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9:52:53

经济

经济范文篇1

一、的效用分析

(一)关于的两个认识误区

1.与。购买是心存侥幸的心理支配下的消费行为。讲究“双赢”,所谓“双赢”,指双方都得到一种收益,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它建立在双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础上。相比之下,的双方则是非理性的,可能会带给双方一种快感,但享受这种快感的时候,可能正在损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双方都没有赢,即不是“双赢”。而现行的制度采取的是一种“双赢”规则,绝不同于。

2.与投资。许多人认为,购买如同选择股票一样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但理性投资者应该是风险规避的,而的成本超过了平均收益,无法弥补持续投入的成本,购买不能算“投资”,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资”。贾康(2001)认为,购买表面上与投资同样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处,但是,从严格定义上来说,它不是投资,因为它既不像股票那样代表股东的实际权益,也不像风险投资那样始终依赖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具有“”性质的筹资工具。它既为国家筹集一定的资金,又能满足大家追求刺激、悬念的心理特点。

与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行为不同,购买强调累积效应。对大多数没有中奖的人说,可能一直在“赔钱”,但购买收入对弥补国家财力不足,帮助亟需资金的个人或单位来说,是一种累积效应。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消费者购买是对社会的贡献,应该更多强调奉献与爱心。因此,与其说购买是投资,不如说是一种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和投入。

(二)的消费者效用分析

按照传统经济学观点,人都是风险规避的,而购买这种投机性很强的风险偏好行为似乎与消费者的风险规避原则是相悖的。实际上,这是因为购买的消费者行为及其决定的消费者效用的特殊性所导致的。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与其财富的支出占总财富的数量是相关的(武永胜,2001)。在可接受的财富支出范围内,买的“机会成本”很低,消费者不需要下太大的决心,却拥有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从而获得消费效用的增加。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称为“偏好风险”型消费者。因此,在一定的风险控制范围内,消费者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购买,这样可以带来消费效用的变化。具体来说,购买产生的消费效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期潜在收益水平的心理愉悦。对购买者来说,提供了可能存在的、一定概率的获奖机会。在幸运心理作用下,购买者对潜在收益水平(单位的平均收益乘以中奖概率)的预期总是大于“理性”水平,这种对额外收益的预期或者说憧憬,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效应。

第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娱乐方式,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要靠消费者的“运气”,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娱乐。许多消费者购买,并不很在乎是否中奖,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娱乐活动,以求缓解心理压力,获得心理满足。不仅如此,玩法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数人娱乐需要的大众游戏。

第三,还能满足消费者一些非经济性的心理需要。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各种非经济性的需求如慈善心理等将逐渐增加。福利等可以使消费者通过资助困难阶层得到宽慰,从而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很多购买者也的确是出于爱心去购买福利的,他们把这看作是对国家的公益事业的贡献。

(三)的社会、经济效应

随着“经济”成为目前中国经济的热点,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的效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的发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发行为政府提供了一种选择性筹资手段,能使政府在必要时有效地筹集广大居民手中的“闲散社会资金”,用于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这部分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用于解决残疾人以及孤老弱者的生活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的发行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的销售额每年约为80亿元至100亿元人民币,返奖率达55%,相当于筹集了40亿元左右的建设和发展资金,并向市场投放了60亿元左右的消费资金。而且,的发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税收。主要包括管理部门、印刷部门和发行部门。在销售期间,当地的印刷业、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认识对社会、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也有许多弊端,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如的过度发展助长了人们投机心理,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它使消费者更愿意作此类不劳而获的风险投机而不愿去通过辛苦的劳动致富;会产生挤出效应,业作为一种政府筹资手段,把分散在彩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用于公共支出,必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当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与其积极影响相比,是有限的、局部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阻碍其健康发展。

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市场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进程过快,许多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市场很不完善,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国市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缺乏法律规范。我国市场各地的游戏规则都不一样,缺少一个根本性的政策法规,使许多纠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次,出现了的灰色副业。比如销售信息资料、技艺书籍和模拟摇奖器等;再次,在发行管理等方面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地发展形成了资金流失的漏洞,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平衡。要完善我国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调整发行规模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同一般商品市场不同,市场上,价格一般由事先固定的面额决定,不具有事后调整功能,不能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在这种情况下,发行规模就成为调节市场均衡的唯一通道。因此,合理调整我国发行规模,使其稳步扩大,就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发行规模包括“潜在规模”和“实际规模”。前者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发行年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行规模的最大可能限度;后者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销售的实际数量。一般来说,“实际规模”总是小于“潜在规模”,两者的差距取决于收益的税收水平、发行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市场营销方式是否合理等方面。“潜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方面越适合市场的客观需要,“实际规模”就越大,两者间的差距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合理调整发行规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发行的实际规模与“潜在规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杨建龙(1999)认为,这是由我国严格的额度控制造成的。目前人民银行对发行进行严格的额度控制,每一年度的发行计划必须经过人民银行核准后方可在全国发行。虽然发行机构会通过各种手段在很小范围内超额发行,但受制于额度管理的行政压力,扩大发行的空间很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取消发行的额度限制,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为稳妥起见,也可以考虑在近期内逐年放宽额度,直到最终额度规模与潜在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放弃额度管理。根据杨建龙(1999)的测算,以1998年度的63亿发行规模为起点,每年以30%的增长幅度扩大发行规模的额度,到2005年,额度规模就基本接近“潜在规模”水平,这时候我们放弃额度管理就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当然,放弃额度控制,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扩大发行规模,而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收益水平及时、合理地调整发行额度,并不断完善发行管理体制和丰富市场营销方式。

(二)规范管理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与世界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目前市场发展的主要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在于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很不规范。我国市场的规范管理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市场越发展,其负面效应就越大。因此,只有规范对市场的管理,“经济”才可能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积极效应。对市场规范管理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法规制度。目前,我国的发行、收益金的使用及违规的认定和处罚等都没有统一的法规,这既不利于发行单位具体操作,也不利于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因此,应尽快制订并颁布《法》、《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当务之急是要统一的《发行与销售管理办法》、《发行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以明确市场的管理体制、经营组织结构等,使我国“经济”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逐步建立有序的市场。

第二,明确管理机构。我国当前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多部门共管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发行管理的混乱。国家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不同的发行。可以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牵头建立国家管理局,在各地分设监管办公室,负责监管各地市场。这样使得发行与管理完全分离,理顺了监管关系。另外,为了统管全国行业,垄断经营,可以在国家管理局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国家总公司统一经营全国市场,这样既便于监管部门监管,又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的协调和自律。

第三,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实行“政事分离”,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松对市场的监管。相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权力与职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财政监管部门应指定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按照实际需要,定期或专项对发售、资金管理与使用进行审计。要督促发售部门公开销售、设奖、兑奖,公证机关要积极参与监督。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同时注意政府部门不得参与销售经营活动和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我国“经济康发展的动力

提高发行收入管理的透明度,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发行销售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是促进业健康发展的动力。资金是通过发行而获得的资金净收益,它是销售总额减去返还给中奖者的奖金和发行成本外的全部资金。资金的使用效率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用对地方,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适当的地方;二是正确使用,即在资金投向正确的前提下,保证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浪费。随着的统一发行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资金的使用涵盖了从资金的入账到分配、使用、审计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整个资金流动过程中,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福利资金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滥用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体系约束而造成的。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主要是做好资助计划、内部控制、跟踪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工作。要从根本上杜绝乱用、滥用资金的现象。

第二,建立资金使用的申请与审计制度。要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必须建立申请与审计制度。具体来说,每年有资格申请资金资助的部门都要提出资助申请,申请中不仅注明申请额度还要有资助项目的详细清单,资金管理中心组织资金预算部和项目评审部对申请进行评审,保证资金的投向正确。评审结果一份送到资金审批部作为资金批复的基础,另一份送到资金审计部作为资金实际使用的审计依据。资金审计部门则要根据资金的投放,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不被挪用、乱用。

第三,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资金的审计与监管是属于内部常规的监督体系,对于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是完全必要的,但仅有资金监管中心的监督还不够,它还需要社会的公开监督,毕竟资金是一种特殊的资金。笔者认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潜力很大,应多加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它具有覆盖面广、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舆论工具,向公众及时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有效杜绝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武永胜.的经济学分析[J].投资与证券(2)

[2]李伯乔,侯汉杰.我国业的法律规制初探[J].学术论坛,2000,(2).

[3]刘春林,施建军.论的误区[J].消费经济,2000,(5)

经济范文篇2

(一)关于的两个认识误区

1.与。购买是心存侥幸的心理支配下的消费行为。讲究“双赢”,所谓“双赢”,指双方都得到一种收益,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它建立在双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础上。相比之下,的双方则是非理性的,可能会带给双方一种快感,但享受这种快感的时候,可能正在损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双方都没有赢,即不是“双赢”。而现行的制度采取的是一种“双赢”规则,绝不同于。

2.与投资。许多人认为,购买如同选择股票一样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但理性投资者应该是风险规避的,而的成本超过了平均收益,无法弥补持续投入的成本,购买不能算“投资”,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资”。贾康(2001)认为,购买表面上与投资同样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处,但是,从严格定义上来说,它不是投资,因为它既不像股票那样代表股东的实际权益,也不像风险投资那样始终依赖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具有“”性质的筹资工具。它既为国家筹集一定的资金,又能满足大家追求刺激、悬念的心理特点。

与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行为不同,购买强调累积效应。对大多数没有中奖的人说,可能一直在“赔钱”,但购买收入对弥补国家财力不足,帮助亟需资金的个人或单位来说,是一种累积效应。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消费者购买是对社会的贡献,应该更多强调奉献与爱心。因此,与其说购买是投资,不如说是一种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和投入。

