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9:03:27

财产管理

财产管理范文篇1

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与财务管理目标

1.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截止到2008年12月,全国共有财产保险公司45家,其中外资公司15家。从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占有率来看,中资保险公司仍然占据绝对优势,2008年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为97.56%,其中市场份额居于领先地位的有中国人保、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三大公司。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较大,但是与外资公司相比,固定资本所占比例较高,资产流动性偏低,偿付能力准备不够充足,资产利用率不高。利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即承保利润,与外资公司比较中资公司盈利能力较弱。

1.2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目标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目标经历了从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演变过程。产值最大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作为现代保险公司来说,追求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明确的管理目标。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含义是:一是价值体现为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而不是简单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二是未来预期收益体现为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的会计利润,现金流是可以折现的;三是未来预期现金流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随着经济和竞争的全球化,风险、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构成了现代及以后的商业经营环境,也使企业的未来收益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四是资本具有成本,资本的基本回报要求使资本成为最昂贵的一种资金来源。把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是很具重要意义的,首先它考虑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其次它反映了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克服了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再次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方向,使资源向着回报高、效率高、风险低、创造最大价值的区域、产品和客户倾斜。

2EVA评价分析方法的内涵

2.1EVA评价分析方法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EVA是英文EconomicValueAdded的缩写,其公认的标准定义是指公司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如果EVA值为负,那么公司就是在耗费自己的资产;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管理是市场价值实现的一个方式,它又是把与市场价值相连的激励机制得以实现的一个方式,市场价值的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预算管理、战略规划基于经济增加值的管理来实现。EVA把股东、管理者、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创造了管理上的奇迹,成为创造财富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同时还是企业进行决策与战略评估,以及资金运用和出售定价的基本理念。EVA评价分析方法实质可归纳为4个“M”,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理念体系(Mindset)。

2.2EVA与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根据概念上分析,EVA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在计量上完整覆盖了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要素,这是它与传统的利润、资产收益率、现金流等评价指标的本质区别,从根本上体现了股东利益,诠释了企业创造财富的真正内涵。二是剔除了公认会计准则功能性的,偏离股东利益因素的影响,从内部管理角度,对财产收支和资本项目进行合理调整,设计出符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三是为企业经营管理确立了长远、清晰、唯一的目标,而且是反映绝对数额越大越好的指标。尽管EVA本身是期间的流量指标,但长期滚动的EVA则反映了企业长期价值的增长,企业价值的增长=市场增加值(MVA)在数量上等于企业未来年度EVA的折现值的总和,EVA和MVA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和对企业市场表现同样的解释力。要实现价值最大化,每年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就要更多,或者说经济增加值的变化会带来企业价值的变化,实际上,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

3基于EVA评价分析方法的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管理的措施

3.1发挥EVA的资源配置机制

EVA约束观念的建立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和进步。现在国内很多保险公司,还没有把EVA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承保的时候随意降低费率,抬高手续费,赔付时放宽标准,以赔促保,其最后的结果就是严重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创造。

如果不控制成本和风险,市场再大也不会创造价值甚至会毁灭价值。经济资本的约束是不是影响了市场份额,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个机制,就有可能影响市场份额,因为本来能够盈利的业务通过错误算帐误导了经营决策。事实上,保险最重要的市场是价值市场,只有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市场才是应该努力争取的市场,并不是简单的保费规模。经济资本总量的要求,使得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保持一致,其次,也体现了不同的风险,这就必然会造成有的业务系数高,有的业务系数低。实际经营中应努力使得相关资产组合的风险系数最低,而不要简单的追求单一产品的风险系数最低。因为开展的业务是相互联系的,片面开展单一品种肯定不能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

3.2运用EVA衡量各个业务单元的真实业绩

将EVA指标分配到各业务单元,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投入多少的依据。这样将企业资金真正投入到创造“创值”的机构和业务,并以此控制投入规模,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并同时注重到规模扩大与提高效益的结合。以一定的EVA指标要求分支机构,如不能达到,则不能开设该新机构。同时,对于长期经营不善的机构,可予以撤、并。为确保新设机构质量,可制定人均EVA指标,要求定期报告。对于业务单元,致力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效益的、边际利润率高的创值业务,坚决退出无利润区,将价值创造建立在每一张保单上;将扶持优秀业务和淘汰劣质业务结合起来,大力推出有效益的险种。业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公司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积极开发内含价值高的新产品,以代替那些内含价值较低、效益较差的产品,逐渐形成一方面有着人性化设计、符合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又有较高的边际效益、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的产品体系。

3.3选择合理的EVA分析考核方法

保险公司在实践中需要单独对部门进行业绩评估,这样可以强化部门经理最大化其直接可控的业务价值的能力,但是使用公司整体的绩效指标来确定部门管理人员的报酬,不能充分调动部门经理积极性,会产生靠其他部门绩效“搭便车”的动机,因此对公司部门进行考核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公司部门进行考核时,可以采取“EVA中心法”和“EVA驱动因素法”两种方式。“EVA中心”是指组织内部可以对自身创造的EVA进行度量和管理的业务单位。一般而言,作为一个EVA中心,必须具有对自己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较为完全的自主权。“EVA驱动因素”是指经营过程中影响EVA结果并且易于与公司内部部门或个人挂起钩来的各种指标。相对于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讲,基于目前采用的组织架构形式,在部门考核中采用“EVA驱动因素法”为适当。“EVA驱动因素法”的关键在于确定EVA驱动因素。EVA驱动因素可以分为直接驱动因素

和间接驱动因素。前者指与EVA指标存在直接数量关系的因素,后者指间接影响EVA的因素。EVA驱动因素还可以分为财产驱动因素和非财产驱动因素前者由各类会计数据组合而成,后者构成中不包含会计数据。一般而言,直接驱动因素大部分都属财产驱动因素。

3.4建立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

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是将红利支付与红利报酬分割开,在红利银行制度下,将以EVA为基础的管理者红利计入其红利银行帐户中,该账户在该期间的期初余额包括以前期间的红利报酬超过以前期间红利支付的余额。本期支付的红利则基于更新后的红利账户余额。具体运用时再以一个不变的比例支付红利奖金,如红利账户余额的三分之一。如果公司经营业绩始终良好,红利银行的余额会越来越多;如果红利账户的余额为负,则当期没有奖金支付,同时借记该账户;而如果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就会失去这笔奖金,本期的余额将被转存到下一期。这一制度下既允许了公司基于单一区间的高额报告业绩,奖励给管理者高额红利,同时奖金不封顶。但是如果以后的事实表明业绩的虚假的,更多的红利奖励将在被支付之前被终止。红利银行制度通过基于后续期间的报告业绩来修正红利支付,削减了管理者从事短期行为的动机,同时它也给具有高业绩的诚实的管理者提供了极大的奖励。管理者知道,增进自己利益的惟一方式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财产管理范文篇2

