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量身定做服务产品。客户服务人员要随时发现、积极捕捉客户其他潜在需求。因为成功开发出一个创新的服务项目,即解决客户的难题,又能有效提升中心在客户中的影响,同时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做好细节的部分,因为“细节决定完美”。客户服务人员还要有敏感性,善于换位思考,尤其是客户对我们服务质量的评价,更要及时反映,以便各级领导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改进工作,使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我在这里占用了这么多时间,既有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又有与大家坦诚的心灵交流;既有自己抛砖引玉的粗糙思想,又有真知灼见的真诚引述。其实都是想传达这样一个命题——竞选部长,人生的另一种精彩,我参与,我快乐。

产品认证范文篇6

为贯彻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方针,落实省局“四转四加强”,要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抓好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确定“三个重点”,做到“三个百分之百”、“五个结合”,抓好“五项制度”,更好地履行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监管责任。

二、提认识、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强制性认证行政监管工作的领导,确保强制性认证行政监管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成立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为成员。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业务股,由张丽华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监管工作日常事务。

三、明确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

(一)认真研究,确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的“三个重点”。根据县内实际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实行分类监管与与重点监管相结合。

(二)对辖区内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建立监管档案、百分之百建立巡查制度、百分之百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一是全面准确建立辖区内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按职责要求由业务股结合县内实际情况,对县内3c目录内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质量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保管、维护和更新工作。二是认真开展辖区内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巡查工作。按照认监委公布的获证企业和产品信息以及省局确定的重点监管企业和产品目录,结合本县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质量状况等,开展对目录内产品获证企业的巡查。巡查基本内容包括进货、生产、检验、入库各环节,以及3c标志的使用情况。巡查时应填写《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企业日常巡查记录表》,注意搜集企业有关3c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查找行业中存在的对产品质量安全有影响的共性问题,及时反。三是应对生产企业以下行为:是否应有证而无证生产;是否证书已撤销、注销或暂停,却仍在生产;企业现场产品是否与3c证书符合等问题进行处理。

(三)对辖区内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做到“五个结合”。即:一是坚持出厂环节监管与销售使用环节相结合。销售和使用环节监管是重要工作,辖区内生产企业的出厂环节监管是重中之重。二是坚持企业情况和分类监管相结合。根据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质量状况等,对企业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监管。三是坚持属地监管与联动协查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积极配合由省局或市州质监局组织辖区范围内认证监管部门或稽查执法部门的联动协查。四是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对监管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通过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五是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以日常监督为主,专项监督为辅,两者结合互为补充。

(四)摸清情况,推动我省消防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顺利实施。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国家认监委的联合公告,确保12月31日前,全省喷水灭火产品等7种消防产品获得并加贴3c认证标志后出厂销售,一是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对辖区内等7种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对辖区内7种消防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政策宣传,督促企业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三是要做好建立档案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凡7种消防产品生产企业要建立质量档案。

(五)在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中认真抓好“五项制度”。即“对获证产品及其获证企业的跟踪检查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检查制度”、“辖区内生产企业的告诫制度”、“对辖区域内强制产品认证活动实施的监督检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大力加强认证监管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加强与认证机构的信息沟通,及时获得认证机构的企业分类信息、证书变更信息,对巡查中发现的获证企业违规行为及时通报认证机构并督促其进行相应的处理;配合上级部门参加认证活动行政监管,及时掌握企业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状况,评价机构工作质量,对在日常巡查或通过举报投诉调查发现的认证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巡查及市场监管中发现的3c目录内产品的违法行为,涉及辖区外企业的,及时通报相关辖区质监部门;注意收集与本辖区内3c目录内产品有关的各级质监部门质量抽查结果,以及其他部门与3c目录内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将其作为企业分类的信息输入。