(二)的消费者效用分析

按照传统经济学观点,人都是风险规避的,而购买这种投机性很强的风险偏好行为似乎与消费者的风险规避原则是相悖的。实际上,这是因为购买的消费者行为及其决定的消费者效用的特殊性所导致的。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与其财富的支出占总财富的数量是相关的(武永胜,2001)。在可接受的财富支出范围内,买的“机会成本”很低,消费者不需要下太大的决心,却拥有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从而获得消费效用的增加。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称为“偏好风险”型消费者。因此,在一定的风险控制范围内,消费者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购买,这样可以带来消费效用的变化。具体来说,购买产生的消费效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期潜在收益水平的心理愉悦。对购买者来说,提供了可能存在的、一定概率的获奖机会。在幸运心理作用下,购买者对潜在收益水平(单位的平均收益乘以中奖概率)的预期总是大于“理性”水平,这种对额外收益的预期或者说憧憬,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效应。

第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娱乐方式,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要靠消费者的“运气”,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娱乐。许多消费者购买,并不很在乎是否中奖,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娱乐活动,以求缓解心理压力,获得心理满足。不仅如此,玩法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数人娱乐需要的大众游戏。

第三,还能满足消费者一些非经济性的心理需要。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各种非经济性的需求如慈善心理等将逐渐增加。福利等可以使消费者通过资助困难阶层得到宽慰,从而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很多购买者也的确是出于爱心去购买福利的,他们把这看作是对国家的公益事业的贡献。

(三)的社会、经济效应

随着“经济”成为目前中国经济的热点,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的效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的发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发行为政府提供了一种选择性筹资手段,能使政府在必要时有效地筹集广大居民手中的“闲散社会资金”,用于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这部分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用于解决残疾人以及孤老弱者的生活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的发行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的销售额每年约为80亿元至100亿元人民币,返奖率达55%,相当于筹集了40亿元左右的建设和发展资金,并向市场投放了60亿元左右的消费资金。而且,的发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税收。主要包括管理部门、印刷部门和发行部门。在销售期间,当地的印刷业、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认识对社会、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也有许多弊端,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如的过度发展助长了人们投机心理,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它使消费者更愿意作此类不劳而获的风险投机而不愿去通过辛苦的劳动致富;会产生挤出效应,业作为一种政府筹资手段,把分散在彩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用于公共支出,必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当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与其积极影响相比,是有限的、局部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阻碍其健康发展。

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市场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进程过快,许多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市场很不完善,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国市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缺乏法律规范。我国市场各地的游戏规则都不一样,缺少一个根本性的政策法规,使许多纠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次,出现了的灰色副业。比如销售信息资料、技艺书籍和模拟摇奖器等;再次,在发行管理等方面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地发展形成了资金流失的漏洞,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平衡。要完善我国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调整发行规模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同一般商品市场不同,市场上,价格一般由事先固定的面额决定,不具有事后调整功能,不能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在这种情况下,发行规模就成为调节市场均衡的唯一通道。因此,合理调整我国发行规模,使其稳步扩大,就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发行规模包括“潜在规模”和“实际规模”。前者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发行年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行规模的最大可能限度;后者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销售的实际数量。一般来说,“实际规模”总是小于“潜在规模”,两者的差距取决于收益的税收水平、发行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市场营销方式是否合理等方面。“潜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方面越适合市场的客观需要,“实际规模”就越大,两者间的差距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合理调整发行规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发行的实际规模与“潜在规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杨建龙(1999)认为,这是由我国严格的额度控制造成的。目前人民银行对发行进行严格的额度控制,每一年度的发行计划必须经过人民银行核准后方可在全国发行。虽然发行机构会通过各种手段在很小范围内超额发行,但受制于额度管理的行政压力,扩大发行的空间很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取消发行的额度限制,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为稳妥起见,也可以考虑在近期内逐年放宽额度,直到最终额度规模与潜在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放弃额度管理。根据杨建龙(1999)的测算,以1998年度的63亿发行规模为起点,每年以30%的增长幅度扩大发行规模的额度,到2005年,额度规模就基本接近“潜在规模”水平,这时候我们放弃额度管理就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当然,放弃额度控制,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扩大发行规模,而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收益水平及时、合理地调整发行额度,并不断完善发行管理体制和丰富市场营销方式。

(二)规范管理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与世界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目前市场发展的主要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在于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很不规范。我国市场的规范管理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市场越发展,其负面效应就越大。因此,只有规范对市场的管理,“经济”才可能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积极效应。对市场规范管理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法规制度。目前,我国的发行、收益金的使用及违规的认定和处罚等都没有统一的法规,这既不利于发行单位具体操作,也不利于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因此,应尽快制订并颁布《法》、《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当务之急是要统一的《发行与销售管理办法》、《发行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以明确市场的管理体制、经营组织结构等,使我国“经济”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逐步建立有序的市场。

第二,明确管理机构。我国当前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多部门共管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发行管理的混乱。国家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不同的发行。可以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牵头建立国家管理局,在各地分设监管办公室,负责监管各地市场。这样使得发行与管理完全分离,理顺了监管关系。另外,为了统管全国行业,垄断经营,可以在国家管理局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国家总公司统一经营全国市场,这样既便于监管部门监管,又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的协调和自律。

第三,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实行“政事分离”,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松对市场的监管。相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权力与职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财政监管部门应指定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按照实际需要,定期或专项对发售、资金管理与使用进行审计。要督促发售部门公开销售、设奖、兑奖,公证机关要积极参与监督。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同时注意政府部门不得参与销售经营活动和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我国“经济康发展的动力

提高发行收入管理的透明度,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发行销售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是促进业健康发展的动力。资金是通过发行而获得的资金净收益,它是销售总额减去返还给中奖者的奖金和发行成本外的全部资金。资金的使用效率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用对地方,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适当的地方;二是正确使用,即在资金投向正确的前提下,保证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浪费。随着的统一发行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资金的使用涵盖了从资金的入账到分配、使用、审计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整个资金流动过程中,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福利资金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滥用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体系约束而造成的。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主要是做好资助计划、内部控制、跟踪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工作。要从根本上杜绝乱用、滥用资金的现象。

第二,建立资金使用的申请与审计制度。要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必须建立申请与审计制度。具体来说,每年有资格申请资金资助的部门都要提出资助申请,申请中不仅注明申请额度还要有资助项目的详细清单,资金管理中心组织资金预算部和项目评审部对申请进行评审,保证资金的投向正确。评审结果一份送到资金审批部作为资金批复的基础,另一份送到资金审计部作为资金实际使用的审计依据。资金审计部门则要根据资金的投放,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不被挪用、乱用。

第三,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资金的审计与监管是属于内部常规的监督体系,对于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是完全必要的,但仅有资金监管中心的监督还不够,它还需要社会的公开监督,毕竟资金是一种特殊的资金。笔者认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潜力很大,应多加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它具有覆盖面广、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舆论工具,向公众及时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有效杜绝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武永胜.的经济学分析[J].投资与证券(2)

[2]李伯乔,侯汉杰.我国业的法律规制初探[J].学术论坛,2000,(2).

[3]刘春林,施建军.论的误区[J].消费经济,2000,(5)

经济范文篇3

(一)关于的两个认识误区

1.与。购买是心存侥幸的心理支配下的消费行为。讲究“双赢”,所谓“双赢”,指双方都得到一种收益,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它建立在双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础上。相比之下,的双方则是非理性的,可能会带给双方一种快感,但享受这种快感的时候,可能正在损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双方都没有赢,即不是“双赢”。而现行的制度采取的是一种“双赢”规则,绝不同于。

2.与投资。许多人认为,购买如同选择股票一样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但理性投资者应该是风险规避的,而的成本超过了平均收益,无法弥补持续投入的成本,购买不能算“投资”,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资”。贾康(2001)认为,购买表面上与投资同样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处,但是,从严格定义上来说,它不是投资,因为它既不像股票那样代表股东的实际权益,也不像风险投资那样始终依赖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具有“”性质的筹资工具。它既为国家筹集一定的资金,又能满足大家追求刺激、悬念的心理特点。

与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行为不同,购买强调累积效应。对大多数没有中奖的人说,可能一直在“赔钱”,但购买收入对弥补国家财力不足,帮助亟需资金的个人或单位来说,是一种累积效应。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消费者购买是对社会的贡献,应该更多强调奉献与爱心。因此,与其说购买是投资,不如说是一种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和投入。

(二)的消费者效用分析

按照传统经济学观点,人都是风险规避的,而购买这种投机性很强的风险偏好行为似乎与消费者的风险规避原则是相悖的。实际上,这是因为购买的消费者行为及其决定的消费者效用的特殊性所导致的。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与其财富的支出占总财富的数量是相关的(武永胜,2001)。在可接受的财富支出范围内,买的“机会成本”很低,消费者不需要下太大的决心,却拥有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从而获得消费效用的增加。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称为“偏好风险”型消费者。因此,在一定的风险控制范围内,消费者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购买,这样可以带来消费效用的变化。具体来说,购买产生的消费效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期潜在收益水平的心理愉悦。对购买者来说,提供了可能存在的、一定概率的获奖机会。在幸运心理作用下,购买者对潜在收益水平(单位的平均收益乘以中奖概率)的预期总是大于“理性”水平,这种对额外收益的预期或者说憧憬,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效应。

第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娱乐方式,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要靠消费者的“运气”,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娱乐。许多消费者购买,并不很在乎是否中奖,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娱乐活动,以求缓解心理压力,获得心理满足。不仅如此,玩法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数人娱乐需要的大众游戏。

第三,还能满足消费者一些非经济性的心理需要。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各种非经济性的需求如慈善心理等将逐渐增加。福利等可以使消费者通过资助困难阶层得到宽慰,从而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很多购买者也的确是出于爱心去购买福利的,他们把这看作是对国家的公益事业的贡献。