(二)一般设备单价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800元以上的公共财产购置前,由办公室填写《增加固定资产备案监督表》提请派驻纪检组长审查备案。

(三)办公室依据备案结果,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组织采购。

(四)固定资产自投入使用时,办公室应及时安排有关人员造册登记,加强管理。

(五)电脑等办公设备登记管理由计算机审计处负责,保管使用责任明确到人,不得随意外借;办公家具等其他固定资产由办公室负责登记管理。

(六)因使用、保管不善造成损坏、丢失的,有关责任人员应及时报告,并主动提出修复意见,报经局长办公会研究作出处理。

(七)人员调动,由人教处督促相关管理部门与调离人员履行公共财产交接手续。

(八)公共财产每年进行一次清查,办公室组织实施。

财产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财产保险;全面预算;管理措施

我国近年来新兴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势头比较良好。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业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产保险公司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压力也普遍比较大,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要想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就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很多财产保险公司都开始逐渐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对整个公司运营情况的有效管控。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受到很多因数的影响,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应用中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现存问题。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对整个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过多成本的投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控,就必须要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而且还会对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管控情况产生影响。在与财产险公司当前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在针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和具体落实的时候,很难与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在针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经常直接将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转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针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由于自身的权限和业务局限性等问题,导致财务部门对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存在偏差,无法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与此同时,很多公司管理层在针对预算目标进行具体编制和落实的时候,过多关注公司的短期利益,这样就会导致预算目标在编制和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与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其次,在针对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营业费用进行编制的时候,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会导致预算出现严重的松驰现象。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在针对一些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进行测算的时候,整个测算过程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无法实现对整个测算过程的精细化处理。这样不仅会直接导致预算费用与实际业务开展之间存在严重的偏差问题,而且在针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过多的关注和使用一些历史数据,这样就会导致预算在编制的时候,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在针对预算指标进行具体设置的时候,过于的单一,同时指标的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也就是说在现阶段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有很多财产保险公司在针对预算指标进行编制和具体落实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将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作为其中的主体。但是在针对一些非财务指标或者是定性指标进行制定和具体应用的时候,整体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率普遍比较小。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预算指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二)预算执行现存问题。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将全面预算管理措施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中,但是整体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预算的执行效果受到影响。首先,在针对预算进行执行的时候,缺乏对整个执行过程的有效监控。由于监督和管理不到位,这样就会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比较大的偏差问题时,整个预算管理就会失去控制。其次,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短期的行为。这主要是指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析,但是执行者和管理者相互之间的博弈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直接根据预算目标中的内容来进行逐一落实,很难出现超额完成目标等情况。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中的具体落实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框架进行完善和优化。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要将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中,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预算目标在编制过程中,可以实现与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理念的有效结合,保证两者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将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虽然现阶段财产保险公司在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具体落实的时候,构建了符合实际要求的管理框架。但是该框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要在实践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整个框架的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二)预算编制过程的优化。在与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现状进行结合分析,发现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有效性,可以从预算编制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预算编制过程的优化和完善。首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保证预算编制符合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思想,实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也就是在针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和具体落实的时候,要与SWOT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与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环境、资源等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对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只有确定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才能够实现对预算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预算指标、非财务预算指标进行选择和利用,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全面预算指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全面性特征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其次,在针对预算费用进行编制的时候,要对其中的编制方法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如果会受到一些琐碎费用的影响,那么就会直接导致预算在编制和落实过程中的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甚至还会导致预算松驰等现象。所以,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联合基数法在其中的合理利用,实现对预算费用科学合理的编制。另外,还可以利用条线结合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预算编制的全面性,而且还能够体现出预算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要想从根本上针对当前财产保险公司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必须要从思想意识等各个环节出发,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首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使用预实偏差的分析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针对预算执行的偏差问题进行分析,而且如果是市场原因,应当联合业务条线做出积极的应变措施,如果是人为原因,应当对责任人进行对应的绩效考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导致这些偏差出现的各种原因和细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整个预算执行的力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整个执行过程有效的监控。其次,在实践中要对预算目标体系进行相对应的改善和优化,同时还要制定和落实奖惩机制。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对执行者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而且还能够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落实。

三、结束语

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要想实现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就必须要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框架、预算执行过程、预算编制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这样不仅能够将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能够实现财产保险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路野.某公司生产线新建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居舍,2019(06).

[2]郎朔,王大伟.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9(02).

财产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财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措施

一、引言

近3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有目共睹,业务规模从全球第6位跃居第3位,对国际保险市场增长的贡献度达26%,居全球首位。从2012年到2016年,保费收入从1.6万亿增长到3.1万亿,2014年至2016年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17.5%、20%、27.5%。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保险业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的一个亮点。但是,在保险业面临着较好发展环境与态势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深藏于保险行业内部的历史因素和体制弊端等仍制约着发展。特别是财险公司管理模式粗放、成本意识薄弱、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造成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对于我国财险公司而言,积极主动、科学地适应市场发展,不断寻求有效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培育并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课题,而成本管理则是重中之重。

