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监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2:41:54

产品监督

产品监督范文篇1

动物诊疗记录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对发病情况、用药、疗效都有清晰记录,但是未记录病畜禽所处的生产阶段,无法判断在用药后是否执行了休药期。防疫消毒记录齐全。春秋两季的畜禽强制性免疫和其他免疫记录均有记载,都进行了逐日消毒和定期交替使用不同消毒剂的记录。监测记录。在养殖场开展的“瘦肉精”检测结果、检测通知单和防疫监测情况均被记入养殖档案。检查记录。养殖场有由兽医站监管人员到场检查结果的通知,包括检查的内容、在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处理意见、处理结果都有记录,并经兽医站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养殖场业主共同签名,一式两份,兽医站和养殖场业主各保存一份。1兽医站档案资料。兽医站对每个养殖场检查结果通知单的份数与养殖场检查的记录完全相符。兽药饲料门市据兽医站的检查和监管记录反映,对兽药饲料门市的监管做到了逢集必检,每次赶集都有对兽药饲料门市的检查记录,检查记录具备兽药饲料经营业主的签名。农贸市场畜牧部门对农贸市场鲜活畜禽及其产品负有监督责任,罗汉镇兽医站确定了专人负责每日农贸市场的防疫检疫督查工作。据兽医站的工作记录资料反映,市场监管人员做到了每日上市督查,指导场地消毒,每日情况登记并由市场管理员签字确认。

量化监管效果

群众对量化监管的效果反应良好,监管工作成效显著。进行现场监督指导,能帮助被监管对象和消费者更加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监管工作其实也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量化监管有效地促进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和监管办法配套。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量化监管的思考

量化监管可以有效促进系列监管制度的落实在量化监管中监管责任的落实得到了充分体现,而量化监管的同时也促使了监管工作重要证据保留,使责任考核有了确切的依据。量化监管需要通过证据体现量化监管建立在有依据可循的基础之上,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为监管部门对每位具体监管人员的工作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监管“网格化”为量化监管奠定了基础明确任务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将监管任务和监管对象分解落实到人头(含村级防疫员),使监管工作呈“网格化”形态,根据监管对象的性质和监管的需要,确定日常监管基本次数,使监管工作得到比较科学的量化。量化监管引入社会监督因素罗汉镇的量化监管从四个方面引入了社会监督因素:一是向社会公示被监管对象、监管单位、监管责任人。二是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方式和监管举报电话。三是监管人员开展监督检查,检查处理情况由被检查对象签字确认,这是对监管者服务态度进行评价的办法。四是被监管者的自我管理和对监管者的监督。通过引入社会监督因素,接受社会的监督,让“大众参与监督”,使监管工作更加有效。量化监管和其他管理制度结合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化的监管形式,使监管工作“常态化”,为各级监管部门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常态化”督查提供了监管雏型。量化监管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量化监管要取得好的效果还必须以严格的责任考核制作为保障。任何好的管理方式和制度,都取决于执行者的责任心和责任主体单位的安全意识。

产品监督范文篇2

关键词:产品标准;产品质量监督;二者的关系

若要提升产品现有的质量,应能借助于常态流程内的监督。设定明晰的产品标准,强化细节范畴的查验及监督[1]。产品标准涵盖着预设的规格、产品必备的质量、结构等的规定。在特定时段之内,产品标准供应了查验的参照,搜集可得精准的信息。由此可得,产品标准及各时段内的质量监督应能彼此依存,这样的基础之上彼此促进,构建更为完备的质量体系。

一、二者彼此依赖

产品标准构建了后续检验的必要根据,依循正式标准来检定多类的产品,测定了产品属性。采纳这样的路径,可获取的查验数据才拥有了可信性,更为可靠且真实。详细来看,二者彼此依赖的特性含有如下表征:

(一)提供了可查验的监督参照。质量监督侧重去查验某一产品,它有着凸显的监督属性。质量指标关涉若干的数据,依循设定的检验流程来判别选出来的产品是否合格。在检验流程内,产品标准有着必要的价值。针对同类产品,若没能设定可供查验的指标,那么测得的质量状态也不够可信。因此,产品标准预设了质量监督特有的根据,是监督的参照。作为技术根据,产品标准应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产品特性,它可分成多重的指标数据[2]。

(二)落实设定好的监督指标。唯有落实了预设的标准化,产品监督才可供应更精准的产品信息。质量监督真正去落实了拟定的若干标准,监督是必备的手段。设定了标准后,唯有经由后续真正去落实,这样的标准才会凸显实效。产品标准应被用作衡量产品、辨析产品表征出来的特性。要真正去贯彻,不断去提升初始的指标,获取更高水准的新指标。落实了设定出来的产品查验指标,将从根本上助推质量提升,企业依循这样的指标来调控平日生产。

(三)共有对象及目标。质量监督及查验、拟定的产品标准,二者针对着共有的对象,也拥有同一目的。这是由于,二者都面对着待查验的某类产品,都有着强制特性。设定监督及查验,是为创设更优的某一产品质量,二者预设了同样目标。拟定了新指标、最终真正予以落实,它们都创设了多层的质量保障。质量监督拥有自身的监督特性,意在保护消费者、督促企业去接纳自身缺陷,从而自觉予以整改。从这种特性可知,二者都意在从本源上提高质量,这是根本目标。