(三)的社会、经济效应

随着“经济”成为目前中国经济的热点,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的效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的发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发行为政府提供了一种选择性筹资手段,能使政府在必要时有效地筹集广大居民手中的“闲散社会资金”,用于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这部分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用于解决残疾人以及孤老弱者的生活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的发行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的销售额每年约为80亿元至100亿元人民币,返奖率达55%,相当于筹集了40亿元左右的建设和发展资金,并向市场投放了60亿元左右的消费资金。而且,的发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税收。主要包括管理部门、印刷部门和发行部门。在销售期间,当地的印刷业、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认识对社会、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也有许多弊端,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如的过度发展助长了人们投机心理,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它使消费者更愿意作此类不劳而获的风险投机而不愿去通过辛苦的劳动致富;会产生挤出效应,业作为一种政府筹资手段,把分散在彩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用于公共支出,必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当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与其积极影响相比,是有限的、局部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阻碍其健康发展。

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市场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进程过快,许多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市场很不完善,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国市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缺乏法律规范。我国市场各地的游戏规则都不一样,缺少一个根本性的政策法规,使许多纠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次,出现了的灰色副业。比如销售信息资料、技艺书籍和模拟摇奖器等;再次,在发行管理等方面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地发展形成了资金流失的漏洞,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平衡。要完善我国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调整发行规模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同一般商品市场不同,市场上,价格一般由事先固定的面额决定,不具有事后调整功能,不能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在这种情况下,发行规模就成为调节市场均衡的唯一通道。因此,合理调整我国发行规模,使其稳步扩大,就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发行规模包括“潜在规模”和“实际规模”。前者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发行年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行规模的最大可能限度;后者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销售的实际数量。一般来说,“实际规模”总是小于“潜在规模”,两者的差距取决于收益的税收水平、发行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市场营销方式是否合理等方面。“潜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方面越适合市场的客观需要,“实际规模”就越大,两者间的差距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合理调整发行规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发行的实际规模与“潜在规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杨建龙(1999)认为,这是由我国严格的额度控制造成的。目前人民银行对发行进行严格的额度控制,每一年度的发行计划必须经过人民银行核准后方可在全国发行。虽然发行机构会通过各种手段在很小范围内超额发行,但受制于额度管理的行政压力,扩大发行的空间很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取消发行的额度限制,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为稳妥起见,也可以考虑在近期内逐年放宽额度,直到最终额度规模与潜在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放弃额度管理。根据杨建龙(1999)的测算,以1998年度的63亿发行规模为起点,每年以30%的增长幅度扩大发行规模的额度,到2005年,额度规模就基本接近“潜在规模”水平,这时候我们放弃额度管理就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当然,放弃额度控制,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扩大发行规模,而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收益水平及时、合理地调整发行额度,并不断完善发行管理体制和丰富市场营销方式。

(二)规范管理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与世界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目前市场发展的主要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在于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很不规范。我国市场的规范管理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市场越发展,其负面效应就越大。因此,只有规范对市场的管理,“经济”才可能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积极效应。对市场规范管理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法规制度。目前,我国的发行、收益金的使用及违规的认定和处罚等都没有统一的法规,这既不利于发行单位具体操作,也不利于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因此,应尽快制订并颁布《法》、《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当务之急是要统一的《发行与销售管理办法》、《发行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以明确市场的管理体制、经营组织结构等,使我国“经济”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逐步建立有序的市场。

第二,明确管理机构。我国当前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多部门共管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发行管理的混乱。国家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不同的发行。可以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牵头建立国家管理局,在各地分设监管办公室,负责监管各地市场。这样使得发行与管理完全分离,理顺了监管关系。另外,为了统管全国行业,垄断经营,可以在国家管理局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国家总公司统一经营全国市场,这样既便于监管部门监管,又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的协调和自律。

第三,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实行“政事分离”,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松对市场的监管。相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权力与职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财政监管部门应指定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按照实际需要,定期或专项对发售、资金管理与使用进行审计。要督促发售部门公开销售、设奖、兑奖,公证机关要积极参与监督。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同时注意政府部门不得参与销售经营活动和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我国“经济康发展的动力

提高发行收入管理的透明度,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发行销售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是促进业健康发展的动力。资金是通过发行而获得的资金净收益,它是销售总额减去返还给中奖者的奖金和发行成本外的全部资金。资金的使用效率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用对地方,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适当的地方;二是正确使用,即在资金投向正确的前提下,保证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浪费。随着的统一发行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资金的使用涵盖了从资金的入账到分配、使用、审计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整个资金流动过程中,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福利资金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滥用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体系约束而造成的。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主要是做好资助计划、内部控制、跟踪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工作。要从根本上杜绝乱用、滥用资金的现象。

第二,建立资金使用的申请与审计制度。要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必须建立申请与审计制度。具体来说,每年有资格申请资金资助的部门都要提出资助申请,申请中不仅注明申请额度还要有资助项目的详细清单,资金管理中心组织资金预算部和项目评审部对申请进行评审,保证资金的投向正确。评审结果一份送到资金审批部作为资金批复的基础,另一份送到资金审计部作为资金实际使用的审计依据。资金审计部门则要根据资金的投放,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不被挪用、乱用。

第三,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资金的审计与监管是属于内部常规的监督体系,对于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是完全必要的,但仅有资金监管中心的监督还不够,它还需要社会的公开监督,毕竟资金是一种特殊的资金。笔者认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潜力很大,应多加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它具有覆盖面广、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舆论工具,向公众及时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有效杜绝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武永胜.的经济学分析[J].投资与证券(2)

[2]李伯乔,侯汉杰.我国业的法律规制初探[J].学术论坛,2000,(2).

[3]刘春林,施建军.论的误区[J].消费经济,2000,(5)

经济范文篇4

(一)关于的两个认识误区

1.与。购买是心存侥幸的心理支配下的消费行为。讲究“双赢”,所谓“双赢”,指双方都得到一种收益,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它建立在双方都是理性人的基础上。相比之下,的双方则是非理性的,可能会带给双方一种快感,但享受这种快感的时候,可能正在损害自身和家人的利益,所以双方都没有赢,即不是“双赢”。而现行的制度采取的是一种“双赢”规则,绝不同于。

2.与投资。许多人认为,购买如同选择股票一样是一种投资,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但理性投资者应该是风险规避的,而的成本超过了平均收益,无法弥补持续投入的成本,购买不能算“投资”,至少不是“理性的投资”。贾康(2001)认为,购买表面上与投资同样具有“概率低,高收益”的相似之处,但是,从严格定义上来说,它不是投资,因为它既不像股票那样代表股东的实际权益,也不像风险投资那样始终依赖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一种具有“”性质的筹资工具。它既为国家筹集一定的资金,又能满足大家追求刺激、悬念的心理特点。

与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行为不同,购买强调累积效应。对大多数没有中奖的人说,可能一直在“赔钱”,但购买收入对弥补国家财力不足,帮助亟需资金的个人或单位来说,是一种累积效应。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消费者购买是对社会的贡献,应该更多强调奉献与爱心。因此,与其说购买是投资,不如说是一种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和投入。

(二)的消费者效用分析

按照传统经济学观点,人都是风险规避的,而购买这种投机性很强的风险偏好行为似乎与消费者的风险规避原则是相悖的。实际上,这是因为购买的消费者行为及其决定的消费者效用的特殊性所导致的。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与其财富的支出占总财富的数量是相关的(武永胜,2001)。在可接受的财富支出范围内,买的“机会成本”很低,消费者不需要下太大的决心,却拥有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从而获得消费效用的增加。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称为“偏好风险”型消费者。因此,在一定的风险控制范围内,消费者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购买,这样可以带来消费效用的变化。具体来说,购买产生的消费效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期潜在收益水平的心理愉悦。对购买者来说,提供了可能存在的、一定概率的获奖机会。在幸运心理作用下,购买者对潜在收益水平(单位的平均收益乘以中奖概率)的预期总是大于“理性”水平,这种对额外收益的预期或者说憧憬,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愉悦效应。

第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娱乐方式,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要靠消费者的“运气”,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娱乐。许多消费者购买,并不很在乎是否中奖,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娱乐活动,以求缓解心理压力,获得心理满足。不仅如此,玩法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数人娱乐需要的大众游戏。

第三,还能满足消费者一些非经济性的心理需要。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各种非经济性的需求如慈善心理等将逐渐增加。福利等可以使消费者通过资助困难阶层得到宽慰,从而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很多购买者也的确是出于爱心去购买福利的,他们把这看作是对国家的公益事业的贡献。

(三)的社会、经济效应

随着“经济”成为目前中国经济的热点,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的效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的发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发行为政府提供了一种选择性筹资手段,能使政府在必要时有效地筹集广大居民手中的“闲散社会资金”,用于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这部分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用于解决残疾人以及孤老弱者的生活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的发行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的销售额每年约为80亿元至100亿元人民币,返奖率达55%,相当于筹集了40亿元左右的建设和发展资金,并向市场投放了60亿元左右的消费资金。而且,的发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税收。主要包括管理部门、印刷部门和发行部门。在销售期间,当地的印刷业、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认识对社会、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也有许多弊端,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如的过度发展助长了人们投机心理,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它使消费者更愿意作此类不劳而获的风险投机而不愿去通过辛苦的劳动致富;会产生挤出效应,业作为一种政府筹资手段,把分散在彩民手中的“闲散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用于公共支出,必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当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与其积极影响相比,是有限的、局部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阻碍其健康发展。

二、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市场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的发展进程过快,许多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市场很不完善,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我国市场管理体制很不完善,缺乏法律规范。我国市场各地的游戏规则都不一样,缺少一个根本性的政策法规,使许多纠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次,出现了的灰色副业。比如销售信息资料、技艺书籍和模拟摇奖器等;再次,在发行管理等方面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地发展形成了资金流失的漏洞,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平衡。要完善我国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调整发行规模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同一般商品市场不同,市场上,价格一般由事先固定的面额决定,不具有事后调整功能,不能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在这种情况下,发行规模就成为调节市场均衡的唯一通道。因此,合理调整我国发行规模,使其稳步扩大,就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发行规模包括“潜在规模”和“实际规模”。前者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发行年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行规模的最大可能限度;后者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销售的实际数量。一般来说,“实际规模”总是小于“潜在规模”,两者的差距取决于收益的税收水平、发行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市场营销方式是否合理等方面。“潜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方面越适合市场的客观需要,“实际规模”就越大,两者间的差距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合理调整发行规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发行的实际规模与“潜在规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杨建龙(1999)认为,这是由我国严格的额度控制造成的。目前人民银行对发行进行严格的额度控制,每一年度的发行计划必须经过人民银行核准后方可在全国发行。虽然发行机构会通过各种手段在很小范围内超额发行,但受制于额度管理的行政压力,扩大发行的空间很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取消发行的额度限制,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为稳妥起见,也可以考虑在近期内逐年放宽额度,直到最终额度规模与潜在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放弃额度管理。根据杨建龙(1999)的测算,以1998年度的63亿发行规模为起点,每年以30%的增长幅度扩大发行规模的额度,到2005年,额度规模就基本接近“潜在规模”水平,这时候我们放弃额度管理就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当然,放弃额度控制,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扩大发行规模,而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收益水平及时、合理地调整发行额度,并不断完善发行管理体制和丰富市场营销方式。

