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7:13:36

不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1

关键词:精神科;用药;问题;对策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调查显示[2],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总的患病率为17%,主要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焦虑症,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精神类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精神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医院精神科门诊中,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精神科患者普遍缺乏正确的用药意识与认知。所以,精神科门诊用药较为复杂,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但避免不了在门诊用药处方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3],如超说明书用药、处方量过大、联合用药过多等。现将医院精神科门诊中患者用药情况作一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2~11月医院精神科门诊处方1200份,月均处方120份。根据处方内容确定用药基本情况,再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和药品说明书对抽取的1200份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1.2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精神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

根据对本院精神科门诊处方的调查,本院精神疾病主要用药为抗精神病药(34.5%)、抗焦虑药(16.9%)、抗抑郁药(13.8%)、抗躁狂药(9.6%)、抗癫痫药(8.2%)、脑代谢药(7.0%)、细胞营养药(6.4%)及其他(3.7%),其中以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占比最大。见表1

2.2处方不合理因素

在对1200份处方点评分析后,发现其中136份为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11.3%(一份处方包含多种不合理因素仅算为一份)。其中不合理原因主要为药物联合使用过多(32%)、镇静催眠类药物使用过量(26%)、超说明书用药(24%)、频繁换药(18%)。见表2。

3讨论分析

3.1医院精神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及不合理处方原因分析

根据对本院精神科门诊1200份处方调查分析,可知在门诊患者中抗精神病药物用量占比最大(34.5%),其次为抗焦虑药(16.9%)和抗抑郁药(13.8%),上述三类患者用药占比总和超过6成,为门诊主要患者类型。对处方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136份(占比11.3%)处方为不合理用药处方,不合理原因如下。3.1.1药物联合使用过多一方面由于医生急于控制患者的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医生本身对药物的作用特点认识不够,忽视患者的身体和经济承受能力。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一些医生喜欢采用包围式选择药物,致使药物联合使用过多,对同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过多的联合用药不一定能加强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联用奋乃静,两者作用机制相似,患者合用后,氯丙嗪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导致奋乃静不能发挥作用,反而导致两者副作用叠加;氟哌啶醇联合利培酮使用会增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3.1.2镇静催眠类药物使用过量虽然多数精神病患者都会伴随睡眠障碍问题,临床医生通常也都会选择镇静催眠药来解决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但此类药物在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比例仍比较大,主要表现在医生在未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就选择镇静催眠药、多种镇静催眠类药物同时使用,或者药物长期使用,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毒副作用,多种安定类药物同时使用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患者可耐受和对药物的依赖性,停用时产生戒断症状。3.1.3超说明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是指在使用精神类药物时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人群等超出用药说明记载的范围[4],具体原因如下:①药品本身对特殊人群缺少研究,导致药品说明书不够完善。②一些精神科药物的说明书存在滞后性,临床经验还未形成理论指导用药,医生更倾向于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患者给药。③说明书中对用药方法的介绍过于模糊,如部分药物在使用时需要随着患者病症的变化或治疗情况变化逐渐改变给药剂量,医生难以把握好用药剂量,容易导致药物毒副作用或者有效剂量不够面临病情复发的风险。④一些医生仅凭个人的临床经验用药,药品的临床使用信息不停在更新,但医生对药品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之前的经验上,没能很好地了解到相关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⑤精神病通常需长期用药,临床医生有时候为了照顾患者避免来回旅途劳累,特别是异地患者来回交通不便,为了一次多拿药故意将处方剂量开大,但是精神类药物通常属于特殊管理药物,这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3.1.4频繁换药精神类患者体质较敏感,用药剂量宜逐渐增大,一般要求在缓慢加药至治疗剂量两至三周后,治疗效果不达标或者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时,即应缓慢停药,在停药过程中不易使用与原用药相同药理的药品替换,对于难治类的精神类疾病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来控制病情。由于医生和患者对于病情控制的期望较高,一些医生出于急于控制患者症状的心态,一旦使用的药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着单一用药的原则,医生便尝试新的治疗药物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导致患者频繁换药。

