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公司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9:00:05

财产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1

我公司为您提供全天候保险咨询、投保、理赔服务,节假日正常办理各项保险业务,欢迎光顾。

营业场所地址:

城区:*************

乡镇:各营销服务部代办网点

部门设置:总经理室:负责全面工作,

业管部:负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

综合部:负责:办公室、客户服务、工会后勤工作

业务部:负责:城区业务

市场部:负责:乡镇网点建设、业务指导、中介管理工作

营业部:负责:出单、咨询、业务办理

客服部:负责:理赔查勘、定损、理赔咨询工作

投保咨询:************

业务联系:**********

传真:************

监督电话:

业务监督************理赔监督**********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2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绩效影响;因子分析

1引言

因子分析是指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针对多方面的信息数据有明显对比参照的条件,特别是针对波动性的数据更有直接参照的优势。其中,针对财产保险公司在利润上的差异和绩效波动方面也具备统筹条件,可提供相应变量数据为基础,提供有效的假说依据。

2财产保险公司绩效因子分析的意义

财产保险公司在现有经济化社会环境中面临市场竞争已经出现求生艰难的痕迹,特别是针对中外保险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表现出明显劣势,为整体财产保险公司的绩效带来难以预料和统筹的影响,更难以把控后续公司发展的方向。根据相应绩效影响条件渗透分析因子条件,以降维数据化的统计方式进行明确,不但能够有效定位现有市场环境中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绩效影响条件,更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对变量的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偿,为整体财产保险公司在市场环境中的发展难点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依据相应因子条件,更能够在现有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供具备完善且特色化的服务功能,为整体市场指标体系提供良好参照基础,并为盈利和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提供更具持续化的优势。

3样本与指标体系的选择

相关绩效因子分析条件的确定决定了整体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并根据相应数值差异提供完善的数值条件,为后续工作提供良好的参照条件。故而,针对样本和指标体系的选择需要依据现有财产保险公司平均样本进行确定,这样才能够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对比,为后续审查提供良好的参照条件。同时,在选取样本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舍去一部分资料不全的数据,避免因为数据差异影响整体审查的正确性,并依据相关财险公司的行业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主要从财险公司的资金投入、产出和偿付能力入手,为整体指标条件提供体系化的数据系统,并在此环境中体现出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与经营状况,从而分析长短期偿付的条件,为财产保险公司自身提供良好的数据对比基础。

4财产保险公司的绩效因子分析

4.1矩阵系数R的特征和贡献率确定。矩阵系数R是根据相应量纲差异和方差调价能影响的因子波动所采取的标准化条件,一方面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了良好矩阵标准,更在此基础上赋予数据统筹和检验的条件,以便于整体数据的有效处理。其中,针对逆象显示的矩阵列表中,针对数值对角线上的因子元素有明显比值效验条件,并根据相应指标变量能够观测出相应因子分析所需的数据,在此环境中求出矩阵系数R的特征值和贡献率。以此可知财产保险公司在自身效率指标差异中,针对数据信息的拓展和相应评分模型,为后续相应评定标准提供了有效的参照标准,同时也促使因子之间的信息具备独立化的条件,为整体因子负荷矩阵提供了方差正交旋转的条件,增强了因子数值的可解释性,更为整体财产保险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条件,为后续细化纲目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监测基础。4.2公共因子的解释性。因子负荷矩阵的系数对比经济环境有明确指向性,在此基础上提供公共因子分区条件。首先,第一因子分别针对总资产、保险总收入、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参照数据,并综合统筹相应的盈利效率因子,确定相对功能在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和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够确保指标条件满足实际参照需求。其次,第二因子应当根据公司资本结构、固定资本比率进行深入分析,以固定资本占有率为主要参照条件,确定相应资金流动性和风险条件,依据实际具备特性的因子进行数据获得,将自有资本比率有效贯彻同时,确定相应资产比率,为整体财产保险公司的偿债风险提供资本结构指标,以便确定相应流动负债值的体系安排条件。再次,第三因子应当依据现金比率进行深入,根据相应差值确定流动负债的比率同时,以现金货币变现为主要转换条件,确保将转换损失降到最低,满足实际资金流动过程中针对自身职能的影响降低,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以保险人固定资产为核心的转变模式,为整体财产保险公司的索赔和功能提供具备参照基础的条件,并通过相应负债基础提供偿付条件,为整体社会公信力埋下良好且稳定数据基础,并为赔付率提供完善参照条件。最后,第四因子在载荷收益方面需体现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效果,确保相应资产流动满足实际资金补足需求,为整体偿付需求提供良好运转基础,以确保财产保险公司基本职能的有效贯彻。4.3因子评分工作。依据现有因子评分模型,针对相应因子贡献度进行计算,确定相应样本与指标在四项公共因子环境中的贡献度。其中,针对相应盈利条件与状态展开良好参照与对比工作的同时,通过总体利润的获取确定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在各方面数据的地位,统筹出有效的数值负债环境,对现有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等多方面的情况便有了非常明确的数值参照条件,其中对于业务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也能够提供细致化的参照标准。

5财政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5.1面临的主要问题。(1)资本注入不足。中国保险市场的需求增长和保险业的高速发展已经造成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明显过小。据预测,中国保险市场未来五年平均发展速度将会在20%左右,与此业务规模相应的资本金需求将达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再加上利差损失导致的500亿人民币资本需求,总资本需求将达10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资保险业的资本总和只有250亿元人民币,可以测算出中国保险业未来五年的资本缺口将在750亿元人民币左右。(2)资金运用能力弱,资产收益率低。短期内仅依靠自身的利润累积不可能解决保险业的资本需求和偿付能力不足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资保险业产品单一、投资管理能力弱以及国家政策规定的投资渠道狭窄等,致使保险公司利润空间很小。5.2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危机解决方案。(1)进入资本市场,上市筹集资金。西方国家成熟保险组织的经验表明,上市公司是保险组织的最佳形态,目前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因此有远见的保险公司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和完善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尽早达到证监会要求的保险公司上市信息披露底线,上市筹集资本金。(2)丰富和改进保险产品。目前全球承保能力过剩,承保亏损是普遍的现象,因此保险投资成为保险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强化投资管理能力,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发挥集团优势,实现规模竞争优势。争取调整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过多的优惠政策,代之以国民待遇原则,是中国保险业提高偿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6结语

确定现有财产保险公司绩效方面的因子条件,针对相应工作环境采取有效的功能贯彻,依据数值和比例倾向采取积极的完善态度,在现有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环境中已经具备一定深入探讨的条件,并在竞争环境中提高了相应服务效率,为后续市场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妍欣.中国人保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2]张继哲.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师,2016(5).