(二)规范管理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与世界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目前市场发展的主要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在于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很不规范。我国市场的规范管理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市场越发展,其负面效应就越大。因此,只有规范对市场的管理,“经济”才可能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积极效应。对市场规范管理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法规制度。目前,我国的发行、收益金的使用及违规的认定和处罚等都没有统一的法规,这既不利于发行单位具体操作,也不利于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因此,应尽快制订并颁布《法》、《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当务之急是要统一的《发行与销售管理办法》、《发行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以明确市场的管理体制、经营组织结构等,使我国“经济”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逐步建立有序的市场。

第二,明确管理机构。我国当前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多部门共管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发行管理的混乱。国家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不同的发行。可以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牵头建立国家管理局,在各地分设监管办公室,负责监管各地市场。这样使得发行与管理完全分离,理顺了监管关系。另外,为了统管全国行业,垄断经营,可以在国家管理局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国家总公司统一经营全国市场,这样既便于监管部门监管,又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的协调和自律。

第三,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实行“政事分离”,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松对市场的监管。相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权力与职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财政监管部门应指定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按照实际需要,定期或专项对发售、资金管理与使用进行审计。要督促发售部门公开销售、设奖、兑奖,公证机关要积极参与监督。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同时注意政府部门不得参与销售经营活动和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我国“经济康发展的动力

提高发行收入管理的透明度,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发行销售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是促进业健康发展的动力。资金是通过发行而获得的资金净收益,它是销售总额减去返还给中奖者的奖金和发行成本外的全部资金。资金的使用效率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用对地方,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适当的地方;二是正确使用,即在资金投向正确的前提下,保证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浪费。随着的统一发行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资金的使用涵盖了从资金的入账到分配、使用、审计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整个资金流动过程中,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福利资金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滥用现象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体系约束而造成的。健全资金管理的财务体系主要是做好资助计划、内部控制、跟踪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工作。要从根本上杜绝乱用、滥用资金的现象。

第二,建立资金使用的申请与审计制度。要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必须建立申请与审计制度。具体来说,每年有资格申请资金资助的部门都要提出资助申请,申请中不仅注明申请额度还要有资助项目的详细清单,资金管理中心组织资金预算部和项目评审部对申请进行评审,保证资金的投向正确。评审结果一份送到资金审批部作为资金批复的基础,另一份送到资金审计部作为资金实际使用的审计依据。资金审计部门则要根据资金的投放,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不被挪用、乱用。

第三,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资金的审计与监管是属于内部常规的监督体系,对于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是完全必要的,但仅有资金监管中心的监督还不够,它还需要社会的公开监督,毕竟资金是一种特殊的资金。笔者认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潜力很大,应多加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它具有覆盖面广、传播快、影响大等特点,具有特别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舆论工具,向公众及时报道资金的使用情况,增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有效杜绝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武永胜.的经济学分析[J].投资与证券(2)

[2]李伯乔,侯汉杰.我国业的法律规制初探[J].学术论坛,2000,(2).

[3]刘春林,施建军.论的误区[J].消费经济,2000,(5)

经济范文篇5

关键词福利营销方案策略

1前言

1.1的简述

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型的、特殊的有价证券,在当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融入到居民的消费中,它的产生、生存、发展有着一定的发展规律。是政府批准的特定机构为了某种特殊的筹资目的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或文字,并设定由彩民自愿购买的,依照随机的或公认的公平方式决定范围,不还本、不计息的有价证券。

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就我国的发展来看,仅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初步发展。经由国家批准的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行,确立了福利和体育两大类型,因福利以“扶老、助残、济困、救孤”为宗旨,也就具有了公益性、伦理性、群众性的特点。

1.2湖北福利的回顾

在1987年中国福利诞生以后,湖北省武汉市、沙市市被国家民政部选定为全国10个首批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试发单位之一,由此拉开了湖北省福利发行的历史序幕。湖北省福利的发展大概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1年的起步、徘徊、扭转期。当年发行后,武汉市完成了80%以上的销售任务,沙市全部完成销售额度。1988~1990年,市场低迷徘徊,1991年开始采取定点销售和流通销售使走向市场的策略,使销售额陡增。第二阶段:1992~1997年。虽在全国市场混乱情况下,由于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精神鼓舞,湖北省民政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1994年突破了亿元大关。新型的发行,使湖北省的福彩销售额在1995年突破了2亿元,到1997年“即开型”的发展走向了辉煌,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期间湖北省市场同样因为立法、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的缺位,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了的信誉。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这期间由于不时的洪涝灾害,福利发行遇到困难。但当时发行的赈灾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后随着新型的如电脑的上市,湖北省福利规模空前发展,并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2000年实现发行销售量3.14亿元,2002年全省福利销售4.02亿元,其中电脑票销售3.01亿元。2003年福利销售量为7.88亿元,电脑销售量为6.44亿元。2004年的福利销量为12.56亿元,而2005年福利销售则达27.81亿元,列全国第四名。

由上述历史回顾,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一是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同样服从历史的经济发展规律,即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总是决定着与其相对应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作为一种隐蔽的非税源收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同样经历着不认可—认可—徘徊—试点—再推广—再创新—再发展的模式。二是湖北省福利近几年发展较快,今后如何策划的销售模式、继续保持福彩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彩民保持积极的购买力,并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如何实现这种“双赢”局面甚为重要。

2湖北省福利市场的分析

2.1优势分析

(1)竞争优势。在电脑福利诞生之初,湖北省福彩中心投入百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摇奖厅,花数十万元进口国外通用的乐透型摇奖机,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全省福彩终端设备和数据通讯计算机管理系统。2003年10月,湖北省福彩中心又率先升级为国际先进的全热线销售系统,全省实时在线销售,实现了中奖通兑。使福彩的"公开、公平、公正"有了可靠的硬件保障。2000年4月“楚天风采”电脑福利准热线系统在全省10地市首次开通,湖北省福彩中心最早建立了适应本省电脑新形势的垂直管理模式。硬件过硬使湖北福彩的发展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湖北省居民的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存款额都有同比例增长。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1981~2004年的数据,湖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6.4元增加到8022.8元,增长了16.58倍,年均增长率为13.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17.44元增加到2890.01元,增长了10.37倍,年均增长率为11.90%。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消费,必然在居民消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收入的增加、新奇性消费价值观念意识的上升,与的销售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2.2机会分析

在中国福利的诞生年,湖北省就分别有武汉、沙市成为当时被国家民政部选定的全国10个首批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试发单位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省福利的发展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并且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久经沙场考验,政府及省募委不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政策、法律等方面上的改进,的发展经过曲折—停滞—徘徊—发展阶段,其今后的发展更有一定的耐力性,有着一定的政策优势和经验优势。

同时,作为我国的第六大产业,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关联效应,促进了与其相关的广告业、印刷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其安置就业功能性较强。就从我国近几年的福利销售额来看,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在2005年突破400亿大关,但是人均消费额很低,在2001年为22元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10元,也远低于亚洲水平的71元。的消费量仅占城乡居民存款的0.4%。在刚结束的第三届“产业与公益事业”高层论坛会上,北京大学中国公益事业研究所执行所长王薛红博士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2005年人均量已经达到了56元,她认为,目前发达国家的业规模约占GDP的2%~3%,“中国未来也应该达到这个比例”。由此可见,的市场潜力还有进步发展,无疑对处于领先地位的湖北福彩业也将是一个大好的机遇。

2.3劣势、威胁分析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行业的发展也符合两面性哲理,它在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宣传主体的利益性,有违于公益性的宗旨。严重影响了信誉,更甚是因没有正确疏导彩民献爱心的心理,而是将彩民引入投机、的行道,致使不少彩民倾家荡产,出现“彩民”成“贫民“现象。

此外,湖北福彩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定的外部威胁(见图1)。上述数据是湖北省2005年福利销售名列前10名的省份,山西省作为第11名的省份列出,其销售额虽不是名列第11名,但其增长幅度却名列全国前几强。在2006年2月的山西省民政会议上,福彩中心领导就2005年的销售工作作出总结,并提出“坚持一把手工程,突出品牌优势”的策略,为下一年的工作给予了相当大的指导与鼓励,将会促使该省业绩在全国的市场占有额、增幅继续名列前茅,同时会给湖北省福彩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3湖北省福利的营销策略

在性质上是一种隐蔽的税收,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它不是社会实际收入的增加,而是社会总收入通过借助“”工具在不同层次人之间的重新再分配。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通过积累彩民的小额资金,几率性地将少量的、有限的高额资金返还到彩民手中。这样就刺激了部分人的投机心理,特别是刺激弱势群体“一夜暴富”的心理。致使商为了尽快完成自己的销售目标,利用这种心理,将部分低收入者、投机心理强的弱势群体,定位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使社会净福利消失。因为财富只有从一部分边际效用较低的人群(高收入者)转移到边际效用较高的人群(低收入者)时,社会总效用才会增加。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如宣传主题不明确、市场开拓定位不准等一些问题,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予以重视。