二、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结构及管控措施

财险公司原保险合同成本主要包括赔付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税金及附加、各类规费以及按照保险精算方法确定提取的准备金等,赔付成本、销售费用管控是重中之重。(一)赔付成本。赔付成本是财险公司占比最大的一项成本,更直接影响公司经济效益。其影响因素一是危险的客观存在和危险发生随机现象。二是人为因素,即道德危险。车险作为财险的龙头险种,其“高赔付、低效益”的经营现状直接影响到公司持续发展。为此,应建立车险业务发展战略,加强车险经营管理,抓好承保入口、理赔出口关,降低赔付水平。1.提高风险选择和定价能力费率市场化以来,财险公司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状况,进行差别化定价。对于车险要考虑从车因素(车辆理赔记录、车辆使用性质、厂牌型号、是否固定停放、事故记录等)、从人因素(年龄、性别、驾龄、职业、是否固定驾驶员、违章肇事记录等)以及环境和地域因素等,通过合理利用数据进行市场细分,区分出不同类型客户群,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价格与优惠策略,合理设计车险产品,确定责任范围。在核保环节切实以效益为先,严把核保关,将过去依靠经验核保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大数据进行核保分析和风险管控。根据不同风险分类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费率和折扣率,以确保在入口关将高赔付业务拒之门外。2.提高理赔成本的控制能力近年来,财险行业较好地改变了“投保易理赔难”等现象,但理赔队伍专业能力不一、理赔管控链条长、管控节点分散、理赔定价不统一以及道德风险案件等问题,导致财险公司赔付率节节升高,制约公司持续发展。只有提高理赔成本控制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确保理赔服务质量的同时支撑公司长足发展。(1)提高定损议价能力,扩大合作修理厂和4S店的覆盖面,达到车型全覆盖,完善合作修理网络,利用送修资源优势,开展整体谈判,争取更多的修理折扣率,降低单车损失金额。加大维修资源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和自动化建设,杜绝违规赔款支出。建立配件修复管控体系,降低配件费占比。完善系统规则,强化工时配件价格管控,降低工时配件指数。(2)全面梳理理赔流程,查找和堵塞漏洞,对重点风险点进行严格管控,加强对理赔系统的应用,利用理赔流程控制系统细化各岗位理赔质量的监督考核。建立统一人伤标准化系统作业流程,实现人伤案件过程管控和精细化管理。(3)针对车险理赔大案、要案,严格理赔程序,堵塞利益漏损,特别是虚假理赔、保险欺诈等问题要加大打击力度狠抓严管,加强与公安刑侦等部门的协调,营造打假高压态势;推进调查队伍建设,有效控制理赔渗漏,严厉打击内外勾结等损害公司利益行为。(4)强化理赔队伍建设,强化绩效考评。建立理赔职责集中管控,搭建分支机构理赔队伍招聘、培训和考核集中管控体系,强化分支机构理赔负责人管理职责,实行查勘定损人员定期轮换机制,确保管理动作细化和实施路径严格执行。强化绩效严格考评,将赔付过程指标与各层级理赔人员考核挂钩,加强数据监控分析与监控。(5)建立专门追偿机构和团队,在理赔过程中要提前介入,收集证据,加强与交警、法院等部门协调配合,争取主动依靠法律手段,提高追偿工作成功率。(二)销售成本。财险公司主要通过中介、销售人员进行销售,并支付经纪费或人员薪酬等。财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更增加了市场竞争。财险公司通过提高销售费用甚至虚构中介、违规套取手续费等变相返佣,导致成本上升和监管风险。因此,开发差异化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差异化销售投入,对财险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精细化产品开发:随着互联网金融推进,过去依赖销售体系、服务体系反馈信息流的方式逐步在瓦解。财险公司应通过低成本互联网搜集与客户的交互信息,在大数据中加以分析,指导给产品设计、运营维护、风险管理、销售等各部门,提供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让产品体系从销售中心化逐步转移到客户中心化,改变保险强迫销售的陋习,降低销售成本。2.创新营销模式:从传统保险公司电商化到建设第三方平台,拓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到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成立,互联网保险政策掀起新的行业浪潮。借由成熟的保险线下经营模型,通过积极拓展互联网综合保险金融业务,革新过往的团队营销模式。如搭建线下、线上立体式沟通平台,通过对各类产品与服务整合评价,增加用户活跃度,进而前伸至前端客户体验等多方位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并接受大众点评,积累海量数据,增加客户粘性;收集、分析用户行为习惯和交易数据,建立大数据库平台,细分市场,锁定客户群;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个人营销模式与经营管理的新蜕变,实现在销售端帮助控制成本。3.差异化配置销售费用,严肃预算管控:按照险种、产品、渠道、地区等多维度对业务进行细化,按照“优质业务鼓励发展”原则,差异化分配费用资源,引导销售渠道、销售人员主动拓展优质业务,促使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结合发展及效益目标,确定整体销售费用预算并根据市场和业务发展情况等定期调整,加强销售成本预算执行和配置效果分析,建立预警机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管理层、责任单位,通过精细化管理,引导业务健康发展和成本控制。(三)业务管理成本。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后端人工、办公、服务成本也随之攀升,财险公司应从成本、产出角度出发,优化承保、理赔、后援各项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引进高素质人才,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从而节约后台运营成本。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行无纸化办公,节约办公费用和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政策,调动全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合理规划服务项目,深入研究客户对各项服务的敏感度,开发成本低、客户需要的增值服务,精确测算服务效果与成本的关系,提高服务费用的运用效能。

总之,保险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国计民生的有力保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以成本管理为切入点,积极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以实现财险公司生产经营高效益、高品质为目的,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实现成本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体系化、科学化发展,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杨清风 单位: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马莉欣.浅谈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财产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夫妻共同财产财产权交易安全婚姻家庭关系

一.目前我国夫妻财产权的概念及类型

夫妻财产制度是夫妻对财产享有的权益和负担的义务,是夫妻财产关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包括法定夫妻财产制、约定夫妻财产制和特有财产制。在此财产制下,夫妻的财产权的类型可以分为:法定夫妻财产权、约定夫妻财产权和特有财产权。法定夫妻财产权是法律强赋予婚姻家庭当事人所享有的权能;夫妻约定财产权是法定财产权派生出的一项全能,并与法定财产权处于同等地位,其兼有法定夫妻财产权和特有财产权的内容。特有财产权是夫妻对各自的财产享有独立的全能。

二、法定财产制中的财产权

(一)法定财产权的历史沿革

我国古代,长期按照“男尊女卑”、“同居共财”、“夫权吸收妻权”的封建思想,有家长掌管家庭的一切事务。无所谓的夫妻平等,更无所谓的夫妻共同财产存在。尽管在太平天国时期出现夫妻对财产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它仅仅主流思想中昙花一现。但这种平等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中华民国政府于1930年颁布的《民法•亲属编》里规定夫妻财产制为联合财产制,妻的财产有夫管理,孳息也有夫所有。其片面维护夫权,也没有实际上的平等的夫妻财产权。

在中共苏共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婚后共同经营所得财产为共同财产,所负债务为共同债务,应有夫妻双方共同处理,离婚时平均分割。同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强调男女平等,财产平等。至此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夫妻财产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第10条规定:“夫妻双方对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分权。”(其把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归为共同财产,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1980年的婚姻法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共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但没有体现婚姻当事人对财产的自治原则。修订后的《婚姻法》体现了当事人的自治原则,此时的夫妻财产关系才比较完善。

(二)夫妻享有的财产权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法定财产制还处于主流地位,尽管现行《婚姻法》强调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平等。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直接涉及到夫妻财产的民事交易安全及交易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修订后的《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所有权,并强调对财产的处分权。这是因为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最高表现形式。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地17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依照这些法律规定,夫妻对法定财产享有平等的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1、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占有权。占有是指权利主体对财产的实际管领和控制的事实。对物的占有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占有权可以在所有人的同意下并不消灭所有权的前提下为他人占有。否则为非法占有,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有损失人赔偿。夫妻对共有财产的占有是平等的,也是夫妻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如购买的家庭用品,为夫妻共有。