[3]康俊.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3

关键词:财产保险“营改增”财务影响

1“营改增”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影响

1.1对利润的影响。“营改增”实施后财产保险公司的税种发生了改变,原来缴纳营业税,现在缴纳增值税,这两种的税收核算方法不一致,原来公司按照5%缴纳营业税,“营改增”以后按照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从税率方面分析,税率有所提升,但是增值税属于可以抵扣的税种,企业能够对于购入的成本进行抵扣。“营改增”后财产保险公司的税收负担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主要看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大小。根据我们对于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的调查分析发现,企业的成本主要是由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理赔成本构成,理赔成本是企业运营中的主要成本。目前很多的理赔成本不允许抵扣,这影响了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完整性,导致了企业增值税的税额增加,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利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营改增”的实施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目前我国有些省份的理赔成本能够作为进项税额抵扣,这样的地区其整体的税负明显低于5%,“营改增”的实施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根据对于“营改增”实施后财产保险公司的调查分析发现,原来公司蛀牙是通过降低费用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增加,现在财产保险公司更加关注税收筹划以及增值税相关的政策,通过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方面的政策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2对财务系统的影响。“营改增”之后,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系统不是非常的适应企业运营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增值税的抵扣,企业需要区分保费收入、理赔支出以及佣金,这样才能更好地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计算企业的成本,对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进行核算。传统的财务系统中没有分别核算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的改变。在财务系统中需要开具增值税专业发票,区分含税收入与不含税收入,传统的财务系统无法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财产保险企业的财务系统需要进一步改变。另外,“营改增”对于企业的开票系统以及采购系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想要在“营改增”后更好地开展财务活动,需要针对这些改变对于财务系统进行调整。作为财务人员还需要调整必要的会计科目,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运营需要,提升财产保险企业的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1.3对业务定价的影响。产品的定价与企业的税负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营改增”以前营业税属于价内税,产品价格包含了企业的税负,但是“营改增”以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税负没有包含在企业的价格内。因此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相关的业务价格是否是含税价格,这样才能让客户更好的了解产品,保证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能够更好的实现销售,方便财务人员更好的核算。

2财产保险公司在“营改增”中面临的问题

2.1进项税额的抵扣金额确定不准确。保险公司在运营的古城中实施税票价外管理的方式,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收入都需要开具增值税的专业发票,但是企业在运营中的很多成本缺乏增值税发票作为进行税额进行抵扣。一方面费用中很多的金额无法取得相关的增值税发票;另一方面获取发票需要一定的程序与时间,这与企业倡导的快速理赔背道而驰。在实际理赔工作中很难对于维修费用中应该理赔项目与不应该纳入理赔范围的项目进行区分,这影响了企业进项税额的抵扣金额的确定,不利于营改增后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2.2抵扣票据难以获得。保险行业的主要成本是人工成本,企业的人工成本无法获得专业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因此“营改增”后财产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无法得到专业的增值税发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很难抵扣增值税额,导致企业的增值税负担进一步加重,不利于企业的税负的降低。2017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能够抵扣的成本仅仅占据了整体成本的20%,大量成本无法抵扣。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额外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提升。2.3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相对较低。长期以来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人员都是缴纳营业税,对于增值税不是非常的了解,对于整体的缴纳流程不是非常的熟悉,这样的情况下“营改增”的实施给财务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营改增”的实施让财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适应这种变化。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需要财务人员积极的适应。但是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人员没有积极学习“营改增”相关政策,导致了企业财务工作效率与质量下降,纳税方面经常出现问题,不利于企业的运营,还影响了企业在税务机构的信誉,这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3财险保险“营改增”的对策

3.1准确核算进项税额。“营改增”之后,财产保险公司需要严格区分各种成本费用,对于不同的成本进行明确划分。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理赔成本进行准确的区分与核算,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获取专业发票。对于能够提供专业发票的,必须要及时的获取相关的发票,如果不能获得发票,企业在购买相关的货物或者是服务的时候应该考虑税负的问题,寻找能够开具专业发票的企业获取企业需要的服务与产品。针对企业的理赔支出,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核算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情况下关注企业在这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保证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国家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3.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抵扣项目。“营改增”后,财产保险公司想要减低税负就要高度关注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企业的税收负担就会越低。在“营改增”实施初期税收方面的制度还不是非常的完善,财产保险公司很多的成本无法获取相关的进项税额,这一问题企业应该积极地与税收部门沟通,获取更多的税收知识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减轻企业的税负。随着我国税收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税收抵扣项目也会进一步完善。其次,企业应该加强纳税风险防控,与正规的发票供应商合作,保证发票能够抵扣,企业的税收负担能够进一步提升,降低纳税风险。再次,企业应该加强对于行业情况的认识与了解,抓住市场机会,维护企业的权益,让员工认真对待“营改增”的税收政策的改变,在合理避税的基础上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最后,财产保险企业应该优化内部结构,在购买设备的过程中注重抵扣问题,提升企业内部结构的完善性,让企业内部结构能够更好地顺应“营改增”的改变,提升企业“营改增”后整体的运营效率。3.3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的变化,保证企业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获得更好地发展,企业应该积极地对于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保证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后的各种改变。为了提升培训效果,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提升财务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培训中应该重点讲解增长税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特殊性的税收规定进行重点的分析,让财务人员全面了解税收需要,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纳税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丁梓睿.“营改增”全面实施对建筑业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2]戎蓉.财产保险行业“营改增”影响研究——基于D公司的案例分析[D].南京大学,2018.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4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特点;财务管理

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高额的经济利益。当前,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目前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财产保险公司的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这在现代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意义十分重大。