二、二者彼此促进

质量监督有着本体的监督价值,也有着督促性。这是因为,质量监督侧重去更新设定好的现存标准,常态监督也督促着标准的修正。即便起初设定了再完备的指标,也不可始终存续下来。实践变更的态势下,唯有不断予以修正才会吻合新市场下的产品监督。设定的初始标准经由不断升级,更能符合实践。这样的标准升级伴随着产品监督,监督起到了凸显的指引作用。质量监督进展之中不断发觉弊病,搜集了反馈可得的一切信息,而后再去及时整改。监督之中随时都会查出疑难,发觉现有标准潜藏的某一漏洞。反馈至上级后,变更了不适宜的旧式标准,促进更高的进展。现今市场替换了总体格局,更新产品标准、不断延展质量监督覆盖着的现存范畴,促进了水准的提升。从现今状态看,生产正快速进展,技术水准也将伴随提升。创设出来的新颖产品根植于新态势下的技术变更,从客观视角看,产品更新也不可缺失拟定的新标准。检验的流程、质量监督可选取的成套设备也将被变更,二者显现出同步性。技术带动之下的产品标准日渐被变更,产品监督也融汇了新内涵,它们彼此是促进的,带动着共同的进展。质量监督依托于常态的检验,产品标准测定了它的可靠性,决定着可否供应精准的、必备的数据。质量监督拥有了本身的指引价值,查出了产品潜藏的缺陷,供应了更为长久的消费保障。选出来的检测仪器、检测可依循的总体步骤都不可缺失,它们有着必备价值。采纳先进的成套仪器、新颖的技术流程,将会创设更高效情形下的产品监督。提升了监督水准,归结可得精度更优的数值,检验也可拥有更高的权威特性。结语:强化质量监督,查验细微状态下的质量弊病,协助企业真正去改进。这样做,提升了常规情形下的监督水准,让产品标准变得更为明晰。从根本上看,产品标准应被看成技术准则,提供了查验必备的技术参照。与此同时,常态的质量查验协助关联部门去发觉若干的标准漏洞,改进可得更为适宜的新标准。借助检验方式,测得了产品本体的若干特性。产品标准及查验监督不可被分割,应能整合予以考虑,依照新态势下的市场特性来改进监督,促进质量完善。

参考文献:

[1]袁润成,纪朝凤,胡成亮.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的关系[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12):28-30.

产品监督范文篇3

关键词:标准监督;产品质量;联系分析

标准监督针对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产品质量监督也是标准监督工作有效功能贯彻的基础保障,由此可见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若有一方难以满足产品的发展需求,便会促使相应企业蒙受损失。在现有的社会经济中探求二者之间的联系与结构,具备一定的生产实际意义。

1标准监督与产品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标准监督是指企业产品在相关生产流线中施行标准的监督管理,是确保相应企业产品具备一定生产系数前提的衡量数据,针对相应市场需求与产品质量指标有所影响改变的同时,更是维持整体生产流线的基础规范;而产品质量监督则是依据相关生产标准进行的有效审查管理工作,以确保相应产品满足现有标准的参数要求,是确保产品核心质量具备市场要求基础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标准监督与产品质量监督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一个负责制定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另一个则是依据标准开展有效的技术实施工作,在现有的企业生产流线中二者功能性可谓是缺一不可。故而,有效把控二者基础职能,是确保相应产品具备市场发展优势和相关质量满足需求的前提,更是企业在现有社会经济建设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标准监督与产品质量监督的联系

2.1标准是质量监督实施职能的基础和凭证。产品质量监督的职能便是依据相关标准给予明确参数所施行的监督检测流程,其职能基础便是全面贯彻自身的监督职能,以约束相应产品质量方面的市场优势。针对市场性与经济性的条件不在产品质量监督职责范围之内,更不会针对相应标准规范有过于深化的研究,并针对标准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提出建议。故而,有效的开展标准监督工作是确保质量监督实施有效的前提基础,更是稳定企业市场发展的必然条件。其次,针对产品质量的审核标准,应当确保相应参数与质量检查关键点的全面性,有益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有更加完善的发展条件前提,为确保二者产品把控方面的协调提供凭证依据提供相对完善的空间平台。2.2标准监督对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有促进作用。企业标准具备一定先进行与科学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把控标准监督自身职能要求,根据相应市场环境的趋势和需求选择具备经济合理的产品质量要求,为后续产品质量管理提供先进的标准审核条件同时,更赋予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发展,为整体管理工作提供相对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生产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行有效约束,从而极大减轻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压力。2.3标准监督具备促进企业对标准编制的认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依据就是相关生产标准,故而对于标准编制的问题便应当给予重视。因为只有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准确指导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对企业标准的编制水准将直接影响到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标准监督工作充分重视起来,根据国家的相应的质量标准来制定本单位质量标准,切实保证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严格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4产品质量监督是标准有效贯彻的保证。标准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对标准的贯彻实施成效,其中能保证标准贯彻实施的重要途径就是对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只有在对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才能将产品质量标准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出来,所以说质量监督是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然而质量监督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能全面正确贯彻标准,保证所有员工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的条件,进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任何标准的贯彻和执行其实都是在质量监督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旦离开了质量监督管理,那么标准监督也就失去了意义。

