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6:06:09

产房范文篇1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常规产检,入院产科待产,预产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的孕足月(38~42周)初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9􀆰06±6􀆰21)岁;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9􀆰15±6􀆰34)岁.两组产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初产妇,单胎妊娠;足月妊娠,38~42周;按时产检,胎儿无畸形;符合自然分娩指征;无流产、引产病史;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签署知情同意书,孕妇及家属依从性良好.1􀆰3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严重并发症者;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急产或滞产者;有宫内感染、梅毒等影响胎儿的传染性疾病者.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入住传统模式产房,按照产科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干预.①入院后热情接待产妇,由值班助产士进行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评估产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风险程度,对产妇详细说明分娩相关事宜,并全面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胎儿心率等.②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待产妇宫口全开后交由接产助产士接生,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分娩.③产后定时巡查病房,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重视产妇主诉,及时询问其疼痛情况,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方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帮助产妇保持舒适体位.④由产妇家属辅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围生期给予产妇基本的心理支持,出院后进行常规健康指导.2.2观察组.邀请产妇家属进入开放式产房,并制定家属陪产规程,具体如下.①家属陪产告知,在产前“分娩计划”或孕妇进入产房前告知,产房只允许一位家属进入陪护,男性只能是丈夫,女性可以是家属或朋友,中途不能更换家属.②陪产家属进入产房,按要求更换入室的拖鞋或鞋套,并使用快速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卫生消毒,穿隔离衣并在规定范围内活动.③遇到医师检查与治疗时,如进行无痛分娩、阴道检、阴道助产、抢救等情况时,陪产家属暂时离开等待.④陪产期间,陪产家属可给予孕妇鼓励和安慰,为孕妇擦汗、按摩背部,协助其进食、排小便.⑤生产期间,陪产家属可CHINA􀆳SNATUROPATHY,Oct􀆰2019,Vol􀆰27No􀆰20提醒产妇在助产士的指导下正确用力;休息期间,可帮助孕妇按摩大小腿,为其擦汗并协助产妇完全放松;助产士准备为产妇接生时,不要触摸已消毒的手术器械.⑥陪产家属若有任何不适或需协助,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产后观察产妇2h无异常返回病房.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①产前孕妇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量表共有20个项目,20项总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为标准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4].②分娩方式:包括经阴道顺产、阴道助产及阴道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③分娩结局,包括产妇产后2d内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④产妇院内感染情况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满意度主要包括服务态度(仪表、给药、接诊及咨询解答)、接诊程序(接诊复杂程度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诊疗技术、诊疗环境及诊疗价格,10分为满分,≥9分为非常满意,7~8分为满意,4~6分为有待提升,1~3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结果.(1)产前焦虑情况比较观察组产前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院内感染与产妇满意度比较两组产妇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讨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妇医疗服务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女权主义影响下,医院儿科及产科的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医疗服务产生新的认识,并不断强调“尊重”“支持”,以及家属和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伙伴”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推广,人们对孕产妇和婴儿的护理质量、孕产妇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11月12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举办的«产科适宜技术与产科管理服务新模式示范项目»会议提出10个项目总目标,其中一项就是产房模式的改变,由传统产房模式过渡至以家庭为中心的开放式产房服务模式逐渐受到广大产妇及医护人员的重视[5].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法,比较两种产房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入住以家庭为中心的开放式产房的产妇,产前焦虑程度及剖宫产率低于传统模式产房,产后阴道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更低,术后产妇及家属满意度较高.以往以医护人员为中心的传统产房模式过于机械化的追求完美分娩结局,无法满足家属对孕妇生产过程中的健康保障及人文关怀的要求,而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产科医疗护理模式,将医疗服务、健康保障、产后恢复和心理健康辅导融为一体,以产妇为本,为产妇提供人性化、家庭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心理支持,增加产妇分娩信心,从而对临床自然分娩、改善母婴结局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产后院内感染方面,两种产房模式比较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以家庭为中心的开放式产房模式感染率稍高于传统模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妊娠期孕妇的生理状态发生变化,生产时体力消耗及失血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6],同时因侧切导致的探视频率增加、探视人员增多,也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加之开放式产房家属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管理制度较难实施,也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产房范文篇2