一、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特点

(一)财产公司的财务没有物质产品

财产保险公司,主要就是对客户的财产进行保障,这就意味着财产公司并不存在物质性的产品。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在公司资金的调动的过程中产生必要的经济效益。所以,保险公司财务的这个特点也决定了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恰当的对一些可调动的资金进行管理。

(二)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具有特殊性

作为保障居民财产安全的单位,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资源主要来源于一部分资本资金,还有一大部分是保险费的收入,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用则需要为客户提供定期的赔偿资金,这是具有一定的负债性质的资金。负债性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的资金是来源于投保人的,公司内部的资金与股东无关,这就意味着,一旦保险公司破产,投保人将会利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补充,使得保险公司的固有资金被占用,这样就会为保险公司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应该加强财产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三)财产保险的财务产品的年限比较长

目前,大部分财产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都是以分期付款为主,分期付款的投保产品,到期才进行赔付,这就意味着赔款时间会达到数十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保险公司的财务档案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就会丢失很多投保客户的资料,客户资料一旦丢失,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对投保人进行赔付的难度也就进一步加大了。因此,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对客户资料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一)财务公司的费率厘定不够合理

作为新兴起的行业财产保险公司比较年轻,相对应的,保险公司的财会管理人员的会计处理工作也处在起步阶段。所以,作为财产公司的财会人员,普遍都不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工作当中比较混乱。现在的保险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通常都是先收取投保人一定的投保费用,然后再将这部分费用支出。在这个过程中,客户的投保费用能否按章常规的程度进行上缴,都是不确定的。这样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对公司收益进行分期处理时,不能正常开展。很多保险公司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争夺更多的客户,就会采取恶意的底价竞争,这就造成了整个财产行也的结构混乱,知识保费的充足率严重不合理。

(二)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难以回收

作为保险公司的一个重要种类,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差,尽管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且认真的工作,但是很多财会人员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并没有发挥作用,致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财会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在寻找客户的过程中,会收取客户的现金,而这部分先进却不能定期的存入账户,造成了该公司财务管理的混乱。很多保险公司内部都存在一定的呆账和坏账,客户有时会延迟缴费,且很多资金难以通过正常的手段回收。

(三)财产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高

财产保险公司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迅猛,而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时,普遍采用的是部门预算制度,由于一个公司内部每个部门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所以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利润增长点,针对每个地区的差异情况,可以对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没有制定合理的财产理赔管控措施,倒是公司内部的佩服成本过高。

三、加强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健全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产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并与国际上知名的保险公司相联系,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完善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适应公司内部的各项要求。首先,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相关法律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约束,保证了其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性。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制定个想财务管理制度还应该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并能够结合产品的各项特点和市场情况来建立。在财务管理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还需要适应公司内部的发展要求,不能将其他公司的进行照搬照抄,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性。此外,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到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保险公司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赢利。所以,在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保险公司的支出成本和收入情况,以及利润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保险公司利润的最大化,促进其业务发展。

(二)加强财产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审计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一经确立之后,就会出现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将会对整个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的控制管理和审计工作,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杜绝各类风险的发生,规避各类财产风险,建立严密的财产管理制度,并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管理。另外,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监督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财产保险公司的管控风险降到最低,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预防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管理

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各部门进行预算管理,运用的往往都是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能够对投资进行合理的估算,使得企业发展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并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当前,我国很多保险公司的预算工作都是各个分公司负责自己的预算工作。因此,需要加强各个保险公司的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联系,加强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力度,使得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做到合理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实现保险公司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总之,现阶段我们国家的财产保险管理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财务管理也是保险公司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应该加强对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而有效促进保险公司的有效发展。

作者:张天英 单位: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朝阳中心支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颖颖.浅析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5,(21):7-8.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5

关键词:财产保险;盈利模式;可持续盈利

一、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现状分析

财产保险是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财产保险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财产保险密度和深度明显提高。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544.4亿元,同比增长16.4%,2015年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423.26亿元,同比增长11.64%,2016年1-8月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030.48亿元,同比增长8.73%。从长期来看,财产保险行业仍会保持高速的增长。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我国财产保险业基数相对较小,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二是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规范,产权制度日益明晰,这为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三是个人资产的持续增长为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保障。然而在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诸多原因,正面临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不利处境。因此,加强对其盈利模式的分析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盈利所面临的困境

(一)承保业务盈利水平低

首先,保费充足率普遍不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财险公司间进行价格战,随意打折销售,使保险精算出的产品定价失去了原有的盈利能力。其次,高“返还”加大了公司成本。由于市场恶性竞争,财险公司出于规模扩张的压力,在业务拓展过程当中将手续费等费用“返还”作为承保业务的交易筹码,最终加大了公司的成本。再者,保险营销手段单一,从目前财险市场来看,简单粗犷的营销模式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的发展形成了瓶颈。最后,对于赔付风险掌控不严,内部存在成本黑洞,也阻碍了我国财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投资活动收益率不高

财险公司投资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投资证券、房地产、固定资产租赁、参资入股获得收益等等方式,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所以财险公司投资活动相对较为谨慎。也正因投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投资收益率普遍不高,故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三)行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严重地制约着可持续盈利能力

行业基础设施状况不仅影响保险公司对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也影响整个市场运行成本。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行业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欺诈现象致使交易成本高,削弱了整体盈利能力。其次,后援运营的专业化分工不发达导致经营主体尤其中小保险公司运行成本过高。最后,市场退出和淘汰机制缺失,导致过度竞争,助推了整个行业经营成本的加大。