3结论

规范化的企业标准是现有产品质量监督职能有效实施的前提,同样产品质量监督也是标准制定的条件基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够具备产品质量市场的完善发展,为后续企业在相关领域中的功能延伸提供相应了严谨性,更满足了相应产品把控工作具备后续贴合社会需求的经济前提。有效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使其具备先进科学性,是确保产品质量监督职能具备条件开展工作的基础。构筑产品质量监督严谨平台,更是标准制定完善的前提与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董争强.标准监督与产品质量监督的联系分析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7(8):53.

[2]刘敏娜.简析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督的关系[J].低碳地产,2016(17):112.

产品监督范文篇4

为了强化我区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提升和维护品牌农产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确保奥运会和自治区“五十大庆”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治区农牧厅决定,对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一名牌)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专项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目标

围绕“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加强源头治理、标准化生产、档案记录、质量追溯、依法惩处、合法用标等重点环节建设,确保我区品牌农产品的优质可靠。建立健全以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体系队伍为主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工作机制。

(一)及时发现并消除“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和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品牌农产品的公信力。

(二)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我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

(三)强化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全面提升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监管长效机制。

二、专项检查任务和内容

进一步落实属地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全面开展品牌农产品认证管理及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检查监督。

(一)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机构以及工作经费保证情况。

(二)检查品牌农产品认证监管资料档案建立及管理情况。要求档案记录真实、资料齐全、分类有序,便于认证检查、效能监督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

(三)检查品牌农产品认证管理有效性(工作机构认证管理制度建立运行现状和检查员职责履行状况)、生产经营规范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质量安全性(源头有保障、生产有规范、产品有检验、出厂有标准)、包装标识合法性(产品有证书、有包装、有标志,并合法有效)的自查工作。

(四)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巩固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重点检查各市县“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发展和监管的配套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建立情况,检查员、内检员和技术骨干人员培训情况,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认证环节的审核和证后市场监督检查情况,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问题查处情况。

(五)开展重点市县、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检查工作。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强化产地环境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投入品整治和规范用药,集中开展企业和基地现场检查、产品质量检验、标志规范使用等三个方面检查。以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水产和畜禽养殖以及动物卫生监督为工作重点,规范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强化市场准入,加大追溯工作力度,严禁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三、专项检查方式

这次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专项检查主要由五市农牧(业)局组织实施。各县(区)农牧(业)局对辖区内基地和企业进行自查。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督查。

(一)自治区农牧厅负责全区“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监督管理专项检查督查工作。

(二)五市农牧(业)局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县(市、区)“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监督管理专项检查工作。

(三)各县(市、区)农(牧)业局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三品一标一名牌”农产品监督管理自查工作。

(四)自治区农垦局负责所辖农场和企业“三品一标一名牌”产品监督管理的自查工作。

四、时间安排和要求

(一)自查和现场检查阶段:20*年5月26日至5月30日,完成自查工作。6月2日至6月6日,各市完成对辖区内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检查,6月12日前,请各市将专项检查工作总结报送自治区农牧厅市场信息处和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二)督查阶段:农牧厅将组织督察组择机对各市专项检查工作进行督查。督查主要采取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检查等方式。

产品监督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打击假冒违法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效地保护产品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和国务院赋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防伪技术、防伪技术产品及防伪鉴别装置的研制、生产、使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对产品防伪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全国防伪技术产品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防伪办)承担全国产品防伪监督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实行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相关部门配合,中介机构参与,企业自律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对按本办法获得合法资格的防伪技术、防伪技术产品、防伪鉴别装置及使用防伪技术的产品给予法律保护。

第六条产品防伪监督管理机构、中介机构、技术评审机构、检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保守防伪技术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或扩散防伪技术秘密。

第二章防伪技术产品生产管理

第七条国家对防伪技术产品及防伪鉴别装置(以下简称防伪技术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凡生产防伪技术产品的企业必须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资格。

第八条申请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通过产品的防伪技术评审。

防伪技术的评审由国家质检总局委托防伪技术评审机构组织防伪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

国家对防伪技术评审机构、防伪检测机构实行资格确认管理,对防伪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实行注册管理。

第九条申请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

(二)企业经营管理范围应当覆盖申请取证产品;

(三)产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四)有与所生产防伪技术产品相适应的厂房、设备、生产工艺和检测手段;

(五)具有与所生产防伪技术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

(六)有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七)有健全、有效的安全保密制度和保密措施。

第十条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办理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并递交下列材料:

(一)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申请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

(三)《防伪技术评审证书》;

(四)防伪技术或者防伪鉴别技术权属证明;

(五)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标准;

(六)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有效产品检验报告或者鉴定证明;