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建立职责明确的二级护理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护理部主任,为医院感染科的负责人,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参观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3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3.1产房的环境

(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2)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并对各区域内的物品放置有具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从区域划分上让医护人员强化医院感染意识。(3)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清毒。

3.2产房的清洁

3.2.1日常清洁工作

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产房内桌面、地面每日用1∶200“84”消毒液擦拭1次,且必须用产房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标记,每次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3.2.2治疗活动后的清洁工作

每次治疗活动后产房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扫,并用1∶200“84”消毒液拖地。

3.3消毒、灭菌

3.3.1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对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如某些金属锐器必须使用化学消毒剂灭菌时,应定时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定期做细菌培养,以确保消毒效果。

3.3.2产房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天定时照射1h;每次治疗活动后照射1h,应注意红外线消毒的适宜湿度为20℃~40℃,适宜温度为40%~60%,红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1次。(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遇有特殊感染病人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为2h。

3.4洗手对手的消毒

产房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所以,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产房护理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在洗手后进行手的消毒。

3.5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

3.5.1严格无菌观念,保持慎独精神

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专用衣裤、戴口罩、帽子、换鞋,必须严格无菌观念,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如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3.5.2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包外需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容器(浸泡碘酊、酒精、碘伏)每周消毒、更换2次,并记录。

3.5.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必须规范

如无菌持物钳的应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取无菌溶液法等。

3.6隔离技术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常用的隔离技术有:戴口罩帽子;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和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等。

3.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产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房空气消毒效果监测;(2)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3)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4)医疗物品消毒效果监测;(5)红外线消毒效果监测;(6)消毒液的监测。

3.8产房污物的处理

(1)将医用垃圾装入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采用焚烧处理。使用的污物袋坚韧耐用,不漏水。(2)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进行初步消毒后送供应室集中毁形处理。

4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明确产房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产房范文篇3

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医院感染能明显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日,延误康复时间,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产房作为医院的Ⅱ类环境,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护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现将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简述如下。

1建立二级监控体系

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建立职责明确的二级护理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护理部主任,为医院感染科的负责人,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参观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3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3.1产房的环境

(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2)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并对各区域内的物品放置有具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从区域划分上让医护人员强化医院感染意识。(3)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清毒。

3.2产房的清洁

3.2.1日常清洁工作

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产房内桌面、地面每日用1∶200“84”消毒液擦拭1次,且必须用产房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标记,每次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3.2.2治疗活动后的清洁工作

每次治疗活动后产房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扫,并用1∶200“84”消毒液拖地。

3.3消毒、灭菌

3.3.1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对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如某些金属锐器必须使用化学消毒剂灭菌时,应定时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定期做细菌培养,以确保消毒效果。

3.3.2产房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天定时照射1h;每次治疗活动后照射1h,应注意红外线消毒的适宜湿度为20℃~40℃,适宜温度为40%~60%,红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1次。(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遇有特殊感染病人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为2h。

3.4洗手对手的消毒

产房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所以,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产房护理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在洗手后进行手的消毒。

3.5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

3.5.1严格无菌观念,保持慎独精神

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专用衣裤、戴口罩、帽子、换鞋,必须严格无菌观念,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如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3.5.2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包外需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容器(浸泡碘酊、酒精、碘伏)每周消毒、更换2次,并记录。

3.5.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必须规范

如无菌持物钳的应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取无菌溶液法等。

3.6隔离技术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常用的隔离技术有:戴口罩帽子;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和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等。

3.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产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房空气消毒效果监测;(2)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3)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4)医疗物品消毒效果监测;(5)红外线消毒效果监测;(6)消毒液的监测。

3.8产房污物的处理

(1)将医用垃圾装入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采用焚烧处理。使用的污物袋坚韧耐用,不漏水。(2)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进行初步消毒后送供应室集中毁形处理。