2、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使用权。使用是指特定权利主体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在不损坏物的本身或其性质的前提下对财产加以使用。对物的使用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实现权利人的利益。其是所有权的核心权利。使用权以对的物的占有权为前提。夫妻行使使用权不受他方的阻碍或排斥。比如对夫妻共有的摩托车,双方有平等的使用权。

3、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的平等的管理权。对夫妻共同财产在原则上有夫妻共同管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由一方单独管理或双方轮流管理。这是因为婚姻当事人在管理能力、管理时间及方式和从事的职业不同。如配偶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一方长期在外工作等。在农村,夫妻共同财产一般有妇女管理,因为男性多长期在外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在一方代管共有财产时,如管理方做出不利于共同财产的,配偶他方有权要求管理方停止行为。如因管理方的故意不当管理所造成的损失,应有管理方以个人财产补偿。

4、夫妻对夫妻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收益权。收益是指对所有物的占有、使用等取得其新增利益的权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的财产愈来愈商业化,从而取得更多的财产收益。夫妻对共有财产的孳息与利润,享有平等的收益权。如夫妻将共有的房屋租赁出去,所得租金为夫妻共有。

5、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处分是指权利主体对其财产在事实上和法律上进行处理。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核心和基本权利,为所有权的最高形式。其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是对物的消灭,法律上的处分是对物所有权的转移。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处分,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消费,也存在通过交换获得利润。依据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处分,如果是为了日常生活,任何一方都有权处分;如不是为日常生活,进行处分时,应协商一致,否则处分行为无效,由此行为损害共同财产的,损害人应以个人财产补偿,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夫妻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负对等的义务,即不阻碍或干扰配偶他方平等地行使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否则,配偶他方可以侵权起诉或以其他方式要求阻碍方停止不当行为,恢复其应有的权利。

三、夫妻约定财产制下的夫妻财产权

我国的夫妻财产制有着很长的历史,《中华民国民法典》第1004条规定:“夫妻得于婚前或婚后,以契约所定之约定财产制中,选择其一,为其夫妻财产制。”1950年的《婚姻法》未对夫妻约定财产作出明文规定,但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指出,婚姻法“对一切种类的财产问题,都可以用夫妻双方平等的自由自愿为约定方法来解决,这也正是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的另一具体表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专门强调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在这种观念指引下,我国的夫妻财产财产立法长期以约定财产制为法定财产制的补充”。强调“法定”的权利,轻视意思自治的权利。1980年的《婚姻法》在第13条中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但另有约定的除外。”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需要。但其规定不易把握,易造成家庭矛盾和交易不安全,而带来不利的影响。2001年修订后的婚姻法,明确了约定财产制的形式,并赋予其与法定财产制的同等地位。这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人文关怀。但现行婚姻法未读夫妻约定财产权详细规定,在实践中不易操作。

根据现行《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有。”可以将夫妻财产权分为一般共有财产权、限定共同共有财产权和分别财产权。

(一)一般共同共有财产权。其是指夫妻双方对婚前或婚后的全部财产归夫妻共同共有,特别财产除外的全能。夫妻对共同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和处理权,其权能的实现同法定夫妻财产制。

夫妻在享有这些权利的同时所负担的义务:其一、夫妻各方均有义务如实地将自己拥有的出特有财产外的全部财产纳入共同财产,任何一方不得隐瞒财产,故意减少或漏报财产,以图私利,损害配偶他方的应得利益;其二、夫妻任何一方都应尊重对方对共有财产享有的权益,并协助对方行使权利和履行财产义务,不得无故拒绝对方处理夫妻财产关系上的合理要求;其三、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所负债务负平等的清偿责任。

(二)、限定共同共有财产权。其内涵为,夫妻约定一定范围内的财产由夫妻双方共有,之外的财产归个人所有所享有的权能。夫妻对约定为共有的财产的权能同一般共有财产权。财产归个人所有的,即个人财产,其权利和义务均有所有人本人单独承受,与配偶他方无关系。但夫妻此约定不能是为了规避债务,对抗善意第三人。如债权人不知夫妻的约定或夫或妻的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个人债务的,应有共同财产清偿,待债务人有了个人财产能力后,应返还于“共同财产”。

(三)、分别财产权。分别财产权是指夫妻双方约定婚前及婚后个人所得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的权能。夫或妻对本人全部财产单独享有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等权利。配偶他方不得干涉或妨碍其权利的行使。对个人债务应有个人清偿。为保护交易安全,但债权人不知夫妻之间的约定或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配偶他方有以个人财产给予垫付的义务,因此而享有要求对方补偿的请求权。

夫妻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及个人财产对家庭生活所需负有经济或财产责任。如一方无个人财产而负担了料理家务,照顾老少,协助对方工作,其劳务应视为对共同生活负担的完成。如一方有个人财产而为以上行为,在分割财产时,享有补偿请求权。对作为婚姻家庭共同生活基本条件的个人财产,所有人不得擅自作出危及婚姻共同生活的处分,否则,另一方有权阻止。

四、特有财产权

特有财产权是指对专属配偶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享有的权能。在唐朝之前,妻的人格权和财产权被夫所吸收,没有个人财产之言。唐朝开始出现个人财产。《唐律疏义*名例律》规定:奴婢犯罪要追赃的,只能就奴婢的自己的拥有的财产执行,不得涉及其主人的财产;唐《户令》允许奴婢以财产自赎。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妻已经有个人财产。在近代,随嫁财产,妻可以不交于夫,“夫不与妻商量,就将那土地(胭脂田)卖掉,可以吗?=不可以”。妻子可以对自己的财产拥有所有权,夫不可以随意侵犯。

昔已如此,今则更加明确。夫妻对各自的特有财产享有所有权,配偶他方无权干涉。这种财产一般对第三人比较明确。个人对特有财产所负债务,由个人负担。

五.我国夫妻财产权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有经济的比重加大,公民的生活也日益丰富,财产来源及性质也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经济的七月自由,公平分配,个人本位思想逐渐树立。这一切都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发展。使婚姻家庭的财产关系出现新的问题。以致使《婚姻法》显现“不力”,而影响到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

