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3:38:34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范文篇1

大家晚上好!

我叫林源,来自计算机科学院05界01班,非常感谢校团委的领导给了我这么一次机会让我参加竞选,我竞选的职务的是校学生科协主席.

今天我满怀信心的站在这里,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去年我刚进入科协成为一名干事的时候,从那个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工作,在此风风雨雨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摸索着我们科协在加快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上的成功之路,而今我更是满怀信心的走到这里参加竞选,为的就是能够让我们科协从成功走向成功。

下面我想说的就是我比较自信的四方面让我成为下届学生科协主席的最佳人选:

第一,我能够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两年多来,我已通过所有所学课程,并已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学习成绩在全班同学中有口皆碑。

第二,在我从事科技社团管理期间,与各科技社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曾参加过许多校外企业的社会活动,同许多家高新科技企业,培训公司都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有着一定的对外交流经验。

第三,在搞好学生科技工作方面我有相当多的工作经验。在科协工作的一年多的时间中,是我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我不断积累的过程。一年中我有幸能够协助、指导各科技社团开展各种科技活动。例如长安大学首届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以及首届FLASH动画大赛等,参与了《长安科技》报社的组建工作,并出版了第一、第二期报纸,组织策划了长安大学第二届“红旗在线”网页设计竞赛,以及成功协助校团委开展“ISO9000”内审员培训工作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工作经验,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我的组织策划、协调管理能力,并拓展了我的工作思路,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第四,在科协工作的一年,是我辛勤工作的一年,也是我不断学习的一年。一年多来,我努力向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兄弟单位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并且通过网络等方式学习其它名牌高校的校园科技发展的动态,以及其它高校学生科协组织建设、活动创新等方面的思路。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我们科协的定位和工作方向日益明确—--那就是在举国上下高呼“科教兴国”的今天,我们学生科协作为校团委直属的学生机构,一方面要做好对科技社团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协的引导作用,要引导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园科技活动、赛事,形成一种浓厚的科技创新的氛围。

长安大学范文篇2

一、丰富的专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

本人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公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工作。2000年,本人通过自学考取开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公路与桥梁专业函授班,三年的学习,使本人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2002年被县职改办评为助理工程师。我先后从事公路养护中、小修工程技术管理,207国道南平至章庄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参与了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工程,任技术负责人,207国道黑狗当大桥简支梁维修加固工程,207国道J标马市段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期间担任技术负责人,沙刘线接线路面改善工程,还参与了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科研项目——旧砼路面不同加铺层结构设计试验。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同事一起撰写了《水泥砼路面破板基层处治方法》、《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机械化施工要点》、《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固与防治》等学术论文。

二、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来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

一九九七年八月参与了南平至章庄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建设,在该项目中,任技术负责人,总结并编写《水泥稳定砂砾层机械化施工要点》,对在水泥稳定砂砾机械化施工中,机械配备,材料用量及控制,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在一九九八年孟溪大垸水毁调研工程后,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在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同时还在市养护工作经验流会上作了《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固与防法》,总结经验。近几年工程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梁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类型。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三、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一九九八年十月,担任水泥路养护工程队技术员,在公安县公路管理局列养里程中,国道二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省道公石线有49.5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市养护科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市局的领导表扬。

二00二年207年国道黑狗当大桥工字梁生生位移,桥面铺装板破裂,桥梁伸缩缝损坏,被省市专家确定为危桥,需要加固维修。我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针对大桥各种病害,通过近十天观察,报省市批准,采用简支梁稳定工字梁,重新布筋进行桥面铺装,通过四个多月的维修加固,经省市检测为合格优质工程,大大的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有了保障。该项目受到了省市领导好评,市养路科在此召开了全市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现场会,个人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二00二年四月完成了207国道二级路面改善工程J标段施工任务。我担任技术负责人,在老油路基础上进行加铺砂砾下基,在施工中发现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局,经实地察看,本人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二00三年三月担任沙刘接线改建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软基时,k00+300-k00+500有200米软基无法处治,因路基旁为一水堂,在下挖无望的情况下,结合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石灰桩处冶后,再进行底标号砼下基施工,三天后通过弯沉检测,容许值在标准范围内,完全合符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受到监理和业主的表扬。

二00三年八月参加了省公路局与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试验工程建设,任公石D标技术负责人。因为公石线是连接我市至湖南岳阳107国道的主要干线,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湖北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要求,其主要是目的在于比较旧水泥砼路面上不同结构加铺层在相同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相同交通量情况下各种加铺层的使用寿命,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找到适合于湖北实际情况,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施工方便的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改建的典型结构。在湖北省公路局和市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在长安大学陈教授和杨博士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项目技术科各种承载力试验及CBR值检测,对板块不同部位进行了弯沉测量。参与了初步测量,设计到实际施工放样,水准点恢复及中线测定,为长安大学科研项目提供了第一手数字依据,在几次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的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省局和长学教授好评,该项工程初步评定为省优质工程。

四、严标准、严要求,力求专业技术工作迈向新台阶。

长安大学范文篇3

下午好!

十分感谢校团委给我这次难得的竞选机会!

我叫陈兵,是汽车学院01级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学生,自入校以来,先后担任过班级宣传委员,团支部书记,人文读书社外联部长,汽车学院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现任长安大学人文读书社社长。

曾荣获“优秀团干部”、“学习优秀生”等荣誉称号,在连续两年的综合测评中也名列前茅,20*年*月,又光荣地进入了长安大学党校第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以优异成绩结业。

今天,我竞选的职位是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

我竞选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有以下四大优势:

第一、我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两年来,我从人文读书社一名普通的外联部干事到如今的社团负责人,参与了第一届、第二届人文读书节,第二届、第三届“人文杯”征文大赛等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社团经验。在班级、学生会的工作,使我的经历更加多样化。

第二,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学习,已经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特别是上党校后,我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敏锐性。

第三、我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我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为人品质;有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第四、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作为学生,学习永远都应是第一位的。作为学生干部,学习和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假如有我幸竞选成功,我将以“团结、高效、务实、创新”为工作原则,针对学生社团联合会现存问题进行必要改革,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创新。