产房范文篇4

摘要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医院感染能明显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日,延误康复时间,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产房作为医院的Ⅱ类环境,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护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现将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简述如下。

一、建立二级监控体系

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建立职责明确的二级护理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护理部主任,为医院感染科的负责人,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参观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三、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3.1产房的环境

(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2)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并对各区域内的物品放置有具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从区域划分上让医护人员强化医院感染意识。(3)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清毒。

3.2产房的清洁

3.2.1日常清洁工作

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产房内桌面、地面每日用1∶200“84”消毒液擦拭1次,且必须用产房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标记,每次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3.2.2治疗活动后的清洁工作

每次治疗活动后产房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扫,并用1∶200“84”消毒液拖地。

3.3消毒、灭菌

3.3.1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对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如某些金属锐器必须使用化学消毒剂灭菌时,应定时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定期做细菌培养,以确保消毒效果。

3.3.2产房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管消毒法:每天定时照射1h;每次治疗活动后照射1h,应注意红外线消毒的适宜湿度为20℃~40℃,适宜温度为40%~60%,红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1次。(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遇有特殊感染病人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过氧乙酸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m3计算,熏蒸时间为2h。

3.4洗手对手的消毒

产房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所以,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产房护理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在洗手后进行手的消毒。

3.5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

3.5.1严格无菌观念,保持慎独精神

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产房专用衣裤、戴口罩、帽子、换鞋,必须严格无菌观念,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如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3.5.2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包外需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容器(浸泡碘酊、酒精、碘伏)每周消毒、更换2次,并记录。

3.5.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必须规范

如无菌持物钳的应用、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取无菌溶液法等。

3.6隔离技术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常用的隔离技术有:戴口罩帽子;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和无菌手术衣;戴手套等。

3.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产房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房空气消毒效果监测;(2)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3)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4)医疗物品消毒效果监测;(5)红外线消毒效果监测;(6)消毒液的监测。公务员之家

3.8产房污物的处理

(1)将医用垃圾装入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采用焚烧处理。使用的污物袋坚韧耐用,不漏水。(2)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进行初步消毒后送供应室集中毁形处理。

产房范文篇5

[关键词]产房;医疗设备配置;医疗设备管理;二孩政策;高龄孕产妇

产房是孕妇分娩的主要场所[1],是医院护理的一个特殊单元,在房间布局、人员配制、人员上岗资质、院感控制、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自己专科特色和需求[2]。分娩过程中可出现一些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2016年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3],产房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挑战[4]。我院作为妇产专科医院,年分娩量高达14000多例,占北京市总分娩量的十分之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出生人口数量增加,高龄孕产妇比例增高,妇幼健康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服务资源都将面临新挑战[5]。我院长期面临病房紧张,患者长时间等待病床不能如愿接受治疗的现状,待产孕妇一床难求,现有产房条件不能满足“畅通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6]的要求。产房自2004年开业以来至今已经15个年头,房屋多处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为消除安全隐患,响应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给产妇提供良好的就医、治疗康复环境和精准的诊疗服务,2018年我院开始对产房进行改造,并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合理分配布局,配备了必要的为患者保驾护航的医疗设备。