三、我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盈利的影响因素

影响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盈利的主要因素,可从专业技术层面、自然环境层面、社会经济层面加于分析。1.专业技术层面第一,可持续盈利取决于正确的增长策略。只有增长可持续,且与自身资源保障、风险控制能力相适应,才可长期盈利。不顾质量、成本的盲目增长会带来巨大潜亏风险,损害可持续盈利能力。2015年产险业务赔款4194.17亿元,同比增长10.72%,赔付成本还是相对居高不下,财产险业内的“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亏损”“三年怪圈”现象就是最好例证,可见在增长的决策上应慎重。第二,可持续盈利须具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其他企业是先确定成本,后通过出售产品或服务实现收入。而产险公司与其正好相反,保险业是先实现收入,后确定经营成本。因此在收入既定前提下,产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的关键因素是成本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越强,公司承保盈利能力就越高。例如,平安产险坚持内涵式、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在为客户提升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制度,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改善经营品质,有效降低经营成本。2016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净利润105.07亿,综合成本率94.9%,在风险筛选和成本控制有保证的前提下,实现了规模和品质的均衡发展。第三,可持续盈利还要具有较高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要想可持续经营,提高投资盈利,就必须保持现金流稳定。在投资收益率既定前提下,可投资现金流越多,投资收益就越高。为此,必须强化应收保费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加快资金收付效率,这样才能提升盈利能力。此外,产险公司投资不同于寿险投资,在资金期限相对短,现金流稳定性相对差的基础上,要获取好的投资收益,关键在于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是决定投资收益率高低的核心因素,同样的投资环境和可投资的现金规模,投资管理能力高,投资盈利能力就强。2.自然环境层面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如2010年五省罕见的旱灾、玉树地震,2008年百年难遇的雪灾、汶川特大地震,这些灾害一旦发生,造成损失是巨大、惨重的。2008年,受巨灾影响,财产险赔付上升较快,全年赔付支出1418.3亿元,同比增长39%。可见,巨灾风险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的影响最大。突如其来,造成巨额的损失,这会造成财产保险公司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使保险公司出现亏损,有时是巨额亏损。而财产保险的原理是基于大数法则,即通过大量数据样本可以精算出来的一个概率。因此,考虑保险公司的盈亏,有时要从稳定经营的角度对准备金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有备无患,达到可持续盈利。3.经济社会层面可持续盈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保险业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功能越来越强。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被放到了一个全方位的金融平台上。例如,保险业的竞争和巨灾的增加,使得保险的承保利润越来越薄,投资收益成了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支柱。但投资收益,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决定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投资的空间就大,投资的机会就多,保险公司投资盈利的可能性就大,投资回报就高。同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增加又创造了新的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增加保险业的收入。例如,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截至2015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全行业净资产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2823.6亿元,同比增长38%,可见可持续盈利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财保公司盈利模式的政策建议

(一)找准公司定位,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可持续盈利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均来源于从企业价值链中提取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找准公司发展定位就成为确保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产险公司定位不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就不同,持续盈利能力的优势所在也就不同。具体而言,大型产险公司未来将向集团化、综合化发展,中小型公司要么通过兼并收购整合做大,要么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所以只有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为公司寻找自身竞争力优势,才能实现公司可持续盈利。(二)规划盈利性业务的发展路径,做好盈利性业务发展的制度安排公司要设计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模式,建设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渠道,组建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团队。公司政策要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培育,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扶持,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激励。(三)强化现金流管理,建立成本管控的长效机制“生存发展,开源节流”是企业经营的八字方针,开源是增加业务来源,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人均产能,降低成本费用率。节流是合理降低费用开支的绝对额。两者是成本管控的两个方面。财险市场的激烈竞争、财险费率的市场化、财险行业的高税率已经极度压缩了承保业务的利润空间。要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就有必要合理降低成本。所以有效的现金流管理有助于增大公司的盈利空间。(四)重视、加强保险资金的运用,有效利用自有资金,合理进行投资活动随着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我国财产保险的可运用保险资金也随之逐年加大。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活动,不管是从资金使用效率还是从提高和改进盈利模式的角度,都是保险公司必须从事的。但投资活动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切不可盲从。投资应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有效结合,用稳定持续的收益来对自身主营业务的盈利形成有效的补充。可见加强自有资金的高效运用,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自身都是十分有益的。(五)加强行业平台设施建设,完善市场进退机制,改善公司盈利的外部环境好的行业环境有助于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培养,稳定有序的行业大环境有助于先进的经营理念的形成和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发挥。我国财险市场数十年来野蛮经营和粗放管理已使市场交易成本高不可攀。而财险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在此前提下,建立通畅的市场进退机制是维持市场合理竞争秩序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体行业盈利能力。(六)挖掘自身潜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加大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研发有效地将客户群体细化,将个人客户、企业客户的诉求进行重新的审视,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特别针对大型跨国公司、高精新产业的企业,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个性化的产品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提高盈利水平,是国内保险公司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七)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保险公司卖出的是保单,经营的是风险,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稳健经营,是争取好的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的基石。因此,需认真开展全面业务内控管理,加强再保险工作,重视开展防灾防损措施,加强承保业务的风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险种结构,从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五、结论和建议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6

关键词:赔付率;资金运用效率

一、资金运用结构

相比寿险公司,财险公司负债偿还期限较短,对流动性要求高,投资期限也比较短,因此应更加关注安全性与流动性。从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数据来看,保险行业整体资金运用以债券投资为主,2015上半年、2014年以及2013年该部分比例分别为34.59%、38.19%以及43.42%,第二位是银行存款,其次是股票投资。为便于研究,在此将其资金运用分为四类:第一类核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存款;第二类为债券投资;第三类为股权投资,包括权益类证券以及对联营公司投资;第四类为其他。可见,在资金运用方面,高流动性的现金及银行存款比例较大,远远高于国外保险企业5%的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债券投资比重减小了10%,相对提高了现金比重。因为债券投资虽然能产生固定收益,但其价格受利率影响大,鉴别债券好坏也存在一定风险,财险公司持有比例相对保守。就股权投资而言,受2015上半年牛市影响,股权投资占比有所上升,但出于经营稳健性以及自身投资能力考虑,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持有比例较小。必须指出的是,在上述三个时点,被核算在“其他”项中的贷款额均在2,100百万元人民币以上,占全部资产的7%。保单质押贷款或抵押贷款可以为公司带来固定收益,且利率较高,但一般来说贷款期限较长,若不能按时收回贷款会影响公司偿付能力,因此该项比例不高。总体看来,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运用资金,以债券投资、银行存款等固定收益投资为主,股权投资为辅,稳定投资收益并且控制风险。