对学生社团联合会,我将采取以下四项举措:

一、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学生社团联合会各项制度。严格值日制度;继续推进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日制度;建立“一会两团”即学生社团工作会议,顾问团和主席团制度。

二、加快学生社团联合会团组织建设。在学生社团联合会各分会同时建立团组织,以更好地监督指导工作,并积极创作条件,让共青团长安大学委员会在学生社团联合会产生办事机构。

三、推行组织机构改革。增设外联部,加强学生社团联合会与其他组织的团结与合作;办公室增加受理投诉服务;宣传部兼管网络管理和开发;在新校区设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分会,其职能是学生社团联合会及其和各机构职能的延伸,实行“岗位流动制”。

四、加强学生社团联合会自身队伍建设。作为学生干部,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和极大热情,特别是要切实转变个人观念,不摆架子,不搞官僚主义。在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倡导互相学习,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步形成一个学习型的学生社团联合会。

对学生社团,我有如下三大构想:

首先,加快社团团支部建设。目前,仅有标兵社团、优秀社团等少数社团建立了团支部。

其次,加强对社团监管。

特别是加强财务监督,宣传引导和活动指导。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必要的培训,使社团自我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实施“321”工程,即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重点支持一两个有实力的社团,创名牌社团。对同类社团,鼓励其在自愿的基础上合并重组。

相信有我的四大优势,社团四项举措必将实现,社团三大构想定能变成现实。

长安大学范文篇4

下午好!

十分感谢校团委给我这次难得的竞选机会!

我叫**,是汽车学院**级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学生,自入校以来,先后担任过班级宣传委员,团支部书记,人文读书社外联部长,汽车学院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现任长安大学人文读书社社长。曾荣获“优秀团干部”、“学习优秀生”等荣誉称号,在连续两年的综合测评中也名列前茅,20**年6月,又光荣地进入了长安大学党校第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以优异成绩结业。

今天,我竞选的职位是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

我竞选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有以下四大优势:

第一、我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两年来,我从人文读书社一名普通的外联部干事到如今的社团负责人,参与了第一届、第二届人文读书节,第二届、第三届“人文杯”征文大赛等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社团经验。在班级、学生会的工作,使我的经历更加多样化。

第二,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学习,已经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特别是上党校后,我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敏锐性。

第三、我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我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为人品质;有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第四、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作为学生,学习永远都应是第一位的。作为学生干部,学习和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假如有我幸竞选成功,我将以“团结、高效、务实、创新”为工作原则,针对学生社团联合会现存问题进行必要改革,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创新。

对学生社团联合会,我将采取以下四项举措:

一、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学生社团联合会各项制度。严格值日制度;继续推进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日制度;建立“一会两团”即学生社团工作会议,顾问团和主席团制度。

二、加快学生社团联合会团组织建设。在学生社团联合会各分会同时建立团组织,以更好地监督指导工作,并积极创作条件,让共青团长安大学委员会在学生社团联合会产生办事机构。

三、推行组织机构改革。增设外联部,加强学生社团联合会与其他组织的团结与合作;办公室增加受理投诉服务;宣传部兼管网络管理和开发;在新校区设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分会,其职能是学生社团联合会及其和各机构职能的延伸,实行“岗位流动制”。

四、加强学生社团联合会自身队伍建设。作为学生干部,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和极大热情,特别是要切实转变个人观念,不摆架子,不搞官僚主义。在学生社团联合会内部,倡导互相学习,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步形成一个学习型的学生社团联合会。

对学生社团,我有如下三大构想:

首先,加快社团团支部建设。目前,仅有标兵社团、优秀社团等少数社团建立了团支部。

其次,加强对社团监管。特别是加强财务监督,宣传引导和活动指导。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必要的培训,使社团自我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实施“321”工程,即用3年左右时间每年重点支持一两个有实力的社团,创名牌社团。对同类社团,鼓励其在自愿的基础上合并重组。

相信有我的四大优势,社团四项举措必将实现,社团三大构想定能变成现实。

长安大学范文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双一流”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智能运输系统

一、前言

“双一流”建设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

二、“双一流”建设对《智能运输系统》课程建设的要求

1.要加强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涉及一流学生、一流师资、一流学术、一流资源、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等,其中学生、师资、学术为共性部分,关键是一流的师资。有了一流的教师,就有产生一流学术成果的基础,就能吸引一流的学生,本课程建设应把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2.授课教师的配备要实现多学科交叉。授课教师的配备要实现多学科交叉。《智能运输系统》课程内容涉及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集成技术等的融合运用,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从一流的课程建设的要求,以知识整合为核心,实现多学科的在《智能运输系统》课程中的整合,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始终保持授课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体现当前智能运输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把一流的科研成果体现在授课内容中,要实现科研和授课的良性互动。“双一流”建设要求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教师需要将一流的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对于“双一流”建设来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国际声誉直接体现在国际一流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上,而一流学生则是其学术地位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4.要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以培养一流的创新拔尖人才为目标。“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一流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识。一流学科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塑造人格。

三、“双一流”背景下《智能运输系统》的课程改革探索

1.打造一流的科研平台,引进一流的教师队伍,合理分配教师和教学环节。利用一流的科研平台,引进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流的人才,出一流的成果。关键在于有一个一流的科研平台。2014年4月12日,我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车—路信息感知与智能交通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启动,推动了我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开展。有了一流的国内外教师队伍,通过讲座,联合研究生培养,拓展了《智能运输系统》课程的内涵,提高了课程建设质量。

2.以制度促进授课内容更新,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形成一流的讲义。授课内容的更新关键在于解决教学和科研两层皮的问题,在于解决如何通过知识创新推动学科创新的问题,保持教学的前沿性和先进性,促进一流课程和学科的发展。