1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产房特殊配置需求

作为妇产专科医院受二孩政策影响很大,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产妇情况,见表1。由于高龄孕产妇增多,特别是全面二孩儿政策放开后的近两年,高危孕产妇经阴道分娩例数增多后,我们在产房新增了1间抢救室,需增加一些必要的抢救设备来做保障,提升救治能力,提升医院患者满意度。增配了超声影像诊断设备、遥测和中央监护设备、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麻醉器械、电解质及血气分析设备等。对部分原有的使用年久,故障频繁,没有维修价值、不能满足临床使用的设备进行了更新。合理规划产房布局,减少了生活用房,为增加的医疗用房比如待产室添置了必须的设备。1.1产房配置设备类别。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8版,新的产房配有几大类别的设备,见表2。1.2根据房间功能定位配置设备。此次改造在空间资源不变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房间格局,扩大了医疗用房面积,将原满负荷使用的2间待产室、8间分娩室改增为3间待产室、8间分娩室和1间抢救室。根据房间调整后的布局(图1改造前布局图,图2改造后布局图)、功能定位和医疗需求,来匹配了医疗设备。(1)分娩室配置情况。共设8个分娩室,其中7个单人间,1个双人间。每个分娩单元配1个吊顶缝合灯,1张全自动分娩床,1台心电监护仪(壁挂),1台胎心监护(壁挂),1个婴儿辐射保暖台(需配备脉搏碳氧血氧测量模块、T-组合婴儿复苏器、空氧混合器和低压吸引装置),1台输液泵,1台电子婴儿秤,如图3所示。(2)待产间配置情况。共设待产间3间,每间配置普通待产床6张。每间待产间配4台心电监护仪(壁挂,3床共用2台,就近原则),6台胎心监护仪(壁挂),6台输液泵,如图4所示。(3)抢救室配置情况。设有1间抢救室,配有1个吊顶手术无影灯,1个可移动无影灯,1台麻醉机,1张具有分娩功能的手术床,1套成人喉镜,1套新生儿喉镜,2台医用注射泵(药物靶控泵),2台心电监护仪,1个四联看片灯,1个婴儿辐射保暖台(需配备脉搏碳氧血氧测量模块、T-组合婴儿复苏器、空氧混合器和低压吸引装置),1台输液泵,如图5所示。1.3根据设备类别配置设备。除了按照房间功能配置设备外,还根据临床需要配有其它的设备,如表3所示。

2以产妇的分娩阶段介绍产房设备的使用

产房由一系列相互分离的房间组成,分娩的不同阶段,产妇被送至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的设备和功能对应于相应的分娩阶段[8],整个过程,如表4所示。我们以产妇的分娩阶段来介绍每种设备的使用。(1)待产阶段。通常将产妇由产科病房或急诊推至产房后,先经历产前区和待产室,产妇在待产室通过心电监护仪和胎心监护仪监测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参数。通过输液泵和注射泵完成催产素和危重病(硫酸镁和高血压等)药物流速控制。而对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需要电子血压计的测量血压来保证待产的安全。(2)分娩阶段。产妇出现分娩指征后通过转运平车转送到分娩室,多普勒胎音仪可以在转运过程中监测胎儿心跳,分娩过程对于产妇至关重要,全功能分娩台和吊顶缝合灯可以为助产士提供良好的助产条件,每个分娩中的产妇都需要心电监护仪和胎心监护仪的监测,输液泵和注射泵完成催产素等药物控制。产妇分娩完成后,新生儿需在婴儿辐射台上处理脐带,在电子婴儿秤测量体重。危重新生儿应通过婴儿转运车转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产妇在分娩室完成分娩和产后观察,此时的新生儿和母亲一起在分娩室。无异常状况后,被送回到产后护理病房。(3)抢救阶段。在分娩中如遇突发心脏骤停、羊水栓塞等紧急情况,只能采取就地抢救,立即将产妇通过转运推车转运到抢救室。抢救室配套一般手术室常用设备,且为适应产房需要,手术床具有分娩功能。吊顶手术无影灯和可移动无影灯用于手术照明,麻醉机配合高档带呼末监测功能的监护仪进行麻醉监护,进行药物把控的医用注射泵用于手术中药物的输注。新生儿要放在婴儿辐射保暖台中。(4)其他。数据显示,我国产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产妇分娩体验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共有助产机构2.6万家,助产士18万人,产科医师近21万人。大力促进自然分娩,鼓励助产机构开展导乐分娩、分娩陪伴等服务,积极推广分娩镇痛服务。2018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6.7%[9]。2015年我院成为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评估认定的“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10]。2017年光荣地承担了北京市卫计委助产士转岗培训任务[11]。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重要方法,对目前加强我国助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助产质量、保证母婴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12]。产房有一间分娩室的吊顶缝合灯配有教学系统,通过网络将分娩图像传输到示教室。另外还配有助产士培训的智能分娩急救教学系统、教学模型和复苏囊。