(七)其他需要出具的材料。

第十一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接到企业生产许可申请材料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发送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文件核查、现场审查、样品检测。符合发证条件的,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并统一公告。

第十二条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及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法规、规章执行。

第十三条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防伪技术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

(二)防伪技术产品的生产须签定有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禁止无合同非法生产、买卖防伪技术产品或者含有防伪技术产品的包装物、标签等;

(三)必须保证防伪技术产品供货的唯一性,不得为合同规定以外的第三方生产相同或者近似的防伪技术产品;

(四)不得生产或者接受他人委托生产假冒的防伪技术产品;

(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保守防伪技术秘密。

第十四条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在承接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任务时,必须查验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有关身份证明材料;

(二)使用防伪技术产品的产品名称、型号以及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质量检验机构对该产品的检验合格报告;

(三)印制带有防伪标识的商标、质量标志的,应当出具商标持有证明与质量标志认定证明;

(四)境外组织或个人委托生产时,还应当出示其所属国或者地区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营业证明。

第十五条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其产品防伪功能或者防伪鉴别能力下降,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报全国防伪办;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国家质检总局对防伪技术产品质量实施国家监督抽查,地方监督抽查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实施。

第三章防伪技术产品的使用

第十七条政府鼓励防伪中介机构发挥防伪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的桥梁作用,鼓励企业采用防伪技术产品。

第十八条对防伪技术产品使用实行备案公告制度。

第十九条防伪技术产品的使用者可持下列材料到所在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防伪技术产品的使用备案手续: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有关身份证明材料;

(二)防伪技术产品生产方与使用方签定的合同副本;

(三)使用防伪技术的产品名称、型号、防伪标志的图样;

(四)法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鉴定证明;

(五)可公开的、用于用户识别的防伪特征及用于执法识别的防伪特征资料。

第二十条各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防伪技术产品的使用备案后,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公告。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行业牵头单位应用防伪技术对某类产品实行统一防伪管理的,须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向社会招标,择优选用防伪技术与防伪技术产品,同时办理使用备案。

第二十二条境外防伪技术与防伪技术产品在境内使用的,须报全国防伪办进行防伪注册登记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三条防伪技术产品的使用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选用获得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格的防伪技术产品;

(二)选用境外防伪技术产品的,必须是获得我国防伪注册登记的产品;

(三)使用防伪技术产品,应当专项专用,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或者自行更换;

(四)停止使用或者更换、扩大防伪产品的使用范围,应当到原办理备案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停用或者重新备案手续;

(五)保守防伪技术秘密。

第二十四条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在异地设立使用推广机构,必须向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示该企业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或注册登记证明,办理备案后,方可开展业务。

第二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不合格或者假冒产品上使用防伪技术产品。

第二十六条经备案的防伪技术产品使用者如发现所用防伪技术产品防伪功能不佳,防伪失效时,可向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反映,并报当地或者国家质检部门协助处理。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七条未按本办法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销售防伪技术产品,以及已获得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而超出规定范围生产防伪技术产品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限期取得生产许可证;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15%至20%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防伪技术产品的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分别予以处罚:

(一)生产不符合有关强制性标准的防伪技术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二)生产假冒他人的防伪技术产品,为第三方生产相同或者近似的防伪技术产品,以及未订立合同或者违背合同非法生产、买卖防伪技术产品或者含有防伪技术产品的包装物、标签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产品,监督销毁或做必要技术处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防伪技术产品的使用者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选用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防伪技术产品的;

(二)选用未获得防伪注册登记的境外防伪技术产品的;

(三)在假冒产品上使用防伪技术产品的。

第三十条伪造或者冒用防伪技术评审、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及防伪注册登记等证书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一条产品防伪技术评审机构、检验机构出具与事实不符的结论与数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从事产品防伪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泄露防伪技术机密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产品监督范文篇6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产品除食品外,还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

对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有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被吊销许可证照的生产经营者名单;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监督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消费者选择合法生产经营者生产、销售的产品以及有合法标识的产品。

第四条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

违反前款规定,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在产品集中交易场所销售自制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当比照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的规定,履行建立产品销售台账的义务。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者应当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销售。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停止销售;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第六条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应当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明确入场销售者的产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经营环境、条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经营产品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条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法律规定产品必须经过检验方可出口的,应当经符合法律规定的机构检验合格。

出口产品检验人员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程序、方法进行检验,对其出具的检验证单等负责。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并予以公布。对有良好记录的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简化检验检疫手续。

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逃避产品检验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进口产品应当符合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口国(地区)签订的协议规定的检验要求。

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产品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产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进货人、报检人、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进口产品的进货人、销售者弄虚作假的,由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口产品的报检人、人弄虚作假的,取消报检资格,并处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第九条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销售者停止销售,对生产企业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对销售者并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履行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协调职责,本行政区域内一年多次出现产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十一条国务院质检、卫生、农业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快制定、修改或者起草相关国家标准,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协调配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产品标准体系。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产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生产经营者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遵守强制性标准、法定要求的情况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作为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定期考核的内容。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防止或者减少危害发生,并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罚:

(一)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取得许可证照或者经过认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