(1)通过学生评课机制和讲课大赛的形式,调动教师更新授课内容的积极性,鼓励一线的教师把自己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效果的评价权交给一线的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点评讲课大赛等形式,调动一线教师更新授课内容的积极性;引入学生评价机制,每学期组织学生的评课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从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退休教授中择优返聘到教学督导岗位上来,不打招呼,推门听课,并及时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听课情况。从制度上促使一线教师积极更新授课内容,保持授课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3.改革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转换教学方式,授课教师由原来的1人授课,到分单元多人联合授课;由原有单一的课堂授课,转化为课堂授课和讲座、课程设计和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由课堂45分钟的授课,转化为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网络课堂、手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4.打造一流的实习基地,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建设好一流的基地,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必须要有支撑条件,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平台。2017年3月12日长安大学、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申报了教育部车辆网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车联网和智能汽车试验场成为了该实验室的重要测试基地,同时,作为学生《智能运输系统》课程的教学实习基地,车联网和智能汽车试验场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结语

“双一流”建设对《智能运输系统》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对新的形势,采取了以下的改革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利用“111”引智计划和特聘教授岗位,吸引一流教师队伍参与到本课程的建设中。

(2)利用讲课大赛、教学督导和学生参与评课等方式,促进一线的教师积极将一流的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讲课的内容。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并建设一流的课程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基础和平台。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双一流”背景下的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5):1-13,136.

[2]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学术评价的全球标准———基于四个全球大学排行榜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5):51-56.

长安大学范文篇6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要求,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对人才的培养已经从专一性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变。需要培养具有公共管理先进理念和公共服务精神,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技能与方法,熟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能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与设计、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

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是MPA研究生素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保障。结合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和MPA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文件和规定,在考勤、奖励、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学术资助、学位论文、导师工作职责、教师工作规范等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必要而严格的要求、灵活而多样的奖励。创设多元化奖励体系。《长安大学公共管理(MPA)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学习成绩、实践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发挥奖励与资助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学院设立“MPA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设立个性化荣誉称号,反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根据在校的特殊表现,向学院申请特定的荣誉称号,如热心公益奖、感动长大MPA奖、先进社会实践工作者、文体活动先进工作者、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分子,特殊贡献奖、优秀组织者奖等。该荣誉评定采用个人申报、班委推荐、学院认定、毕业典礼授予的方式进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初步建立了我校综合素质建设制度体系,为人才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充分发挥了制度在素质教育中的规范作用。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教育的路径

MPA教育属于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担负着为公共部门输送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任,客观上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长安大学MPA素质教育紧密围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目标、以“职业、行业、地方公共管理需求”为导向,以MPA研究生公共管理能力与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为教育重点,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风与素质教育目标有机融入在MPA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与引领作用。1、基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培育MPA在师资队伍上,要求MPA任课教师具备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对有经验的教师优先聘用。在教学内容上,增设实践教学模块与职业道德模块,并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学生的工作岗位以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结合来实现。在教学方式上,倡导MPA任课教师以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进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现实问题。2、基于项目互助的职业能力提升。MPA在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上,实行“教师带学生做科研”和“学生引教师进单位”的模式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以“职业、行业、社会需求”为着眼点,以融入教学、实践为途径,从思想品质、敬业精神、管理能力、团队意识、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与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鼓励MPA专职教师开展应用型课题或理论型与应用型相结合课题研究,吸纳MPA学生参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MPA学生的资源,发挥学校作为研究机构的优势,在学生的沟通下承担其所在单位的委托课题。这样既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又可以通过与实践部门的联系增强课题研究成果的适用性。MPA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搜集材料的能力、整理材料的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3、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作用是关键。MPA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道德、科学伦理、实践能力、学风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我校通过导师遴选、培训、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导师在学风与素质教育中的责任制,使其成为专业知识的传递者、科研能力的培养者、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者、生涯规划的引导者。

在遴选上,要求研究生导师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作为遴选导师的必要条件。在培训上,通过主题报告、相关文件制度的学习、教学研讨与交流,提高教师对MPA研究生学风与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责任意识。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上,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落实教师育人职责,发挥教师育人作用,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严谨治学态度,开展日常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等活动,奖励典型,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克用,许光建,王春.立足实践坚持创新构筑有中国特色的MPA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1):4-9.

[2]常明,严群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5):6-7.

[3]张一纯,磨玉峰,郑燕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75-76.

长安大学范文篇7

关键词:二级公路;公路路基施工;问题与对策;质量管理

在公路工程中,路基属于重要的施工环节,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公路工程的工程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全国各地都有公路工程项目在进行,公路质量直接关系着物资的运输效率、运输成本以及交通环境,决定着市民的出行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1]。但是,在公路工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施工问题,影响着施工质量。

1概述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S220二级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地点属于山岭重丘区,地势起伏较大,施工区域还涉及山路区域。项目建设目的为提高该地区城市沿线的交通运输能力,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具体设计参数见表1。

2二级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材料质量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在二级公路路基施工作业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路基的施工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在公路工程项目中,施工单位如果为了自身利益,刻意控制材料成本,使施工材料达不到公路工程的设计要求,强度不达标就会严重降低路基的质量,进而引起相关的质量问题。甚至严重降低公路的使用寿命,也会让公路使用过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危及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公路工程中必须重视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管理[2]。2.2道路开裂问题。在二级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还常常发生路基结构开裂的问题,引起路基开裂的主要原因在于,路基填料没有做好压实工作,压实质量达不到施工标准。施工人员因为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施工流程存在疏漏,大大降低了路基的施工质量,提升的路基开裂的发生几率[3]。另外,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清理好路基施工区域内的垃圾材料,在进行填土作业时,没有准确区分出路基的各个层面,这就容易让路基出现纵向的开裂现象;同时,施工流程的混乱,不符合设计方案中的设计要求,这也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2.3路基沉降问题。在公路工程之中,受到土质结构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地面沉降的现象[4],地面沉降的发生,会损害路基的整体结构,进而损害公路质量。在公路工程设计环节,必须做好对地形地貌的实地勘查,考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土质结构,再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土质结构松软的区域进行加固处理[5]。