(一)、一方无偿受赠、继承的财产的归属

现行《婚姻法》第17条第4项规定:“继承或增与财产,但本法第18条第3项规定除外。”为夫妻共同所有。这种规定有失妥当。理由有二:其一、把通过法定继承的财产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与《继承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的原则相违背。以致把个人权利变为事实上的共同权利。如《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人限于被继承人的配偶和其直系血亲以及最近的旁系血亲。作为被继承人的姻亲,只有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儿媳和女婿,才能成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条件相当严格。如果确定继承财产为夫妻共同所有,等于法定继承人的配偶无条件的继承财产。这与《继承法》的立法精神是矛盾的。其二、任何遗嘱和赠与,其财产承受人都明确的,即财产承受人为原财产人指定的,并且遗嘱和赠与都是单方、无偿的法律行为,体现了原财产所有人处理财产的自由权利。如把应有个人承受的财产变为夫妻共有,有悖于遗赠人的意志,不符合保护公平合法财产所有权的原则。因而,在《婚姻法》中做出“除外”的规定,是不合理的。鉴此,《婚姻法》第17条第4项应改为:有偿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无偿继承或赠于合同中明确归夫妻共有的财产。第18条第3项修改为:无偿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

(二)、夫妻分居期间及离婚诉讼期间对各自所得财产享有的权利

我国现行《婚姻法》未对夫妻分居期间的婚姻当事人各方所得财产的所有权作出规定,但根据《婚姻法》第9条的立法精神,夫妻分居期间各方所得归夫妻共有。对此,我国许多学者有不同意见。其理由如下:其一、在理论上难以立足。一些长期分居的夫妻在分居期间或离婚诉讼期间,尽管形式上还保持着夫妻关系,其实质上已经中断。他们以自己的合法收入,购置一些财产,并对其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和处分。在与他人经济交往中,也以个人名义进行。客观上形成两个独立的经济单位。此时,他们之间仅存的是一种纯身份关系。在此情况下,将分居所得,纳入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由夫妻共同行使财产权。是有悖与民法物权的取得原理。其二、有悖于公平合理原则。夫妻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统一,在夫妻关系中,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是对等的。分居期间双方互不履行义务,如将分居前的权利认定为夫妻共有,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违背。

笔者认为,在夫妻分居期间及离婚诉讼期间对各自所得财产,双方可以约定其权利的归属.如果没有约定的且是以个人名义取得的财产应视为个人财产.

(三)、无形财产的期待权问题

无形财产是人通过脑力劳动而得的成果,一般具有很高的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财产也渐入家庭,且逐渐增多。其也成为婚姻家庭的财产的一部分。新《婚姻法》第17条第3项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知识产权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2条规定:“‘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这些规定解决了知识产权收益的部分问题,但对尚未明确可以取得财产收益的知识产权,即知识产权的期待权没有作出规定或解释。未明确可以取得财产收益知识产权,在将来可能取得收益,如一幅图画,现在没有价值,但过一定时间可能取得很高的收益。如果在分割这部分财产时不考虑其将来的价值,可能对一方当事人不公。因为,在婚姻存续期间,知识产权的形成一般投入大量的夫妻共同劳动或共同财产。

为此,建议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无形财产规定期待权:离婚后,一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无形财产在产生价值后一年内,有对所生成的价值分割的请求权。

(四)、对配偶财产继承权的保护问题

我国《继承法》赋予婚姻当事人无限的遗嘱自由权。这样规定是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但同时也存在抹杀夫妻一方的权利的隐患。有一案例佐证。杨某在死亡之前立遗嘱:其个人财产有他们的保姆李某继承。杨某死后,李某要求行使继承权,但杨某之妻王某及其子女以遗嘱是假为由拒绝李某的请求。为此,李某以侵权将王某及其子女诉至于法庭。最后,法庭判李某胜诉。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夫妻是家庭的管理纽带,使亲属关系得以扩展的。夫妻在一生中相互提携,同甘共苦。其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其他人不能比的。夫妻一方死亡后,为了补偿生存方,而法律规定其有权利对夫之财产享有继承权,这也是对夫妻间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认定。保姆李某与杨某一家是一种劳务关系,其与杨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杨某把自己的财产全部赠于李某的行为不违法,但其行为却否定了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对妻不公平的,也可能会给妻的今后生活带困难。

笔者认为,鉴于此情况,在审判实物中,应保留夫妻一方的特定权利,也就是说死者虽然写有遗嘱.但是为了照顾困难的夫妻另一方,应该保留另一方的部分特定继承权.

(五)、取消婚前个人财产婚后转化为共同财产的问题

新《婚姻法》解释(一)第19条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此解释完全符合民法物权取得原理,但对婚后如何管理和使用为加规定。如对一方婚前的房屋婚后管理和使用而支付了一定的费用,依法律规定,此时的房屋仍为共同财产。这就剥夺了婚姻当事人对增值部分享有合法的权益,违背公平的原则及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也不利于财产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依民法添附原理,非财产所有人的一方对他方的原财产投入了一定的财产,从而使原财产与他方投入的财产放生混合或负荷,形成一种不可分离的新财产,或一方投入劳务,对另一方的原财产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另一方的原财产成为具有比原财产更具有价值的财产”。投入一定财产或劳务的一方有权与原财产所有人分享新财产的合法权益。因此,对夫妻婚前一方的个人财产,在婚后由夫妻双方共同管理、经营、修缮、投入而使该财产增值的,增值部分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双方共享其权益。所以,应该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中补充一条:“夫妻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夫妻双方共同管理、修缮、经营并使该财产增值的,增值部分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结语: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立法重心不应再强调身份关系,而应该注重财产关系,注重夫妻的财产权。因为在新形式下,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睦。为了维护婚姻家庭,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完善夫妻财产权的立法,完善我国的法律。

注释

1.蒋月:《夫妻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P102

2.蒋月:《夫妻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P88

3.《夫妻财产制度之研究》,林秀雄(台湾)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婚姻家庭法》,张安民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1、《婚姻家庭法》,杨大文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婚姻家庭法》,巫昌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亲属法》,杨大文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新婚姻家庭法总论》,杨隧全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蒋月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国家族法原理》,日本•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P421;

7、《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出版;

8、《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中国古代的家族与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1999年版。

10、洪卫东:《对夫妻个人财产范围的探析》,www.law-/lw/lw_view.asp?no=2547

财产管理范文篇6

1.1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运转模式和程序

宜昌市夷陵区在龙泉镇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创新试点,在村一级建立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台帐,在乡镇建立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所,在区一级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探索出了“村为基础,乡镇主体,县级主导,市场运作,程序规范,系统保障”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管理和交易的新型模式。夷陵区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了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1)农村财务管理机构逐渐健全。区设立农村经营管理局,负责领导镇级财务服务中心的工作;各个镇(乡)、经济开发区设立了财务服务中心,在对村级会计服务中心领导的同时,受乡政府和区级相关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