(三)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

(五)销售者没有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的;

(六)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本规定的义务的;

(七)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定的。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前款规定职责、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属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因不立即处理或者推诿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

第十五条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下列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

(四)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六条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公布;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吊销许可证照。

第十七条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授予其资质的部门吊销其检验检测资质;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发生产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产品安全事件时,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依照国务院规定信息,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产品监督范文篇7

为及时传达贯彻农业部和全近期召开的查禁“瘦肉精”工作紧急会议要求,全面部署我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全查禁“瘦肉精”工作任务,今天畜牧食品局专题召开了“全畜产品安全工作紧急会议”。刚才,畜牧食品局对该项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各县(区)务必认真抓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高度警醒,农产品质量否安全将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近10年来,食品安全丑闻频曝:从“注水肉”到“瘦肉精”,从“毒粉丝”到“毒大米”、“毒豇豆”,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面对我国接二连三的农产品安全问题,老百姓说:“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截至目前,仅三鹿奶粉共导致29万余名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其中6人死亡,三鹿集团因此而倒闭,相关负责人也被判刑。

食品安全既经济问题,也政治问题。国内外的重大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不仅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终会直接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也给民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与心理障碍,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和损害国家形象的程度。食品安全,成为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人民生命健康则核心中的核心。在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必须将食品安全问题摆到重要日程上来。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对畜产品安全监管不力,哪一天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危害民健康时,那将严重影响我社会诚信危机和政府的公信力。并给我畜牧支柱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各级政府一定要警醒,一定要看到食品安全的严重性,一定要提早动手把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二、全畜产品的安全程度,决定了我农村工作的基础地位。

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畜牧业在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部门年报,2011年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7.7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42.9%;在全农民人均纯收入3847元中,畜牧业纯收入为742元,占近五分之一;全农民人均出售农畜产品收入1192元,畜牧业占出售农产品收入的68.2%。由此可见,畜牧业支撑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来源,畜牧经济发展直接决定着农业的基础地位。

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既一项量大面宽的民生工程,也一项事关我山区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确保畜产品卫生安全的系统工程。全畜产品的安全程度,将决定我农村工作的基础地位。如果我发生了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或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畜产品将出现本地无人吃、外地出不去,不仅会严重影响畜牧经济发展,影响农民增收,动摇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同时还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近期在河南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在全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既影响了消费者信心,也给当地养殖场户和加工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对此,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从中吸取教训,务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管措施,切实加强我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三、抓住关键,全面开展“瘦肉精”等违禁品拉网式的监测工作。

为进一步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的违法活动,最近,全针对近期在河南发生的“瘦肉精”事件,统一组织实施了“瘦肉精”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上给我下达了“瘦肉精”专项监测计划。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我畜牧业健康发展,各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抓住关键,确保以下三条保障措施的落实:

(一)保证有专业队伍实施。组织实施“瘦肉精”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一项量大面宽的工作,特别全面开展拉网式检查,包括猪牛羊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生猪定点屠宰场、肉联厂以及南江桃园、通江平溪和铁溪三个设公路动物检疫监督检查站的入境生猪,都要进行抽样监测。各地要按照政府领导、业主负责、部门监管的责任体系要求,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下的行业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片负责、相关机构具体负责”的内部联动机制,并落实专门监管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确保“瘦肉精”等违禁品拉网式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

产品监督范文篇8

《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

二、监督对象

1、监督对象

辖区内所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消毒产品经营单位;各级医疗机构。

2、任务分工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本级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省卫生监督所具体实施对省直省管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各市、县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负责对本级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进行监管。

市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至少一次、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至少两次对辖区内所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实

地监管,省卫生监督所每年实地监督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不少于50家。

各设区市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省卫生监督所通知对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样、对经营单位的抗抑菌制剂产品抽样,并送省卫生监督所,由省卫生监督所统一送检。检测经费从省财政厅、省卫计委下达给省卫生监督所的消毒产品专项抽检经费中列支(另行发函通知)。

省卫生计生委将适时组织对各设区市消毒产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三、监督内容

1、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状况。生产企业厂区环境;生产车间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卫生、健康状况;是否在许可范围内生产等情况。填写《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表》(附件2)。

2、生产企业的消毒产品卫生质量。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出厂检测报告;产品配方以及违禁物质添加情况。

3、经营、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产品标签、说明书等情况。

四、监督考核

1、省级下达的监督检查任务是否按时、全部完成,检查信息、总结材料是否按时报送。

2、及时进行经常性监督的网络信息报告,省、市、县级监督覆盖率应达100%。

3、消毒产品监督员培训方案制定及实施情况。

4、考核方式采用查材料、听汇报、看现场等形式,具体考核方案另下。

五、监督要求

1、在开展监督抽检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抽检程序合法,结果准确可靠。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查处。

2、各地要及时通报不合格产品抽检信息或发出协查通知,接到信息通报或协查通知的监督单位应当依法采取措施,查处违法行为,并在3个月内反馈信息,降低或消除不合格产品和违法行为的危害。重大案件及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各设区市请于5月15日前将市级相关工作联系人名单(附件5)分别报省卫生监督所和委综合监督局。