3.1战略选择

通过对湖北省福利的SWTO分析,需采取差异化战略,以差异化的服务、“彩民为本”的宗旨发展福彩业。在“三公”原则下,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人本+价格+宣传”三为一体的战略。

可以采用相关统计模型如哈华德.希思模型理论,并遵循市场研究理论中问卷设计的原则,请专家,就锁定的目标市场,设计有目的性、针对性的问卷。如想拓展目前的武汉福彩市场,了解影响福彩销售、发行规模的主要相关因素是什么。例如,可以列举下面的相关题目进行问卷调查:①您的月收入是多少?a:500~1000元,b:1000~1500元;②您喜欢的福利的兑奖方式为?a:传统型,b:即开型,c:乐透型。这样通过专家组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努力方向。

差异化的服务表现在:专门的营销人员,介绍福利的宗旨、的品种、玩法、游戏规则等。福彩销售专卖店应采取统一的店面装潢,颜色、店内灯光都要统一。店内有专门的不同期别的公开奖号,并建立消费者留言建议箱,为再次购买者提供买号的依据。以差异化的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流动人体广告宣传,打造福利的品牌。

3.2人本策略

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一定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同样如此。就目前湖北福彩的发展水平来看,急需要优秀的专门人才。就平时所见的一般福彩专营店,大多是临时人员,他们很少懂营销知识,的玩法及游戏规则也是略知一二,这不利于福彩的长期发展。

业作为新兴行业,因其特殊性,公开招聘经营与管理人才的不多,这致使业的急速发展与经营人才市场的“缺位”矛盾较为突出。业的发展急需有一定调研、洞察、开发、创新能力的营销人才,使总是能保持多品种、多玩法等新的特性,更多地给不同层次的彩民带来不同的需求,人本战略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3.3价格策略

福利由国家民政部发行,然后下达到不同省市的福彩中心,目前处于双垄断市场竞争结构,随着不断“产品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状况和老百姓的收入变化,的定价也应有所不同。在遵循不同主体—不同需求—不同品种—不同定价的原则基础上,实施差异化定价。在设计中,有针对于高收入者娱乐消遣功能的,也有适应于低收入者的小额,更要注重乐透型的游戏、玩法结构的设计,扩大中奖率,吸引更多的彩民购买。还有不同市场上、不同品种的细化定价,同一品种在不同市场上的统一定价。针对不同彩民可以实行折扣定价、优惠定价。大批量的实行折扣、还可以免费赠送彩注。

3.4宣传策略

要从彩民心理需求、购买欲望出发,扩大福彩的宣传,不断扩大它在城乡居民中的认知度。市区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使大家由不认识—认知—产生购买的欲望—走进专营店—试行购买。这种发展模式的关键是第三过程:产生购买。达到此效应的关键有两处:一是采取情感营销策略。增强“福彩”文化氛围的宣传,打动彩民的心。如一些公益广告,类似的“买就是为他人架起温暖桥梁”的宣传语。二是信息反馈系统,建立跟踪系统,了解消费者的购后心理需求及需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主要采取墙体广告、发行中奖率较高、中奖额低的,定期的对农民彩民进行福利的宣传,更多地强化福利的公益性、福利性。在农村发行玩法、游戏规则较为简单的,改变农村单一的“现金兑奖”式,实行“现金+实物兑奖”式,中奖现金较大时,自行实行现金分拆式,中奖额=部分现金+实物,符合农民消费理念,中奖得到的实物更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在采取以上几种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法制的健全、销售渠道的创新。业在发展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作为新型的行业,法律法规的发展完全滞后于现实的发展,是正常的。但是要引起重视,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我国业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了,总是出现不少违法者钻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漏子,损害彩民的利益。因此,适应现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势在必行。建立一些相应的业组织、学会、监管会进行行业自律。

“西安宝马”事件的发生和广东的“彩世塔”事件的发生等,使部分彩民对的信任度有所怀疑,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产生怀疑。电话、网络、手机短信较受欢迎,更加满足当代人的享受心理和娱乐心理,保证彩民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桤伦,吴康.营销的策略思考[J].企业研究,2002(4)

2王利刚.中国业的实证分析及相关方案[J].现代经济探讨,2003(8)

经济范文篇6

关键词福利营销方案策略

1前言

1.1的简述

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型的、特殊的有价证券,在当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融入到居民的消费中,它的产生、生存、发展有着一定的发展规律。是政府批准的特定机构为了某种特殊的筹资目的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或文字,并设定由彩民自愿购买的,依照随机的或公认的公平方式决定范围,不还本、不计息的有价证券。

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就我国的发展来看,仅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初步发展。经由国家批准的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行,确立了福利和体育两大类型,因福利以“扶老、助残、济困、救孤”为宗旨,也就具有了公益性、伦理性、群众性的特点。

1.2湖北福利的回顾

在1987年中国福利诞生以后,湖北省武汉市、沙市市被国家民政部选定为全国10个首批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试发单位之一,由此拉开了湖北省福利发行的历史序幕。湖北省福利的发展大概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1年的起步、徘徊、扭转期。当年发行后,武汉市完成了80%以上的销售任务,沙市全部完成销售额度。1988~1990年,市场低迷徘徊,1991年开始采取定点销售和流通销售使走向市场的策略,使销售额陡增。第二阶段:1992~1997年。虽在全国市场混乱情况下,由于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精神鼓舞,湖北省民政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1994年突破了亿元大关。新型的发行,使湖北省的福彩销售额在1995年突破了2亿元,到1997年“即开型”的发展走向了辉煌,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期间湖北省市场同样因为立法、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的缺位,在很大层面上影响了的信誉。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这期间由于不时的洪涝灾害,福利发行遇到困难。但当时发行的赈灾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后随着新型的如电脑的上市,湖北省福利规模空前发展,并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2000年实现发行销售量3.14亿元,2002年全省福利销售4.02亿元,其中电脑票销售3.01亿元。2003年福利销售量为7.88亿元,电脑销售量为6.44亿元。2004年的福利销量为12.56亿元,而2005年福利销售则达27.81亿元,列全国第四名。

由上述历史回顾,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一是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同样服从历史的经济发展规律,即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总是决定着与其相对应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作为一种隐蔽的非税源收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同样经历着不认可—认可—徘徊—试点—再推广—再创新—再发展的模式。二是湖北省福利近几年发展较快,今后如何策划的销售模式、继续保持福彩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彩民保持积极的购买力,并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如何实现这种“双赢”局面甚为重要。

2湖北省福利市场的分析

2.1优势分析

(1)竞争优势。在电脑福利诞生之初,湖北省福彩中心投入百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摇奖厅,花数十万元进口国外通用的乐透型摇奖机,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全省福彩终端设备和数据通讯计算机管理系统。2003年10月,湖北省福彩中心又率先升级为国际先进的全热线销售系统,全省实时在线销售,实现了中奖通兑。使福彩的"公开、公平、公正"有了可靠的硬件保障。2000年4月“楚天风采”电脑福利准热线系统在全省10地市首次开通,湖北省福彩中心最早建立了适应本省电脑新形势的垂直管理模式。硬件过硬使湖北福彩的发展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湖北省居民的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存款额都有同比例增长。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1981~2004年的数据,湖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56.4元增加到8022.8元,增长了16.58倍,年均增长率为13.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17.44元增加到2890.01元,增长了10.37倍,年均增长率为11.90%。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消费,必然在居民消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收入的增加、新奇性消费价值观念意识的上升,与的销售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2.2机会分析

在中国福利的诞生年,湖北省就分别有武汉、沙市成为当时被国家民政部选定的全国10个首批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试发单位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省福利的发展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并且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久经沙场考验,政府及省募委不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政策、法律等方面上的改进,的发展经过曲折—停滞—徘徊—发展阶段,其今后的发展更有一定的耐力性,有着一定的政策优势和经验优势。

同时,作为我国的第六大产业,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关联效应,促进了与其相关的广告业、印刷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其安置就业功能性较强。就从我国近几年的福利销售额来看,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在2005年突破400亿大关,但是人均消费额很低,在2001年为22元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10元,也远低于亚洲水平的71元。的消费量仅占城乡居民存款的0.4%。在刚结束的第三届“产业与公益事业”高层论坛会上,北京大学中国公益事业研究所执行所长王薛红博士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2005年人均量已经达到了56元,她认为,目前发达国家的业规模约占GDP的2%~3%,“中国未来也应该达到这个比例”。由此可见,的市场潜力还有进步发展,无疑对处于领先地位的湖北福彩业也将是一个大好的机遇。

2.3劣势、威胁分析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行业的发展也符合两面性哲理,它在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宣传主体的利益性,有违于公益性的宗旨。严重影响了信誉,更甚是因没有正确疏导彩民献爱心的心理,而是将彩民引入投机、的行道,致使不少彩民倾家荡产,出现“彩民”成“贫民“现象。

此外,湖北福彩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定的外部威胁(见图1)。上述数据是湖北省2005年福利销售名列前10名的省份,山西省作为第11名的省份列出,其销售额虽不是名列第11名,但其增长幅度却名列全国前几强。在2006年2月的山西省民政会议上,福彩中心领导就2005年的销售工作作出总结,并提出“坚持一把手工程,突出品牌优势”的策略,为下一年的工作给予了相当大的指导与鼓励,将会促使该省业绩在全国的市场占有额、增幅继续名列前茅,同时会给湖北省福彩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3湖北省福利的营销策略

在性质上是一种隐蔽的税收,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它不是社会实际收入的增加,而是社会总收入通过借助“”工具在不同层次人之间的重新再分配。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通过积累彩民的小额资金,几率性地将少量的、有限的高额资金返还到彩民手中。这样就刺激了部分人的投机心理,特别是刺激弱势群体“一夜暴富”的心理。致使商为了尽快完成自己的销售目标,利用这种心理,将部分低收入者、投机心理强的弱势群体,定位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使社会净福利消失。因为财富只有从一部分边际效用较低的人群(高收入者)转移到边际效用较高的人群(低收入者)时,社会总效用才会增加。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如宣传主题不明确、市场开拓定位不准等一些问题,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予以重视。