(2)村、镇、区三级机构各司其职,管理队伍分工明确。有专门的村级会计负责报账,乡级财务服务中心有总会计师负责管理各村级账目。

(3)村、镇和区各级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各级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4)财务管理相对规范,对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模式已经初步探索成型。

1.2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逐步形成

镇级制定了《夷陵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四个规范,即规范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帐务处理程序,规范财务管理行为,规范民主监督管理。夷陵区农村经营管理局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财务管理办法,统一建立财务中心,统一财务中心运作程序,统一财务中心财务软件,统一财务中心各项制度。村级示范点点也建立了完善的集体资产管理专项制度,具体如下:

(1)现金管理制度;

(2)支出管理制度;

(3)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4)票证管理制度;

(5)会计报表制度;

(6)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7)债权债务管理制度;

(8)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

(9)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

(10)筹资筹劳管理制度;

(11)收入管理制度。

1.3农村审计及监督工作的开展

《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规定:“县(含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和乡(含镇、街道办事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负责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管理工作。”根据这一规定,夷陵区财政所严把六关:一是严把预决算审计关,二是严把入账审计关,三是严把资产管理审计关,四是严把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关,五是严把债权债务重点审计关,六是严把干部任期责任和离任审计关。

1.4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公开制度的完善

村级组织建立了以村民代表为主、有关村干部参加的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成员一般5-7人,并推选1人担任理财组长,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财务公开的内容按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确定的公开内容及时公布,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记帐会计为村财务公开及时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资料,并做好指导。

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模式的客观评价

2.1三资管理不规范

“三资”(资产、资金、资源)事关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村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三资”服务工作要求实行的“五统一”(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归档)并未得到完全落实:统一审核方面存在家底不清,产权不明,无资产台账的现象,有的集体资产缺少原始凭证,有帐无资,有资无帐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资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没有实现专项资金专户储存,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滥用其他补偿费用;有的集体资源如“四荒地”、矿山等资源性资产未被纳入到集体资源管理的范畴。

(2)集体资产交易存在随意性:一是集体资产随意处置、添置。随着村组规模的调整,部分村闲置了大量的资产,这些集体资产有的未经村股合作社或乡集体资产交易所便流转出去,这些资产缺乏必要的审批、审核、评估、公示、公开而被私自处置。也有的未经上级审批,不顾村级实际情况,任意添置资产,相互攀比,造成群众的不满和村级财务运转困难。

2.2财务管理不规范

(1)有关集体资产的村级财务账目设置不规范,现金账、台账、财产帐、往来帐不齐全。

(2)收入支出审批不规范,有的开支不经村理财小组讨论通过,有的审批手续不全,有的票据不具备“五有”(有事由、由经办人、有审批人、有民主理财小组签章。有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审核意见)。

(3)会计人员管理工作不规范,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换届选举是的会计出纳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大,财务工作有时未能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影响了财务工作的连续性,用以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

(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有待于提高,大部分会计人员很少接受定期培训,实务操作能力较差,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2.3民主监督管理不到位

(1)村民对民主理财小组等民主监督形式并不了解,根据此次调调查问卷显示,有近76.2%的村民对民主理财的程序不清楚,有30.5%的村民认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模式缺乏民主监督和规范化管理,有34.1%的村民认为集体资产交易信息缺乏公开透明度。由此看来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未能履行好其职能。

(2)财务公开不规范,有的村不能在每季度或每月结束后及时公布,公布内容不具体、不完整,有选择性的公开、不重要的公开、实质性的不公开等等。

2.4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缺乏民主管理机制,长期对集体资产实行封闭的管理,管理过程没有群众的参与,集体资产的贬值和流失严重。

2.5农民有村民入股变成股民

却并未享受到每年“分红”的待遇,合作社的收益预分配制度未落实到实处,影响了股民参股入股管理集体资产的积极性。

3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对策

(1)认真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系统。农村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按照“五统一”的要求清产核资,对资产资金资源摸清家底。领导建立完整的资产台账,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按照规定定期对集体动产、不动产、债权债务进行盘查,保证帐实、帐帐、帐表、帐证、证证“五相符”。

(2)加强对农村会计队伍的培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根据实际情况,以镇财政部门为主导,以村为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既可以是在职培训也可以使脱产培训;可以使临时培训也可以使定期培训。同时,应该鼓励受过高等教育的财会人员专职或兼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以提高村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化力度。

财产管理范文篇7

一、财务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移民政策、法令和各项财务制度,加强管理审计和延伸审计,正确反映和监督移民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管好用好移民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严格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

3、财务人员合理编制本办预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各项经费,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

4、财务人员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如实反映本办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5、坚持帐务与实物、票据与印章分开的管理原则。

二、费用报销

1、坚持主任“一支笔”签字制度,所有费用必须由主任签字审核后方可报销(包括转帐)。如主任因公出差,由主任指定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

2、报销凭证均为正式发票,杜绝收款收据和白条子。

3、报销接待费用时,经办人必须注明时间、内容、票据张数及合计金额,由分管领导签字后,按程序办理报销。

4、如需购买大型办公用品,须先请示主任同意后报告主管部门,经政府采购中心办理。购买小件办公用品,单据凭证必须由经办人和分管领导签明用途后,按程序办理报销。

财产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

如今,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为自己的理财产品抢占一个独有市场,这是零售业务和资本业务短期内主要的竞争模式。使用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对于投资的经理来说,一方面减少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对冲,另一方面不断减少系统中存在的风险,降低综合投资的风险。投资者依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判断,而投资的组合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来管理并控制系统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利的因素,并且使得投资的回报率实现最大化。投资管理人员按照投资者提出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有价证券,和其他的一些投资进行组合,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来实现投资者指定的一种期望值[1]。

1系统需求分析

1.1信息化基础设施

银行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中建设了光纤专线为主干的局域网,网络节点覆盖了所有的总部业务部门,同时通过移动与联通公司光纤通道打通了总部与各个子公司的网络,使其在同一局域网环境内。实现商业银行的全面信息化离不开网络环境的支持,以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为手段,建成商业银行虚拟化服务器集群,为数据安全和应用扩展起到了较好保障。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商业银行在总部的网络进出口处配备了顶级防火墙,公司内部建立了身份认证系统,统管所有人员的身份认证,进入各个业务系统首先要通过身份认证系统的认证,方可接入业务系统。另外还建立了安全审计系统等系统,建成了较为完备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系。