产品监督范文篇9

一、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一)探索产品质量监督新模式。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本着改革创新的原则,逐步建立以企业质量自我声明、风险监测、质量申投诉处理、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为主要内容的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以监督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体系。

(二)突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根据职能分工,适时启动消费品质量安全状况调查,并率先对儿童用品、家用电器、食品相关产品开展生产企业状况调查,摸清底数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加强消费品监督奠定基础。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强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儿童用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重点消费品的监督抽查。综合应用监督检查、执法打假、风险监控和分类监管等监督手段,严查质量违法行为,维护消费品安全。

(三)扎实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全市系统认真开展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电线电缆、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等8类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各县要结合区域实际,确定重点提升的产品类别,加大工作力度,凸显质量提升成效。

(四)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以关系民生、直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为重点,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提出和实施风险处置措施,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通报预警制度,从源头上防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

(五)推进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定《市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实施办法》,总结新干县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监督工作经验,并在全市系统推广。探索建立分类监管信息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分类监管信息管理,为动态调整分类评价、落实分类监管措施奠定基础。

(六)完善产品质量社会监督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督,发挥大学生产品质量安全志愿者和产品质量安全特邀监督员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策划形象传播,普及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反映质量监督成效,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充分发挥特邀和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结合3·15、质量月等时间节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组织策划系列活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二、改进完善监督抽查工作

(一)突出监督抽查功能,提高监督检查针对性。以涉及安全健康、国计民生、节能环保、重要生产资料等产品为重点,科学制定重点监督产品目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确定监督检查范围和频次。针对产品质量问题,灵活运用不同检查方式,对抽查不合格企业开展跟踪抽查,对抽查合格率低的产品开展专项抽查,对重点产品连续开展抽查。将监督检查与分类监管、质量提升、执法打假等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监督检查计划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计划审批备案、监督检查结果和后处理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实现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和后处理信息共享,不断提高监督检查业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监督抽查方式,规范监督检查检验行为。加强对监督检查实施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承检工作规范》,不断完善抽样和检验环节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工作质量的检查考核,保证监督检查结果的科学、客观、公正。

(四)强化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认真执行《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规范》,严格落实后处理工作措施,实行监督检查闭环管理,不断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定期通报监督检查和后处理结果,建立并落实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约谈制度,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三、深入开展执法打假工作

(一)积极组织开展“双打”工作。切实履行好“双打”办职责,强化综合协调。根据总局和省市“双打”领导小组的安排,认真部署全年“双打”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具体任务落实。按照总局和省市“双打”领导小组的要求,重点抓好“双打”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二)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在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按五个方面要求推进“质检利剑”行动。一是突出重点产品。将近几年来投诉多、反映强烈、屡查屡犯的农资、建材、汽车及其配件、汽柴油、儿童用品为主的日用消费品等作为重点产品;二是深入摸排违法线索。通过暗访摸排、舆情监控、风险监测等方式,摸排质量违法线索,集中执法力量,开展集中行动,重拳打击;三是严查彻办违法案件。对每起立案查处的案件,凡发现涉嫌违法的线索都要一查到底,对定性的违法行为都要严格依法惩处,对查处过的违法企业都要“回头”检查;四是坚持边打边宣传。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并定期公布“质检利剑”行动查办典型案件及工作情况;五是开展检查考核。加强对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全省重点打好五个专项行动:

1、深入开展农资产品专项行动。以化肥和农药为重点产品,重点查处化肥产品有效养分含量不足、虚假标识,无证生产化肥、农药以及在草甘膦制剂生产过程中以铵盐冒充异丙胺盐等违法行为。

2、深入开展建材产品专项行动。以建筑用钢材、水泥、防水材料、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木地板、采暖散热器为重点产品,重点查处无证生产、偷工减料、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以次充好、甲醛释放超标、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

3、深入开展汽车及其配件专项行动。汽车以专用校车为重点,重点查处专用校车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未经强制性认证等违法行为。汽配以制动器衬片、制动液、安全气囊为重点,重点查处制动器衬片无证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行为,安全气囊以假充真、废旧翻新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4、深入开展汽柴油专项行动。重点查处汽柴油辛烷值、抗爆指数、铅、锰等指标超标和用溶剂油冒充汽柴油等违法行为,尤其要查处汽油含有硅化物等有害成分和违法添加乙醇、甲醇及其他溶剂油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加油站缺斤短两,利用加油机作弊等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土炼油”违法行为。

5、深入开展以儿童用品为重点的日用消费品专项行动。一是以食品用纸制品、食品用塑料制品、餐具洗涤剂和消毒剂、食品陶瓷容器、压力锅等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违规使用回收废旧材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以及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违法行为;二是以电玩具、童车、汽车安全座椅、奶瓶奶嘴、纸尿裤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未取得CCC强制性认证或超认证范围生产、标识欺诈等违法行为;三是以手机及其配套充电器、手机电池、移动电源为重点产品,重点打击生产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未取得CCC强制性认证等违法行为。