3.2相应的管理对策

3.2.1健全医院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处方评价的长效机制,加强同临床医生用药交流定期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药房不能够只负责拿药,不顾不理不合理处方,盲目执行,应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医院需要监管医生和药品厂家之间的利益问题,出现药品回扣问题,一旦发现严惩不贷。另外,加强对精神类药物的管控,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执行,同时加强对医生和患者关于精神类药物管控的宣传,完善精神类药物相关的的各项登记手续。3.2.2加强对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医生专业能力的培训,包括科室内部组织的培训及外部的学术会议,鼓励医生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定期考核精神科医生的业务知识,包括临床常用药物的适应证、性能、疗程、毒副作用、禁忌证、用法用量等,尽可能以最少的剂量达到最好的疗效,以单一用药为原则,对于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患者,酌情予以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加强医生业务能力的同时不忘对他们职业道德的培训,医生用药关乎患者生命安全,要增加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合理用药的自觉性。3.2.3加强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由于临床医生通常业务繁忙对药物的配伍搭配及最新研究进展了解不深,此时应该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临床药师药及时对处方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应该立即和临床医生沟通探讨,同时也要加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的意识,通过医生和药师的配合服务于患者3.2.4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用药宣教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精神和认知能力有限,自行服药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部分家属对精神类药物的特殊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过度的注重病情和疗效,对药物本身的毒服作用缺乏辨识,特别患者长期服药容易使家属失去监管的耐心,导致各种风险的增加和病情的复发,因此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用药宣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的患者用药宣讲课,促使患者和家属正确用药。

4总结

随着国家对精神卫生的重视,精神科门诊中患者越来越多,精神科处方的不合理现象也相应越来越多,包括药物联合使用过多、镇静催眠类药物使用过量(26%)、超说明书用药和频繁换药等,为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安全用药,应该通过医院制度建设、医生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培训、药师的监督和对患者和家属的用药教育这些方面加强管理,只有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庭共同配合行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治疗精神疾病患者。

参考文献

[1]石秀秀,李峥光.照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1):13441348.

[2]施慎逊.中国精神疾病防治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33(6):139.

[3]管翠华.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1):158159.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2

[论文摘要]分析不合理用药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构建我国合理用药的社会促进体系必须从政策的完善入手,对用药实施全过程控制,对于相关学科要加大研究力度,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降。

合理用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适当4个基本要素。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2%~32%,目前我国患者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来自医院(约90%),因此对医院用药状况的分析尤其值得关注。

1不合理用药因素

1.1国家卫生保健体制和药品监督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很多医疗机构,依靠药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以药养医现象依然存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以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医务人员收入和医疗服务的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却要保证大众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而在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已经不能从财政上继续维持这种保健体制,医疗机构又缺乏适应转变的有效机制,有些医生甚至不顾病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开大处方牟取经济利益。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虽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合理用药的水平,但笔者认为还远远不够。

1.2药物使用不当

近年来,抗菌药物品种的繁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药品滥用。抗菌药物无指征使用,使得近年来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临床上对微生物感染疾病的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细菌耐药性逐年增长,且使一些有效的抗菌药不断减效甚至失效,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远不及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到的病例报告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占所有中西药物病例报告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

1.3给药方法不当

在使用青霉素药物时将1日剂量1次静滴,这种疗法造成1天中有大部分时间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且药物分解失效多。R-内酞胺类为时间依赖性杀菌剂,应间歇给药,即每日剂量分2~3次,每次以适当溶媒1h内滴完。盐酸氟桂利嗓胶囊[1],有些处方1日2次给药,而此药每1次口服可维持有效浓度达24h。

2对不合理用药的预防对策

2.1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药政策

2.1.1制定《促进合理用药管理办法》近年来,国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的法规和条例,如2002年施行的《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004年9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是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责,其可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临床用药行为,使合理用药有章可循[2]。

2.1.2探索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问题现在不少医疗机构对合理用药存有顾虑,对促进合理用药不敢严格监管,怕管得过严影响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收人,影响医疗机构本身的稳定。国家应研究与制定政策,鼓励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做出成绩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2.2合理用药的全程控制

2.2.1加强对公众的合理用药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公众进行基本用药知识的普及,可以有效预防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医院可在门诊设药物咨询窗口,开展门诊窗口药物咨询服务,建立药师与患者面对面的直接联系。药师要对社会公众负责,不能只关在医院药房里,也不能只待在社会药店,应该通过深人社区提供药物咨询服务等渠道,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公众宜传和普及合理用药知识,以增强公众的合理用药意识。