(六)加强监管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注重加强认证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着重在提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认证执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准确性。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加强对3c目录内产品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及使用单位有关强制性认证法律法规、产品目录、认证规则的培训宣贯,减少企业因“不懂法而违法”的情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监管的宣传度,通过新闻会、典型案件曝光、案件深度报道等形式,形成对这些产品制假售假行为的震慑。利用县执法打假联系卡,公布举报投诉电话,鼓励举报投诉,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3c产品监管工作。广泛宣传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鼓励先进,引导消费。

(二)创新办法,务求实效。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合作,强化区域监管,落实责任分工,形成整治合力;紧紧依靠政府,融入工作大局,赢得信任和支持,确保工作落实,不断创新做法、积累经验,确保县域内3c认证产品得到有效监管。

(三)建立制度,长效监管。建立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企业的日常巡查、突击检查、专项监督抽查的行政监管机制。实行日常巡查、突击检查、专项监督抽查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必要时,联合认证机构开展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市场核查。重点查处未经认证、假冒认证的违法行为;追溯不合格产品生产场所。各类监督检查后,要做好相关记录,并纳入企业管理档案。

产品认证范文篇7

一、充分认识推动节能产品认证的意义

节能产品认证是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经合法认证机构确认或证明该产品为节能产品(包括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材和可再生能源等产品)的活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不经过认证的节能产品不能纳入政府采购。近年来,*省对节能产品的认证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仍存在认证范围较窄、纳入政府采购的认证节能产品少(如节能灯等)、认证结果采信率低等问题,认证和检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认证工作需要进一步推动。大力推进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对于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扩大节能产品生产和销售、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充分认识推动节能产品认证的重要性,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节能产业为目标,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加快推进节能产品认证工作。

(二)原则。一是企业动员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按照国家有关节能产品认证的规定,动员用能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向有关机构自愿提出节能产品认证申请,各级政府应加强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能产品认证工作。二是强化服务与加强监管相结合。加强政策扶持,形成有利于节能产品认证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管,促进节能产品质量提高。三是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依据*省产业格局,着力推动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的认证,带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促进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健康发展。四是认证和政府采购相结合。在积极组织认证节能产品的同时,积极采用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企业生产、销售节能产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节能产品认证。

(三)工作重点。围绕全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取得突破。

1.着力开展已制定节能评价标准产品的认证工作。重点推动变压器、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电热水器、绿色照明产品、彩色电视机、轻型汽车、拖拉机、柴油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产品、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零部件等产品的节能认证。

2.加强标准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尚无节能评价标准产品的认证工作。对不同领域、行业和产品实施分类指导,有步骤地建立和实施节能产品认证,重点推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燃气灶具等产品的节能评价标准研究和制订,进一步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

三、工作措施

(一)制定节能产品认证推进计划。省经贸委、质监局和节能办要研究制定节能产品认证推进计划,提出节能产品认证目录,加强对节能产品认证工作的指导。要围绕全省产业布局,以节能认证产品为引导,培育节能产品产业集群,形成一批节能产业基地,提升节能产业水平,推动区域节能产品发展。

(二)加强对节能产品认证的扶持。对通过认证的节能产品,符合《*省节能奖励办法》的给予奖励;通过节能产品认证的企业,列入省节能资金支持范围;将节能产品认证作为申请名牌产品和省长质量管理奖的重点加分项目;加大认证结果的采信力度,在政府节能产品采购清单的基础上,根据《*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优先采用节能产品,将节能产品的使用作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认证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对节能产品认证工作的研究开发,实施重点产品示范工程。建立节能产品认证机构活动报告、备案和公告制度,规范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积极争取国家认证监管部门支持,设立*省节能产品认证机构,加快推进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加大对节能产品检测机构的投入,提升节能产品检测技术水平,逐步实施节能产品认证、检测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人才培养制度,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专业人才队伍,降低认证及其咨询费用。

(四)加大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宣传。要广泛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宣传,不断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建立节能产品认证公告制度,宣传*省通过认证的节能产品和企业,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动节能产品认证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推进节能产品研发、生产、认证和推广。