(三)结合本市实际认真开展其他专项执法打假活动。一是围绕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实施,开展打击制售淘汰产品违法活动,重点打击生产国家明令禁止淘汰产品和制售“地条钢”、“无证水泥”等违法行为;二是围绕节能环保,开展环保家具认证、能效标识管理产品等领域的执法打假工作;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清新居室”行动,加大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查处力度。抓好家电产品、纺织服装、超薄塑料购物袋、残疾人代步车等产品的专项执法打假活动。

(四)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区域整治工作。一是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整治。根据执法检查、行业反映、群众投诉和媒体曝光等情况,深入进行摸排,对存在区域性质量问题的,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开展区域整治工作。对整治过的区域要开展“回头看”,严格防范区域性质量违法行为反弹;二是完善重点区域整治工作督查督办机制。通过明查暗访、打假行动、稽查建议书、集中约谈、媒体曝光等方式,不断加强对重点区域整治工作的督查督办;三是探索建立重点区域跟踪监测机制。通过暗访摸排、监督抽查等方式,对重点区域整体质量水平进行摸底,动态监测区域企业数变化情况和产品质量变化情况,动态分析和评估各重点区域整治效果。

四、建立完善执法打假工作体系

(一)加强执法管理。一是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执法指导和督查督办,克服因体制调整可能出现的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执法管理中的运用。“12365”系统开发的执法管理平台,将执法办案、日常执法管理全过程纳入到该平台运行,实现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上级局对下级局执法活动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三是推进执法打假绩效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执法打假绩效评价体系,以绩效带动执法管理工作。市局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都要纳入考核范围,并侧重从案件数量、查获货值、向社会公布的案件数量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一次全市性执法行为集中检查,督促各地贯彻执行《关于加强质量技术监督稽查队伍管理的指导意见》。

(二)强化工作创新。一是落实地方政府工作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稽查建议书、约谈、承诺等制度,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专项打假和区域整治责任;二是构建社会积极参与执法打假工作的平台。加强电子商务产品执法打假研究,积极探索与电商平台建立执法打假协作机制,依托“12365”系统建立起适应电子商务产品执法打假的联动机制。鼓励奖励举报,扩大案源线索,落实奖励举报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技术执法。将标准规范、检测手段、技术装备应用到执法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强技术手段在执法工作中的运用。提高执法人员熟知产品标准、读懂检测报告、分析质量问题等技术执法能力;四是大力构建以执法打假重点产品目录为指导的工作模式。通过案件分析、专项总结、企业调查等方式,确定本地执法打假重点目录,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执法打假工作。重点产品目录要向上一级部门报送备案,所办理的重点产品案件数量要占到总案件数量的30%以上。

(三)加强重大突发质量违法案件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技术监督重大突发产品质量违法案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完善风险排查措施,健全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坚持“第一时间”处置法则。完善突发案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四)落实两法衔接工作要求。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关于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涉刑案件的移送工作,坚决杜绝以罚代刑、罚过放行和降格处理。推进总局、省市“双打”领导小组两法衔接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尽快实现行政执法信息与刑事司法信息的互联互通。“双打”案件全部录入“两法”衔接信息化平台,面向司法机关开放。

(五)推进“12365”系统建设应用。加快“12365”系统信息化平台配套建设,适时组织实施《“12365”热线服务规范》和《“12365”风险信息分级和处置工作规范》。健全工作制度,确保12365热线值守、接听、处置等工作运转规范。加强12365系统应用,做到执法打假案件全部上网,统计分析、信息采集等工作全部在网上自动运行,充分发挥12365系统在风险排查、质量监督、执法打假、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六)严格执法打假信息报送。准确、按时报送执法打假统计数据、专项工作信息和案件查处情况,加强大案要案报备工作,切实提高执法打假统计数据和信息报送工作质量。信息报送情况,将作为今年考核地方政府生产环节“双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强化检验机构监督管理

(一)严格安检机构资格管理。继续完善安检机构规划设置、资格许可、监督管理、考核培训工作机制,加强监管人员、审查人员、检验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积极与公安机关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联合监督检查制度,依法查处机动车检验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监管合力。

(二)继续开展质检机构分类监管。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办法》要求,认真实施质检机构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对《省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检查承检工作规范(试行)修订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规范质检机构检验行为,提升工作质量。

(三)推动质检机构做强做大。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系统内质检机构整合,鼓励市检测中心检测范围扩项,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对新干箱包检测项目建设的指导,推进我市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六、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深入分析和主动防范工作风险、队伍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优化业务流程,严格痕迹管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努力实现监督执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提高。加强业务工作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