2.2.2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医院是促进合理用药的主要阵地,应该设立负责推进合理用药工作的专门机构,健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度,并在其指导下制定医院用药指导原则和用药处方规范,开展用药调查工作,加强药品信息的交流和用药监督。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还应监督职工药学培训、医院药品费用控制等工作,不断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合理用药行为还需要医师、药师、护理人员的通力合作。现在医疗机构药物预防或临床治疗用药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医师说了算,药师基本未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上药师下临床跟随医生查房,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向医生提出药学方面的建议,并通过给患者建立药历的追踪记录和系统分析,及时发现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为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为药物利用与评价、药物疗效与不良事件分析提供综合记录,可全面提升合理用药的水平。药师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可以更好地实施安全、有效、适当的用药方针[3]。

3结语

国家已经针对性地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如实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医院应加强合理用药意识,加大药物知识宣传,多渠道收集用药信息,介绍新药,提供药物不良反应等信息,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指导患者正确选用药物。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最小的经济投人解决最大多数人疾病的痛苦,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目标和责任。合理用药是人类社会对药物治疗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文献]

[1]陆利生,陆云飞,廖清华,等.规范化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1):77.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临床药师在2010年中对本院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及有关用药医嘱单资料。

1.2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查房、会诊,深入临床一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对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结果

2.1药学干预能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比率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前,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比率是28.6%,在2010年工作中,临床药师通过查房、查看病历用药医嘱单,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后,临床不合理用药比率下降至3.6%,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明显下降。

2.2药学干预能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在2010年工作中,临床药师共药学干预600份病历,提出建议的有600份,建议率为100%,医生接受建议500份,接受率83.3%。临床药师通过深入临床一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临床用药进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自身药学专科优势,规范了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及时处理、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物现象,从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

2.3药学干预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给药、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临床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情况主要如下:

(1)磷选的药品不适宜:如一患者(8个月),诊断为扁桃体炎,用氨曲南注射液治疗,患者高烧不退(T:39.2℃),病情未得到控制。临床药师建议: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医生接受建议,患者病情好转。用药分析: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治疗原则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青霉素为首选,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4]。氨曲南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需氧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需氧革兰阳性菌以及厌氧菌无抗菌活性,用氨曲南治疗属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2)重复给药:如一患者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用泮托拉唑注射液和奥美拉唑注射液联用治疗,病人出现头晕加重、粒细胞降低。临床药师建议:停用泮托拉唑注射液,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剂量每次40mg,每日一次。医生接受建议,病人病情好转。用药分析: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都是胃壁细胞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时间长,两者注意事项均明确要求,应用本品时不宜同时再服用其它抗酸剂或抑酸剂,两药同时用会增加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使病人出现头晕加重、粒细胞降低。

(3)无适应证用药:如一患者(4岁儿童),诊断为风疹,用头孢噻肟注射液治疗,病人症状未得到控制。临床药师建议:患者风疹,未并发感染,治疗原则应及时隔离,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加强营养,对症治疗,医生接受建议,病人症状控制、好转。用药分析: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本患者用抗菌药物治疗,属无适应证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4)用法、用量不适宜:如一患者诊断为急性咽炎,用注射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每天1次,病人病情未得到控制。临床药师建议: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医生接受建议,病人病情好转。用药分析:青霉素用法不符合药代动力学规律用药,青霉素半衰期短,1天静脉滴注1次剂量,无法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青霉素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抗菌作用依赖于体内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抑制菌浓度以上的时间,每天须多次给药(3-4次),否则,不仅不能有效杀死病原菌,更易导致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病人8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人。其中一组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19人,女性21人;病人的年龄在17~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岁;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改组中有男性18人,女性22人;病人的年龄在1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岁。针对观察组进行干预性的药学分析,对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用药情况、消费情况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1.2方法。在我院的呼吸内科中需要设置专门的临床药师,临床药师需要对医生的会诊与用药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同时还要对主治医生的药房进行审查,其中包含了药物的合理性、配药情况、药量的使用情况、药物的用途与联合使用药物的科学性,进行全面的监督。如果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需要临床的药师及时的与主治医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相应的病情研讨。制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临床用药干预方法,并且及时的改正不合理用药的情况。1.3效果评定。对两组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其中包含了住院的时间、使用药物的具体费用、药房的使用合理性与病人发生的不良反应风情况进行研究。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x±s),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n),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经过相应的研究表明,这两组病人的临床实际情况为:对照组中的病人其住院时间在5~12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7.27天;药品的使用费用在5127~5682元之间,平均用药费用为5423.27元;对于药方的使用不合理的有15人,不合格率为18.75%;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而另外观察组中的病人其住院时间在1~7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4.2天;药品的使用费用在3424~3896元之间,平均用药费用为3642.36元;对于药方的使用不合理的有5人,不合格率为6.25%;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有4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两组病人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在我国的医院临床治疗中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概率逐渐的提高,这其中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药品种类的搭配不合理,重复用药情况的出现、药量的使用不合理以及没有适应症用药的情况。针对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临床医生的用药指导与监督。有效的弥补了主治医生在药学知识上的不足,并及时的纠正其不正确行为的发生,大大的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具体的药学干预实施过程中,对于临床药师需要从药物的治疗学、医院药学与药物的经济学风多方面开始,同时还要与主治医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医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医生的用药安全。如果临床的主治医生相关药学的知识存在问题,很容易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药物的搭配问题,以及对药量的掌握程度不够。这时通过药师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这一危险情况的发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病人进行用药知识的教育与指导,保证病人更早的康复。除此之外,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选药不合理的情况也非常的多见,根据这一情况临床的药师要从病人的年龄与病情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病人的真实状况采取合理的用药方法。