产品认证范文篇8

第二条国家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制度。

第三条根据国务院授权,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公布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确定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制定和统一的标志,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第五条凡列入《目录》的产品,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

第二章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组织管理

第六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规章和制度;批准、《目录》。

第七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全国认证认可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协调有关认证认可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拟定、调整并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目录》;

(三)制定和《目录》中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四)确定《目录》中产品认证适用的认证模式;

(五)制定和认证标志;

(六)规定认证证书的式样和格式;

(七)指定认证机构和为其服务的检测机构、检查机构承担强制性产品认证和认证活动中的检测、检查工作;

(八)公布指定认证机构和为其服务的指定检测机构、检查机构的名录及其工作范围;

(九)公布获得认证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录;

(十)审批特殊用途产品免于强制性认证的事项;

(十一)指导各地质检行政部门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

(十二)受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投诉、申诉工作,组织查处重大认证违法行为;

(十三)指导处理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中的重大事宜。

第八条各地质检行政部门负责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法定职责,对所辖地区《目录》中产品实施监督;

(二)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九条指定认证机构的职责:

(一)在指定的工作范围内按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展认证工作;

(二)对获得认证的产品,颁发认证证书;

(三)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跟踪检查;

(四)受理有关的认证投诉、申诉工作;

(五)依法暂停、注销和撤销认证证书。

第三章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

第十条《目录》中产品认证适用以下单一的认证模式或者若干认证模式的组合,具体包括:

(一)设计鉴定;

(二)型式试验;

(三)制造现场抽取样品检测或者检查;

(四)市场抽样检测或者检查;

(五)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审核;

(六)获得认证的后续跟踪检查。

产品认证模式依据产品的性能,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公共安全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产品的生命周期特性等综合因素,按照科学、便利等原则予以确定。

具体的产品认证模式在认证实施规则中规定。

第十一条《目录》中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适用的产品范围;

(二)适用的产品对应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则;

(三)认证模式以及对应的产品种类和标准;

(四)申请单元划分规则或者规定;

(五)抽样和送样要求;

(六)关键元器件的确认要求(根据需要);

(七)检测标准和检测规则等相关要求;

(八)工厂审查的特定要求(根据需要);

(九)跟踪检查的特定要求;

(十)适用的产品加施认证标志的具体要求;

(十一)其他规定。

第十二条《目录》中产品认证的程序包括以下全部或者部分环节:

(一)认证申请和受理;

(二)型式试验;

(三)工厂审查;

(四)抽样检测;

(五)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

(六)获得认证后的监督。

第十三条《目录》中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进口商可以作为申请人,向指定认证机构提出《目录》中产品认证申请。

第十四条申请人申请《目录》中产品认证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照《目录》中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向指定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书、必要的技术文件和样品;

(二)申请人为销售者、进口商时,应当向指定认证机构同时提交销售者和生产者或者进口商和生产者订立的相关合同副本;

(三)申请人委托他人申请《目录》中产品认证的,应当与受委托人订立认证、检测、检查和跟踪检查等事项的合同,受委托人应当同时向指定认证机构提交委托书、委托合同的副本和其他相关合同的副本;

(四)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认证费用。

第十五条指定认证机构负责受理申请人的认证申请,根据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安排型式试验、工厂审查、抽样检测等活动,做出认证决定,向获得认证的产品颁发认证证书。

指定认证机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自受理申请人认证申请的90日内,做出认证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认证证书是证明《目录》中产品符合认证要求并准许其使用认证标志的证明文件。

认证证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申请人;

(二)产品名称、型号或者系列名称;

(三)产品的生产者、生产或者加工厂(场)所;

(四)认证模式;

(五)认证依据的标准和技术规则;

(六)发证日期和有效期;

(七)发证机构。

第十七条认证标志的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CC”,也可简称为“3C”标志。),认证标志是《目录》中产品准许其出厂销售、进口和使用的证明标记。