3提升二级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具体对策

3.1对软土土质的路基处理。在公路工程施工区域内,很容易存在软土层、淤泥层等松软土质结构,在进行路基施工时,必须对这些松软土质结构进行加固处理,这有利于确保路基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公路的整体施工质量。在施工时,可以使用黏性土覆盖路堤表面,确保路堤的稳定性,可以采用灌注泥浆的方式加固软土层或淤泥层,通过灰上挤密桩的处理方式调整路基湿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土质结构对路基造成的负面影响,避免路基出现开裂现象[6]。3.2对路基排水及防护结构的设计。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路基往往会受到水体的侵蚀,水体侵蚀会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破坏路基的整体结构,降低路基强度[7]。因此,必须加强对路基排水结构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为路基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在地面设置侧沟、排水沟槽等排水设施,在地下设置排水槽、渗水暗沟等地下排水设施。排水沟槽的表层要使用三合土加固,三合土主要采用水泥、细砂及炉渣组成,具体比例为1:5:15,夯实后在三合土表面铺设浆砌石护面或拼装式混凝土护面进行加固。排水沟槽的尺寸为底宽0.5m,深度0.6m,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当地降水量来决定。另外,公路工程很容易受到周边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时,应该做好对路基结构的防护工作,为路基设置支挡防护、坡面防护等保护措施,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路基结构的完整性[8]。目前常使用的防护方法为挡土墙防护,这种方法适用于石料资源丰富的工程项目之中,如果工程项目没有足够的石料资源,也可以使用混凝土结构的防护墙来防护。3.3确保压实环节的良好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的压实环节,必须保证对地面的压实质量达到设计标准,使用2~3次反复压实的方法,提升地面土质结构密度,可采用填料的方式提升压实后的地面强度,进而避免出现开裂、沉降的现象的发生。在采购施工材料时,必须做好对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施工材料在进场前,必须进行质量的复审,确保施工材料达到设计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二级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措施,能极大提高二级公路路基施工质量,保证路基质量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世乙.二级公路路基施工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5,(2):167-168.

[2]李明杰,毛粘林,吴勇,彭童.二级公路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低碳世界,2016,(16):191-192.

[3]李永强.青藏铁路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4]柏松平.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5]房锐.公路边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

[6]王顺兴.山区高填路基差异沉降标准和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7]马保成.公路水毁灾害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长安大学范文篇8

〔关键词〕分级教学;ESP;EGP;CBI;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高校非专业英语教学中,采取分级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共识。陕西高校针对非英语专业在校生也实行了英语分级教学。以长安大学为例,为积极落实教育部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已在两个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中,实施分级教学试点,开展相应的英语教学改革。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ESP原理分析

《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使英语水平起点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较高或更高要求。研读政策,笔者还发现,早在2004《大学外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就明确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发展需要”。可见,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内容。其实,遵循《教学要求》所倡导的精神,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中实施ESP教学,同时引入分级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渡阶段。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采取分级教学和ESP并轨教学的策略,似乎为首选。由于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所存在着的诸多差异———表现为地域教学差距、东西部区域差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不同家庭背景的差异、英语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的差异等等。因此,采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充分考虑了上述差异的存在,以及学生英语基础的个体差异。基于此,诸多高校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为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而进行了专项教学改革。具体的做法不一,但多数高校增加了入校英语分级考试,有的高校甚至直接用高考英语成绩来划分等级,而且在具体的等级划分上也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班,或A、B、C、D四个等级班,或者预备级、二、三、四级。但笔者相信,教学中着实要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个可变因素,采取满足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征差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众所周知,以英语为外语的语言教学一般分为通用英语(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教学。前者是为了打语言基础,后者是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未来工作需要为目的的教学。专门用途英语又可分为学术英语(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和职场英语(EOP: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学术英语教学是为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撑的,而职场英语教学具有岗位培训特色(蔡基刚2013)。[3]前者是指和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例如国际金融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等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英语,能够正确地运用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后者则更注重学习者在工作岗位开展的相关涉外交际、交流及研究工作。教育界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ESP教学应该被看作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教学产品。它既非一种特定的语言或方法,也不是由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材料构成。它是一种建立在学习者需求基础上的语言学习理念。[4]所以,针对ESP的定义,语言学家Strevens(1988)提出了ESP的四个基本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语言上,放在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活动的词汇、句法和语篇教学上;(4)与普通英语(EGP)形成对照。[5]Strevens理论的提出,无疑是许多想要进行ESP教学的高校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大部分高校没有全面设置ESP课程,只是在探索一条更适合非英语本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出路。在笔者所在高校,仅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ESP教学。一个学程下来,虽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是不能很好地全面铺开。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各个专业上开展ESP教学的条件尚不成熟。实际上,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ESP教学刚引入我国时,已有人预言“ESP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6]但这个时候应该为时不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60多个国家中,讲英语的国家应该不在少数,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进行双边交流的应该是主流提倡。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重视外语教育、加强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ESP教学就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告诉我们,面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凸显了英语教育目前存在的缺失,英语作为工具的属性反倒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面对文化多元化、科技一体化时代的到来,ESP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反观国外,ESP教学发展已趋成熟。几个开设ESP课程的国家如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UniversityofLondon)的语言中心提供了与商业、管理、工程等相关的课程。美国的大学也提供广泛的ESP短期课程,如阿拉巴马大学语言学院的EBP(English+BusinessPro-gram)课程就是将英语和商务结合在一起的特殊用途英语短期课程[7](Hewings,2002)。ESP课程在日本更是普遍开设,如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在一年级时与专业挂钩,称GAP(GeneralAca-demicPurposes)阶段;二至四年级为SAP(Specif-icAcademicPurposes)阶段[8](张济华等,2009)。在希腊,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要学习经济学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9](杨欣欣,2004)。如在东欧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他们不但创立了ESP的专业电子期刊,而且还建立了ESP教学的跨国合作ESP教师大型培训项目。