3.1战略选择

通过对湖北省福利的SWTO分析,需采取差异化战略,以差异化的服务、“彩民为本”的宗旨发展福彩业。在“三公”原则下,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人本+价格+宣传”三为一体的战略。

可以采用相关统计模型如哈华德.希思模型理论,并遵循市场研究理论中问卷设计的原则,请专家,就锁定的目标市场,设计有目的性、针对性的问卷。如想拓展目前的武汉福彩市场,了解影响福彩销售、发行规模的主要相关因素是什么。例如,可以列举下面的相关题目进行问卷调查:①您的月收入是多少?a:500~1000元,b:1000~1500元;②您喜欢的福利的兑奖方式为?a:传统型,b:即开型,c:乐透型。这样通过专家组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努力方向。

差异化的服务表现在:专门的营销人员,介绍福利的宗旨、的品种、玩法、游戏规则等。福彩销售专卖店应采取统一的店面装潢,颜色、店内灯光都要统一。店内有专门的不同期别的公开奖号,并建立消费者留言建议箱,为再次购买者提供买号的依据。以差异化的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流动人体广告宣传,打造福利的品牌。

3.2人本策略

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一定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同样如此。就目前湖北福彩的发展水平来看,急需要优秀的专门人才。就平时所见的一般福彩专营店,大多是临时人员,他们很少懂营销知识,的玩法及游戏规则也是略知一二,这不利于福彩的长期发展。

业作为新兴行业,因其特殊性,公开招聘经营与管理人才的不多,这致使业的急速发展与经营人才市场的“缺位”矛盾较为突出。业的发展急需有一定调研、洞察、开发、创新能力的营销人才,使总是能保持多品种、多玩法等新的特性,更多地给不同层次的彩民带来不同的需求,人本战略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3.3价格策略

福利由国家民政部发行,然后下达到不同省市的福彩中心,目前处于双垄断市场竞争结构,随着不断“产品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状况和老百姓的收入变化,的定价也应有所不同。在遵循不同主体—不同需求—不同品种—不同定价的原则基础上,实施差异化定价。在设计中,有针对于高收入者娱乐消遣功能的,也有适应于低收入者的小额,更要注重乐透型的游戏、玩法结构的设计,扩大中奖率,吸引更多的彩民购买。还有不同市场上、不同品种的细化定价,同一品种在不同市场上的统一定价。针对不同彩民可以实行折扣定价、优惠定价。大批量的实行折扣、还可以免费赠送彩注。

3.4宣传策略

要从彩民心理需求、购买欲望出发,扩大福彩的宣传,不断扩大它在城乡居民中的认知度。市区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使大家由不认识—认知—产生购买的欲望—走进专营店—试行购买。这种发展模式的关键是第三过程:产生购买。达到此效应的关键有两处:一是采取情感营销策略。增强“福彩”文化氛围的宣传,打动彩民的心。如一些公益广告,类似的“买就是为他人架起温暖桥梁”的宣传语。二是信息反馈系统,建立跟踪系统,了解消费者的购后心理需求及需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主要采取墙体广告、发行中奖率较高、中奖额低的,定期的对农民彩民进行福利的宣传,更多地强化福利的公益性、福利性。在农村发行玩法、游戏规则较为简单的,改变农村单一的“现金兑奖”式,实行“现金+实物兑奖”式,中奖现金较大时,自行实行现金分拆式,中奖额=部分现金+实物,符合农民消费理念,中奖得到的实物更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在采取以上几种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法制的健全、销售渠道的创新。业在发展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作为新型的行业,法律法规的发展完全滞后于现实的发展,是正常的。但是要引起重视,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我国业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了,总是出现不少违法者钻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漏子,损害彩民的利益。因此,适应现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势在必行。建立一些相应的业组织、学会、监管会进行行业自律。

“西安宝马”事件的发生和广东的“彩世塔”事件的发生等,使部分彩民对的信任度有所怀疑,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产生怀疑。电话、网络、手机短信较受欢迎,更加满足当代人的享受心理和娱乐心理,保证彩民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桤伦,吴康.营销的策略思考[J].企业研究,2002(4)

2王利刚.中国业的实证分析及相关方案[J].现代经济探讨,2003(8)

经济范文篇7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法角色体验

市场营销学是伴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反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客观规律、指导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应用科学,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如果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而脱离了实践,忽视对学生运用营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便是一个重大的缺憾,也是失败。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在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讨、总结。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体验模式可以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能力,而非仅仅是理论知识。

一、角色体验模式的基本内涵

角色体验是一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即以营销实战为背景,以营销职场为舞台,以营销事件为道具,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共同完成的系列教学活动。体验式实践教学根植于体验经济。20世纪9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的战略地平线顾问公司(StrategicHorizonsLLP)的共同创办人约瑟夫派因二世(B.JosephPineⅡ)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欢迎体验经济”中提出“体验经济(ExperienceEconomy)”。他们认为:体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当一个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达到某一特定的水平之时,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或者说,是个体对某些刺激产生回应的个别化感受。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体验模式,即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做出整体安排,通过具体的操作程序协调、配置实践教学要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想象力、联想力,以实战人员的角色理解并运用营销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优化教学成果。

角色体验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场景体验。学生入学伊始,与营销导论课程同步,设置营销场景体验环节。倡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营销,要求学生依托(挂靠)于某一行业的某个企业,以此熟悉营销工作环境、观察营销活动状态,找到营销职业的感觉。

2.营销视野体验。学生稍有营销感觉,需要扩大营销视野,开辟校外营销体验通道。聘请行业、企业营销管理者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把握实践教学方向,定期举办营销实战讲座,为学生提供与营销职场精英对话的机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涉足营销实践活动。以此贴近社会经济生活,观察市场环境,了解市场竞争动向,明确市场需求发展态势。

3.营销情绪体验。学生感知到营销氛围、具有一定的营销眼界之后,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设置营销情绪体验环节。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营销情景,结合营销理论,针对授课内容所涉及的实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此巩固课堂营销知识点,拓展课外营销实战信息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营销思维体验。学生储备一定的营销理论之后,与专业课程同步,设置营销思维体验环节。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勘查实际营销问题,自愿结合,组成项目小组,依据营销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返回企业验证对策的可操作性,再携带企业意见回到课堂,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结论。以此缩短课堂教学与营销现状的距离,对营销实际问题反复推敲,训练学生营销思维习惯。摘要:市场在我国有极大的拓展空间,通过对我国营销现状的分析,找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增加种类、提高奖金额度、增加价格促销、强化公益性形象等促进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中国;市场;营销策略

在我国的发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第一张中国福利(当时叫“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面世,标志着新中国业的起步。业作为一项可以为福利、体育、环境及教育各项事业进行公益性筹款的产业,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但相比国际大环境,我国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近几年以15%的速度飞速发展,业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产业。其中,发行数额最多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2007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额不到77元人民币,而新加坡是300美元,欧美国家的数字也远高于我们。由此可见,我国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业的发展前景还十分广阔,还大有可为。

一、我国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以目前我国的市场现状而言,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或者说是“产业”渐成规模,但由于的发售与运行具有非常强的行政性,因此,作为一种商品的市场色彩并不浓厚,的营销方式还有许多尚待改进的地方。

1.品种比较单一并且个性不强

当前,我国品种有中国体育和福利两种,这两种属同类产品,体彩有排列3排列5、超级大乐透、29选7、22选5、七星彩,福彩有双色球、3D、七乐彩,售价一般都是2元,玩法相当近似。

足球是我国中形象比较突出的一个品种,2004年销售1.17亿元,2005年1.21亿元,但由于足球是随国外联赛进行的,在没有足彩销售的“真空”期内,电脑体彩的销售出现了直线下滑的现象,例如,安徽省阜阳市在2006年,有足彩销售的3月份,销售额近1000万元,而没足彩的5、6月,销售额不到600万元。因而开发出特色鲜明而又可持续增长的新品种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2.奖金额度小

目前,我国体彩、福彩的各种玩法的中奖概率偏低,而且奖金不高。各国即开型奖金大多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小康水平生活20年的总数,有足够的吸引力,一般在55%~70%之间,法国60%~70%,美国加州57%~65%,南非55%~66%,我国则是50%左右。如为迎接奥运启动的即开型体育“顶呱刮”的5元票头奖为10万元,10元票头奖奖金25万元,与国际水准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距离。

3.销售网点分布不均且缺乏统一形象设计

体育在全国有8万多个销售网点,福利在全国有7万多个点,但在农村地区销售网点仅达县一级城镇,出现很多销售盲点。比如,安徽省体彩的销售点大都设在城市的街道、居民小区等繁华的地带,乡镇上设点极少,又以单独的营销点为主,不方便消费者购买。又如,2006年,江西省体育销售网点主要分布于地级市,仅南昌市与九江市就占了全省的一半。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站大多数租赁杂货铺、农贸市场的一个角落,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低、小、破、旧、暗,乱,根本谈不上环境条件、卫生状况、服务质量的标准化。

4.缺乏针对各类需求的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

表现在价格策略方面缺乏灵活性和市场宣传的单一性。目前,我国多为2元一注,价格策略过于僵化。而不同彩民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人偶尔买买,有的人则是老顾客;有的人一次买一两注,有的人一掷千金;有的人常年只玩一种玩法,有的人各种玩法都想体验一番;有的人心态平和,有的人急功近利,把彩市当作。因此,在价格上一刀切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目前的媒体信息传播主要以一般形象广告和开奖活动为主,的社会贡献仍然缺乏具像、动人、有效的传播信息,很难吸引高端人群。据调查,在我国的彩民中,中低收入者占60%,女性彩民占20%左右,大专以下文化水平的彩民接近70%。

二、解决我国市场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市场的现状,我们应抓住时机研究市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为业的发展建言。