二、综合投资收益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保险费率不断降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正成为保证保险公司经营持续性的重要方式。投资收益率是衡量保险资金管理运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存在明显问题,主要是收益率不高。近年来,我国GDP持续保持高增长,基本在7%以上,但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却低于这一增速,2004到2014年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约为5.32%;保险资金新政“13条”公布后,2013年的全行业投资收益率也仅为5.04%。可见,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并没有享受到国民经济增长的好处。其中,2015上半年投资收益率为年化收益率。近两年,人保财险的投资收益率基本在5%以上,在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略有上涨。由于保险资产的增长,以及保险资金使用范围的政策放松,各个保险公司逐渐关注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收益能力。以人保财险为例,自2010年以来,其投资收益总额增长稳定,2014年全年投资收益额超过136亿,同比增长28.5%。保财险的投资收益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保险公司投资意识提高,投资能力上升,投资收益额增加。二是投资收益对公司经营成果贡献不大,低于6%,公司经营的利润来源几乎完全依赖于原保费和分保费收入。因此,面对日趋激烈的财险市场竞争,财险公司仍需关注自身资金运用能力,提高投资收益。

三、各投资方式效率分析

以上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总体投资收益能力,下面对不同资金运用方式的收益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利息收入在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中占比最大,但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这一变化与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基本匹配,占比最高的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贡献了投资收益的大部分,股票投资收益仅占不到10%。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股票投资比重正呈现上升趋势,但投资收益不高,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贡献率较低。人保财险2014年基金和股票投资的收益率约为6.94%(包含股息和未实现资本利得),与央行连续降息之后2%的存款利率相比,股票投资极具竞争力。

四、财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总评及建议

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以及投资收益情况,对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作出以下评析:

(一)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比重过高,导致整体收益率不足

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具有自身特性,主要是短期险种,因此短期流动性需求高。虽然银行存款和现金收益性低,但流动性最高,所以财险公司持有比例不能大幅减少,但是在目前,面对国内极低的利率水平,各财险公司应缩减闲置资金以及银行存款比例,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抓住股票投资时机,提高在资本市场中获利能力

从2014年保险公司配资结构可以看出,大部分保险公司抓住上半年牛市机遇,提高仓位,短期内提高了公司总体投资收益率。保监会也在通过各类指导性文件改善保险资金运用,2014年相关监管通知规定,投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30%,单一资产不得超过5%,可见也在放松对保险公司投资股市的限制。因此,财险公司公司应积极吸纳人才,提高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收益水平。

(三)根据公司业务结构配置资产比例

不同种类保险产品的风险频率和程度都有差异,对赔付准备金要求不同。如家庭财产保险和机动车辆险相比,机动车辆保险出险频率高,赔付率高,流动性要求更强。因此主营险种不同的财产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产品的特点进行资金配置,分别制定短期及长期资金投资收益目标,并结合不同阶段各类资金收益情况,合理有序调整公司资金配置。

作者:李婷 温善文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贲奔.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科学》,1998(5):122-128.

[2]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行业观察》,2009(9).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7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对策

建立起有效的盈利策略还需要对现有的保险公司情况作出分析,找出优势与不足,后续关注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争取可以面临市场上出现的各项挑战,运用发展的战略去解决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增强财险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一、财产保险公司盈利现状的问题分析

(一)盈利结构单一,缺少稳定性。从盈利的结果上去分析,很多财产企业在盈利结构上不够完善,并且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之下,较多盈利过于依赖于投资。财险企业的保费一般都是以一年的时间为主,因此不能与寿险一样需要进行长期的跨越周期的投资,这样在投资盈利能力方面以及长期的稳定性方面就非常明显的比寿险公司要弱一些,导致很多的财险公司存在脆弱的盈利链,在盈利上也存在非常大的波动性。自从改革开放之后,财险在市场上的利润率水平就出现了下降的情况,特别是最近几年,这充分的说明财产险市场已经从较丰厚利润格局中走出来,有些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还有一些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在我国进入到世贸组织之后,衍生出一些新的主体,产线市场在竞争力上得到增加,部分企业公司盈利更是雪上加霜,一些从盈利走向亏损是非常短暂时间的事情[1]。(二)存在威胁,市场垄断结构明显。保险市场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垄断结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保险企业存在一定的寡头垄断现象,常见的一些较大型的财产保险公司主要有太平洋、平安等等,这些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75%以上,可以说已经垄断了保险市场,还有一些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在夹缝中生存非常艰难,从技术人才上、资金对比上或者品牌上都无法和大型财产保险公司所抗衡竞争,因此在盈利政策上还需要站在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立场上,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升保险市场的公平性和竞争性。(三)市场形象问题,存在欺诈现象。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人们的契约精神得到提升,市场经济活动的财产保险也存在一定的欺诈现象,特别是一些刚刚成立的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想要获得资金支撑。缺少对员工的培训,在员工个人综合素养上的筛查不够全面,因此部分员工的素质无法达到业内标准,这样保险人员经常对消费者隐瞒一些条款,由此达到自己推销宣传的目的,后续出现问题,责任无人承担,相互推诿。进行保险宣传也很少能够顾忌到消费者的感受,偏重于保险的盈利性介绍,长此以往群众对于财产保险公司出现了不信任的感觉,市场形象问题严重,存在非常大的欺诈问题。