3产房设备管理举措与结果

3.1管理举措。由于产房的专科特色使得配套的医疗设备类别相对较少,同类设备种数较多。我院产房设备共有医疗设备29类,209台套。对于不同的特色我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1)同类设备编号,方便使用管理。为方便同类设备的管理,除了医疗设备最基础的条形码账务管理外,在不影响医疗行为的情况下,我们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进行了编号,如图6所示。这样既能实时了解设备的数量,又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方便地定位到哪台设备。(2)配套线缆捆绑,减少安全医患。有的设备配套线多,我们对这些配套的线缆进行了捆绑,一方面减少了繁忙中线被扯掉或者插错,减少了不必要的隐患,另一方面保持诊疗环境的整齐。(3)充分利用空间,设备壁挂安装。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将心电监护仪和胎心监护仪壁挂,腾出地面的空间,方便其他的医疗行为。(4)配备了责任工程师,全程服务责任到人。为了急临床之所急,应临床之所需,我们配备了责任工程师,负责产房所有医疗设备从申请、论证、购置、验收、维修维保、质控、盘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充分掌握产房每台设备的情况。也方便设备有故障或者临床使用设备时遇到问题沟通无障碍。(5)重点科室,加强巡检。产房是我们列为重点加强管理的科室,对产房的巡检会更细心,次数更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2结果。我院焕然一新的产房自2019年3月19日已经运行了2个多月时间,每月大约完成800个产妇分娩,配备的医疗设备满足使用,而且运行良好。产房配置的设备从使用于患者情况看分如下几类:①每位产妇和新生儿必用,使用率很高;②危急重症产妇抢救时用,使用率不高但是必配;③特殊产妇和新生儿使用,如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体温过低的产妇、需要输注低温保存液体(药液或血液等)的产妇、心脏有问题的产妇、监测怀有双胎胎位以及产后胎盘的植入或者残留的产妇、出现胎心慢或者羊水粪染的新生儿;④用于助产士培训;⑤用于室内空气净化。设备使用情况,如表5所示。

4讨论

产房范文篇6

关键词:产房;护理;层级护理

管理产房是临床的主要科室之一,亦是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相关文献显示,产房突发风险事件较多,由于部分夜间值班护理人员的资历较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安全[1]。本研究探讨产房护理中层级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以提高产房护理管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产科收治的20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15±4.11)岁,初产妇74例,经产妇29例,阴道分娩61例,剖宫产42例;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0.22±4.31)岁,初产妇75例,经产妇28例,阴道分娩63例,剖宫产40例;两组孕妇在年龄、产次与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孕妇入院后,保持病房环境干燥整洁,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确保孕妇感觉舒适,采用音乐放松以有效缓解孕妇分娩前的负面情绪。(2)用药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孕妇遵医嘱服药,从而有效预防感染。(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孕妇采用可溶性纤维饮食,确保摄入充足的热量。(4)心理指导:护理人员针对孕妇状况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层级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组建层级护理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医师、护士长、护士组建层级护理管理小组,参照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职称与学历将护理人2017年1—2月员分为助理护士、主管护士与责任护士共3个层次。助理护士负责孕妇的基础护理,为孕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主管护士负责孕妇的有创性技术操作,掌握孕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指征,并对助理护士加强指导。责任护士负责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协调、指导和督促护理人员,组织护理查房,检查医嘱与护嘱的实施进程,促进优质护理的循证实施[2]。

1.2.2排班

实行A(8:00~15:30);P(15:30~22:30);N(22:30~8:00)排班,每个班次均需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到达科室,确保30min内完成交接班,每个班次需安排2名护理人员,N班适当增加1名护理人员,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息时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程观察准确率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难产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

2结果

观察组产程观察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结论

邓道红在一文中指出,产房新生儿窒息、难产与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呈增加的倾向,严重影响孕妇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3]。如何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最大程度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层级护理管理在提高产程观察准确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产房护理中层级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宝容 单位: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TangY,DivisionHM,HospitalYZ.Nursinghierarchymanagementinimprovingthequalityofclinicalnursingserviceintherole[J].ChinaModernDoctor,2015.