1.开发新品种

国外体育均为对体育赛事进行预测的一种,与我国体委发行的所谓“体育”完全不同。在美国,竞猜型体育在诸多中比较走红。美国的各项体育活动,如篮球、棒球、足球、橄榄球、拳击、网球等都发行。在我国,足彩刚刚起步7年,曾与足球为伍的篮球2005年推出,仅仅过了两年就由于销售情况不景气而退出市场。2008年,借助奥运契机,国家体彩中心又开辟奥运这一全新种类,这样看来,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才刚刚在中国迈出第一步。但这条路若要顺利地走下去,就要在产品种类、玩法结构上下功夫。再者,在国内拥有数量众多拥戴者的乒乓球、排球、围棋还没有挂彩,开发的余地还很大。

纵观世界的品种,其玩法游戏主要是现金数字、图形符号、九宫格、六图三同、拼图、跳格、扑克、骰子、麻将等,又可以组合变化出多种游戏。这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对我国彩民来说还见识很少。比如,新年将至时,世界各地都会推出一些专门为庆祝节日而设计的形式多样的。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节日是西班牙传统圣诞——ElGordo(又称胖子),它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法之一。这种诞生于1812年,销售收入的70%用来返奖,每年圣诞节,ElGordo都会派发上亿元的大奖,在开奖的那一天,西班牙上下举国关注。2006年,西班牙圣诞派发的奖金总额高达21亿欧元。

此外,还要增加与销售的相关产品,如关于技巧、摇奖预测甚至概率论的书籍、“染彩”报刊和电脑软件、相关器具等,让这些都成为热销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消费需求。

2.宏观上增加奖金数额,微观上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随着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新增的玩法中或在既有玩法中选几种比较有影响的玩法作试点,以确定一个更加合理、更吸引人的奖额。此外,重视价格促销策略,像商场的各色促销活动一样,把彩民细分为几大群体,高级玩家、老顾客可享受金卡、银卡、VIP卡的优待,也可适当打折、免费赠送若干注,也可以采取买一送一、打包优惠的办法吸引想尝试多种玩法的彩民。

3增加销售渠道

发行网点的管理与传统的商业管理方式是相似的,尤其类似于连锁零售业的管理方式,它们都讲究网点的合理分布、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在这方面,对国际业发达的国家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车站、快餐店、超市、便利店、手机店、邮局、报亭、储蓄所等已形成网络和规模的终端发行,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彩民和潜在彩民。尤其是邮局和储蓄所,对挖掘农村彩民意义巨大,作用巨大。

4.加强多角度宣传,强化的公益性形象

如果把公益性跟业密切联系起来,就能够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在宣传中要拓展彩民心理适应度,注意避免一夜暴富的不良刺激性的误导,同时,又要被更广泛、更高端的人群认可,这是发展必须把握的关键。

除直接宣传外,还可以通过大型文化营销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比如,2008年10月辽宁省举办了第二届体彩文化节系列活动,3936张体育涵盖了全运会、亚运会、世界杯、奥运会等许多重大的部级、世界级体育赛事,包罗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农民体育、残疾人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体育场馆建设、民俗、风景、历史人物等多项内容,充分体现了体育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公益性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特点,让参观者对体育有更深的认识,对体彩品牌形象的树立功不可没。

5.要关注点的形象设计,优化运行环境

有消费者偏好调查得到以下数据:44%偏好者,14%奉献爱心偏好者,42%主观动机不明确(主要受销售环境和气氛所感染而决定购买)。也就是说,有42%的购买者是机动的,易受感染的。制造良好的销售气氛对吸引这42%的购买者十分必要,如对地点外部形象的统一设计,对服务人员着装的统一要求,对环境布置、服务用语的标准化要求等,通过改善点的外部形象和运行环境,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业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对全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所以,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运用各种市场营销的手段,做好销售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英杰.安徽省体育营销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2008,(6).

[2]肖琪,仝仕胜.对江西省体育营销现状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

经济范文篇8

关键词:机构;会计核算;关键问题

1机构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业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这给机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不便。填制报表方面不统一,影响了全国报表汇总的准确性。各单位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的理解不同,导致处理出来的数据,实践利用性和可参考性不强。此外,财务人员的口径不统一,很容易使报表阅读者产生误解。

2制定

《行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行业的发展要正规化、法制化。近年来,销售额持续增高,2017年,福、体彩共销售4266.69亿元,筹集公益金1134.66亿元。2018年,福、体彩销售5114.72亿元,募集公益金1313.62亿元。公益金给我国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为社会和国家带来了积极影响。因此,财政部门还需继续出台比较有针对性的有关行业的财务管理方法。目前,社会上大部分行业都相继出台了有关的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制度都是针对本行业及企业自身特点来制定的。例如,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制度的制定对该行业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指导作用。但在行业,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只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无法针对行业的财务行为进行专业业务核算,无法全面反映出这一行业的特征,无法体现出这一商品的特殊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对行业的会计行为进行专业指导,实用性不强。从目前行业市场发展的形势来看,必须要制定专业、规范的《行业会计制度》。

3行业会计制度

3.1会计科目设计。行业有很多需要细化核算的科目,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对会计科目进行设计。第一,要详细核算净资产中的基金类出入,避免实际操作中出现进退两难的困境。第二,核算流动负债中的会计科目,应单独设置专用的会计科目,细化科目内容,便于管理和操作。第三,规范细化会计经济科目,使其与业务所需的经济科目相匹配,如促销宣传费、形象建设费、系统运行维护费等。3.2会计分录设计。为确保会计制度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应为各个省、市中心在线上线下营销、线上线下培训、新媒体宣传等方面指定灵活且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会计分录。3.3会计报表设计。会计报表有着真实可靠、全面完整、便于理解等特点。原来会计报表制定的内容较为宽泛,大部分支出都合并在其他项目中进行核算,无法对会计报表进行详细地对比和分析。新的会计报表应针对发行与销售单位的特点进行制定,在制定好主表的前提下,对其他项目进行细化。尤其对这一特殊行业来说,更应该具有针对性,不可统一而论。3.4出台有针对性的会计报表附注说明。会计报表本身反映的内容有限,而且又属于较为特殊的行业。因此,要对会计报表进行细化,并且有所针对,会计报表附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会计报表附注中的内容根本无法体现出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和核算成果,所以,应出台比较有针对性的会计报表附注说明。此外,净资产中有关“结余”的反映情况,不够贴近实际情况,建议出台有关行业具体结余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核算规定。

4结语

近年来,行业所募集的公益金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巨大。但目前也没有出台有关行业财务核算的方法和规定,致使行业在财务核算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对比参照其他行业的财务核算办法,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找出解决办法。如今,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出台针对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会计分录进行细化,使我国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守清.对机构会计办法制定的几点看法[J].山西财税,2013,(07):77-79.

[2]张春华.机构资金结转和结余核算方法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6,(01):90-91.

[3]翟金扣.行业会计规章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思路[J].社会福利,2010,(08):52-53.

[4]曹莉莉.发行销售与资金分配账务处理———基于新《机构会计制度》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5,657(01):82-84.

经济范文篇9

林某于2001年11月16日下午窜到南宁市金牛市场第232号站,趁工作人员不备,盗打了206号。因做贼心虚,与其母纪某串通,由其母兑奖,本人则躲到云南。11月16日下午,该站向福彩中心报告,称被盗打一张29选7的复式,流水号为206,总价合计2.2万余元,要求注销206号。由于没有凭证,中心机房按规定拒绝这一要求。当日广西风采29选7玩法的第91期开奖,共有4注中了一等奖,206号也在其中。由于本次一等奖保底奖金为200万元,206号中奖金额共60万余元。11月17日,纪某持206号到发行中心桂南管理处要求兑奖。经该中心工作人员初步验证,纪某所持206号的号码和流水号与232号站报称被盗打的号码一致。为慎重起见,该中心没有当即办理验票和兑奖手续。经公安机关调查后,林某涉嫌盗窃罪、纪某涉嫌包庇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观点争议

对于本案如何处理和定性引起很大争议。其争执的主要观点有如下几种:

一、关于林某定罪问题的分歧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林某盗打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是,林某盗打的行为符合盗窃罪构成的客观方面要件,即行为人秘密窃取了他人的财物(),客观上已给他人(232号站)造成了经济损失;林某在主观方面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目的;林某窃取的价值数额较大,总价合计2.2万余元,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数额要求。

第二种观点认为,林某盗打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理由是,福利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犯罪嫌疑人盗打只是实施诈骗的行为方式,目的是期待中奖,骗取巨额奖金。因此,林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林某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盗打行为本身是为了非法占有,与其它票据不同,本身并无直接价值,但它是一种可能带来高额经济价值的票据,这起案子应该按盗打数额定盗窃罪,因其具有获取巨奖的可能性而必须用2.2万余元去购买,而且盗打的后果是经营者蒙受损失。因此,盗打行为构成盗窃罪。在本案中,盗打的中奖,行为人利用盗打的去兑奖,其行为又构成诈骗罪。

第四种观点认为,林某指使他人兑现奖金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本案中,林某指使其母纪某用于兑奖的并非假,而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真实,纪某持兑奖不可能再构成诈骗罪。

二、关于纪某定罪问题的分歧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纪某利用其子盗打的兑奖,是帮助其子完成盗窃犯罪,其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第二种观点认为,纪某用盗打的兑奖属于欺诈行为,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纪某用盗打的兑奖是帮助其子逃匿犯罪的行为,其行为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的包庇罪。

第四种观点认为,纪某用盗打的兑奖属于帮助其子转移赃物的行为,其行为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

定性分析

一、关于盗窃的定性问题

笔者认为,本案林某盗打的行为应定盗窃罪。

首先,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属于特殊的有价证券,它与奖金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购买者只有交付一定的价款才能取得。林某未经付款,非法占有他人,构成了对他人财产所有权的侵害。

其次,本案林某的行为特征是盗窃。林某窜到南宁市金牛市场第232号站,趁工作人员不备,秘密盗打了价值2.2万余元的,其间,根本不存在他人上当受骗的问题。因而,从本案林某的行为特征来看,是盗窃而不是诈骗。