二、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定位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盈利分析。财产保险公司若是要实现可持续性的盈利还需要在企业价值链条当中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研究,在市场上找准企业的定位和发展形象,争取能够有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先决条件。财险公司的定位不同,那么核心竞争力也会不同,持续性盈利还需要中小企业向着大公司大集团的综合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和兼并等等,走专业化的企业化经营之路,只有这样才可以明确自我在市场中的位置,竞争能力和优势等等。一些小公司由于技术和资金不足,因此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做好经营环节的分离工作。例如,采用两头在外的经营方式,就是将销售和理赔勘查外包给中介公司或者外包公司,本企业内部专业做财险核保,由此提升财险的业务质量,强化风险方面的管控工作,这样扭亏为盈,或者实现更高的盈利也将成为一种可能[2]。还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投资环节的有效管理,进行保费的大规模定位。保险公司要想进入一个常规的稳定的盈利程序当中,实现大规模的保险就需要承担获取的承保利润之外进行股权投资,也可以实施兼收并购等等,让财务的投资带来丰厚的企业利润。财保公司在业务流程方面更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链,不断的降低公司组织经营的成本还需要扩大定位选择,由此也让企业的销售能力、风险抵御能力或者成本管控能力得到全面的整合和提升,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得到优化[3]。(二)强化平台建设,体现合作共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盈利分析。财保公司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共赢就需要建立起优良的企业环境,运用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水平在市场上赢得位置。中小公司尽管规模不大,并且资金力量薄弱,但是也可以实现内部服务质量提升的竞争,考虑到将部分企业的经济行为面向市场,在市场上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保险行业话语权在市场上得到增强,面对大企业的挤压和竞争,就需要中小财报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减少重复性建设的情况,运用社会化,高端化的服务获得规模性经济,减少运行中产生的资本。保险市场也有一定的容量,为了能够让各个保险公司都可以在市场上有羹可分,就需要建立起通畅类型的进退机制,由此维持市场合理竞争性。适当的对新主体的进入,老主体的霸权主义进行控制,鼓励竞争淘汰经营机制,提倡科学合理的有理性的经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好有效的调节作用,增强整体的可持续性盈利能力[4]。(三)突出人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盈利分析。人才建设是盈利不可或缺的战略方式,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还需要关注自我形象在社会上的建立,这样关注人才培养就是必要的步骤。首先在人才的招聘上要建立起严格的筛查制度,所招聘的员工在培养上建立起长远的发展机制,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筹划,争取可以实现员工和公司之间的融合。人才培养还需要对跳槽人员进行整治,不接受集体辞职,这有利于整顿整个行业的不良现象,也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树立起新风范。其次,建立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种行为都需要符合企业文化,员工在社会上代表着企业形象,企业要树立起好的形象就需要员工的行动做证明。必须杜绝出现欺诈现象,也必须要减少可能发生的欺诈问题,面对问题员工,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必要可以进行劝退处理。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环境,使其自觉的自愿的进入到执行任务的氛围之中,尽自己所能去完成任务[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对策进行了研究,了解了财保公司的盈利现状,清楚问题所在,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财保公司的盈利情况,才可以让财产保险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赢得位置。另外,在盈利能力上还需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培养信息化人才,争取可以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提升财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华晓琴,马继生.项目动态成本盈利分析研讨管理体系浅析——基于扬州公司成本盈利分析季度专题研讨制度[J].国际商务财会,2014,14(11):22-25.

[2]王松涛.浅析费用分摊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2014,14(29):216-216,217.

[3]杜位林.论费用分摊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J].商情,2017,14(7):103.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8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认可比率的不同,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公司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公司资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虑公司资产的认可率,可以只考虑流动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去配置投资。但当公司业务规模较大,资本金处于不十分充足的时候,就必须将投资配置在认可率高的资产上。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9

【关键词】财产保险;全面预算;管理措施

我国近年来新兴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势头比较良好。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业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产保险公司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压力也普遍比较大,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要想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就必须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很多财产保险公司都开始逐渐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对整个公司运营情况的有效管控。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受到很多因数的影响,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应用中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现存问题。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对整个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过多成本的投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控,就必须要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而且还会对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管控情况产生影响。在与财产险公司当前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在针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和具体落实的时候,很难与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在针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经常直接将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转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针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由于自身的权限和业务局限性等问题,导致财务部门对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存在偏差,无法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与此同时,很多公司管理层在针对预算目标进行具体编制和落实的时候,过多关注公司的短期利益,这样就会导致预算目标在编制和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与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其次,在针对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营业费用进行编制的时候,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会导致预算出现严重的松驰现象。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在针对一些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进行测算的时候,整个测算过程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无法实现对整个测算过程的精细化处理。这样不仅会直接导致预算费用与实际业务开展之间存在严重的偏差问题,而且在针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过多的关注和使用一些历史数据,这样就会导致预算在编制的时候,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在针对预算指标进行具体设置的时候,过于的单一,同时指标的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也就是说在现阶段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有很多财产保险公司在针对预算指标进行编制和具体落实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将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作为其中的主体。但是在针对一些非财务指标或者是定性指标进行制定和具体应用的时候,整体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率普遍比较小。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预算指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二)预算执行现存问题。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将全面预算管理措施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中,但是整体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预算的执行效果受到影响。首先,在针对预算进行执行的时候,缺乏对整个执行过程的有效监控。由于监督和管理不到位,这样就会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比较大的偏差问题时,整个预算管理就会失去控制。其次,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短期的行为。这主要是指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析,但是执行者和管理者相互之间的博弈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直接根据预算目标中的内容来进行逐一落实,很难出现超额完成目标等情况。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中的具体落实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框架进行完善和优化。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要将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中,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预算目标在编制过程中,可以实现与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理念的有效结合,保证两者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将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虽然现阶段财产保险公司在针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具体落实的时候,构建了符合实际要求的管理框架。但是该框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要在实践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整个框架的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二)预算编制过程的优化。在与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现状进行结合分析,发现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有效性,可以从预算编制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预算编制过程的优化和完善。首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保证预算编制符合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思想,实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也就是在针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和具体落实的时候,要与SWOT方法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与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环境、资源等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对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只有确定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才能够实现对预算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预算指标、非财务预算指标进行选择和利用,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全面预算指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全面性特征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其次,在针对预算费用进行编制的时候,要对其中的编制方法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如果会受到一些琐碎费用的影响,那么就会直接导致预算在编制和落实过程中的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甚至还会导致预算松驰等现象。所以,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联合基数法在其中的合理利用,实现对预算费用科学合理的编制。另外,还可以利用条线结合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预算编制的全面性,而且还能够体现出预算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优化和完善。要想从根本上针对当前财产保险公司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必须要从思想意识等各个环节出发,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首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使用预实偏差的分析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针对预算执行的偏差问题进行分析,而且如果是市场原因,应当联合业务条线做出积极的应变措施,如果是人为原因,应当对责任人进行对应的绩效考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导致这些偏差出现的各种原因和细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整个预算执行的力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整个执行过程有效的监控。其次,在实践中要对预算目标体系进行相对应的改善和优化,同时还要制定和落实奖惩机制。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对执行者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而且还能够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落实。

三、结束语

财产保险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要想实现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就必须要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框架、预算执行过程、预算编制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这样不仅能够将全面预算管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能够实现财产保险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路野.某公司生产线新建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居舍,2019(06).

[2]郎朔,王大伟.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9(02).