产房范文篇7

1风险因素

1.1产科的特殊性

急诊多,夜诊多,病情变化快,技术要求高。产妇个体差异又大,妊娠期进展,临产的产程变化,产褥期恢复都不完全相同,均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患者周转快,工作量大而且繁琐,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

1.2助产士因素

1.2.1法律意识淡漠助产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护理记录不详细,不能如实表达病情变化,缺乏连续性,准确性,无法体现该产妇的个体差异,忽视产妇的权力和利益,不履行告知义务等等。

1.2.2责任意识缺乏,业务技术水平低下有些助产士工作时没有高度责任心,缺乏慎独精神,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任意简化工作程序。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观察产程不够细致,预见性差,延误处理时机。而当前临床助产士趋年轻化,对接产技术认识有局限性,加上护理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不熟练。未正确使用助产技术引发新生儿损伤,对妊高症病人观察护理不到位,使病人发生子痫。急救时,不能熟练使用急救设备,急救药品不能及时给予等等。这些都是产房护理风险的隐患。

1.2.3缺乏沟通技巧临床上,部分助产士只重视完成专业技术操作,忽视了产妇与家属的沟通。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语气不够温和,或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恐惧、焦虑未能及时进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在执行操作时也不注意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感受,不加强分娩知识宣教,不及时将产程情况与家属沟通,引起产妇家属的反感。因此产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家属便难以接受,从而引发护患纠纷造成医患紧张。

1.3患者因素

部分产妇很少做产前检查,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分娩过程中不了解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意外。他们认为到了医院就进了保险箱,母婴一定要万无一失。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产妇及家属不理解,不接受。目前正值独生子女生育高峰期,产妇普遍存在心理素质差,不能耐受疼痛,个人要求高,家属关注度大,产妇营养过剩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妊娠分娩期间的风险。

2防范措施

2.1加强专科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强化责任心

加强对助产士尤其是低年资助产士的操作培训。让有经验的助产士介绍助产技巧,并采取新老助产士配对带教的形式,传授助产技术,让年轻助产士尽快提高助产水平。定期进行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培训及考核。对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进行学习,不断更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减少医疗差错事故,保证每位产妇及婴儿的安全。

2.2加强助产士防护培训,提高法律意识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医疗制度,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增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明确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并将风险意识贯穿到工作中,充分认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院逐步建立医疗职业保险制度,解决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2.3优化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应及时向家属告知产程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弥补医患间沟通不足,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解决家属的焦虑与不安。与产妇进行换位思考,帮助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实行人性化服务,多关心体贴产妇,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妇,采取符合其身,心,病等特点的护理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用爱心与产妇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产妇的主诉,及时发现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取得合作,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在涉及产妇备皮,导尿等隐秘性操作时,要尊重产妇,注意保护产妇的隐私,讲清目的,取得产妇的信任与配合。产妇出院后电话随访,关心母婴目前情况,征求对科室的建议和意见,创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产房范文篇8