产品监督范文篇10

1与《相互关系》商榷的问题

1.1《相互关系》说“企业在对产品标准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产品进行控制”众所周知,现行的产品标准所代表的产品质量指标参数并非是该行业最高也非最低的要求,它是经过众多生产企业与相关部门协商一致后的结果。其目的是力求维护高效率的生产和经济秩序,达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其作用是规定生产该产品的统一要求,用于判定产品合格与否的准则与标尺,并指导各生产企业组织生产与控制质量。生产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生产经验或产品质量来制定产品标准,应该根据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控制,除非自己制定的标准要求高于现行产品标准。否则,其行为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1.2《相互关系》认为“产品标准可以为产品质量监督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对参考数据的范围进行明确,有利于不断执行提升产品质量监督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产品质量监督的考核指标是来自于产品标准的规定,但是,质量监督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与产品标准没有关系,产品质量监督是通过对抽取样本的检验来反映或判定被监督产品总体(术语称“核查总体”)是不是不合格总体。比如,产品标准规定产品的出厂合格品率为97.5%,那么相对应的质量监督抽查方案为(2;0),如果想提高其质量监督抽查判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根据监督抽查控制理论可以选用(13;1)、(32;2)等抽查方案。质量监督抽查方案的调整与产品标准规定的参考数据没有关系,还是按照出厂产品的合格品率为97.5%要求,只是抽查方案(32;2)比(2;0)的漏判要小,其准确性和可信度要好,这一点在监督抽查国家标准[1]中已给予证明。换言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与产品标准规定的指标参数高低无关,它与监督成本高低、监督风险大小以及监督难易程度有关。

2产品标准的作用

根据国家标准[2]的定义,产品标准是指“规定产品需要满足的要求以保证其适用性的标准”;标准是指“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其定义告诉大家,产品标准是各方都必须遵循的规范性技术文件,它是经协商一致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规则。2.1为社会各方提供判定准则。产品标准的公布实施:为生产企业检验最终产品、判定产品的符合性提供依据;让购买方能够依据产品标准购买到合格产品;使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活动有了明确的条件要求,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经济秩序。2.2为购买方提供技术规范。购买方按照产品标准进行采购,可以依据标准中规定的产品特性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提供方的产品进行验收,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为产品的采购活动提供了技术规范,使采购活动有据可依。2.3为签订合同提供技术基础。产品标准可以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商洽的技术基础,尤其是相对弱势的需方显得更加重要。以此达成双方认可的合同,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且确保供需双方的共同效益。

3产品质量监督的目的

产品质量监督是质量监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运用抽查控制理论、检测手段、质量分析等技术与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与监督的活动过程。然而,在实际中它是通过抽查监督的方式,来判定被监督产品总体的质量水平有没有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术语称“声称质量水平”,一般用不合格品率表示),或有没有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质量问题。3.1建立惩戒制度的基础。质量监管部门的质量监督,不仅是为了寻找出不符合规定质量水平的不合格总体,也是为惩戒制度得到应用提供证据与手段。它为责成生产企业的改正与提高产品质量有一种威慑,以此来达到促进生产企业自觉地履行自己应负质量责任的目的。如果没有质量监督,再完善的惩戒制度也只是一种摆设而已。3.2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的保障。质量监督给广大生产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消费者创造一个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它通过产品质量监督分析会、新闻会等方式对伪劣产品,或不合格产品进行通报批评和点名曝光,从而形成一个立体质量监督网。质量监督就是这个立体质量网的技术支撑与有效运行的保障。3.3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质量监督可以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督促质量设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行为。它不仅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是遏制与打击劣质产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广大用户和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了科学的购物指南,起到了引导消费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3.4促进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众所周知,高质量产品是生产企业认真制造出来的,也是监管部门“监督”出来的,生产企业通过内部管理来保证产品合格与质量稳定。质量监督从表面上来看只是寻找不合格产品总体,而实际上也是对生产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进行监管,用惩罚等监管手段来督促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使生产企业不敢降低产品的质量水平与要求。

4质量监督汲取产品标准原则

质量监督既要符合监督抽查控制理论,也要参照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但是,质量监督是应用概率论的小概率事件原理来判定被监督产品总体是不是不合格总体[3],而不是像产品标准那样采用概率统计技术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所以,质量监督的抽查方案是不能直接抄录产品标准规定,而是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技术参数或质量水平值要求来制定出质量监督抽查方案。4.1质量监督应用产品标准部分。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对样品合格与否或合格品率大小的要求,应与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参数一样,但不能严于(即小于)其规定,否则有故意为难生产企业之嫌;也不能过松(即太大),起不到监督的作用,失去了质量监督的意义。4.2质量监督的抽查方案确定。监督抽查方案是根据监督质量水平值大小、监督成本高低以及判定精确程度来确定,与产品标准没有关系,不能直接引用产品标准规定的抽查方案。否则,不是要求过严,就是盲目判定,甚至出现错误结果,失去了质量监督的作用。

5结束语

质量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实行质量监督,它既与产品标准有关系又与产品标准没有关系[4]。产品标准的目的是统一产品的技术性能与指标,并指导生产企业组织生产与控制质量。对于质量监管部门来说,产品标准只能作为判定产品质量指标合格与否的依据,不能作为判定(或控制)被监督产品总体质量水平所需抽查方案的检索标准,更不能把产品标准规定的抽查方案用于质量监督。否则,很容易把质量监督工作引入误区,甚至成为产品质量水平低下的保护伞。

参考文献

[1]GB/T2828.4-200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4部分: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S].

[2]GB/T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S].

[3]张玉柱.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的策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03):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