二、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ESP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时代,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特征,一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10]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正在积极致力于ESP课程的建设和教学。2012年2月,复旦大学专门召开了“2012年英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来自悉尼大学JackRichards、BrianPaltridge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由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向ESP转型的关键时期。就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高校虽然已经陆续开展实施ESP教学中,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教学的不系统性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ESP教学的认识有偏差,不仅不够统一,而且重视程度也不够。教学管理层面过度强调EGP教学,过度强调四、六级的通过率。因为许多用人单位以此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准,而学生只是为了将来好就业,就拿本词汇书死记硬背,或做做四级、六级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来应付考试。一但走向工作岗位,实际的英语能力差距就显露了出来,所学和所用相差甚远。因此只是单一的强调通识英语(EGP)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大三和大四仅仅掌握一些专业词汇也是完全不够的。关于这一点,可从学生写英语摘要中存在许多问题得到印证。轻视学生需求的教学,势必导致学生的急功近利,不求钻研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所以这是许多大学生不能找准科研定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上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一,这是目前国内ESP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语言教师不能掌握各学科专业课程内容,而学科专业教师又过不了语言关。这类情形下,ESP教学的专业性与语言性难以找到有机结合点。针对这一问题,多数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障开展ESP教学获得良好效果。一是选用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学科专业教师任教,让学校英语教师参与备课,或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第二学位来满足教师ESP教学的水平;二是相关高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派一些骨干教师送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派出中年和青年骨干教师去国外深造。这两种尝试所取得的成效,启发了我们,如果不打破缺乏合格的ESP教师这个制约ESP教学的瓶颈,我国的ESP教学就很难取得成功。而实际上ESP的教学内容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而恰恰是学科专业教师不好把握的,这也就是国内许多学者们普遍的共识。ESP教学的重担必然由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的通识英语(EGP)教师来承担。三是贴近ESP教学的教学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加强教学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相关课程设计、教学平台建设和高质量高质量ESP教学大纲的建设,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难题。围绕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分析该专业人才的英语需求,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论证ESP教学大纲,大纲应该具有系统性,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深度、题材的比例、语言的难度、体裁的特点等,又要分析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专业需求符合度。具体到教材编排上,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原则。在ESP教材的选取上,要有一定的约束度,避免自由度过大导致规范性不过。最后是ESP教材内容与教学实施要有一个先进、科学的平台,保证内容多元化,教学资源完善化,交流学习有效化。力争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上做到启发、拓展思维,趣味和灵活性相结合,从而达到为培养国家复合型人才做好准备的目的。具体的平台建设形式多样,如网上学习系统、MOOC(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微课、翻转课堂课件、视频和音频等音像教材;统一规范网络及多媒体教材等,选取时注重做到共享化和立体化相结合即可。最后是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不够明确,课时安排和讲授内容容量缺少量化标准,从而影响了ESP的教学效果。尽管ESP是一门集专业内容与英语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特殊语言课程,但它在每一个领域的内容安排上差别都很大。“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其中一个理论依据,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理论。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或CLIL(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教学法的理论核心是: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或基于某种主题来进行,将外语学习同内容结合起来,往往效率会大大提高(Dupuy,2000;Kasper,2000)。”[11]加上学习者各自都有着明确的需求,势必要求ESP课程设计要立足学习者和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保证课程对学习者有利并有效。ESP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分析目标需求,即需要预测学生未来可能遇到的交际情形和工作情形;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满足学习者对于技能和知识学习的需要;ESP课程设置上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Stevens指出教育的核心已逐渐转向学生,加上ESP的本质也决定了ESP课程的设置,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由于ESP教学充分地考虑到了学习者的需求,以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内容越接近于学习者的功能需求,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不过,对不少课程设计者来说,需求分析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倘若这一问题不解决,编写高质量的ESP教学大纲也就会流于简单应对。

三、基于问卷调查所得开展ESP教学相关问题的分析

长安大学范文篇9

对我校给水排水专业现状的分析,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实验室条件落后;部分教学资料有待改善;教学文件、教学档案等亟待整理,迎评准备时间短,工作任务重。通过调查,截至2010年6月,已有19所高校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司给水排水专业评估,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广州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沈阳建筑大学、长安大学、桂林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扬州大学和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一、我院给水排水专业基本情况分析

1招生情况

相比较调研院校,我校给水排水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年平均低于60名。在目前良好的就业形势和学院较好的师资配备条件下,适当考虑专业扩招。

2师资情况

我校市政学科专职教师11人,高级职称8人,博士8位,在读博士2位。与调研学校对照情况如下图。

3实验室使用面积、资产及实验开设情况

我校给水排水实验室新建面积400余平米,新购置设备总资产150万元,相比原有实验室面积狭小,设备陈旧的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调研院校相比较,实验室资源仍旧有限。

目前开设实验课不能满足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大纲要求,实验开出率仅为50%,实验类型单一,除开设少量操作和演示实验外,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缺乏导致实验教学缺乏特色。在新建实验室落成和新增设备到位的情况下,教学状况将有所改善,但由于实验项目增多,学生小组化,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实验药品、玻璃器材等消耗必然增加,建议增加实验教学经费投入。

4图书资料

图中1-长安大学;2-扬州大学;3-山东建筑大学;4-兰州交通大学;5-浙江工业大学。由调研发现,给水排水专业相关图书资料分为校图书馆藏书和学院资料室藏书。图书资料包括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和工具书(包括规范、手册和标准等)。调研高校中一般校馆藏中外文图书都在2万册以上,我校馆藏图书相对较少,需要进行补充。在调研高校中,学院图书馆藏书数量相对校图书馆少,但期刊和工具书等教师、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资料则较多。我校应适当借鉴这种分布格局,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应该满足教师、学生对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使用需求,确保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每2-3人拥有一套设计手册。

我校图书馆馆藏与给水排水专业有关图书种类和册数之少,与我校的教学、教育水平和社会声誉不相称,与调研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学校每年的购书投入中将给水排水专业类图书比例放大,或者每年投入10~20万专门用于购买给水排水专业相关图书资料,并保证中英文图书比例。

建议教师、学生常用规范、标准、设计手册和期刊等资料集中放置学院图书资料室,保证使用方便。在满足建设部给水排水专业评估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毕业设计需求量,建议学院购置一定数量的工具书。

5课程建设情况

与调研院校相比,我校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启动水泵与泵站和水质工程学优秀课程建设,2项教改项目。目前无已完成教改项目,无精品课程,无教改论文,在评估准备阶段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6实习基地

截至2010年,给水排水专业实习均在杭州市开展,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从深化认识、拓宽知识面的角度,实习基地需要进行补充,到国内其它省市具有特色的示范工程基地进行实习在目前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的形式下显得尤为必要。