根据上述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的医院临床药学中存在不同的用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药师药学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主治医生的用药安全,减少病人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我国的疾病治疗效率与病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在临床的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晓红.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37-138.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5

关键词: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干预机制

在由人类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不断提升的今天,药物作为抑制这样现象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人类的生存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错误且盲目的用药观念,用药安全与用药合理正被人们逐渐忽视。尤其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医院工作的规范性会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促进临床药师的合理用药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就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回顾,并对药学干预进行如下报告。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44例,女56例,20岁以下的患者23例,20~30岁的患者45例,30岁以上的患者32例。在实验前已经让患者充分了解并掌握本次实验内容,所有患者都是自愿参与药物缩减治疗中,且随时都可以退出,符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所有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等其他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1.2研究方法。通过对我院100例临床患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治疗过程对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对这种现象实施药学干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临床用药须知》、《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以及药品特性、使用说明等资料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与分类,与资深的临床医师共同探讨统计结果,对不合理用药内容进行确定,从而为药学干预的合理开展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不合理的药物具体分为:药物的用量不够合理、药物的用法不够合理、对患者病情并无专用药项目、对患者进行重复药物的使用、选用与患者病情不符的药物。1.3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使用来表示计量资料结果,使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的用例数,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率。组间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不仅有效提高了临床用药水平,降低了不合理药物使用项目患者的例数,还有效抑制了临床用药滥用药物这一现象,尤其是药学干预后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且干预前后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医疗过程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越来越严重,滥用药物俨然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隐患。在广大患者群体中,大约有1/3的患者丧失生命并不是受到了自身疾病的影响,而是因为不合理用药。临床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用量上不合理。如:患者需要运用青霉素进行疾病治疗,每天进行青霉素静脉滴注1次,并未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抑制作用。而在药物干预后改为每隔6~8h对患者进行一次青霉素静脉滴注,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好转。临床不合理现象除了药物用量上不合理以外,还包括药物用法不够合理,对患者病情并无专用药项目,对患者进行重复药物的使用、选用与患者病情不符的药物等问题。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根本原因是临床用药的负责人业务素养缺失,药师的审查不够严格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首先,临床用药负责人其本身的用药水平会对整个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如果临床用药负责人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对药物的掌握不够全面,就会造成用药不适应问题的出现,给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其次,药师是检查医师用药是否合理的关键。对于医生开出来的处方药品,药师如若盲目照单抓药而并未对处方进行审查,那么极易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最后,由于患者不配合,中途换药或是没有按照医师的要求用药,也会造成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开展药学干预后,不仅降低了不合理用药情况,还提高了医疗效果,且通过用药干预后所实施的临床用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用药指导,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医疗人员对规范用药工作的服从性以及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依从性,提高了用药效率,节约了用药资源,值得在临床用药中广泛推广。所以,更应加强对药学干预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药学干预的作用,确保用药合理、用药安全。实施药物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药物管理人要严格遵循药物使用信息,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规范。要将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且成本低廉的药物列入临床药师的常用疾病药物诊疗列表之中。第二,要根据药物的不同治疗程度及药物的经济性,对药物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第三,对临床用药路径进行完善与改进,强化临床用药监督体制,构建合理的用药制度,严把处方药物关,最大限度降低药物滥用的发生几率。要从国家层面入手严格打击药品的不法生产、不法销售行为,加强对医药代表、医药经销商的管理,把三个公正的原则落实到药品招标环节中,从源头上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规避。第四,在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耐药性症状,并做好相应的分析与检测工作,防止发生差错失误。第五,医生应从思想上给予药物干预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培养对策,将药物干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定期对临床医师组织药物知识的培训工作,让其明确掌握相关药物知识,特别是对那些在药物知识上有不足的临床医师必须要进行再教育,实施相应的考核。第六,在临床服务的过程中,做好临床药学的跟踪调查工作,进行及时的反馈。第七,对医院不同科室的药品消耗程度进行调查,并做好统计与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谭森,易多奇.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2):38-39.