第三,林某盗打虽然是为了最终获奖,但其直接目的(即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即不付钱而获得的所有权。林某在盗打时,并不知道该是否有奖以及奖金多少,但他希望所盗窃的中奖甚至有大奖,正是这种内在动因才促使林某盗打,这正好是犯罪动机而不是犯罪目的。同时,是否有奖金尚处于不确定状态,而犯罪目的应当是明确具体的。因此,本案不能把中奖作为犯罪目的,更不能据此而定为诈骗罪。第四,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的行为是盗打的行为,而不是中奖后领取奖金的行为。在本案中,林某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是经营者。也就是说,使经营者财产受到侵害的是盗打的行为,而不是诈骗等其他行为。

二、用盗窃的兑奖,应如何定性

盗窃中奖后,用中奖的去领奖,应如何定性,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用盗窃的去领奖,不单独构成诈骗罪。

首先,行为人使用盗窃并中奖的领取奖金的行为不属于诈骗行为,该行为不构成对发行机构财产权利的侵害。有奖属于无记名证券,彩券发行机构一般是根据彩券上的号码或者图案确定中奖人。只要彩券真实,奖券发行机构就应依照约定向持券人兑奖,不需审查其奖券的来源是否合法。也就是说,不论谁中奖,发行机构都只能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和奖金数额兑奖,不可能多兑。因而,行为人不存在使用欺骗手段问题,发行机构也不存在上当受骗问题。

其次,奖券与奖金不可分离,行为人非法占有奖券之时,也就非法占有了奖金,只是这种占有状态还未完全完成,还必须通过领取奖金的行为才得以全部完成。因而,领取奖金的行为实际上是盗窃行为后的转移赃物行为,而不是诈骗。

第三,奖金属于奖券的一种特殊的法定孳息,从民法理论上讲,孳息应当属于原物的所有者,即奖券的所有者。所以,和奖金应为同一权利人。无论是非法占有,还是非法占有所生之奖金,都是对同一财产所有人的侵害。因而,从财产的权属性质来看,对同一物主的同一对象的侵害,分别定为两罪也是不科学的。

第四,从罪数理论上看,盗打并中奖,属于同一行为产生两种结果,由于中奖属于盗窃所致,应定盗窃罪,属同种罪行,因而盗窃并中奖不属于想像竞合犯。如果认为中奖结果又触犯其他犯罪,则属于想像竞合,对想像竞合犯应按“从一重处断”原则处罚,亦不构成数罪。同时,用中奖领款的行为属于盗窃后的转移赃物行为,而不是诈骗;如果认为是诈骗,也属于牵连犯,从刑法理论上看,对牵连犯不应按数罪处理,而应按一重罪从重处罚。因而,从罪数理论来看,对于领取奖金的行为也不宜单独定罪。

三、纪某的兑奖行为应如何定罪

纪某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主要涉及到林某盗窃是否既遂,如果林某盗窃已达既遂,纪某则不构成盗窃共犯;如果林某盗窃尚未既遂,纪某则构成盗窃的共犯。笔者认为,林某完成了盗窃的行为,已构成盗窃既遂。纪某用盗窃的兑奖,不属于盗窃行为的继续,不构成盗窃的共犯。

那么,纪某用盗窃的去兑奖应如何定罪?

笔者认为,首先,纪某用盗窃的兑奖,不构成诈骗罪。因为其是真实的,不是假,用真实的去兑奖不存在欺诈问题。

经济范文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评价

为了寻求营销工作持续改进的目标和方向,提升营销工作效能,发行机构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省市市场营销工作进行分析评价。从目前工作实践看,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与销量直接相关的因素,也就是常说的“以销量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会产生诸多问题,一是可能对营销工作产生错误导向,导致一味追求销量而忽视市场发展的结构和质量;二是评价有失偏颇,可能产生不公平现象,甚至助长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如何改变单纯依靠销量类指标评价市场营销工作的现状,建立一套公平合理又简单实用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科学地对市场营销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为研究市场发展效率、诊断市场营销工作、明确工作改进完善方向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形势下市场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也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关键。在选取评价营销工作的评价指标时,应当遵循营销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的一般原则,如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同时需要结合市场发展实际和营销工作的具体特点。(一)定量指标。定量指标是与销量直接相关的指标。这类指标是当前机构对市场营销工作进行评价时采用较多的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1、销量。销量反映市场规模大小,指的是销售额数值。2、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反映省市福彩/体彩对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在市场所处的地位,等于省市福彩/体彩销量与总销量的比值。市场份额越高,越接近1,表明福彩/体彩竞争能力越强。3、人均指数。人均指数反映省市福彩/体彩市场的开发程度,等于省市福彩/体彩销量与省市人口数量的商与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4、单站平均销量。单站平均销量反映销售网点的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也反映出网点布局情况,等于福彩/体彩销量与其网点数量之比。单站销量越高,网点盈利能力越强,生存状况越好,布局相对合理。5、同比增长率。同比增长率指的是考察期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等于考察期销量与上一年度同期销量的差与上一年度同期销量的比值。6、市场发展指数。市场发展指数反映市场发展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程度,也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市场份额指数,等于省市销量与全国销量的商与省市GDP与全国GDP的商的比值。市场发展指数大于、等于、小于1,分别说明市场发展速度相对超前、基本一致、相对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速度。(二)定性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不同,无法通过销量直接量化,但对市场营销工作又非常重要,甚至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其重要性超过客观的数量指标。1、者满意度。者满意度考察者对的认知、感受以及对所提供的服务的感知与认可程度,可通过者满意度指数说明。2、销售网点满意度。销售网点满意度考察销售网点对市场营销工作的评价,反映销售网点对市场营销工作的感知和认可程度,可通过网点满意度指数说明。3、市场开发管理情况。市场开发管理情况综合考察省市机构对市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情况,包括销售网点建设管理情况和群体开发情况。销售网点建设情况可通过采取管理措施后销量的增长、满意度的提高说明;群体开发情况可通过开发的新的群体的类型、数量、者增长率说明。4、安全运行情况。安全运行情况综合考察营销工作的安全运行情况,包括技术安全运行和市场安全运行情况。技术安全运行情况可通过有无技术安全事故以及技术安全事故的数量说明;市场安全运行情况可通过有无重大不安全事件发生以及数量、投诉数量和处理结果、有无违反相关政策要求说明。5、创新情况。创新情况综合考察省市机构在推进发展中做出的有益探索,包括游戏创新、网点拓展以及管理创新等。游戏创新可通过研发的游戏产品数量说明;网点拓展可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情况说明;管理创新可通过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题采取措施后取得的实效说明。

二、综合评价实施

(一)综合评价的模型。综合评价法就是运用多个指标对考察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包括评分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多元统计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其中评分评价法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但也是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将评分评价法应用于对市场营销工作的综合评价中,可以建立以下综合评价模型:假设对n个省市市场营销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有m个,用Wj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Xij表示第i个省市市场营销工作第j项指标的取值,i=1,2,…,n;j=1,2,…,m。那么,第i个省市市场营销工作的综合评价值为Yi=∑WjXij,其中∑Wj=1。(二)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大小不同,应赋予不同的权重,赋权的方法很多,如直接打分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省市市场营销工作综合评价各指标权重的大小可由发行机构根据考察时期市场发展情况以及对各指标的关注程度加以确定,关注销量类指标时,可将销量类指标赋予较大的权重,关注市场基础性工作时,可将市场开发及管理相关指标赋予较大的权重。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各指标的权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发行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各指标的权重大小进行动态调整。(三)各指标取值的确定。如何将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并且与定量指标纳入同一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是实施综合评价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市场发展实际,考虑到使用的便利性,本文建议采用评分制方式,细化每一指标的评分标准,经过反复考究后作为日后综合考评的依据和标准,对照标准确定每个指标的取值。所有指标均采取评分制的方式打分,每个指标的分值范围可以设定为0~10。对于定量指标,通过规定具体评分的标准,将其绝对数值转化为0~10以内的评分数值,对其进行评分,具体可通过将定量指标的数量值恰当地划分为几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一个评分的数值。对于定性指标,同样可以通过规定评分的具体标准和要求,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对指标进行评分。

三、综合评价案例分析

现对A、B、C三个省市2012年度市场营销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下一年度工作改进的意见。此次综合评价选取的指标及其权重分别是:销量20%、市场份额20%、人均购票指数15%、单站平均销量5%、同比增长率5%、市场发展指数5%、市场开发管理情况8%、者满意度8%、网点满意度6%、创新情况4%、安全运行情况4%,A省相应指标评分值分别为7.0、8.0、2.0、6.0、5.0、8.0、8.0、3.0、5.0、3.0、0.0,B省相应指标评分值分别为4.0、9.0、1.0、6.0、3.0、6.0、5.0、8.0、6.0、4.0、5.0,C省相应指标评分值分别为5.0、5.0、2.0、8.0、6.0、10.0、9.0、5.0、8.0、0.0、10.0。经计算,A、B、C三个省市的综合评分分别为:5.55、5.26、5.50。通过对案例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一是综合评价系统可以规避一味追求高销量的误区,对于销量评分最高的C省,由于其他方面存在不足,其综合评分与B省接近;二是透过评价指标权重得知,发行机构不仅重视销售,同时也关注市场开发管理以及者和网点的满意度,省市机构应当努力创造市场均衡、和谐发展的状态;三是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发行机构可以为省市未来工作提出意见,例如,对于A省,未来工作重点不应仅仅着眼于销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应注重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安全运行,重视业务创新,提升者满意度。

四、结语

本文主要提供一种对市场营销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的思路,目的是希望改变单纯依靠销量进行评价的现状,探索建立全面客观的科学评价体系,为市场健康发展做好引导。综合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的制定并不难,难的是实施过程中得到各级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对于综合评价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反复沟通,妥善解决,取得绝大多数省市机构的信任和支持,保证科学评价体系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廖文泉主编.人力资源考评系统[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2]聂馥霖.浅谈统计综合评价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陕西综合经济,2007.5.

[3]蔡艺.主成分方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统计,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