1.2系统可行性分析

以对所需系统进行调查研究为切入点,对现有系统应用程序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将其功能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和探索每个模块。本次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点。(1)技术层面可行性。本系统基于先前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系统语言设计。这方面的经验足以说明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这将为该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采用这种较为成熟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工作量以及团队之间的磨合时间,还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从而为系统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2)经济层面可行性。从经济层面上来讲,实现银行的最大效益是本次系统研究的目的。利用现成的研发团队和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进行开发,可有效节省研发经费,而且对于系统的部署利用远程虚拟机来实现,不用实地采买硬件,这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支持。(3)运营上可行性。从运营上来看,本次系统的设计依托B/S架构,其核心是便捷化、标准化,以此为客户端,这样可以方便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直接访问,这样使得操作流程更加简单,也从侧面证明了本次业务的可行性。经过对银行产品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过程的实地调查,可以从性能上来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1)在银行理财行业的产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主要需要完成理财产品信息管理模式管理、融资管理、银行资金管理以及个人信息管理。(2)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息分析、管理和决策的基础之上的,并对管理决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帮助管理者做出抉择,实现网上信息的分析应用。(3)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完成对数据的实时动态分析。就银行业务数据和信息的角度而言,系统的实施动态分析和决策可以保障数据的实时性[2]。

1.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次系统的核心功能是SAAS服务,该服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中所受的好评是最多的。SAAS服务应用是基于系统中的公共套件和商务功能组件开发的。倘若您想进一步扩展其他外部业务应用程序功能,那么只需要通过集成的封装组件中的服务器就可以完成,方便快捷。该系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功能服务,即为公共服务套件。简单名称包含了数据缓存、统一身份认证、身份管理和审计等多个方面。如果您需要外部套件,最佳选择就是集成包集成组件。这既可以提供与外部应用系统对应的开发功能,还可以帮助系统建立集成的身份权限。使得权限系统和组件业务系统的集成之间建立统一的关系,使人们对权限系统认可度更高且接受其高容错性。系统主要采用分层数据处理模型结构,显着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稳定性和速度。就数据显示而言,还可以分层次输入数据。业务逻辑层和服务逻辑层共同管理和协调数据和服务逻辑层。在数据管理项目中,一定要运行数据共享和服务功能。同时通过协同方法对子系统项目实施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了项目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为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安全的保证。

2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设计

2.1交易管理设计

交易管理类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对于交易信息的管理是在WorkFlowManager这个类,而具体的任务管理则是通过TaskManager来实现,然后通过TaskDaoImpl来实现具体操作[3]。综合考虑,设计出所需要的时序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知道,在进行交易之前首先是登录交易管理系统,进行交易管理,并请求后台对交易做出处理,经过后台对信息的合法性进行判断,然后对需要的数据加以处理,随后将处理完成的信息反馈到主界面以供用户观看。

2.2清算结算管理设计

清算结算类图结构如图3所示。清算结算的管理都需要通过UnitManager来实现,而后再利用DeviceClassManager进行实际操作。

2.3系统管理设计

系统管理的包图结构如图4所示。具体的时序图设计为图5所示。系统管理序列图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知,整体的系统管理流程是首先选择合适的界面,而后根据界面的相关提示进行操作以求完成信息处理;其后利用AddInfo()、UpdateInfo()、DeleteInfo()等方法对用户信息进行操作,最后呈现到用户界面即可。

2.4查询统计管理设计

在进行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因为查询统计查询的模块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当前的合同的时间上,体现出了当前的查询统计查询的模块应用[4]。

3结束语

随着理财理念的日益普及,银行理财产品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大银行为理财市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金融产品业务超越传统业务阶段,现有的管理工具也越来越不适合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对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的设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提出一些措施来帮助银行提高在理财产品和投资管理销售过程中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对相关的理财理论水平,帮助银行理财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飞.齐鲁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谢立英.理财产品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金融电子化,2005(3):60-61.

[3]岑融金.某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9.

财产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医院财产;物资管理;改革建议

我国医院一直以来都存在一定的财产物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医院财产物资的增加而迅速扩大,物资种类,物资的安排与管理等进一步复杂化,也对医院财产物资管理要求也相应升高。医院物资管理涉及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1]。如何改进当前我国医院的财产物资管理,如何对医院的财产物资实现更加有效的安排和管理,是实现推动医院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1医院财产物资管理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医院在财产物资管理上精细化程度不足,在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扩大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制度的建立合作和执行问题,首先表现为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很多医院虽已制定了相应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并未按照制度严格落实执行,导致医院财产物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2]。其次是在财产物资的损耗上没有依据节约原则,产生了大量物资浪费问题,尤其是在医疗设备与医院后勤方面,浪费现象更为突出。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管理人员使用的管理体系以及其自身的管理能力的不完善,很多财产管理人员仍然使用落后的管理体制,而且在工作中不注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紧跟时代潮流的意识。根据这些问题,可以从三个大方面来对当前的医院财产物资管理进行改善,从而达到促进医院经济发展的目的。

2建立完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执行力

完善的财产物资管理首先需要有制度体系的支撑,因此,建立起完善的财产物资管理体系是医院进行财产物资管理的首要任务,医院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实现财产物资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地覆盖,既要将医院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纳入管理范围,对于物资的购入、使用、废物处理问题等也要有明确的规定,既要对医院的实体财产进行管理,也不能忽视了对医院的虚拟财产的管理包括各种专利权、知识产权成果等财产权利和医院持有的各种有价证券、电子文献资料等。建立完善的财产物资管理体系后,应当提高对制度的执行,所以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督促财产物资管理人员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保障财产物资管理的有效性,使物资财产的使用有真凭实据,减少虚报财产和物资购入、支出的情况发生。

3严格财产物资的使用,减少财产物资的浪费

对财产物资的粗放式管理是造成财产物资浪费的主要原因,也是财产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医院的财产物资管理中应当抓紧对财产物资使用的控制。对不同类型的财产物资,应当实施精细化的分类管理,并分别建立起管理档案,每一份档案记录一种或一类财产物资,将其设立或者购入、使用与维修、折旧与权利变更等具体内容一一记录到档案之中,实现对所有财产物资来源、使用、消耗等有据可查,明确其来源和去向,档案应当设立一定的编号,方便对财产物资的追踪和使用情况查询,实现对财产物资的实施监控和管理。对于医院库存的医疗物资管理,应当按照需要实施采购,既要保障供给量充足,也要减少库存积压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对于难以保存的消耗物的管理,如医用酒精、双氧水等一些易挥发、变质的医疗材料,在采购时要充分考虑医院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量,不能毫无计划性的进行过量的采购造成材料的积压。药品还可以使用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科学化、透明化采购过程,提高药品采购的可信度,保障药品的质量。总之,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必须以减少浪费为原则,同时也要降低对于医院流动资金的占用,减少呆账、烂账的出现。

4采用先进的财产物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互联网的普及为新的财产物资管理体制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条件,医院的财产物资管理人员应当利用好互联网,将财产物资管理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建立起医院财产物资的电子管理系统,可以减少财产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使财产物资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要求财产物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医院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对财产物资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其思想转变,也是为了物资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5结束语

财产物资管理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行和实现组织建立之初时设定的目的的重要影响因素,医院的正常运营和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也需要对财产物资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通过观察和分析当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和改进方案,确保资产、资金、医疗物资等能够保持健康稳定的状态,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邱宏.从财务管理角度参与医院物资监管工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32):148-149.