[2]何兆红.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55-56.

[3]王尧,潘永辉.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外医疗,2014,(01):110-112.

[4]钟津.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当代医学,2015,(07):74-75

[5]韩永丽.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6):56-57.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临床用药记录114份,均抽取自我院各科室2013年1月至2016年的用药记录,以未实施药师干预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53份用药记录为参照组,骨科、内科、妇科、结核科、肿瘤科分别8、13、9、7、16份;以实施药师干预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61份用药记录为观察组,骨科、内科、妇科、结核科、肿瘤科分别11、15、10、8、17份;两组用药记录的科室来源比较接近,可对比。1.2方法1.2.1研究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临床用药情况加以整合对比。1.2.2药师干预方法:①设立专职药学干预药师:让药师进驻医院各科室,主要工作为参与会诊,用药方案制定以及查房,对医师的处方予以查验,监督临床用药。②抗菌药物进行专项干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严格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其适应证,适用人群以及给药方式和剂量等进行确认,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如使用第1、2代药物即可治愈的病症,尽量不使用第3代药物等[2]。③对药师处方的干预:明确各类药物的使用标准和处方评价标准,定期对整理好的处方进行审核,审核后将结果上报至医务科,对医师的处方开具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医师处方开具情况予以相应的奖罚。④干预方式:医师与药师的专业特点,临床实践经验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二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与用药干预工作的效果有较大关联,因此,药师在向医师提出建议或采取干预时,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尽量先进行交流讨论后再行干预。1.3效果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不同干预方式下药师接受率。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两组差异,使用χ2检验,如P<0.05,可断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处方用药不合理比例:干预后的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比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的参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不同干预下医师的接受率:相比于药师直接干预,经过讨论交流后,医师的接受率更高,见表2。

3讨论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最普遍方式,受新型药物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影响,临床用药的种类、给药方式等也随之逐渐繁杂,使得临床用药的工作量和难度也逐渐加大,与之相适应,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造成的医疗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对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产生了重大威胁。近年来,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凸显,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3]。近年来,医疗卫生部门为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与尝试,临床处方合理性分析、药物分类管理、药师进行药学干预等措施均普遍实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其中,药师进行药学干预是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突出手段。设立专门的药师,进驻到具体科室,药师参与会诊、制定用药方案,且随同查房,能够更大限度保证用药符合适应证,避免重复给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且药师对药物的特性等的掌握专业性高,能最大限度保证医嘱的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滥用率[4]。

本研究中,针对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施药师干预后,医嘱不合理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下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得以显现,与未实施前相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还针对干预方式和医师接受率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讨论交流后再行干预,医师的接受率得到显著提高,显著高于直接干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用药不合理的发生率,效果突出,而干预方式会影响到药师的接受率,在进行干预时,应先于医师进行讨论交流后再实施干预,可提升医师接受率。

参考文献

[1]刘洋,杜婧,李小龙,等.临床药师干预特殊人群不合理用药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8):132-134.

[2]朱素燕.临床药师对心血管内科388例用药医嘱的干预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3):413-416.