财产保险公司范文篇10

一、科学的管理架构是“客户导向”的实现基础

自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适应着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公司的管理架构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需要,也在不断翻新。各家保险公司虽然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基本遵循这样的走势,即:行政型——专业型——服务型。

以行政型为主流的保险公司架构贯穿整个80年代,保险公司架构层级类似于行政单位,科、股相称,保险本行业特色性不强,不少地方人员的使用与社会同级互动,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方式,“客户导向”无从谈起。

90年代初,保险公司借鉴境外同行的经验,开始以满足业务管理和拓展的需要设置管理架构。最具行业特色的是以两核为主线的管理架构在不断改革创新下日趋成熟。这样的管理架构重心放在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上,以专业和细化管理为特色,力求风险管控和市场推动,而这种专业型保险公司在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矛盾导致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与公司倡导的“客户导向”背道而驰:

首先表现在公司发展与业务拓展之间的矛盾上,一般意义上讲,只有业务发展了公司才得以发展,业务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产生矛盾的因素。实质上业务的拓展相对于公司发展来说,是一系列短期行为的积累,它实际上注重的是业务的“量”,使用的方法是“挖”。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在业务拓展时一切为满足业务迅速增长的需要,服务中心围绕着的是大项目如何获取,对分散的个人业务,服务重点同样放在作为的中介渠道上。作为项目或个人业务终端的客户,许多保险公司却反而无暇顾及。而公司发展则是长期的行为,它是多种要素平衡的结果。它在注重业务的“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虑业务的“质”,采用的方式则是“养”。保险公司要取得长期稳定的业绩,重要的是在取得市场密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客户深度上做文章,以优质、实在、良好口碑的服务覆盖所有客户才是公司发展的硬道理。遗憾的是专业型保险公司的运作使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其次表现在销售前线与管理后线之间的矛盾,前线以完成销售业绩为生命,轻管理,短期行为严重。“客户导向”方面主要表现为笼络式的个人行为。而管理后线所体现的责任主要为风险管控,政策与市场滞后、行为与客户脱节成为无法追究的事实。两核过程中多采用“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生存技巧,风险管控成了先控制住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客户导向”仅成了后线的“良心”行为。

专业型保险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做到分工细化、责任明确,大家各司其职,满负荷运作。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导向”却始终游离于这负荷之外。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素质的提高、需求的细化、保险意识的增强、国外成熟的服务型保险公司的纷纷涌人、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导向”的执行与否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存亡。于是有些保险公司在原有的架构上通过改造、增加甚至更名的方式设立了客户服务的部门。这种客服部大多整合了分险种的理赔部门,客户服务提供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为出险客户提供救援或理赔相关的服务,对保险公司生存起决定意义的大部分未出险客户却不属“客服”范畴。这样的管理架构实际上仍然是专业型模式的延续。

二、丰富的保险产品是“客户导向”的基本要求

谈起产品是“客户导向”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所有保险公司的共识,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无论是成立10年、20年以上的老财产保险公司,还是摩肩接踵、纷至沓来的新财产保险公司,针对个人客户市场而言,能提供的产品屈指可数。除了车险、家财险或变相家财险的按揭险以及少量家电责任险外,几乎没有其它产品能够提供,更令人慨叹的是占财产保险公司半壁江山的车辆保险,各家公司现行的条款和费率如果剔除货币变动因素外竟然同20年前使用的条款和费率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时空突破20年、跨度覆盖全国的产品真可以称作是中国的“可口可乐”。

事实上今天的客户需求品位不断提高、需求感受愈发细化,加上迅猛而至的经济全球化,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如果仍然是这样的产品现状,不仅对客户来说无法做到“可口”,对保险公司来说势必导致无法“可乐”的结果。可以从几乎与国内个人财产保险同时起步的国内个人车辆市场的发展情况找一点产品“客户导向”的启发。

1.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满足不同要求的客户需要

国内个人车辆市场发展的历史尽管时间不算太长,但有史以来产品的种类繁多,总能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尽管开发新的车辆产品无论是成本投入、技术要求还是市场调研等都不在开发保险产品的难度之下,而能够提供给个人的财产保险产品至今仍旧只有那冰冷发黄的几款。只要你愿意,你花几分钟就可以买遍财产保险公司为个人提供的所有产品。

2.产品价格的多样性,满足不同投入的客户需要

保险产品的价格区间与车辆价格的区间更不能同日而语。就车辆市场而言,同样满足代步、载客需要的车辆价格有几万元到上百万元可供挑选。而针对个人保险类似产品的价格相差无几。有限的几款产品加上有限的价格,使客户想往保险公司送钱都不容易。

3.前瞻性消费引导,促进市场的繁荣

车辆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车辆市场的前瞻性引导。据测算我国城镇人口平均车辆消费与收入之比约为1/20,远远高于美国的1/30,而保险消费尤其是财产险的个人平均消费在收人中的占比不到1/110,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1/50。相对于整个消费市场而言,我国城镇车辆消费情况是非常乐观的,车辆销售市场无论是经营理念、实际运作还是取得的效果都领先于国内其它销售市场。这些年个人车辆在设计、生产、销售上做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豪华车、顶极车、概念车、世界同步上市车等等,把一个刚刚能够温饱的国人胃口吊得老高,不少人5年甚至10年后的市场现在都贡献了。如果我们的保险公司在相互间的恶性竞争方面能节约些精力,在个人保险产品上多下些功夫,以产品的更新换代领先同业、以产品的优势取代价格竞争、以产品的特色化吸引客户、以产品的多样化赢得市场,今天的个人保险市场恐怕要象样得多了。

针对个人的保险产品我们应该在产品的文化内涵、产品的承载功能和产品的额外获益三个方面做文章。

产品的文化内涵隐含着设计脊和开发者的经营理念。保险向来为泊来品,在设计、开发、功能上多具泊来特色,作为个人财产保险产品有着泊来的可保风险的损失补偿效用,却几乎没有任何中国的文化元素,而如何同中国自古以来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风险防范思想和其它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降低诱导成本,引起消费共鸣的重要途径。产品的承载功能,必须兼顾受众的需要意向和最终承付,功能的取向高覆盖、多样性、多层次至关重要,要有全功能、多功能、单功能和潜功能以及不同功能的组合和跨行业的联名、联姻产品来满足市场。产品在时空上必须做到门类齐全、层出不穷。2003年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的解禁,使财产保险公司丰富产品显得容易的多了。保险的出险“收益”、无险“白缴”的特点决定了保险产品额外获益的重要性,特别是个人保险产品的额外获益是增加社会消费兴趣、扩大保险受众和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因此尽可能提高保险产品的附加值是保险市场竞争中的必然措施,近年来保险公司竞相开展的“免费”救援、自驾游、俱乐部、会员制等活动实际是保险产品额外获益的具体体现。