财产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费用预算管理;改进策略

财产保险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信用保险业务、责任保险业务以及财产损失保险业务等等。近几年我国的保险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保险公司在此阶段为了扩大自身的规模并有效抢占市场份额,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提高成本管理工作质量上,因此现阶段管理者应当将重心放在费用预算管理的改进方面。

一、财产保险公司费用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2021年车险综改影响持续,行业增速或继续放缓,承保盈利将面临较大压力。而且随着近几年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增加,人保和平安等保险公司也不得不提高综合成本。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可知我国保险行业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而且预算管理的制度也并不完善。

(一)投资盲目,破坏行业规则

现如今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平衡发展的阶段,但是因为存在管理粗放、精细化程度和创新程度不足等问题问题,导致市场中的保险产品种类大同小异。因为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严重不足,大部分财产保险公司只能够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这也就导致了企业保险服务利润微薄。根据调查可以知道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提供的车险服务大部分都已经出现了亏损。因为管理费和手续费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客户的保险价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了成本虚高和保单成本增加的问题。虽然财产保险公司的和中介业务在维持该行业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手续费等费用造假问题的出现。

(二)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对财产保险公司预算使用过程监督力度不足是现今该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司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在费用预算制定完成并且下达之后,虽然有专门的人员开展日常的费用投入跟踪和监督,但是在发现业务单位的费用投入与预算规划出现极大差距的问题时,公司一般会根据考核进行扣分、适当调整预算规划等措施,这种解决方案不具有较大的惩罚性质,因此许多业务单位并没有十分重视预算的分解工作,经常出现预算使用和工作进度不一致的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费用预算的简要概述

(一)费用预算的含义

财产保险公司的费用预算工作含义是测算和控制企业营业的支出,是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公司工作人员在支出营业费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的规则。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费用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包含了职场费用和日常费用的固定费用;二是以业务量为基础确定的变动费用。

(二)费用预算的重要作用

财产保险公司的费用预算工作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和发展目标实现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费用预算工作可以将公司的可支配费用进行合理的流通与分配,为相关单位的发展提供一个清晰且合理的方向。通过不断规划财产保险公司的费用使用流程能够显著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在对财产保险公司费用预算开展日常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也能够同时实现对业务单位工作成果的检查。一旦业务单位的运营活动出现了异常情况,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而且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业务单位的工作成果,所以可以将预算的执行结果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参考标准,使业务单位能够不断提高对费用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费用投入的科学性和效率。

三、财产保险公司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

为了能够在保险业微利的背景下提高该行业的实力,就必须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和监督工作,确保财产保险公司能够在良好的市场秩序中实现稳定发展。加强保险行业的监督工作力度能够有效推动该行业的转型,使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产保险公司还在大力创新控制和节约成本的有效措施,加速移动互联、AI、物联网、大数据在运营管理、承保理赔服务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手段解决小额赔付、风险事中控制和风险筛查。财产保险公司还需要对更多领域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有效降低中介销售和销售的成本。

(二)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财产保险公司的费用预算工作涉及到了多个层面和大量工作人员,所以该项工作具有复杂程度高和内容繁琐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费用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专业化、全方位的管理机制,由专业的人员和机构按照合理的流程高质量完成预算规划工作。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部门、企划部门和发展部门是完成费用预算规划的主要力量,因此企业内部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预算管理落实难度显著增加,导致其权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必须要在健全预算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首先需要让公司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是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工作,公司的董事会需要针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需求建立专门的机构,将预算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视为企业经营过程中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其次,财产保险公司各部门需要根据相关制度积极配合预算管理工作,既要确保自身的经营活动成本在预算规划之内,还需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总量。而且财产保险公司还需要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地评价方式,使费用预算控制良好的业务单位能够受到及时地奖励。

(三)在费用预算管理中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

虽然财产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已经收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在过去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也并没有针对公司内部的各种数据采取有针对性地计算和整理措施。如果财产保险公司的数据信息能够得到合理地分类和整理,不仅有利于提高费用预算精确度,促使公司及时从数据中发现重要商机,而且还能够让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财务系统中的数据,并且不断完善数据计算过程和统计工作,财产保险公司可以积极的引入和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使预算编制人员工作压力降低。我国许多大型的财产保险公司都已经建立了线上的财务共享平台,通过完善ERP系统使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而且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能够使预算管理监督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确保预算管理和监督工作的规范化、透明化。

(四)深入分析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动因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财产保险行业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趋势,但是许多财产保险公司正因为该行业薄利的现状而举步维艰。为了能够守好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底线并促进行业的转型,必须要不断加大财产保险行业的监督力度,重点规范市场秩序。现如今许多财产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从多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成本的动因,确保企业的销售费用能够实现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合理管理。销售费用主要包括了业务单位在获取保单、维持客户投保率和提供保险服务等方面支出的费用,该部分费用是财产保险公司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提高预算管理力度,企业需要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内容保险业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差异化政策,确保管理政策能适用于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财产保险公司还需要根据已掌握的数据对客户群采取差异化的政策,高质量和低质量保险业务的费用投入需要有严格的区别,因为差异化的销售费用制度能够确保企业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五)提高预算下达的时效性

财产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放宽审批标准、减少研讨和审批环节等方式提高预算的时效性,确保在每年的一月份就可以将企业的费用预算规划准确下达到业务单位。因为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规划中的不足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可以将工作重点放在预算下达后的调整环节,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保险公司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对预算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与预算存在一定的不足相比,预算下达时间过于晚的危害更大,所以财产保险公司需要尽量避免预算制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过剩问题。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普遍关注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的提升和完善,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经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通过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和评价体制使企业的费用预算规划能够得到充分落实,从而推动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虹.财产保险公司费用管控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9(18):38-39.

[2]胡甜.财产保险公司费用精细化管理研究——以YT公司为例[J].中国市场,2019(09):49-50.

[3]韩静,刘巍.浅议财产保险公司费用成本预算管理[J].河北金融,2014(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