[3]张增珠,李刚,张静,等.临床药师对1860例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和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3):1237-1239.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7

1用药不对症

肚子痛用什么药?是止痛药、止泻药、消炎药还是胃药,其实擅自用哪一种都可能是错误的选择。要知道,腹痛的原因有数十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不会判断自己腹痛的病因,不能做到对症用药。同理,有些人仅凭一知半解或“久病成医”,或听别人的用药“经验”,不经诊断,未弄清楚病因和药物的适应症时就随意用药。这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高,对健康的危害也最大。要知道许多症状可能相同或相似,其病因却不相同,治疗方法也更是迥然不同。用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延误原有疾病的正常治疗,甚至会因为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增添药源性疾病。

2用药时机不对

从大的方面来看,首先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以乙肝治疗为例,许多人认为,一旦感染了肝病毒,就应立即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但有研究表明,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效果并不好(3)。其原因:①体内没有病毒复制时,使用抗病毒药是无效的。②体内免疫细胞处于麻痹状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较差。③不考虑病情,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往往可增强乙肝病毒对药物的耐受性,或使病毒发生变异。④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不能起到防止肝脏发生纤维化的作用。可见,用药时机要正确掌握,不能想当然,在遵医嘱或者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若有疑问,应主动咨询医师和药师。

3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有的人治病心切,认为药吃得越多,病好的快,便随便加大剂量;有的人又经常忘服、漏服药,问其原因,回答是病情有好转,就不把吃药放在心上了。

众所周知,药物服用的剂量是通过长期临床试验和可靠的理论依据制定的,此类随便用药行为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往往还会造成不良后果。药量过大可能引起中毒,尤其对老人和儿童,是十分危险的;药量偏小,非但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因此,使用药物时,应该参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严格掌握用量和疗程,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4不按疗程服药,稍有好转立即停药或者频繁换药

疾病是否痊愈,并不是以患者自觉症状的好坏来决定的,当您感觉已经正常时,身体机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是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也可能只是暂时潜伏起来,并未被清除。可见,在对待用药疗程的问题上,要相信医生,不要被主观感觉欺骗。以下几种情况,都是用药过程中需要杜绝的。①时断时续: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对控制疾病发展不利。②疗程不足: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细菌感染性疾病需要7-14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就可能成为慢性感染。糖尿病的治疗中,有时症状虽然消失了,但如果不查血糖,可能血糖仍高,此时若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并发症。③突然停药。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④随意换药。有些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伤寒病程为4周,用药总疗程不少于2周;抗结核病药需0.5-1年,随意换药可使治疗复杂化,出现问题难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8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本地20家不同级别的医院,其中5家不同级别的医院,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院1家。调查人群主要有医院的药师400人、医生400人、护理人员800人、患者2000人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6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80份。

1.2调查实施方法与内容

1.2.1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医院一线医生和专家的意见,制定医院合理用药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表。其中药师、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根据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表,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科室、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等)。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影响合理用药的各种因素,包括:诊断的正确性、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患者机体状况、药物过敏情况、药品价格、药品利润、药物疗效、药物剂型、药物用量、给药途径、药代动力学、药物的作用机理、医院级别、是否执行处方检查制度等38项影响因素。

1.2.2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调查标准,采用现场发放调查表格,匿名填写的方式,现场收回调查表格的方式。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算各类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类型

经过调查表分析整理,主要有6大类不合理用药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滥用中成药和超剂量扩大范围使用抗菌药物。

2.2单因素初步筛选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

将调查问卷中的38类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逐步筛选,筛选出可以影响因素11类。

2.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筛选医院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将前述卡方检验筛选出的11类可疑危险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筛选(ɑ<0.05)作为标准,筛选出影响因素7大类。其中影响较为明显的主要有药品利润、是否执行处方检查制度。