7国内外学术交流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浙江工业大学进行讲学或其他教学、学术交流对于学科建设和宣传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评估工作思路

专业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就硬件而言,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我们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学校、学院要加大支持力度;就软件而言,我们要耐心细致开展工作,查漏补缺,完善各种资料。具体思路如下:

1加强实践教学,保留原有实验室

我校给水排水实验室新建面积400平方米,新购置设备总资产150万元,相比原有实验室面积狭小,设备陈旧的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调研院校相比较,实验室资源仍旧较少;且由于新建的实验室是临时建筑,在评估专家看来,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要求保留原有实验室。

2补充校馆藏图书、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

调研高校中一般校馆藏中外文图书都在2万册以上,学院图书馆藏书数量相对校图书馆少,但期刊和工具书等教师、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资料则较多。我校应适当借鉴这种分布格局,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应该满足教师、学生对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工具书的使用需求,确保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每2-3人拥有一套设计手册。因此我校馆藏图书和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需要进行补充。

对学校现有图书资料调研,包括中、英文图书,中、英文期刊,标准、规范等工具书,了解现有图书的种类和数量,目前已经进行了部分调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库等途径,对馆藏图书提出补充目录,并进行经费预算。

3增加教改项目、优秀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

与调研院校相比,我校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启动了水泵与泵站和水质工程学优秀课程建设,网络课程,2项教改项目。目前无已完成教改项目,无精品课程,无教改论文。因此在评估准备阶段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学校、学院在市政学科该类项目申报过程中,要继续倾斜。

4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增加实习经费投入

给水排水专业实习均在杭州市开展,实习经费严重不足。从深化认识、拓宽知识面的角度,实习基地需要进行补充,到国内其它省市具有特色的示范工程基地进行实习在目前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的形式下显得尤为必要。近期计划联系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原水公司、自来水公司或污水处理厂,协商建立8~10个校外给水排水实习基地,聘任基地工程师作为校外专业指导教师,完善实践教学。

因此评估期间,要新建3~4个实习基地,增加实习经费至500元/年/生。

5修订教学计划,适应新的教学改革体系

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全国给水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相关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学校对于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制订规定,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个性、注重创新”的办学思路,采纳学校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参照这次调研几所高校和其它高校的培养计划,对部分课程培养计划进行修订。

按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以保证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的个性及就业、升学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尽量增加选修课的类型和数量;增加工程实践环节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协助学院教学秘书进行教学计划修订,进行如下工作(一)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中,将有一定教研成果的教师纳入到授课教师中;(二)实验课学时适当增加,以增设实验内容和项目。

6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和教学档案管理

适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包括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和设计(论文)指导书在内的实践性环节教学指导书,制订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包括试卷、教学大纲、教学安排表、课程安排表、教案、学生成绩等日常教学文件,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执行过程中的申报及审批记录等。同时做好试卷、课程设计、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成果的归档和保管。

长安大学范文篇10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式越来越严峻,在众多的交通事故中,以追尾碰撞与超车侧向碰撞事故这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如果能够在事故发生前提醒驾驶员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则是非常有用的,汽车防撞预警系统正是基于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来实现在行车过程中,给驾驶员提供必要的技术设施。

本文在安全跟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构成,并给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对车载测距技术进行了综合比较,确定系统采用毫米波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分别对前、后和侧向车间距离、两车相对速度和角度进行测量;在结合各种防碰原理的基础上,把系统分为主控单元子系统、测距子系统、信息采集单元子系统和显示-声光报警子系统四个部分,并确定了实现系统功能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在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对主控单元子系统和测距子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解决了系统功能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车辆防撞技术作为智能运输系统的一个子课题,将不断成熟和完善,防撞系统的应用可以缩短车辆间的安全行车距离,还可以实现安全超车,保证高速运行车辆的安全性,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防撞预警;雷达;超声波;红外线;传感器

英文摘要

Thetrafficsafetycondition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inrecentyears,thestatisticshowsthatamongtheaccidentofhighwaytheRear-endCollisionandSideCollisionarefrequent.Ifthedriverscanbeinformedbeforetheaccidentstakeplace,thesafetylevelwillbeimprovedgreatly.Thehighwayvehicleanti-collisionwarningsystemissuchatechniquebasedontheinitiativesecurityofautomobilewhendriving

Basedonthemathematicmodelofautomobilesafefollowingdistance,thehardwareandsoftwareofthesystemarebuilt.Throughanintegratedcomparisonofdetectingtechniques,themillimeterwavefrequencymodulatedpulse-Dopplerradar、Ultrasonicsensorandinfraredsensorarechosen,whichcanmeasurethelengthwaysdistanceandtransversedistance,relativevelocityoftwovehiclesandazimuthatthesametime.Basedonreferencevarioustheoriesofanti-collisionwarningsystem,thesystemincludesfoursub-systems:themaincontrolunitofsub-system,measuringdistanceofsub-system,informationunitofsub-systemandmonitor,sound&lightalarmofsub-system.Basedonit,thekeytechnologiesinvolvedinthesystemaredetermined.Basedonthesafetydistancemodel,thesoftwareandhardwareofthemaincontrolunitofsub-systemandmeasuringdistanceofsub-systemaredesigned,thekeytechnologiesissolved.

Vehicleanti-collisiontechniqueassub-itemof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willgrowupandbeperfectinfuture.Itwillshortenthesafespacebetweencarheads,actualizethesafeovertakingandguaranteevehiclesafety,soitwillhelptoincreasetransportefficiencyandkeepeconomicfastgrowth.