[关键词]产房;助产管理;安全文化;助产缺失事件;助产满意度

临床中对产房工作的要求较高,助产士为特殊的医疗服务群体,在临床中提高助产士的业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产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产房为进行产程观察及接生的场所。助产士与产妇的接触较多,临床中针对产妇的诊断及处理需由助产士进行判断。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了分娩的正常进行[2-4],安全文化是近年来兴起的,安全行为是受机构信任和对安全态度的影响,可减少从业者的思想及行为,减少出错。在该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安全文化在产房助产管理中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该院收治的产妇共140例,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纳入的1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12±2.34)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40.13±1.28)周;观察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6.75±2.08)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40.34±1.06)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干预,即产房人员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对产妇进行及时观察,若出现异常情况则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观察组实行安全文化的助产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构建安全文化的管理制度:在产房助产管理过程中,经查阅相关文献及网站,联合过往的产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产房制度及措施加以完善,包含交接班制度、核对制度及抢救制度等,完善产房助产的安全流程,建立合理化的安全文化的产房管理制度。②强化助产人员的安全法律意识:定期对助产人员进行安全法律意识的培训,定期举行法律专题讲座,强化助产人员安全法律知识,在产房助产过程中可有效的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率。③强化助产专业技术培训:在产程观察过程中,加强助产人员的安全文化教育的实行过程实施,助产安全过程实施过程中需以产妇的安全为首要前提,提高助产人员对产房机械设备及材料的了解情况,并熟知产房机械及材料的使用流程,降低助产过程中出错事件的发生率。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统计两组助产缺失事件的发生率;查阅相关的文献制定产妇对助产士的满意度[5],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人数,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娩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娩时间为(16.12±1.34)h和(13.25±1.08)h,产后2h出血量分别(134.12±18.37)mL和(101.34±16.20)mL,对照组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腹产分别为46例(65.71%)、13例(18.31%)和11例(15.71%),观察组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和剖腹产分别为67例(95.71%)、2例(2.88%)和1例(1.43%),观察组的分娩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人数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缺陷事件。两组的助产缺失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29%和11.43%,观察组的助产缺失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满意度。两组的助产士满意度分别为85.71%和95.7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产房助产管理工作较为重要,产房助产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且服务对象为女性,产妇易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助产人员和产妇间易出现较大的矛盾。因此针对助产人员的安全文化管理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助产实施过程中,将安全助产理念与助产工作相结合,可有效的对助产工作进行规范化、系统化[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行以来,各医院对产房过程中出现的缺失事件较为重视。助产安全行为在助产实行的过程中,无助产过错事件的发生,将不安全的因素消灭于萌芽中。在产房助产时,采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同时,针对自身的法律责任也需进行承担,才能有效的保证产妇的安全[7]。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实行安全文化的助产干预,从构建安全文化的管理制度,强化助产人员的安全法律意识,强化助产专业技术培训进行干预,结果表明了观察组的分娩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然分娩人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助产缺失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了安全文化在产房助产管理中的作用。该次研究结果和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5]。这些结果表明了在产科的助产管理中,通过安全文化理念对产妇的分娩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了助产满意度,并减少了助产缺失事件的发生率[8]。综上所述,安全文化运用于产房助产护理中提高了助产质量,改善了产妇的分娩情况,缓和了产妇和助产人员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庄薇,厉跃红,吴娜.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模式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52-54.

[2]唐静.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5):240-241.

[3]赵玉珍.孕产妇分娩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3):191.

[4]宋雅丽.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3):142-144.

[5]简玲丽.安全文化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7,7(10):201-202.

[6]胡璇,邢煜,尹洪莉,等.安全文化理念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7):124-126.

[7]黄美珍,兰香.安全文化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241-242.

产房范文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房护理;发生率;满意度;应用价值

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护理安全问题受到了临床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高度重视。产房护理是产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场所,加强产房风险管理刻不容缓。本文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措施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产妇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的年龄在25~37岁,平均年龄为(29.22±2.47)岁;初产妇53例,经产妇7例;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40.08±1.47)。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5~36岁,平均年龄为(29.42±2.24)岁;初产妇52例,经产妇8例;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为(40.21±1.34)。两组产妇在例数、年龄、孕次、孕周、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所示。1.2.1规范制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制定和完善产房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制度,例如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岗位交接班制度、双向查对制度等。产房内部应该完全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2]。1.2.2风险防范护理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产房护理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认真学习上级文件,让护士在理论学习中能够不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增强自身的岗位责任感,减少处理差错。1.2.3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岗位责任心,充分意识到一切护理活动都以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和舒适度为中心。在于产妇及家属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重视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3]。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述;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述;以0.05作为检验的水准,可信区间范围是9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1/60),对照组为10.00%(6/60);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58/60),对照组为71.67%(43/60)。实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主要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具体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4]。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和胎儿对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护理风险,威胁母婴安全。因此,在产房护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产房风险管理工作应该立足产房的风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干预,不断提高产房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在护理操作中形成技术壁垒,减少风险因素给产妇带来损伤[5-6]。在本组对照试验中,实验组通过规范制度、加强风险风范、重视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等方法,有效降低实验组产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提高。

作者:刘 红 单位:本溪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马凤青.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2,27(6):1270-1271.