3讨论

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量大、使用广泛的一种药物。自20世纪30年现青霉素以来,抗菌药物所具有的强效杀菌功能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高度肯定,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较大的延长。然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不合理使用甚至错用、滥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合理用药主要是指患者接受的治疗药物符合疾病的临床需求,且药物使用剂量符合患者的个体需求,同时药物价格相对合理。合理用药主要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便、经济、副作用小为主要原则,从而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医院获得最大的利益。合理用药关系到疾病治疗的多个过程,和患者自身、药师、医生、护士、药物质量、行业风气等息息相关。若临床药师严格按照规定给患者开药后,患者不服从管理,错用或滥用药物,会给合理用药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临床调查发现,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还包括正确诊断、患者自身病理基础、药物过敏史、物用量、是否执行处方检查制度、给药途径以及药品价格等。在这些环节中,如果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很容易造成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提高医疗成本。因此,医院在合理用药管理工作上,要加强对影响合理用药因素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避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国家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也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合理用药的相关法规政策,以促进医院以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合理用药。另外,合理用药是医院每个药师的基本职责,药师应当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配合医院合理用药制度,通过用药评估、检测药物浓度、提供用药信息,配合医生和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同解决。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医院一线医生和专家的意见,制定医院合理用药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表。统计目前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类型,并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家不同级别的医院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共整理出包括超剂量扩大范围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药物联用、滥用中成药、药物作用机制不清滥用药、不明药物成分重复用药以及给药方法不当等6大类临床不合理用药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滥用中成药和超剂量扩大范围使用抗菌药物。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出影响临床合理用药的7大类影响因素包括药品利润、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药物过敏情况、药物用量、是否执行处方检查制度、给药途径以及药品价格等,其中影响较为明显的主要有药品利润、是否执行处方检查制度,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

4结语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9

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通常包括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沙替丁、和罗沙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本类药物主要是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或对进入胃囊的H+进行中和而使胃内pH值升高。而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需在胃酸的条件下形成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硫糖铝也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离解为八硫酸蔗糖聚合成不溶性的胶体而发挥黏膜保护作用。因此。铋剂、硫糖铝不宜与抑酸药合用。另外,抗酸药如小苏打为碱性物质,也不宜与抗酸药合用,临床上为了缓解溃疡疼痛而合用抑酸药时,须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前半小时或服用本药1小时后给予。

2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

肠源性腹泻常与肠道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关,这时微生态制剂是临床上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常用的活菌制剂有两类:一是使用需氧菌消耗肠道内氧。使之成为厌氧环境,促使厌氧菌生长,从而恢复菌群的平衡,该类药物有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酷酸菌、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剂等。另一类则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等。活菌制剂原则上不与抗生素合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索以控制严重感染,可错开服药时间,或考虑应用死菌制剂,如嗜酸乳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等,该类药物不受抗生素的影响。

3双八面体蒙脱石与抗生素合用

口服双八面体蒙脱石后,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同时减少肠细胞的运动失调,恢复肠蠕动的正常节律,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急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物。但在细菌性疾病等肠道感染需口服抗生素治疗时。应在服用本品之前1小时口服抗生素。否则因双八面体蒙脱石在肠道形成保护膜,同服的抗生素可被吸附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导致抗生素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但本药与诺氟沙星合用可提高对致病性细菌感染的疗效。

4柳氯磺胺吡啶与抗生素合用

柳氮磺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之一,由于该病常出现黏液脓血便,临床上经常同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后虽部分在胃肠道吸收,但最终通过胆汁重新回到肠道,与其余未被吸收的大部分原药在回肠末端和结肠内由细菌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5-ASA)。该药的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5-ASA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抗感染作用。若同时应用抗生素,将破坏肠道菌群,使细菌量减少,影响药物的分解,降低疗效。因此,柳氮磺胺吡啶不宜与抗生素合用,近年来应用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如艾迪沙及其控释片因无需细菌分解直接发挥作用,因此可不受抗生素应用的影响。

5喹诺酮类合用抗酸剂治疗肠道感染

当患者出现腹泻、便血和里急后重、粪便检查白细胞增多等疑为侵袭性肠道感染时,临床上一般需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喹诺酮类抗菌谱广,对G-和G+细菌均有明显作用,作为肠道感染首选口服用药。考虑到胃肠炎的症状,部分临床医师对于这类患者常联合抗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含铝、镁和铋等)以期缓解胃部不适症状,然而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因与多价金属阳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药物吸收减少,血药浓度下降,反而降低疗效。如确需应用时应错开服用。

6铁剂与抑酸剂合用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患者常有缺铁性贫血,临床上在应用强效抑酸剂治疗的同时,常给予铁补充剂以纠正贫血。铁剂以亚铁离子的形式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吸收目,胃酸可增加铁剂的溶解度,有助于铁的吸收,在碱性环境中则形成不溶解的高铁盐沉淀。抑酸剂能明显减少胃酸的分泌而影响铁的吸收,因此两者合用将降低治疗效果。同样,铁剂也不宜与抗酸药合用。对于这类需补铁剂的患者,可应用铋剂和硫糖铝。