Keyword:anti-collisionwarningsystem;radar;ultrasonic;infrared;sensor

1.1选题意义和背景

汽车业与电子业是世界工业的两大金字塔,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想结合的产物。汽车上的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阶段的今天,地位极为重要,正在汽车技术领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排放干净、及舒适性等。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首先应用于发动机燃油消耗控制与排放进化与排放控制,接着被应用于底盘部分的控制,以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与舒适性等。随着交通运输向高密度发展,电子控制技术又进一步应用于汽车的乘坐安全性和导航等方面。

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增强汽车的安全、舒适和方便。应用的电子技术主要有:电子控制安全气囊,智能记录仪,雷达式距离报警器,中央控制门锁,自动空调,自动车窗、车门、座椅、刮水器,车灯控制,电源控制以及充电器等。近年来汽车的自动调速系统,主动式汽车防撞系统,汽车监测和自诊断系统以及汽车导航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20~30年中,人们主要把精力集中于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方面,例如,在汽车的前部或后部安装保险杠、在汽车外壳四周安装某种弹性材料、在车内相关部位安装各种形式的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等等,以减轻汽车碰撞带来的危害。安装防撞保险杠固然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碰撞给本车造成损坏,却无法消除对被撞物体的伤害;此外,车上安装的安全气囊系统,在发生车祸时不一定能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务员的安全。所有这些被动安全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在行驶中发生碰撞造成的问题。如果从预防撞车事故的发生的角度着眼,在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方面下功夫,则可在汽车安全性领域有较大的突破。

汽车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汽车距其前方物体(如汽车、行人或其他障碍物)的距离与汽车本身的车速不相称造成的,即距离近而相对速度又太高。为了防止汽车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汽车的车速就要根据与前方物体的距离变化由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汽车始终在安全车速下行驶。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减少车祸的发生。

发展汽车防撞技术,对提高汽车智能化水平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危险境况时,如果能给驾驶员半秒钟的预处理时间,则可分别减少追尾事故的30%,路面相关事故的50%,迎面撞车事故的60%;1秒钟的预警时间可防止90%的追尾碰撞和60%的迎头碰撞。理论上,汽车防撞装置可在任何天气、任何车速状态下探测出将要发生的危险情况并及时提醒司机及早采取措施或自动紧急制动,避免严重事故发生。汽车防撞装置是借助于遥测技术监视汽车前方和后方的车辆、障碍物,并根据当时的车速自动判断是否达到危险距离,及时向司机发出警告,必要时还可进行自动关车、自动紧急刹车。

汽车要避撞就必须凭借一定的装备测量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迅速反馈给汽车,以在危急的情况下,通过报警或自动进行某项预设定操作如紧急制动等,来避免由于驾驶员疲劳、疏忽、错误判断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目前,大家都将防撞技术的关键点着眼于车辆测距技术。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鉴于交通事故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绝对避免性,为了减少交通故,优化交通秩序,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展开的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被认为是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数据传输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处理系统有效地应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使人、车、路环境协调统一,从而建立一个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其中智能车辆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数据融合、车辆工程等诸多领域。视觉系统在智能车辆中起到环境探测和辨识作用。与其他传感器相比,机器视觉具有检测信息量大,单纯以当前的现实条件出发解决,容易导致系统实时性差。在实际应用中可使用多个摄像机,或者利用高速摄像机的多幅连续图像序列来计算目标的距离和速度。还可根据一个摄像机的连续画面来计算车辆与目标的相对位移,并用自适应滤波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环境的不稳定性造成的测量误差。在智能车辆领域,除视觉传感外,常用的还有雷达、激光、GPS等传感器。

利用信息感知、动态辨识、控制技术与方法提高的主动安全性,是先进汽车控制与安全系统(AVCSS)的主要研究内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大学在政府的支持下,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日本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如丰田、日产、马、本田、三菱等公司,为实现其运输省提出的发展"先进的安全汽车(ASV)计划"致力于新型安全汽车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丰田汽车公司使用毫米波雷达和CCD摄像机对本车的距离进行动态监测,当两车距离小于规定值时,系统将发出直观报警信号提醒本车驾驶员。日产汽车公司使用紧急制动劝告系统,利用先进的车距监测系统对跟车距离进行动态监测,当需要减速或制动时,用制动灯亮来提醒驾驶员,并及时监测驾驶员操纵驾驶踏板的踏踩状态,必要时使汽车的自动制动系统前起作用降低车速,在最危险时刻自动制动。本田公司使用具有扇形激光束扫描的雷达传感器,即使车辆在弯道行使也能检测到本车与前方汽车或障碍物的距离降到规定值时,驾驶员仍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便发出警告信号。三菱和日立公司在毫米波雷达防撞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其雷达中心频率主要选择60~61GHz或76~77GHz,探测距离为120米,尼桑公司为41LV-Z配备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毫米波雷达作为探测器,为巡航驾驶提供了判断依据。

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对毫米波雷达技术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奔驰、宝马等著名汽车生产厂商,其采用的雷达为调频毫米波雷达(FrequencyModulationContinuousWave),频段选择76~77GHz。如奔驰汽车公司和英国劳伦斯电子公司联合研制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探测距离为150米,当测得的实际车间距离小于安全车间距离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该系统已经得到应用。

美国的汽车防碰撞技术已经相当先进,福特汽车公司开发的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工作频率为24.725GHz,探测距离约106米。据说该系统理论上能根据转弯的角度信息自动适应路面的转弯情况,仅探测本车道内车辆的信息,从而可避免旁车道上目标物的影响。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防撞结构主要是两个测距仪和一个影像系统,她能够测出安全距离,发现前方有障碍物,计算机能够自动引发制动装置。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实验结果显示,车速以每小时32.1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距离障碍物2.54cm的地方停下来。

我国汽车防碰撞系统的研究开发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相继有一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公司厂家进行此方面的研究。近距离报警如倒车雷达现已蓬勃地车辆上安装使用,但国内目前生产的中远距离测量普遍达不到要求,表现在最远测距距离近,测距误差大,远远不满足高速公路的安全车距离要求,需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不是直接测量距离,而是从测量车与车之间相对速度的角度出发,研究利用雷达激光测距、超声波测速及其它相关技术来预测高速行驶车辆的后碰及侧碰问题,实现报警,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汽车防撞系统,对前面开发的系统性能进行了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纵向防撞系统的总体设计

完成汽车防撞系统的总体设计,把整个系统划分成四个分工不同的子系统,并确定实现总体方案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2.汽车防撞安全距离模型的确定