认证证书的持有人应当按照认证标志管理规定的要求使用认证标志。

第十八条指定认证机构应当按照具体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对其颁发认证证书的产品及其生产厂(场)实施跟踪检查。

第十九条指定认证机构对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认证证书:

(一)《目录》中产品认证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或者认证实施规则变更,认证证书的持有人不能满足上述变更要求的;

(二)认证证书超过有效期,认证证书的持有人未申请延期使用的;

(三)获得认证的产品不再生产的;

(四)认证证书的持有人申请注销的。

第二十条指定认证机构对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暂时停止使用认证证书:

(一)认证证书的持有人未按规定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

(二)认证证书的持有人违反《目录》中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指定的认证机构要求的;

(三)监督结果证明产品不符合《目录》中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要求,但是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第二十一条指定认证机构对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认证证书:

(一)在认证证书暂停使用的期限内,认证证书的持有人未采取纠正措施的;

(二)监督结果证明产品出现严重缺陷的;

(三)获得认证的产品因出现严重缺陷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

第二十二条申请人和认证证书持有人对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认证决定的认证机构提出投诉、申诉,对认证机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诉。

第四章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指定认证机构和为其提供服务的指定检测机构、检查机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接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

(二)根据国家产品质量认证的法律、法规规定,在指定范围内实施《目录》中产品认证、检测和检查工作;

(三)保证认证结果的准确,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定期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目录》中产品认证信息;

(五)保守认证产品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不得非法占有他人的科技成果;

(六)未经许可,不得向其他认证机构转让认证受理权、认证决定权、检测权和检查权;

(七)不得从事认证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咨询和产品开发工作;

(八)不得擅自与其他机构或者组织签署双边或者多边互认《目录》中产品的认证、检测和检查结果的协议;

(九)不得依照前项所述协议颁发《目录》中产品认证证书;

(十)配合各地质检行政部门对违反质量认证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查处工作;

(十一)建立《目录》中产品认证投诉、申诉制度,公正处理指定范围内的《目录》中产品认证的争议。

第二十四条获得《目录》中产品认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商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保证提供实施认证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保证获得认证的产品持续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则;

(三)保证销售、进口的《目录》中产品为获得认证的产品;

(四)按照规定对获得认证的产品加施认证标志;

(五)不得利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误导消费者;

(六)不得转让、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或者部分出示、部分复印认证证书;

(七)接受各地质检行政部门和指定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或者跟踪检查。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目录》中的产品,未按本规定实施认证的,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实施认证。

第二十六条《目录》中的产品获得认证证书、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伪造、冒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以及其他违反国家有关产品安全质量许可、产品质量认证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产品认证范文篇9

第一条为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第三条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由政府推动,并实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工作模式。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质量监督工作,由农业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责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工负责,共同做好工作。

第六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组织无公害农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第七条国家鼓励生产单位和个人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范围由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确定、调整。

第八条国家适时推行强制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

第二章产地条件与生产管理

第九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

(二)区域范围明确;

(三)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第十条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要求;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三)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第十一条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

第十二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当树立标示牌,标明范围、产品品种、责任人。

第三章产地认定

第十三条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工作。

第十四条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二)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

(四)产地环境说明;

(五)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六)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质证明材料;

(七)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八)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五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审工作。

申请材料初审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申请材料初审符合要求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级将推荐意见和有关材料上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推荐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有关材料的审核工作,符合要求的,组织有关人员对产地环境、区域范围、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措施、生产计划等进行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委托具有资质资格的检测机构,对产地环境进行检测。

承担产地环境检测任务的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出具产地环境检测报告。

第十九条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审核、现场检查和产地环境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应当自收到现场检查报告和产地环境检测报告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重新办理。

第四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二十一条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机构,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并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认可机构的资格认可后,方可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活动。

第二十二条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二)产品品种、产地的区域范围和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

(四)产地环境说明;

(五)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六)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质证明材料;