7胃肠动力药与解痉药合用

在治疗消化不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时,临床上常将胃肠动力药与解痉药合用。胃肠动力药主要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和5-HT4受体激动剂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两者分别通过增强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或促进乙酰胆碱释放而发挥促动力作用,而解痉药以抗胆碱药物为主如阿托品、颠茄,两者药理作用拮抗,不宜合用。

85-HT4受体激动剂与抗抑郁药合用

肠易激综合征多有动力学和精神方面的异常,临床上常给以促动力和抗抑郁治疗。胃肠动力药5-HT4受体激动剂如西沙比利为全胃肠道动力药,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胃肠壁肌间神经丛神经节后末梢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刺激整个肠道而发挥作用。抗抑郁药多为三环结构化合物,如丙米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另外,西沙比利与抗抑郁药同属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均能抑制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同功酶,因此,两者合用会明显增强药物的毒性而引起5-HT综合征。

9铋剂用于胃黏膜出血的治疗

胃黏膜层主要分布着无平滑肌管壁的毛细血管,各种因素所致的黏膜出血常与酸损伤胃黏膜屏障有关,因此,一般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血管止血剂止血效果较差,使用抑酸剂则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原理是通过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诱导血浆凝血功能,而凝血块在pH小于5.0的胃酸中可迅速被消化,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只有在pH大于6.0时才能发挥出来,因此胃黏膜出血常用制酸彻底而迅速的PPI,并多采用静脉途径给药,以迅速提高胃内pH值。根除幽门螺杆菌虽能防止溃疡复发和再出血,但在活动期出血,铋剂口服后一方面因硫化铋的形成会出现黑便,影响对出血的评价;另一方面该药主要是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不适合活动性出血的治疗。

10胃蛋白酶与硫糖铝合用

硫糖铝会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其分解蛋白质的作用而降低疗效,其次两者药理作用相拮抗,硫糖铝能促进溃疡愈合而胃蛋白酶则影响溃疡愈合,因此,硫糖铝不能与胃蛋白酶及其复方制剂如多酶片合用。

11胃蛋白酶与抗酸药合用

不合理用药范文篇10

1材料与方法

抽取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1日期间我院门诊住院处方共2016张,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正确用药方法。

2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396张占所有处方的19.64%。抗生素滥用处方20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50.76%,重复用药5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2.88%,用法用量不合理4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1.62%,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39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9.85%,滴眼液的不合理配伍3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7.58%,儿童违禁药1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55%,妊娠违禁药1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2.79%。

3讨论

3.1滥用抗生素:

3.1.1不熟悉抗生素药理特点,盲目使用抗菌药。能用杀菌药却选用抑菌药,能用窄谱药却选用广谱药,能用短效剂却选用长效剂等。

3.1.2不合理联合用药或配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如青霉素与磺胺类联用。同类抗生素联合用,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甚至抗生素三联使用,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增加及菌群失调,使临床治疗更加困难。

3.1.3忽视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不重视抗生素的用法、剂量、时间。没有根据药物说明书对老人、儿童酌情减量用药;针对儿童、肝肾功能障碍者,使用了对肝肾功能有损害药物;未满14岁的儿童口服违禁药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

妊娠期妇女使用违禁药四环素眼膏和环丙沙星滴眼液。

3.2重复用药:

3.2.1一种药物不同剂型同时使用:更昔洛韦眼药水与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一张处方上同时开具。3.2.2药物因复方制剂同时使用色素膜炎处方: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5ml(含有地塞米松磷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5ml。

3.3用法用量不合理: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5ml点眼,日4次,正确用法,日1次。结膜炎或病毒性结膜炎患者,使用的消炎眼药水或抗病毒眼药水给药次数为q1/2h或q1h;一般滴眼剂中为防止每次开启过程中污染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要酌情加入一定量的抑菌剂,加入的抑菌剂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在1h内杀灭被污染的致病菌,所以患者使用的眼药水给药间隔时间应大于1h。

3.4围手术期用药不合理:

3.4.1药物选择不合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使用洛美沙星,卫生部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3.4.2给药方法不合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此次抽取的处方有术前用药提前到6小时,术后使用抗菌药达1周。

3.4.3盲目联合用药