结合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车辆的行驶情况,对课题组以前提出的安全距离跟车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模型中的个别参数进行重新选取,使模型及模型的参数选取更加合理。

3.进行汽车防撞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并解决关键技术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对汽车防撞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并且电路中硬件器件全部采用贴片封闭形式,提高硬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本论文中着重论述了主控单元子系统和雷达工作数据发送单元的硬件设计,解决了汽车防撞系统中的雷达测距系统这一关键技术,使该课题的研究从模拟实验阶段过渡到实车实验阶段。

4.按照系统的功能需求,制定了各子系统之间通讯的通讯规约,并用MCS-51汇编语言设计了系统的主控单元子系统软件和雷达测距子系统中雷达通讯数据发送单元软件。

5.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装车实验,验证了系统所要求的各种性能。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本文在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汽车防撞技术产生的背景及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并对现有的防撞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进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新颖所在;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测距传感器的选择,并且确定了三种测距方法;第三章进行了报警系统防撞模型的建立;第四章进行了硬件设计和实验验证;第五章为系统的软件设计,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选题意义和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2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5

第二章几种测距方式的比较和选择6

2.1激光方式7

2.2超声波方式8

2.3红外线方式9

第三章系统模型的建立10

3.1追尾防撞模型的建立10

3.1.1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10

3.1.2模型的建立12

3.1.3模型的讨论17

3.1.4模型参数的讨论18

3.2超车侧向防撞模型的建立19

3.2.1模型的建立19

3.2.2模型参数的选择26

3.2.3模型的最小转角与最大转角数据分析28

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30

4.1单片机的性能特点30

4.1.1单片机的选择30

4.1.2MCS-51单片机的主要性能31

4.1.3单片机系统的设计要求31

4.2追尾碰撞报警系统硬件设计32

4.2.1测量距离通道的设计32

4.2.2测速通道的设计33

4.2.3开关量输入通道的设计34

4.2.4转向、油门、制动信号的采集35

4.2.5声光报警的设计36

4.2.6显示装置的设计39

4.2.7电源设计43

4.2.8电路板的电源保护装置和电源的抗干扰的设计44

4.2.9"看门狗"电路的设计44

4.3系统主要传感器47

4.3.1毫米波雷达传感器48

4.3.2超声波传感器53

4.3.3红外线传感器55

4.3.4霍尔车速传感器55

4.3.5转向角度传感器59

4.3.6制动踏板传感器60

4.3.7油门传感器61

4.3.8路面状况选择开关61

4.4系统总体电路图64

第五章报警系统软件程序的实现65

5.1系统报警方式65

5.2程序设计思想65

5.3程序的实现66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71

6.1结论71

6.2展望71

参考文献73

附录76

本论文中虽然对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了改进,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和细化,采用一定的控制理论和算法,使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本系统现阶段只是就危险情况实现了向驾驶员报警,事实上由于驾驶员的反应性有差异及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等因素的存在,有时未必能及时采取减速、刹车等措施,因此系统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刹车的功能,使驾驶员的安全更有保障。

(1)本系统只是在理论上讨论了汽车防碰撞的问题,由于实验设备和时间问题还没有进行实验。

(2)本系统还应该进一步在复杂天气(雨、雪、大雾),潮湿、冰雪路面上进一步测试,验证系统的设计功能。

(3)在本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使车辆的舒适性和主动安全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网站:.

[2]百度搜索网站:.

[3]周立功单片机网站..

[4」刘运通,道路交通安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王军雷,李百)II,应世杰,等.车道变换碰撞预警分析及最小纵向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4(4).

[6]钟勇,范森海,王永辉.高速公路事故的诱因及预防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0(6).

[7]郑安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与预防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学报.2002(4).

[8]陈晓东.郑建祥汽车用微机可靠性试验研究[J].汽车与电器.2002(增刊).

[9]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P89V51RD2器件手册.2004.3.

[10]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SJA1000独立的CAN控制器应用指南.2003.10.

[11]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SJA1000独立CAN控制器.2003.10.

[12]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LPC900单片机SPI互为主从模式详解.2001.6.

[13MOTOROLAC.O.MC33989技术手册.2003.12.

[I4)MOTOROLAC.O.MotorolaSemiconductorTechnicalDataofMJD31/32C.1996.06.

[15]刘郑国.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预防报警系统主控单元开发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3.6.

[16]曾城.基于CAN-BUS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控制单元的研究开发[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7]胡铁红.高速公路追尾及侧向碰撞预警系统模型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8]赵纬华.高速公路碰撞预防报警系统传感器及电源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9]侯德藻.汽车纵向主动避撞系统的研究[DI].北京:清华大学.2004.4.

[20]Gabrielleen,DondHeffernam,andalanDune.DigitalNetworksintheAutomotiveVehicle[i].IEEComputing&ControlEngineeringjournal.1993103(6).

[21]A.D.C.SpecificationforNISSAN172ACCRadarSystemARS100.1999.08.

[22]MilesUpton.TechinquesForDistanceMeasurement[i],SAE95.

[23]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MI.北京:人发交通出版社.1997.

[24]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25]李华.MCS-51系统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26]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式社.1996

[27]周立功.增强80C51单片机速成与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7.

[28]高松.应启戛.魏民祥.CAN总线及其在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E]。2002(3).

[29]李令举.汽车工程电子新技术.人发交通出版社.1996.

[30]张秀森.表面安装电路板组件可靠性的计算机仿真分析[E]。电子机械工程.1999(10).

[31]丁鹭飞,耿富录.雷达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2]柴毅.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1.10.

[33]高有堂.电子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99教程「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34」杨振江.流行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及应用实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5]赵晓莉.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抗干扰技术E].自动化与仪表.2002.1.

[36]马骏.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的分析与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18(4)。

[37]徐杰,杜文,孙宏.跟随车安全距离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0).

[38]PeterSeiler,BongsobSong,J.KarlHedrick.Developmentofacollisionavoidancesystem[Jl.SAEpaper980853.

[39]李晓霞,李百川,侯德藻.车辆避免技术A.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2.

[40]陈光武,侯德藻,李晓霞,等.高速公路实用安全车距计算模型「J].人类工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