(七)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九)生产过程记录档案;

(十)认证机构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三条认证机构自收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之日起,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

材料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四条符合要求的,认证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派员对产地环境、区域范围、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措施、生产计划、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材料审核符合要求的、或者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限于需要对现场进行检查时),认证机构应当通知申请人委托具有资质资格的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

承担产品检测任务的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出具产品检测报告。

第二十六条认证机构对材料审核、现场检查(限于需要对现场进行检查时)和产品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应当在自收到现场检查报告和产品检测报告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认证机构应当自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后30个工作日内,将其颁发的认证证书副本同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由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第二十八条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重新办理。

在有效期内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以外的产品品种的,应当向原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构办理认证证书的变更手续。

第二十九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产品认证证书格式由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

第五章标志管理

第三十条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应当在认证的品种、数量等范围内使用。

第三十二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证书规定的产品、包装、标签、广告、说明书上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一)查阅或者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提供有关材料;

(二)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进行监督;

(三)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进行监督;

(四)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进行检查;

(五)对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产品进行检查、检验和鉴定;

(六)必要时对无公害农产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第三十四条认证机构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跟踪检查,受理有关的投诉、申诉工作。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撤销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被污染或者产地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相关标准要求的;

(三)擅自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范围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地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责令其停止,并可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罚款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产品认证范文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第三条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由政府推动,并实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工作模式。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及质量监督工作,由农业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责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工负责,共同做好工作。

第六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组织无公害农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第七条国家鼓励生产单位和个人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范围由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确定、调整。

第八条国家适时推行强制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

第二章产地条件与生产管理

第九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

(二)区域范围明确;

(三)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第十条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要求;

(二)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三)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第十一条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

第十二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应当树立标示牌,标明范围、产品品种、责任人。

第三章产地认定

第十三条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工作。

第十四条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二)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

(四)产地环境说明;

(五)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六)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质证明材料;

(七)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八)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五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审工作。

申请材料初审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六条申请材料初审符合要求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级将推荐意见和有关材料上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推荐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有关材料的审核工作,符合要求的,组织有关人员对产地环境、区域范围、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措施、生产计划等进行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委托具有资质资格的检测机构,对产地环境进行检测。

承担产地环境检测任务的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出具产地环境检测报告。

第十九条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审核、现场检查和产地环境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应当自收到现场检查报告和产地环境检测报告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重新办理。

第四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二十一条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机构,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并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认可机构的资格认可后,方可从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活动。

第二十二条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二)产品品种、产地的区域范围和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

(四)产地环境说明;

(五)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六)有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资质证明材料;

(七)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九)生产过程记录档案;

(十)认证机构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三条认证机构自收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之日起,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核。

材料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四条符合要求的,认证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派员对产地环境、区域范围、生产规模、质量控制措施、生产计划、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材料审核符合要求的、或者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限于需要对现场进行检查时),认证机构应当通知申请人委托具有资质资格的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承担产品检测任务的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出具产品检测报告。

第二十六条认证机构对材料审核、现场检查(限于需要对现场进行检查时)和产品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应当在自收到现场检查报告和产品检测报告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认证机构应当自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后30个工作日内,将其颁发的认证证书副本同时报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由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第二十八条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重新办理。

在有效期内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以外的产品品种的,应当向原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构办理认证证书的变更手续。

第二十九条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产品认证证书格式由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

第五章标志管理

第三十条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应当在认证的品种、数量等范围内使用。

第三十二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证书规定的产品、包装、标签、广告、说明书上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一)查阅或者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提供有关材料;

(二)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进行监督;

(三)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进行监督;

(四)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进行检查;

(五)对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产品进行检查、检验和鉴定;

(六)必要时对无公害农产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第三十四条认证机构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跟踪检查,受理有关的投诉、申诉工作。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六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撤销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被污染或者产地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相关标准要求的;

(三)擅自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范围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地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责令其停止,并可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罚款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