财产险公司在做好常规化、大众化产品的同时积极推出个性化产品、打包产品、联名产品等不失为现阶段迅速活跃市场、丰富保险产品、赢得客户的有效途径。

三、完善的销售方式是“客户导向”的根本需要

保险的销售行为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改变和完善。财产保险公司成立初期常用的借助政府相关部门或主管部门“红头文件”“促销”的“行政型销售方式”今天虽然已属罕见,但随之伴生的“关系型销售方式”仍有一定的市场。但个人客户分布广、单笔保费少,特别是财产险多以1年为周期、无续期利益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思维来探索有针对性的、新的销售方式。

1.加快现行保险公司销售队伍的转型,采取全新的直销行为

财产保险公司的考核和利益因素的驱动结果必然使直销行为的分支机构和销售人员更多地关注能获得较大业务的团体和企业客户。然而,个人客户市场却是所有保险公司迟早要面对的市场,个人客户市场的取得与否最终决定保险公司的存亡。但传统财产保险的一对一的销售方式显然受制于个人产险产品的成本局限,因此销售队伍及其销售行为必须符合个人客户业务发展的需要:

转型之一,保险公司产品销售人员向客户代表、个人理财师及风险控制专家转换,在保险深度上弥补保险密度带来的不足,从空间上弥补时间上的利益损失。

转型之二,通过大力倡导“个险团销”的销售方式,达到了低成本高产出的预期目的,如利用发挥会所、沙龙、社区、集团、俱乐部、主管单位等客户枢纽的作用,牵散户龙头。

2.加大投人,将保险公司功能最大可能地融入社会

长期以来保险所担负的角色是“收收保险费,拿拿手续费”,保险在保险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其应有的效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保险在个人客户产品销售中有着其“”的天然优势,无论是兼业还是专业,大多有着先天的客户渊源,如依托车行、银行、邮政、电讯、运输、医疗、教育、物业等资源派生的保险行为。现行的人自身运作、社会的管理和保险公司的投入离“客户导向”的市场需要相差甚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被动型业务占业务的主要来源,“派生”的行为一般与客户采取资源交换式的展业方式,保险产品的获取以及对客户的引导缺乏主动性。人产品单一、行为简单,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的同时不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成功运用资源是实现“客户导向”的关键。保险公司要加大对的投入,真正在星罗棋布的兼、专业上做到销售等服务功能的延伸。

3.实现自助销售,引领未来个人客户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信息民用化的到来,个人保险通过电话、电脑网络、电视、直邮等方式自助销售迎合了未来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需要。

总之,不同方式销售行为其目的就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个险产品销售网络使个人客户在获取保险产品时真正做到快捷方便。

四、良好的客户服务是“客户导向”的绝对保证

做好对个人客户的服务是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也是保险经营能否最终实现“客户导向”的必经之路。

保险的个人客户服务除有着一般保险服务的共性外还有着很强的个险特点:那就是个险服务必须做到的条理性和常理性的有效统一。个险服务的条理性是指保险的任何服务必须遵从相关的保险条款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投保人对信息掌握的是否充分、不同保险人员的行为方式、个人客户的文化差异等方方面面都会影响甚至左右个人客户的理解、判断和行为,相同问题的不同理解、相同的处理方式的不同满意程度形成了个人客户的特点。针对这种特点保险人就需要在常理性上下功夫,在条款基础上既要保证保险公司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同时又能让客户满意。对个人客户的服务集中体现在保险销售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环节上。

售前,采取多途径的方式充分提供个人客户需要和必须掌握的相关保险信息,使客户对保险需求做出正确、自愿抉择。有效的售前行为取决于对潜在客户的挖潜和争取“摇摆客户”的成功率。售中,不少企业把售中服务仅仅看成是微笑服务、送货上门、24小时制以及产品“三包”的承诺上。其实,销售环节的便利性和产晶质量的保证是对所有销售行为的基本要求。售中的过程是与客户“交手”过程,客户在“交手”过程中对环境的取舍、所提供服务对象的要求以及符合客户心愿的最佳“交手”时间等等都是作为个人客户销售必须研究的课题。客户对所提供的销售服务不应是简单的口头满意,而是出自心底的感觉“自然”和“舒服”,是吻合甚至超出心理预期的“兴奋”。判断售中行为的成败指标是客户的“上瘾度”,优秀产品售中行为又是其它产品的售前行为。售后,往往是保险公司有周密的服务要求和规章但执行不到位的环节。而售后恰恰是企业体现诚信、反映实力、展示魅力和培养客户“忠诚度”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衡量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标杆。好的售后服务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全员到位的服务意识;第二是顺畅高效的运作流程;第三是与服务相一致的内部保证制度。

五、保险公司实施“客户导向”的建议

1.处理好保险标的的风险管控和个人客户价值贡献的关系

充分认识保险标的风险“大数”和以人为对象的“客户风险”的“大数”辨证关系,建立符合“客户导向”的“个险大数”体系。企业经营盈利为最终目的,个体的把控必须以总体的市场获取和在已取得的市场中盈利为前提,失去市场或在得到的市场上无法获利的个体把控完全失去了把控的意义。财产保险中多构建以物为标的的风险大数法则核保体系,在个人客户的业务管理中可以尝试以个人价值贡献的大数法则来判断。

2.追求盈利的科学化

追求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个人“客户导向”的一切行为不能以放弃企业追求利润为前提,“客户导向”实际上是保险公司多方面平衡的结果,不能仅以现时的利润取舍为唯一指标,企业的盈利不能是教条盈利、机械盈利,保险公司尤其要平衡好企业盈利的“度”、平衡好长远利益和即时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