[2]麦细贤,赵红莲,周嘉燕.产房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0):3088-3089.

[3]刘丽琴,王晶,舒娟玲.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7):113-114.

[4]周萍萍,周秀荣.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2017-2019.

产房范文篇10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200例产妇,医院着重强调产房风险管理前收治的10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0岁,孕周36-42周不等,平均孕39周;经产妇41例,初产妇59例;巨大儿11例,胎位不正7例,脐带绕颈8例,盆骨过窄或畸形4例,其他均无异常。医院强调产房风险管理后收治的10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1.5岁,孕周37-42周不等,平均孕39.5周;经产妇38例,初产妇62例;巨大儿9例,胎位不正8例,脐带绕颈6例,盆骨过窄或畸形5例,其他均无异常。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妇异常状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年龄范围18-45岁;孕周范围32-42周;没有严重孕期并发症的产妇。

1.2方法

1.2.1提升产房风险管理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风险管理前产科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采用讨论、专题讲座、示范训练等方式方法对相关医务人员实施培训,增长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的知识技能,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主要涵盖下面几个方面:(1)针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或者是对医院护理上现有的潜在的隐形的风险意识不够强烈,就需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同时树立起法律意识,在组织学习时可以以《护士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护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明文章程为范本,明白更多安全法律常识。以学习基础常识为基础,还应分析产房出现差错的原因,找出预防措施,完善好医院内部的交接班制度、分级管理护理制度等[2]。(2)产房护理时要做到风险的无缝监控,并清除划分好风险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好责任护士和产科护士长之间的协同作用,实施全面护理质量的控制。护士长在抓好基础质作质量,对于病人着重观察危重病人、不良情绪病人、新进院病人、刚完成手术的病人等特殊人群,对于时间应着重监控新护士值班、产妇分娩等特殊时段,另外还有并发症护理、用药指导等关键环节也应着重进行监控。(3)医患、护患多交流,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病人属于特殊群体,在医院就医,医护人员应以病人为工作的中心,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不断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必要时可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优质服务,在工作时以病人的思想认识为基础灵活变动交流时的用词和肢体语言,耐心作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切实做到为病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4)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上的水平,在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制定好产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程序以及质量控制的明确标准,完善培训考核制度,使护理人员全都熟练掌握。比较风险管理前后100例产妇的生产时间、难产概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3]。

1.2.2调查方法

调查产妇满意度时使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里面内容包括医院产房环境、护士操作时体现出的技术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三项各100分,每项都在80分以上视为满意,向每一位产妇发放一份问卷,调查人员要认真确保其有效性。1.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程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程时长分为(4.22±0.70),对照组为(6.12±0.96),对应的t值为15.9918,P值为0.0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分娩情况和产妇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分娩时难产发生率明显降低、满意度显著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3讨论护理是病人进入医院治疗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命安全、护理满意度、康复进程、医院经济效益等,所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已有或是隐形的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探讨出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再付诸实践。在产科让产房风险管理真正成为产房护理控制的重要手段[4]。药物指导,术前术后指导患者技术操作,病人检查或是住院时可能出现跌倒、导管牵扯等危险,护理人员擅离职守,监管不到位,护理人员在进行病情记录时出错,约束护理人员工作的规程不完善,护理人员不足等护理管理上的问题[5]。这6方面是医院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将这几方面对应到医院产科,也时常会发生这些状况,应及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产科护理时增强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提升操作技术水平,多与患者沟通,缓解医患、护患关系[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产科风险管理后,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缩短,难产概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产房风险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还能提升对医院的整体满意度,有利于医疗结构的和谐发展。

作者:庞丽丽 单位:徐州仁慈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浪,彭检妹,贾晓婕.分娩风险分级评分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3):45-47.

[2]邱慧玉,陈绮萍.产房风险管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4):65-67.

[3]俞静,张卫社.产房风险管理对产妇心理状况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108-110.

[4]杨艳贞,郑剑兰,付景丽,等.产房风险管理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